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十字军名词解释释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名词解释汇总1
下载积分:1600
内容提示:名词解释汇总1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2:06:0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名词解释汇总1
官方公共微信启蒙运动名词解释- 爱问知识人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启蒙运动名词解释
对当时的人们以及后人而言,启蒙运动意味着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不仅限于 人类的智力活动,还对绘画、文学、宗教、科学以及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美国独立战 争(年)和法国大革命(178H799年)期间,启蒙运.........
欧洲启蒙运动思想促进当时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使欧洲人对东方文明古国的向往。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联系和区别,深化对启蒙运动的理解。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的成长,给欧洲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表现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
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
1 7世纪时,西欧各国的工商业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地发展,资产阶级处于无权地位,力量薄弱。在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的高级教士仍然是联合专制政权的统治者,而资产阶级和平民属于“第三等级”,完全处于无权无势的地位。文化和教育掌握在天主教的教.........
启蒙运动也被称为理性时期(或另一名称:理性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哲 学家们强调使用理性思维作为学习真理的最佳方法。从17世纪开始一直到18世纪, 让o雅各o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 —1.........
对当时的人们以及后人而言,启蒙运动意味着理性时代的到 来。启蒙运动不仅限于人类的智力活动,还对绘画、文学、宗教、科 学以及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美国独立战争()和 法国大革命()期间,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也被称为理性时期(或另一名称:理性主义时期),在这一时期, 欧洲哲学家们强调使用理性思维作为学习真理的最佳方法。从17世纪开始一 直到 18世纪,让o雅各o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
启蒙运动是发生于17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启蒙”一词,在法语中的解释是“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人们.........
启蒙运动是18世纪流行于法国和欧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启蒙
一词在法文中意为“以光明驱逐黑暗”,这是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相对应的一 个概念。伴随着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兴旺发达和政治上反封建斗争的蓬勃开展,启蒙 运动在.........
启蒙运动名词解释相关经验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上传于||文档简介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外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专题44
您的位置: → 成人教育 →
外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专题
外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每日纪闻》:是古罗马时期的官方公报,公元前59年,古罗马执行官尤列乌斯?凯撒为了争取舆论的支持,扩展自己的影响。下令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了石膏的特制木板上。后人称之为《每日纪闻》。其内容与议事记录、帝国法令、战争消息、司法案件、官员任命、宗教活动,以及贵族的结婚、生、死消息等。此外,公报还抄写、颁发给各地驻军首长,这一公报沟通了统治机构的内部联系,起了维护帝国统治的作用。新闻信:指的是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传播形式,早在公元前500多年,古罗马就开始出现了新闻信。新闻信分官方新闻信和私人新闻信两种形式。官方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无论是官方新闻信还是私人新闻信,今天它们已经成为研究历史的宝贵资料。手抄小报:又称手抄新闻(她是指手工抄发或抄售的新闻报道)。手抄小报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以及政局变化、战争消息等。手抄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币。手抄小报是近代报刊的雏形,它的出现扩大的新闻传播的规模和范围。富格尔商业通讯:是16世纪手抄小报流行期间,德国富格尔金融贸易所编辑手抄的商业通讯,用于传递商业新闻。据悉,现在维也纳图书馆里还收藏有他们年间编的商业通讯27册。富格尔商业通讯沟通了业务信息,扩大了该所的影响,一度成为当时较为著名的手抄小报。新闻书:16世纪中期,西欧等地陆续出现了一些不定期的新闻印刷品,内容常为某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且新闻性明显增强,由于多为书本形式,故被称为新闻书。16世纪后期,逐渐出现了定期的,且有固定名称的新闻书。新闻书和手抄小报一样是古代新闻传播向近代新闻事业的过渡,是近代报刊的雏形。格塞塔:是曾在意大利的威尼斯流通的一种铜币的名称,当16世纪手抄小报在威尼斯问世时,购买者或阅读者需付这样一块铜币。后来格塞塔便演化成报纸的意思,并广泛地使用于欧美各国早期报纸的名称中。第二章星法院(又名皇家出版法庭):1570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为“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1586年,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法令规定(1)一切印刷品均须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2)伦敦市以外,除牛津、剑桥大学,一律禁止印刷;(3)印刷任何刊物均须事先请求许可;(4)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版物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等。星法院法令是封建王朝限制出版自由的最完整的体现,它对英国出版业的影响长达百年之久。《牛津公报》又名《伦敦公报》:于日在牛津创刊,是英国第一张单页两面印刷的报纸。该报在牛津出版至24期迁回伦敦出版,改名为《伦敦公报》,它是一份政府发行的官报,每周两期,内容主要是官方新闻和一些社会新闻,但没有言论。该报首次采用单页两面印刷,每面分为两栏、从而开创了近代报纸版面形式的先河,该报出版至今,现在每周出版四次,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久的报纸。约翰?密尔顿:是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和诗人,也是正式提出出版自由的主张并加以深刻论述的人,他在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发表了许多文章和政论小册子,抨击封建统治,阐述主权在民的,主要有《反对封建教会管理的主教制》、《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偶像破坏者》、《建立自由共和政体之简易方式》等政论文章,其中他在1644年出版的《论出版自由》的政论小册子,系统地阐述了出版自由的思想。约翰?密尔顿作为诗人,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晚年,双目失明之后,他口述了三部光辉的诗篇:《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论出版自由》:是著名的政论小册子,是由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和诗人密尔顿于1644年答复国会的质询时所作的演说,以后正式发表后,被译为《论出版自由》。