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动物黄子韬武术震惊韩国高强魔怪惊

功夫皇帝李小龙的一生4
发布时间:&&&来源:&&&37人关注
  亦友亦徒的世界空手道冠军罗礼士参与表演。当时,李小龙与罗礼士都处于体能与技能的颠峰期,这无疑是东、西方的武术流派进行较量。因此,行家评论:这是一场毫无花巧的真功夫的格斗,是功夫片诞生以来的经典场面。格斗选择的地点,是古罗马竞技场。相传古罗马的奴隶在这里与狮子搏斗,奴隶要么死,要么获得自由,但通常只是死。斗兽场是死亡的象征,苍凉、古旧、空旷的圆形建筑使人感悟一种博大的悲剧气氛。镜头里,唯一的观众却是一只小猫。这里没有喧哗和喝彩,只有生与死。恍然是远古场面的重演,而当事人皆埋葬于历史的尘埃中。罗礼士在片中,是黑社会邪恶势力的武术高手。但这场戏的处理与其他片中高潮的处理旨趣相迥,擂台比武的味道掩盖了灭敌锄奸的目的。戏一开始,罗礼士趾高气扬地站在竞技场的最高点,李小龙须跑一段路,拾级而上才能与罗礼士接近。这一处理,给观众一种洋人自以为高人一等的感觉,而李小龙步步向上,又给人振奋。他们接近时,并末立即出手搏斗,而是脱下战袍,进行热身。生死搏斗成了擂台比武。比武要遵守规则,如一方被打倒,另一方不可趁人之危攻击,而应该等对方站起来再进行。这场戏中,罗礼士先占上风,以凌厉的攻势将李小龙击倒在地,罗礼士要李小龙认输,不必再打,只求胜敌,不求灭敌。后来李小龙使出绝招(连环三脚),将罗礼士踢倒在地,并断罗礼士胳膊,李小龙示意罗礼士认输,保全性命。罗礼士宁死不屈,殊死相搏,最后死于李小龙拳脚之下。跟另几部影片不同的是:《唐山大兄》杀死韩英杰,《精武门》杀死铃木宽,《龙争虎斗》杀死石坚,李小龙露出胜利的喜悦,大快观众之心。而杀死罗礼士,却是异常悲壮的,观众不认为是魔头之死,而是豪杰之死。李小龙拾起战袍,盖在罗礼士尸身之上,以示敬意。最后,李小龙、苗可秀等,还上罗礼士墓前吊念。《猛龙过江》于日首次公映。在此之前,李小龙下了一个赌注,说这部电影的总收入会超过前两部电影,至少在香港会这样。他预计卖座会超过500万港币。当时报界听到他夸海口,都认为是不实际的。首映那晚,邹文怀陪同李小龙夫妇去戏院观察观众的反应:观众的反应又是空前的热烈。海涛江潮般的掌声欢呼声宣告了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路数的成功。这也是邹文怀用人经营之术的又一个胜利。《猛龙过江》的票房收入果真超过500万。影迷们热烈地赞叹李小龙不仅是一个功夫大师,还是个喜剧天才。邵氏公司的人士也承认,李小龙的功夫不是偶然的,证明他有实力、有潜力&&但李小龙的成功不属邵氏,而属对手嘉禾。对邵氏公司的人来说,该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小龙的朋友,棍王依鲁桑杜看过此片后说:李小龙在该片中,将他的截拳道向前推进了一步。李小龙一惯主张在极短的时间里,发出最大的力将敌手打败,最妙的就是一拳或一脚取胜。他很少考虑这个问题:若遇到旗鼓相当,或气势胜于他的敌手,不可能在一瞬间打败敌手,甚至还会被敌手打倒,真是这样,该怎么办?罗礼士就是这样的一位强大的敌手,李小龙的快攻战术一时撼不动他,还被罗礼士击倒在地。这时候,李小龙机智果断地变化战术,以虚对实,以慢消快,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目的在消耗敌手的体力,洞察敌手的套路,伺机反击,而克敌致胜。这些中国的古老武道之术,李小龙曾多多否定,多多嘲弄,现在又当至宝拾起&&这还是他的截拳道,一切招数都可为已所用,目的惟有一个,打败敌手。我看《猛龙过江》,李小龙与罗礼士在古罗马斗兽场的戏,不觉得是在看戏,而是俩人真正在讲手,在比武,在生死博斗。最后是罗礼士死了,那是电影的安排。不少电影界人士对李小龙的导演艺术也充分地肯定,认为他可与功夫片明星级大导演罗维比肩,在真实感方面还胜于罗维。好些年后,影评家澄雨在一篇系统评价李小龙电影的文章中,是这样比较罗李的导演手法的:在处理手法方面,这部戏和罗维的处理也有很大的分别。罗维喜欢用蒙太奇、用剪接来拍摄打斗场面,更喜欢用特写表现对手中拳或被踢中的场面。他的镜头是主观的,常出现李小龙面对镜头连踢三脚或连打数拳。但在《猛龙过江》中,李小龙却喜欢用中镜和长镜,李小龙的对手不是站在银幕的左右两边,就是90度的互相对峙。这样的拍摄方法接近拍摄舞台剧或擂台比赛。罗维较主观的处理,强调于打斗本身的感官刺激,以及暴力的震撼力。李小龙的处理是较客观的,重表演,杀气不象罗维那么重。不单只处理和罗礼士决斗的那一场如此,整个《猛龙过江》也如此。
  第19章 将相不和 李罗相争匕首见与大导演罗维的裂痕渐深。他说:我未来港,罗维导的片充其量只卖得100万。罗维说:不是我的指导,他还在好莱坞跑龙套,焉能如此走红?他们由合作关系变得形如路人,互不理睬。终于一天,他冲到罗维跟前,破口大骂,尚不解恨,拨出锋利的匕首,欲取罗维身家性命&&自李小龙加盟嘉禾,一位权威人士把李小龙、罗维称为邹文怀门下的大将与丞相。还在泰国拍《唐山大兄》的外景,李小龙与罗维"将相不和"的小道消息,陆续传至香港。邹文怀矢口否认,还说,李小龙染有美国人的作风,喜欢直来直去,若一声不吭,那才叫怪。邹文怀从大局出发,竭力为李罗间矛盾打掩护。拍《精武门》,在香港,李小龙、邹文怀、罗维等人都是记者与公众关注的对象,李小龙对罗维的不满摆到脸上,邹文怀再怎样掩盖都无济于事。李小龙对罗维的不满仅是工作上的,他虽是个演员,却要求剧组的人像他一样投入。他指责罗维导片时心不在焉,尤使他恼火的是,镜头正在拍摄一个十分感人的爱情场面,而罗维却在收听半导体里的赛马消息。李罗不和已是公开的秘密,报上多有渲染。一个是大明星,一个是大导演。李小龙年轻气盛,脾气暴躁,老子天下第一。罗维较他稳重老成,内心亦十分骄傲,凭他的老资格与显要地位,岂能容忍一个演员在他面前指手划脚!邹文怀凭他高超的手腕,多方调和,二虎暂且能在一座山上相处,李小龙与罗维,至少面子上还过得去。李罗矛盾的升级,却是《精武门》上映,获得400多万巨额票房收入之后。按理,他们合作的《精武门》获得如此巨大成功,会抹平他们之间的裂痕,可李小龙老子天下第一的脾气,首先就决定了他们的关系好不了。李小龙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大言不惭谈自己付出的心血,作出的巨大贡献,起的关键性作用&&一句话,没他李小龙,就没有《精武门》的成功。若是邹文怀,会让李小龙胡吹海夸,风头出尽,甚至还"锦上添花",再多多褒奖一番,目的是笼络住李小龙,让其为嘉禾多多效力。罗维却不能,他没邹文怀这么深的"内功",他原来就受了李小龙一肚子怨气,听李小龙这般一说,更是气不打一处出。罗维毕竟修炼了多年,说话还算节制。罗维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说他如何调动演职人员的潜能和积极性,大家通力协作,才使他执导的两个片子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功。李小龙性情莽撞,却一点不傻,焉能听不出罗维自吹自擂,有意贬低他李小龙的"不良用心"。李小龙在好些场合反唇相讥,说他在好莱坞做演员之时,罗维导的片子,最好的充其量也才卖个100来万。现在,也不见罗大导演拿出什么秘诀高招,怎么《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会如此火爆?他怎么会轻而易举地坐上"300万"、"400万"的星级导演的宝座?罗维也不是吃素的,他要点,就点李小龙的"要穴"。说李小龙在未得到他指导之前,充其量只能在好莱坞的电视剧中扮扮次要角色,无导演之功,李小龙焉能像今日这样走红?李小龙名气再大,焉能说他演的片子,不是罗维执导的嘛?演艺界总有人喜欢做传声筒,此话传到李小龙耳中,他觉得罗维简直就在贪天之功,以为己功。他说,的确是罗维导的片,但观众这般热烈,是要看李小龙演的片,而不是看罗大导演导的片。不信,同去戏院看《精武门》,看看观众是喊罗维的名字,还是高呼李小龙:罗维再点李小龙"要穴":你这般有名,怎不留在好莱坞继续得意,还跑到乡下地方来寻觅发展?就算你拳脚原来还算了得,不是我调遣镜头夸张美化,焉能像片中这般出神入化?两人裂痕虽深,尚未正面交锋。其时,两人在邹文怀的缀合下,仍在"商议"合作《冷面虎》拍摄之事。李小龙已下定决心:绝不参与罗维执导的影片:他拿去《冷面虎》的剧本,却一拖再拖,不给罗维一个"准信"。罗维一直把李小龙当"鲁汉李三脚",没想到他竟会是"狡免李三窟"。罗维从拐了数道弯的信息中得悉:李小龙早就无意主演《冷面虎》,他想单独搞一个剧本,目的是要把罗维甩开!罗维觉得被李小龙耍弄了,一报还一报,他认为也该耍弄耍弄李小龙&&你想让我的《冷面虎》胎死腹中,我就生下个金娃娃给你瞧瞧!罗维下决心撇开李小龙,另选《冷面虎》的主角!然而,要在整个港台演艺圈选中能顶替李小龙饰演《冷面虎》主角之人,除了王羽,大概不会有第二人。不知李小龙知不知道罗维已经请不动王羽,而要看罗维的笑话。这种情况又逼得罗维非请王羽不可。罗维与王羽是冤家,影坛的人几乎皆知。那已是几年前的事。当时,当红功夫明星王羽,与成全他成为"百万小生"的邵氏公司名导演张彻矛盾日深。王羽为赌气,答应小导演程刚邀请,主演他执导的《神刀》一片。该片的制片正是罗维的太太刘亮华。《神刀》刚开机,王羽就与刘亮华产生矛盾,吵得很激烈。导演程刚知道此事不妙,禀报老板,老板为了稳住大明星王羽,便牺牲女干将刘亮华,将她制片一职免掉,以平风波。事情是王羽先惹起来的,罗维一怒之下跑到王羽在香港的寓所兴师问罪,"大刀王羽"焉能吃他这套?"一刀劈下去",当即宣布跟罗维绝交。正当罗维为请王羽主演《冷面虎》束手无策之时,太太刘亮华当仁不让去冒碰壁的风险&&赶赴台湾去请王羽。刘亮华一则是觉得李小龙忘恩负义,当年是她"三顾茅庐"把李小龙从好莱坞不死不活的困境中解救出来的;二则她与罗维是志同道合夫妻,焉有不帮之理?刘亮华和罗维,均与王羽闹翻,但刘亮华与王羽太太林翠面子上的关系还过得去。刘亮华原本就能说会道,不用林翠从中调和,王羽很爽快就答应下来,并敲定开镜日期。刘亮华与在香港焦虑等候的罗维通了电话,罗维甚感吃惊,事情这么快就顺利解决!据圈中的人推测,刘亮华使了"离间计",她说李小龙老子天下第一,自诩是国语片中唯一真正的功夫明星;又说《冷面虎》主角,除了他,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人能演;还说王羽粗制滥造,拍出的功夫片愈来愈拙劣&&王羽勃然大怒,说:他欺天下无人,我就演《冷面虎》让他瞧瞧!