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湿热怎么治疗我现在很头疼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湿热会引起头痛吗?谢谢!
湿热会引起头痛吗?谢谢!
湿热会引起头痛吗?谢谢!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帕金森、脑萎缩等各类神经科疾病
擅长:三叉神经痛、头痛等神经科疾病
擅长:面瘫、脑瘫、帕金森等神经科疾病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霉菌性阴道炎,宫颈糜烂,痛经
&&已帮助用户:243497
指导意见:引起的头痛的原因是多 方面的.比如遗传因素.内分泌.药物.某些食物.压力.情绪.器质性病变.血管痉挛等.可以采用中药头痛舒系列方剂配以穴位植入、高频电火花、臭氧穴位注射、射频痛点消融等头痛特效疗法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心脑血管病
&&已帮助用户:355977
指导意见:头痛原因很多,如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脑血管病,中耳炎,枕大神经痛,颈椎病,饮酒和吸烟,感冒都可能诱发.所以要找到原因指导下的治疗.平常注意防止精神紧张保证休息时间和质量,戒烟酒.防止受凉感冒等诱因.建议您详细说一下你的情况,我了解您的详细情况之后在给于您更好的指导
职称:医师
专长:胃、十二指肠溃疡,面神经炎,低血压
&&已帮助用户:245428
指导意见:你好!
湿热头痛,病症名,头痛因于湿热蒙蔽清窍所致.除头痛外,每有心烦,身重肢,或见面目,四肢浮肿,舌苔黄腻,舌质红,脉多濡数.《兰室秘藏头痛门》:心烦头痛者,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乃湿热头痛也.”治以清热化湿为主,用清空膏或温胆汤加黄连,苡仁.
湿热头痛者发作时头好像被布包住一样,有时眼睛发黄,四肢关节酸痛,小便短赤,舌黄腻,脉弦而搏动略快.
治法:芳香化浊,清利湿热.
职称:医师
专长:小儿内科
&&已帮助用户:373104
指导意见:湿热 属于中医所说。 不能具体病情。所以很含糊,头疼头晕 首先考虑血压的原因。建议测量血压 看看。可以口服健脑片和养血清脑颗粒调理一下。
问湿热也会导致头痛吗?怎么治?
职称:医师
专长:老年病。骨关节。中医妇科
&&已帮助用户:158
湿热头痛,的症状是头重如果,经久不愈。可以找专业医生咨询治疗
问体内湿热为什么会一直头疼?
职称:医师
专长:肾结石,早泄,椎间盘突出
&&已帮助用户:184782
指导意见:你好,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或者局部五官科疾病引起的,需要根据病史和 相应的体 检像脑血流图,脑电图或者脑CT甚至内分泌检查确诊,选择养血清脑颗粒、镇脑宁胶囊或正天丸 ,神经性头痛,这可考虑吃些调理脑神经功能的药物,
问湿热会引起头晕恶心吗
职称:护士
专长:内科各种疾病
&&已帮助用户:4659
意见建议:头疼头晕 首先考虑血压的原因。建议测量血压 看看。可以口服健脑片和养血清脑颗粒调理一下。可以做脑部血流图看看是不是有血管痉挛。
问医生,你好!脾胃湿热湿重会引起头痛、头晕?医生,你...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84678
病情分析: 头痛、头晕与脑供血不全有关,全身无力与能量不足有关,与能量吸收不足有关;与能量消耗有关如糖尿病、结核病等意见建议:测血糖、血压、血脂、心电等并作全面诊断和准确有效的治疗
问医生,你好!脾胃湿热湿重会引起头痛、头晕?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小孩呕吐。消化不良 闹肚子
&&已帮助用户:107233
病情分析: 头痛、头晕与脑供血不全有关,全身无力与能量不足有关,与能量吸收不足有关;与能量消耗有关如糖尿病、结核病等意见建议:测血糖、血压、血脂、心电等并作全面诊断和准确有效的治疗
问湿热也会导致头痛吗?怎么治?
