进境废物原料查验减量化就是要改善生产技术和工艺,采用先进设备,提高原料什么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清洁生产培训资料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清洁生产培训资料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清洁生产培训资料资料,培训,清洁生产,培训资料,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清洁生产培训资料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德国废物减量化、资源化状况_包装_中国百科网
德国废物减量化、资源化状况
    一、基本情况
德国是工业发达国家之一,也是欧盟成员国之一。首都柏林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国家下设16个联邦州,州下设行政区、县和独立市等。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都是实行高度自治的政体,各州都有自己的州宪法,享有立法权。两德统一后,人口达到8207.1万人,人口密度为230人/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5%,全国有1/3的人居住在85个大中城市。土地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
德国1990年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为3380万吨,人均垃圾年产量为417公斤,人均垃圾日产量为1.14公斤。1998年城市生活废物总量为3024万吨,人均垃圾年产量为368公斤,人均日产量为1.01公斤,均呈下降趋势。1998年从家庭排出的家庭类废物共1870万吨(其中家庭生活垃圾1570万吨,粗大垃圾300万吨),工业及事业类垃圾1109万吨(其中类似家庭生活垃圾的事业类垃圾482万吨,生产废物262万吨,建筑垃圾220万吨,分选残渣145万吨),基础设施清扫垃圾(包括道路清扫垃圾)45万吨。排出的垃圾中有价物1190万吨,其中有机垃圾332万吨,另外还有玻璃、纸类、金属、塑料等有价物共858万吨。
二、废物治理的大政方针及法规
德国在废弃物管理方面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是积极推行垃圾减量化及资源化的国家之一,也最早采用立法形式治理废弃物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废弃物立法管理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年。1972年,国家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以立法的形式来管理固体废弃物,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扩散,开始了法治管理的新阶段。废弃物的处理包括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贮存及填埋等,业务机构是专门负责的法人社团,法律禁止废弃物所有者自行处理废弃物,废弃物处理实行许可证制度。
第二阶段是年。1982年,国家对《废弃物处理法》进行了修改,将《废弃物处理法》改为《废弃物避免及处理法》,第一次引入了&避免和减少垃圾产生及再利用&的观念,垃圾治理的理念开始从未端治理向前端预防方面转变,垃圾治理的战略方针确定为优先考虑避免和减少垃圾的产生,垃圾的再利用在垃圾处理对策中具有优先权,对不能再利用的垃圾才能进行最终填埋处理。此时德国开始进入了从源头避免废物产生以及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的废物治理的新阶段。
第三阶段是从90年代开始的。进入90年代后,德国开始重视有利用价值物质的循环再利用,出台了一批法律法规,把废物的循环再利用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1991年出台了《避免包装&容器废物产生条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最具影响力的关于包装材料减量化和循环利用的管理法规,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该法也首先提出了生产商和销售商对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及处理、处置的义务,同时禁止包装废物的焚烧处理。