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不属于肺结核有什么症状中毒症状的是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2年最新医学正副高级职称(结核病学)考试题无忧 提炼真题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过关必备.doc 3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12年最新医学正副高级职称(结核病学)考试题无忧 提炼真题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过关必备.1
1、单项选择题
1、肺结核咯血的最常见原因为A.病灶钙化 B.病灶形成纤维化 C.渗出和空洞病变 D.病灶出现硬结 E.血小板减少
2、结核病的传染源是排菌患者,一个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平均每年可以传染的人数是
A.1~2个 B.2~3个 C.3~5个 D.5~10个 E.100个
3、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是
A.早期、规律、适量、全程、联合 B.早期、规律、适量、短程、联合 C.早期、规律、足量、全程、联合 D.中期、规律、适量、全程、联合 E.中期、规律、足量、全程、联合
4、初治涂阴肺结核的治疗方案
A.强化期2个月/巩固期3个月 B.强化期1个月/巩固期8个月 C.强化期2个月/巩固期4个月 D.强化期3个月/巩固期3个月 E.强化期3个月/巩固期9个月
5、肺结核间歇用药方案下列正确的是
A.隔日1次或每周3次 B.每周2次 C.每周1次 D.两周3次 E.两周1次
6、复治涂阴肺结核的治疗方案可写为
A.2HRZES/4~6HR B.4HRZES/4~6HRE C.2HZES/4~6HRE D.2HZES/4~6HRS E.2HRZES/4~6HRE
7、对于肺结核的中毒症状,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泼尼松,15~20mg,毒性症状减轻后逐渐减量,至4~8周停药 B.泼尼松,15~20mg,毒性症状减轻后逐渐减量,至3~4周停药 C.地塞米松,15~20mg,毒性症状减轻后逐渐减量,至6~8周停药 D.地塞米松,15~20mg,毒性症状减轻后逐渐减量,至4~6周停药 E.甲泼尼龙,40mg,2周
8、治疗肺结核咯血最有效的药物是
A.酚磺乙胺 B.止血芳酸 C.垂体后叶素 D.维生素K E.云南白药
9、肺结核外科手术的适应证是
A.结核性胸膜炎 B.复活的单侧纤维厚壁空洞,长期内科治疗未能使痰菌阴转者 C.双侧毁损肺 D.结核球 E.支气管内膜结核
10、肺结核手术患者,使用结核药物的方法是
A.术前抗结核半年以上就可以了,术后不必抗结核治疗 B.术前抗结核半年以上,术后抗结核治疗3个月 C.术前至术后均有正规治疗至少3个月 D.术前至术后均有正规治疗至少6个月。如为耐多药肺结核,则术后选择敏感抗结核药物至少3种,治疗疗程至少1.5年 E.术前不必用药
11、肺结核咯血输血的原则是
A.肺结核咯血不能输血 B.少咯少输血,大咯大输血 C.咯血超过300ml就需输血 D.咯血量过多时需要输血 E.年轻人咯血不必输血
12、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是
A.总治愈率为99% B.新发肺结核的治愈率为95%以上 C.新发肺结核的治愈率为80%左右 D.新发肺结核的治愈率为85%以上 E.新发肺结核的治愈率为60%左右
13、结核球的直径大小
A.直径在2~4cm之间,多小于2cm B.直径在4~5cm之间,多小于4cm C.直径在3~5cm之间,多小于5cm D.直径在1~2cm之间,多小于2cm E.直径在2~4cm之间,多小于3cm
14、肺结核干酪样肺炎X线显示的空洞特点是
A.薄壁空洞 B.厚壁空洞 C.虫蚀样空洞 D.不规则空洞 E.偏心空洞
15、菌阴性肺结核的概念是指
A.3次痰涂片阴性 B.6次痰涂片阴性 C.3次痰涂片及1次痰培养为阴性 D.3次痰培养为阴性 E.1次痰培养为阴性
16、痰涂片阳性要求痰液中细菌的数量是多少
A.每毫升痰液中至少含有100000条细菌 B.每毫升痰液中至少含有条细菌 C.每毫升痰液中至少含有500~1000条细菌 D.每毫升痰液中至少含有50~100条细菌 E.每毫升痰液中至少含有2000条细菌
17、肺结核的全程督导化学治疗是指
A.每天用药必须在家人直接监督下进行 B.每次用药必须在家人直接监督下进行 C.每次用药必须在医务人员的直接监督下进行 D.督导的对象是所有肺结核患者 E.必须有肺病专家监督服药
18、粟粒型肺结核结节直径的大小一般为
A.1mm左右 B.2mm左右 C.3mm左右 D.4mm左右 E.0.1mm左右
19、粟粒型肺结核患者有时可出现下列皮疹是
A.荨麻疹 B.玫瑰疹 C.丘疹 D.淡红色粟粒疹 E.斑丘疹
20、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分为几个类型
A.3型 B.1型 C.2型 D.4型 E.5型
21、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胸片特点为
A.完全均匀 B.不完全均匀 C.四均匀 D.五均匀 E.三均匀
22、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比较治疗原则有何异同
A.完全相同 B.完全不同 C.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早期相同,晚期不同 E.晚期相同,早期不同
23、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比较治疗时间的异同点是
A.时间一样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21页30页26页17页62页68页31页88页105页65页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卢水华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哪些症状需要怀疑是得了肺结核呢?