在这本小册子中,密尔顿全面批评了检查制度的弊端,强调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力,他所阐述的出版自由的思想,对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人类新闻出版思想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知识税:1712年5月,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这三种税合称为“知识税”。英国政府征收“知识税”,既可以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知识税”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贫民导报》:是英国早期工人报纸中比较重要的一家,它创刊于日,原名为《人民便士报》,第二年改用此名。该报主编为赫瑟林顿和奥布林,报纸公开抵制英国政府征收“知识税”的做法,率先提出工人阶级的新闻出版自由的政治要求。该报还提出“为了表示抗议而出版,以公理对抗强权”的口号,不断揭露剥削者对劳动人民的压榨,运用生动通俗的语言,给工人们介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在英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该报发行历时5年。《北极星报》:于1837年11月由宪章派左翼领袖菲格斯?奥康锱尔创办,出版达15年之久,该报是英国宪章运动中最著名的报纸。它广泛宣传宪章左翼的政治主张,及时报道英国各地区宪章派的活动,有力地指导了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并对欧洲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主张一切国家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该报还注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读者的感情,由于《北极星报》旗帜鲜明、观点明确、文字通俗生动,它赢得了大量的读者,成为英国近代无产阶级政治报纸的卓越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在该报发表文章,给予它高度的评价称它是“真正民主的、没有民族的和宗教的偏见的报纸”,“在各方面都成了欧洲最的报纸之一”。曾格案件:1733年11月,德国移民曾格在纽约创办了《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移民总督科斯比的文章和消息。因此他被指控犯有“诽谤政府”罪,于1734年11月被捕。1735年8月,来自费城的著名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出庭为曾格辩护,他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除非曾格刊登的言论是诽谤性的,也就是假的、恶意的、煽动性的,否则他就是无罪的,因为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此外,汉密尔顿还坚持陪审团不仅有权进行事实判断,还有权进行法律判断。最后陪审团不顾法官的阻挠,裁定曾格无罪,曾格案件是殖民地人民进行反压制,争取新闻自由的第一次重大斗争,很大程度上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托马斯?佩因:是北美独立战争时期杰出的民主革命宣传家,他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贫民家庭,1774年来到美国的费城,担任《宾夕法尼亚杂志》的编辑,1775年他发表了《在美洲的非洲人奴隶问题》一文,抨击了罪恶的奴隶制度,独立战争爆发后,不少人对北美殖民地究竟能否独立,应该不应该独立仍然心存疑虑,在这关键时刻,1776年1月,他出版了政论小册子《常识》,用通俗的语言、锐利的笔调,抨击了英国的暴虐统治,批判了妥协和解的谬论,指出争取独立是常识问题,这本小册子鼓舞了人民战斗的决心和勇气,粉碎了妥协思潮,成为独立战争的响亮号角。1776年8月,佩因应征入伍,随着战局的发展,他又先后发表了13篇题为《危机》的文章,有的在危急关头鼓舞士气,有的抨击英国的议和使者,有的揭露保皇派的阴谋活动。这些文章成为美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政论作品。战争结束后,1787年,佩因离美返欧,曾经参加过法国大革命、著有《人权论》和《理性的时代》等书。1802年返美,因反对私有制宣传无神论,遭到当局冷遇,日病逝于纽约。《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由本杰明?戴于日创办于纽约,该报具有一下特点,首先《太阳报》坚持低价发行,售价1美分,主要在街头零售,给售报人33%的折扣。其次,太阳报的内容主要是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人情味新闻。再次,由于该报读者广泛,吸引了大量的广告,充裕的广告收入使报社能够设备,从而使报纸大量发行有了物质上的保证。《太阳报》的上述做法,开创了美国商业小报的先河,但该报格调不高,为了吸引读者,报纸上充满了低级、庸俗、耸人听闻的东西,甚至不惜弄虚作假,编造假科学新闻报道。该报由初创时的发行1000份,三年后达到了3万份,获得了成功。1837年,该报转卖给他人,1868年著名报人查尔斯?达纳接办,使该报出现了一个中兴阶段。达纳主张简洁明了的新闻文体,他认为报纸要“以极其简明易懂、生动活泼”的形式报道每日发生的事件。1920年该报停办,《太阳报》的出现和成功是资产阶级报纸向廉价报纸发展的转折点。《人民之友报》:是由法国资产阶级时期雅各宾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让?保尔?马拉于 日创办的。原名为《巴黎记者报》,四天后改名为《人民之友报》,该报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喉舌,在马拉的主持下,该报成为法国大革命时期办得最出色、影响广泛的报纸,它结合革命进程,发表了马拉一系列揭露大资产阶级两面性和叛变倾向的政论,主张直接依靠人民,实行革命专政。该报善于通过报道事实、揭穿敌人的伪善面目,通过“工人通讯栏”和各种报道及时反应人民的呼声和要求,主要颁布限价法,严惩奸商,因此该报成为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新闻报》:是法国资产阶级报人吉拉丹于日创办的著名的廉价商业日报,该报售价1苏钱,由于该报在报道方面减少政治新闻和言论,大量刊登社会新闻、法院新闻及有关健康、食品等知识性文章,并刊登文学作品,如1836年连载巴尔扎克的小说《老处女》,开长篇连载的先河,尤其改革报业经营,率先在法国通过广告收入来降低报价,因此该报创办不久即获成功,它的成功对法国的其他报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埃蒂耶纳?卡贝:是法国著名的空想共产主义者和报人,《1841年人民报》的主编。他深受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1840年发表了自称为“哲学和社会小说”的《伊加利亚旅行记》,全面阐述他所设想的共产制国家――伊加利亚的种种情形,其中包括他对新闻事业的种种设想。他认为报纸要由整个国家和社会来办,报纸的编辑任务要委托给人民选出的公务人员;报纸只起一种书面记录作用,记者只报道,不发表议论;记者和其他公民一样,只能在公民大会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卡贝认为,这就是出版自由。卡贝还预见到由于科学上的重要发明的出现,在引起科学和工业革命的同时,也会导致社会与政治革命,因此当各种事实真相和舆论观点可以自由传播时,设置出版障碍就毫无意义。尽管这些主张有一些认识和历史的局限,却不乏有价值的设想。他所创办的《1841年人民报》出版11年,宣传他的通过和平方式建立理想社会的思想,在19世纪40-50年代的工人运动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德法年鉴》:是由马克思与资产阶级激进分子阿?卢格于1844年2月在巴黎出版的德文刊物。该刊的宗旨是“为真正独立思考的人们寻找一个新的集合地点”,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在这份只出了一次第一、二期合刊号的杂志上发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论著,产生了广泛反向,恩格斯称之为德国第一家社会主义刊物。 《共产主义者杂志》:是共产主义同盟的机关刊物,由威廉?沃尔弗负责于1847年9月在伦敦创办,该刊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潮,包括种种空想共产主义改良观点,指出共产主义必须通过教育和组织人民起来反对压迫者,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该刊共16页,印行1000份,由于资金、设备及人员不足等困难,加之创办人都是进行无偿劳动,《共产主义者杂志》仅出了一期便停刊了,但它却开创了共产主义组织的机关报刊的历史。《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于日创办的革命刊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杂志出版期间认真了欧洲革命的经验,进一步研究了历史唯物主义,该刊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名篇,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进展,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国际述评》按月、按国家和地区,分别就重大的政治、经济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和预见,该刊是《新莱茵报》的继续,在总结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发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报纸印行条例》:是明治政府于1869年颁布的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成文的新闻法规.