但不少人认为,刘亮华不必这样,也大概不会这样,刘亮华是看准时机去请王羽出山的。因为李小龙在多种场合贬低挖苦香港的武术界、演艺界,已把这两方的人士得罪光。王羽这两方的身份兼有,并且是泰斗人物,他虽是台湾人,却是在香港出的名。如今,罗维要甩掉李小龙,并使其难堪,王羽当然会促成此事。王羽跟罗维有过龃龉,但罗太大刘亮华亲自登门道歉,他是不会再计较前隙的。自从李小龙回港跟罗维携手合作,越来越走红,掩盖了王羽的光辉,王羽的名气每况愈下。如今,罗维主动欲与他携手,他是不会错过这机会的。罗维跟王羽重修于好、携手合作的消息在报上刊出,使李小龙很丢面子。当时的舆论认为:李小龙不主演《冷面虎》,《冷面虎》必胎死腹中。想不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打破了李小龙的"离开他地球就不会转动"的神话。这至少证明:即便李小龙是天下第一,但绝不会是天下唯一。李小龙觉得罗维太老奸巨猾,策划一个莫大的阴谋来整治他。早就打定主意把罗维的《冷面虎》彻底抛弃的李小龙,这时却偏执地认为《冷面虎》的主角该属他,他演不演该由他定,请别人演,也该由他定。李小龙忿忿然地闯进邹文怀的办公室,向邹文怀提抗议,说邹文怀不能再姑息养奸,纵容罗维胡作非为,无法无天。李小龙不屈不挠地声称他对《冷面虎》抱有极大的兴趣,他在家里反复斟酌角色,并已决定主演《冷面虎》!邹文怀啼笑皆非,觉得李小龙简直就是个3岁小孩,给他糖吃,他扔掉;把糖给别的小孩吃,他又哇哇大哭说他早就想吃。但李小龙又绝不是小孩,他怒气冲天,那样子就像要打人。邹文怀采取一惯的做法,温言安慰李小龙,批评罗维做法不周全,并竭力慢慢把话题引到别的问题上。李小龙仍然不屈不挠,咬住《冷面虎》不放,追问邹文怀:"你是嘉禾的老板,《冷面虎》主角一事,你到底作何安排?"这实在是太为难了,李罗已闹得这么僵,能合作下去么?再说已跟王羽签约,岂是儿戏?依照王羽在港台的名气和能量,也是万万不能得罪的。邹文怀无奈之下,说了句等于没说的话:"看看王羽是否接了别的本子,不愿再演《冷面虎》了,那我们自然会让你来演。"这句话也还真灵,李小龙一听火冒三丈,说:"你们把我李小龙当什么角色?王羽不愿演的本子,我难道会拾破烂捡来演!"李小龙悻悻然地大步出了邹文怀的办公室。一天后,李小龙"胡闹"的故事传到罗维耳里,罗维给李小龙挂去电话。罗维的动机,或许想把一些事由讲清楚;或许是想将王羽当一张牌,再气一气"心胸狭窄"的李小龙;或许是想安抚李小龙一番;或许又是想将李小龙的孩子气暴露无遗。罗维第一句话问道:"听说你对我很不满意,是吗?"李小龙咄咄逼人:"是的,不错!"罗维显得从容不迫:"那我就要请问一声了,我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李小龙气冲冲道:"你为什么不征求我的同意,就把《冷面虎》里的角色给了旁人?"罗维以"大佬"的口吻说道:"你这话就不对罗,因为我已经跟你商量过好多次了,是你自己下不了决心,怪我何来?"李小龙强词夺理质问:"难道我不可以考虑吗?"罗维说:"当然你有这个权利,但我的时间宝贵,没法再等待下去,中国有一句乡里话:占着茅坑不拉屎。当然,大概你不是这样的人。"俩人在电话里足足"交战"了半个小时,罗维火了,质问道:"听说你在外面讲,你将要对我采取行动,请问这个'行动'二字是怎样解释的?是不是要打我?"李小龙冷笑道:"怎么罗大导演胆子如鼠了?你放心,我不是&&,我不会打人的。"罗维严厉说道:"我现在要谈的,是我们俩个人之间的事,请不要牵扯到旁人身上,我不爱听!"罗维说完啪地挂上电话。这是李罗俩人"绝交"前的最后一次交谈。以后,他们在公司见了面,既不讲话,也不打招呼。演艺圈人,擅长在生活中也演戏,肚里恨之入骨,脸上一团和气。李小龙罗维俩人偏不。都说李罗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渔翁就是王羽先生。王羽这些年滥拍电影,多的一年竞拍了20部,影片质量及名气每况愈下。《冷面虎》却是他这几年最好的一部片,使他声誉重起。哀叹"王羽完了"的人,皆莫名惊诧。李小龙与罗维,形如路人的僵持关系大约维持了一年。这样也好,俩人虽心存怨恨,但互不搭理,井水不犯河水。但突然有一天,李小龙寻着罗维大吵大闹,罗维性命他关,即向警方告急,这就是著名的"罗维报警"事件。事情真是太突然了,但细审之,仍是有原可究。1973年,李小龙性格反常,遇到一系列不顺利的事。他赴美一游,去之轰动,回之悄然,大概是收获不大;邵氏公司请他主演的影片《神龙》迟迟不开镜;嘉禾与他合作的影片《死亡游戏》拍了个开头,却无缘无故停机。嘉禾的做法,委实太蹊跷,公司的说法极其荒谬,难圆其说。称:大家都疲倦,稍稍休息一下;又称:某某设备、道具、场景什么的还没准备好。李小龙虽不擅理财,但基本经济法则却也懂。他知道,多耗一天时间,就等于耗掉好些钱,以赢利为目的的制片公司绝不会等闲视之。李小龙不傻,但他却不肯放下大明星的架子,主动去询问原因,争取早日恢复拍摄,他总是习惯人家来请他,于是,他窝在家中,干焦急。其实,邹文怀比他更急。他很看好这部《死亡游戏》,多耗一天,不但耗去摄制成本,还会影响票房收入。只是因为,李小龙近来的情绪愈来愈糟,脾气愈来愈大,不适宜紧张有序的摄制工作,别人也不敢跟他合作共事。为此,嘉禾的头目开过一次秘密会议,一致通过,就目前李小龙的状况,以暂停合作为宜。这对嘉禾、对李小龙,都是两全之策。然而,个中的原因怎能与李小龙道出?一来他近来整天怒容,谁敢去惹他?二来他不是常人眼里的通情达理之人,若通情达理,就根本用不着做出让"摇钱树停止工作"的无奈下策。李小龙不见嘉禾丝毫动静,疑窦丛生,想法愈发的古怪。他忽而偏执地认为:是因为他答应为邵氏公司拍《神龙》一片,邵氏与嘉禾是仇敌,邹文怀自然十分不满,趁机来整他。邹文怀不满,"挨整"的李小龙更为不满,一定要当邹文怀的面,狠狠发泄他的愤懑。暴烈强悍的李小龙,几乎人人见之人人伯。殊不知,这位"东方功夫第一人"也有可怕之人。他怕的人,说出来谁也不敢相信&&他在家怕老婆,在外怕老板。莲达与邹文怀,皆是极柔、极善、极温、极弱之人。此两人,一位是贤妻良母,一位是一介书生,皆手无缚鸡之力,焉能使虎胆牛劲的李小龙生畏?这大概可从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中寻究答案,阴可化阳,柔可克刚,软可制硬&&莲达的性情为人,前文已有较详尽的介绍。据李小龙的朋友亲人回忆,从未见李小龙向莲达发过脾气。李小龙对莲达的"怕",自然不是胆怯,而是对莲达的依赖,莲达有时会像哄小孩似地照料或奉劝李小龙。邹文怀还不算极懦善之人,他做人功夫炉火纯青,能摸准李小龙的牛脾气,牵住这条蛮牛的鼻子走。邹文怀外柔内刚,李小龙对他总有几分敬畏。他事业上依赖邹文怀,自立门户创办协和公司,实际上并未"自立",邹文怀仍是他实质上的老板。李小龙对嘉禾愤懑之极,仍末失理智,未向邹文怀发难。结果是愈憋火气愈大,恨不得找个茬一古脑儿发泄出来。这天,邹文怀邀他的导演和制片罗维夫妇在试映室看《人蛇恋》,这部进口片质量低下,在泰国本地却颇为卖座。三人边看,边议论该片究竟有何可取之处。片子放到一半,李小龙来到嘉禾写字楼,问邹文怀在哪里。职员说在试映室跟罗维夫妇一道看片,李小龙陡然怒发冲冠,冲进了试映室,拉一张靠椅往罗维面前一横,与罗维面对面坐着,劈头盖脑骂了起来。罗维、刘亮华、邹文怀皆错愕不已。李小龙跟罗维断交,已有一个年头,平时俩人谁也不睬谁。这其间,罗维为了避免跟李小龙矛盾的激化,在任何场合,非但不说李小龙的坏话,连涉及李小龙的一切都尽量回避。李小龙这般做法,真是莫名其妙。李小龙与罗维是旧仇,跟邹文怀却是新怨。他总算找到一个可以发泄的人,把对邹文怀的不满,没头没脑地倾泻到罗维头上。大意是:你们嘉禾在搞我的鬼:嘉禾没有我,哪会有今天!没有你嘉禾,我哪里不好去,满世界都在找我合作拍片!好像罗维是嘉禾的老板。因事情太突然,罗维夫妇和邹文怀三人仍觉莫名其妙。在许多场合,罗维也是个心傲脾气大之人。可他遇到李小龙就十分地无奈,李小龙服软不服硬,脾气比他还暴。因此,罗维一声不吭,任凭李小龙破口大骂,只当是在骂别人。俩人坐得很近,罗维给李小龙喷了一脸的唾沫星子,那欲走不能、欲还嘴亦不能的窘境,真叫人同情。邹文怀觉得李小龙太蛮横无礼,过来劝说。李小龙的火气也渲泄得差不多了,就由着邹文怀等人拉拉扯扯劝出试片室。本来事情可慢慢平息下去。罗维夫人刘亮华,见丈夫无故遭此侮辱,又想到自己把李小龙从好莱坞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多少有恩于李小龙,心想就看她刘亮华的面子,也不该对罗维这样。刘亮华越想越有气,忍不住从试映室跑出来,批评起李小龙来。这一弄,把李小龙刚刚熄下的怒火又呼地点燃。他大概还记得"好男不跟女斗"这句民间箴言,撇下刘亮华,又暴跳如雷,跑回到试映室,继续戳着罗维鼻子骂。众人把欲跟进去的刘亮华拉往别处,怕她参与其中,会起火上浇油的作用。李小龙这回是真骂罗维了,因为他觉得跟邹文怀仅仅是一些疙瘩,而对罗维才真正有深仇大恨。李小龙的神情,就像一只被激怒的恶虎。罗维虽是心怯,但末显出惊慌失措。因为李小龙一再宣称,他绝不会对不会功夫的人动武,更不会对老者和弱者施以暴力。罗维两者都兼而有之,所以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大概是国骂不解心头之恨,李小龙改用起"洋骂"来,满口美式英语的脏话。罗维听不懂,只当是聋子不知李小龙在骂,心中还暗暗好笑。罗维吓不倒威、骂不改色,使得李小龙很失面子。李小龙恼羞成怒,便解下系腰的皮带。众人一惊,以为李小龙欲鞭打罗维,却见他从皮带暗囊中抽出一把四寸来长的锋利小刀!李小龙捏着小刀,用刀尖指着罗维的要穴,作欲刺状;旁观的几个女演员,吓得花颜失色,尖声怪叫。而罗维,此刻倒显示出难得的大将风度,镇静着不动。李小龙咬牙切齿,捏刀突刺,当然只是快触皮肉又倏地缩回。可这情景,也够惊险,罗维吓得脸色泛白,情况已是万分危急!邹文怀不顾一切从背后抱住李小龙,同时另几位也去拉他。李小龙大概觉得发泄得差不多了,由大家把他架出试映室。过了一会儿,罗维走出试映室,神情冷峻且愠怒。他一声不响走进办公室,拨通电话向警方报告。在香港,藏械或携械行为,属于违法,更何况是有人持械行凶。没多时,街口响起警车声。当时,李小龙显出惊惶失措之色,可见他只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并非蓄意加害于罗维。在警察进门之前,邹文怀已为李小龙作了应急安排。罗维向警察报告李小龙威胁他的性命,自然要提起那条暗藏尖刀的"追命带"。警察立即找李小龙要来那条皮带。然而,李小龙腰间根本没罗维所描述的"追命带"。邹文怀为李小龙作伪证,说李小龙样子虽凶,只是虚张声势,扬言要用刀杀人,其实根本没有带刀云云。警察看李小龙心神不定的样子,知道内有蹊跷。不管怎样,李小龙恫吓威胁对方,仍有行凶企图,鉴于李小龙是大明星,警察只是平和地批评李小龙几句,要他在"今后不得再有同样事件"保证书上签名,便开了一线之恩,使李小龙免去了追究法律责任之难。事发之后,罗维对一朋友说:他明明晓得那条皮带是本公司内的同仁所藏起来的,而他当时很可以要求警方作出深入的搜查,但转念一想,李小龙说什么总是公司里的同事,所谓"家丑不可外扬",故而隐忍下来,这就叫做"得饶人处且饶人"。当晚,李小龙在跟一位电影公司老板通电话中提及这事。对方吃惊道:"你怎能胡乱签字?法律上的事,你不承认,又没有旁证,就不算数的,你这样做那等于是你的认罪供状啊!"李小龙一夜未眠,越想越不安,一大早,赶往嘉禾,如犯错知改的小孩,向邹文怀讨回那张"保证书"。精明过度的邹文怀微笑道:"好哇,保证书在警方手里,我现在就陪你去拿。"邹文怀忙收拾东西,欲陪李小龙去,说:"就不知那些警察会作何种想法?"李小龙怕再惹出麻烦,竟不敢去。罗维报警事件被嘉禾的人瞒住,因为毕竟是内部的事。外面虽有风言风语,却难以证实。待李小龙死后,《明报》才刊出一篇详情报道,港人这才知道,李小龙果真有一条暗藏凶器的"追命带",也证实了罗维当时并没向警方报假案。
