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温哥华时间 Burnaby burnaby south 学校怎么样? 校友求交友!

全国咨询热线&&&8:00~24:00
您身边的启德留学
您身边的启德留学
您身边的启德留学
您身边的启德留学
您身边的启德留学
您身边的考试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 >
2015大温哥华地区公立中学排名
2015大温哥华地区公立中学排名
【导读】 最新出炉的2015年加拿大BC省中学的评价报告,是根据所有学校学生年度的省考、升学考试等类别综合评分,并根据最近五年来的整体表现评估比较。报告同时还提供每间学校英语为第二语言(ESL)的学生比例等作为参考。
字体大小选择A-A+
  欢迎访问启德教育 欢迎咨询启德教育
温哥华市(City of Vancouver)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低陆平原地区一沿岸城市。温哥华市气候温和湿润、环境宜人,温哥华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是加拿大著名的旅游胜地。大温哥华地区有近40万华人,其华人社区也是北美最大的华人社区之一。温哥华是一个把现代都市文明与自然美景和谐汇聚一身的美丽都市,令无数曾经去过的人如痴如醉。这里拥有很多大型的公园,现代化的建筑,迷人的湖边小路,以及保存完美的传统建筑。温哥华居民中有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不论是何种族,在当地不会有人觉得你是外国人,因此观光客对温哥华的第一印象多半是“亲切”。温哥华地区向来是中国留学生和家长最希望去的城市之一,中国移民也大多定居大温哥华地区。
最新2015年大温哥华公立中学排名
最新出炉的2015年加拿大BC省中学的评价报告,这是根据所有学校学生年度的省考、升学考试等类别综合评分,并根据最近五年来的整体表现评估比较。报告同时还提供每间学校英语为第二语言(ESL)的学生比例等作为参考。
第一名:温哥华教育局
平均 7.64 分
温哥华西区共有 8 所公立中学,有 6 所中学平均分数超过了 7 分。其中
University Hill中学获 8.6 分, 在公立中学排名中居第 1 名;
Lord Byng中学是 8.4 分,在大温公立中学排名中是第 2 名;
Point Grey中学平均分数是7.7分,居大温公立中学第 8 名
温西地区平均成绩超过7分的公立中学还有 Prince of Wales (7.4分), Magee (7.4分), Sir Winston Churchill (7.3分), Eric Hamber (7.3分), 和 Kitsilan (7.0分)。
第二名:西温哥华(West Vancouver)
今年平均 7.53 分
该市共有 3 所公立中学,其中
Sentinel中学获 8.1 分,在大温公立中学中排名第 3 名;
Rockridge中学平均分数为 7.6 分,在大温公立中学中排名第 10 名;
West Vancouver中学仅得 6.9 分,表现差强人意,未能进入今年大温公校前 20 名。
第三名:白石/南素里(White Rock/South Surrey)
平均 7.50 分
白石/南素里是大温传统好区之一,该区除拥有Southridge中学这样全省数一数二的私校以外,也有三所相当不错的公立中学。其中
华人新移民偏爱的 Semiahmoo 中学 以 7.6 分排名大温公立中学第 13 名;
Elgin Park中学今年以 7.4 分名列大温公立中学第 16 名。
第四名:高贵林学区(Coquitlam/Port Moody/Port Coquitlam)
平均 6.71 分
高贵林学区实际上覆盖了三个城市 -- 高贵林,满地宝和高贵林港,即“三联市”。该学区共有8所中学,学区比较整齐,今年以6.6的平均评鉴分数超过北温哥华市。其中
高贵林中部地区的Dr. Charles Best中学以 7.9 分排名 4 名。
地处满地宝山上的新中学 Heritage Woods以 7.7 分排名大温公立中学第 7 名;
高贵林市中心附近的Pinetree中学及Gleneagle中学分别以 7.3 分和 7.1 分排名 21名 和 26 名;
高贵林学区不仅有排名靠前的学校,环境也非常好, 尤其是满地宝市风景秀丽.随着2014年从大温中心至高贵林/满地宝的天车线路的建成,相信会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在此学习的。
第五名:列治文 (Richmond)
平均 6.50 分
列治文共有10所公立中学,今年最好的中学为 Richmond中学(7.7分),在大温公立中学中排名仅为第 9 位。该区仅有 5 所中学进入大温公立 20 强,其中:
Steveston-London中学以 7.6 分排列大温公立中学第 11 名;
Hugh McRoberts中学以 7.6 分排列第 12 名;
J N Burnett中学 7.5 分排列第 14 名;
Robert Alexander McMath中学以 7.4 分列第 17 名。
列治文市人口19+万,华人比例高达43%,是北美华人密度最高的城市。
第六名:兰里 (Lanley)
平均 6.43 分
此次排名,兰里市的平均评鉴分数,排在北温学区之上。仅有8所公立中学的兰里,就有4所中学在 7 分以上,表现异常突出。其中:
Langley Fundamental中学以 7.9 分排列大温公立中学第 6 名;
R E Mountain Secondary中学以 7.2 分排列第 24 名;
Langley Fine Arts中学 7.1 分排列第 25 名;
