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施3000倍比例的农药兑水比例,100市斤水取多少毫升农药兑水比例

农药制剂胀气原因和解决办法_农药应用_191农资人 - 农技社区服务平台
查看完整版本: [--
&Pages: ( 17 total )
农药制剂胀气原因和解决办法
学习下,以后方便用
正需要,多谢楼主
我已购买,但没下载下来,请楼主发我邮箱吧,,多谢
xie xie&&kan yi kan
晕&&怎么都这样啊?麻烦
这个要看看
像知道原因
找了很久这方面的文章,终于找到了,顶起来,让更多的朋友看到,能够学习。
农药胀袋原因很多,和原药性质、水分有直接关系。
分解厉害吗
不知道全面不
先顶个看看!!
太棒了,水平高,佩服
学习一下吧
看过了,挺好的
什么好 东西,隐藏这么深!
农药塑料包装瓶变形成因及解决方法&&
04:14:1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农药界兴起了 以塑代玻的热潮。短短十年不到,塑料瓶即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占据了农药包装的主导地位。可以说,除了一些低档农药产品或小企业仍在沿用玻璃瓶外,人们已很少再用它来包装农药了。&&&&&&&&&&&&&&&&&&  &&&&&&然而,塑料瓶除质轻、美观、易加工、不易破损、综合成本有竞争力这些优势外,亦存在着易变形这么一个令人头痛的不足。本文拟就此不足之成因及如何加以解决作一深入探讨,起到一个抛砖引玉、集思广益之作用。农药塑料包装瓶变形的成因&&&&&&&&&&&&&&&&&&  &&&&&&农药塑料包装瓶的变形多发生于包装乳油农药,其变形可按其成因分为三类:  &&&&&&&&&&&&一、因热灌装导致变形:&&&&&&&&&&&&&&&&&&  &&&&&&在农药销售旺季或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灌入塑料瓶的农药的温度会比环境温度高出很多。而一般农药灌装后会立即封口盖紧。为避免农药灌装时溅出或溢出瓶口,一般瓶的内容积要比所需灌入液体之容积多出至少10%以上。也就是说,热灌装后瓶内10%以上的存留空气的温度与农药是一样的。当一段时间后,农药及内部空气降至环境温度时,瓶内就会因热胀冷缩和液上汽的液化而造成负压。当负压超过瓶壁强度时,就会导致塑料瓶壁内陷、变形。&&&&&&&&&&&&&&&&&&  &&&&&&二、因互溶、失重导致变形。&&&&&&&&&&&&&&&&&&  &&&&&&此变形源自化学物质的极性相近相溶原理。当塑料包装瓶材质的极性与其所包装的乳油农药之有机溶剂的极性相近时,相互之间就会出现互溶。随着时间的推移,互溶会发展成渗透。有机溶剂会从包装瓶瓶体材料之分子间隙中渗透逸出。一瓶100毫升装的农药在若干时间后会变成90毫升,80毫升,甚至更少。因此时农药瓶的盖子是密封的,这种渗漏而导致的失重必然产生负压,最终使得瓶子变形。&&&&&&&&&&&&&&&&&&  &&&&&&一般,当高密度聚乙烯瓶(PE)用来包装脂族,或酯类与酮类,或芳族溶剂时;当聚酯瓶(PET)包装二甲基甲酰胺(DMF)时;当多层共挤瓶内层为聚乙烯醇(EVOH)包装芳族或酯类与酮类溶剂时,均会发生这类现象。  三、因氧化产生负压导致变形。&&&&&&&&&&&&&&&&&&  &&&&&&农药的成分非常复杂,其所含的成分中某些特殊的溶剂,或乳化剂,或原料中不知名的杂质常常会和瓶内存留的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进而导致负压而产生变形。&&&&&&&&&&&&&&&&&&  &&&&&&对此现象,我们曾做过多次快速老化试验加以证实。如我们将1.8%阿维菌素测试农药放入塑料瓶中,盖紧盖子并在盖上开一小洞与一放有一些水的U形管相连接。而后,我们将此瓶农药及与其相连的U形管放入50°±2℃的烘箱中热储5天,同时每天记录U形管的液面高度变化情况。&&&&&&&&&&&&&&&&&&  &&&&&&在开始升温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因农药瓶内液体及空气受热膨胀,瓶内产生正压。U形管与瓶内相通的液面低于与外界大气相通的液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高差逐渐变小,30小时时齐平。而后,与大气相通液面开始低于与瓶内相通之液面,这显示出瓶内已开始出现负压。当满五天取出测试农药并回复至室温时,将测得之液面差换算成负压值为-12.9千帕(Kpa),其时,瓶内含氧量亦由原先的约20%~21%降至5%~7%。解决变形的几种方法&&&&&&&&&&&&&&&&&&  &&&&&&鉴于塑料瓶变形是一个普遍现象,塑料瓶生产厂家有必要与农药厂家一起携手合作,探讨和努力解决这一难题。&&&&&&&&&&&&&&&&&&  &&&&&&一、克服因热灌装导致变形的方法。  很简单也很直接,尽可能以常温灌装。为达到此目的,农药厂家在无法降低反应釜温度时,应采取或延长循环传输管道或增加冷却装置加以克服。若这些方法均无法实现,则应在农药灌装入塑料瓶内后,待其冷却至常温时再行封口加盖。&&&&&&&&&&&&&&&&&&  &&&&&&二、因互溶、失重导致的变形的解决方法。  主要的方法是根据乳油农药中不同的溶剂,选用不同的有针对性阻隔效果材质的塑料瓶,并在选用之前以相容性试验 加以确认。&&&&&&&&&&&&&&&&&&  &&&&&&一般而言,液体农药之水剂、悬浮剂变形的情况较少,普通材质塑料瓶已完全能胜任。&&&&&&&&&&&&&&&&&&  &&&&&&乳油农药因其所含溶剂多具侵蚀性,故在我国最新颁布并已在日起实施的《农药乳油包装》中特别明确应使用玻璃瓶、高密度聚乙烯氟化瓶和等效的其它材质的瓶(袋)等 来包装。&&&&&&&&&&&&&&&&&&  &&&&&&应该讲,聚酯瓶(PET)对一些乳油农药使用的溶剂亦有良好的阻隔效果,但PET因其易吸收环境中的水分,进而导致农药水分超标、分解乃至失效这一先天不足,在国际上被限制使用。&&&&&&&&&&&&&&&&&&  &&&&&&就阻隔瓶效果而言,玻璃瓶、铝瓶、多层共挤瓶(内层为尼龙或聚乙烯醇)和氟化瓶均有良好表现。但相对而言,玻璃瓶因其易破损而导致污染的致命弱点而应用日趋减少。铝瓶则成本较高。就性价比而言,多层瓶不及氟化瓶;就效果而言,100毫升及以下的多层瓶优于氟化瓶,但规格越大,氟化瓶竞争力就越强。&&&&&&&&&&&&&&&&&&  &&&&&&由于多层瓶内层选用尼龙还是聚乙烯醇要取决于农药中溶剂的种类,氟化瓶内壁为聚四乙烯(塑料王)等氟塑料层,成分非常复杂,故在选用这两种阻隔瓶时,必须进行产品的相容性试验,以确认阻隔效果。  三、因氧化产生负压导致变形的解决方法。&&&&&&&&&&&&&&&&&&  &&&&&&就农药厂家而言,可考虑更换溶剂或乳化剂,控制原料的杂质含量以提高纯度降低氧化可能性。同时,可以仿效国际公司,在农药灌装时充氮,以降低存留空气之氧含量,达到稳定农药成分和避免氧化反应的双重目的。&&&&&&&&&&&&&&&&&&  &&&&&&就塑料瓶生产厂商而言,可在设备和模具许可的情况下,增加瓶子克重以提高瓶体抗变形强度。在克重增加已至极限而仍未解决问题时,应考虑开发带加强筋的新瓶来解决问题,但此种方式需要开发新的模具和花费一定的时间,生产商必须有相当的投入和承担不小的风险(当瓶形不为用户接受时)。
塑料瓶验收标准(耐高温瓶)标签: 杂谈&&塑料瓶入厂检验标准一.适用范围:适用于200ml、450ml、1000ml塑料瓶入厂验收。二.取样方式:从接收批中随机取样。1.&&&&&&&&取样的塑料瓶必须从接收袋数的5%袋中抽取。2.&&&&&&&&每一取样塑料瓶在同一袋里必须间隔30个塑料瓶以上。3.&&&&&&&&取样塑料瓶必须在同一袋里上、中、下同时抽取。4.&&&&&&&&抽样比例应按不同规格分开计算。三.不良率的计算:1.&&每一取样塑料瓶视为一检验的基本单位。2.&&&&&& 根据检验标准,每一基本单位中如有一个主要缺点时,则视为一个不良数。2.1&& 在同一塑料瓶中相同的检验项目,若有一个以上缺点时,仍视为一个缺点。2.2&& 不良率等于不良个数除以检验个数。四.验收项目及标准:(见附表)&&五. 塑料瓶有下列情况时应予以拒收:1. 塑料瓶规格不符合,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形。2. 塑料瓶卫生状况不良。3. 塑料瓶上有裂缝、砂眼等。4. 塑料瓶四壁厚度明显不均。5. 塑料瓶八个角中,有一个角软、薄者。6. 塑料瓶颜色不正。六.检验方法:1. 空瓶重量:就所抽取的样本中任意抽取30个空瓶样本放置于弹簧秤上,秤其实际重量,求其平均值并记录。2. 规格检查:米尺测量。3. 壁厚检测:用剪刀于瓶子中上部剪开后,尺子测量。4. 外观检查:目视。 注:除依上述项目及方法检验外若使用中发现有影响到产品品质3个缺点时立即与供应商联络,共商解决的办法。
附表:验收项目 检验方法 验收标准 次要缺点 主要缺点 卫生状况 目视 瓶子内、外干净卫生 外部有少许脏物,内部有1-2个黑点 内部超过2个黑点,外部灰尘、油污、料屑等杂质多 重量 电子称称量 200ml 24±1g450ml 28±1gg&& <2g 瓶子用料 目视、煮沸 颜色一致,煮沸后不得有异味 颜色偏差率在3%以下 颜色偏差率超过3%;水煮后有异味 感观 目视、剪开后尺子测量 瓶子内外壁光滑,厚度均匀一致;瓶身不能有气泡、砂眼和破损 ――― 壁厚偏差≥0.3mm;有气泡、砂眼、裂缝等缺陷 瓶口 目视与瓶盖检视 瓶口表面光滑,削面高度一致,大小与瓶盖合适 ――― 瓶口表面坑洼不平;瓶盖过松或过紧 瓶口倾角 角度尺测量 630±0.50 ――― >630±0.50 瓶子高度 尺子测量 高度一致,±0.5mm ――― 偏差>0.5mm
塑料瓶验收标准塑料瓶入厂检验标准一.适用范围:适用于200ml、450ml、1000ml塑料瓶入厂验收。二.取样方式:从接收批中随机取样。1.&&&&&&&&取样的塑料瓶必须从接收袋数的5%袋中抽取。2.&&&&&&&&每一取样塑料瓶在同一袋里必须间隔30个塑料瓶以上。3.&&&&&&&&取样塑料瓶必须在同一袋里上、中、下同时抽取。4.&&&&&&&&抽样比例应按不同规格分开计算。三.不良率的计算:1.&&每一取样塑料瓶视为一检验的基本单位。2.&&&&&&&& 根据检验标准,每一基本单位中如有一个主要缺点时,则视为一个不良数。2.1&&&&&&&& 在同一塑料瓶中相同的检验项目,若有一个以上缺点时,仍视为一个缺点。2.2&&&&&&&& 不良率等于不良个数除以检验个数。四.验收项目及标准:(见附表)&& 五. 塑料瓶有下列情况时应予以拒收:1. 塑料瓶规格不符合,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形。2. 塑料瓶卫生状况不良。3. 塑料瓶上有裂缝、砂眼等。4. 塑料瓶四壁厚度明显不均。5. 塑料瓶八个角中,有一个角软、薄者。6. 塑料瓶颜色不正。六.检验方法:1. 空盒重量:就所抽取的样本中任意抽取30个空盒样本放置于弹簧秤上,秤其实际重量,求其平均值并记录。2. 规格检查:米尺测量。3. 壁厚检测:用剪刀于瓶子中上部剪开后,尺子测量。4. 外观检查:目视。注:除依上述项目及方法检验外若使用中发现有影响到产品品质3个缺点时立即与供应商联络,共商解决的办法。附表:验收项目&&&&&&&&检验方法&&&&&&&&验收标准&&&&&&&&次要缺点&&&&&&&&主要缺点卫生状况&&&&&&&&目视&&&&&&&&瓶子内、外干净卫生&&&&&&&&外部有少许脏物,内部有1-2个黑点&&&&&&&&内部超过2个黑点,外部灰尘、油污、料屑等杂质多重量&&&&&&&&电子称称量&&&&&&&&200ml 19±1g450ml 28±1gg&&&&&&&&&&&&&&&&<2g瓶子用料&&&&&&&&目视、煮沸&&&&&&&&颜色一致,煮沸后不得有异味&&&&&&&&颜色偏差率在3%以下&&&&&&&&颜色偏差率超过3%;水煮后有异味感观&&&&&&&&目视、剪开后尺子测量&&&&&&&&瓶子内外壁光滑,厚度均匀一致;瓶身不能有气泡、砂眼和破损&&&&&&&&―――&&&&&&&&壁厚偏差≥0.3mm;有气泡、砂眼、裂缝等缺陷瓶口&&&&&&&&目视与瓶盖检视&&&&&&&&瓶口表面光滑,削面高度一致,大小与瓶盖合适&&&&&&&&―――&&&&&&&&瓶口表面坑洼不平;瓶盖过松或过紧瓶口倾角&&&&&&&&角度尺测量&&&&&&&&630±0.50&&&&&&&&―――&&&&&&&&>630±0.50瓶子高度&&&&&&&&尺子测量&&&&&&&&高度一致,±0.5mm&&&&&&&&―――&&&&&&&&偏差>0.5mm