1993年出台了《废物处理技术规范》,该规章规定,从2005年起,垃圾卫生填埋场只能填埋经焚烧等前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无机废物。1994年又对《废弃物避免及处理法》进行了新一轮的修改,制定了新的《循环经济&废物法),即《关于确保促进废物闭合循环管理及与环境相协调的废物处理法》,又称《废物避免、回收利用及与环境相容处置法》,第一次在垃圾治理政策中提出了循环经济的观点,将垃圾治理理念上升到了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要求实现物质&从摇篮到坟墓再到摇篮&的闭合循环,并确定了废物闭合循环管理的基本原则,要求来自产品生产和消费渠道的废物应以最大限度地返回到经济循环中,只有那些不能再生利用的才能退出经济循环圈,进入无害化处理程序,同时要求废物的避免、回收、再利用及处理都能与环境相兼容。此时,进入了从避免废物产生到废物产生后对其进行再循环及处置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管理新阶段。
该法确定了新的垃圾治理战略方针:1、在生产和消费中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废物的产生,首先是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使物质在生产设备内部实现闭合循环;其次是开发少产生废物的产品。2、对不可避免而产生的废物首先应以无害化方式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循环利用包括产品的回收再使用、作为二次原料或再生制品的再利用以及回收热能等再利用。3、对于那些不可避免产生的又不可再利用的垃圾,在处理时要首先考虑热能回收,然后考虑卫生填埋。
1996年起草了《废汽车条例》(1998年4月实施),《条例》规定新车12年报废,汽车报废时,制造商及进口商必须免费进行回收,并要求废汽车的处理应采用适合环境的方法,处理必须得到政府的许可,同时要求汽车的所有者在汽车报废时必须自行将其送到指定的销售点或再循环站点。
1997年还通过了&生物废物条例&议案,力图加强生物废物的循环再利用,同时制定了新的有机废物的堆肥标准及堆肥的农、林业施用标准。
1998年,以1994年的循环经济法为依据,又对《包装条例》进行了新一轮的修订,制定了新的《避免和利用包装废物法》,增加了对销售包装、外包装、运输包装的限制,确定了生产商、销售商对包装物进行回收、运输、收取押金和再利用的义务,并提出了全部包装废物和包装材料回收率及利用率的目标,该法提出,到日以前,全部包装废物的被利用率要达到65%,材料的利用率要达到45%。
1998年还出台了《废电池条例》,要求消费者对拥有的废电池和蓄电池有送回的义务;生产商有利用&共同系统&回收废电池及蓄电池的义务,并要在电池上标明所含有害物质;销售商有在销售商店以文字形式向消费者提供信息的义务,同时,对自行销售的电池有回收的义务。
另外,德国还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废物的法律法规,如废物运输条例、废物进出口条例、废物焚烧条例、废物处置厂审批条例、有害废物分类条例、有害废物监管条例、有害废物运输条例等。另外还有一些规范和标准,如垃圾处理技术规范、城镇垃圾利用和处置管理标准、最终填埋场废物处理技术标准、有害废物处置管理标准等。这些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出台,有力地保证了德国对废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促进了该国废物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向前不断地发展。
三、废物减量化及资源化状况
1994年出台的《循环经济&废物法》标志着德国将废物管理全部纳入了循环圈,并开始从过去那种优先发展经济,只注重眼前利益和经济增长率,后考虑环境问题的思维方式向社会经济与环境同步协调发展的观念上转变,从过去那种生产-消费-废弃的旧社会形态向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形态上转变。
&循环经济&废物法&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了生产商、销售商对废物减量化及资源化的责任。过去的法律只要求消费者承担垃圾减量化及垃圾分类的义务,而生产商和销售商对此不负有责任。新法要求生产商不仅要在生产过程中有义务抑制废物的产生,并有责任对产品及产品包装进行回收及循环再利用。该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把&生产商、销售商及消费者共同承担垃圾减量化及资源化义务&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1998年新修改的《包装废物条例》中对包装物的再循环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从日起,玻璃的再循环率目标为75%,马口铁为70%,铝罐为60%,纸、厚纸及纸箱的再循环率为70%,塑料为60%,复合材料为60%。德国在垃圾减量化及资源化方面实行了一整套措施。
