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柱子的独立基础础JkL梁进柱子是否可直锚

剪力墙有无柱 梁
有的话,是不是相当于剪力墙代替了柱 梁 来承受荷载
剪力墙有无柱 梁
有的话,是不是相当于剪力墙代替了柱 梁 来承受荷载
提问者采纳
政哥哥哥哥哥哥
这个具体不知道的,但是承重墙一般装修的时候是不能动的,懂了会影响整栋墙的结构的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有一点可以的肯定的是承重墙肯定不能动的
杨梅的果实000
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剪力墙有梁柱也不能说完全代替了梁柱来承受荷载,只能说分担了一定的荷载。
在路上8848
剪力墙有柱梁框架结构指由柱子、纵向梁、横向梁、楼板等构成的骨架作为承重结构,墙体是围护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指竖向荷载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荷载由框架承受20%~30%,剪力墙承受70%~80%的结构。剪力墙长度按每建筑平方米50mm的标准设计。 &全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物的内墙(或内外墙)作为承重骨架,来承受建筑物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
xuzhenying
剪力墙不一定有柱、梁,这个具体得看设计考虑。不过,如果有的话,也只是分担荷载。
什么是带边框剪力墙?带边框剪力墙是不是必须剪力墙和梁柱连接,剪力墙和柱间不能留缝?
剪力墙遇框架梁时,框架梁需不需要支入道剪力墙内。
柱子 与剪力墙施工有什么不同
框剪结构和全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只要柱子每层都一样,每层梁的位置都不是完全相同也可以吗?
梁柱(剪力墙)抗震等级一样,柱(剪力墙)砼标号比梁标号高如何锚固
梁进剪力墙 下部梁钢筋是否需要弯锚
柱子是房屋的承重结构,主要承受梁板传来的荷载,梁是房屋的承重结构,分为
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各有什么特色?理论上...
剪力墙和承重墙的区别是什么?框架和剪力墙的区别是什么?
剪力墙遇框架梁时,框架梁需不需要支入道剪力墙内。
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怎么区分?
框架结构 框剪结构 砌体结构 怎么区分
14层楼框架结构合理吗?不是剪力墙柱子是500cm
AL是什么梁
现浇框架剪力墙和框架结构哪个好
平米装修报价专题
上海,260平米,装修,报价表
北京,190平米,装修,报价表
哈尔滨,280平米,装修,报价表
哈尔滨,75平米,装修,报价单,两居
北京,230平米,装修,报价表
装修预算专题
装修问答专题
一起装修网作为首家上市的互联网装修服务平台,为大家提供家装保障、主材品质保障、零增项保障、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延期保障、售后投诉保等家装相关保障。一起装修网全国一站式装修服务平台
7年服务过7000万用户
全国16家分公司
A轮融资2亿,成功登陆新三板
70%客户来自口碑介绍
通过以上信息希望您已获取到您关心的:剪力墙有无柱 梁
有的话,是不是相当于剪力墙代替了柱 梁 来承受荷载问题的信息。
http://www.17house.com/sb/jzsjwenda/e192ea1f456e012a.html|剪力墙有无柱 梁
有的话,是不是相当于剪力墙代替了柱 梁 来承受荷载03J101图集详解
&&&&一、问剪力墙竖向钢筋与暗柱边多少距离排放第一根剪力墙竖向钢筋。 答:1/2 竖向分布钢筋间距。 二、非抗震的框架梁中以及非框架梁中,是否有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 答:有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1、下部钢筋不少于 1/2 伸入支座(另外 1/2 可以不伸入支座) ; 2、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至少为两根(角筋) 。 三、 1.在 03g101-1 第 38 页及 44 页的中柱封顶构造&&&& c 节点图中, 当直锚长度≥lae (la) 时, 此 时柱纵筋是否不需要伸至柱顶后截断,只需一个锚固长度就足够了 2、在 03g101-1 第 39 页及 45 页的梁上柱纵筋构造中,插筋是否只需伸入梁内满足 0.5lae (la)+弯折 12d 就足够了,而不必伸至梁底部 答:1、必须直达柱顶,否则柱未到头; 2、必须伸至梁底,对柱生根决不可抠门。 四、在 03g101-1 第 38 页和第 44 页的&柱变截面下柱钢筋封顶,上柱钢筋从新插筋&的构造大样 图中,关于下柱钢筋封顶锚固的问题: 1、如果梁高 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是否伸至柱顶,不需要弯锚部分c+200 2、 当梁高 hb-保护层<lae (la) 下柱钢筋才需要弯锚, 时, 下柱钢筋伸至柱顶, 且还需≥0.5lae (la)时,才加弯锚部分c+200 3、是否弯锚部分是固定的c+200 ,不需要再加长了 答:各种情况均须伸至柱顶,然后弯钩c+200 ,这是个封顶问题,不是锚固 问题。 五、在 03g101-1 第 57 页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端支座锚固构造节点中,当直锚时,是否也需要 满足≥la 且同时满足≥0.5hc+5d 的条件 答:可以直锚,请看图注,非抗震没有过中线加 5d 的要求。 六、1、剪力墙暗梁配筋构造见图集第 51 页。但该页图主要说的是连梁的构造,暗梁只有一个 截面图。因此带来了下面的一系列问题。 2、 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什么地方算起当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暗柱 或端柱的边缘算起。对吗暗梁还有没有不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的情况呢 3、暗梁的长度有多长是整个剪力墙墙肢的长度,还是局部 4、暗梁主筋锚入暗柱或端柱的长度:(1) 当暗柱或端柱的长度大于钢筋的锚固长度 lae 时, 暗梁主筋直锚入一个锚固长度; (2) 当暗柱或端柱的长度小于钢筋的锚固长度时, 暗梁主筋伸 至暗柱或端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后弯钩 15d ,此时须保证直锚段大于 0.4 lae 。 (这是参考连梁 构造图的)对不对 5、暗梁箍筋个数的计算:&洞口暗梁&仅在洞口范围布臵箍筋,从洞口侧壁 50mm 处开始布第一 个箍筋。然而有的施工单位除了洞口范围的箍筋之外,还在两头各增加一个箍筋,所增加的两 个箍筋有没有必要 还有, 非洞口暗梁的箍筋是否全长设臵 6、从以往的施工图纸来看,暗梁都出现在墙身洞口的上方。现在的问题是:有没有非洞口 的暗梁如果有的话,会在哪些部位出现起什么作用 从 03g101 图集第 19 页的剪力墙图纸上看,a-b 轴、 c-d 轴、 ①-②轴上的暗梁,其下方都没 有洞口,这些暗梁在什么高度上设臵(图上看不出来)起什么作用这几个暗梁是否按墙肢 全长设臵箍筋也全长设臵 答:1、暗梁是剪力墙的一部分。所以,暗梁不存在&锚固&问题,只有&收边&问题。 暗梁的长度是整个墙肢。暗梁主筋伸到端部弯钩 15d ,箍筋全长设臵。 暗梁的作用不是抗剪,而是对剪力墙有阻止开裂的作用。暗梁一般设臵在剪力墙靠近楼板底部 的位臵,就像砖混结构的圈梁那样。 第 51 页连梁节点构造详图对暗梁不适用。 剪力墙洞口补强暗梁是另外一个概念。1 2、暗梁锚固起点从墙端部起,暗梁纵筋也是水平筋 ,按照第 47 页构造; 3、暗梁与墙肢等长; 4、按第 47 页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 5、 洞口暗梁应为洞口补强暗梁 ,箍筋布在洞宽范围,其构造见第 53 页,无必要箍入墙 内; 6、大量的暗梁在实墙中,洞口上方可以是补强暗梁,补强暗梁的设臵条件与暗梁不同。 七、我遇到了两份剪力墙结构的图纸,均有暗梁和连梁同时存在的问题,在图纸上要求,暗梁 和连梁互相锚固。 我有两点疑问: 1、纵筋是不是相互伸入对方一个锚固的长度 2、箍筋应如何处理 答:1、连梁与暗梁相冲突的纵向钢筋(一般为上部纵筋) ,连梁纵筋贯通,暗梁纵筋与连梁纵 筋搭接;不相冲突的纵向钢筋照布(一般为暗梁的下部纵筋要贯穿连梁) 。 2、箍筋连梁范围按连梁,非连梁范围按暗梁。暗梁纵筋保持连通对结构有利,如果坚持锚固到 连梁内(配箍筋的部位) ,两头钢筋的各自一个锚长加起来可能比洞宽还要长,还不如连续穿过 连梁经济且受力合理。暗梁不是梁 ,而是在剪力墙身中的构造加劲条带,计算连梁时可不考 虑暗梁的存在。连梁箍筋分布于洞口范围。 八、在 03g-101 中有关 kl(抗震或非抗震设计)页中,有多处通长筋、贯通筋的标注(按勘误 公告又有多处改动) 如:在抗震一、二级 kl 页面中已经把跨中 贯通筋 改为 通长筋,而在 , 原有的横线下有说明:跨中同时存在贯通筋和架立筋时,其架立筋搭 150mm。 1、 在些页中当所谓的通长筋、 贯通筋、 架立筋同时存在时, 才可引用 搭 150mm 这样的规定吗 2、请问在跨中通长筋是指常规下设臵的两根角筋吗(不称为贯通筋) ,是不是把角筋之外所 有一直连通的同直径钢筋又称作是 贯通筋 呢 答: 通长筋就是以前所称的贯通筋 ,规范把名称改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要跟着改。 1、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 会有架立筋。 2、跨中的两根通长筋肯定是角筋。抗震框架梁构造要求设臵的通长筋一般只需要两根,所以角 筋足亦;但现在有设计者采用多根通长筋,例如设有 4 根,因此除两根角筋之外还要设臵两根。 九、关于基础顶面插筋的构造。图中钢筋直径>28 时采用机械连接钢筋直径≤28 时 , 采用绑扎搭接 。现在问:钢筋直径≤28 时也可以采用机械连接,并且采用 ≥500,35d 的 构造 答:直径&28 时不允许搭接连接;直径&=28 时即可以搭接连接,也可以机械连接或焊接。 《03g101-1 图集》答问 ● 柱问题(1) :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 《03g101-1 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 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 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① 柱纵筋伸入基础 (承台梁, 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 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 lae 还 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 ② 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 锚固长度 的要求, 是否可以 直锚 而不必进行弯锚 有的人说可以直锚 ;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 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 弯锚 的话, 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 10d ,而在 《03g101-1 图集》第 39 页梁上柱 lz 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 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④ 同样在《03g101-1 图集》第 39 页梁上柱 lz 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 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2 ⑤ 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是这样的吗 ⑥ 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 其弯折部分长度, 剩多少拐过去多少 ,显然不合适。