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的最佳治疗治疗法

共济失调治疗的偏方——北京福寿堂门诊
共济失调治疗的偏方——北京福寿堂门诊
共济失调 【bj12336】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②小脑性共济失调;③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④大脑型共济失调。而一般称呼的“共济失调”,多特指小脑性共济失调。一 共济失调怎么治?这是患者最关注的问题,那么北京福寿堂中医门诊梁金尧主任分析此病目前治疗疗效最好和最安全的是中医中药。但是这个疾病发病率低,最好是找对这方面的中医大夫来辨证治疗,不然是很难起到效果,这样的话患者很容易失去信心。1、西医治疗:患者一般多采用&左旋多巴&来有效缓解症状,但是西药会让患者产生很大的依赖性,如果不能持续使用,病情就会反复。所以西医疗法只能指标不能治本。2、传统 治疗:很多患者都会采用针灸来治疗共济失调,但是 疗法的疗程长,疗效慢的缺点,让很多患者都无法坚持下来,最终病情就被耽误了。3、饮食治疗:对于饮食治疗,只能起到防护的作用,在治疗共济失调方面没有太明显的效果,长期使用此类方法,只会延误较好治疗时期,导致病情加重。4 干细胞移植:采用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方法解决共济失调,但目前神经干细胞移植属于打擦边球,是一种不成熟的治疗方法。国家政策并没有支持,也有没禁止,干细胞移植就跟“多利羊”性质差不多。术后副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所以不建议采取此治疗方法。以上四种疗法是共济失调的常见疗法,但是治疗效果却不是很好。由于很多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是因为患者找错了方法,所以共济失调可以治好的,但前提是患者们要选择专业治疗共济失调的方法。梁金尧主任治疗共济失调如何让病情扭转和看到超强的效果 二
北京福寿堂中医门诊梁金尧医生认为共济失调的原因复杂多变,所以治疗不能单纯使用一些西药治疗,因为这类方法不但不能治好病,并且还会出现复发情况。副作用也比较大。所以为了避免这些弊端和副作用,梁金尧医生建议采用纯绿色有效的方法“复元生肌疗法”来治疗。此药物已 被 国 家
标 注 为治疗共济失调的特效纯绿色疗法,无
毒无 副 作用,疗效好的药物。可以安全使 用。共济失调一旦发现就要早点治疗才能够让自己尽快的康复!及早的治疗能够让患者少花费一点,若是等到病情加重的话,那时候治疗就晚了,不但治不好,而且花的钱也会多,所以梁金尧专家建议:治疗共济失调一定要早,早点治疗让自己早点康复!
饮食事项:共济失调患者应多吃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鸭(是野生的柴鸡)、鱼类、蛋类(蛋黄应少吃)、豆制品,少吃猪、牛、羊肉,且以瘦肉为好。肥胖的病人应限制主食的摄入量,将体重降至正常或接近标准体重。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如肥肉、肥肠、肚。 避免不要过度加工,食物添加济越少越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梁金尧主任主治神经系统疾病
作者最新文章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哪种最有效?
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哪种最有效?
寻医话健康
很多疾病发生时,前期都会有一阵阵空虚和身体比较虚弱的问题。大家知道应该怎么调理吗?其实是有很多的方法的,日常生活的一些小方法不用去医院就可以解决身体里面的大问题。接下来小编便要为大家介绍怎么调理疾病的相关内容。共济失调的全称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这是一种典型的遗传性疾病,是人的染色体出现异常的表现,症状主要表现在患者的小脑、脑干、脊髓等部位,据医生介绍,目前还没有治疗该疾病的最佳方法,但下面措施可以帮助缓解。一、建立信心: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解除病人的精神负担,认清疾病是功能性的,可逆的,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二、舒适的生活:还应积极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生活规律化,纠正不良习惯和嗜好,尽早恢复力所能及的工作,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心情开朗、情绪稳定、工作顺利、家庭和睦,则更有益于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全康复。三、对失语病人,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练习,持之以恒的原则。先从病人受损最轻的言语功能着手,如运用姿势性言语,眼神,手势等进行交流。然后再用具体物品,单字,单词,短句进行训练。言语训练时,发音练习要尽早开始。智能训练过程,作业训练应尽早进行。四、肢体按摩应从远端关节开始,应按肢体正常功能方向开始,先行被动运动。一开始因疼痛病人不愿活动,此时应安慰鼓励并稍加强制。活动从短时间小运动开始,逐步增量。应鼓励尽早恢复自主活动。五、伤病人较易发生智能障碍后遗症。应注意尽早开始各种机能训练和康复治疗护理。要加强日常生活,个人卫生,饮食,睡眠等基础护理和培训。尤其对生活不能自理者,要进行生活习惯训练,防止精神状态继续衰退。病人只要不是严重痴呆应定时引导排便,养成规律解便的习惯。1.训练患者恢复正常的中线感和垂直感,以便他们在运动中有返回中线的参考点。2.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同,使患者的运动变得平稳和流畅。4.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利用视觉帮助稳定。5.在患者的运动中,引入旋转的成分,减轻患者因害怕失调而不自主地或自主地对其运动的限制。6.改善患者运动的姿势基础:增强近端稳定性;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运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寻医话健康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为全民健康导航,追求极致的品质生活
