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奶牛是基因突变还杂交水稻是基因重组吗

安全检查中...
请打开浏览器的javascript,然后刷新浏览器
eku.cc 浏览器安全检查中...
还剩 5 秒&2012届福建省泉州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2012届福建省泉州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
实验材料的选取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有关高中生物实验材料的选取叙述,错误的
A.细胞膜的提取实验中,宜选用成熟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内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避免了其他膜结构对细胞膜的干扰。
B.在观察叶绿体实验中,藓类植物的叶薄而小,叶绿体清晰,可取整个叶制片,是作为实验材料的首选对象;或者选用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C.在鉴定还原糖实验中,宜选用还原糖丰富的,白色或近白色的材料(如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以避免色素对实验现象造成干扰。
D.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要选用新鲜的颜色较深的叶片(如菠菜叶)作为实验材料,以便使滤液中含较多的色素
下列是人类有关遗传病的四个系谱图,与甲、乙、丙、丁四个系谱图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系谱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B.丁系谱中的夫妻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1/8 Ks5u
C.甲、乙、丙、丁都可能是苯丙酮尿症遗传病的系谱图
D.甲、乙、丙、丁都不可能是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
下列四种病原体近几年对人类影响较大,其中有细胞结构无核膜的是
A.炭疽热病原体
B.疯牛病原体
C.艾滋病病原体
D.流感病原体
称取50克水果粉碎并过滤,在滤液中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混合,再滴入2滴碘液,混合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A.水果中含有酶,淀粉已被酶分解
B.水果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将碘还原成碘离子
C.碘液加入数量太少,不能将淀粉变色
D.水果中含有酶,碘已被酶分解
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如图所示是哺乳动物一个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该细胞处何种分裂的何种时期、该生物的同化类型、所属生态系统的成分依次是①有丝分裂中期②减I中期③减Ⅱ中期 ④自养型⑤异养型
⑦消费者 ⑧分解者
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甲型H1N1流感灭活疫苗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两周内体温和抗体浓度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注射疫苗后,志愿者出现轻度发热现象,这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B.若该志愿者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那么,其体内抗体始终不可能超过20 mIU/ml
C.抗体在细胞内合成、分泌时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抗体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DNA→mRNA→抗体
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分析右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可以得出
A.图中的甲、乙、丙、丁、戊所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B.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沿着该食物网流动
D.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下列关于生物学原理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B.烟草释放挥发性物质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它们的关系是竞争
C.控制鼠害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
D.抗虫棉由于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所以棉铃虫不会产生针对抗虫棉的抗性
如图是所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 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 cd期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某一时期
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时期
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期的细胞都含两个染色体组
利用对生物性状的改造,可以得到人类所需的生物产品。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基因突变原理培育成青霉素高产菌株和生产人胰岛素的酵母菌
B.利用染色体变异可以培育含糖量高的甜菜和三倍体无籽西瓜等
C.利用基因重组原理可以培育高产抗病小麦
D.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转基因奶牛和超级绵羊等
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B.9∶3∶3∶1
C.4∶2∶2∶1
D.1∶1∶1∶1
玉米籽粒黄色对无色显性。现用无色玉米为母本,去雄后授以黄色玉米花粉,若母本植株所结籽粒中出现无色籽粒,原因可能是
①父本是杂合子
②外来花粉授粉
③多倍体不育
下列关于念珠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念珠藻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念珠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是RNA
C.核糖体是念珠藻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D.叶绿体是念珠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有关说法或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探索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可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来检测底物含量B.用植物花药为材料观察减数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C.转运RNA、抗体、酶、载体蛋白等发挥相应作用后,不能继续发挥作用的是抗体D.人的胰岛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转录翻译出的蛋白质同样具有胰岛素的生物学活性
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在她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一书中提出“蓝藻被真核细胞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这是解释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起源的一种学说,称为内共生学说,以下各项叙述不能很好的支持该学说的是
