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体育器材传统体育专业是教育专业吗?

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文武并进------我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成果丰硕
浏览7753次
时间:日 16:20
山东体育学院于1958年建院之初即开展了武术课程教学,1979年开始招收武术专项学生,教育教学形式主要有院代表队训练、专选课和普修课教学。1998年武术系正式成立,是我省高校中最早的同类专业系部,2003年更名为民族传统体育系,2013年恢复武术系名称。多年来为省内外各级各类学校、体育企事业单位、武术馆校和健身俱乐部等培养了大批武术专门人才。
“十二五”期间,武术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德能兼修、文武并进”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平稳发展,基本形成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办学为两翼的专业办学格局。
2000年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是当时我省高校中唯一体育类省级改革试点专业,2005年11月通过结项验收,同行专家鉴定意见为:“研究水平和成果居省内领先水平,部分专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07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同年民族传统体育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标志着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2008年、2012年两次获得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2015年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功夫全能技”大奖赛突出贡献奖。
& 师资力量
通过培养、引进和聘请等方式,武术系建设了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学历职称高、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6人,高职称教师比例达到57.1%,讲师9人,助教2人。
教师中有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8人,45岁以下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主讲教师100%达到岗位资格的要求。运动健将9人,武术7段2人,6段3人,国家级裁判4人。硕士生导师6人,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委员1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分会执委1人,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精英计划”培养对象1人,院级学术带头人1人,青年学术新秀1人。
专任教师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第一名2人,全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微课教学大赛三等奖1人,院级优秀教师3人,院级优秀教练员1人,院级师德标兵2人,院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教学优秀奖6人。获得全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优秀奖1人。
“十二五”期间,武术系教师主持和参与不同层次教改、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省部级3项,省高校教改项目1项,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1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全国体育院校统编教材3部,编写自编教材讲义3部。获山东高校人文社科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文化厅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院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近20篇论文入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个学生科研团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现有《武术套路》《武术散打》2门院级精品课程。
竞赛训练成绩
武术系有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中国式摔跤、健身气功4个代表队。在国际比赛、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全国体院比赛、全国高校比赛和省内各类比赛中,在校生共获得比赛金牌近80枚,银牌50余枚,铜牌近60枚,培养运动健将近60名,一级运动员100余名。
目前,中国式摔跤和健身气功项目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教师担任全运会宣讲团讲师,赴全省17地市开展全运会宣讲与培训工作。多名教师20余次担任省内外武术、健身气功等项目裁判员培训班主讲教师。8名学生参与2008北京奥运会外围安保和水上项目志愿服务,3名学生参加201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少年中国》表演,舞龙舞狮代表队受邀多次参加日照市春节晚会、专题文艺晚会演出。武术系承担全省体育高危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鉴定100多人次,每年全院承担武术套路、散打、中国式摔跤等项目二级裁判员培训100余人次。
国际合作办学
受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委托,本专业教师分别对津巴布韦、马拉维、加蓬、坦桑尼亚、丹麦、马尔代夫、乌干达、摩洛哥、关岛、利比里亚、多米尼加、塞内加尔、厄瓜多尔、安哥拉等国家武术教练员进行了武术专题教育教学培训。
近年来,武术系教师分别赴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关岛、多米尼加等国进行武术、健身气功的海外教学及宣传工作。
系部积极开拓国外办学资源,为培养高水平人才创造条件。2012年与韩国湖原大学武道学部建立合作关系,每学期互派留学生。
专业办学特色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逐步形成了“文武并进”的专业办学特色。
1.传承发扬武术表演的优秀传统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武术系部分教师与学生曾多次参与各种武术表演、武打影视剧的拍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武术表演队、龙狮队除了参与省市展演外,还为我院各种大型活动提供表演。
2.“教竞结合”:形成武术特色教学模式
加强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健身气功、舞龙舞狮等项目的教学、训练 竞赛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和训练水平不断提高。
3.德武相彰”:形成尊师重道的德育模式
将武德教育贯穿于教学、训练、竞赛的全过程,要求师生在上下课、见面、比赛等场合行“抱拳礼”,把学武术与学做人结合起来,自觉地调节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言论行为,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4.“练养用融合”:形成实践化取向的学习模式
从素质教育和大学科发展的视角,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限定选修课, 即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跤、传统养生功法等不同项目互学互选的“练养用一体”的专业学习体系,通过不同项目技术的学习,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综合技能。
2010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获奖
散打教学比赛
运动会武术表演
社会实践三下乡
部分中国跤奖牌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1.3 (4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52 (48次打分)
【已经有55人表态】
[感动最多的]
[路过最多的]
[高兴最多的]
[难过最多的]
[搞笑最多的]
[愤怒最多的]
[无聊最多的]
[同情最多的]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当前位置: &>&&>&
&&来源:代写网收集
&&属性:非原创
此篇论文来自网络收集,不是原创的,无参考价值.我们提供原创论文代写,包通过,包修改.请联系在线老师咨询.