条例规定,报纸出版需经政府批准,在内容上不得对政治、军事、宗教等问题妄加评论。实际上条例的执行并不十分严格,只要不反对维新政府,报纸就获准发行,因此,原来的旧报复刊,新报也陆续创办,这些报刊支持维新政府,刊登维新变革的信息,介绍欧美的科学文化,传播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新闻法规保护下,这一时期的报刊推动着日本近代报业的发展。 高级报纸:是在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的商业报纸,面向社会中上层,在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津贴,因而被视为“独立报业”,他们在业务上提倡客观报道,致力于全面提供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硬性新闻,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界或知识界人士,所以又被称为高级报纸。今天在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有此类报纸,它们办报态度严正,处理新闻比较严肃,对言论比较重视,对社会新闻不加渲染,特点是:篇幅较多,报价较高、版面严肃、着重刊登国内外新闻和评论,读者主要是上层人士和知识界,如英国的《泰晤士报》、美国的《纽约时报》、法国的《世界报》等。廉价报纸:是工业革命后期欧美各国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售价低廉的通俗报刊,又因读者遍及千家万户,多为平民大众,也称为“大众化报刊”,它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和各种清闲、娱乐的软性新闻,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降低报价,廉价报纸的出现,推进了商业报纸的发展,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今天这种售价低廉的商业报纸,在西方发达国家多称为“大众报纸”,其特点是:篇幅较小、多为小报,报价较低、版面夸张、花哨,虽然也有简短、通俗的国内外要闻,但重要内容则以趣味性和娱乐性材料为主,面向的是广大普通民众,如美国的《纽约每日新闻》,英国的《太阳报》等。报业集团:又称报系,指在两个以上的城市,拥有两家以上相对独立的报纸的公司。美国于19世纪末最先出现报团,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当今较大的报团还拥有通讯社、特写辛迪加、电台、电视台。 传播集团:指兼营集中传播产业,拥有几家不同类别的传播媒介公司。联合企业或混合企业:指既经营传播媒介,又经营其他产业的公司。跨国集团:即跨地区跨国界的国际性的报业或传播业垄断组织。黄色新闻:是在煽情主义新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它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报道,黄色新闻是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它起源于19世纪后期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和赫斯特的竞争。北岩报团:是由哈姆斯沃思组建的英国最早的报团新闻国际公司。哈姆斯沃思在拥有《回答》杂志的基础上,又陆续创办了《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控制了《泰晤士报》,购买了《观察家报》(1905)以及多种地方报刊,组成了庞大的报业帝国,哈姆斯沃斯被成为舰队街的拿破仑,他1905年被封为北岩爵士,因而人们将这一报团成为北岩报团,北岩报团的出现开始了英国报业垄断化的进程。默多克和新闻集团:基思?鲁伯特?默多克是新闻集团的创始人和老板,他1931年生于澳大利亚,曾在牛津大学求学。1952年其父去世,他回国继承父亲留下的《阿德莱德新闻报》。数年后他扩展业务,相继收购了《星期日广告商报》、《悉尼每日镜报》等分布于澳大利亚各州府的多家报纸,并于1964年创办了全国性大报《澳大利亚人报》。60年代其澳洲的新闻有限公司成为澳大利亚著名的报团。1969年默多克打入英国报业市场,先后收购了《世界新闻报》和《太阳报》,大量刊登黄色新闻以招来读者,获取了巨额利润,使两报成为拥有400万份销数的英国大众化报纸。1981年他买下了汤姆森报团的《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和其他的三个附属刊物,购买了路透社5%的股权,一跃成为英国最大的报团。默多克在政治上支持保守党的内外政策,在劳资纠纷中态度强硬。1986年他将所属《泰晤士报》等四份报纸从舰队街迁往新建的印刷基地出版时,强行解雇了五千名左右印刷工人,通过这项牺牲工人利益的措施,使报社实现了设备更新。如今他在英国控制的媒介有《泰晤士报》、《太阳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今日报》等全国性报纸及地方性报纸三十余家,占英国全国报纸总发行量的三分之一。此外他还拥有英国天空广播公司(40%的股份)和路透社的部分股权,兴办了几家重要的广播电台。1973年默多克进军美国市场,先后收购了《圣安东尼快报》、《纽约邮报》、《芝加哥太阳时报》、《纽约杂志》等报刊,奠定了默多克在美国新闻界的重要地位。1985年,默多克入美国国籍后,先后购买了六座电视台及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1988年建立福克斯有线电视网,1996年开播福克斯新闻频道。1998年,与索尼公司合作建立日本天空广播公司等。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跨国传媒公司之一,经营范围包括分布在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报纸、杂志、图书出版、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制作、发行以及卫星和有线电视广播、数字广播、加密和收视管理系统开发,拥有福克斯影业公司,福克斯电视网,美国有线频道,英国天空电视台,STAR TV,Harpercollions出版社等几乎遍布全球的跨行业经营的近800个企业,截止2001年底,该集团的净资产已超过400亿美元。多元化经营使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在全球传播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泰晤士报》:是英国全国性日报中较严肃的高级报纸。该报创刊于1785年,19世纪是该报黄金时期,进入20世纪后,该报多次易主。1966年汤姆森报团购买后,无法挽回其亏损的局面,于1981年转卖给默多克报团。经过重建厂房,更新设备,默多克报团扭转了该报亏损的状况,《泰晤士报》自创办以来,一贯标榜独立,实际上与政府联系相当密切,在国际上充当大英帝国的喉舌,在重大问题上反应保守党的意向,在业务上该报消息灵通,报道严肃,内容详尽。重视国际国内大事报道,对重大文件刊登详尽,也重视言论。该报每天40版左右,主要分新闻、评论和商业、体育娱乐等两大部分。广告占1/3左右,读者对象是政界、工商界金融界和知识界,该报于1996年1月开始在互联网上发行。《经济学家》:是英国最有影响、最富权威的大型综合周刊,1843年创刊于伦敦原先为经济杂志,1974年后逐渐办成内容广泛的政治时事周刊。主要刊登有关国内外政治、经济的评论和报道。反应英国垄断资本集团的观点,和英国金融界保持密切联系,读者主要是各国经济界和政界人士,该刊稿件编辑严谨,图文并茂,且文章均不署名,注重事实,引用数据可靠,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较有参考价值。该刊使用的语言较为深奥。经济学家报业公司附设经济学家情报公司,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专门收集、分析并提供经济信息的国际经济情报机构。该机构出版了一套《经济季评》,共八十多种,每年四册,内容包括有关国家政治、人口、工农业生产、外贸、预算、就业等方面的详尽资料和数据。约瑟夫?普利策: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出生于匈牙利,1864年应募来美从军,退役后来到圣路易市,边打工边自学英语和法律。1868年被当地的德文报纸《西部邮报》聘为记者。1878年买下了《圣路易电讯报》,开始了办报生涯,该报在普利策的经营之下,采用新的办报方针和煽情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段,使该报获得了成功,不仅为普利策进一步扩大报业积累了大笔资金,也为他闯入纽约新闻界,提供了必要的经验。1883年普利策买下了纽约《世界报》,宣称将采取新的办报方针,新的经营管理方法。在经营该报中,其业务活动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注重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和报道,揭露时弊,提供改革;二是采用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法,大量刊登社会新闻,警事新闻来扩展销路。该报在普利策的经营下,迅速的获得了成功,普利策所采用的办报方式代表了当时美国报业的新潮流,因而被称为”新式新闻事业“。在经营该报的过程中,普利策十分注意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和物质奖励。