A.叶绿体DNA在大小、形态和结构等方面与蓝藻相似
B.叶绿体有双层膜结构,其内膜的成分与蓝藻细胞膜相似
C.叶绿体中不含有藻蓝素、藻红素
D.叶绿体与蓝藻都具有类似的核糖体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体内的核酸中,共含有5种碱基和5种核苷酸
B.与菠菜细胞相比,其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C.酵母菌体内的DNA主要存在于它的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等结构中
D.酵母菌中能直接产生CO2的部位不只有线粒体
如图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下列属于图示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膝跳反射时,传入神经元引起传出神经元兴奋
B.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C.甲状腺细胞对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制了如甲、乙、丙、丁所示的四幅图。除哪幅图外,其余三幅图中“a”点都可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Ks5u
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B.①过程可能发生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
C.图III中的a、b、c、d 4个细胞不可能有四种类型
D.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一定是过程②出现异常
右图为某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AaBb)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B.图中a基因一定来自基因突变
C.该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l为X染色体,则2为Y染色体
D.该细胞的子细胞是成熟的生殖细胞
下面有关图甲和图乙的叙述正确的是图甲
A.若图乙表示正在进行的某个生理过程,则可能是图甲中d过程
B.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途径有d过程
C.RNA聚合酶作用于b过程,在核糖体上完成
D.图乙中①②③表示一个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下列为两种不同的信使RNA分子和两种以它们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分子:(1) mRNA…AGAGAGAGAGAGAGAGAGAGAGAG 决定的蛋白质:P (2) mRNA…AAUGAAUGAAUGAAUGAAUGAAUG 决定的蛋白质:Q则在两种蛋白质分子中,可能存在的氨基酸种数分别为
A.1种、4种
B.1种、3种
C.2种、4种
D.2种、3种
下面是将某动物体(XY型)的性腺制成切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分裂时期示意图。比较甲、乙两个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可以得出下列哪一项结论
A.它们处于同一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B.都可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只有甲图发生了X和Y染色体的分离
D.乙图细胞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且减半
综合题2012届福建省泉州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
为了研究A和B两个植物物种对热压的反应,科学家将这两种植物的叶片以不同的温度处理,然后测定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以及叶片的离子渗漏情况。对照实验则在30℃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注:每一项温度处理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会以与30℃时的数据比较所得的百分率表达。) (1)物种A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开始受抑制的温度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2)对两个物种而言,对热压较为敏感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还是呼吸作用)。(3)在高温时导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抑制的两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两个植物物种原产于两个不同地方——香港和撒哈拉沙漠。原产于撒哈拉沙漠的物种是________。(5)导致物种B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__________。为此结论提供依据的图示信息是a___________________、b
。(6)水果和蔬菜在生长季节内长期处于不致死的高温影响下,甜度会较低。参考本研究的结果,产生这种现象的生理基础是a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答案(1)50℃
55℃(2)光合作用(3)以下任何两项均对:气孔在高温时关闭;热力使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及呼吸作用中的酶变性;叶绿体及线粒体的分解或叶绿体及线粒体的膜受到破坏(4)A(5)52℃ 离子渗漏在这一温度以后会剧增;在这一温度呼吸作用速率会降至零,显示细胞死亡。(6)与呼吸作用速率相比,光合作用速率在较低的温度下下降;在不致死的高温下,呼吸作用速率较高,糖的净产量减少,故蔬菜、水果贮存的糖分较少。
两头乌猪是浙江省地方优良品种,两头乌猪因其皮薄骨细、肉质鲜美,其后腿更是腌制火腿的最佳原料,令金华火腿世界闻名。但是近年来优良性状退化严重,如出现瘦肉率下降,易感病等。有人利用野猪资源来改良现有猪品种,并取得初步成功。将两头乌与野猪交配,成功产下十几只野猪和两头乌猪的杂交后代。这些仔猪都具有两头乌猪原有的优良性状。(1)野猪和两头乌杂交产生可育后代,说明
。两头乌猪是在天然的封闭选育环境,通过当地人祖祖辈辈的长期
的结果。(2)野猪和两头乌猪杂交,后代因为含有野猪的基因,仍然野性十足,不方便圈养。请设计一种育种方案,以降低其野性。
。(3)科学家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培育成可以用于人类进行器官如心脏移植的“基因敲除猪”。 例如基因型为AABB的胚胎干细胞,要敲除基因B,可先用体外合成的突变基因b取代正常基因B,使AABB细胞改变为AABb细胞,从变异角度来看,这种变异是
。(4)上述基因敲除胚胎干细胞AABb进行遗传操作后培育出一只雌性小猪,若要培育基因型aabb的猪,用来与AABb杂交的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
答案(1)野猪和两头乌猪属于同一物种(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人工选择(2)(两种方案任选一种)方案一:让杂种后代不断地与两头乌猪杂交(或人工授精),从后代中选育优良耐饲养型的后代留作种猪方案二:让杂种后代进行多代自由交配,从中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作为种猪(3)基因重组(4)aaBB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1)若在上图中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检测到的结果是
。(2)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变化)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右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①精神因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机体生成抗 体能力降低的原因是
