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考研科目专业学生,大二选课,不考研,金融学,税法,线性代数,选哪两个好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专业.doc 20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专业.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会 计 学 专 业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防灾科技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会计学专业自2007年本科招生以来,随着专业课程体系及其内容的不断优化,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制(修)订,因此适时对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全面制(修)订及汇编尤为必要。为此,经济管理系系领导与会计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多次组织专业教师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议,并与其他课程承担单位教师充分沟通,多方听取意见,严格按照学院下达的教学大纲修订文件和督导组专家建议,完成了会计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面制(修)订工作。
课程教学大纲建设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的核心任务之一,是确保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此次教学大纲制(修)订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立足应用型本科专业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贯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加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培养,真正体现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会计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汇编适用于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涵盖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列出的除公共基础课和集中实践课外的所有理论课程,共包括34门课程,其中,学科(专业)基础课15门、专业必修课7门、专业限选课6门、专业任选课6门。
本汇编具备了四方面特点,首先,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尤其细化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其次,服从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案的整体要求,解决课程之间的衔接和与相关课程的分工、联系与配合;第三,优化交叉知识内容的教学处理形式,本着不同课程从不同角度、侧重点进行讲解,对知识点逐步深化,保持知识点的整体性,避免课程教学内容简单重复或舍弃;最后,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针对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实践内容的合理安排,理清课内分散实验与集中实践课程的分工和联系,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
本汇编历经反复讨论和修改,任课教师充分参与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有关专家提出了诸多修改意见,在此一并感谢。
会计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编 审 委 员 会
任:王慧彦
副主任:黄
员:刘翠侠
编写组:(按姓氏笔画排序)
审稿人:刘翠侠
学科(专业)基础课
高等数学(财经类上)教学大纲 存目
高等数学(财经类下)教学大纲 存目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存目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存目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1
经济法教学大纲 6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12
税法教学大纲 19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26
会计学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36
市场营销教学大纲 40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47
财务管理教学大纲 54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60
资产评估学教学大纲 67
专业必修课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75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84
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教学大纲 91
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97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105
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112
审计学教学大纲 123
专业限选课
会计英语教学大纲 131
内部审计教学大纲 139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大纲 145
金融企业会计教学大纲 152
税收筹划教学大纲 158
会计制度设计教学大纲 163
专业任选课
政府预算管理教学大纲 169
金融学教学大纲 175
管理运筹学教学大纲 179
证券投资学教学大纲 184
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191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教学大纲 199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008303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Management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适用专业:会计学专业
开课部门:经济管理系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地位:管理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掌握组织设计、领导理论的基本原理,计划、决策和控制的一般方法,具备初步的计划和组织管理能力。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相结合,立足我国的管理实践,系统介绍西方国家的管理理论。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没有先修课程,是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项目管理等会计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运用管理学中的一些基础理论理解会计核算流程中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的位置:
本人想考四川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朝鲜语方向的研究生,请问这个专业的英语是考英语一or英语二
分类:考研更新时间:
1、如果想考四川外国语大学 亚非语言朝鲜语方向的研究生,这个专业的英语不是考英语一or英语二,而是考241英语。具体查看学校网站发布的【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目录】。
2、四川外国语大学 亚非语言朝鲜语方向的研究生初试科目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1英语242俄语243日语244德语245法语246西班牙语(任选一门)
③616基础朝鲜语
④816朝鲜语翻译与写作
与本人想考四川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朝鲜语方向的研究生,请问这个专业的英语是考英语一or英语二相关文章
09-1109-1109-1109-1109-1109-0809-0809-08
上一篇: 下一篇:
09-0809-0809-0809-0809-0809-0809-0809-08
考试答疑微信
版权所有 深圳市诺达教育有限公司 (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3您的位置:
审计学专业学生,大二选课,不考研,金融学,税法,线性代数,选哪两个好?
分类:考研更新时间:
1、审计学专业,大二选课,如果不考研,建议选择金融学,税法比较好,因为相对来说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比数学更有用。
2、如果考研则必须选择数学,否则还是不选比较好。通常选课看自己的兴趣、学习的难度和以后的有用性去综合判断。
与审计学专业学生,大二选课,不考研,金融学,税法,线性代数,选哪两个好?相关文章
09-1109-1109-1109-1109-1109-0809-0809-08
上一篇: 下一篇:
09-0809-0809-0809-0809-0809-0809-0809-08
考试答疑微信
