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电子书中,电子在哪里出现概率最大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问一个关于量子化能级的问题.《新量子世界》里说,——“如果我们不考虑所有轨道都会因为电子的能量辐射而不稳定这个问题,那么每条轨道都对应电子的某一能量状态,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能量的"量子化"" 假设把一个电子放入一个盒子里,那么书上得出 的结论是”在量子力学中,电子的几率振幅必须正好适合它所在的势阱,但是在势阱中允许的波长现在对应电子的某一确定的能量,以及几率分布模式“这里的” 刚好适合 “是指一个量吗?但我认为不排除XX小于或等于XY小于或等于XZ的情况啊.在后面书上又说到了” 经典情形,一个盒子可以以任意能量运动;量子情形,一个盒子里的电子只能有某几个允许的能量值 “ 这正是我奇怪的地方,如果有几个能量值,那之前说的轨道岂不是不能稳定?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确实是刚好适合之前的轨道确实是不够稳定这本书里貌似说的是玻尔理论混搭波动力学,讲的又不清楚,差评!=========================================玻尔理论关于能级量子化的解释:因为如果能级是连续的,那么运动的电子势必产生电磁辐射,损失能量,最后一头撞上原子核所以由于上述矛盾的存在,玻尔理论的前提假设就是:电子只能在一系列固定的不连续的轨道上运行,不存在中间状态,而且电子在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不能发出电磁辐射后来对氢光谱波长的尝试性计算,发现这一系列不连续轨道存在如下规律mvr=nh,h为普朗克常量但是玻尔理论解释不了这个规律的形成原因=========================================量子力学对此的解释: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波的振幅的平方等于对应粒子在此处出现的体概率密度那么所谓的“电子轨道”,无非就是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地方电子出现概率最大,意味着此处电子波振幅最大那么当某一轨道上满足2πr=nλ(周长等于电子波波长的倍数)时,电子波会在此处不停地叠加振幅,导致此处振幅最大.如果换一条其它的轨道,那么电子波每绕其传播一周后必然产生相位差,最后不断自我削弱所以宏观上,“电子轨道”是不连续的.而且电子轨道的半径是确定的既然“电子轨道”是不连续的,那么对应的“电子能量”也是不连续的,也就是量子化=========================================为什么说这本书说的不好?因为很明显它想用波动力学的知识来佐证玻尔理论而玻尔理论是出了名的落后且不准确的,波动力学也是出了名的难懂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北京四中2013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案 原子物理
北京四中2013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案 原子物理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63次
资料类型:自主招生
文档大小:441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高考综合复习——原子物理   ● 知识网络     考纲要求:知识点要  求说  明 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Ⅰ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Ⅱ
氢原子的电子云Ⅰ
原子核的组成,天然射放射现象,α射线、β射线、γ射线,衰变、半衰期  Ⅰ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Ⅰ
放射性污染和防护Ⅰ
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Ⅱ
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  Ⅰ
轻核的聚变,可控热核反应 Ⅰ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Ⅰ
  复习指导:   本章所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理论、质能方程及核反应方程等知识点;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出现。考查范围和题型相对稳定,“考课本”,“不回避陈题”成了本章高考命题的最大特点。本章复习应紧扣课本,突出原子核式结构理论、能级跃迁规律、核反应方程中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α衰变和β衰变的规律、质能方程等知识,且对α、β、γ等粒子的属性也应该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 要点精析    原子的核式结构:   1.α粒子散射现象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箱后仍能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   2.原子的核式结构   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原子核所带的单位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   原子的半径大约是10-10m,原子核的大小约为10-15 m~10-14m。    玻尔的原子模型:   1.玻尔假说的内容:   (1)轨道量子化:原子核外电子的可能轨道是某些分立的数值;   (2)能量状态量子化:原子只能处于与轨道量子化对应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不辐射能量;   (3)跃迁假说:原子从一种定态向另一种定态跃迁时,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能量 。   2.氢原子能级   (1)氢原子在各个能量状态下的能量值,叫做它的能级。最低的能级状态,即电子在离原子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的状态叫做基态,处于基态的原子最稳定,其他能级叫激发态。   (2)氢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为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Ek和电势能Ep的代数和。由和E1=-13.6 eV可知,氢原子各定态的能量值均为负值。因此,不能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得出氢原子各定态能量与n2成反比的错误结论。   (3)氢原子的能级图:
