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孟子的思想主张》是谁写的

写庄子的文章_关于庄子的文章_文章
写庄子的文章_关于庄子的文章
学习啦【文章】 编辑:淑贤
  庄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庄子&南华经》一书,内容博大精深,语言恣意昂扬,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与哲学思考都产生了影响。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写庄子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写庄子的文章一:逍遥庄子
  庄子其人,国人与非国人都甚为熟悉,其学说和言辞特殊,从古至今,都充满着恣纵奇诡和罗曼蒂克。国人对其褒贬不一,有人对其赞誉有加,有人对其横加指责,一直争议不下。
  2500多年过去了,人们一直对其津津乐道,念念不忘,必然有其思想光芒熠熠生辉的客观原因,当然更主要的是人们从其言论中能够看到一种智慧,它指引人们洞察生死,看淡名利的囹圄,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的规律而最终回归&真我&的&本来面目&。在那礼乐崩坏、危惧压迫的乱世之中,一个老人能够&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追求&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超越生死而寻求&精神超越&和&自由&,这样的气魄和风度,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可以与之相比?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也许其思想中有其消极的糟粕成分,但作为后人的我们,只需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即可,而不必锱铢计较、遣其是非,这也许是对待和的最好态度。
  庄子的思想与现世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相悖,与看重现世建功立业、寻求自我实现、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的儒家精神相左,它不能救世,但可以助人自救,获得个人精神上的解脱,引导人们关注普遍关注但却被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忽略的对真我的探询,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真实面目&,这与禅宗不谋而合。正如李泽厚先生对庄子的解读那样:庄子的哲学是,他追求的是一死生、泯物我、超利害、同是非的人生审美态度。
  如果后人误将其倡导的&无为&、&无用&误读为消极悲观的厌世遁世或者玩世不恭的游世,不免有诬蔑之嫌。历史是打碎的花瓶,任何高技术的拼接,都不能真实地还原其原貌,同样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现实,抛开了那时那地春秋战国时中国大地的社会现实,一切评价都显得苍白。站在今天回望历史,也许我们脚下此刻的土地就是2500多年前的一片汪洋,历史是人书写的,而写的人又有几个象司马迁写史记那样的客观?
  更喜欢清人胡文英对庄子的评价:&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千。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这个性情中人,面对混浊而&不可与庄语&的现实,用自己独特的智慧浸透着人生的狂欢与悲凉,出世而不避世,洞察而不遣,逍遥于苍穹之下,无需任何条件附丽,独快乐于一方!
  无古无今,不生不死。古今中外,能够看穿权利到头来亦必空而一无所有者寥寥无几,或许庄子算是其一。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临终时曾说,&我死后,可将右臂裸露于棺外,告诉臣民说:我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曾以悲情主义的论调描述了世事无常的人间百态:&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既如此,我们又何必执我如故,即使不能做到无己而成为至人,即使不能够做到无功而成为神人,即使不能够做到无名而成为圣人,也该更洒脱些。
  人生如梦,庄子的蝴蝶之梦似乎给了后人半醉半醒、追求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的哲学根基,殊不知这并不是庄子老人家&人生如梦&的本意,他只是想告诉我们:或许我们的生活只是蝴蝶的一个梦而已!
  写庄子的文章二:庄子的色彩
  我推崇孔子,却更喜爱庄周。
  记得于丹老师在【】上说孔子是灰色的,原因是孔子虽是一代宗师,却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神秘莫测,他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对这种说法我非常赞同。如果要用色彩来形容庄子,我会用白色来表现他的气质,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在先秦的诸子百家当中,庄子是我认为的最纯洁的一个。
  如果把中国名家比作夜空中浩瀚的繁星,孔子当然是北斗,那庄子无疑就是极重要的一颗恒星,姑且算作是&南斗&吧,因为他的文章真的具有开天辟地的威力。