第一是建立了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图1德国包装废再循环流程图
1、建立包装物等资源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系统。德国1991年建立了包装物双向回收系统即DSD(DualeSystemDeutschland)系统,也称&绿点制&系统。它是一个民间的包装废物回收网络,是由包装工业、消费品制造行业协会及商业协会的500家公司率先出资组建的民营股份制公司。DSD公司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民营公司,专门从事包装废物的回收及再生利用。DSD系统的运作方式是:加入DSD系统的生产商根据其生产量、销售量和包装材料的处置难易程度按规定向DSD公司交纳包装废物的回收费,DSD公司根据合同向加入本系统的公司发放绿点标志,生产商可在包装上贴上绿点标志,凡贴有绿点标志的产品包装,DSD公司都负责进行回收。对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则直接退还给生产商重复使用;对不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先在分选场地进行分类,然后送到资源再利用工厂进行循环再利用,DSD系统运作图见图1。DSD系统不仅在欧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世界其他国家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DSD公司从1992年开始进行包装废物的收集及分选作业,DSD公司向加入DSD系统的企业征收绿点标志使用费,用于再循环(包括包装分类、清洗、收集及再生利用等)的全部费用都来自于企业,这一费用将最后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形式转嫁给消费者。由于再循环成本高的商品,价格也高,因此,对企业来说就产生了压力,就必须想尽办法减少产品包装,或生产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或生产有利于再循环的包装,以减少生产成本,适应市场竞争。对消费者而言,就有了购买对环境友好产品及积极进行资源垃圾分类的动力。对于没有绿点标志的包装则由零售商负责回收。
由于包装法规定企业有义务回收和处理本企业生产或使用的包装容器,而企业自己负责回收或处理这些包装不仅在人力上及财力上都有很大的压力,而且对整个的回收系统的管理也非常困难。因此,企业大都希望加入DSD系统,以减轻本企业的压力。到2000年,已有1.8万个公司加入到了DSD系统之中。德国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包装已有90%带绿点标志。
法律规定,使用绿点标志的企业有义务向DSD公司支付绿点标志使用费。DSD公司征收的绿点标志使用费见下表1。
表1DSD公司绿点标志使用费
0.15马克/公斤
0.4马克/公斤
0.56马克/公斤
1.5马克/公斤
2.95马克/公斤
1.69马克/公斤
2.1马克/公斤
0.2马克/公斤
易于再循环的包装物绿点标志使用费相对要便易一些,如玻璃,而再循环困难的费用就高,如塑料。如果使用100吨原生塑料(非再生品)作产品的包装,就要向DSD公司支付29.5万马克的绿点标志使用费。实行DSD回收系统和绿点标志管理后,德国的包装废物的循环利用率大大提高,1995年收集的包装物已占包装材料总量的70%,1997年达到81.4%,回收的包装达560万吨。玻璃瓶的重复使用次数达到了50次,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瓶的重复使用次数达到25次。回收率达到90%。