作者最新文章遗传性共济失调的针灸治疗方法
我的图书馆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针灸治疗方法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共济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大多有遗传史。根据病理损害的部位,可分为脊髓型、小脑型和脊髓小脑型。针灸对本病的症状改善具有一定作用。
共济失调的针灸治疗方法 来源:吴学峰[]
据其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乃肝肾不足所致。精血亏损,肝阳无所制约,肝风随之内动,症见身体摇晃、步履不稳、眼球震颤等;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损则筋无所养,骨无所充,故见筋脉拘急、骨骼改变等;肝开窍于目,目无血而不视,故视力下降等。
1.脊髓型共济失调
多在5-15岁发病,初起走路不稳,步态蹒跚,站立时身体摇晃,两脚分得很宽,闭目时这些症状更显著。以后出现双手动作笨拙并有意向性震颤。讲话含糊不清,肢体软弱无力,深感觉明显减退,早期膝反射减弱至消失,肌张力低下,后期呈现痉挛性截瘫,病理反射阳性。大多数有眼球震颤或视神经萎缩。骨骼改变很普通,常有弓形足、马蹄内翻足、足趾挛缩,脊柱后侧凸等。
2.小脑型共济失调
多在20-40岁发病,初起患者感躯体不平衡,走路不稳,两上肢因笨拙及意向性震颤以致不能完成精细动作,构音困难。下肢肌张力增高,形成共济失调—痉挛步态,可有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多数患者伴有眼球震颤与视神经萎缩。无骨骼畸形。
3.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
多在成年后发病,最早症状是走路不稳,呈共济失调—痉挛步态,以后上肢也出现共济失调。部分患者伴有视神经萎缩,眼睑下垂、复视等,无骨骼畸形。
本病治宜补益肝肾,佐以熄风。手法宜补。
主穴:肝俞、肾俞、太溪、太冲、风池、率谷、阳陵泉、足三里。
配穴:1.有上肢症状加曲泽、外关、养老;2.有下肢症状加环跳、悬钟、伏兔;3.有眼部症状者加攒竹、太阳、球后。
本组疾病大多有遗传史,治疗颇棘手。针灸治疗有时能减轻症状,而以头针较有效。
馆藏&3499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发表时间:
共济失调最好的治疗方法
年龄:45岁
病情描述及疑问:我们家一个远房的亲戚被检查出来得了大脑性共济失调,然后他现在经常性的会出现眼球震颤,走路的时候也不是特别的稳,就是有点摇摇晃晃的,现在他们家正在四处求医看看能不能把他的这个病给治好
发病时间:不清楚
补充提问(补充提问细节,有助于医生为您详尽解答!)
关于 共济失调最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问题
有673人关注
共济失调最好的治疗
有479人关注
共济失调最好的治疗医院
有975人关注
小脑共济失调有无好的治疗方法
有553人关注
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
有203人关注
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
有523人关注
轻微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
有490人关注
共济失调儿的治疗方法
有917人关注
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有319人关注
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
有639人关注
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
建议: 大脑性共济失调症状轻,较少伴发眼震;感觉性共济失调病人不能辨别肢体位置和运动方向,如站立不稳,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踩棉花感,常目视地面行走,在黑暗处难以行走;前庭共济失调使空间定向功能障碍,以平衡障碍为主,表现站立不稳,行走时向病侧倾倒,不能沿直线行走,改变头位症状加重,四肢共济运动正常,常伴严重眩晕、呕吐和眼震等。 共济失调是可以治疗的,不过需要找准原因,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评价成功! +1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
建议: 你好,大脑性共济失调是大脑额叶、顶叶、颜叶、枕叶、腹腔体部等部位病变时,都可出现共济失调。额叶共济失调是由于额叶脑桥小脑束受损引起。特点为站立或步行时出现,若下肢出现失用症时应高度考虑额叶病变。顶叶共济失调常伴有深感觉障碍,顶叶中的旁中央小叶损害出现小脑症状及尿便障碍。领叶共济失调可伴有领叶其他体征。发现了的话要及时治疗。
评价成功! +1
十大 大脑性共济失调 相关搜索
十大 眼球震颤 相关搜索
十大 感觉性共济失调 相关搜索
十大 深感觉障碍 相关搜索
想了解提问步骤?请查看   
回复内容不能少于20个汉字!