他万年赞助新闻教育,1903年出资250万美元筹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1911年立下遗嘱,拨款50万美元建立普利策奖基金,普利策奖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耀的奖赏。普利策通过《世界报》提倡社会改革是是应受尊敬的,但该报大量刊登犯罪新闻则为世人所诟病。作为报人,普利策是一个想要消除社会的弊病,以便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资产阶级”改良家“。他政治上的进步、新闻事业理想和贡献应当予以肯定,其煽情主义做法则应加以批判。 阿道夫?奥克斯:出生于德国犹太移民家庭,从小在印刷所当学徒,1878年买下一家地方小报,初获成功。1896年当《纽约时报》在黄色新闻报纸的竞争中陷入危机时,奥克斯接管了该报,大胆改革,力求把该报办成新闻全面、内容详尽、言论稳健的报纸。他摒弃黄色新闻的做法,坚持严肃的办报方针,强调“刊载一切适于刊登的新闻”。他力求报道详实,在经济方面及时提供市场行情、金融信息;在政治方面详细登载政府文件、重要演说、外交协定,同时开辟法院案件专栏、书评及评述时事为主的星期日增刊。他任人唯贤,大胆聘用米勒为主笔,范安达为编辑主任,他还善于经营管理,保持报纸低价发行,《纽约时报》在他的管理下,很快呈现转机,20世纪初发展成为面向上层读者的严肃型现代报纸的先驱。《纽约时报》:由亨利?雷蒙德创办于1851年,1896年由阿道夫?奥克斯接办,进入20世纪逐步取得美国报界权威地位。该报目前由小阿瑟?苏兹伯格经营。该报新闻全面,内容详尽,一向以“历史的记录者”自居。它对国际国内重要新闻都有充分报道。历史上曾独家刊登过许多重要文件。自1913年起,该报定期编印报上全部材料的索引,以便读者查考。该报篇幅巨大,版面严整,平日版为80-100版,星期日版在400版以上。平日班分为ABCD四部分,A组为国内外要闻和评论,B组为一般新闻以及工业、科技等方面的专文,C组按日轮流刊登食品、娱乐、艺术、影视、家庭等方面的稿件,D组为财经、金融、商业新闻与行情信息。1980年起发行全国版,1994年起星期日版开始彩印,1997年起平日版也加套色,自90年代末起,平日版有时也增加到EF组。虽扩大了彩色印刷的版面,但该报庄重雅致的风格未变,其主要读者为政界、企业界和知识界人士及许多国家首脑。该报共有4000多名工作人员,从事新闻业务的有1100多人,该报在90年代末进军广播电视业。90年代中期该报开始在网上发行。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这是基督教科学协会在波士顿出版的面向全国的报纸,创办于1908年,发刊时起就抵制黄色新闻,一贯保持了严肃正派的传统。它注重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擅长于解释性报道,重视刊登文艺、科技方面的特稿。一般不登或少登犯罪和灾祸性新闻,即使刊登也着重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说明事实,该报国际新闻报道尤负盛名。该报1975年起改为四开小型报纸,编排讲究,文笔优美,广告较少,而且对内容有所限制。拒绝刊登烈性酒、色情影片、烟草等广告,发行量不大,但该报在政界、知识界、文化节有很深的影响。《今日美国》:是甘尼特报团于日创办的全国性综合日报。该报内容简明,编排新颖。每周出5天报,每天40版,分新闻体育娱乐三个部分。它的特点是:文章短小精悍、文字简介、信息量大。每天除每版头条文章稍长外,其他多为简短的消息;报纸编排丰富多彩,图文并茂,报道面宽,贴近生活。该报新闻版和体育版彩色印刷,新闻报道十分简短,常用引人注目的标题新闻或图片新闻,它注重信息图解和版面设计,刊登彩色的有关各州的气象预报,读者对象主要是商界人士和旅游者。该报90年代中期上网。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该报在悉尼出版了与平日不同的有关赛事和运动员等情况介绍的增刊,吸引了大量读者。《时代》:由时代华纳公司在纽约出版。该刊是亨利?卢斯和布里顿?哈登于1923年创办的,是美国最大的新闻周刊。时代杂志的主要特点是对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综合分析,补充材料,配上照片,使之比报纸报道更有条理,更具深度,因而它成为30年代流行起来的解释性报道的先驱,该刊编排讲究,印刷精美,图文并茂,受到国内新闻杂志的模仿。该刊版面有数十栏,其“封面报道”相当于报纸的头条新闻,一般在封面刊登照片,图标与打字标题,再在内页用较多篇幅刊登专题报道。出了出国内版外,还发行亚洲版、大西洋版、南太平洋版、拉丁美洲版、加拿大版、军队版等,并在国内外设有许多分社,已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新闻周刊之一。《费加罗报》:是法国现存最久的日报,该报1854年初创时为周报,1866年改为日报,现为埃尔桑报团所有。该报是言论性报纸,政治态度历来保守,内容着重政治影响,国际新闻及文学艺术、社会和体育新闻很有特色,通常三十多版,图文并茂,逐日轮流出各种专版,周末出增刊《费加罗画报》。该报拥有大量的广告,读者对象为工商、政界和上层人士。《国际先驱论坛报》:是美国企业在巴黎出版的国际性英文日报。前身是1887年10月开始出版的《纽约先驱报》欧洲版,几经变迁,1967年5月改为现名。该报目前股权属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惠特尼电台和电视台”公司,该报着重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闻。它通过卫星传版,在伦敦、马赛、罗马、迈阿密、香港、新加坡等地同时印刷,行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量15万份左右,是美国资产阶级观察世界、传播观点的重要阵地。《人道报》:是社会党创始人让?饶勒斯于1904年在法国巴黎创办。1920年法国共产党成立,1923年该报被确定为法共中央机关报。在两次大战之间,该报为维护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斗争,报道和宣传社会主义苏联,推动反法西斯人民阵线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战后,《人道报》公开出版,继续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而斗争。它在国内致力于团结法国人民和一切民主力量,扩大人民民主权利;在国外致力于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40年代后期成为法国有影响的政治报纸,该报十分重视联系群众,建有广泛的工农通讯员网。自1951年起,该报每年举行报刊节活动,在经营上也重视依靠群众,战前曾在各地建立“保卫人道报委员会”,战后改为“人道报推销委员会”,用以发动群众筹集资金,推销报纸。但由于市场的竞争,该报自70年代以来销量有所下降。《快报》:是法国重要的新闻周刊,1953年创办,1964年仿效美国的《时代》周刊改革,减少政治色彩,增强时事新闻报道,从而发展成为法国最有影响的新闻周刊。该刊注重调查性报道和新闻时事综合分析,并广泛涉及、经济、科技、文艺、影视等内容,读者为知识阶层。施普林格报团:是由施普林格创建的,施普林格曾在沃尔夫通讯社和其他小报当过记者和编辑,二战后继承了父亲的印刷厂,创办了一系列报刊。1946年创办《听》广播周刊而获成功,1948年创办《汉堡晚报》,两年间就成为西德销量最大的报纸之一。1952年买下《世界报》75%的股份,同年创办《图片报》,获利甚丰,报团实力大增。到20世纪80年代,它已成为欧洲屈指可数的大报团,被称为“报界沙皇”,拥有全国性日报《世界报》和《图片报》,最大的晚报《汉堡晚报》,最大的星期日报《星期日图片报》和《星期日世界报》,两家柏林报《柏林日报》和《柏林晨邮报》,最大的广播电视刊物《听》以及其他一些报刊。另外还拥有两家通讯社、为本报团提供新闻,80年代末,它向东德各州的报社参股,并向东欧等国渗透、该报团已改为股份公司,在德国依然有重要的影响。《明镜》:是德国最有影响的新闻周刊,1947年创刊,用德文和英文在汉堡出版,该刊注重调查性报道,敢于揭露政界内幕和社会弊端。在国内外有相当大的影响,曾被英国的《泰晤士报》誉为“德意志的民主堡垒”,该刊70年代对国防部长施特劳斯受贿渎职的揭露和80年代对钢铁大王弗利克公司贿赂政界要人等腐败丑闻的揭露,都曾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白虹贯日:1918年日本人民反对出兵干涉苏俄,某些报纸表示支持,被政府勒令停刊。当年8月,因米价飞涨,日本许多地方发生骚动,政府严禁报纸报道有关消息。为此,报界纷纷抗议,多次举行集会,8月25日全国80多家报社的新闻记者代表召开了全关西记者大会,要求当时的寺内正毅内阁下台,大阪的《朝日新闻》作报道时把这次集会描述为“白虹贯日”,预示着政局的动荡。当局以该报道把矛头指向天皇为由,对《朝日新闻》的报社和记者进行迫害,报纸发行人和有关记者被判刑,导致社长和总编被迫辞职,从此,日本反动当局加深了对新闻舆论的控制。《读卖新闻》:是日本重要的全国性报纸之一,创刊于1874年,《读卖新闻》除了国内外新闻外,注重社会新闻、体育新闻、版面活泼、文字通俗。该报社还出版英文版《读卖新闻》(日报)、《周刊读卖》、《读卖新闻摄影》、《读卖年鉴》等多种报刊图书,除经营报刊和日本电视广播公司外,还经营棒球队、足球队、交响乐团、旅游、房地产等多种产业。《赤旗报》:是日本共产党的机关报,也是现存政党报纸中发行量最大的一家报纸,创办于1928年,秘密出版。1945年12月在东京公开出版,该报把宣传日本共产党的纲领、发展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实现人民民主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影响逐步扩大。从60年代起,日本共产党根据本国国情,制订了“党以机关报为中心进行活动”的方针,主张通过《赤旗报》推进党的活动。该报为对开大报,平日16版,星期日二十多版。七八十年代其发行量曾达三百多万份,居世界非执政的共产党报纸的首位。