常用杀虫剂品种(一)有机磷杀虫剂 1.敌敌畏 (dichlorvos)又称为DDV,是一种高效、速效、广谱的有机磷杀虫剂,适用于防治草坪上的多种害虫,蚊、蝇等卫生害虫以及熏蒸防治草坪种子贮藏期害虫。制剂有50%乳油、80%乳油。用80%乳油对水800~1500倍喷雾可防治植物上的多种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黄曲条跳甲、茶毛虫、水稻叶蝉、飞虱、豆天蛾、苹果卷叶虫、桃小食心虫、烟青虫、甘蔗绵蚜等。空仓防治米象、谷盗、麦蛾等害虫,用80%乳油1000倍液喷洒,施药后密闭2~3d。其杀虫作用的大小与气温高低有直接关系,气温越高,杀虫效力越强。 2.辛硫磷 (phoxim)&& 商品名称又称为腈肟磷、倍腈松、肟硫磷,是高效、低毒、广谱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主要用于防治草坪上的地下害虫,还可防治蚊、蝇等卫生害虫及仓储害虫,特别对蛴螬、蝼蛄和金针虫有良效。制剂有40%乳油、2.5%微粒剂。叶面喷雾防治各种害虫,用倍液;防治地下害虫采用土壤或种子处理,用种子量的1%~2%(有效成分,a. i.)拌种,土壤处理用2.5%微粒剂1.5~1.8kg/hm2. 3.毒死蜱 (chlorpyrifos) 商品名称为乐斯本,其他名称又称为氯蜱硫磷,是广谱的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具有胃毒作用和触杀作用,在土壤中挥发性较高。适于防治草坪上的害虫和螨类,也可用于防治蚊、蝇等卫生害虫和家畜的体外寄生虫。制剂有40%乳油。防治介壳虫、蚜虫、红蜘蛛、蓟马等害虫,用5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地下害虫用1.2~2.8kg/hm2(a.i.)拌毒土撒施。 4.氧化乐果 (omethoate) 其他名称又称为氧乐果、华果,具有触杀作用、内吸作用及胃毒作用,是广谱性的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制剂有40%氧乐果乳油。用倍液喷雾,防治蚜虫、蓟马、叶跳甲、盲椿象、叶蝉等;用8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棉红蜘蛛、豌豆潜叶蝇、梨木虱、柑橘红蜡蚧、实蝇、烟青虫等棉花、果树、蔬菜上的多种害虫。 5.马拉硫磷 (malathion) 其他名称又称为马拉松,具有良好的触杀作用、胃毒作用和微弱的熏蒸作用。适用于防治草坪、牧草、花卉、观赏植物、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害虫,还可用来防治蚊、蝇等家庭卫生害虫以及体外寄生虫和人的体虱、头虱。制剂有45%马拉硫磷乳油、25%马拉硫磷油剂、70%优质马拉硫磷乳油(防虫磷)、1.2%马拉硫磷粉剂、1.8%马拉硫磷粉剂。使用时用45%马拉硫磷乳油对水稀释2000倍喷雾可防治菜蚜、棉蚜、棉蓟马,稀释1000倍左右防治菜青虫、棉红蜘蛛、棉椿象等。 6.二嗪磷 (diazinon) 其他名称又称为二嗪农、地亚农、大亚仙农,是含杂环的有机磷杀虫剂,广谱性杀虫、杀螨剂,有触杀作用、胃毒作用和熏蒸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内吸效能,主要用于防治园艺植物、观赏植物和草坪上的食叶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地下害虫,也可防治家庭害虫和家畜害虫。制剂有50%二嗪磷乳油和2%颗粒剂,每公顷用50%乳油600~900mL(a.i.300~450g)对水600~900kg喷雾,防治地下害虫每公顷用2%颗粒剂18.75kg(a.i.300~450g)穴施。此药不能与敌稗混合使用,不能用铜罐、铜合金罐、塑料瓶盛装。 (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1.灭多威 (methomyl) 商品名称为万灵,其他名称又称为乙肟威、灭多虫、灭索威,是广谱的内吸性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作用、胃毒作用。制剂有20%乳油、24%水剂。可用于果树、蔬菜、棉花、苜蓿、烟草、草坪草、观赏植物等,叶面喷雾可防治蚜虫、蓟马、黏虫、烟草卷叶虫、苜蓿叶象甲、烟草天蛾、棉铃虫、水稻螟虫、飞虱以及果树上的多种害虫,使用时用1500倍液喷雾。 2.硫双威 (thiodicarb) 商品名称为拉维因,其他名称为双灭多威、硫双灭多威、桑得卡,属氨基甲酰肟类杀虫剂,以茎叶喷雾和种子处理方式用于许多作物,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对主要的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害虫有效,对鳞翅目的卵和成虫也有较高的活性。硫双威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对眼睛有微刺激作用。制剂有25%硫双灭多威可湿性粉剂、75%桑得卡可湿性粉剂、75%拉维因可湿性粉剂、37.5%拉维因悬浮剂。用有效成分0.23-1.0kg/hm2能防治草坪及观赏植物上的棉铃虫、二化螟、黏虫、卷叶蛾、尺蠖等,持效期7~l0d。 3.抗蚜威 (pirimicarb) 商品名称为辟蚜雾,是具有触杀作用、熏蒸作用和渗透叶面作用的氨基甲酸酯类选择性杀蚜虫剂,被植物根部吸收后可向上输导。可用于果树、花卉及一些观赏植物,有速效性,可有效地延长对蚜虫的控制期。抗蚜威对瓢虫、食蚜蝇和蚜茧蜂等蚜虫天敌没有不良影响。剂型有1.5%可湿性粉剂、50%的水分散粒剂。使用时每公顷用可湿性粉剂150~270g(有效成分75~135g)对水450~750kg喷雾。 &&(三)菊酯类杀虫剂 1.溴氰菊酯 (del*****ethrin) 商品名称为敌杀死,是高效、广谱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强触杀作用、胃毒作用与忌避活性,击倒快,无内吸活性及熏蒸作用。能防治草坪草、农作物、果树上的140多种害虫,但对螨类、棉铃象甲、稻飞虱及螟虫(蛀茎后)效果差。制剂有2.5%敌杀死乳油。防治害虫用倍液喷雾。 2.氰戊菊酯 (fenvalerate) 商品名称为速灭杀丁、速灭菊酯、杀灭菊酯、杀灭速丁、中西杀灭菊酯、敌虫菊酯、异戊氰酸酯、戊酸氰醚酯,是高效、广谱触杀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一定胃毒作用与忌避活性,无内吸活性及熏蒸作用,可防治大多草坪的大多数害虫,对螨类效果差,害虫易产生耐药性。防治害虫用倍液喷雾。 3.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 商品名称为灭扫利,属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并有一定的忌避作用,无内吸活性和熏蒸作用,杀虫谱广,并对叶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适用于防治蔬菜、花卉、草坪上的多种害虫和害螨。制剂有20%乳油。防治棉铃虫在孵卵盛期,防治桃小食心虫在产卵盛期(果实有卵率达1%),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用20%乳油倍喷雾,隔7~l0d再喷一次,可兼治螨类。4.氯氰菊酯(cypermethrin) 商品名称为安绿宝、灭百可、兴棉宝、赛波凯,为广谱、触杀性杀虫剂,可用来防治果树、蔬菜、草坪等植物上的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害虫,也可防治地下害虫,还可防治牲畜体外寄生虫微小牛蜱及羊身上的痒螨属寄生虫、羊蜱蝇和其他各种瘿螨,对室内蜚蠊、蚊、蝇等传病媒介昆虫均有良效。剂型有5%乳油、10%乳油、20%乳油,12.5%可湿性粉剂、20%可湿性粉剂,1.5%超低容量喷雾剂。防治蚜虫用10%乳油每公顷225~450mL(a.i.22.5~45g)喷施,隔7~l0d后再喷一次,可控制蚜虫危害。 5.高效氯氟氰菊酯 (lambadacyhalothrin) 商品名称为功夫,其他名称为三氟氯氰菊酯、功夫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空手道,有强烈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也有驱避作用,杀虫谱广,对螨类兼有抑制作用,对鳞翅目幼虫及同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害虫均有很好的防效。适用于防治花卉、草坪、观赏植物上大多数害虫。高效氟氯氰菊酯对蜜蜂、家蚕、鱼类及水生生物有剧毒。在正常用量下,对蜜蜂安全无害。剂型有2.5%功夫乳油。每公顷用2.5%乳油300~600mL对水750kg进行喷雾。此药对螨仅为抑制作用,不能作为杀螨剂专用于防治害螨,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四)苯甲酰脲类杀虫剂 1.氟铃脲 (hexafluron) 其他名称为盖虫散,具有很高的杀虫和杀卵活性而且速效,尤其是防治棉铃虫。在害虫发生初期(如成虫始现期和产卵期)施药最佳,在草坪及空气湿润的条件下施药可提高盖虫散的杀卵效果。制剂有5%氟铃脲乳油。在鳞翅目幼虫2~3龄盛发期,用5%氟铃脲乳油以0.5~1kg/hm2(倍)喷雾,可防治棉花和果树上的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 2.除虫脲 (diflubenzuron) 商品名称为敌灭灵,其他名称为伏虫脲、氟脲杀,属苯甲酰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对刺吸式口器昆虫无效。制剂有20%除虫脲悬浮剂。用倍液喷雾可防治黏虫、玉米螟、玉米铁甲虫、棉铃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柑橘木虱等害虫,以及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蔬菜害虫。 3.氟虫脲 (flufenoxuron) 商品名称为卡死克,广泛用于柑橘、棉花、葡萄、大豆、玉米和咖啡上,对植食性螨类(刺瘿螨、短须螨、全爪螨、锈螨、红叶螨等)和其他许多害虫均有特效,对捕食性螨和天敌昆虫安全。制剂有5%卡死克可分散性液剂。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菜心野螟、黏虫、棉叶夜蛾的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20~40g/hm2,防治棉铃虫、棉红铃虫、侧多食跗线螨的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50~l00g/hm2,防治苹果全爪螨和梨潜叶蛾、柑橘树上的柑橘全爪螨,剂量为有效成分10~30g/hm2。 4.氟啶脲 (ehlorfluazuron) 商品名称为抑太保、定虫隆,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作用。对多种鳞翅目害虫及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害虫有很高活性,对鳞翅目害虫,如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有特效,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无效,残效期一般可持续2~3周,对使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其他杀虫剂已产生抗性的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制剂有5%抑太保乳油。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孵卵期至1~2龄幼虫盛期,用5%乳油倍液(有效浓度12.5~16.7mg/kg)喷雾。 &&(五)氯化烟酰类杀虫剂 1.吡虫啉 (imidacloprid) 又名咪蚜胺、灭虫精,是一种拟烟碱类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杀虫剂,兼具胃毒作用和触杀作用,持效期长,对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效好。制剂有10%毗虫啉可湿性粉剂、5%吡虫啉乳油等。主要用于防治农作物、花卉、草坪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虫。用10%可湿性粉剂600~1050g/hm2加水900~1125kg均匀喷雾可防治蚜虫和飞虱等。 2.啶虫脒 (acetaniprid) 商品名称为吡虫清乙虫脒、莫比朗,对同翅目(尤其是蚜虫)、缨翅目和鳞翅目害虫有高效。对抗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等的害虫也有高效。防治蚜虫、小菜蛾和桃小食心虫的持效期可达13~22d。剂型有20%可溶性粉剂、13%莫比朗乳油。该杀虫剂可以和其他类杀虫剂配伍,参与害虫综合治理系统。 (六)常用杀螨剂 1.哒螨灵 (pyridahen) 商品名称为哒螨酮、速螨酮、扫螨净、哒螨净,属杂环类杀螨剂。