  (4)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的向心力即为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对电子的库仑引力。设氢原子基态轨道半径为r1,则由库仑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得         可见,氢原子基态中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值恰等于基态能级的绝对值,而电势能的绝对值恰等于电子动能值的2倍。该结论对氢原子的任何能级都成立。   3.原子光谱及应用   (1)原子光谱:元素在稀薄气体状态下的光谱是分立的线状谱,由一些特定频率的光组成,又叫原子光谱;   (2)原子光谱的应用:每种元素的原子光谱都有自己的一组特定谱线,应用光谱分析可以确定物质成分。   (3)原子的跃迁条件: 只适用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对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电离,则不受此条件的限制。如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 eV,只要大于或等于13.6 eV的光子都能被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而发生电离,只不过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原子电离后产生的自由电子的动能越大(至于实物粒子和原子碰撞的情况,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为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原子某两定态能量之差,也可以使原子受激发而向较高能级跃迁)。   (4)原子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基态或其他较低能级跃迁。由于这种自发跃迁的随机性,一个原子会有多种可能的跃迁。若是一群原子处于激发态,则各种可能跃迁都会发生,所以我们会同时得到该种原子的全部光谱线。可以证明n=k的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辐射时能发出的光谱线条数N=k(k-1)/2。   4.电子云   玻尔模型引入了量子化观点,但不完善。在量子力学中,核外电子并没有确定的轨道,玻尔的电子轨道,只不过是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地方。把电子的概率分布用图象表示时,用小黑点的稠密程度代表概率的大小,其结果如同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形成云雾,称为“电子云”。    核反应: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其核子数,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其质子数。原子核的中子数N等于其质量数A与电荷数Z之差,即N=A-Z。   核反应虽然有成千上万,但是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衰变、人工转变、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   1.衰变:   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的射线共有三种: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其射线的本质和性质如下表:
  按照衰变时放出粒子的不同又分为α衰变和β衰变,其核反应方程如下:
  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它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半衰期是由核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它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   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设放射性元素经过n次α衰变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则表示核反应的方程为: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
  两式联立得
  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人工转变: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作用下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称为人工转变。利用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人们发现了质子、中子,认清了原子核的结构,并且制造了上千种放射性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和科研等许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著名的方程式如: (卢瑟福,发现质子)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约里奥·居里、伊丽芙·居里发现、人工制造放射性同位素)  3.重核裂变:   是重核分裂成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过程。如:
  由于中子的增值使裂变反应能持续地进行的过程称为链式反应。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是:裂变物质的体积>临界体积。   裂变的应用:原子弹、原子反应堆。   4.轻核聚变:   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过程。如:
  发生聚变反应的条件是:超高温(几百万度以上)—热核反应。   聚变的应用:氢弹、可控热核反应。   5.疑难解释:   原子核既然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那么为什么还会从原子核里发射出α粒子、β粒子?实际上,发射出来的α粒子和β粒子仍是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结合或转化而成的。α粒子是原子核内的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在一起发射出来的,β粒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并发射出来的。所以不能因为从原子核中发射出α粒子和β粒子就认为原子核也是由它们组成的。   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是我们书写核反应方程的重要依据,但要以核反应的事实为基础,不能仅仅根据该两条守恒定律随意书写事实上不存在的核反应方程。另外,核反应通常是不可逆的,方程中只能用箭头:“→”连接并指示反应方向,而不能用等号“=”连接。    核能:   1.核力:   核子间作用力。其特点为短程强引力:作用范围为2.0×10-15m,只在相邻的核子间发生作用。   2.核能:   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   3.质能方程、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说明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个量的变化必然伴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核能,因此,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和要小△m,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释放的核能△E=△mc2;反之,由核能也可求出核反应过程的质量亏损。   4.△E=△mc2是计算核能的常用方法。在具体应用中要注意单位制的统一及不同单位的换算。若质量单位取原子质量单位u,则:
  此结论亦可在计算中直接应用。另外,在无光子辐射的情况下,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转化为生成的新核和新粒子的动能。因而在此情况下可应用力学原理—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来计算核能。   5.质能方程的理解:   对于质量亏损,切忌不能认为这部分质量转化成了能量,质能方程的本质是:第一,质量或能量是物质的属性之一,决不能把物质和它们的某一属性(质量和能量)等同起来。第二,质能方程揭示了质量和能量的不可分割性,方程建立了这两个属性在数值上的关系,这两个量分别遵守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质量和能量在量值上的联系决不等于这两个量可以相互转化。第三,质量亏损不是否定了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γ射线虽静质量为零,但动质量不为零。   ● 精题精讲   例题1.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显示了下列哪些情况(  )   A.原子内存在电子   B.原子的大小为10-10m   C.原子内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它的全部体积上   D.原子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解析: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论,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不可能造成α粒子大角度散射,只有原子内部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范围—原子核上时,才能造成α粒子大角度散射,并且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也必须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D。   点评:   核式结构是使a被子产生大角度偏转根本原因。   例题2.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的过程中(  )   A.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   B.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增大   C.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减小   D.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   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时,量子数n变大。   由 知   En∣<E1∣,En>E1,即原子的能量增大   本题从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的规律及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从功能关系可知,在这一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因而原子的电势能将增大,而电子的动能将减小,但原子的总能量增大了。   在解题中值得注意的是:原子的能量是原子的电势能与电子动能的总和,它是一个负值,其原因是假设电子离原子核无穷远处时的电势能为零,因此电子在正点电荷的电场中具有的电势能为负值。   答案:D。   点评:   可以简单的认为原子处于某一定态时,电子在相应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库仑力提供向心力。   例题3.   一群氢原子处在n=3的激发态,这些氢原子能发出几条谱线?计算这几条谱线中波长最长的一条谱线的波长。   解析:   由于氢原子是自发跃迁辐射的,所以会得到3条谱线,如下图所示。
  三条光谱线中波长最长的光子的能量最小,发生跃迁的两个能级的能量差最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分布规律可知,氢原子一定是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的时候发出的谱线的波长最长,设波长为A,则有      加深1:   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用10.2eV的光子照射         B.用11eV的光子照射   C.用14eV的光子照射          D.用11eV的电子碰撞   解析:   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在各能级间跃迁时,只能吸收能量值刚好等于某两能级之差的光子。由氢原子的能级关系可算出10.2eV刚好等于氢原子n=1和n=2的两能级之差,而11eV则不是氢原子基态和任一激发态的能量之差,因而氢原子能吸收前者而不能吸收后者。对于14eV的光子,其能量大于氢原子的电离能(13.6eV),它足以使氢原子电离(使电子脱离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因而不受氢原子能级间跃迁条件的限制。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不难知道氢原子吸收14eV的光子电离后,产生的自由电子还应具有0.4eV的动能。   用电子去碰撞氢原子时,入射电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氢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电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基态和某个激发态的能量之差,也可使氢原子激发。   答案:A、C、D。   点评:   实物粒子与光子使氢原子发生能级跃迁的本质的不同,以及大于氢原子电离能的光子使氢原子电离时不受氢原子能级间跃迁条件的限制。   加深2:   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有可能不发射光子。