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实时路况叫况正熙的人有多少呢

联系人: 李经理
联系时请说是在网商汇看到的我
最新供求信息
又到了一年的毕业季,对很多大学生来说,如何就业成了最难的问题,面对现在的就业形势,许多有想法的年轻人都开始寻找别的出路,其中创业是大家比较多的选择,今天我也给大家推荐一个创业项目,做个参考,或许就能成功呢,它就是欢乐码头10D VR虚拟现实体验馆。
1.项目注重内容建设
现在很多娱乐项目都难以长远的发展下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们只是单纯地去搞设备和硬件建设,但却忽视了娱乐项目关键的东西,那就是娱乐本身,而欢乐码头10D VR虚拟现实体验馆就改变了这个缺点,加强了内容的多样性和玩乐性,让大家能够持久地保持乐趣。
2.娱乐服务好玩,实感高尔夫逼真
在欢乐码头10D VR虚拟现实体验馆这里,有太多太多的娱乐项目和种类,只有你想不到的和没见过的,每个人在这里都可以玩的开心,在这些服务项目中,非常受大家喜欢的一个是实感高尔夫,这个运动很多人平时没机会尝试,在这里,先进的设备满足这项需求。
3.还有专门的选址分析
娱乐休闲项目的选址非常有讲究,不能随随便便就找一个地方开始创业经营,欢乐码头10D VR虚拟现实体验馆总部的相关人员帮每位创业者来干这些活,他们先选出一些客流量和消费力都比较好的地段,比如酒吧、KTV这些地方,然后根据创业者个人情况进行筛选,非常负责。
创业这条路不能说会百分百的成功,但是和现在这种就业形势来比较,这的确是年轻人们应该尝试的一条路,而且有欢乐码头10D VR虚拟现实体验馆,这条路你会走的更稳健。
欢迎留下您的采购意向以及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南陵中学2012年高考录取情况 - 安徽省南陵中学校友会的日志,人人网,安徽省南陵中学校友会的公共主页
#历史上的今天#日,南陵中学建校70周年庆典暨新校区落成典礼隆重举行。小编还是校庆志愿者,那时你在干嘛?
已经没有下一篇日志
南陵中学2012年高考录取情况
1张凌峰清华大学
2凤 晴北京大学
3汪 琴北京大学
4杨 柳北京大学
5董 凡香港中文大学
6宋诗宇香港中文大学
7叶梦芊中国人民大学
8余 忆复旦大学
9宋之辰复旦大学
10刘军婷复旦大学
11张书林中国科学科技大学
12王 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3霍金文南京大学
14陶 蕾南京大学
15何澎帆南京大学
16秦燕燕浙江大学
17江 鹏浙江大学
18张龙龙南开大学
19胡蓁蓁南开大学
20何良雨北京体育大学
21朱枝泉北京体育大学
22张 涛厦门大学
23金 鑫厦门大学
24汪 恺西安交通大学
25许 冬华中科技大学
26朱坚强华中科技大学
27马文婷华中科技大学
28朱承浩华中科技大学
29朱魇紫华中科技大学
30董 成华中科技大学
31朱云龙华中科技大学
32邢廷纲同济大学
33潘晴炜同济大学
34洪 晨同济大学
35张 凯同济大学
36李正熙同济大学
37陈 刚国防科大
38徐照君国防科大
39王 全国防科大
40马学敏中国政法大学
41谢 静中国政法大学
42陈 武东南大学
43俞宏峰东南大学
44刘 胜东南大学
45文 秀东南大学
46程 志东南大学
47俞树伟东南大学
48王 翔东南大学
49强 哲四川大学
50俞 霁山东大学
51周亚英武汉大学
52时小华武汉大学
53王 晟武汉大学
54汪宜徽中央财经大学
55叶茂繁上海财经大学
56洪晓雨北京外国语大学
57凤元龙上海外国语大学
58许学林上海外国语大学
59吴丹丹上海外国语大学
60袁建强第二军医大学
61张泽桐第二军医大学
62陈林峰第二军医大学
63阮雪蕾华东师范大学
64朱胜胜华东师范大学
65张 雨华东师范大学
66刘 丹华东师范大学
67杜安齐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68章 昕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69王楚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70胡梦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71张立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72罗 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73陈 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74宋 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75汪贝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76汪 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77姜宛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78丁宗思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79郭 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80张泽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81叶馨宇首都医科大学
82何文胜首都医科大学
83张 平首都师范大学
84徐 冉南京邮电大学
85穆雯雯南京邮电大学
86雪云峰南京邮电大学
87方文丽南京邮电大学
88强驭炜南京师范大学
89童 亮南京理工大学
90赵雯珊南京理工大学
91蔡鸿杰南京理工大学
92方 俊南京理工大学
93陶 俊南京理工大学
94蒋智康南京理工大学
95钱美霞南京理工大学
96刘珊珊华东政法大学
97汪雪琴华东政法大学
98阮翠萍华东政法大学
99谭 云华东政法大学
100叶丽亚华东政法大学
101俞 强华东政法大学
102汪 衡华东政法大学
103陆丹丹华东政法大学
104王文祥华东政法大学
105严 萍华东政法大学
106施小敏华东政法大学
107徐露露江南大学
108朱建辉江南大学
109吴家风江南大学
110宜 凤江南大学
111赵章政江南大学
112徐露露江南大学
113汪培蕾江南大学
114陶 璐南方医科大学
115汪小勇南方医科大学
116马云辉东北财经大学
117朱文博东北财经大学
118马云辉东北财经大学
119王 权河海大学
120张 顺河海大学
121汪青云河海大学
122王子健河海大学
123丁 军河海大学
124刘 杨苏州大学
125管 飚苏州大学
126杨登辉苏州大学
127刘 杨苏州大学
128杨登辉苏州大学
129管 飚苏州大学
130孙采薇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131俞佳力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132叶沅文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133俞碧云南京财经大学
134丁贤霏南京财经大学
135潘世和南京财经大学
136陈 丽南京财经大学
137王 莹南京财经大学
138陈海燕南京财经大学
139张寒冰华侨大学
140张 慧华侨大学
141崔汉斌华侨大学
142丁健健华侨大学
143秦英英华南农业大学
144潘培文华东理工大学
145汪 伟华东理工大学
146吴 鸣华东理工大学
147刘义婷华东理工大学
148朱成成华东理工大学
149卢涵奇华东交通大学
150姚 璨西北工业大学
151仇亚南西北工业大学
152李曼园哈尔滨工业大学
153刘 健哈尔滨工业大学
154俞中委哈尔滨工业大学
155钱 鹏重庆大学
156曹建鑫重庆大学
157肖怡林重庆大学
158汪烜业重庆大学
159陈 鹏重庆大学
160强旭鹏东北大学
161刘 晨东北大学
162王 宁大连理工大学
163李建华中南大学
164陈 浩中南大学
165汪其涛中山大学
166王婷婷兰州大学
167曹 宇湖南大学
168张云亮电子科技大学
169陶斯腾吉林大学
170刘 伟北京理工大学
171盛 羽北京科技大学
172殷 明北京科技大学
173吴 梦北京交通大学
174王 飞北京工业大学
175刘志斌北京工业大学
176何雨芽北京工商大学
177何中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78何晓敏中国石油大学
179张江晖中国石油大学
180李世文中国矿业大学
181秦运输中国矿业大学
182倪竹刚中国矿业大学
183王维宁中国矿业大学
184黄 晖中国矿业大学
185潘海东中国海洋大学
186马经纬中国地质大学
187符 捷中国传媒大学
188李 立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189朱 平武汉理工大学
190秦玉寰武汉理工大学
191陶佳明武汉理工大学
192曲泽洋武汉理工大学
193吴 铭武汉理工大学
194秦 雯上海体育学院
195崔 蕾上海师范大学
196田静茹上海师范大学
197郭金花上海师范大学
198王丽敏上海师范大学
199彭 毅上海师范大学
200钱青青上海师范大学
201王圆圆 上海师范大学
202何 妍上海理工大学
203章 雪上海理工大学
204章祥东上海理工大学
205王健玲上海理工大学
206施程辉上海理工大学
207王 君上海理工大学
208徐瑾超上海理工大学
209易 静上海理工大学
210冯 伟上海海事大学
211刘 晨上海海事大学
212任 涛上海海事大学
213孔维金上海海事大学
214徐 娜上海大学
215肖 进上海大学
216童 靖上海大学
217程 涛上海大学
218江 涛上海大学
219梅 晨上海大学
220郭玉芳上海大学
221朱舒航上海大学
222汪冬冬上海大学
223马娟娟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224徐 涵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225穆俊森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226章 元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227陶黎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228江 涛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29陶倩兰中国计量学院
230刘米佳中国计量学院
231缪晨洁中国计量学院
232张 询中国计量学院
233刘米佳中国计量学院
234李雯娟天津外国语大学
235祝玲红天津外国语大学
236孙晓敏天津外国语大学
237李 丽天津外国语大学
238张 丹天津外国语大学
239潘宇琪天津外国语大学
240强宏文郑州大学
241王志明郑州大学
242汪 雨郑州大学
243潘 婷郑州大学
244汪 雨郑州大学
245张宏文郑州大学
246王志明郑州大学
247张 明华中师范大学
248陈宛蓉华中师范大学
249汪 慧华中农业大学
250卜一凡西南交通大学
251汪钰颖湘潭大学
252叶 瑾湘潭大学
253王 震湘潭大学
254潘慧慧河南大学
255黄俊丽云南大学
256崔雪梅扬州大学