杀螨谱广,触杀性强,无内吸作用、传导作用和熏蒸作用;能抑制螨的变态,对叶螨的各个生育期(卵、幼螨、若螨和成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可达30~60d;与常用杀螨剂无交互抗性。在螨类活动期常量喷雾使用。制剂有15%哒螨灵乳油、20%哒螨酮可湿性粉剂等。防苹果叶螨、山楂叶螨,在苹果开花初期,用20%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均匀喷雾;防全爪螨用倍液均匀喷雾,可兼治锈螨。 2.噻螨酮 (hexythiazox) 商品名称为尼索朗,为非内吸性杀螨剂,对螨类的各虫态都有效;速效,持效期长;与有机磷、三氯杀螨醇无交互抗性。用于防治果树等保护植物上的多种螨类。在螨类活动期常量喷雾使用。制剂有5%尼索朗乳油和5%尼索朗可湿性粉剂。 3.四螨嗪 (clofentezine) 商品名称为阿波罗、螨死净,为特效杀螨剂,主要对螨卵表现高的生物活性,对幼龄期的螨有一定防效,有较长的持效性。用于防治观赏植物、蔬菜及草坪等各种保护植物上的害螨。卵期喷洒使用。有效成分及制剂对光、空气和热稳定。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3200mg/kg。制剂有50%阿波罗悬浮剂、20%阿波罗悬浮剂。 4.苯丁锡 (fenbutatin) 商品名称为托尔克、螨完锡、螨锡,其他名称为杀螨锡,可有效地防治活动期的各虫态植食性螨类,并可保持较长时间的药效。苯丁锡以有效成分20~50g/hm2喷雾,主要用于葡萄、观赏植物等浆果和核果类上的瘿螨科和叶螨科螨类,尤其对全爪螨属和叶螨属的害螨有高效,对捕食性节肢动物无毒。制剂有50%托尔克可湿性粉剂、25%托尔克悬浮剂等。 (七)其他杀虫杀螨剂 1.噻嗪酮 (buprofezin) 商品名称为扑虱灵、优乐得,为噻二嗪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对某些鞘翅目和半翅目以及蜱螨目害虫、害螨具有持久的杀幼虫活性,可有效地防治叶螨、飞虱、叶蝉,柑橘粉虱及观赏树木上的盾蚧和粉蚧。噻嗪酮对眼睛和皮肤的刺激极轻微。制剂有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用25%可湿性粉剂300~450g/hm2或倍喷雾。 2.锐劲特 (jipronil) 锐劲特以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为主,在植物上有较强的内吸作用和击倒活性,对包括蚜虫、叶蝉、飞虱、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害虫均有很高的杀虫作用。剂型有5%胶悬剂、20%胶悬剂、0.3%颗粒剂、1.5%颗粒剂、2%颗粒剂。防治蓟马、小菜蛾、卷叶螟等害虫,每公顷用5%胶悬剂300mL对水喷雾,有效期14d。锐劲特原药对鱼类和蜜蜂毒性较高,使用时应慎重。土壤处理时要注意与土壤充分掺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低剂量的优点。2008年杀菌剂品种市场分析2007年国内杀菌剂总产量为13.7万吨(折百),同比增长17.8%,出口5.2万吨,增长19.4%。随着病害较易发生的蔬菜、瓜类、果树、中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杀菌剂市场需求有所增加。预计2008年全国杀菌剂需求总量为7.60万吨,与2007年基本持平。从品种上看,销量有升有降,除了气候的因素外,药效的差异也是主要原因。原材料价格上扬以及生产成本拉动而使部分产品的价格水涨船高,代森锰锌、多菌灵等大宗常规品种价格上升幅度都很大,但也有一部分产品只能保本经营,甚至有的产品出现亏损。  咪鲜胺(施保克、扑霉灵)  广谱杀菌剂,对谷类、水稻等大田作物以及水果、蔬菜、草皮、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1993年由法国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引进我国,国内企业于1998年登记上马,而后成为热门品种。全国现有原药企业9家,单剂企业60余家,复配制剂企业近5家。国内原药和制剂产能最大企业为南通江山股份和江苏辉丰农化。近年来又有不少企业用咪鲜安防治水稻恶苗病和黄瓜炭疽病在农业部获得登记。今年以来,咪鲜胺销售量和使用量都呈上升趋势,但后期的销售量将根据未来几个月中是否连续下雨的天数来决定。因去年经销商压货较多,各地库存量较大,原药价格比去年略有上涨,制剂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目前原药市场价为8元(吨价,下同)。  咪鲜胺生产过程中三废排放较多,污染严重,随着环保治理压力加大,产品的生产成本会有大幅度提高。    代森锰锌(大生、速克净)    该产品是有机硫杀菌剂,用于许多植物的叶部病害,对小麦锈病、稻瘟病、玉米大斑病、蔬菜霜霉病、炭疽病、疫病及果树黑星病、赤星病、炭疽病都有很好的防效。由于它卓越的药效和每年超过1万吨的使用量,1998年后我国农药企业纷纷上马。目前全国原药企业有15家,单一制剂企业100多家,复配制剂企业近 300家。原药产能较大的是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沈阳丰收农药公司、山东寿光双星农药有限公司和位于浙江省的美国杜邦公司。  该产品今年由于价格涨幅较大,销路一度受到影响,全国关掉不少三废排放不能达标的中小企业后,使该产品货源得以保持畅销。关停的产能占总产能的20% ~25%。该产品今年国内使用量与去年接近,出口量好于去年,1~5月出口超过500万美元,增幅达100%。目前原药市场价格为5 元,同比上涨8000元。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市场价为2元,同比上涨8000元。  三唑酮    三唑酮是内吸性杀菌剂,能防治蔬菜、果树、花卉和谷物上的白粉病和锈病。全国原药企业有8家,单一制剂企业近100家,复配制剂企业100余家,其中产能较大的是江苏建农农药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和位于四川省的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该产品国内年需求量近5000吨。今春雪灾过后气温较低,使用量不大,销售疲软。3、4月份河南等省小麦条锈病暴发,加上各地大蒜锈病频发,使三唑酮一度供不应求。今年以来,因中间体货紧价扬和环保问题,全国关掉很多小厂,产能压缩后使该产品得以畅销,但预计下半年全国使用量不大。目前原药市场价为 63000元,涨幅为20%。20%三唑酮乳油市场价为25000元,涨幅为20%。  稻瘟灵(富士一号)    本品为有机磷内吸性杀菌剂,可有效防治稻瘟病和减少水稻植株上叶蝉的虫口数。全国原药企业有四川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浙江菱化集团有限公司、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等4家,单一制剂企业近40家,复配制剂企业30余家。    浙江、安徽等省都把稻瘟灵作为防治稻瘟病的首选药剂,而稻瘟灵的使用量取决于稻瘟病的发生程度,全国发生稻瘟病分布不平衡。广东省上半年稻瘟病发生中等偏重,以及叶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销量较大,四川省稻瘟病偏轻发生,销售平淡。在7、8月间如有3次严重的阶段性低温冷害天气,是酿成低温冷害型稻瘟病暴发的关键,所以后期稻瘟灵使用量要视气候情况而定。目前稻瘟灵95%原药市场价为39000元,涨幅在20%~30%。    甲霜灵(雷多米尔、瑞毒霉)    本品为内吸性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葡萄霜霉病、烟草、啤酒花和莴苣霜霉病防治效果优良。国内原有4家原药企业:浙江一帆化工、浙江禾本农化、江苏宝灵化工和瑞士先正达,2007年新登记原药企业两家:南通润鸿生化公司、新西兰塔拉纳奇化学有限公司。单一制剂和复配企业全国近百家。  该产品市场较小,今年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等。因原材料涨价、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利润不大,有不少制剂和复配企业停产或转产,也有不少因环保不能达标的小企业倒闭。近年来涌现出不少比甲霜灵药效好的品种,使该产品销量呈下降态势。目前97%甲霜灵原药市场价为190000元,涨幅50%~60%。    多菌灵    本品为苯骈咪唑类杀菌剂,广谱、内吸,能防治花生、小麦、谷类、苹果、梨、葡萄、桃、烟草、番茄、甘蔗、甜菜、水稻上的多种病害,是一个国内需求量在1万吨以上的品种。目前国内原药企业10余家,其中江苏霞客公司与宁夏沙湖区纸业共建的宁夏三喜科技公司多菌灵产能1万吨,为全国之首。单一制剂企业全国 100余家,复配制剂企业近1500家,是一个吸引众多企业纷纷上马的热门品种。    该产品去年厂家和商家均无库存,今年各地都畅销且供不应求。原因为:1.因生产多菌灵过程中废水处理不能达标,全国关闭不少中小企业,产能减少20%~30%,使需求量大于供应量。2.出口增加,增幅在20%左右。3.应用范围扩大,使用量增多。    因原料涨价、三废处理费用的增长和生产成本的提高,使多菌灵价格处于高位。目前,98%原药市场价为50000元,涨幅80%。50%多菌灵粉剂大包装30000元,小包装33000元。各种杀菌剂的发展和品种介绍杀菌剂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药剂(公元前1000多年),从硫黄、石硫合剂、***液、汞制剂,至今天的甲氧基苯甲酸类、嘧啶胺类。其发展过程如下:无机杀菌剂—〉有机硫类—〉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类。从有机硫至甲氧基丙烯酸类可谓是杀菌剂发展过程中的三大革命。20世纪60年代,杀菌剂曾一度领先,在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三大类农药中一直位居第三,90年代后一直徘徊在世界市场的 20% 以下,21世纪后杀菌剂市场占有率年年有所增加。近两年杀菌剂市场升温主要得益于欧洲市场的发展及种子事业的发展,更得益于新颖杀菌剂的问世。在各地区杀菌剂市场中西欧占其农药市场 38% ,东欧占其农药市场 22.5%, 拉美占其农药市场 18.2% ,北美占其农药市场 9.0%。但杀菌剂品种的发展较慢并较简单,形成的体系也较少,但较杂,真正形成系列的仅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三氯甲硫基类、苯并咪唑类、三唑类、吗啉类、酰胺类、甲氧基丙烯酸类、嘧啶胺类等。据英国植保协会出版的《The Pesticid Manual》(2003年版) 介绍杀菌剂品种共206 种,再加上新研发品种共230种左右。仍以传统三大类杀菌剂占主体。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的崛起及增长速度令人吃惊。在世界排位前50位农药品种中,杀菌剂10个(20%),内甲氧基丙烯酸类2个、三唑类2个、苯并咪唑类1个、代森类1个、其他为硫磺、百菌清。新产品及传统产品各占5个,前三位和最后 2 个为近几年开发或真正推向市场的品种。 5 个新品种销售额共为 14.01 亿美元,占此 10 个杀菌剂总额(24.05 亿)58.25%,5 个传统品种共 10.04 亿美元,仅占 41.75% 。此 10 个杀菌剂占世界杀菌剂市场的 44.13% ,而两个甲氧基丙烯酸类占世界杀菌剂市场的 16.15% 。近年来新开发的杀菌剂品种,形成了新的杀菌剂品种系列,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是杀菌剂领域中一大里程碑,嘧啶胺类杀菌剂也将一露头角。新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开发引人注目,如抗病激活剂环丙酰菌胺( cacpropamid )。微生物杀菌剂的开发又成热点。一)近年来开发的新杀菌剂品种:唑类杀菌剂:共有 9 个,噻唑类 3 个,酰胺类 2 个,甲氧基丙烯酸类 6 个,其他结构新颖的 3 个,共 23 个,内杂环类共计 14 个,含氟的共 6 个。如 fenbiconazole(原罗姆 - 哈斯开发) 、 simeconazole(硅氟唑 三共化学) 、&& imazalil (美国 Celgro 公司)和 oxazinylazole (韩国东宝公司)等。还有我国沈阳化工研究总院开发的两个甲氧基丙酸类和一个异唑类杀菌剂。此外,尚有一些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素等活体微生物也已商品化,成为了新热点。二)建议我国发展的杀菌剂品种:(1)甲呋酰胺(ofurance):内吸杀菌剂,最早由美国雪弗龙公司于 1977年开发,主要用于防治霜霉病,具有双向传导作用,可作为防止甲爽灵抗性菌株的药剂。