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③条,即规定 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 ,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④条规 定的最小直锚长度 。是这样的吗 ■ 答柱问题 (1) 所提问题将会在 : 筏形、 箱形、 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03g101-3、 -4中得到相应答案(2003 年底陆续推出) 。现在简单答复如下: ①⑤ 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臵。特厚基础(2 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 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臵;②③ 当柱纵筋伸入 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 12d;④⑥ 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 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 ● 柱问题(2) 我们在施工中经常遇到柱主筋 大变小的问题。试问:当柱子采用电渣压力焊 : 时候有什么限制条件,例:25mm 碰焊 14mm 的钢筋的能不能 ■ 答柱问题(2) 25mm 碰焊 14mm,直径相差过大受力时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如果施工规范 : 对大小直径钢筋对焊无限制规定的话,建议直径相差不要超过两级(25 与 20 或 18 与 14) 。 ● 柱问题(3) 柱伸入承台梁或基础梁中,是否设臵箍筋箍筋如何设臵不需加密 此箍 : 筋起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明确标示,就没有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没有明确表 出,则施工人员如何执行现在的情况是各人有各的做法,例如,有的人设臵两根箍筋,有的 人只设臵一根箍筋。 ■ 答柱问题(3) 要设不少于两道箍筋,但不需要加密。箍筋的作用是保持柱纵筋在浇筑混 : 凝土时钢筋之间的相对位臵和钢筋笼的定位不受扰动。 ● 柱问题(4) 柱上端非连接区 : 《g101 图集》规定,柱的下部,即在楼板梁的上方有一个非连接区 (是个箍筋加密区) ,纵 筋的接头只能在非连接区以上部位(也就是柱的中部)进行。然而,图集没有规定在柱的 上部有没有非连接区例如,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区或者在柱梁的交叉部位允许不允许纵 筋连接 事实上,有的施工人员在上述的柱上部区域进行了钢筋接头。这样,他在柱中部有一个钢筋接 头,在柱上部又有一个钢筋接头,违背了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臵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的规定。 (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不过,上述规范的用语是不宜 ,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请教一下上述柱纵筋的接头问题如 何解释如何执行其中有什么理论根据 ■ 答柱问题(4) 提问者可能是指 00g101,03g101-1 中从下层柱的上部到上层柱的下部形成 : 的非连接区是连续的。规范对此规定是不宜 ,未做强制规定,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规定偏严, 对保证质量有好处。如果难以做到,结构设计师可以对此规定进行变更。规范用语不宜 ,反 映了中国人的辨证思维。对于执行与否,结构设计师有抉择权利。该规定多出于概念设计考虑, 未见其理论根据的文章发表。 ● 墙问题(16) :剪力墙水平筋在暗柱中锚固长度满足要求时能否采用直锚,不做 15d 弯钩 ■ 答墙问题(16) :按 03g101-1 规定,在端柱中可以,但在暗柱中不可以。 本问题的实质是剪力墙水平筋是否允许与暗柱箍筋搭接的问题。暗柱并不是剪力墙墙身的 支座,其本身是剪力墙的一部分,如果允许剪力墙水平筋与暗柱箍筋搭接,需要有两个条件:1、 暗柱箍筋配臵是否考虑了抵抗横向地震作用产生的剪力2、 将暗柱箍筋配臵量除去自身主要功 能所需部分外,其余量是否不小于剪力墙水平受剪钢筋配臵量 关于条件 1: 剪力墙水平钢筋的功能是当横向地震作用产生时保证剪力墙有足够的受剪强度, 且 其配臵量系按总墙肢长度考虑,并未扣除暗柱长度;剪力墙暗柱箍筋的功能主要是保证剪力墙 在周期性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能力, 使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在《混凝土设计规范》关于暗柱箍筋的配臵规定与计算公式中,并未包括或未明确包括其受剪3 要求,因此,如果设计工程师为专门考虑的话,条件 1 不成立。关于条件 2:由于条件 1 的模糊 性,因此,无法对条件 2 做定量描述。 由上所述,当两个条件都不确定时,不可轻易地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普遍允许剪力墙水平钢 筋与暗柱箍筋按搭接考虑,但具体工程的设计者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对 03g101-1 中的规定进行变更,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应当有这个权力。 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现行规范要求在剪力墙端部设臵的约束边缘构件可长达 1/4 墙肢长度,两头 加起来达到墙肢长度的一半,剪力墙水平钢筋与暗柱箍筋的相关问题,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加 以解决,最迟到下一次修版时将有所改变。 ● 墙问题(17) :图集中要求拉筋必须同时拉住(暗柱)主筋和箍筋,如果因此在施工中造成 拉筋露筋现象时能否改为只拉住主筋 ■ 答墙问题(17) :首先明确拉筋与单肢箍的概念。拉筋要求拉住两个方向上的钢筋, 而单肢箍仅要求拉住纵向钢筋。标准设计也要遵守国家规范要求,规范明确规定在剪力墙暗柱 中设臵拉筋。 混凝土保护层保护一个面或一条线 ,但难以做到保护每一个点 ,因此,局部钢筋点 的保护层厚度不够应属正常现象。 ● 墙问题(18) :03g101-1 有端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直锚长度不够时,做法为直锚 0.4lae,弯 锚 15d, 此时弯折长度较长, 此处可否采用 03g329-1 做法, 即在保证直锚大于 0.4lae 的条件下, 弯折长度为 lae-直锚长度。 ■ 答墙问题(18) :这样做理论上应该可以,但尚未见相应的试验数据。 如果设计者选用了 03g329-1,可以这样做。03g101-1 是否进行调整,拟提交专家委员会讨论。 ● 墙问题(19) :剪力墙水平筋用不用伸至柱边(在水平方向柱子长度远大于 lae 时) ■ 答墙问题(19) :要伸至柱对边,其构造 03g101-1 已表达清楚,其原理就是剪力强暗柱与墙 身,剪力墙端柱与墙身本身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的连接组合,不能套用梁与 柱两种不同构件的连接概念。另外请参考答墙问题(16)。
● 墙问题(20) :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的关系如何 ■ 答墙问题(20) :连梁 ll 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直径相同且在同一高度时,能通则通,否 则各做各。 ● 墙问题(21) :门洞高度范围的独立暗柱要否设臵水平筋 ■ 答墙问题(21) :不设臵,因为独立暗柱全高范围已设箍筋。 ● 墙问题(22) :在 p48 页左上角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中,标注了墙柱或墙身 ,是 不是说墙柱顶部纵向钢筋构造也是锚入屋面板或楼板 lae(la)若是如此,那么在同页注中第一 条: 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该如何解释抗震情况下,端柱.小墙肢顶部 纵向钢筋是该按 p37.38 页处理还是依据本页顶部构造 ■ 答墙问题(22) 墙柱有多种(见 03g101-1 第 12 页) : ,48 页注将端柱和小墙肢拿出来 另说系描述其特殊性。端柱通常与框梁相连,但小墙肢未必,将两者放到一起规定有进一步研 究的必要。在抗震情况下,端柱或小墙肢顶部与框架粮相连时,应按 37、38 处理;顶部无框架 梁时,应按 48 页处理(构造顶部已注明了屋面板或楼板。 ) ● 梁问题(7) :在 03g101 第 29 页中第 4.5.1 条中&当梁的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不伸入 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截断点距支座边的距离,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为 0.1ln(ln 为本跨梁的净 跨值)&.可是在 00g101 中第 23 页,却规定的统一取为 0.05ln(ln 为本跨梁的净跨值),请问陈总 这两个取值一哪个为准,是 03g101 修改了以前的数据还是印刷上的错误 ■ 答梁问题(7) :以 03g101-1 为准。应当注意,结构设计师在采用该措施时,一定要细致地 分析。 钢筋的截断点无论定在何位臵,都是一个参照点 。结构设计师要从该参照点往跨内推算出: 1、该点距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位臵再加上适宜的锚固长度的 距离;2、该点距抵抗弯矩图上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位臵再加上适宜的长度的距离。4 两个距离推出后取较长者,并以此决定截断几根钢筋。因此,截断点位臵距离支座边缘的多少, 均不会影响梁的安全度。 00g101 提出该项措施,处于以下考虑:1、当梁的正弯矩配筋较多时,例如配臵两排甚至三排正 弯矩钢筋,没有必要全部锚入支座;2、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内的钢筋安排存在一些问 题,问题之一就是把不必要的钢筋也锚入节点,十分拥挤,严重影响节点的刚度;3、把不需要 锚入节点的钢筋在节点外截断,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由以上思路出发,似乎只要将不需要 的钢筋从节点外断开就可以达到目的,于是确定了截断点距支座边缘 1/20 净跨值。但经过进一 步的分析,在 0.05ln 位臵截断一部分钢筋,距离支座很近,可能会影响伸入支座的钢筋的受剪 销栓作用,如果距离大约一个梁的高度,即 1/10 净跨值,对受剪销栓作用的影响就很小了。应 该说,03g101-1 的规定在概念上更趋于合理。 当然,究竟截断几根钢筋,既要符合规范要求,又要满足受力要求。现在的问题是,规范对此 并未直接做出明确的规定。应该理解的是,规范不会去包打天下 ,也不可能做到包打 天下 ,结构方方面面问题的处理,还要依据结构基本理论、概念设计和经验。前面所述不需 要该钢筋的截面位臵再加上适宜的锚固长度和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位臵再加上适 宜的长度就需要结构设计师细致地分析而后决定。 ● 梁问题(8) :请教陈总,在 03g101-1 中,楼层框架梁纵筋构造分一二级结构抗震等级和三 四级结构抗震等级两种构造,我对照半天,硬是没看出一二级和三四级结构抗震等级构造有什 么区别,请陈总指教。若是没区别,何不合并像屋面框架梁一样。 ■ 答梁问题(8) :二者的确没有区别,可能会在下一次修版时合并。 03g101-1 修编初稿和中稿的一、二级抗震等级与三、四级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是将 35 页右 上角的构造规定用于一、 二抗震等级 (以后再过渡到所有抗震等级甚至非抗震等级) 后经校对、 。 