  第20章 龙争虎斗 三大宏愿终告成一直想主演好莱坞影片,这个机遇又一次来到。与邹文怀飞赴美国,谈妥《龙争虎斗》一片,他不仅是主演,还是与华纳公司平起平坐的合伙人。影片在香港开拍。又几经磨难:编剧易人,临时演员不听调遣,他自己给剧毒的眼镜蛇咬伤&&巨片拍成,由此而成为世界性的大明星。1972年秋,李小龙完成他的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猛龙过江》。他不待公映,只作了短暂的休息,便投入《死亡游戏》的摄制。当时他还没有拿出《死亡游戏》的剧本。而在还没有故事梗概之前,他的创作冲动来自一个极模糊,场面又极宏大的心愿&&那就是让全世界最伟大的武术家和运动家荟萃一堂,同在一部影片中出现,那是多么辉煌且不可思议的情景。菲律宾棍王兼美国棒球明星依鲁桑杜(依鲁桑杜在末到大学任教前,曾做过职业棒球运动员)即将来香港访问一事,促成李小龙把这一心愿变成银幕画面。李小龙写信给他,把设想告诉他,请他在港多停留些日子,一道拍摄《死亡游戏》的镜头。依鲁桑杜是李小龙在美最早结识的武术界朋友之一,他们的关系是互为师徒。李小龙教他咏春拳,他教李小龙棍法。在洛杉矶武馆,依鲁桑杜曾一度做李小龙的教头助理。依鲁桑杜愉快地接受李小龙邀请。在香港,他们筹划了一个星期,然后拍摄了一些零散的,但又最富有刺激的搏斗场面。同时,李小龙还把美国职业篮球明星阿布杜尔&贾巴尔(Abul&Jabbar)邀来香港拍片。贾巴尔身材高达7英尺4英寸(约合2.23米),李小龙站在他面前,犹如一个小孩,离贾巴尔的肩头还差5英寸。贾巴尔是美国职业篮坛最辉煌的球星,有篮坛五星级上将之称。在美国,篮球是最热门的体育竞技项目,贾巴尔的名气远比李小龙大。然而,贾巴尔却是李小龙的学生。在洛杉矶武馆,李小龙曾单独授予他截拳道。贾巴尔虽高大,却非常灵活,弹跳力极好,并且有西洋拳的基础。贾巴尔对李小龙不拘泥任何形式,充分发挥个性技能的武术十分敬佩,他说:"李小龙的截拳道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武道。"贾巴尔是洛杉矾湖人队的主力队员,十分繁忙。李小龙-个电报,便把他召来。李小龙在片中与他演对手戏的目的,就是展示他的截拳道,如何抗御和制服比他身材高大并且武艺高超的敌人。李小龙与贾巴尔,也只是拍了些零散的镜头。《死亡游戏》仅仅开了个头,李小龙便全力以赴投入《龙争虎斗》的筹备拍摄工作中去。李小龙还在美国好莱坞仿惶时,曾夸海口立下三大宏愿:一是推广弘扬截拳道,使中国功夫传遍全世界;二是使华语片打进国际市场,让全世界的电影观众认识中国电影;三是在欧美的影片中饰演主角,奠定中国演员的国际地位。前两大宏愿,可以说已基本实现。他已成为美国武术界传奇式的英雄,中国功夫早已由美国西部向东部突进,渐成热潮。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在美国本土热门的东西,必然会影响全世界,继而是欧洲的功夫热、拉美的功夫热、澳洲的功夫热。这种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甚至还反馈到港台澳及东南亚的华人世界,使得对武术有所疏远的华人,再度热衷于古老的中国功夫来。李小龙主演的影片,不是第一个打进国际市场的,但他却是第一个最成功地把华语片打进国际市场的先行者。他的《唐山大兄》、《精武门》先在东南亚闹了个满堂红,继而又风靡贝鲁特、罗马、布宜诺斯艾利斯、悉尼等大都市,在美国还创下在港人眼里是天文数字的6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1972年底,《猛龙过江》公映,又在港澳台及东南亚掀起李小龙热,并波及全世界。李小龙已实现前两大宏愿,就差最后一个宏愿&&在欧美影片中担任主角。李小龙并不是没碰到过这种机遇。在他履行嘉禾公司的片约之时,就回绝了好莱坞20世纪福斯公司拍摄《无声笛》的计划。李小龙确实是意气用事,仅仅为印度之行与詹姆斯&高宾闹矛盾之事而出一口怨气,为此,他还得罪了老朋友施里芬。李小龙不后悔失去这次机遇。他认为机遇还是会有的,不仅仅是好莱坞邀他客串主演电影,他还会成为好莱坞某大公司的长期签约明星,因为他而建立中国功夫片的明星运作机制。原本,施里芬最有可能促成李小龙梦想成真,他最熟悉李小龙的功夫及演技,对李小龙也最热心。他为《无声笛》上马而飞赴香港遭李小龙冷遇,且不说他与高宾请人写剧本的两万美元泡了汤,他亲自动笔耗时一年的代价又作何计算?因此,李小龙出演的第一部好莱坞影片,不是已有现成剧本的《无声笛》,而是剧本平庸、美国味太浓的中国功夫片《龙争虎斗》。这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尽在情理之中。《龙争虎斗》是华纳公司前任副总裁弗烈德&温特杜尔一手促成的。温特杜尔曾做过纽约一家夜总会的经理,后加盟华纳公司担任创作副总裁,并担任过《福斯托音乐会》、《神探智擒色情犯》等著名影片的制片人。他看过李小龙演的好莱坞电视剧后大发感慨:"我希望今后所有的惊险片,都要进行类似武术打斗那样的徒手肉搏,那比拿枪狂扫一番要刺激得多。"温特杜尔跟李小龙有一些私人交情,他由此而动念为李小龙筹划一部中国式的功夫片。1969年,温特杜尔把自己的构想提交公司高层,结果被否定掉了。这一切,李小龙均蒙在鼓里,温特杜尔是不会把高层的秘密泄露于外人听的。后来,李小龙回港发展,红遍半个地球。温特杜尔认为请李小龙主演好莱坞影片的时机已成熟。这时,他遇到一个志同道合者&&道具及美术设计家保罗希勒。保罗希勒也是来自纽约,曾任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的讲师兼舞台美工师。他后来到好莱坞发展,除干美工的老本行,还担任过《驯悍记》一片的制片人。保罗希勒也很欣赏李小龙的电视、电影,并有其独特的见解:从哲学意义上说,功夫片类似于美国西部片,它们所表现的都是一个人有能力控制他们周围的环境。在我们生活的复杂社会里,人们往往有一种对周围世界无可奈何之感,绝大多数人感到对来自自身以外的压力无法反抗。而在功夫片里,你却看到有那么一个人能够改变和控制周围的环境,这正像在西部片里一样,一个人可以单枪匹马除暴安良,伸张正义。我认为这种追求比某些影片要深刻得多。现今武术界所追寻的东方哲学的本质,以及西方人突然对东方哲学发生兴趣,还有对远东研究的蓬勃发展,都表明这远非一时之时尚。温特杜尔和保罗希勒,分别担任《龙争虎斗》的制片人及助理制片人。当温特杜尔和保罗希勒有了拍摄好莱坞第一部中国功夫片的意向后,便一起去拜访金像奖剧作家史达灵&施里芬。施里芬表现得很热心,他非常赞同他们的意向,说:早就该为李小龙拍一部中国功夫片。但施里芬拒绝合作。香港之行受到的冷遇,使他不可能不会有想法。李小龙因印度之行而对詹姆斯&高宾怀恨在心。李小龙也曾抱怨过施里芬奉行的是中庸之道(这是施里芬从李小龙那儿接受的中国哲学名词),以老好人的面目出现,两边都不得罪,实则好歹、善恶不分。施里芬说:我掺合在里面,会使李小龙重新勾起印度之行的旧怨,反而会搅掉你们的计划。施里芬表示,他可提供中国功夫及李小龙截拳道方面的资料。温特杜尔和保罗希勒请人写了一部《血与钢》的电影文学剧本。上报华纳公司,很快就得到批准。温特杜尔设法与李小龙取得联系。这时,李小龙已开始了《死亡游戏》的拍摄。但他不会放弃他盼望了快10年的主演好莱坞影片的机遇,毅然停止《死亡游戏》,先口头上答应了温特杜尔。李小龙在电影事业上,还得依赖于邹文怀。邹文怀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使李小龙上了一个台阶。他把华纳公司邀他主演电影的消息告诉邹文怀。那意思是,他要重返好莱坞,成为好莱坞的职业电影演员。不知邹文怀是否担心李小龙远走高飞,一去不回。他提的建议使李小龙非常兴奋。邹文怀说,你现在不只是个职业演员,还是制片公司的老板。现在是他们有求于你,你干嘛不以协和公司的名义与华纳公司合作。影片成功,不仅你出名,你的协和公司也出了名。还有你获的利不只是片酬,还&可按比例分成。邹文怀指点迷津,李小龙茅塞顿开,对恩公道:对,如今我的协和,也可跟国际大公司华纳平起平坐,平分秋色了!邹文怀作为协和公司的合法合伙人,同李小龙一道飞往美国,同华纳公司商议合作事宜。华纳公司对李小龙一行高度保密,但是李小龙的面孔已为美国观众所熟悉,记者盯梢采访。在他们飞抵美国的第二天,消息就刊在洛杉矶的报纸上,在好莱坞引起较大的轰动。李小龙是这样回忆的:"啊,不得了!每天都有七八十个电话找我,希望我能有一份差事给他们。"李小龙被美国的传媒炒成东方第一位功夫影星,《血与钢》被炒成好莱坞巨片,许多好莱坞电影圈的人士,都以能与李小龙合作这部巨片的制作为荣。好莱坞的大制片公司如美高梅、哥伦比亚、联美等,也都派要员四处活动,竭力把李小龙拉过去,许诺的条件比华纳优惠,但一时泡制不出功夫片剧本。在这种情况下,华纳公司破天荒地采取了屈尊之举,他们不是互提条件,而是华纳公司单方面地全部接受协和公司提出的条件,并且率先在合约上签字。若不是因为李小龙,像协和这样的小公司在好莱坞巨头眼里,根本就不算个玩意。这是李小龙的胜利,更是邹文怀的成功。