我来回答(您的热心回复将给予患者非常有用的指导)
问题已经结束,欢迎继续讨论!
(Ctrl+Enter快速提交)
最热议的10大问题
共济失调最好的... 相关专题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你还可以选择:
还没有帐号? 
经典答案设置提示
成功设置经典答案!
您当前投诉的是网友的提问
投诉类型:
无意义提问
投诉类型:
无意义回答
附加说明:
请放心,您的隐私将得到保护
您的投诉已受理,请耐心等待管理员审核,感谢您对39健康问答的帮助。
系统出错,请稍后再试,谢谢!
问题收藏提示
您成功收藏了该问题!遗传性共济失调 中医治疗方法大全
来源:中医中药秘方网
发布时间:
遗传性共济失调在中医中无特有病名,根据其主要症状,中医常归之手&痿证&、&痿辟&、&颤证&等范畴。但又不能与之完全等同。有人认为本病可称为&骨繇&,依据是《灵枢&根结》篇提到:&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故也。&意思是指骨节她缓不收,动摇不定之意,与共济失调的表现吻合,后期可发为骨痿,亦相对应一致。&&&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缓慢进行的共济运动障碍为突出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大都有遗传史、家族史,具有家族系谱,据统计本病约占整个神经遗传病的10%。其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为最多。现代医学尚无特殊疗法。&&
本病是一种少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在挪威发病率最高,为了万分之二十三。在我国,至1980年仅报道8例,都很少论及治疗。首先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是北京友谊医院神经科,其于1980年报道了应用薄树艺制剂治疗4例马雷共济失调的案例,均有一定疗效。以中医辨证论治者,自1983年至1990年共有4篇报道,共治疗15例,仅2例无效,且有6例达到临床痊愈的程度,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相当潜力。
[病因病机]&&&&
本病系遗传性疾病,在中医理论中显非外感之邪所侵,多为先天之本肾虚之故,且其临床以共济运动障碍为主,系筋、骨、肌肉之病。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故病涉肝、脾、肾三脏。
肾虚骨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多因高年肾气虚衰,或因先天禀赋不足,骨痿而致畸形,肾督阳虚,支撑无力,以致站立时身体前倾或作左右摇晃,而成骨摇之症。且肾生髓通脑,肾虚则脑髓炎充,筋骨失荣,脑散动觉之气,无气则肢动失常,甚则痿辟不用。&&&&
阴虚风动肾虚为本病之本源,肾精亏乏,则肝明不足;肝肾阴虚,则筋膜干涩,筋挛而致运动失灵,呈现共济失调之症。阴血不足,虚风内动,其振摇抖动,尤以动作之始末为剧,书写之动作也失之协调,均系肝风之候,且肝失所荣,而可兼有目流色盲,月经不调等。&&
脾虚肉疾肾虚则脾阳失健,脾虚则四肢不用、四肢不收,尤以肢体动作力缓,肌张力减低为其主要表现。放初病之时,以肌肉无力、步态瞒粉为主,并努力使用双上肢协助以维持身体之平稳,以解摇摆不定之势,是为特异之行态。后期脾虚,发为肉展,且与骨枯而髓减之骨倭并存,遂成痿辟之症。
[辨证分型]&&&&
以中医药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大都为个案报告,多末分型,但从各篇报道不同之病机分析及治则,亦提示本病中医辨证有不同的证型,但本病是为遗传性疾病,当以虚证为主,脑床虽有风动、火旺之象,也是阴虚之因。故临床以肾虚为本,涉及肝、脾,病分阴虚、阳虚,尤以阴虚风动多见。&&&
1.脾肾亏串腿足自感无力,起立要用手撑,行定要靠人扶,步态不稳,跨步躯体前倾,足软易于跌仆,肢寒肌肉松弛,动则微有颤抖,平素形寒怯冷,纳少脘胀便溏。舌淡质薄苔白,脉象沉濡微弱。&&
2.阴虚风动肢体瘦削,步履艰难,站则摇晃欲坠,步则曲线行进,两脚剪刀交叉,手也难.以操作,书写歪斜过大,时有肢体颤抖,动作协调不良,言词含糊顿挫,语句单调不清;伴有头晕目眩,脑转耳鸣,腰膝酸软,或见潮热,手足心热,足跟痛。舌质红或红线,苔少或见无苔,脉象细数。&&&