  如果说读【论语】能让人懂得仁,义,礼,信,在不知不觉中却被禁锢在儒教的光环之下,让你循规蹈矩,那读【庄子】则让人放松身心,愉悦思想,陶冶情操。常会有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之感。孔子一心入仕,其思想自然是积极进取的。庄子心中无我,自然也不是消极避世。一个人的修为到了无我之境,自然会心无烦恼,乐观处世,冷眼看世界。从古到今,恐怕再也没有比老庄再想得开的人了。他什么都能想透,想到了底,&无为而有为&这样的人是无敌的,可怕的。他诱惑人,就是他有这种聪明,这份智慧。所以在他的笔下,万物灵动飞扬,思想明澈深邃,不管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神奇大气的鲲鹏,还是翩跹起舞,留恋自然的逍遥小巧的蝴蝶,总是带有浪漫的情怀和理性的思考:一个人既不能做井底之蛙,目光短浅,又要反躬自省,不要夜郎自大。庄子总是那样的至真至善,用他的劝世之笔,书写着人性的光辉,砥砺着我们的思想,纯净着我们的心灵。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人生哲学在当时,以至于今天看来在某种程度上说都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庄子的哲学思想在我看来是一种特别负责任的哲学,他使我们走向聪明,走向微笑,走向谅解。西方说,人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想这同样是庄子式的绝顶智慧。庄子实际上是想赶在上帝笑出来之前,先笑上几声,这就大大的助长了人类的志气。可如果有人站出来说:&假如全世界的人都如此这般的微笑,那世界会怎么样呢?&这样&高深&的理解,我想就连有&圣人&之称的孔子也会瞠目结舌吧。
  我想,一个人能理解庄子,能包容庄子又同时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那么他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希望。也正因为如此,在今天才有那么多的人迷恋庄子,一个连【庄子】都不读的人,算不上是个读书人,起码算不上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一个人一辈子离不开的书并没有太多,【庄子】应算一本。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名家的作品都能让人长智慧,都能给人以启迪。客观上讲,古代的文学作品有很多是华而不实之作,【庄子】则不然,既有深邃的思想,又有华美生动的语言,加上丰富的想象和神奇的笔法,让人开卷有益,浮想联翩。
  我是把【庄子】放在案头的。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庄子在不同的读者眼中也自然渲染着不同的色彩。我说庄子是白色的,是一家之言,不要求大家苟同,只是在我的理解中,一个与世无争,劝世做人,把生命情愿献给自然的人,他一定是一个纯洁的人。
  至善至真至纯的庄子,我向你致敬!
  写庄子的文章三:偏论庄子谈自由
  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学生而已,我知道不能自以为学了点高中知识就妄加言论,可是有些话我忍了好久,终于忍不住要一吐为快。我想偏论的是两位大师庄子的逍遥和弘一的自由。
  我只是一凡夫俗子,我不懂庄子讲的天地有大道,要做到&无已&成为&至人&之类的话,我只知道他的一篇《逍遥游》让我焦头烂额,他来回的几句话,时而多个词时而少个字弄得我头昏脑涨的,当然这些只是我自己情绪的原因,因为在学习《逍遥游》之前,老师用了一节课来讲述他的思想与,以及后人对他的赞扬。可我记住的只有,在他的妻子死后,亲戚朋友来吊丧时发现庄子在敲盆歌唱。我不懂当他与他的发妻阴阳相隔再也无法见面后,本该伤心欲绝的他却在庆祝妻子的回归自然。我感到有一股在我的身体流动,有一股想把他从沉睡中叫醒,去和他对质人间真情的冲动。
  我只是一柔情儿女,我自然也不会懂弘一法师为了追求自由而忍受刳骨剔肉的痛苦。林语堂曾说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这句话让我再一次想起: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我不免有些疑问连对自己的结发之妻都如此狠心,那对世人的慈悲之心又从何而来呢?如果他穿越到现代恐怕要被扣上一顶&炒作&的帽子吧。可惜的是古代没有&炒作&一词,依稀看见日籍夫人在寺外哭泣的身影。孤儿寡母!弘一你要让他们如何生活。如果你是为国捐躯,他们还可以抬着自己的头说,我的丈夫(父亲)是为了国家而亡的。如果你是抱病而死,他们也可以安慰自己生死由命。可是这些都不是,你只是出家了。&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这句话久久围在我的耳边,不肯散去。
  我不懂的为何逍遥,为何自由就要对世事不再关注,对生死不再思虑,要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 难道这就是自由?让自己的心沉寂在一潭死水之中 ,不起一丝波澜,这就是你们谈的逍遥论的自由?如此逍遥和自由,倒不如拿一把宝剑在颈中一抹。让心不在跳动。如此便可永世沉寂,摒弃世俗了。我明白了,你们追求的是生命的最高境界,死亡之路。
  自此,我讨厌了上你们,我不明白为何你们的心如此古怪而又冰冷?我不明白为何有那么多的盲目追随者是你们为&神圣&?如果世人都像你们一样,那么这个时间将会怎样的冷漠无情。我不否认人的开始和结果都是相同的,但是人生之路这一旅程是可贵的。人生在世。不正是为了体验人间真情吗,可这一切却荡不起你的心里的一丝涟漪。
  你们,就像冰山一样没有温度。你们的心只是供命的一个器官,丢失了人应有的那份情感。你们的血液仅是维持生命的一个系统,丢失了人应有的那股冲动。你们神圣的境界让我感到寒冷,我无法理解也不愿去理解。我只想当一个开开心心,有苦有乐的俗人,拥有着那一份柔情,享受着至情至爱,悲欢离合的过程。
看过&写庄子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本文已影响 人
[写庄子的文章_关于庄子的文章]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677人看了觉得好
685人看了觉得好
695人看了觉得好
【文章】图文推荐发现信息价值
东方觉悟社
冯家禄:我是如何解说《庄子》的?