(2)拌种咯(fenpiclonil) : 吡咯类保护性杀菌剂,最早有原汽巴 - 嘉基开发,主要用于种子处理防治多种种传与土传病菌。 1985 年报道用量为 10-50g(hi)/100-1000kg 种子。(3)环唑醇(cyproconazole):由原山道士公司开发,具有预防与治疗作用,用量为 10 ~ 100 克( hi ) / 公顷。主要防治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等。有出口希望, 1985 年开发。(4)烯丙异噻唑(probenazole): 日本明治制药开发抗病激活剂,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为居 50 大品种之一(占46 位)。为日本 60 年代开发的品种。(5)氟啶胺(fluazinam):日本石原产业公司开发,为保护性苯胺类杀菌剂,杀菌谱广,持效期长,耐雨水冲淋,对苯并咪唑和二酰亚胺类具抗性病菌有效, 1985 年报道。(6)氟菌唑 (triflumizole):日本曹达公司开发,保护与治疗内吸杀菌剂,对锈病,黑星病,白粉病,稻纹病等有效,为&&1979 年开发的产品。(7)双胍辛胺(guazatine):英国 Evans 医药公司开发,广谱杀菌剂,渗透率强,可防治多种腐烂病, 1968 年报道。(8)氟菌胺(mepanipyrim):日本组合化学开发,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即抑制病原蛋白质分泌,与三唑类、代森类、苯并咪唑类无交互抗性,可防治黑星病,灰霉病, 1988 年最早报道。此外,还有一些专利期未到,但很有前途,这些产品有:嘧菌酯(azoxystrobin)先正达、醚菌酯(kresoxim-methyl)巴斯夫、咯菌腈(fludioxonil)先正达、嘧菌环胺(cyprodinil)先正达、苯氧喹啉(quinoxyfen)陶氏和环丙酰菌胺(cacpropamid )拜耳。总之,杀菌剂将是有发展前途的一类农药,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一类。除草剂品种的开发与应用 苏少泉50年代初期,2,4-D与2甲4氯的大面积使用,既促进了农田化学除草的迅速发展,也推进了除草剂品种的筛选与开发,如1951年发现灭草隆(monuron)后,促使迅速合成与试验了数千个脲类化合物,因为脲分子易被多种取代基取代。1952年发现了均三氮苯的活性,导致迅速开发出一系列新品种,70年代中期发现禾草灵(diclofop-methyl)活性后,通过结构改造及衍生物合成,很快开发出芳氧苯氧丙酸及环己烯二酮两类除草剂,1979年磺酰脲类除草剂第一个品种绿黄隆(chlorsulfuron)发现后,迅速掀起以ALS为靶标的新品种的筛选与合成,开发出一系列高活性品种。  一、除草剂品种开发  90年代,除草剂品种开发逐步进入低谷,目前商品化品种年增长约0.1%,其原因在于:(1)“容易化学”(Easy Chemistry)已成为过去,新的活性化合物的发现难度大大增加;(2)新品种注册时有关毒性,特别是生态毒性的要求更加严格,而且美国EPA要求,所有农药品种每15年必需进行再登记;(3)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迅速推广改变了世界除草剂的格局。  当前,估计需要筛选个化合物才能取得1个新的有用化合物,通过组合化学能够合成大量化合物,此过程往往通过自动化体系来完成,然后用高通量生物筛选,每年可筛选与试验数十万个化合物,通过小型试验系统,快速而准确地鉴定这些化合物。  从对靶标合成来看,乙酰乳(羟)酸合成酶(AI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与原嘌呤原氧化酶(Protox)抑制剂仍是新品种开发的重要领域,而以微生物代谢产物与植物源化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则是另一领域。随着化合物结构愈益趋向于天然化合物,其结构日益复杂,手性化合物更加增多,而对映异构体分离已成为必然趋势。剂型的改进,甲苯与二甲苯的使用显著减少以及增效剂的应用则是新品种使用中的重要问题。  二、非专利品种成为主流  由于新品种开发费用加大,注册花费增多,公众及环境压力增强,因而一些公司对此的兴趣下降。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农民对除草剂的选择余地很宽,如在美国大豆与玉米所用除草剂品种众多,因此,更加注重老品种的再登记,关注一些次要作物,降低用量,扩大使用范围,这样,就给非专利产品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1997年世界非专利农药市场销售200亿美元,占农药市场销售额的60%,预计2007年将占71%。中国除草剂一直以非专利品种为主,预计10年内这种格局仍将继续,以下品种将会逐步进入市场。  1.小麦&&虽然2,4-D由于慢性毒性与环境问题而受到关注与审查,并在瑞典、挪威与丹麦禁用,但在中国2,4-D以其杀草谱广、安全、价廉仍是重要除草剂而广泛使用,今后宜发展长侧链、低挥发性酯类如异辛酯以及以水为主要溶剂的剂型,如See&&2,4-D与See 2甲4氯。此外,苯磺隆及其他短残留性磺酰脲除草剂品种仍将是麦类作物主要除草剂品种。  2.大豆&&目前,用于大豆的除草剂品种众多,农民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在中国东北地区以氟磺胺草醚(fomesafen)与咪草烟(imazethapyr)及其混剂所占市场份额较大。今后值得开发的品种有氟噻乙草酯(fluthiacet-ethyl)、氯氟苯醚(ethoxyfen-ethyl)、环氧嘧磺隆(oxasulfuron)等。  3.玉米&&随着畜牧业的大发展及汽车用乙醇汽油的普及,吉林、黑龙江、陕西及其他各省有年产数十万吨燃料乙醇厂的建成。每年将消耗上千万吨玉米,因而对玉米田除草剂的需要会进一步增加,值得考虑并生产的品种有,硝磺酮(mesotrione)、烟嘧磺隆(nicosulfuron)、砜嘧磺隆(rimsulfuron)、氟嘧磺隆(primisulfuron-methyl)、氟噻乙草酯(fluthiacet-ethyl)等。  4.水稻&&在稻田除草剂中,主要以磺酰脲除草剂品种与酰胺类品种及其混剂为主,根据杀草谱及安全性,待开发的品种有四唑嘧磺隆(azimsulfuron)、醚磺隆(cinosulfuron)以及四唑酰草胺(fentrazamide)。  5.甜菜&&真正用于甜菜的除草剂品种基本上没有,目前主要依靠机械与人工除草,专门用于甜菜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品种氟胺磺隆(triflusulfuron-methyl)值得重视。  老品种扩大使用范围,进行再登记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及酰胺类除草剂某些品种用于十字花科作物,采用保护措施,将草甘膦与百草枯用于玉米、高粱等作物的行间除草等。  三、杂草抗性与品种更新  1968年首次发现欧洲千里光(Senecio vulgaris)对西玛津(simazine)的抗性以来,至今全世界已发现260种杂草抗性生物型,它们几乎抗所有类型的除草剂,其中对抗ALS抑制剂的抗性发展速度最快,连续使用4~5次便产生抗性,目前已有72种杂草对ALS抑制剂产生抗性。  1.抗性发展迅速,交互抗性普遍,抗性机制多样性&&续断菊(Sonchus asper)抗性生物型几乎对所有磺酰脲除草剂品种均具有高度抗性,对甲磺隆(metsulfuron-methyl)的抗性大约比敏感生物型高440倍;在连续使用灭草烟(imazapyr)数年后白酒草(Conyza albida)也产生了抗性,此抗性生物型对酰嘧磺隆(amidosulfuron)、咪草烟(imazethapyr)与烟嘧磺隆(nicosulfuron)具有交互抗性。  大多数杂草的抗性机制是靶标机制,即靶标修饰,使敏感性下降。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有些杂草的抗性是代谢作用造成的,如野欧白荠(Sinapisarvensis)对胺苯磺隆(ethametsulfuron-methyl)的抗性,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法式狗尾草(Setaria faberi)、瑞士黑麦草(Lolium&&rigidum)、轮生狗尾草(S.verticillata)等对三氮苯类除草剂的抗性都是促进除草剂解毒的结果。而短柄草(Brachpodium distachyon)对三氮苯除草剂的抗性则是促进代谢及质体水平靶点变化两种作用机制的结果。  2.杂草对草甘膦的抗性&&由于草甘膦(glyphosate)的独特性质,如作用机制、代谢、化学结构与无土壤残留活性说明,杂草对其难以产生抗性。直到1990年还认为,杂草抗性不是问题,因为在使用25年后,1998年才首次在澳大利亚、南非与美国加州发现了瑞士黑麦草的抗性群体,但近年来抗性却不断发生。1999年智利中部农民报告,果园使用草甘膦8~10年,多花黑麦草(L.multiflorum)的抗性提高5~6倍,2000年在北美洲抗草甘膦大豆连作3年,小白酒草(Conyza canadensis)的抗性提高10倍,其他产生抗性的杂草有蟋蟀草(Eleusine indica)、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蓟(Cirsium arvense)等。这说明,随着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杂草抗性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孟山都公司已修改其有关草甘膦的使用标准,注明草甘膦与土壤残留性除草剂进行混用。  3.中国杂草的抗性&&从1960年黑龙江省大面积使用以来,除草剂生产使用已经经历了40余年的历史,其中大部分品种的使用接近或超过20年,如酰胺类除草剂中的丁草胺(butachlor)、甲草胺(alachlor)与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二苯醚类除草剂中的氟磺胺草醚(fomesafen)、三氟羧草醚(acifluorfensodium)与乙氧氟草醚(oxyfluorfen);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中的氟乐灵(trifluralin)与二甲戊乐灵(pendimethalin);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中的禾草特(molinate)与杀草丹(benthiocarb)以及嗪草酮(metribuzin)、灭草松(bentazon)、绿麦隆(chlorotoluron)、噁草酮(oxadiazon)、稀禾定(sethoxydim)、苄嘧磺隆(bensulfuron methyl)、氯嘧磺隆(chlorimuron)以及草甘膦(glyphosate)与百草枯(Paraquat)等,而莠去津(atrazine)、扑草净(prometryne)、2,7-D丁酯的使用则达40以上。  已经证明,丁草胺在稻田使用8~12年,稗草产生明显的抗性,抗性水平由北向南明显提高,双季稻高于单季稻;同样稻田稗草对杀草丹以及一些阔叶杂草对磺酰脲类除草剂也产生了抗性。在东北地区,一些旱田除草剂每公顷用量成倍增长,如莠去津由开始的1.5kg已增至目前的3kg,乙草胺由1kg增至2kg,稻田苄嘧磺隆则由30g增至50g。这间接说明了杂草抗性的增强,因而品种的更替是必然趋势,随着新品种投入农业生产,像乙草胺、莠去津、丁草胺等的使用将会不断减少,直至退出农药市场。第五节 常用除草剂品种介绍一、苯氧羧酸类:常用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特性:(1)由于该结构不易溶于水和常见有机溶剂中,生产上多应用其盐或酯;(2)苯氧羧酸类为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多数品种具有较高的茎叶处理活性,并兼具土壤封闭效果;(3)该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为打破植物的激素平衡,使受害植物扭曲、肿胀等,最终导致死亡;(4)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苜蓿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多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莎草科杂草。