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及问题公式中为什么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追及问题中,为什么速度相等时,两物体间距离取得最大或最小值?为什么加速度为0时,能不能用数学来推导这两个结论?如果不能,如果是用导数,那么请自己设出相应的量,过程大致说一遍。
新爵利刃佯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一、追及过程中两物体间距离不是在增大就是在减小(不含反超情况),当速度相等时距离s0不是最大值就是最小值,从速度相等时计时,两物体间距离:s=s0+v1t-v2t=s0为恒定值,而s0不是最大值就是最小值.二、在加速度不小于零或不大于零的情况下,速度只增或只减.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增到最大值或减到最小值,因加速度为零,所以速度不再变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加速度表示速度对时间的变化,加速度为0了表示速度不再随时间变化了,如果是在加速,那么就达到最大值;如果是在减速,那么达到最小值。这是物理意义数学我不知道怎样说好
学了求导就清楚了。 简单的说,对位移的函数求导就得到速度的函数,对速度再求导就是加速度了。而在一阶导数为0的地方函数得到极值。一般情况下这里就是最大或都最小值了。
请给出具体的情境追击问题中速度的表达式可以有无穷多种!
扫描下载二维码在追及问题中,为什么当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才会出现相距最远的情况?(加速追匀速)
在追及问题中,为什么当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才会出现相距最远的情况?(加速追匀速)为什么到速度相等之前 加速度位移一直小于匀速度位移?不画图请分析一下 谢 谢
到速度相等之前,加速度运动物体的速度小于匀速运动物体的速度.所以匀速运动物体的位移大于加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所以在速度相等之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一直增大,当他们速度相等的一瞬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变化,速度相等之后,加速度运动物体速度比匀速运动物体速度大,所以加速度运动物体在赶超匀速运动物体,他们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因此,在速度相等时,才会出现相距最远的情况不知道我这样说,你能明白么? 再问: 加速度位移不是等于x=v0t+1/2at平方吗? 为什么速度小于匀速度之前位移实在增大?(到速度相等之前,加速度运动物体的速度小于匀速运动物体的速度。所以匀速运动物体的位移大于加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 )?why 再答: 这个不需要借助公式理解的 设想一下,一个物体一开始就以v0的速度运动,另一个物体初速度为0做加速运动,那第二个物体的速度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v0,在达到v0之前速度一直小于匀速运动的物体。所以匀速运动的物体把加速运动的物体甩开,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当加速运动物体速度达到v0时,它们速度一样,之间的距离才保持相等。之后加速运动物体速度越来越大,追匀速运动物体~~~再问: 加速度位移不是等于x=v0t+1/2at平方吗? 匀速移动的位移=vt 这样似乎不需要速度相等 加速度位移就可以等于匀速的位移? 解释一下吧 大侠 分不是问题- - 再答: 恩,要是用公式理解的话,我这样说 如果是初速度为0,加速运动的物体 公式就可以写成s=at^2/2 匀速运动的物体假设速度为v0 然后加速度物体运动 t 秒后速度为vt,如果此时速度还没达到v0,则有vt<v0 然后vt=at,加速度位移公式就可以写成s=at^2/2=vt×t÷2 匀速运动物体位移可以写成s1=v0×t vt本来就比v0小,然后还要除以2,位移肯定就比匀速运动物体的位移小了 从公式可以看出,当加速度物体速度达到2v0的时候,他们位移相等,此时加速度物体刚好追上匀速物体 这样说的话能理解吧 O(∩_∩)O~
与《在追及问题中,为什么当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才会出现相距最远的情况?(加速追匀速)》相关的作业问题
你可以形象地想象一下.在后面追的物体是有加速度的,也就是它的速度在不断增大,从比前面的物体小增大到比前面的物体大,在它们速度相等之前,追赶的物体速度始终小于被追物体,相同时间内位移也小于被追物体,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只会不断增大,只是这个位移增大得越来越慢了而已(懂吧?).同理,在他它们速度达到相等之后,追赶的物体相同时
不妨将问题想得简单点:若后者速度小于前者,则两者距离在增大若后者速度大于前者,则两者距离在缩短现在前者速度不变,后者开始时速度小于前者,而后慢慢速度开始增大即必然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后者速度小于前者,此时两者距离在拉大直到速度恰好等于前者瞬间,距离拉到最大了之后进入第二阶段,后者速度继续增大,大于前者,此时两者距离
不是你说的那样.万有引力适用于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的物体,物体运动速度远远小于光速.比如分子原子电子之间不能用.