东方觉悟社
08:56 原创发表在
《国学精粹:庄子三解》之五《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乃是吾丧我 都说南郭子綦是庄子虚构的人物,至于是否虚构的人物,与庄子所要说的道理并没有关系,只要能理解其中所含的道理也就足够了。 所谓“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也就是南郭子綦“入定”了。那么“入定”是个什么境遇呢?就是“隐机而坐”。 有人将“隐机而坐”,说成是“靠着矮桌坐着”。古时没有现在的高腿桌子,所以说成“靠着矮桌坐着”并不违背常识;关键是,“靠着矮桌坐着”并不一定入定了,下文中说“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就足以证明南郭子綦在以前也都是这个样子坐着的。既然前后都是“隐机而坐”而这一次却大不同于以前,那就说明“隐机”并非“靠桌”之意。下文中所说的“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才是“隐机”的真实境界,也就是“心如死灰”,也就是没有了意识的坐亡。所谓“坐亡”,并不是坐在那里死亡了,而是整个身心坚实地坐落在了没有意识心的境界上了。当没有了意识时,无论是坐、是站、是卧,都是“隐机”的境界。 那么“隐机而坐”是个什么样子呢?就是“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也就是,像瘫子坐着时一样的头向后仰,出气似有似无,整个一副无精打采的蔫黄瓜相,整个一副旁若无人的死尸相。这就为我们修身之打坐时提了个醒,必须头向后微仰,一则呼吸畅快,二则能少妄念。 颜成子游从未见过师父如此地打坐过,当时可能有点儿怕出了什么意外,于是赶忙前去侍候,结果被老师骂了一顿“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颜成子怕老师死了,但是南郭子綦却认为是最好的境界,好得根本就不想再出来;他不仅没有表扬颜成子游侍候得及时,反而嫌他问话而被吵醒了。当我们修身打坐时,若是遇到了其它同修也出现了这种情况时,大可不必害怕,也没有必要叫醒他,只要当好他的护法而不使他受到惊扰就行了。 南郭子綦解释刚才的“隐机”是“今者吾丧我”,然而颜成子游却听不懂“吾丧我”是何意;南郭子綦见他不懂,于是开示说“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人籁”是什么?就是人的那个“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东西,它未发出来时就是“吾”,发出来后就是“我”。所谓的“听话听音”,就是从话里能听出话后的意思;那么“吾丧我”,就是从“我”的后面找到那个“吾”了,也就是找到了那个“吾”而没有了“我”的意识了。 颜成子游当时并未懂“人籁”,于是又请教说“敢问其方。”南郭子綦并没有直接讲什么叫人籁,什么叫地籁,什么叫天籁,而是讲了风与风声的问题说“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目的也是为了让颜成子游自己去悟得。 关于“大块噫气”,通常的解释是“从大地的内里发出的气息”;在后面的《大宗师》中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如果将“大块”译为“大地”的话,那么它又怎会“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呢?故而译文为“无边无际的造物之作用”也。如果对颜成子说“无边无际的造物之作用”而怕他听不懂,所以所译的“大地”也只是方便的比喻之说而已;那么大地真地会发出气息吗?这个气息又是个什么东西?它就是道之妙用的造物之功能。古哲学的说法是,这个气息就是阴阳二气,也就是“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那个阴阳之气,现在的科学名词叫做“能量与能量流”。为什么立秋之后会有凉风?为什么立冬之后会有寒风?为什么立春之后会有暖风?为什么立夏之后会有热风?秋冬之风为什么都从西北来?春夏之风为什么都从东南来?皆因阴阳二气而起也。冬至一阳生,阳为南,所以春夏之风暖热且从东南来也;夏至一阴生,所以秋冬之风凉寒且从西北来也。风未发时的能量蕴藏着,风已发后的能量流动着,无论其蕴藏还是其流动,皆谓之“籁”也。 南郭子綦说“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而独不闻之翏翏乎”。意思是说,“大块噫气”就是“地籁”,它发出来之后就被叫做“风”,这个地籁要么就不发而一直蕴藏在里面,一旦发出来就会万窍怒号;这会儿,你颜成子游该懂了吧。 颜成子游似乎还未懂,于是南郭子綦又进一步说,大地上的万物在风的吹拂下,所发出的响声虽然怒号但并不是风,能使万物发出声响的那个外来的能量才是风;也就是说,万物声响的北后才是风,故而启发性地说“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也。 颜成子游懂了没有?从他所说的“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来看,他似乎是懂了。那么什么是“人籁”呢?颜成子说是“比竹是已”。那么什么是“比竹”呢?“竹”者笛箫之类也,也就是比同于笛箫而已。人的各种心境都可以从其所吹奏的笛箫之声中品味出来,《论语》中载“子击磬于卫。有荷蒉(kuì)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则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这就是从磬中所听出的孔夫子的“人籁”。 颜成子游又问“敢问天籁。”这一次,老师可没有讲那么详细,仅仅说“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也就是说,万物之所以各自形成了各自的形体,全都是万物之自己使自己如此的;那么能生发的那个内能,它是什么呢!这个内能就是天籁啊! 如果将万物的内能叫做天籁,似乎还没有指出“天”在此处的含义是什么;“天”就是“本”的意思,所以“天籁”就是“根本的内能”或“原本的内能”了,这才是“天籁”的真义。所以,诸书将“天籁”译文为“太空中的风声”,大错也。 《道德经》中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修身中的重要性,那么本节提出人籁、地籁、天籁的问题,岂不也就是修身中的问题了吗!人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其言辞、容貌、歌咏表现出来,这就是人籁;当人的心境平静乃至寂止时,从其言辞、容貌、歌咏上决不会流露出内在的心情,即使别人认为他有什么样的心情,那也只是别人的乱猜而已,这就是地籁;当处于内在平静乃至寂止的境界中时,决不能一直这样下去,若一直如此下去,也就是只能“空”而不能“有”了,还必须保持住其内在的灵明性才行,如此才能随时具备“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能力,这就是天籁。 本节通过“隐机而坐”,以图让我们明白“吾”与“我”不是一回事,“吾”相当于“天籁”,而“我”则相当于“竹声”;也就是说,不要将“竹声”当成了“天籁”,不要将“我”当成了“吾”。“吾”是真,“我”是假,故曰“吾亡我”才是真正的“隐机”也。我们修道,必须找到那个“吾”,然后才能“亡我”啊! 许多人皆未真正理解“吾”与“我”的区别,以至于许多的文言文中也“吾”与“我”不分,我们读书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啊!关于“吾”与“我”的详解,拙著《道德经三解》中已有讲述,此处不再多讲。
冯家禄,男。生于1946年,1968年毕业于太原山西治专,国家统一分配到包头一大型国企工作;中共党员,高级机械工程师,现已退休。笔名“豫绥闲人”,《网名》“包头豫绥闲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专精于“易学”及“国学”领域的研究,著有《论语》、《庄子》、《奇门》、《黄帝内经素问》等专著陆续出版,现任《内蒙古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及《包头道德大讲堂》的主讲老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加载下一页跟帖
