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年级3位数除以2位数645除以6的式子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小学数学三年级应用题大全(上、下册)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小学数学三年级应用题大全(上、下册)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三年级上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57度20分除以6等于多少 要式子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57/6=9余33度等于180分180+20=200200/6=33 余22分等于120秒120/6=20故答案为9度33分20秒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
小学3年级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两位数乘两位数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
算。 2.理解笔算的算理。 课时安排:8 课时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3、整理和复习 3 课时(含练习) 4 课时(含练习) 1 课时学科 课题 课型数学年级 《口算乘法》三(2)时间 课时 审核人 一课时新授课主备人1、学生在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后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算式。学习目标2、学生中活动中能体验数学学习方法提高自身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 互动、学习。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法指导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提高自身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口算乘法的学习,通过解决问题,发现关系,进而揭示规律,然后学会口算乘法,最后应用巩 固的过程,既要学会知识,又要体验到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知识链接 环节 自主学习乘法口诀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都为这节课做了铺垫 学习过程 学案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口算方法 30×4 300×7 200×8 12×4 23×3 11×7 2.自学内容教科书 P58 例 1 边学边思考以下问题 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情景一: 导案 以自学为主,教师提前布置 前置性地学习作业。情景二: 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交流自学情况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解决情景一的,把它记录来。 (2)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解决情景二的,把它记录来。 (3)你能快速的完成下列各题: 80×10 23×30 60×10 14×200 60×30加强巡视,及时解决小组成 员不能解决的关键问题,注 重启发和引导请准备上述问题中的一个问题 ,向你的组员和其他组挑战!1.小组内相互挑战,并推选 一题。 2.各组用自己的题向别组挑展示交流战。 3.小结解题方法及注意点。 4. 完成课堂检测,组长批 阅,交流反馈。 1、 口算下面各题 40×40 80×20 40×90 90×50 12×30 50×30 200×400 11×70 80×70 22×30 60×60 23×20 50×60 60×300 及时反馈,查缺补漏测评反馈2、邮递员叔叔每分钟大约行 100 米。 (1) (2) 他 30 分钟行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如果每天用 2 小时送信和报纸,邮递员每天大约行多少千米?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口算乘法,先把两个因数 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 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 根据所学的知道你怎样计算下面各题?为什么? 200×0 312×300 10×500 250×××200 312×30 20+300×5注意对定律的提升总结进一步提高要求, 加深印象, 注重分层次练习。学习收获 与反思 课题 年级 学 习 目 标 学习重 点 学 习 难 点 学法指 导 知识链 接 环节 自主学 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三(2) 课型 新授课时间 主备人2013 年 月 日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学会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运用估算知识 对于乘法估算的学习,通过解决问题,发现关系,进而揭示规律,然后学会乘法的估算,最后应用巩 固的过程,既要学会知识,又要体验到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乘法口诀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估计都为这节课做了铺垫学习过程 学案 自学内容教科书 P59 例 2 边学边思考以下问题 1.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提示:比如把 28 看 做什么去计算) 28×4 62×7 89×7 12×8 37×3 81×6 2、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从多媒体教室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导案 以自学为主,教师提 前布置前置性地学 习作业。根据画面内容,编一道数学题(要求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决它。合作探 究1、小组合作交流自学情况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你所编的数学题的那两个因数分别接近哪个整十数? (2)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估算这个算式的,把它记录来。 (3)你能完成下题吗,并说一说为什么: 一本书一页有 23 行,每行大约有 22 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提示:把 23 和 22 看做什么去计算)加强巡视,及时解决 小组成员不能解决 的关键问题,注重启 发和引导展示交 流请准备上述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向你的组员和其他组挑战!1.小组内相互挑战, 并推选一题。 2.各组用自己的题 向别组挑战。 3.小结解题方法及 注意点。 4. 完成课堂检测, 组长批阅,交流反 馈。测评反 馈1、估算 89×30 24×39 1、 (1) (2) (3) 32×48 63×29 43×22 71×80 35×19 52×68及时反馈,查缺补漏鲸鱼每秒游 11 米,袋鼠每秒跳 18 米,豹子每秒跑 31 米。 豹子 20 秒大约跑多少米? 袋鼠 30 秒大约跳多少米? 鲸鱼 1 分钟大约游多少米?2、学生们已经种了 93 棵树苗。 估一估, 这块地大约可以种多少棵树苗?课堂小 结 拓展延 伸 学习收 获 与反思1、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注意对定律的提升 总结根据所学的知道你怎样计算下面各题?为什么? 281×0 19×500 250×19 2×30进一步提高要求,加 深印象,注重分层次 练习。 学科 课题 课型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法指导数学年级三(2)时间 课时 审核人2013 年月日《笔算乘法》 (不进位) 新授课 主备人一课时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 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分析、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对于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学习,通过解决问题,发现关系,进而揭示规律,然后学会笔算乘法的 一般步骤,最后应用巩固的过程,既要学会知识,又要体验到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知识链接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都为这节课做了铺垫 学习过程环节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科书 P63 例 1 边学边思考以下问题学案导案 以自学为主, 教师提前布 置前置性地学习作业。1、计算并思考多位数乘一位数怎样计算 78×8 124×5 总结: (提示竖式方法, 注意事项, 数位怎么样?从哪位算起, 进位的怎么办?) 2、 口算,并说一说为什么? 27×20 52×60 12×90 18×30 3、 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题(要求是用乘法去计算),题目的已知 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4、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小组交流一下(提示:乘法你是怎么样 算出来的,在这过程中你还注意什么事项?)学案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自学情况 (1)怎样把 12×24 转化为我们以前学的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 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提 加强巡视, 及时解决小组 成员不能解决的关键问 题,注重启发和引导(2)还有一种列竖式的方法可以看课本第 63 页。 (3)你能列式完成下列各题: 23×13 33×31 43×12 11×25 展示交流请准备上述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向你的组员和其他组挑战!1.小组内相互挑战, 并推 选一题。 2.各组用自己的题向别 组挑战。 3.小结解题方法及注意 点。 4. 完成课堂检测,组长 批阅,交流反馈。测评反馈1、列式计算下面各题 12×44 32×13 42×11 21×23及时反馈,查缺补漏23×3241×2122×2334×122、买来 14 筒羽毛球,每筒有 12 只,一共有多少只?课堂小结笔算乘法(不进位),列竖式时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去乘另一个因数的 每一位,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另一个因数的第一位,积要从十位写 起。(数位对齐,每一次都从个位算起)注意对定律的提升总结拓展延伸根据所学的知道你怎样计算下面各题? 39×11 31×31 23×33进一步提高要求, 加深印 象,注重分层次练习。22×2412×4121×32 学习收获 与反思《笔算乘法》 (进位) 年级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三(2)时间 主备人2013 年月日1、学生在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3、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所提高。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过程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的算理 对于笔算乘法(进位)的学习,通过解决问题,发现关系,进而揭示规律,然后学会笔算乘法,最 后应用巩固的过程,既要学会知识,又要体验到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乘法口诀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都为这节课做了铺垫 学案 自学内容教科书 P65 例 2 边学边思考以下问题 导案 以自学为主,教师提 前布置前置性地学 习作业。 1、列竖式计算` 24×12 78×11 33×21 19×19 (说一说前三道题和最后一道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 查资料,自画一张围棋的棋盘。(认识围棋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如下 图棋盘有多少条线? 4×3=94×4=163、 结合课本第 65 页(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各 19 道线交叉组成),从自画的 棋盘中你能得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样解决?1、小组合作交流自学情况 (1)怎样估算一下结果呢? (2)我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吗?试一试(参考教材第 65 页),把它记录来。 (提示:记录笔算的注意事项,跟前面学的笔算乘法有什么区别?) (3)你能快速的完成下列各题: 23×34 54×13 39×27 17×28加强巡视,及时解决 小组成员不能解决 的关键问题,注重启 发和引导请准备上述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向你的组员和其他组挑战!1.小组内相互挑战, 并推选一题。 2.各组用自己的题 向别组挑战。 3.小结解题方法及 注意点。 4. 完成课堂检测, 组长批阅,交流反 馈。