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自身应该具备哪些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 张华珍
  语文即生活,这是大家熟知的。语文是一门植根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审美教育的情感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笔者强烈地意识到,要掌握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得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要求语文老师本身的语文素养必须处在较高的层面。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将教学引领到行云流水般的境界,才能将古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理想活化为“生动感悟砺行”的心灵撞击与熏陶。作为一名从事基础学科建设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的主要指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应着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这是课改的要求、时代的呼唤。
  语文素养这个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如果我们的语文知识积累厚实,语文能力很强,对母语有深厚的情感,文学审美情趣高,文化视野开阔,那么就具备了很高的语文素养。反之,则是语文素养低下的表现。我们的语文素养究竟又有多少?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扪心自问:如果自己都不曾积极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又怎能传达给学生新的思想、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呢?假如自己都没有看过多少经典名著和名人新作,仅凭当初求学时的那点老本、那点少得可怜的积淀,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假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甚至还会碰到一些拿不准吃不透的棘手问题,又怎能教出语文能力很强的学生呢?
  语文教师到底应该怎样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必经之路就是做学习型的教师。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和教育态度归根到底都受其教育观念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也难免掺杂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由于语文课程是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因而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而有的教师为了强化知识的掌握,往往不自觉地淡化了学生的体验探究过程,把自己理解的结果转变成概念化的知识硬灌给学生,以为“落到实处”,以求“心安理得”,这是与“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理念相违背的。究其实质,无非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已。这就告诉我们,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树立课程意识,转变教育观念,用新的课程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突破原来固有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姿态和超前的思维指导自己的教学。那种扼杀个性与创造的传统教育观念必须根本革除。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多听专家讲座,多领略名师课堂教学风采,多关注语文教育教学新动态,积极参与学校及各级部门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信息来源丰富了,参考系数多了,思路广开了,然后博采众长,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进而实现教学相长。
  二.强化专业素质
  一要精读专业书。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就现代教学论而言,教师具有一桶水并不难,问题是这桶水应该是既有传统精华又有现代气息的活水。教师应比学生具有广而深的专业素养,对于知识不只是积累多,而要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才能融会贯通。所谓高屋建瓴就在于此。因此,教师要使自己的“一桶水”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知识不断更新,使自己在教学中能做到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作为教师,要精读专业书,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汲取、不断地充实新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由于职业性质的需求,“书必读,必读书”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多极世界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读书,学习,以知识充实大脑,用智慧浇灌思维。在短短的教学生涯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尤其是在教学中陷入迷茫时更明显感觉得自己知识的贫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读书学习,我在书中找到了自信,走出了教学中的失落和迷茫,并在课堂教学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我终于明白,生命是一段不断学习的美好历程,人生的路上处处有美景。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改中发挥作用,展现才华,专业水平就必须不断攀升。”可见,教师的专业水准与课程教材改革是成正比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如果语文教师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就托不起语文学科这片蓝天。“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一个教师因知识储备不足,难免在教学过程中捉襟见肘。
  只有潜心钻研专业知识,领悟专业知识的内涵,感悟学科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打下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要博览群书。“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英]莎士比亚)不光多读专业书,还要博览群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涉猎广泛,拓展知识面,掌握丰富的课外知识,汲取书中的思想精华。这样既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又可以提高教师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遇到教学中的知识链接问题和学生突发性提出的问题时,也才能信手拈来并迎刃而解。例如有位教师教授《黄河颂》一课,在品读第四诗节“黄河的精神”时,抛出一个拓展问题:“回顾远古的沧桑岁月,历经抗日战争的腥风血雨,迈进如今的文明时代,那么这种民族精神是如何在华夏子孙身上发扬光大的,能举例说明吗?”