《文艺春秋》:是日本综合性杂志中最负盛名的月刊,该刊创办于1923年,初期是文艺刊物,以后发展为涉及社会政治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刊物,经常刊登专家评论和调查性报道。该刊每期480页,发行100万份左右,该刊于1974年11月号发表了著名记者立花隆有关钱权政治的长达61页的报道,揭露了首相田中角荣以权谋私、聚敛财富的内容,这一报道成为不久后田中角荣被迫辞职的导火索。《新闻报》:是沙皇彼得一世倡导创办的俄国第一份铅印官方报纸,1703年1 月2 日在莫斯科创办,它的问世标志着俄国近代报业的诞生。当时的宗旨是报道战争消息。1719年改名为《圣彼得堡新闻报》成为刊登政府有关文件的工具,1728年,该报由俄罗斯科学院掌管,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还经常刊登文章宣传民粹注意观点,1917年底停刊。它是俄国近代报刊史上创办最早,存在时间最长的官报,为沙皇专治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延续做了大量的舆论工作,是沙皇政府得利的统治工具。《莫斯科新闻》:是1756年,莫斯科大学仿照《新闻报》的样式创办的非官方报纸,打破了官办的《新闻报》独家垄断的局面,该报偏重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深受知识阶层的欢迎,它的政治立场经常随着报纸编辑权的更易而发生变化,曾一度成为宣传民主主义思想的阵地和自由派的论坛。后期又成为宣扬君主主义的刊物,十月革命胜利后,被苏维埃政权查封。《北极星》:是俄国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北方协会”1923年所办的不定期刊物,主要内容为宣传解放农奴,废除书刊检查制度,动员人民起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北极星》被查封。1855年至1868年,俄国早期的革命家,思想家赫尔岑与人合作又出版了《北极星》丛刊、名称与宗旨同十二月党人1823年创办的《北极星》相同。《同时代人》:是普希金于1823年在彼得堡出版的文学和社会政治杂志。普希金去世后,该刊主编几经更易。1853年由车尔尼雪夫斯基主持编辑工作后,经常发表有关农民革命问题的文章,成为革命民主派的主要论坛,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平民知识分子经常在该刊发表文章,捍卫农民的利益。1866年,被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勒令长期停刊。《祖国纪事》:是1839年在彼得堡创办的文学和社会政治月刊,前期大力宣扬唯物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现实主义。1868年以后,重新发扬《同时代人》民主主义的革命传统,抨击专制政治制度,揭露贵族的寄生性和资本家的掠夺性,支持农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由于该刊坚持革命民主主义立场,支持俄国的民主革命运动,因而多次受到出版检察机关的迫害和查封,1884年被迫停刊。《俄国财富》:是1876年在莫斯科创办的科学、文学和政治旬刊,该杂志创刊之初刊登了许多研究经济问题的文章,是民粹派宣传其主张的重要讲坛。80年代以后,成为自由民粹派的机关报,从90年代初期起,该刊登载了一系列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宣扬唯心史观,污蔑革命群众运动。年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改变了编辑方针,政治上保持中立,1918年停刊。《火星报》:列宁认为要建立一个能领导革命运动的统一集中的党,首先要从办报入手。经过列宁等人的多方筹备,日,第一期《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出版,此后经过多次搬迁改在日内瓦出版,该报的宣传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同“经济派”论战和宣传党的纲领。在进行思想宣传的同时,该报还为建党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准备,为建党准备了正确的纲领。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其为党的中央机关报。但从第52期起,《火星报》的领导权被孟什维克掌握,报纸因此成为反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工具,1905年停刊。 《真理报》:是在列宁亲自筹划下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日在彼得堡创刊,因沙皇的镇压1914年7月停刊。该报虽然在第一阶段只存在了两年多的时间,但却为布尔什维克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做了充分的准备。1917年3月,该报复刊进入了报纸历史的第二阶段。为准备和实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做了重要贡献,并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卫国战争期间,《真理报》成为抗击侵略、保卫祖国的一面旗帜,苏联解体后,不属于任何党派,但主要反应左派观点,隶属真理报国际股份公司。《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日,《真理报》刊布了列宁签署的《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指出“在大变革的关键性时刻及随后的日子里,临时革命委员会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反对形形色色的反革命报刊。”并宣布下列报刊要予以查封:(1)煽动公开对抗和不服从工农政府者;(2)通过恶意中伤歪曲事实来制造混乱者;(3)挑动从事犯罪活动者。颁布报刊法令,采取封闭资产阶级、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报刊的措施来保证苏维埃新政权是极其必要的。“解冻的年代”:赫鲁晓夫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十分重视宣传工作,把报刊作为推进他的路线和政策的重要工具,他认为以前的报纸言论过于沉闷、保守,因而允许有限度的开放新闻自由。苏共“二十大”以后,国内政治生活出现了一段比较活跃的时期,一大批30年代大清洗中的受害者恢复了名誉,报纸上开始触及过去属于“禁区”的问题,对工农业生产存在的重大问题,报纸上也逐步接触和揭露。这段时期,被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称为“解冻的年代”。新闻体制: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一是指国家对媒介的法律和行政管理方式。《金字塔报》:创办于1875年,是当今非洲第一大报。著名报人海卡尔曾长期担任该报主编,该报一贯重视新闻报道特别是国际新闻的时效和质量,也注意刊载文学艺术作品,此外,它的评论和专栏文章也很有分量,在阿拉伯国家和全世界都有较高的声誉,1988年还曾被“世界报纸指南组织”评为最佳国际报纸之一,在伦敦出版的英文国际版,在纽约也同时印刷。第四权力机构:中东战争以后,以总统萨达特为首的埃及政府鉴于形势的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逐步放宽新闻政策。在1980年5月经公民投票通过宪法修正案,其中规定了新闻事业是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机构”,这个规定进一步推动了埃及新闻事业的发展。《至上报》:于1917年3月创刊,是墨西哥目前影响最大的报纸,该报属社会左翼,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奉行积极介入社会生活的办报方针,对内呼吁民主改革,对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反对美国的控制和干涉,在拉美舆论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读者主要是文化界、知识界和一般职员。《圣保罗州报》:是1875年创刊于巴西圣保罗市的葡萄牙文报纸,它在拉美地区有相当的影响,被称为“拉丁美洲的《纽约时报》”,它的国际报道篇幅多,内容广泛,背景材料和专栏文章颇有分量,体育报道也很出色,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界和文化界的上层人士、它还拥有自己的通讯社,并向其他报纸供稿。新闻通讯社:又称电讯社、图片社、特稿社,其主要职能是采集并向用户供应各种形式的新闻信息、新闻报道和新闻资料,是一种发布新闻的专门机构,是社会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各种新闻媒介以及许多企事业单位的重要新闻来源,人们常把它称之为“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联环同盟”(三社四边协定):欧洲三大通讯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和路透社在随着各自国家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这三国的通讯社也竭力扩大和争夺势力范围,经过十来年的激烈争夺,把世界新闻市场基本分割完毕为了确认既成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于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该协定以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该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换所采集到的新闻。