职称:医师
专长:老年病。骨关节。中医妇科
&&已帮助用户:158
湿热头痛,的症状是头重如果,经久不愈。可以找专业医生咨询治疗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头痛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同类科室问答排行x
日累计回答人
日累计回答人
日累计回答人
评价成功!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黄莉宁大夫本人发表
湿热瘙痒怎么办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所就诊医院科室:
库充卫生站 外科
中药治疗需要面诊,根据舌脉相进行调整,建议面诊。
状态:就诊前
疾病名称:面部凹痕&&
希望得到的帮助:想知道脸部的凹痕是怎么回事,想治好。
病情描述:近几年面部出现一条凹痕,不笑时都有,笑的时候更严重,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导致的,能变好吗?
疾病名称:早泄,头皮毛脓炎&&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不是可以吃中药
病情描述:之前有手淫史,早泄,戒过之后头皮出现毛脓炎。
疾病名称:脓包型痘痘&&
希望得到的帮助:最好吃中药调理
病情描述:我去中药院问老中医,他说是肾虚引起的痘痘,现在吃的中药,其他方面的腰酸,都好了,但痘痘没有变化,我想问问治疗这个大概花多少钱
疾病名称:前额逐渐脱发后移
希望得到的帮助:中药是否可以调理
是肾有问题吗
病情描述:身体一切正常
头发只要一洗就掉头发,怎么回事?
疾病名称:湿疹&&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想让医生开点中药,来帮我治疗外加调理
病情描述:2017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得了湿疹。第一次发现,是头上,鼻翼二侧,后背一点。医生开了药和药膏,一个月左右好了。入夏后,复发,脸上没有,身上有。胳膊内侧,肚子上,后背,右腿膝盖。。7月3...
疾病名称:尖锐湿疣,肛门处长了好几个肉疙瘩&&
希望得到的帮助:用什么中药熏洗管用呢?
病情描述:我听说有中药熏洗的,管用吗?用什么中药啊?
疾病名称:犹状痣&&
希望得到的帮助:中药可以调理好吗 有效果吗 还需要忌口吗
病情描述:出生三个月后发现 迅速扩散 求好的治疗方法
疾病名称:脸上有斑,一小块小块的,想要用中药祛斑&&
希望得到的帮助:怎样可以去除斑点
病情描述:以前有打过胎,月经量少,有几颗斑点,怀孕后斑点比以前多了,2月28生的,现在还没有来月经,哺乳期。用过瓷肌的祛斑霜和面膜有感觉淡了一点,现在没用了
疾病名称:银屑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可以继续使用中药
病情描述:想要用中药治疗……之前有用过中药,效果很好
疾病名称:脸上很多小颗颗,好像是闭合粉刺&&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中药调理大概需要调理多久
病情描述:脸上有很多小颗颗,反复长,很苦恼,主要集中在脸颊以及嘴巴旁边,请问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吗,中药调理大概多久能好
疾病名称:身上反反复复过敏长痘,类似湿疹&&
希望得到的帮助:看过好几个西医的医生,都是吃药涂药,还是反复发作,希望中医可以调理好身体,恢复健...
病情描述:去年8月以来,身体反反复复皮肤长类型湿疹的痘痘,特别是天气热一出汗就很容易长,红红的一片痘痘,涂炉甘石2、3天就会消去。但是过两天就又反复发作,去看过几次皮肤科的医生,吃过药也涂过药,...
疾病名称:请问徐大夫一般都是周几坐诊?&&
病情描述:徐大夫,我今天下午去中医院看背,医生说如果是扁平疣,治疗那么久应该好了,但现在还是有一些。建议我做个病理分析。,看到底是什么。我是再激光一次还是做病理分析?
疾病名称:皮肤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需要吃什么药最好是中药治疗
病情描述:请问医生这个可能是什么病?
屁股上,阴囊大腿两侧也有
疾病名称:脱发&&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我是男性,脱发近10年,高中的时候有一次脱发比较严重,可能是压力造成,后来好了,就断断续续的掉发,这2年觉得头发比以前少了,有点担心,每次...
疾病名称:皮肤瘙痒&&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理发会对中医的诊断产生影响吗?谢谢
病情描述:后天要看中医皮肤科,但现在想理发,不知道理发会不会对中医的诊断产生影响
疾病名称:SAPHO综合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1.皮下注射益赛普及服用董老中药后双足双手脓疱加重,需要调方吗?
2.注射益赛普能不...