257雷 婷扬州大学
258董梦晗上海金融学院
259郑 媛上海金融学院
260俞 慧重庆师范大学
261姚 玥重庆理工大学
262刘 凌重庆科技学院
263张书华重庆交通大学
264马 玲南京农业大学
265刘 刚南京农业大学
266任艺颖南京农业大学
267吴杨涛南京林业大学
268黄文晶南京林业大学
269朱翠雯南京林业大学
270束 慧南京林业大学
271张慧萍青海大学
272董兰兰江苏大学
273丁仁发江苏大学
274戴忠友江苏大学
275张 琳江苏大学
276姚木兰江苏大学
277马凌杰江苏大学
278戴忠友江苏大学
279秦爱珍汕头大学
280罗佳琦陕西师范大学
281何 立南京政治学院
282吴 刚南京审计学院
283齐 胜南京审计学院
284徐 静浙江工商大学
285张 伟浙江工商大学
286祝 琳浙江工商大学
287张芸芸浙江工商大学
288章 超浙江工商大学
289宣 玲浙江中医药大学
290张 琪浙江中医药大学
291汪晶晶浙江外国语学院
292卜晓博浙江师范大学
293傅亦可浙江农林大学
294张 洁浙江理工大学
295彭圆圆浙江工业大学
296丁梅琴浙江传媒学院
297吴媛媛浙江传媒学院
298朱美玲浙江财经学院
299汪国兰上海政法学院
300孙高强上海政法学院
301许志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302陈冬冬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303王慧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304董 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305王智憬中北大学
306章 勇中北大学
307王 康中北大学
308何述国重庆邮电大学
309吴芳炜重庆邮电大学
310何雪飞重庆医科大学
311孙 燕天津中医药大学
312刘 宇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313王 平天津医科大学
314杨文慧天津师范大学
315查 璐天津商业大学
316周力发天津商业大学
317张 旦天津农学院
318邓佳伟天津农学院
319马文雅天津理工大学
320王军代天津理工大学
321徐程超天津财经大学
322王素婷青岛理工大学
323秦 亮青岛理工大学
324钱 强青岛理工大学
325王彭伟青岛科技大学
326汪 洲青岛科技大学
327刘 勇齐齐哈尔大学
328王 欢厦门理工学院
329夏凌燕西南政治大学
330柯 楠西南民族大学
331吴 佳西南科技大学
332韦世文西南科技大学
333周业文西南大学育才分院
334石 健西南大学
335江 上西南大学
336叶 峤西京学院
337李晨旭西北民族大学
338戴慧慧西安欧亚学院
339沈 祥西安财经学院
340范伟良武警警官学院
341张 炜武警警官学院
342强班班武汉科技大学
343朱勇勇武汉工业学院
344鲍 畅武汉工程大学
345刘 毓上海机电学院
346章 涛上海机电学院
347周德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348张 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349秦 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350戴玉凤上海电力学院
351鲁琴琴上海电力学院
352施凌慧上海电力学院
353王亚莉上海电机学院
354孙 鸽上海电机学院
355叶渭清上海电机学院
356肖 遥上海电机学院
357陆珊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358梅志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359梅志勇山东万杰医学院
360俞姗姗山东轻工业学院
361俞明月山东农业大学
362朱唐文山东科技大学
363周明康山东科技大学
364童 铭山东科技大学
365强芳芳山东交通学院
366倪 瑞山东建筑大学
367张淑芳山东政法大学
368王 荣石家庄经济学院
369吴地明沈阳化工大学
370余海潮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371束超慧沈阳工业大学
372张晚霞沈阳工业大学
373夏震遥深圳大学
374谢亚芳绍兴文量学院
375刘 芳绍兴文理学院
376徐海涛上海商学院
377张 莉上海商学院
378开 伟三亚学院
379范 彬三峡学院
380伍箭雄三峡大学
381袁 杰三江学院
382钱 涛衢州学院
383俞 凯莆田学院
384钱詹祥宁德师范学院
385陈 琳宁波理工学院
386史伟锋宁波工程学院
387马润枝宁波工程学院
388夏 智宁波大学
389费铜菁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390冯雪玲南京中医药大学
391吴明霞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392王 煜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
393丁福安南京工业大学
394朱书浩南京工业大学
395李秀文南京工业大学
396何 康南京工程学院
397吴安琪南京工程学院
398查晶晶南海大学文天学院
399郑宇杨南昌理工学院
400王忠兵南昌理工学院
401凤丹丹南昌大学
402文 静闽江学院
403赵 勇闽江学院
404魏开红洛阳理工学院
405陈 昕浙江海洋大学
406胡 欢浙江海洋大学
407张倩倩龙岩学院
408曹 昀辽宁师范大学
409裴晓刚辽宁科技学院
410王 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411章 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412张 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413俞阳阳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414俞阳阳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415张庆枝辽宁大学
416赵雨婷辽宁大学
417陈瑞云辽宁鞍山科技大学
418吴 建辽东学院
419黄微星淮海工学院
420钱龙伟兰州理工大学
421高 润昆明医科大学
422杨 昆景德镇陶瓷学院
423杨 昆景德镇陶瓷学院
424陶 鹏井冈山大学
425甘 伟井冈山大学
426姚 伟井冈山大学
427王 祥金陵科技学院
428刘子鱼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429何 磊解放军防化学院
430王丽华江西师范大学
431毛 敏江西师范大学
432朱文文江西农业大学
433邱亚玲江西理工大学
434王祚芳江西城市学院
435张 鸣江苏科技大学
436施秀超江门市五邑大学
437刘嫣然暨南大学
438赵 珍暨南大学
439刘嫣然暨南大学
440赵 珍暨南大学
441朱 晨济南大学
442赵银银济南大学
443秦文其吉林农业大学
444万闻宇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445吴 垒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446何祥祥华北科技学院
447朱娇娇湖州师范学院
448陈 煜湖州师范学院
449赵雅欣湖南文理学院
450桂 云湖南师范大学
451梅立群湖南师范大学
452曹梦婷湖南师范大学
453李 璇湖南科技大学
454彭婷婷湖南工业大学
455张 建湖南工业大学
456陈江洪湖南工业大学
457何方芳湖南工学院
458秦忠斌湖南工学院
459司 可湖北理工学院
460王林浩湖北科技学院
461奚 怡湖北经济学院
462徐 丽湖北经济学院
463胡胜鹏湖北工程学院
464吴 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465马明飞湖北大学
466王 燕黑龙江科技学院
467盛娇娇河南中医学院
468杨 敏河南师范大学
469周 峰河南理工大学
470汪天雄河南科技大学
471潘佳敏河北联合大学
472梅既航河北工业大学
473刘 奇海南师范大学
474罗 冰海南师范大学
475陈 杰海南大学
476章建国海南大学
477傅晓睿海南大学
478汪康康海南大学
479朱云云海南大学
480陈 芳海南大学
481杨 阳哈尔滨医科大学
482俞丽雯哈尔滨师范大学
483刘金菊贵州大学
484朱锦枫贵州大学
485盛昌龙广州大学
486牧 辉广州大学
487王 琦广西师范学院
488汪文文广西大学
489张曼青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90陈 婧福州大学
491强叶叶福建农林大学
492王 影东北师范大学
493唐贤政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494高 瑶大连医科大学
495方 浩大连外国语学院
496任 群大连外国语学院
497钱 祺大连民族学院
498何 莎大连民族学院
499叶家庭大连科技大学
500朱平平大连科技大学
501刘 强大连海洋大学
502涂智昀大连大学
503张婷婷大连大学
504马利群漳州师范学院
505何文文漳州师范学院
506梁晶晶漳州师范学院
507李冬冬漳州师范学院
508方有伟运城学院
509周维康燕山大学
510段彬彬燕山大学
511许鹏辉燕山大学
512葛 康盐城工学院
513张方玉徐州医学院
514杨 飞徐州工程学院
515沈 伟徐州工程学院
516杨远卿邢台学院
517王 鹏常州工学院
518阮婉妮常州大学
519张 锴常州大学
520梅 山长江师范学院
521张久龙长江大学
522李 腾长江大学
523余珍珠长春中医药大学
524秦小虎长春理工大学
525崔兴新长安大学
526马 冰渤海大学
527胡剑飞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
528俞成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529姚陆琴北京物质学院
530梅 真北京物质学院
531魏思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532李梦苏北京联合大学
533倪明杰北京联合大学
534朱 浩北华大学
535方家强合肥工业大学
536李振军合肥工业大学
537王 翔合肥工业大学
538刘 智合肥工业大学
539张子璕合肥工业大学
540张 颖合肥工业大学
541章 勇合肥工业大学
542徐 林合肥工业大学
543李 翠合肥工业大学
544何新陵合肥工业大学
545万齐仁合肥工业大学
546戴蓉松合肥工业大学
547王 兵合肥工业大学
548陶海清合肥工业大学
549刘蓉蓉合肥工业大学
550朱鹏杰合肥工业大学
551俞倩龙合肥工业大学
552刘晨晨安徽大学
553潘东旭安徽大学
554程 涛安徽大学
555潘 婷安徽大学
556汪明宇安徽大学
557朱浩然安徽大学
558朱静如安徽大学
559谢 聪安徽大学
560秦绯雨安徽大学
561王意柳安徽大学
562曹 聪安徽大学
563谈 健安徽大学
564周 鑫安徽大学
565季有能安徽大学
566潘 勇安徽大学
567汪志虹安徽大学
568王 垚安徽大学
