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开心时记古风音乐会官录或者录视频。想买个摄像机。下个月去日本。想问下大家能不能推荐一款性价比高的。一万元以下

&于& 16:32:57
欢迎入驻乐亭故乡人!让我们共同打造乐亭网上精神家园!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112-309x400.jpg (40 KB, 下载次数: 0)
09:24 上传
今天的快乐来之不易作者:长平 南都周刊总主笔兼副总编辑(ltcn翻老贴系列:本文转自南都周刊)==============================
  波伏瓦的小说《人都是要死的》中,演员雷洁娜希望自己分成两个人,一个说话一个听,一个生活一个看,因为她知道自己是多么爱自己。
  在回顾中国娱乐三十年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自己分成两个人,一个是现在的自己,历史的旁观者,一个是过去的自己,历史的亲历者。
  我们也会发现,我们是多么爱自己。
  为了让自己快乐一点,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
  每看见一个身影,我们都有些心疼,又感到欣慰。
  我们看见一个穿旧军装的少年,第一次痴迷于《大西洋底来的人》中的奇幻世界;我们看见一个留长发的青年,抱着吉他狂吼《一无所有》;我们看见一个扎小辫的姑娘,羞涩地学唱《酒醉的探戈》;我们看见一位戴眼镜的白领女性,为超女拉票在办公室口舌如簧……
  那都是我们自己。
  我们是那么可爱,那么折腾,有时多愁善感,似傻如狂,有时潇洒俊逸,风度翩翩。岁月是那么蹉跎,有时和风丽日,莺歌燕舞,有时黑云压城,电闪雷鸣。
  我们去操场上看过露天电影,我们去别人家蹭过黑白电视,我们去立交桥下买过打口牒,我们去俱乐部学过交谊舞,我们热切地盼望着看春晚,我们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港台腔,我们突然都在想念同桌的你,我们又都喜欢上晒伤妆,我们花高价去看大片,我们花更高的价去看罗大佑的现场,我们分文不花去网上挡捞得,我们厌倦了春晚也痛恨起大片,我们唱故弄玄虚的双截棍,我们也唱过分直白的老鼠爱大米,我们从章子怡身上看到了国际,还从超女PK想到了民主,我们目睹了疯狂粉丝家破人亡的悲剧,也偷窥了纵欲明星一览无余的隐私……
  我们真不容易。
  那些歌声,那些影像,那些去听歌的激情,那些去观影的道路,不仅仅是我们成长的记忆,而且是我们的血液,是我们的灵魂。
  我们要抒发,要表达;我们也要被抒发,被表达。
  一直到现在,还会到将来。
  在每一个点上,我们都置身娱乐现场;在每一条线上,我们看见娱乐的历史。
  现场是轻快的,激情的;历史是沉重的,理性的。
  一种有分量的快乐。
  这就是你看到本期内容的感觉。
  历史一再证明,我们是多么爱自己。
  历史一再证明,今天的快乐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珍惜。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62
主题帖子好友
改革开放30年 娱乐前传
在即将翻开近百个版面的“改革开放30年娱乐”正文前,似乎你也需要温习一下在这之前的、或许你未曾经历过的娱乐生活。已经远去的那个年代,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一曲曲让人流连的调子,还有存于个人记忆中的某个细节。
南都周刊编辑|李瑞强&&文|朱白&&实习生|杨时冰&&美术设计|郑佩芬
  从电影、话剧到传唱至今的歌曲,从一盘棋局到今天已经变成古董的收音机,从遛鸟、拨浪鼓到需要打捞的“小人书”人们的娱乐生活,你知道,还远远不止这些。
上世纪20/30年代
娱乐还是少数人享受的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可以看电影、听戏、看话剧。不错,这些都局限在上层社会的人物,这些在今天看来稀松平常的消遣,在那个时候只属于少数人。在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戏剧、电影都有发展,话剧有《名优之死》、《压迫》、《卡门》、《夜未央》等,电影有《秋扇怨》、《火烧红莲寺》、《神女》等,当时走红的明星有阮玲玉、周文珠、林楚楚、汤天绣、陈燕燕、叶娟娟等。
上世纪30/40年代
那些发黄但没过期的娱乐生活
  上世纪30-40年代,动荡的中国,百姓基本谈不上娱乐生活,从一张张业已发黄的老照片那里我们可以得知,当时的人们生活中高兴的事儿不多,下棋、遛鸟,是当时社会人们娱乐的主要项目。当物质极其缺乏之时,必然会造成精神生活的匮乏和稀缺,这是客观事实,但是透过照片中人们的表情,我们也能看到,在阳光下,下棋的乐趣写在脸上,娱乐生活的重要性也彰显出来了,没有一个时候人们是可以丧失娱乐的。值得多说一句的是“下棋”,是可以不分年代、不分境况都可以进行的娱乐,这些都在阿城的小说《棋王》中得到展示了。
开启未来艺术电影的《小城之春》
  如果要在新中国成立前只选出一部电影,大概没有争议应该是费穆的这部《小城之春》。这部启发了后代无数导演的中国艺术电影史上的巅峰之作,早已经成为影迷和电影学院的必修之作,观众可以透过缓慢的镜头,静静品味出中国千年文化熏陶下的那种幽然含蓄之美。在淡淡的情感冲击下,人的内心如何变化,如何展开莫名的进展,在这部1948年完成的电影中都得到了展示。在电影史上,《小城之春》得到的评价是: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心理写实主义、比较完整的散文结构、诗化电影的先河,“放射出让人目眩心惊的光芒”。
上世纪50年代
留住光阴的收音机
  上世纪50年代,很多人围着一台收音机听广播不是什么稀罕事,在当时收音机既算一件大“家当”,也是一件用来娱乐的重要工具。当人们成群地围坐在一台在今天已经成为古董的收音机旁,那种快乐和今天人们坐在舒服自在的电影院享受大片时是一样的。“嗒滴嗒??小喇叭开始广播了……”这样的声音,让几代人熟悉。“小喇叭”节目于日开播,一直播出到现在,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是中国大陆唯一的少儿广播节目。早期的小喇叭节目荟萃了当时中国最精英的少儿节目播音员,如儿童教育家、“故事爷爷”孙敬修先生,他们的声音成为几代人对童年回忆的一个重要符号。
<font color="#56年
笑声中的敌人丑态
  《铁道游击队》在各种场合的广泛放映,令关于这部电影的一切在当时都颇为流行。电影的许多细节在当时人们都争相模仿和玩味,战士的内心活动、敌人的一个丑态、某个紧张的场景,都成为了当时一个个热点。尤其是片中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更是盛行一时,旋律优美,朴素真切,甚至直到今天也是KTV中常点曲目,“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婉转之中留下回忆和笑声。
<font color="#57年
《女篮五号》中的个体与时代的关系
  这部刚刚辞世的谢晋担当编剧导演的作品,是他的成名作,更是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电影里的篮球比赛上运动员非常单纯,他们的纯真眼神和淳朴表情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吸引力。这部作品被评论称为“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在文艺作品里重新塑造了现实”。故事里的一对恋人,他们曾经倾心相爱,因为环境的阻挠,被人拆散,各奔天涯。直到十八年后,一对恋人之间久经压抑的感情,得以重生。在这部电影中已经显露出后来谢晋电影中一贯的“个人命运和大时代背景”紧密结合的特点。
<font color="#58年
清澈优美的爱情抒情诗
  1958年拍摄完成的《柳堡的故事》,开创了军事题材影片直接描写爱情的先河,也正是这种清澈优美的爱情抒情诗,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也同时成为了当时百姓娱乐生活的一个焦点。革命、爱情,在这部电影又一次走到了一起。影片的音乐也十分优美,尤其是插曲《九九艳阳天》,旋律活泼委婉,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味和民歌情趣,直至今天仍然风靡,在卡拉OK的荡漾中,“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已经成为人们怀旧的经典曲目。
<font color="#62年
《红色娘子军》承载着记忆与会心一笑
  《红色娘子军》是一部特殊的电影,它的戏里戏外、台前幕后的种种,从片名到剧情,都有着几代人的记忆。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不再对所谓的“红色经典”这个概念记忆犹新,而是对其中的经典剧情产生会心一笑,比如南霸天这种经典的反面角色,留给人们的不是对某种时代的悲痛回忆,而是对夸张的人物产生心有灵犀的一丝动容。
上世纪70/80年代
打捞记忆的“小人书”
  不用过多回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那代人记忆里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打捞出关于“小人书”的故事。《薛刚反唐》《呼家将》等等,都是一代人的心头肉。那是一个可以借书、租书的年代,孩子们坐在路边的小板凳上,两分钱租一本,一看就可以看上一天。“小人书”是真正的读者口头上叫的,书面语叫“连环画”。“小人书”的黄金时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十年动乱”以后到上世纪80年代,“小人书”发展进入鼎盛期。到了这种形式退出人们需要和视线的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小人书”已经成为收藏品。
<font color="#74年
当艳阳还没有普照的时候,电影先声夺人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否定了17年新中国电影的成就,造成了文艺、电影战线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在年长达7年的时间里完全停摄了故事片,因而造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罕见的空白期,直到197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开始改编和拍摄故事片《艳阳天》,终于在1974年春节将《艳阳天》拍成。这也是中国人在那个特殊年代的一项重要娱乐生活,虽然从电影本身没有太多可说的,但是在桎梏了长达7年之后,重新在大银幕前看到电影,应该算是一件大事。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62
主题帖子好友
1978:美术片与评书热
《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都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作品,在改革开放以后一下子获得了很多国际大奖。
南都周刊编辑|林帆&&文|和菜头&&徐江&&资料整理|周执& &美术设计|康哲峰
毫无疑问,中国电影的骄傲从美影厂起步。《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美术片获得的国际、国内大奖数不胜数。之后,《哪吒闹海》、《三个和尚》又为这个东方美术片王国创造了一个新的辉煌。
美影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
  《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都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作品,在改革开放以后一下子获得了很多国际大奖。像《哪吒闹海》、《牧笛》、《山水情》,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美影厂最经典的作品。记得《哪吒闹海》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美术片,当时要不要做成宽银幕的形式在厂里争议很大,因为设备和镜头都不够,后来还是去向电影厂借了拍摄宽银幕的镜头。哪吒的形象是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张仃设计的,拍摄前期全剧组都去青岛蓬莱体验生活,收集了大量渔村、海边生活的创作素材,所以后来你们看到影片第一个镜头里的建筑,就是蓬莱阁。后来影片到戛纳电影节去展映,反应非常强烈,因为人物造型十分具有中国特色,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是那个时期中国美术片的成功原因之一。那时我们拍一部轰动一部,全国各地都有人排队看美术片,不看会觉得很遗憾。有时为了满足不同影院的放映需要,我们还要制作一个宽银幕格式、一个窄银幕格式。