3.肾督阳虚下肢展软发凉,脊柱侧弯后凸,行走下肢艰难,躯干前倾欲仆,手足可见畸形,言语呐吃呆愚,可伴心悸怔忡,阳康不举,性欲减退。苔薄舌质淡白,脉象沉细尺弱。&&&
本病主要分为上述三型,虽其中二型归于阳虚,实是病涉脾。肾有肉展、骨痿之别,阴虚虽仅列一型,但其中又有阴虚风动、阴虚火旺之别, 故当详察之。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中医疗法
(1)针灸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
头针加体外&&&&
取穴:主穴:头针:平衡区、视区;体针:手三里、后溪、合谷、外关、足三里、三阴交、承山、悬钟。配穴:头针:舞蹈震颤区;体针:风池、肾俞、风市、秩边;曲泽、中渚、丝竹空。&&
操作:头针持续快速捻转2分钟,频率为150--200次/分,休息10分钟,再捻转2分钟,共3次;或接G6805治疗仪,通电,用连续波,刺激半小时。体外用快速进针法,平补丰泻,隔日1次,20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5-10天,再行第二疗程。
疗效:共治疗2例,均好转。&&
(2)单方验方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
组成:鹿茸、当归、麝香、生川乌、雄羊肾。
用法:每服9克,1日3次。&&
组成:人参、白术、当归、马钱子、乳香、没药、蜈蚣、穿山甲。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
用法:每次1丸,以酒送服,每日2次。&&
③薄树芝制剂(肌731、肌741注射液)&&&
组成:灵芝抱子粉和人工发酵培养的薄树艺Ganodennaeapsense(lloyd)Teng菌丝体。
用法:肌肉注射,每日1次,每次1克。&&
疗效:治疗4例,均好转。&&&
其他措施:&&
体疗及肢体功能锻练有利于保持动作正确性及防止挛缩。晚期患者则应注意预防各种感染。弓形足需矫形手术或穿着矫形鞋。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中药分型治疗
1.遗传性共济失调疗效标准&&&&
本病之临床疗效,主要是依据其共济失调运动障碍症状的临床改变,大体划分为以下四级:&&&&
临床痊愈:治疗后步态稳定,双手活动自如,语言流畅,临床症状消失。停药随访三个月后未复发。&
显效:步态基本稳定,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久行仍乏力。
好转:步态摇晃程度减轻,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无效:步态不稳无改善,临床症状变化不大。
2.分型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
(1)脾肾亏虚&&&&
治法:补肾健脾,填精益脑。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0克,白术8克,当归15克,丹参20克,熟地20克,淮山药10克,牛膝8克,杜仲10克,威灵仙12克,鹿角胶10克,炙草6克。
加减:肢萎无力明显加附子、桂枝;站立无能加补骨脂、巴朝天;肉萎形瘦加费精、枸杞;肢体颤抖振摇加天麻、钩藤。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补中益气汤、振颓汤、附子理中汤、琼玉膏。
(2)阴虚风动&&&&
治法:滋肾填精,柔肝熄风。&&&
处方:熟地20克,萸肉8克,龟版20克,鳖甲20克,知母10克,丹皮20克,麦冬10克,白芍12克,构杞子12克,杜仲10克,桑寄生10克,牛膝10克,牡蛎20克。&&
加减:肢萎干枯加黄精、石斛;肢挛僵直加僵蚕、蜈蚣、伸筋草;肢颤,抖动加天麻、钩藤、羚羊角;烦躁难眠加酸枣仁、磁石。掌热颧红加玄参、石斛;舌强语蹇加白附子、全蝎;骨萎畸形加补骨骨脂、地鳖虫;阴阳两虚,加附子、黄芪、淮山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大补阴丸、虎潜丸、大定风珠、天麻钩藤饮、滋生清阳汤;滋荣养液膏。&&&
(3)承督阳虚&&&&
治法:温补肾督,强筋壮骨。
处方;熟地30克,鹿角胶20克,杜仲12克,肉苁蓉10克,茧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龟版20克,鳖甲20克。当归10克,阿胶8克,牛膝10克,挂枝8克。&&