Walnut Grove中学以 7.1 分列第 27 名。
第七名:北温哥华(North Vancouver)
平均 6.35 分
北温共有 6 所中学,其中:
Handsworth中学以 7.9 分排大温公立中学第 5 名。
该市平均分数超过 7 分的中学还有Windsir中学 ( 7.3 分)。
第八名:三角州 (Delta)
平均 5.93 分
三角州共有7所公立中学,很可惜该市没有中学平均分数超过 7 分。
第九名:本拿比 (Burnaby)
平均 5.61 分
近几年来,本拿比的中学表现不算太好,市内共有 8 所公立中学,没有一所公立中学的平均成绩超过7分,也因此无缘大温公立中学25强。
本那比市尤其是铁道镇(Metrotown)深受华人新移民的喜爱。
第十名:北素里 (North Surrey)
平均 5.54 分
北素里共有 17 所公立中学,是公立中学最多的城市之一。由于学校太多,发展很难平衡,所以平均评鉴分数不算高。北素里市进入大温公校25强的公立中学仅有 Fleetwood Park 中学,以 7.2 分在今年的大温公立中学中排名 23 名。
素里人口43+万,是大温地区仅次于温哥华市的第二大城市,亚洲人口约21%,其中印度移民占13%。
第十一名:枫树岭
平均 4.3 分
学区内共 6 所公立中学,学区内中学表现大大低于大温平均水平。
枫树岭人口仅7.5万。
第十二名:温哥华东区
平均 5.33 分
温东地区共 10 所中学,是亚洲移民比较集中的区之一,但学区内中学未见有出色表现。
  欢迎访问启德教育 欢迎咨询启德教育
如果您有兴趣留学加拿大,启德教育可以帮到您。在启德各分公司都有专业的教育顾问,能够根据您的个人情况,为您制定个性化的留学方案,为您的留学计划提速并保驾护航。您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联络我们:
1.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 400-,预约专业教育顾问免费规划留学加拿大的方案。
2.开启网络咨询窗口,预约专业教育顾问免费规划留学加拿大的方案。
3.同时,您还可以通过填写下面的预约信息表,完成预约。
注意:在预约完成后,顾问老师通常会在 1-3 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络约定来访时间,请保持手机畅通。
启德教育网版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本站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但转载时必须标明 “来源:启德教育(www.)”
免费预约领取《中国学生低龄留学白皮书-本科篇》
请选择城市
精彩活动推荐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xxxx报考温哥华中小学私校的经历和讨论
蜜儿爸:2010年度的私校报名录取工作基本结束了,为了争夺生源,很多私立学校明年的报名也紧锣密鼓地即将开锣。
想想去年这个时候,我两眼一抹黑,想找个人问都不知找谁。要知道,这种事情家长们都暗地使劲儿,不愿意交流,一怕自己话说大了,二怕孩子演砸了,当然也有
竞争的成分。就是不考私校的家长,连平时孩子课外补什么课看什么书很多家长都保持沉默。网上搜索一下,华人网站很少能看到有参考价值的东西,英文网站俺又
觉得费劲儿不愿去看。
现在事情刚刚过去,回想将近一年的呕心沥血,我愿意将我的部分体会和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我不想像以往我的帖子一样:一言堂地自说自话,我希望大家对私校报名的相关问题有什么疑惑,发帖问我,我争取都做回答,回答不了的希望其他懂的家长帮忙。本文也将汇集朋友们精彩的回帖。
其实信息通道不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加拿大的教育制度使我们这些习惯了国内排名的家长来到异国后一下子不知道了孩子的半斤八两,加上对孩子刚来几年老是出不了ESL的困惑又加剧了了我们的挫败感,从而对孩子的定位产生了很多错觉。
我独立带孩子,孩子妈妈每一次来加拿大,都对我把一个原本非常优秀的女儿没有培养成仍然优秀的孩子高度不满,我也觉得很困惑。她的一个错觉是孩子为什么两
年了还在ESL,为什么不能够一年出来?加上一些家长的煽风点火,把孩子根本没出ESL渲染成圆满毕业,其实她们根本没有看懂REPORT
下一学期上ESL时,我女儿发现他们仍然没有出,孩子也觉得很冤枉。为孩子ESL的事情,我曾经气势汹汹地找ESL老师理论,根本没有什么作用。
话撤远了。
1. 学校排名问题
2008年的BC省中学校排名——
尽管很多中国家长说排名是个屁,尽管很多中国家长说西人都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尽管很多中国家长对加拿大的私校的错觉还停留在国内的贵族学校,把私校看成是纨绔子弟的聚集地,可是我不那样认为。
加拿大的学校排名还是比较科学的,要不然温西的房价为什么如此之高,还不是因为温西学校的排名好;
说西人不那么重视孩子教育,也是片面的,我始终认为我们移民所接触的西人也基本上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边缘西人,我参加了我给孩子报名的几个学校的
HOUSE,所看到的西人孩子都是一家几代西服革履地陪孩子参观,相反,中国孩子都是一个家长陪着,而且表现得很漫不经心,我甚至穿着极度休闲的运动衣去
参观。记得我曾经推荐大家看过一部美国电视剧"雪山镇(EVERWOOD)",
那里的一个职业为医生的男主角收到女儿考上普利斯敦的录取通知书,几近疯狂地连蹦带跳地跑出家门,向周围的邻居们大声呼喊着“我女儿考上普利斯敦了!”
