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孔子的弟子是什么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什么

1.《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3.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4.《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5.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6.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7.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论语;8.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9.《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
1.《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鲁国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3.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 道德
4.《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5.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
6.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
7.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
8.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9.《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
10.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11.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人与人
12.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自弃
13.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
14.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
15.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16.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对()的描述。 仁
18.“德不孤必有邻”是谁说的?
1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解释错误的是:做事不用认真
20.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21.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可以通古今之理
B、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的作用
C、史的作用在汉朝形成共识
D、在古代《春秋》只是鲁国才有的
我的答案:D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鲁国曾是周公伯禽的封地
B、现在的《春秋》是记录西周和东周的历史
C、孔子编订了《春秋》
D、《春秋》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的一本书
我的答案:B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官在古代是很多官员的统称
B、老子是出身于史官
C、“天人”不是史官的组成系统
D、古代的“卜官”也属于史官
我的答案:C
25.《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12个国君,242年的历史大事纲要。√
26.在周朝,卜官和巫官地位上升,而主管作用下降。×
27.《春秋》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B、《春秋》的字数比《左传》多
C、《左传》最大的影响是“行人辞令”
D、《左传》是研究历史得失,总结教训的
我的答案:B
29.现在说的春秋三传不包括:《夹氏传》
30.对《公羊传》和《谷梁传》说法不正确的是:没有谈义例
31.《公羊传》和《谷梁传》在汉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32.在汉代时对《春秋》这本书诠释的有“春秋五传”。√
33.不属于范宁在《谷梁传集解序》对三传的评说的是:谷梁辩而裁
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公羊传》更接近贵族对《春秋》的阐释
B、《谷梁传》更接近普通人对《春秋》的阐释
C、《谷梁传》属于齐学
D、《谷梁传》属于鲁学
我的答案:C
35.不属于郑玄在《六艺论》中对三传评说的是:公羊善于经
36.《公羊传》主要强调了帝权对国家的控制,属于齐学 √
37.叶少蕴在《春秋序传》中认为《左传》传义不传事。×
3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秦朝之前,记录《尚书》用的文字是隶书
B、《诗经》是从西周早期开始的
C、《周易》是从伏羲开始的
D、《尚书》是五经中问题最复杂的书
我的答案:A
39.汉初伏生将《尚书》传给三家,不属于这三家的是
40.下列关于“今文经”和“古文经”说法不正确的是:研究方法相同
41.《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
42.汉学以训诂为特征,宋学对经蕴含的哲理进行讨论阐 √
43.汉代初传播的汉书称为今文尚书。√
44.对于“经”的说法错误的是:今文经在延传中保持了本意
4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汉代的尚书共46篇
B、汉代的《今文尚书》有29篇
C、汉代的孔安国序不属于尚书的一部分
D、汉代的《古文尚书》有16篇
我的答案:C
46.对《尚书》的文体解释错误的是:训是誓言,命令
47.现在的《古文尚书》不是先秦的,也不是汉代的,是晋朝时伪造的。√
48.在东汉时期,《古文尚书》得到广泛传播。×
49.《尚书》的内容包括虞、夏、商、周四个朝代 √
50.《尚书》总结的周朝治国经验不包括:不用旧臣
51.下列选项中,不是由选拔产生的君主是:周武王
52.不是《尚书》主要研究内容的是:怎样享受生活
53.在记录内容方面,《尚书》比《国语》更正式,更重要 √
54.百官在古代是由特定的家族担任的。√
5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商朝是东夷部落
B、周朝更多继承了商朝
C、周朝更多继承了夏朝
D、墨家推崇勤俭
我的答案:B
56.不属于《尚书》中的经验总结的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57.春秋时期继承《尚书》治国精髓的国家是:鲁国
58.商朝重视民本,周朝重视祭天。×
59.商朝能统一国家的重要原因是有了铜器并且发明了车。√
6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先秦各国都有诗
B、先秦时歌词是可以传下来的
C、先秦时歌词与乐谱都不能传播下来
D、诗经是汉朝以后才有的叫法
我的答案:C
61.不属于《诗经》中的篇章的是:《烛之武退秦师》
62.徒歌指唱歌时无伴奏,又称为清唱。√
63.在古代诗与歌是同一个概念。×
64.我国在先秦的时候,音乐就以“乐谱”的形式传下来的。×
65.《诗经》是周朝所有诗的合集。×
66.“颂”分为早期积累和后期加工以及改编的。√
67.关于汉朝4个诗派说法错误的是:鲁诗侧重于讲故事
6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墨家学说面对的是社会下层
B、墨子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工匠侠客
C、墨家的原则是述而不作
D、儒家的原则是述而不作
我的答案:C
