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骨消的中药别名的亦药的别名

中药别名大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药别名大全
上传于||文档简介
&&中​药​别​名​大​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药别名大全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中药别名大全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中药别名藤木类苏
木: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心材。处方别名:赤木、苏木、苏方、苏枋、苏坊木、红柴樟
木:为樟科植物樟树的心材。处方别名:樟木、香樟、油樟、乌樟、香通千年健:为天南星科植物千年健的根茎。处方别名:年见、千年见、千年健、千颗针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带叶茎枝。处方别名:寄生、槲寄生混淆品: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带叶茎枝。寄生、桑寄生、广寄生、北寄生、寄屑、苑童、宛童、寓木、茑木、寄生草、寄生树、桑上寄生松
节:为松科植物多种松的枝节。处方别名:松节、松树节、油松节鬼箭羽:为卫矛科植物卫矛的具翅枝条或翅状附属物。处方别名:鬼箭羽、卫矛、鬼箭、衞矛、六月凌、四面戟、四面锋、神箭、篦风、鬼见愁桂
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处方别名:桂枝、川桂枝、桂枝木、桂枝尖、广眉尖桑
枝: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处方别名:桑枝、双枝、桑树枝接骨木:为接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茎枝。处方别名:接骨木、公道老、公公老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处方别名:皂丁、天丁、角针、皂针、皂刺、皂角刺降
香:为豆科植物降香檀的心材和根。处方别名:降香、降真香、紫降香、紫檀、紫藤香、鸡骨香檀
香: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处方别名:檀香、白檀、黄檀、紫檀、浴檀、紫真檀、檀香屑、枟香、真枟、枟娜、旃枟、枟香木沉
香:为瑞香科沉香属多种植物含树脂的心材。处方别名:沉香、沉水香、伽南香、药沉、伽罗、蜜香、角沉、奇楠、崖香、栈香、煎香、落水沉、海南沉、海南香、奇南香、蓬莱香、生结香、异水香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等的茎藤。处方别名:小木通、川木通、木通混淆品: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藤茎。关木通、细木通、木通、炒木通、附支金荞麦:为蓼科植物金荞麦的根及根茎。处方别名:金荞麦、野荞麦、天荞麦、开金锁、野荞麦根。钩
藤:为茜草科植物多种钩藤的带钩茎枝。处方别名:钩藤、勾藤、勾丁、钩丁、钩耳、钩钩、勾仝、吊仝勾、勾勾、纯勾、单勾、双勾、双丁、双钩、吊藤、钓仝、嫩钩钩、倒挂金钩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茎藤。处方别名:鸡血藤、血藤、血仝、制血藤、鸡血仝红
藤: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茎。处方别名:红藤、大血藤、大血通、红仝、八卦藤、大活血、红皮藤、省藤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除去外皮的茎和根。处方别名:雷公藤、雷公仝树脂类:苏合香: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干渗出的香树脂。处方别名:苏合香、苏合油、帝油流、帝膏、苏合香油乳
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等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处方别名:乳香、马尾香、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滴香、滴乳、滴乳香、塌香、尔香、乳塌、乳珠、乳头香、金银香、杜鲁香、拙贝罗香、熏陆香、制乳香安息香:为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树的树脂。处方别名:安息香、安悉香、辟邪、命门录事白胶香: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路路通)的树脂。处方别名:白胶、枫脂、胶香、枫香脂、白胶香龙涎香:为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的肠内分泌物。处方别名:龙涎、龙涎香松
香:为松科植物马尾松及同属植物树干中提取的树脂。处方别名:松枋、松脂、松胶、松膏、松香、松肪、黄香、松脂香儿
茶:为豆科植物儿茶的枝干及心材煎液浓缩品。处方别名:儿茶、孩儿茶、儿茶膏、黑儿茶、铁儿茶、珠儿茶、棕儿茶、新儿茶、西谢、老儿茶、方儿茶、乌爹泥、乌丁泥、乌叠泥、紫草茸:为蚧蛟科昆虫紫胶虫分泌的胶质。处方别名:紫胶、紫矿、虫胶、紫草茸芦