  1978年其实不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最多的一年,甚至著名的《大闹天宫》也不是在这一年里拍摄完毕。在此之前的50年代,《骄傲的将军》和《神笔马良》深入人心。其后的1957年到1965年的8年时间,被称为“黄金年代”,上美厂有105部作品问世。其中就有号称“中国美术三大名片”的美术片《大闹天宫》、木偶片《孔雀公主》和剪纸片《金色的海螺》。
  经过十余年的沉寂,电影《大闹天宫》完整版在1978年伦敦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年度杰出电影殊荣。这部集中国美术片创始人万籁鸣、中国工艺美术教育家张光宇以及中国配音大师邱岳峰等人无尽心血的巅峰之作,直到今天都是中国人心目中完美的国产美术片丰碑,甚至到电视剧《西游记》播出时,孙悟空的配音李扬依然效仿当年邱岳峰的配音风格。
  对于我这种生于70年代的小朋友来说,《大闹天宫》构成了我对美术片的全部认知。到电影院看《大闹天宫》是美好的,更美好的事情是出来买一根小豆冰棍,再看一次。只是当时的我们并不知道,在1979年的《哪吒闹海》之后,这种中国味道的美术片已经默默过了巅峰时代,成为今天回望时难以逾越的巅峰。
评书:刘兰芳《岳飞传》&&《杨家将》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扭开小收音机听刘兰芳的评书,就和现在看电影、唱KTV、泡吧、上网一样是一种全民时尚。《岳飞传》、《杨家将》、《隋唐演义》??扭开收音机,就能听见刘兰芳、单田芳用铿锵有力的语调讲述出神入化的历史故事,30年来,他们的声音在全中国家喻户晓,拥趸无数。
  到了1978年,我就去跟领导商量,能不能说《岳飞传》,没想到领导放行了。这部评书是年播出的,在全国反响非常大,一两个月内就收到了几万封信。很多来信都说,希望我再说《杨家将》。我公公也是个说书艺人,他就是说《杨家将》的,我和爱人就一起去请教他,他给我们说,我们再重新整理。后来《杨家将》非常火。1980年我们收到北京市教育局的工作简报,说学生们为了听我的评书,上课老是迟到,后来学校索性改了作息时间。大人也一样,就算还开着会呢,一到时间,大伙就心照不宣地停下来听完评书再接着开。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和爱人去看电影,到了钟点,后排观众就把收音机打开了,周围的人不但不反对,还一个劲儿地说“大声点,大声点”,大伙儿眼睛看着大银幕,耳朵却在听评书;还有一些人,索性到走廊去听评书,听完了再回来看电影。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1979年,各地的电台都纷纷播出来自鞍山的女演员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第一部),受到广泛欢迎。不久,电台又推出了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第二部和《杨家将》,同样引起了巨大反响。多年后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资料里,曾有上下班的高峰时众人驻足、聚在路边高音喇叭下收听刘兰芳评书的画面,可以作为佐证。
  作为评书回归当代生活的里程碑式人物,刘兰芳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所受到的瞩目超过了任何一个同行。生于1944年的刘兰芳最初本行不是说评书,而是东北大鼓,其评书技艺相当一部分是出于自学。她的评书一方面秉承了传统老艺人对所讲书目进行再创造、乃至文字再加工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在舞台风格上做出了自己的当代化尝试。当然,刘氏评书也有着传统评书以及过去那个时代思维上的局限,没能摆脱说教气,“爱国”的古代英雄们正义得有些卡通。尤其《岳飞传》第二部,评书继承了老《说岳》中虚构的“大宋灭金”故事主线,与真实的历史相违,映衬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自慰的一面。
  评书回到人们日常生活,对于刚刚告别了长久的清教徒式生活的国人来说,至少意味着两种东西在娱乐方面堂而皇之地回归:1.想象力的回归;2.悬念的回归。评书的最核心听众群,一是学生,一是退休老人。评书对于后者,可能还有着重启和唤醒民间传统文化记忆的功用。而刘兰芳的改良式评书的大获成功,也给后来两位真正的传统评书大师??袁阔成和单田芳重现舞台,做好了历史大背景下的铺垫。
EVENT年度事件
《新闻联播》开播
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第一部实景电视剧
5月,中国第一部完全实景录制的电视剧《三家亲》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国产动画片扬名国际电影节
6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在南斯拉夫第3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一等奖。9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在英国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影片奖。
日本电影周
10月,中国对外友协、中日友协、中国影协联合举办“日本电影周”上映了《追捕》、《望乡》、《狐狸的故事》3部影片,引起巨大反响。《追捕》中高仓健凭着硬汉形象迅速风靡,而披着长发穿着皮靴、外表清纯内心如火的真由美成了中国男青年第一代的梦中情人。
广西电影厂成立
11月,广西电影制片厂成立,代表作有《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周恩来》等,后来还培养出张艺谋等大导演。
PRODUCTIONS年度作品&&
《大闹天宫》
  根据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前七回改编的美术动画电影,分为上下两集,分别完成于1961年和1964年。“文革”时期遭禁,直到1978年才得以重见天日。公映后产生巨大轰动,先后荣获第13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厄瓜多尔第5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葡萄牙第12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中国第2届电影百花奖。
PEOPLE年度人物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电台播讲评书,随即轰动全国,波及海外,成为上世纪最轰动的娱乐事件,刘兰芳也成为当年第一个在电台连播传统评书的艺术家。
  中国美术片的开拓者。包括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三人。新中国成立后,万氏三兄弟进入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4年,他们制作了《大闹天宫》。1978年,《大闹天宫》解禁后在全国公映,引起强烈反响。
TIDBIT年度花边&&
秋官肥姐恋
  5月,结识于TVB的《欢乐今宵》的沈殿霞和郑少秋恋爱,1978年生下女儿郑欣宜,1988年离婚,日,沈殿霞因癌症去世。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62
主题帖子好友
1979年:“小花”盛开只因春天真的来了
第一条广告,上海电视台播出“参桂补酒”。第一部译制片,央视播出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音像公司启动,第一批歌星出炉。电影杂志第一次登了接吻照片。第一次,战争片不像以前那样,全是打仗。在很多合适的角落,小花发芽了。
编辑|南都周刊|林帆&& 文|杨晋松 资料整理|周执& & 美术设计|康哲峰 
  在中国的现当代电影史上,《小花》的出现无论如何都有点横空出世的味道,从内容到形式的探索使当时看惯了传统故事片的观众耳目一新。在那个逐渐打开国门、放眼世界的时代,观众涌进电影院,重新燃起了对电影的热情。
《小花》:陈冲 刘晓庆
讲述人:《小花》主演&&陈冲
  《小花》这个角色来找我的时候我17岁,刚在上海外国语学院读了两三个月书,剧组那个时候天天来找我,挺热情的,给我讲剧本,给我看《桐柏英雄》(原著)的书,我觉得也挺好看的。当时没有大学生这样离开学校去拍戏的,剧组从北京动用了很多关系,才把这个事情给解决了。当时张铮导演和她的先生,还有黄健中他们看了谢晋导演的《青春》,觉得我适合演小花。《小花》有它特别的地方,从当年那几部电影来看的话,它是比较有人情味的电影,虽然《桐柏英雄》是讲述战争的,但在《小花》里,他们很智慧地把重点移到了亲情上,表演风格也随之变得不是特别有革命符号的那种表演方法,所以出来的效果就和当年的那几部电影非常不一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王酩作的曲,李谷一唱的歌,我觉得那两首歌给了它另一张脸,给了它一种刻骨铭心的力量。人们对小花的怀念,就是对自己青春的一种怀念。
当年《小花》集中了当时内地最美丽的两位女星,一个是陈冲,一个是刘晓庆
  在1979年引起轰动的中国电影的几个系列,特别能反映改革初社会面貌的各个层面。一是“文革”反思,代表作是《泪痕》,还有中国银幕上男女演员第一次接吻的《生活的颤音》;二是描写以科学家为代表的讴歌知识分子题材的,从《李四光》到《樱》、《海外赤子》,视野拓宽到日本、美国;三是反映沸腾现实生活的喜剧片,比如关于计划生育的《甜蜜的事业》,反映上海城市青年生活的《小字辈》、《她俩和他俩》;四是革命战争题材,《啊!摇篮》、《保密局的枪声》、《归心似箭》,还有《小花》。30年后的今天,留给我们回味的还是这部当年在内容与形式都有最大胆突破的《小花》。
  《小花》改编自前涉的小说《桐柏英雄》,写的是1947年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这个重要历史转折时刻的故事。该片导演张铮曾跟随著名导演汤晓丹拍摄过《不夜城》、《铁道游击队》等军事片,做过几部翻译片,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很关注。《小花》是她从谢添手里接过的本子,但她和摄影师却没有走军事题材的老路线。该片摄影师云文耀认为再走军事片之路,拍得再好也超不过《南征北战》。于是导演带领剧组把影片基调从战略思想转移到描写战争中人的命运,表现感人至深的兄妹情义。
  这个大胆的想法得到了北影厂的艺术顾问谢铁骊的支持,文化部副部长陈荒煤还提出要强调“人情味”,翠姑跪行台阶抬担架上山的那场戏,就是陈部长亲自修改建议的细节。可以说,当年的创新不是一个人的智慧,更需要管理者的魄力与艺术功力,《小花》的横空出世,体现了当年政府部门的文化管理真正做到了为艺术创新发展服务。
  当然,《小花》的成功离不开剧组的扎实努力。体验生活,不仅是演员必须做的功课,更是包括作曲等其它部门的任务,作曲家王酩就是在外景地写出了《妹妹找哥泪花流》,而刘晓庆更是活生生在石板山路上把膝盖跪出了鲜血。艺术的求真,使得《小花》超越了时代带来的艺术局限成为经典。
  《小花》当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对新中国电影的革命军事题材是一次彻底变革,战争中的人性一直是军事片的禁区。而《小花》又将人性与人情凸现在战争与历史的大时代之外,表现出人本身的美好与纯真。这在当年大量“文革”反思电影带来的叹息与痛苦的社会风潮中是一种逆流,而这种同样在历史鲜血逆境中生活的普通人的朴素情感,却打动了无数中国观众。《小花》在意识形态上的向前方看、向光明看、向美好看的新情感诉求,正呼应了当时的人民期望走出历史阴影的迫切心声。
  《小花》在中国电影上还有一大贡献,那就是塑造了明星偶像效应,陈冲、刘晓庆、唐国强三位演员因这部影片成为当年偶像,他们迅速被更多导演邀请拍片,以他们为封面的杂志畅销。可以说,偶像明星的崇拜首先是从他们三位身上重回中国大众生活的。
在《小花》的影响下,八一厂也拍出了同样有艺术感染力的、反映战争背景下的普通人情感的《归心似箭》,斯琴高娃也因该片一举成名。中国电影首先在战争题材上实现了人的个体情怀与个体价值关注的艺术本体回归,这与改革开放下首先要解放人的思想、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创造力是一致的。
<font color="#ff年
EVENT 年度事件
内地第一条广告
  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参桂补酒”广告,这是我国内地第一条电视广告。
《大众电影》复刊
  1月,《电影艺术》、《大众电影》、《电影技术》杂志在北京复刊。《大众电影》复刊第5期封底刊登了英国电影《水晶鞋和玫瑰》的接吻剧照,一个读者愤怒地给编辑部写信抗议:“社会主义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拥抱和接吻吗?”
