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大学的清华大学选课网站站里,课程时间4-18之类的是什么意思,和周学时18之类的

大学校级公共选修课开课申请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大学校级公共选修课开课申请表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
3、感谢您使用本站,1秒后自动跳转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选修课申请.doc 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选修课申请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关于申报2014年秋季公共选修课程的
学院各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开发更多有特色、高质量的公共选修课程,现向全院征集公共选修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程设置
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分为: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 B.自然、科学与科技 C.社会与文化 D.自我与人生 E.经济与管理思维 F.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 G.军事理论与国防教育 H.心理健康与情商教育 I.社交礼仪与就业指导 J.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指导八大范畴,具体介绍见附件。
二、申报程序
1、由申请本人填写《公共选修课程申报表》、经所在教研室审核同意后,由系主任对申请人的开课资格、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行审核后提出初审意见,报教务处审批;行政管理和教辅单位的兼课教师由本人填写《公共选修课程申报表》经单位领导审核同意后,可以直接报教务处审批。
2、教务处于日前根据课程介绍和开课条件,组织相关专家对申请开设的课程和教师进行审核,提出复审意见并报主管院长审批,批准后下达教学任务,公布开设公共选修课程信息,并组织学生选修。
3、原已批准正在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如果计划下学期继续开设,也须按申报要求重新申报。若不重新申报,视为自动终止开课。
三、教材使用
1、公共选修课原则上可以不给学生提供教材。确需提供教材由任课教师进行推荐,在申报选修课时一并将教材信息报教务处审核确定,并纳入学院教材购买计划。不经审核批准,任课教师等任何人不得擅自向学生发售教材。
2、提倡任课教师使用自编的未经出版的校本教材或资料。获准印刷的少量学习资料,须按学院有关规定由教务处统一印制。
四、开设形式
1、公共选修课程一般以课程形式开设; 30学时(4-18周),周学时为2, 2学分。
2、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7-8节,或其余时间,具体等候通知。由教务处负责编排课表、安排教室,由任课教师本人打印学生名单。
五、开课要求
1、开课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含)以上学历,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2、能较好地完成系(院、部)交给的教学任务。系统的讲授过一门(含)以上课程,学生评教得分都在良好(含)以上。
3、对申报的课程或内容有较深的研究,或在该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成果或造诣,且能多年连续开设。一名教师当学期只能申报和开设一门公共选修课程。同一教学内容的课程,若连续两学期选课人数没有达到开课标准(选修人数不够35人),予以停开。
4、所有公共选修课程及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社会性和实用性。原则上不再提倡申报和只讲授书本理论知识的课程,如《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可以以这些课程为基础,申报和讲授与这些课程有关的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社会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内容,如《唐诗宋词欣赏》、《明清文学欣赏》、《文学与人生》、《数学与文化》、《生活中的数学》、《体育欣赏》、《新形式下的多媒体应用技术》等能够增长学生社会知识、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有关课程和内容。。
六、教学要求
1、所有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在讲授时可以打破书本内容的编排体例、规律和内容顺序,讲授的内容要精炼实用,不能唯书本,只讲授课本知识。要结合自己的经历、阅历、社会经验以及自己研究或擅长的专业和领域进行讲授,要广泛涉猎社会知识、社会经验,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积累、基本素质培养、兴趣爱好培养,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基本生活技能、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
2、教学内容重在启发思想、掌握方法,而非灌输知识的细节,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细节或事情的详细经过应当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去掌握。
3、课堂组织是教师讲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重视课堂组织,既要严格学生上课纪律,加强考勤,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不能只管自己讲授,也不能不管学生听与不听;既要讲究讲课的艺术、方法和手段,也要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课堂教学,最终共同达到开设选修课和学生学习的目的。
七、教学管理
选修课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与必修课要求相同。
1、每个选修班指定1~2名学生为临时负责人,协助教师搞好教学管理工作,及时反馈学生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密切师生间联系。
2、任课教师须认真进行考勤,统计学生缺勤情况,课程结束时,应确认学生考试资格,并在考试前将无资格参加考试的学生名单报教务处。
3、学生确因教学计划安排外出实习或其他教学活动无法回校参加上课者,应提前一周,经所在系证明,向任课教师办理请假手续,返校后可继续上课。
4、凡未经批准选课而自行旁听者,不予参加考核,不计算学分。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欢迎访问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关于制(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 为更好地指导各本科专业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优化课程结构,正确处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全面提高的关系,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发展教育的关系,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实现多向分流、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二、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认真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与观念,融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以来我校的教学改革理念、措施和经验,借鉴近年来其他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已经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着眼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使修(制)订的培养方案具有先进性,以提升人才的社会竞争力。&
  2.整体优化原则&
  培养方案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人才培养实际需要出发,统筹培养全过程,按照“重责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养”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明确每门课程或每个培养环节的教育目标和作用,注意它们之间的主次和层次、内在联系和相互配合,注重课程间的逻辑延续性和课程体系整体结构的完整性,进一步规范和准确使用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及代码,保证课程体系整体统一、规范。科学构建“平台+模块”的教育体系及课程体系。&
  3.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处理好思想与专业、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健康等方面的关系,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又要改变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千人一面”的状况,充分利用学分制、跨学科专业选修、增加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机会,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特长、潜能和志趣创造条件,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贯彻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工科专业要安排课程设计;适当压缩课内理论学时,合理增加实践课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鼓励各专业开设一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前沿性课程,设计安排一些有助于科研能力培养的环节,使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科技和社会活动、竞赛等,获得必要的学分。&
  5.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性”反映全校在“重责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养”人才培养方面的总体要求和共同取向;“多样性”则应体现各专业不同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特色。&
