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人咽喉病广州协佳医院较多少为什么

赣南油茶,赣南人心中的不解情结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记者彭雪英■编者按: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念了兴国籍老红军王承登写给他的信,并叮嘱在场的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做好赣南油茶产业发展调研。赣南油茶知名度迅速提升,国家、省林业部门专家,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记者,都相继来到赣州,为赣南油茶产业发展把脉。赣南油茶产业发展如何?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还有哪些发展瓶颈待破解?未来又将如何走向……这一系列的课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赣州各地油茶山林、企业,采访茶农、承包大户、企业主和相关部门人员,为赣南油茶产业发展作一实录和探讨。“用来洗头,头发乌黑亮丽;小孩长疮,抹上后就消肿去炎;用来炒菜,清香又健康……茶油真是个宝。”3月24日,兴国县茶园乡义渡村70岁村民李明亮动情地说。在大多赣南人的心中,山茶油是餐桌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浸透着人们太多的情感和眷恋。起源于2300年前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木梓油、清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油茶树的种籽,是我国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中国是油茶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广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油生产基地,除此之外只有东南亚、日本等有极少量的分布。油茶的中心产地则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及湘、赣南部,其栽培历史有2300年以上,油茶树生长在没有污染的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茶油是我国传统食用植物油,其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山海经》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这里所说的“员木”即油茶,可见我国民间当时就开始取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历史上,江西茶油曾经是“皇封御膳”用油。赣南是革命摇篮,在战争年代,茶油表达了老区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王承登在信里对习近平总书记说:“茶油是个‘宝’,可以食用,又有药用价值。当年,赣南老区群众就是用茶油、钨砂,从白区换回食盐、药品、武器等支援红军。”赣南多山地,野山茶油是大自然赋予的瑰宝。“自我懂事起,家里炒菜就用茶油。我们村里,每家都有自留山,每年采果榨油,自家食用,多的还能送亲友。”宁都县会同乡谢家坊村村民丁秋生说,现在他的3个孩子在外地工作,吃的也是村里的山茶油。(下转3版)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赣南人精心保护蒋经国旧居_社会频道_新华网
赣南人精心保护蒋经国旧居
日 19:10:55
【字号 】【】【】【】
新华网赣州9月23日电(记者沈洋 章利新)赣州市章江河畔古城墙旁有一座俄式砖木结构的小别墅。上世纪40年代,蒋经国在赣州担任江西第四行政区专员期间曾经在这里居住。赣州市政府按照当时的原貌进行修葺,并作为“蒋经国旧居”,供游客参观。
记者23日来到位于赣州市花园塘1号的蒋经国旧居,看到这里依山傍水,后院通往古城墙,环境十分幽雅。这栋俄式砖木结构的建筑,面积170多平方米,鱼鳞板墙,板瓦屋面。旧居内有蒋经国先生在赣南主要事迹陈列,办公室里的办公桌还是他当年用过的那张,蒋经国先生于1941年亲手种植的一株白玉兰树依旧在庭院内生长。
赣南师范学院蒋经国研究中心主任方世藻介绍说,蒋经国曾经主政赣南。1988年,这栋楼就作为“蒋经国旧居”被列为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90年代,开辟为游客参观的景点。
2007年,赣州市文物部门组织施工队伍对蒋经国旧居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维修,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历史原貌的原则,将室内的水泥地面恢复为原来的木板地面,对外墙进行了粉刷,对门窗进行了油漆,并对整幢建筑进行了彻底防渗、防潮处理。
方世藻说,蒋经国先生在赣活动时期的其他主要旧址,如“江西省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旧址、虎岗“中华儿童新村”旧址、“三青团干部培训班”旧址、江西省第二保育院与戒烟所旧址、梅林“江西省直属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旧址等都保存至今。
) 【字号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手机号/邮箱:?
使用第三方登录:?
还可以输入 300 字符
请输入举报理由
选择收藏分类:
默认收藏夹
添加收藏分类:
原创作品:西唐品牌全案案例:老表酒坊,赣南人自己的酒坊
系统分类:
个人归类:
作品版权由
解释,禁止匿名转载;禁止商业使用;禁止个人使用。 临摹作品,同人作品原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赣州 / 平面设计师72天前发布
赣州 / 平面设计师72天前发布
同时推荐此作品
还可以输入2000 个字符
所有,禁止匿名转载;禁止商业使用;禁止个人使用。我敢保证你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奇葩的《海燕》,看的时候请勿喝水,否则后果自负!
哈哈,用赣南客家方言读诗是不是很有趣呀?天气那么热,记得发给朋友们乐一下哦!