版权所有 深圳市诺达教育有限公司 (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3语法词汇部分 &br&  1,多看报章杂志、小说名著,积累词汇。因为你在做高级以往真题时会发现:15道词汇题出现的单词、短语都不是太常见,注意随时记录生僻词或短语,说不定什么时候你就碰上了。略举几例 poner el dedo en la llaga ——一针见血、击中要害;cuando las ranas crien el pelo ——从来不;viento en popa---顺风顺水,很顺利;diatriba—— 抨击性的文章或演说; soberbia/ufano---自满,骄傲,自负等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br&  2,注意搜罗书报中常用的句式。了解ni que, de ahi que, desde……hasta……pasando por……,en vista de等的用法,陈述式、虚拟式的规则,各种句法、语气、动词时态的变化;&br&  3,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报要读,笔记要记,但是不能盲目照搬,否则,不过是邯郸学步。纠错题的选材经常原封不动地出自各大报章、各式小说或西语母语者的演讲材料,难免有些错误。语法词汇部分需要你从两段文字中找出五处错误——用词不当、介词搭配有误、时态不对、固定用法如no……sino……的搭配不对、用词累赘等,你都须要自己抽丝拨茧,理出头绪; &br&  4,虚拟语气和陈述语气的使用,代词、连接词的运用,介词的搭配是20道语法题中永恒的主题。 &br&  写作 &br&  我的建议是:模仿书报中的文体进行写作,因为那些是用地道的西班牙语表达出来的,这正是这些习惯了汉语思维的我们所缺乏的。 &br&  两篇写作——正式书信和议论。 &br&  1,正式书信有可能是申诉信、质询信、求职信、正式通知等, &br&  2,议论有三种形态——I,可以是就某句谚语或辩题要求你进行举例分析和阐述观点;II,可以是就某件发生的事情或过去已发生的事进行描述或陈述,注意,描述或陈述时你要保证时态不要有重大失误;III,想象型,比如说假定你是某某公司的经理,要处理某个商业纠纷,你会如何处理,又比如假定未来出现某种未知的高新技术,你如何使它尽量地为社会提供福祉,同时有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等等,时态通常为陈述式中的将来时、条件式或在必要时会用上虚拟式。 &br&  阅卷老师在这部分的评分着眼于格式是否正确、时态是否到位(如区分几个过去状态)、句法是否连贯、陈述式与虚拟式的使用是否合理、文章是否有章法结构。 &br&  第二部分作文友情提醒: &br&  1,你如果选写评论文的话,那么常用表达 a mi juicio、a mi modo de ver、en mi opion、por un lado/por otro lado、dado que、por lo tanto diria que, estoy convencido de que,sin duda alguna, cabe destacar que, al fin y al cabo,en definitiva,en resumen, ante todo,por fin,por cierto,para terminar,es obvio que等等等的正确使用会有加分的效果, &br&  2,适当加入你熟知的西语成语能为你作文起到锦上添花的效应,略举几例——El movimiento se demuestra andando 类似中文“在游泳中学习游泳”。 no hay mal que por bien no venga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no estar el horno para bollos 时机不当 en boca cerrada no entra una mosca 祸从口出,要谨言慎行。 gato con guantes no caza ratones 惺惺作态或装腔作势的人成不了大事。 &br&  使用的前提——充分了解该成语的准确内涵,在此前提下酌情使用。切勿凭空想象或是望文生义。 &br&  听力 &br&  16题。前面8题是正误判断,后面8题是分析判断。这是我们中国学生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要尽量保证前面8题的正确率,以提高整个听力部分的得分。 &br&  注意事项:1)这些听力材料不完全是西班牙人的发音,也有南美口音,因为中南美国家的西语口音和用词习惯彼此有足够的差异,我们平时要留心适应南美的西班牙语。听力材料有名人访谈、文化小品、科学小常识等;cadenaser、La Vanguardia、RTVE等网站都有很好的听力材料;&a href=&/?target=http%3A//www.cubasi.c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ww.cubasi.cu&i class=&icon-external&&&/i&&/a&等中南美的广播电台也是很好的听力资源; &br&  2)强抠字眼、钻牛角尖是做听力理解的大忌; &br&  3)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听力速读”能力,多听西语新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自己西语听力,可从网上下载类似音频变速的软件,强迫自己适应一倍速甚至一倍速以上的听力材料,这样大家真正身处考场时会抵消因考试紧张情绪而带来的一部分失误,提高听力得分; &br&  4)另外,掌握西语国家各自的用词习惯。 &br&  口语 &br&  时间为15分钟。整个考试的重中之重,占30分。 &br&  考官先是和你寒暄几句,但是这里的表现是不计入分值的。用时大约两到三分钟。寒暄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放松,但切不可掉以轻心,考官的问话我们尽量回答完整,只冒不成句的单词尽管就是问题的答案,可是你在无形中就丢了至关重要的印象分; &br&  口语考试时,如果大家对自己造句能力不是非常有把握的话,我还是建议大家尽量避免说长句(长句中不免会涉及虚拟语气、时态、人称变位、代词运用等语法知识,而且说长句易走神、离题、忘记下文),说短句不容易被考官揪到小辫子(“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适当地用上一些与考题相关的谚语俗语,记住保持微笑,尽可能不打手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而丢分,尽量不要试图与考官争辩,在主观题上和考官争辩是相当不明智的行为。 &br&  第一部分——两幅图做出简单描述,如果这些描述与紧接下来的相关比较阐述无关的话,那么建议大家不要浪费宝贵时间。描述之后,大家要找出共性并以此延伸,表达自己观点。中间考官也许会穿插几个问题,也许不会,这一切全凭考官个人心情而定; &br&  第二部分——名人名言三选一对此进行论述。你须要在规定时间内简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看法。通常你抽到辩题后,考官只给你一分钟时间的准备,之后马上开始计时。遇到你不熟悉的话题是常有的事。因此你可以坦率地说你对这个主题并不是太了解,你大概可以按照起、承、转、合的结构对主题进行简单地诠释,注意要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然后略举一例对你的观点加以佐证,接着围绕你的观点做一点点延伸,最后可以总结你的结论。记住,你的表达一定要“政治正确”,也就是咱们国内常说的“思想健康”。 &br&  一要注意时间,二是切莫在无谓的问题上大费唇舌; &br&  阅读理解 &br&  我向来认为:一个人的阅读速度有多快,他的听力速度就有多快,反之亦然。这部分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对我们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9道选择题和9个连线(连线题中另有一题已作答,作为范例),相对比较紧张,所以我们平时要有意识地对自己阅读速度加以训练。做阅读理解时建议大家带着问题和选项去阅读文章,通常说来,正确选项往往就是命题者对文中某句话或某段话的精练概括或是变换另一种说法,也就是说,答案通常可以从某句话或某段文字找到原型。 &br&  注意事项:千万不要先入为主,自己想象,自由发挥,有时候看似常识性的话语往往是命题人为干扰大家而故意下的一个套,有时候看到两个似是而非的选项时不妨看看哪句话相对更贴近原文。还有,千万不要学其它欧洲学生(法国人、荷兰人尤为明显)一样死抠字眼,我们参加DELE考试不是要玩文字游戏抑或要和某个单词过不去。 &br&  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连线题),注意从问题中抓住关键词,并迅速地从另外一栏中找出相似相近的答案,譬如说第一栏中的主语、出现过的形容词都有可能提示你对应的答案,第一栏中的疑问词如cuál,cuándo,cuánto,porqué,cómo,qué,dónde,quién都是非常有用的提示语。
语法词汇部分 1,多看报章杂志、小说名著,积累词汇。因为你在做高级以往真题时会发现:15道词汇题出现的单词、短语都不是太常见,注意随时记录生僻词或短语,说不定什么时候你就碰上了。略举几例 poner el dedo en la llaga ——一针见血、击中要害;cuando…
直接上干货吧!更多学习方法关注微信公众号kaoyan660,我们一起加油!&br&&strong&先介绍一下吧,本科学的文科类,根本没有开数学课,今年一战跨考经济类,也没有报辅导班,数学144。很早就在想如果我有机会成功,我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体会,方便后来人,让以后的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拿下考研中数学这半壁江山。最近很悲剧地发现,考研的好多内容我都忘得差不多了,如果等到复试之后、录取之后再写,可能我自己题都不会做了,更难谈什么经验了。今年的考生也是现在开始准备了,所以,那就现在吧。今年数三并不难,144并不算太高的分,我写的东西不能尽信,大家作为参考就好,以后应该会有满分的大牛介绍经验的。&/strong&&br&&strong&
现在也想不大起来我学习数学的细节和技巧了,主要分三块随便谈谈吧。&/strong&&br&&strong&一、关于教材&/strong&&br&&strong&
数学基础不是太好的一定要好好看几本基础的教材,不能直接上考研辅导书。高等数学(同济版)线性代数(同济版)概率统计(浙大版)。其中很多内容是数三不要求的,大家可以下载11年的数三大纲对着复习,以前也有专门划出范围的帖子。&/strong&&br&&strong&
考研的辅导教材我都用的最常规的,可见用什么书并不重要,关键是自己要好好利用,学好。用公认的书有这一点好,不用去担心自己的书内容是不是不够好、偏门等等,然后想换书。&/strong&&br&&strong&
《复习全书》李永乐老师的,怎么说呢,这本书500多页,第一遍啃是很痛苦的,我每天只能10页。都说它很基础,但是我并不觉得,而且对于考研来说这本书完全够了。很多例题很有难度,我第三遍都还啃不下来,这种题考研也是明显不会考的,但是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点,一定要动笔做,要求自己理解,做难一点的题对锻炼思维很重要。后面的习题还好,比例题简单,但是第一遍做仍然有我不会的。总的来说,高数的题我自己能解决的可能是60%左右,线代概率80%吧。&/strong&&br&&strong&
《基础过关660》也是李永乐老师的,很多人说没必要专门练选择填空,但是我觉得反正选择填空做来快就买来练了,我觉得这书很不错。之后模拟真题时选择填空都能40分钟左右搞定,每次也最多错一两个吧,而且大多是因为粗心。&/strong&&br&&strong&&br&&br&《历年真题详解》还是李永乐老师的,晕了,我都怀疑我是不是托儿了。这书可以说分两部分吧。一部分是套题,也就是按年份编的,大家可以用来模拟。它的答案解析又是按专题编的,也就是说你模拟完套题要对答案要按照题目下面的页码翻。虽然稍稍有点麻烦,但是这样的好处是,在你第二遍做真题时,按着答案解析的专题做,你能知道这一个知识点有哪些题型,自己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掌握哪些题型。&/strong&&br&&strong&
《经典400题》仍然永乐大帝,这本有点难,其实我现在都不知道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到底有多大。计算量很大,但是题目的解题方法并不奇怪,我做题挺慢,没有掐时间严格模拟,每套题都用4小时左右做吧。平均分110多,4套120多。要说对我有帮助也只是在思维的训练上吧。&/strong&&br&&strong&
《陈文灯15题》后期时间很紧,我只做了4套,怎么说呢,简单的题太简单了,难的题很难下笔,高数的大题难题不少,而且是明显考研题不可能考查的,线代和概率太常规常规常规,好像有两套是130多。比400题简单一点,但是同样是跟真题差距大。&/strong&&br&&strong&
《合工大最后五套题》由于前面3套没有答案,我就做了4、5两套,总的感觉是很新颖、很灵活,跟真题很接近,考查内容差不多,题型分布也差不多,但是比真题稍难。有神人说它今年有几道题跟11年真题类似,我没认真做前3套,不能证实。&/strong&&br&&strong&二、时间安排&/strong&&br&&strong&
这个其实没有硬性的规定,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strong&&br&&strong&