第一个央视商业广告
  3月,央视播出第一个电视商业广告:幸福可乐。
内地导演首登戛纳
  5月,戛纳电影节首次出现了中国内地导演的作品:谢铁骊的《早春二月》。
第一部译制剧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
电影的政府奖
  12月文化部设立优秀影片奖,成为电影的政府奖。
太平洋音像公司成立
  太平洋音像公司的成立,宣告着中国音像业的启动。年出版的音像制品几乎将当红歌星一网打尽,包括了李谷一、苏小明、李双江等人。
PRODUCTIONS 年度作品
《瞧这一家子》
  影片开启了内地电影的喜剧热潮,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青年演员,获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1980年获第3届百花奖最佳配角奖(刘晓庆)。
PEOPLE 年度人物
  著名电影导演,1923年出生于浙江上虞,代表作有《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是新中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于日在返回上虞参加母校百年校庆期间逝世,享年85岁。
  著名演员,有“中国第一女星”之称。先后主演过《神秘的大佛》、《小花》、《瞧这一家子》、《芙蓉镇》等多部影片,曾获得第3届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第11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第7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等,在国内外所得的奖项加起来有18个之多,可谓大陆电影演员之冠。
  旅美华裔著名电影演员,第一位被美国电影学会接纳为“会员”的华裔演员。1979年出演电影《小花》,荣获1980年第3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南斯拉夫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当年最炙手可热的明星。
TIDBIT 年度花边&&
四哥拉姑结婚
  8月谢贤与狄波拉结婚,生下霆锋和婷婷后离婚;2006年谢霆锋与张柏芝结婚,两人生了备受关注的Lucas,成就了香港最著名的娱乐圈家庭。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62
主题帖子好友
1980:译制片比如今美剧牛多了
幸福不再遮遮掩掩的一年。大众情人和歌星,都大大方方地走出来了。
南都周刊编辑|林帆文|叶匡政资料整理|周执美术设计|康哲峰
《佐罗》海报
《大西洋底来的人》海报
《大西洋底来的人》海报
《大篷车》海报
  这同样是一个无法复制的时代。30 年来,上海译制片厂的辉煌时代带给观众无数经典影片,同样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佐罗》、《大篷车》曾经让上世纪80 年代电影院一票难求,盛况空前。《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则让没有其他综艺节目可看的电视观众同样不寂寞?那些迷人动情的声音,似乎就是收视率的保证。
幸福不再遮遮掩掩的一年。大众情人和歌星,都大大方方地走出来了。
《军港之夜》,让“歌星”成为褒义词。
《加里森敢死队》,是男孩子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即使会患上鼻炎,很多人也希望能有童自荣的鼻音。
  译制片比如今美剧牛多了听今天的年轻人谈对美剧的着迷,我常常会流露出一丝的不屑。这不屑的原因简单,比起我们年少时痴迷癫狂的劲道,他们差得远了。
  1980 年,我11岁,已俨然成了美剧的忠实粉丝。那时没有美剧这个说法,统称为译制片。记忆中,我认识电视机的同时,第一次接触的连续剧就是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那时的电视,对我来说,是一件高贵、神秘的圣器,基本上可用顶礼膜拜来形容我看电视的感觉。那个年代电视台也很小气,连续剧一周只播一次,我当时觉得一星期好像只为这个晚上而活着。到了要播出的那天,一整天心情都特别好,想到又要见到麦克?哈里斯了,心中就无比兴奋。潜水艇、实验室、各种科学仪器,许多陌生的生物学和医学名词,这些新奇的事物都让人充满向往。科学的力量第一次以故事的方式打动了每个人。还有美丽的玛丽博士,第一次让人们发觉原来知识女性可以如此可爱、洒脱,她与麦克一直都未挑明的情感,让人回味无穷。
  《大西洋底来的人》之后,电视就开始播《加里森敢死队》了,仍然一周播一次。这更是一部让男孩子热血沸腾的片子,讲述二战中一支由囚犯组成的敢死队在加里森中尉带领下如何把第三帝国折腾得鸡飞狗跳的故事。剧中人物个性鲜明,个个都有拿手绝活,讲话幽默风趣,
暗含挖苦。
  囚犯也能成为英雄,这对当年的社会观念,可以说是极具颠覆性的。在此之前,好人坏人在影片中从来泾渭分明,很少像这部片子,展示了如此复杂的人性。从那以后,我开始暗暗崇尚血液中的野性和力量,也是从那时起,我认为男人间打打架是一件无所谓的事,对犯人也没有过去
那么坏的印象了。记得很长一段时间,班里的男同学,大多都人手一把水果刀,没事就像片子里的酋长那样练飞刀,碰到树杆或无人看管的木门,就一刀飞过去。那时听说稍大一些的孩子,还在街头成立了各种敢死队,抽烟喝酒,寻衅闹事,甚至模仿片子中的连环盗窃。那个年代虽没有酷这个词,但《加里森敢死队》里的戏子、酋长等无疑是我们心目中最酷的形象。他们吊儿郎当的姿态,他们乐观豁达的心态,他们自由野性的生命力,都成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理解男性力量的源泉。此片后来没播完便被停播了,让大家好一番心痛与气愤。据说,1980 年代初刑事案件增多和1983 年的严打与此片的播出有关,现在我渐渐相信了这个说法,如果不是我当时还小,说不定也会受此片蛊惑走向街头的。
  1980 年,译制片《佐罗》也公映了,这更是一部宣扬侠义的电影。这部电影和《加里森敢死队》一样,都是由上海电影译制厂配的音,也是从那时起,童自荣、乔榛等人的声音成为我们看译制片首选的声音。那有着异国风情的嗓音,让人神往。
  如今回忆起来,1980 年真是奇妙的一年。我无法想象,假如中国当年没有引进这几部片子,中国人的精神状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那黑白荧屏中摇曳的影像和人声,确实对当年的民众生活和思潮产生过重大影响。因为那个年代没有别的选择,所以它的影响力也是无法估量的。人们从那新奇刺激的视觉震撼中,开始了对身边生活的思考。那年的娱乐业还是一个初生的婴儿,却留下了如此鲜活、生动的记忆。
PRODUCTIONS 年度作品
由张丕基为《三峡传说》电视风光片所作的主题曲,由李谷一用气声演唱,开创了中国通俗音乐先河。
《天云山传奇》
谢晋第一次以“反右”扩大化为题材,将那段历史真实而概括地再现于银幕,获1981 年第1 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美术奖,第4 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82年香港第1 届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庐山恋》
新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影片,2002 年,吉尼斯总部授予《庐山恋》“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世界纪录。该片还创造了“放映场次最多”、“用坏拷贝最多”等多项世界纪录。
PEOPLE 年度人物
  我国第一代的电影配音演员,担任了近200 部译制片的配音,包括《安娜?卡列尼娜》、《悲惨世界》等,还曾为几十部国产美术片配音,其中包括《大闹天宫》。1980 年3 月30 日,口服过量安眠药的邱岳峰因抢救不及,永远离开了他所喜欢的配音艺术。
  上海电影译制厂著名配音演员,1973 年开始从事配音工作,1980 年为佐罗和加里森配音的童自荣用声音为这一年留下了历史印记。
EVENT 年度事件
百花奖恢复
  中国影协决定恢复中断17 年的百花奖评选,第3届百花奖授奖大会在京举行。25 万人次选出15 首抒情歌中央广播电台举办“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25 万多人次评选出15 首抒情歌曲”,包括谷建芬、王立平等创作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妹妹找哥泪花流》等,《军港之夜》也引发了激烈争论。
“歌星”叫响
  9 月23 日,“新星音乐会”在首都体育馆上演,一首《军港之夜》红遍了大江南北,也让朱明瑛、苏小明等歌手的名字走进了人们心里,宣告着内地新流行音乐的诞生。《北京晚报》展开讨论,歌手为什么不能叫“歌星”?从此“歌星”这个词开始叫响,并且开始从贬义词变成了褒义词。
第一部内地动作片
  张华勋拍摄的《神秘的大佛》使他成为内地动作片导演第一人,本片也开创了中国电影最早的商业模式。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62
主题帖子好友
1981:“靡靡之音”盛行 年轻的朋友相会了
1981 年,很纯情。张瑜和郭凯敏《,庐山恋》里的女孩和男孩,跨越两岸在“小街”再度相爱。
1981 年,很煽情。《牧马人》里的下放知青朱时茂拒绝了海归的爸爸。
南都周刊编辑|林帆文|杨晋松资料整理|周执美术设计|康哲峰
一方面,邓丽君的歌曲开始了民间传播;另一方面,一些与港台歌星风格接近的内地新歌手也在一夜之间被疯狂肯定,当年只有13 岁的程琳就是代表。
程琳仅仅用《小螺号》、《童年的小摇车》这样的儿歌就把内地群众征服了,也因唱法酷似邓丽君而被禁。左图为程琳当年被禁的专辑《小螺号》封面,右图为邓丽君。
程琳:《小螺号》 邓丽君 封杀
★ 记录?回忆讲述人
乐评人,资深媒体人 若欲
  程琳是我最早喜欢的内地女歌手。《小螺号》当时在学校里特别流行。她那时唱歌,不像大多数主流歌手,声音都是很圆润很成熟的,她的声音里有童音,很脆很清澈。但是那时候大家听歌都是从广播里面或者是电影插曲里听到,那时也没有多少人能买磁带,而且当时录音机都不普及,多是听黑胶唱片,所以对于演唱者长什么样,基本上没什么印象。直到1984 年,那场《九州方圆》晚会,我才对她的样子有了最初的印象。80 年代初,程琳的歌,被禁了一段时间。原因是说格调不高,属于靡靡之音,有模仿邓丽君的嫌疑。其实当时真正听过邓的歌的人并不多,主要是没有引进,但都知道她的《香港之夜》,因为当中有“拍拖”这些词,被称作是黄色歌曲的代表。当时的小青年在一起都以会唱《香港之夜》为牛逼的事。