加拿大的私校也不是国内私校的概念,有钱考不上也是白搭。
2. 公私校比较的讨论
雪熊(常春藤妈妈):蜜儿爸不在,俺说说自己的意见。90%上公校,不=这里主流社会主动选择上公校。加拿大富人穷人都少,中间阶层人数多。中产家庭收入如果是8万的话,也是很难随便把家里几个孩子都送私校读书的,很多是不得已只能选择公校。加拿大不差钱的本地人阶层,孩子也都会送私校的。
最近俩三年,申请美国名校,公校也开始战果累累,但如果你认识这些家长,就会发现,绝大多数被录的孩子,至少小学阶段是在国内读过书的,在国内养成了好的
学习习惯和上进心。这些优势,靠这里的小学公校教育,不能说培养不出来,但至少家长要做很多功课。俺是强烈建议孩子越小的越要送私校,否则在加拿大和加拿
大公校的大环境下,想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真要听天由命。
:一般私校都不愿家长讲太多具体情况。我们今年有幸进入一所所谓去年排名并列第一的学校,学校硬件挺好,有游泳馆什么的,九月才上学。如果学校真的有什么优
势,一定上来讲一讲。不过从收到的学生守则来看,管理是很严格的,不好好学习和生活是不允许的。温西的几个好私校,除了一年级和八年级,平时很难进,要等
位子或位子很少。不过,雪熊的孩子证明,公校也不错,家长和孩子本身更重要。
:楼主讲的是加拿大的高中公与私校吧?我们原来的观点并不认准私校,总觉得花那末多钱不值得,公与私没有哪莫大的差距,好多公校的孩子不也进入顶尖名校了吗!但是,经过一年多的接触私校家长和学生,还是不一样呀!同是一个孩子著名的私校肯定要比公校好。
私校的学生少多了,对升美国学校教师相对负责任,生源都是经过Ssat考试筛选的,相对优秀些。私校起点比公校要高!当然,是要用钱来铺垫。学校好只是其
一,这些好孩子竞争相对更强些,本来成绩都很好了,照样都请家教,公校的孩子可能要考虑一下经济问题。父母做累脖工,不会拿出很多钱,去补习英语、数学。
从今年考入哈佛学校的分布看,温西2个都是女私校(其中之一是因为学习特别优秀,被私校选进),西温一个是公校(进入哈佛女子冰球队),高贵林兔哥孩子大家清楚吧。还有现在不知道的著名男私校,每年进入20多名美国名校,基本每年都有哈佛生等。。。
一句话:只要经济允许,还是尽量进入起点高的私校。贫民百姓进入远离富家子弟的公校,越不出名越好,只要孩子又一颗进入名校的雄心,更能显出英雄本色!
时间改变,观点也会改变。没有绝对的好于坏,只有针对具体的人,才能确定公与私的优势。
雪熊(常春藤妈妈):支持排名靠前的私校,即使是rockridge排名这么前,亚洲人这么少,老师如此负责任的公校(迟到2
次,每次不超过5分钟,课外摄影作业没完成都会电话和邮件通知家长)和那些数一数二数三的私校在德智体文方面比起来(还是要比)都差的不是一丁点,特别是
小孩的EQ方面的培育!而且排名第一并费用最贵的男校一年的学费也不超过16900刀(09年)只要你都参加过公、私校的家长会,你就心中有数。
除小孩本身天生丽质
PS:从公校上到常青藤,在大一大二也比私校上来的累、苦多了(比如阅读能力的差距)。
如果觉得目前学校里太松散,想要接受挑战的孩子,去私校吧。举个例子:
假如课程的合格分数是60的话,私校的孩子,尤其是亚裔的孩子们把90分作为自己的及格线,没有过就是: ASIAN FAIL。
蜜儿爸:有一个朋友回帖说:“有人说:让孩子上免费的公立小学,省下的1万多学费上什么兴趣班都够了,还怕公校培养不出人材来,您认为有道理吗?
另外,我查过资料,全温哥华90%的上公校,10%上私校,也就是说,主流还是公校,这个数据准备确吗?”
