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柱钢筋计算侧壁小于200mm时有什么规定

(紫木潭清)
(紫木潭清)
(紫木潭清)
(紫木潭清)
(紫木潭清)
第三方登录:框架柱的施工缝应该留在什么位置?
框架柱的施工缝应该留在什么位置?
被浏览11521次
我来帮他解答
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柱,宜留设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及吊车梁牛腿和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与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高超过1m),留置在板地面以下20-30mm处,当办下有梁托时,留设在梁托下部。
3、单向板留设在平行于板的短边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5、墙留设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或留设在纵横墙交接处。
  1.1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现浇框架及框架剪力墙混凝土的浇筑工程2.1 材料及
  主要机具:
  2.1.1 水泥:325号以上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
  量证明书及复试试验报告。
  2.1.2 砂:宜用粗砂或中砂。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5%,高于C30
  时,不大于3%。
  2.1.3 石子:粒径0.5~3.2cm,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2%,高于C3
  0时,不大于1%。
  2.1.4 掺合料:粉煤灰,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有关标准。
  2.1.5 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掺量经
  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1.6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磅秤(或自动计量设备)、双轮手推车、
  小翻斗车、尖锹、平锹、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捣器、木抹子、长抹子、铁插尺、
  胶皮水管、铁板、串桶、塔式起重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
  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2.2.2 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2.2.3 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
  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2.2.4 磅秤(或自动上料系统)经检查核定计量准确,振捣器(棒)经检验
  试运转合格。
  2.2.5 工长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
  申请书已被批准。3.1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 → 混凝土搅拌 → 混凝土运输 →
  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 养护
  3.2 作业准备: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
  干净,并检查钢筋的水泥砂浆垫块是否垫好。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
  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剪刀墙根部松散混凝土已剔掉清
  3.3 混凝土搅拌:
  3.3.1 根据配合比确定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
  石各个磅秤标准。在上料时车车过磅,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
  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
  3.3.2 装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再装水泥,最后倒砂子。如需加粉煤灰掺
  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如需掺外加剂(减水剂、平强剂等)时,粉状应根据
  每盘加入量预加工装入小包装袋内(塑料袋为宜),用时与粗细骨料同时加入;液
  状应按每盘用量与水同时装入搅拌机搅拌。
留置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牛腿、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1)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5)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7)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8)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留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宜留置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的下面;
(2)与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5)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柱,宜留设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及吊车梁牛腿和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与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高超过1m),留置在板地面以下20-30mm处,当办下有梁托时,留设在梁托下部。
3、单向板留设在平行于板的短边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5、墙留设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或留设在纵横墙交接处。
施工缝并不仅仅是指后浇带,很多工程也没有后浇带,但是照样可以有施工缝;
施工缝主要就是指混凝土浇筑凝固之后,再与它接茬或者说接缝的地方就叫施工缝,因为这里两侧的混凝土是分两次浇的,不象一次浇的那样没有缝隙;
一般的情况下工地上常见的水平构件(梁、板)的施工缝主要是后浇带,也有的工程先施工一个区域,另外一个区域再施工,这时可能没有后浇带,只有一个缝,这是工序原因造成的;水平构件的施工缝留置的位置一般设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因为一般的梁板都是受弯构件,所以留在一跨的1/3处,这里剪力与弯矩相对来说较小;
其实工地上还有很常见的施工缝,那就是竖向构件的施工缝,一般的情况下,一层墙柱的施工缝都是留在梁板底标高附近,没有别的,只是施工需要;现在一般留在梁板底标高以上几公分的位置,剔掉浮浆后比底标高高出一两公分即可,这样浇筑出来的阴角非常漂亮。
春雨空间设计&回答:这是一种阴角线的处理手法,用简单的办法巧妙的处理天花和墙面不同材质在阴角处的收口。但这对施工人员的工艺水平要求非常高,即“越简洁越难做”。
du&回答:框架柱施工缝一般情况设在基础顶、梁底这样便于施工。但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以设置在柱中,但柱严禁设置垂直施工缝。施工缝的设置和继续浇筑