  1981 年,很纯情。张瑜和郭凯敏《,庐山恋》里的女孩和男孩,跨越两岸在“小街”再度相爱。
  1981 年,很煽情。《牧马人》里的下放知青朱时茂拒绝了海归的爸爸。如果没听到邓丽君和程琳的歌,很多人本来不知道什么是“靡靡之音”。流行音乐就这样让年轻的朋友相会了?酒干那倘卖无,酒干那倘卖无……只要知道歌名的正确读法,你就起码会唱4 句。
  程琳是我最早喜欢的内地女歌手。《小螺号》当时在学校里特别流行。她那时唱歌,不像大多数主流歌手,声音都是很圆润很成熟的,她的声音里有童音,很脆很清澈。但是那时候大家听歌都是从广播里面或者是电影插曲里听到,那时也没有多少人能买磁带,而且当时录音机都不普及,多是听黑胶唱片,所以对于演唱者长什么样,基本上没什么印象。直到1984 年,那场《九州方圆》晚会,我才对她的样子有了最初的印象。80 年代初,程琳的歌,被禁了一段时间。原因是说格调不高,属于靡靡之音,有模仿邓丽君的嫌疑。其实当时真正听过邓的歌的人并不多,主要是没有引进,但都知道她的《香港之夜》,因为当中有“拍拖”这些词,被称作是黄色歌曲的代表。当时的小青年在一起都以会唱《香港之夜》为牛逼的事。
程琳:《小螺号》 邓丽君 封杀
★ 记录?回忆讲述人
乐评人,资深媒体人 若欲
“靡靡之音”盛行年轻的朋友相会了
  大陆人对邓丽君的印象是和卡式录音机一样的,1980 年从广州发源,传遍大江南北。当时大陆听众只是通过电影歌曲解决对于通俗歌曲的需求,李谷一、朱逢博等女高音歌唱家成为当年最流行的歌手,当时她们都属于国家或地方文艺团体。流行音乐的发展使得众多乐团成了轻音乐团,来与传统乐团区别,沙球和电子琴成为主要配器。而1980 年在北京举办的“新星音乐会”才率先在主流媒体提出“歌星”概念,将苏小明、张暴默等一批女中音推上了流行歌星的位置,《军港之夜》这样的部队歌曲也因为对个体情怀的温暖关照,而被大陆群众追捧。
  邓丽君的到来,首先带来的不仅是有别于女高音、女中音的通俗唱法,更重要的是她将《何日君再来》、《夜来香》这样中国通俗音乐的早期经典,通过卡式录音机带回大陆,这些作品更直接面对人的个体生活与情感体系,因而迅速被传播,大陆流行歌坛已不仅仅是电影歌曲为主的天下。当年穿着喇叭裤翻唱《何日君再来》的青年们并不知道这首歌的年龄比他们大了整整50 年,但音乐学院的教授们知道。
  关于《何日君再来》是否黄色歌曲和汉奸歌曲的讨论上了当年音乐官方媒体《人民音乐》杂志,“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成为相对宽容的立场。这场源自邓丽君歌曲的讨论,引发为对流行歌曲的讨论,上海音乐学院谭冰若教授在《文汇报》提出的几点意见,再次成为《人民音乐》的论题,能不能唱这样的歌?歌曲能不能那样唱?而群众已经开始对邓丽君歌曲的民间传播,一些与港台歌星风格接近的大陆新歌手也在一夜之间被疯狂肯定,当年只有13 岁的程琳就是代表。程琳未脱童声的嗓音、演唱上吐字的功力使她成为“大陆邓丽君”,成为在官方禁播邓丽君歌时期的最好替代。而当时在海军服役的程琳压根儿就没敢翻唱过邓丽君的任何作品,她仅仅用《小螺号》这样的儿歌就把群众征服了,也因唱法酷似邓丽君而被禁。
  群众一边倾听程琳,一边将邓丽君、刘文正、凤飞飞等的作品地毯式翻录。1982年,《怎样鉴别黄色歌曲》出版,这本书近5 万字,定价两毛二,印了33030 本,着重收集了对刚传入大陆的港台流行歌曲的靡靡之音的批评,“此类庸俗歌曲对我国青年男女实是色情引诱之声,精神麻痹之剂”。
  同时,大陆作曲家谷建芬创作了《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带到北京、上海大中学校甚至幼儿园里,为这些“流氓歌曲”打抱不平。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的露天剧场,大雨倾注,人们把衣服披在头上拥到台前,为这首不曾听过的新歌使劲鼓掌。但很快《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同样引起争论,它的罪名叫做“用资产阶级音乐毒害青年”。
  对流行音乐的这场争论,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之初的文化意识形态建设的保守困固与努力突围。带领流行歌曲真正实现突围的还是亿万群众。1980 年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成立,成为大陆流行音乐最大的黄金招牌,程琳《童年的小摇车》等专辑销量成为人民对流行音乐态度的最好发言。
EVENT年度事件
扬威马尼拉电影节
1 月,在菲律宾举办的第一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上,上影故事片《舞台姐妹》和八一厂故事片《农奴》同获大奖。
金鸡奖创立
3 月,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电影金鸡奖创立。首届最佳故事片:《巴山夜雨》和《天云山传奇》,最佳编剧:叶楠(《巴山夜雨》),最佳导演:谢晋(《天云山传奇》),最佳男主角(空缺),最佳女主角:张瑜(《庐山恋》、《巴山夜雨》),最佳动画片《三个和尚》。
新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中央电视台播出由王扶林导演的新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该剧分9 集,约2000个镜头,100 多个场景。
PRODUCTIONS 年度作品
《阿Q 正传》
该片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剧中男主角阿Q 扮演者严顺开凭借此片获得第6 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瑞士第2 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
《西安事变》
由成荫导演,古月、王铁成、孙飞虎等主演,该片获得1981 年度文化部授予的优秀故事片奖,1982 年第2 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配角
奖( 孙飞虎)、最佳化妆奖( 王希钟、李恩德)。
影片围绕两个青年人在“文革”中的一段经历,体现了普通人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情节构架方面别出心裁,提出了三个结局供观众选择,激发了观众想象力,公映后获得巨大成功。在 年中国电影的活跃期内,《小街》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PEOPLE 年度人物
  著名演员。1957 年生于上海,1980 年参与电影《庐山恋》的演出,成功塑造了周筠的形象,同年她在影片《巴山夜雨》中饰演女主角刘文英,凭借在两部影片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首届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奖。1981 年,她主演了影片《知音》和《小街》,特别是《小街》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同年连获四冠(金鸡奖、百花奖、文汇奖、政府奖)的演员。
TIDBIT 年度花边
徐克施南生结婚
7 月,香港著名导演徐克与寰亚公司副总裁施南生结婚,1984 年两人成立工作室,施南生成为徐克大部分电影的制片人,是典型的贤内助。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62
主题帖子好友
1982:各地少年投奔“少林寺”
这一年,红了不少影视歌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小英子,是当年的林妙可。
南都周刊编辑|林帆文|徐江资料整理|周执美术设计|康哲峰
当年的《少林寺》让李连杰这个全国武术冠军成为如今的国际巨星,也让河北农村一个8 岁的孩子王宝强不顾父母反对执意上嵩山,以李连杰为榜样练武6年,终于成就了2004 年的“傻根”(《天下无贼》)、2006 年的“许三多”(《士兵突击》),“少林寺热”由此可见一斑。
《少林寺》海报
这一年,红了不少影视歌曲。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小英子,是当年的林妙可。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在内地先红的不是刘德华,而是马德华。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郑绪岚的声音,是1982 年的天籁。
山口百惠,电视机里她一出血,全国人就都要哭了。
我们的娱乐生活,已经开始百花齐放。蒋大为蒋老师这样唱??
在那桃~~ 花~~ 盛开的地~~方~~
《少林寺》:李连杰武术《牧羊曲》
记录?回忆讲述人
《少林寺》主演 李连杰
  当年的心情是非常大非常大的冲击,在内心里,体会到了获得武术冠军之外另外一种胜利的喜悦,也发现了武术可以在另外一个大的空间里延续。
  我蛮有运气的,因为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使得这么多人的心血做了两年,最后造就了一个李连杰,摘取了所有的荣耀,就开始了这种生活。拍完《少林寺》一下子来了很多机遇和诱惑,比如说一张支票,300 万,希望你拍电影。300 万的支票对于一个出生贫困家庭的19 岁孩子,给我内心带来的冲击比《少林寺》的成功更大,当时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但是我不能接受,因为你属于国家,你属于单位,你要回
到原单位去,你不能擅自去做事。
EVENT 年度事件
意大利举办中国电影回顾展
2 到4 月,中国在意大利的都灵、米兰和罗马轮回举办了“中国电影回顾展”,共展出中国影片135 部,是建国以来在国外举办的最大的电影展出活动。
香港举办首届国际电影节
3 月,香港举办首届国际电影节。《天云山传奇》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国产动画片国际再获奖
《三个和尚》获第6 届埃斯皮尼奥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32 届西柏林电影节最佳编剧,《猴子捞月》获第4 届渥太华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中日首次合拍片
