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框架的基本框架是怎样的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Unit 4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约6850安。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作者姓名&谢念东   王运贵 &所属单位&济南市中区教研室  山东省教研室  联系地址&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  山东省教研室&联系电话&6  电子邮箱&&邮政编码&250001  学科领域 (在0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0 思想品德  0 音乐   0 化学  0 信息技术  0 劳动与技术  0 语文  0 美术   □√生物   0 科学  0 数学  0 外语  0 历史  0 社区服务  0 体育   0 物理   0 地理  0 社会实践  0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七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共用4课时,每周3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生物课程内容十大主题之一。生物体的各种生命现象源自于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明确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为后续学习各类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奠定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本单元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三个专题。专题一通过分组实验制作临时装片,增加对细胞的感性认识,描述动植物细胞的结构;通过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理解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功能单位。专题二明晰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增加细胞数目、增大细胞体积和形成组织,实现由小长大。专题三在前两个专题综合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构建多细胞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三个专题的确定源于济南版《生物学》教材,不仅覆盖了教材的全部内容,又不拘泥于教材,适当参考其他版本教材,进行了拓展和提升。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临时装片的制作、细胞的结构、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难点是练习制作临时装片,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本单元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动手解剖、思维探究、活动体验、列表比较、模型制作等方式,认同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能够绘制或者制作出细胞模型;说出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尝试用图解的形式表示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癌症、白血病等恶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了解目前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现状和人们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态度和认知,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明确动植物细胞的异同。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分化的概念和组织的概念  3.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识别植物和人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4.说出器官和系统的概念,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能力目标:  1.模仿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尝试绘制结构简图,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训练基本的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  2.模拟制作细胞模型,深化对细胞结构的认识,训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和拓展活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2.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有机整体的观点。   3.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应课标:  1.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3.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4.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5.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6.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7.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8.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下载说明: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欢迎访问北大语文课程网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体系
浏览 8,242 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一:激趣识字(1课时)。创设情境,走进商场,走进农村,并出示相应的事物名称,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模块二:归类识字(3课时)。出示课文词语,鼓励学生认读,由教师指导个别字的识记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其余生字。教师归纳识字方法。
模块三:巩固识字(3课时)。走进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巩固认读,快乐书写。
1.认识本单元5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认识“竖钩”、“卧钩”两种笔画,“提土旁”、“女字旁”、“竹子头”、“风字框”三个偏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情感。
4.生活中识字,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5.归类识字,通过具体的字让学生了解“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并且能够感受到汉字的构字规律。
6.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把识字的方法迁移到生活中。
7.培养学生先观察后动笔写的习惯,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
8.指导学生带上动作和表情朗读课文。
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自主认读——引领识字——合作识字——复习生字——总结方法
引领感悟—学习探究—交流反馈—快乐书写
多彩的春天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模块教学设计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四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2课时)。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模块二:分类识字(2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小组合作认识本单元的生字。