1、2,4—D(2,4—滴)化学名称:2,4—二氯苯氧乙酸作用方式:2,4—D为选择性内吸传导性激素型除草剂,对植物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低浓度(10—30ug/mL)可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时(&100ug/mL)表现出抑制植物生长,特别在双子叶植物上表现明显。植物的根、茎、叶均能吸收。茎、叶吸收的药剂随光合产物沿韧皮部筛管运往茎、叶、根新生幼嫩部分,根部吸收的药剂随蒸腾流沿木质部导管向上传导至茎叶生长点,破坏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制剂:80%2,4—D钠盐原粉,72%2,4—D丁酯乳油。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主要用于小麦、大麦、玉米、水稻、高梁等禾本科作物田及禾本科牧草地,防除藜、蓼、荠菜、播娘蒿等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1.冬小麦田、冬大麦田 适用时期为大麦、小麦分蘖末期至拔节初期,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450—750mL加水450—600L稀释后均匀喷雾,而春小麦田,春大麦田,适宜施药期为4—5叶至分蘖盛期。2.玉米田 适宜施药时期为玉米4—6叶期,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450—750mL,加水300—450L茎叶喷雾;也可以在播后苗前作土壤处理,每公顷用药量为750—1050mL。3.高梁田 高梁5—6叶期,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600—900mL对水300—450L,茎叶喷雾。4.水稻田 稻田翻耕前喷雾,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450—750mL;若水稻分蘖末期施药,每公顷用525—1125mL,分蘖盛期前不宜使用此药。5.牧场 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mL对水375—750L喷雾。6.混用 2,4—D可与常用农药和化肥混用,混用后可增强杀草谱和药效,但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以防降低药效。注意事项:施药时应在无风或风小的天气进行,以防药液飘移到双子叶作物田,要严格施药时间和使用量,喷雾器械要专用,或用后洗涮干净,不宜与种子和化肥一起贮藏。2、2甲4氯(芳米大,MCPA)化学名称:2—甲基—4—氯苯氧乙酸作用方式:选择性内吸传导激素型除草剂。可被植物的根、茎和叶吸收,在禾本科植物体内易被代谢而失去毒性,双子叶植物不能代谢,导致茎、叶扭曲,根变形,丧失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逐渐死亡。制剂:70%钠盐原粉,20%水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防除对象基本上同2,4—D。2甲4氯很适用于水稻田除草,除草效果高于2,4—D,低温对药效影响不大。也可与其他除草剂混用。施用方法与2,4—D相同。二、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的基本结构中:A—苯环、吡啶、苯并恶唑啉、喹唑啉、苯并恶唑、喹啉等。R—H,CH3,C2H5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的共同特点是:①均以茎叶处理为主,表现出很强的茎叶吸收活性;②多用于阔叶作物田,少数品种可用于水稻和高梁田;③用来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④均具有输导性;⑤具有同分异构体(R体、S体),R体为活性体;⑥为脂肪酸合成抑制剂,其靶标酶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⑦对哺乳类动物低毒;⑧多数品种环境降解较快。1、盖草能(haloxyfop—methyl,Gallant)化学名称:(RS)—2[4—(3—氯—5—三氟甲基—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甲酯作用方式:盖草能为选择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根、茎、叶皆可吸收。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使脂肪酸合成受阻。制剂:12.5%、24%乳油。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盖草能可广泛应用于大豆、花生、棉花、油菜、亚麻、西瓜、甘薯、蔬菜等阔叶作物田,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大豆、花生一般在苗后2—4片复叶期,禾本科杂草3—5叶期应用。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每公顷用量为0.075—0.12kg。防除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每公顷用量为0.15—0.3kg,喷液量450kg/hm2。盖草能的有效体R体为高效盖草能或精盖草能,其有效成分用量0.045—0.05 kg/hm2。2、吡氟禾草灵(稳杀得,fluazifop—butyl,Onecide)化学名称:2—[4—(5—三氟甲基—2—吡啶氧基)苯氧基1丙酸丁酯作用方式:稳杀得属选择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稳杀得易被植物吸收,并迅速被水解为相应的酸,通过木质部而到达植物的生长部位。稳杀得的作用机制为抑制脂肪酸的合成。稳杀得使用后症状表现迟缓。制剂:35%乳油。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稳杀得可广泛应用于大豆、花生、棉花、甜菜、油菜、阔叶蔬菜等阔叶作物田,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大豆、花生在2—4叶期,杂草3—5叶期应用。用量为0.175—0.35kg/hm2,喷液量450kg/hm2。稳杀得原药具有R与S两种旋光异构体。商品35%乳油为R体与S体的混合体;R体商品为15%精稳杀得乳油,有效成分用量0.075—0.15 kg/hm2。三、二硝基苯胺类:1960年第一个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氟乐灵问世,以后相继出现了许多新品种。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有以下特点:①均为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在播种前或播后苗前应用;②杀草谱广,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高效,同时还可以防除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③易于挥发和光解,尤其是氟乐灵挥发、光解性更强;④土壤中持效期中等(半衰期2—3个月),对大多数后茬作物安全;⑤水溶性低并易被土壤吸附,在土壤中不易移动,不易污染水源;⑥对人、畜低毒,使用安全。R1,R2,R3,R4分别取代H,而形成不同品种。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的两个硝基位置以2,6—二硝基结构的化合物生物活性最强,因此,该类除草剂的结构通式为:氟乐灵(特福力,trmuralin,Treflan)化学名称:α,α,α—三氟—2,6—二硝基—N,N—二丙基—对—甲苯胺作用方式:氟乐灵属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单子叶植物的主要吸收部位为胚芽鞘,双子叶植物的吸收部位为下胚轴。氟乐灵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影响激素的生成和传递,抑制细胞分裂而使杂草死亡。制剂:48%乳油。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氟乐灵于作物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土壤处理,并进行浅混土(2—5cm)。混土后即可播种或移栽作物。适用于大豆、棉花、花生、部分蔬菜、苜蓿、向日葵、果树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有效成分用量为0.56—1.5kg/hm2。氟乐灵可与多种除草剂混用,以扩大杀草谱和提高药效。如在大豆田与赛克津播前混土法施用,不仅能扩大杀草谱,还能降低赛克津对大豆的药害。注意事项:氟乐灵在土壤中降解较快,一般不影响下茬作物,但下茬作物高梁、谷子对氟乐灵特别敏感,用药后次年播种仍有可能产生药害。由于氟乐灵易挥发光解,因此,施药后应混土处理。覆膜也应混土,一些覆膜田,由于没有混土,氟乐灵挥发到膜上,然后随水滴滴到幼芽顶梢易产生药害,尤其是小拱棚种植西瓜等,应慎用氟乐灵。四、三氮苯类:1952年加斯特(A.Gast)等人首先发现了可乐津(chlorazine)的除草活性,1956年发现西玛津的优异杀草活性,并由瑞土嘉基(Geigy)公司开发生产。随后,三氮苯类除草剂发展迅速,其中莠去津的产量最大,是玉米田最重要的除草剂之一。三氮苯类除草剂属于氮杂环衍生物。目前开发出的这类药剂绝大多数是均三氮苯类,较重要的非均三氮苯类仅有赛克津一种。均三氮苯类除草剂按其环上R1的取代基的不同,可以分为“津”、“净”和“通”三类。即R1取代基为氯原子(—C1)称为“津”类,甲硫基(—SCH3)称为“净”类,甲氧基(—OCH3)称为“通”类。这三类除草剂在性质与用途上都有一定的差别。三氮苯类除草剂的种类很多,在我国常用的有西玛津、莠去津、扑草净、西草净、氰草津、赛克津等。莠去津(阿特拉津,Gesaprim,atrazine)化学名称:2—氯—4—二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嗪作用方式:属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苗前、苗后除草剂,主要以植物根部吸收并传导到分生组织和叶面,干扰光合作用使杂草致死。玉米体内的玉米酮能分解莠去津,因此,对玉米较安全。制剂:50%、80%可湿性粉剂,38%悬浮剂等。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主要用于玉米、高梁、果园等,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杂草出土前和苗后早期施药,可作土壤处理或茎叶处理。每公顷用药l—1.5kg,可与都尔、甲草胺、乙草胺、敌草隆、克无踪等多种除草剂混用。在我国应用最普遍的莠去津混剂为乙•莠水悬乳剂,它是与乙草胺的混配制剂。这一配方具有杀草谱广,价格低的优点,克服了莠去津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2、扑草净(Caparol,prometryn)化学名称:4,6—双异丙胺基—2—甲硫基—l,3,5—三嗪作用方式:属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植物主要从根部吸收并传导至绿色叶片,对细胞线粒体呼吸作用产生显著的影响,在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发挥药效,中毒杂草产生失绿症状,逐渐干枯死亡。制剂:50%可湿性粉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适用于稻、麦、棉花、花生、甘蔗、大豆、薯类、蔬菜、果树等作物,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部分莎草科杂草。水稻田主要防除眼子菜,在水稻移栽后20—25d,眼子菜叶片由红变绿时,50%WP每公顷用药量0.kg(北方)、0.187 5—0.375kg(南方),拌药土撤施。棉花田在播种后至出苗前,50%WP每公顷用药量0.75—1.125 kg对水均匀喷雾土表。大豆于播种后至出苗前,50%WP每公顷用药量0.75kg,地面喷雾。注意事项:有机质含量低的砂质土壤不宜使用扑草净。五、酰胺类1965年哈姆(P.C.Hamm)等报道了酰草胺能防除玉米、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及若干阔叶杂草,同年孟山都公司正式生产推广。1960年另一个酰胺类除草剂敌稗问世,它也是第一个具有属间(水稻与稗草)选择性的除草剂。