荟:为百合科植物多种芦荟叶的汁液浓缩物。处方别名:芦荟、真芦荟、卢会、奴会、讷会、象胆、龙角、劳伟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的秆内分泌物。处方别名:竺黄、竹膏、竹糖、天竺黄、天竹黄、竹黄精、空个玄干
漆:为漆树科植物漆树的树脂。处方别名:干漆、漆底、漆脚、漆渣、生干漆、炒干漆、干漆炭血
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处方别名:血竭、血结、血力花、麒麟血、麒麟竭、朱血竭、血竭花、骐驎竭、海蜡、海脂石代用品:为龙舌兰科植物剑叶龙血树、长花龙血树木材中的树脂。习称龙血竭阿
魏:为伞形科植物多种阿魏的树脂。处方别名:阿魏、阿虞、阿为、薰集、哈菖呢、五彩荟、哈昔泥、彩魏、彩阿咪、魏去疾、臭阿魏、炒阿魏、制阿魏没
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处方别名:没药、末药、密儿拉、克香、黑香藤
黄:为藤黄科植物藤黄树干渗出的胶质树脂。处方别名:藤黄、玉黄、月黄、海藤、制藤黄菌藻类: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等叶子上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的虫瘿。处方别名:五倍子、五倍、五棓、角倍、肚倍、棓子、文蛤、百虫仓、百草虫、木附子雷
丸:为多孔菌科雷丸的菌核。处方别名:雷丸、雷实、雷矢、木连子、来丸昆
布:为海带科藻类海带或翅藻科昆布的叶状体。处方别名:昆布、淡昆布、海带混淆品:海带草:为大叶藻科植物大叶藻的全藻。海带、海带草、大叶藻石
花:为梅花衣科植物藻纹梅花衣的全体。处方别名:石花、石苔花、地衣紫梢花:为淡水海绵科动物脆针海绵的群体。处方别名:紫霄花、紫梢花猪
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处方别名:猪0、猪苓、粉猪苓、豕橐、朱苓、猪屎苓茯
苓: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处方别名:茯0、茯苓、白茯苓、云苓、松苓、松薯、松腴、福临、伏灵、更生、不死面、朱茯苓赤
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的淡红色部分。处方别名:赤苓、赤茯苓、赤茯0茯
神: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生长中天然抱有松根者。处方别名:茯神、伏神、神木、茯神木、朱茯神茯苓皮: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的外皮。处方别名:苓皮、茯苓皮、0皮、茯0皮、云苓皮、松苓皮马
勃:为灰包科真菌脱皮马波等的子实体。处方别名:马勃、净马勃、轻马勃、灰包、灰菰、马庀、马屁包、马勃绒、马粪包、灰菌、灰包菌冬虫夏草:为麦角军科真菌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生在蝙蝠蛾昆虫虫草蝙蝠蛾等幼虫体的复合体。处方别名:虫草、冬虫草、冬虫夏草、夏草冬虫海金砂:为海金砂科植物海金砂的成熟孢子。处方别名:海金砂、海金沙、海金砂粉、竹园荽海
藻: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羊栖菜的藻体。处方别名:海藻、淡海藻、大叶海藻、小叶海藻、羊栖菜、海蒿子、马尾藻、海早、海肠草木灵芝:为多孔菌科赤芝、紫芝的子实体。处方别名:芝、灵芝、灵芝草、木灵芝、紫灵芝、菌灵芝桑
黄:为多孔菌科针层孔的子实体。处方别名:桑臣、桑耳、桑黄、桑黄菇皮类丹
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处方别名:丹皮、粉丹皮、牡丹皮、花王、洛阳花、花相、木芍药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处方别名:五加、五加皮、木骨、五佳、五花、加皮、追风使、南五加混淆品:香加皮:为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杠柳、杠柳皮、香加皮、北五加皮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处方别名:地骨皮、骨皮、地骨、地仙、苦杞、仙杖、仙人杖、杞根、枸杞根、却老、却暑、山杞子根青
皮:为芸香科植物橘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处方别名:青皮、青柑皮、青橘皮陈
皮:为芸香科植物橘的成熟果皮。处方别名:桔皮、陈皮、广陈皮、陈橘皮、新会皮、广皮、会皮、红皮、柑皮、贵老、橘皮、黄桔皮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的根皮。处方别名:桑白皮、白桑皮、双皮、桑皮、桑根皮、炙桑皮椿白皮:为楝科植物香椿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处方别名:椿皮、香椿皮、椿白皮、椿根皮、椿芽树皮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处方别名:白鲜、白鲜皮、白先皮、白癣皮、北鲜皮、白羶、白膻、白羊鲜、地羊鲜海桐皮:为豆科植物刺桐、刺木通的茎皮。处方别名:海桐皮、丁皮、钉桐皮、刺桐、刺楸、刺桐皮、鼓桐皮冬瓜皮: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外果皮。处方别名:冬瓜、冬瓜皮、白瓜皮、东瓜皮西瓜皮: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外果皮。处方别名:西瓜皮、水瓜皮、夏瓜、西瓜翠衣、青登瓜、翠衣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的树皮。处方别名:合欢、合昏、合欢皮、夜合皮、萌葛皮秦