1、计算下面各题 24×36 63×52 千米? 27×14 42×28 15×62 48×31 36×25 45×34及时反馈,查缺补漏3、 一位自行车运动员每天训练要骑 75 千米,他一个月(31 天)要骑多少笔算乘法(进位),列竖式时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 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另一个因数的第一位,积要从十位写起。(数位对 齐,每一次都从个位算起,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注意对定律的提升 总结1、 送水叔叔第天要送 25 桶水,每桶水重 19 千克,他每天送多少千克水? 今天卖出 56 套风光明信片,每套 12 张,售价 14 无,一共卖了多少钱?进一步提高要求,加 深印象,注重分层次 练习。2、 课题 课型《整理和复习》 新授课年级 课时三(2) 一课时时间2013 年 月 日1、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基本的归纳、整学习目标理能力。 2、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 环节 自主学习整理、归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 提高自身整理、归纳的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从不同的量型中发现不同的规律,多留心,多分析。 一章的知识点 学习过程 学案 自学内容教科书 P68 边学边思考以下问题 1.自学课本第 68 页,说一说你的解决办法。 2.分别为口算、估算、笔算(两种情况)举一个例子。 导案 以自学为主, 教师提前布 置前置性地学习作业。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交流自学情况 (1)理整这一章你所学的知识,并把它们分类归纳,把它记录来。 (2)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一听。加强巡视, 及时解决小组 成员不能解决的关键问 题,注重启发和引导 展示交流请准备上述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向你的组员和其他组挑战!1.小组内相互挑战, 并推 选一题。 2.各组用自己的题向别 组挑战。 3.小结解题方法及注意 点。 4. 完成课堂检测,组长 批阅,交流反馈。测评反馈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学习收获 与反思教科书第 69 页练习十七:1、2、3、4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及时反馈,查缺补漏 注意对定律的提升总结 进一步提高要求, 加深印 象,注重分层次练习。第六单元一、学习目标面积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 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 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 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材说明 二、学习内容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 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平方厘米公顷 平方千米面积含义→常用面积单位 平方分米 平方米 长方形面积计算 正方形面积计算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 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 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 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具准备: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面积单位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学习内容: 课本第 70~74 页内容,练习十八的第 1、2 题。 学习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 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2、通过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经历面积比较大小的过程。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习重、难点: 1、 从物体表面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 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准备: 正方形纸、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纸。 学具准备: 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和正三角形卡片,直径 1 厘米的圆形卡片。 一、知识链接: 300×2= 24×5= 700÷7= ÷4= 880÷2= 40×32= 53×30= 23×20= 60×30= 660÷3= 400×3= 20×30= 25×20= 16×40= 二、自主学习: 1、什么叫面积? 2、面积单位有哪些? 三、合作交流: 1、学习面积的意义。 (1)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2)黑板面和电视屏幕哪个大?它们的大小是指什么的大小? 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3)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观察下面两组图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采用重叠()与()的方法比较。 2、认识面积单位。 (1)观察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课本第 71 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 ,体会用观察、重叠的 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小结: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标准不同,必须用大小相同的( )来测量。 (2)回答以下问题: a.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b.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边长是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边长 是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边长是 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c.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指甲的面积最接近 1 平方厘米。 d.同桌两人互相比划 1 平方分米的大小。 e.想一想 1 平方米有多大。 四、拓展延伸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电视机屏幕的面积是 25( ) 。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 36( ) 。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 是 9( ) 。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 40( ) 。一个正方形桌面边长是 1( ) 。黑板的面积是 4( ) 。 方方身高 140( ) 。一块玻璃厚 1( ) 。火柴盒面的面积是 12( ) 。 2、填空。 (1)物体的( )或( )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到( )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 、和( ) 。 (4)边长是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边长是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边 长是( )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米。 3、完成课本第 74 页“做一做”。 4、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 2 题。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温馨寄语:相信自己,你能行! 学习内容: 课本 74、75 页的内容,练习十八的第 3、4 题。 学习目标: 1、 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2、 通过图示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3、 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习重、难点: 1、 通过图示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2、 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一、知识链接 700×30= 30×23= 13×40= 55×30= 80×70= 22×40= 73×20= 80×90= 二、自主学习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3、常用的长度单位和常用的面积单位一样吗?(不一样)它们有什么不同? 三、合作探究 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1)比较 1 厘米和 1 平方厘米。 A、画一条 1 厘米的线段,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测量物体的什么?B、画出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度量物体的什么?1 厘米和 1 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厘米是( ),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 )。平方厘米 是( ),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 )。1 厘米画的是一条线段,1 平方厘米画出的是一个 平面图形,由 4 条 1 厘米的线段围成。 (2)比较 1 分米和 1 平方分米。 画一条 1 分米的线段,看看 1 分米有多长。拿出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面,感受 一下它的大小,比较它们的不同。 (3)比较 1 米和 1 平方米。 说一说 1 米和 1 平方米的不同。 (4)小结: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他们的单位名称不同。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 )两字,它们 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表示的是一条线段的( ), 面积单位表示的是一 个平面图形的( )。 四、拓展延伸 1、完成课本 75 页“做一做”的 2、3 题。 2、完成课本 76 页练习十八第 3、4 题。 3、用 9 个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一个大正方形,你能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4、判断下面各题所用的单位是否正确。 (1)一条线段长 5 平方分米。 ( ) (2)一个房间的面积大约是 10 米。 ( ) (3)一根铅笔长 15 厘米。 ( ) (4)一座高楼约 100 平方米。 ( ) (5)小明从学校要走 50 米的路才能到家。 ( ) 5、填空。 (1)一座楼高 20( ) (2)小红的房间的面积是 20( ) (3)一本书厚 2( ) (4)钢笔长约 15( ) (5)一块地板砖的大小为 64( ) (6)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 (7)面积为 1 平方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为( ) 。 (8)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 ) 。 7、 12 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 用 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把结果填在 括号里。 、 、 面积是( ) 周长是( )面积是() 周长是()面积( ) 周长( ) 3、用 4 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任意拼图形,看拼成的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五、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学案编写者 学案使用者 教 学 目 标 课(章节)教 学 目标的小数。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用课时 第 周星期 6 用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教学准备与手段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认识小数(P88---P89。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几、百 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零点几的 形式。 2、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 法。 