施工缝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不小于1.2MPa。
施工缝设置位置如下:
1)柱子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的下部。
2)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3)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的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的范围内。
4)双向受力楼板、厚大结构、拱、拱、薄壳、水池、斗、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其表面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湿润和冲洗干净,不得积水。施工缝外宜先铺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5)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施工缝;如必须留施工缝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其他回答: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已浇筑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 ( 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 微露粗砂, 表面粗糙。 ( 3) 浇筑前, 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 mm~15 mm 厚的水泥砂浆一层, 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 4) 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 5) 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 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 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 6)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宜少留置施工缝。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 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 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第二, 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 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 的墙体上。当墙体有孔洞时, 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 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 宜留在拱( 板) 墙接缝线以下150 mm~300 mm 处, 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 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 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第三,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 7) 高度大于2 m 的墙体, 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家和往事兴&回答:答,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住宅设计中采用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越来越多。阐述了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中受力特点,针对异形柱受力破坏机理。指出合理的结构布置、结构计算及构造措施,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1、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特点 异形柱: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和十字形,截面各肢的肢高肢厚比不大于4的柱。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是以异形柱代替一般框架柱,和梁刚性连接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1)异形柱与矩形柱具有不同的截面特性及受力特性,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表明:异形柱的双向偏压正截面承载力随荷载(作用)方向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L形、T形和十字形三种异形柱中,以L形柱的差异最为显著。当异形柱结构中混合使用等肢异形柱与不等肢异形柱时,则差异情况更为错综复杂,成为异形柱结构地震作用计算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对异形柱结构应采用三维空间分析的方法,目前能用于这种结构抗震分析的常用软件有TAT,SATwE等o (2)实验表明,异形柱在单调荷载特别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粘结破坏较矩形柱严重。对柱的剪跨比不应小于1.5的要求,是为了避免出现极短柱,减小地震作用下发生脆性粘结破坏的危险性,为了设计方便,当反弯点位于层高范围内时.柱的净高与柱肢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3。 (3)异形柱多为两肢、三肢、甚至四肢,剪切中心往往在平面尺寸之外,受力时要靠各肢交点处核心混凝土协调变形和内力分布。由弹性分析知道这种变形协调使各柱肢存在相当的翘曲正应力和剪应力,而该剪应力的存在,首先使柱肢混凝土先于普通压剪构件出现裂缝,其次对各肢相交之核心混凝土,使其单元应力呈三维剪压状态,由此使异形柱较普通框架柱变形能力低,脆性破坏明显。
Andy421&回答:(一)施工准备
1、人员准备:安装工2人,搬运工2人,电焊工1人。
2、工具准备:电锤1把,铁锤1把,活动、固定扳手各2把,2米靠尺1把,吊线锤1个,角尺2把,钢丝刷1把,手电钻2把,大力钳2把,“+”字螺丝刀2把,胶枪1把,灰刀1把,卷尺1把,红蓝铅笔2支,电焊机1套,水平尺1把。
(二)施工放线
1、结构柱垂直度较正,在龙骨安装位轴线吊垂线,用角尺测量上下各一点,记录数据,平均值放大10毫米。
2、将轴线位置用红蓝铅笔在楼面做好标识,用角尺90°伸引线划出来,定出相对位置龙骨轴线、较正误差同上。
(三)立挺安装
1、连结角码加防腐胶型加方垫片、加弹簧垫圈、加对穿螺栓与龙骨手拧固定。
2、将龙骨上口对接标识位置,点焊角码临时固定。
3、用2米靠尺较正龙骨的垂直误差为±2毫米,至三维调正为止。
4、复核直径,按放线方法进行较对。
5、满焊角码与埋件接触位,要求焊高6-8毫米,线条流畅,不允许有气泡和夹渣。
6、去渣除锈、二遍防锈漆涂层。
(四)横梁安装
1、按施工图纸分格划出横梁位置轴线。
2、将角码按标识线位焊接固定。
3、把横梁放置于两角码间,微调至进出位与立挺表面平。
4、较正水平度与进出位置。
6、去渣除锈二遍防锈漆涂层。
(五)挂板
以横平竖直原则标识立挺与横梁中心轴线,按设计胶缝调整弯弧板,将整个单元柱子包完,再作整体较正,保证上下分格、垂直与平整度误差在2毫米,将所有螺丝补齐。
(六)打胶与清洁
1、将铝蜂窝板板面保护膜折边部分撕开,按90°转角折边处贴上美纹纸。美纹纸在“+”字胶缝处应折成90°转角,整个板块美纹纸一次到位,用力扫平,避免美纹纸折皱。