569程义国安徽大学
570魏 伟安徽大学
571李千纤安徽大学
572段慧敏安徽大学
573王素琴安徽大学
574吴 鹏安徽大学
575李 霞安徽大学
576江瑞茜安徽大学
577胡彩霞安徽大学
578何宏伟安徽大学
579秦 立安徽大学
580陈百林安徽大学
581穆萍萍安徽大学
582何 雄安徽大学
583乔春城安徽大学
584洪昌文安徽大学
585冯先彪安徽大学
586徐 蓉安徽大学
587朱 斌安徽大学
588朱朦雅安徽大学
589袁晨星安徽大学
590石 宁安徽大学
591戴刘敏安徽大学
592章 超安徽大学
593桂 军安徽大学
594范丽卿安徽大学
595卢 蓉安徽大学
596谢 萍安徽大学
597朱 欣安徽大学
598程 文安徽财经大学
599程 睿安徽财经大学
600王 卿安徽财经大学
601刘晨晨安徽财经大学
602张 敏安徽财经大学
603汪煜鑫安徽财经大学
604徐 滔安徽财经大学
605吴 霜安徽财经大学
606朱淑婷安徽财经大学
607吴 琼安徽财经大学
608徐慧颖安徽财经大学
609陈 翔安徽财经大学
610王 涛安徽财经大学
611刘宏广安徽财经大学
612盛梦明安徽财经大学
613钱金枝安徽财经大学
614裴丽平安徽财经大学
615李敦云安徽财经大学
616施美祥安徽财经大学
617武 杰安徽财经大学
618朱 尧安徽财经大学
619万多奎安徽财经大学
620何雅萍安徽财经大学
621汪继友安徽财经大学
622何春华安徽财经大学
623吴 兵安徽财经大学
624罗萍萍安徽财经大学
625徐 薇安徽财经大学
626张 爽安徽财经大学
627胡柱斌安徽财经大学
628王露露安徽财经大学
629唐 倩安徽医科大学
630俞书婷安徽医科大学
631朱肖雪安徽医科大学
632刘慕瑶安徽医科大学
633李婷婷安徽医科大学
634张方芳安徽医科大学
635樊开宇安徽医科大学
636杨 露安徽医科大学
637汪 莲安徽师范大学
638张 颖安徽师范大学
639汪 倩安徽师范大学
640陈芳芳安徽师范大学
641汪 洁安徽师范大学
642陶 宇安徽师范大学
643金 芸安徽师范大学
644陈义云安徽师范大学
645王 静安徽师范大学
646孙昌剑安徽师范大学
647唐荧萍安徽师范大学
648谢致红安徽师范大学
649朱跃进安徽师范大学
650胡凯倩安徽师范大学
651梁文强安徽师范大学
652刘熳琦安徽师范大学
653盛 婷安徽师范大学
654张鸿雪安徽师范大学
655朱 军安徽师范大学
656张梦晨安徽师范大学
657周 慧安徽师范大学
658王 银安徽师范大学
659王永强安徽师范大学
660杨小燕安徽师范大学
661韩鲁霞安徽师范大学
662张丽萍安徽师范大学
663胡金超安徽师范大学
664秦 超安徽师范大学
665黄玉荣安徽师范大学
666方 颖安徽师范大学
667雷怡雯安徽师范大学
668叶 映安徽师范大学
669茅子言安徽师范大学
670刘小婕安徽师范大学
671周娇娇安徽师范大学
672万琴琴安徽师范大学
673朱成辉安徽师范大学
674俞尚云安徽师范大学
675陆 朋安徽师范大学
676崔志凯安徽师范大学
677汪贞宇安徽农业大学
678王 杰安徽农业大学
679强贝贝安徽农业大学
680李 妍安徽农业大学
681汪 萍安徽农业大学
682秦 娇安徽农业大学
683琚长标安徽农业大学
684张 悦安徽农业大学
685邓 强安徽农业大学
686郭碧林安徽农业大学
687钟明月安徽农业大学
688李梦媚安徽农业大学
689强 圣安徽农业大学
690陈 俊安徽农业大学
691吴启俊安徽农业大学
692邹冰璇安徽农业大学
693李士珍安徽农业大学
694周 超安徽农业大学
695黄 鑫安徽农业大学
696张亚伟安徽农业大学
697张小伟安徽农业大学
698秦梦涛安徽农业大学
699周 斌安徽理工大学
700何业友安徽理工大学
701汪 超安徽理工大学
702郎嘉琪安徽理工大学
703马云龙安徽理工大学
704杨 棪安徽理工大学
705叶苏林安徽理工大学
706李 操安徽理工大学
707刘 玉安徽理工大学
708马本正安徽理工大学
709柯 伟安徽理工大学
710章 峰安徽理工大学
711桂 奇安徽理工大学
712宋 丽安徽理工大学
713伍 涛安徽理工大学
714魏 薇安徽理工大学
715於 晴安徽理工大学
716梅泽华安徽理工大学
717汪 闯安徽理工大学
718刘梦雪安徽理工大学
719伍 涛安徽理工大学
720梅涛涛安徽工业大学
721周 媛安徽工业大学
722吴文东安徽工业大学
723凌 峰安徽工业大学
724朱思慧安徽工业大学
725何世伟安徽工业大学
726强旭东安徽工业大学
727强胜东安徽工业大学
728文 浩安徽工业大学
729金 祥安徽工业大学
730徐小保安徽工业大学
731王 琪安徽工业大学
732秦 浩安徽工业大学
733王婷婷安徽工业大学
734秦雅娟安徽工业大学
735刘 舰安徽工业大学
736肖 扬安徽工业大学
737梁 艺安徽工业大学
738彭见欢安徽工业大学
739张 伟安徽工业大学
740方晗琦安徽工业大学
741张克俭安徽工业大学
742王 林安徽工业大学
743梁思源安徽工业大学
744窦 娟安徽工业大学
745郭萍萍安徽工程大学
746易 斌安徽工程大学
747王 刚安徽工程大学
748周 洁安徽工程大学
749钱 进安徽工程大学
750朱黎明安徽工程大学
751徐 磊安徽工程大学
752徐木林安徽工程大学
753许壮壮安徽工程大学
754黄跃康安徽工程大学
755王 超安徽工程大学
756刘 媛安徽工程大学
757杨学良安徽工程大学
758鲁 健安徽工程大学
759李 慧安庆师范学院
760徐 燕安庆师范学院
761许 娟安庆师范学院
762李云晴安庆师范学院
763姚 卉安庆师范学院
764何静文安庆师范学院
765郭梁燕安庆师范学院
766汪 燕安庆师范学院
767黄 旭安庆师范学院
768夏登敏安庆师范学院
769祝梦涵安庆师范学院
770周莉萍安庆师范学院
771王敏杰安庆师范学院
772胡官清安庆师范学院
773李 娟安庆师范学院
774钱 芳安庆师范学院
775胡晨佳安庆师范学院
776蔡可兵安庆师范学院
777吴娅婷安庆师范学院
778陈 静安庆师范学院
779王露露安庆师范学院
780王天宁安庆师范学院
781张美颖安庆师范学院
782孙 慧安庆师范学院
783梅舒红安庆师范学院
784朱 琴安庆师范学院
785陈俊潇安庆师范学院
786任祖坤安庆师范学院
787周 睿安庆师范学院
788骆云云安庆师范学院
789邓雅莉安庆师范学院
790李云晴安庆师范学院
791许 娟安庆师范学院
792夏登敏安庆师范学院
793汪 燕安庆师范学院
794陈 康安庆师范学院
795蔡 琴安庆师范学院
796姚文鑫安徽中医学院
797陶媛媛安徽中医学院
798叶昌茂安徽中医学院
799毕发银安徽中医学院
800何锡贞安徽中医学院
801刘鸿斌安徽中医学院
802姚文鑫安徽中医学院
803陶 辉安徽科技学院
804汪国文蚌埠学院
805钱清兰蚌埠学院
806陈肈珺皖西学院
807蒋 烨皖西学院
808王雨田皖西学院
809沈 超皖西学院
810赵晨晨皖西学院
811黄小航皖西学院
812秦 梅皖西学院
813许 杰皖西学院
814邓婷婷皖西学院
815汤瑶汉皖西学院
816朱 越皖西学院
817汪 雨皖西学院
818程 健蚌埠医学院
819曹志玉蚌埠医学院
820肖国庆蚌埠医学院
821王 周蚌埠医学院
822何 雨阜阳师范学院
823方 珍阜阳师范学院
824徐 丹阜阳师范学院
825张圣美阜阳师范学院
826傅 璐阜阳师范学院
阅读(8880)|
这是按什么排得名啊~~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该用户没有自我介绍
jpcngierq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2.“你学懂了什么”。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可以吗?而实际上,我们常常看到的只是教师虚晃一枪,“真主意,假商量”而已。教师总是有办法赶着学生朝设计好的圈子里钻。4.“你真棒”。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1.“自主”与“自流”。“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2. 合作学习“拉郎配”。“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例如,某教师教学《家》(苏教版第一册)时,这样活跃课堂,进行学科整合:1.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哪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它们的家吧。2.(学生画画、展示了十分钟后)让我们再来当一回小音乐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国》,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刚入小学,不少人不会唱这两首歌,教师又是范唱又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唱,再表演,花去近半节课时间)。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珠峰,你好!我看了你的问题,我觉得你呢!也真不好办。我也是一个文科生,我觉得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在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的时候,首先要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那个专业,对这个专业是否感兴趣,这点非常的重要。其次,要清楚这个专业以后的前景怎么样,具体的课程是怎么安排的,将来如果你真的学习这个专业的的话,你觉得你自己对某些所学的课程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要心理准备,要想办法克服。再次,自己认定的事,自己一定要信心,俗话不是说:有竟者事竟成。      在说到,上什么样的学校。我觉得如果自己的势力不够上一类本科的话,也不要强求!我觉得就专业方面而言,有的一类本科的文工类专业还没有二类本科的好。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对同一个专业来说:由于每个学校的专业的的起不往往不会恰好在同一时间,也许二本的某些文工类专业会比一些一本的文工类专业办的稍长些。就这个时间而言,对二本的来是有利的,就好比:我俩做同一件事情,我比你的对这个事情更了解,有一定的经验。而你呢!恰好是一个初学者,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很清晰话了撒!       一般,文工类的专业可以分为,经济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学,中文,旅游管理、社会学,等等。上面所说的应该都是文工类专业的范畴。       总之,在填志愿,选专业,都要冷静的,正确的,作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决定吧!我希望我的一些建议会对你有所帮助。    
要看一个学校的综合素质,主要是看一下那个学校教出来的学生。专业要看个人的爱好,发掘自身的潜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吗?