企业QQ:&<font color="#FF3242&&刘老师:何老师:&&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教材现状
现阶段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材比较匮乏,与其自身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必须依赖体育教育课程而存在是相关联的。因此,为提高教学质量,应从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方向和专业目标出发,结合体育文化的目标,组织专家和教授编写专业教材,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改革与创新,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体育专业的一个分支,在体育教学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主要教授学生获得单项项目的运动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教授的方法。而对于非体育专业生,主要是以选修的方式进行,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进行一到两项体育项目技能的基本学习。在学校资源投入和开发方面,很多高校存在民传师资力量缺乏、场地器材设施不全、本土课程资源开发不力、校本教材建设不够等问题,不能满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的课程需要。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发展趋势
3.1体育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民传体育课程的开展将展现新的活力
体育基础课程的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有{代写论文就找久久论文网,代写论文QQ:}课程内容、课程设置等。而课程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健身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中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占主导地位,而近几年来少数娱乐健身项目运步走进课堂,并且取得很好的成效,受到学生的喜爱。
3.2职业导向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培养目标的社会大众化趋势
21世纪,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更加有条件关注身体健康和精神感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健身性,比如苗族的竹竿舞、苗鼓、摆手舞等被许多人所了解、熟知和流传。对于现代体育运动而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具有文化魅力并接近人民日常生活,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和传承,这也无疑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提供了一个更加具体化和社会化的目标。
文化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文化的传承性日渐突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根,文化要在传承中才能彰显其价值。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是体育与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现阶段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中,太极、散打等很多项目已经在各大高校普及,并且日益走向世界,学生只有通过对各类传统项目的学习才能够深刻领悟到民族文化的内涵。文化的继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因此,必须保护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向学生,面向社会,放眼未来。
3.4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自身特征决定未来课程发展将会多样化
有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及其目标体系进行理论建构,认为: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学校性质及办学条件、民族体育多样性的发展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设置的依据,体育教育性、人才市场需求性、科学性与动态性、可持续发展性、兼顾办学条件是专业方向设置的依据。论证了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设置为武术、养生、民间体育3个专业方向的可行性。学校体育教育根据这三个专业方向,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子方向。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设的地域范围将具有广泛普及性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并在此流传和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这些因素制约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育要在各地区得到平衡发展,这就要求发展各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要增强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的适应性。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即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国家与地方的一种课程,这为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也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各个地区学校创造了条件。并且在具体实施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很少受场地器材等的限制,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民族文化底蕴,适合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偏远地区开展。教育期刊网 代写论文QQ:
Tags: &&&&& &
声明:本站提供原创论文代写,完成的论文版权归客户所有,我们不保留客户论文和资料,更不会公开发布。网站上的论文是机器从互联网收集的,仅供访客阅读,无任何其他用途。如果无意收集到你的论文,并且您不希望论文出现在本站,请加QQ:报告,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及删除处理。
&担心代写论文被骗,不知道选哪家?
&担心论文质量不好,抄袭率过高?
&不知道选什么期刊发表论文合适?
别担心,联系我们在线老师,专业为您排忧!