的症状:1、全身症状:患者常有一些结核中毒症状,其中发热最常见,一般为午后37.4℃~38℃的低热,可持续数周,热型不规则,部分患者伴有脸颊、手心、脚心潮热感。急性血行播散性、、空洞形成或伴有肺部感染时等可表现为高热。夜间盗汗亦是结核患者常见的中毒症状,表现为熟睡时出汗,几乎湿透衣服,觉醒后汗止,常发生于体虚病人。其他全身症状还有疲乏无力、胃纳减退、消瘦、失眠、甚至闭经等。2、咳嗽:常是患者的首诊主诉,咳嗽三周或以上,伴痰血,则要高度怀疑可能。患者以干咳为主,如伴有支气管结核,常有较剧烈的刺激性干咳;如伴纵隔、肺门淋巴结结核压迫气管支气管,可出现痉挛性咳嗽。3、咳痰:病人咳痰较少,一般多为白色黏痰,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常咳黄脓痰;干酪样液化坏死时也有黄色脓痰,甚至可见坏死物排出。4、咯血:当结核坏死灶累及肺毛细血管壁时,可出现痰中带血,如累及大血管,可出现量不等的咯血。若空洞内形成的动脉瘤或者支气管动脉破裂时可出现致死性的大咯血。肺组织愈合、纤维化时形成的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可在痊愈后反复、长期地咯血或痰血。5、胸痛:胸痛并不是的特异性表现,靠近胸膜的病灶与胸膜粘连常可引起钝痛或刺痛,与呼吸关系不明显。并发结核性胸膜炎会引起较剧烈的胸痛,与呼吸相关。胸痛不一定就是结核活动或进展的标志。6、呼吸困难:一般初发病人很少出现呼吸困难,只有伴有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时才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支气管结核引起气管或较大支气管狭窄、纵隔、肺门、气管旁淋巴结结核压迫气管支气管也可引起呼吸困难。晚期,两肺病灶广泛引起呼吸功能衰竭或伴右心功能不全时常出现较严重的呼吸困难。7、结核性变态反应:可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临床表现类似于风湿热,主要有皮肤的结节性红斑、多发性关节痛、类白塞病和滤泡性结膜角膜炎等,以青年女性多见。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无效,经抗结核治疗后好转。总之,并无非常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有些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如伴有免疫抑制状态,临床表现很不典型,起病和临床经过隐匿;或者急性起病,症状危重,且被原发疾病所掩盖,易误诊。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21:18
卢水华大夫的信息
卢水华大夫电话咨询
卢水华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卢水华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卢水华大夫提问
卢水华的咨询范围:
结核,呼吸疾病,感染性疾病,肺部肿瘤,儿童免疫缺陷
卢水华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呼吸内科好评科室
呼吸内科分类问答第六节 肺痨肺痨是一种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肺痨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是肺病中的常见病。据1985年全国性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本病患病率为550/10万,平均死亡率在30/10万左右。中医治疗肺痨着眼于从整体上辨证论治,针对患者不同体质和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多结合抗痨西药治疗,可以收到标本兼顾,恢复健康的结果。