。②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
,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③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通过信息分子经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
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就是通过此途径实现的。(3)某同学认为一种植物(N植物)的提取液对SARS病毒有抑制作用,他以小白鼠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明。实验步骤:①选择一只健康的小白鼠,让小白鼠感染SARS病毒。②在喂养小白鼠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N植物提取液,观察小白鼠是否出现患病症状。我们认为该同学的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请指出两点:ⅰ
答案(1)D (2)①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且(识别)呈递抗原的能力降低 ,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使抗体的生成量减少。 ② 释放神经递质③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吞噬细胞(3)ⅰ没有对照实验
ⅱ用于实验的小白鼠数量太少
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玉米农田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正常玉米的基因型为AB,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基因型为aaB的玉米不能开出雌花而成雄株;基因型为A bb或aabb的玉米的顶端长出的是雌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协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⑴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⑵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玉米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外,其它的流向是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对初级、次级消费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禁捕或适当放养次级消费者,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初级消费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⑶当玉米幼苗长青的时候,“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若废弃的农田上会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类型属于
。⑷若要调查玉米地里老鼠的种群密度,其方法是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蝗虫的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
。 ⑸玉米的纯合体雄株和雌株在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杂交育种时可免除人工去雄的麻烦。为了确保纯合子雄株和雌株的杂交后代都是正常植株,那么选育出的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雄株和雌株基因型分别为
。⑹请根据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利用该农田中的正常植株,设计选育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雄株和纯合体雌株的育种过程:①
;③利用杂交的方法,进一步选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雄株和雌株。请简要写出步骤:
答案(1)—(5)每空1分,(6)①1分②2分③3分⑴)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⑵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玉米)⑶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次生演替⑷标志重捕法
0⑸ AAbb、aaBB⑹①选取正常植株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②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单倍体玉米幼苗,得到纯合体二倍体玉米植株的表现型为正常株、雄株、雌株;③选取多株雌株玉米与雄株玉米分别杂交,若杂交后代只有正常株,则亲本为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雌株和雄株;若后代有雌株和雄株,则亲本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雌株和雄株。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八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2)-word资料(精).doc
文档介绍:
1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认识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 2 、明确生物之间存在差异是变异的结果 3 、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变异即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能力目标: 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情感目标: 1 、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 、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 、通过对探究结果的讨论,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难点: 1 、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 、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三、教学用具课件挂图小黑板多媒体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某同学一家三口的照片找出儿子与父母相同与差别之处。儿子很像父母但又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为什么,这就是生物的变异。自学提纲( 学生阅读课本 40-43 上面内容重点圈划记忆和思考并完成下列内容) 1 、生物之间的变异是存在的 2 、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二)合作探究 1 、学生分组讨论能举出变异的例子 2 、学生探究课本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让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三)精讲点拨由于任何性状都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 或小花生) 果实的长度有长有短, 这主要是环境引起的变异。但环境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四)课堂小结 1 、说出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 2 、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例子。 3 、画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4 、说出变异在实际中的应用。