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复习怎么复习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复习提纲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5.1 生活中的酸和碱一、常见的酸和碱 酸:H2SO4、HNO3、HCL(胃酸)、H2CO3、H2S(氢硫酸)、H3PO4、CH3COOH(HAc,乙酸、醋酸)
:工业三大强酸 碱:Ca(OH)2、NaOH、KOH、NH3.H2O(易分解,易挥发)二、酸的组成和分类 组成: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分类 物质类别:无机酸、有机酸 是否含有氧元素:含氧酸(某酸)、无氧酸(某化氢/氢某酸) 氧原子个数:一元酸(HCL)、二元酸(H2S)、三元酸(H3PO4) 可结合(如:HCL一元无氧无机酸)三、碱的组成和分类 组成:金属元素(或铵根)与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分类 可溶性1、 可溶:KOH、NaOH、Ba(OH)2、NH3.H2O2、 微溶:Ca(OH)23、 难溶:其余 Fe(OH)3 红褐色,Cu(OH)2 蓝色,Mg(OH)2 白色5.2酸碱的性质研究一、酸的性质研究 酸的溶液才有酸性 H2SiO3硅酸难溶 盐酸 物理性质1、 为混合物:HCL气体+水2、 纯净的盐酸为无色液体 工业盐酸不纯净,黄色,含铁的化合物3、有很强挥发性 浓盐酸(36%--37%),有刺激性气味 打开浓盐酸瓶盖,瓶口产生白雾.挥发出的HCL气体与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浓HNO3类比) 一瓶浓盐酸敞口放置一会后,M质、M液、浓度均变小 化学性质1、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2、 与金属反应(方程式) 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一律生成亚铁,亚铁溶液呈浅绿色 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化学性质越稳定—————————————
能与水反应,H前能与酸反应3、 与碱反应HCL+NaOH==NaCL+H2O 放热 中和反应 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并放热的反应 实质:碱中的OH与酸中的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生成的水越多,放出热量越多. 3化学方程式 应用 处理废水废气 改良酸性土壤:Ca(OH)2 治疗胃酸过多:Al(OH)3、Mg(OH)2、NaHCO3、轻质CaCO34、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定义: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 3化学方程式 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稀盐酸中,会有何反应发生?有何现象? 2化学方程式(铁、三氧化二铁分别与盐酸反应) CuO只有一个(金属铜活动性在氢后)5、 与某些盐反应 6化学方程式(包括检验盐酸) 复分解反应 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反应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形式:AB+CD==AD+BC(酸碱中和反应必为复分解反应) 条件:至少满足一条(1)有气体生成(2)有水生成(3)有沉淀生成 物质的溶解性 酸:除H2SiO3微溶,其余均可溶HNO3、HCL易挥发,H2SO4、H3PO4难挥发,H2CO3易分解 碱:K、Na、Ba、NH4均可溶,Ca微溶,其余都不 盐(1) Na、K、NH4、NO3盐均可溶(2) 盐酸盐中,AgCl难溶水、酸(3) 硫酸盐中,BaSO4难溶水、酸,CaSO4、AgSO4微溶(CaSO3难溶)(4) 碳酸盐中,Na、K、NH4、均可溶,MgCO3微溶,其余均难溶. 4化学方程式 用途1、 制药、制氧化物2、 除铁锈:1化学方程式3、 制食品,帮助消化 硫酸(H2SO4)浓:H2SO4(浓)
稀:H2SO4&#61548; 物理性质1、 纯净H2SO4是无色、粘稠状液体,难混发(纯H3PO4是无色晶体)2、 特性&#61692; 吸水性(物理性质):用于干燥O2、H2、CO2(碱性气体除外,如:NH3)&#61559; 敞口放置:M质不变,M液增加,浓度减小&#61692; 脱水性(化学性质):使物质碳化&#61559; 浓盐酸、浓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前者变红,后者变黑&#61692; 强氧化性(化学性质):与不活泼金属反应&#61559; 1化学方程式&#61548; 化学性质1、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PH< 7)2、 与某些金属反应&#61692; 4化学反应式3、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61692; 3化学方程式4、 与碱反应&#61692; 4化学方程式5、 与某些盐反应&#61692; 4化学方程式&#61692; 检验&#61559; H2SO4:酸化的硝酸钡溶液(碳酸钡遇酸溶解)&#61559; HCL:酸化的硝酸银(碳酸银遇酸溶解)&#61559; H2SO4(HCL):Ba(NO3)2(1) 加入足量Ba(NO3)2,过滤(不用BaCL2,会生成HCL)(2) 往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AgNO3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1559; HCL(H2SO4):Ba(NO3)2&#61656; 酸的通性&#61548;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61548; 酸+碱==盐+水&#61548;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61548; 酸+金属==盐+氢气(HNO3除外)&#61548; 酸+盐==酸’+盐’&#61618; 金属氧化物不全是酸性氧化物&#61548; 两性氧化物&#61692; ZnO、Al2O3&#61548; 酸性氧化物&#61692; Mn2O7二、碱的性质探究&#61656; 氢氧化钠 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61548; 物理性质1、 纯净的NaOH是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易潮解固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其表面形成溶液的现象2、 NaOH固体用于干燥H2、O2、NH3(CO2、SO2、HCL等酸性气体除外)&#61548; 化学性质1、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石蕊变蓝(PH>7)遇难溶性碱不变色2、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61692; CO、NO、H2O为不成盐氧化物&#61692; CO2+2NaOH==Na2CO3(碱性)+H2O&#61559; 如何证明反应发生(1)证明新物质生成:往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用于证明放在空气中的固体NaOH潮解、变质)(2)反应前后的压强差:书P19、试管水上升、书P15&#61692; SO2+2NaOH==Na2SO3+H2O :工业上用碱性溶液吸收SO2&#61692; SO3+2NaOH==Na2SO4+H2O&#61692; SiO2+NaOH==Na2SiO3(硅酸钠,水玻璃)+H2O&#61618; 存放NaOH试剂瓶不用玻璃塞,用橡皮塞3、 与酸反应&#61692; 3化学方程式4、 与盐溶液反应(盐、碱必须都可溶)&#61692; 3化学方程式&#61692; 判断依据&#61559; 是否均溶解&#61559; 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61548; 用途1、 用于化工原料,制肥皂,纺织工业2、 用于干燥气体&#61656; 氢氧化钙 