皮:为木犀科植物白蜡、苦枥白蜡等的树皮。处方别名:秦皮、梣皮、北秦皮、苦枥皮、岑皮、蜡树皮、樊槻皮苦楝皮:为楝科植物苦楝的树皮或根皮。处方别名:楝皮、苦楝皮、苦楝根皮紫荆皮:为木兰科植物盘柱南五味子的根皮。处方别名:子荆皮、紫荆皮、紫今皮、紫金皮姜
皮:为姜科植物姜的块茎皮。处方别名:姜皮、姜衣、生姜皮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处方别名:安石榴、酸石榴、石榴皮、丹若、若榴川槿皮: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茎皮。处方别名:木槿皮、川槿皮、白槿皮、川荆皮地枫皮:为木兰科植物地枫的树皮。处方别名:地枫、地枫皮、钻地风扁豆衣:为豆科植物扁豆的种皮。处方别名:扁豆衣,扁豆皮、眉豆皮绿豆衣: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皮。处方别名:绿豆衣,绿豆皮大腹皮: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果皮。处方别名:大夫皮、大茯、大腹皮、槟榔皮、大腹毛、大腹绒、伏毛、腹毛、腹皮、槟榔毛、槟榔衣、枣儿槟壳土槿皮:为松科植物金钱松的根皮或近根树皮。处方别名:土荆皮、土槿皮、荆树皮、金钱松皮樗白皮: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皮和树皮。处方别名:椿皮、樗皮、臭椿皮、樗白皮、樗树皮棕
榈: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纤维皮。处方别名:棕板、棕梠、棕榈、陈棕、棕榈皮、陈棕皮、陈棕板、棕炭、棕灰、陈棕炭、棕榈灰、棕榈炭橘
红:为芸香科植物橘及栽培变种的外果皮。处方别名:橘红、福橘红、川云江、云皮、会红、芸皮、芸红、广橘红、橘橘红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柚的近熟外果皮。处方别名:桔红、尖化红、化橘红、化红、柚橘红、柚皮、五爪红、大五爪、六爪、六爪红、七爪红、毛绿七爪、副毛绿七爪、毛化、化皮、化州橘红、赖氏橘红、薄橘红、柚皮橘红厚
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凹叶厚朴的干、根、枝皮。处方别名:厚朴、川朴、温朴、烈朴、赤朴、筒朴、根朴、川根朴、鸡肠朴、枝朴、重皮、厚皮、紫油朴杜
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处方别名:杜仲、思仲、思仙、石思仙、川杜仲、绵杜仲、厚杜仲、玉丝皮、丝连皮、乱银丝、鬼仙木黄
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黄蘗的树皮。处方别名:元柏、川柏、柏皮、檀柜、黄柏、黄蘗、川柏皮、檗木、蘗皮竹
茹: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淡竹的中间层。处方别名:竹二青、竹茹、淡竹茹、甘竹茹、竹茹球、竹茹丝、竹皮、姜竹茹肉
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或枝皮。商品规格:5~6年幼树皮称“官桂”,10余年的称“企边桂”,老年树皮称“板桂”,加工过程中拣下的边条,除去栓皮者称“桂心”。处方别名:官桂:菌桂、筒桂、桂尔通、桂通、桂儿通、条桂。企边桂:清化桂。板桂:桂楠。其它称呼:桂、玉桂、肉桂、薄桂、安桂、牡桂、广肉桂、紫油桂、桂心、肉桂末、桂皮、油桂、牡桂、刁安、安边桂、大板桂、上油桂、蒙自桂、绿水桂、跤趾桂、黄瑶桂、丹阳木皮祖师麻:为瑞香科植物黄瑞香的根皮或茎皮。处方别名:祖师麻、瑞香皮、梦花皮叶类:太多了
超过输入上限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发个邮箱来,我有PDF
洛阳花中药叫什么
松萝茶还叫什么名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中药别名大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药别名大全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亦食亦药 药食同源时间: 来源: 作者:施仁潮  亦食亦药,药食同源,即如《本草中国》“双面”中介绍的芡实和山药,作为食物可用于养正气,作为药物可用于攻邪气。药食两用的认识基础,是中医学的四气五味理论。利用性味之所偏,或祛除病邪,调理脏腑功能;或补虚扶弱,消除阴阳失衡,从而维护健康。
  大型中医文化电视片《本草中国》第四集主题是“双面”。
  双面,可以有许多种理解。比如附子、首乌,生用有毒,但是经过古法炮制后,毒药变良药;再比如芡实和山药,可以入药,也可以入菜,亦食亦药,药食同源,这也是一种双面。
  亦食亦药,药食同源
  山药,作为食物更为大众所熟悉,有粗大如红薯的,也有细长如铁棍的。倒是入了中药以后,被裁切成小小的如硬币般的圆片,竟不太认得出原样了。
  山药功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适宜病症有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等。
  《神农本草经》介绍山药:“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药性论》进一步强调了它的补益作用:“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也就是说,即使没什么病,常常吃些山药,也是很有好处的。更何况,山药味甘甜、性平和,入菜、熬粥、做糕,都很好吃,不像苦瓜、莲心那样使人望“苦”生畏。