中医学对肺痨的认识历史悠久,且逐渐深化。《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等医籍中无肺痨病,大多归于“虚损”、“虚劳”一类病证中,并描述了与肺痨主症相似的临床表现,如《灵枢·玉版》篇说:“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晋代《肘后备急方》进一步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指出“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并创立“尸注”、“鬼注”之名。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把“尸注”列入肺脏病篇章,明确了本病病位在肺,指出本病的病因是“劳热生虫在肺”。《外台秘要》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观察尤为详细,指出本病有骨蒸、烦躁、食无味、消瘦、盗汗、咳嗽、两颊如胭脂色等症状,还指出本病可见“腹中有块,或脑后近下两边有小结”等兼症。由于本病的传染性和诸多症状,故有很多名称,如尸疰、劳疰、虫疰、传尸、肺痿、劳嗽、骨蒸、伏连、急痨等,直到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始以“痨瘵”定名,并指出与“予事而忧则‘肺劳”’为“各一门类,不可不知”,从发病学上把痨瘵与一般的虚劳进行了界定。病因方面,在唐代关于肺虫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痨虫”、“瘵虫”之说;在治疗方面,《仁斋直指方》已提出“治瘵疾,杀瘵虫”的重要观点。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丹溪心法·痨瘵》倡“痨瘵主乎阴虚”之说,突出病理重点,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明代《医学入门·痨瘵》指出“潮、汗、咳嗽、见血、或遗精、便浊、或泄泻,轻者六症间作,重者六症兼作”,概要地提示了本病的6个主症。《医学正传·劳极》确立了杀虫与补虚的两大治疗原则,迄今仍然对肺痨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节所论述的肺痨,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病相类同。若以广义的痨瘵而言,还包括某些肺外结核在内。当这些疾病出现肺痨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肺痨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感染痨虫,一为正气虚弱。《古今医统·痨瘵门》即曾指出“凡此诸虫,……著于怯弱之人,……日久遂成痨瘵之证。”痨虫和正气虚弱两种病因,可以相互为因。痨虫传染是发病不可缺少的外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是痨虫入侵和引起发病的主要内因。
1.感染痨虫早在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认识到本病属于慢性传染性消耗性疾病,提到此病“积年累月,渐就顿滞,乃至于死”,而且其传染性很强,甚至可以“灭门”。古人根据本病具有传染的情况,创立了“痨虫”、“瘵虫”之说,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痨瘵诸证》指出:“诸证虽曰不同,其根多有虫。”明确指出瘵虫传染是形成本病不可缺少的因素,因直接接触本病患者,如问病吊丧,看护,骨肉亲属与患者朝夕相处,“痨虫”侵人人体而成病,这种认识直到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才被证实。
2.正气虚弱肺痨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体质、经济状况的人。一般说来,往往在正气虚弱时罹患肺痨,凡先天禀赋不强,小儿喂养不当;或病后失养,如麻疹、哮喘等病后或外感咳嗽经久不愈,以及产后失于调养等,皆易致痨虫入侵。故《外台秘要·灸骨蒸法图》说:“婴孺之流,传注更苦”。后天摄身不慎,青年早婚,嗜欲无节,耗伤精血;或情志不遂,忧思过度,或劳倦伤脾,而导致正气虚弱,痨虫入侵而发病。正如《古今医统,痨瘵门》说:“凡人平素保养元气,爱惜精血,瘵不可得而传,惟夫纵欲多淫,苦不自觉,精血内耗,邪气外乘”,并提出气虚血痿,痨瘵“皆能乘虚而染触”。年老体弱,生活贫困,营养不良,也是罹病的重要原因,如《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即曾指出“因境遇者,……贫贱而窘迫难堪”,易致痨虫侵袭。
痨虫感染和正气虚弱两种病因,可以互为因果。痨虫是发病的原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正气旺盛,即使感染痨虫后,也未必发病,正气不足,则感染后易于发病。同时,病情的轻重与内在正气的强弱也有重要关系。另一方面,痨虫感染是发病的必备条件,痨虫既是耗伤人体气血的直接原因,同时又是决定发病后病变发展规律、区别于它病的特殊因素。