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弹性碰撞的速度交换这一特殊情况里面,如果有你说的那种情况最好列出下面两个公式自己解一下看看是不是对的,不一定对.而且在高考中直接引用这两个公式没有依据,是错误的.若要使用需要先列出两个公式:①碰撞前后动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②碰撞前后能量守恒(1/2)*m1*v1^2+(1/
因为当电流从正极出发到达左边的节点,因为开关断开所以开关那条支路走不了,而此时有L1和L2两条支路是可行的,所以电流一分为二一部分经过L1返回到电源负极;另一部分电流流经L2返回电源负极.两灯泡都有电流经过所以两灯都亮
例如:前面的甲匀速直线v1=6m/s后面的 乙匀加速直线运动 v0=0 加速度a=2m/s^2,甲乙相距s3=6m,同时出发.什么时候距离最大?时间t=1s后,甲的位移s1=v1*t=6m 乙的速度v2=at=2 ,位移s2=at^2/2=1m,此时甲乙相距s3=6+6-1=11m同理 时间t=2s后,甲的位移s1=v
X-T图像的k=v当k>0 即v>0时 正方向,小于0时为负方向.
这个实验在外太空做效果很明显,要排除空气阻力的影响.如果不从理论公式上去解释的话,很难说,其实决定速度的并不是个体自身的质量,而是万有引力提供的重力加速度,换句话说,是地球在决定速度.
查书不介意吧? 再答:
UG中两个物体是可以移动到一起的,方法很多,当然你所说的变换也是可以的;由于我用的UG版本比较高,我们移动两个实体都是用移动命令;先找到你两个图形的基准点,然后可以移动点到点、距离等方式.我给你作UG10.0演示下两个物体移动的过程;1、在UG10.0画两个体;2、使用移动命令为便于你查看,我使用的是复制,你可以查看下
研究上弹簧的伸长量,对两个物体(包括下弹簧)整体分析,由平衡条件知kx1-2mg=0,解得 x1=2mg/k研究下弹簧的伸长量,对下面那个物体分析,由平衡条件知kx2-mg=0,解得x2=mg/k=0.5x1两个弹簧的总长度为L=2L0+x1+x2=26 cm,解得x1=4 cm、x2=2 cm,代入得m=1 kg
原子的发射强度由基态原子的总量决定,在火焰中,na原子 易电离,导致NA的基态原子总量偏低.当火焰中共存有K原子时,K比NA更易电离,产生大量的自由电子,抑制了NA的电离,使NA的基态原子总数变大,有更多的基态更子跃迁到激发态.因而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所辐射的能量也就更多了
草状波一般是仪器的灵敏度调的太高或材料的晶粒粗大导致的.材料是轧辊的一般不会是材料晶粒粗大导致.应该是灵敏度的问题,把仪器的扫查灵敏度降低就可以了.双峰波也有两种情况可能产生,一个是探头不合格,一个是两个缺陷的距离比较近.你可以把探头放到试块上去试试,看看有没有双峰,如果有是探头不合格.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探讨.我也
根据题意,镜子的反射面应该朝向Q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别作出A和B的对称点,连接两个像点就可画得到AB的像,如图所示:(1)从P处放入一物,箱中见不到该物体,说明物体在镜子的背面;(2)从Q处放入,实物经平面镜成像,因此会看到实物和经镜面成的像,出现两个物体.
简单来说,A先获得速度,然后不断减速,而B不断加速,弹簧不断压缩.当A和B速度相等的时候,弹簧压缩最大,所以弹性势能最大. 再问: 为什么弹簧压缩到最短时,A和B的速度相等呢? 再答: 你因果搞反了。是因为速度相等,所以弹簧才达到压缩最大的。 再答: 本来A快B慢,A与B之间的距离就会不断缩小,所以他们之间的弹簧也就越
第一种:把一个物体转换为网格物体,到元素子层,利用附加命令,把另一个物体加进来.第二种:把这两处物体组成一个组,实质上把两个物体是绑在了一起,但还是两个物体,不过做动画这是很方便的
你好!当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 点,在白纸上用铅笔应记下 O 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 和 F2 及此时两细绳的方向.