我觉得那个“有人说”太经不起一驳了!上公校是能省下学费给孩子补习,可是那样系统吗?那样能坚持吗?你能保证不碰上忽悠孩子的兴趣班老师耽误孩子吗?孩子教育不是上课多少的问题,它是一个氛围,一个环境。
谁都知道北京的房子贵,怎么就没人想着搬家住石家庄去,不买北京房子,省下几十万上百万买几部好车,换着开多潇洒?谁都知道温哥华租房比买房近期还合算掉,能省不少钱,干点啥不好,可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哭着喊着要买房,以至于房价被炒得奇高?
我还没有说到公校私校的利弊问题,就我家旁边的公校BURNABY
NORTH尽管它的排名没有进入前100,但每年仍然培养出大批的尖子学生,考上名校的也很多。请公校的家长不要拍砖给我。在一个城市,公校永远是主流。
雪熊(常春藤妈妈):其实不管是私校公校,培养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EQ(不是简单的义工、兴趣爱好等所能代表的)就要比单论功课学习成绩重要的多,不管最后是否能上名牌大学,那并不是终点,出了校门再去搬箱子吃脸色饭的也并不在少数,趣味的是私校在这两方面的实力确实比公校强太多了,还有私校本身的资源以及校友关系。
学校好不好,师资和硬件设备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同学、氛围。名私校里,绝大多数家长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学习,同学们以学业为快乐,老师以教导孩子更多知识本领为己任,这才是好学校好氛围。
公立学校里鱼龙混杂,有关心孩子的华人家长,也有自己本身都有问题的家长,有上进同学,也有耍乐、甚至吸毒的同学,有特别认真可敬的老师,也有混日子的老师,互相牵制、迁就,谁也奈何谁不得。
如果孩子能出污泥而不染,自然哪里都可以,如果孩子定性不强,私校肯定比公校好。对小学生来说,白纸一张,周围大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他学习习惯、态度的形成。学习习惯态度一旦养成了,想改可没那么容易。
如果是俺,宁可小学送私校,大了再公校。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在于孩子,我孩子她妈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她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是:鸡窝里也能飞出金凤凰!我承认这句话不假,可是鸡窝里能飞出金凤凰的几率有多大呢?
有一个误区其实我在登陆的相关帖子里也误导了大家,那不是我故意,是因为我无知,不了解加拿大。
好多移民朋友都认为:“小学没事的,孩子在好小学和差小学没有关系的。”其实你反过来一想,如果这句话正确,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否定“孩子要从小培养”这个中国传统的命题呢?小的时候孩子养成“屁股尖,坐不住”的毛病,长大能难纠正。
什么都可以试,唯独孩子不能试,风险太大了。我们不是要叫孩子上多好的小学,至少我们家长应该尽我们的最大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劲。
记得看过一篇加拿大和美国公校教育比较的帖子,说加拿大中小学不像美国,没有特殊教育这个环节,这其实很致命的,也就是加拿大强调孩子有平等受教育的权
利,各种类型:好的差的,爱学习的不爱学习的,正常学生和有智障的孩子,乖学生和多动症的学生公校是不能歧视的,所以你的孩子也许就会和一个智障的孩子是
同桌,和一个有多动症的孩子在一个班,对你孩子的影响程度可想而知,而且政府还必须给那些孩子配上专门的陪护老师,我孩子班曾经就有过这样的情形,有一段
我女儿长时间和一个这样的孩子同桌,搞得女儿上课几乎不能听讲,为此我苦恼过很长一段时间,最后问我自己的ESL老师,她说我可以向老师要求调换座位。
我想,私立学校可能就没有这个社会义务,它在录取时已经屏蔽了这类特殊学生。
个人认为,放羊式的家长,应当着重私校和好公校,80%交给学校。不属于放羊式的家长,20%交给学校,80%给家长,学校好坏倒没有那么关键。有财力送私校,缺少财力的上好公校也够了。最怕集全家财力,硬送孩子到私校,孩子倒是有人生的,父母过的悲悲惨惨滴。
:嫁得好也要有机会才行,私校明显占优,都是富家子弟,公校都是普通百姓家,一不小心,恋上了穷小子咋整?
蜜儿爸:我也知道公校的师资力量肯定比私校强,这点毫无疑问,但我相信工作态度始终是决定性的。
公校相当于铁饭碗,加拿大人又比较满足现状,记得孩子的小学不止一次的呼吁我们家长签名,说是老师们不喜欢省考,省考加大了学校和孩子的教育压力。我靠!
公校老师就教那么点简单玩意儿,还动不动嫌待遇低罢工,那点省考,在中国顶多算是一个小测验,那帮家伙还不乐意!都是加拿大政府给他们惯坏的。私校教师的
压力肯定大,这点没说的。
可笑的事情还有呢!我不止一次听我的今年即将进入公校学习的家长说过,公校的老师都劝学生们少选考点中学HONOUR班(快班),这不是在明目张胆地不鼓励孩子上进么?