  三、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以下简称新目录)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写的专业介绍,对每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有规定,对确定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原则性的、普遍性的指导意义。要认真研究、字斟句酌、准确把握,切忌照搬照抄。要根据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以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确定具有学校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具有初步的图书情报资料检索能力。&
  4.具有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和体育素养,具有高尚的审美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各专业要根据以上共同要求,以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写的专业培养要求为依据,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确立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四、学制、学时与学分&
  1.学制及修业年限&
  全日制学制为四年。学分制条件下修业年限为三至六年。学生取得规定的学分,颁发毕业证书,按《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之规定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2.学时及学时分布&
  四学年课内教学总学时,原则上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控制在学时,理工类专业控制在学时。每周课内学时原则上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周学时不超过22学时,理工类专业周学时不超过24学时(第一、二学期可适当加大)。&
  教学计划按四学年安排,每学年2个学期,共8个学期。原则上平均每学期按20周安排教学时量。新生在第一学期第2周入学,第2-3周安排军事技能训练,第4周正式上课。第八学期18周。每学期安排复习考试2周,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不少于1周。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周数,根据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灵活安排。最后一个学期原则上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一般每学期安排考试课程控制在4-6门。&
  3.学分及学时计算&
  包括课内教学学分、实践教学学分。课内教学学分、实践教学学分总和,一般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控制在150-160学分,理工类专业控制在170-180学分。&
  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所占总学分(学时)的比例,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0%,理工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实践教学学时数要在培养方案中标明。&
  学时与学分的折算关系:理论课一般每16-18学时计1学分,理论课中实验环节每16—18学时计0.5学分,实验课学时在16学时以上(含16学时)的可单独列课。实验课、习题课、计算机上机、体育课等每32-36学时计1学分。单门课程的学分要能被0.5整除,最小学分值为0.5学分。专业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1周/1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
  (一)课程平台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以搭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三个平台的方式实现。&
  1.通识教育平台:包括两个课程模块,即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该平台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
  (1)公共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及实践(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公共体育课程、大学外语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军事课、社会实践、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
  (2)公共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亦称综合素质课,面向全校开设,其目的是拓宽知识面,强化技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文理渗透。&
  2.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基础教育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均为专业必修课。该平台课程由各教学单位安排。&
  (1)专业基础教育课程模块:包括两类课程:一类是指高等数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此类课程按学科门类打通,特殊专业可稍做调整。另一类指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及课程论文(设计),可设置专业类平台课程。&
  (2)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主干课程及实验、课程论文(设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等。&
  3.职业发展教育平台:是专业选修课程,原则上主要包括两种课程结构体系,一是“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必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二是“专业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每个专业在构建职业发展教育平台时可根据本专业特点选择其中一种课程结构。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角度,倡导口径较宽的专业采取“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必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的课程结构体系。新建专业、招生数量较少的专业可暂开设一个课程模块或选择第二种课程结构体系。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一般由4-5门以上的课程组成,课程设置要体现专业性、应用性和地方性,要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体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专业方向模块也可为丰富或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而设置,该模块应具有学术性、前沿性、拓展性等特点。该平台课程由各教学单位安排。原则上不同模块课程组合总学分一致。&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提供课程支持。&
  (二)课程类型、比例、学时与学分&
  课程类别分为公共课、专业课。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与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人才培养方案中各类课程课内学时所占课内总学时的一般比例:必修课占70%左右,选修课占30%左右。&
  1.公共必修课 &
  (1)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本着重在“进头脑、要管用”的原则,要精讲课内,加强课外,形式多样,重在效果。一部分内容由教师课堂讲授或课内实践环节完成,另一部分通过课外实践教学、学生社会实践等形式完成相应学时。形势与政策课利用学生政治学习和课余时间按专题讲授,采取系列讲座、形势报告会等理论教学形式,组织学生专题学习讨论、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形式,实行学年考核制度,不计入课内周学时。要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力度,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逐渐形成我校特色。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可在覆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总计16学分。&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课32学时,2学分;实践课时16学时,1学分)。&
  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2学时,2学分。&
  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8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课32学时,2学分;实践课时16学时,1学分)。&
  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96学时,6学分(其中理论课64学时,4学分;实践课时32学时,2学分)。&
  ⑤形势与政策:2学分。&
  (2)大学外语&
  公共外语课程为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学生必修课。包括英语、日语等课程教学,在一、二年级开设,共四个学期,总学时256学时,总学分16学分。&
  为加强外语教学,保证大学四年外语教学不断线,学校组织开设高级英语选修课程。各专业要根据专业特点和条件,尽可能开设专业外语课程,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提倡使用外语原版教材。&
  (3)大学体育&
  安排在一、二年级,四个学期;按每学期36学时,计1学分,共计144学时,4学分。为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成绩及格者,可以替代体育课的学分。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成绩可替代体育课的学分。&
  (4)计算机基础课程&
  分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两个层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其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学时总计64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上机32学时,计3学分;计算机技术基础总计64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上机32学时,计3学分。&