本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肺。由于肺开窍于鼻,职司呼吸,痨虫自鼻吸入,直趋于肺而蚀肺,故临床多见肺失宜肃之症,如干咳、咽燥、咯血,甚至喉疮声嘶等。由于脏腑间具有相互资生,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因此肺病日久可以进一步影响到其他脏腑,故有“其邪辗转,乘于五脏”之说。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脾为肺之母,肺痨日久,子盗母气,则脾气亦虚,可伴见疲乏、食少、便溏等症,其甚者可致肺、脾、肾三脏同病。
肾为肺之子,肺虚肾失资生之源,或肾虚相火灼金,上耗母气,则可见肺肾两虚,伴见骨蒸、潮热、男子失精、女子月经不调等肾虚症状;若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则见性情急躁,善怒,胁痛;肺肾阴虚,心火上炎还可伴有虚烦不寐,盗汗等症;如肺虚制节失司,血脉运行不畅,病及于心,可见喘、悸、肿、紫绀等症。
本病病理性质的重点,以阴虚火旺为主。因肺喜润恶燥,痨虫蚀肺,肺体受损,首耗肺阴,阴虚则火旺,而见阴虚肺燥之候。故朱丹溪概括痨瘵的病理为“主乎阴虚”。由于阴阳互根,阴虚则火旺,可发展为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病理的转变,与病情的轻重及病程有关。一般说来,初起病变在肺,肺体受损,肺阴亏耗,肺失滋润,表现为肺阴亏损之候。
继则肺肾同病,兼及心肝,而致阴虚火旺,或因肺脾同病,阴伤及气而致气阴两虚,后期肺脾肾三脏交亏,阴损及阳,可趋于阴阳两虚的严重局面。
【临床表现】
痨虫侵蚀肺脏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等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可出现于肺痨的各种类型,各症可以间作,或相继发生,或同时兼见。但早期或病变轻微者常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均为病变活动时或病变较重者。
咳嗽,系肺阴不足所致,因此常表现为干咳,少痰,伴咽燥口干,颧红,唇赤,舌红少津,脉细数;但也有因脾虚生痰,痰湿阻肺所致,故也可以出现咳嗽痰多,痰呈泡沫状,伴身重疲乏,胃纳不振,舌苔白腻等症;更有少数表现为痰热咳嗽,症见痰黄且稠,或痰中带血。咯血,多由于热伤肺络,症见血色鲜红,咯血量多;也可挟有瘀血,症见少量咯血,时发时止,血色暗或带紫色血块。发热,为阴虚生内热,多表现为午后发热,一般表现为低热(38.5℃以下),或仅自觉五心烦热,好象热从骨髓中蕴蒸而出,故又称骨蒸,面颧红赤,但也有高热者。发热时间多从午后开始,夜热早凉,发作有时,故称潮热。盗汗,为内热蒸腾,逼津外出,表现为人睡后,汗出遍身,醒后则汗止。唯汗后衣被皆湿,疲乏无力感益加明显。患者亦可表现为气阴两虚,形寒乏力,易汗肢冷,饮食减少,体重减轻,肌肉瘦削,晚期则形消骨立,男性多见遗精,女性多见月经不调或闭经。
1.初期仅感疲乏无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病重者可出现咯血,潮热,颧红,形体明显消瘦等症。
2.有与肺痨患者密切接触史。
3.病灶部位呼吸音减弱或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湿锣音。
4,痰涂片或培养结核菌多呈阳性。
5.X线摄片可见肺部结核病灶。
6.血沉增快,结核菌素皮试呈强阳性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虚劳两病都具有消瘦、疲乏、食欲不振等虚证特征,且有一定联系,肺痨可发展为虚损,故《金匮要略》将之列为虚劳范畴,但两者是有区别的。肺痨主要病变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病理特点,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病程较长,病势缠绵,病变为五脏虚损而以脾肾为主,一般不传染,以气、血、阴、阳亏虚为病理特点,是多种慢性虚损病证的总称。
2.肺痿肺痨与肺痿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多种肺部慢性疾患后期的转归,如肺痈、肺痨、咳嗽日久等,若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肺痿。肺痨晚期,如出现干咳、咯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故《外台秘要》称肺痨为肺痿疾。
【辨证论治】
1.辨病性肺痨病理性质以本虚为主,亦可见标实。本虚为阴虚,病变进程中可发展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标实为火热,痰浊和瘀血。故应辨别虚实的属性,是否相互兼夹及其主次关系。