我之前有看过入门的视频,蔡高厅老师的高等数学,讲得很细致,像高中老师一样一边讲一边写黑板。这是完全的入门视频,几乎就是对着课本照本宣科,不是考研辅导,0基础的可以考虑,大学开过数学课的可以直接跳过,太费时,而且我建议0基础如果自己能看懂书的都最好不要看视频,节约时间,后期才能主动一点。&/strong&&br&&strong&&br&5月之前是打基础的阶段,最好把几本基础的教材吃透,看1-2遍,选择性地做一半课后题,虽然这些题跟考研题不是一挂,但是学数学不能不动笔,不动笔你就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懂了。看教材时定义、定理证明等等要注意,数学的精髓就是由定义和已知定理推未知定理,掌握了这些对于建立数学体系和掌握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strong&&br&&strong&&br&6、7月完成第一遍复习全书吧,一定要每题都好好思考、尽量自己动手做。&/strong&&br&&strong&&br&8月完成第二遍复习全书+660&/strong&&br&&strong&&br&9月第三遍,可以将定义、定理、公式、错题等等总结到一个小本上,后期就不随时翻复习全书大厚本了,要翻公式定义什么的,小本子很方便。而且总结一遍对自己的理解和记忆也很有好处。&/strong&&br&&strong&&br&10月可以开始做套题,做模拟题吧,400题什么的。前期大家可能会有种感觉,就是学了线代忘了高数,学了概率又忘了线代,现在就是建立数学整体框架和感觉的时候了。&/strong&&br&&strong&&br&11月要开始模拟真题,严格按照考试要求进行,在纸上写下答案和所有步骤。考研数学我没有扣步骤分也许也是因为我平时做题步骤就很严谨。两天一套就好。&/strong&&br&&strong&&br&12月按照永乐大帝的专题再做第二、三遍的真题吧。找一些接近真题的模拟题严格模拟。&/strong&&br&&strong&
最后半个月仍然要保持做题的手感,并且要复习错题、熟悉公式,不能因为记不住公式定理而丢分。&/strong&&br&&strong&
以上时间安排并不绝对,我后期数学花的时间较少,分给了专业课,但是大概顺序应该这样,每一样任务所处的时间段可以后移的。但是前期打好数学基础的好处就在于后期你会因为你的数学对你的考研充满信心,也可以分出更多时间给记忆性的政治和专业课。&/strong&&br&&strong&三、各种注意的东西&/strong&&br&&strong&
这一块可能比较杂,我随便说说,大家将就看看。&/strong&&br&&strong&
第一,就是也许大家都听烦了的话了,一定要动手做。数学的不足一定要在做题中才能发现。很多人都觉得数学看着哪都懂,一提笔做题不是思路不对就是算不出结果。如果你动笔了,你就会有很多体会,比听别人说、比只看书上讲来得真实多了。&/strong&&br&&strong&
第二,做各种辅导书的方法,我做复习全书时有多种记号。N代表没有思路,H代表很难,K代表有一点思路但是在某一步卡住了,W代表思路大体都对了,但是因为粗心有错误。T代表第二次做还是不会。第一遍我用铅笔、第二遍用蓝色中性笔、第三遍用红笔,第三遍还有问题就红笔标记了。做好标记直接影响你第二三遍做辅导书的效率。&/strong&&br&&strong&
另外,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说该题的思路有什么特点,跟哪种题类似。比如自己为什么没做出来,是哪里不到位,然后好好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目的都很明确,不是像蒙头看书一样盲目。&/strong&&br&&strong&
所以啦,我的复习全书被我用得很花了,我想卖二手书都不会有个好价钱了吧。&/strong&&br&&strong&
第三,关于套题,我建议先做模拟题,用模拟题建立数学的体系,用模拟题将高数、线代、概率三块联系起来。因为模拟题很多,是浪费得起的。如果分块复习之后直接上真题,可能会感觉到对各个部分有一些生疏,这样起不到练习实战的目的。真题只有一份,虽说有的真题在复习全书中已经见过了,但是仍然会有遗忘,往年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只有模拟真题才能有真实感。&/strong&&br&&strong&
模拟真题时,拿一张纸,像考试一样,大题要一步步地写步骤,严格对答案评分。如果有错,就在该题旁边写上为什么错了,要注意些什么让下次不要错。如果从某一步错了,可以在这一步下面画箭头,表明怎么错了。评完一套卷子,可以在最后的空白处总结一下,为什么没有得满分,要加强哪方面概念、公理的巩固,思维上有什么欠缺,是不是哪类题粗心问题非常需要注意。&/strong&&br&&strong&
最后这些纸一定好好保存,在考前来出来系统看一遍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总结出易错点、注意事项。&/strong&&br&&strong&
第四,关于考前的准备,这应该是在最后半个多月,之前不是总结了定义、定理、公式吗,现在就是要拿出来复习了。翻自己模拟的真题,找出常犯错误,总结几条注意事项。比如我的就有,线代求逆一定要非常细心(因为我老是算错),求完倒回去检查,不要马上跳到下一步。还有考场上遇到一时没有思路的题不要慌,数三一般来说只有小转弯的题,不会有难找思路的题,而且每年真题都较新颖的题已是必然。还要纵向对比各年真题的特点,发现一点对今年考试有用的规律。&/strong&&br&&strong&
比如我发现线代题型很固定,解题方法很死,只是读题后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之后就很简单了。概率要读懂题,找到已知和所求的内在联系。&/strong&&br&&strong&
很多题的解题方法很死,我考前总结了各种题的解题“模式”,但是现在那个我的随身笔记本仍在了家里,想不起来啊。其实我后期有这样一种感觉,你要问我数学每一块有哪些内容,我真想不起来,但是拿题来做,几乎没有不会的,所以大家要问我什么,估计我真的答不上来。&/strong&&br&&strong&
考前要做新颖和陌生的题也很重要,因为10年和11年的高数部分都出现了往年真题中没有雷同的题型。合工大的五套题我觉得是适合最后阶段严格模拟的。&/strong&&br&&strong&
第五,关于总结,虽然数学很灵活,但是考研数学很有规律。我后期已经很清楚考研数学的高数、线代、概率可能考的题型,然后经常有问题的题型总结出了一套模式。比如 证明、二重积分、无穷级数等。其他的我真的想不起来了。说说证明吧,之前这个真的让我很头疼,但是在我总结之后几乎没有不会的证明题。&/strong&&br&&strong&
证明主要可以分为等式证明、不等式证明、存在一点的证明。&/strong&&br&&strong&
恒等式证明的永恒方法就是构造辅助函数求导,导数为0 。&/strong&&br&&strong&
不等式证明很多方法,单调性是最常用的。&/strong&&br&&strong&
存在一点的思路有,介值定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柯西中值定理、泰勒公式。介值定理通常所证里不含导数,罗尔定理一般所证等式里有一阶导数和一点,通常要把等式两端的式子移到等式一端处理。泰勒公式适用时一般等式里存在高阶导数(二阶及以上)。这些里面构造辅助函数或者从哪一点展开是个技术活,但是也有规律。&/strong&&br&&strong&
我觉得我的记忆力太差了,这么快都要忘光了,没有那个本子我不能一一列举,为大家解决证明的难题。以后有时间再补充啊。&/strong&&br&&strong&
总结一下吧,无论大家要学的是哪科,始终要记得的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高分。所以当你们要做任何一项学习上的努力时,你们要问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对于提高我的解题能力或者分数有帮助吗。或者你们要想,我要提高的的分数需要做哪些工作,其实一句话,就是了解自己和考研,不做无用功。。。&/strong&&br&&strong&
另外论坛上的总总经验只能参考,主线就是按照高分的目的行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别人就算考150,那种方法也只是适合别人的而不是适合自己的。&/strong&&br&&strong&
数三的学习并不难,只要高中基础还好,对数学有几分兴趣,并且相信自己的毅力,再加上注意方法,0基础要考130是不难的。&/strong&&br&&strong&
之后的时间要好好准备复试了,复试完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或者我想到什么会来补充的。。。&/strong&
直接上干货吧!更多学习方法关注微信公众号kaoyan660,我们一起加油! 先介绍一下吧,本科学的文科类,根本没有开数学课,今年一战跨考经济类,也没有报辅导班,数学144。很早就在想如果我有机会成功,我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体会,方便后来人,让以后的人找到…
&img src=&/v2-9e34aa24a6906052ebd3e412fda9b13a_b.png& data-rawwidth=&592&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2& data-original=&/v2-9e34aa24a6906052ebd3e412fda9b13a_r.png&&&h2&四大和投行是很多学金融的学生梦寐以求的地方,四大和投行的面试也是最考人、最影响录取结果的。以下分享一位大牛的面试经验。&br&&/h2&&p&我自认为稍微有些许资格来谈面试的行业只有四大和投行了,其他的职位比如S&T, AM, PWM, 听说面试问题不一样,所以请大家谨慎判断。另外,申请的地点、部门、职位不同,经历可能也会和我的经历不一样。我这里只是写下我自己的所见所感(这里的面试都是美国地区的面试,不包括香港和内陆)。&/p&&h2&&b&四大和投行的面试风格迥异,先谈四大。&/b&&/h2&&p&与四大的面试切磋好些年了,从最开始的summer leadership conference到最近的实习申请,之前一直比较背,但是在准备投行的过程中,面试技巧有所提升,这次也面了几个四大作为保底,有一面的都进了二面(二面没去因为IB那边已经出结果了),所以才斗胆敢来献丑。&/p&&p&四大的面试问题大部分是Behavior (也有一些fit,请参考以下投行的Fit,准备都一样的),非常有框架.,一般都喜欢这么问 Tell me a time when you XXX (XXX里面可以放上非常多的东西,比如when you work in a team, when you demonstrate leadership, when you prioritize tasks)。个人觉得这种面试,事前准备是最重要的,而且是最容易准备的一种。当然这不是说你得准备十多个故事,把每个可能的问题都覆盖到,大概5-6个故事就可以了。很多故事能用在多种问题上,比如你可以说你之前在一个组里工作,有个组员遇到困难,你去帮助了她。这个小故事可以用来回答“teamwork” 、“leadership”、“When facing difficulties”等问题。当然要稍微变通些,比如把最后总结改改,让面试官感觉你确实在回答他/她的问题,而不是在生搬硬套。&/p&&p&虽然说需要变通,但是故事的大体是可以照搬的,我的建议是可以把故事写下来,没事就去读一下,看看怎么改改能更准确、更简洁地表达意思。一般一个好故事是需要反复修改的,写出来比较方便,时间长了也不会遗漏。写出来也能让自己看到这个故事是否太啰嗦,说故事切忌超时,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要用很多句话才能把那个故事讲清楚,但是在反复阅读,反复修改之后,你会渐渐明白哪些内容是最重要的,哪些是不太重要可以删掉的。&/p&&p&故事写下来有个缺点就是你说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像在背书,所以我的建议是,反复的读那个故事,真的记得非常非常熟了,你就能流利地说出来,而不是像磕磕巴巴地在背书了。另外面试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兴奋起来,说故事要带激情,语调上尽量带点重音和停顿(记住不是说得快越好)。外国学生在这方面一般比较弱,得重点练习,多和美国的室友说说,让美国人给点建议,在哪里停顿一下,或者咬点重音效果更好。&/p&&p&这里重点说一个问题,四大经常会问到这个一个问题:如果你的Partner, Manager, Senior都要你做事,但是你做不过来了,你怎么办(prioritize related questions)?很多同学可能觉得该说熬夜拼命工作都做完,或者是先做完partner吩咐的,再做manager的,最后完成senior的。这些都不是最好的答案。用第一种答案回答,会让人觉得你是work hard,但是这样很快会累死自己的,很快会受不了压力会跳槽的。第二种答案是完全中国式的,先讨好领导,美国这边并不特别欣赏这种做事方式。最好的回答该是重点在交流上(communication),跟所有的同事都交代清楚你手上现有的任务,忙不过来的时候就实话实说,大部分情况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已经有很多任务了,还以为你比较闲才给你工作的,让别人知道你在干些什么。比如我现在正在做ABC, 但是我可能后天有时间帮你做XYZ.这不仅仅是个面试问题,也是职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p&&h2&&b&下面是投行的面试经验。&/b&&/h2&&p&虽然投行一面的邀请不少,但是我真正去面的不是很多,因为时间不统一。