李小龙与邹文怀,改变了华纳公司单方面制作的初衷,而改为两家合作;制片资金由华纳公司负责,拍摄与制作在香港,这样,协和作为合作方的地位不是可有可无的;剪辑好底片后,英语版的后期制作在华纳公司,国语版则由协和公司负责,票房收入按两种版本进行划分,其它事宜则另附细则,或再商议。按照邹文怀的暗示,李小龙没有立刻在合约上签字&&尽管华纳公司的做法使他们意外地满意。合约给带回香港,李小龙大笔一挥,使他的第三大宏愿成为伸手可触的现实。这部影片的制作资金预算是60万美元(但实际上用了80多万),这在好莱坞属一般标准,但对港台等华语片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一部巨片。这使得依然是空壳的协和公司名声大噪,大有与邵氏、国泰等大公司平分秋色之势。该片的英文片名是《ENTER THE DRAGON》,中文片名为《龙争虎斗》。李小龙喜欢以"龙"为片名,一则取自自己的名字,二则象征中国。李小龙对原剧本《血与钢》不甚满意,提了一大堆意见。制片人温特杜尔向李小龙保证,他们会请好莱坞最杰出的电影剧作家改写成电影分镜头剧本。温特杜尔对这部影片充满信心,他说:"对武艺来说,这真是无与伦比的美,好象在跳一种致命的芭蕾舞,不管他们之中的敌意,我们无法拒绝经由他们的步伐,领悟到惊心动魄的打斗。"1973年元月,华纳公司的人飞赴香港。他们有:制片人温特杜尔、保罗希勒,导演罗勃&高洛斯,演员杰凯利、约翰&萨克逊、安娜姬贝莉等。高洛斯是好莱坞著名导演,早年曾两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他是个摄影师出身的导演,他摄影的第一部影片《卡德莱克》就不同凡响,获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的提名。高洛斯在《龙争虎斗》封镜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谈感想:拍片时最令我吃惊的是李小龙何以演得那么好。有人曾告诉我:李小龙不需要把戏'演'出来,他全身都是戏,他只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就行了。是的,他确实使我惊讶不已。他是一个好演员,也是一个超群绝伦的武术师。你就是花上100万美元,在好莱坞的布景厂里,也难再见到香港那种东方式的情调。那种场面、音响,甚至气味,合起来给予参与拍摄的人一种强烈的、逼真的实感。东方的确是世界上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它包括无尽的奥秘和可能性。尽管高洛斯对李小龙、对香港赞不绝口,但美方人士却适应不了香港的气候与环境,也适应不了李小龙玩命的工作方式和暴躁的作风。《龙争虎斗》的拍摄可谓多灾多难。嘉禾厂的拍摄条件远比好莱坞差得多。因故事情节主要是在荒僻岛屿上展开,岛上搭建了大规模的外景场地,大部份镜头要在这里拍摄。辛苦自不用说,几乎每一个美方人员都染上疾病。港方参加演出的演员有石坚、钟玲玲、茅瑛、杨斯等,他们也叫苦不迭。李小龙对人太严了。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要求这部影片要超过前三部影片,他为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苦思苦想,呕心沥血,他吃的苦头、付出的精力自然比任何人都大。同时,他又把对自己的严要求强加于任何人头上,不光是对演员,对灯光、美工、化妆等人员亦是如此,使人不敢马虎,但心存怨言,觉得他在吹毛求疵。分镜头剧本与拍摄几乎是同步进行,即边拍边写,依据是整个故事框架和拍摄的实际状况与效果。操刀人是好莱坞的资深电影剧作家米歇尔&艾伦。一开始,李小龙就对他颇不满意,认为他根本不懂中国功夫、中国的风俗习惯。李小龙对他很不恭敬,与他谈论剧情发展及人物对白,不是以商榷的口气,而是在质问。那时候,剧组人员看见李小龙喋喋不休地骂艾伦,好像艾伦不是邀请而来的,而是因犯滔天罪行来接受审判的。知情的人,都认为李小龙太过份,而不是太认真。李小龙对艾伦写出的场面片断,不仅仅是挑剔中国功夫之类的常识问题,而是要与他想的完全一样&&然而,谁也不知道李小龙肚里是怎么想的,甚至连李小龙也不知道!也许,在艾伦一生的创作生涯中,没遇过李小龙这么难侍候的主。他说一些玄之又玄、空之又空的武道哲学,再叫人用具体画面表现出来,并且要形神兼备;他昨天讲的意图,第二天一早就可推翻,甚至马上就可推翻,但责任却要由艾伦担当,谴责艾伦把他的话当耳边风。这种情况,艾伦怎能与李小龙共事相处?但他却有股子非得把剧本写好写完的韧性。结果,李小龙声称:不能跟艾伦共事下去!李小龙对艾伦的不满,导致与制片人温特杜尔的冲突,李小龙声色俱厉地指责温特杜尔在剧作人选上的严重失策:"他(指艾伦)根本就不懂中国的功夫!什么都不懂!若是我,比他强一千一万倍!你应该知道谁适合写我主演的剧本,你这样做,是存心要把剧本弄得一团糟!"这真是无稽之谈,作为投资方的代表制片人,会存心把剧本弄糟么?温特杜尔哭笑不得,又异常地恼怒。为了大局,温特杜尔忍住火气跟李小龙作解释。他承认艾伦是不懂中国功夫,他认为艾伦仍不失为一名杰出的电影剧作家。问题是如何协调好,使艾伦能够有效地按你的意图创作。温特杜尔很含蓄地说出这番话,事实上,李小龙古怪多变而又急躁易怒的脾气,谁也无法与他协调好。李小龙仍在厉声指责温特杜尔,在这种情况下,艾伦忍不住反驳李小龙,说李小龙作为"武术指导",而剧本未把中国功夫写得规范传神,武术指导也有不可推卸之责。李小龙暴跳如雷,立即宣布炒艾伦的鱿鱼,叫他卷行李回美国去,声称这一辈子再也不愿见到他。李小龙没这个权,编剧是受雇于制片人的。温特杜尔为了顾全李小龙的面子,也是为了争吵不再升级,他跟几个美方人士把艾伦劝离片场的宿舍,并且把艾伦的行李也拿走了。这事真不好办,米歇尔&艾伦已跟温特杜尔签了协约。再说尚未封镜就打道回府,艾伦的面子往哪搁?温特杜尔跟邹文怀商议后,把艾伦安排到一家高档酒店住下,一切待遇不变,若不再继续《龙争虎斗》,艾伦可干别的。温特杜尔仍希望李小龙回心转意,并及时向华纳公司总部汇报了这事。李小龙是个喜欢意气用事的人,他一旦知错,会在内心悔恨不迭,并默默地改正。风波暂时平息后,温特杜尔希望李小龙突然问起艾伦来,说怎不见他找我谈本子。李小龙没这样,他说:"我来写!"李小龙一头扎进写字间。但没多久,又悻悻出来。他要干的事委实太多,他除了主演兼武术指导,还要越俎代庖管制片、导演、摄影、灯光、道具&&等等一切大大小小、已有专人司职的事。李小龙总是不相信别人,只相信自己。拍摄离不开脚本,停机就意味着浪费大量的资金。在碰头会上,李小龙说原剧本不行,温特杜尔说:"我们会请好莱坞最优秀,也最擅长写动作片的电影剧作家重新创作,比如史达灵&施里芬&&等等。"他一连点了五六个人名,看李小龙的反应。李小龙回答说:"我要最好的!"李小龙回到住处,在俩人的通话中谈及编剧人选事宜,温特杜尔再一次以暗示的方式推荐施里芬。李小龙仍是那句话:"我要最好的。"李小龙已经不需要施里芬了。这是俩位制片温特杜尔与保罗希勒共同得出的结论,但他们闹不清李小龙为什么对他们的暗示无动于衷,似乎压根就不知道好莱坞有个金像奖剧作家史达灵&施里芬。也许,李小龙名气太大,忘掉了老朋友;也许,李小龙想证明:没有你施里芬,我李小龙照样能主演好莱坞影片,照样有人为我写出功夫片剧本。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李小龙在最后一次通话中,却责怪起温特杜尔没请施里芬来!温特杜尔好气又好笑,实在弄不清李小龙肚里是怎么想的,直觉得他神经有毛病。应该说,这是事情的转机,现在唯有施里芬能拯救剧本。他熟悉中国功夫,跟李小龙相处多年,算得上半个中国通,他是李小龙最敬佩的好莱坞剧作家,他们近来的关系只是疏远了,并末破裂。华纳公司总部,已有人在做施里芬的工作。施里芬最初怎么都不同意,他苦笑道:"我现在无法讨到李小龙的好。"莲达跟施里芬通了电话,说李小龙现在十分困难,很需要你帮助,也只有你能帮助。莲达的口气真诚恳切,并且近于哀求,施里芬道:"你不用再说了,我马上就动身。"施里芬与李小龙在片场见面,没有任何客套,马上就讨论剧本。在工作中,他们也常发生争执,但很快就意见一致。有时,李小龙还会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主动做出让步。这使温特杜尔感到惊喜。也许李小龙已完全恢复理智,他应该知道,他如果把施里芬得罪走,不再会有第二个人赶来香港"擦屁股"。米歇尔&艾伦仍住在九龙的酒店,仍暗中参与剧本的创作。因为剧本的前半部是他写的,施里芬在许多问题上仍需跟他商量,尽可使剧本既让李小龙满意,又符合摄制要求。一天,李小龙在九龙街头看见悠闲散步的米歇尔&艾伦,李小龙膛目惊诧,正欲追过去问话。被李小龙撵回美国去的米歇尔&艾伦自知不妙,很快就从李小龙视线下消失。李小龙找到温特杜尔,向他大发雷霆,要他立即买机票让那个"美国佬滚回美国去!"艾伦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回美国。他说:"平心而论,李小龙确实是个完美主义者,一切都想弄得好上加好。可我无法忍受他的作风,在我看来,他不仅像个暴君,而且像个疯子。"《龙争虎斗》预计在四星期内拍峻,但事实上拍了十星期。困难比想象的要多得多,好莱坞的制片方式在这里寸步难行。制片人温特杜尔对此心如火焚,他对外界抱怨道:这里与好莱坞是完全不同的,香港人对什么都说'行',但并不是真的'行'。他们对我们好莱坞的拍片方式一无所知,又不愿从多个角度选取每一个镜头,因此,剪辑时,除了把镜头连接在一起之外,就没有什么事可干了。我们也不得不放弃现场直接录音的企图,因为那里的人不习惯现场录音,他们总是在拍片时说个不停。想让他们静下来,简直比登天还难。我指挥不了这些人。有时排定要拍一场宴会的戏,可是居然找不到剧情所需的食物。他们会说:'有什么你就用什么吧!'而今天道具还在这里,明天便会不翼而飞。我们拍片的照明灯是租的,但往往第二次再把灯租来时,却不是上次用的那些灯。结果我们不得不把整个镜头全部重拍一遍。在他们看来,灯的颜色每次不同是无关紧要的。迷信也是一个问题。人家答应租给我们一艘船,可是到用船那天,船主却说不是黄道吉日,天时不利,于是船也就没有了。美方人士抱怨中方,中方人士亦抱怨美方。同做一样的工作,中美双方人员的待遇迥然不同。美方人员是按照好莱坞的标准,中方人员则是香港的标准。这种反差,使得一些中方人士忿忿不平,抱怨说:某某还不如香港的某某做得好,可报酬却是这边的好几倍。