病情描述:前胸疼痛5个月,加重15天,双手双足脓疱
疾病名称:囊肿&&
希望得到的帮助:想吃中药调理
病情描述:经常长囊肿,油性皮肤,喜欢吃肉食,工作压力大,经常坐
疾病名称:脸上、背上易长痘,请看哪个科室&&
希望得到的帮助:这症状要看哪个门诊
病情描述:油脂性皮肤,毛囊易堵塞,易发硬币大小的肿块,痘印难消除
疾病名称:腮帮老长痘痘&&
希望得到的帮助:为什么老发在腮帮 ?怎么治疗 ?
病情描述:脸上一不注意长痘痘 腮帮那边尤为严重 感觉发炎了 然后摸上去硬硬的 还有点疼 消下去也会就下红印子
疾病名称:痘痘&&
希望得到的帮助:开中药,不用西药,不手术
病情描述:脸上痘痘反反复复,两颊严重,额头也多想用中医调养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黄莉宁大夫的信息
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银屑病、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白癜风等疾病,以及痤疮、痤疮疤痕、黄褐斑...
黄莉宁,女,主治医师,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 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尚义教授、宛新峥教授,擅长中医辨证和中西...
中医皮肤科可通话专家
浙江省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西中医一附院
皮肤性病科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皮肤科
南京市中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皮肤性病科
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丁元庆辨治湿热头痛经验
?作者:胡春雨,赵丽丽,杜世豪,丁元庆
?编辑:黄鑫磊
丁元庆教授是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齐鲁伤寒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伤寒学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脑病临床研究30年,擅长治疗中风、精神情感障碍、头痛等多种疾病。国际头痛流行病学会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头痛发病率为47%。因此,丁元庆创建“头痛六经分证方法”,采用经方辨治取得了满意疗效。以往认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头痛多因风、火、气上扰所致,但如今在临床上因湿热壅滞清窍,阻滞经脉所致的头痛越来越常见,故将其应用葛根芩连汤加味辨治湿热头痛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病因????
湿热作为病因,既可因于外感亦可从内而生。温病理论认为湿热头痛多见于外感,丁元庆临床发现,在济南地区因天气干燥少雨,湿热头痛见于外感者少,更多缘自内伤。因于内伤湿热头痛,以素体阳盛或脾气亏虚为发病基础,现代社会长期精神紧张、饮食失节、过食辛热肥甘厚味是常见病因。从六经辨证论治,其病位主要在阳明胃与太阴脾。精神紧张可导致心神不畅,气机郁痹。气郁日久,产生火热、痰浊、瘀血。过食肥甘厚腻壅滞气机,日久中焦气机升降失司,健运失职,则气机郁滞、气化失常,每易致湿浊停滞,若患者素体阳旺,湿从热化,湿热胶着,上扰清窍,壅阻脉络,引起头痛,其以热重于湿较为多见。若患者中气虚,阳气不振,精微运化不及,湿邪留滞太阴,日久亦可阻络蒙窍,发生头痛。因于中气不足者,多表现为湿阻气机,或困遏清阳。
?1.2 病机?
丁元庆指出,湿热头痛主要责之于湿热阻滞气机,壅滞经脉。湿邪有形,其性重浊趋下,热性炎上,“湿热交结,变动不居,为害多端”。湿热合邪,流着经脉,阻滞气机,以致清阳不升、浊邪侵害清窍,清窍痹阻,头痛因而发作。本病常表现为头痛沉重或昏闷不爽,责在湿邪重着、黏腻、淹滞,符合《内经》所谓“因于湿,首如裹”。湿邪其体类水,其性胶着,易结而不易散,是以湿热头痛病程长,发展缓慢,常反复发作。
湿热蕴结,变化多端。首先,湿热阻滞易生痰浊。湿与热相合最易阻滞气机,酿生痰浊。湿热困阻,气机不畅,气化不利,津液运行不利,导致痰浊内生。体胖、腰围及颈围增大、舌苔厚腻、脉滑数,是典型的湿热生痰体征。其次,湿热困遏,气机不畅,血滞为瘀。湿热内蕴,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血瘀滞,形成湿热夹瘀证。若患者感觉头痛如刺、入夜加重,责瘀血阻滞。此外丁元庆临证还观察到,若患者叙述头痛固定在某一个部位,无论其头痛是间断的还是持续的,无论刺痛与否皆与瘀滞相关。最后,湿热久结最易伤阴。湿热头痛多见于阳盛之体,热为阳邪易消耗阴液,同时阴虚则阳无所制,阳气偏旺,失其正化,亢而上僭,临证如治疗不当,亦可加重阴虚。患者口唇红赤、舌质红绛,虽然有厚腻之舌苔,亦当责其湿热伤阴。