拿到第一个offer,上面明确了回复的截止日期,我推了不少其他公司的一面,因为有些公司的一面还没开始,就算面了时间也不能够等到结果出来,我就必须要回复拿到offer的公司了。在为数不多的一面里面,所有的一面都拿到了二面.所以还是觉得有些许资格在这里说点心得。&/p&&p&投行的面试跟四大的非常不一样,那种Behavior的典型句式 Tell me a time when you XXX很少出现。不过也不绝对,极少时候会被问到teamwork(有些投行比较看重teamwork,所以最好花点时间把这个故事改好点)&/p&&p&投行的面试其实也很格式化,90%情况下第一个问题都是 tell me about yourself, 或者 walk me through your resume, 或者, tell me why you like to do IB, 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个答案来回答,那就是你的开场白story,关于story推荐这个网站&a href=&/?target=http%3A///how-to-tell-your-story-investment-banking-interview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ow To Tell Your Story In Investment Banking&i class=&icon-external&&&/i&&/a&&/p&&p&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开场白story,这个可能是整个投行面试中最重要的问题(四大并不是特看中这个,而且很多时候根本也不会问)。很多banker和校友都说.一般面试从你的story就决定是否要你了,之后的那些问题基本上是验证这个决定。如果你的故事非常有逻辑和出彩,那么后面的问题只要不答错太基本的问题,基本就算过了。学校的投行社团建议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花40%的时间,把最开始的这个story做精做绝。我不想在这里说什么百分比,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个绝对是重中之重。&/p&&p&Story之后的问题主要分Fit(经历性问题)和Technical(技术性问题)。Technical相对好准备,大家多去看点Guide,买点书来读(千万不要局限在Vault Guide上,如果你只看了那个就觉得准备好了,还是非常有风险的。Vault Guide基本人人都会看的,只看这个不能让你比别人突出多少)。建议不要离面试还有1-2天了,才花个6小时使劲地背那些guide。面试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一模一样的问题,现在面试官也很精明,他/她可能会随意的修改一下问题,是否死记硬背一下子就听出来了。所以我的建议是Guide要反复读,不仅仅记住了答案,还要了解为什么答案是这样的。自己学会在看题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举个例子,一个很基本的technical question::What is the formula for enterprise value? 准备过的都该知道简单的方程式是 net debt + equity value + minority interest + preferred stock,但是光记下了这个方程不够.因为面试官随便问个follow up就知道你到底是不是懂这个方程的含义。比如Why do you need to add minority interest in calculating EV? 所以同学们多用点心去理解,而不是死记,不知道是否因为我是学会计的,我遇到过的会计technical question非常多。所以非财务和会计专业的同学,在学校有条件的,还是去学个基本的会计财务课比较好。&/p&&p&相对来说Fit要难准备一些,因为fit主要问的是简历上的事情。每个人的简历不一样,答案也不一样。这里没有什么好的参考答案,重点就是一定要了解你写在简历上的任何一个bullet。比较典型的fit是:Tell me about your experience with XXX(以前实习过的公司名字)。面试官会根据你的答案,继续深入问细节的问题,以此检验你是否了解你实习做过的事,同时考察你的叙述能力。有个校友说最好的准备方式是随便选简历上的任何一个bullet point,你都能不间断的说上3分钟。这不是说面试的时候你就得每个问题说3分钟,记住面试回答尽量精简,直入主题,但是你能说3分钟至少证明你足够了解你简历上的经历。千万不要觉得很多年以前的经历面试就不会问了,我被问到过我08年做的事情。时间久远的经历,一定要好好复习,别因为遗忘了不少细节就吞吞吐吐(面试官不会因为时间久了你忘了就原谅你),真的记不清了就别放上简历上。&/p&&h2&&b&最后是一些综合总结&/b&&/h2&&p&请一定要自信。别怕别发抖,怕也要控制住,你一抖声音就容易抖,正常呼吸。我听说一些人面试,说了半天都不喘气,然后一下吸一大口气,这个大吸气是有声音的,很容易看出你紧张。手发抖就双手稍微靠在一起,这样可缓解一下手抖。一直要有意识地控制微笑,很多时候一紧张就不会笑了。有坐着喜欢动脚的同学(我就有这个习惯),面试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面试官看不见就在桌子下动,你下面一动,上身也看得出来。&/p&&p&还有一个上面没说到的问题:Why our firm?这个问题要好好想好,特别是二轮面试,这个四大和投行都有可能问,最好的方法就是说你跟这个firm的人谈过从而了解到这个公司怎样怎样,这个答案比你在网站上随便找点大家都知道的fact要好.&/p&&p&面试最后的你问的问题最好事先想好,别临时想,临时想的质量一般不高。不要小看最后问的问题,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面试官的style,有些人不太care最后你问的问题,有些人却把面试决定很大程度放在你问的问题上(这是当过面试官的校友亲自说的)。&/p&&p&最后请记着要张卡片,这样你才能发感谢邮件,感谢邮件是一定要发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面试官有多重视这个。有些人看重,有些人无所谓,但是不要冒这个可以简单预防的风险。&/p&&p&我非常鼓励同学们去找上一届已经实习过的学长们,或者说以前在四大或者投行做过的人,请现在在其他领域做的校友做一些模拟面试(找在校的学长和在其他领域工作的校友面试的目的在于,就算你模拟面试特别差,也不会太影响你真正面试的结果)。有些同学在真正面试之前已经有了20-30个这样的Mock Interview。这样练下来无疑面试技能很强的。也有些同学只是自己准备,我知道有拿了offer的同学是这样的,我也基本上是这样的。但是我也做过2个这样的面试,学到相当多东西。所以比我更有勇气的同学大胆的去Mock吧,这样绝对比没怎么Mock过的同学机会多!&/p&&p&本文转载自留学生求职公众号 himycareer,作者:新浪博客@严红_碧泓&/p&&p&祝大家面试顺利,offer多多拿!&/p&
四大和投行是很多学金融的学生梦寐以求的地方,四大和投行的面试也是最考人、最影响录取结果的。以下分享一位大牛的面试经验。 我自认为稍微有些许资格来谈面试的行业只有四大和投行了,其他的职位比如S&T, AM, PWM, 听说面试问题不一样,所以请大家谨慎判…
&img src=&/v2-ba97099fbfe8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8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ba97099fbfe8_r.jpg&&&p&&b&“为什么考雅思?因为9分就在那里。”(更多互动交流,可微博关注:@&u&KrisFish&/u&)&/b&&/p&考雅思,纯属心血来潮,因为自己并没有出国深造,亦或是移民欧美的打算;而且作为2017年1月就马上要过31岁生日的80后摩羯金融加班狗蜀黍,一想到还要和一帮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们一起奔赴考场,这本身就是一副很诡异而违和的画面。但若究其报考原因,大致有二:1)一来大学的时候考过托福,GMAT,GRE(图1),唯独没有考过雅思;2)二来工作快10年了,正好希望通过一次雅思考试,对自己的英语能力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体检。&p&&b&图1:年,大学时代的杀G杀T战况表&/b&&br&&/p&&p&&img src=&/v2-a3fbedddff942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v2-a3fbedddff942_r.jpg&&于是时隔将近10年,报名了日的雅思考试(口试在12月7号的星期三)。这是自2008年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金融系毕业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参加正儿八经的英语能力考试。可以说,我认为这样的一种裸考心态,最能达到通过考试,客观的全方位(听、读、说、写)检验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的掌控程度,除却任何应试技巧上的辅助。&/p&&p&备考全程,真正购买的参考书也就是剑桥官方题库7-11:其中只做了最新的第11版和所谓最难的第8版(图2),另外的3本(第7版和第9-10版)便是到如今也尚未拆封(图3)。对于口语和写作,为了适应考试的路子,另外加买了两本书(新东方9分写作、新东方9分口语)作为参考,回头看也觉得是很不错的材料(图4)。&/p&&p&&b&图2:考前完整实战的2本书,剑桥官方题库第8版和第11版&/b&&br&&/p&&p&&img src=&/v2-72a7aa9dfa5abd81f13b2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v2-72a7aa9dfa5abd81f13b2_r.jpg&&&b&图3:考前本来计划实战,但却根本没有拆封的3本书:剑桥官方题库第7版和第9-10版&/b&&br&&/p&&img src=&/v2-2d9c4fa0ca0b5ed28da428e22ed36b12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v2-2d9c4fa0ca0b5ed28da428e22ed36b12_r.jpg&&&p&&b&图4:对于口语和写作,另外加买了两本书(新东方9分写作、新东方9分口语)作为参考&/b&&br&&/p&&p&&img src=&/v2-a6846bfa8ea3b7da62fdbed6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v2-a6846bfa8ea3b7da62fdbed6_r.jpg&&个人认为,作为应试,如果真的能够把剑桥7-11吃透,并且完全消化掉写作、口语《9分》这两本书,对付雅思考试是绰绰有余的。其他的任何材料,可以锦上添花,但并不一定是临考必备。雅思考试,能够使用的材料确实不多,但是能够用上的材料都是极好的材料。&/p&&p&下面我分听力、阅读、写作、口语来讲讲总分8.5分的心路历程:&/p&&p&&b&听力(9分)&/b&&/p&&p&&u&功夫在平时,08年毕业后到16年考试前这段时间平时的习惯&/u&&/p&&p&1)每天早上起床会播放Podcast的NBC News,Today,BBC等播客节目,即了解了时事,又能切换英音、美音;&/p&&p&2)工作的时候尽量多和外籍同事、客户聊天,听听英语为母语人士的用词,不懂的及时虚心请教;&/p&&p&3)健身房或者路跑的时候会下载有声书去听,现在的有声书材料越来越多(推荐Amazon的Audible,很多新书的有声版甚至还是免费的)&/p&&p&&u&临时抱佛脚,16年11月-12月10日前应试的准备&/u&&br&&/p&&p&1)下班的时候和周末抽空做剑桥第8版和第11版&/p&&p&2)快考试前,健身房或者路跑的时候就循环播放真题,慢慢熟悉真实考场感觉&/p&&p&&u&真枪实战,16年12月10日考试中&/u&&br&&/p&&p&1)第1-10题,听对话填词(告别晚会的预订):窍门在于“预判”,脑袋里面先扫完对话,然后有针对性的划出引导词:日期(June 28th)、电话、数字((40)、颜色、姓名、物品(3 long tables)。关键的语素其实并不难,主要是要全神贯注,对前后文保持绝对机敏的敏感度。&/p&&p&2)第11-20题,常规对话介绍文(垃圾回收):11-14是选择题,个人建议是不要扣每一句话,整体把握对话的意思再作答,甚至可以吧大意先写在一旁(别买太多涂料、垃圾收集在客户服务中心、中间留点空间、重要的是把盖子去掉)。