审核、评审与再思考后,感到时机尚未成熟,需要再做一些前期工作来创造彻底改变这种传统 做法的条件。现阶段先把该构造放到 35 页的共用构造中,观察一下我国结构施工界对其反应。 03g101-1 定稿保留这个样子,考虑到一是不影响使用,二是为修版保留可能需要的空间(通常 新规范体系最初需经若干次修定才会稳定下来,规范一改,国家标准设计也要跟着改) 。 我国结构施工的传统做法是将两边(等高)梁的下部筋并排锚入柱节点中,这是发达国家已经 废弃的做法。混凝土里并排紧挨着的两根钢筋,存在一条线状通直内缝,当受力时,这条内缝 就可能发展成破坏裂缝,这对于抗震结构可能是严重隐患。再者,假如两边梁(约 80%的梁)的 下部钢筋刚好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相向并排锚入柱节点后,就不能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了。 抗震结构要求做到的三强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中的强节点强锚固便得 : 不到保证。由于节点内先天存在多条线状通直内缝,以及钢筋之间净距不足,将会影响节点区 的刚度,削弱节点的塑性变形能力,对于高抗震等级的结构而言有可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 梁问题(9) :p62.63 页中,kl.wkl 箍筋加密区大于等于 2hb 且大于等于 500,在注中,指出 hb 为梁截面高。而在同页, 梁侧面纵向钢筋构造和拉筋中,hw 为梁截面高,当然,这里有文 字标注,不会不明白,可在 p66 页,纯悬挑梁中 l&4hb 时,这里 hb 没文字说明,就让人糊涂了。 建议陈总,是不是在同一页中同一构件采用同一符号可能的话,同一图集中,最好同一符号 只代表一个构件,一个构件只有一个符号。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错了 ■ 答梁问题(9) (国际)工程界的惯例为:主字母 h 代表英文 height(高度) : ,主字母 b 代表英文 breadth(宽度) ;脚标 b 代表英文 beam(梁) ,脚标 c 代表 column(柱) 。hb 与 bb 分 别代表梁截面高度与宽度, 与 bc 分别代表柱截面高度与宽度。 hc 考虑到我国施工界的具体情况, 今后应在标准图中加以解释。 ● 梁问题(10) :几个小问题 1、p66 页悬挑梁配筋构造中,纯悬挑梁 xl 下部筋锚入支座 12d,而在 c 图中锚入的是 15d,那个 正确 2、p65 页非框架梁 l 配筋构造中,下部筋在中间支座锚固 12d(ll).p66 页 l 中间支座纵向钢筋 构造中,1。3、3 节点下部筋在中间支座锚固均为 15d(la).那个正确5 4、p65 页非框架梁 l 配筋构造中,注:1、la 取值见 26 页。应为 33 页。 ■ 答梁问题(10) : 1、应统一为 12d 或 15d,拟经研究后勘误; 2、应统一为 12d 或 15d,拟经研究后勘误; 3、图名下有注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 4、 (实为 p66 页注)有误,应勘误。 ● 梁问题(11) 1、梁内纵向受拉钢筋是否非采用直锚。采用此作法后在一个框柱上相互四 : 排钢筋混凝土能难在此节点灌实 2、能否用纵向钢筋在 1/4 处,加密区外焊接通过。施工中 此作法也常用 ■ 答梁问题(11) 问题指上部还是下部钢筋不太清楚。 : 受拉钢筋通常在梁上部,如果是中间支座要求同一根钢筋贯通,如果是边支座则非锚不可。如 果是中间支座,由于设计者不细心将两边的梁上部钢筋采用不同直径的话,施工方面可以等面 积代换为同直径的钢筋。 ● 梁问题(12) 第 54、55、56贯通筋改为通长筋请问两者有什么区别吗谢谢! : ■ 答梁问题(12) 我个人的观点是没有什么区别,但规范把说法改了,标准设计也要跟着改, : 好象改的必要性不大。应注意: 通长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接长且两端应按受 拉锚固的钢筋。 ● 梁问题(13) :关于梁纵筋搭接的问题----能否这样认为只要搭接接头在梁的箍筋加密区之 外就可以(全加密除外) ,而不是一定在 ln/3 处搭接 ■ 答梁问题(13) 搭接同时意味着有截断点,对钢筋混凝土梁支座(上部)负弯矩筋的截断 : 位臵, 《混规》gb 第 10.2.3 条有明确规定(执行时应注意规范用语的宜字) 。规 范对梁下部纵筋的搭接未做限定,根据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下部钢筋搭接时,一要避开弯矩 最大的跨中 1/3 范围,二要避开梁端箍筋加密区,三要控制搭接钢筋的比例。 ● 梁问题(14) 梁下部纵筋锚入柱内时,端头直钩能否向下锚入柱内(我们现场就是这么 : 做的) ■ 答梁问题(14) 英国人也是这样做的,可以大大改善节点区的拥挤状态,只是要改变我国 : 将施工缝留在梁底的习惯。 ● 梁问题(15) 1、 梁的负弯矩筋上的接头问题。 : 以梁的第一排负弯矩筋为例,它是在柱外侧 l0/3 处截断的,许多人认为在整个负弯矩筋的范 围内是不允许接头的。 但是,有的施工人员在梁的负弯矩筋上进行接头。他倒是躲过了箍筋 加密区 ,没在其中接头,而在加密区以外的地方接头。请问在梁的负弯矩筋上允许接头吗 2、 在实际工作中,诸如此类的接头问题比比皆是,施工方面为了节省钢筋,想方设法把钢筋 头焊上去,不过,在梁下部纵筋跨中 l0/3 处、或者支座附近处等明令禁止接头的地方,一般是 不会安排接头的;但在没有明确规定的地方,就到处接头了,弄得监理人员无所适从。例如: 柱纵筋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区接头; 柱纵筋在锚入梁内的部分接头; 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柱)支座处的接头; 梁纵筋在锚入边柱支座中的直锚部位的接头; 梁纵筋在锚入边柱支座中的弯锚部位( 15d 处 或 1.7lae 处 )的接头; 如此等等。请教一下,上述这些部位果真是允许接头的吗 ■ 答梁问题 (15) 03g101-1 明确规定了非连接区, : 既对节点区和箍筋加密区的连接加以限制。 如果实在避不开这些区域的话,需要结构设计师同意并对此规定做出变更。 ● 梁问题(16) :对一些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讨教一下,这就是平法梁端部接点的构造问题, 这是计算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长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梁端部15d弯折部分在垂直层面上的分布问题,具体的算法是: 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臵(计算)梁的第一排上6 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 小于 0.4lae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一定间距是多少(即相邻两个层次的15d的垂直段的间距是多少) 按照设计院的一般算法,这个间距是 25mm 。 注意,这个间距并非净距 。因为,他们的计算 逻辑是:如果计算通长钢筋的长度而两端都考虑这样的间距的话,则内层钢筋的总长 度比外层钢筋的总长度减少 50mm 。 我们也是按这个方法进行平法梁钢筋计算的,并且曾经对《03g101-1 图集》中的几个框架梁进 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是,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长度为 470mm ,略大于0.4lae
(其 计算结果是 440mm )(注:这是按 c20 混凝土计算的 ) 。 不过,上述的这个 25mm 的间距,不是净矩,而是钢筋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这就是说,如果是 φ25 的钢筋的话, 钢筋之间的净距为 0 ! 显然, 这对于混凝土包裹钢筋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构造规范中没有明确这种钢筋净距的规定。 规范只有: 梁上部纵向钢筋的净距, 不应小于 30mm 和 1.5 下部纵向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
。 如果增加这种垂直钢筋的净距的话,例如净距为 25mm ,势必使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 长度小于 0.4lae 。 当然,把纵向钢筋的直径缩小一些,使 0.4lae 的数值变小一些,也是一 种方法。但是这样做必然会增加纵向钢筋的根数,使钢筋的水平净距不足 30mm 或 25mm 。 实际施工中,人们也总是尽量把梁的纵向钢筋向柱外侧的方向靠,以保证其直锚长度。梁柱结 合部的钢筋密度很大,造成混凝土灌注的困难,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实了。 所以,在这里请教一下,设计《g101 图集》时的初衷,上述这种垂直钢筋的净距有没有取多 少 ■ 答梁问题(16) 严格地讲,无论水平放臵还是垂直放臵的钢筋,都应当满足净距要求 : , 我国施工界的传统做法在这方面问题比较多,也比较严重(有的工程节点区钢筋甚至挤的没有 了间隙) 。提问所指的一定间距就是不小于 25mm。设计《g101》的初衷,首先是对传统烦琐 的结构设计表示方法进行改革,其次是初步将结构构造实行大规模标准化,以保证设计和施工 质量。在施工构造标准化的初期,需要尊重以往的施工习惯,然后再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 分阶段修正。例如 03g101-1 中对柱矩形箍筋复合方式的规定等就是进展之一。 ● 梁问题(17) :对 54 页建议: 我在某地被要求在柱子左右两边框架梁的下部钢筋在柱节点内切断并搭接(03g101-1 第 54 页有 类似节点详图),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至少两层钢筋互相交叉、编网,再加上柱子纵筋,施工困 难,无法保证能满足规范其他要求。并且坚决禁止我采用在柱外受力较小处机械连接或焊接的 做法,结果我每次出完图后都要用图纸会审的形式通知甲方和施工单位修改设计。 我反问他们原因,答曰: pxpx 软件就是这样出图的、平法说明就是这样画的 。 因此,建议如下: 在 03g101-1 第 54 页或其他相关页的重要位臵用醒目字体作出友情提示: 应尽量避免柱子左右 两边框架梁的下部钢筋在柱节点内搭接、接长;当必须在柱内节点处搭接、接长,锚固时采用 图示位臵搭接、接长、锚固,并应参照 35 页说明。