2,辨病位肺痨的主脏在肺,在病变过程中“其邪辗转,乘于五脏”。故应辨别病位是尚限于肺脏,或已经“辗转”于其他脏,尤其是重点关注肺与脾、肾的关系。
3.辨主症肺痨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为四大主症,故应辨别主症间的主次轻重,以便在治本的基础上为对症处理提供依据。
补虚培元、抗痨杀虫为治疗肺痨的基本原则。补虚培元,旨在增强正气,以提高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就病理性质而言,补虚以滋阴为主,若合并气虚、阳虚者,则当同时兼顾益气、温阳;就脏腑而言,补虚重在补肺,并注意脏腑整体关系,同时补益脾肾。抗痨杀虫,旨在针对本病的特异病因进行治疗。正如《医学正传·劳极》所说:“治之之法,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虚,以复其真元。”另外,还应适时结合清火、祛痰、止血等法进行治疗。
·肺阴亏虚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粘痰,或痰中带血丝或血点,血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口干咽燥,或有轻微盗汗,舌边尖红苔薄,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杀虫止咳。
方药:月华丸。
本方是治肺痨的基本方,具有补虚抗痨,滋阴镇咳,化痰止血之功。方中北沙参、麦冬、天冬、生地、熟地滋阴润肺;百部、獭肝、川贝润肺止嗽,兼能杀虫;桑叶、白菊花清肺止咳;阿胶、三七止血和营;茯苓、山药健脾补气,以资生化之源。
若咳嗽频繁而痰少质粘者,加百合、杏仁、炙枇杷叶以润肺化痰止咳。痰中带血丝较多者,加白及、仙鹤草、白茅根、蛤粉炒阿胶等和络止血。若潮热骨蒸甚者,酌加银柴胡、地骨皮、功劳叶、青蒿等以清虚热。
·阴虚火旺
症状:呛咳气急,痰少质粘,或吐稠黄痰,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渐消瘦,舌红而干,苔薄黄或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百合固金汤。
方中用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滋阴润肺生津;当归、芍药柔润养血;桔梗、贝母、甘草清热止咳。另可加鳖甲、知母滋阴清热;百部、白及补肺止血,抗痨杀虫;龟板、阿胶、五味子、冬虫夏草滋养肺肾之阴,培其本元。骨蒸劳热日久不退,可合用清骨散或秦艽鳖甲散。
若火旺较甚,热势明显升高,酌加胡黄连、黄芩、黄柏等苦寒泻火坚阴。痰热蕴肺,咳嗽痰黄稠浊,酌加桑白皮、知母、金荞麦根、鱼腥草等清化痰热。咯血较著者去当归之辛窜,加黑山栀、紫珠草、大黄炭、地榆炭等凉血止血;血出紫黯成块,伴胸胁掣痛者,可酌加三七、茜草炭、花蕊石、蒲黄、郁金等化瘀和络正血。盗汗甚者可选加乌梅、煅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等敛营止汗。声音嘶哑或失音可加诃子、木蝴蝶、凤凰衣、胡桃肉等润肺肾而通声音。
·气阴耗伤
症状: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偶或痰中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并见,面色觥白,颧红,纳少神疲,便溏,舌质嫩红,或舌淡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保真汤。
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肺益脾,培土生金;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当归、白芍以育阴养营,填补精血;地骨皮、黄柏、知母、柴胡、莲心以滋阴清热;厚朴、陈皮理气运脾。并可加白及、百部以补肺杀虫。咳嗽痰稀,可加紫菀、款冬花、苏子温润止嗽。夹有湿痰症状者,可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咯血量多者可酌加花蕊石、蒲黄、仙鹤草、三七配合补气药以止血摄血。如纳少腹胀,大便溏薄等脾虚症状明显者,酌加扁豆、薏苡仁、莲子肉、山药等甘淡健脾。慎用地黄、阿胶、麦冬等滋腻之品,以免妨碍脾之健运,必要时可佐陈皮、麦芽等以助脾运。
·阴阳两虚
症状: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质淡或光嫩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
