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50师守德惠招聘网是不是坚持到极限了

东北战场新一军的胜仗——50师潘裕昆成功守德惠(一)
东北战场新一军的胜仗——50师潘裕昆成功守德惠
中国驻印军新一军战史独立研究人&&
撰写 远征军文史顾问&&&&
德惠位于长春以北75公里,松花江以南35公里,在中长铁路线上,当时是国民党军在北满的前进基地,也是长春北面的屏障。1947年2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在炮火支援下,对驻守在德惠的国民党王牌主力军新一军第50师发起进攻。潘裕昆时任第50师少将师长,率部据守,激战数天。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了四个师、80多门火炮,在绝对优势之下,未能破城而入,被迫停止攻城回师松花江北。潘裕昆因德惠守备有功,曾获得四等云麾勋章。两个月后(1947年4月),他晋升中将,接替孙立人当上了国民党新编第一军军长。
一、攻城前之态势
2月13日,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林彪下达命令:“我北满举全力于18号左右开始大举进攻敌人,此为本年度最重要意义的一次作战。”“倘此次作战能歼敌两个师,则能争取开冰后主力留在松花江南岸继续展开进攻。”为完成此次作战任务,林彪要求作战部队不惜相当数量的伤亡牺牲与忍耐寒冷和疲劳。此时,国民党集中第60军暂21师.第52军第2师、第195师,新6军新22师(欠第65团)及第71军第91师等5个师的兵力向南满临江发起第三次攻击。其驻北满部队仍取防御态势,分兵守备吉林、德惠、长春、农安、九台、城子街等各个据点,置重点于吉、长地区。为巩固长春以北的前哨据点,杜聿明将新1军第30师第89团调到城子街,在那里构筑工事,加强守备。
图1 &&&&&&
新1军第50师少将师长潘裕昆在德惠战役前夕与同僚研究战略战术
2月20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出命令,要求1纵、6纵越过冰冻的松花江,进驻其塔木地区。守备城子街的国民党第30师89团闻讯,准备逃跑向德惠靠拢。东总根据新的情况作出部署:1纵主力负责打援,阻击德惠、九台之援军;6纵主力主攻城子街;1纵的2师和6纵的16师立即出发,奔赴城子街西南,切断第89团的退路。
2月23日晨,守备城子街的国民党第89团企图夺路逃跑,先与2师4团发生激战,后又在城内与17师的两个团展开巷战,战至傍晚,新30师第89团被全歼。
2月25日,第1纵队第3师攻占九台,夺取卡伦,逼近长春。守德惠的第50师陷于孤立处境。
2月27日早晨,6纵的三个师和独立2师先后进入指定区域,对德惠完成包围。
二、五十师守德惠
德惠守军为国民党新一军第50师的两个团和炮兵、通讯兵、骑兵等直属队,加上两个地方保安团共约7000余,由潘裕昆指挥。50师全部是美式装备,自动火器很多,师、团均有炮兵分队(120口径榴弹炮和107口径迫击炮),火力很强。
德惠城区被铁路分为两半,铁路穿过市区从西南往东北延伸,铁路东面地形开阔,铁路西面街道纵横、村舍相连、地形隐蔽。为确保城池不失,第50师师长潘裕昆,调整兵力,重新部署。将148团移守德惠南面,149团为主力坚守铁西;将师炮兵及配属之105重炮连与重迫击炮连布置于铁路西侧并由炮兵营营长统一指挥;将师属炮兵营、工兵营、辎重兵营、通讯兵营及特务连等全部动员,人人佩枪,进入掩体准备参战。