在线老师QQ:
你知道吗? 本站经营12年,是一家专门从事论文代写,论文发表,论文修改,论文检测等论文服务机构.我们也是国内最早最专业的论文网,开办多年来为众多客户提供了专业论文服务.我们的QQ:,经过腾讯认证,信誉业界最好。我们也是国内唯一和知网,维普等多家主流机构合作推广检测机构,每一篇论文都提供和学校一致的检测报告,确保质量和原创性。我们也是国内唯一与高校老师签约合作的,每一个客户直接由高校老师1对1提供写作指导和服务,不像其他网站通过他们转发消息,我们客户都和老师直接沟通,更专业更便捷。下单后我们提供给您订单号,您可以登录我司系统实时查询论文进度,和快递一样!
&本站推荐的论文专业资讯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专业历史沿革
自1952年浙江大学体育系(原杭州大学体育系)成立以来,武术一直作为体育教
育专业主干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九门必修课其中之一。
1988年,国家教委印发了经过科学论证和审议修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目录》,我校体育系根据国家教委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发展规划,学校专门组织人力,对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的修订。1992年在试用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修改。
1994年,根据原杭州大学的师资情况,以及社会对武术专业人才的需要,体育系连续三年招收武术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武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中,普通武术教学144学时,武术训练288学时,武术选修课72学时。
1995年,为了全面实行更为完善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又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体育教育专业总学时数和术科学时数均有大幅度递减,根据学分制的要求,武术课程分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选修的专业方向课。其中实践课学时56学时,理论课8学时。&&&&&
1998年,由于四校合并,原杭州大学体育系更名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为适应社会需求出发,以培养21世纪各类新型体育人才为目标,结合我校多年的武术教育传统,修订了新的教学计划。
2005年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浙江大学体育系正式设立,以武术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06年开始在浙江大学正式招生。目前该专业为隔年招生,至今共招生本科生两届。
下表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历年来招生情况:
&&&&&&&&&&&&&&&&&&&&&&&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历年招生情况
浙江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本科生教学比赛,获得教学基本功大赛武术教学第一名。
在武术运动竞赛方面: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在培养学生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注重运动技能的提高,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1)体育教育学生参加浙江大学武术队训练,在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中,夺得了所有18枚金牌中的17枚金牌,代表浙江省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为浙江省夺得了唯一的金牌和多枚奖牌。
(2) 2002年至2006年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在各类全国武术冠军赛、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上夺得多枚金牌。
(3)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十五届亚运会武术比赛,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毛亚琪获冠军。
(4)武术队是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特色运动队,近年来多次参加全国各类武术比赛,培养了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经常参与校内外的文化娱乐生活,多次参加大型的武术表演活动,深受同学们喜爱,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武术队学生随浙江大学学生代表团访问香港,取得了圆满成功。
武术群众性活动在校园里广泛开展,每学期学校定期组织&三好杯&&紫金杯&武术比赛和太极拳比赛,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2006年《武术教学》课程被评为校优质课程。
2007年《武术教学》课程成功申报为教育学院网络课程。
2007年《武术教学》被列为浙江省精品课程。
专业现任负责人介绍
系副主任:林小美,女,浙江大学体育系教授,,国际级武术裁判。多次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委员、中国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武术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高校武术协会副主席等职。浙江省青年联合会第七届联合会委员、杭州市妇女联合会第十二届执委会执委、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近五年来主持教学及学术研究课题十多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著有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儿童武术基础训练等学术专著3部,参与重点教材建设,主编或副主编教材多部。2006年获浙江省高校科研一等奖,2008年获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模式研究&被国家体育总局采纳,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在十运会武术比赛中使用,受国际武术联合会邀请,参与制订的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已在世界各国推广运用。受国际武联邀请,担任拉丁美洲、亚洲班武术国际规则主讲教师。
担任第14届亚运会武术比赛裁判长,第6、7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及第5、6届亚洲武术锦标赛裁判长工作,多次赴日本、韩国、加拿大、越南、缅甸等国进行武术讲学和推广工作,在国际、国内武术界享有声誉和影响。
所培养的学生累计获全国及国际武术比赛金牌20多枚,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金牌50余枚。