9 月,中日首部合作拍摄的故事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分别在北京和东京举行首映式。
日剧《血疑》在国内播出,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这对金童玉女,成为青年的梦中情人。宇津井健塑造的外表冷漠、内心火热的父亲形象也备受观众喜爱,来中国访问还受到胡耀邦总书记接见。
央视筹拍《西游记》
中央电视台开始筹拍《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全剧拍完历经17 年之久,但现在提起这部为人津津乐道的电视剧,仍叫82 年版《西游记》。
《武松》开播
《武松》播出,延续《少林寺》的“功夫片热”,成为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国产电视剧。
PRODUCTIONS 年度作品
《城南旧事》
根据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是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同时又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1982 年公映后即获得极大成功,获第3 届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乐奖,菲律宾第2 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南斯拉夫第14 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厄瓜多尔第10 届基多城国际电影节二等奖。
《牧马人》
根据张贤亮小说《灵与肉》改编,由谢晋导演,朱时茂和丛珊主演。该片获1982 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3 年第3 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剪辑奖,1983 年第6 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最佳男配角奖。
PEOPLE年度人物
著名演员,国际功夫巨星。1982 年不满二十岁的李连杰被导演张鑫炎相中,拍摄《少林寺》,从此蜚声海外、家喻户晓。
1982 年,年仅10 岁的沈洁,被著名导演吴贻弓相中,在影片《城南旧事》中饰演女主角英子,从此在中国
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童星。
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1947 年生于天津,1975年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任独唱演员,1982 年因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红极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各地少年投奔“少林寺”
  关电影《少林寺》的拍摄时间,媒体和网上的文字一直纠缠不清。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1982年它在内地的热映,而误被一些追述者当作是1982年拍的。其实当时内地的影视市场尚未开放,同一部华语片在香港与内地的公映时间不可能同步。还有文章说《少林寺》是拍摄于1980年的,这个时间有些接近。但据2003年李连杰在CNN“亚洲名人聊天室”与主持人的一次聊天记录,主持人Lorrie Hahn对观众介绍时则称《少林寺》拍摄于1979年。而在同期节目中,李连杰对此说法并没有反对,但他本人在访谈里提到一个细节:1974年他11岁时初次接触到香港的制片人,而拍《少林寺》时他已17岁。那么较准确的时间当在年之间。
  《少林寺》当时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几个原因:首先它是“文革”结束后,内地银幕上出现的第一部功夫电影;其次,它的主演是一大批英雄式的偶像??全国武术冠军;第三,它的编导和摄制人员来自当时内地观众颇感神秘的发达城市??香港。
  当然,如果站在今天这个崇拜高票房的时代,还有第四个原因可以使它继续引人瞩目:在两三毛钱一张电影票的年代,《少林寺》的票房是1.4亿!不过,对于在那个年代生活过的每个人而言,《少林寺》的意义在于:它在影像生活单调的上世纪80 年代初,以其精彩的真人打斗、相对含蓄的感情铺陈、武术冠军们超水平的表演才能,为所有少年和成人编织出了一部银幕“武术神话”。内地观众的“功夫片情结”、“少林寺情结”和“武术热”,都始于这部电影。获得公众喜爱的也不止是李连杰。于承惠、于海、计春华、丁岚、胡坚强等,甚至包括了那两位扮演
少林寺老和尚的演员,从此也开始成为被追捧的明星或银幕上的熟脸。《少林寺》掀起的“武术热”和“功夫片热”热到一个什么程度?它热到了在外出需要带介绍信、全国粮票的上世纪80 年代初期,各地青少年离家出走,赶赴河南少林寺要求学艺的程度(但当时少林寺并不对外招收武术学员);有的即便离不了家,也会去各地体委、体育馆组织的各类武术学校报名习武,而在这类武校里,过去所传授的“初级长拳”大多都更名叫做了“少林拳”(从基本拳法和理念的来源上讲,这么叫也不能算错)。电影《少林寺》还催生了一系列著名武术杂志的问世,如《武林》、《武术与健身》、《武当》等。《少林寺》最主要的成就还是启动了此后内地功夫片(包括电视剧)长达近十年的热潮。像山东电视台的《武松》(后来扩拍为《水浒》)、广东电视台的《铁桥三》(与香港无线合拍),长影厂的《武当》、北影厂的《武林志》、珠影厂的《南拳王》、合拍经典《木棉袈裟》等。为内地影视中祝延平、赵长军、邱建国、徐向东、于荣光等一系列实力明星的出现,揭开了帷幕。
至于它本身推出华语片“第三代功夫皇帝”李连杰的功劳则是妇孺皆知的。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62
主题帖子好友
1983:射雕在那“万人空巷”的日子
金庸这个名字真正在大陆家喻户晓,是从这一年开始,由香港TVB 制作、翁美玲、黄日华主演的剧集《射雕英雄传》被引入大陆电视台,顿时引起轰动,武侠世界的侠义奇情、港剧流畅、快捷的叙事手段,都让人神往。
南都周刊编辑|冯颖彬&&资料整理|陈虹美术设计|何卓英 文|孙朝阳
《射雕英雄传》剧照
  金庸这个名字真正在大陆家喻户晓,是从这一年开始,由香港TVB 制作、翁美玲、黄日华主演的剧集《射雕英雄传》被引入大陆电视台,顿时引起轰动,武侠世界的侠义奇情、港剧流畅、快捷的叙事手段,都让人神往。同时,这一年的春节,央视精心制作了一台表现全国欢庆、合家欢乐的文艺晚会,虽然现在看来,布景简陋,歌手都是对口型,但是在当时却很好地烘托出“过大年”的温暖气氛,而且从这一年开始,不少明星要想成名,就得上春晚舞台。
  过去的时光总是最好的时光?二十多年前中午放学,我会主动、迅速、利落地收拾好书包,然后飞奔回家,为的是听收音机里的评书。评书中的一个故事,可以作为我这个年纪以上人士,回忆当年的精神食粮的一个注脚。
  话说朱元璋当年虎落平阳、龙游浅滩之际,有一日饿极,用现在小朋友们的话说,就是:晕死!幸遇好心人士赐汤一碗续命。及后来朱元璋事业有成,做了皇帝,工作之余每每念及此汤,只觉得此汤只应天上有。当年恩人告知,此汤唤作“珍珠翡翠白玉汤”。于是大明皇帝尽遣马仔,遍寻仙汤。有道是没有皇帝办不了的事,真叫他找到了故人,重温了仙汤。哪想得才饮得落口,就恨不得吐它个满地。原来,当年所吃不过是些剩饭、烂菠菜、碎豆腐。
  世界上什么最美味?撑着了什么都乏味,饿极了什么都美味。上世纪80 年代,个个都缺“精神食粮”,饥脑辘辘。剩饭、烂菠菜、碎豆腐已是一等的美味,更何况那些上得了台面的佳肴。“万人空巷”在当时绝对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两个陌生人相对,绝对不愁找不到谈资,只要从昨晚的电视剧聊起就成知己了。
  当时的电视剧是否成功,单看收视率和议论热度是不足够的,还要看有多少人身体力行。比如,《大西洋底来的人》,看了之后半大小子都在游泳池里撅屁股,以为“海豚式”是国际标准的第五泳姿;比如《加里森敢死队》,看了之后凡树必遭殃??飞刀,到处都是“酋长”的飞刀;比如《上海滩》,看了之后青春逼人的小伙子大热天冒着长痱子的危险戴上许文强的礼帽穿上许文强的风衣做孔雀开屏状。
  上面三出,都是当年最红,刚好分别是科幻、战争、黑帮题材。争奇斗艳的“饿之花”之中,第一朵武侠奇葩当属83 版《射雕英雄传》。中国人极受落的武侠题材,鼎盛时期的香港无线举全台之力打造,再加上占了当年大陆的电视剧不敢摆明车马谈情说爱的便宜,又脚踩了言情这条船,于是,这一朵鲜花遇上久荒的大陆观众,其受追捧的肉麻程度,真要此处删去若干字。之后翁美玲自杀,再之后好事者从剧
中挖掘出跑龙套的周星驰等明日大牌,乃至于由经典而成传奇了。
  04 年张纪中重拍的“射雕”,不知有意还是无心,上演了一出“借东风”。只是83 版的风实在太大,几乎惹火烧身。十几年后,又有一大堆人忽然跑出来深情款款。
  当年饥饿的青春孕育的饿之花,真是处处盛开。
  《射雕英雄传》的黄蓉,让她成为当时香港乃至中国大陆最红的电视女明星,然而1985 年5月14日凌晨,翁美玲却选择了在生前和爱人居住的寓所中留下了一句“I love you forever”后开煤气闭上了自己美丽的眼睛。
  一个出生在香港的女子,最后辗转了半个地球,还是把生命和青春留给了香港,在那灯红酒绿的香港娱乐圈,她把自己的爱与恨当成了一面镜子,19 年来她的传奇还在红尘中流传,而在自己出殡的当天,她得到了她最爱的男人在丧礼上给她亡妻的名分。
《射雕英雄传》:郭靖 黄蓉
讲述人 大学老师 米兰
  我那个时候就一黄毛丫头,每年暑假必然重播一次的83 年版《射雕英雄传》现在想起来是唯一像样的娱乐。所以,我现在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里面每一个细节,比如翁美玲的小虎牙,幸亏当年没有整容掉,否则也不可爱了,黄蓉每一次机智的对答和设局,像今天的《开心辞典》;当然还有爱情,周伯通和瑛姑之间的爱情奇异而且很漫长。还有是《射雕》让我知道原来“鸟语”(粤语)唱起歌来一样可以跟邓丽君的歌一样婉转浪漫,比如《四张机》;当然也可以铿锵有力,比如《铁血丹心》,在卡拉OK还没有普及的年代里,我们都是跟着劣质盒带一遍遍听,又一遍遍唱。现在我有时候在KTV 里唱起来,居然赢得不少比我后出生小孩儿的惊艳。83 版的《射雕》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憨郭靖和俏黄蓉真迷得我们痴痴癫癫,女生管自己爱慕的男生叫“× 哥哥”,男生管漂亮女生都叫“×儿”。有什么事说不到一块儿了,大家就会高喊一声“吃我一记九阴白骨爪!”