『来源:客家圈』
『编辑:赣州微资讯』
爆料请添加微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明朝大儒王阳明做了一件事 影响赣南人民至今_新浪江西_新浪网
阳明书院图,选自同治十一年(1872)《赣县志》
& & 来源:“廉洁江西”微信公众号
  赣南是王阳明“文治武功”的实践之地
  王阳明的一生与赣南有着不解之缘。王阳明自正德十一年(1516)临危受命为南赣巡抚,次年正月到任,到嘉靖元年(1522)回到故乡浙江,在赣时间有五年,其中有些时间是在南昌度过的,算起来他在赣南的时间其实只有短暂的四年,但赣南是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之地,是王阳明“文治武功”的实践之地。嘉靖七年(1528),57岁的王阳明从广西梧州东归浙江老家途中,病逝于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赣南也是王阳明生命的最后一站。或许可以这样说,赣南成就了王阳明的理想,而王阳明也深刻影响了赣南。
  正德十三年(1518)正月,王阳明领兵进入广东龙川三浰(今和平县域)时,途中给学生薛侃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平定三浰贼只是时间问题,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此刻王阳明早已明白“心中贼”之祸远大于“山中贼”之恶,他认为“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四月,三浰贼被剿灭后,王阳明班师途中,路过太平堡(今赣州龙南县杨村镇)。自古以来,“太平堡太平,天下太平。”杨村远离县城,位于九连山麓,山多田少,山民多不能自足,因此世代多有“乱民”出现。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王阳明大为感慨:贼与民之间当真只是一道坎呵!内心有良知则为民,内心失良知则为贼。如何将山贼转化成良民?王阳明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如何“破心中贼”?必须从教化百姓入手。如何教化百姓呢?必须办书院、兴社学。
  兴办书院培育学者
  书院教育主要面向士大夫阶层。在赣南,王阳明以古本《大学》为基础教材,结合自己的“致良知”与“知行合一”学说,亲自设帐讲学,赣州通天岩、于都罗田岩、龙南玉石岩、瑞金县学、南安府学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王阳明讲学的身影。
  正德十三年九月,王阳明整修了城内的濂溪书院。濂溪书院本是为了纪念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虔州讲学而建的,而今成了阳明讲学的地方。有意思的是,这所书院最终更名为阳明书院。明末这所书院更名为廉泉书院,清末赣州知府王藩在郁孤台下重建这所书院,为纪念王阳明在赣南的卓越贡献,更名为阳明书院。
  最积极响应王阳明兴办书院号召的莫过于赣州知府邢珣和赣县知县邹守益了。因为南赣巡抚衙门与赣州府衙、赣县县衙同城共治,他们两人因此成为王阳明南赣活动期间最重要的助手。特别是赣州知府邢珣,王阳明对他礼遇有加,邢珣提出的建议,王阳明也多有采纳。邢珣在王阳明指挥的历次战役中都是重要的辅佐者,王阳明指示整修濂溪书院,邢珣也是直接实施者。可以说,邢珣是王阳明在南赣立下“文治武功”最好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出于对邢珣的尊重,多年以后,王阳明的大弟子邹守益还把邢珣像摆进虔州报功祠,配享王阳明,并写《虔州报功祠配享记》专门记载此事。
  王阳明主政南赣期间,邢珣受命在赣州府城中一次性立了五家书院,这五家书院据记载“东曰义泉书院,南曰正蒙书院,西曰富安书院,又西曰镇宁书院,北曰龙池书院”。如此,以中心城市带动县里乡村,以正规书院带动民间社学,很快整个南赣地区便形成了一股非常浓厚的办书院、兴社学的热潮。在此情形下,江西省内外许多学者纷至沓来,王阳明聚徒讲学盛况空前,以致形成之后著名的江右王学。
  王阳明主政期间及之后较长时期,赣州、南安二府各县邑也涌现了不少书院,如于都县龙溪书院、罗田岩濂溪书院、龙门书院、雩阳书院,信丰县桃溪书院、壶峰书院、崇正书院,兴国县安湖书院、鸿飞书院、长春书院、南山书院,会昌县湘江书院,安远县濂溪书院、太平书院,上犹县兴文书院、东山书院等。
  广立社学淳化风俗
