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2016年上海常住人口有多少人口

潘真:黄包车与上海犹太人
[摘要]黄包车是上海犹太人艰难岁月里的一抹亮色,温暖他们的人生。旧上海黄包车作者:潘真得到Rene Willdorff的邮箱,我就写信去问他,是在什么时候创办的黄包车网站(The Rickshaw)、为什么叫黄包车。Rene毕竟老了吧,在回信中,他只是说:很多年前,我被互联网世界的巨大潜力震撼。“上海犹太人”这个社群需要分享故事和老照片,我对此很感兴趣。好些网站设计公司答应提供帮助,微软的FrontPage让黄包车网站上了线。为什么叫黄包车?也许,“上海犹太人”的故事已经给出了答案——在上海虹口出生的约瑟夫,有个当黄包车夫的中国邻居。每天收工后,邻居都把小约瑟夫和自家孩子一起抱进车里,拉去马路上兜风。想象一下吧,旧上海的马路上,一辆黄包车,拉着中犹两小孩,一路撒下稚嫩的欢声笑语!1949年,5岁的约瑟夫离别上海,带走的玩具正是一辆竹制的小黄包车。犹太人在上海避难那些年,打交道最多的普通市民,大概就是黄包车夫了。所以,在好些“上海犹太人”的回忆中,都有黄包车,一些犹太人还是跟黄包车夫零星学的上海话。犹太人不愧为犹太人,做生意的聪明头脑是遗传的吧。在“上海犹太人”里,就有个13岁小孩Jerry Moses,发现了住在浦江饭店的美国水兵和士兵对黄包车的需求,竟然与一个中国大小孩合伙,做起黄包车生意来。他负责找到客户、做翻译、收钱,搭档负责拉黄包车、送客人去南京路。在捐赠给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老照片上,Jerry记录了这桩少年“伟业”。虽然“我俩看上去很饿,不仅仅是看上去,而是真的很饿”,但可以想见每天收工后两人分钱分得不亦乐乎。黄包车、黄包车,黄包车是“上海犹太人”艰难岁月里的一抹亮色啊,照亮了、温暖了他们的人生。Rene是1939年从柏林跟着父母来到上海的。家境贫寒,所以只能住在平民聚居的虹口。钱用光了,再搬到“隔都”。1942年,父亲生病去世,他和母亲在半饥饿状态中相依为命。他回忆说,中国人和气、善意,从来不打扰我们,不管我们是西方人还是犹太人。犹太难民离开上海后,被命运之舟带去地球的不同地方。有犹太人居住的国家和地区都建立起“上海犹太人”的联谊会,洛杉矶的“上海联谊会”还出版了刊物《虹口记事》。“上海犹太人”撰写的回忆录和研究专著陆续出版,被带回上海……感谢互联网!新媒体,使尘封的往事有了装载平台,使星散于世界各地的“上海犹太人”隔空相聚。1980年,黄包车网站组织了线下聚会,有1000人参加。1994年,第一次在上海小规模聚会。到2006年第二次回上海前,已在中国以外聚会九次。1994年4月,上海虹口,霍山路上小小的、宁静的霍山公园忽然人头攒动,中国人、外国人,在彩旗、气球点缀的节日气氛中,笑意盈盈。原来,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虹口区人民政府等发起了“94犹太人重聚上海活动”。来自美国、以色列、英国、法国、奥地利等的60多位犹太朋友,应邀回到上海,重温旧梦。活动的高潮是,出席纪念“二战”时犹太难民在虹口区居留历史的纪念碑揭幕仪式。镶在灰色花岗岩中的黑色大理石碑,用中文、英文和希伯来文镌刻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数万犹太人为逃避法西斯迫害来到上海。日本侵华当局以犹太难民‘无国籍’为由设立隔离区,对他们的行动加以限制。此区域西起公平路,东止通北路,南起惠民路,北至周家嘴路。”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在2003年8月,举办过一场“流亡上海”展览会,展览期间还专门安排报告会,介绍“二战”时犹太人流亡上海的那段历史。活动发起者,一位1939年出生于上海的退休犹太教师,自豪地说自己是“上海犹太人”,见到来自中国的客人则干脆自称“上海人”。再回上海是2006年4月,参加“上海犹太人重聚上海——全球犹太名流代表团访问虹口”。岁月不居,聚会出席的人数肯定是一次少于一次。但那次,到了120多位,因为很多人带来了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还是在霍山公园,《辛德勒的名单》音乐声中,近百人的全球上海犹太难民代表团与老邻居相拥而泣,然后联手签名支持虹口“犹太历史风貌区”申报联合国“战争遗产”项目。Rene也带着晚辈回上海,“我的孩子们喜欢这种经历,他们发誓有一天会带着孙子辈回来。”乘出租车到虹口,寻到唐山路、大连路口与父母、姐妹住了八年的地方(房子已经消失了),经过以前每天风雨无阻走25分钟买午饭的地方,一路走一路回忆,几乎穿越时空回到那时候,他说“走了一趟深情之旅”。上海再聚之后,黄包车网站又组织过一次加勒比邮轮聚会。海上,夕阳沉醉,有位老太太情不自禁坐到钢琴前,一串音符从指间流出。人们暂停交谈,三三两两围拢到钢琴前,跟着旋律哼唱:“玫瑰玫瑰我爱你,心的誓约,新的情意……”时光倒流至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黄包车”从上海当年一直拉到今天,虽然老迈,但还在悠悠地拉下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medeali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以伦敦为鉴:上海会有多少人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以伦敦为鉴:上海会有多少人?