专业设置的学科归属
专业名称:民族传统体育
专业代码:040205
所属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大类:体育
专业的学科依托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为基础,以博士后流动站(教育史),博士点(教育史、比较教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浙江省重点学科(比较教育学学科),浙江省重点扶持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课程与教学论),教育部批准立项的浙江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中外教育现代化研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人文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体能测试与训导基地,以及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体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为学科依托发展融合而成的特色专业。
该专业立足培养在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重大国内国际比赛上争金夺银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从事教学、运动训练的高水平教练员及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同时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武术国际化及武术专门人才国际化提供交流平台。
专业的产业前景和社会需求情况
融会了易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体育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的民族传统体育,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因时因地因习俗而形成的。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既具备体育运动的健身性和娱乐性,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和科学性,不仅是我国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之一,而且倍受世界各族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科学、健康、休闲生活方式的追求中,这种融合了民族传统体育健身实践与当代科学理论研究的民族传统体育理念日益受到广大人民的追捧,譬如分布在全国各地有一万五千多个武术馆与武术学校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例证。与此同时,在日益开放的我国,民族的同时也是国际的,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申办成功,民族传统体育走向国际化步伐越来越快,北京2008年的武术比赛,作为向世人展示的一个窗口,一个舞台,对弘扬和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民族传统体育的趣味性、娱乐性特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将得到充分发挥,有需求就有市场,以市场调控为主导的民族传统体育及其相关行业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专业毕业生出口情况
专业教学管理及师资队伍
1.林小美(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在武术研究领域,关注武术发展的前沿问题,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核心以上期刊40多篇,撰写和出版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专著。获各类科研项目12项。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金牌1枚;亚运会金牌一枚;累计获得国际及全国各类比赛金牌20余枚。
担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委员,中国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常委,浙江省武术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高校武术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A级武术裁判。
近3年来受国际武术联合会邀请,担任拉丁美洲、亚洲两大洲武术培训班教师,担任第5届、第6届亚洲武术锦标赛和第6届、第7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及第14届亚运会武术比赛的裁判长工作。多次代表国家赴日本、韩国、加拿大、菲律宾、越南、俄罗斯、缅甸、新加坡等国进行武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模式研究&成果被国家体育总局采纳,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在十运会武术比赛中使用,制订的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已在世界各国推广运用。
2. 张华达(主讲教师):武术高段位(七段);曾赴莫斯科洲立体育学院讲学;在中国体育科技以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发表论文多篇;出版教材多部;曾负责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3、徐曼(主讲教师):副高级,从事武术训练工作。担任教练期间,所带队员累计获得浙江省青少年武术比赛金牌近150枚,曾四次受到杭州市政府嘉奖,并被评为杭州市优秀教练员。2007年调入浙江大学,在承担教学训练工作方面,带领浙江大学学生累计获得国际大赛金牌两枚,全国性单项比赛金牌10枚,银牌数枚。并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中获得总团体第二名。在科研方面指导2006级本科生毛亚琪的SRTP《对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以毛亚琪的单跳后空翻接蝶步为例》。合作出版的书和参与的课题有:《儿童武术训练基础》;《大学武术》编著;参与浙江省体育局课题《浙江省优秀武术套路跳跃类难度动作创新与优化》;参与杭州200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重点课题《后奥运时代的民间体育研究&&基于杭州武术社团发展规模的思考》;参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课题《后奥运会时期中国武术可持续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估的研究》;参与国家体育总局课题《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研究》。另外,与林小美、吴剑、郑芳、郭怡等老师共同合作的《武术教学课程建设及其成果辐射》获浙江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