3、 使学生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 义。 难点: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 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 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使学生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一、复 习 铺 垫:一、复习铺垫: 二、新课: 1、创设情景认识小数 出示主题图 问题: (1)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与同桌的小伙伴说 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二、新 课:(2) 知道了什么?与同桌的小伙伴 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略) 归纳概括像 5.98、2.03、0.65、4.82、 2.8、6.7………这样的数叫小数。“.” 叫做小数点。 动手填一填(P88 中间表格) 2、探究小数的读法 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试读一读。 教师加以引导小数的正确读法。 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探究小数的写法(教学 P89 例一) 小结归总: (1)这节课你们认识了什么? (2)今天认识的小数与整数比较有 什么不同?同桌同学互相说。 三、巩固 1、出示数字卡片(整数、分数、 小数) 2、把卡片上的小数打上钩。 3、读出小数 4、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小数的?学生汇报,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5、老师口述小数,学生听写。 6、完成 P89 做一做 1、2、题。 探究小数的写法三、巩 固把卡片上的小数打上钩。读出小数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小数的?第二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通过有小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学生 对小数含义的理解,加强整数和小数 的联系,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学生活动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一、复 习 并 导 入 新课重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导入新课。 提问: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是怎样 的?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是怎样? 老师小结:突出整数比较大小时,要 从高位比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 比较,同分母的大小比较,分子大的 分数比较大,把相同分数单位分数的 分子进行比较。 口算比赛: (用手势表示“大于号” 、 “小于号” ) 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 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是怎样? 16 ○ 1228 ○ 3886○ 84 16/20 ○9/20 口算比赛:4/5○3/5 7/12○5/12导入新课:前一阶段,我已经学会了 比较整数大小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 法,今天我们先学习“小数的大小比 较”(板书课题) 。 二、新课。 1、小组探究学习:P90 例 2 2、补充例题(图略)请看图,说出左 图和右图中有几个几分之一,用小数 怎样表示?这两个小数哪个大?为什 么? 要求:从小数的含义上理解得出。 0.4 & 0.7 紧接着要求学生再观察下图并要求边 看图边思考: 这图和上图有什么不同?比较时应先 比较哪一位,再比较哪一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时突出下图中 有整数,而上图没有;有整数的情况 下,小数大小的比较,要先比较整数 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就如同比较 整数大小一样,先要比较千位,再比 较百位, ??比较大小都从高位比起, 把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比较。 进而说明左图的数大于 2,右图的数 不到 2,所以圆圈中应该填“&” 。 2.5 ○ 1.8 3、学生试练。 2.5 ○ 2.3 0.53 8.6 ○ 8.9 0.23 ○ 3.22 ○ 1.28 ????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时突出下 图中有整数,而上图没有;有整数的情 况下,小数大小的比较 从小数的含义上理解得出。 小组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确两数的整数部分,个位上 都相同,就要再看小数部分哪个大。 4、教师简单小结比较小数的方法。 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 数的比较方法相同,比较大小都从高 位比起, 把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比较。 有整数部分的小数, 要先比整数部分, 再比较小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 看小数部分哪个大。 三、练习: P90 下边的“做一做” 使学生明确两数的整数部分, 个位 上都相同,就要再看小数部分哪个大。三、练 习补充练习,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 & ○ & ○& ○ & ○ & ○ 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和过去学过 的整数的比较方法相同, 比较大小都从 高位比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比 较。 四、全课总结(略) 。四、全 课 总 结有整数部分的小数, 要先比整数部 分,再比较小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 再看小数部分哪个大。第五单元 一、学习目标两位数乘两位数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 2、.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 满十) ,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例2)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例1)估算(例2)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例1)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口算乘法 学习内容:教材58页例一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整十数的乘法。 2、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 3、能熟练正确地口算。 学习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 学习难点:正确地进行口算 学习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学习流程: 一、导入: 出示口算卡,小组内快速口算,说说自己的口算过程 10×5 90×9 100×5 80×4 30×2 12×2 300×2 24×3指名展示自己的口算结果与过程 二、自学交流: 1、观察例1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平均每天送300份) (1)列式:____________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300×10怎样计算?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 2、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 (1)列式__________(平均每天送60封) (2)先口算再展示自己的口算过程 3、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1)列式:_________ (2)独立口算,展示结果,讲清自己的算理 4、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1)列式:_________ (2)指名说口算过程 5、小结算法: 将其中一个因数先看作_____位数进行计算,再扩大相应的( 内乘法计算,再扩大_____________. 三、展现提升: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逐一完成,分组依次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人可补充指正。 四、达标测评 1、完成答题卡(一) 80×10 700×20 60×20 90×90 50×40 40×80 24×10 12×200 )数,或将两个因数看作表展示自己的口算结果与过程。 2、完成答题卡(二) 40×40 50×60 90×50 80×20 200×40 12×30 22×30 11×703、完成答题卡(三) 每组派一代表参加比赛 60×60 50×30 60×300 80×70 40×90 23×20给优胜组发奖 五、总结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知道了哪些口算方法?估算乘法 学习内容:教材59页例2,练习十四第4―12题 学习目标: 1、学会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说清估算的思路。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能正确地进行估算,提高估算的速度。 学习重点:乘法估算的方法 学习难点:利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准备:估算卡片、小黑板 学习流程: 一、 导入新课: 1、 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69、22、74、87、99、18 2、估算各题的结果,说出估算过程: 18×4 22×8 53×7 37×3 89×5 71×6二、自学交流: 1、观察情境图。 从小朋友的话语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想知道350名同学是否够座,需要先求什么? 列式:22×18 2、你是怎样估算22×18的?说说你的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20×20=______ 方法二:18≈______ 22×____=_____ 方法三:22≈_____ _____×18=_____ 3、比较结果: _____、_____、_____都比350_____,所以,250个同学都_________. 4、分析结果: 三种结果哪一种最接近准确结果? 5、归纳方法: 估算乘法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接近它的______数,再计算。 6、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1)怎样求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你是怎么估算的,展示你的方法 (3)你还有更准确的估算方法吗? (4)哪个数最接近准确值? 三、展现提升: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与过程,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四、达标测评: 1、鲸每秒游11米,1分钟大约游多少米? 2、袋鼠每秒跳18米,30秒大约跳多少米? 3、豹子每秒跑31米,20秒大约跑多少米? 4、同学们种了3行树有93棵,12行大约共种多少棵树? 5、估一估(勇夺小红旗) 89×30 24×39 32×48 63×29 43×22 71×80 35×19 52×68五、总结拓展: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会几种估算方法? 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习内容: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材第63页例1 学习目标 1、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知道各种计算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正确、熟练地笔算。 学习准备:课件、答题卡、小黑板。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插图 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 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自学交流: 1、怎样计算应付的钱数,你会列式吗? 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24×12= (1)24×3×4= (2)24×10+24×2= (3)12×20+12×4= 3、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说出你的理由。 4、探究笔算的方法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说说每一步的意思。 2 4 × 1 2―――― 4 8??2×24的积 2 4 ??10×24的积 ―――― 2 8 8 你发现了什么? 5、介绍自己的笔算方法。 6、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起 ,积的末位对,先从乘起,积的末位对;再从乘;再把两次的积相加。 )三、展现提升: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交流补充,教师及时点拨。 四、达标测评: 1、完成答题卡一: 23×13 41×21 33×31 32×12 43×12 22×14 11×25 21×342、完成答题卡二: 39×1131×3123×3322×2412×4121×32(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评出优胜组) 五、总结拓展: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学会了什么? 笔算乘法(进位) 学习内容:笔算乘法(进位)教材65页例2 学习目标: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 2、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进位的点要加上。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 ; 算式卡片(每张上一个算式) ;小黑板等。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 2、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接着,把棋子 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学交流: 1.怎样才能算出棋盘上的交叉点数目,你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3、展示自己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下来。 估算 19×19 笔算19×19 1 ×1 9 9――――4.师生评议。 (1)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估算能得 出准确值吗? (3)重点评议笔算过程。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你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吗?你怎样才能不忘记加上进位的点? 三、展现提升: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倾听,及时补充纠正。 四、达标测评: 1.尝试练习。完成答题卡一: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 另几个组的学生做 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答题卡二: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 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解决问题。 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完成后,向全班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帮助菜农收南瓜。 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五、总结拓展: 1.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你还学会了哪些知识? 3.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 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整理和复习 学习内容:教材第68页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七 学习目标: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形成知识体系。 2、能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3、会总结归纳乘法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整理本单元知识体系。 学习难点:系统掌握知识。 学习准备:答题卡,小黑板。 学习流程: 一、呈现故事,提出问题 1、老师讲“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 猜一猜,听完这个故事用了多少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却能作那么多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 听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 想? 2、这个小故事在书上68页,想一想,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二、自学交流。 1、本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 2、你是做口算乘法的? (1) 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 可以先把它看作 (2)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3、估算乘法怎么算? (1)估算时可以将一个或两个因数看作整()整()数来算。 (2)你能举一个估算乘法的例子吗? 4、笔算乘法怎么算? (1)笔算不进位乘法 3 2 来算, 再扩大 倍、 倍、 倍??。 () () () × 1 3 ――― □□ll32和()的积 □□ ll32和()的积 ――― □□□ (2)笔算进位乘法 7 8 × 2 6 ――― □□□ll()和()的积 □□□ ll()和()的积 ――――(3)你发现了什么? 5、阅读短文,猜一猜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1)算一算,说出你的方法 (2) ()×()≈() ()×()≈() ()×()≈() (3)你为什么这么算?说出你的依据。 (4)哪一个结果最接近准确值? 三、展现提升 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纠正。 四、达标测评。 1、小组比赛:练习十七第 1题 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估算:23×49 3、 笔算练习 24×32 59×27 32×28 64×75 45×62 37×28 38×62 79×68 42×51五、总结归纳 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单元 一、学习目标面积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 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 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 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材说明 二、学习内容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 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平方厘米公顷 平方千米面积含义→常用面积单位 平方分米 平方米 长方形面积计算正方形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这些内容的教与学,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 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 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面积和面积单位 学习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第71-74页。 学习目标: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厘 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 学习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学习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学具准备:1、大小不同的两张长方形白纸2、封闭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 形各1个。3、面积是6平方分米个9平方分米的长方形纸板各1张。 (正面各有12个格)4、答 题卡1张(第74页做一做)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涂色游戏吗?老师这有大小不同的两张白纸, (出示两幅面积差别较大的 长方形白纸)要想在上面涂上颜色,谁先涂满其中的一张,谁就是冠军,你会选择哪一张? 为什么? 二、自学交流: 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1)在生活中,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比一比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谁的面大?谁的面 小? (2)观察黑板的面和电视机屏幕的面,谁的面大?谁的面小? (3)通过刚才看一看、比一比,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 )有()的,物体的表面的 大小就是它们的( 2、认识面积 (1)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积,地面的大小叫什么? (2)观察黑板的几条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认识封闭图形。哪一个是封闭图形,哪一个不是?为什么? ) 。 你还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吗? 3、比较面积的大小。出示一些封闭图形: (1)正方形和圆形比,谁大?谁小?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比,谁大谁小? (2)像这些封闭图形的 的大小叫做三角形的 也叫它们的面积。正方形的大小叫做正方形的 。这几个图形中,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 ,三角形点拨: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探索面积单位。 (1)刚才我们比较了许多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你是怎么比的? (2)用重叠法比较两张长方形纸的面积,猜一猜,哪个大,哪个小?(3)用摆图形的方法,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用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在上面摆一摆。比出哪个面积大。 你认为用多大的图形摆最合适?为什么? 点拨:用摆图形的方法,能比较两张纸面积大小。关键要选择大小统一的标准。 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观察它的形状和大小。用手比试1平方分米有多大?动手量 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剪出一个接近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找出1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用什么单位来测量合适呢? 用厘米测量,面积就用 厘米从学具里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量一量,看它的边长是多少? 点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说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 (3)认识1平方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或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来测教室面积,容易吗?为什么?要用平方 的面积单位合适。 你知道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吗?比试一下1平方米的大小。 说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呢? 三、展现提升: 学生展示,其他学生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疑问。 四、达标测评: 1、出示用报纸拼贴的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找出1平方米、1平方 分米、1平方厘米。 2、完成答题卡(做一做) 。 3、估一估,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用1平方米的学具量一量。 4、站一站: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上能站多少个同学吗? 五、小结拓展: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有哪些收获? 2、希望同学们做个细心的孩子,去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你会收获很多的。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学习内容:教材第74页例1和75页做一做 学习目标:1、比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认识面积单位。 2、会用长度单位1厘米、1分米、1米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3、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会度量物体的面积。 学习重点:明确分清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学习难点: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学习准备:直尺、白纸、1平方分米的白纸片、小黑板等。 