又说:美国佬在本土搞种族歧视,还把种族歧视带到香港来了。而美方人士亦是有苦难言,在香港拍片,除酬金不变,其他待遇都大大降低了。拍戏请了两百多名临时演员,这是一群乌合之众。有人声称是功夫师,实际上一点功夫都没有;还有人德性很不好,见着值钱的东西,就偷偷摸摸带走。这也许都是小事,最令人头痛的是绝大部份人不懂表演。在好莱坞情形却两样,能随时叫到训练有素的临时演员,你不需教他们如何动作,他们会表演得让你满意甚至吃惊,因为他们当中,有的是电影戏剧表演专业出来的新秀,有的是来好莱坞寻求发展而末果的职业演员。有一次,拍一个大型场面中某演员的特写,而临时演员不知自己该如何动作,有的甚至停下来看这位演员是如何表演的。这时,几乎所有的中美双方工作人员都停下手头的工作,一一教他们该如何动作。该拍三个镜头的时间,结果只拍了一个镜头。有时看样片,会发现有一个临时演员站着发呆,或做跟剧情相悖的动作,这个镜头便不得不重来。拍摄进度延误,跟李小龙过于认真、过于偏执不无关系。李小龙常跟制片、导演、编剧等发生冲突,他一意孤行,执拗于自己的主张不放。若莲达在场,事情或许会好办许多。但通常的情况是,一切工作都暂停下来,或推倒重来。有一次在新界拍外景,所有人员都到位,唯有李小龙没到。大家焦急地等了数个小时,李小龙悠哉悠哉姗姗来迟。大家并末责备他,立即投入拍摄前的准备工作,李小龙却神经质地说:"我头痛,今天不拍!"拂袖而去。导演高洛斯给他气得几乎快哭。温特杜尔回忆当时的情形苦不堪言,他说:我不仅是制片人,我还是助理导演、布景设计,然而,实际上却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在我的一生中,我从未如此卖力地工作,也从未如此经常地陷入失控。我的确认为李小龙很自负,倘若没有莲达,《龙争虎斗》是完不成的,是她使小龙控制住情绪。在洛杉矶时,我和小龙是朋友;而在香港,我们却成了一个巨星与制片人的关系。影片真正开拍后,他变得通情达理起来,这真是万幸。而在每一次开拍前,我们确实有些隔阂。温特杜尔说:我们在洛杉矶关系是非常友好和融洽的,但现在,小龙变得如此出名,如此锋芒毕露,如此暴躁,他是被周围的一切弄得惶惶不可终日了。前后只8个月之间,他在香港这个地方,由一个普通人变成风头最劲的大人物&&请不要误解我,我无意说毁他。他是复杂而别具一格的,令人很难了解。他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别人难以猜度。唉,他真是一个活生生的'真人'啊2莲达在《龙争虎斗》的片中担任一个不重要的角色,而在实际拍摄中,她的角色却异常地重要。导演高洛斯说:"如果没有莲达,我们不可想象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或许大家赌气不干,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的丑闻。"李小龙的暴躁与多疑,使他成为一个孤家寡人。没人能与他直接沟通和交流,而莲达就成为沟通大家思想的纽带和桥梁。当李小龙发怒时,没谁能扭转他的意志,而等他火气稍平,往往是莲达说服李小龙,使李小龙接受别人的正确方案,或者坐下来重新商榷。莲达常与演职员一起交流,尤其是与那些受过李小龙怨气或对李小龙不满的人谈心,莲达通常是责备自己,以内疚的口气说她在家里末尽到一位妻子的职责,才使得李小龙心情不好,动辄发火。莲达自然还会谈到李小龙的为人,说他脾气虽坏,其实心地不坏,他错待了人,内心总是忏悔,临睡前还向我说个不停。大家都尊敬莲达,爱莲达。因为莲达,才使大家对李小龙的对立情绪末演化到势不两立的地步。莲达或许不能彻底抹平大家对李小龙的恶劣印象,但至少有一点:这部由多方人员凑成的摄制机器之所以能不屈不挠运作下去,有莲达的一份功劳。保罗希勒说:"莲达是我一生见到的,少有的几位伟大的女性。"莲达回忆起《龙争虎斗》的拍摄,有一般不堪回首的无奈感,她没有谈人际间的是是非非,只是谈李小龙,说他那段日子是极紧张极痛苦的,命途多舛,常会有些意想不到的事落在他身上。那时候报界常会出现一些揭李小龙隐私的文章,弄得他心烦意乱。又因为李小龙的某些做法非礼或粗暴,使得他与新闻界的关系日益恶化。向他挑战的人总是接连不断,他们想借打败李小龙而名扬天下,或者至少把李小龙气得暴跳如雷。李小龙对挑战者一律挂免战牌,这使得公众舆论认为他胆怯。在《龙争虎斗》的片场,李小龙忍无可忍,把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挑战者打得一败涂地。李小龙并无快慰,而又是深深的苦恼。《龙争虎斗》中有一幕李小龙遭遇眼镜蛇的戏,李小龙与眼镜蛇周旋、对峙,最后将这凶残灵敏的毒物制伏。在拍摄过程中,李小龙却被眼镜蛇咬了一口,幸好这条眼镜蛇已事先摘除了毒腺。该片最严重的事故是李小龙被玻璃扎伤了手。剧中有一幕李小龙与恶棍阿哈拉搏斗的场面,阿哈拉以敲碎的玻璃瓶做锐器向李小龙突刺,李小龙徒手还击。李小龙与演员罗勃沃事先排练过,一切顺利。当时,香港影业还没有采用糖料制的玻璃瓶做道具,而是用真的。在正式拍摄时就出事了,罗勃沃没有掌握好时间,玻璃瓶不是刺向空档,而是直接扎在李小龙手上,手给割开一个好大的口子,鲜血淋淋。当时,拍摄已近尾声,李小龙是主角,又是武术指导,结果使拍摄工作几乎停顿下来。李小龙整整养伤一星期,他心焦似火,烦躁不安。本来就不顺的摄制工作又再次缓慢下来。好事多磨,《龙争虎斗》终于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成功的好莱坞式的中国功夫片。该片的故事情节套用深入虎穴查奸锄害的模式。一名姓韩的少林武术的叛徒(由石坚饰),来到一座荒岛上立寨为营,干起贩卖海洛英的不法勾当。警方须查证核实,并将韩缉拿归案。但由于韩严禁任何人携带枪支进入海岛,便只能派徒手功夫高强的间谍才能深入虎穴完成此项艰巨任务。于是,警方来到少林寺,邀请李姓的功夫高手(由李小龙饰)出山。同时,李的师父(由乔宏饰)也有意清理门户,以正佛门戒律,故批准李前去查证锄奸。剧情的高潮,是发生在海岛堡垒里的角逐。韩邀请美国的角力专家威廉(由杰凯利饰)、罗伯(由约翰&萨克逊饰)来参加比武竞赛。李拒绝参加竞赛,他不想暴露自己的功夫。此刻,李的妹妹因遭不幸也在海岛上,李打算把妹妹(由莲达饰)拯救出去。岛上有个叫阿哈拉的恶棍(由罗勃沃饰),带领几个韩的门徒,袭击了李的妹妹,迫使他妹妹自杀。李义愤填膺,毅然参加了竞赛。温特杜尔是这样叙述这幕戏的:李最后证实,这岛屿不仅是巨大贩毒组织总部,还是拘禁少女的地方,这些少女都是用来做'实验'或贩毒的。李曾抑制他为其妹复仇的欲望。阿哈拉不敌李快捷的双脚。在狂怒之下,阿哈拉抓起两个酒瓶,敲碎它们,用来刺李。李终于别无选择,杀了阿哈拉。这并不是一个以牙还牙的故事。实际上,李被描述成一个非暴力的人。他杀死阿哈拉也是被逼得不得已的情形下而出手的。这是武术界的原则。在片中,李小龙将角色冷漠严峻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电影行家都认为李小龙是个内涵很深、戏路很宽的动作演员。在此片中,李小龙展示的功夫亦有颇多新鲜处,李小龙的动作比过去更明快,更潇洒。全片最高潮,是李小龙在地牢里独战群豪,他的拳脚、双节棍;长棍及菲律宾魔杖到达登峰造极的境界。在片中,李小龙不仅展示他的功夫,还借剧中人之口弘扬他的截拳道。其中一段对白是,李在少林寺跟一高手比武,轻易击败对手。李的师父赞道:"刚才看你的武艺已进入化境,希望你能身心一致发挥到最高境界。你能解释什么叫武术的最高境界吗?"李回答:"就是把技巧隐于无形。"此片由中美双方联合摄制,在风格上不甚统一和谐。在中国观众看来,不少地方不伦不类。但恰恰是这些不伦不类的地方,却能为西方观众所接受。因此,《龙争虎斗》不仅又一次轰动香港,在欧美亦风靡之至,使李小龙成为世界性的电影明星!可惜李小龙未能再一次品尝成功之喜悦&&他于影片公映的前一个月,撒手而去&&
  第21章 电影艺术 假亦真来真亦假从影生涯极短暂,只有两年;电影作品非常之少,仅有四部。但他却能在世界影坛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事隔二十多年,他电影的魁力依然不减。这是为什么?是他的功夫绝顶,还是他的演技超群?或是其他的原因&&李小龙真正的从影生涯仅两年,主演了四部功夫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另一部《死亡游戏》只拍摄了15至20分钟的胶片,他死后出品的《死亡游戏》已不是他创作中该片的原貌。李小龙从影生涯极其短暂,影片作品数量亦非常之少,却部部堪称精品,释放出耀眼的光芒。轰动与卖座是不足以说明李小龙电影的巨大成就的。在李小龙成名之前和之后,都有极走红的影星影片,但过了若干年后,再观其作品,人们会觉得新闻媒介炒错了对象。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人们看李小龙的电影,仍会深深地为之震撼,仍会觉得魅力无穷。原因安在?厚积薄发李小龙在武道上,可谓一帆风顺,少年得志。而从影,却是命途多舛,大器晚成(相对他寿命而言)。在好莱坞,他的潜能曾偶露峥嵘,在几部电视剧中担任过配角,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李小龙在《青蜂侠》中的加藤一角首次跟观众见面时,一位评论家撰文道:"李小龙的演技确实突出,看得出他并不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李小龙6岁上银幕,13岁习武,其间的准备已是非常充分,自然会初上荧屏便令人刮目相看。但由于好莱坞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等诸多原因,使得他迟迟不能如愿以偿。他自小喜好表演,在好莱坞从影不成,逼着他观赏研究了不少出色的影片,涉猎了许多电影方面的书籍,琢磨自己在未来影片中的表演,加之天赋不低,一有出头之机,自然水到渠成。李小龙是真正以功夫大师的身份来做功夫演员的。他的功夫已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应付影片中的功夫表演自然游刃有余。但他表演绝不轻松,这是因为他对所有事物的追求都是无止境的。在港台影坛,象他这样身怀绝顶功夫的人跻身影坛是非常之少的。有人甚至毫无功夫,却拍出了名噪一时的功夫片,他们依赖的蒙太奇手法和特技镜头,给观众造成功夫盖世、天下无敌的假象。另有不少人虽会功夫,却是那种适宜于表演的功夫,花巧而不实际。