加减;若病得自幼年加狗脊、淫羊藿、巴戟天;筋挛艰行,加威灵仙、桑枝、鸡血藤;肢颤风动,加全蝎、蜈蚣、僵蚕;神疲力乏,加黄茂、附子;骨痿畸形,加骨碎补、牛脊髓;筋枯肉萎,加白芍、枸杞、黄精;舌强语赛,加白附子、全蝎;神志呆愚,加益智仁、首乌、灵芝,或加菖蒲、郁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金刚丸、鹿角胶丸、振颓丸、益髓汤。&&&
疗效。共治疗89例,其中单纯用中药治疗的计19例,临床痊愈7例,显效3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8.9%;54例为中西药及头皮针综合治疗。结果好转27例,无变化27例,有效率为50%。另16例疗效不详。&
3.专方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
附桂稳步汤&&&&
组成:熟附子2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三七5克(兑服),全蝎10克,蜈蚣2条,黄芪30克,吴茱萸3克。
加减:胸闷心悸加丹参;恶风加防风;食欲不振加党参、白术;梦遗滑精加金樱子;喉中痰多加白芥子;月经过多或淋漓不尽加阿胶;经血色谈加鹿角霜。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1例,经连续冶疗2-3个月后,临床治愈4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2例。&&
4.遗传性共济失调老中医经验
贺裕元医案&&&
胡XX,男,47岁。日初诊。患者于1987年12月开始出现写字歪斜,后渐至行走不稳,自觉路面倾斜,双手抓物不准,握物无力。经江西省某医院神经科诊断为小脑型共济失调症。嘱请中医诊治。诊其形体消瘦,面色味白,步态不稳,上肢颤抖;双目视力减弱,视物变形,语言断续,呈暴发性。膝反射和跟位反射稍亢进,指鼻试验、跟膝胜试验阳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阳气虚衰,阴血瘀滞,风邪留着,拟温阳化瘀祛风法;方于附佳稳步汤(处方详上)。服10剂后,患者感觉无变化,遂将熟附子加至30克,再服20剂,步态不稳及上肢颤抖减轻,病情有所好转。服药2个月后,步态已趋稳实,行进已不错位,双手已能准确抓物,食欲增加,小便次数减少。继服3个月后,步态已完全稳定,双手活动自如,包能工作,视物不再变形,诸症悉除。4个月后随访未复发,已恢复正常工作。
按:本例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四肢及全身无力,似与&痿证&相似,但痿证多为热伤津液,阴血不足,损及肌肉筋脉,而本例显系里虚寒证,病由肾阳虚衰,风邪留着,以致寒凝血滞,筋脉肌肉失养而得,故以温阳化瘀祛风为法取效。&&&&
5.用药规律&&
以中药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症近10年来虽有7篇报道,但其中分别治疗54例及16例的资料。均未列出具体药物,故仅以5篇资料的用药作一统计,共涉及中药56味,其中30味应用较多,列如下:
从上观察,中医治疗本病,以补益脾肾之药为主,且其中不乏补益肾精乏药,诸如山萸肉、鹿角霜、阿胶、灵芝、熟地、从蓉、龟版之类。此既可滋阴潜阳,平肝熄风,以治其振摇,又都是滋润多津之药,可补益脑髓,诚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论》云:&五谷之津液和合而成膏者,内渗于骨空,外溢于脑筋。&是钎对小脑病变而设,为治本之法。至于解痉镇静之药,如地龙、蜈蚣、全蝎、钩藤之类,虽亦有采用,但处于从属地位,本病系骨摇,毕竟不如抽搐之症严重。
责任编辑:admin
胸腔位于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呈封闭型腔隙。气胸的发生,是由于肺与脏层...
中年是女性家庭、事业双丰收的人生阶段,本该过得更自信、更优雅。然后更年...
柴归汤加减治崩漏案
柴归汤加减治崩漏案,吴玉泓,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甘肃省名中医,从事《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济失调的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