学习流程: 一、导入: 1、画一画:画出1厘米长的线段和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说一说: ①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自学交流: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 (2)比较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和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异同? (3)1厘米指线段的 厘米,是 单位。 是1厘米长,是 单位;1平方厘米指图形的 为1平方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 (在学生交流时,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估 计接近正确。 ) (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动手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 多少? (3)画出1分米的线段和1平方分米的图形,说说有什么不同?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用1米可以测什么? (2)用1平方米可以测什么呢? (3)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平方米,猜一猜它的 长和宽各是多少? 4、讨论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异同? 5、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6、归纳小结: 1厘米、1分米、1米是 1平方米都是 三、展现提升: 各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倾听,及时补充。 四、达标测评: 1、用双臂比划1米有多长。小组同学合作伸开双臂表示1平方米。 2、先估计课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再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量一量。 五、小结拓展 1、数学游戏: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每个图案是5平方厘米。 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 。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 2、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学习内容:教材第77页例2及78页做一做。 学习目标: 1、探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拼摆图形,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会用正确的方法计算面积。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会计算面积吗? 二、自学交流: 1、估一估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 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来测量太麻烦,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简便吗? 2、摆面积:选出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在上面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 一摆。 (1)你一共摆了几个小正方形? (2)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长方形的长摆了( )排,说明是( ) 厘米;宽摆了( )排,说明是()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怎么算出来的? 3、出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长M厘米宽M厘米 面积M 平方厘米 (2)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只测量长和宽,能得出面积吗?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与测 量长和宽哪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它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点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4、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三、展现提升: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交流补充,教师及时点拨。 四、达标测评: 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是什么单位?宽是什么单位?面积用什么单位? 2、完成练习十九第一题。 3、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五、小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计算时要注意长和宽的单位要一致,面积要用相应的面积单 位。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学习内容:教材第78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第4、9、11题。 学习目标: 1、引导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 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学习重点: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准备:正方形图片、直尺、答题卡、小黑板等。 学习流程: 一、情景导入 1、看到数学书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数学书与思品书哪一本书的面积大? 2、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长方形的长、宽有关系。那么正方形面积呢?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 什么? 3、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正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吗?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践来验证。 二、自学交流: 1、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1)这里有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上面摆一摆,你会发现 什么? (2)动手摆一摆。 2、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能知道它的面积吗?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把你的想 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的同学一起商量商量,并动手试一试。 3、你们知道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了吗? (1)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满后数一数,正好用了( )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所以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先横着摆,一行可以摆( )个,刚好摆了( )行,所 以一共可以摆( )×( )=( )个,也就是()平方厘米。 (3)比较这两种方法。讨论那种方法更简便。 点拨:用乘法计算更简便。 4、套用长方形面积的公式。 (1)把正方形看做特殊的长方形,它的长是( ) ,宽是( ) ,面积=( )×() ,想一想: 这是一个巧合吗? (2)我发现了它的长和宽 ,长和宽都可以看做是 。 )×( )(3)提炼方法:通过刚才的计算,我得出正方形的面积=(5、通过拼摆和计算,你发现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什么关系吗?讨论:要想求正方形的面 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小结:要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 下,要先测量再计算。 6、一张长方形餐桌,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分米? )是多少。在只给出图形没有给出边长是多少的情况 (1)求玻璃的面积实际上是求( )的面积。 (2)试着算一算。 三、展现提升: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指正。 四、达标测评: 1、估计并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2、估计并测量正方形手帕的面积。 3、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在一张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剩下部分的面 积是多少?剩下的周长呢? 五、小结收获: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学习内容:教材第82-83页例4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能运用观察比较法分析问题,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会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学习重点: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学习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学习准备: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有正方形小格。每组准备一张边长1分米的 正方形和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 学习流程: 一、猜测引入: 1、 (依次出示面积是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的正方形)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 ,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分小组猜测一下。 二、自学交流: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分米).(2)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3)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个,竖排每排摆( ) 个,一共可以摆( )×()=( )个,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4) 用直尺去量红色正方形的边, 边长正好是 ( ) 厘米, 所以它的面积就是 ( ) ( ) × =( ) (平方厘米) 。(5)这个红色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 )厘米,这个红色正方形面积是( )×( ) =( ) (平方厘米) 。 小结:我们可以用摆,用量,还可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 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 )平方厘米。点拨:1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 (3)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 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4)我知道了1平方米=( )平方分米。 3、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 。 4、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 ) 。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 三、展现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提问补充。 四、达标测评: (1)练习填空:1米=( )分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2)83页做一做: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五、小结收获:你学会了什么?公顷、平方千米 学习内容:教材第84页内容,练习二十第1-3题。 学习目标:1、知道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2、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会根据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3、能正确地估计面积。 学习重点:认识公顷、平方千米 学习难点:会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 学习准备:课件,卡片,小黑板等。 