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派清末留学生名单经费多少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清末与民国时期留学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下载积分:1800
内容提示:清末与民国时期留学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4|
上传日期: 16:46:1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清末与民国时期留学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关注微信公众号晚清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合影[组图]
导读: 1876年,在美国的康赓龄,早年病逝。
[img]http://pic.tiexue.net/pics/_6.jpg[/img]
图片均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拉法吉(Thomas Lafargue)博士的《中国最早的一百人》(China’s First Hundred)一书。
按照现代人的想法,官费留学十五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在一百多年前,大部分人还把美国看作蛮夷之地,父母把自己孩子送出洋,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眼光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70%
1876年,在美国的康赓龄,早年病逝。图片均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拉法吉(Thomas Lafargue)博士的《中国最早的一百人》(China’s First Hundred)一书。按照现代人的想法,官费留学十五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在一百多年前,大部分人还把美国看作蛮夷之地,父母把自己孩子送出洋,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眼光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70%的孩子来自广东省,18%的孩子是江苏人,剩下的为浙江、安徽、福建、山东人,八旗子弟没有一个人报名。因为是大清国派出的学生,孩子们要品行端正、聪明,长相端正,姓名粗陋者,清政府也责令家长尽快更换,所以这些留学幼童的名字,个个都风雅大气。1872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第一批官派留学生。根据洋务运动的切实需要,第一批留学生主要学习科技、工程等办洋务急需的学科。考虑到语言问题,最终决定选10岁到16岁的幼童出国。按照计划,首期留美幼童名额为120名。从1872年起每年派30名,至1875年派完,预计留学时间15年,经费一律由清廷支付。当时,国人多视出国留学为畏途,尤其是美国,距离中国万里之遥。在当时的中国人心目中,都认为那里是“蛮夷之邦”,甚至有谣言说美国人会把中国人的皮剥下,“安在狗身上”。况且把这些十来岁的幼童送出国,一别15年,还要家长签字画押,这让父母们难以接受。留美幼童詹天佑的父亲詹作屏出具的保证书写道:“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技艺,回来之日听从差遣,不得在国外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俨然一纸卖身文书。尽管容闳使出了全身解数,还是招不齐。无奈之下,容闳只好返回老家动员乡亲们报名,同时在附近县市活动,结果还是没招满。后来他到香港招了几名,才勉强凑够数。日,这30名幼童由容闳率领,从上海坐船赴美。这些在大轮船上蹦蹦跳跳的孩子此刻也许不会想到,他们稚嫩的肩上担负着为国寻求富国强兵之路的使命。在这些幼童之中,不少人成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佼佼者,如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矿冶工程师吴仰曾,民国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房县学生110多年前留学日本 学费由清政府全包
十堰晚报章新俊 胡晶