功夫亦如美女,化装出来的美女是不耐看的,耐看的是天然本色。李小龙的功夫片,绝不会给人"技穷"之感,只会觉得他仅在此片中露了两手,还有众多的绝技藏而末露。李小龙的武学功底博大精深,他展示的功夫自然耐看。李小龙还是个学者化的演员,他的武学、哲学造诣很深,但他的气质毫无书卷之气,这往往会使人忽视他的知识内涵。这种内涵,作用于电影的效果是间接的,但又是深沉的。浅显是不少港台影片的通病,浅显的影片却往往能媚俗,博得观众廉价的掌声。虽轰动一时,最终却如过眼烟云。商业片原本如此。收回成本、再创利润是制片人的唯一目的。李小龙的影片也属于商业片,但他较好地做到雅俗共赏,既通俗易懂,又耐人咀嚼&&影片有丰富深沉的内涵。这正是他多年修养积蓄的结果。李小龙绝不为钱而滥拍片,他一年两部的进度远远低于港台明星拍片数量的平均水平,他追求的是少而精。李小龙回港发展之初宣称:"我就是有意地让世界人士作一比较,是中国拳术高明,还是外国拳术高明。人是不可以貌相,人受人尊敬的是技术、知识和智慧。我相信在动作片中,对各种首要的条件我已经付出了忠诚,花费了很多时间去磨练,我有信心,自己的表演是最好的。"李小龙绝非咄咄狂妄之辞,此时的他已修炼多年,准备充分,火候已到,第一部片便不同凡响,并显出他巨大的潜力与后劲。武道要义李小龙跟传统的中国武师不同,后者对武道要义秘诀守口如瓶,秘而不宣,只是在性命攸关的非常时刻授其嫡传弟子。李小龙却不然,他不惜采用最有效的现代传播媒介来弘扬他的武道哲学,来宣传他的截拳道。这自然是电影。截拳道动作的最大特点是:"简单"、"直接"、"神速"。它几乎没有过程,拳脚就决速直接地击于敌手的要害,将敌手打倒。例如在《精武门》中,李小龙被敌手重重封死。若是其他功夫片或其他流派的武术,总是要运用多套招式化解,连消带打,险象环生。李小龙却是用"切破法",拳脚快速凶猛,简单明了。李小龙借自己的打法,来证实某些武艺实在不适宜实战,应当摈弃。李小龙在电影里展示的功夫,会使人觉得这不是在演戏,而是实战。李小龙在片中的打斗,几乎不带表演的成份。譬如《猛龙过江》中那场餐馆后巷的巷战,一切使人感觉"这是真的","这正在眼前发生"。真实是李小龙功夫片的最大特点。截拳道,因其"简单"、"直接"、"神速",决定了它不适宜表演。它没有繁琐花巧的动作,往往动作的开始就是打斗的结束。因此,截拳道是一种不适宜表演的武术,它不悦目,但实用。李小龙的"连环三脚"是非常有名的。在《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中,观众见到李小龙凌空飞跃踢脚。其实,李小龙跳不了那么高,是他在罗维及邹文怀的说服下借助了弹床。观众对这一动作大为赞赏,李小龙却极反感,因为缺乏真实感。因此,在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中,他就不使用弹床,不惜剔去令观众拍案叫绝的凌空翻腾的动作。电影界、武术界的人士对李小龙功夫片的一致评价是:李小龙演的是真功夫。李小龙竭力反对运用电影技巧来"制造"人所不及的"绝技",如"隐身"、"穿墙"、"飞檐逾屋"、"水上飘行"等等(这种绝技在港台功夫片中几乎泛滥成灾)。真功夫或许不好看,但是耐看。假功夫尽可蒙蔽一时,但难欺骗一世。因此,李小龙在影片中展示的功夫,既不怕电影及武术界的行家挑剔,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截拳道的宗旨是实用,如果掺入虚伪的东西,必然会将现众引入迷途,从而误人子弟。李小龙是为功夫而电影,不似众多的功夫演员,是为电影而功夫。然而,李小龙毕竟是在拍电影,并且是拍商业电影。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为功夫而功夫,把电影观众全然弃之不顾。他不可能将他的截拳道拍成科教片,而应是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情节片。因此,他在不损及他的截拳道要义的前提下,适当地使动作"精彩"一些,幅度"夸张"一些,套数"复杂"一些,过程"延长"一些。另外,李小龙还特意为观众设计了一些动作噱头。他在片中的打斗前或打头中,总要搞一些辅助动作,如脱去上衣展示强健发达的胸肌;运气热身并练功,舞棍打拳,动作精彩之极;用蔑视鄙夷的眼光看着敌手,看得敌手或不知所措,或暴跳如雷,或胆战心惊;潇洒利索地拉高裤脚,扎马步;击中对手时发出胜利的叫喊,或欲发力前的怪啸&&李小龙在实际比武格斗中,并不这样。这些"花架子"对打斗本身是没什么益处的,但也没什么害处。这些噱头却很受观众喜爱,效果出奇地好。在戏院中,观众一见李小龙的这番表演,往往会高声喝彩,热烈鼓掌。从欣赏的角度讲,李小龙的功夫电影真正做到了"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比众多"只有热闹,而无门道可看"的港台功夫片显然要高出一筹。超人哲学李小龙所饰的角色都是凡人,如《唐山大兄》中的华侨工人郑潮安;《精武门》中出身贫寒的、霍元甲的弟子陈真;《猛龙过江》中那个什么都不懂、洋相百出的乡下佬;《龙争虎斗》中的少林弟子李。然而,他们又都是超人。人们从这些主人公中,可或多或少地找到李小龙人生经历的影子。与其说李小龙在演他们,不如说在演自己。李小龙的电影,具有浓烈的自我意识。无论是当时或是以后的电影观众,都不是欣赏李小龙所饰的角色,而是欣赏李小龙本人。李小龙将自己的功夫与哲学尽悉倾注到主人公身上,如赋予他们血肉。李小龙的超人哲学,已不再是尼采的超人哲学,而是中西文化撞击下的,融于李小龙血脉心灵的一种哲学。李小龙所饰的人物皆出贫寒,他们都又成为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这种地位与名声的巨大反差,更能体现出他们平凡中的非凡。他们往往深受传统价值观的束缚,心灵严重扭曲,而如非人一般。如《唐山大兄》中,郑潮安胸前佩有母亲赠的玉,这块玉告诫他"小不忍则乱大谋,轻举动则惹横祸"。郑潮安忍得太痛苦了,直至佩玉被对手打碎,母训不复存在,他的手脚才从锁链里解脱出来,以牙还牙,以暴除暴。在《精武门》中,师兄秉承师父遗训,三番五次警诫陈真不可随便与铃木宽动武。杀父(师父)之仇焉能不报?师父遗训焉能不尊?陈真忍得太苦太累,他忍无可忍,只能将师父遗训暂置一旁,瞒住师兄,夜闯铃木宽武馆。他们终究又是反传统、反权威的。他们要充分展现自我,而不让自我消失在传统观念中与权威的巨翼之下。中国的传统伦理观念中,以"天地君亲师"为大。这些人物,将母诫师训弃之一旁,天不怕地不伯,皇帝老子都不怕,他们全然超出于凡人之上,心中只有一个偌大的"自我"。李小龙塑造的现代超人,又酷似古代的武侠,见义勇为,除暴安良,他们对女性,格守的是禁欲主义。这与中国古代武道讲究"入境"须"戒色"的信条完全吻合。在《唐山大兄》中,李小龙对衣依一见钟情,他不敢向衣依表示爱,他对衣依的爱最终是毫无结果。在《精武门》中,李小龙与苗可秀是一对准备结婚的情侣,但在戏中却没有渲染他们的感情纠葛,爱情在他的心中已不重要,他一心挂念的是复仇。到了《猛龙过江》,李小龙在爱情上如一个白痴,苗可秀对他极有好感,钟情于他,他却无动于衷。影片中的李小龙心中只装有一样东西&&功夫。他对性的态度更是排斥,在《唐山大兄》中,他被人骗醉宿娟一宵,翌晨忏悔不已,不敢见人。在《猛龙过江》中,他见那意大利女郎以肉体面对他,他如见魔怪,惊恐不已,落荒而逃。到了《龙争虎斗》,身为武僧的他,更是视女色为"虚无"。现实生活中的李小龙却不是这样的,但仍然是一个真实的李小龙。李小龙在性与功夫的态度上言行不一致,他行为上确有点"好色",而他在宣扬武道时却主张"戒色"。李小龙在影片中的安排,实则是他平时武道言论的延伸。这一现象,曾引起众多人士的非议。但至少有一点,李小龙在电影中保全了他的超人形象的完美。李小龙塑造的超人,是极真实而又极现实的。主人公所处的时代是现时,或是离现时较近的时代。他们不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而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李小龙的电影与观众不存在距离感,观众会认为,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超人的出场,再平常也不过,全然是一个普通人,就是现实中的你我他。主人公虽身怀绝技,最后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不会使观众觉得突冗,观众会觉得:这是可能的,我通过努力,也能够达到这点。李小龙塑造的超人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正因为这点,他的电影对观众,尤其是对热爱武术与渴望强大的观众具有强大的诱惑力。他们心心相印,产生共鸣。读者在阅读评介李小龙电影的文章时,往往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作者都习惯以李小龙的名字替代片中主人公的名字。这是因为李小龙的电影自我意识太强的缘故。李小龙的电影,是极个性化的电影。这种电影,生命力自然强。民族心理李小龙的电影,无一不贯穿"我是中国人"这一母题。李小龙借电影弘扬中国功夫,维护中国人的自尊,证明中国人是不可欺辱的。不少批评家认为,李小龙的电影有着浓郁的义和团色彩和打倒洋鬼子的排外心理。他们以李小龙的电影为什么深受海外华人,甚至黑人、波多黎各人青睐来证实这一点。在欧美,李小龙跟众多的少数民族一样,深感种族歧视与民族偏见之耻辱,李小龙确有借电影渲泄积郁于胸的愤懑之意向。他的意向与欧美的少数民族相吻合,李小龙实现了他们将白人打翻在地,一泄心头之恨的梦想。他们把李小龙当偶像崇拜。这种状况在港澳台、在今日的大陆亦是如此,中国人在近、现代史上饱受西洋人及东洋人的侵略与压迫,人们曾渴望反抗外来侵略与压迫的英雄出现,李小龙正是这种英雄的化身,他为中华民族出了一口怨气!在《精武门》中,李小龙在外滩踢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牌;他把"东亚病夫"的匾牌送回给日本武士,并痛打东洋人。此刻,戏院观众一片欢呼,酣畅淋漓之极!在《猛龙过江》与《龙争虎斗》中,李小龙力战西洋拳师,将他们打得人仰马翻,一败涂地,同样大快中国人之心!李小龙在电影中,似乎老跟空手道过不去。这与他在美国的经历有关。他初到美国时,中国功夫默默无闻,而日本的空手道却在美国的武术界大行其道。中国功夫倍受歧视,自不待说。