2、填塞泡沫圆榉,要求密实平直。
3、灌胶时按直线走,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一次打完。
4、刮胶按注胶原则也应一次到底,在“+”字接口处刮拉速度稍微缓慢一些。
5撕去美纹纸,成外向45°倾斜拉扯,把撕掉的美纹纸集中到垃圾箱中,避免环境污染。
6、耐候胶干后,扫尾时把外保护膜撕去,用干抹布将四周灰尘拭去。
梦见了什么&回答:水平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墙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300mm;
2 柱、墙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0mm~50mm;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0mm~20mm;
3 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及厚度较大的基础,可根据施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设水平施工缝;当因施工缝留设改变受力状态而需要调整构件配筋时,应经设计单位确认;
4 特殊结构部位留设水平施工缝应经设计单位确认。
根据规范要求,梁可以留设水平施工缝,但前提是高度较大,需经设计单位认可。
设计本将严格保护您的隐私,请放心填写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可与本本亲密互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C)2012 设计本-定制化装修设计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导读: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第11.4.,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抗震等级柱类型一级框架中柱、边柱框架角柱、框支柱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抗震设计规范,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一级中柱、边柱角柱、框支柱0.9(1.0)1.1二级0.7(0.8)0.9三级0,三、柱全部纵筋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 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第11.4.12-1条) 第11.4.12条
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抗震等级 柱类型 一级 框架中柱、边柱 框架角柱、框支柱 注: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 抗震设计规范 1.0 1.2 二级 0.8 1.0 三级 0.7 0.9 四级 0.6 0.8 表11.4.12-1 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表6.3.7.1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类别 抗震等级
1 一级 中柱、边柱 角柱、框支柱
0.9(1.0) 1.1 二级 0.7(0.8) 0.9 三级 0.6(0.7) 0.8 四级 0.5(0.6) 0.7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第11.4.12-1条) 说明:依表11.4.12-1注,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0.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0.1 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GB第9.5.1条注3取全截面面积计算 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0.8%的要求 第9.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表9.5.1 率(%) 受力类型 受压构件 全部纵向钢筋 一侧纵向钢筋 最小配筋百分率 0.6 0.2 0.2和45ft/fy中的较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大值 注: 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四、柱单边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第11.4.13条) 此条仅适用于一级且剪跨比小于2的柱 五、柱全部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第11.4.13条) 第11.4.13条
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λ≤2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抗震规范规定 6.3.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 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3 4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5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六、柱纵筋间距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第11.4.13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第10.3.1条) 第10.3.1条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圆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
2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3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可按本规范第10.2.1条关于梁的有关规定取用;
4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抗震设计规范 6.3.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 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4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5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4 七、框架柱箍筋最小直径 (建筑抗震规范GB第6.3.8-2条) 2 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7-2采用。 表6.3. 7-2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抗震等级 一 二 三 四 箍筋最大间距(采用较小值,mm) 6d,100 8d,100 8d,150(柱根100) 8d,150(柱根100) 箍筋最小直径(mm) 10 8 8 6(柱根8) 注:l d为柱纵筋最小直径: 2 柱根指底层柱下端箍筋加密区。 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6.3.9 柱的箍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框 5 包含总结汇报、计划方案、经管营销、行业论文、党团工作、表格模板以及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箍筋设置有哪些?
