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生物安全体系

标准化肉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如何建立
】【】【】
  一、隔离。  1、鸡场内部要设有生产区和生活区,区于区之间需要设置消毒设施。鸡场门口要设置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消毒设施。  2、 谢绝外来人员参观。本场人员封闭式管理,在饲养期间不得随意外出。  3、鸡场内淘汰或死亡的鸡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病鸡需隔离,单独饲养。  4、外来动物产品不得随意入内。  二、消毒。  1、鸡场周围环境消毒。要求每天清扫,每3天消毒1次。定期杀虫灭鼠。  2、鸡舍外消毒池的管理。保持消毒池清洁并每天更换消毒药,消毒药要求交叉、轮流使用,冬季可加食盐防止冻结。  3、鸡舍内带鸡消毒。带鸡消毒就是对鸡舍内一切物品、鸡体和空间用一定浓度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消毒药一般用过氧乙酸、新洁尔灭或碘制剂,要求现使现配,浓度计算准确,喷洒均匀。  4、物品消毒。凡进入饲养场区的物品都要进行严格消毒。料筒和水桶要定期清洗消毒,消毒过后一定除净消毒液再使用。  5、空消毒舍。鸡舍清扫干净后,高压水枪冲洗、消毒,干燥后熏蒸消毒,密闭72小时后通风换气2-3天。  三、 养殖小区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四、饲料和水的质量控制。保证饮水清洁、无污染、无病菌,符合饮用水标准。饲料无发霉变质,保证营养成分充足。  鸡群免疫程序的制定。选择优质疫苗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进行接种。
 分享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非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如何建立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 在线观看 - 热点 - 乐视视频
& 如何建立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收藏成功!同时能自动追剧。
下载到电脑
缓存至手机
我们对您的信息保密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转存到云盘
方式B免费发短信到手机
我们对您的信息保密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式C下载APP到本机
乐家族猜你喜欢-->英雄,快来抢沙发!加载中...英雄,快来抢沙发!
乐视集团旗下网站
乐视网频道
乐视网旗下产品
Copyright &
乐视视频(le.com)All rights reserved.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如何建立种鸡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立,帮助,种鸡场,养鸡场,体系建设,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柜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如何建立种鸡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培育健康鸡群
|作者:李连任|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当前,肉鸡疾病多发且难以控制,非典型化表现多,常伴有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和合并感染的情况,给临床诊断和防控带来较大困难,并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肉鸡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集环境控制、健康鸡群培育等于一体,排除疫病威胁,保护鸡体健康,是当务之急。
&&&&环境控制
&&&&场址选择&鸡场的场址一旦确定下来,决定着这个鸡场未来的生产难度系数,进而影响鸡场未来的效益。因此,新建鸡场一定要高度重视选址的安全性问题,切忌随意。选择场址,要考虑以最低的能耗换回最大的产出,并且符合防病规则,避免交叉感染,远离居民区、屠宰场,特别是鸡产品加工厂;交通、水电便利,地势背风向阳,通风良好,利于排污和污水净化。
&&&&鸡场布局&办公区、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分开,缓冲隔离带100米,必须有围墙,最好在围墙外设防疫沟,各区排列顺序按主导风向、地势高低及水流方向依次为生活区、办公区、辅助生产区(饲料间)、生产区、诊疗区(兽医室、隔离舍、病死鸡无害化处理室等)和粪污处理区。生产区内备有防疫隔离间,鸡舍栋与栋间距8米~10米,辅助生产区应设在鸡场上风口。主干道要硬化,场内道路布局合理,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做好场区绿化工作。粪污处理区(化粪池)必须建在下风口,并要及时处理、除臭,防止蚊蝇滋生。
&&&&温度控制&合适的环境温度是保证肉鸡健康生长的第一要素,尤其是雏鸡阶段,低于正常生长所需的温度,不仅影响生长发育,更会诱发很多疾病,造成很高的死亡率。
&&&&肉鸡温度控制总的原则是:前期高于后期,弱雏高于常雏,晚上高于白天,有病期间和免疫前后高于平常。