国际通讯社:也称世界通讯社,是在世界范围内采集和发布新闻,在许多国家设有分社或派驻记者,向遍及全世界的订户大量发稿。目前主要的国际通讯社有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俄通社、新华社等等。国内通讯社:一般以采集和发布本国新闻为主。至于国外新闻,通常是向国际通讯社订购,或者根据协议以自己采写的本国新闻去交换;有时也同关系密切的其他国家的国内通讯社互换新闻,有些大的国内通讯社间或自设某些收集国外新闻的机构,在某些国家驻有记者,并在一定规模上向国外发布新闻。美联社:全称美国联合通讯社,英文缩写为AP,在1892年成立,是由各成员单位(社员)联合组成的合作型企业,社务为社员大会产生的董事会主持,董事会任命社长兼总经理领导日常工作,经费由社员以股款形式分担。美联社现用6钟文字发稿,订户遍布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发内容除文字新闻外,还有图片、图表、特稿以及金融、商业、体育、气象等信息,现已成为西方世界最大的国际通讯社。合众国际社:(UPI)是由1907年创办的合众社同1909年创办的国际新闻社在1958年合并组建的一个国际通讯社,它是一家商业性公司,总部设在纽约,在90多个国家派有记者,每天用英、西、葡、阿拉伯文发稿,拥有全球性通讯网络,经营多种业务,兴办数据库向机关、企业、学校、图书馆和私人的计算机终端提供各类新闻资料,还向国内外商界提供经济新闻,专门向许多国家提供重大体育比赛的报道。路透社:是1851年由保罗?朱丽叶斯?路透创办于英国伦敦,并以此为基地发展成的世界性通讯社。全社共有职工14000多人,设有174个分社和记者站。它的新闻稿主要是国际新闻,包括一般新闻和经济新闻两种,除此之外还经营多种经济业务。该社一贯重视改进传播手段,目前它的全部业务都依靠先进的技术装备进行。该社还始终保持“公众、独立和自由”的原则。法新社:(AFP)全称法国新闻社是1944年9月法国政府将战争期间四家反法西斯通讯机构合并而成的,当时是法国官方的通讯社,1957年成为独立的公共企业,但仍具有半官方性质。全社有职工近三千人,国内有7个分社80个记者站,国外在166个国家和地区有分社、记者或兼职报道员,订户遍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用六种文字发稿。该社注意改善亚非拉地区的业务,注意提高稿件质量,力求准确迅速,重视采制独家新闻,注意系列报道的运用,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俄罗斯通讯社:又称俄通社―塔斯社,是俄罗斯官方通讯社,是前苏联塔斯社的继承者,由塔斯社和苏联新闻社在1992年组建而成,1994年俄国总理签署了该社的章程,进一步肯定了通讯社的国有企业性质,规定了通讯社的业务、活动内容和方式、资金和财产以及管理形式。领导全社工作的正副社长由俄政府任命,其他人员则由社长任命。该社除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外,又着重发展商业信息、信息咨询、提供电视图像新闻、刑事新闻服务等新的业务。 德意志新闻社(DPA):简称德新社,是日创建的,它是各报社、电台联合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并得到政府的经济资助。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作为领导机构,董事会任命正副社长和总编辑,主持全社工作。国外在82个国家和地区设分社或派驻记者,每天用4钟不同的文字发稿,播发新闻强调及时、迅速、准确,对各类稿件的处理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安莎社(ANSA):全名为意大利全国报业联合社,是战后意大利12家主要日报于日以合作形式创建的,目前是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为五十多家报社合作组成的公司,但又具有半官方性质。它有国内分社18个,国外分社和记者站92个,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设有唯一的总分社,每天用意、英、法等5种文字发稿。该社的政治报道强调客观、公正、独立,对重大事件不做评论,该社还注重发展中国家的报道,一定程度上既反映了政府的立场,也满足了国内企业界人士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意向。埃菲社(EFE):创建于1938年10月,是西班牙最大的通讯社,也是西班牙语系国家中规模最大的通讯社。它形式上是一家股份公司,但实际上其中有大量国家资本,是半官方性质的通讯社。该社在很长时间内业务面向国内,60年代以后开始大力发展国外业务,目前已成为具有相当国际影响的通讯社,国内有14个分社和众多的记者站,国外有80多个分社或记者站,每天用西、英、法、阿拉伯文字向国内外发稿。该社在发展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了拉美地区,在这里的影响正在继续扩大。共同社:是日本最大的通讯社,1945年成立,为非盈利性组织,社会费用由加盟社(参加该社的新闻机构)分担,它负责向加盟社供稿,各加盟社也向它提供地方新闻,另外,该社还向社外的16家报纸和134家商业电台、电视台供稿,同政府关系密切,一般认为具有半官方性质,其报道往往反映政府的意向。在国内有5个分社,在国外向四十多个城市派驻记者,每天用日文、英文发稿,除了向国内外用户供稿外,还通过亚太新闻交换网向本地区23个通讯社发布英文消息,并向世界许多报社供稿。此外,它还出版《共同消息》新闻稿以及《世界年鉴》等定期刊物。交流新闻社:(IPS)也称第三世界通讯社,1964年11月成立于罗马,是一批欧美新闻记者发起组成的国际合作组织,不是某个国家的通讯社。初创时意在架设拉丁美洲和欧洲之间“新闻桥”,以后报道范围不断扩大,把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报道、改变世界新闻传播中的不平衡倾向作为自己的宗旨,三十多年来已发展成为有影响的国际性通讯社。该社的行政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注册登记于巴拿马城,编辑总部设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最高领导机构是董事会,由代表不同地区的11名代表组成,现有6个地区总分社,在世界上七十多个国家派有记者,每天用11种文字发稿,此外还出版期刊、简报等等。印度报业托拉斯(PTI):简称印报托,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为印度报业主合股经营的企业。前身是建立于1905年的印度联合通讯社,1947年印度独立后开始筹建,经过协商后接替了印度联合通讯社和路透社在印度的业务,于1949年2月正式发稿,它在国内有五十多个分社,国外有伦敦、纽约、莫斯科、北京等分社,每天用英文和印地文供稿十多万字,此外,它还向工商金融界提供商业和金融信息,并且垄断国内证券行情的实时播发。中东通讯社(MENA):是埃及的国家通讯社,1956年2月创办,原为民办,1960年收归国有,现在是阿拉伯世界最有影响的通讯社。它在国内有26个分社,国外有17个人分社或记者站,与西方通讯社定有合同,抄收它们的稿件而后转发给订户。它自己每天用英、法、阿拉伯文发新闻稿,着重报道埃及和阿拉伯国家事务,宣传埃及政府政策,每天发稿八万字左右。另外还向国内外提供新闻图片和电视片,出版《开罗报刊综述》电讯稿以及《中东经济新闻》等刊物。美洲通讯社(TELAM):是阿根廷的国家通讯社,1945年4月成立,社址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直属总统府新闻和宣传国务秘书处。它向总统府、政府和各部以及各军总部等机构派驻记者,在内地各省市设立28个分社,在国外向联合国、西欧、巴西、秘鲁派驻记者。主要播发本国新闻,少量编发国外通讯社消息,用户主要在国内。不结盟国家通讯社联盟(POOL):是不结盟国家通讯社的合作组织。1975年1月由南斯拉夫通讯社发起,十多个不结盟国家首先开始交换新闻。1976年7月在新德里举行的不结盟国家新闻部长和通讯社社长会议决定正式成立通讯社联盟,以加强新闻合作,报道不结盟国家的真实情况,打破大国对新闻传播的垄断。以后参加联盟的成员增加到102个,这些成员通讯社一般将稿件发给区域中新(南斯拉夫、印度、古巴、突尼斯、印尼、墨西哥),然后再转发出去。1985年该联盟成员又合办了不结盟国家经济通讯联营社,专门提供经济和商业信息。亚洲-太平洋通讯社联盟(OANA):是亚洲-太平洋地区各国通讯社的合作机构。该组织原名为亚洲通讯社组织,创建于1961年12月,1981年该组织在吉隆坡召开的大会上决定建立亚洲-太平洋新闻交换网和技术小组,加强本地区的新闻交换,从此该组织改用先明,1982年开始运转,全地区设立6个新闻交换中心,分别抄收和转发成员组织发来的新闻,各交换中心之间也互转新闻。现有成员25个(包括我国新华社),每四年举行一次成员大会,选举新的执委会。泛非通讯社(PANA):是根据1979年举行的第16届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决定创办的,目的是要按非洲人的思想,用非洲人的语言来报道非洲的信息,捍卫非洲人民利益,促进非洲国家的独立、团结和统一。它在1983年5月正式建成发稿,目前有成员通讯社四十多个,总社设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另设有5个地区性分社,该社的消息除一部分由总社记者采写外,主要由各成员通讯社提供,各成员通讯社又抄收泛非社的稿件转发给本国的新闻机构采写。阿拉伯通讯社联盟(FANA):是阿拉伯各国通讯社的合作组织,1975年1月创建,总部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成员有17个国家通讯社,宗旨是加强各成员之间的业务联系,尽可能广泛地互相提供新闻,并确保其新闻进入外部世界,它通过亚洲、拉美、欧洲的通讯社向外转发新闻。拉丁美洲特种新闻社(LASFI):又称拉丁美洲特稿社,1983年10月正式成立,由10个拉美国家和3个拉美地区组织共同创建,总部在墨西哥城,在拉美主要城市及纽约等市派有记者。