全方肺脾肾兼顾,·阴阳双补。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以补肺脾之气;白芍、地黄、当归、枸杞、龟板培补阴精以滋养阴血;鹿角胶、紫河车助真阳而填精髓;枣仁、远志敛阴止汗,宁心止悸。
若肾虚气逆喘息者,配胡桃仁、冬虫夏草、蛤蚧、五味子等摄纳肾气以定喘。阳虚血瘀水停者,可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泽兰、红花、北五加皮温阳化瘀行水。五更泄泻者配用煨肉豆蔻、补骨脂以补火暖土,此时忌投地黄、阿胶、当归等滋腻润肠之晶。
此外,各证可结合单方、验方治疗。如:
白及散(南京中医学院附院方):白及、百部、牡蛎、炮山甲等分研粉,如病情严重,百部加倍,每服3-5g,一日2-3次。
芩部丹(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方):黄芩18g,百部、丹参各9g,汤剂,每日l剂。
律草合剂(《实用中医内科学》):律草1500g,百部、白及各500g,夏枯草250g,白糖2000g,反复加水蒸馏浓缩至5删nd,每天500nd,分3次服。
【转归预后】
本病的转归决定于正气强弱及治疗情况,若正气比较旺盛,或得以及时正确的治疗,病情向痊愈方向转归。若邪盛正虚,病情可进行性加重,由肺虚渐损及脾肾心肝,由阴及气及阳,最后形成慢性迁延,向五脏虚损,阴阳俱虚转归,甚至趋向恶化。本病的预后也决定于
体质强弱,病情轻重及治疗的早迟等。一般而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一般良好;若
治疗不及时,迁延日久,身体羸弱者,预后较差。如《明医杂著·劳瘵》说:“此病治之于早
则易,若到肌肉消铄,沉困着床,脉沉伏细数,则难为矣。”
【预防与调摄】
肺痨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历代医家一贯强调对本病应防重于治,如元代上清紫庭追痨仙方主张病者死后火化,防其传染旁人。故肺痨患者应隔离治疗或少到公共场所去,其衣被等应煮沸消毒后清洗,痰液等排泄物应消毒处理。探视患者应戴口罩,气虚、饥饿、劳倦等身体状况欠隹时忌探视病人或吊丧,必要时身佩安息香,或用雄黄擦鼻。青少年的有效预防方法是进行灭活卡介苗预防接种。平素保养元气,爱惜精血,注意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抗御痨虫侵袭的能力。
既病之后,不但要耐心治疗,更应重视摄身,戒酒色,节起居,禁恼怒,息妄想,慎寒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加强食养,可吃甲鱼、团鱼、雌难、老鸭、牛羊乳、蜂蜜,或常食猪羊肺以脏补脏,以及白木耳、百合、山药、梨、藕、枇杷之类,以补肺润肺生津。忌食辛辣刺激动火燥液之物,如辣椒、葱、姜等。
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患。其病因为感染痨虫,但发病与否与正气强弱有很大关系。病位主要在肺,但可损及其他脏腑。病理特点主在阴虚,进而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病久阴损及阳,可见阴阳两虚。其治疗原则为补虚培元和抗痨杀虫。补虚之大法以滋阴为主,气虚者伍以补气,若阴阳两虚者,则当滋阴补阳。补虚重点在肺,同时予以补脾和补肾,尤须重视补脾,因脾为肺之母,补脾可畅气血生化之源而养肺金。但应注意补脾不宜壅滞,不宜辛燥,以免壅滞气机,伤阴动血。一般以甘淡补脾法为宜。本病虽以虚为主,但往往可见虚中夹实,如阴虚常夹痰热、肺脾气虚常夹痰浊,咯血者常夹血瘀。故在补虚的同时,要结合应用清化痰热,或清化痰浊,及化瘀止血等法。阴虚火旺者宜清火,因其为虚火,故用药当以甘寒养阴为主,酌配苦寒降火之品,谨防苦寒太过,注意中病即止,以免伤脾败胃。抗痨杀虫,是肺痨病的重要治法,在辨证论诒的基础上应十分重视配合西药抗痨杀菌药物的使用。根据临床验证和药理实验研究,很多中药也有不同程度的抗痨杀虫作用,如白及、百部、黄连、黄芩、大蒜、冬虫夏草、功劳叶、律草等,均可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辨病,适当选用。
【文献摘要】
《外台秘要·传尸方》:“大都此病相克而生,先内传毒气,周遍五脏,渐就羸瘦,以至于死,死讫复易家亲一人,故曰传尸,亦名转注,以其初得,半卧半起,号曰残碟,气急咳者,名曰肺痿,骨髓中热,称为骨蒸,内传五脏,名之伏连,不解疗者,乃至灭门。”
《严氏济生方,痨瘵论治》:“夫痨瘵一证,为人之大患,凡受此病者,传变不一,积年疰易,甚至灭门,可胜叹哉!大抵合而言之,曰传尸,别而言之,曰骨蒸、残迭、复连、尸疰、劳疰、蛊疰、毒疰、热疰、冷疰、食疰、鬼疰是也。”
《丹溪心法·痨瘵》:“治之之法,滋阴降火是澄其源也,消痰、和血、取积、追虫是洁其流也。医者何不以补虚为主,两兼去邪矣乎?”