69.汉朝时《诗经》分为四个流派,其中不包括:赵
70.《诗经》的编订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71.春秋时期墨家和儒家是广收弟子的。√
72.《诗经》只有个别篇章有序言。×
7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2016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93等内容。 
 2016尔雅国学智慧考试答案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 不是从性质方面来解释...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7 不属于《诗经》中的篇章的是()。 1.0 分 ?...  尔雅通识选修《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题目和答案都有 欢迎下载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下列说法错误的...  2016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 1.不是从性质方面来解释风雅颂的是()。 A、...A、正确 B、错误 19.《庄子》不是在说理,而是用大量的物象、形象、故事、(...  2016尔雅国学智慧12月期末考试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国学智慧》期末考试(20) 姓名: 班级: 成绩: 93.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  2016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期末考试100分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单选题 1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8 《新君主论》讲的主要是? ? A...  2016尔雅网络课《国学智慧》期末考试(2)_设计/艺术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2016...D、之功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 《周易》讲的德行就是一种对人的(...  ? 2015 尔雅通识选修《国学智慧》期末考试(1)答案题量: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 23:59 一、单选题 1 “道法自然”的“自然”指的是(D)。...  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作业考试答案一、 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启下 1《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 正确答案:√ 2 《春秋》是根据()...  最新版尔雅国学智慧2016全集满分答案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尔雅国学智慧 2016 最新答案全集 尔雅国学智慧 2016 最新答案全集 1.《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鲁国 ...【图文】《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
大小:773.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了解《论语》及孔子。(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
了解《论语》及孔子。(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属语录体的散文集,是_________的经典著作之一,由_________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共20篇,492章。一章记一事或几句话,内容上章与章之间并无一定的联系。形式上或为问答或为独白。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_________”之说,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2)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_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的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儒家的创始人。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1)孔子 儒家 孔子 半部《论语》治天下(2)春秋末期 思想 政治 教育&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了解《论语》及孔子。(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主要考查你对&&文史常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易误解的文史常识:(1)“先母”“先父”已作古 “生母”一词意思就是“生身母亲”,与自己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生母”一词通常是在有相对词出现的场合下对举使用,很少单独出现。同“生母”相对的词有“嫡母”、“庶母”“继母”、“养母”、“过继母亲”等。过去,男子可以有妻有妾,正妻所生的子女称自己父亲的妾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男子已有子女而后续娶,原有的子女称父亲续娶的妻子为“继母”或“后母”。当然,这些都是书面语言,至于口头的称呼,往往会因地域、方言、习惯及其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含义则不会有太大出入。 而“先母”则与之有所区别。“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即“我的已经逝世的母亲”,因此,“先母”必须是第一人称用语。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使用这个词语。不论出于多么敬重的心情,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都是不能使用“先母”这个称呼的。“先父”的使用与此相同。对此不可不慎。 (2)“家父”“令尊”是两人说起敬称,有句话需要记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说到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时,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谦虚。而说到别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很明显,“家父”、“家母”与“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家父”仅作子女对别人谦称自己父亲之用,别人万万用不得。“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义,是称对方亲人时的敬词,万万不可用在自己身上。敬词与谦词互相对应(如“令尊”与“家父”)却不可互相替代,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时时记在在心上。 (3)“美轮美奂”房屋好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其用法。常见于报刊之中的成语“美轮美奂”,就经常被用错或写错。“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日: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例如:“学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卖国贼,生活奢侈,就放了一把火,想把这个美奂美轮的汉奸住宅付之一炬。”