  那时候,学校门口总有成排的小贩推销着各类的剧照粘纸,虽然没有现在的明星收集品做得精致,但我们都把它们当成宝贝,谁要是拥有别人都没有的剧照,那可就得意了。我们将剪切好的明星相片或是粘纸粘在粗糙的硬面笔记本上,而俏黄蓉是我们粘贴的最大热点。当时的翁美玲就是我们的偶像。无论是娇悄的蓉儿,憨厚的靖哥哥,还是杨康、穆念慈、黄药师、欧阳锋、洪七公、老顽童,所有的人物都在83 版中有“魂”。时光总是在我们不知不觉的时候溜走,却从来会留下一片片云彩让人再三回味。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62
主题帖子好友
1983:首届春晚 一切从青涩开始
全国人民和往年一样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晚上8点之前,人们完全无法预料到,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度过除夕夜的方式将彻底改变。
南都周刊编辑:冯颖彬文/王小山资料整理:陈虹
  那是一些事情的终结,也是一些事情的开始。
  以现在的眼光看,那是一台青涩得不得了的晚会,段落衔接松散,比例严重失调,“笨拙”的穿插,甚至摄像机都常常找不到焦点,一段并不精彩的相声都能杀掉20几分钟时间,郑绪岚、刘晓庆每人都有唱三首歌的机会,现在的宋祖英、祖海羡慕否?李谷一更是要得,如果算上和姜昆、袁世海的山歌对唱,她一个人就演唱了十首,《春之歌》、《年轻的朋友》、《高山流水觅知音》……晚会的后半段,几乎变成了李谷一的个人独唱音乐会。
  那届晚会采取了开放式的做法,导演组安排了四部热线电话,观众可以点播自己喜欢的演员演出节目,就在李谷一演唱完第八首歌曲后,大量的观众点播她的《乡恋》,导演组不敢擅自决定,还是当时的广电部长下了最后的决心,给导演下了命令:“播。”此前,《乡恋》曾被批评为“抒发的不是健康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而是低沉缠绵的靡靡之音。”甚至,某主管意识形态的高管在一次讲话中,点名批评《乡恋》,并按照邓丽君的名字发散思维,说大陆现在有个“李丽君”,他说的,当然是李谷一。从1981年起,《乡恋》就成了禁歌,直到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才重见天日。吊诡的是,2007年,一些音乐界人士发出了“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推动网络歌曲健康发展”倡议书,试图毁掉蓬勃发展的网络歌曲,发起人就有《乡恋》曲作者张丕基的名字,让人无法不感叹知今夕何夕。
  春节晚会能够造就一个人,也能够毁掉一个人,别看1983春节晚会“土”得掉渣,但这两点都开始有所体现,比如王景愚,王景愚与刘晓庆、马季、姜昆一起主持了1983春节联欢晚会,并且表演了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无实物小品《吃鸡》,那之后,王景愚名满天下,走到哪里都成为焦点,但是,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只会吃鸡”,这让王景愚颇为烦恼,因为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演员,甚至还能自己撰写剧本。
说那届晚会“土”,从演员的服装就能看出来,遍地都是高领毛衣和不合体的西装,搁现在,玩西北腔的都要穿专门订作的服装了,但偏偏这种土,反倒让人感到亲切,拉近了观众和演出者的距离。
  但是,即便总总不是,1983年的春节晚会依然开辟了演艺界的一个新时代,套用白岩松的话,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即使一条狗,上了春晚也会变成名狗。如果现在把它拿到春节来播,固然会招致一片嬉笑怒骂,但我琢磨,那骂声大概不至于比现在春晚得到的更多,从这个角度说,相当原生态的1983春晚,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讲述人 83年央视春晚总导黄一鹤
  号,那天是1982年的农历除夕日。
  全国人民和往年一样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晚上8点之前,人们完全无法预料到,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度过除夕夜的方式将彻底改变。当年,我49岁,在除夕来临前的几个小时,因为受命于担当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总导演,我一直紧张地指挥着中央电视台直播的这台春节联欢晚会,当时我自己也没有预料到,我率领的这个班子将在这天晚上为电视艺术领域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后来想想,第一届春晚圆满成功后的感觉正如赵忠祥所言,春节联欢晚会可能是电视文艺的一大转折,其影响之深远,将难以估量。
PEOPLE年度人物
梅艳芳:推出首张个人唱片《赤色梅艳芳》大受欢迎,唱片更获得五白金的销量佳绩,歌曲亦首次入选年度十大,令人对她刮目相看。
张曼玉:1983年9月,张曼玉参加香港选美正式踏入娱乐圈。
邓丽君:日,邓丽君开始在香港红首次红勘体育馆举行6天7场地,15周年巡回演唱会,创四项新记录:首次红勘体育馆演出连续六场,六场观众满座,观演人达十万人,及最高票房等。总计观众达十万人;当选“香港十大杰出女青年”。
罗文、甄妮
83版的《射雕英雄传》不但捧红了黄日华和翁美玲,它里面的主题曲《铁血丹心》也让很多大陆的观众认识了罗文和甄妮,那样的侠骨柔肠,让多少个少年热血贲张。我们一提起香港武侠片就想起《铁血丹心》,他们的歌声早已成为武侠时代的一个标签和缩影。
ENENT事件
电影《陌生的朋友》获第33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骆驼祥子》荣获1983年第三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美术奖、最佳道具奖。
《城南旧事》在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上被评为最佳影片,获“金鹰奖”。
《泉水叮咚》在意大利第13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被评为一等奖,并被授予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奖。
PRODUCTTONS作品
《一个和八个》
导演王军钊,此片被誉为中国第五代导演开山之作。
《排球女将》
这部曾在8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青春偶像剧”,一度激励着无数的热血青年,很多观众一度被主人公小鹿纯子的清纯外表所吸引,甚至把她当作梦中情人,那时候所有女生都顶着“纯子头”走在大街上。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62
主题帖子好友
娱乐30年代表人物一:程琳:当年留下的后遗症已经过
30 年前尚未成年的程琳,成为大陆销量最高、最有影响力的歌手,童声未脱的嗓音唱着歌颂母爱与友情的歌,却成为亿万大陆人对于歌曲个人情感空间满足的最好寄托。
南都周刊编辑|冯颖彬采写|杨晋松美术设计|何卓英
简历:程琳,1967 年生,河南洛阳人,父亲是豫剧导演,母亲是豫剧演员。从小学习二胡,13 岁作为文艺兵进入海军政治部歌舞团担任二胡乐手,作为北京电视台推出的新歌手拍摄大陆最早的MV 专辑引起轰动,后进入东方歌舞团,先后出版《小螺号》《童年的小摇车》《新鞋子旧鞋子》《程琳新歌1987》《梦红楼》《比今更重》等畅销专辑,《风雨兼程》《妈妈的吻》《酒干倘卖无》《信天游》等歌曲影响一代中国人。她还出演电影《本命年》,该片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她与台湾音乐人侯德建的合作与相恋,使得她成为当年最早走出大陆、与港台先进的创作制作体系相接轨的歌手,她演唱的《信天游》曾点燃歌坛西北风这一文化风潮,她还出演电影《本命年》。1989 年后,她出国游学,直到1995 年回国,继续从事音乐创作。
从二胡乐手到成名歌星
  “那时候唱一首歌,观众要鼓好几次掌,掌声都不带挡的”“文革”以后,地方戏曲有过空前繁荣,每个省的代表剧种都在“文革”京剧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后得到新生。程琳从小就生活在豫剧舞台边上。当时一个孩子成功的出路好像只有两个,一个是考大学,一个是参军。她所在的学校的同班同学没有一个考上大学的。父亲让她从小学二胡,带着这个童子功,程琳很小就考上了海政歌舞团,在乐队拉二胡,算是文艺世家子弟最好的出路了。
南都周刊:在乐队拉二胡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会成为当年最红的歌星?
程琳:在海政小乐队时我12 岁,部队每月补贴7 元生活费,当时觉得就是文艺子弟很好的出路,我挺满足的。当时海政的苏小明算是很红的歌星,我只是乐队拉二胡的,偶尔在楼道里哼哼流行歌,只要你敢唱当时好像就有你的机会,团里的人说小程琳你也来唱几首吧,我说好啊。那
时我13 岁。北京电视台帮我录了几首歌,我觉得是大陆最早的MV 了,穿的是海魂衫,当时播出就很轰动。我的第一张专辑《小螺号》是北京音像公司出的,随后广州太平洋公司给我出了《童年的小摇车》,重新录制了《小螺号》,制作更精良,这张专辑影响特别大,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我的第一张专辑。这张专辑给我的稿费是2000 元,那时候国家奖励万元户的个体劳动者,我的2000 元稿费就上缴到部队了。
南都周刊:当年都觉得你是小邓丽君,你觉得当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你的歌声?
程琳:其实我和邓丽君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却有不同的地方。在我之前,其实李谷一、苏小明、成方圆都已经出名了,她们的歌声一是年龄偏大,二是中音区,和我的声线不同,可能我还在少女时期的歌声更能打动更多的听众。那时候大家喜欢邓丽君的歌声,就是喜欢她的细腻与深
情,很东方的情怀。80 年代听众喜欢的就是一种深情、细腻、温暖、明亮。这是大家突然喜欢我的歌声的主要原因。
南都周刊:那时侯你唱的都是原创歌曲,都是歌颂母爱、友情的,很少有爱情的,是不是代表了当年的创作风潮?
程琳:当年我唱歌时还没有成年,本来通俗唱法就有争议,所以我唱的歌肯定只能是非男女爱情的歌曲。那个年代的通俗歌曲的创作很多元。也正是因为原创,我才是程琳。
  侯德建是无法回避的历史“侯德建是我的音乐教练,他的作品让我走向成熟”侯德建当年是台湾校园民谣的创建人之一,他的作品有着比较强的人文气息,比如《龙的传人》,这些作品当年颠覆了邓丽君、刘文正时代的东方古典主义的流行歌潮。他是继黄阿原后回到大陆的台湾同胞,当年成为风云人物。他一到大陆,就去了很多地方,四川、杭州等等,写了很多关于大陆人文的歌曲,比如《熊猫咪咪》。他选择了程琳来演绎这些作品。后来他们相恋。对于这段往事,程琳一直回避,但谁都无法抹杀那段历史。
南都周刊:你一直回避谈侯德建,但他的确是你音乐生涯中不得不说的重要合作伙伴,当年你们的恋情也是高调的,现在如何看那段往事?
程琳:侯德建是一位音乐才子,认识他的时候我已经到了东方歌舞团,算是从部队复员了,活动的空间更大。侯德建比我大十岁,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相恋,我回家就告诉我爸妈了,我说我恋爱了,那时候我刚18 岁,父亲很反对。而我觉得那是在工作中产生的感觉,那时候媒体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我们倒没有躲躲闪闪,很大方。他很像我的大哥,因为当时大陆流行乐还没有制作人的概念,侯德建又是我的制作人,我当时做音乐完全没有想到要怎么成为更大的明星的欲望,就是喜欢音乐,他给我或者说是大陆乐坛带来很多当年很规范、很先进的制作理念,让我成为第一个受益的大陆歌手,因为制作人就是教练,他能给歌手带来上升的空间。
南都周刊:你觉得侯德建在做音乐人方面当时最值得大陆同行借鉴的有哪些?
程琳:他音乐上的才华首先来自他对音乐本身的热爱,同时他又不仅仅将通俗流行歌曲局限在音乐本身。比如他很热爱电影,做过很多电影的配乐,他的综合素养很高,他的知识面很宽,这是当年大陆音乐人没有的,所以他当年回归大陆,给歌坛带来很多新的东西,主要是创作的思
维方式。他在对我的演唱熟悉以后,他说他离开台湾时刚给一部电影《搭错车》写了音乐,其中一首歌《酒干倘卖无》很好,他觉得更适合我,当时苏芮演唱的版本还没正式公布。中央电视台正好有台歌会,那时候没有演播厅,就到五星级豪华酒店做演播室,那期节目就是在北京长城饭店录的,我唱了《熊猫咪咪》《酒干倘卖无》,那期节目的影响很大。《酒干倘卖无》成了我的重要的作品,也对我的演唱产生了影响,我从少女阶段的歌手一下成长起来了,让我走上了事业的第二个台阶。
南都周刊:其实80 年代是唱片、盒带销量最大的时代,可你出的专辑反而不多,在你第二阶段,只有《程琳1987》。
程琳:那个年代做专辑很容易,就是翻唱港台歌曲,也就是口水歌。我还是坚持原创,贵在精。在侯德建做我的制作人后,这个理念一直没有变。那时候广州是去香港最方便的,1987 年,为了制作专辑,我在广州买了一套商品房,在东湖新村,当年100平米的小三居是5万元。就在那里呆了几个月,我做出了《程琳新歌1987》,当时的制作费是40 万,算是最高的,当时侯德建就是要做高质量的大陆专辑,不管花多少钱。我们在广州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其中的很多歌曲都脱离了男女爱情的小情爱,比如《背影》,前不久我偶尔还听到满文军翻唱过,作为一部电
视剧的主题歌。还有专辑主打歌就是《信天游》,后来这首歌引起了西北风的歌坛新潮流,邓丽君的那种细腻柔情被呐喊所取代。当时《信天游》其实是香港、广州的一批音乐人对黄土地文明的一种思考,当然大陆原创文化的基地在北京,崔健的《一无所有》也是当年的经典代表。
南都周刊:1987 年的确是大陆歌坛的分水岭,就女歌手而言就出了一批唱晚会大歌的,比如毛阿敏、韦唯、还有田震,当时是跟着西北风的大嗓门走的。当时港台实际上像苏芮等大嗓子也出来了。好像女歌手的潮流一下子变了。你当时有压力吗?