东方觉悟社
大家都在看
东方觉悟社的其他帖文
更多好看内容
不过瘾?!打开凯迪看更多精彩内容当前位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已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o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摘编自聂石樵《庄子》)小题1:下列对于《庄子》风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庄子》的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此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难以分清。B.《庄子》的文章结构模糊,是以思想和情感为纽带,把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C.《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它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以多样寓言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D.《庄子》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其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数量多,也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因而寓言成为《庄子》采用的重要创作方法之一。B.以寓言为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C.《逍遥游》体现了《庄子》运用寓言的风格,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D.《庄子》一书之所以寓言数量多,是因为庄子认为用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胜于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卮言层出无穷,能够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它出于无心,自然流露,因而在庄子自称的创作方法中位列首位。B.《逍遥游》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阐发主题,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余音之中。其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C.《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也形成了《庄子》的想象虚构,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的特点。D.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可见庄子已经超越了当世的人。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小题1:B小题2:D小题3:A小题1: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B对应的原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选项“《庄子》的文章结构模糊”,把原文中的“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换为“结构模糊”,偷换概念。小题2:试题分析:选项D对应的原文“《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没有选项中表述的因果关系,选项强拉因果和无中生有。小题3:试题分析:选项A对应的原文“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可见选项“卮言层出无穷……因而在庄子自称的创作方法中位列首位”判断错误,属于曲解文意。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主要考查你对&&现代文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⑦表达方式: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⑧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二、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2、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3、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4、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5、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6、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7、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8、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9、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解题方法: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报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由玉簪花“探出头来”“报秋”引得作者“一惊”写起,随即“怅然”,又想到玉簪花的顽强、谦让、洁净和特有的芳香,归结到“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的失落、不安和焦虑。七至九段为第二部分:从兄长寄来的词中有所领悟,悟出“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的人生哲理,从而坚定“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
3.检索范围准确摘取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5.认清手法明确作用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如下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2).拟人搜索(3).反衬(4).对比(5).反复(6).排比(7).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784482505472440522589861392202291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子是谁写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