六、教学反思: 2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第 2 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遗传变异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能力目标: 1 、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2 、举例说明几种遗传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原理情感目标: 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释生活现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举例说出遗传变异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难点: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三、教具课件,小黑板挂图多媒体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悠悠五千年, 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辉煌, 我们来了解人类利用遗传变异培育了哪些新品种。(二)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 43— 45 内容。利用圈点批画和思考等方法进行自学,不会的地方可问同桌或小组讨论。(三)合作探究先小组讨论后以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补充。 1、通过人工选择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 通过繁育后再进行选择, 数代后奶牛保持高产奶量不会发生变化。这是人们选择奶牛的大致过程。实际上是遗传物质的变异即基因重组所致。 2、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基因传给高产不抗倒伏小麦, 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得到高产抗倒伏小麦。 3 、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即基因突变培育新品种。 4 、教师点拨通过杂交, 把好的基因组合在一起, 即后代既高产又抗倒伏。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四)课堂小结 1 、学生举例利用变异培育新品种 2 、列举一些实际例子。 3 、你想为人类培养出生物的优良品种吗?你打算育种吗? 五、板书设计生物的变异在培育新品种的应用 1 、高产奶牛 2 、高产抗倒伏小麦 3 、太空椒六、教学反思: 3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能力目标:理解美国学者米勒模拟生命起源的实验装置。感情目标: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生命起源的过程难点: 米勒实验装置源理三、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课件等。教师准备运用多媒体演绎《生命起源》有关片段。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生命起源》片段由此而导入本课。(二)自主学习 1、自学 47 页第一节, 第一段和彩框内容, 确立“科学推测需要有确凿证据”的观点。 2 、研读“资料分析 1”掌握原始大气层的构成。 3 、研读“资料分析 2”理解米勒的模拟实验装置。 4 、观察 49页“资料 3”两幅图片,了解“宇生说”。 5 、熟读 49 页关于“生命起源”的描述,掌握其生命起源的过程。 6 、读 49 页最后一段小字,了解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看法。(三)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完成 49页“讨论”题。(四)精讲点拨 1 、关于原始大气层的成分与现在大气层的成分不同之处是没有氧气。 2 、米勒实验装置图解。 3 、原始生命的形成是在原始海洋中。 4 、提示: 阅读练习册 30页“趣味阅读”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假说及认识过程。(五) 达标训练与堂清检测(1—3题 28分,4题8分,5、6 题各 7分,共 50分。40 分为优秀, 30 分为及格。独立完成,如同考试。) 1 、科学推测需要确凿的________ ,还需要有严密的________ 、和丰富的联想和________ _。 2 、构成原始大气层的成分有水蒸气、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硫化氢等。与现在大气层相比,原始大气层中没有________ 。 3 、观察和分析课本“ 48页”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在烧瓶内有甲烷、氨、氢等气体,这是模拟________ 的成分,正负电极火花放电,这是模拟_______ , 为实验提供______ ; 加热的烧瓶,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 型管模拟的是________ , 火花放电后,活塞处取到的样品中含有的有机物是_______ _。 4 、米勒及学者们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据此,对生命起源你又怎样的推测? 5、关于生命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如: 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宇生说、化学起源说等,你赞同那种观点?为什么? 6 、描述生命的起源。 4 (六)课堂小结 1 、学习了本节课后你有和想法? 2 、画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3 、你对生命起源有和看法? 5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了解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 、认同和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能力目标:构建生物进化树。感情目标:培养学生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难点: 构建生物进化树。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生物化石、生物进化树挂图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美国学者米勒的模拟实验, 说明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那么它是怎样演变成现在如此繁多的生命的呢?这两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首先我们还必须了解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才能知其所以然。(二)自主学习(出示教学目标和学案) 1、“资料分析”①化石的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件大小:0 KB
下载次数:广东各地2010高考一模生物试题汇编doc下载_爱问共享资料
广东各地2010高考一模生物试题汇编.doc
广东各地2010高考一模生物试题汇编.doc
广东各地2010高考一模生物试题汇编.doc
简介:本文档为《广东各地2010高考一模生物试题汇编doc》,可适用于市场营销领域,主题内容包含广东各地高考一模生物试题汇编一、单项选择题:((深圳)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颤藻和衣藻都能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癌细胞中糖蛋白符等。
侵权或盗版
*若权利人发现爱问平台上用户上传内容侵犯了其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合法权益时,请按照平台要求书面通知爱问!
赌博犯罪类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因重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