学生纷纷举手作答,有的举出延安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有的列举抗雪灾、抗地震的事例;还有奥运精神……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最后一位戴眼镜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最崇拜霍元甲和林则徐,他们的作为最能体现黄河的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请问老师:霍元甲和黄飞鸿是不是同一朝代的人?霍元甲出生在什么地方?他们二人见过面没有?对于第一个问题,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了,第二问的确拿不准,第三问就更没把握了,此时,老师只得转移目标,请其他同学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帮助帮助这位同学,巧妙地掩饰了课堂的尴尬。所以说,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不再单是固步自封的语文教学,而需要各学科资源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教师更要加强学习,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以不变应万变。
  三要细读文学作品。为了更好地拓展教师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素养,还得细读富有鲜明时代色彩的当代优秀作品,譬如学生应当读的,喜欢读的,适合读的,教师都要去读。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运用语言的范例,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而教学时那种把一篇篇优美的作品分解成一堆堆零碎知识的教法,就是执教者缺乏必要的文学素养低效应付的结果。如果语文教师具备了比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那么他的教学就会如清幽雅致之花香,散发出一种持久的艺术魅力。
  三.提高人格魅力
  语文教师要用丰富的人格魅力吸引并打动学生。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最好的“教科书”,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语文教师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要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特殊魅力。所以语文教师的人格与风格在教育教学中不容忽视。教师独立的人格与风格作为引发学生创造力的诱因,在学生的认知与接受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精神引导作用,犹如一股强劲的力量推动着学生,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更难能可贵的是能够培养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如果学生深深地被教师人格魅力所吸引,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如源之水,永不枯竭,他们所学到的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有做人的道理。这种心灵的撞击与熏陶会使学生一辈子受用。
  怎样才能充满情感,富有人性,富有人格魅力呢?那就是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欲正人必先正己,欲立人必先立己。”现行教材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并提,将人性问题、生命问题、人类终极关怀问题之类的文章选进中学语文课本,旨在唤起当今社会的人文关怀,回归到人类本身的诸多问题上来,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那么我们语文教师有理由在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长河中追求一种善的境界,找到人文的自我、真实的自我。
  我们教授的对象是蓬勃的生命,“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想告诉我们,要把学生当人看,他们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灵动的、富于激情与活力的生命。可在目前的应试教育面前,学校与学校竞争,班级与班级竞争,学生与学生竞争,学校就像一个竞技打斗场,上演着一幕幕“优胜劣汰”的戏剧。以牺牲学生的时间优化考核的成绩赢得老师生存的空间,这种功利味十足的手段着实该摒弃。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年年月月天天奔走在教学第一线,永不变更的课堂,平淡的生活,周而复始地批改作业,是不是也会消磨我们的锐志,钝化我们的思维,淡化我们的情感?而我们服务的对象是那么的青春年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理应学习怎样尊重、关爱生命;学会怎样珍惜热爱生活;学会怎样永葆一颗年轻的心。鉴于此,我们语文老师必然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在社会变革广泛迅猛的今天,语文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化、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只要具有诗人般的气质、思想家的头脑、雄辩家的口才,并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就能承载起教育事业明天的希望。
  张华珍,教师,现居湖北鹤峰。
张华珍 文选
 / 张华珍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8年第2期
 / 张华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8期
 / 张华珍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0年第2期
语文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刊名: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刊号:2010年第8期
版权:本文献由网友推荐、整理与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或出版社;本站以教学科研为目的将其作为备课参考文献建立索引,并不对其完整性与准确性负责;如有异议,请与管理员()联系。
2010年第8期 目录
 / 夏元明
 / 张华珍
 / 张代明
 / 苏乔明
 / 袁佩华
 / 蒋文学
 / 夏丽红
 / 黄传艳
 / 朱小艳
 / 黄丽芳
 / 鞠海峰
 / 蒋丽萍
 / 芦明静 李中发
 / 尹国东
 / 邵家勇
 / 王永强
 / 王兴斌
 / 卫素娟
 / 杨皂秀
 / 郑传教
 / 刘建军 付玉荣
 / 徐 颖 黄学军
 / 张爱莲
 / 杨正奎
 / 杨焕峨
 / 颜更祥
 / 张兰兰
 / 张永生 张 展
 / 刁长城
 / 杨婉悦
 / 钱晓晴
 / 杨庆红
 / 谭新军
 / 陈家文
 / 吴神兵
 / 曾宇宁
 / 董丽娟
 / 段荣香
 / 周建梅
 / 唐自新 罗尚英
 / 吴泽建
 / 黄冬明
 / 王桂玉
 / 王守君
 / 刘小珍
 / 李伶俐 钱红生
 / 牛志平
 / 张红梅
 / 陈建华
 / 陈小玉
 / 邢长军
 / 丁大勇
 / 唐国光
 / 张锦舟
 / 周平礼
 / 黄丽霞
 / 高添璧
 / 陈绪强
 / 朱明强
 / 夏爱云
 / 周庆华 李广慧
 / 席孝艳
 / 张成杰
 / 郑蔚萍
 / 毛儒仙
 / 王自典
 / 夏姣桃
 / 陈贵有
 / 于海龙
 / 卞玉霞
 / 姜海洋
 / 陆志珍
 / 沈如琴
 / 廖沫珈
 / 熊幼芳
 / 李世袭 赵红梅
 / 许金松
 / 段明艳
 / 李英芳 孙 波
 / 张朝阳日期:科知识关联整合、纵横交织的知识结构。笔者认为,这种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与传统模式相比,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和特征。