后来相继开发出了大量的选择性强、活性高的酰胺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的特点:①都是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②广泛应用的绝大多数品种为土壤处理剂,部分品种只能进行茎叶处理;③几乎所有品种都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差;④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发芽种子α—淀粉酶及蛋白酶的活性;⑤土壤中持效期较短,一般为1—3个月;⑥在植物体内降解速度较快;⑦对高等动物毒性低。1、异丙甲草胺(都尔,metolachlor,Dual)化学名称:2-氯-6’-乙基-N-(2-甲氧基-1-甲基乙基)乙酰-邻-替苯胺作用方式:异丙甲草胺为选择性输导型土壤处理剂。靠植物的幼芽吸收,单子叶植物以胚芽鞘吸收为主,双子叶植物下胚轴吸收。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蛋白酶活性,破坏蛋白质的合成。制剂:72%乳油、50%乳油。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异丙甲草胺主要用于大豆、玉米、花生、棉花、马铃薯、油菜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阔叶杂草,于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土壤湿度是异丙甲草胺充分发挥药效的关键,适宜的土壤湿度有利于药效发挥。异丙甲草胺在酰胺类除草剂中安全性较高,因此,也可用于烟草和部分蔬菜田。72%都尔乳油一般每公顷用mL,覆膜作物田使用量适当减少。异丙甲草胺可以与莠去津混用于玉米田除草,既扩大了杀草谱,又减轻了莠去津或都尔的使用量。另外,异丙甲草胺还可以与扑草净、嗪草酮等混用。 丁草胺(马歇特,butachlor)化学名称:N-丁氧甲基-2-氯-2΄,6΄-二乙基乙酰替苯胺作用方式:丁草胺为选择性输导型芽前除草剂。主要通过幼芽吸收,根也可吸收。抑制敏感植物的蛋白质合成。制剂:60%乳油、50%乳油、5%颗粒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用于水稻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某些阔叶杂草,苗床及插秧本田均可使用。对小麦、大麦、甜菜、棉花、花生、玉米也有选择性。有效剂量范围1.0—4.5kg/hm2。旱田应用,土壤活性与土壤湿度有关,土壤湿度高有利于药效发挥。丁草胺在水稻田应用可与农得时、草克星、吡唑特、西草净等除草剂混用,扩大杀草范围。
六、取代脲类40年代前期已报道了取代脲类化合物有抑制植物生长的活性,但未阐明其除草作用。1951年布查(H.C.Bucha)和托德(C.W.Todd)首先报道了灭草隆的除草活性。此后,许多脲类除草剂品种陆续出现,成为除草剂中重要的一类。我国在60年代后研制或生产了除草剂一号、敌草隆、异丙隆、绿麦隆等品种,在化学除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代脲类除草剂的种类很多,它的通用名称都含有“隆”字。取代脲类除草剂的通性:(1)基本结构:其中R1为芳基或杂环,通常多为环状结构,尤以苯环为多,R2、R3为低级烷基或烷氧基等。(2)基本性状: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小或仅有中等程度的溶解度。因此这类药剂主要是配成可湿性粉剂来应用。(3)除草原理:属于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根部吸收,经过质外体系而迅速转移至植物地上部分的茎叶中。取代脲类除草剂被植物吸收与转移的速度,因化合物及植物种类不同而异。伏草隆、草完隆、灭草隆、绿谷隆在植物体内转移快,而枯草隆、草不隆则转移较慢。叶面处理时,可不同程度地吸收(如利谷隆叶面吸收能力稍强)。进入叶内药剂移动有限,很难进入韧皮部而输导到其他部分。这类除草剂的杀草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过程。杂草中毒后最初表现失绿,然后停止生长而逐渐死亡。多数取代脲类除草剂的选择性较差,主要靠土壤的位差来达到安全除草的目的。在除草剂中,取代脲类是受土壤因素影响药效较强的一类除草剂,特别是土壤胶体颗粒吸附强的利谷隆等。土壤湿度对取代脲类除草剂有重要影响,通常需要有一定湿度才能发挥良好的药效。异丙隆(Alon,isoproturon)化学名称:3-(4-异丙基苯基)-1,1-二甲基胺作用方式: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根部吸收,在导管内随水分向上传导到叶部,药剂集中在叶片细胞内发挥作用,抑制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施药后杂草一般在2—3周后死亡。也可通过叶面吸收。制剂:50%、75%可湿性粉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适用于麦类、玉米、大豆、棉花、马铃薯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但对猪殃殃、婆婆纳效果较差。作物播后苗前及苗后均可施用。每公顷用药量约1.2—2.25kg,喷雾法或药土撤施,可与禾草灵、燕麦敌一号混用。高温、作物生长不良、受冻、砂性土或排水不良的地区不宜施用。2、绿麦隆(Dicuran,chlorotoluron) 化学名称:N’,N-二甲基-N-(3氯-4-甲基苯基)脲作用方式: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杀草机理与异丙隆相似,主要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并有叶面触杀作用,是光合作用电子传递抑制剂。施药后3d杂草开始表现中毒症状,叶片褪绿,叶尖和心叶相继失绿,10d左右整株干枯死亡。制剂:25%、50%和80%可湿性粉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适用于麦类、玉米、高梁、大豆、马铃薯等作物,防除多种禾本科及阔叶杂草,但对田旋花、问荆、锦葵等无效。杂草芽前和萌发出土早期用药。麦田播后苗前处理,每公顷用药量0.94—1.125kg,喷雾土表或撒施药土。麦田苗期处理一般在小麦出苗后至2叶l心期,最迟到3叶期,每公顷用药量为0.75—0.84kg。温度高,雨水充足有利于发挥药效。七、二苯醚类60年代初期罗门•哈斯公司最早发现了除草醚的活性,日本相继开发出了草枯醚。近十几年来这类除草剂在作用机理和开发方面进展迅速,有近20个品种已商品化。常用品种且占多数品种为对—硝基二苯醚,在这类中邻位取代的品种占重要地位,它们具有光活化机制,目前生产中应用的都是此类除草剂。常用二苯醚类除草剂的特点:①多数品种为触杀型除草剂,可以被植物吸收,但传导性差;②邻位置换二苯醚除草剂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叶绿素的合成,其靶标酶为原卟啉原氧化酶;③防除一年生杂草和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多数品种防除阔叶杂草的效果优于防除禾本科杂草;④对高等动物低毒。1、三氟羧草醚(杂草焚,acifluorfen—sodium,Tackle)化学名称:5-(2-氯-α,α,α-三氟-对-甲苯氧基)-2-硝基苯甲酸作用方式:三氟羧草醚为选择性触杀型茎叶处理剂。光照下才能发挥除草活性。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使叶绿素合成受阻。三氟羧草醚易被土壤吸附,上壤处理活性较低。制剂:21.4%水溶液,24%水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三氟羧草醚主要应用于花生、大豆田防除阔叶杂草,如马齿苋、铁苋菜、苋、苍耳、龙葵、藜、蓼等。对芽后l一2叶期的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也有效。施药适期为大豆、花生1—3片复叶,阔叶杂草3—5叶期,使用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0.2—0.5kg,喷液量一般为225—450kg。杂草焚使用后对大豆和花生可能有轻微药害,出现黄色斑点,但轻微药害不会影响大豆和花生产量。2、乙氧氟草醚(果尔,oxyfluorfen,Goal)化学名称:2—氯—l—(3—乙氧基—4—硝基苯氧基)—4—(三氟甲基)苯作用方式:乙氧氟草醚为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既可用于土壤处理,又具有高的茎叶处理活性。其作用机理为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阻碍叶绿素的合成。制剂:23.6%乳油。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乙氧氟草醚可用于移栽水稻、花生、棉田和大蒜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乙氧氟草醚对作物安全性较差,花生、棉花、大蒜等旱田作物只能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作物出苗后易产生药害。水稻移栽田适用于秧龄30d以上,苗高20cm以上的一年中稻和双季晚稻,移栽后4—6d,稗草芽期至1.5叶期,拌毒砂或药土法均匀撒施。稻田水层3—5cm深,保持5—7d信也可用于果园、林木园压低喷头喷雾。每公顷用有效成分0.05—0.5kg。乙氧氟草醚旱田应用可与都尔、乙草胺等药剂混用。八、环状亚胺类环状亚胺类化合物早在70年代初期开始开发,它与对硝基二苯醚类除草剂化合物一样,需要光与氧才能发挥活性。第一个广泛推广应用的环状亚胺类除草剂是恶草灵。近年来住友公司又相继开发出了两个超高效品种速收与利收。该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导致原卟啉IX积累,叶绿素合成受阻,造成脂类过氧化,使膜破坏并引起细胞渗漏,外部症状为明显的白化现象。环状亚胺类除草剂品种见表。另外,炔恶草酮(稻思达)已在我国水稻上推广。九、磺酰脲类除草剂1975年,G.Levitt发现了磺酰脲类除草剂。1982年,杜邦公司在美国注册登记了世界上第一个磺酰脲类品种绿磺隆。到1989年5月止,全世界有27个农药公司的375个磺酰脲类除草剂取得了专利。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模式结构包括三部分:芳环、脲桥与杂环,每一部分的分子结构与除草活性都有关,高活性化合物的结构必备条件是:芳环一脲桥一杂环: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共同特点:①活性高,用量极低;②杀草谱广,所有品种都能防除阔叶杂草,部分品种还可防除禾本科或莎草科杂草;③选择性强,对作物安全;④使用方便,多数品种既可进行土壤处理,也可进行茎叶处理;⑤植物根、茎、叶都能吸收,并可迅速传导;⑥作用机制为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阻碍支链氨基酸的合成;⑦一些品种土壤残留较长,影响下茬作物;⑧对人、畜毒性极低。1、苯磺隆(巨星,阔叶净,tribenuron—methyl,Express)化学名称:2-[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甲酰氨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作用方式:苯磺隆属选择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植物根、茎、叶都能吸收。苯磺隆是支链氨基酸合成抑制剂,阻碍细胞分裂,抑制芽鞘和根的生长。制剂:75%干悬浮剂,10%可湿性粉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苯磺隆可用于小麦、大麦田苗后防除阔叶杂草,对田旋花、卷茎蓼效果较差。在小麦、大麦2叶1心后至孕穗期前均可用药,杂草出土后株高不超过10cm时喷药果最好。加入表面活性剂有利于提高药效。苯磺隆可与2,4—滴丁酯、2甲4氯等混用。2、苄嘧磺隆(农得时,bensulfuron-methyl,Londax)化学名称:2-{[(4,6—二甲氧基嘧啶—2—基)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甲基}苯甲酸甲酯作用方式:苄嘧磺隆属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药剂可在水中迅速扩散。