4.吴剑(主讲教师):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国家一级体育指导员,国家体育职业鉴定师考评员。浙江体育科学协会会员;浙江高校武术协会委员;浙江省大学生武术比赛多项冠军获得者;参加两岸四地运动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作大会报告;多次参加浙江青年学术研讨会、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担任全国大学生武术比赛裁判工作。
5.郑芳(主讲教师):在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撰写专著多本,多次参与教材编写工作,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研究近10项,获得省部级奖1项。2002年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第一名,2002年浙江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6.郭怡(主讲教师):浙江省体育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具有良好的交叉学科知识背景;参与和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著有专著《奥林匹克演绎的教育文化》,参编《教育大百科全书》、《体育通史》及国家规划教材《奥林匹克学》等多部,并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周永平(主讲教师):中国康复医学会体育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曾赴韩国首尔国立大学作学术讲座;参与多项省级课题,四部全国统编教材编写,曾在一级以及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浙江省教学优秀成果奖,大学生运动会学术论文三等奖。
专业教学研究简介
1、教改项目:
2、教改论文
3、学生SRTP论文
&4、教学训练成果
&&&&&&&&&&&&&&&&&&&&&&&&&&&&&& &&&&&&&&&&&&&&&&&
二、各类奖学金评选的基本条件:
(一)参加各类奖学金评选的学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遵守法律和校纪校规,积极上进;
2.学习勤奋,成绩优良;
3.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及以上等级。
(二)凡当学年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具备各类奖学金评奖资格:
1.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学校处分;
2.当学年所获得学分不足40学分(若评奖学年开始时所获总学分与毕业最低学分之差不足40学分时不受此限制,专业奖学金评定不受此限制)。
三、评定办法
奖学金评定工作由学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领导,学生工作处作为学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的秘书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和材料审核工作。各学院的评奖工作由学院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负责。
(一)奖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在每年9月~10月结合学生学年小结进行。
(二)各种奖学金统一评定,统筹考虑,初评名单在上报学生工作处以前,应事先在学院公布,充分征求师生意见。
四、奖励办法
(一)获得各类奖学金的学生名单,由学校发文予以表彰。学校或奖学金设立单位向获奖者颁发奖金和证书(专业奖学金不发证书)。学生获奖情况记入个人档案。&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同时将获得纪念章一枚,姓名载入校志。
(二)对奖学金和荣誉兼得作如下规定:
1.竺可桢奖学金、研究和创新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对外交流奖学金和外设奖学金与其他任何奖学金的奖金、荣誉均可兼得。
2.优秀学生奖学金与单项奖学金荣誉兼得,奖金按优秀学生奖学金奖金额发放。
3.单项奖学金奖金、荣誉均可兼得。
(三)各类奖学金奖金分两次发放。第一次在冬学期发放,第二次在夏学期发放。
(四)对已获奖学金的学生,凡发现有材料虚假、欺骗组织等行为,学校将撤销其所得奖项,追缴已发奖学金,并予以相应的纪律处分。已获奖学生,在奖学金发放之前受校纪处分者,取消其应得奖学金。如果在第一笔奖学金发放之后受校纪处分,则取消第二笔应发的奖学金。
二、参评基本条件
1.热爱国家,遵守法律和校纪校规,积极上进;
2.学习勤奋,成绩优良;
3.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诚实守信;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及以上等级。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具备获各类荣誉称号资格:
1.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学校处分;
2.当学年所获得学分不足40学分(若评奖学年开始时所获总学分与毕业最低学分之差不足40学分时不受此限制)。
四、评选程序
1.求是荣誉奖章的授予不受时间和名额限制,各学院可随时提出人选,报学生工作处审核,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审定。
2.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级等荣誉称号的评选工作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年小结,与奖学金评定工作同时进行。优秀毕业生评选在毕业学年的春学期初进行。各学院负责组织实施,报学生工作处审核,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审定。
3.文明寝室评选工作与奖学金评定工作同时进行,由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直接评选,报学生工作处审核,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审定。
4.各单位在评选荣誉称号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师生意见,评选结果要进行预公布。
五、奖励办法
1.被授予浙江大学学生求是荣誉奖章的学生,由学校发文予以表彰,颁发奖章和荣誉证书,并载入校志。
2.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由学校发文予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3.先进班级由学校发文予以表彰,颁发奖状,并奖励每个先进班级活动经费。文明寝室由学校发文予以表彰。
1.本条例自2002级本科生开始实施。《浙江大学本科学生荣誉称号评定及管理条例》(浙大发学(2003)36号)、《浙江大学本科学生荣誉称号评定及管理条例的补充规定》(浙大发学(2004)35号)同时废止。
2.本条例的解释权归学生工作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