例如在某种条件下,铬原子的n=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n=1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n=4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能脱离原子,这一现象叫做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了原子的电子叫俄歇电子。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表示为 ,式中n=1、2、3……表示不同能级,A是正的已知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  )     解析:   依题意,各能级原子能量为   可得n=1能级铬原子能量为   n=2能级铬原子能量为   n=4能级铬原子能量为   当铬原子的电子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转交给n=4的电子的能量为两能级能量差,即ΔE=E2-E1=3A/4   铬原子在n=4能级的电子获得ΔE能量后的总能量为:   这就是n=4能级时电子具有的总动能,当电子具有这一动能时,电子可以从n=4能级脱离原子而成为俄歇电子。   答案:C。   例题4.   放射性元素 衰变成 ,要经过________次α衰变和________β衰变,其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   解析:   设经过n次α衰变、m次β衰变。   根据质量数守恒可得226-4n=206,得n=5   根据电荷数守恒可得88-2n+m=82,得m=4   核反应方程为   点评:   这类问题先根据质量数守恒计算α衰变次数,然后根据电荷数守恒计算β衰变次数;β粒子是电子,但不是核外电子,是从核中释放出的。   拓展:   天然放射性元素(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铅),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   A.铅核比钍核少24个中子   B.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C.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   D.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答案:BD。   例题5.   下面列出的是一些核反应方程
  其中(  )   A.X是质子,Y是中子,Z是正电子   B.X是正电子,Y是质子,Z是中子   C.X是中子,Y是正电子,Z是质子   D.X是正电子,Y是中子,Z是质子   解析:   将三个核反应方程写明确,为
  可知X为正电子,可知Y为中子,可知Z为质子   答案:D。   例题6.   用质子轰击锂核(Li)生成两个α粒子。已知质子质量mp=1.0078u,α粒子的质量为mα=4.0026u,锂核质量为mLi=7.0160u,质子的初动能是E1=0.6MeV.求:   (1)写出核反应方程式;   (2)核反应前后发生的质量亏损;   (3)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ΔE;   (4)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全部用来增加两个α粒子的动能,则核反应后两个α粒子具有的总能量是多少?   解析:   (1)   (2)      (4)两个α粒子的总动能      Ek=17.33MeV+0.6MeV=17.93MeV。   点评:   核反应释放的核能及质子初动能共同转化成两个α粒子动能。   例题7.   如下一系列核反应是在恒星内部发生的。
  其中P为原子α为α粒子,e+为正电子,ν为一种中微子。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p=1.-27kg,α粒子的质量为mα=6.-27kg,正电子质量为me=9.11×10-31kg,中微子质量可忽略不计。真空中的光速c=3.00×108m/s。试计算该系列核反应完成后释放的能量。   解析:   为求出系列反应后释放的能量,将题中给的诸核反应方程左右两侧分别相加,消去两侧相同的项,系列反应最终等效为4p→α+2e十+Q。   设反应后的能量为Q,根据质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得      点评: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有两个难点,第一:是否能用正确的数学方法消去两侧相同的项;第二:数值运算非常繁杂,有效数字达到7位,指数达到-31次方,运算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错误。这一繁杂运算在高考中也是时而有之,但不经常。   例题8.   云室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静止的质量为M的原子核在云室中发生一次α衰变,α粒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q,其运动轨迹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现测得α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R,试求在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注:涉及动量问题时,亏损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解析:   设v为α粒子的速度,由洛伦兹力和牛顿定律可得 。   设v'表示衰变后剩余核的速度,在考虑衰变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因为亏损质量很小,可以不予考虑,由动量守恒可知(M-m)v'=mv   在衰变过程中,α粒子和剩余核的动能来自于亏损质量。即   解得   例题9.   太阳现在处于主序星演化阶段。它主要是由电子和氢原子核组成。维持太阳辐射的是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反应方程是: +释放的核能,这些核能量最后转化为辐射能。根据目前关于恒星演化的理论,若由于聚变反应而使太阳中的核数目从现有数减少10%,太阳将离开主序星阶段而转入红巨星的演化阶段。为了简化,假定目前太阳全部由电子和核组成。   (1)为了研究太阳演化进程,需知道目前太阳的质量M.已知地球半径R=6.4×106 m,地球质量m =6.0×1024 kg,日地中心的距离r=1.5×1011 m,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10m/s2,1年约为3.2×107秒,试估算目前太阳的质量M。   (2)已知质子质量mp=1. kg, 质量mα=6.kg,电子质量me=0.9 ×10-30kg,光速c=3×108 m/s.求每发生一次题中所述的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核能。   (3)又知地球上与太阳光垂直的每平方米截面上,每秒通过的太阳辐射能W=1.35×103 W/m2。试估算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还有多少年的寿命。