杂草根部和叶片吸收后转移到其他部位,阻碍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敏感杂草生长机能受阻、幼嫩组织过早发黄,抑制叶部、根部生长。制剂:10%可湿性粉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苄嘧磺隆用于水稻田防除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效果较差,通常防除一年生阔叶和莎草科杂草的用药量每公顷以有效成分计为20—50g,防除多年生阔叶和莎草科杂草的用药量每公顷以有效成分计为40-l00g。施药适期以杂草出苗至苗后3叶期前为宜,但以萌芽初期施用效果最好。生产中苄嘧磺隆常在水稻移栽缓苗后使用,施药后应保持3—5cm水层5—7d。由于苄嘧磺隆对禾本科杂草效果差,因此,农得时常跟丁草胺、苯噻草胺、乙草胺、杀草丹、优克稗、二氯喹啉酸、禾大壮等杀稗剂混用。这些混剂称为水田一次性除草剂,在生产中应用范围较广。轮作时要考虑不同作物的耐药性,菠菜、甜菜、黄瓜、芸苔属最为敏感。 十、氨基甲酸酯类1945年美国PPG公司合成苯胺灵并发现它的除草特性。1951年报道了氯苯胺灵的除草作用,其后开发了一系列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重要的有:灭草灵、燕麦灵、苯胺灵,杀草丹、燕麦敌、丙草丹、野麦畏和草达灭等。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的通性:(1)基本性状:正常用量下对鸟类、蜜蜂和天敌无害。(2)除草机理:大多数品种作土壤处理可被植物幼根与幼芽吸收,叶面处理品种可通过茎叶吸收。主要作用部位为植物顶芽及其他分生组织,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细胞分裂与伸长,抑制根、幼芽生长,造成根尖肿大,幼芽畸形。苯胺灵、氯苯胺灵是有丝分裂毒剂,抑制细胞分裂各期的细胞活性,促使染色体收缩,分生组织细胞畸形。大多数品种在播前、苗前、早期苗后应用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幼芽及幼苗,对成株杂草防效较差。1、草达灭(禾大壮,molinate)化学名称:N,N—六甲撑硫赶氨基甲酸乙酯作用方式:防除稻田稗草选择性除草剂。稗草可从根部和芽鞘吸收并积累在生长点的分生组织内。阻止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还可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阻止能量转换,受害的细胞膨大,生长点扭曲而死亡。制剂:70%、90。9%禾大壮乳油,5%、10%禾大壮颗粒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适用于以稗草为主的秧苗田、水稻直播田及插秧本田,施药适期为稗草萌发至2叶1心期。对大龄稗草也有一定效果。南方地区每公顷用药量1.37—2.02kg,华北、东北地区每公顷用药量1.99—3.00kg。对水喷雾或制成药土,药砂均匀撒施,也可利用灌溉水滴注施药。由于禾大壮挥发性很强,药土、药砂、药肥应随拌随施。2、杀草丹(禾草丹,Saturn,thiobencarb) 化学名称:N,N—二乙基硫赶氨基甲酸对氯苄酯作用方式: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杂草从根部和幼芽吸收后转移到植物体内。杀草机理是抑制α—淀粉酶活性和干扰蛋白质合成,影响细胞有丝分裂和生长点的生长,导致萌发的杂草种子和幼芽枯死。该药剂在厌氧条件下能被土壤微生物降解成脱氯杀草丹,对水稻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制剂:50%乳油,10%颗粒剂和7%粉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主要用于直播稻、水稻秧田及移栽稻田,防除稗草、三棱草、鸭舌草、萤蔺、牛毛毡等。用于旱地作物,防除马唐、蓼、苋、藜、繁缕等。水稻育秧田可在播前或水稻立针期后施用,每公顷用药量1.13—1.88kg,一般采用药土法撤施。施药时水层深度2—3cm,施药后保水5—7d。水稻直播田在播前或播后(2—3叶期)施药。每公顷用药量1.5—2.25kg。施药时保持水层3—5cm,施药后保水5—7d信水稻旱直播田可在播后苗前或立针期结合降雨或灌水施药,每公顷用药量3—6kg,对水均匀喷雾。水稻插秧田于水稻移栽后5—7d,每公顷用药1.14—1.88kg,喷雾和药土撤施。施药时田间水层要求3—5cm,施药后保水5—7d。小麦在1.5叶期,看麦娘立针期施药,每公顷用药2.25kg,大豆、花生田在播种后出苗前施药,每公顷用药3.75—4.5kg。十一、有机磷类除草剂1958年Uniroyal公司发现了第一个有机磷除草剂品种伐草膦(2,4—DEP),此后陆续开发出了许多用于旱田、水田及非耕地除草剂品种。有机磷类除草剂选择性较差,往往作为灭生性除草剂而用于林业、果园、非耕地及免耕田;它们的杀草谱比较广,一些品种如草甘膦、双丙氨膦、草铵膦等不仅能防除一年生杂草,而且还能防除多年生杂草;在土壤中降解速度因品种不同而异,草甘膦、双丙氨膦和草铵膦在土壤中迅速被微生物降解,而另外一些品种,如砜草磷、甲基胺草磷等则在土壤中降解速度较慢;杂草对各品种吸收部位差异较大,草甘膦、双丙氨膦通过茎叶吸收并迅速传导,砜草磷通过杂草根系吸收,哌草磷经根、胚芽鞘及幼龄叶片吸收。有机磷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已知草甘膦的作用靶标是植物体内芳氨酸生物合成过程中莽草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EPSPS(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造成莽草酸的积累,从而抑制芳族氨酸的合成。双丙氨膦和草铵膦则是通过抑制植物体内谷氨酰胺合成酶(GS),造成氨的积累,导致植物死亡。1、草甘膦(农达,Roundup,glyphosate)化学名称:N—(膦羧基甲基)甘氨酸作用方式:草甘膦属灭生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很容易经植物叶部吸收,迅速通过共质体而输导至植物体的其他部位。从叶和茎吸收后很易向地下根茎转移。24h即可有较多药量转移至地下根系。早期施用草甘膦对一年生杂草有较好效果。但多年生杂草因未长出足够承受药剂的叶片,故药效差,一般待有6—8片叶时施药,才有利于吸收与充分发挥药效。草甘膦的杀草反应较百草枯缓慢,一年生杂草1周后,多年生杂草2周后逐渐枯萎,最后植株变褐、根部腐烂而致死。制剂:41%异丙胺盐水剂,10%水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草甘膦是一种杀草谱广、防除多年生深根杂草的优良除草剂,近年来在免耕法农田除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主要以茎叶喷雾法使用。每公顷用量(以有效成分计),防除一年生杂草可低于lkg,对大多数多年生杂草用量为l一2kg。草甘膦杀草谱广,几乎对所有杂草均有效。相对而言,一些阔叶深根杂草、百合科、豆科植物则耐药性稍强。草甘膦在农业上用途很广,主要用于下列几方面:①对多年生杂草及灌木丛的控制;②改良和更新牧场;③用于果园、甘蔗、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油棕、茶、菠萝等)田中除草;④虽然草甘膦属于灭生性除草剂,只要用法得当,也能广泛地用于农田不同时期。例如农田的播前施药,可有效消灭田间已有杂草;用于播后苗前杂草大量发生时,也可得到除草保苗的效果;用于作物生育阶段,采用定向喷雾或保护装置,能够有效地防除田间杂草,这在棉田、蔗田和玉米田都有成功的报道。另外,草甘膦与百草枯同样是免耕法种植的重要除草剂,常和苗前除草剂甲草胺、乙草胺、赛克津等相混用于大豆田,或与甲草胺、乙草胺、莠去津、西玛津等相混用于玉米田。使免耕栽培整个生长季节获得良好的防草效果。施药后应保证6h内不降雨,否则,会降低药效。草甘膦在土壤中能迅速地失去活性,因此不能用作土壤处理。十二、其他类别除草剂(一)腈类1959年发现碘苯腈与溴苯腈的除草活性,此类除草剂的活性基团是氰基。腈类除草剂是触杀型的茎叶处理剂,气孔是进入植物体内的主要途径。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和光合磷酸化反应的抑制剂,使ATP产生受阻。因此,凡需能过程一系列反应都会受到影响,如RNA、蛋白质与脂类的合成以及蛋白质水解的激素调控与淀粉酶的活性等。(二)苯甲酸类1956年美国Amchem公司开发出了用于大豆田的苯甲酸类除草剂豆科威,1960年开发出了百草敌和敌草索。以后又相继开发出了许多新品种。苯甲酸类除草剂能迅速被植物根、茎、叶吸收,通过韧皮部和木质部向上与向下传导,并积累于分生组织。此类除草剂的基本结构是:通常苯环上含有2个以上的—C1,面其他位上则被—OCH3、—NH2取代。苯甲酸类除草剂除豆科威以外,大多数品种既有土壤处理活性,又有茎叶处理活性,还兼有植物激素作用;它们的作用机制类似苯氧羧酸类,其盐类在土壤中易被淋溶。苯甲酸类除草剂品种主要有麦草畏(百草敌)、豆科威、草芽平、敌草索等。我国目前推广的品种只有麦草畏。麦草畏(百草敌,dicamba,Banvel)化学名称:3,6—二氯—邻甲氧基苯甲酸作用方式:可通过植物的根与叶迅速吸收,根吸收后主要通过木质部向茎叶传导,而叶吸收后则通过木质部或韧皮部向上、向下传导,药剂多集中在分生组织,阻碍植物激素的正常活动,受害植物叶片和茎部弯曲,茎基部变粗,根部发育受阻,粗而短,新根和根毛少,导致根系不能入土,从而使其死亡。禾本科植物吸收药剂后能很快地进行代谢使之失效,故表现较强的抗性。玉米苗前施用过量麦草畏可积累在发芽的种子里,使初生根系增多,生长受抑制,叶形变窄。玉米苗后支持根生长初期使用过量的麦草畏,可使支持根扁化,出现葱状叶,茎脆弱。小麦拔节后施用过量的麦草畏最易受害,茎倾斜、弯曲,严重的不结实。一些其他阔叶作物如烟草、棉花、黄瓜等最易受到飘移药害。剂型:48%麦草畏—二甲胺盐(百草敌)水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茎叶和土壤处理剂。用于防除小麦、玉米、禾本科草坪、高梁等作物田阔叶杂草。每公顷有效成分用量140—560g。注意用量要准确,尤其是在小麦田,一定要在小麦拔节前应用。百草敌可与2甲4氯、2,4—滴丁酯混用,用于禾本科草坪和小麦田。与莠去津、乙草胺、都尔等混用,用于玉米田土壤处理。通过混用增加防效,扩大了杀草谱,同时减少了百草敌用量。(三)联吡啶类百草枯(克无踪,paraquat) 化学名称:l,1΄—二甲基4,4΄—联吡啶离子盐作用方式:为灭生性触杀型茎叶处理剂。植物对百草枯的吸收非常迅速,因而喷药后短期降雨将不影响药效的发挥,光照强度越大药效发挥越迅速。剂型:20%水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百草枯由于属灭生性除草剂,因此,用于果园、林木、橡胶园、柑橘园等,要定向喷雾,不能喷到被保护植物上。另外,百草枯还可用于非耕地,如铁路、仓库、田垄、路旁、牧场除草及草皮更新等。也可利用时差选择性,用于免耕地播前或播后苗前,防除已出土的杂草,由于百草枯无土壤活性,不影响作物播种和出苗。我国长江流域一带麦茬或稻茬免耕种油菜时,在油菜播种前喷洒百草枯杀死已出土的杂草。近几年来,百草枯还用于宽行种植作物的行间除草,如在玉米4—6叶期,采用定向和保护性措施喷洒百草枯,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一般百草枯有效成分用量为0.3—1.0kg/hm2。(四)咪唑啉酮类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是美国氰胺公司于80年代初期推出的一类新型除草剂。咪唑啉酮类化合物是继磺酰脲类后的第二个超高活性的除草剂,它选择性强、广谱,既能防除一年生禾本科与阔叶杂草,也能防除多年生杂草,其作用机理是抑制植物体内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分子结构包括三部分:酸、主链、咪唑啉酮环,它们都是活性必需的条件。从化合物与活性的相关性来看,高活性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①具备咪唑啉酮环,R1、R2为甲基与异丙基;②主链为六元环活性最高;③主链中咪唑啉酮环邻位含有羧基,或能被植物水解、氧化迅速转变为酸的取代基。(五)磺酰胺类除草剂磺酰胺类除草剂是继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之后开发出的ALS抑制剂,陶氏公司是该化合物的开创者,其主要结构为磺酰胺桥(—SO2—NH—),其两侧是苯环或杂环。