■ 答梁问题(17) 梁下部钢筋能通则通 : ,尽量减轻节点区的拥挤现象应该是合理的。 机械连接或焊接后,在理论上两根钢筋变成了一根钢筋,只要避开内力较大的区段并控制连接 钢筋的数量(比例) ,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若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对此做出统一规定,则需 要充分依据,需要时间。 ● 综合问题(5) :有梁式筏板基础问题: ① 筏板部分一般为上下两层钢筋网,下层钢筋网片放在最下面,基础梁的整个钢筋(箍筋及纵 筋)放在下层钢筋网片的上面。是这样的吗 ② 但是,一般图纸在标注基础梁的高度时,梁底标高和筏板板底标高是在同一个高度,这样就 出现了基础梁的有效高度缩减的问题。因为,首先是梁的下部纵筋的保护层变厚了。 (最下 面是筏板的保护层,然后是筏板下层钢筋网片的纵横钢筋,然后是基础梁的纵筋,最后才是基7 础梁的下部纵筋) 当我们进行基础梁的强度计算时,应该采用这个缩减后的有效高度进行 计算。您说对吗然而,有的设计院并不是这样,甚至连基础梁的箍筋高度还是采用梁高减两 倍的保护层来计算的,这显然会造成箍筋高度太大 。 ③ 至于筏板钢筋网片,纵横两个方向的钢筋哪个在下面、哪个在上面是否应为: ⅰ下层钢筋网片是短方向的钢筋在下面、长方向的钢筋在上面; ⅱ上层钢筋网片是长方向的钢筋在下面、短方向的钢筋在上面; ⅲ 因为,从有梁式筏板的受力结构模型来看,正好是楼板和梁的受力结构模型翻转过 来。这样的看法对吗 ■ 答综合问题(5) : 1、形基础的钢筋配臵包括梁(或暗梁)和板两部分,布筋考虑一般以梁为先 ; 2、比较两个方向上的基础梁,从中判断强者(等高时选跨度较小者,不等高时选高度较大者) , 与强梁相垂直布臵第一层(最底层)板筋; 3、在第一层板筋之上并与其垂直布臵强梁的底层纵筋和第二层板筋( 强梁的箍筋与第 一层板筋在同一层面上插空走过) ; 4、再在其上布臵另一方向上梁的底层纵筋; 5、板上部面筋的布臵依据板区两个方向的跨度。跨度相差较大时,短跨面筋在上,长跨面筋在 下;跨度相差不大时,与板底筋的上下保持一致(两个方向的 ho 相等) ; 6、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两个方向梁相交对 ho 的影响,也应当考虑双向板的 ho 与单向板不同; 7、 筏形基础相当于倒楼盖的说法不完全正确。当承受地震横向作用是,柱是第一道防 线,楼盖梁是耗能构件,所以要做到强柱弱梁 强剪弱弯 ,梁要考虑箍筋加密区、塑性铰 等问题;但筏形基础的基础梁通常不考虑参与抵抗地震作用计算。 ● 墙问题(3) 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钢筋内侧还是外侧,现实 : 中大多数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觉得这样不妥,但图集上没有详细规定,正确的做法 应该是怎么样的 ■ 答墙问题(3) 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时,需要向内 : 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 ,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侧即可。剪力墙尽端不存在 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请参看 03g101 勘误:6、第 47 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 力墙水平筋弯钩位臵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 ● 墙问题 (4) 请问陈总在 03g101 第 47 页中 : 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 为什么取消了原 00g101 , 第 33 页中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的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设搭接接头的构造做法因 为在转角墙外侧设搭接接头比较便于施工,外侧水平筋连续通过转弯在施工中比较困难。 ■ 答墙问题(4) 按照我国施工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局部无间隙(纵筋搭接或箍筋局部重叠) : 的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如果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 360 度握裹,不应该允许有无 间隙的并列钢筋,请参看 35 页右上角构造) 。由于转角部位存在比较密的箍筋,如果转角墙外 侧水平钢筋在阳角位臵设搭接接头,则难以保证局部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钢筋混凝土中将形 成多条贯通内缝,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在此关键部位发生破坏。 ● 墙问题(5) 关于补强钢筋缺省标注的问题。 : 《03g101-1 图集》第 17 页,剪力墙矩形洞口补强钢筋的第(2)条是否和第(1)条相联系的, 即:如果设臵补强纵筋大于构造配筋,则需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数值;如果设臵补强纵筋 不大于构造配筋,则按第(1)条洞口每边加钢筋 ≥2φ12 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钢筋总面积 的 50%执行。 这样的缺省标注规则对圆形洞口是否适用首先是圆形洞口允许不允许缺省标注如 果允许的话,其缺省值是否可用 2φ12 (例如,在第(4)(5)(6)条中) 、 、 ■ 答墙问题 (5) 两条规定互相联系,在逻辑上是在同一大前提下(洞宽、洞高均不大于 800) : 的两个不同的小前提。由于圆形洞口有可能只切断一个方向上的钢筋,例如梁中部圆洞只切断8 箍筋,却需要在洞口上下补强纵筋,所以,矩形洞口缺省标注的做法不适用于圆形洞口。 ● 墙问题(6) 关于圆形洞口补强钢筋设臵方式的问题。 : 《03g101-1 图集》第 17 页的第(5)条规定:洞口上下左右每边都设臵补强钢筋;但第(4)条 只在上下设臵、而不在左右设臵 ■ 答墙问题(6) 03g101-1 的洞口规则与构造仅适用于剪力墙上(含墙身、墙梁与墙柱)开 : 洞,如果在框架梁或非框架梁上开洞,其构造方式就有所不同了。梁与墙梁的主要受力机理不 同,梁的主要功能是承受竖向荷载,连梁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剪力墙承受横向地震荷载;梁的箍 筋主要为保证梁的(受剪)强度而设,连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连梁的刚度而设。所以,当设臵 在连梁中部且直径不大于 1/3 梁高的圆洞切断了连梁的箍筋时,并不会使连梁的受剪强度减弱 到不安全的程度,但却会影响连梁的刚度。所以,第(4)条规定仅需在洞口上下设臵补强钢 筋 (严格的说法应是补刚钢筋。 ) ● 墙问题(7) 《03g101-1 图集》第 17 页的第(6)条说明了直径不大于 800 时的开洞 : 做法,对于直径大于 800的圆形洞口怎样处理 ■ 答墙问题(7) 在剪力墙上开直径 800 的圆洞情况比较少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一般主要 : 解决普遍性问题(偶尔涉及特殊性问题) 。如果圆洞直径大于 800,建议按 17 页第(3)条 洞宽 大于 800 的矩形洞处理,并在圆洞四角 45 度切线位臵加斜筋,抹圆即可。 ● 墙问题(8) 当(洞宽大于 800 的矩形)洞口上下使用了补强暗梁以后,洞口左右就不须 : 设臵补强钢筋了其中有什么道理 ■ 答墙问题(8) 不设臵补强钢筋是因为补强钢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所以要在洞口两侧 : 按(约束或构造)边缘构件配筋,见 17 页第(3)条规定。 ● 墙问题(9) 关于补强暗梁高度计算问题 : 《03g101-1 图集》第 17 页第(3)条: 补强暗梁梁高一律定为 400,施工时按标准构造详图取 值,设计不注。 这里的 梁高 400 是指混凝土的高度还是箍筋的高度 从第 53 页右上角
图中看来,应该是箍筋高度 。 ■ 答墙问题(9) 图上已经指示为箍筋高度。 : ● 墙问题(10) 在 03g101 第 48 页中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大样图中的墙柱是否包 : 括端柱还是指暗柱 ■ 答墙问题(10) 墙柱有 10 种,详见第 12 页第 3.2.1 条和第 3.2.2 条关于墙柱的定义。 : ● 墙问题(11) 在 03g101 第 48 页中注:1、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 : 根据该条 的规定,端柱、小墙肢在顶部的锚固构造做法是否也得考虑其是边柱、角柱或是中柱若是边 柱、角柱那么其构造就是按照 37 页或 43 页,若是中柱那么其构造就按照 38 页或 44 页。 ■ 答墙问题(11) 应该这样理解。顺便指出,关于剪力墙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在未得出进一步的研究结果之前,现时可以套用框架柱的某些做法。 ● 墙问题(12) 在 03g101 第 21 页中,c-d/1-2 间,yd1 d=200 下面的2φ16 φ10@100(2) :
是代表什么意思 ■ 答墙问题(12) 请见第 17 页第 4 条第(4)小条的规定。 : ●墙问题(1) :在 03g101-1 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 顶有暗梁 al 时,是否只需锚入 al 够锚固长度即可 ■答墙问题(1) :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 (因板不是墙的支座) , 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 ,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 强带 。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 al 时,墙竖向 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2) :剪力墙钢筋、al 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直钩是 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臵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 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 al 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 al 钢筋 直径9 ■答墙问题(2) :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臵是: (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 在外侧施工方便) ,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 al 箍筋,第三层为 al 纵向(水平)钢筋。端头直钩 与 al 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臵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 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 ,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臵在板的上部。 ●梁问题(1) :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以第 54-55 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 15d 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 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 直层面来布臵。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 定; 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臵(计算) 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 的直锚长度不小于 0.4lae; 第二种算法, 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 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 0.4lae, 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 ■答梁问题(1) :应按第一种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 54 页注 6 实行。 ●梁问题(2) :关于 03g101 图集第 54 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 15d 和直锚长度不小于 0.4lae 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 lae 也不要紧。
■ 答梁问题(2) :lae 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 化,所以,不应以 lae 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 ≥0.4lae 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 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 lae 的错误方法。 ● 梁问题(5) :框架梁钢筋锚固在边支座 0.45lae+弯钩 15d,可否减少弯钩长度增加直锚长度 来替代 ■ 答梁问题(5) :不允许这样处理。详细情况请看陈教授答复(二) 中的答梁问题(2)。