  根据《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第6版-2011年版)》(简称《教学要求》)和我校学科专业实际,文科类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按学科门类分为文法、经管、艺术三大系列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课时及模块构成分别见附件一、附件二。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使用计算机工具、以计算机软硬件为依托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学生全学程上机时间,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不少于200学时,理工农医等非计算机类专业不少于300学时。因此,除学校安排的上机学时外,各教学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时间。要根据学生起点不同、基础参差不齐的实际状况,积极探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
  (5)军事课&
  军事课,含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方面,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其中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少于14天,计2学分;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计2学分,不计入课内周学时。在完成规定的学时外,积极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和举办讲座。&
  (6)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各专业要把学生的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制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每个本科生在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每个学生在学期间要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篇调查报告。不计入课内周学时。&
  (7)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教学以专题形式进行,36学时,计2学分,不计入课内周学时。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或创业教育类选修课程(含实践课程)。&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逐步将现阶段开设的公选课过渡为必选课或必修课,32学时,计2学分,以心理训练为主,理论讲述为辅,使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2.公共选修课&
  本科学生在校期间须修满8学分。&
  3.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是直接体现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扎实而宽厚的理论基础。专业课是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直接体现本专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各专业要根据专业特点,精心设计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定根据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由各专业确定。&
  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同一学科门类的各专业要逐渐按学科大类设置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等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开设不同级别和类型的课程,各专业可根据本专业培养要求,确定本专业学生修读的课程级别、类型、内容、学时和学分。高等数学、管理学等开设课型见附件三。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可由各专业根据本专业需要,在设置的模块(见附件四)中选择部分开设,或将课程内容予以整合,也可由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自行开设。以上课程由教务处协调有关开课学院统一安排开设。如对课程内容、开设时间等有特殊要求,须与开课单位协商,报教务处批准后执行。为保证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对以上各类同一层次的基础课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大纲,统一要求,统一考试,统一阅卷。&
  4.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指与本专业密切联系或相关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加深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就业能力。专业选修课应体现学生职业发展需要,教学内容精简化、课程规格小型化、课程结构模块化。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宽口径专业内设置2~3专业方向课程结构模块,实施多项选择,分流培养。&
  5.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包括在理论教学中所设置的实验(实践)课时、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训、社会调查、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
  (1)实验:单独开设或课时较多的实验课程,应增设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
  (2)实习: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一般不低于10周,1周/1学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的具体时间和毕业实习的时长和学分由各专业自定。&
  (3)社会调查: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设计。&
  (4)课程论文(设计):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设计。&
  (5)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检查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完成后要组织答辩。毕业论文(设计)集中完成时间一般为6-8周,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1周/1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和设计完成后要组织答辩。各专业要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加强答辩、成绩评定和质量监控工作;特别对优秀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评定要从严掌握,切实保证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质量。&
  各专业要根据本专业特点设计好实践课程,并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形成一个脉络清晰、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际执行中留下完整的实践教学成果。&
  6.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和创新活动&
  学校出台相关管理规定,鼓励教师、学生积极投身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和创新活动。研究确定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和创新活动其成果和学分可替代公共选修课等的成绩和学分的办法。&
  六、组织实施&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是一项涉及学校发展的重要教学改革工作,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根据学校的指导性意见,按照相关要求,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校外调研和校内研讨的力度,认真调研、充分酝酿、仔细论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明确专业特色,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避免随意性,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2.教务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及时分析、研究和解决修订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后,由学院负责人审核并签字,一式两份,与电子稿一并交教务处。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通过后正式执行。审定通过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各学院录入教务管理系统,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
  3.人才培养方案保持相对稳定。审定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所列各门课程、教学环节的名称、学时、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开课单位等均不能随意变动。各学院要根据制(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任务,无权随意调整或修改培养方案中所列的课程及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确因需要或其它特殊情况必须调整修改的,须提前向教务处提出书面报告,说明变动理由及调整方案,经教务处初审后,报分管副校长批准后方可施行。 &
  4.本次制(修)订后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2013级本科新生开始执行,其他年级参照执行。&
  七、按专业类招生分流培养的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方案参照本指导意见制订。&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济大学选课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