  相对来说,芡实的知名度就没那么高了,主要的原因是:采摘期短、采收困难、保存要求高,相对来说自然“物以稀为贵”。即使在江苏当地,时鲜的鸡头米也要卖到上百元一斤,更不要说外地了。
  在《本草中国》中更是详细描述了芡实从采摘到端上餐桌的全过程。中秋前后,老南京有吃“水八鲜”的习惯,主要原料就是芡实。另一个大众吃法是“鸡头米羹”,制作方法十分简便,将锅中水烧开后,把新鲜芡实放入锅中,煮沸,以藕粉勾芡,出锅后加入少许糖桂花,装碗入盆食用。
  那天,我在苏州与雷允上同道交流膏方经验,老总送了我一包芡实。这是真正的道地药材啊!此前,我也只是在中药房里见过它,是已经经过炮制处理的那种,干燥、饱满、粉性足。日常开方时,我常取其收敛固精之功,用来治疗慢性泄泻、小便频数、梦遗滑精,以及妇女带多腰酸等。
  老总笑着对我说:这是新鲜芡实,你们外地有钱也不太买得到,你拿去做菜吃!
  食养正气,药攻邪气
  老百姓总爱说“是药三分毒”,其实像这些亦食亦药的“药食同源”之品,其毒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神农本草经》中载录药物365种,根据养命、养性、治病三类功效,又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120种,无毒,主养命,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120种,无毒或有毒,主养性,具补养及治疗疾病功效;下品125种,多有毒,不可久服,多为除寒热、破积聚的药物,主治病。
  我们现在说的许多“药食同源”之品,正是古人说的“上品”良药。
  唐朝《黄帝内经太素》说:“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是在寻找食物的时候渐渐发现了一些食材的药用价值,这才演变为了药。食养正气,药攻邪气,各有所长。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实践,人们对药食的区别变得愈来愈清晰。有些只能用来治病,被称为药物;有些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食物;而其中部分既有治病的作用,又能当作饮食之用,就被赋以“药食两用”的名称。
  因此,山药在《本草求真》中就写成了:“山药,本属食物,古人用入汤剂,谓其补脾益气除热。”
  在《本草中国》中,除了第四集介绍的芡实、山药外,此前三集中的红花、天麻、桑叶、陈皮、灵芝、珍珠、首乌等,也都是“药食两用”之品。
  早在2002年3月,卫生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做出明确规定。《规定》公布了三批共86种,后新增中药材物质15种,共计101种。一般讲到药食两用、药食同源,说的就是这101种。
  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正是因为这些药食同源的好素材,才发展出了今天的食养和食疗。
  早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就已经专门设置了“食治篇”,强调:“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又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说明了唐代对食物用于治疗的重视。
  当然,药食两用,也是以中医学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基础,运用四气五味理论,指导实际应用。
  《神农本草经》载: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中药使用,讲究的就是这四气五味。
  四气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其中寒与凉、热与温是程度上的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载: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寻找那些无毒及小毒药物用于日常祛病保健,以达到恢复、保持健康,甚至治未病的目的,正是人们致力于“药食同源”研究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姜洁冰)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浅谈中药别名的来源
目的:探析中药别名的来源,以便更好地学习、理解中药.方法:从地区用名,商品用名,古今字体,药材的形态、功效,产地、生长特性等方面,将其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中药别名大多数隐含着某些特性,我们理解学习中药别名,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作者单位:
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药剂科,537400
年,卷(期):
R282.71177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姜中药别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