第50师对德惠防御工事的构筑格外重视,在县城内以火车站为中心,构筑有核心工事,环城筑有碉堡群,城郊拉拉屯、轿家窝棚、前后湾子、自来水塔(火车站水塔)、薛家屯、商家屯,以及城东飞机场附近望河堡、李家店、玄家店一带,都构筑有野战防御工事,基本上形成了环城多层次的防御体系。战壕延延曲曲地围绕在城郊周围,每个突出角落都筑有一个碉堡。这里城塞堡垒式的防御工事,外表上露出地面是孤立的,其实是互相支援的堡垒,指挥官可利用地下电话进行联系。
50师是新一军的主力师,善于打防御战。该师在城内外层层设防,部署得相当严密。50师师部设在车站附近的大白楼内,旁边是炮兵阵地。
三、六纵攻城部署
226619801990650
2月27日上午,林彪再电告6纵首长:“88师敌已退至长春,原驻德惠之敌仍在德惠。你们不必打急了,应很好地侦察地形,周密的布置火力,使部队得到必要的休息,然后再正式进攻。”并决定,以6纵及独立2师配属三个炮兵团,围歼德惠之守军,1纵及两个独立师负责阻击长春之援军。遵照东总命令,6纵的三个师和独立2师于27日早晨先后指定区域,对德惠完成包围。当晚纵队指挥部召开作战会议。
纵队首长由于轻敌,既没有看地形也没有很好地进行研究,就仓促作出决定。让第16师配属山、野炮18门,从县城西南向拉拉屯、轿家窝棚、山东屯攻击,突破后向五道街以东、铁路以西、中央大街以南地区发展进攻;第17师配属山、野炮23门并坦克4辆,向德惠城以东的望河堡,自来水塔攻击,突破后插向德惠车站;第18师配属山、野炮21门由城西北角向商家屯、薛家屯攻击,突破后指向县政府,独立2师配属山、野炮18门于城西南,由拉拉屯以北向山东屯西北攻击,在中央大街以南,五道街地区与第16师会师。会上决定总攻时间为28日17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辽沈战役:93岁老翁回忆新一军50师德惠激战解放军2
撤退还是死守?
1947年2月初,国民党军方也接到了上级关于东北民主联军即将行动的紧急通知,50师立即召回驻农安县的148团加强防守德惠县城。同时,将原有在城周围的战壕加深加固,将车站堆积的大豆袋子运至壕边作为掩体,城内准备巷战,所有大小路口都修筑有碉堡。50师还将库存枪支发给地方保安队及警察局,以加强他们的武装。
此时,松花江北岸的桥头堡驻军已经和民主联军火力交锋。军方命令县行政部门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当时,尽管形式极其紧张,人人惶恐不安,但50师的官兵除了紧张地修筑工事外,几乎和平时一样,有条不紊,方寸不乱,未见惊恐慌乱的迹象。政府部门的职员看到如此情景,想起了他们是能征善战、久经战火洗礼的远征军,紧张情绪随之安定下来。
1947年2月下旬,民主联军四个师开始围攻德惠城。新1军50师师司令部设在铁路西南的大白楼内,这是德惠最大的一所楼房,原来为俄国人所修建,50师战时指挥部最后就坐镇在这座楼房的地下室里。
战斗最激烈是在山东屯,双方你争我夺,肉博巷战,曾经一度被民主联军突破。进攻部队离我守军50师指挥部最近的距离只有五、六百米,相隔一条铁路。在这紧急的时刻,潘裕昆师长在大白楼指挥部一楼召开会议,我也被召来参加。会上,我提出一定要死守,不能撤退,如果撤出,所有的重武器装备全部不能带走,必须扔掉,只能轻装突围。如此突围代价太大,因为德惠地势平坦,毫无掩护依托,朝外冲还要经过100多米开阔地带,必遭对方全歼,所以提出与德惠共存亡。此意见也得到潘师长的认同。我记得当时参加会议的人除了潘师长外,还有副师长杨温、参谋长罗锡畴。
民主联军虽然一度占领了山东屯,但是50师战术运用得好,把山东屯通往城区的路全部用火力封锁起来,使对方军队进退不得。我守军向被困在山东屯一仓库内的进攻部队喊话,对方表示愿意放下武器。我们派一名连长带去两个人准备与对方谈判,行进前往过程中遭到射击,连长中枪身亡,两名士兵也被打死。因为这样的一个僵局,潘裕昆师长只得将心一横,命令调集所有的重炮,轰击山东屯,顿时屯内火海一片,民主联军部队伤亡惨重。
当山东屯一度失守时,据说远在哈尔滨的林彪曾准备开祝捷大会,后来因进攻受挫,祝捷会便告取消。