请你说明如下问题:孩子的成绩、爱好、志向、所在地区等问题,才能帮助你
一是看你孩子的成绩,那么有清华,北京,南开,中山;二是在网上查询一下报料。
我去年参加的高考,我也是文科,据我的经验,如果你的孩子学习很好的话(570到600)就考考国内的名牌了,如果成绩在(530到570)就要考虑一本的学校了,保险要兼报2本的好学校啊,如果成绩都不在那些里面就报些2流的2本学校,还要兼报1本b类的不很好的学校,如果参加太差的话就要考虑复习了,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既然你在这里问了,那你的孩子的参加应该不差但是又不是太好的,对吧!至于我没回答600分以上的,那是因为那个我就不用多说了,至于专业问题嘛。大家都提倡看孩子个人的爱好和发展前途,但我觉得,选专业还是不要过于倾向化,那样的伤亡是惨重的,文科不同于理科,文科是软科学,理科是硬科学,理科的专业就强,工作也相对好找一点,考大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好就业,所以我建议你让孩子报文科里的硬科学来上,回答完毕。谢谢参考!最后衷心的祝你的孩子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自己的水平来。上个好学校!
  学校很多啊,看你的孩子能考到多少分了,我主要说说专业的问题。   文科就业难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像法律,经济,汉语言,新闻,会计,秘书,环境,国际贸易等专业,简直垃圾死了,硕士毕业都找不到工作,别以为学了后能去法院,电视台,那里早就人满为患了。千万不要报考上面的。那什么专业最吃香呢?就业率高,工资收入高的文科专业是语言类。尤其是日语,一毕业最少就是三四千,有人能找到7000一个月。尽管中国人都讨厌小日本,但是没办法,政治归政治,挣钱归挣钱。有时候人要现实一些,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除非谁家钱多得用不完了。别总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家专业好的三年就成状元了,专业不好的三十年也不见得能出状元,等到老混个状元有什么用呢。
关键事你孩子喜欢的专业,十分重要不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了
其实这个还是要问你自己的孩子,他的兴趣所在,如果你帮他报了他不喜欢的只能适得其反
我认为,不能只考虑哪个专业热门与否,这样不但太功利,而且热门也仅仅是眼下报考时的情景,究竟毕业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还很难说.  关键是看看孩子适合什么,他自己喜欢什么. 不要忘记行行出状元.哪个方面到可以作出成绩..也就是说,没有夕阳专业.
关键事你孩子喜欢的专业
关键是你孩子喜欢的学校和有兴趣的专业,家长勉强不得,你不可能呵护他一生,只能处于建议和指导角色.
根据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选择,最好报一些冷门的专业或有技能的专业,即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又可以让孩子喜欢学,并能掌握技能的,可以在社会上有所用的,就可以。不要对孩子的要求太高。最好问问孩子想怎样做,然后再作决定,这样就不能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对今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是有好处。
从找工作的角度说,一个好的专业比一个好学校更加重要;如果不在乎工作问题的话就根据兴趣来选择.
看个人的爱好,发掘自身的潜能
要考虑孩子爱好、成绩、院校名气、报考难度、专业冷热、毕业就业等因素
哪的人?平时成绩如何?男孩女孩?外向内向?拜托说清楚点好不好
没有你孩子的具体情况,大家的回答都是夸夸而谈,没有实际意义,你还是把问题补充完整吧。
主要看你的孩子爱好和志向,还要结合他的成绩,然后再选择学校了。
这个要看他的兴趣和学习成绩您可以参考“中国大学排行榜”
一定要仔细的研究当年的考试情况和学校在当地的招生情况.比如有些好学校在当地是第一次招生,这样分数相对的低一点,把握也会大一些.总之,要多研究一下往年和今年,这样胜算比较的大
学校很多啊,看你的孩子能考到多少分了,我主要说说专业的问题。文科就业难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像法律,经济,汉语言,新闻,会计,秘书,环境,国际贸易等专业,简直垃圾死了,硕士毕业都找不到工作,别以为学了后能去法院,电视台,那里早就人满为患了。千万不要报考上面的。那什么专业最吃香呢?就业率高,工资收入高的文科专业是语言类。尤其是日语,一毕业最少就是三四千,有人能找到7000一个月。尽管中国人都讨厌小日本,但是没办法,政治归政治,挣钱归挣钱。有时候人要现实一些,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除非谁家钱多得用不完了。别总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家专业好的三年就成状元了,专业不好的三十年也不见得能出状元,等到老混个状元有什么用呢。
要根据孩子的成绩、爱好、志向
现在的高考形式已经和以往不一样了,大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认为,做出填报志愿选择应该首先考虑孩子的特长,然后是兴趣,经常有人说要根据兴趣选择未来,实际上,只有擅长这一科目或者说是专业,才能学好学精,对于未来的发展会更有帮助。接着是专业和学校,从专业角度考虑,不能目光短浅,仅限于眼前热门的专业,一定要长远考虑,比如说现在来看对于文科而言物流,社区管理,外语的小语种及同声传译,文字(快速)录入,财会,传媒(新闻采编等),人力资源管理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学校能上名牌自然好,要是上不了名牌也一定要选一个工作前景看好的工作,当然要基于特长以及兴趣。
   其实在填报志愿时完全没有必要考虑自己以后的角色,关键看孩子的悟性,性格,不一定每个职位都适合每个人,很多人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甚至是在工作以后才会逐渐找到自己的目标,性趣和爱好是可以培养的,找工时老板可不单只看学校牌子和学习成绩的啊,他要的是他所找职位的最胜任的人。所以我认为最好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学校类别选择就读学校,专业方面不要过多考虑。因为热门只是你考试的时候,几年以后不定会怎么样呢。
我去年参加的高考,我也是文科,据我的经验,如果你的孩子学习很好的话(570到600)就考考国内的名牌了,如果成绩在(530到570)就要考虑一本的学校了,保险要兼报2本的好学校啊,如果成绩都不在那些里面就报些2流的2本学校,还要兼报1本b类的不很好的学校,如果参加太差的话就要考虑复习了,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既然你在这里问了,那你的孩子的参加应该不差但是又不是太好的,对吧!至于我没回答600分以上的,那是因为那个我就不用多说了,至于专业问题嘛。大家都提倡看孩子个人的爱好和发展前途,但我觉得,选专业还是不要过于倾向化,那样的伤亡是惨重的,文科不同于理科,文科是软科学,理科是硬科学,理科的专业就强,工作也相对好找一点,考大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好就业,所以我建议你让孩子报文科里的硬科学来上,回答完毕。谢谢参考!最后衷心的祝你的孩子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自己的水平来。上个好学校!
一般文科比较好的专业有法律,外语,国际贸易,金融保险,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新闻,医学等,如果您的孩子英语成绩好的话,可以报考外语,国际贸易等专业强的学校如:北京大学,北京(或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具体的学校应该可以在相关的教育网站搜索和招生刊物上参考一下,谢谢!