程琳:一点都没有。当时我还是那种小孩子般的心态,不会觉得我的这个细嗓子是不是过时了,因为我有很多原创的作品。其实西北风也是从我的《信天游》开始的。那个年代歌手之间没那么多隔膜,好像没那么多竞争啊、压力什么的。我当年在北京住在友谊宾馆附近,那里有公寓,很多海外回来的文化界朋友都喜欢住那里,当年毛阿敏刚来北京也住那里,到现在我和她、还有崔健我们都是经常联络的好朋友。我觉得原创是一个歌手立身之本,大陆原创可能是1992 年后才开始的。我已经提早了5年。当时我走得很快,这是我幸运的地方。
  感谢父亲和孟欣“我不用现在的价值观衡量和要求自己”1988 年程琳的歌唱事业达到巅峰,她同时出演了电影《本命年》,这部由姜文主演的电影获得了柏林电影节大奖。随后她消失在大陆的公众视野,出国游学,直到1995 年回国。其间,她的父亲因病去世,她未能回国尽孝。因为侯德建的原因,她被主流媒体禁播,直到2000 年。
南都周刊:当时很多歌手都是唱而优则演,比如成方圆、关牧村、毛阿敏。你也出演了电影《本命年》。
程琳:我和她们演电影完全不同。当年我们的朋友都是音乐、电影界的,因为侯德建喜欢电影,他做过很多电影配乐。姜文、冯小刚等都是他的好朋友。有一天姜文问我敢不敢拍电影,我说有什么不敢的。后来他真的说了谢飞的《本命年》。我在里面演歌手,很本色,本来我和姜文就挺熟的,拍电影就跟玩似的,觉得很简单。那也是我当年的心态。
南都周刊:1989 年你出国后和大陆绝缘,1995 年回国后觉得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程琳:是人的状态,还有就是原创已经是大陆歌坛的核心运作机制了,口水歌的专辑没有了,大家都在进步。我记得刚回来我见到李宗盛,我就像在我出国前叫他小李,那时候我在香港做专辑,他还是在学习阶段,我们都叫他小李。可1995 年他已经成长为三地最火的音乐人了,写了
很多好歌。当时周围很多人都惊讶,你怎么可能叫李宗盛叫小李,那可是大师啊!还有冯小刚,他也已经成为真正的电影导演,现在我和他包括徐帆都常联络,因为我和他们都是在一个孤儿院领养的孩子。他们变成大腕了,大家的生活也比以前好了,而我还是在做自己的音乐,就是变成了一个年纪不大的过气老歌手了。
南都周刊:对于从当年的火爆到现在的平淡,你有压力和遗憾吗?
程琳:我还是没有压力,我从来都没有危机感。流行歌坛就是潮来潮往永远属于年青一代的,只要我是歌手、我还在创作就满足了。我要感谢我的父亲。他去世的时候我不在他身边,这是我的人生遗憾。他对我说唱歌不管唱到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二胡,我现在每天还练习。
南都周刊:你最感谢的人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觉得是重要的?
程琳:中央台的孟欣导演算一位。可能是因为侯德建的原因,很多电视台不让我出镜,这对于歌手这个职业而言,是一种压力。
最终让我解禁的是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导演孟欣,她请我上晚会有人说程琳不能上,她反问这是谁说的?有中央的红头文件规定吗?有的话就给我拿来,要是没有的话,程琳就可以上。正是因为她的魄力,我是在2000年才在中央电视台等大陆电视上亮相的。
  更多的观众才能看到我的很多新作品。这也许就是当年留下的后遗症,不过已经过去了,历史毕竟是历史,但时间又是最好的证人,而我们的日子总是在前进。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62
主题帖子好友
1984:《黄土地》几个大导的开幕式
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作,《黄土地》,由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担任摄影,不但在电影内容上关注西北贫瘠环境下的民众生存状态,还有意识地展示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为之后诸如《红高粱》等电影开拓了思路,按照今天的思考角度看,东方文化成为中国电影叩开国际影坛的敲门砖。
南都周刊编辑|冯颖彬文|张海律资料整理|陈虹美术设计|何卓英
黄土地》工作照,左起:张艺谋、陈凯歌、何群。照片提供:何群
《黄土地》:陈凯歌张艺谋划时代
讲述人 专业撰稿人小雨
  我看《黄土地》的时候还是个学生。以前看的一般都是一些题材很老掉牙的电影,没什么意思。唯一对谢晋导演的作品还有点兴趣,《黄土地》是学校组织观看的,同学们都疯了。记得学校还因此举办了一个“《黄土地》观后感讨论会”,气氛前所未有的热烈。虽然当时的我还不能很好地揣摩出影片更为深刻的涵义,但是这部电影的摄影手法和画面构置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并且有别于其他弘扬主旋律的片子,内容更多地开始反映导演个人的思想了。而且电影中的陕北文化,在当时信息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对生活在南方的我是非常新鲜的。那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中国导演还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因为这部电影,陈凯歌的名字让所有中国人记住了,这算是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吧。
EVENT 年度事件
  这年国内出现了第一次公开招聘模特儿。中央美院等10 所艺术院校在《北京晚报》上联合刊登启事,为美术系公开招聘模特儿,吸引了171 个报名者,大多数人是待业青年。有些报名者不敢告诉父母,要求不公开名字。录像厅时代开始。比比皆是的录像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多人沉迷于这里播放的港台片和好莱坞盗版片。
  获奖吴汉1984 年凭《杀戮战场》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PRODUCTIONS 年度作品
《红衣少女》
导演陆小雅,《红衣少女》中的安然掀起了穿红裙子的风尚,街上更流行红裙子。
百集巴西电视连续剧《女奴》在大陆播放。《女奴》打开了墨西哥电视剧在中国的市场。
《星星知我心》
这部台湾电视剧开始在大陆热播,一度让很多人哭得一塌糊涂,其中5 个活泼可爱的小演员在剧中的命运,不知道牵动了多少人的心,直到现在依然让人记忆犹新。
PEOPLE 年度人物
参加1984 年的春节晚会红遍大江南北,特别是他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成为除国歌外,中国人都会唱的歌曲。
张国荣、陈百强、谭咏麟
1984 年,这一年张国荣、陈百强、谭咏麟是最红的三位男歌手。
1984 年,由于各种机缘,万梓良开始了与无线的合作关系,出演了《薜仁贵》、《流氓大亨》、《英雄故事》、《陆小凤凤舞九天》、《大家族》、《巨人》等多部电视剧,其中他与郑裕玲共同出演的《流氓大亨》更是当年的收视冠军,让他在大陆市场也站稳了脚跟。
  此前的大多数电影都成为政治说教的工具,很少将目光投注到人性本身,而且电影表现手段单一,有人甚至总结出诸如一拍桌子就表示生气,一下雨就表示变故的刻板规律。而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作,《黄土地》,由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担任摄影,不但在电影内容上关注西北贫瘠环境下的民众生存状态,还有意识地展示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为之后诸如《红高粱》等电影开拓了思路,按照今天的思考角度看,东方文化成为中国电影叩开国际影坛的敲门砖。
  在《黄土地》里有这样一组镜头,值得一个群体、一个时代甚至一个民族铭记。它出现在黑暗压抑的翠巧初夜场景之后,按我们常见的国产电影表现路数,通常是循着少女惊恐的面部特写??黑影逼近床上的少女进而占据整个银幕的黑场??天亮后的荷塘一滴露珠滚下这样的顺序。可这组镜头竟然以占满银幕的双镲开始,双镲奋力地击响,天地顿开,镜头拉开,是宏大的威风锣鼓,它打破了先前陕北沟壑的安静和压抑,迎来了延安安塞的热闹和开放。
  这组场景在影片中的象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渴望以惊天的锣鼓声震醒沉睡5000 年却沉淀着我们整个民族性格和命运的黄土高原,给这个憨厚却落后愚昧的民族敞开一片新的天地,那是延安、是解放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了这个撕裂呐喊的瞬间,冲突对立元素
被时年32 岁的导演陈凯歌巧妙地设置在黄河两岸,被美术何平展现在窑洞内外,被摄影张艺谋呈现于天地沟壑之间。这些元素以极其安静的方式到来,影片开始,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从地平线逐渐走近,身影前不断叠印出远远近近的黄土地画面;婚宴的村民显露着呆滞的千篇一
律的千年中国表情;清澈的翠巧惊慌地站在“三从四德”的对联旁面对着她即将也遭遇的强大宗法;翠巧爹听着“公家人”描述的延安自由恋爱,不以为然地回应:“没粮食,啥恩爱”;翠巧弟憨憨像是突然通透了般唱出:“镰刀斧头老镢头,砍开大路工农走”;回队伍的顾青带不走渴望自由的翠巧,相背着渐渐消失于同一片土地,却去向不同的世界。窑洞中听话的翠巧没有任何行为上的叛逆,八路军也没对抗村民带走翠巧,娘要嫁人、天却还不下雨,亘古以来,这片土地没任何改变,像丢进黄河的石头,激不起一丝涟漪。如陈凯歌所说,他以“大音希声、大
象无形”的格局,“通过人与土地这种自氏族社会以来就存在的古老而又最永恒的关系展示来引出一些有益的思考”。
  这组场景在影片外的意义是划时代的,《一个和八个》为以78 级高考精英为先锋的第五代劈下了电影业开山的第一刀,1984 年的《黄土地》更进一步地让这一代人走上时代舞台。陈凯歌、张艺谋、何平等人以强烈的影像风格和语言,带来了改革开放后除第四代伤痕电影之外的又
一全新世界,宏大的历史视角和对民族文化本体的深刻思考,成为他们从影早期共同的叙事倾向和表达意图,并深切地震撼了世界影坛和文化地图。
  这组场景既结合了第五代的才华,也注定了两名领军人物,陈凯歌和张艺谋必然的分离,从此,随第五代电影的演进、分化和嬗变,也带出了未来中国娱乐业界气象万千的面目。
  如倪震在《北京电影学院故事》中所讲述的,当年万事俱备的陈凯歌,还缺一些生动具象的材料,这时张艺谋带来了出人意料的新素材,那是他在电视节目里看到的安塞腰鼓,几百个朴实的庄稼汉,穿棉袄扎毛巾,搅得黄土高坡地动山摇。