《医学人门·痨瘵》:“潮、汗、咳嗽、见血、或遗精、便浊、或泄泻,轻者六症间作,重者六症兼作。”
《明医杂著·痨瘵》:“色欲过度,损伤精血,必生阴虚火动之病,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哈哈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甚则痰涎带血,咯吐出血,或咳血、吐血、衄血,身热脉沉数,肌肉消瘦,此名痨瘵。最重难治,轻者必用药数十服,重者期以岁年,然必须病人爱命,坚心定志,绝房室,息妄想,戒恼怒,节饮食,以自培其根,否则虽服良药,亦无用也,此病治之于早则易,若到肌肉消铄,沉困着床,脉沉伏细数,则难为矣。”
【现代研究】
肺痨与西医学的肺结核病相类似。近年来,国内应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的报道日渐增多,无论在抗痨、改善中毒症状及实验研究等方面,都有不少新进展。
养阴益气配伍虫类药物组成的经验方可以收到较好的抗痨效果。李氏以抗痨散(黄芪、百部、白及、龟板、丹参、冬虫夏草、蜈蚣、牡蛎、玄参、百合、川贝母、五味子、紫河车)为主辨证治疗肺结核1367例,结果痊愈1224例(89.54%),好转101例(7.39%),无效42例(3.70%)。另选初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抗痨散组55例,21-IRE/6~化疗组49例,中西药合用组52例,痊愈率分别为89.90%、89.8%、94.23%;选复治患者196例,同上随机分为3组,痊愈率分别为88.06%、74.19%、92。54%[中国医药学报):33)。马氏以结核散Ⅱ号方(珍珠、三七、全蝎、乌梢蛇、穿山甲、白及)和结核散I号方(蛤蚧、黄芪、鳖甲、知母、黄芩、百部、夏枯草、鱼腥草)治疗空洞型肺结核107例,连服3个月,治疗期间停用抗痨药。结果:潮热盗汗63例,消除61例,咳血14例均痊愈;咳嗽97例,停咳82例;空洞125个中,闭合81个,缩小33个,无效11个;排菌者61例中阴转51例。对44例痊愈者(症状消失,X光片示空洞关闭,浸润灶吸收)随访10—25年均未复发[黑龙江中医药1991;(5):19)。李氏以抗痨散(蜈蚣、冬虫夏草、紫河车、菌灵芝、牡蛎、丹参等)为主,并用三味汤(桃仁、三棱、夏枯草)随证加减,体表结核外敷消核膏(甘遂、大戟、泽漆、蜂房、独角莲、红娘子),治疗各种结核病2139例。结果:痊愈1926例,有效148例,无效65例,总有效率为96.96%[中医杂志):606)。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血脉运行,促使结核硬结钙化或空洞闭合[当代名医证治汇粹1990:70),故也有不少作者将之配伍于抗痨方中,收到较好效果。冯氏应用复方丹参液联合化疗短程治疗排菌浸润型肺结核,无论初治或复治组,疗程第1月、第3月及结束时,治疗组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大减少了传染源,缩短了疗程,降低了复发率,较一般短程化疗疗效为优。实验证明,丹参可扩张毛细管,增快微循环血流,这有利于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有利于结核病灶的软化吸收,有利于药物达到病灶部位,提高药物有效浓度,利于痰菌转阴[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532]。魏氏用抗痨益肺冲剂(鳖甲、川贝、生地、当归、红花、百部、地骨皮、白术、黄芪、牡蛎等)治疗肺结核60例,与对照组50例,同用化疗抗痨药。结果:两组分别治愈32、18例,有效23、17例,无效5、15例,总有效率为91.75%、90%(P&0.01)。治疗组痰涂片阴转率、空洞闭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河北中医):9]信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是目前研究的主要形式,汤氏将x线胸片和痰检确诊资料完整的76例复治肺结核,随机分为观察组(金水宝联合化疗,化疗方案:2HSRZ/4HR)38例和对照组(单纯化疗)38例。结果:(1)总疗效:观察组治愈34例(89.5%),好转3例(7.9%),无效1例(2。6%),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治愈24例(64.2%),好转4例(10.5%),无效10例(26.3%),总有效率73.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病灶吸收情况、痰结核菌转阴情况、中毒症状改善情况、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309]。岳氏用千金沙片(北沙参、葶苈子、桑白皮、桔梗、车前子、陈皮、茯苓、麦冬、丁香)并同用异烟肼、利福平、嗪酰胺、链霉素,治疗粟粒型肺结核35例。结果:痊愈8例,好转21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陕西中医):434儿曹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典型肺结核52例,肺阴虚型用百合固金汤、六味地黄汤、沙参麦冬汤等;肺脾气虚型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汤、归脾汤等,气阴两虚型用补肺汤、八珍汤、黄芪鳖甲汤等;阳虚型用参附汤、术附汤等;虚实夹杂证在此基础上辨证施治。3个月为1疗程。并设对照组77例,均用抗结核化疗方案,辅以保肝治疗。结果:两组分别治愈好转32、34例,有效9、12例,无效6、23例,死亡5、8例,总有效率78.9%、60%(P&0.05)[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7]。