大家都提倡看孩子个人的爱好和发展前途,但我觉得,选专业还是不要过于倾向化,那样的伤亡是惨重的,文科不同于理科,文科是软科学,理科是硬科学,理科的专业就强,工作也相对好找一点,考大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好就业,所以我建议你让孩子报文科里的硬科学来上,回答完毕。谢谢参考!
总的来说,应该先选学校再选专业,自所学专业才是将来的就业的关键。先要看自己喜欢做什么,再找与之相关的专业。最好是那种扬长避短的专业。不要盲目的选择社会上的热门,因为可能在你毕业后它就变冷了,再加上,读的人多了,社会对此种专业的人供大于求那么将来就面临着巨的就业压力。
看你孩子的成绩,估计一下自己的情况,结合当地前几年高考的情况,主要还是考虑你孩子的喜好,再来确定报考的学校跟专业。
首先要搞清孩子在考试中的大体名次,其次要分析各个学校的级差,慎重报考
要了解孩子的成绩、爱好、志向...
2006年大连春季人才招聘会召开,其中专科及以下学历的人才成为需求主体,达到70%需求量,热门专业包括:工程技术类,计算机应用类,市场营销类,机械与仪器仪表类,企业管理类,财务与金融类,旅游与酒店管理类,教育与培训类,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类,电子工程类,需求量达93%,你可以参考一下。
一下根据《大众医学》整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每年六月的高考总是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要考上理想的院校和专业,除了考试前的准备、考试中的发挥以外,大家最关心的就是高考志愿的填报了。然而,要填好志愿并不容易,尤其是面对不断增多的热门专业,以及社会飞速发展使就业市场难于把握等情况。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心理系专门研究高考志愿填报的专家撰写文章,供考生及其家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参考。高考志愿测试,你选择哪一家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 王登峰 北京大学心理系博士 迟英梅 高考是进入高等学府的必经之路,如何正确填报高考志愿是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现在全国有一千多所高校可供考生们选择,可供选择的专业更是数不胜数,面对如此多的选择,选一个适合考生的学校和专业犹如大海捞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考生不了解学校、专业和自身的情况,做这种选择就更难了。那么,如何全面了解自己的情况,并正确选择适合考生的院校和专业呢?伴随着这些问题,服务于高考志愿填报的心理测验应运而生了。考生通过测试,可以正确地了解自己,做出恰当的决策,也可以说是对未来进行一种预测。如果你做了合适的心理测验,一般会感到自己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问题是,正如一些家长所抱怨的:现在的心理测试五花八门,应该选择哪一种呢?选择合适的测试题一个科学的心理测量工具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构架,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反复多次测验证明是有效的,才可以投放到市场中推广使用。中学生及家长、老师们可能会问:“我们怎么知道上述情况呢?”那么,请记住要了解这些情况:这套测试题是哪里开发的?研制者是不是比较权威的机构?是否通过专业委员会的鉴定?是否有权威人士推荐?现在有多少人在使用?别人对这套测试题的评价如何?如果你身边有些人做过某种测试,不妨问问他们的感受和意见。比如,可以问测试中是不是有些生僻的词句等。有些从国外引进的测试题,是直接翻译过来的(没有经过修订),语言常常非常拗口,或者中文根本没有这个词(生造词)。这样的测试题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不适合中国人。另外,还要选择最新版本的测量工具。社会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心理测量工具应不断修订。在选择测量工具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哪一年推出的、哪一年做的论证(证明它是有效的)。如果现在还用20世纪80年代的测试题和常模,测验的结果显然不理想。 做一次成功的心理测验做心理测验的具体步骤如下:阅读指导语 这一部分通常放在问卷或测试题的开头。作用是在开始心理测验之前,告诉人们这个测验的目的是什么,受测者具体怎样来做下面的测验。比如,受测者需要花多长时间完成测验,需要在测试题上做怎样的标记(是划圈、打勾,还是写字),等等。对指导语的理解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测验结果。就像考试时审题一样,一旦审错题,后面的测验完全是无效的,一点价值都没有了。指导语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有时候,根据受测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施测者(通常为这方面的专家)往往会对受测者就指导语作一番解释、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受测者就不用阅读指导语了。接下来就开始正式的测验了。完成测试题 一份完整的测试题通常有很多道题目。一般地说,题目数量越多,测验中包含的信息就越多,测试也就越有效;反之,题数越少,有效性就会越差。但是题数也不能太多,太多了人们往往容易烦躁,测试的效果反而不好,有效性会降低。平均来讲,一种测验的题数最好不要超过200道。但是不同的测验有各自不同的目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有的会少一些,有的会多一些。需要注意的是,测验是否科学不在于题数的多少,而在于他的内部结构是否科学。听取评分结果及解释 受测者做完测验后,把测试题交给施测者,由施测者根据评分标准对测验的结果进行计算、评判、做出解释,并且传达给受测者。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完成计分后解释那些分数是什么意思,解释一定要由专家来做。现在,越来越多的测验已被编成软件,评分等都由计算机进行,大大提高了测验的效率。至此,整个测验过程就完成了。知己知彼,方能填好志愿北京大学心理系博士 迟英梅 小李是一名大一的学生,高中的时候学习成绩属上等,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他曾经很烦恼,因为他不知道该填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其实,小李也不知道自己喜欢学什么,好像什么都差不多,既可以说兴趣广泛,也可以说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填志愿的时候听取爸妈和老师的意见,报考了现在的金融专业,因为金融专业现在属于“热门”专业,将来的发展前景可能很好。上了大学后,小李学了一些金融的相关课程,才发现自己一点都不喜欢学这门专业:一见那些名词、数字就头疼。由此厌恶学习,形成恶性循环,成绩一落千丈。可以说,小李完全是因为不了解自己而且不了解所学的专业,才导致今天这样糟糕的状况。事实上,每一个经历过填报高考志愿的人都曾有过某种“惶恐不安”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大程度是因为不知如何正确填报志愿。正确填报志愿是指考生所填的专业应与考生的整体情况相适应。所谓的整体情况有三个方面:一是考生的心理素质,如能力、兴趣、性格; 二是考生的生理素质,如体能、身高、视力等;三是考生自身之外的因素, 如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家庭状况等。那么,怎样才能让专业与考生的整体情况(本文主要谈心理素质方面)相适应呢?下面的几个步骤可以帮助考生初步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 第一步: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这里的兴趣是指专业兴趣。专业兴趣的发展经历了从可塑逐步走向稳定的过程。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外部的世界。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经过对比、选择、强化,最后对某类专业的兴趣开始明朗、稳定下来。一般地说,这个阶段的出现最早在14岁左右,17岁基本成型。因此高考生的专业兴趣已基本确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对一件事兴趣盎然,就会乐此不疲,创新不断,对于学习、择业,甚至事业的发展是有极大好处的。谁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谁就等于踏上了通往成功的大道。比如,有的人在上中学时就对植物、动物的生长、发育特别感兴趣,愿意收集标本,以后如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或者教学工作,应该是有发展的。相反,有的人见了动物标本就害怕、厌恶,让他去从事研究动植物方面的工作肯定不行。第二步:明白自己是哪种性格人的性格与职业的适应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的性格与所从事的职业很符合,就有利于在职业上取得成功,反之,则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导致事业的失败。因此在职业选择时,要选择和自身的性格相适应的职业。大学时所学的专业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很高的对应关系,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如果确切知道自己的性格,会有利于正确填报志愿。在职业选择时,性格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要发挥自己性格的优势。一般地说,外向者的成功之路是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行动能力和积极性的职业,比较适合的职业有教师、管理者、经济师、律师等,这些工作同时还发挥了他们的社群性和合作性。内向的人则需要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计划性、敏感性、缜密性、逻辑性等优势的职业,比较适合的职业有研究人员、会计师、整容师、技术人员等。第三步:清楚自己的能力、特长能力是一个人职业选择和职业成功的基础,不同职业对人的能力有不同要求,不同人的能力也不相同。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并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能力,对个人事业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每个人的能力在水平和类型上是存在差异的。智商高并不一定会成为成功人物,相反智商平平,但具有以下其中一种或几种能力的人,很有希望获得成功。1、 具有数字和逻辑才能的人,能解答艰深复杂的数学题,而且能有层次地进行推理,有机会成为成功的科学家。2、 具有语言天赋是成功的资本之一,具有卓越的表达能力或容易学习新语言和文字的人有条件成为出色的作家。3、 懂得控制肌肉和身体活动是成为舞蹈家和运动员的重要条件之一,成功的体育界、舞蹈界的人士,通常都拥有这种才能。4、 对空间特别敏锐的人,通常以三维空间来观察事物,极有机会成为出色的艺术家和建筑师。5、 自我感觉能力高的人,可以成为演员、音乐家和创作人才,因为他们非常了解本身的行为及感情,并能使用所获得的知识与技巧,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6、 善于与别人沟通是当教师、推销员、政治家的重要条件。这种人对别人性格具有深入的洞察力,对人们心境变化特别敏锐,并能了解变化的原因,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容易。高中生虽然没有掌握完善的专业能力,但潜在的能力倾向已初现端倪。