LZ家小妹妹今年秋天要进私校了,与公校不同的可能是各科进度会加快些,尤其是英语,学校里会在11年级的时候完成12年级的英语和数学省试的,这样的话12年级的时候只要专心对付大学申请和AP考试了。
我们家孩子今年就要毕业了,在私校上了三年高中,进私校的决定是孩子自己决定的,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只要支持就好了,没有像LZ这样花费精力做功课。总体来
说收获还是挺大的。只是LZ要留意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小失望,因为从外围看名校毕竟有光环效应的,其实同学们还是各有不同的。
希望LZ的孩子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伙伴们,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私校毕业生选择在哪里上大学:
举个例子来说,今年孩子毕业年级共有80多个小朋友,其中还是会有70%多的选择加拿大的大学(不止是因为成绩的问题,只是自己的选择);20%左右选择去常春藤学校或其他美国学校,10%左右选择去英国读大学(大多是想读医学的)
公校的师资确实比较强大,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但就整体的态度来说,尤其是工作人员的态度来说,私校就占有一定优势,而且私校可以有体制来淘汰不合格的老师,而公校由于教师工会的保护,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
公校有突出的孩子;私校也有优秀的孩子,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上次说在这里中产人家养孩子一点不比国内轻松,好多人还不相信呢。这里大学真想上都能上,就是上什么学校的区别而已。和亚洲地区差不多的,就是竞争小一点。
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如果有能力给孩子更好一点的条件,那就给啊。钱财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不能成材是孩子的事情,至少大人做了能做的。当然也不能PUSH小孩,这里想PUSH也蛮难的。
反正我看到收入在十几万以上的人家,小孩子都在私校里混,总不可能那些人家都是不会计算的吧。
要是这个成本付不起,也不要强求。私校不止赞助费,更有无数的活动全都要钱。别让小孩因为钱而觉得不自在,大人也辛苦。
公校是基本保障,大体上能够提供大多数孩子的教育。但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公校并不能够
保证所有孩子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这时有针对性的个体教育对孩子肯定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于是私校自然就有了他的社会需求。学校多了,有多种选择总
是好的,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选择的烦恼。不论私校公校只要能和孩子互相适应的就是最佳组合。
从另一角度来说,大多数公校是没有择生一说的,基本上分区,所以不论孩子是弱是强都是公平共享的资源。但是私校的入校条件以及经济门槛,也是很多孩子没有办法获得的。
不好意思,请问蜜儿现在出ESL了吗,因为ESL一般只有公校才有,好像私校是不喜好ESL的.当然PRIVATE
TUTOR也是比较好的方式.如果孩子喜欢公校SOCIAL,只是成绩不理想.还有些孩子是本身不喜欢公校鱼虾混杂大集体的氛围,那私校自然有优先考虑的
必要.关键是看看孩子是否适应与喜欢.
雪熊(常春藤妈妈):
公立学校好的老师占大多数,尽责细心对孩子们很友好。
但公校的立校原则注定了,这些老师的责任是带领所有孩子,包括最吃力和最轻松的,一起朝前走,而且首先要照顾走的慢的那些孩子。
这个原则,让本来能跑很快的孩子跟着走啊走的,越走越慢,到最后失去了快跑功能。
上公校也不是洪水猛兽,只是家长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心思更多。很多时候要和孩子的朋友们一起拔河,拉孩子。
俺认为,扼杀中国孩子创造力的,是高考制度(当然,那也是相对最公平的制度)和中国的高等教育。
中国初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年轻人创造力最直接的杀手。
你应该先去调查一下,所谓对世界有贡献的欧美有创造力的人,小时候受到的是什么教育。不要把大多数新移民能体验看到的
公立教育=创造力。
比如比尔盖兹吧,他应该算有创造力的人吧,他从小上的私立小学中学,一直到哈佛再休学。
这个贴子几百楼了,在谈论的正是,这里的私立小学更像中国的好小学。
中国的高考,把有各种才华的孩子强制统一在数理化语英等考试上,不走这条独木桥就没生路,才扼杀了创造力。
蜜儿爸:即使在公校,我也鼓励家长们教孩子进HONOUR班,进不了HONOUR班,孩子就惨了,不过HONOUR班是分科进的。