学习流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1、课件展示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 2、体育场太大了,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吗? 3、我们今天要学的是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出示课题) 二、自学交流: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它们到底有多大呢?猜一下。 2、课件展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算一算它的面积是多少 平方米?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 点拨: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 10000平方米=1公顷 4、认识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想一想,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算一算1平方千米有多少 平方米?1平方千米=( )平方米5、认识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1)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相当于( )公顷。 (2)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面积约1公顷。1平方千米= ( )公顷 三、展现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提问补充。 四、达标测评: 1、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公顷=()平方米9平方分米=( 5平方千米=()平方厘米 )公顷400平方分米=( 2、 练习二十 2)平方米(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 (2)上海市的面积大约是6340( 五、小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 。2、在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你能说说它们的进率 吗?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第七单元 一、学习目标小数的初步认识1.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二、学习内容 1.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 常见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 ↓ 认识小数 例1: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 ↓ 例2: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小 数加减法例3:一位小数的加法 ↓ 例4:一位小数的减法 小数的认识 学习内容:教材第88-89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一第1、2题。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学习重点:会用小数表示生活中的数。 学习难点: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准备: 1、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两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绘制成标价牌。 2.测量身高。 3、答题卡,小黑板等。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出示商品标价牌。 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 并制成了标价牌, 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 2.区别整数与小数。 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吗?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 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 (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自学交流: 1、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 点右边的部分是( ) ;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 )部分;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2)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1)标价牌上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 角 分 4. 5 0 0. 7 0 0. 6 5 ( )元( )角 ()角 ( )角( )分(2) 火腿肠5. 98元, 表示___元___角___分。 牛奶0.85元, 表示___元___角___分。 面包2.60 元,表示___元___角___分。读一读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 (3)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1)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 (2)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 ) 米,还可以写 成( )米。 (3)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5.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1)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 )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2)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 )米?18厘米呢? (3)想一想: 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 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6.小组讨论。 (1)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2)点拨: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 (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 三、展现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提问补充。 四、达标测评: 1、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 (填在课本上) 3、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五、小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学会了哪些知识? 比较小数大小 学习内容:教材第90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一第3-10题。 学习目标: 1、能运用直观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体会比较小数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能正确地比较小数的大小。 学习重点: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学习难点: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学习准备:米尺、直尺、小数卡片、小黑板等。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结实了一个新朋友:小数。出示小数卡:笔记本1.2元与2.1元,你能改成几 元几角吗?如果让你买,你会买哪一个?为什么? 2、看来小数也有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自学交流: 1、跳远比赛,小刚的成绩是2.98米,小明的成绩是2.89米, 到底谁的成绩最好?帮他们排出名次。 2、小组讨论、比较。 请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书上。 3、化成分米比较: 0.9米是()分米 0.88米是()分米 4、化成厘米比较: 0.9米=( )厘米 1.15米=( )厘米 ( )( 1.2米=( )厘米 0.88米=( )厘米 )( ) 1.15米是( )米( )分米 1.2米是( )米( )分米)(5、在米尺上标出小数,再比较。 ( )( )( )( )6、小结方法: 比较小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从小数点左边开始一位一位的比较;如果整 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先比较()分位,再比较( )分位??一直比较 出大小为止。三、展现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提问补充。 四、达标测评: 1、看图比较各组数的大小,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5○1.8 0.68○0.862、比较三种茶叶的价格。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 13.60元 8.8元 15.15元 )( )( )3、小组内量出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进行记录,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 4、教材第94 页第10题。 结合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说说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四、小结拓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学习内容:教材第95-96页例3、例4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能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及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学习准备:课件、商品的价格卡、小黑板等。 学习流程: 一、复旧引新: 1、 笔算8+6= 28+5= 37-5= 12-6= 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手套2.00元,袜子1.60元,你知道这两样一共多少钱吗? 二、自学交流: 1.课件出示主题图. (1)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探讨小数的加法。 (1)1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要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说说你的算法。 (2)0.6元=( )角 ( )角+( )角=( 0.8元=( )角 )角=( )元( )角(3)0.6+0.8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怎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4)比较算法:一道是小数加法题;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 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 ) ,再从个位加起; 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 ),也就是把( )对齐再相加。(5)试笔算0.6+0.8 先将相同数位对齐,再计算。 元 角 分 0 . + 0 .6 8(6)说一说,用坚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3、探讨小数的减法: (1)带橡皮的铅笔比普通铅笔贵多少元?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2)讨论、交流算法: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试算一下。 (3)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元 角 分1 . 2 - 0 . 6(4)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①从小数看,十分位上的2减去6不够减,向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也就是 ( )个0.1,减去( )个0.1。 ②从人民币来看,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来的2角,用()角减去( )角。 4.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 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 对齐了。 三、展现提升: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指正。 