  傅蔚冈
  大约是在436年前,英王伊丽莎白一世发布了一项影响伦敦发展的命令,明令禁止任何人在离伦敦城门3英里内的任何地方建造住房和公寓。该命令原文是这样的:“伊丽莎白一世陛下命令,禁止或不允许任何人……在离伦敦城门3英里内的任何地方建造住房和公寓……没有任何一届的议院允许在这些地区建设生活区。”
  这是英国著名规划师阿伯克龙比在1945年为大伦敦制定远景规划时提到的一个典故,据说这是历史上伦敦第一次控制城市规模。几年后,这一禁令又把控制范围拓展至离伦敦城7英里或10英里地区,而且还在斯图亚特王朝以及克伦威尔共和国时期得到延续。为什么要控制建筑,无非是当局觉得当时的伦敦城人口太多了,人在城市总是要住在房屋里,如果控制了建筑物,那么人就自然而然少了。
  但很有意思的是,尽管政府严令控制伦敦城的规模,但是伦敦的城市规模并未随之得以控制。相反,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伦敦的人口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迅速增长,维基百科的数据显示: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内,伦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伦敦的人口为8,615,245。
  如果伊丽莎白一世能够看到今天的伦敦城有这么大的规模,她还会下这个禁令吗?尽管控制城市规模并没有取得如期效果,但这种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所产生的后果却很严重:由于供给减少而导致的房价高涨,很多人不得不居住在大量的低劣建筑中。因为伦敦在英国的各种优势,伦敦还是成为英伦三岛的人口流入地。当政府禁止提供住房之后,他们该在哪里寻找住所?很快,一些商家就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在这些禁止区域内建造临时住房。由于这些住房从建造开始就是违法,商家为了减少损失就尽量使用劣质材料。尽管这些违法搭建的建筑有被政府拆迁的危险,但是由于人多房少而导致的住房价格高涨,他们的房租收益足以弥补其被拆除和罚款的风险。
  规划师阿伯龙比举伦敦这一例子是想说明城市的规划要与市场相容,就像他在《大伦敦规划》一书中所写的:“但当克伦威尔和国王们宁愿接受罚金,也不愿看到建筑物被拆除时,这一法规最终变为无效,控制城市扩张的一切尝试都付诸东流。”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阿伯龙比自己对这些控制城市规模的举措不以为然,但是在他的《大伦敦规划》中,还是犯下了和伊丽莎白一世和克伦威尔们同样的错误。
  在这个《大伦敦规划》中继续延续控制伦敦市区规模扩大的措施,具体来说就是在城市内环疏散人口,并严格控制新增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阿伯龙比的规划成果很显著,伦敦人口确实大规模减少: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伦敦的人口为8,615,245,但是自1945年后人口大规模减少,到2011年人口普查时这一数字为8,173,941。如果把大伦敦边界外的市区计算在内,伦敦的人口在2011年则为9,787,426,而伦敦都会区的人口则在1200万至1400万之间。
  当然,伦敦市区人口的减少可能和二战后的郊区化有关,但需要指出的是,最大的动因还是伦敦市区控制住宅供应的举措,使得很多人不得不离开内城而走向郊区。同时,严格控制市区土地供应还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副作用,那就是市区内的房价持续上涨,目前伦敦已经成为世界上房价最为昂贵的城市之一。
  2016年英国《独立报》报道了房产顾问公司Savills针对伦敦周边314个车站附近的不动产价格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平均下来,乘车通勤时间每缩短1分钟,居住地的房价就增加逾3048英镑:目前伦敦市中心的平均房价为60.6万英镑,相比之下,距市中心通勤时间在半个小时内的地区房价,平均为45.8万英镑。若搭乘火车通勤时间拉长至60到69分钟区间,当地的平均房价则降至33.7万英镑。尽管更多的人离开了伦敦中心城区,但是由于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是留在市中心,因此很多人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在通勤上。
  之所以花费这么多篇幅来讲述伦敦的规划史,无非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当城市的主政者在对城市进行规划时,不要与市场为敌,否则就会招致市场的惩罚。当伊丽莎白一世禁止在伦敦城墙周围3英里内建房时,那些到伦敦谋生的人就不得蜗居在由劣质材料搭建的临时建筑里;当伦敦内环严控人口时,那些从这个区域搬离出去的人就不得不承担更多的通勤时间,那些想离工作地更近的人不得不承担更高的房价。