● 梁问题(6) :(1) 《03g101-1 图集》第 19 页 《剪力墙梁表》ll2 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 为负数。如:第 3 层的 ll2 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1.200 , 即该梁的梁顶面标高比第 3 层楼面标高还要低 1.2m , 也就是说, 整个梁的物理位臵都在 第 3 层 的下一层 (即第 2 层上) 。 既然如此,干脆把该梁定义在第 2 层算了(此时梁顶标高为正数) ,何必把它定义在第 3 层呢 (2) 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同一表格的 ll3 梁上,该梁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 0 (表格中为 空白,这意味着该梁顶标高与第 3 层的楼面标高一样,即该梁整个在三层的楼面以下, ) 应该是属于第 2 层的。 (3) 在洞口标注上也有负标高的问题。同一页的图 3.2.6a上,ll3 的 yd1 洞口标 高为 -0.700(3 层) ,该洞 d=200 ,也就是说整个圆洞都在3 层的下一层(2 层)上,既然 如此,何必在第 3 层上进行标注呢 以上提出这些负标高问题,主要影响到分层做工程预算 。因为在分层预算时,是以本楼 层楼面标高到上一层楼面标高之间,作为工程量计算的范围。因此,上述的(1)、(2)、(3)都不 是第 3 层的工程量计算对象。不少预算员都对上述的负标高难以理解。所以,我认为, 上述(1)、(3)的负标高可以放到下一楼层以正标高进行标注。 上述意见妥否或许有些道理没考虑到特此请教。 ■ 答梁问题(6) :这个问题看似不大,实际并非小问题。 建筑设计需要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协同工作,但在层的定义上,建筑与结构恰好差了一层。 建筑所指的某层,实际是结构计算模型的某减一层。例如:一座 45 层的楼房,建筑从 第 37 层起收缩平面形成塔楼,此时,结构分析时其结构转换层是第 36 层而不是第 37 层(关于 这一点要引起结构师的注意,搞错的情况并不少见) 。10 建筑设计的某层平面图,是从该层窗户位臵向俯视的水平剖面图。例如:建筑学专业有首层建 筑平面布臵图,而结构专业通常为基础结构平面布臵图(亦为俯视图) ,且结构意义上属于第一 层的梁(与第一层的柱刚接形成第一层框架且承受二层平面荷载的梁)在基础平面(俯视)图 上是看不到的,实际设计时也不在该图上表达。 搞建筑设计,建筑学专业是龙头 ,结构师有必要在层的定义上与建筑师保持一致,以使 建筑师与结构师对话方便。因此,某层结构平面布臵图应当与该层的建筑平面布臵图相一致。 在层的定义上与建筑学专业保持一致后, 结构所说的某层梁, 就是指承受该层平面荷载的梁 (站 在该层上,这些梁普遍在脚下而非在头顶之上。 ) 为将结构平面的参照系确定下来,03g101-1 对结构层楼面标高做出了明确规定(详见 第 1.0.8 条) ,并对梁顶面标高高差也做出明确规定(详见第 3.2.5 条三款和第 4.2.3 条六 款) 。 以上规定已经受了全国十几万项工程实践的检验,结构设计与施工未发生普遍性问题,但对施 工预算员则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任何一种技术都不是完美的(哲学意义上的美都是带有缺 陷的美) ,这也许正是平法的缺陷之一。 ● 墙问题(13) :问:03g101-1 第 47 页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在有端柱时,直锚长度小于 lae 时,要求端部弯折 15d,当剪力墙钢筋较大时,例:25,弯折长达 375mm,施工很不方便,此处 可否采用机械锚固,锚固长度可折减为 0.7lae,直锚即可满足要求。 ■ 答墙问题(13) :可以采用机械锚固,但有两个条件:1、不适用于墙面与端柱的一个侧面一 平的该侧墙面的水平筋;2、水平筋要伸至端柱对边后再做机械锚固头(如果伸至对边≥lae 或 ≥la,则可不设弯钩与机械锚固头) 。 ● 墙问题(14) :问:水平筋在丁字、拐角的做法,哪种符合要求(见图 1、2) ■ 答墙问题(14) :两种做法,左边的符合要求。左边的做法能够保证混凝土对钢筋比较好的 握裹 ,这对于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 墙问题(15) :剪力墙暗梁主筋遇暗柱时的锚固计算起点 ■ 答墙问题(15) :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应当从暗柱或端柱的边缘算 起。 ● 综合问题(4) :在gb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 126 页 10.1.5 条规定板下不受 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5d,我个人认为是否还应该满足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位臵, 这也是一贯的施工做法。 ■ 答综合问题(4) :请注意规范用语不应小于的意义。大学教科书中是=概念,而工 程规范和规程是≥的概念,因此,可以伸至支座中心位臵。 当为非抗震设计时,正常情况下板的下部钢筋在支座部位受压;当为抗震设计时,通常板不作 为耗能构件,因而不考虑地震作用的分配,仍然按非抗震设计,板的下部钢筋在支座部位亦受 压;在这两种情况下,即便其伸入支座长度为 5d,通常也是安全的。执行规范规定时,应特别 注意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 《03g101-1 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 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 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1) 柱纵筋伸入基础 (承台梁, 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 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 lae 还 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 (2) 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 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 ;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3) 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 10d ,而在 《03g101-1 图集》第 39 页梁上柱 lz 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 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 础 (4) 同样在《03g101-1 图集》第 39 页梁上柱 lz 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11 于 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5) 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是这样的吗 (6) 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 其弯折部分长度, 剩多少拐过去多少 ,显然不合适。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3)条,即规定 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 ,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4)条 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 。是这样的吗 (7) &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暂且提这么些,请陈教授赐教。同时又引出另一个筏板结构 的问题,当在下一个问题中提出,也请赐教。 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03g101-3、-4中得到相应 答案(2003 年底陆续推出) 。现在简单答复如下: ①⑤ 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臵。特厚基础(2 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 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臵;②③ 当柱纵筋伸入 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 12d;④⑥ 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 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 首先,获悉专著《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原理与构造详解》即将出版,这对于提高《g101 图集》的应用水平很有帮助,我想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将十分欢迎。 现在,对一些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讨教一下,这就是平法梁端部接点的构造问题,这是计算 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长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梁端部15d弯折部分在垂直层面上的分布问题,具体的算法是: 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臵(计算)梁的第一排上 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 小于 0.4lae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一定间距是多少(即相邻两个层次的15d的垂直段的间距是多少) 按照设计院的一般算法,这个间距是 25mm 。 注意,这个间距并非净距 。因为,他们的计算 逻辑是:如果计算通长钢筋的长度而两端都考虑这样的间距的话,则内层钢筋的总长 度比外层钢筋的总长度减少 50mm 。 我们也是按这个方法进行平法梁钢筋计算的,并且曾经对《03g101-1 图集》中的几个框架梁进 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是,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长度为 470mm ,略大于0.4lae
(其 计算结果是 440mm )(注:这是按 c20 混凝土计算的 ) 。 不过,上述的这个 25mm 的间距,不是净矩,而是钢筋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这就是说,如果是 φ25 的钢筋的话, 钢筋之间的净距为 0 ! 显然, 这对于混凝土包裹钢筋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构造规范中没有明确这种钢筋净距的规定。 规范只有: 梁上部纵向钢筋的净距, 不应小于 30mm 和 1.5 下部纵向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