计万全留学早稻田大学的毕业证书大总统策令早稻田大学是日本久负盛名的顶尖大学,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你知道吗,早在110年前,房县人计万全就从该校毕业,他的毕业证书至今完好保存在十堰市档案馆。这是目前全市档案系统最早的出国留学档案。经过选拔,房县学生官费留学日本1896年8月,清政府首次派出唐宝锷等13名学生赴日留学,自此开启了公派留学日本的历史。为了鼓励留学,清政府制定了具体的留学政策,特别是废除科举制度之后,更加积极地向外派遣留学生。中华民国建立后,政府急需高级人才,故而对留学教育愈发重视,增加了公派留学的人数和次数。计万全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去的日本。他是郧阳府房县人,1880年出生。清末,选派留学生以省派为主,即中央对各省每年公费留学生的派遣规定了具体名额,各省根据下达的名额进行选拔,经费由各省划拨,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超额。计万全就是这样被选拔为官费留学生的。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计万全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时年29岁,风华正茂。他的专业为“政治经济科”,所学科目有日本语、日本文、历史、地理、数学、理化、博物、图书、体操、唱歌等。按照《留学管理规定》规定,清政府对留学回来的学生履历情况进行核查。时任出使日本的钦差大臣胡惟德为计万全颁发了留学证明书,内容包括计万全本人的年龄、籍贯、咨派省份、到达东京的年月、在学校年限、所学学科、毕业时间等。学成归来被任命为少士记者发现,这份目前全市档案系统最早的出国留学档案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这份毕业证书上面写明:“计万全,清国留学生部豫科卒业证 明治三十九年七月二十日 早稻田大学 校长法学博士鸠山和夫 学监法学博士高田早苗。”时隔三年后,即1909年,湖北提学使司给予验印。在证书右下角盖有“宣统元年七月二十三日湖北提学使司验讫”的红色印章。学子回国后,必须参加录用考核以检验其在国外所学知识。民国四年(1915年)三月二十九日,回国后的计万全经留学生甄拔考验委员会考验,取得乙等成绩。早稻田大学是日本著名学府,清末民初毕业于该校的中国名人有民主革命先行者、政治家宋教仁,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政治家李大钊,著名民主革命活动家、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廖仲恺,中国共产党员、外交家廖承志,清末民初诗人、作家、翻译家苏曼殊等。同样毕业于该校的计万全也被重用。日,经考核后的计万全获得由徐世昌签发的大总统策令,任命计万全为少士。民国三年(1914年),袁世凯规定文官分九秩,少士为第九秩。民国四年十月二十七日,据国民会议议员房县初选区选举监督董锡赓呈报,计万全当选为房县初选当选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更懂十堰更懂你,欢迎关注大楚十堰微信
1、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
2、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关注dachushiyan或大楚十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jingmen]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清末留学生与山东现代教育的早期发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I)oNG NORMALUNIVERSITY(H,.mmnltlee andSocial鼬目∞)∞0r72007年第52卷第1期(总第210期)V01.52No.1(G∞dalNo.210)清末留学生与山东现代教育的早期发展张美1,张书丰2(1.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3;2.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山东的留学教育始于清末新政时期。在清末留日热潮中,山东约有600名官费及自费留学生东渡日本,是清末北方的留日大省。山东留日生回国后,一方面积极宣传新思想、新观念,参与辛亥革命,促进山东社会风 气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为现代教育在山东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引进和移植西方的教育理 论、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为山东现代教育的早期发展做出过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清末;留学生;山东;现代教育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r73(2007)01―0115―04中图分类号:C,40洋务运动时期,山东的现代教育尚未发轫,对留学教育 没有需求也缺乏认识,因此,除第一批留美幼童中有一名山 东籍学生外,山东在全国的早期留学教育中没有任何表现。 直到1902年,山东才应新式教育的需求,首次向日本派遣官 费留学生,并在此后的留学热潮中成为清末北方的留El大 省。模派遣留日学生。1906年留日运动达到高潮,据不完全统 计,该年上半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达到5418人,其中山东 籍留学生为240人,占4.4l%【3】。1907年以后,由于清政府 采取了限制措施,中国大规模的留日运动开始“降温”。山东 留日学生的人数也大幅度减少。1907年赴日的山东留学生 仅13人。1906年为22人。1909年为25人。