(一)&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要求具备多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从而为从事小学多门课程教学和课程开发奠定基础。首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语文学科相当熟悉,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这是评价其教师功底如何的基本标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这些知识要能够真正内化和善于运用。其次,各学科...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的相关内容日期:遗传病的基本知识 在遗传优生咨询的门诊中,经常可以遇到一些怀着焦虑心情的孕妇前来咨询,他们未来的孩子是否会患有某些遗传性疾?R恍┰?????忍煊扌突级?姆蚋臼背8械胶苣擅疲??欠蚋径己苷?#?资糁幸参丛?泄?嗨频募膊。?趺椿嵘?抡庵窒忍熘橇Φ拖...日期:教育宝宝的四个基本观念 在你准备孕育一个聪明可爱的宝宝之前,首先要了解教育宝宝的基本观念,具备了这些知识后,就可以对未来宝宝的教育心中有底。 观念之一:宝宝性格、心理、情感的发展与孕妇怀孕时的状态、夫妻感情息息相关;与宝宝出生后母亲的培养、...日期:孕产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了解孕产期的一些基本概念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用比较明确的语言与医生沟通,在阅读相关的书籍时,也可以避免概念不清楚造成的麻烦。以下是一些概念的具体解释。 围...日期:怎样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 我们所讲的基本生活技能主要指吃饭、睡觉、大小便、穿脱衣服、洗漱等最基本的自我料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在幼儿调教中是最主要的工作了。到了五六岁,这些基本生活技能应该完全掌握了。 (1)饮食:4~6岁的小儿吃东西可能要比大人慢一日期:婴儿抚触的基本手法 小儿抚触可以促进母婴情感交流,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加快免疫系统的完善,提高免疫力,加快新生儿对食物的吸收。 条件:抚触时小儿应在温暖的环境中,婴儿体位舒适,安静不烦躁,不能在饥饿或刚吃完奶时抚触。抚触者的双手要温暖、光滑,指甲要短日期:合作,孩子生存的基本功 主持人语:自本刊开办家校栏目以来,读者朋友们积极响应,使妈妈队伍在逐渐壮大,瞧,今天又有几位家长光临‘寒舍’,谈起了自己的育儿之道,个个神采奕奕,滔滔不绝。把最好...日期:小学前要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 还有几个月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了,在上小学前他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呢? 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导形式的教育,适合学龄前孩子思维特点及理解接受方式,小学是以课业学习为主导形式的学习,从教育的连续性角度来说,过渡期质变...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小学语文教师最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转贴】1、丰厚的文化 我觉得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那么文化从哪里来?那就是从阅读中来.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全书.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教师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时间去读书,大部分是*以前的积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积累的多,还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师不是这样,这可能与自身的成长有关.比如,以前,在小学任职的教师,一般是从初中再到师范,师范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与高中的还不一样,比较重视教师的特长发展,如果不是对文学特别爱好的话,对语文的学习也就是一带而过.这样等他们参加工作以后,面临着再学习的问题,虽然小学语文比中学简单,可是基础的东西还是很广泛的,尤其是新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意味着教师文化的再生产.从我的经历来看,课改前觉得语文没有什么,无非是学字、解词、背课文、分段、归纳中心,并且都有一定的标准答案.教师教起来很顺手,几乎你不用认真备课,也能教语文.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对语文的定位,即要落实工具性,还要拓展人文性.一下子,使教师摸不着了边际.最近几年,我们还提倡大语文教学观,生活处处皆语文,这就使教师更难把握语文教学了.其实,语文无论怎么定位,语文始终是母语教学,语文始终离不开文化.那么,一个教师缺少了文化内涵,怎么说也不会把语文教好.小学生虽小,但是他们在课堂中,问题多,他们什么都问,什么都敢问,一个教师总是支支吾吾的,或者和学生“踢球”玩,也有失教师的职责.我看到一个网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会语文也能教语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怪现象,也确实,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由于主张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想怎么学就可以怎么学了,教师除了方法的组织,其他也没什么可做的了.教师似乎成了多余的人.我觉得这是不正常的,是对新课程的玷污,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功能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失.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不是把教师的文化也一起扔掉了.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2、精美的语言 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是语文教学基本任务之一.一个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与学生交流是不可原谅的,一个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用词丰富、严密,而且要流畅、纯正.我见到许多语文教师说话很随意,想什么说什么,一句话重复几遍,并且时常带着口头语,一听到这样的教师上课,就感到不舒服.还有的教师方言很重,语气平淡无味,在范读课文的时候,不读倒好,一读还不如一个学生.这样的语文教师怎么能有语文感染力.相反,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往讲台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声声悦耳,从语气和音质上就技高一筹.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应该是语言简练、准确,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一个非常有修养的语文教师,不仅注意自己的语言,也非常注意学生的语言,他总是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语言,抓住时机去规范或矫正学生的语言.如果学生在这样教师的影响下,那么他们的语文能力能没有提高吗?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决定语文课成败的关键之一.记得以前,我们很重视教师基本功的训练,特别对年轻教师,每年都要验收与考核,可是,近几年这样的活动少了,教师的基本功也放任自流了.是的,语文课谁都能教,可是教的效果如何呢,俗话说:“近珠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况且小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他们有极大模仿倾向.