可是,就是这么明确的写法和用法,很多人却写错、用错。先从写法上说,这个词其正确的写法是“美轮美奂”,有时也写作“美奂美轮”。因为并列结构型词语的词序,前后调换并不影响整体语义。另外,当“轮奂”连用,也可写作“轮焕”;焕,则有“焕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晓》诗有云:“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写成了“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等,这些都是错的。其次,从用法上来讲,“美轮美奂”是一种美,然而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严格的规范。它专指建筑物之众多、高大、华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这样写道:“导游带着大家游览了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千手观音》舞蹈美轮美奂,感动了全国观众。”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描写女性貌美时,也敢用“美轮美奂”来形容。造成这些错误用法的原因在于,把一个只能用于建筑的特定成语,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了。虽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变化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为很多人用错,就可以宽容地认为其词形词义可以改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因为时代发展,就借助让词语“发挥更大作用”的名义乱用。(4)“莘莘学子”多少人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其次是“莘莘学子”一词的使用错误问题。有很多词语,人们大体上经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常常用错。“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日:莘莘征夫,每怀靡及。”《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标题一样,下面的例句也是因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错,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共同为祖国祈祷;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祖国的建设者;莘莘学子们站在主席台下,聆听校长的讲话。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这类词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点拨:文史常识的掌握没有捷径,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辨别和识记才能准确、灵活运用,主要的考查题型也比较灵活。其中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连线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和判断题、改错题都有涉及。中国古代主要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发现相似题
与“了解《论语》及孔子。(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2357594182067186094320322151163当前位置:
>>>名著阅读。《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
名著阅读。  《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过去蒙童教育的必读、必背之书。书中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________之间的辩证关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则强调了学习时________的重要性。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北京模拟题
儒 学习与思考 独立思考(或及时复习)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名著阅读。《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主要考查你对&&课文理解,名著赏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课文理解,名著赏析
课内课文的理解以及课外名著的赏析,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 课文理解的步骤和方法:第一、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可以抓住课文的题目,课题往往是最直接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如看到“拥抱大树”这个题目,脑海中自然会出现问题:谁拥抱大树?为什么要拥抱大树?怎样拥抱呢?于是课文的主要脉络就自然呈现了。其次,可以尝试给课文加小标题的方法。这也是给课文分段的一种变化形式,但相比较之下学生的兴趣会比较浓厚。如《猎人海力布》一课,课文内容比较长,学生一时无法理清,可以让学生尝试加小标题,学生出现几种回答:分成两部分“救龙女、得宝石”和“救相亲,变石头”;分成四部分,将以上的两部分分别再分开;也有学生分成三部分,将“救龙女,得宝石”分开……在大家相互的讨论中,学生对事情的发展过程就清晰地掌握了。第三,找当然,对于课文结构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工具书等方法,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第二、找特殊的句子,比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这类句子能很好地告诉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文章开始就以总起句告诉我们“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接下来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以及“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文章的结构自然就清晰了。第三、句子的理解。文中总会有些重点的句子,怎样在全文中找到这类句子,有时需要教师的 引导,才能找到这类句子,如《看不见的爱》一课,学生都能理解文章中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呢?学生自然会主动地到文中寻找描写母爱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并从这些句子中来感悟母爱。理解句子还可以找一些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修辞的句子,学生能通过理解其修辞手法,感悟作者的用意。此外,也可以通过变式比较来理解句子。对一些描写比较生动和含蓄的句子,可以给出一些句子加以比较,让学生感受原句的魅力。第四、对词的理解。对词的理解,应当是以上方面的基础。但是很多词的理解不是简单查字典就能感受到在文中的含义的,应当联系句子的理解一同进行。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也是在分析重点句子的同时进行的。
发现相似题
与“名著阅读。《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8390107868113814169572113187916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中孔子的弟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