例如:有的人擅长于言语交谈,有的人擅长于实际操作,有的人长于理论分析,有的人长于事务性工作。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有利于正确填报高考志愿。第四步:学会“透视”自己知道兴趣、性格、能力对选择专业的重要性后,你可能只是大体上对自己在这些方面有个认识,这时你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特点。怎么才能对自己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呢?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要有意识去发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常常会显露出一个人的特点,通过观察个体的外在行为表现,可以推测出他的兴趣、个性、能力。例如:你是不是喜欢和同学聊天,是不是有话憋不住,有了心事就想跟朋友说;如果是的话,你很可能是一个外向的人。如果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安静地看书,同学们普遍都说你很文静,那你可能是一个倾向于内向的人。如果你总是比别人容易看出立体几何的线段,那你的形象思维可能更好一点。还有,你组织活动时是不是得心应手,是不是喜欢做动手操作的试验等。但是日常生活的观察只是从一个侧面来推测个体的兴趣、个性、能力,有的时候很片面,也不一定正确。如果要有全面的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相应的专业心理测验,如兴趣测试、性格测试等。其次,要注意父母、老师、朋友等亲近的人的评价。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有人问你“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通常很难回答出来,有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的时候是模模糊糊知道一点,又说不出来。所以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最难了解的人就是自己”。相反,让你对别人做出一个评判的话就容易多了。有研究证明,人们更倾向于、更喜欢对别人做出评论。所以,当你不了解自己的时候,不妨问问身边的人,调查一下他们对你是否了解,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尤其是父母,跟我们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他们是看着我们一步步长大的,“知子莫若父”,他们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再比如说能力,可以跟老师探讨一下,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你的学习成绩、在课堂或课外活动中的表现很清楚,他会告诉你你在哪方面的能力比较强,哪方面的能力比较弱。第五步:去“接近”你想了解的职业对自己有了比较好的认识后,应该去了解一下各行业的特点、要求,接受职业指导、咨询。不妨先了解每种职业需要就业者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然后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作比较。例如,做销售工作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口才、较强的说服力,还要有外向、活泼的性格,容易与陌生人成为朋友等。我们可自问一下:“如果是我的话,我能做到这一点吗?” “我对此有兴趣吗?”“如果让我整天在外边跑,整天跟人打交道,我受得了吗?”“我喜欢这样的工作吗?”这样多做一些比较,对自己的了解就会多一些,最起码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不想从事什么工作(有的时候人们喜欢的职业不止一种),这样就缩小了选择的范围,有利于以后的决策和选择。从事职业指导咨询的人在自我认识、职业选择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专业素养较高,必要的时候可以接受一下职业咨询。第六步:看看自己比较适合哪些专业 如果你对自己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就可以对照一下下面的“专业与取向”,初步确定一下自己可选择什么专业。管理取向及相关专业 要求选择者对管理感兴趣,即喜欢从事控制或影响他人的工作,喜欢做管理人员,爱做别人的思想工作,能在各个行业中经常起带头、领导的作用,如担任公司经理、人力资源部部长等。相关专业有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服务取向及相关专业 要求选择者喜欢从事配合、帮助别人的工作,他们有爱心,试图改善他人的状况,例如,有一些人会积极参加慈善活动,对需要帮助的人非常有耐心、有热情,而这不是光凭兴趣就可以做得来的。相关专业有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护理、临床医学、咨询等。艺术取向及相关专业 要求选择者喜欢创新和抽象性思维,有想像力和创造性,爱创造新的式样和概念,一般艺术家、文艺工作者、语言学家都具有这种倾向。相关专业有艺术、文学、表演、艺术设计、绘画、雕塑、外语等。人文取向及相关专业 要求选择者爱谈论涉及到人的主题,喜欢研究人的行为举止和心理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就属于这个类型。相关专业有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心理学、政治学、宗教学、历史学、治安学、法学等。 自然取向及相关专业 要求选择者乐于在野外环境工作,喜欢从事改善环境的工作。相关专业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木工程、建筑学、地质勘探、园艺、森林工程、农学、林业、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动物科学、环保学科、天文学、地理科学、海洋科学等。资料取向及相关专业 要求选择者乐于处理文字、数字、表格、绘图和常规性、程序性工作。相关专业有档案学、会计、图书馆学、测绘、统计学、财务管理等。技术取向及相关专业 指喜欢从事以使用工具为主的技术性工作,包括技术革新和工具制造等等。相关专业有教育技术学、运动训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包装工程、自动化、飞行技术、航海技术、轮技工程、交通运输、物理学等。现代社会里,这类技术人员是非常受欢迎的,薪水也很高,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性人才”。生命取向及相关专业 指喜欢做与生命有关的实验性的工作,喜欢探索事物的规律。医生、生物学家等就是从事这种工作的,例如,研究生物体的结构、治疗疾病、开发一种新的药物,再比如现在的热点 “基因工程”,等等,这些都是与生命有关的工作。相关专业有基础医学、生物科学、化学、生态研究、药学等。(注:上文中所列的专业是参考国家高等教育部发行的《中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总览》划分的,所以有些专业可能会比较陌生)结束语事实上,不少学生上了大学才发现,学习的专业跟自己当初想像的并不一样,很多学生发出感叹:“原来是学这个的呀”,“原来是这么回事呀”。根据我们的调查,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大学里的一个个专业具体都是学什么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们很吃惊地发现,即使考生的家长是大学的老师,甚至教授,也不能准确地说出自己不从事的专业是干什么的,更别说一般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了。因此,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最好对所填报的学校专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要盲目去填报,不能“听名字不错,好像是学这个的”就胡乱填报。需要注意的是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光看目前的市场什么专业最火就报什么,这样不一定有利,相反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大家都报考热门专业,会形成“堵塞”、“扎堆”,另一方面,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和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的&冷&与&热&会随着市场经济的需要不断发生变化。专业选择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有非常大的影响。选报志愿既要看成绩,了解其他相关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看看考生的志趣、特长、性格以及身体条件,结合考虑国家的需要,既利于国家人才的培养,也便于自己毕业后好就业。国家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重要,行行都在呼唤人才的到来,关键看你能不能在这方面冒尖、成才。最后希望你能正确地填报高考志愿,选择一个最适合考生的学校和专业!背景资料:中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测评系统这是由北京市人才素质测评考试中心委托北京大学心理系开发的一套旨在帮助中学生高考合理填报志愿,以选择合适个人能力、兴趣、性格等特点的学科专业的测评系统。课题的负责人为北京大学心理系博士生导师王登峰教授。课题组自1999年起开始研究,共有七所大学42个专业的126位专家教授参与了本课题,有1300余名学生接受了测试。日通过专家鉴定。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中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测评系统》目前已经被编译成软件,使用、分析起来更快、更好。现在已经在北京各个中学以及外省的一些中学使用。
看自己的素质和爱好,所有的职业都是为了生活,看社会的需要
选择孩子喜欢的最为终生职业,这才是最好的。任何违背孩子兴趣的职业都不会取得成功。。。
关键事你孩子喜欢的专业
如果你的小孩个性坚定,那么什么专业都无所谓了;如果你小孩是比较听话或懒散的那种,又没背景,就要找好专业,千万不要学什么法学或经济之类的.
成绩好的根据学校实力挑好学校好专业,成绩中等挑好学校差点专业或者好专业差点学校
报考前先看看自己口袋的银子 要不以后够郁闷地!
一、首先看孩子的志向和兴趣二、再看孩子的成绩,够那些学校、那些专业三、其次是专业的选择,尽量找冷门的专业,比如说阿拉伯语等四、最后是学校的选择。尽量选择孩子成绩附近较知名的学校。就业机会会大些
看你有没有钱!有钱就读好的大学!没钱你读不起呀!&br/&&br/&&font 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   发发&BR/&附件:&a href=&/browse/download.php?path=/36/98/13/.3765449.wav&filename=alert.wav& target=&_blank&&alert.wav&/a&
我觉得最好能学一门有技术专长的专业,这样以后出来社会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当然重要的是要结合孩子的性格与特长,如果性格比较文静,可以选择会计或读师范;对外语感兴趣可以选择比较热门的小语种,如法语、日语等;若性格比较开朗外向,可以考虑一下经济管理型专业,如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
不必太考虑周到,计划是计划,实际是实际。除非你有特别的资源(即某大学、某行业、某机关掌握实权的人物),要不然还是现实一点,让孩子自己决定吧。建议终归是建议。
现在有的医院还可以进行性格测试,来看孩子适合作什么职业,我同学就是做完测试学的教师这个职业,我也是学教育的,虽然挣钱并不是很多,但是有一份平和,有书的日子,舒适自在
看自己喜欢!选择学校也很重要!