着重报道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发展成就,以维护拉美大陆一体化、独立、自决与和平作为自己的宗旨。加勒比通讯社(CNA):是根据加勒比共同体政府首脑会议决定,于1976年1月建立的,宗旨是促进共同体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帮助新闻事业落后的共同体成员,总社在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敦,在共同体13个成员国派有记者或兼职记者,每天用英文向成员国播发约2万字的新闻。第七章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1980年6月创办,全日夜向国内和拉美地区有线电视网播送新闻,现在它共设有8个频道,通过卫星、电缆以及互联网,日夜不停地向国内外约一亿七千万用户播放各种新闻,总部设在亚特兰大,拥有实力雄厚的采编队伍,全套自动化的信息处理系统,遍及全球的信息收集和传播网络。90年代初,在多次重大国际新闻事件中,以精彩的“独家新闻报道”和“现场实况转播”而令人瞩目。尤其是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CNN留守在巴格达的3名记者从现场发出迅速及时的战况直播,曾经是各国首脑了解有关战争进程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声名大振。1995年在互联网上设站。家庭影院(HBO):是美国开办最早、而且颇有影响的有线电视节目公司,主要提供电影和体育节目。创建于1972年,总部设在纽约,1975年起通过卫星传播,用户不断增加,自己组建了三星电影公司,多年来一直大量拍摄电影、电视片。英国广播公司(BBC):目前是英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中坚,也是西方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1922年10月创办时为私营企业,1927年1月英国政府将其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是个国有公营机构。BBC不播广告和付费节目,经费主要来源于受众交纳的电视收看费,对外广播经费由政府拨款。每天播出五套广播节目,主要有新闻时事、音乐、宗教、广播剧、体育比赛等节目。电视方面有电视新闻频道,第一台、第二台等每天播出。BBC的宗旨是提供信息、教育和娱乐,有注重教育节目的传统,同时BBC还一贯重视受众反馈研究。英国空中广播公司(BSkyB):1983年,默多克集团收购了一家私营的卫星电视公司,改名为空中电视频道,向西欧各国有线电视网和地面电视台播发节目。1989年改称空中电视台,1990年11月兼并了英国卫星广播公司成立了英国空中广播公司,并扩大规模,增加频道。现在办有新闻、电影、娱乐、体育等十多个基本频道和收费频道,采用卫星直播和有限电视网转播两种方式,在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有大量观众。“外围电台”:是指一些法国资本家在靠近法国的邻国领土上开办的商业广播台。1982年法国商业广播开放之前,许多法国人感到国营广播单调乏味,不愿收听,便把目光转向国境之外,于是“外围电台”应运而生,它以法国听众为主要对象,向法国领土播放节目,以广告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以后这些台的业务还从广播扩展到电视。 德广联(ARD):“德广联”是“德国公共广播联盟”的简称,成立于1950年8月,是各地区广播电视台的联合组织,以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当时共有11个成员,是西德广播电视事业的主体,在行使广播主权方面代表各成员的共同利益。日本广播协会(NHK):是目前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1926年成立,战后重新改组。NHK是个公营机构,依据广播法设立的特殊法人,最高决策机构是经营委员会。总部设在东京,不播广告,不从事以赢利为目的的业务活动,它的一般费用靠用户交的收视费、收听费维持,经济基本自立。每天向全国播放三套广播节目。NHK还有两个地面电视台,一个国际广播电台,两个卫星电视台。在NHK的广播电视中,新闻节目相当重要,播出的次数频繁,形式灵活多样,时效性极强。另外,教育、文化、娱乐体育节目也有相当的比例。“电波三法”:是1950年4月,日本国会根据同盟军总部的意见通过的有关无线电管理的三项法案。其中“电波管理委员会设置法”规定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委员会,全面指导和管理广播活动;“广播法”则对日本广播协会和民间私营广播的性质地位、业务范围、经营管理等做出了规定;“电波法”则对电波和广播的技术问题做出相应的规定。“电波三法”共同确立了战后日本广播事业自主经营和广播自由的原则,确立了公营和私营并存的双轨体制。第八章国际广播:是指以国外听众为主要对象的广播传播。国际广播诞生于20世纪的20年代,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产物,通常由各国政府举办,为各自国家的内外政策服务,作为争取国际舆论,开展对外斗争的重要手段。其特点:借助于电波进行传播,传送迅速便捷,不易被行政手段阻隔,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扩散力,直接面对听众,具有声音的感染力。国际广播通常以新闻时事为主。国际电视:是指以国外观众为主要对象、定时播放节目的电视传播。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其特点也是借助电波进行传播,传送迅速便捷,行政手段难以阻隔,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扩散力,直接面对受众,具有声像感染力、文化传播的比重大,此外还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民办先行,官办后上。(2)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并举。电脑网络传播:是指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信息传输和交流。这是一种以地空合一的信息调整通道作为传输渠道,以功能齐全的多媒体电脑作为收发媒体的极具开放性的传播活动,这种电脑网络正式进入国际新闻传播领域是在90年代初期。其特点:高度的综合性、高度的交互性、高度的灵活性、高度的渗透性,如今它已成为国际新闻传播领域中极为重要的新生力量。路透社电视部:前身为英国广播公司1957年创立的维斯新闻社,以后路透社、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陆续参股其间,到1964年时路透社已拥有1/3股权,并出任该社董事长。1992年路透社买下该社全部股权,将它改为路透社的电视部。该部不仅可以依托总社的网络,而且自身在世界主要国家首都建立了七十多个分支机构,有一千多名编辑记者活跃在世界各地。该部每天向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九百多家用户提供声像新闻,其中包括美国的NBC、CNN、FOX,英国的BBC、ITV,日本的NHK等著名的广播电视机构。世界电视新闻社(WTV):前身是合众独立电视新闻社(UPI-TN),为合众国际社和英国独立电视新闻社1967年合股创建。1985年合众国际社退出,美国广播公司加入,改用现名,但仍然保持新闻通讯社的功能。此后美国广播公司拥有80%股份、独立电视新闻和澳大利亚第九频道公司各占10%股份。社址仍在伦敦,在世界上有15个分社、50多个记者站,各国用户一千多家,该社出了提供一般动态新闻外,还着重制作新闻杂志节目,如《国际犯罪》、《巡回报道》等,颇受用户欢迎。1998年,该新闻社被美联社所购买,并将其和美联社的电视部合并,成为美联社电视新闻社(APTN)。美联社电视部(APTV):是1993年决定设立的,于1994年11月正式投入运作。总部设在伦敦,美联社的各分社逐步设立电视新闻采编室,配备专业人员和技术设备,负责采制声像新闻。首批开辟4条供稿专线,即亚洲、拉美、北美和全球服务专线。前三条专线通过卫星每天早晚各传送一次新闻(突发事件随时传送―),全球服务专线除卫星路线外,还进行地面传送。这个电视部在三四年间就赢得了二百多家用户,其中也包括美国的NBC、CNN、FOX、CBS、MSNBC等大的广播电视机构。1998年6月,美联社购买了世界电视新闻社的全部股权,并将它和自己的电视部合并,成立美联社电视新闻社(APTN)。美国之音电台(VOA):1942年2月创建,当时隶属美国战时情报局,1953年起归诶过新闻署领导,总部在华盛顿。它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国际广播电台。据1999年材料,该台使用43种语言,每天播音111小时,其中包括一套昼夜不停的环球英语广播,听众约为1.3亿人。它在境外十多个国家设有发射台或转播台28个。另外,它还用同步传送的方式,把节目提供给对象国的电台,目前,有103个国家的广播电台采用、并播放它的节目。美国之音一直是美国政府主要的对外宣传工具和喉舌。它的台长由总统任命,各部门和语言组的主要负责人由外交官员担任。台内分节目、工程技术、行政管理三大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一直锋芒毕露地进行反共宣传。70年代美国政府逐渐改变了对外宣传的策略,美国之音也改用较为隐晦的方式宣传美国和美国的政策。此后它的节目内容趋于广泛,形式更为多样,包括新闻、时事分析、评论、新闻专题、音乐、艺术、科学、体育以及各种英语教学节目,积极宣扬美国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但在重大国际事件面前它的政治倾向始终十分鲜明,不仅它的社论一向公开声明代表政府意向,而且各种报道、解释、评述也都体现美国政界的主流倾向。美国之音于1994年1月上了因特网,是世界上第一个上网的国际电台。