2、建立家庭垃圾分类收集系统。1991年以前,德国的所有垃圾都由城市地方政府负责收集、运输及处理。从1991年以后,德国城市垃圾收运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源垃圾已向不同的流向分流。垃圾分类一般是将垃圾中的厨房垃圾、废纸类及不带绿色标志的包装物等放入带双格的垃圾箱内,厨房垃圾放入一格,废纸类及不带绿色标志的包装物放入另一格中,由地方政府负责收集。带绿色标志的容器及包装物放入政府指定的黄色垃圾箱(桶)或黄色垃圾袋内,由DSD公司负责收集。放入黄色垃圾箱或袋内的包装物不用分类,可以混合放入,DSD公司收集后送到分选场地再进行分类。但是,德国各城市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方式是不同的,下面我们以黑森州的弗赖堡市为例,该市居民20万人,1992年开始对包装物实行DSD收集方式。居民户的垃圾排放方式是:各户将报纸、杂志、瓦楞纸板、纸箱、纸袋、包装纸等纸容器包装及不带锡纸内层的牛奶纸盒放入家庭内的绿色垃圾箱,由市行政有偿负责收集,每2周收集一次。其它不燃垃圾和可燃垃圾放入灰色垃圾箱,食品类有机垃圾放入茶色垃圾箱中,均由市行政负责有偿收集,每周或每2周收集一次。将带绿点标志的纸盒(复合材料)、塑料制容器包装及PET瓶放入市政府指定使用的黄色垃圾袋中投放,由DSD公司免费收集,每2周收集一次。其它不带绿点标志的容器包装由市行政负责免费收集,每2周收集一次。而空瓶、空罐则应送入街头摆放的回收箱中,由DSD公司定期收集。市内还设置了一些资源垃圾收集存放站点,家庭的废纸、金属、家用电器、家具、旧衣服、庭院剪枝等也可送到这些站点。学校、政府机关、商店等单位还设置了废旧电池回收容器,回收废旧电池。
实行包装物等资源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后,该市1999年的家庭生活垃圾排放量为95000吨,其中资源垃圾50000吨,普通垃圾45000吨。总量比1993年的72000吨增加了30%,资源垃圾比93年的22000吨增加了30%,而普通垃圾则减少了20%。人均垃圾日产量为1.295kg,其中,普通垃圾人均日产量为0.612kg,资源垃圾人均日产量为0.683kg。
实行资源垃圾分类收集后,玻璃瓶的回收率达到84%,空罐达到78%。PET瓶及其它塑料容器的回收率达到68%,纸盒(带内层)为83%,其它纸制容器包装、报纸、杂志、瓦楞纸板箱等的回收率达到92%。
另外,德国部分城市还实行了集团收集方式。如卡尔斯鲁厄市的青年团体和基督教团体积极参与报纸、杂志等资源垃圾的收集活动,每3个月进行一次回收活动。
DSD回收系统回收资源垃圾时一般采用混合收集方式,然后送到市委托的垃圾分选工厂或分选中心进行分选。分选出的物质被分别打包送到再生利用工厂进行循环再利用。目前,收集到的包装物有86%得到了再利用。
另外,德国重视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及处理。德国每年产生100吨废旧家电。从90年代初开始,该国开始对废家电进行回收,1994年电冰箱的收集量为75000台,电视及PC机72000台,其它电器57000台。近年来出台了一项针对废家电的新政策,要求生产商和销售商必须对其生产及销售的废旧家电进行回收、重复利用和处理,加大了生产商和销售商的责任。
以伯林市为例,该市现有废家电回收场地近20个,实行废家电回收服务。收集服务由国营服务机构和私营企业双方负责;并实施收费制度。每台电视收费12欧元,电冰箱、PC机收15欧元,洗衣机收10欧元,其它小型电器如随身听、吹风机等免费收集处理。
第二是采用经济手段促进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1、对产品引进生态税和收费。主要是对那些使用了对环境有害的材料或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征收生态税,如提高化石燃料的消费税和提高汽油、燃料油、煤气、电等的生态税。通过采用生态税的方式,使生产商积极开展节能、降耗运动,生产和开发对环境友好的产品,促进非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如垃圾焚烧发电、填埋沼气利用、太阳能利用及风力发电等。同时规范消费者行为,促使消费者更多地购买使用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2、实行垃圾收费制。从90年代起,全国城市普遍实施了垃圾收费政策,对城市居民征收垃圾处理费。垃圾收费的方法因城市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一般采用按垃圾容器收费制,如一些城市按90升的垃圾桶为准,每年收费额在360马克左右;柏林市按容器收费,采用60-120升不等的7种垃圾箱,每月每户收费32马克;杜塞尔多夫市的收费方法是每户每年交基本费(120升垃圾桶)113马克,每人每年交垃圾费84.3马克,四口之家一年的垃圾费平均为450马克(113+84.3&4=450.2)。还有的城市采用从量收费制,即按垃圾排放量的多少收费,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为准确测算居民排出垃圾的数量,还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在每个垃圾桶(箱)上安装微晶片,将垃圾桶倒入垃圾车时,车上的识别器会自动识别桶上的微晶片,测算出垃圾的重量,并将数据传送到驾驶室的电脑上,以此作为收费的凭证。德国几十个城市的数十万个垃圾桶已安装了这种微晶片。另外,在德国,几乎所有的超级市场都开始实行结账时有偿提供购物袋的方法,而不像我国的超市那样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在超市购物结账时,收银员会问顾客是否需要购物袋,如果示意需要,则按所需袋的数量及大小,将价钱打入结帐单,每个袋按大小收费,一般在0.2~0.5马克左右。