四、达标测评: (1)练习:3.6-0.5 2.1-1.2 2.8+2.1 6.4+0.9 ) ,相同数位也就(2)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小数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计算练习二十二第1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一、学习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 、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 法和加法(或减法) 、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解应用题:关注结构→分清条件问题(表格式)DDD→算式解决问题:关注情境→理解情节内容(图画式)DDD→算法运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教材第99页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第1p3、4题。 学习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经验。 3、能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准备: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录像p答题卡p小黑板。 学习流程: 一、复习导入: 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 决: 二(1)班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 做了多少朵花?说一说你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二、自学交流,解决新问题: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方阵,3个方阵,每个方阵8行,每行有⒑人,你能提出什么 问题?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独立观察画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么想?小组内交 流意见。 3.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1)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用( )×( )=( ) (人) ; 再用( )×( )=( ) (人) 。 (2)也可以先求3个方阵的一行有多少人,用( )×( )=( ) (人) ; 再用( )×( )=( ) (人) 。 (3)还可以先求3个方阵有几行,用( )×( )=( ) (人) ;再乘以每行的人数, 用( )×( )=( ) (人) 。 4.比较这几种思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一说你的见解。 三、展现提升: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指正。 四、达标测评: (1)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并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盘鸡蛋有5行,每行有6个,共有8盘鸡蛋,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方法一: 方法二: (2)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题:跑道每圈400米,每天跑2圈,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 米? (3)每箱有24瓶啤酒,一层放4箱,可以放3层一次可运多少瓶?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游泳池长25米,游了3个来回,一共游了多少米? (5)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运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教材第100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0、11题。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 会用两步除法或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会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能用两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学习准备:课件、答题卡、小黑板。 学习流程: 一、 复习导入 1、60名同学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有多少人? 2、960个杯子,每6个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 以上两题你是什么方法解决的?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3、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乘法解决问题。今天我们探讨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自学交流: 1、 课件出示例题图(60个人表演团体操) (1)我知道了有60个人表演团体操,他们平均分成了( )个大圈,每个大圈又分成了( ) 个小圈。 (2)每个小圈的人数相等吗? 2、怎样求每个小圈里有多少人? (1)要求每个小圈里有多少人,可以先求 再求 (2)列式: )÷( )=( ) ( (人)这一步求的是 ( )÷( )=( ) (人)这一步求的是 也可以列式: )÷( )=( ) ( (人)这一步求的是 ( )÷( )=( ) (人)这一步求的是 (3)你还有别的方法吗?说说你的方法。 3、有960个杯子,6个装一盒,8个装一箱,能装多少箱? (1) (2) (3) 方法一: 综合算式: 方法二: 综合算式: 三、 展现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指正。 从图上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要求能装多少箱,你是怎么想的? 你会用多种方法解决吗?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四、 达标测评: 1、9600千克货物,两辆车4次能运完,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方法一: ( )÷( )=( ) (千克)先求 ( )÷( )=( ) (千克)再求 方法二: ( )÷( )=( ) (千克)先求 ( )÷( )=( ) (千克)再求 2、 啄木鸟每天能吃645只害虫, 青蛙8天才吃608只害虫, 啄木鸟比青蛙每天多吃多少只害虫? ① ( )÷( )=( ) (只) ( )÷( )=( ) (只)答:啄木鸟比青蛙每天多吃害虫( )只。 ②( )÷( )=( ) (只) ( )÷( )=( ) (只)答:啄木鸟比青蛙每天多吃害虫( )只 ③说说你是先算什么的?每一步式子求出的是什么? 五、总结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你学会了什么?和同学说一说。 2、用连除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算法,如果没有特别要求,我们在解题时只要 用其中的一种方法解决就可以了。设计校园 学习内容:教材第106-107页。 学习目标: 1. 认识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 能通过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 3. 会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能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 学习难点: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准备:白纸、泡沫、彩笔、胶水等。 学习流程: 一、复习铺垫。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 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方向来画? (上 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自学交流: 1、展示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1)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2)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 (3)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校园呢? 2、了解自己的校园。 (1)说说你调查的本校有哪些基本设施。 (2)说说学校有什么建筑,各在什么地方?(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 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 3、谈一谈自己对本校校园现状的看法。说说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 设备等。 4、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5、 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 (以小组为单位, 学生合作动手设计, 教师巡视指导。 ) (1)先用白纸画出各种设施的位置、数量的平面图。 (2)将泡沫制作的设施模型粘贴在适当的位置。 (3)用彩笔装饰校园环境。 (4)用小纸条贴上各种设施名称。 三、展现提升: 1、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及时补充。 2、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 (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 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 3、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参观交流。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 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 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第九单元 一、学习目标数学广角1.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二、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 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 (例1)和等量代换(例2) 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1.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 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 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 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本单元的例1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 个小组的总人数。 2.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 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 a=b,b=c, 那么 a=c。 例2就是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 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数学广角 --- 重复现象 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重复的现象,能分清哪些是重复的。 2、会计算出事物的数量。 3、能运用集合圈来表示重复现象,分清类别。 学习重点:能分清重复的现象。 学习难点:会根据重复现象来计算物体的数量。 学习准备:课件、卡片、小黑板等。 学习流程: 一、巧妙设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 一步了解你们,现在让我们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 (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二、自学交流: 1、课件出示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学生名单。 (1)你发现了什么? 参加语文小组的有( )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人,参加语文和数学小组一共有( )人。 (2) 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参加语文又参加数学, 是重复的, 这几个人是 ( (3)在计算总人数时,这三个人怎么办?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 (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 、 ( ) ( 、 ) 。(2)说一说两个圆圈各表示什么?中间表示的是什么? (3)语文组有8人,数学组有9人,怎样列式求出两个小组共有多少人? 