  明朝初年,朱元璋曾下令“天下五十家立社学一所”,但这一制度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社学远未达到这样普及的程度。正德十三年四月,王阳明在平定三浰贼后,积极推动南赣地区社学的建立。《王阳明年谱》详细记载了此事的前因后果,读来令人激赏:“先生谓民风不善,由于教化未明。今幸盗贼稍平,民困渐息,一应移风易俗之事,虽未能尽举,姑且就其浅近易行者,开导训诲。即行告谕,发南、赣所属各县父老子弟,互相戒勉,兴立社学,延师教子,歌诗习礼。出入街衢,官长至,俱叉手拱立。先生或赞赏训诱之。久之,市民亦知冠服,朝夕歌声,达于委巷,雍雍然渐成礼让之俗矣。”
《阳明先生文录》书影,明隆庆六年(1572)刻本
  为推广社学,王阳明颁发了十余道牌谕,其中专为南安、赣州两府所颁发的牌谕就有《兴举社学牌》《颁行社学教条》和《行雩都县建立社学牌》三块。
  第一块牌谕是正德十三年四月颁发的《兴举社学牌》。牌谕云:“看得赣州社学乡馆,教读贤否,尚多淆杂;是以诗礼之教,久已施行;而淳厚之俗,未见兴起。”王阳明认为当时赣州的社学乡馆还不规范,没有为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发挥应有的作用。他认为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的待遇,形成尊师重道的风尚,他要求地方官府“将各馆教读,通行访择;务学术明正,行止端方者,乃与兹选;官府仍籍记姓名,量行支给薪米,以资勤苦;优其礼待,以示崇劝。”这种以官府名义设于乡社间的学校,官府承担教舍建设、师资费用,并对入学生员给予免差役的待遇及一定的学资补助,一时在赣南极为昌盛。
  王阳明主政期间及之后较长时期,几乎每个县邑的人口主要聚居地都建有社学。仅据清同治版《赣州府志》记载就有赣县章水乡社学、长兴乡社学、大由乡社学、爱敬乡社学,兴国县城南隅孝行坊社学、城北隅新安坊社学,长宁县黄乡司故城社学,南康县顺化乡社学、南良村社学,崇义县养正社学、志通社学、徙义社学、广业社学等。受官府办学影响,民间义学也随之兴起,如于都县奎星阁义学,信丰县宾兴义学、养正义学,兴国县冀林义学、王原义塾等。
  第二块牌谕《颁行社学教条》再次强调要对延聘的教师“礼貌优待,给薪米纸笔之资”。与此同时,王阳明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他希望教师对学生“尽心训导,视童蒙如己子,以启迪为家事,不但训饬其子弟,亦复化喻其父兄;不但勤劳于诗礼章句之间,尤在致力于德行心术之本”,最终达到“使礼让日新,风俗日美”的目标。
  第三块牌谕是《行雩都县建立社学牌》。王阳明为什么特别为于都建立社学颁发一道牌谕呢?正德十二年(1517)五月,王阳明自漳南回赣州的路途中,在于都罗田岩与一批来自本邑和吉安的弟子们相聚。于都罗田岩这批弟子中好几位后来成了王阳明南赣巡抚时期最得力的谋士与学生,比如何廷仁、黄宏纲长期跟随在王阳明身边,稍后相识的袁庆麟则是被王阳明看重的另一位于都籍学人。袁庆麟曾接受江西督学邵宝曾的邀请,主持白鹿洞书院,赣州知府吴珏也曾请他为郡学施教。正德十三年四月,回到家乡的袁庆麟携所著《刍荛余论》到赣州专程拜谒王阳明,两人交谈甚欢,王阳明称其文章为“从静悟中得来者也”,于是聘请他督导本府社学。这年六月,袁庆麟为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作跋。七月,他又率先在于都刊刻了这部重要的著作。起初,王阳明对这部著作的印行并不开心,但“士夫见之,乃往往遂有开发者,无意得此一助,亦颇省颊舌之劳也。”
  有感于于都文化学者之昌盛,王阳明在县邑层次推行社学时,首先选择了于都县。正德十六年(1521)十二月,王阳明颁布了《行雩都县建立社学牌》:“本院近于赣州府城设立社学乡馆,教育民间子弟,风俗顿渐移易。牌仰雩都县掌印官,即于该县起立社学,选取民间俊秀子弟,备用礼币,敦请学行之士,延为师长;查照本院原定学规,尽心教导;务使人知礼让,户习《诗》《书》,丕变偷薄之风,以成淳厚之俗。毋得违延忽视,及虚文搪塞取咎。”其中“敦请学行之士,延为师长”,即指于都学者袁庆麟等。
  总之,王阳明在赣南推行书院与社学,教化了当地百姓,改易了好斗逞凶的民风民俗,南赣风气为之一变。今天,南赣客家人普遍热情好客、知书讲礼,或许与当年王阳明的善政不无关系。(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龚文瑞)
03-17 12:18|分享
03-17 10:49|分享
03-17 10:44|分享
03-16 17:42|分享
03-16 17:33|分享
03-16 17:26|分享
03-16 17:20|分享
03-16 17:15|分享
03-16 17:08|分享
03-16 17:02|分享
新浪地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咽喉白斑是什么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