水塔设了望哨
当年德惠战役时,50师有一个了望哨,设在铁路西边的水塔上,它是当时德惠县城最高的构筑物。水塔居高临下,俯视城区一清二楚,对方举动,尽收眼底。这个哨位曾为新1军50师炮兵测定射击距离,提供射击目标,它对于阻止对方进攻、造成对方进攻部队的伤亡起了关键性作用。
有一天夜里,50师发射照明弹,清楚观察到黑坎子的洼地里潜伏有大批的民主联军进攻部队,当即命令集中炮火轰击,结果给对方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在双方的攻防战斗中,曾进行过无数次的炮战。50师的炮兵,火力强大,射击精准,命中率高,每次炮战几乎都是取得压制对方军队炮火的绝对优势,这都与水塔了望哨的作用有关。决战前两天,民主联军加强火力先发制人,炮轰水塔,水塔被炸坏,敲掉了这只眼睛,50师防线也因此被突破,进攻的民主联军部队曾进入到县城西南的山东屯。
如今德惠火车站西边的水塔依然矗立在那儿,虽然几经修缮,仍然是这场德惠血战的一个见证物。看见它,仿佛又能听到当年的隆隆炮声。
图3 &&&&&&
现在遗留在铁路边的水塔依然是居高临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国民党50师守德惠 国共激战三天不分胜负-凤凰大视野-凤凰视频-最具媒体品质的综合视频门户-凤凰网
国民党50师守德惠 国共激战三天不分胜负
电视不播的
真相在这找国共抗日王牌唯一一次决斗:东北德惠!&&&&&&&&&&
发布者:&|&
浏览(5234) 评论
&|&发布时间: 23:08:12&最后更新时间: 23:08:12
本作品所属分类:
文章类型:普通
国共抗日王牌唯一一次决斗:东北德惠!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长春以北85公里的吉林省德惠市,松花江以南35公里。凡是直线进入东北腹地的公路、铁路,首先接触的松花江就在德惠,这里还有个松花江乡。
当时德惠是国军在北满的前进基地,也是长春北面的屏障。1947年2月下旬,德惠战役打响。&&
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拍摄的《集结号》反映解放战争的惨烈,参战者潇洒面对死亡,也惊恐回避死亡。坚守阵地的连长被告知听到集结号即可撤退,然而他始终没能等到集结号响起,最后全连战士阵亡。观众没有了观看抗日电影那种强烈的仇日情绪,死亡却依然无处不在。
虽然我王锦思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觉得《集结号》里的才是战争,让我震撼不已。即使如此,我也觉得其惨烈程度无法与德惠战役相比。
林彪指挥抗日的平型关战役,日本投降后领导东北民主联军。孙立人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西方赞誉他为"东方的隆美尔"。孙立人率领的国民党新一军是战功最杰出的抗日部队,赢得“天下第一军”的美誉,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抗战时期远征东南亚,曼德勒会战以不满1千兵力,击退数倍日军,解7千英军之围,救出被俘的英军、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百余人。1945年日军投降后,新一军进入香港九龙区域参加了日军在香港的投降仪式,这应该是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后第一次踏上香港故土。美国曾准备让新一军代表中国占领日本,但后来到东北打内战。本文选自王锦思新作《发现抗战》