我的图书馆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箍筋设置有哪些?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箍筋设置有哪些?1、箍筋应为封闭式,其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倍的箍筋直径,且不应小于75mm;2、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约束;采用拉筋组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封闭箍;3、柱非加密区的箍筋,其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一半;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且一、二级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不应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 剪力墙的截面厚度是多少?  1、一、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0mm;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20mm,其它部位不应小于180mm;  2、三、四级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60mm;无端柱或无翼墙的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80mm;  3、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60mm;  4、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60mm.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有哪些?  1、底层柱的上端和其他各层柱的两端,应取矩形截面柱之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柱之直径)、柱净高之1/6和500mm三者之最大值范围;  2、底层柱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范围;  3、底层柱柱根以上1/3柱净高的范围;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全高范围;  5、一、二级框架角柱的全高范围;  6、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的全高范围。 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配置有哪些?  1、抗震设计时,宜采用对称配筋。  2、抗震设计时,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非抗震设计时,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柱纵向钢筋净距均不应小于50mm.  3、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4、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单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5、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有哪些设计要点?  1、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mm;  2、一、二、三级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在底部加强部位分别不宜大于0.45、0.50、0.55,一字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再相应减少0.1;在底部加强部位以上的其他部位不宜大于上述规定值加0.05;  3、除底部加强部位的短肢剪力墙应调整剪力设计值外,其他各层一、二级、三级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1.2和1.1;  4、短肢剪力墙边缘约束构件的设置应符合要求;  5、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1.2%,三、四级不宜小于1.0%;其他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1.0%,三、四级不宜小于0.8%;  6、不宜在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布置平面外与之相交的单侧楼面梁。不能避免时,应设置暗柱并校核剪力墙平面外受弯承载力。  由于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较差,特别是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其平面外刚度较差,且厚度较小时与其连接的梁钢筋与墙钢筋难以布置,故规定其最小厚度不小于200mm,在底部加强部位,轴压比限值比一般剪力墙墙肢减小0.05,以提高其延性。  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平面外刚度较差,不宜采用;若采用,应校核平面外的稳定承载力;若在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布置平面外与之相交的单侧楼面梁,应在支承梁处墙内设置暗柱,暗柱截面高度宜取梁宽的1.5~2.0倍,并应校核暗柱的抗弯承载力。 暗柱或扶壁柱箍筋怎么设置?  箍筋的直径,一、二、三级时不应小于8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小于6mm,且均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1/4;  箍筋间距,一、二、三级时不应大于150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大于200mm.钢结构房屋采用框架-支撑结构有哪些要求?  1、支撑框架在两个方向的布置均宜基本对称,支撑框架之间楼盖的长宽比不宜大于3.  2、三、四级且高度不大于50m的钢结构宜采用中心支撑,也可采用偏心支撑、屈曲约束支撑等消能支撑。  3、中心支撑框架宜采用交叉支撑,也可采用人字支撑或单斜杆支撑,不宜采用K形支撑;支撑的轴线应交汇于梁柱构件轴线的交点,偏离交点时的偏心距不应超过支撑杆件宽度,并应计入由此产生的附加弯矩。当中心支撑采用只能受拉的单斜杆体系时,应同时设置不同倾斜方向的两组斜杆,且每组中不同方向单斜杆的截面面积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面积之差不应大于10%。  4、偏心支撑框架的每根支撑应至少有一端与框架梁连接,并在支撑与梁交点和柱之间或同一跨内另一支撑与梁交点之间形成消能梁段。  5、采用屈曲约束支撑时,宜采用人字支撑、成对布置的单斜杆支撑等形式,不应采用K形或X形,支撑与柱的夹角宜在35°~55°之间。屈曲约束支撑受压时,其设计参数、性能检验和作为二种消能部件的计算方法可按相关要求设计。 钢结构抗震计算的阻尼比选取是多少?  1、多遇地震下的计算,高度不大于50m时可取0.04;高度大于50m且小于200m时,可取0.03;高度不小于200m时,宜取0.02.  2、当偏心支撑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阻尼比可比本条1款相应增加0.005.  3、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阻尼比可取0.05.单层厂房砌体墙的厚度多少合适?  砌体墙在单层工业厂房中,除跨度小于15m,吊车吨位小于5t时,作为承重和围护结构之用外,一般只起围护作用。  砖墙的厚度一般为240mm和365mm,其它砌体墙厚度200~300mm.钢构联盟--致力于打造钢构行业交流第一平台,联合钢构人士共创钢构美好明天!
馆藏&10388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异形柱框架结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