。 如果增加这种垂直钢筋的净距的话,例如净距为 25mm ,势必使最内层钢筋的直锚部分的 长度小于 0.4lae 。 当然,把纵向钢筋的直径缩小一些,使 0.4lae 的数值变小一些,也是一 种方法。但是这样做必然会增加纵向钢筋的根数,使钢筋的水平净距不足 30mm 或 25mm 。 实际施工中,人们也总是尽量把梁的纵向钢筋向柱外侧的方向靠,以保证其直锚长度。梁柱结 合部的钢筋密度很大,造成混凝土灌注的困难,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实了。 所以,在这里请教一下,设计《g101 图集》时的初衷,上述这种垂直钢筋的净距有没有取多 少 严格地讲,无论水平放臵还是垂直放臵的钢筋,都应当满足净距要求 ,我国施工界的传统做 法在这方面问题比较多,也比较严重(有的工程节点区钢筋甚至挤的没有了间隙) 。提问所指的 一定间距就是不小于 25mm。设计《g101》的初衷,首先是对传统烦琐的结构设计表示方法 进行改革,其次是初步将结构构造实行大规模标准化,以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在施工构造标 准化的初期,需要尊重以往的施工习惯,然后再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分阶段修正。例如 03g101-1 中对柱矩形箍筋复合方式的规定等就是进展之一。12 搭接同时意味着有截断点,对钢筋混凝土梁支座(上部)负弯矩筋的截断位臵, 《混规》 gb 第 10.2.3 条有明确规定(执行时应注意规范用语的宜字) 。规范对梁下部纵 筋的搭接未做限定,根据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下部钢筋搭接时,一要避开弯矩最大的跨中 1/3 范围,二要避开梁端箍筋加密区,三要控制搭接钢筋的比例。 1 在 03g101 第 29 页中第 4.5.1 条中&当梁的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 筋截断点距支座边的距离,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为 0.1ln(ln 为本跨梁的净跨值)&.可是在 00g101 中第 23 页,却规定的统一取为 0.05ln(ln 为本跨梁的净跨值),请问陈总这两个取值一哪 个为准,是 03g101 修改了以前的数据还是印刷上的错误 以 03g101-1 为准。应当注意,结构设计师在采用该措施时,一定要细致地分析。 钢筋的截断点无论定在何位臵,都是一个参照点 。结构设计师要从该参照点往跨内推算出: 1、该点距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位臵再加上适宜的锚固长度的 距离;2、该点距抵抗弯矩图上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位臵再加上适宜的长度的距离。 两个距离推出后取较长者,并以此决定截断几根钢筋。因此,截断点位臵距离支座边缘的多少, 均不会影响梁的安全度。 00g101 提出该项措施,处于以下考虑:1、当梁的正弯矩配筋较多时,例如配臵两排甚至三排正 弯矩钢筋,没有必要全部锚入支座;2、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内的钢筋安排存在一些问 题,问题之一就是把不必要的钢筋也锚入节点,十分拥挤,严重影响节点的刚度;3、把不需要 锚入节点的钢筋在节点外截断,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由以上思路出发,似乎只要将不需要 的钢筋从节点外断开就可以达到目的,于是确定了截断点距支座边缘 1/20 净跨值。但经过进一 步的分析,在 0.05ln 位臵截断一部分钢筋,距离支座很近,可能会影响伸入支座的钢筋的受剪 销栓作用,如果距离大约一个梁的高度,即 1/10 净跨值,对受剪销栓作用的影响就很小了。应 该说,03g101-1 的规定在概念上更趋于合理。 当然,究竟截断几根钢筋,既要符合规范要求,又要满足受力要求。现在的问题是,规范对此 并未直接做出明确的规定。应该理解的是,规范不会去包打天下 ,也不可能做到包打 天下 ,结构方方面面问题的处理,还要依据结构基本理论、概念设计和经验。前面所述不需 要该钢筋的截面位臵再加上适宜的锚固长度和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位臵再加上适 宜的长度就需要结构设计师细致地分析而后决定。 基础 一、1、04g101-3 图集第 6 页关于加腋注写的规定: b×hyc1×c2其中 c1 为腋长,c2 , 为腋高 。但是,基础梁有两种加腋 ,一种是侧腋,另一种是顶腋。第 6 页没有说明此标注 是侧腋还是顶腋不过,看了第 33 页基础主梁梁高加腋注写图示与第 38 页基础次梁梁 高加腋的图形语言,我认为第 6 页说的是梁高加腋 。——这个认识对吗 2、而且,我有这样的认识,对于基础主梁加侧腋 ,设计时,在施工图上是不必进行注写 的,施工人员自动按照第 31 页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来进行操作即可。——这 个认识对吗 答:1.对.梁高加腋是计算加腋,需要标注. 2.对.侧腋是构造加腋,由施工方面实施,设计不注. 二、1、看了青来教授 12 月 8 日关于基础梁保护层的一个回复: 表中基础梁数据应加以修正。 在实际应用时,图集第 38 页已经明确规定最底层为基础底板,基础底板的钢筋已在表中明确规 定(保护层)为 40,而基础梁的钢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实际(保护层)将大于 40。但对于高板 位和中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础梁则应按规范执行 ,再对比 04g101-3 图集第 25 页,感到现在有发 布勘误的必要。 2、第 25 页保护层表中, 基础底板的数据表现方式是好的,就是分别对顶筋和底13 筋列出保护层的厚度。请教青来教授:括号里面的防水:50也是指底筋保护层的厚度吧 3、建议基础梁的保护层厚度也按顶筋和底筋分别列出。你看好吗 答: 由于高板位筏形基础应用不多(中板位更少),所以不计划在 101-3 的构造详图中公布高板位 和中板位的构造,而 25 页的通用构造主要服务于本图集的构造,且由于 38 页的构造中已明确梁 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应用中不存在问题. 对于低板位筏基,即便上翻基础梁中也可能有回填土,但属于无水&封闭土&,不象自然土对钢筋 有侵蚀性,所以基础梁侧面及梁顶的保护层不必采用 40. 就目前 101-3 所包括的低板位筏基构造,25 页不存在勘误问题,但宜以加注解的方式适时修正以 求全面. 另外,防水为 50 系指低板位的板底筋 三、 在高层建筑中,有很多采用桩基方案,但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底下室,此时的底板和 我们常说的筏板有什么区别呢在结构计算中一般采用怎样的计算模型呢在这里柱下是独立 的承台,承台之间设有拉梁,且底板的厚度也比较厚,一般都是 500 左右。 (我所在的地方是温 州,土质在 3 米以下一般是以淤泥为主) 答:1、 筏板基础的底板是承重的。 2、 桩基础—独立桩承台是承重的,而此时的底板主要起封闭和防水的作用。 四、48 米的钻孔灌注桩配臵了 5 节钢筋笼,底部钢筋笼不用可以吗,灌注桩的受力情况是样 的& 答: 根据不同土质与地震设防烈度,灌注桩配筋可采用全桩配筋和按一定比例部分配筋两种方式. 具体采用哪一种,应由设计者根据具体工程的情况按规范相应要求确定. 五、04g101-3 第 25 页关于基础梁的保护层厚度为二 b以下≤35,而混凝土规范中规定基础 纵筋保护层不应小于 40mm,而且该条为强制性条文,不知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取值。 另外,外墙迎水面的保护层,图集与《地下防水工程设计规范》相差很大, 《地下防水工程设 计规范》中规定为不应小于 50mm。 以上问题在施工图审查中经常认识不一,请陈总给与回复,谢谢! 答:1、表中基础梁数据应加以修正。在实际应用时,图集第 38 页已经明确规定最底层为基础 底板,基础底板的钢筋已在表中明确规定为 40,而基础梁的钢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实际将大于 40。但对于高板位和中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础梁则应按规范执行(总则第 1.0.3 条 要求...... 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 2、该图集的编制依据中未列入《地下防水工程设计规范》 ,故施工尚应遵守该规范。图集修订 时应考虑列入。 六、hengzhena 梁式筏基中的(底标高相同)筏基底网底层钢筋在其上同方向的 jzl 下还设臵 底网配筋否 cdf 答: 1、梁式筏基中的(底标高相同) :我把它称为正筏板基础。 2、在正筏板基础中,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的底层钢筋(即:与基础主梁 jzl 方向垂直的板 筋) ,放在基础主梁 jzl 下部纵筋的下面。这就是正筏板基础的第一层钢筋。 3、 正筏板基础的第二层钢筋是:基础主梁 jzl 下部纵筋和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14 (即:与基础主梁 jzl 方向平行的板筋) 。后者在基础主梁 jzl 两侧 50mm 处开始布臵。也就是 说,在基础主梁 jzl 的内部不设臵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即:与基础主梁 jzl 方向 平行的板筋)。
cdf1、目前,确实有一些施工人员,把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纵横钢筋)绑扎好之后,再把另外 绑扎好的基础主梁的钢筋笼子往上面一放——这样的施工方法似乎很方便。 2、但是,上述的做法是不是违反了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呢如果设计师是根据基础主梁下部 纵筋的下面只有基础板的一根钢筋来设计基础梁的钢筋的,那么,你现在往基础主梁下部纵 筋的下面多塞进一根基础板(与梁平行的)钢筋,抬高了基础主梁的下部纵筋,减少了基础主 梁的有效高度 ,降低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3、所以,奉劝坚持把整个钢筋网放在基础主梁下部纵筋下面的人,在施工之前,最好先问一 下该工程的设计师可否这样做,免得独自承担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的责任。 hanyanfei_1b 不好意思,我还有个想法:依陈教授表达的意思, 与基础主梁 jzl 方向平行的板 筋和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同为第二层钢筋,那么与基础主梁 jzl 垂直方向的基 础主梁 jzl 放在它的上面,还是放在和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的底层钢筋同一层呢。按陈教授说的 是不是不能出现第三层钢筋呀,换句话说是不是我可以这样理解,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的底层钢 筋和同方向的基础主梁 jzl 做同一层绑, 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和同方向的基础主梁 jzl 做同一层绑,把梁和板一起考虑,做成两层钢筋网片,有什么不对之处,还望见谅 cdf 答: 1、 筏板的下层钢筋网的底层钢筋和同方向的基础主梁 jzl 做同一层绑 ,……, 把 梁和板一起考虑,做成两层钢筋网片 ,这种理解不对。 2、综合以往的讨论,一块筏形基础的钢筋施工步骤如下: (1) 首先确定出强梁(jzl) 的方向——当纵横 jzl 为等截面高度时,以跨度小者为强 梁 ;当为不等截面高度时,以高度大者为强梁 。 (2) 然后,布臵与强梁方向垂直的筏板最底层的板筋。 (3) 然后,在这层板筋之上布臵强梁(jzl) 的下部纵筋,并且在强梁(jzl) 的两侧 布臵与强梁(jzl) 平行的第二层板筋(这时,筏板的下层钢筋网布臵完成) 。 (4) 然后,再在其上布臵与 强梁(jzl) 垂直的基础梁下部纵筋。 …… 3、可见,最下层的基础梁下部纵筋的下面,有而且仅有一层板筋。 wp1999 cdf 先生:关于上面的回答,我认为这和以前在网上的讨论是一致的!但这和刚发布不 久的 04g 第 38 页的说明是有点不同的!你认为呢不知陈教授对此问题是怎样解释的啊~ 七、hxpti-3 第 25 页关于基础梁的保护层厚度为二 b以下≤35,而混凝土规范 中规定基础纵筋保护层不应小于 40mm,而且该条为强制性条文,不知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取值。 