李小龙在美国创立截拳道,曾被一些空手道人物视他为仇敌,李小龙为此而屡受挑衅甚至遭致暗算。李小龙在电影中,自然有泄恨的成份,但他最主要的是证实:截拳道是当今世上最先进的武道。在电影中,李小龙总是把空手道武士安排为敌对方。在《猛龙过江》中,李小龙直截了当强调空手道不如国术这一观点。但他这种观点,最初不为店伙计(以小麒麟为首)所接受,他们认为国术不及空手道,要对抗洋人,就得学空手道。当李小龙以国术大破空手道时,他们才心服口服,拜李小龙为师学国术。李小龙与罗礼士决斗,大有国术大战空手道之用意。在《精武门》中,李小龙与铃木宽殊死搏斗,也含有中国拳术与日本空手道试比高低的味道。最后获胜的自然是中国功夫师李小龙。作为电影观众,自然不会去探究李小龙以空手道为对手的含义,见李小龙所饰的中国同胞获胜,顿觉扬眉吐气。同时,也为中国功夫之神威而深深地自豪。李小龙的电影轰动一时,其魅力且能久而不衰,原因之一是迎合了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现在的问题是:李小龙的电影,在日本、在欧美也大受欢迎!人们在深入探讨李小龙电影之时,会发现李小龙并非那种一味排外的狭隘的民族心理。他嫉恶如仇。他的爱憎标准并非以同胞与异族来划分的。他恨的是邪恶的外国人,对同胞中的败类,他同样憎恨。在《唐山大兄》中,李小龙视为仇敌,并且将其消灭的正是一个中国华侨中的恶霸(韩英杰饰)。在《龙争虎斗》中,韩(石坚饰)不仅是个中国人,还与李同出于一门武术流派少林寺,可韩是个十恶不赦的魔头。李小龙的电影,除他的绝顶功夫为世界电影观众所倾服外,他的观念倾向也是能为世界电影观众所接受的。这是他的电影具有国际性的双重原因。
  第22章 巨星陨落 死亡游戏亦是真名气愈来愈响,脾气也愈来愈大,他以刀威胁一名秀才,又在电视屏幕中将节目主持人撞倒,继而又将一名武教头打得人仰马翻。八方受敌,四面楚歌,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景象?被送往医院急救,大难不死。正在创作《死亡游戏》,独闯七级佛塔,连克七名高手,最后发现是"死亡游戏"。最终未完成"死亡游戏",却上演了一出真正的《死亡游戏》!1973年,对李小龙来说是个不吉利的年份。他的名气依然蜚声海内外,他的电影依然在世界各地的影院上映不衰,然而,他的心底,却被一片魔影笼罩着。也许李小龙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他如果能像道家佛家那样淡泊处世,他心中将是一片明朗。李小龙信奉道家佛家。却进不了那样的境界。李小龙始终是个矛盾的人。《龙争虎斗》的拍摄,多灾多难,四个星期的拍摄计划拖到第十个星期才完成,此时,李小龙已是心力交悴。《龙争虎斗》封镜,李小龙飞了一趟美国。不知是李小龙夸海口,还是他人吹捧,说好莱坞将会以100万美元的"干薪"求聘他,更会像嘉宝、褒曼、梦露一样专门配一个班子为其拍片。传闻有鼻子有眼,使大家信以为真,大有香港走宝之感叹。不久,李小龙悄然无息回来,他在机场拒绝记者采访,一脸不快,自然也不见他拿出片酬100万美元的合约向公众炫耀。于是,又有传说出来澄清:好莱坞投资《龙争虎斗》总共才60万美元,怎会一下子将他一人的片酬抬到100万?又说自从爱迪生发明电影以来,还从未有过哪位大明星享受过"干薪"的殊荣。还说,《龙争虎斗》尚未公映,是龙是虫尚是个未知数,精明的好莱坞片商怎会像包装梦露一样专为他组班子拍功夫片?此乃无稽之谈!李小龙对此行末做任何解释,他保持缄默,并且是人人都欠了他债似地一副愠容。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李小龙此行赴美,结果未遂他的心愿。看来去好莱坞做国际超级影星的梦想一时还难成,他还得呆香港泡一些日子。李小龙脚踩两只船,又想为邵氏拍《神龙》,又想跟嘉禾继续合作《死亡游戏》。但结果,两方面最终是没了音讯。李小龙始终不肯放下"老子天下第一"的至尊架子,打电话去询问个明白。他疑窦丛生,想法荒诞,认为他们都在策划阴谋,欲抛弃他。李小龙大错特错,天下哪有把财神爷往外推的老板?他们都恨不得把李小龙死死搂在怀里。李小龙的电影,怎么拍都会卖座。可因为这位财神爷的性情越来越古怪,脾气越来越暴躁,谁敢把这颗炸弹般的财神爷搂在怀里?都认为现在李小龙的行为暂不宜合作,但都不便把原因奉吉他。李小龙憋了一肚子的火,他为向他的"恩公"邹文怀泄怨,跟罗维干了一仗,引发了著名的"罗维报警事件"。其后,他怨气仍末平息,借机向一位耍笔杆子的秀才开火。事由是一篇文章引发的。又可说跟这篇文章无甚干系。事情是这样的,某作家化名写了一篇有关邹文怀与李小龙的文章,刊于《嘉禾电影》上。此刊是嘉禾的私办刊物,邹文怀又是嘉禾的老板,作者自然要将邹文怀吹捧一番,但对李小龙也没有什么"不适"之辞。但李小龙因对邹文怀心存芥蒂,鸡蛋里挑骨头,硬说这篇文章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诽谤侮辱了他。他要找那个秀才兴师问罪,以泄他对秀才吹捧邹老板的不满。在杂志主编梁风的办公室,李小龙气势汹汹,要梁风交出那个"写破文章的臭秀才"。梁风出于维护作者的义务,不肯交出作者,敷衍道:"是寄来的稿,实在不知秀才是何许人。"李小龙见梁风拒不交出秀才,怒不可遏,再一次失去理智,把他因罗维报警而签写的保证书忘到爪哇国去。他又抽出威胁过罗维的特制皮带,挥舞匕首,在梁风的眼皮下施展得呼呼怪响。当时情形极为恐怖,梁风吓得魂飞魄散,面如土色。他的办公桌上留下道道刀痕。梁风到底算一条汉子,死神缠身都末出卖作者。旁观者邹文怀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主张将作者公开出来。据事后有人分析,邹文怀此举欠周全,这等于把作者推出来做"替罪羊"。倒是那个作者出奇地爽快,他在电话里说:好汉做事好汉当。此作者不怕李小龙之因是他不会武,干吗不敢见李小龙?李小龙声称是不会向不会武的人动武的。这作者认为:我没做亏心事,没写一句诽谤李小龙的话,所造成的误会,是完全可以说清楚的。看来这位秀才是过于天真了。这位秀才在邹文怀的安排下,与李小龙晤面。秀才原以为可与李小龙说清道理,致使对方通情达理,结果还是应照了那句老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事后,秀才心有余悸地与友人复述晤面之情景,友人将秀才之言付诸文字,现笔录如下:话说有那么一天下午,秀才施施然地准时来到邹公馆,与李小龙初次见面,自然而然伸出手去,不想李小龙把脸色一沉,厉声说道:"请你不要碰我!只有我的朋友可以碰我,而你却是我的敌人!"当时秀才暗想:天下竟有这种不懂礼貌之人,诚乃奇哉怪也。分宾主坐定之后,李小龙劈面第一句话就问秀才:"你认不认识我?"秀才摇头:"不认识。""你是不是和我有仇?""没有。"李小龙大声道:"那你为什么损害我的名誉?"秀才一呆,反问道:"我写错了什么?倒要请你指教。"李小龙说:"你写我的个性,好像一名大孩子,这不是明明说我愚昧无知吗?"秀才一听,原来如此,不禁哑然失笑,正待答话之时,李小龙的火气又上来了,用英语怒喝道:"抹去你脸上的笑容!我不喜欢看你的衰样!"秀才实在怕了他,只好收敛笑容,很诚恳地向李小龙解释道:"李先生,请你听我说:按照中国文字上的传统,大孩子就代表天真、纯洁、直爽&&"李小龙一挥手,截住秀才的话头,不耐烦地说道:"我不理你们&&&(英语中,类似'***'之类的粗话,以下皆用&&&代之):什么中国传统?你不用和我绕&&&的圈子!我认为你损害了我的尊严,今天说什么也不能饶了你!"秀才不禁倒抽一口冷气,已经觉得形势不妙了,但还不死心,继续解释道:"李先生,请你仔细想一想:我的稿子是写给《嘉禾电影》的,而我是向嘉禾支领稿费的,没有理由对你不利呀!"话还没说完,李小龙伸出他的巨灵之掌,砰然一响拍在桌上,怒气冲天地叫道:"你&&&的说什么也白废&&"说时站起身来:"现在就到厨房里去拿刀,先斩你几刀再说!"当下吓得秀才魂不附体,只好以乞怜的眼光向主人家邹文怀求救。邹文怀挺身而出,对李小龙道:"你这就不对了,布鲁斯,你答应过我不会使用武力的&&"李小龙使劲把邹文怀一推,喝道:"你&&&不要管闲事!我答应你不用拳头,但是我没有答应你不用刀啊!"秀才一听。暗想:"此番性命休矣!"李小龙一步步地逼近,秀才子已瘫痪在沙发上动弹不得。李小龙一直走到秀才的面前,一只手差不多指到秀才的鼻尖上,咬牙切齿地说道:"宝贝儿(美式英文哩语的'你小子'),你今天掉进我的陷井里来了,在没有被我打断几根骨头之前,你休想离去!"秀才当时已届60高龄,再加上身上有肺痨之症,不要说被李小龙饱以老拳,就是被他吹上一口大气,也会弄得昏倒过去半天,哪里还放反抗?当下秀才战战兢兢地哀求道:"请你暂息雷霆之怒,就算我写得不对,我现在向你道歉就是了!"李小龙跳起脚来,大声说道:"道歉就算了吗?我现在用刀于在化验上开了花,事后再向你道歉,行吗?"秀才可真怕他说得出,做得到。于是苦苦哀求:"那你就吩咐吧,要我怎么都行。"李小龙怒目而视威逼道:"好的,那你就招认出来,是谁花了两万元叫你这样写的?说出来饶你不死!"秀才一听,这可真大离谱了,两万元?有这么值钱的文章吗?再一想,方始恍然大悟:只要胡乱扯出罗维或邹文怀的名字,也许就可以跳出龙潭虎穴,但可惜的是他又不能那么说,因为根本是没影儿的事啊!秀才"就是个泥人儿,也还有三分土性子",于是把心一横,拼着挨他几拳,干脆说道:"我没话可说,你要打,就请动手吧!"说也奇怪,李小龙立刻转身,对邹文怀喝道:"叫他滚,我不要看见他!滚,滚,滚!"秀才好像听到了皇恩大赦,三脚两步,跳出门外,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似漏网之鱼。事后,梁风向秀才温语压惊,秀才摇头苦笑道;"我倒没什么,但此人情形不大正常,恐怕寿命有限,你们倒要多多留意才好。"没想到秀才这一句话不幸言中,李小龙果然在不久便撒手尘世,这可真是天意如此,无可挽回了。邹文怀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信条,凡不利于李小龙的事皆捂得死死的,公司员工亦皆如此,只在内部议论,不向外界言传。否则,"李三脚"的诸多笑话,又要被记者们拿去,当丑闻在报上大肆渲染。1973年,是李小龙与新闻界龃龉颇多的一年。这以前,李小龙架子虽大,仍可接近,他兴致来时,还会与记者拉手拍肩,亲若手足。如今,李小龙呈现在记者面前的形象,用一位记者的话说是"与你结下八世深仇的狰狞面孔"。有一次,李小龙在公众场合露面,时间大概是《龙争虎斗》即将开镜之时。