我是一位大二的学生,可以说最有发言权了,我来说几点,紧供参考1象老师询问,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成绩与爱好;毕竟在这些方面老师是权威,而且是过来人,看的比较透也比较明白。2可以上网差一些官方网站,了解一些情况,但要记住,学校自己的个人网站,根本不足信,里边掺水的成分较大,我亲身体会到的。3一些学长给你们的意见应该是比较诚恳的,虽然加入某些个人感情成分。还是比较中听的。4抓住市场行情,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大学生,都要与时俱进。5顺便说一些,一个学校好,不代表每一个专业都是很优秀的,差的学校依然有较好的专业尽管少的可怜。
有这样一句话: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发亮。所以不一定非要找多好的学校,而是要看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如果你选择的他不喜欢,但又不能说,这样一来你只能说是害了他,而不是帮他。想要选专业的话也同样先看一下你孩子都有哪方面的爱好,然后再帮他选择。
一,听听孩子的想法,看看他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专业.成绩是最重要的,它关系到选学校方面的问题.如果他的成绩只超过本一线一点点的话,最好选择本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样比较保险.二,一般考完后,都会分招生咨讯的书,包括各普通高校的今年的招生计划和往年的招生分数,应该对这些资料分析清楚.三,多问问周围的人,看他们要给自己的孩子报考哪所学校,很多人报考的学校,如果你孩子的分数没有多他们很多,就不要报了.还要看看报考你们本省大学的多不多,如果太多的话,还是报考省外,会比较保险.我是福建省的,05年时,就是有很多人报考本省,使我们省各大学校都提高录取线分数四,经济,法律,邮电,工商管理,外语,旅游这些专业都不错.
那就看他喜欢英文还是中文!喜欢外文的话可以去英语系或者一些小语种的系别,喜欢中文的话可以去中文系啊!而且中文系和英语系都有很多的选择的!
先不要计划这些吧?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调解孩子的心理,让他能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这次高考,把基础的东西理解透彻,然后再作更深层次的运用,力求在高考中发挥出上佳水平,考出好成绩,才是选择专业和学校的最有效最有力的保证.高考完你可以根据历年各校录取线决定哪个学校,再结合就业难易和孩子的个人爱好决定专业.最后,衷心祝愿你的孩子能够考出好成绩从而进入一个好的学校.
考生填好志愿也是一门学问。    单科成绩特别突出的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优势学科,选择参加教育部批准的自主选拔录取。
   社会上一直流传着“填好志愿比考一个好成绩更重要”等说法,形象地说明了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性。事实也的确如此,以至于人们都说高考要进行两场考试:考生除了必须在考场接受考察,还要在填报志愿时斗智斗勇。
   那么,自身条件不同的考生,应该怎样根据自已的特点来填报志愿?填报志愿时,如何把握好志愿的梯度呢? 问:如何填好高考志愿?
   答:填志愿选学校要根据考生实际水平,不要靠盲目乐观的希望来填志愿,也不要跟风。
   家长首先要充分了解考生的学习成绩、班上排名、兴趣爱好、自身优势,几何平时成绩和一模成绩。年级排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数据,班主任最清楚考生能考上什么学校;其次,了解心仪大学去年的招生情况,最热和最冷专业的平均招生分数,学校招生的调档分数线;今年招生人数是比去年翻一番还是与去年持平;很多学校每年入围分基本上不变,有很大参考价值。    问:低分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答:对低分考生来讲,报考志愿的最高原则是避免落榜,因此,应当慎重选择,避开热门。
   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低分段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首先一定要注意填满包括第一批、第二批院校在内的所有志愿。她表示,这些低分段考生考上第一、第二批院校的可能性不大,但在高考中超水平发挥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果是在本科线上下徘徊的考生,重点是要立足于考虑和报考广州市属本科的院校,这是因为该类院校的招生数量大,因此考生被录取的机率相对较高。
   低分考生应当注意一些特殊类别的招生计划,如定向招生,如果是少数民族,还可以注意有没有少数民族预科计划。因为定向招生、少数民族预科国家都规定有降分政策,如果自己符合报考条件,那么就可以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没准可以上一个更为理想的学校。
问:怎样填报第二第三志愿?
   答:在填报第二、第三志愿时,一定要掌握好合理的梯度。
   “第一志愿要填准,第二志愿要填好”。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第二志愿的重要性。只有填报好非第一志愿,考生才能够增加录取机会。据了解,每年都有约20%~30%左右的考生是通过非第一志愿被录取的。考生和家长在填报第二志愿时,一定要仔细阅读第二志愿学校的招生章程或录取原则。考生选择好第一志愿后,填报的第二志愿一定要与第一志愿所填报学校的分数拉开档次,而且在填报前要参阅当年的招生计划,看是否有非第一志愿不招的条款。建议第二志愿填一个保底学校,即使高考分数略有下降,也不会使自己没有书读。当然整体各批次志愿都要呈降幂次分布,这样录取的机会就大。在填报第二、第三志愿时,一定要掌握好合理的梯度。通常来说,第二志愿要比第一志愿下浮20分为好,而第三志愿也应该比第二志愿低20分左右。
   问:怎样填报第一志愿?
   答:在填报第一志愿时,考生要尽量使志愿靠近自己的位置。而那些平时考试排名靠后或是竞争力不强的考生,不妨直接选择比较冷门的或比较偏僻的院校作为第一志愿填报。
   有人说:“高考报志愿,其实就是在填报第一志愿”。这话说得有一定道理。通常来说,各所院校当然都会优先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从录取院校看,绝大多数招生院校都希望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从录取程序上看,首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从近几年录取结果看,绝大多数院校(专业),特别是重点大学、热门院校、热门专业第一志愿的录取率为85%以上,有的已接近100%。因此,在填报第一志愿时,考生一定要格外慎重,注意提高志愿“命中率”。
   在填第一志愿时,要根据高考一模成绩和心仪大学的去年最低录取分和平均录取分来决定第一志愿。而据一些经验丰富的高三毕业班老师介绍,要被自己满意的院校和专业录取,填报好第一志愿至关重要。考生在填报第一志愿时,还应该注意第一志愿院校与专业的有效性。其中,第一志愿的第一个专业,应该填自己最喜欢、也是实力可以达到的专业。只有这样,才能基本上做到“十拿九稳”,被比较满意的院校或专业录取。    问:中间分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答:对于这部分考生而言,填报好高考志愿的关键,就是填好第一批院校的几个志愿和第二批院校的第一志愿。
  一般来说,最拔尖的考生和低分考生的志愿,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报考,相比之下“中间分数考生的志愿最难填报”。
   通常来说,中间分考生具备了考取第一、第二批次的实力。中间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首先应该想好自己究竟是更愿意读第一批院校中实力一般的院校,还是更愿意读第二批院校中一些不错的院校。此外,中间分考生还应该考虑清楚自己是希望读一所满意的学校,还是更愿意读一个比较理想的专业的基础上来进行取舍,从而把握好填报院校和专业的技巧。
   问:高分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答:高分考生填报志愿,最忌盲目自大。因此,高分考生需客观填报高考志愿,才能走进理想大学的校门。
  那些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考生,应该充满信心地报考名校。据了解,现在的高考工作越来越透明,考生可以查询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排名,这就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如果考虑到自己的排名和高校的招生计划情况,报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风险比较大的话,就应该填报其他的名牌大学。同时,在填报志愿时,即便是成绩很好,在填报专业时也要合理布局,不能一味挑热门专业,除非你是全省的状元。
  高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注意填好第二志愿,保证自己能够被重点大学录取。    问:单科成绩特别突出的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答:那些单科成绩突出的考生,最好还是选择与学习成绩最突出的学科相关的专业或院校。
   据了解,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批准了22所高校具有自主选拔录取本科学生的资格。自主选拔录取的主要对象,就是单科成绩特别突出、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才能或者具有潜力的考生。
   因此,单科成绩特别突出的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优势学科,选择参加这22所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如果能够被高校选中,录取时就可以享受到高校规定的优惠政策。
   那么,单科成绩特别突出的考生,究竟应该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呢?那些单科成绩突出的考生,最好还是选择学习成绩最突出的学科相关的专业或院校。48
   问:复读考生应如何填报志愿?
   答:复读生首先应该保证“能够有大学读,在确定不落榜的前提下,然后再去选择学校和专业”。
   据了解,高考复读考生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来成绩比较好的,结果高考发挥不好,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而自己的期望值又比较高,不愿屈就,于是就选择了复读;还有一种情况,是原来基础比较差,没有学校可上,不得不选择复读。复读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有的考生复读后进步很大,有的进步很小,还有的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二次高考”对于复读考生来说是一场“输不起”的考验。因此,高考复读生首先应该调节好心理状况,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瞻前顾后,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即将到来的高考。一些高三毕业班老师认为,即使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高考复读生,也千万不可盲目自大,过高估计自己复读的进步幅度,冒着落榜的危险一味去追逐热门和名牌。当然,也不是要求考生一味的保守,关键是要尽可能准确地估计自己的分数,判断自己的排位,然后要实事求是地去填报志愿。
   问:高校艺术特长生和艺术类专业招生有何区别?
   答:据教育部有关人士介绍,高考艺术特长生和艺术类专业招生是两种不同的招生类别。
   艺术专业考生报考的是高等艺术院校或者普通高等学校中的艺术类专业,如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艺术专业招生的目的是为高等艺术教育选拔具有较高艺术素质和艺术领悟力的专业人才。报考艺术专业,考生须通过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专业考试包括招生院校自行组织和省级招办统一组织两种形式。
   而艺术特长生报考的是本科普通高等院校,报考专业为高校普通专业,如建筑、通信、中文等。部分普通高校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每年都会录取一些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又有艺术专长的考生,但目前并非所有高校都能招收艺术特长生。一般来讲,通过招生院校艺术水准测试,符合学校艺术特长生招生要求的考生,可在高考中享受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报考艺术院校的艺术专业考生,仍可报考普通高校艺术特长生。    问:第一批的调剂志愿不应错过?