3、实行抵押金制度。1998年新包装废物条例规定,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如饮料包装、洗涤剂包装和挥发性颜料包装,销售商有义务向消费者收取押金。实行抵押金制度的对象制品主要是可以重复使用的PET瓶、PVC瓶和玻璃瓶,如0.2~1.5升以下玻璃瓶的押金为0.6马克,1.5升以上的为0.7马克;1.5升的PET瓶为1马克;2升以上的挥发性颜料塑料容器收取的押金为2马克。弗赖堡市还使用了一种押金瓶回收机,饮料瓶上写有&Pfamdflasohe&小字的押金瓶都可使用这种押金瓶回收机退回押金。将押金瓶放入回收机中,机器就会吐出0.15~0.3马克的商品券,退还押金非常方便。同时宣传和鼓励居民购买可重复使用的容器包装,如购买可重复使用的玻璃瓶装或PET瓶装饮料,而不购买罐装饮料。罐装容器尽管也可以回收再利用,但在再利用过程中将耗费大量的能源,还有可能排出有害物质。
实行上述各种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对策后,从1990年到1998年,德国的垃圾减量率已达到33.5%,回收利用率也在逐年提高。
第三是利用和开发资源化技术,建设资源垃圾分选、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德国的可再循环的包装物质占垃圾量的30%,数量非常大。DSD公司进行包装物收集时采用混合收集方式,居民投放资源垃圾时,都装入黄色垃圾桶或袋中,再由DSD公司送到指定的分选设施进行统一分选,然后送往再利用工厂。因此,各城市都建设了大量的资源垃圾分选设施。目前全国已建有400多家垃圾分选工厂或分选中心,进行资源垃圾的分选作业。如弗赖堡市的资源垃圾分选设施接收该市居民装入黄桶或黄袋的资源垃圾和街头回收箱中的资源垃圾以及废木材。运营费来自DSD公司的委托处理费和资源物的销售费。另外,也接收非DSD系统送来的资源垃圾,并实行收费,对自行分好类的资源垃圾收处理费120马克/吨,没分类的收570马克/吨。再如卡尔斯鲁厄市的资源垃圾分选中心接收本市除玻璃瓶以外的所有资源垃圾。本市收集的资源垃圾中有60%是纸类垃圾,还有塑料制品、钢铁类、铝制品等。分选线首先进行人工手选,将木箱、纸箱等大件先分拣出来,然后进行机器粗选,将各种材料粗分成大、中、小三等,最后进行机器细选,将不同材料的物质分选出来。该设施最值得称道的是一台&近红外线光分选机&,该机可识别出各种材料。该设施的运营经费来自DSD公司。为降低垃圾再循环成本,降低分选人工费,德国某公司还开发出了全自动分选机。这种分选机可实现破袋、筛选、风选、磁选及光选等过程的全自动化分选,可降低分选成本32-60%,年处理能力可达到25000吨。
另外,德国对废塑料的再生利用也非常有经验。如马格德堡市有一家废塑料处理厂,拥有世界最尖端的技术和设备,经处理后的回收塑料纯度为99%,近于新塑,售价为1马克/公斤,比新塑料售价的1.7马克/公斤便宜,所以经济效益非常好。
除了开发对回收的有用物质进行分选及再生利用等技术外,德国比较流行的再循环技术还有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焚烧蒸汽利用技术、热分解技术、堆肥技术、填埋沼气发电技术、生物能制汽油技术、RDF技术、焚烧渣熔融再利用技术等等。
德国的垃圾焚烧比例占36%,全国有130多座垃圾焚烧设施,其中有50多座带垃圾发电设备。1993年公布的&普通废弃物处理技术指针&中规定,从2005年起,填埋场禁止填埋未经焚烧及热分解等热处理的废物。随着&技术指针&限制年限的临近,垃圾焚烧及热分解等热处理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焚烧及热分解设施将会不断增多。德国发展垃圾焚烧及热分解等热处理技术首先考虑的是物质的回收利用和热源利用,其次是将垃圾进行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地不排出或少排出污染物质。