(估算结果只要求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   (1)估算太阳质量,设T为地球绕中心运动的周期,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解得      把题给数值代入,得M=2×1030 kg。   (2)根据质量亏损和质能公式,该核反应每发生一次释放的核能为      ΔE=Δmc2=(4mp+2me-mα)c2      代入数值,解得ΔE=4.2×10-12 J。   (3)根据题给假定,在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的时间内,发生题中所述的核聚变反应的次数为           因此,太阳总共辐射出的能量为E=N·ΔE      设太阳辐射是各向同性的,则每秒内太阳向外放出的辐射能为ε=4πr2W      所以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的时间为t=E/ε      由以上各式解得      以题给数据代入,并以年为单位,可得t=1×1010年=100亿年。   ● 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d/n,其中n>1。己知普朗克常量h、电子质量m和电子电荷量e,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  )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验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3.汞原子的能级如下图所示,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的汞原子上,汞原子只发出三个不同频率的单色光。那么,关于入射光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大于或等于7.7eV   B.可能大于或等于8.8eV   C.一定等于7.7eV   D.包含2.8eV、4.9eV、7.7eV三种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5.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此实验发现了质子   B.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γ射线   C.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α射线   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过程中,电荷数可能不守恒   6.用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通过对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中铀和铅含量的测定,推算出该岩石中含有的铀是岩石形成初期时(岩石形成初期时不含铅)的一半。铀238衰变后形成铅206,铀238的相对含量随时间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图中N为铀238的原子数,N0为铀和铅的总原子数。由此可以判断出(  )
  A.铀238的半衰期为90亿年   B.地球的年龄大致为45亿年   C.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品在90亿年时的铀、铅原子数之比约为1: 4   D.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品在90亿年时铀、铅原子数之比约为1: 3   7.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νe)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氩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已知核的质量为36.95658u,核的质量为36.95691u,的质量为0.00055u,1u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  )   A.0.82MeV        B.0.31 MeV   C.1.33 MeV         D.0. 51 MeV   二、计算论述题   8.1951年,物理学家发现了“电子偶数”。所谓“电子偶数”,就是由一个负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绕它们的质量中心旋转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已知正、负电子的质量均为me,普朗克常量为h,静电力常量为k。   (1)若正、负电子是由一个光子和核场相互作用产生的,且相互作用过程中核场不提供能量,则此光子的频率必须大于某个临界值,此临界值为多大?   (2)假设“电子偶数”中正、负电子绕它们质量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运动速度v及电子的质量满足玻尔的轨道量子化理论: (n=1,2,…,表示轨道量子数),“电子偶数”的能量为正负电子运动的动能和系统的电势能之和,已知两正负电子相距为L时系统的电势能为试求n=1时“电子偶数”的能量;   (3)“电子偶数”由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出光子的波长为多大?   反馈练习答案:   1.D       2.C     提示:     由题给条件,α粒子与原子核都带正电,相互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且随着两者之间的距离减小而增大,所以从a→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动能减小,加速度增大;而从b→c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动能增大,加速度减小,所以C正确,其余均错误。   3.C     提示:     由玻尔理论可知,轨道是量子化的,能级是不连续的,只能发射不连续的单色光。于是要想发出三个不同频率的光,只有从基态跃迁到轨道3上,其能级差E3-E1=7.7eV,故应选C。   4.D     提示:     裂变反应指的是质量较大的核分解成几块中等质量的核,故D选项错误。   5.AC     提示:     流称为α射线故B错,C正确,A正确。在核方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故D错。   6.BD     提示:     半衰期是半数发生衰变时所经过的时间。由图可知,经历了45亿年,B对A错。经历90亿年,由图可知,铀238还有原来的1/4,则铅为原来的3/4,则铀、铅比为1:3,故应选D。   7.A     提示:     核反应 是一个质量增加的反应,反应中增加的质量是由中微子的能量转化而来的,则上述反应中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ΔE=Δmc2=〔(36.95691u+0. 00055u)-36.95658u〕× 931.5Mev=0.82Mev,故A选项正确。   8.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等量子力学 喀兴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