模块三:朗读感悟(3课时)。以《柳树醒了》为主,带《春雨的色彩》、《古诗二首》,运用想象画面、分角色等多种朗读方法,在学生头脑中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春意图。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模块四:展示台(2课时)。回归单元主题,升华情感。展示语言的积累,初步培养积累词语、积累优美语句的习惯,练习口语表达。夯实基础,检测学习本领。
1.识字本单元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2. 通过观察,发现规律,能够自主认识本单元生字。
3. 正确流利、带有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春天里景色、人物的美好。
4. 积累描写春的词语、古诗、优美语句。
5. 在活动中感受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6. 在阅读中,做到“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规范学生口头表达,训练写用完整句子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流程:兴趣导入——感知单元主题——制定学习计划
教学流程:分类识字——检测——指导写字
教学流程:典型示教《柳树醒了》——编织学习网——分别学习每课语言点
教学流程:各小组选择展示内容——小组讨论展示方法——全班展示——全班评价记录——单元检测
美丽的秋天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四个模块:
模块一:感受秋天—预习(1课时)。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尽可能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字词画下来,请教老师和同学。初步感知课文。感知秋天的美丽。
模块二:识字(3课时)。在模块一的基础上,巩固已经认识的生字,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互助重点解决存在困难的生字。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识字方法的总结。
模块三:写字(3课时)。要求会写的字,写正确、漂亮。了解写字规律。
模块四:走进秋天,感悟秋天(3课时)。感悟秋天的美和大自然的神秘,体会创造美。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
1.认识61生个,会写4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从文字中发现美,在头脑中浮现美,在朗读中表现美。用心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积累词语,背诵诗文、段、篇。
4.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在心灵中积淀美,并付诸实践。
5.对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有明确的认识,并能根据字的结构正确书写汉字。
6.有意识地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识字中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识字相互交流。
自主识字—交流识字—初步感知课文
交流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指导识字
模块三 写字
认字—了解写字规律—写字
模块四 走进秋天
自由读《识字一》——交流《识字一》词语内容——指导朗读——自由读《秋天的图画》、《古诗两首》,画出描写秋天景物与色彩的词句——指导朗读,感受秋的多彩与美丽——试用《识字一》中的词语对这两课进行概括——自由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交流秋天的特点,说说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
春天里的发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整个单元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感受春天(2课时)。学习《找春天》,逐一渗透学习方法。
模块二:识字(2课时)。以后三课的识字为主,用第一课学习到的识字方法把本单元需要认识的字分类学习。
模块三:写字(2课时)。主要是写字训练,同样把本单元需要写的字分成结构不同的几类来指导书写。
模块四:走进春天,探索春天(3课时)。主要是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带领孩子们领悟文章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模块五:汇报展示。(2课时)
1.会认识本单元36个字,会写39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找春天》《古诗两首》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引领孩子去观察春天、热爱春天。
4.引导孩子们在童话故事中汲取力量,体会栽花种草的乐趣,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5.带领学生巩固识字方法,鼓励学生按照发现的识字规律识字。
6.从汉字结构的入手,指导写字。
7.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语,并且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8.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表演等方式加深理解,练习朗读。
了解春天特点——总结学习生字的方法——感悟课文——总结学习课文的方法和过程——指导写字——整体感受文章
找生字——制作卡片——卡片分类——自学部分生字——小组交流,组长汇总——全班交流,学生做老师教学生——巩固识字
给生字分类——分类书写——小组评价,全班交流——巩固写字
走进春天,探索春天
学习《草》《笋芽儿》,习得方法——用习得的方法学习《小鹿的玫瑰花》《宿新市徐公店》
模块五:汇报与展示
汇报我的发现——找规律(探索识字方法)——赏对联——我会说(形容词练习)——口语交际(春游)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2课时)
模块二:整体感知人物形象(2课时)
模块三:领悟表达(2课时)
模块四:口语交际、习作(4课时)
模块五:检测(1课时)
1.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以“讲故事”为主的口语交际能力。
5. 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
模块一:预习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填写学习汇报单
感知人物形象
说说人物的初步印象——交流画出的内容,指导朗读——自由读文,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说说他们有着怎样的品质——划出相关语句——交流体会,指导朗读——总结,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探究人物写法
回顾四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优秀品质——出示例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对话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全面交流,进一步指导朗读——摘抄四篇课文中精彩的词句
口语交际与习作
口语交际(对人物的了解)——习作(学习写人物)——交流学习收获(单元学习总结)
教学流程:基础知识大闯关——积累百花园——阅读大观园
民间故事和神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1课时)。四篇课文连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质疑不解。
模块二:理解内容(2课时)。以《女娲补天》为主,附带其它三篇课文。同时,积累语言,通过记住语言了解人物形象。
模块三:领悟表达(3课时)。后三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体会神话丰富的想象力,了解神话人物的神奇。运用复述的方式,深入理解人物,同时积累语言,把人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模块四:习作(2课时)。