前几天一个公校毕业的孩子还告诉我,好多不太好的学区,一些孩子在普通班的同学毕业后有些吸毒和沦为街边女,当然,我相信孩子说得玄乎了点,但这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所以,不一定要孩子进私校,设法让孩子考进HONOUR,应该是中国移民家长的底线吧!不管现在在加拿大如何失意,但他爹妈都是中国的人精。
我相信中国一句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时的“交友不善”常常是导致孩子走向歧路的主因。
雪熊(常春藤妈妈):加拿大,特别是美国,才是精英教育。从孩子投胎起,就有俩条起跑线,老总律师法官教授工程师家的孩子们,一出生就到私校占位置;而工人售货员的孩子,理所
当然的等着国家的公立教育。俩条不同的跑道,培养着未来社会需要的不同人才。中间有没有穿插的?肯定有,少,而且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如果家长和孩子不介意,这里公立教育出来的孩子倒是也有出路,不至于像国内考不上学的孩子们。真的不介意,也挺好。
3.孩子的全面培养
北美教育强调真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孩子也是冲着这个目标,在国内时,我女儿从小到三年级除了钢琴外从来没有上过一门课外的补习课。
到了加拿大,女儿的课外时间基本是学钢琴学古筝,钢琴马上要考十级,古筝考到三级基本上停止了,游泳和滑冰完成了相应年纪的所有级别,每到冬季,我非常支持孩子滑雪,每周一有空我就邀友去山上滑雪。
其他文化课补习,除了英语我去年请了一年的家教外,也基本上是我自己断断续续地给她补习。就是布置题目叫她完成,数学是我学工科人的强项,英语我也只是语法还算可以,但是我知道她应该补什么,作为一个家长有这点我想就可以了。
我支持孩子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的能争取到的义务活动,在学校她报名参加了一个每周几次照顾低年级孩子的活动,她参加了学校举交通牌的小交通员,我的一个好朋
友将近一年多每周日上午带她去协助做义工照顾小动物。这些“好人好事”在每个私校的报名表上有列,可能也是私校录取人员参考的内容。
记得在《读者》上看过一篇文章“能给孩子的三样东西”。是写布什太太回忆她老爸的话:
第一样是给他们尽可能好的教育;第二样是给他们树立一个好榜样;第三样是给他们世界上所有的爱。
现在看来第三样没有分寸延伸度太大了,第二样在国内俺可以给孩子一个书香门第的家一个事业心极强的爸爸形象,现在难了;第一样是我们最容易下手的。
我发这个贴的目的不是让大家都把目光盯着私校,是要大家保持清醒的认识,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孩子的培养上才是目的。我们已经误了,别再误了孩子。
小可鼠目寸光,眼里只见到父母为我辈所做的,
尝过了甜头,也会有样学样.自小家境尚可,但父母居然没有存款,钱全部散在孩子的教育和兴趣培养上.我已经成年,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年纪不老已衣食无忧,有健全的人格,独立生存的
能力.无比感激父母.当年,他们的同事也有人说在孩子身上有些花费没有必要,比如每年暑假游山玩水,比如花几十块人民币就为了孩子看个什么演出,孩子看不
看得懂还是一回事呢一个月生活费搭上了.但是,如今,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所以,我,也会学我的父母,在能力范围内,给我的孩子最好的环境.
: 这个话题,说下自己的感受,不是泛泛而谈,是经历和心路历程,供大家参考,也谢谢蜜儿爸开这个帖子,孩子的教育是华人永远的热门话题,更是大部分投资移民的第一目的,看了前面10页190楼的回帖,说说本人几个观点:
一:孩子放着养还是框着养(基本就这个意思):一个孩子长大后能不能给社会承 认、或者能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是人的社会性,是需要教育甚至矫正才可以的,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孩子自然需要加“框”,仅仅是框的尺度和精确 度,就像牙齿,有牙医,基本个个整齐,没有牙医,也许是几十万分之一可能,假如你的孩子是真正的天才,那就大胆放开,自由发挥了。
二:德和才:我觉得这本来不需要讨论的,什么有德无才也可以,有才无德不可以,培养孩子当然需要有德有才,并且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这二者也是密不可分的,属于伪命题。
三:公校&私校:有条件,不仅仅是钱,当然是上私校,公校的佼佼者绝对
不亚于私校,这是近几年常春藤在BC省录取的数据证明了的,而且也和常春藤录取的甄别方法有关系,这个后面再讨论,但公校、私校最大的区别是1)公校不想 读书或者不好好读书的孩子大概在50%以上,私校大概小于10%;2)公校的责任是义务教育,不对结果负责,私校当然需要关注结果,那么师资的力量和质量
不言而喻。
还有私校的孩子那种自我的荣誉感,对成绩和行为的关注,对社会责任的从小培养......