磺酰胺类除草剂特点:①保持了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高活性、选择性;②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阻碍支链氨基酸的合成;③多数除草剂芽前与芽后应用均有活性;④杀草谱广,防除大多数阔叶杂草及部分禾本科杂草;⑤一些品种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对下茬作物有影响;⑥对人畜毒性低。(六)嘧啶水杨酸类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是80年代末期由日本组合化学公司首先开发。个别品种已在我国试验和开始推广。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的特点是:①高活性,低用量,可与磺酰脲类除草剂匹敌;②杀草谱广,对大多数阔叶杂草均表现很高的活性;③在土壤中残留期短,不易伤害后茬作物;④作用机制是抑制乙酸乳酸合成酶,阻碍支链氨基酸的合成;⑤低毒,对高等动物安全。(七)环己烯酮类1973年,日本曹达公司首无筛选出了环己烯酮类化合物。1985年,美国Chevron公司开发出烯草酮,与此同时,ICI澳大利亚公司推出了苯草酮,BASF公司开发出噻草酮。环己烯酮类除草剂的特点:①对双子叶作物安全,用于防除禾本科杂草;②使用时期幅度较宽,从杂草出苗至分蘖喷药均有效;③在土壤中易分解,故对后茬作物无影响;④作用机理是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阻碍脂肪酸的合成;⑤属于输导型茎叶处理剂;⑥低毒除草剂。我国广泛推广和应用的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品种为拿捕净,其他品种如烯草酮(收乐通)、苯草酮、噻草酮等尚未大量推广。稀禾定(拿捕净,sethoxydim,Nabu)化学名称:2-[1-(乙氧基亚氨基)丁基]-5-[2-(乙硫基)丙基]-3-羟基-2-环己烯-l-酮作用方式:稀禾定为高度选择性的内吸输导型茎叶处理剂。可被植物叶片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喷药后3h降雨对药效无影响,土壤处理活性较低。稀禾定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干扰脂肪酸的合成,因此,杂草死亡症状出现较晚。双子叶植物对稀禾定的降解速度很快,故不易被伤害。稀禾定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快,其半衰期仅5h左右。制剂:20%乳油、12.5%机油乳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稀禾定可用于大豆、花生、棉花、油莱等阔叶作物田防除禾本科杂草。使用时期为杂草出苗后3—4叶期前,茎叶喷雾处理。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使用量为有效成分0.20—0.25kg/hm2,防除多年生禾本科杂草的使用量为有效成分0.20—0.50kg/hm2。加入油乳剂或其他增效助剂均能明显提高防效。稀禾定12.5%机油乳剂中因加入了矿物油,其使用量同20%乳油使用量。(八)杂环类等其他除草剂油菜田除草剂品种介绍&&&&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油菜田除草剂品种繁多,但按其杀草范围来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专杀单子叶杂草的油菜田除草剂&&&&按其组份又可分为四类:&&&&1、精喹禾灵类:如精禾草克、精喹禾灵、奇除、金盖、金邦克等;&&&&2、吡氟禾草灵类:如精稳杀得、稳杀得等;&&&&3、吡氟乙草灵类:如高效盖草能、盖草能等;&&&&4、精口恶 唑禾草灵类:如威霸、骠马等。&&&&二、专杀双子叶杂草的油菜田除草剂(仅局限于甘蓝型油菜田使用)&&&&主要是草除灵类:如高特克、好实多、草除灵、油草迈等。&&&&三、单、双子叶杂草兼杀型油菜田除草剂&&&&主要是草除灵+精喹禾灵混配剂,如块刀、双草克星、油草双克、黄金盖、拢除等。此类除草剂也仅局限于甘蓝型油菜田使用,而芥菜型油菜品种易发生药害。第四节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许多除草剂的作用机理至今尚未十分清楚。这是因为它们的作用不仅受防治对象影响,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干扰;许多除草剂的杀草作用并不限于某一因素,有时是几种因素同时发生,形成一个多种复杂的过程。无论触杀型或是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当被植物吸收后,必须对植物的正常生理生化过程进行某种干扰作用,才能把植物杀死。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植物体内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协调统一的表现,当除草剂干扰了其中某一环节时,就会使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失去平衡,从而导致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或死亡。除草剂对植物干扰、破坏的作用机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 抑制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是靠光合作用来获得的养分,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各种生理生化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植物特有的生理机制。生物界活动所消耗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由光合作用来积累,所有动植物的细胞结构及生存所必需的复杂分子,都来源于光合作用的产物及环境中的微生物。光合作用在温血动物体内并不发生,因此抑制光合作用的除草剂对温血动物的毒性很低。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同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hυCO2+H2O C6H12O2 + 6O2叶绿体这一反应过程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学过程来完成的。一般把发生在叶绿体内的光合作用分成光反应和暗反应两大阶段。叶绿体内的光合作用可分成下列几个步骤:(1)叶绿体内的色素(通常由叶绿素a及b所组成)被吸收的光量子所激活。(2)将贮藏在“激活了的色素”中的能量,在光系统I及Ⅱ中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转变成化学能,在水光解过程中,将氧化型辅酶Ⅱ(NADP+)还原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hυNADP+ + H2O NADPH + 1/2O2十H+与此反应相偶联的是ADP与无机磷酸盐(Pi)形成ATP:hυADP + Pi ATP(3)将贮存在NADPH及ATP中的能量,消耗在后面不直接依赖光的反应,即固定和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暗反应。 图中表示了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电子传递时的氧化还原电位图,图中D1及D2分别表示光系统I及光系统Ⅱ中的电子给予体,AI及AⅡ分别表示光系统I及夏中的电子接受体。Cytf:细胞色素f;Fd:铁氧化还原蛋白;Fp:Fd-NADP+,氧化还原酶;PC:质体蓝素;PQ:质体醌。光系统I、Ⅱ及各种电子载体(如质体醌、细胞色素、质体蓝素、铁氧化还原蛋白等)组成了电子传递链,它们将水光解所释放出的电子传递给NADP+,每还原一分子NADP+为NADPH需要两个电子,并同时形成ATP。ATP的合成包括在两个光系统中,称为非循环光合磷酸化(noncyclicphotophorylation)。近来的研究表明,每两个电子不是形成一分子ATP,而是约4/3分子ATP。相反,仅光系统I是包含在循环的光合磷酸化过程中,这一过程也发生在光的影响下,但与开链的电子传递系统无关。现已逐步弄清,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包含两个同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104和3.4X×104的蛋白,分别称为D1和D2多肽,它们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分别与光系统Ⅱ系统中电子传递起重要作用的质体醌QB和QA相结合。基于一定的实验基础,1991年K.G.Tietjen等利用分子图形学的方法设计了质体醌QB与D1蛋白结合的部分三维结构模型。1、抑制光合电子传递:干扰光合作用的除草剂品种中大约70%是抑制光合电子传递。抑制光合电子传递的除草剂种类很多,近10年来,对光合反应中心的结构和功能的除草剂的作用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但分离了光合反应中心,而且测定了氨基酸序列。植物的光系统Ⅱ光合反应中心,其核心蛋白(core protein)由两个亚单位,即D1和D2组成,包含叶绿素、褐藻素、β—胡萝卜素、非血红素铁及细胞色素b559;两种质醌QA和QB就结合在这一D1/D2复合体上。光系统Ⅱ反应中心从水到质体醌的电子流如图5—28所示。 图示水裂解系统提供的电子经过一个电子受体Z、叶绿素二聚体(chlz)、叶绿素(chl)和褐藻素(pheo)传递到QA,然后经Fe到QB,最后传递到质体醌(PQ)。QA和QB在D1和D2蛋白上的结合部位如图。从图5-29可以看出,QB一端和215位组氨酸(His215)结合,另一端和靠近262位酪氨酸(Tyr262)的羰基结合;QA一端和215位组氨酸(His 215)结合,另一端则和靠近261位丙氨酸(Ala261)的酰胺基结合:Fe和4个组氨酸相连,从而将D1、D2两个亚单位联结成一个复合体。三嗪类、尿嘧啶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就是竞争性地占领了在D1蛋白上QB的“结合龛” (bing niche),即QB的天然配体。除草剂占领该天然配体后,QB即失去这种配体,其电子传递功能丧失,从而阻碍了电子从QA QB PQ。除草剂叠氮三嗪(azido-triazine)和QB的“结合龛”结合如图。叠氮三嗪含烷基的侧链朝向第264位丝氨酸的氨基酸片断,侧链上与N相连的H可能和丝氨酸OH形成桥键,而叠氮则朝向跨膜螺旋Ⅳ上第214位甲硫氨酸(Met214)。三嗪类除草剂去草净(terbutrun)在QB“结合龛”上结合的模式如图5-31。去草净以2—3个桥键和蛋白相连结;223位丝氨酸OH和三嗪环乙基侧链N相连的H组成“桥”,靠近224位异亮氨酸(ile224)的N上的H和三嗪环的N组成“桥”。取代脲类除草剂(如敌草隆)的结合位点也在这个由叶绿体基因编码的D1蛋白上,但不是三嗪类除草剂的结合位点。已有研究指出,在Dl/D2蛋白复合体上,电子从QA到QB的传递还必须有低浓度的HCO3-离子的参与,在D1蛋白上亦有HCO3-结合位点,可能位于敌草隆结合位点下面,而被敌草隆结合位点所覆盖。取代脲类除草剂和D1蛋白上的结合位点结合后,改变了蛋白质的结构,从而阻碍了HCO3-和其结合位点的结合,结果影响电子从QA—QB的传递。2 拦截传递到NADP+的电子敌草快、对草快(百草枯)这类联吡啶类除草剂具有-450mV和-350 mV的氧还电势,可以作用于光系统Ⅰ,拦截从X到Fd的电子,使电子流彻底脱离电子传递链,从而导致NADP+还原中止,破坏了同化力的形成。此外,联吡啶类阳离子在拦截电子后就被还原成相应的自由基。在氧参与下,自由基被氧化成初始离子,这个初始离子又参与反应,形成一系列氧的活化产物:这些氧的活化产物同样是植物毒剂,将导致类囊体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叶绿体的内囊体膜脂类化合物中含大约90%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麻酸和亚油酸,其功能是保持膜的流动性。上述除草剂作用产生的单态氧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药兑水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