要是纯粹将两样东西重叠就直接拖动就可 但是两个不同的文件就要合并了才能在同一文件上组合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若AB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相同,则溶质的质量相同,若AB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同,则溶质的质量不同.不过,无论AB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相同与否,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为什么在追及问题中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浮生若梦°倬髮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因为追的一方速度是由慢变快的,在追的一方速度没有到达被追一方时,二者之间的距离实际在拉大,当速度相等时候,后方开始比前方块,二者间距离被垃圾,所以,速度相等时候最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画出v-t图,相交前两条曲线构成的面积随时间变大越来越大,即越来越远。相交后则越来越近。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在追及相遇问题中,到底在什么情况下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为什么最大?有没有速度相等位移差最小的情况?对于速度相等是临界点问题我一直很不理解!一直折腾着我…TAT【例题】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s的速度和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0.5m/s的加速度刹车,从甲刹车开始计时求: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最大的距离.解析说 ,当甲车速度减至等于乙车速度时两车的距离最大.(就这里就这里!)设该减速过程时间为t,则v乙=v甲=at(这个公式错了吧= =初速度又不为0= =).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其实这类问题,关键是要把双方的相对运动有几个阶段分清楚就好了.画一下图,或者自己拿两个东西模拟一下都行.这种题就两个步骤,先分析运动模型,再具体计算.就你的这个例题,咱们就从甲车从乙车身边经过这个时刻开始分析,只有两(三)个阶段:1) 一开始两车都在向前开,但是甲的速度大,所以肯定距离s越拉越大.2) 因为甲车匀减速,总有一个时刻t,两车速度相等了(都变成4m/s)3) 从此以后,甲车速度越来越慢,乙车不停地追上去,两者距离s越来越小.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个距离s先从0开始变大,在t时刻达到最大,后来由慢慢变小等于0.现在我们就要求最大距离,也就是t时刻的两车距离.至此,分析结束,我们明确了为什么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了,接下来可以计算这个距离了.其实很简单也很巧妙,如果我们把乙车看成时静止的,那么从乙车的角度来看,第一个阶段甲车在干什么呢?甲车其实是以初速度为6m/s(=10-4)向前开,作匀减速运动一直到0m/s(双方速度相等,相对静止).所以说就是一个从6匀减速到0的运动,你们老师肯定讲过,这就等价于一个从0开始匀加速到6的运动的逆过程.这个时间就是用v=at计算的,6=0.5t,所以t=12.第一阶段总的距离就是1/2 *a*t*t = 1/2 * 0.5 * 12 * 12 = 36米.物体题的思想其实都很类似的,一通百通越做越有意思.最关键的是要静下心来把模型分析清楚了,运动问题把运动阶段分析清楚,力学问题把受力分析搞清楚,就容易解决了~关于你开始提的问题,有没有速度相等位移差最小的情况?当然有啊,比如说,甲在追乙,甲的速度一开始比乙大,但是甲越跑越慢,乙越跑越快,你看是不是就是这种情况.(眼看着就要追上了但还没有追上,这时候甲乙速度相等了.接下来甲没劲儿了,慢了下来,乙却越来越快,于是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临界点,最好是画图象去解决,画V—T图,把开始刹车时匀速和匀减速和图画到一个坐标系里,根据V—T图象的面积对应位移很容易找到速度相等,即两条图象的交点处的位移差最大即相距最远。
同时同向行驶的时候,一个是匀速,一个是匀加速的情况下,为什么最大?因为两者的距离是速度差决定的,速度不相同时,距离一直在增加,速度相同后,加速运动的速度大于匀速,那么两者的距离就会减小,直到两者平行;有没有速度相等位移差最小的情况?反向思维前面的说明,这就需要一个是匀速,一个是匀减速的过程,或者两个不同反向加速度的减速,两者之间要有一个距离,不能同时出发,就像你说的那个例子,<...
∵v甲0-v甲t=10-4=6m/s,a=0.5m/s2,∴t=6/0.5s=12s,甲的平均速度v甲=0.5*(10+4)=7m/s又∵v乙=4m/s,∴△v=7-4=3m/s,∴L=t*△v=36m/s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