李小龙是个风头人物,数十个记者将他团团围住采访拍照。李小龙曾因这种场面而出尽风头,此刻却把脸一沉,厉声叱道:"你们不要拍了,你们已拍了几千张!"记者岂会听他这一套,采访拍照是他们的职责,岂有见新闻人物不拍之理,照拍不误。李小龙火了,动作之快,匪夷所思,只听吧嗒一响,一摄影记者的相机给他打落在地。众人哗然:"李三脚"真是蛮横无礼!记者也都不是吃素的,此刻正愁逮不住新闻不好回报馆交差,这正是头号新闻。大报小报把"李三脚"这一"辣手"一登,气得李小龙暴跳如雷。报纸刊物这般多,他不知该找哪家兴师问罪才好。又有一次,确切的时间是这年暮春,李小龙以刀威胁罗维,罗维报警的当天晚上。李小龙按照预先的约定,出席了无线电视"欢乐今宵"专题节目。席间,李小龙心头对罗维之怨恨还未渲泄干净,当主持人何守信采访他时,他不指名不道姓,悻悻谴责起罗维来。电视观众皆莫名其妙,只有圈中的人知其奥妙。李小龙的意思是他宽宏大量,否则他稍稍动武,罗维老头子便会粉身碎骨。为了证实他的话当真,他便拿何守信当靶子,以试身手。于是电视屏幕上就出现骇人的一幕:李小龙对着观众戟指蹦跳,突然间他手肘一撞,何守信果然不堪一击地倒在沙发之上。李小龙这一表演,不仅是对新闻界的公然冒犯,还是对当时正在实施的"全港反暴力运动"的严重挑衅。影迷深表失望,港民纷纷不满,舆论界更是异口同声指责他的错误。香港《快报》借一影迷的话怒斥李小龙:"我们鄙弃狂妄自大的英雄主义!"你不恭,我便不敬&&这就是当时香港新闻界对李小龙的态度。其实,李小龙根本无意冒犯新闻界,更无张扬暴力的"歹念"。他没有向任何一个人动武的企图,就是对他视为大仇人的罗维亦是如此。但他无法控制自己,他也不明白他怎会做下这等授人于柄的"蠢事"。李小龙每每做错了事后都悔恨不已。据追随李小龙20年的曾任李小龙家管家兼厨师的胡生回忆,李小龙死前最愤怒、最忏悔之事,是一日下午,他挟着一大叠本港的报刊,怒气冲冲回家,越看越冒火,用双手捶头。胡生过去安慰,并问其故,才知那天因罗维报警,晚上应邀上了无线电视,一时不冷静,无意之中撞倒何守信。现在,报刊却利用港府"反暴力运动"大做文章,他成了港人的众矢之的,真是冤哉枉也。胡生说当时李小龙悔恨不迭,捏着报纸长久地喃喃自语,说:"我不该受人利用&&"然而,李小龙却不在公众场合流露出他知错悔恨之意,更不会公开道歉。下一次见到记者,仍是一副不共戴天的怒容。香港的新闻界竞争激烈,常常互为冤家,可对外却出奇地团结,冒犯一个,得罪一群。要捧,一道上;欲损,一起来。别说新闻界尚不知李小龙错后知错知悔,就算知道,也不敢轻信,会以为"戏子演戏"。经新闻界的推波助澜,李小龙在众多港民眼里,落下个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恶劣形象"。新闻界对李小龙的最大一次"报复"行动发生在这一年的初夏。这是李小龙屡屡对新闻界"蔑视"、"非礼"、"冒犯"、"挑衅"的必然结果。当时,李小龙刚从洛杉矶看病回来不久,新闻界均不知李小龙还会得什么"病",更不知死神正在悄悄向他逼近。否则,李小龙再怎么冒犯。新闻界都会原谅他。新闻界好像事先有约似的,就李小龙与女艺员丁佩的绯闻,铺天盖地,进行了一场近乎围剿的报道。丁佩何许人也?"频换男友","滥交","乱服药物","浅薄"."轻佻","喜怒无常"。"染上所有的西方时髦病","丑闻迭出"&&总之,形象之丑恶,令人呕心。这和以前截然不同。以前,新闻界也常爆出李小龙与某女的绯闻,但却千篇一律重弹"英雄加美女"的老调。说某女如何俏丽迷人。楚楚动人,娇情可人。媚态惑人,似乎不将此女大大地褒奖一番,是不足以配上李小龙这大英雄的。因此。李小龙对这些或真实或虚构的艳倩故事一笑置之.甚至还自鸣得意。这次,却是把李小龙的女友搞得臭不可闻,丁佩既然是一个"臭女人",必然使李小龙很掉身价,何言英雄气概?大英雄会跟如此女人"胡来"?脸上委实无光!李小龙愈发光火,气不打一处出,却无从发泄&&新闻界皆秀才,能对不会武的秀才拳打脚踢。以解心头之恨吗?李小龙始知新闻界之厉害,远非100个罗维加起来所能比拟。无疑,丁佩做了"倒李"的牺牲品,她不是因为李小龙也不会如此"出名"。据熟悉丁佩的人讲,丁佩远非某些文章所说的那么糟,她其实还是个不错的女人。丁佩的"臭名昭著",很大原因是她不懂得"做人"造成的(在这点上,李小龙与她惊人地相似)。某些女人,光做不说,行踪隐蔽,既享受到男女之欢愉,又保全了名声之清白。而丁佩,敢说敢做,大大咧咧。殊不知,在中国什么都可说,就是男女私情不可说!面对四面八方的"口诛笔伐",丁佩也豁出去了:我就要跟李小龙,死爱活爱,爱给你们看!丁佩毫不退却,跟有妇之夫照样如此这般,于道学家看来,真可谓"恬不知耻"也!李小龙的文章,又有得做了。新闻界对李小龙"过不去",武术界岂又能对李小龙"过得去"?算起来,李小龙与香港武术界结下的宿怨要深得多。香港的新闻界,好歹与李小龙有一年多难忘的"蜜月"&&新闻界把李小龙炒得更红,李小龙为报刊版面增辉添色。而与武术界,什么也没有,惟有龃龉。都说李小龙从登上港岛第一天起,就视本港武术界为无物。视而不见也罢,目空一切也行,李小龙偏要逞哗众取宠之能,口若悬河,语惊四座,戟指本港武术界,将其贬得一无是处,以衬他的截拳道尽善尽美。又:李小龙自诩中国功夫在美国的传人,可他连到了异地时,拜访地盘的武林师尊泰斗的行规都不懂,不是无知之极,就是狂妄之至!这些言论,确有七分刻薄。但细究之,又不是无稽之谈。且不说被李小龙攻击之人可能会带有偏见,就是与武术界不搭界的局外人士,对他也是这么认为的,只不过没这么强烈的主观色彩。李小龙把他的内心世界包得紧紧的。其实他内心并无贬低本港武术界之意,更不想在本港武术界树敌。道理很简单:本港武术界并没有得罪李小龙,李小龙自然也就不会先抱有敌意。李小龙曾不无忧虑地跟友人说,港埠的一些武师,教弟子花巧而不实用的武术,实在是误人子弟,他觉得他责无旁贷地应奉劝这些功夫弟子放弃花巧的武术,学一种最实用最先进的武术&&那当然是他呕心沥血创立的截拳道。李小龙这番苦心善意,由于他处世的不圆融,被惊人地误解了。他的坦诚,却是给了武术界当头一棒。武术界人士怨声载道,怒火燃烧。结果,李小龙回港才几个月,本港四届拳击冠军刘大川,代表本港武术界向李小龙挑战。李小龙以他的造诣"已达到不随便比武的境界"而拒绝比武。当时的新闻界将此事炒得很热,他们没有厚此薄彼,只是想目睹一下两位顶尖高手的功夫大战。当时还流行一种说法,说李小龙这样的国际功夫大师,怎能去跟一个在小地方出名的拳师比武呢?这就像国学大师胡适,会跟中学生一道考国文么?然而,李小龙在拍《精武门》和《龙争虎斗》时,先后跟两个功夫平庸的临时演员较过手,这不是比武,是什么?李小龙继续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地宣扬他的截拳道,本港武术界觉得他"太不象话","太不识好歹了"。于是旧事重提:李小龙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与本港赫赫威名的拳师刘大川比武,却跟在武术界根本排不上号的初习武者比武,他那个"已达到不随便比武的境界"之说,该作何解释?新闻界自然要为此事推波助澜。一年多后的流行说法是:李小龙不敢跟刘大川比武。刘大川自那以后,一直没向李小龙继续挑战。他已经在舆论上赢了李小龙:刘大川是李小龙所敬畏、所惧怕之人。李小龙至死,都没有摆脱挑战者的骚扰。他们越发地放肆,或以刘大川之事来激他,或当面把截拳道贬为流氓斗殴之小技,更有人定好时间邀李小龙到某某地方比武。他们的挑战都不会有反响,却能获得另一种反响:被公众或媒介捧为令李小龙"见而生畏"的英雄好汉。莲达曾以万般无奈的口气回忆当时的情形:"小龙他总是尽量回绝一切挑战,可是报界老是对他喝倒彩,须知绝大多数的挑战者都想获得免费宣传。"李小龙当时承受的舆论压力非常非常大。他的沉默,不再被认为是蔑视,而是被认为胆怯。他的"已达到不随便比武的境界"之说已不能自圆其说了。人们甚至怀疑他"行遍美国无敌手"的豪举,认为那是好莱坞式的神话,而非他的历史。当时的舆论已把李小龙逼得没半点回旋余地,他最明智的办法就是站出来接受本港武术界某一高手的挑战,重新以拳头来证实他行将失去的一切。很遗憾,李小龙没这样做。李小龙死后,据"李小龙研究"之学者,以及李小龙所接近之人的分析,李小龙那样做的原因是"害伯"。确如舆论导向所指,李小龙对挑战者的态度,最初是蔑视,最末是胆怯。这一年,李小龙挫折颇多,遭受一连串打击,有的还是致命的。李小龙的精神正在走向崩溃,他似乎听到死神正在敲他的门。他不再有当年勇往直前的锐气,他的名气太大,他竭力维护所获得的一切,更害怕失去这一切。若冒险比武,万一失败,该会怎样呢?这或许是李小龙至死都在思考、都在犹豫、都在痛苦的难题。李小龙与本港武术界关系史上的最大"败笔",也许该属发生在电视上的那一幕。因李小龙的冒犯,使得他的武德一落干丈。其时,由于李小龙功夫片的传播,使得李小龙的功夫越来越为海外的武术界所重视。这种因李小龙而兴起的世界性功夫热反馈到香港来,迫使缘李小龙之因而对李小龙功夫持有偏见的本港武术界,正视起李小龙的截拳道来。平心而论,李小龙回港忙于拍片,功夫并无长进,却是他的功夫奇迹般地蜚声全世界的岁月。这种形势的最后结果,导致了无线电视的一台节目。他们邀请李小龙与本港各门派的泰斗教头坐在一起讲手,自然是宣传自己门派功夫以及交流武艺的讲手。李小龙接受了邀请,各派师父亦接受了邀请。原本,各派师父因李小龙的傲慢与非礼,是不屑与他坐在一起的。这一做法,可认为是本港武术界对截拳道作为一种新门派的事实上的承认,而他们之间的敌对关系也可望得到和解。李小龙的做法,使该发展的一切又逆转了。节目的时间安排,是在李小龙出席"欢乐今宵"后不久的一天。李小龙在"欢乐今宵"中,把无怨无仇的何守信撞倒,落下"滥施暴力"的恶名。这次,因是与武林高手聚会,莲达反复叮嘱他要学会谦和容忍。李小龙满口答应,并在心中时时警告自己:切不可像上一次那佯莽撞。李小龙的影迷们,也热切期望他们的偶像有好的表现。结果是令人大失所望。节目过程中,各门派师父报过家门后,便一一介绍自己门派的宗旨和要领。李小龙并不狂,各位师父也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相关文章:
今日坐诊大夫
苏伟主治医师
擅长:神经外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
脑水肿&是怎么引起的?
脑水肿&如何治疗?
脑水肿&吃什么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看武术 师法动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