我看到一个孩子,说话总带个尾音,问其家长,家长说原来不是这样的,后来换个班主任教师,就变这样了,很难纠正.据了解,那个老师说话很不注意,这个孩子觉得好玩,也就模仿了,后来成了语言习惯.可见,教师的语言素养是多么的重要.3、燃烧的激情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这个“味”是什么呢,我认为“激情”是语文味之一.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有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来自于对生活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热爱.有人批评说,教师的激情是一种造作,我认为这样的认识不正确的.教师是教书育人的,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必须能做到以情激情.举个例子说,即使你有很多不愉快的事,那么,你面对学生,也不能把你内心的伤感留给学生,虚伪的也是善良的.一个激情的教师始终是想着孩子所想,始终和孩子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点燃,需要走进文本与读者的内心.我听过很多教师讲《十里长街送总理》,那是一个悲壮的场面,可是,能触动学生伤痛的很少.一个原因是课文离学生生活较远了,学生没有那样的体验.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自己也没有读进文本,语言的平白,情感的淡漠,学生就好像在了解一个故事.这样的课文,如果说教师缺少了情感基调,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呢?学生悲与喜,不是简单的文字就能触发的,还要*教师满怀激情的感染.一个语文教师,没有情感的丰富性,也不可能教出语文的激情.4、专业的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呢,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讲究系统的知识体系了,教师也无需要具备那么多知识了,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用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有道是:“教师一碗水,就能引出源源不断的江河.”此话完全是教师在自我推卸责任,是对新课程的曲解.的确,在当今时代,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识,况且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可以储存在电脑里了,但是电脑永远也不替代人脑.知识是人脑创新的基础.语文不讲究完整的知识体系,但不等于不教知识了.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甚至每个词语,每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有的是*学生自己感悟的,有的是*教师讲解的,所以教师没有知识是不能胜任的.现在,有的小学语文教师知识贫乏的可怜,比如,小学教材中,常见的语法或修辞格都不能正确的判断;对于写作知识更是一塌糊涂.这也难怪教师,教材几乎什么知识都不讲了,原来学过的,也就随着时间淡化掉了.所以说,一个教师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补充鲜活的血液,连自己也变得陈旧了.一个教师始终要有知识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课程怎么变,你必须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这样你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知识用时方恨少”,这是不变的真理.5、敏捷的思维 一个语文教师,光有阅读积累、专业知识、丰富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思维也就是智慧.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学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以学论教”,“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比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开读书,而问题可能是千奇百怪的,那么教师就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有问题还要优化问题,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再如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同时要迅速的分析学生的语言,要敏捷的判断出学生发言的价值所在,然后是有针对的点拨或概括.有的教师,不能机敏的反应学生的问题,学生发言就点头,说什么都挺好,或者一味的要求学生自己评价,教师是十足的指挥官.我觉得这样的教师不是非得要那样做,而是自己的思维节奏跟不上,也就是说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当然,教师也就跟着学生一跑到底了.有敏捷思维能力的教师,不仅表现在对话中,还表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比如,很多公开课上,教师准备的课件不能正常播放,有的教师,反复的尝试,越着急思路越乱;可是有的教师一看不能用了,马上改变教学思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也不失是一节好课.这种应变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 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怎样提高语文素养: 一、拓展视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画面,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它的内容无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二、通过积淀,增强文化底蕴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我们的改革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发展思维,提高审美能力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认知规律.同时它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由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感知,再调动生活积累,产生共鸣,再经过丰富的想像、联想和分析,进而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通过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激发情感,增强感知能力.情感在文学教育中有特殊作用,教师的教学情感、作品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要用饱满地热情,真挚地情感,牵引着学生步入文学殿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领着他们登堂入室,去发现美、认识美.2、加强训练,提高表达能力.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个体感知体验,又要重视学生的理性分析、口头表达.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口头语描绘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分析作品美的结构、美的语言,分析文学形象的社会意义和得到的思想启迪.通过口头表达,使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模糊的、不大鲜明的文学形象,经过梳理后变得更清晰、更鲜明.在分析鉴赏的基础上,推荐有关评论文章让学上阅读,让学生了解别人对作品的评价,参考别人的见解,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