汉堡市是德国最积极推行垃圾焚烧技术的城市之一,100多年前就有了垃圾焚烧设施。目前全市有4座垃圾焚烧设施,其中1座为市营设施,另3座是民营设施。这4座设施不仅接收本市的垃圾,还接收外市的垃圾。其中一家由民营WVB公司经营的垃圾焚烧工厂,焚烧处理能力为1000吨/日(500吨/日x2台),该焚烧设施1994年新建,每年可处理垃圾32万吨。炉内燃烧温度可达到850-1000℃,废气污染防治技术包括有袋式除尘、氨水喷入和活性炭吸附等,可有效地控制二恶英类物质的产生及其它有害物质的排放。垃圾处理收费195马克/吨。焚烧残渣经洗涤去盐分后直接用于铺路。
德塞尔多夫市的利珀工厂是一座垃圾综合利用工厂,占地270公顷,从业人员400人,工厂全天24小时运转。工厂中的主要再循环设备包括轻质包装物造粒设备、汽车制造厂排出高分子废物(废塑料等)的造粒设备、建筑废料的破碎设备、水银的回收设备、垃圾堆肥设备、垃圾焚烧及发电设备。轻质包装物造粒设备主要是将轻质包装物造粒,作管材原料;汽车上拆出的废塑料造粒后作电力公司的燃料;建筑废材破碎后卖给电力公司或水泥厂作燃料;堆肥厂每年处理5.5万吨有机废弃物,每吨堆肥制品售价为50马克左右。垃圾焚烧发电不仅供本厂使用外,还可向外部输送电力,并可向外供应蒸汽。
以堆肥的形式进行垃圾的再生利用,在德国发展得并不快,占德国垃圾处理率的比例也比较低,只占4%。特别是大型机构化垃圾堆肥设施在全国并不多。近几年开始推行在家庭进行垃圾堆肥的做法,主要是针对家庭园艺、剪枝及厨房垃圾实行堆肥化。如海德尔堡市推行垃圾堆肥化的作法是:家庭垃圾堆肥与市大型机械化堆肥相结合。由于从1985年起,该市停止了垃圾焚烧,所以开始大力推进家庭垃圾堆肥和市管辖的大型机械化堆肥。该市垃圾堆肥厂的处理能力为3.5万吨/年,从业人员20人,堆肥制品主要作土壤改良剂。每吨堆肥的销售价格为35马克,而每吨的生产成本则为350马克,1998年卖出去1万2000吨。从经济的角度看,这是一个不赚钱的工厂,只是一个垃圾处置场而已。虽然堆肥设施不赚钱,但由于垃圾堆肥是一项垃圾资源化措施之一,而且全国的垃圾中有1/3可用于堆肥,因而政府仍然支持垃圾堆肥化事业。
德国也建设了一批气化炉,如克尔斯鲁厄市的垃圾气化熔融炉。克尔斯鲁厄市是巴登-符腾堡州的一个工业城市,人口27万人。该市建有一座垃圾气化熔融设施,处理能力为720吨/日(240吨/日&3台),1999年,11月正式运转,设施人员共36名。处理对象物最初是本市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以后还可接收邻市的垃圾。该设施以热利用为主要目的,可向本地区提供热水,该设施的供热管道已与市中心的主管道接通,可直接向市内供热水。生产的精制气体不仅可以自用外,还可向外部提供精制气体。另外,还可产出硫磺、金属、盐类和金属氢氧化物,都可再利用。残渣也可用作铺路材料。该设施发电12.7MW,仅供本设施自身使用。该设施由BW公司运营,处理收费为275马克/吨,其中1/3为运行成本,2/3用于收回投资和维护。供热水、气体及卖其它产品可盈利。
80年代初,基于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目的,德国开始大力加强了对填埋气体的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工艺技术,在处,理废物的同时,还可回收能源。
填埋气体的利用主要以供热和发电为主。此期间建成了一批带填埋气体利用设施的垃圾填埋场,这些填埋气体利用设施有的是仅供本场使用的发电厂,如格尔登市垃圾填埋场;还有的是用填埋气体发电输入公共电网的设施,如阿伦斯堡市垃圾填埋场。阿伦斯保市的垃圾填埋场是一个商业化的填埋气体再利用设施,该场利用填埋气体发电,发电能力大于900KW,可向公共电网卖电,是一个有很好经济效益的企业。目前,填埋气体利用商业化运作方式在德国已被广泛接受,规划建设或已运转的有100多个类似的项目。
德国出台的《最终废弃物填埋场废弃物处理技术标准》加大了对废弃物中有机物含量的限制,《标准》要求:投入的废弃物中有机物的干基重量标准为:(1)对燃烧残渣的限制为一级填埋场&3%,二级填埋场&5%。(2)对总化合碳(TOC)成份的限制:一级填埋场&1%,二级填埋场&3%。(3)本标准于日起施行,新建的填埋场必须按本标准执行,老填埋场可采取过渡性措施,并于2005年6月起执行本标准。另外还要求从2005年起,禁止填埋未经热处理的废物,最终处置焚烧残渣的烧失量要达到3~5%0按此情况看,2005年以后填埋的垃圾产气的可能性很小,填埋气体利用技术的应用有可能呈下降趋势,而垃圾焚烧等热处理技术的应用有可能呈上升趋势。
德国的垃圾管理水平很高,不论是在垃圾治理理念还是在垃圾处理及再利用技术上以及在立法上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DSD系统在促进垃圾再循环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借鉴的就是&避免垃圾产生&,只有不产生或少产生垃圾,才有利于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体废物减量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