模块五:检测(1课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实际中。
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通过积累生动的语言,增加语言储存。
2.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神话中的人物,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3.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4.提高学生以“讲故事”为主的口语交际能力。
5.培养学生抓住文章主要段落理解人物的能力。
6.通过具体的语段,领悟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7. 在自己的习作中能够有意识运用语言表达想象中的故事,在相互评价中提高习作鉴赏和修改能力。
模块一:预习
自由读这四篇课文,大概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字词句——把课文读通顺——小组检查字词句及课文朗读情况
看图讲故事——自读课文,说说对人物的初步印象——板书人物的主要特点——这些人物的主要特点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画出相关语句——交流划出的内容,指导朗读——说说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回顾四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出示例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全面交流,进一步指导朗读——摘抄文章中的精彩词句——交流课外搜集的内容,进一步归纳神话传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作家笔下的动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一:整体感知动物形象(2课时)。通读四篇文章,在理清字词障碍的同时初步感受动物形象。
模块二:走近动物,感受动物的可爱(3课时)。在整体感知动物形象的基础上,带领孩子深入地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模块三:综合练习,言语训练,整体推进(4课时)。通过综合性练习,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孩子学以致用,落实到实际中。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2.以四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描写动物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6.培养学生描写动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
7.学会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发现语言特点的能力。
8.通过阅读四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述动物形象的特点。
9.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能够用自己的话写清楚观察到的现象。
整体感知动物形象
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识记字词——对文中的动物有初步的感受
学习《鹅》《猫》,习得学习方法——运用习得的学习方法学习《白公鹅》《母鸡》——比较同样的动物不同的写法——阅读积累
教学流程:阅读发现(读文本)──观察发现(看生活)──赏评发现(评写作)
――人教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整个单元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挖掘学生的自学潜力,达到预习目标。
模块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
模块三: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将本组教材和口语交际相联系,将读、说和写结合起来。
模块五:展示积累
1.认识本单元的21个生字,理解“信奉、胆大妄为、径自、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气馁、狰狞、贫瘠”等词语。
2.通过填写预习单的形式,让学生学会预习。
3.学习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了解人物的阅读策略。
4.通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进行朗读。
5.了解用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的写法,能够在习作中有意识的运用。
6.继续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不同文章写法上的规律。
7.学会确定习作的中心,能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写一个“我”所敬佩的人。
8.能够通过交流,有意识地积累学习经验,反思学习过程。
教学流程:出示预习目标——自主学习,填写预习单——检测预习效果,解疑
教学流程:资料的搜集与交流——学习《鱼游到了纸上》——总结学习方法,抓住课文中重点句子解读文本——读课文,抓细节,品人物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回忆人物——学习表达——体会观察
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流程:回忆人物——选取人物——选择事例——妙笔生花
教学流程:我的发现——日积月累——阅读
学习说明性文章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模块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本单元的学习分为四个模块
模块一:科普推荐会(1课时)。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唤醒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模块二:填写预习单(2课时)。整体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模块三:理解感悟(2课时)。抓住课文要点,体会作者准确用词,形象地表达。
模块四:体会表达(2课时)。了解基本说明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学习目标:
1.会写18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默读、背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继续学习预习,通过预习单,能够把握预习的方向,增强自学能力。
4.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5.阅读本组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并能在表达中加以运用。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特点,积累语言。
6.树立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7.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有整体意识,在丰富的活动中加强前后联系,把握学习规律。
8.在自己的习作中,能够运用阅读中领悟到的表达方法,
科普著作推荐会
教学流程:朗读激趣,介绍《森林报》——交流读书情况——交流搜集的资料
填写预习单
教学流程:明确任务——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填写预习单
教学流程:学习《鲸》,自读自悟——体会写法,积累运用——感悟升华,演讲练笔——学习表达。
教学流程: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拓展延伸,学习表达——对比阅读,体会异同——自读自悟,学法迁移——积累语言,学习方法——回顾目标,总结方法——迁移方法,练写片断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走近名著(2课时)。这是预习模块,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主预习汇报单,自主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具有初步的阅读感受。
模块二:走进名著(2课时)。这是感知内容模块,在预习的基础上,以一篇带三篇的方式了解本组课文讲了什么,通过具体的朗读训练,内容的理解了解文中主人公的形象。