  从此,我们有了这个划时代的镜头,有了张艺谋个人随后的朴素审美观,有了团体操美学,有了北京奥运开幕式。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62
主题帖子好友
1985:动画片 我们的童真年代
动画片本来是舶来品,在中国以前,称为“美术片”,从字面上看就有一些隽永悠扬的意味,既喜闻乐见……而与此同时,不少动画片也逐渐引入,比如《一休和尚》等,小小动画片,成为世界文化荟萃的大舞台。
南都周刊编辑|冯颖彬文|孙朝阳资料整理|陈虹美术设计|何卓英
动画片本来是舶来品,在中国以前,称为“美术片”,从字面上看就有一些隽永悠扬的意味,既喜闻乐见,又通过传统绘画技巧生动地展示在荧幕上,使之成为艺术品。而与此同时,不少动画片也逐渐引入,比如《一休和尚》等,小小动画片,成为世界文化荟萃的大舞台。
阿童木、《一休和尚》
动画片:《一休》 阿童木……
讲述人编剧自由撰稿人 阿莫
  每次开心时我会唱这首??说是一首,其实只有两句??“钟声当当响,乌鸦嘎嘎叫”。上大学时室友问我唱的是什么,我惊讶地反问:难道你们没看过《一休》吗?这是《一休》里那个永远快快乐乐长不大的小叶子常唱的歌。一休“咯吱咯吱”想得太辛苦,这一首才代表了理想状态的童年。或许正因为抱着这样的态度,一休如何如何聪明我都忘得差不多了,但傻傻的新佑卫门、或胖或瘦的师兄弟却仍然记忆犹新。
  后来我的室友们也学会了“钟声当当响,乌鸦嘎嘎叫”,只要我唱前一句,他们就会齐声唱后一句??竟然还带着些和声的意思。如今我们天各一方,每当唱起这两句,我就会想起他们。《一休》以这样的方式进入了我个人的历史,倒实在出人意料。我觉得,动画片对我们的影响总是不知不觉的,它不是什么大事大非的问题,但当你某个时刻想到了,总是会让你兴奋好一阵子,跟别人说起来,也会聊得兴致勃勃,我就曾
经跟一些人只是聊动画片,就在咖啡厅聊了一晚上,后来想想,那一次的聊天真的是淋漓尽致啊。
  铁臂阿童木5 岁半了。对于上世纪的科幻作品,跨越千禧年总是个不小的诱惑。手冢治虫把阿童木的生日定在了2003 年4月7 日。据说2003 年4月7 日这一天,日本崎玉县新座市给阿童木发了一张身份证。
  1963 年,铁臂阿童木从连载漫画里飞进了电视机,在日本引起轰动。对于中国人来说,阿童木的生日应该是1980 年12 月??具体哪一天搞不清楚了,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铁臂阿童木》。我记得最清楚的台词是“十万马力”,阿童木每次要飞起来的时候,必说这四个字。自此,国外的卡通片汹涌而至,其劲头何止十万马力。80 后、90 后、00后的小朋友们,终于不用再死死抱住《大闹天宫》。《铁臂阿童木》、《花仙子》、《聪明一休》、《鼹鼠的故事》、《变形金刚》、《叮当》、《蓝精灵》等等等等,一连串能让人引颈期待的名字以十万马力前赴后继地涌进我们的小小电视机跑进我们开始精彩的童年,动画片,在这个年代用自己最特有的形象征服了所有保有童真的人们的心。我们纪念逝去的童年及童年快乐,雷打不动的傍晚六点半,只有八个频道的卧式彩电(80 年代早期甚至还是九小黑白),似乎已经成了那一个时代的印记。
  说起来有些奇怪,从三十年前到现在,我们自己的电影、电视、音乐,即使谈不上星火燎原,也算是星星点灯,偶有佳作。唯独卡通,仍然是《大闹天宫》高山仰止,一峰独秀。前几天陪小孩子看电视,中央台力荐的《西游记》,原来不仅没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反而在《大闹天宫》的山坡上,往下滚了好几公里。原创卡通乏善可陈到什么地步?只剩下抵制《功夫熊猫》了。虽然真人版的《变形金刚》非常震撼、半真人版的《贝奥武夫》颇有创意,但最接近人类视觉想像极限的,仍然是纯粹的卡通??我们不仅能够创造一个超现实的世界,还能创造完美的自己。卡通就是那根胡萝卜,我们的想像力就是那头推磨的驴。早在那个缺乏技术的年代,我们已经让动画片为我们插上无限想象的翅膀,早就到了Mission Impossible 的境界了,要倒回去已经不可能了。
  何况技术其实不是问题,像所有的中国制造一样,你看到的著名卡通,有不少已经是来料加工了。承认自己没有想像力,却是件痛苦的事情。不过,我们最缺的,不是想像力,而是童心。一个没有童心的人,不用对他的想像力抱什么指望。当无数人把《康熙王朝》、《雍正大帝》当作视频教材来看,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自然就会把卡通当作是哄小孩子的玩意,不屑一顾了。所以,是的,阿童木只有5 岁半,现在才是“阿童木们”的世界。
EVENT 年度事件
西方流行乐队首次在中国演出。英国“威猛”乐队在北京、广州的演出轰动一时,北京的门票是5 块一张,相当于普通中国人半个礼拜的工资,黄牛票卖到了25 元/ 张。
1985 年《 黄土地》
获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第29届伦敦电影节伦敦电影研究所电影奖、第7届(亚、非、拉)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
歌手海外参赛
青年歌手常宽于1985 年10 月参加了东京第16届世界音乐节,以自己作曲的《奔向爱的怀抱》获得总指挥奖,开中国大陆歌手赴海外参赛之先声。
郭峰于1985 年创作了《我多想》,成为最早成功的流行音乐作曲家之一。
PRODUCTIONS年度作品
《警察故事》
《警察故事》的出现标志着成龙的电影正式从清末民初环境氛围走向当代都市,而成龙塑造的“警察陈家驹“形象亦成为他电影创作的一个里程碑。
电视连续剧《阿信》在日本播出后,引起轰动,出现了声势颇大的“阿信热”。这股风潮后来直接影响了国内几代人。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62
主题帖子好友
1986:郭峰1986 一首歌一百人
这是一个在封闭中萌生革新的年代,尽管有政策规定,“三个流行歌手”不能同时出现在舞台上,但借由国际和平年的契机,不少热爱流行音乐,并且有了出色表现的年轻歌手汇聚一堂,第一次完全释放胸怀的热情,歌颂青春。《让世界充满爱》大型活动,完全可以看做是中国流行音乐初期的“大阅兵”,这些年轻的歌坛战士中,产生了不少未来的领军人物。
南都周刊编辑|冯颖彬文|李皖资料整理|陈虹美术设计|何卓英
讲述人《让世界充满爱》大型活动领唱常宽
  当时我一上台便为如此巨大的场面震撼,成了当天最不好意思的一位歌手,因为全场女士都在叫我的名字,因为我是当晚最年轻的男歌手。在那个连弹吉他都会被认为是个坏女孩的年代,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叫歌星名字的多是男性,没想到那晚女孩们也变得很疯狂。可以说,那天晚上,成就了我。
  至今也没有一首歌能超过这首歌的演唱阵容与录音效果。当时每个人的想法都很简单,就是按要求按常规方式去做一件事,不像现在首先是想到如何推广、怎样面对媒体。
  在北京人的传说中,1986 年的郭峰是一个外省进京的四川小混混:背一个旧军用挎包,碰到圈子里的人就怯怯凑过去,神秘兮兮地说:我这里有一些歌,听听我无缘见到那个时候的郭峰,却在差不多同一时候得到这厮一盘磁带,天津音像公司出版,大标题叫《心潮》,下面写着“郭峰作品专辑:作词、作曲、演唱、编曲”。这样打出全面自创旗号的专辑当时很罕见,好像没有第二例。
歌页里的介绍是这么写的:
他,自己作词自己作曲自己演唱自己配器;
他,虽然只有22 岁,但钢琴、作曲已伴随他十五载;
他,勤奋刻苦,声乐器乐作品已有300 多首,还曾为20 余部电影、电视剧、电视片音乐作曲;
他,作词追求新款深情,作曲则追求奔放流畅动听;
他,演唱追求刚柔结合,表现则追求个性新意;
他,今天也许对你很陌生,明天可能成为你的音乐挚友;
他,像霞光正在升起,像海潮正像你冲来。
  要说这个“像海潮正向你冲来”的声音可真难听。有多难听呢?这盘带子买来后,我压根儿就不敢放大音量来听,生怕把我们全家人吓着了。
  这是一个完全没有歌唱细胞的男人,声音粗糙,音域狭窄,一开头就唱:“在我心中,翻滚着汹涌波涛,谁能知道,谁能听到……”
  这歌声要音量没音量要气量没气量所以旋律模糊一片,细节一点也无,他好像要费尽力气表达出一腔深情,但是嗓子太破了,技巧太没有了,一点儿感动不了人,只让别人为他费劲。这哥儿们留着当时时兴的大包头,穿着一件看不清颜色的夹克,看得出摄影师极力想把他拍成帅哥,但是封面上的形象,还是对不起人。
  1986 年的中国有一种奇妙的气氛。音像界像一个还没有规范的大工场,人们之间的交往热诚而开放,谁也没有门户之见,大家都用热切的、惊奇的眼光打量着另一个人,惊讶于对方身上焕发的勃勃才情。流行音乐界热衷于人际间的相互介绍相互引见,民间群雄纷起,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
  一个四川来的小混混,竟由此倾动了整个京城。1985 年,非洲大灾,饿殍遍地。美国的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纳尔?里奇合写了《天下一家》(We Are the World),45 位流行音乐界最出名的歌星联唱了这首歌,联合赈灾,风靡世界。中国当时涌动着“世界有,我也有”、“你伟大,我们要更伟大”的普遍情结。第二年是国际和平年,中国人觉得该干点儿什么,在世界面前展示展示自己。干什么呢?美国歌星的示范在先,所以这点子很快就有了,潜在的动因很强烈很明确:搞大联唱,你们不是有45 位吗,我们有100 位!
  郭峰写出了曲子,在他推动下,陈哲、王健、小林攒出了词,加上中国录音录像公司的编辑吴海岗在张罗,圈子里这么一串,呼啦啦,100 位歌星从全国瞬间云集,《让世界充满爱》诞生了。
  歌手名单按姓氏笔划排列,排第一个的是丁武,当时藉藉无名,我们都以为是凑数凑来的;倒数第三排有崔健,听众也几乎不知道他。当时的大小明星,是王虹、王洁实、毛阿敏、田震、庄鲁迅、刘欣茹、成方圆、牟玄甫、乔珊、吴小芸、张暴默、张燕妮、张海波、郑绪岚、周峰、胡晓晴、胡月、索宝丽、常宽、蔡国庆、谢莉斯,其他的,差不多都像是凑数的,全国人民不认识。要说《让世界充满爱》依然是那个集体年代的产物,虽然号称百名歌手,但我们几乎听不见各位歌手的个性,毫无美国人异嗓纷出、色彩多样的效果。演唱的时候,大家全穿上白色的短袖运动衫,上面印着绿色和平鸽,不管男女,既整齐又错杂,傻傻的表情,像一个大企业临时拼凑的合唱队。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们也像合唱队那样唱着。
  就是这样的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星音乐会实况录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