日,正值春节期间,新一军50师驻守德惠,50师师长潘裕昆是湖南人,黄埔军校四期,与林彪同窗,潘裕昆当时在黄埔四期步兵一团第五连,林彪则在步兵二团第三连。两人都是行武出身,参加北伐,身经百战;两人也都是国共双方最善战的抗日名将,终于在德惠遭遇,一决雌雄!中共著名将领黄克诚、刘亚楼、洪学智、梁兴初也亲自在德惠指挥。后两人后来在朝鲜战场同美军作战,梁兴初还担任“万岁军”的军长。 &此时已非彼时,虽是同学但各为其主,都视对方为敌、称对方为‘匪’。在那个年代,‘同学间敌我对阵’、枪口对住自己的同胞的现象,是中国军人的宿命,历史的悲剧,是具有‘中国特色’ 的历史现象。1946年夏林彪守四平时,潘裕昆率新一军第50师奉命攻打四平,如今时隔不足一年,两人攻防角色轮换,潘裕昆守德惠,林彪下令进攻。中国军人之间同室操戈,反映出国共两党你死我活斗争之残酷。 &
蒋介石手谕:“德惠一战,事关国际信誉和党国命运,只许胜利不许失败。”
德惠,发生的是一场炮对炮的战争。新一军师、团均有炮兵分队,火力很强,堡垒式防御工事固若金汤。东北民主联军用3个纵队进攻,火炮80门,这是东北我军第一次向国民党主力军进行的正规攻城作战,还是我军建军以来首次进行步兵、炮兵、坦克兵诸兵种参加的协同作战。
据许多爷爷奶奶辈的人讲,德惠100里外都能听到震耳的炮声。但是由于解放军不会步炮协同,平分兵力四下受阻,结果损失数千人。"回去了!"林彪气呼呼地把望远镜丢到雪地上,"红军过大渡河的时候,一门炮三发炮弹就打了胜仗。这回倒好了,炮越多越不会打仗了!"东北民主联军遭受惨重损失,林彪在由原日本籍士兵参与的警卫队伍掩护下,开始撤退。孙立人夸耀“福星临德惠”。
德惠战役前,解放军提出"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军"。德惠之役后,反流传“只要不打新一军,不怕中央百万兵”。
来自他乡的年轻士兵横尸旷野,堆积如山。潘裕昆看到德惠那么多解放军尸体心痛,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打日本人都没有这样狠。他和孙立人看了也流泪。中国人打中国人,这是何苦呢?
抗战远征军文史顾问晏欢博客引用于衡在其文《1945---49 在中国东北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新闻记者亲历记》中对德惠战后的印象描述。
在德惠解围之后,孙立人将军和中外记者团,先后抵达德惠。笔者是随记者团赴德惠采访的记者之一。那次赴德惠采访的记者,包括北平益世报特派员高庆琛,上海申报特派员赵展。我们坐了火车之后,改乘军用吉普。在出发之前,每一位记者从第四绥靖区司令部领了一幅毡靴,一支手枪,一个手电筒,一套新的军用厚大衣。
当我们换乘军用吉普车时,巳经天黑,天空并飘着清雪,我清楚的记得,那一天的气候是零下十七度,坐在吉普车的前座上,脚冻得很痛。虽然脚上的毡靴很厚,仍不足以御寒。那次采访确是一次冒险的采访,因为败退的共军,仍留在我们经过的公路不远的村庄中,虽然我们的车队,有一队士兵保护,但战斗随时可以发生。而且车队前后的距离很远,不能相互照顾。
车行在前不着村,后不把店的东北大草原上,远处看不见灯火,近处也看不见灯火,大地寂寂,风雪凄凄。在午夜时分,才到达潘裕昆的师部。我们到达德惠后的第一件事,是用温水洗脸,吃饭,听取潘裕昆的简报以后,就钻进带拉链的羊绒被中睡觉。第二天一早,出城去看战争的现场。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堆积起来像座小山似的人的尸体,冻得僵硬像似鱼市场上的冻鱼。因为是冻的僵尸,看上去都没有血迹。有些胆小的同业,用手挡上了眼睛,战场的四周,用一句“尸积遍野”来形容,实在不能算过份。 &