方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52例,肺阴亏耗用月华丸加减;肺肾阴虚用百合固金汤加减;脾肾阳虚用拯阳理痨汤加减。并设对照组126例,均用3SHRE/91-IR为基本方案,并参考用药史和药敏结果,酌情更换1-2种抗痨药,常规剂量,强化治疗3个月。结果:痰菌阴转分别为32(61.5%)、43(24.1%)例(P&0.05%);病灶总吸收率为52%、23.9%(P&0.05%);空洞者有效(直径缩小1/3,并无新空洞)17/40(42.5%)、24/126(19%)例[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8)。马氏以西药抗痨结合民间验方(黄芪、山药、白及、鸡内金、桃仁、百合、白果、桔梗、三七、黄精、砂仁)治疗肺结核47例,结果:临床治愈38例,显效7例,有效2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76)。
中医中药能有效地改善结核及化疗药物的中毒症状。刘氏以秦艽鳖甲汤治疗肺结核中毒症状32例,结果:痊愈29例,有效2例,无效1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534)。李氏对肺结核抗痨治疗中血清ALT异常41例,用护肝汤(垂盆草、凤尾草、广郁金、枳壳、白术、黄芩、柴胡、黄芪)随证加减治疗。对照组20例,用垂盆草糖浆、肝泰乐、维生素C、辅酶A、ATP治疗。两组均用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联合抗痨,均6周为1疗程。结果:两组件50显效(ALT恢复正常,继续抗痨治疗&1个疗程)24、4例,有效8、2例,无效9、14例,总有效率78%、30%(P&0,01)[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630)信童氏对抗结核药物致肝脏损害30例,用复肝汤(茯苓、茵陈、柴胡、栀子、五味子、枳实、白术、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对照组30例,两组均抗痨治疗;并用益肝灵、肌苷、肝泰乐口服治疗。1个月后,结果:两组分别显效(SGPI降至正常或明显下降,自觉症状消失)20、5例,有效8、12例,无效2、7例,恶化0、6例,总有效率93.34%、56.67%{P&0.01)[山东中医杂志):26)。高氏对经用止血敏、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抗结核治疗,大咯血者用脑垂体后叶素等治疗5日仍咯血不止的肺结核咯血108例,加用养阴止血汤(生地、熟地、玄参、麦冬、炒白芍、牛膝、川贝、甘草、当归、炒栀子、丹皮、仙鹤草、白茅根、藕节、炙百合)随证加减,并针刺双侧巨骨、孔最、尺泽、鱼际、合谷穴。结果:显效(加用中药和针刺3日内咯血止,随访半年无复发)51例,有效46例,无效11例[山东中医杂志):505)。树氏采用正规抗痨治疗的同时,运用仲景泻心肠泡服,治疗肺结核咯血60例,在1周内观察,37例咯血停止,16例咯血基本控制,偶见痰中带血,5例出血减少,2例无明显改善[浙江中医杂志1998;(2):66]。
中药结合抗痨治疗,具有改善患者免疫水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促进病变吸收和治愈的作用。李氏用扶正固本丸(黄芪、党参、白术、黄精、制首乌、桑寄生、甘草等)治疗14例,与对照11例均予短程化疗方案抗结核治疗。结果表明,扶正固本丸组患者各项免疫指标恢复明显优于化疗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杂志):663]。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阮氏采用黄芪伍用抗结核药治疗难治性肺结核42例,对照组仅用抗结核药治疗45例。结果:治疗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及肺结核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黄芪对治疗难治性肺结核有价值[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9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结核的早期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