8 + 9 -( )=( ) (人) 说一说为什么要减去这几个人?3、昨天进的货有:铅笔、钢笔、练习本、笔盒、彩笔;今天进的货有:铅笔、钢笔、练习 本、三角板、剪刀。 (1)哪些是重复的? (2)两天一共进了几种货? (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将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横线表示出来。 三、展现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 四、达标测评: 1、课本第110页第1题:一共来了10种小动物,有( )种动物会游泳,有()种动物会 飞。这里面有( )种动物既会游泳也会飞。 2、你会将图补充完整吗?试着做一做。 3、中间的圆圈表示什么? 五、小结拓展: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 数学广角-------实物代换 学习内容: 教材第109页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二十四第3、4题。 学习目标: 1、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能根据实物代换,计算物体的数量。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会用等量代换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 3、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 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学习难点:学会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学习准备:课件、答题卡、小黑板等。 学习流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 你们喜不喜欢到游乐园去玩呢?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到游乐园去看看。 2、 课件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场景图) 。当跷跷板平衡了,你们认为这两个小朋友谁轻 谁重? (点评:天平平衡和跷跷板平衡,说明两边物体的重量相等。 ) 二、自学交流: 1、水果园里“体重”大比拼: (播放课件) (1)我们先来看看西瓜有多重?( )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2)4个苹果妹妹进场,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 (3)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1)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在小组内摆学具,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2)说一说一共是几个? (3)你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分析: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 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 , 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 )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 ,总共要换( )次,因此是( )个。 (4)1个西瓜=4千克 4个苹果=1千克 1个西瓜=( )千克分析: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 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 ) 4×( )=( ) , (个) 。 3、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1)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 (2)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 )个波萝。 (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 )个2,16÷2=( ) (个) , 所以1个西瓜和( )个波萝一样重。 点拨:不同数量的两种物体在某一方面是相等的,那么在这一方面就能互相代换。 三、展现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交流补充。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第109页“做一做”, 说说是怎么思考的。 2只羊=1头猪 (1) (2) 4头猪=1头牛 2头牛=( )只羊先要知道2头牛和( )头猪同样重。 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最后求结果。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 多少根胡萝卜?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2只鸭=1只鹅 4只鸡=2只鹅,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 4、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1)△+□=240 (2)○+□=91 ○=( )△=□+□+□ △+□=63△=()□=()△+○=46△=( )□=( )五、总结拓展: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学会了哪些知识?总复习――位置与方向 复习内容:教材第112页第1题。 复习目标: 1、能说清八个方位,会熟练、准确运用方位词说明路线。 2、知道位置与方向相对性的特点。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 3、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复习重点:8个方位名词的意义。 复习难点:位置与方向的相对性。 复习准备:课件或挂图、卡片,小黑板。 复习过程: 一、整理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1、在本册的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2、在画平面图时,怎样表示八个方向? 在我们教室里,你能指出这八个方向吗?再说说每个方向都有什么摆设? 3、一名同学起立,说说在他的八个方向中,每个方向对应的是哪个同学? 4、讨论并总结:确定八个方向的简便方法。5、做一做 P112页1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1)社区示意图中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分别在小清家的什么方向? (2)她从家到健身园可以怎么走? (3)小清到其他场所该怎样走? (4)你还能说出哪些与位置和方向有关的问题? 二、质疑归纳: 1、你还有哪些与位置和方向有关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共同解答。 2、你会正确判断、描述物体的位置与方向吗? 3、你知道这几个方向的相对位置各是什么? 三、尝试训练: 1、根据所学习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画出自己家所在社区的示意图。 说一说自己家四周都有些什么? 2、描述自己从家出发的上学路线。 四、总结拓展。 1、位置与方向同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我们要知道八个方位词的意义和相对性,正确判断、 描述物体的位置与方向。 2、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统计 复习内容:教材第113页第5题,练习二十五第5题。 复习目标: 1、回顾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统计知识的意义。 2、分清已学统计图、表的特点。并能绘制条形统计图,能对统计图和表中的数据进行一些 简单的分析和整理。 3、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一些问题。 复习重点:简单的数据分析。 复习难点:正确、熟练地求平均数。 复习准备:统计图、统计表、白纸、彩笔等。 复习过程: 一、整理统计相关知识。 1、 说一说在本册统计中,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2、我知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 二、基本训练: 1、 介绍学过的几种统计图。 2、 说说统计图的作用。 3、 做一做 P113页5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教师再小结。 (1)观察统计图,说一说:统计图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2)横栏和竖栏分别表示什么? (3)你从统计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4)观察这个地区10年沙尘天气情况,你有什么感想? (5)计算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三、强化:练习二十五第5题: (1)完成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这个城市7年中,平均每年人均消费粮食多少千克? 四、总结拓展: 1、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求平均数,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了解很多信息,对我 们生活有帮助。 2、你还学会了哪些知识? )情况。 总复习-----面积复习内容:教材第114页第7、8题、思考题,练习二十五第8、9题。 复习目标: 1、熟悉面积的意义,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3、联系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复习重点: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复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复习准备:正方形、长方形纸卡,答题卡,小黑板等。 复习流程: 一、生活引入,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单位。 1、出示大照片, (1)要制作镜框,在数学上就是求它的什么? (2)配上的这块玻璃的大小,在数学上指什么? 今天我们就是要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复习周长与面积: (1)什么叫周长?封闭图形( )的长度,是它的周长。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要用哪些单位?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 ( )( 、 )( 、 )( 、 )( 、 ) 。(2)什么叫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 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 ( )( 、 )( 、) ,就是它们的面积。 )( 、 )( 、 ) 。二、基本练习,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1、分类比较。 (1) 教室的黑板长大约是 ( ) 米, 宽大约是 ( ) 米, 围在黑板外边 一圈金属条大约长多少米? (2)一张长方形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有 的 多大? (3)小芳的房间有一个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窗户,妈妈想给它装上窗帘,至少需要多少 窗帘布? (4)一张边长8分米的方桌,用铝合金条包桌沿,需要多少铝合金条? 读一读,想一想,哪些题目是求面积的?哪些题目是求周长的? 2、生活体验。 (1)在我们生活中,你觉得还有哪些问题也是求周长的? (2)哪些问题是求表面积的? 三、动手操作,探索面积单位的进率。 1、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从学具袋中找 的正方形。 2、摆图形。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上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猜一猜能摆多少 个?动手试一试。 3、出示边长是1米的布,你能说出它的面积吗?如果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在上面摆, 能摆多少个? 4、我们还学了较大的面积单位,可以测量操场和土地的面积,你知道是什么吗?这两个面 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公顷,约有200个教室那么大。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千米,约有140个足球场那么大。 5、从以上你可以发现什么? 平方千米 ―― 公顷 ―― 平方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 6、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 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 四、拓展练习: 1、练习二十五第8题,求出菜地的面积和周长。 2、练习二十五第9题,求出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 3、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应该怎样剪? )×( )×( ) ) 出这样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一读式子1十2十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