与其一道题一道题去扣,不如整体把握意思,最后在从容选择对应选项,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一道题暂时无法排除干扰项而错过了其他重要部分的听解。15-20是填空题,这个窍门跟1-10一样,还是对前后文保持绝对机敏的敏感度,总体来说,拼写功夫在平时,这就算是送分题了。&/p&&p&3)第21-30题,学术类陈述(石油开采)。很多同学丢分一定是在这里比较多。学术题对很多年轻的考生应该障碍最大,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时一定要精听一些有声书,最好是自己能够复述大段文字大意,然后和原文对照。因为学术题,你必须搞懂来龙去脉,否则很难做出选择,这也是对英语听力能力最真实的体现。也是6跟5分,9跟8分能够拉开档次的地方。&/p&&p&4)第31-40题,陈述填空题(机器人研究)。这部分并不难,主要还是全神贯注,对前后文保持绝对机敏的敏感度。当然,拼写我并没觉得是考点,不过如果你把简单的“computing,competitions,camera”也拼错了,那就有点可惜了。&/p&&p&&b&阅读(9分)&/b&&/p&&p&&u&功夫在平时,08年毕业后到16年考试前这段时间平时的习惯&/u&&/p&&p&1)由于职业是做金融,平时会经常看原版杂志和报纸:Wall Street Journal, The Economist, Financial Times, New York Times等等&/p&&p&2)对电影感兴趣的还可以去类似&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上面去看自己感兴趣的电影的影评。影评人有褒有贬,但是文笔那都是出类拔萃的,用起词汇来更是不会顾及非母语读者的感受,学会了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词汇量可以迅速扩大&/p&&p&3)我也建议大家如果有可能,多看一点学术文章。不一定特别技术性的论文,但是可以是Nature等杂志上的科学小品文。甚至我认为那GRE阅读,作为高难度的训练,偶尔玩一玩也能对啃硬骨头产生极好的帮助&/p&&p&&u&临时抱佛脚,16年11月-12月10日前应试的准备&/u&&br&&/p&&p&1)下班的时候和周末抽空做剑桥第8版和第11版的阅读题,强调速度&/p&&p&2)拿平时看到的杂志狂看,训练阅读速度:雅思阅读考试,速度 &/p&&p&3)&b&&u&技巧找flag!一边读一边划出作者“立的flag”。&/u&&/b&每次读到一个有趣的词句,往往这就是后面题目里面会关注的信息点。记住,不要先看题再到文章里面去找答案,而是带着狐疑去读文章,任何有趣的字句,往往就能成为出题的考单。&/p&&p&&u&真枪实战,16年12月10日考试中&/u&&br&&/p&&p&1)第一段阅读(内容为:同声翻译):由于平时我也会帮我的外籍客户做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或者交传(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这篇文章我理解起来本身就比较轻车熟路。那么对于不熟悉翻译工作的同学,其实也没有关系,文章里面很多连接词里面就立了很多flags(比如强调翻译分多钟对应问题里面general/specific,联合国背景暗示问题里面的debates for participants,各个研究者仅仅只对翻译性质nature的重视,同传产生时间由于技术发展的recency而短暂,交替翻译的局限性),以至于我们完全可以不看问题,就大概可以推断问题会问到哪些。&/p&&p&至于后面的数字和相对应的内容的匹配,以及内容提及性的问题,我们同样可以用“找flag法”:每一个数字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和它相应的功能圈起来,每一个有趣的内容提及我们都在阅读的时候先打上星号,这样当我们做这一类型题目的时候,回溯原文就不会大海捞针了。碰到数字,找圈圈;碰到内容提及,找星号,这样就能大幅缩短去原文大海捞针的时间。&/p&&p&2)第二段阅读(内容为:动物自救):这道大题汇聚了雅思阅读比较有趣的3个题型:1、是否提及(这个最适用于“找flag法”,读完文章心中的去对应心中的flag,提及的是yes,没提及的是not mentioned,意思相反的是no);2、段意匹配(这需要大家的模糊阅读的能力,没读完一段就简单一句话自己概况,最后用自己概况的段落大意去适配选项,会简单很多);3、关键词填空(这个稍微对词汇敏感度有要求,toxic、skin、veterinary、fuel都能在上下文找到同义词,其实不是词汇量的问题,而是“词汇敏感度”的问题)。&/p&&p&3)第三段阅读(内容为:Sir Francis Ronalds发明电报的故事):这道大题也包含了几个典型题型:1、时间与事件匹配(同样适用于“立flag画圈法”:碰到数字,找圈圈);2、填词概括(同样的,这里其实并不是词汇量的问题,而是“词汇敏感度”的问题:看到mark找engrave,看到enclosed想到buried,看到used想到charged:阅读其实也是考词汇);3、段意匹配(这个技巧其实跟第二段阅读的冠以匹配题类似。啥时候商用commercial use、啥时候回绝rejection、哪里有缺陷drawback、对主人翁的积极影响positive influence、对主人翁发明的偏好preference:这些都需要大家阅读的时候“不求甚解”,而是用自己概况的段落大意去适配选项,会简单很多!)。&/p&&p&&b&写作(8分)&/b&&/p&&p&&u&功夫在平时,08年毕业后到16年考试前这段时间平时的习惯&/u&&/p&&p&1)由于工作就是写英文股票研究报告,所以可以说英文写作就是本身每天的日常,这一点我觉得对保持使用英文的熟练性还是很有帮助的。第一题是图表题,和金融投资分析的本质工作基本吻合;第二题是论述题,也契合平时给客户用英文讲解投资机会的基本素养。&/p&&p&&u&临时抱佛脚,16年11月-12月10日前应试的准备&/u&&br&&/p&&p&1)抄写新东方《IELTS 9分写作》。为何抄写?因为一来可以临阵磨枪,加深记忆;二来考试是要用铅笔的!(图5)书写的感觉和电脑打字非常不一样,字写得好不好,书写速度如何,写作无法一气呵成都会影响到临场的发挥。毕竟应试有应试的规则,如果不按照规则来,想得到好的分数也是困难的。&/p&&p&&b&图5:无论你平时写作用电脑是否可以6到飞起,到了考场,你还是得用铅笔书写...&/b&&br&&/p&&img src=&/v2-1cf810d2e16f25b912ca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1cf810d2e16f25b912ca_r.jpg&&&p&&u&真枪实战,16年12月10日考试中&/u&&br&&/p&&p&1)小作文(图6)&/p&&p&&b&图6:日雅思考试写作的第一个图表题&/b&&br&&/p&&img src=&/v2-ee4a0c4aa1a_b.png& data-rawwidth=&516& data-rawheight=&8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6& data-original=&/v2-ee4a0c4aa1a_r.png&&&p&2)大作文:&/p&&p&Some people think they have the right to use as much fresh water as they want, while others believe governments should tightly control the use of fresh water as it is a limited resource.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pinion.&/p&&p&具体怎么写, 现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范文了,我也不说这么具体的东西。我就谈谈我自己的感想。&/p&&p&对于小作文:1)开头很重要!第一段就是开头,用尽一切力气让考官有个第一映像。记住“You do not have a second chance to make a first impression!”。这里面我觉得大家可以狂背范文的第一段,然后再各种排列组合:&/p&&p&Given are ...&/p&&p&Figures providing a comparison of...&/p&&p&As well as...&/p&&p&A glance at the graph/chart/figure/diagram provided reveals/illustrates striking similarities/disparities/interaction between...&/p&&p&In the duration of...&/p&&p&It is evident that ... saw/witnessed considerable fluctuations in ..., with ... and ...&/p&&p&Namely/for instance...&/p&&p&... are denoted by ..., while ... are marked as...&/p&&p&总之,第一段的开头怎么炫技巧都不为过,让老师知道你很是那么回事。&/p&&p&2)分段描述图标,一定要清晰。大的趋势先讲,不要管小波动。把大的趋势描述完了,直截了当,简介而又突出了重点。再起一段降一点小波动,作为补充。这样正片文章就比较饱满。&/p&&p&3)收尾可以简练。这也需要背一点定势为好:&/p&&p&Thus, it is reasonable to surmise that...&/p&&p&By way of conclusion, I once again reaffirm my position that...&/p&&p&Although they are by no means ..., it is highly unlikely that...&/p&&p&对于大作文,我的建议基本跟小作文一样。但是重要的是,开头,三段论,结尾一定要清晰明了!具体的写作技巧,欢迎关注微博&a href=&/people/a25a10b61e3017ddad66ba5fb25013cf& data-hash=&a25a10b61e3017ddad66ba5fb25013c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tle=&@KrisFish& data-editable=&true& data-hovercard=&p$b$a25a10b61e3017ddad66ba5fb25013cf&&@KrisFish&/a&互动,这是一个长期的锻炼的过程,大家多沟通交流就一定可以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p&&p&&b&口语(8分)&/b&&/p&&p&&u&功夫在平时,08年毕业后到16年考试前这段时间平时的习惯&/u&&/p&&p&1)因为我平时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跟外资客户用英文介绍中国的投资机会,所以这方面我觉得还是保持了部分的语感。&/p&&p&2)平时很喜欢看美剧、日剧。我看日剧完全业余,但是哪怕就是业余的潜移默化,我在金融加班狗的忙碌生涯中,竟然也半路出家考过了日语1级能力测试:这足以证明,听力的功夫在平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p&&p&&u&临时抱佛脚,16年11月-12月10日前应试的准备&/u&&br&&/p&&p&1)狂听新东方《IELTS 9分口语》。一个失聪的病人,往往也是失语者,因为听力和口语是同源的。所以,考试之前,沉浸在别人口语考试的环境里面,是最好的VR手段。自己的脑洞打开,仿佛置身其中,思考一下耳机里的受试者的回答,哪些你可以借鉴,哪些你可以做得更好。&/p&&p&2)雅思口语天后刘薇老师有几点总结,我觉得针对雅思口语真的是绝了:&b&并列法、面点法、举例法 、正反法、分说法(图7)。&/b&我虽然不认识刘薇老师,但是我推荐大家去听她的直播课堂,一定能够受益匪浅。&/p&&img src=&/v2-02ef9cd26a32bc04acb5fc_b.png& data-rawwidth=&1242& data-rawheight=&2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2& data-original=&/v2-02ef9cd26a32bc04acb5fc_r.png&&&br&&p&&u&真枪实战,16年12月10日考试中&/u&&br&&/p&&p&第一部分(4-5分钟):问候、确认身份、简单家乡、工作、学业问题,一般性寒暄问题。&/p&&p&这部分一定要放松,让考官觉得你不是机械的背诵。这真的是看你的语言运用是否自然,这部分不建议背套路,否则很容易给考官一种你练日常对话都要死记硬背的印象,基本打分会很难看了。