1910年,则仅有一、清末留日热潮中的山东留学生派遣1901年,晚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在各种因素的作用 下,全国迅速掀起了大规模的留学日本热潮。粗略估计。 1898―1911年间,中国至少有2.5万名学生跨越东海,到日本王金钰、齐宝贤、吴鸿襄3人【引。 官费留学开通了山东留学的风气,在官费生的带动下。 山东的自费留学也逐步发展起来。1903―1905年4月间。 “自备斧资赴日游学者20余人”[纠。下面是《东方杂志》教育 页登载的1905和1906年留日热潮达到高峰时山东自费留学 生出国情况:山东王志勋自日本留学归国后招集同志20余 人东渡,计济南5人,曹州6人,东昌7人,莱州2人,青州5 人哺1。福山姜宗汉研究种植,曾试栽果树20亩,收入颇丰。 为学习技艺,联约同志12人自备斧资前往日本,专学一切工 艺之学H1。泰安湛培祺、张克仁、郑玉成、张百泉自备经费前 往日本游学,栖霞谢鸿焘东渡游学【sJ。文登丛涟珠由日本留接受新式教育Ⅱ“酗。著名史学家费正清也说:“在20世纪的最初lO年中,中国学生前往日本留学的活动很可能是到此为止的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竹【2](呻’在上述大背景下,山东又占据了一些推动留日热潮的其它因素,如:山 东半岛与日本列岛西部地区距离最近,海上交通较为便捷; 清末推行“新政”,山东各类人才尤其是现代教育人才缺乏: 山东地方当局提倡鼓励,民间人士闻风而动积极推动。 1896年出使日本大臣裕庚带13名学生去日本学习。这 是中国官派留日学生之端始。山东公费派遣留日学生始于 1902年。这一年,山东首次派张树元、曲同丰等lO人,作为 北洋官费生,入日本成城学校学习陆军【3】。同年。山东留日 学生滨县郑钦等10人肄业于日本宏文学院师范速成科,第 一批学成归国【.】。同年,山东大学堂保送了19名学生到日 本宏文学院学习师范速成科HJ。1903年开始,山东开始大规学回国,竭力劝人出洋就学,闻风愿往者计登州一府已有八九十人,且有马女士秋仪暨幼童2人,一丛汝珠,一孙桂章, 均联翩东渡哼J。 上述几项记载,人数累计已达120人左右。1907年始, 留日白费生人数也大幅减少,至1909年3年间仅有20余人 赴日。这样算来,白清末新政至辛亥革命期问,见于记载的 山东留日学生有500余人。其中自费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1908至1911年3年中,在日本毕业的山东留学生官、自费生*牧稿日期:2晰一09―14作者简介:张美(1968一),女,山东沂水人,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员;张书丰(1948一),男,河北威县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 115万方数据   总人数是鹤人,在全国42个地区和部门派出的2971名留学 生中列第13位【lo】㈣”。 1909年以后,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留学潮漉逐步转向 美国和欧洲。留学潮流转向欧美的同时,留学日本并未停 止,民国初年甚至形成了仅次于清末的又一次留日高潮。松 本龟次郎的<中华留学生教育小史>中说:“1913至1914年 问,留学生人数颇多,最少也有五六千人,仅次于日俄战争前多,成才者更是风毛麟角。尤其是当他们看到山东留日人数 远少于南方一些省份时更引起了他们的焦虑。于是,他们采 取各种方式宣传留学。1903年.官派留学生丛涟珠,写信鼓 励仲弟琦珠、季弟环珠到日本留学。二人听从其兄劝告,于 1905年联袂东渡。许多留日学生返省后,到各地演讲、散发 传单,鼓动青年人东渡游学。徐镜心、姜宗汉等人还联络山 东留日学生,集体发出《劝山东人士游学日本公启》。山东留 日学生同乡会还于神户、横滨、东京三地设专人负责接待赴 日的山东留学生。当1906年中国第一个留日高潮到来之 时,自费赴日的人员已经成为山东留日学生的主流。后的最盛时期o-[11]C㈣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很多对革命有功人士的子弟,被派到日本留学。山东也是如 此,据王近信回忆:辛亥革命后,王朝俊为提学使期间,“凡实 际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学生,以官费派了很多人赴日留学,以资深造。竹【埘㈣’1916年,山东官派留欧美生定额是15人,而留日生定额是62人。留日生名额是留美生的4倍二、清末留日学生对山东新式教育的贡献山东的现代教育发端于1901年山东大学堂的设立,留 学教育成为新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短数年中,山东 崛起了一批接受了民主思想,掌握了新式教育理论的青年知 识分子群体。这批人在山东现代教育的早期发展中发挥过 重要作用。 辛亥革命之前,在山东的革命活动中,留日归国的学生 是主要力量。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山东留日学生徐镜心、 蒋衍升、谢鸿焘、齐树棠、彭占元、张传一、王善谟、赵蹬先等 lo余人率先加入,成为第一批山东籍同盟会会员。到1906 年1月,山东留学生在东京入盟者有49人之多,在各省同期 加盟人数中,列第4位,仅次于广东、湖南和湖北【l引。这些人 回国后,通过办学办报,积极发展会员。辛亥革命爆发时,山 东的同盟会员有300多人,在北方各省居首位。孙中山曾说 过,对辛亥革命作过重大贡献的有三部分人,一是华侨,二是 留日学生,三是会党,是华侨出钱,留日学生搞舆论宣传,会 党出力。