&&&&一般进雏前1天~2天,须把鸡舍内部温度升高到33℃~35℃,雏鸡进舍后,每2天~3天降低1℃,降到21℃时维持。育雏期的首要任务是保持鸡舍温度合适、稳定,学会看鸡施温。如雏鸡聚集成堆,靠近热源,发出叽叽叫声,说明温度偏低,需加温;如雏鸡远离热源,饮水量增加,张口、伸翅呼吸,说明温度偏高,应降温;雏鸡分布均匀,叫声欢快,饮食正常,说明温度适宜。鸡舍内部温度偏高需要降温时,要缓慢进行,防止降温过快引起应激。对4周龄以下的鸡,免疫时或发病期间要适当升高舍温2℃~3℃。育肥期温度控制在18℃~25℃(最好21℃),并尽量保持温度相对稳定。
&&&&有条件的鸡场,可在鸡舍内部架设红外线灯,设置不同的温度区,以利于弱雏、病雏、健雏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温度生活区。一般设置红外线灯的数量则按照1000只雏鸡为5盏~6盏,架设的高度一般为45厘米~60厘米,灯下鸡背处的温度可比周围高2℃~3℃。
&&&&通风&现代化肉鸡养殖的密度高,代谢量大,鸡舍内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很容易超标,腹水综合征、大肠杆菌病等就容易暴发。为此,必须解决好保温与通风的矛盾。
&&&&当饲养人员进入鸡舍感到轻度不适,刺眼呛鼻时,就应及时通风;地面平养的肉鸡要及时更换或加厚垫料,及时清粪;不能只强调通风而使鸡舍温度突然大幅下降,使鸡受寒感冒诱发疾病,也不能因保温忽略通风,降低鸡舍内空气质量,引发疾病。通常可在通风前提高鸡舍温度1℃~2℃,当通风使鸡舍温度下降到适宜的温度时,停止通风;通风的时间尽量安排在晴天中午前后,通风时间不宜太长,可适当增加通风次数。
&&&&夏季要通过加强通风来降低鸡舍内温度,减轻热应激。清晨和夜间即便是温度不是很高也要加强通风;午后舍外温度高于舍内,应停止通风。密闭条件好的大型标准化鸡舍,采用纵向负压通风,用排风扇把鸡舍内的气体向外排放;密闭条件稍差的鸡舍、开放半开放鸡舍,采用纵向正压通风,用风扇向鸡舍内部吹风。不管哪种鸡舍,尽量不要使用吊扇,因为吊扇不能降温,反倒使上升的污浊热空气再被吊扇吹下来,起不到通风作用。
&&&&培育健康鸡群
&&&&当前,肉鸡养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鸡群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饲养管理稍有不慎,即会造成各种应激,成为疾病暴发的导火索。因此,必须注重培育健康鸡群。
&&&&保证雏鸡质量&确保雏鸡质量,是培育健康鸡群的关键。健康雏鸡要大小均匀;群鸡采食和饮水时,警觉、强壮、活跃;脐部愈合良好,无黑肚脐或湿肚脐,没有细菌感染;没有交叉喙、瞎眼、瘸腿等生理缺陷和残缺;腹部明亮、圆胖丰满,无皮肤层叠或血管露出等脱水迹象,柔软有韧性,不扩大、发胀或变硬;死亡率在第一周低于1%,2周龄时不超过1.5%。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保证有效免疫&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实际的免疫程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不要迷信进口苗,更不能贪图便宜使用低劣疫苗。目前肉鸡应用的活疫苗大部分是弱毒苗,用量小、成本低,使用方便,不受体内抗体、包括母源抗体的影响。
&&&&灭活疫苗又称死苗,是用化学药品将病原体灭活后制成的生物制品。为增强灭活苗的免疫效果,使用时常在死苗中加入佐剂(如氢氧化铝、蜂胶、磷酸钙、油乳剂等)。灭活疫苗需要用注射法进行接种。
&&&&点眼接种时要保证疫苗流入泪管;滴鼻时保证疫苗通过鼻孔流进喉头,进而进入呼吸道。
&&&&用于饮水免疫的疫苗要求冷冻运输和保存,避免受热。稀释疫苗要用凉开水或深井水;在水中添加0.2%~0.3%的脱脂奶粉可提高疫苗的稳定性;饮水免疫的当天禁止带鸡消毒、饮水消毒,停止投喂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计算好需要的用水量,确保鸡在1.5小时~2小时内将水饮完。
&&&&气雾免疫简便而有效,适合对呼吸道有亲嗜性的活疫苗。要控制好雾滴大小;喷雾前后几天应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抗菌药。
&&&&疫苗要安全保存和运输&弱毒疫苗、冻干苗、湿苗均应在-15℃以下低温保存,而且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灭活苗不需冷冻,一般保存在4℃~10℃的环境中,而油乳剂灭活苗在冷冻后可出现破乳分层现象,影响其效力。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生产中要尽量减少鸡群应激,特别是转群、断喙、免疫时抓鸡,其他动物进入鸡舍,突然换料,气候骤变等情况下,都会使鸡群处于应激状态。通常可将维生素A、B、C的用量增加到平常的1倍~2倍。保持相对固定的饲养程序,不随意改变料型、料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更换饲料种类时,要逐渐进行,要有3天~6天的适应期,不可一次换完。
责任编辑:王伟
|||||江苏农业|||福建农业|||湖北农业||||海南农业|重庆农业|||陕西农业|||宁夏农业|||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中国农产品网|||中国牧草网|||中国种植技术网||
|农产品加工网|||灌溉网|||
制作单位:农民日报社新媒体发展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立国家安全体系包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