&/p&&p&第二部分(3-4分钟):1分钟准备,1-2分钟发表意见。时间允许,考官还会问1-2个小问题。&/p&&p&这部分我觉得跟写作的思路一样,开头,三段论,结尾一定要清晰明了!&/p&&p&选题的时候,尽量别说太绝对的东西。任何absolutely的东西,你都很难去defend;任何relative的东西,你都可以分两面去讲。我的建议是,可以出其不意,但是千万要cover your own ass... 如果被考官challenge到你自己无法defend的话题,一旦打结3秒以上,情况就很尴尬了。气氛和谐,顺畅,是高分的必备条件。&/p&&p&第三部分(4-5分钟):考官会问几个和第二部分相关的问题。&/p&&p&这部分,就很亦可赛艇。因为这是真真正正考验你是否能够“谈笑风生”的时候。这一段对很多年轻的考试其实并不利,因为年龄的关系,他们注定是“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但是对于中学以上的考生,要做到对答如流,其实也并不难:说自己想说的,拓展,正反讲,加之刘薇老师的并列法、面点法、举例法 、正反法、分说法,努力让考官全面了解你的知识面、词汇量、人格魅力。&/p&&p&这一段是最难,但是也是最有效地展示自己的机会。其实回想起来,雅思的口语考试的第二、三部分,跟很多演讲比赛的决赛阶段形式是一模一样的。年轻的考生平时多多留意,报名参加类似希望英语、CCTV演讲大赛等赛事,也会对自己的雅思口语考试起到促进作用!&/p&&p&话说回来,具体的口语技巧,确实每个人碰到的题目不同,学习的背景不同。欢迎关注微博&a href=&/people/a25a10b61e3017ddad66ba5fb25013cf& data-hash=&a25a10b61e3017ddad66ba5fb25013c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tle=&@KrisFish& data-editable=&true& data-hovercard=&p$b$a25a10b61e3017ddad66ba5fb25013cf&&@KrisFish&/a&互动,这是一个长期的锻炼的过程,大家多沟通交流就一定可以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p&&p&&b&“为什么考雅思?因为9分就在那里。”&/b&&/p&&p&说了这么多,搞得像很不得了一样。但是仔细想想,我的写作、口语也并不完美,都是离9分还差1整分。每一个考雅思的学生,都是以9分为圭臬,所以大家何不一起努力,为下一次的9分而努力奋斗吧!&/p&&p&骚年们,30岁的大叔已经在路上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乃们是势不可挡的!&/p&&p&&b&(更多互动交流,可微博关注:@&u&KrisFish&/u&)&/b&&/p&
“为什么考雅思?因为9分就在那里。”(更多互动交流,可微博关注:@KrisFish)考雅思,纯属心血来潮,因为自己并没有出国深造,亦或是移民欧美的打算;而且作为2017年1月就马上要过31岁生日的80后摩羯金融加班狗蜀黍,一想到还要和一帮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
&img src=&/v2-ba9dd89fbb568c4de6e4b2_b.jpg& data-rawwidth=&469& data-rawheight=&3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9& data-original=&/v2-ba9dd89fbb568c4de6e4b2_r.jpg&&&p&&b&最近收到一条关注我的朋友发的私信,问我当初考CPA是怎样报考的,回答起来比较长,干脆写篇专栏来解答,也供后来者参考,文末有彩蛋噢!&/b&&/p&&strong&&br&一、科目特点&/strong&&br&&p&&strong&会计:&/strong&六科的基础,可以说跟六科关联度最大的一科。&br&&/p&&p&&strong&审计:&/strong&逻辑性最强的一科,刚开始会有看天书的感觉,考验考生的逻辑,同时需要一定的背诵能力。&/p&&p&&strong&财管:&/strong&计算量最大的考试,相对而言记忆要求比较低,需要一定的做题熟练度。&/p&&p&&strong&税法:&/strong&计算量偏大的科目,且有比较多的税收优惠需要运用,需要一定的做题熟练度。&/p&&p&&strong&经济法:&/strong&计算量最小,但是记忆内容比较多的科目。突击背诵效果好。&/p&&p&&strong&战略:&/strong&需要先建立起框架,然后背诵记忆的科目,逻辑方面跟审计比较类似,背诵方面,类同与经济法,且有财管的一部分内容。&/p&&br&&br&&br&&strong&二、报考组合&/strong&&br&1&strong&2科报考组合&/strong&&br&&br&&br&&p&&strong&会计+税法&/strong&&/p&&br&&p&优势:会计+税法可以说是CPA组合的黄金搭档,两者关联度很大,尤其是在所得税上,且税法和会计两者在某些章节相辅相成,非常有利于考试的备考&/p&&br&&p&劣势:会计和税法都比较偏重计算,需大量练习,对于某些偏文科的考生来说,需要越过计算关&/p&&br&&p&适合考生类型:有一定会计基础,备考时间充裕,考完急需上岗&/p&&br&&p&&strong&税法+经济法&/strong&&/p&&br&&p&优势:2法可以说是CPA科目中相对比较容易的科目,对于没有会计基础的学员来说,搞定两法是一个很好的过渡阶段,并且能够增加考生信心,最终拿下CPA。&/p&&br&&p&劣势:由于第一年备考的科目未涉及CPA的“三座大山”,会导致后续的备考压力增大。&/p&&br&&p&适合考生类型:没有会计基础,备考时间较少,自信心不足&/p&&br&&p&&strong&会计+经济法(会计+战略)&/strong&&/p&&br&&p&优势:相对于会计+税法,会计+经济法更为容易些,且会计偏重于理解计算,经济法偏重理解记忆,计算与记忆搭配,难度合理,且经济法可以搞突击策略,学员可以更有利于时间的分配。&/p&&br&&p&劣势:对于想2年通过CPA的考生,后续备考压力较大。&/p&&br&&p&适合考生类型:预计3年通过考试的同学,考完即可顺手把会计初级考掉。&/p&&br&&p&&strong&会计+审计 (会计+财管、财管+审计)&/strong&&/p&&br&&p&优势:如果学员能在第一年,通过会计+审计,那对学员以后注会备考将会是一针强心剂,毕竟注会最难的2科都过了,那还怕啥呢?&/p&&br&&p&劣势:首次报考注会难度最大的2科,复习周期很长,非常容易放弃,且需要冒着第一年1门都不过的风险。&/p&&br&&p&适合考生类型:有会计基础,时间精力充沛,自制力较强,有强大心理支撑&/p&&br&&p&&strong&财管+战略&/strong&&/p&&br&&p&优势:财管和战略有一定联系,财管偏理解计算,战略偏理解记忆,难易搭配,适合交替学习。&/p&&br&&p&劣势:对于一些文科类考生,财管是最难上手的科目,可能会因为在财管上花的时间过多,导致最后放弃战略。同时对于希望2年内通过CPA的考生,后续备考压力过大。&/p&&br&&p&适合考生类型:没有会计基础,逻辑思维能力较强,预计3年通过考试&/p&&br&&p&&strong&审计+战略&/strong&&/p&&br&&p&优势:审计中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战略中的内控的内容高度吻合,审计的逻辑也与战略的逻辑很相通,所以一般能学好审计,战略也不会学的很差&/p&&br&&p&劣势:审计刚开始学难度会非常大,而且会让人感觉逻辑不清,可能会影响到最后战略的备考。&/p&&br&&p&适合考生类型:有一定会计基础,理解记忆能力较强,预计3年通过考试&/p&&br&&p&以上是2科报考组合,虽然没有穷尽所有组合,但是基本上差不多了。同学们可以对照自己实际情况,慎重决定报考科目。&/p&&br&&br&&br&2&strong&3科报考组合&/strong&&br&&br&&br&&p&&strong&会计+税法+经济法&/strong&&/p&&br&&p&优势:会计与税法联系紧密,经济法难度较低,比较容易通过,树立自信&/p&&br&&p&劣势:后续备考压力较大&/p&&br&&p&适合考生类型:第一次参加CPA考试,希望2年通过专业阶段,备考时间较充裕,考完即可从事财务工作&/p&&br&&p&&strong&会计+财管+经济法&/strong&&/p&&br&&p&优势:这三科看上去并没有联系,但是这3科恰恰是中级职称考试的3个科目,对于又考中级又考注会的人来说,可以说,这是一种比较恰当的搭配&/p&&br&&p&劣势:对于0基础考生来说,这3科难度有点大,且关联度不高&/p&&br&&p&适合考生类型:对于那些既想考中级又想考注会的考生,或者已通过中级,准备备考注会的考生。&/p&&br&&p&&strong&会计+财管+战略&/strong&&/p&&br&&p&优势:一年拿下“2座CPA大山”,后续备考压力减轻。做题(会计+财管)与记忆(战略)相搭配 ,适合交替学习&/p&&br&&p&劣势:会计和财管难度较大,需做大量练习,难以坚持&/p&&br&&p&适合考生类型:有一定会计基础,备考时间充裕,自制力较强,逻辑思维较强&/p&&br&&p&&strong&会计+审计+财管&/strong&&/p&&br&&p&优势:拿下这最难的三科,对于后面的备考就很轻松&/p&&br&&p&劣势:因为是最难的三科,所花的时间跟精力都是最多的,容易让人放弃&/p&&br&&p&适合考生类型:有较好的会计基础,备考时间充分,有强大的自制力和心理支撑&/p&&br&&p&&strong&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strong&&/p&&br&&p&优势:按照综合阶段试卷一的内容备考,科目之间联系较大,减少重复内容的学习&/p&&br&&p&劣势:难度较大,需大量做题&/p&&p&适合考生类型:有较好的会计基础,备考时间充分,考完即可去事务所工作&/p&&br&&br&&br&3&strong&其他报考组合&/strong&&br&&br&&p&对于报考4科以上的学员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需在3科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加1-2科。&/p&&br&&p&对于那些报考6科的学员来说,(每年都有全科通过注会的考生,但是数量不多)因为一次通过6科的难度是十分大的,所以全身心投入考试、学习时间比较充裕的或者基础比较好的考生可以考虑。不过这类考生要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即便是通过4门或者5门也是很成功的。&/p&&br&&br&&strong&三、备考攻略&/strong&&br&&br&&br&&p&&strong&会计:&/strong&会计属于细水长流的科目,且每年教材变化不会太大,所以需要在现在这个时间段,把会计基础打好。这样有利于以后的备考。&/p&&br&&p&&strong&审计:&/strong&审计是偏重于逻辑理解的科目,报考审计的学员需要在这个阶段多注意理解,知道审计一些相关逻辑,用于以后的备考会很有帮助。&/p&&br&&p&&strong&财管:&/strong&财管同样属于细水长流的科目,且更偏重于计算,这就要求学员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多做题、勤总结。&/p&&br&&p&&strong&税法:&/strong&税法这个科目相对比较特殊,因为每年教材变化很大,所以如果报考多个科目的学员,这个阶段可以暂时把税法放一放,等新教材出来后再开始研读。&/p&&br&&p&&strong&战略:&/strong&战略这个科目适合先建立框架,然后背诵。今年报考战略的学员,建议在这个阶段,先把框架建立起来,考前1-2个月左右再集中背诵。&/p&&br&&p&经济法:经济法这个科目跟战略类似,需要在后期进行大量背诵,在这个阶段,只需把相关法律所讲述的内容理解即可。&/p&&br&TIPS&br&&p&会计、财管、税法:这3个科目计算量比较大,要在平时多注重这方面的练习。&/p&&br&&p&审计、战略:可以偏重于逻辑理解,适当地做一些题。&/p&&p&另外在公众号:himycareer下发现了一份CPA备考和四大面经类干货,有需要的可以找他们拿一下,个人感觉还不错由于干货内容太多,我就选取部分截图吧。&/p&&img src=&/v2-ea817f78b1f9b517fde4f6_b.png& data-rawwidth=&452&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2& data-original=&/v2-ea817f78b1f9b517fde4f6_r.png&&&img src=&/v2-5f37badfcaa43e_b.png& data-rawwidth=&241& data-rawheight=&4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1&&