至于什么男校女校同性恋会多,更是鬼扯,没有任何数据和现象支持;
四、私校的费用:这个简单,各个学校网站上都有明码标价,基本在15000/年,年级高会高点,这是走读的标准,住宿生大概要35000左右,赞助:一般性的标准是年N百,这是普遍的,当然你愿意高没有人阻止你,但没有说的那么玄乎,和学费比应该也是合适的。
五、入学标准:听说有大额赞助进去的,但没有直接听到的,一般也高度保密。
入学是1年级和8年级可能性大点,1年级是新招,8年级会扩招,其他年级插班要等学位空,然后是符合入学标准。8年级的入学一般需要SSAT成绩,然后是面试,评估你以往的成绩,温西的二个女校似乎都没有ESL,语言必须过,ST.G有国际生,所以有ESL.但奇怪的是York House
,而是学校直接的测试;
蜜儿爸:感谢这位朋友的回帖帮助,我也是这么没上升到理性的角度曾经想过,你的回帖确实说出了我的心思,并且很理性说服力。
YORK HOUSE
是不需要SSAT成绩的,其他大多数学校是要的,我记得知道这个SSAT的东东也是去年这个时候,知道后,我立刻着手帮孩子准备,我没有请任何老师和上进
修班,其实我也不知道要去到外面补习。孩子六月份就考了,成绩不是我理想的,我知道2000分以上应该是我追求的。我总结了一下孩子的成绩分布,她的数学
几乎没有什么失误,阅读理解还算可以,就是在词汇上失分很多,我不知道作文如何,因为SSAT的作文是面对录取学校的。词汇不是一两天能够补上的,来加拿
大三年的孩子要达到高于国内六级的词汇量,也就勉为其难,那也就是她的真实成绩了。要凭SSAT的英语成绩去和西人孩子竞争,我是不乐观的。
孩子数学成绩好点也全指望了在国内三年级小学那点底子,还有平时瞒着他妈偷偷补了的那点。我记得前边熊妈妈说过,公立学校的中国移民的优秀孩子其实都是凭着原来在国内的底子拼搏出好的录取率的。
我在私校选择上的考虑
在私校的考虑和选择上,我只能在名私校中考虑,我当时手头只有08年BC中学的排名:
08年排名第一的私校:YORK
HOUSE,Little Flower(基督、女);St
George's(男);Southridge(合) ;Vancouver College(天主、男);
排名第6到13名的私校:Crofton House (女);St Michaels (合寄);Meadowridge (合);West Point Grey(合);Brentwood College (合寄宿);Shawnigan Lake (合寄宿);Mulgrave (合);Collingwood (合)。
排名第一的公校University Hill在总排名中14位。除去几个不在大温的私校St Michaels /Meadowridge /Brentwood College /Shawnigan Lake
/Mulgrave .再除去教会学校和男校,我的选择也只有以下五所:York
House(女);Southridge(合) ;Crofton House (女);West Point Grey(合);Collingwood (合)。
不久以后,09年的排名出来了,第一名是:St
George's(男);(女);(合) ;West
Point Grey(合)
其实选择真的很小。为了保险,我选择了排名第一的一个女校和一个合校,还有CROFTON
HOUSE和最后一名保底。报了两所女校后,我女儿受家教(一位非常优秀的加拿大大龄未婚美眉)的影响,对女校产生非常强烈的抵触情绪,我也没有办法。
5.私校的学费捐赠和面试
:说起学费和赞助,学费嘛每个学校网站上面都有,清清楚楚,记得基本没有超过2万块的吧。捐款虽说是自愿,不过依我看每个家庭每年少则2、3千(其实只给
2、3千的家庭估计很少,因为私校的家庭多数都非常非常有钱),多则上万,名目繁多,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各位家长准备好钱袋子吧。
关于面试,原来都是道听途说加上家长渲染,把个家长面试搞的玄乎其神的,说什么还要要求家长的英语要好,吓得我第一个电话都不敢打(其实以后的电话也是朋友打的),后来朋友给学校招生办老师说孩子家长英语不好不敢打电话,可是招生办的人说:没事!我们好多学生好多家长一句英语都不懂。
以后我就要求对方和我EMAIL联系,我的所有都是EMAIL都是写了中文GOOGLE翻译成英语的,仗着我的英语语法还不错,翻成英语后调整一下句子结构,再换换不适当的词汇,就这么和几个学校几十封EMAIL联系了大半年,竟然交流没有困难。
有些学校不要家长面试,要家长面试的学校也只是一些当面要求确认的法律程序和询问一些生活问题,我都是请朋友口译,比如你住得远,以后孩子上学怎么办?我就给他们讲中国古代的孟子他妈三迁。还有一个是看家长的重视程度。
6. 教会学校
我曾经考虑过教会学校,几年前我就企图通过入教或者参加教会活动来做好将来的铺垫(罪过),可是最终没有坚持下来。
这次我看了几个教会学校,可是总担心对于非教友的录取偏向,确实几个教会学校的录取程序上就言明:优先录取本教区教友子女,其次是友邻教区,再其次是大温地区的同教友,最后如果有名额剩余的话,再考虑非教友。
尽管是这么一说,可是毕竟不是平等竞争,因此我对其学生成分也不敢抱多大希望。
7. 国内教育的反思
雪熊(常春藤妈妈):
是的,一个道理。加拿大的名私校,更像中国的名公校。
在中国,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资不是按照公平原则进行的,大城市比小城市得到的资源多,好学校比差学校得到的多。贫困山区的危楼小学,和大城市漂亮的名中学,里面坐着的都是祖国的花朵,但花朵和花朵不一样,得到的养分是没法比的。