  现在上海也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这个冠名为《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总体规划“为了缓解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紧约束之间的矛盾”,决定“至2020年,将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至2040年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同时还要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将“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
  如果这样的规划真的得以实施,上海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一个可以预见的事实是,如果真的按照2500万的人口规模来提供公共服务,那么这个城市将会迎来我们以前从未面对过的困难:适龄儿童上学会更加困难,房价会更加高涨,医院会更加拥挤。
  事实上,弊端已经在房价快速上涨上开始显现,一个最为简单的现象就是受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的预期,今年以来上海地王频出而导致二手房市场房价疯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规划的后果还将陆续在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上显现。考虑到中国的城市化率还只有不到60%,可想而知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还将吸引更多的人口,由此必然导致供给和需求不足而导致的短缺,而这将会影响这个城市的竞争力。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中还指出,规划还将“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的本质要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和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但是从这些对城市人口的控制来看,根本就没有显示出“以人为本”,难道上海就真的只能容纳2500万人,而不是3000万甚至更多?
  大约是在17年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也对上海的人口目标有所规划,即“按照2020年总人口为2000万左右的规模,考虑城市空间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我们都知道了,2005年上海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2000万。在2015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
  那么我的问题是,再过20年上海会有多少人?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
责任编辑:陈永乐
考虑到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较大,以及国内一、二线城市资产价格屡创新高,地王频现,出于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资产泡沫的担忧,短期来看,资本外流的压力仍然加大,而这也使得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再度承压。
这次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由于人口收缩和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拽力特别大,要使L型下行的经济增长,重启为J型增长,甚至力度要比前两次经济增长下行翻为上行时所采用的突破性改革力度还要大才有望实现翻转。
中国经济真正有问题的地方是在东三省,这个地区相当于中国的“垃圾板块”,严重拖了中国经济的后腿。在人才流失、资源匮乏、制度板结、大国企包袱沉重等多种问题的压力之下,东北地区可能给多少钱也不行,这个地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恢复期。
中国的房价至今为止一直只涨不跌,大家都在预测中国房价的黑天鹅什么时候出现。反向美国房市在经历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之后,房价处于一个低谷,并且市场对于这样的泡沫危机有了足够防范意识,所以现在在美国买房的风险性会更校上海面积有多大,人口有多少,世界排名第几上海有多少人口
小苹果olxx
人口2000万以上
09年底面积6340.5平方公里 2007世界大城市经济排名,23位是中国上海1511亿美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年上海常住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