最近收到一条关注我的朋友发的私信,问我当初考CPA是怎样报考的,回答起来比较长,干脆写篇专栏来解答,也供后来者参考,文末有彩蛋噢! 一、科目特点 会计:六科的基础,可以说跟六科关联度最大的一科。 审计:逻辑性最强的一科,刚开始会有看天书的感觉,…
&p&&b&这是一份金融类(实际上可以涵盖经济和管理大类)的考研、就读和就业指南,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多多指正。&/b&&/p&&p&&b&——作者按&/b&&/p&&p&&b&爷爷奶奶的年代分配工作希望是“铁饭碗”。&/b&&/p&&p&&b&爸爸妈妈的年代选择工作最好是“银饭碗”。&/b&&/p&&p&&b&当下我们的理想职业那无疑就是“金饭碗”。&/b&&/p&&p&&b&金融服务业就是通常所说的“金饭碗”。&/b&&/p&&p&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纷纷涌入中国淘金。而随着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和创新的不断深化,构成金融体系三大支柱的银行、证券、保险迅速壮大,民营金融机构、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PE/VC等金融机构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上海正在朝着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努力,北京、深圳、天津、成都等地也在打造区域性的金融中心。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对金融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无论从眼下还是长远来看,具有名校金融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受过系统性金融知识培训的专业人士,将会有非常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p&&p&&b&一、为什么要读金融类研究生?&/b&&/p&&p&这个问题可以一分为二:1.攻读研究生学位;2.选择金融作为研究生专业目标。&/p&&p&首先来回答为什么要读研究生这个问题。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是为了提高综合竞争力。如今大学生(包括本专科)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已经不再是一个稀缺资源,这是不争的事实。20世纪80年代考大学是个稀罕事,一两百万报名参加高考就录取五分之一左右,而且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也只有三五十万,绝对是物以稀为贵,用人单位都以分到一个大学生为荣。到90年代,每年毕业大学生的数量基本维持在100万上下。1999年扩招后,参加高考人数、录取人数以及毕业大学生数量出现一轮激增。2005年后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就始终保持在500万以上。2014年应届本专科毕业生为638.7万人。新增存量加上多年来积累的存量,大学生就业市场必然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面对残酷的职业竞争,大学生们纷纷选择读研,希望通过深造增强综合素质,提升未来的职场竞争力。&/p&&p&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在数量和规模上尚未出现严重过剩的现象,2014年全国毕业研究生为51.4万人。绝对数量以及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与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的情况基本相当。另外,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优势具体体现在:&/p&&p&1.研究生能够获得专业导师的悉心指导,无论是学术素养还是情怀培养都将成为其人生阶段难能可贵的财富;&/p&&p&2.研究生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更为成熟,对于自己的职业前景也有明确及深入的思考,导向和程序非常清晰并且会做好相应的规划和准备;&/p&&p&3.研究生有资格、有时间参加一些较高含金量的职业证书考试,如CPA、CFA、司考、精算师、一级建筑师、执业医师、教师资格等;&/p&&p&4.研究生阶段的实习经历对于最终能否找到自己的理想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每一次实习就是一场相亲,通过相互了解建立彼此间信任最终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走上职场的婚姻殿堂。这个过程有多么重要、又有多少甜酸苦辣。大家都懂得。&/p&&p&第二个问题是读研为什么首选金融或相关专业。金融行业的地位和前景我们就不多描述了,总之现在的主流和未来的趋势就是如此。那么考生选择金融类专业作为研究生阶段的主攻方向,除了良好的职业前途外还有哪些优势可言呢?&/p&&p&首先不少考生在高考时曾经选择过金融类专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与自己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在度过四年大学生涯后能够再次修读金融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当然,大学专业也不要轻易放弃。现在有很多复合型人才特别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比如说本科专业读的是电子工程,然后研究生读了金融或者经济。那么这位同学既有良好的电子专业背景又具备足够的金融市场知识,他就能够胜任券商或基金行研部的电子行业分析师这个职位。所以跨专业考研难度固然要大一些,但是它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p&&p&跨校读金融又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呢?一般来说跨校对于考生来说难度必然增加,因为教学体系和考试套路完全不同了,接近学长学姐、获取资料经验的成本也直接上升了。但是在互联网发达、信息量够大、信息相对对称的背景下,只要有心有毅力以及方法正确还是可以克服这些困难的。另一方面跨校成功后带来的收益是相当可观的。通常意义上跨校考研都是从低一档次的学校或者非热门专业进入到高一档次学校热门专业如金融类专业,学校和学历背景上的显著加分以及名校金融类专业的就业数据和职场前景就是硬道理。与其他工作相比,金融行业比较讲究出身和人际关系。另外,不同学校就读经历能够带来多元化的文化洗礼,能够打下更广阔的人脉基础,这些都构成跨校考研同学的宝贵财富。&/p&&p&&b&二、金融类考研如何选择学校和地域?&/b&&/p&&p&首先我们按照金融要素集聚程度分析国内城市的排名情况。&/p&&p&&b&按金融竞争力来分&/b&&/p&&p&超一流城市&/p&&p&上海、北京、深圳&/p&&p&一流城市&/p&&p&广州、杭州、天津、南京、成都、重庆、大连、苏州、武汉&/p&&p&&b&按金融中心层级来分&/b&&/p&&p&国际金融中心&/p&&p&上海&/p&&p&国家金融中心&/p&&p&北京、深圳&/p&&p&地区金融中心&/p&&p&广州、杭州、成都、大连、武汉、郑州、厦门&/p&&p&&b&按金融行业薪酬水平来分&/b&&/p&&p&第一梯队&/p&&p&上海、深圳&/p&&p&第二梯队&/p&&p&北京、广州、杭州、苏州、宁波&/p&&p&第三梯队&/p&&p&天津、青岛、大连、武汉、成都、重庆&/p&&p&注:本表格根据中国城市金融竞争力报告、中欧-博尔捷指数等资料综合而成,&/p&&p&根据上述排名分析可以基本圈出金融业的理想就业城市作为未来择业地点的参考。总体而言,对于金融从业者来说,上海的区位优势要略微突出一点,北京和深圳的优势也比较明显,其他城市各有特色。&/p&&p&为什么我们把就业地域问题提前到选择报考院校时来分析呢?道理显而易见。大多数考研以及读研的学子最终会选择进入职场,金融类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就业的比例更高。而未来在哪个城市工作生活与读研院校所在地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学生倾向于选择就读院校所在城市,特别是那些国际化程度高、职业发展空间广阔的大城市。此外,就读院校在当地的深厚基础和影响力对于个人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说复旦大学在上海的人脉关系和影响力肯定高于清华北大,复旦毕业生在上海就业就比较有利。同样人大校友广泛分布在中央各部委机关,因此它在北京乃至在整个体制内的影响绝不亚于清北复交。以上分析就是要告诉大家,在确定考研目标院校时一定要同时考虑未来的职业规划,在选好自己的理想院校时也选好自己乐居的城市,避免走弯路。&/p&&p&接下来分析金融类考研的院校选择,同样这个问题需要和职业发展联系起来加以研究。&/p&&p&1.未来想进入顶级投行和咨询、大券商、基金管理公司、外资银行和国有大金融机构工作的。&/p&&p&清北复交是首选。这四所学校各有特色。清华五道口与央行及各大商业银行总行更加对口一些。北大光华、复旦经管、交大安泰的研究生进入上述机构的机会都比较大。当然北大光华在北京有优势,同理上海则更认可复旦和交大的牌子。另外,清华经管、北大CCER、复旦数院的金融工程、交大高金也是不错的选择。进入清北复交的经济和管理大类专业后你会发现名牌大学的优势就在于他们有一流的教育理念、师资和培养方案,因此专业分类上细小差异并不会对教育质量和就业问题带来实质性的影响,经管类各院系、各专业在就业水平上基本相当。清北复交的金融研究生职业发展前途不可限量,但是进入清北复交的门槛很高。考研的同学都知道,清北复交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非常难考!&/p&&p&2.未来想进入大型国企、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券商和咨询公司工作的。&/p&&p&除了清北复交外,在上述机构有着丰富人脉关系、在当地影响力突出、就业形势普遍较好的院校包括:(1)北京地区有人大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社科院经济金融部门研究所,还有天津的南开大学实力也很强。(2)上海地区有上海财经大学、华师大金融统计学院,还有同处于长三角地区的南大商学院、浙大经济学院。(3)中西部地区有武汉大学经管学院、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以及位于四川成都的西南财经大学。(4)南方地区有广州的中山大学金融系、福建的厦门大学金融系。这些院校考研难度相对清北复交略低,但整体实力很强,在当地金融圈也有很深的根基,研究生毕业一般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都有一定的竞争力。&/p&&p&3.毕业后进入其他金融机构。&/p&&p&现在招收金融类研究生的院校很多,金融专硕等项目开展的如火如荼,每年毕业生也是越来越多。考生们读金融经济类研究生肯定是想进入到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工作的,但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怎样才能实现最优选择呢?答案就是早作规划、目标可行、严格执行,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如果本科状况不是太好又想跨专业转入金融领域,报考名校是有很大风险的。考上名校的毕竟不多。如果能够制定一个客观的目标,首先确保顺利转入经管领域,然后读研期间加倍努力,结果也会很好。北航、北师大、北理工、东北财大、同济、中南财大、华南理工、深圳大学等院校的经济金融专业都是不错的选择。&/p&&p&&b&三、怎样才能进入理想的院校?&/b&&/p&&p&这个问题主要回答考试规划以及实现路径,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之前写的那篇考研攻略。以往学长学姐们的身体力行经验贴也值得阅读和借鉴。