2 临床表现
湿热头痛多病程长,发展缓慢,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头痛头重,昏沉不爽,颈项拘紧,记忆力减退,体胖,脘痞,腹胀,身重,呕吐,恶心,纳呆,还可以有口干口苦,大便不爽,溏垢挂盆,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丁元庆特别指出,在湿热头痛时患者以脾胃为中心的症状往往不突出,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才是辨证的核心所在。同时,头痛时伴有颈项拘急,即患者就诊时所述颈项痛或不适、项背拘紧,有时易被诊断为颈椎病,往往与临床实际不尽相符。从临床表现看,患者项背疼或者拘紧强硬,甚至连及背部疼痛,与高血压、精神情感障碍、精神紧张等疾病更具相关性。《素问·至真要大论》早就提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的观点,因此头痛项强不应忽略湿邪致病的存在。
2.2 兼夹证
夹气郁证:头痛发作或加重每与精神情志因素相关,表现为头痛项背拘紧,精神紧张,胁肋胀痛或不适,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
夹痰证:体胖腹大,颈粗短,口中黏腻,晨起咳吐黏痰,头晕目眩,或伴有精神、神志异常,记忆力减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夹瘀证:头痛反复发作,部位固定,舌质暗红,或紫暗,或舌体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滑或弦,或沉细、细涩。
兼阴虚证:易汗出,心烦易怒,口干口渴,舌质红绛,舌苔黄,乏津,脉细涩。
3 辨治用药
本病治则为畅利气机、疏通经脉。治湿首先要调气,气化湿亦化,治法宜清热利湿、调气通络利窍。以《伤寒论》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主要药物组成葛根30g、黄芩20g、黄连5g、炙甘草5g。湿热并重选加土茯苓30~90g、白鲜皮15g、苦参9g;湿重于热加佩兰12g、防风9g、猪苓15g、茯苓15~30g;热重于湿加连翘30g、滑石20g、栀子9g;湿热夹郁证加郁金15g、川贝母9g、香附15g;湿热夹痰证加半夏9g、牛蒡子15g、栝楼15~30g;湿热夹瘀证加丹参15g、川芎12g、僵蚕15g;湿热伤阴证加石斛15g、天花粉15g、生地黄15g。
4 用药特色
4.1 葛根黄芩黄连
方中葛根味甘、辛、性平,入脾胃经,具有轻扬升发之性,能鼓舞脾胃阳气上升。《本草正义》云:“葛根气味皆薄,最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本草逢原》亦云:“葛根清轻,生用则升阳生津,熟用则鼓舞胃气。”黄芩味苦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为清热燥湿之佳品,能清肺、大小肠、脾、胆诸经之湿热,凡中上二焦湿热邪火最为常用。黄连大苦大寒,具有泻心火、除湿热作用。黄芩、黄连伍用,苦降有利于调气,善治湿热中阻、胸膈痞满证。头痛责在经脉痹阻不通,需要宣痹通经,葛根与黄芩、黄连配伍具有辛开苦降配伍特点。辛散苦降,畅利气机,经脉通畅,气机正常运行,湿化热清,头痛缓解。
葛根疏风通络、宣畅气机、清除阳明胃热,是足阳明经的引经药。何时轻用、何时重用?丁元庆认为,如果伴有恶心呕吐、脘腹胀满等用之须谨慎,用量宜小或者不用。清叶天士先生有“葛根耗胃汁”之虑,故胃痞时用葛根务需审慎。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食欲良好,初诊时葛根可用至30g;如有脘腹不适,可从小剂量用起(如12g或15g),如无不适则继服前量;若出现胃中不适,甚则恶心呕吐,影响正常饮食的症状,可酌加竹茹、旋覆花、半夏等药降逆和胃,或暂时不用葛根。
4.2 土茯苓
在辨治湿热为害致头痛时,丁元庆擅长应用土茯苓。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土茯苓的块茎,味甘、淡、性平,能祛湿热、健脾胃、通经络。《本草纲目》指出:“南中平泽有一种藤,叶如菝,根作块有节,似菝而色赤,味如薯蓣,亦名禹余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充粮而弃其余,故有此名。观陶氏此说,即今土茯苓也。故今尚有仙遗粮、冷饭团之名,亦其遗意。”《本草拾遗》亦言:“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从中可知,土茯苓药性平和无异味,可做粮充饥而用。因此,丁元庆认为该药用于临床安全有效,但一般用量要大,如30g、60g、90g皆可酌情使用。