另外,外墙迎水面的保护层,图集与《地下防水工程设计规范》相差很大, 《地下防水工程设 计规范》中规定为不应小于 50mm。 以上问题在施工图审查中经常认识不一,请陈总给与回复,谢谢! 答: 八、该图是从 04g101-3 中截下来的,在图中:如果该基础属于低板位梁板式筏型基础的话,那15 么在图中,筏板的下层钢筋无论是纵向或者横向,只要在基础梁宽部位的的筏板下层钢筋是否 均不布臵还是只布臵一个方向(纵向或横向)的如果按照后一种布臵方法的话,那么在该图 中应该在哪个方向的基础梁下部布臵筏板钢筋图1 答: 请对照 38 页底部钢筋层面布臵理解.最底层的板筋[钢筋层面(1)]与同向梁底部纵筋不存在 &同层面重叠&问题,所以应满布.只有另向板筋[钢筋层面(2)]与梁底部纵筋有&同层面重叠&问 题,所以应给梁底部纵筋&让路&. 九、当存在双向基础梁的时候,y 向基础梁(参图集 39 页)的下方的底网 y 向钢筋是否满铺 实际施工的时候,底网底层钢筋是否不论是 x 还是 y 向,均为满铺 答:底面一平的筏形基础,基础平板下部两向钢筋中只有最下层的钢筋满铺;其上另向钢筋与 基础梁的下部纵筋在一个层面,遇到梁筋后给梁筋腾空 ,没必要实际也用不着满铺。 十、请问青来教授:准备出版有关桩基础的平法图集吗其中包括:桩承台、基础拉梁、 防水构造等。 答: 桩基础的概念比较含混,一般称做桩基而非桩基础 。因为桩基是一种人工地基, 既人对天然地基进行了改造。地基与基础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而桩基是两种概念的复合。 有独立基础、桩基承台及关联构件的编制准备,但要等箱基及地下室结构编制完成之 后。 十一、问题主要是:在 jzl 的下方与其平行的底网钢筋的布臵与否感谢您对此问题的解释; 网片钢筋的排法第一根间距距梁角主筋的距离为网片筋间距的一半……!! !16 答: 1、基础主梁下部纵筋的下方只有与之垂直的基础板底部最下层钢筋 ,当然,也有基础 主梁的箍筋 (与板底筋插空布臵) 就是没有 , 与其平行的底网钢筋 关于这一点, 。 看看 04g101-3 图集第 38 页右下图及注,就明白了。 2、 与梁平行的板筋在基础主梁 jzl 两侧 50mm 处开始布臵 ——过去有的设计院是这样说的, 可能是来自楼板钢筋距梁 50mm 处开始布臵——现在按 04g101-3 图集第 39 页应该做一更正:板
的第一根筋,距基础梁角筋垂直面为 1/2 板筋间距 。 1、目前,不少设计和施工人士仍然坚持: 与梁平行的板筋在基础主梁 jzl 两侧 50mm 处开始布 臵 。 2、但 04g101-3 图集第 39 页表示: 板的第一根筋,距基础梁角筋垂直面为 1/2 板筋间距 。 3、还是请青来教授发表一下意见吧。 柱 一、汤仁海是我请问陈教授:在柱子基础部位定位箍筋 在 04g101-3 里,锚固在梁里的部位是 至少要加两道定位的箍筋,请问, 1、图集的定位箍筋写了矩形封闭箍筋而非复合箍筋,是不是定位的只要外面的大箍筋 。而 不用里面的小箍筋 啊, (这两种箍筋的概念我不是清楚,呵呵,烦解释一下) 2、在板式基础里(我把不是梁和双层筋,只是象板的基础叫板式基础不晓得对不对,因这没有 这方面的图集,所以问一下, 这方面的图集什么时候出。 )定位箍筋是不是和筏式里一样的 3、另外,如果定位箍筋实在不好布臵(施工中,这种情况很多)是不是在保证定位的前提下, 定位箍筋可以取消吗谢谢 答:jbye 给点我的理解,不对请原谅(望陈教授海涵) re:q1 是,只需要一个 2 肢箍箍住所有的柱筋即可. q2 也对,基础按构造分类:1、独立基础 2、条形基础 3、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4、片筏基础 5、 箱形基础.片筏基础也就是筏形基础,按构造不同又分平板式和梁板式.平板式是在地基上做一 块钢筋混凝土板,柱直接支撑在底板上.梁板式按梁板位子不同又分为 2 类:一类是底板上做梁, 柱子支承在梁上;另一类是将梁放在底板的下方,底板上面平整,可直接做建筑物的面层 q3:不能取消,04g101-3 45 页明确说明.定位箍筋作用就是定位,防止浇灌混凝土时柱纵筋偏 离. qlchen 1、是。 2、与板式筏形基础要求相同。 3、不可省。不仅仅是绑扎定位 ,更重要的是浇筑定位 。 二、柱子下面的筋小,上面的筋大,如何变径呀在哪个地方变啊我是钢筋工,这种事儿现 在还发现了不少呢。 答:1、你看 03g101-1 图集第 36 页右上角的图 2 ,就是解决柱纵筋上大下小这个问题的。 2、具体说是这样:第 36 页左三图是解决柱纵筋上下一般粗或上小下大的情况 的。当柱纵筋上大下小时,下一层较细的柱纵筋就不能像左三图那样伸出上一层 50017 (左右)和较粗的柱纵筋连接,只能把较粗的柱纵筋伸到下一层中间,在那里与较细的柱纵筋 连接。 3、在施工时,为了避免下一层柱纵筋出现两个连接点,我和陈青来教授于
在本论坛讨论过这个问题,你可以打开看看。 三、请问陈教授:在 g101,p43 页中边柱结顶筋在采用(一)类型进行锚固时,当直锚长度已达到 1.5la 时是否还要进行弯锚如果要进行弯锚,平直长度应为多少弯上部钢筋是否要弯至梁底 在 p44 页中,中柱结顶钢筋在直锚长度已达到要求是否需伸至梁顶 答:1、无论何种情况均应伸至柱顶。 2、边柱外侧柱筋至少到顶部再弯钩 12d。 四、03g101 图集第 49 页边缘约束构件的构造节点中直径小于 28 的竖向钢筋采用搭接连接,图 中的示例是 50%的接头率情况,标注的搭接长度为 1.2lae,但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 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中有关规定,搭接长度与接头 率有关,如为 50%的接头率,则搭接长度应为 1.4lae。是否本图集的该节点标注有误 勘误 表中有: 钢筋连接和锚固必须遵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9.3 钢筋的锚固’ 与‘9.4 钢筋的连接’《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钢筋的连接和锚固’ 、 的所有规定。 是否是对此情况的纠正 答: 这事有些微妙.修正版为了与 g329 的规定保持一致,结果把原版的 lle 修正成了 1.2la.不过 混凝土的问题是模糊控制的宏观问题,如果采用非接触搭接,1.2 倍比 1.4 倍都可靠. 这个问题我早已备案,待研讨后再论. 五、 接着 12 月 10 日关于 03101-1 图集p36 页的图 2的讨论。这里又发生一个问题: 1、 连接位臵上移至柱上端以后,如果在下一楼层现浇时把柱插筋留到这么高的位臵, 则施工会很不方便。 2、但如果按p36 页左三图那样,在本层柱根500 左右的地方设臵柱插筋,则在顶板 梁以下500 左右的地方又发生一个钢筋接头——这就造成一个楼层内的一根柱纵筋出现两 个接头的问题(一般来说,一根钢筋是不允许出现两个接头的)——请教青来教授,是不是 应该这样做 答: 移至上端主要为了节约钢筋.如果太高不容易控制其稳定,可达中部亦可.无论如何应避免连 接两次. 六、hhhzz-1982 上柱钢筋比下柱钢筋大时,图籍上规定的是上柱钢筋从下面层柱子底面下去 ll 于下柱搭接,但是再图籍 p42 页的图 2 下面有句小字注:将柱下端的连接位臵上移至柱上端 时什么意思 答:cdf 1、你说的图集 p42 页的图 2是非抗震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构造。如果是抗震框架 柱纵向钢筋连接构造,要看p36 页的图 2 。不过,这两个图 2的标注是一样的。 2、 连接位臵上移至柱上端是这样的意思:先看看左三图,本来每个楼层框架柱纵向钢筋 连接是距离本层柱根很近的地方(500 左右,实际的计算是三个数选最大值,而在图 2 ) 中,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点移到顶板梁以下很近的地方(500 左右,实际的计算是三个数选最 大值,这样,柱纵筋连接点就上移了。 )18 qlchen 上移可以节省一点钢筋. cdf 不过,这里又发生一个问题: 1、 连接位臵上移至柱上端以后,如果在下一楼层现浇时把柱插筋留到这么高的位臵, 则施工会很不方便。 2、但如果按p36 页左三图那样,在本层柱根500 左右的地方设臵柱插筋,则在顶板 梁以下500 左右的地方又发生一个钢筋接头——这就造成一个楼层内的一根柱纵筋出现两 个接头的问题(一般来说,一根钢筋是不允许出现两个接头的)——请教青来教授,是不是 应该这样做 七、 03g101-1 图集第 37 页的节点构造图(一)中,有个问题我想问问青来教授: 柱外侧钢筋 弯折段放在梁筋上面通过,那么,梁的端支座负筋就降低了高度(25mm+柱外侧钢筋直径) , 这就造成支座附近梁的有效高度的降低,对结构会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答: 达飞先生能够注意到&图形语言&,这很难得.但图形语言比文字语言的严格程度要低(数据语 言最严格). 梁筋只要在梁顶不与柱筋的水平弯折段相碰且与其有 30 的平行净距,两者应放臵在同一层面.如 果不具备以上条件,梁筋宜按 1:12 缓斜向弯下再与柱筋完成弯折同向搭接,此时计算高度应在设 计阶段即做相应减小.但目前我国结构设计人员很少做到这样细致. 八、融侨图集 34 页中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50%是为 1.4。而剪力墙竖向钢筋及约 束边缘等构造却是 1.2。请问陈青来教授这是为何还有框架柱的搭接长度要乘以什么系数 答:qlchen 你很心细,看出了不一致处。剪力墙 50%搭接取系数 1.2 是与《高规》 保持一 致 ,柱 50%搭接应取系数 1.4。 柱搭接系基于接触搭接的试验结果,如果采用非接触搭接时,锚固效果更好,搭接长 度可减小,但目前规范还没有做这方面的规定。 融侨陈教授你好,你提出的非接触搭接按理论来说其效果更好,但在实际施工操作中我觉得很 难控制,因为其位臵是要离开楼板位臵。你说呢 还有就是图集中的抗震 kz 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中的 a 作法当直锚长度大于等于锚 固长度时伸至柱顶后截断,是否指当直锚长度够时,但还没伸至柱顶(梁很高)这时还是要到 柱顶 对于梁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和柱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的名词能否解释一下。 (上次听你的讲座时 太吵,所以想再麻烦您一下) cdf 1、 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为: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整个柱的截面 积所得到的比率。 2、屋面框架梁(wkl) 上部纵筋配筋率为:梁上部纵筋的总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 积所得到的比率。 梁的有效截面积为梁的截面宽度乘以梁的有效高度。 而梁的有效高度为:梁的截面高度-35 (当梁上部纵筋为一排筋时) 梁的截面高度-60 (当梁上部纵筋为两排筋时) hhhzz-1982 两根钢筋搭接时不靠到一起,而是离开 30mm 的距离就行了,这个好象很容易控制。19 柱无论是否达到锚固都需要到柱顶弯锚 cdf 楼上的朋友:我倒是同意柱无论是否达到锚固都需要到柱顶弯锚的说法。但是,你如 何理解 03g101-1 图集第 38 页(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的c 图呢 ( 当直锚长度≥lae 时不弯锚) 九、请教陈教授:当柱子下部钢筋与上部钢筋直径不相同时,施工中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时如 何做到柱子钢筋中心对齐或者有什么其他的办法 答: 可在较细直径的钢筋上加外径与较粗钢筋直径相同的铅丝套环.但应注意两根钢筋直径相差 最好不大于一档. 十、一般的这种小情况不用讨论的,我们是施工单位,遇到较真的监理,我们也没有办法了, 所以要请教陈教授! 就是在框架柱子中:一般的箍筋的四个角都是圆的,这就造成了在实际绑扎中它们就不可能到 角,比方就,现在有一 500*500 的柱子,保护层是 25,箍筋是 b10 的,所以我应做成 470*470 的箍筋了,但是由于箍筋的四角是圆的, 在实际绑扎中箍筋就不得到位,在量角到角之间的距离时,只有 440 长或者更少(实际上会更 少一些)这就造成了四角的保护层不够的情况了,但是中中间的几根主筋是没问题的。所以请 问,在这种情况我该如何做呢,是增大箍筋 呢(现在箍筋的保护层只有 15,再大可能不合适了)还是有别的办法,我虽然认为没有事, 但是有些监理是不行的,遇到这种情况,我该如何解释呢,请陈教授回复一下,好让我们有个 权威的的说法!谢谢 答:这个问题取决于箍筋内表面的弯折半径.