这个分析也符合当时山东的实际情形。 留日学生同时还是山东各地武装起义的组织者和积极 参与者。留日士官生回国后,因为有先进的军事知识和技 能,许多人被授予要职。新军中的协统、标统、管带、督办、统 制几乎都由他们担任。武昌起义爆发后,在促成“山东独立” 的过程中,山东同盟会员贡献最大,牺牲也最多。据《山东省 自辛亥以来死难简表》所列62名烈士中,有包括徐镜心、丛 瑁珠、丛琦珠、丛环珠等在内的留日生6人【1引。 清末山东向日本派遣留学生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师 资,因此大部分留日生回国后都被派往各新式学堂担任教 员。1904年的《东方杂志》记载了山东省各学堂及师范传习 所聘用留日生担任教师的情况: (山东巡抚周馥在奏折中说)通省校士馆一律裁撤,改设 初级师范及师范传习所。此项教员即以游学日本、保定速成 师范毕业生派充H5】。济南在籍绅士萧翰香欲于省城创办民 立第二小学堂,请留学日本速成师范生王明经、泽同为教 习[I引。登州中学堂迁新居后,其旧所改为师范馆,延请在日 本卒业师范生到馆讲习啪】。东省周中丞以全省教育尚未普 及,拟先培植小学校教员,因札饬通省十府二州各设立师范 传习所,以留学日本卒业之速成师范生充教习【2l】。1907年, 清政府又规定,其他的官费留学生回国后,也要先充当专门多[n】(雕-316)。可见,赴日仍是派遣留学生的首选之地。清末山东的留学教育,既具有全国留学教育的一般特 征,又由于受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开化程度等条件的 制约,而有与其他省份不同的特点。 清末山东派遣留学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现代教育 所亟需的师资。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创办了全国第一所省立官办大学――山东大学堂。此后,山东的新式学堂陆续建立,到1906年,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已达35粥所,学生达47394人[14】(晰一拐)。随着新式学堂的设立及学生人数的迅速增长,急需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1903年,山东巡抚周馥在 奏折中说:“学贵善教,教先择师,东省学堂初立,尚少师 范。"【例为积极训练师资,周馥派试用道方燕年选带学生55 名送往日本宏文书院学习师范。次年,周馥又电告清廷:东 省自设立学堂以来,延请洋务各学教习,皆不过略通一艺,求 其兼备数艺或精深专门者,颇乏其人,以致风气未能大开,学 生鲜有进步,特拟派遣大学堂学生12名赴外洋学习,以备教 习之选n引。正是这些早期派出的师范生,开了山东留学的风 气,也成为山东新式学堂重要的师资来源。到辛亥革命前 夕。全省学务处办事人员和各学堂所聘人员一直以留日师范 生为主。因此,可以说,山东留学教育的兴起与现代学校教 育的创办紧密相联。 同全国一样。清末山东留日学生的地域分布也呈现。东 密西疏,南多北少”的特点。有人对确知其籍贯的335名山 东留日学生的统计显示:登、莱、青三府和胶州直隶州所辖28 州县有留日学生133人,占到总数的40%;而地处鲁北、鲁西 北的泰、东、武及临清直隶州所属3l州县仅有60人,只占 18%口】。清末山东留日学生的地域分布反映了当时山东社 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内陆地区中,留日学生又 相对集中在那些政治中心或文化氛围较浓厚和交通便利的 地区。如:济南、历城、曹州、济宁、临清、日照等。 清末山东留日热潮的兴起,虽有官府为举办新式教育而 选拔派遣的背景,但民间的积极推动也是不可否认的重要因 素。许多官派留El学生到达日本后,发现日本的强盛缘于教 育的发达,其“学校之多,如我国之鸦片烟馆;其学生之众,如 我国之染烟瘾者川引。他们反观家乡,教育落后,识字者无】16万方数据   科教员5年,以便解决各专科学校教员缺乏的问题。这就使 在学校任教的留日生进一步增多,成为各学校教育教学的骨 干力量。 山东政法学堂是为满足社会对法政官员和管理人才的 急需,于1906年由山东巡抚杨士骧、提学使连甲等筹议设立 的。该学堂当年7月开学,山东候补道方燕年为第一任监 督。1909年,改由留日学生雷光宇继任。该学堂18名教职 员中,除1名日本人外,只有2人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其余15 人全部是毕业于日本各校的留学生嘲。而1911年时,山东 优级师范学堂24名教员中,留学生12人,占50%,其中11人 为留日的学生∞】。 山东新式教育兴起之初,曾大量聘请日本教习。1906 年,仅山东大学堂一所学校就聘用了10名外国教习。【411909亚日报>的总编辑等。正是在这些留日学生们坚持不懈的努 力下,山东的社会风气渐新,同时也为后来山东现代教育的 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民国成立后,留日学生在教育行政界的地位进一步得到 了提高。如留日生胡家祺曾任山东教育司司长,王朝俊任曾 山东提学使(教育司司长、提学使均是当时一省最高教育行 政长官)。他们利用自己的影响,为山东教育做了许多工作。 黄炎培在<读中华民国最近教育统计)中指出的:“山东学校 数、学生数、岁出数,亦无一年无一项不增进者,而要以二年 之进步为最大。学校由5100而进为1万,其位置由第7骤升 为第3。学生由ll万而进为24万,其位置由第12骤升为第 5。而岁出数竟由116万而迸为191万,几乎增加倍 数。”