   答:对于第一批的调剂志愿,考生还是切不可错过。
   据了解,国家在设置志愿表时增设调剂志愿,其目的是为考生着想,为考生增加被重点大学录取的机会。
   一些高校招生办负责人建议考生,对于第一批的调剂志愿,考生还是切不可错过。这是因为考生们辛辛苦苦学这么多年,高考偶然失误或志愿填报的不科学,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而放弃调剂志愿,毕竟都是重点大学。不管是本地,还是外埠,先有学上,今后的发展机会还很多。例如,考生即使没有被自己满意的录取,但毕竟能够被一所综合实力较强的重点高校录取,或者还可以通过考研深造来实现你未来的人生规划。
   问:是否应该填写服从分配?
   答:考生对于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必须明确表态,不可含糊不清,也不可空着此栏不填。
   对于那些处于各批次边缘的考生来说,选择“愿意服从调剂”对于确保自己能够被某一批次的院校录取至关重要。但是,专家们建议考生,一定要慎重选择“愿意服从调剂”。这是因为如果选择了“愿意”,那么就有可能被录取到自己不喜欢的院校或专业。但如果选择“不愿意”,上了本科线,却有落选的可能。
 “服从专业调剂”扩大了考生本人的录取机会。以清华大学为例,当考生档案调入清华大学后,由于成绩所限未被所报专业录取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剂”,自然扩大了本人被录取的机会。因此,每个考生都应慎重对待。该负责人表示,凡“服从专业调剂一栏空白”者,均作为“不服从专业调剂”对待。若“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则应该具体写明服从哪些专业或哪类专业的调剂。    问:如何把握好院校的梯度?
   答:一般来讲,不宜把办学实力、知名度、热门程度相当,而且还同处一地的学校填报在同一批次。
   在填报志愿时,考生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出现高考成绩达到了第一批录取院校的分数线,但结果最终被下一批次院校录取的现象。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填报志愿时就必须注意拉开同一批次院校的档次。
   据了解,高考志愿分为3~4批,考生在志愿表上需要填写的所有学校往往在20个以上。而实际上,真正能起作用的只有少数几个学校。所谓院校之间的梯度,一般是指学校录取分数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是由学校的办学实力、知名度、招生计划数、学校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的,往往没有客观的标准,但是,对报考志愿来讲又非常重要。
   从2002年起,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在招生章程中要对招收第二志愿考生的要求做出明确规定,这就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对于那些明确声明不招收第二志愿考生的院校,或者历年第一志愿录取分数都很高的学校,就不要填报为第二志愿。对于那些有条件招收第二志愿考生的院校,要了解清楚,根据自己的条件慎重填报。一般来说,二、三志愿一般要填报历年来录取分数不是太高的院校或者明确声明欢迎非第一志愿考生报考的院校。    问:如何利用提前录取院校机会?
   答:在填报志愿时,考生最好将自己填的所有学校志愿和自己的实力进行统筹考虑。
   分数段不是太高的考生,应该要重视提前录取院校志愿。这一批次的院校和专业很多都是不错的,但录取分数相差悬殊。例如,去年提前录取院校分最高的是中国政法大学,平均609分,最低的院校只有455分。填报这些院校,还可增加一次录取机会。但有一点要注意,估分成绩不低,又愿意被本一、本二、本三录取的考生,在填提前录取专科院校时要十分慎重,因为这些专科院校录取相对容易,一旦被其录取,本一至本三批次就不可能再录取了。
   填写提前批志愿可以给自己多提供一次机会,对于既想从事自已喜欢的事业又希望就读理想大学的考生,无疑更是“一箭双雕”。但另一方面,如果考生本人对其他批次的院校和专业更为向往,并且自己又具备冲击这些高校的实力,在提前批志愿和其他批次志愿之间就要进行认真权衡。因为根据高考录取的原则,一旦被一所院校录取,其他院校就无法再次调档。因此,一些高校招生办负责人提醒:填报提前批志愿时,考生应该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对这些学校或专业感兴趣,不能勉强,更不能盲目填报。
   问:高考志愿填报前应收集哪些信息?
   答:高考志愿填报前的信息收集,是必须做的事情,而且要认真地做好。它关系到考生是否能进入理想的院校、读到理想的专业,甚至关系到上线考生是否被录取,所以,一定要重视收集信息这一个环节。
   只有提前收集到大量充分、准确和真实的信息,考生才能准确地填好高考志愿。可以说,每一位考生都想把志愿填报好,积极收集信息和资料,并对信息和资料进行严格认真的筛选。但是,由于学习时间非常紧,功课多,没有时间收集信息。有的虽然有点时间去收集信息,或者家长有时间代为收集信息,但又感到迷茫,不知该收集哪些信息才有用。那么,到底该收集哪些信息和资料呢?对此,一些高三毕业班老师和招生办负责人对考生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了解国家招生的政策和规定等。据了解,由于各级政府和各级招办都会及时传达和公布国家的这些政策和规定,因此考生和家长不必刻意去收集,只要在学校传达时,注意听和记录就行了。
   二、了解加分政策。教师子女考生,少数民族考生,库区淹没乡镇考生,国防三线单位考生,石油、地质、煤矿、林业、水利水电、冶金系统单位考生等等,都可以享受加分照顾政策。但是,考生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证明材料,而且各类证明材料必须真实准确。
   三、了解体检标准。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应该充分地了解哪些对体检受限制的专业不能填报。
   四、了解就业情况。读大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就业,填报志愿时,要考虑今后就业的因素,要了解报考高校近3年的就业率和就业情况。其中,最权威的是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
   五、了解高校。中国普通高校1000多所,各校的办学实力、风格特点、学术水平、师资力量等不尽相同。    问:考前如何估计自己的高考成绩?
   答:正确的估分,是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考生应该在学校统一组织和各学科老师的指导下,对照标准答案逐科逐题仔细回忆考试时的答题内容,切忌马马虎虎,草率行事。
   考生估分填报志愿时,所参考依据除考生本人在高中三时各阶段的学习成绩和模拟考试成绩以及应考状态外,与考前填报志愿相比,多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高考估分。      一些具有多年带高三毕业班的老师建议考生,估分时可采取三种方法:1、“标准估”。按照标准答案要求逐题估算得出一个成绩;2、“严估”。按照标准答案的要求将一些记忆不准确的答案分数除去后得出一个成绩;3、“松估”。按照标准答案的要求将一些记忆不准确的答案分数算上后得出一个成绩,这样即可得出高、中、低三个分数。
   考生可在每次模拟考试时适当加以练习,提高估分的准确率。这是一种纵向比较,此外还要横向比较,这就需要详细了解自己所在班级和年级的估分情况,如能掌握其他中学的估分情况则更好。之后,考生应综合纵向、横向分析比较后得到的信息,以“标准估”为基数,结合其他两种估分因素绘成若干个坐标曲线图,得出一个比较合理、正确的综合评价。
   问:高考估分该注意什么﹖
   答:估分之前要吃透标准答案的要求,然后回忆自己答题的情况如何。而且,估分时不要受以往成绩的影响,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估分时大致需要考虑三种情况。
   高考结束,考生即刻面临着另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就是估分。如果考分估得过高,或志愿填报过高,很可能导致落榜;考分估得过低,就可能出现“高分低录”的现象。估分过高或过低,都容易带来遗憾。如何才能比较客观地估分呢?
   估分时需要考虑的第一种情况是,题目不仅要答对,还要看答得是否完整。因为少一个步骤或少一个论点,都会被扣分;第二种情况是考生题目最后的结果错了,也可能会得分,因为其中的某些步骤可能是对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分数要往低处估。如果解答的方法和标准答案不一致,最好请老师来把关;第三种情况是考生要检讨自己是否使用了一些未经推导的公式。也就是说,只有课本上黑体字的公式和定理才能直接引用,否则也会被扣分。那些平时大大咧咧的考生要注意,你是否因为粗心而丢了分?譬如,在做应用题时,为了节约时间,经常不写“答”字。如果在高考中出现这种情况,也会被扣分。
   很多考生常常对作文的估分掌握不好尺度。实际上,在高考评卷中一等、四等作文都相对较少,多数都是二、三等。所以,在没有写跑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折中的办法。另外,如果你通常的作文成绩比较稳定,估分时可以参考自己平时的作文成绩。因为文科伸缩性较大,估分后再减少5~10分也属正常。
   同时,在进行高考估分时,一定要切记要实事求是。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突出,高考却考得很好,然而估分却不高,原因是他怕估高了,会被别人笑话。这样做的后果是:他可能错过了最理想的大学。有的考生正好相反,他们平时学习好,高考却考得不好,但碍于“面子”,便将分数往上估。还有的考生,为了让老师、家长暂时高兴,故意把分估高。这样做,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估分时不要受以往成绩的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电信实况联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