模块三:细品名著(2课时)。这是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模块,同样运用以一带三的方式品析文中的具体描写,通过老师的引领,学生的自主探究,讨论合作进行方法的归类,情感的体验,领悟表达方法。
模块四:再“创”名著(2课时)。这是拓展与练习模块,通过口语交际、习作训练,把语文的训练目标落到实处。
模块五:收获驿站(2课时)。这是检测模块,针对本组的学习,检测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老师做到有的放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
1.掌握23个生字,读准20个词语,会写34个生词。
2.通过学习本组四篇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以本组课文为领悟研究材料,探索、总结、归类描写人物的一般方法。
4.通过本组教学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5.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情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语言,分析概括,理解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语言,体悟品质的能力。
6.培养学生改编,语言再创造的语文实践能力。
7.为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学习到的表达方法创造条件。
教学流程:初识名著——走近名著
教学流程:以一带三,精讲《草船借箭》——总结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流程:以一带三,细“品”《将相和》——总结归纳,自悟表达方法
再“创”名著
教学流程:口语交际——习作指导
教学流程:基础知识检测——基本能力检测——习作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四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2课时)。初步感知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初步感知情感。
模块二: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人物 ,体会情感(2课时)。
模块三:品味语言 ,领悟表达(3课时)。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4课时)。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1.认识、了解鲁迅。
2.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3.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4.拓展读一些鲁迅的作品或者关于鲁迅的文章,观看和鲁迅有关的影视作品。
5.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交流等方式,提高对课文的把握能力。
6.用读文想象画面的形式,让学生概况主要内容,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7.通过对文章的研究,归纳描写人物的方法,并且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
导入——自由读《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检测字词——概括主要内容——朗读检测——交流鲁迅印象——质疑
回顾本单元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辅助学生学习一个片断——小组分工学习本单元课文——小组交流——全体交流——速读自学《一面》——激情诵读《有的人》——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品味语言 领悟表达
回顾三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出示例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全面交流,进一步指导朗读——随文练笔,进行仿说——摘抄四篇文章中的精彩语段——进一步朗读,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的妙处
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流程:启发谈话,拓展思路——选定内容,训练表达——激发情感,抒写人物——交流收获,学习总结
外国名篇名著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本单元的教学共分为四个模块:
模块一: 预习(2课时)。在以往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设计预习单,检验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初中的学习打基础。
模块二:理解内容(2课时)。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加深认识。
模块三:领悟表达(2课时)。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让学生继续在比较中阅读,归纳表达方法,提高文章的鉴赏能力。
模块四:习作指导(4课时)。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引导学生写“小小说”,用欣赏文学的标准评价自己的文章。
学习目标: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人物心理的方法。
4.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能够通过学习文章表达的方法,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进行写的训练,鼓励学生利用小说的手法进行写作。
6.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7.培养学生说话大方,认真倾听的习惯,并能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8.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联系课外学习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深入阅读、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流程:讨论预习方式——出示预习单,学生预习——检测预习效果
模块二 理解内容
教学流程:引导理解——自学理解——指导交流
模块三 体会表达
教学流程:引导体会写法——自学体会——交流总结
第四模块 写
教学流程:回顾——确定写作目标——自由写作——讲评
96.3% (26)3.7% (1)
本文链接:
版权所有: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篇文章需要
才能发表评论.
整体设计富有科学性
414 人阅读
,13 条回复
第一期·写作教学专辑第二期·阅读教学专辑第三期·文言文教学专辑第四期·“教学方式”专辑第五期·综合性学习专辑第六期·如何做教...
温教授讲的确实好,“连滚带爬”地读书不仅是略读,浏览,更形象地看出读书的兴趣浓厚,如饥似渴。
“连滚带爬”地读就是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跳过去,猜读,跳读,浏览,
教师多读书是给学生做最好的榜样!
了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来讲真的很重要。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做好引...
“治大国,若烹小鲜。”庄子的这句话,对于我们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也是适用的。课改工作的推进,不能搞颠覆...
为何不能把“静悄悄地教育变革”变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
名著阅读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多一些情趣的培养,少一些功利...
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书目。阅读哪些书孩子们需要相对客观全面的引导,同时也要提醒孩子阅读后思考...
北大学习已经是十天前的事了,但是历历在目。蒋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深感觉,古代诗文中文化无处不在,作为...
“用心血做学问,用生命写文章”敬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ndroid 单元测试框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