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61548; 物理性质1、 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2、 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3、 Ca(OH)2悬浊液:石灰乳,石灰浆&#61548; 化学性质1、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2、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61692; 4化学方程式3、 与酸反应&#61692; 4化学方程式4、 与盐溶液反应&#61692; 3化学方程式&#61548; 用途1、 用作建筑材料2、 配置农药:波尔多液(蓝色悬浊液)&#61692; 化学方程式3、 调节酸性土壤4、 制漂白粉,制烧碱&#61692; 2化学方程式&#61618;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61548; 通入CO2,变浑浊的是Ca(OH)2,无明显现象的是NaOH&#61548; 滴加Na2CO3溶液,变浑浊的是Ca(OH)2, 无明显现象的是NaOH&#61656; 碱的通性&#61548;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61548;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2化学方程式)&#61548; 碱+酸==盐+水&#61548; 碱溶液+盐溶液==碱’+盐’&#61548; 可溶性碱对应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Na2O,K2O,BaO,CaO)&#61692; 2化学方程式&#61548; 难溶性碱受热分解成相对应(价态一致)的氧化物和水&#61692; 3化学方程式&#61618; 鉴别NaOH 5%H2SO4 10%H2SO4&#61548; 酚酞1、 滴加酚酞,变色者为NaOH2、 取等量滴有酚酞的NaOH3、 滴入2种酸,先褪色者为10%H2SO4&#61618; 鉴别Ca(OH)2
KNO3 HCL&#61548; 石蕊&#61548; 酚酞&#61548; CO2(CaCO3沉淀分两份加入另外2中溶液,产生气泡者为HCL)&#61548; Na2CO3六、常见的金属和盐6.1奇光异彩的金属一、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二、金属的分类和共性&#61656; 分类&#61548; 密度:重金属(密度>4.5g/cm3 Cu、Zn)、轻金属(密度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同步训练知识梳理
九上你们学了什么。说下,我帮你总结下
扫描下载二维码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
资源简介:
约11320字。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  第一单元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例1.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 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 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  例2.“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洗菜& && B.酿酒 &&&& C.碾米&&&&& D.淘米  例3.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钢锭轧成钢板、木棍受力被折断,B.汽油燃烧、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液态水凝成冰 D.铁受热熔化、石蜡燃烧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例1.下列叙述中,属于酒精化学性质的是 (&&& )。  A.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B.酒精易挥发  C.酒精能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D.酒精的密比水的密度小  例2.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一定属于物理变化 B.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如果是化学变化,就不可能存在物理变化&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3. 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摸、不闻,不尝;  ②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  (2)取用方法:  ①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粉末、小颗粒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缓立”即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  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缓缓直立起来;  取用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缓立”即将试管(或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或容器)口后,再把试管(或容器)缓缓地竖立起来;  ②液体药品的取用:  滴管吸取法:取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  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步骤: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  倾倒液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瓶塞要倒放;b.试管要倾斜且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c.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着手心(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4.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①酒精灯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工具,使用时应注意“两查、三禁、一不可”。“两查”是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再检查灯里的酒精量。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容积的2/3。“三禁”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一不可”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②酒精灯的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因此应用外焰部分加热;③万一碰倒酒精灯,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①给物质加热时,若被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擦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也不能离得太远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下载说明: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