说白了,国内名公校,就是国家出钱建的名“私”校,网罗了最好的师资,最好的学生,性价比远远远远高于加拿大的私校。所以很多挤不进去的家长会喊不公平。
加拿大公校的宗旨就是尽量保证孩子学到基本知识,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除此,他们没有义务给孩子提供更多高端的活动和建议,而私校就可以。而这些义务教育之外的教育和机会,恰恰是让孩子成为出色的人还是普通人的关键。
个例不说,上公校的小孩有多少可以随时随地上台当着众人滔滔而言?这是私校必修的。个例也不说,上公校的小孩有多少可以熟练的用交际舞泡妞呢?这也是男女校必修的。
国内小学教育之所以有你形容的畸形现象,俺觉得最终还是要怪罪到高考上。没有高考压力,就不会有初升高的压力,就没有小升初的压力。中国人聪明,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所以把压力从高传导分解到低,小学教育是最底层滴,不可避免地要承受上面的压力。
抛开这些变态的压力,国内小学要求孩子认真完成作业,要熟能生巧,要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个有承担的人。这些要求,在加拿大的教育里是很难见到的。这里老
师更多的是教育小朋友要做一个不受别人控制,快乐的个体。试问,成年后的孩子,要养自己,要缴税,要养家糊口,要去打工,能躲得了别人的控制?没有好的生
存能力,快乐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中国教育是让孩子先吃苦中苦再为人上人,西方公众教育是先小时候傻乐,大了再说。
如果说在中西方教育上,一定要找出个均衡点的话,俺认为,好的私立小中学校就是。结合了既对孩子精心培养,又保护孩子创造力的双重优势。
没有条件去私立学校的孩子,家长一定多费心,以弥补学校要求太低的不足。
国内小学教育之所以有你形容的畸形现象,俺觉得最终还是要怪罪到高考上。没有高考压力,就不会有初升高的压力,就没有小升初的压力。中国人聪明,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所以把压力从高传导分解到低,小学教育是最底层滴,不可避免地要承受上面的压力。
抛开这些变态的压力,国内小学要求孩子认真完成作业,要熟能生巧,要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个有承担的人。这些要求,在加拿大的教育里是很难见到的。这里老
师更多的是教育小朋友要做一个不受别人控制,快乐的个体。试问,成年后的孩子,要养自己,要缴税,要养家糊口,要去打工,能躲得了别人的控制?没有好的生
存能力,快乐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中国教育是让孩子先吃苦中苦再为人上人,西方公众教育是先小时候傻乐,大了再说。
如果说在中西方教育上,一定要找出个均衡点的话,俺认为,好的私立小中学校就是。结合了既对孩子精心培养,又保护孩子创造力的双重优势。
没有条件去私立学校的孩子,家长一定多费心,以弥补学校要求太低的不足。
感谢大家对本主题感兴趣!由于“私校”主题毕竟属于小众话题,因此我早早就要求版主将它移到了我的专辑里。
总结孩子考私校的经验,我最近老教导孩子:“在加拿大,什么事情都不要轻言放弃!成功往往在于最后不懈的努力之中”。
事实上的确如此。
平心而论,我女儿的SSAT成绩不是我理想中的,如果单凭她的SSAT成绩,如果其他的努力也不理想,那么只可能落败。
最先来的录取通知是二月份来的,是一个温哥华岛的寄宿学校,由于学费超出了我的期望范围,也舍不得女儿寄宿,加上到了高年级课外补课的地理困难,就放弃了。
第二个通知是三月份来的,是我保底的排名处于14位但是和公校第一名不相上下的私校,在最后的接受OFFER期限里,我交了定金。
我没有因为接受了那个OFFER而放弃其他努力,我一直渴望孩子能被排名第一的四个私校某个录取,我就在又分别给没有录取的三个私校写了一封信,并寄去了
孩子最新的REPORT
CARD,我信的大意是:虽然我不得不在要求的期限内接受了另外一个学校的OFFER并交纳了定金,但我和孩子还是不愿意放弃贵校的候选名额,希望贵校在
一有空缺时就通知我们。
就在我刚刚发出EMAIL的当天,其中由于一个私校就通知我刚有空额,这个学校正好是孩子最中意的男女合校,我们就欣然接受了,并且退掉前一个OFFER。
事情也巧,昨天我又接到那个多年排名第一的百年女校的EMAIL,其大意是:你女儿在候选人里排名最前,如果你们仍然对我校感兴趣的话,请通知我们,我们将考虑录取事宜。我自然不考虑了,因为我女儿对女校已经不感兴趣了。
我补充本回帖的意思是,很多学生其实同时报考了几个私校,最终也只能选择一个,因此补录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孩子没有接到录取通知,我们家长还是不能
放弃,要热情地给没录取的学校一个回音,至少应该表示感谢。因为在学校的录取过程中,家长的重视程度也是录取人员考量的一个指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拿大温哥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