俄罗斯之声电台:前身是苏联时期的莫斯科广播电台。莫斯科广播电台创办于1929年,在宣传苏维埃国家的建设成就和对外政策,特别是在卫国战争期间的反法西斯宣传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苏联解体前使用75种语言,每天播音270小时,当时的综合实力居世界之首。当时它的广播面向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各个语种播出的时间长短不一,最长的环球英语节目昼夜不停的广播。节目内容以新闻为主,还有时事评论、专题节目、音乐、体育、俄语教学等,听众遍及160个国家和地区。苏联解体后,该台归俄罗斯联邦政府领导,规模和实力大减。1993年12也,改用现名。该台现用语种30个,每天播音仅60小时,但本土发射功率仍有43970千瓦。在国外租用德国和部分独联体国家的11家电台设备转播节目。听众月一亿。在广播内容上,宣传色彩大为淡化,着重报道经济、文化、科技信息,并有一定数量的广告,该台自称要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但在对外政策上,仍然强调要反应国家立场,维护国家利益。俄罗斯之声已于日上了因特网,现在用13种语言在网上传播新闻。 英国广播公司的对外广播:开办于1932年,1936年起归英国外交部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播规模不断扩大,语种不断增多(最高时为46种),播音时间曾达到每天125小时,位居世界第一,从60年代开始政府重新加强国际广播的建设。目前BBC从事对外广播的机构为世界广播电台,据1999年材料,该台使用37种语言,每天播音102小时。本土发射功率约为13250千瓦,境外在二十多个国家有转播台27座,另外还租用美、澳、德、日俄等十多个国家的设备转播。合计听众约为1.4亿人,分布于140个多家。它也将节目传送给部分对象国的电台播放,这样的电台已达521家。该台广播包括对欧广播、对海外广播以及昼夜不停的环球英语广播,内容主要是新闻和评论、音乐、戏剧、各种专题,以及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英语教学节目。它的新闻讲究时效和准确,标榜客观公正,政治倾向性较为含蓄,但是基本人物还是要“反映英国的观点,维护英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它的所有语种都在因特网上推出了网络版。德国之声电台(DW):创立于1953年,是依法享有自主管理权的公共机构,由政府拨款支持。该台使用29个语种,每天播音79小时15分。本土发射功率为13200千瓦。在境外设有6个转播台,并租用比利时、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设备转播节目,在北美、欧洲一些国家,它的节目也在当地电台播送。德国广播法规定该台的职责是:“使国外听众对德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生活有所全面了解,向他们介绍和解释德国对重大问题的态度”。它的节目内容除了新闻时事外,还涉及社会生活许多方面,注重“新闻性和娱乐性、服务性相结合。”德国之声的节目也已上因特网。法国国际广播电台(FRI):开办于1931年,当年法国开始了对殖民地的广播,1936年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1940年法国被纳粹德国占领,对外广播中断,至战后重新恢复。50年代的规模仅次于美英苏三国,但以后发展缓慢,70年代年代居世界第17位。法国政府下决心振兴国际广播,1982年把原属法国广播电台的国际台独立出来,90年代初国际广播重新赶上其他大国。该台目前使用15个语种,在海外还有若干转播台,它同中国、日本的广播机构建立了互转节目的关系;它在非洲大部分法语国家的首都建立了广播网,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播送节目,使影响更加扩大,该台节目也已上了因特网。日本广播电台(NHK):日本的对外广播开办于193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积极为侵略战争宣传鼓噪。战后一度停办,梓1952年起恢复,按照广播法规定由日本广播协会(NHK)经办,经费由国家预算拨给。广播内容由两个系统组成:一个是面向全球的一般性广播,即英语和日语环球广播;另一个是针对不同对象地区编差的地区性广播。目前使用22种语言,境外在英国、加拿大、新加坡、加蓬等7个国家有转播台,它的节目已上因特网。澳大利亚广播电台(RA):创建于1939年,现在这个台属于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该公司是1983年成立的公共广播机构,主要经费来源是政府拨款,澳大利亚广播电台现在每天用6种语言播音,其中包括环球英语新闻广播。节目内容新闻时事和专题节目各占25%,娱乐性内容占50%。该台已进入因特网。全印广播电台(AIR):是印度的国家电台。印度对外广播开办于1939年,印度独立后对外广播由全印广播电台经办,广播对象主要为亚洲地区,兼及中东、非洲、欧洲,内容侧重于宣传印度的发展、政府政策和印度文化。该台目前每天用24种语言播音,节目已上因特网。哈瓦那广播电台(RHC):创办于1962年,现在由隶属于古巴政府新闻部的古巴官博电视台经办,为拉丁美洲较有影响的国际电台。该台用9种语言播音。对象主要是美洲、欧洲和地中海地区,总功率约为500千瓦,规模在拉丁美洲各国中居于前列。节目已上因特网。埃及国际广播电台(ERTU):为埃及政府经办的埃及广播电视协会(ERTU)的对外广播电台,1953年开办,在推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民族独立运动中有着重大影响,曾被成为“革命的布道坛”。70年代以来,这种影响有所减弱,但仍为非洲规模最大的国际电台。该台用32种语言播音,对象主要是阿拉伯地区和非洲,兼及亚、欧、美洲,节目已上网。世界电视网world network :是美国新闻署1984年11月创办的世界上第一家官方的国际电台。1985年4月起每天向欧盟提供2小时新闻和娱乐节目,以后节目时间不断增加,至90年代初,用户已扩展到128个国家。世界电视网1990年与美国之音合并为一个机构,主要是“为了把美国之音长期成功的经验同世界电视网的技术设备相结合”,更好地“对世界各国的听众和观众施加影响”。英国空中电视台(SKY TV):1983年默多克集团在伦敦收购了一家私营的卫星电视公司,创办空中电视频道,1989年改名为空中电视台。1990年11月该台兼并了英国卫星广播公司,成立英国空中广播公司(Bsky B)。主要面向欧洲各国,设有新闻、娱乐、电影、体育等十多个基本频道和几个收费频道,观众不断增多。英国世界电视台(BBC WORLD):是由英国广播公司世界广播部创办的,1991年4月起向欧洲地区广播,1991年11月起通过香港卫星电视台向亚洲和中东广播新闻节目,1992年通过南非商业电视台向非洲报道新闻,同年11月起又通过加拿大广播公司有线电视台播送新闻节目。1994年它与实力雄厚的皮尔逊公司合作开办了专门的世界新闻频道和娱乐频道。1995年进入美国,专门为美国观众编播每天6小时电视节目。现在该台由BBC的环球服务中心经营,全天24小时向141个国家播出。法兰西国际电视(CFI):为国家控股的法国广播金融公司(SOFIRAD)。1988年创办,宗旨是宣传法国的形象,自1989年5月开始通过卫星向非洲法语地区每天传送4小时节目,包括新闻、科技、娱乐和体育等内容。1990年时有24个非洲台收转它的节目,1992年扩大到非洲33个国家,以后又用法、英、西、阿拉伯4种语言,向欧洲、拉美等地区播送电视节目。德国之声电视台(DW-TV):是根据联邦德国政府“实行对外广播和对外电视并举”的决定,于1992年由德国之声电台开办的对外电视,当时每天用德、英、西语播送6.5小时节目。1995年租用亚洲2号卫星向亚太地区每天播送24小时英、德、西语节目。目前已覆盖欧洲、亚洲、北非、西非、北美以及拉美部分地区。欧洲新闻台(EURO NEWS):为欧洲广播联盟开办的国际电视台,1993年元旦起用英法德西意五种语言向欧洲地区全日夜广播,以新闻为主,节目内容由欧洲广播联盟成员共同提供。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国际电视台(ATVI):19932月起用帕拉怕B2P卫星每天播放16小时新闻和娱乐节目,使用语种有英语、华语、印尼语等,覆盖东南亚地区。1994年8月起租用新发射的亚太一号卫星,把节目送到更广的范围。 亚洲经济新闻台(ABN):1993年11月起使用帕拉怕B2P卫星每天播放18小时商业新闻和其他新闻,该台由新加坡广播公司、新西兰电视公司、美国电信公司、香港商业新闻网等联合经营,总部设在新加坡。日本广播协会世界电视台(NHK WORLD TV):于1995年4月开始向北美、欧洲播出国际电视,并通过卫星向亚太地区的有线电视系统提供节目。1998年4月起向亚太地区开播两个频道的数字化节目,同年10月扩大到世界其他地区,使用英语和日语进行广播,1999年5月起在因特网上提供英语新闻服务。卢森堡广播公司(CLT):是卢森堡国内根据广播法独家经营广播电视的机构,也是欧洲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性广播电视企业。它除了开办国内广播电视外,还以临近国家为对象,播出法语、德语、荷兰语电视节目共十套,广播节目13套德语节目面向德国、奥地利、瑞士的德语观众;法语节目面向法国、比利时的法语观众;荷语节目通过卫星向荷兰提供。此外该机构下属的卢森堡广播电视台(RTL)1984年开始向德国播出节目,收视率不断攀升。该台是以娱乐节目为主的综合台,全天候播放。一般通过卫星传送到有线电视网用户,或直接入户。其股权属于卢森堡广播公司等公司所有。简答题简述报刊在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历史地位及20世纪中期后所呈现出的新的发展态势。
外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专题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艺复兴运动名词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