丁元庆认为滑石是治疗热重于湿头痛之佳品。滑石味甘、淡、性寒,入胃、膀胱经,寒可清热,滑能利窍。湿热之证尤其是患者排便不爽、或大便挂盆时须用滑石,取其“滑可去着”之用。纵使大便爽快或是便溏、泄泻之时仍可用滑石,取其清热利湿、利小便之力,通过利小便以实大便。《本草经疏》云:“滑石,滑以利诸窍,通壅滞,下垢腻。甘以和胃气,寒以散积热,甘寒滑利,以合其用,是为祛暑热,利水除湿,消积滞,利下窍之要药。”
5 典型病案
李某,女,51岁,日因头痛复发2周来诊。2年前患者曾因“头痛”来诊,服中药后头痛缓解。因春节期间劳累、饮食不节(过食油腻厚味),导致枕部隐痛复发。情绪不佳则加重,伴有耳鸣、记忆力下降、情绪烦躁、精力减退。现因照顾孙子睡眠减少,纳可,二便调。月经2个月1至,经色、质、量无异常,末次月经时间为日。舌质暗红,边有齿痕,中布裂纹,苔黄厚腻,脉沉细弦。检查血生化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3.29mmol/L。西医诊断紧张型头痛,中医诊断头痛,证属湿热壅滞、气机不畅、络脉瘀痹,治宜清利湿热、活血通络。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20g,黄芩9g,黄连6g,丹参12g,土茯苓30g,天麻15g,薄荷12g,蝉蜕15g,僵蚕12g,当归15g,天南星6g,生地黄12g,川芎6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日复诊:枕部疼痛及耳鸣明显缓解,烦躁减轻,精神、体力明显改善,记忆力欠佳。服药期间月经量较前增多,持续3~4d,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暗红,苔黄干燥,脉细滑微浮。处方:上方去川芎、天南星;加玉竹15g、石斛18g、麦冬30g、龟板30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此后患者未再来诊,电话随访至今头痛未作。
按语:患者年逾五旬,《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五七阳明脉衰”,此时脾胃运化功能已减弱,又值春节饮食不慎,进一步损伤脾胃气机,致使运化不及,津液内停,变生湿浊,日久而生湿热,患者血脂高亦说明体内湿浊困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矣”,耳鸣、记忆力下降、月经2个月1行、舌质暗红、脉沉细弦等症状均提示患者已有阴液不足、瘀热内蕴之病机变化,加之湿热阻滞经脉、耗伤阴液,终致气血瘀滞、络脉瘀痹而头痛复发。故初诊以清热除湿利窍、畅利气机为主,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方中葛根宣畅气机,清除阳明胃热;黄芩、黄连苦寒清热除湿降下;葛根与黄芩、黄连配伍辛散苦降,气机调畅则湿化热清,加土茯苓进一步健胃清化湿热;天麻、薄荷、蝉蜕、僵蚕能通络祛风止痛、清热化痰,其中薄荷芳香辛凉行散,内透筋骨,外达肌表,贯穿经络;蝉蜕轻清升散,善走皮腠,两药相合升散之力倍增,更利调畅气机;僵蚕味咸性平,僵而不腐,得清化之气为最,化痰散结,通络止痛;丹参、川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当归、生地黄养血和血。二诊时湿去热微,继以养阴清热以善其后,因川芎、天南星气味辛烈、口感不佳且易引起恶心呕吐故去之,而加玉竹、石斛、麦冬、龟板养阴善后,俾阴充液足,经脉得养,头痛自止。
本文发表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年第22卷,第10期,页。此次发布作者有修改。本文由“麗東書院”微信平台编校发表,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本平台作品为“麗東書院”原创,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禁止其他网站及个人匿名转载。欢迎进行学术、临床交流,期待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平台!
麗東書院以“热爱中医,志同道合,自发组织,摒弃功利”为宗旨,秉承传统的教育理念,经典与临床、教学结合,传承与发扬、创新并重。发煌古义,融会新知,为当代中医传承与学术研究开辟新路径。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湿热头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