记得那一天早晨,是个晴天,但寒风凛烈。德惠城内,有些房屋被炮火打得倒塌,有些地方,还在冒着一缕一缕的青烟。电线也被打得七零八落。玻璃窗的碎片,也散落到街上。但我们的士兵,却满有精神的荷枪站岗。
&&据潘裕昆告诉记者团说:“共军在围城之战中,采用的是人海战术,一波倒下去,一波又冲上来,但他们的人海,最后还是抵不住火海”。因此他的结论说:“德惠之战,是人海对火海之战。”
根据德惠史料记载,解放军牺牲800多人,民间则说至少2万。2008年8月,笔者王锦思走访97岁的郭德辉老人,他是当年国民党德惠县公安局局长,对我回忆起解放军死伤之惨重还叹息不已。
国民党东北司令长官杜聿明吹嘘“德惠大捷,歼灭共军十万”。蒋介石欣幸过望,在南京庆祝,以自己的名命名50师为"中正师",149团赐名为"中正团",郑明发连孤守松花江桥头堡,抵抗24倍解放军24天,赐名"中正连"。潘裕昆据说获得蒋介石的“免死金牌”。德惠之仗,是孙立人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仗。德惠战役作为国军经典战役一再被赞扬,台北还设立一条“德惠路”纪念。不过,抗战史专家萨苏向笔者王锦思透漏,新一军一个著名的抗日团在德惠战中损失殆尽。本文选自王锦思新作《发现抗战》
我还接触了新一军军长潘裕昆的外孙晏欢,他有很多当年德惠战役的照片,十分难得珍贵。
笔者王锦思调查发现,国民党新一军用重炮轰击解放军攻入的山东屯,造成平民伤亡。一个母亲掩护儿子不幸中炮遇难,多年后,儿子成为老人,每想至此还孩子般地痛哭失声。
我母亲的村子有数千阵亡士兵堆在一起。善良的外公每逢过年过节,按照当地风俗到坟前送灯祭奠,“这些小伙子看着灯肯定乐得抢着就跑!”听来让人宽慰又辛酸。就在2010年春节,这个小村还坚持为当年战死者烧纸。
而在1946年7月,就是新一军在德惠期间,惨绝人寰的霍乱瘟疫席卷城乡,2万多人死难。是新一军带来的霍乱吗?我百般调查也没有结果。
长春的国民党守将是在抗战中负伤最多的郑洞国。解放军兵临城下,不放任何人出城,而国民党杀民养军,导致城中百姓与守军争食,出现了人吃人、卖人肉等惨剧,死尸发涨、爆裂之声不绝,臭不可闻,最后国民党部队投诚。据长春市政府网站等有关资料介绍:“10多万人民群众在国民党‘杀民养军’的政策下饥饿而死,长眠在长春这块土地上。”民间俗语"铁打的德惠,纸糊的长春"流传至今。而今,南京大屠杀30万人妇孺皆知,而长春饿死的10万人悄无声息。有的资料甚至认为长春死亡60多万人。
笔者王锦思深深的期待,在我们的土地上,无论是德惠还是长春乃至柏林,再也不要发生战争,任何的屠戮和血腥、暴虐就此打住!集结号吹响吧!!!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引用:以下是苏贵权发表的:
我也是德惠人,民间流传下来的“铁打的德惠,纸糊的长春”确实有。好多年没回德惠了,德惠的天桥我印象很深。
10多万人民群众在国民党‘杀民养军’的政策下饥饿而死---一块大饼子换个媳妇!
:fanminzhubailei&( 10:17:53)&
我也是德惠人,民间流传下来的“铁打的德惠,纸糊的长春”确实有。好多年没回德惠了,德惠的天桥我印象很深。
:&( 13:59:58)&
亲爱的博友:您好!您的博文已由编辑推荐到精英博客首页(“历史·回忆”栏目)。请您继续关注精英博客。& & & & & & & & & & & & & & & & & & & & & ——精英博客编辑李丹丹
:&( 10:36:33)&
3 篇, 1 页 1
(必填)&&&&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发表(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惠二手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