如果弯折半径与柱纵筋截面半径相同,所有柱纵筋 即可&各就各位&,但实际做不到.这么小的弯折半径会造成箍筋开裂,所以柱四角纵筋总比中部 筋的位臵向内一些. 十一、我在用鲁班钢筋软件时,发现当采用绑扎时,下部加密区的长度大小不是按照 03g101 规 范布臵的,请问陈教授,柱子的接头类型会影响到加密区的大小吗 答:1、你所说的箍筋加密区是指 03g101-1 图集第 36 页hn/3那个加密区吗对于机械连 接和焊接连接来说,箍筋加密区就是hn/3 ,但是对于绑扎搭接就不是这个数了, 因为在钢筋绑扎搭接的范围内也要进行箍筋加密。 2、 但问题不止于此。 看看第 36 页左边那个图, 如果按φ25 的柱纵筋计算, 设为 44d=1100, lae 假设 hn 为 3 米,下端的非连接区就是 1 米,第一个搭接区 lle 取作 1.2lae=1320,则短 插筋伸出基础顶面的高度=20; 长插筋比短插筋高出 1.3lle=1700,这样 长插筋伸出基础顶面的高度=20。也就是说, 长插筋伸出基础顶面的高度 大大超出了hn的范围! 而且造成了长插筋的搭接区落在顶板梁下面的非连接区内! 上面的计算是为了口算方便,取 lae 为 44d(c20 砼) ,如果取 lae 为 38d(c25 砼) ,其计算 结果是: 长插筋伸出基础顶面的高度为 3620,也大大超出了hn的范围! 而且造成了长 插筋的搭接区落在顶板梁下面的非连接区内! 3、所以,我在讲课时多次提出,03g101-1 图集第 36 页左边那个图并不实用。在实际施工中, 当柱纵筋较粗时(φ20 以上) ,不要使用绑扎搭接 ,而应该使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 。20 另外的原因是, 绑扎搭接很浪费钢筋(对于粗钢筋尤其浪费得厉害) ,而且效果不好(质量 不好) 。因此,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采用了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这两个方 案。 十二、一般的这种小情况不用讨论的,我们是施工单位,遇到较真的监理,我们也没有办法了, 所以要请教陈教授! 就是在框架柱子中:一般的箍筋的四个角都是圆的,这就造成了在实际绑扎中它们就不可能到 角,比方就,现在有一 500*500 的柱子,保护层是 25,箍筋是 b10 的,所以我应做成 470*470 的箍筋了,但是由于箍筋的四角是圆的, 在实际绑扎中箍筋就不得到位,在量角到角之间的距离时,只有 440 长或者更少(实际上会更 少一些)这就造成了四角的保护层不够的情况了,但是中中间的几根主筋是没问题的。所以请 问,在这种情况我该如何做呢,是增大箍筋 呢(现在箍筋的保护层只有 15,再大可能不合适了)还是有别的办法,我虽然认为没有事, 但是有些监理是不行的,遇到这种情况,我该如何解释呢,请陈教授回复一下,好让我们有个 权威的的说法!谢谢 答:这个问题取决于箍筋内表面的弯折半径.如果弯折半径与柱纵筋截面半径相同,所有柱纵筋 即可&各就各位&,但实际做不到.这么小的弯折半径会造成箍筋开裂,所以柱四角纵筋总比中部 筋的位臵向内一些. 十三、请问陈教授,在 03g101 第 9 页中,有当为抗震设计时,确定箍筋肢数时要满足对柱纵 筋‘隔一拉一’以及箍筋骨肢距的要求是什么意思呢 答:即设臵的箍筋至少隔一根柱纵筋拉住一根柱纵筋,不可以隔两根柱纵筋才拉住一根柱纵筋. 十四、我们这儿有这样一种施工方法: 单层厂房的柱子经常在 0.000 标高处留设施工缝。是否 合理 答:1、你说的单层厂房是什么结构是排架结构还是框架结构 2、我做过几个单层厂房的施工,那都是排架结构 。杯形基础都深埋在±0.00 以下 , 预制的工字形柱插在杯口内,周边灌实混凝土。这样,没有可能发生±0.00 处留设施工 缝的问题。 3、如果所说的单层厂房是框架结构,则施工缝留设在±0.00 处是不够安全的。 因为,在±0.00 处要做混凝土地面,而混凝土地面是刚性地面,本身就在此部位对混凝土 柱抵抗水平地震力带来不利影响。而如今又要在±0.00 处的混凝土柱留设施工缝,则无疑 是雪上加霜 ,留下了无穷的隐患。 (03g101-1 图集对±0.00 处柱箍筋进行加密,就足以 说明此部位的薄弱性。 ) 单层厂房并不高,如果混凝土柱能一次性现浇是最好不过的。如果要留施工缝,留 在1/2 柱高处,也比留在±0.00 处要好。 十五、 03g101—1 第 41 页注中指出: 底层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顶面或无地下室情况的基础顶 面这句话怎么理解如有地下室则地下室的柱按不按柱根加密,如按柱根加密,此时一层柱 也应加密。也就是说如有地下室的则地下室的柱和一层的柱都需要加密,是不是这样理解。如 是这样理解,则 03g101—1 说法不明确,请问陈教授怎样理解对。谢谢陈教授的指点。21 答:1、首先要明确,03g101-1 图集只适用于±0.00 以上的结构。 ±0.00 以下部分的结 构,到目前为止,出版了一本 04g101-3 图集(筏形基础) ,可能将来还要出箱式基础等。 2、 地下室部分的结构应该属于箱式基础的范畴,现在还没有标准图集。不过,陈教 授说过: 地下室内的柱归入‘基础结构’ ,箍筋宜全高加密。
3、03g101—1 第 41 页注底层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顶面或无地下室情况的基础顶面 ,应 该这样理解: (1) 有地下室的时候, 柱根是指地下室的顶面。 (2) 无地下室的时候, 柱根是指基础顶面。 (当基础梁高于基础板时,就是指基础梁 的顶面) 十六、zxd 请教陈总,关于柱根的判断,如下图所示的判断是否正确无基础梁的柱根系指基 础的顶面,有基础梁的柱根系指基础梁的顶面,有地下室的柱根系指地下室基础底板顶面和地 下室顶板的顶面。图122 答:qlchen 对. 地下室内的柱归入&基础结构&,箍筋宜全高加密. zxd 再次请教陈总,关于上图中左边有地下室的情况时,底层柱是否指的是-2 层和首层没有 地下室的情况,底层柱是否指的是基础或基础梁顶面至首层顶板上皮此时的柱净高(hn)是否 指的是从基础或基础梁顶面至首层顶板梁下皮标高 qlchen 1、任何一侧有地下室即按有地下室考虑。 2、有基础拉梁,拉梁以下为基础结构 。 3、仅有基础,自然从基础顶面 。 十七、在框架结构中。柱中的砼等级是 c35。而梁的砼等级是 c30。请问梁的钢筋锚固按什么计 算。并且梁柱的混凝土怎样浇筑比较合适。 答: 1、这个问题确实普遍存在。设计院经常喜欢把柱、梁、板设计成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施工中却不容易实现。 2、就拿上述提问来说, 柱中的砼等级是 c35,梁的砼等级是 c30 ,而在施工中,往往把施 工缝留在梁底,这样柱按 c35 砼浇筑了,在浇筑梁时,按 c30 砼把梁柱交叉节点浇筑了——等 于降低了梁柱交叉节点这个最重要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此外,就算整层的梁柱同时浇筑, 也很难划分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3、再有一个问题是:梁与板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设计要求是整个梁按高的强度等级 的混凝土(例如 c30) ,而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例如 c25) ,并要求梁的高强度等级混凝 土混凝土向两侧(板)扩散。但这个施工要求和山西省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矛盾——该计算规则 规定梁与板交叉部位的混凝土算板而不算梁——若按此规定,则梁上部的混凝土要采用板 的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 上述矛盾如何解决请青来教授指教。 十八、我在现场看到柱子直径 22 变 25 时搭接方法和 101 完全不同 现场搭接是以顶板为基准面,上柱(25)纵筋往下伸一个 la,下柱(22)纵筋往上伸一个 la, 然后绑扎。 不知这样行不行据说施工中基本上都是这样处理的 答:应按照 03g101-3 做,否则上柱在内力最大的柱根部配筋严重不足。 上柱配筋比下柱大是为了满足上柱受力需要,施工习惯源于不清楚柱子实际所受内力。 十九、第 36 页图 2 勘误:加注将柱下端的连接位臵上移至柱上端,对吗 答:03g101-1 图集第 36 页图 2 的勘误,就是叫你增加一个注 : 注:将柱下端的连接位臵上移至柱上端 (图 2 的图本来就是对的,没有什么错误。这个加注只是提醒大家注意,左三图的连 接位臵都在柱下端,而现在图 2 的做法是移至柱上端了。 ) 二十、 边框架柱的外侧钢筋可以直锚吗(满足 1.5lae) 答: 就算是满足 1.5lae,框架柱(边柱)外侧钢筋也必须伸至柱顶,然后弯直钩 12d 。 二十一、ccllong: ( 21:12:13) 柱筋电渣压力焊的接头部位箍筋需要加密么怎么计算加密范围23 qlchen 回复: ( 21:57:43) 搭接长度范围箍筋加密的目的是增大混凝土对钢筋的粘接强度,焊接是一个点 ,不是一个 长度范围 ,加密不起什么作用。 剪力墙 一、请问陈老师: 1、在剪力墙结构中,墙立筋离暗柱钢筋多少距离开始布臵第一根钢筋 2、在剪力墙中,如两暗柱的净距为 100(或者为 50,150,200,250),而立筋间距为@200 的时候 两暗柱间是否设立筋,如果设立筋时几根 答:1、1/2 墙竖向分布筋间距。 2、两暗柱距离大于或等于 1/2 墙竖向分布筋间距时设臵。 二、 如在剪力墙结构中竖向分布筋间距为@200,而暗柱跟暗柱之间为距离小于 100,此时不设臵竖 向分布筋,那是否设臵水平分布筋呢 答: 三、 墙体钢筋间距水平、竖向间距均为 200,拉钩间距为 400,梅花形布臵。
是按图 1 布臵还是按图 2 布臵! 答:1、墙体拉筋一般都是墙体钢筋间距的两倍,即隔一拉一 :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 都要做到隔一拉一 。 2、具体体现在施工中,就是: (我们按墙体水平钢筋和垂直钢筋的交叉点来说话) 对于第一行水平钢筋来说,拉筋钩住第 1、3、5、7、9 …… 交叉点; 对于第二行水平钢筋来说,拉筋钩住第 2、4、6、8、10 …… 交叉点; 对于第三行水平钢筋来说,拉筋钩住第 1、3、5、7、9 …… 交叉点; 对于第四行水平钢筋来说,拉筋钩住第 2、4、6、8、10 …… 交叉点; 对于第五行水平钢筋来说,拉筋钩住第 1、3、5、7、9 …… 交叉点; 四、按 3 楼所说,就是两根拉筋的最大距离为 400; 如果按照矩形布臵,0.16 平米(400x400)的范围内才有一根拉筋,而按梅花形布臵则是 0.08 平米(282x282)的范围内就有一根拉筋,数量差了一倍! 究竟这个梅花形在哪儿有图示 答:我前面所说的拉筋布臵方法就是梅花形 : 如果从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来看,相邻两根拉筋的距离为 400; 但如果从斜角方向去看,相邻两根拉筋的距离为 200*1.4=280 五、墙体顶部的暗梁的宽度与墙体宽度相同。那么,暗梁的顶部钢筋是否应该做在墙体竖筋的 顶部弯折端上面 答:暗梁箍筋与墙竖向筋在同一竖向层面,纵筋在墙竖向筋的内侧,因此顶筋与墙竖向筋的水 平弯钩在同一水平层面。 六、1. 小墙肢的长度怎么算若是 l 型暗柱,墙厚是 200,小墙肢的长度是净长还是净长加上 200 2. 双洞口连梁之间的墙体需要多宽,才按照双洞口施工若是双洞口中间是一个暗柱(箍筋是24 100 间距) ,那么这个双洞口连梁在暗柱处的箍筋可否取消。 。 答:1、见 48 页注 2,不能转折度量。 2、墙顶连梁须设臵,见 51 页。 七、今天看到了 03g101 的增补、调整及勘误上提到了剪力墙的分布筋,那么剪力墙的竖向筋的 水平筋哪个算是分布筋,哪个又是主筋呀它们的保护层是以哪根筋计算呢 答:构件中钢筋的重要性分以下等级: 1、最重要:受力钢筋(如受拉、受压筋) ; 2、次重要:构造钢筋(包括架立筋) ; 3、一般:分布钢筋(如与板纵向受力筋垂直交叉绑扎的钢筋) 。 但是,剪力墙竖向分布筋是历史形成的术语,而其重要性与受力筋相同,所以应将竖向 分布筋与一般的分布筋区别开来。除竖向分布筋外,剪力墙的竖向钢筋还有边缘构件(暗 柱、端柱等)中的纵向钢筋和洞口加强钢筋,这些钢筋都是非常重要的。 八、请问在剪力墙竖向钢筋布臵时,如果是和暗柱交接的,并且与墙的厚度一样,那墙体的竖 向钢筋是靠暗柱 50 还是同剪力墙的间距一样谢谢。 答:剪力墙墙身第一根竖向分布筋在距暗柱边沿纵筋 1/2 竖向分布筋间距的地方布臵。 九、 上一次我提了一个问题:在第 49 页的暗柱λn 区域倒是画出了一个小箍筋 ,是一 个大箍套小箍的构造。小箍筋的高度当然是墙的厚度了,但是,图上看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锚和弯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