以下是几点常识性做法,供大家参考:&/p&&p&1.先定一个小小的目标,当然必须是切实可行的。报考的院校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最好是那种超过自己当下能力10-20%的,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目标太高风险很大,目标太低又很屈才。&/p&&p&2.摸清楚考研的套路,搜集必要的、有效的信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到你想考的目标院校的学姐学长。有他们的帮助你将事半功倍、少走弯路。&/p&&p&3.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并严格执行之,考研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能坚持到最后的就必然是笑得最好的。&/p&&p&4.在自己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不要吝啬于钱财、不要拘泥于小节。记住这是一场战斗也是一项投资,成本和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有的考生不舍得购置新的参考教材以至于没能掌握新增知识点而失分的,有的考生为了省钱选择了廉价但是吵杂的旅馆结果影响了复习、休息和考试发挥,这种例子比比皆是。&/p&&p&&b&四、读研期间应当如何规划?&/b&&/p&&p&国内研究生学制一般在2-3年不等。大多数院校的专业学位类研究生为两年,科学学位类研究生读三年。专硕收费普遍比学硕贵,名牌大学的收费要比普通大学的收费贵,这也是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带来的结果。那么应当如何珍惜这短短的两三年研究生时间并充分有效地加以利用呢?以下几个方面提请大家注意:&/p&&p&1.选好导师。其实导师好不好、负不负责任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好的导师能够让你全方位的得到成长,不好的导师轻则若干年后你不记得他、重则你会记恨他一辈子。其实学生选导师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少同学选导师看名气,认为导师名气越大越好,但是导师名气大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除非他愿意用自己的资源来提携你、帮助你,否则他的就只是他的。对你而言至多是你可以说XX是你的导师,仅此而已。况且知名度大的导师一般都很忙,根本无暇指导学生。例如刚刚去世的某知名教授,研究生毕业找他签字,该教授的第一句话居然是“你是谁啊?”其实一个没名气但负责的导师远胜过一个有名气却不负责任的导师。选导师之前最好问问学长学姐,听听他们的评价。&/p&&p&2.学好本专业课程,成绩保持优良。研究生阶段一般成绩都不会太差,除非你不认真对待。有时间和导师一起做做学术,有机会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或者论坛,多听听业内人士的讲座报告、多参与互动。现在好多学校的硕士不要求发表论文,但是有可能的话还是写点东西吧,练好笔头以后会有大用处的。&/p&&p&3.考证也是研究生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想到以后要去金融行业工作,什么证券、基金、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可以准备起来了,这些与CPA、CFA证书相比难度很小,后者才是研究生考证的重头戏。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你在毕业招聘时能够拿出CPA或者CFA证书,那么恭喜你,胜利已经在向你招手了。当然驾驶证、结婚证什么的也可以考一考,以后帮领导代个驾、帮丈人拎个包也是挺好的。&/p&&p&4.读研期间还有件大事,那就是实习。最后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的实习。相对于招聘阶段短暂而略为草率的决定,实习给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相互磨合、深入了解的平台。实习期间你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你的人格魅力、你的工作能力、你的团队精神,即使偶尔的失误或者犯错也有机会去改正。当然,实习不是盲目的,也不是一味追求数量,实习有自身的一套学问,如何有效、高效地实习,我们有专门的讨论,这里就不展开了。&/p&&p&5.认真对待毕业论文和答辩,切莫功亏一篑。前面做得再好,GPA很高、实习不错、拿到多少个OFFER,如果论文环节出了差错那就前功尽弃了。所以在毕业论文上一定要重视起来,和自己的导师多商量,真正投入时间和精力,好好写一篇毕业论文,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p&&p&五、毕业后主要在哪些单位就职?&/p&&p&从近些年来各大院校金融类专业研究生就业数据来看,金融类研究生毕业后一般进入以下单位工作:&/p&&p&1.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股份制商行、城商行、农商行及民营银行等;&/p&&p&2.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p&&p&3.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p&&p&4.PE/VC、信托、资管、金投、投顾、金融租赁、担保公司及大型企业财务公司等;&/p&&p&5.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登记结算公司、各大商品交易所以及汇金、中投等公司;&/p&&p&6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外管局以及其他部委办局;&/p&&p&7.国开行、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p&&p&8.外资投行、银行、咨询、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及跨国公司财务部、市场部等;&/p&&p&9.上市(拟上市)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董事会、秘书处等;&/p&&p&10.高等院校或其他科研机构。&/p&&p&&b&最后祝大家考研成功、读研顺利,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b&&/p&
这是一份金融类(实际上可以涵盖经济和管理大类)的考研、就读和就业指南,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多多指正。——作者按爷爷奶奶的年代分配工作希望是“铁饭碗”。爸爸妈妈的年代选择工作最好是“银饭碗”。当下我们的理想职业那无疑就是“金饭碗”。金融服务…
&img src=&/a7e1fbbbf3834d7bfbe82cda18ad5b06_b.jpg& data-rawwidth=&1028& data-rawheight=&7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8& data-original=&/a7e1fbbbf3834d7bfbe82cda18ad5b06_r.jpg&&&p&(声明:严禁转载,违规必究。文中提及的复习资料并非推荐目的,考生可以自行更换准备类似机构的同类复习资料。)&/p&&p&中国的CPA考试以周期性长、难度高、科目跨度大的特点而让很多财务人员望而却步。特别是在知识碎片化、时间也碎片化的现在,要付出极大的精力来准备6+1这种短期内看不到任何成果的考试,确实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时间的付出。&/p&&p&我是在工作几年之后才开始准备中国CPA考试的,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这种用最低努力通过CPA考试的方法。&/p&&ul&&li&该方法适用于:&br&&/li&&ul&&li&&b&工作非常忙,没有太多时间备考的上班族,每天晚上拿出3个小时左右时间,每个周末(周六+周日)可以拿出12个小时时间复习的考生。&/b&&/li&&li&&b&本科是财务相关专业毕业,有最基本的财务会计基础知识&/b&&/li&&li&&b&具有很强的毅力,能够忍受高强度的学习&/b&&/li&&li&&b&仅以通过考试为目的,不是以学习知识和建立知识体系为目的&/b&&/li&&/ul&&li&该方法的本质是:&/li&&/ul&&br&&b&在考前较短的时间里用高强度、有针对性的备考策略,利用二八法则对重要核心考点进行突击,战略性放弃不重要的考点部分,以达到最小时间和精力付出通过考试的目的。&/b&&ul&&li&使用该方法的原因:&br&&/li&&/ul&&br&有过备考经历的同学都知道,如果复习的周期过长,第一遍过后重头再看的时候,仍旧有一种深深的陌生感。&b&这种陌生感会给备考者带来深深的挫败感&/b&。特别是对于时间紧张的上班族而言,更是如此。相信大多数人也正是在此刻产生放弃CPA的念头。这种备考策略,正是针对这种由陌生而产生的挫败感而制定的。&br&&ul&&li&CPA考试顺序:&b&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合理搭配&/b&&br&&/li&&ul&&li&&b&第一年:战略 + 财务成本&/b&&/li&&li&&b&第二年:经济法 + 税法&/b&&/li&&li&&b&第三年:会计 + 审计&/b&&/li&&li&&b&第四年:综合&/b&&/li&&/ul&&li&采取这种考试顺序的原因:&br&&/li&&/ul&&br&&ol&&li&第一年考战略和财务成本,首要原因是这两个科目原本就是一科分拆出来,有一定的关联。其次,两个科目每年变化都是最小的。它们都不随准则、税务政策、经济法规的变化而变,最早考出后其变动不大,这样最后综合的备考和通过都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第三,两个科目是整个CPA里面难度最低的。战略本身内容不多,主要就三块: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实施、风险控制,条理和逻辑都非常清楚明确。财务成本的逻辑主线更清晰: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企业和项目价值评估、成本核算与管理。由于逻辑主线突出,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不容易造成混乱的感觉,很容易抓到主线和出题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备考相对非常容易。第四,一门以计算为主与一门以背诵为主进行复习搭配,干活不累。&br&&/li&&li&第三年考会计和审计,第一,这两科最难,留在最后。第二,这两科联系最紧密,备考审计需要较强的会计知识做基础,一起复习备考效果最好。第三,在前两年通过其他各科之后,最后考这两科,信心最强,会产生孤注一掷的信念支撑你走下去。第四,一门以计算为主与一门以背诵为主进行复习搭配,干活不累。第五,最后一年考这两门使得下一年考综合时复习会显得非常轻松,压力不大。&br&&/li&&li&第二年考经济法和税法,主要是因为上述原因倒推下来的。二门考试,一个以计算为主与一个以背诵为主进行复习搭配,干活还是不累。其次,安排在第二年考,而不是第一年,也是怕未来政策变化较大,给备考综合的时候增加难度。第三,这两科的知识点非常散乱,不容易找到主线,在第一年考不容易在复习时找到“君临天下”感觉,容易有挫败感,故排到第二年是比较合理的选择。&br&&/li&&/ol&&br&&ul&&li&最小代价的备考基本策略:&br&&/li&&ul&&li&&b&不看官方指定的教材&/b&&/li&&li&&b&不听课件&/b&&/li&&li&&b&只看《轻松过关1》&/b&&/li&&/ul&&li&采取以上基本备考策略的原因:&/li&&/ul&&ol&&ol&&li&时间不足,没有时间通读教材,听遍全部课件&/li&&li&课件和教材的针对性不强,考生在各个知识点上总是有强有弱,平均分配精力和时间全面积进行复习,不能实现边际收益最大化。&/li&&l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学考研院校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