‘刀】‘tyro) 在广大留日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清末民初山东教 育改革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据学部第二次统计,1903年 时,山东各级各类学堂官立114所,公立1所,私立39所。共 计154所,在堂学生13492人【4】。1909年学部第三次统计,山 东各级各类学堂官立1218所,公立2075所。私立626所。共 计3359所,在堂肄业学生59217人。6年问,学堂数增加了年时,全省各类学校仅有10名日本教习。而到民国初年,除 了教会学校以外,已经很难见到外籍教师的影子了。他们的 职位和作用已由大批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所取代。 辛亥革命后,留日学生更成为山东各级各类学校的骨干 力量。经过10余年的努力,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山东设 立了公立工业、农业、商业、矿业、医学和法政六大专门学校, 成为发展山东现代高等教育的依托,也奠定了山东高等教育 学校发展的基础。在这六大专门学校中,教师队伍的主体是 一批归国留学生,而且主要是留日学生。以山东公立法政专 门学校为例。1912年至1915年,该校历任校长是:孙松龄、 庄陔兰、丁惟汾;正副教务长分别是:董荣光、周树标、杨湘、 王志勋、何基鸿、颜振兹;1915年,校长陈藻,教务主任庄恩 泽,学监朱旭、李国钧、林永官、张凌云。以上15人中,除李 国钧、林永官外,全部是清一色的留日学生。历任30名教 习,只有2人毕业于国内法政学校,其余全部毕业于It本高 等学校的法政系科滔】。其它学校的情况也大同小异。1918 年,山东公立商业专门学校16名教员中,有留学背景者6 人,占37.5%,而且都是清一色的留日学生。山东省立医学 专门学校承担重要教学任务的内科、外科、妇科和眼科等重 要科室的主任也都是留日生。 留学生们除了致力于学校教育外,还通过各种渠道进行 社会教育,以开通社会风气。其中,以泰安博物馆和《法政杂 志》影响最大。泰安博物馆创办于1906年,由归国留日学生 肥城徐树人等捐办,设于岱庙门楼。该博物馆有动物学标本 74种,矿物学标本上百种,生物学标本lO种,植物画图l套, 天文图l套,人体解剖图l套,另有世界lo杰图、地球仪、世 界人种模型等,是当时山东最大规模的社会教育机构。<法 政杂志》由山东留日学习法政的毕业生于1908年创办,月出 一册,并附设益闻新报以讲求法律,开通风气汹】。另据《东方 杂志)记载,1904年留日学生陈宪铭捐资给曲阜阅报馆,并将 阅报馆改名为昌平图书社,供人人社取阅。 山东同盟会员徐镜心、齐树棠等人回国后,创办<山东白 话报>和《渤海日报>。另有多名山东留日学生担任了一些著 名报社的主笔或编辑。如王以成、陈命官、丁世峰分别担任 <国风日报)、<国文日报)、<亚细亚报)的主笔;蒋衍升任<东21.8倍,学生数增加了4.4倍【引。1906年,山东各级学校3598所。学生47394人,在校学生仅占当时山东总人口的 1/700。而到民国初年,在校学生已占山东总人口的l/75[14】(嘲)。辛亥革命后,山东教育迅速发展,1912年,全省小学5155 所,学生114367人;到1922年,全省小学校数达到23252所,学生增加到刀册1人。lO年间,学校数增加了近4倍,学生数增加6倍多r28](170-㈣。毫无疑问,山东教育在短时间内能 有如此大的发展,清末留学教育所培养起来的一批新式知识 分子是其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 留日热潮对山东教育的影响,从总体上讲是积极的。它 加速了正在走向衰亡的封建教育体系的解体,以空前的规模 和尝试引进了现代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使 现代教育开始在山东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中国留美学生 主办的《留美学生年报》在1910年的一篇文章中说:。中国似 醒未醒,又似初醒之时,人其从新欤?从旧欤?未定也。因 日本留学生之书报,日本留学生之骂詈,日本留学生之电争, 而通国之人大醒。开明者,因明而醒;顽固者,因骂而醒;不 进者,因驱而进;退后者。因鞭策而前。在此醒悟时代,日本留学界,大大影响中国。蚍11](哪一蛳’这也符合当时山东的实际情形。 适应山东现代教育启动的需要而诞生的留日教育,培养 了山东现代教育起步阶段亟需的师资和思想启蒙人才。作 为山东第一批受过新式教育的留学生,他们大都怀有“国家 兴亡,匹夫有责”的危机感,留日求学的目的在于谋求救国救 民的良方。这些留学生回国后,一方面积极宣传新思想、新观念,参与辛亥革命,促进山东社会风气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为现代教育在山东的发展奠定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引进 和移植西方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使现代117万方数据   教育在山东迅速发展起来。美国学者任达曾经指出:“受日 本影响的中国杰出人物,在使中国脱离旧轨道中起了关键性 的作用。竹【l】(n脚在山东,通过留学日本而接受了新的社会思 想和教育教学理论的留学生,不仅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革[12]王近信.王鸿一先生在辛亥革命前后[A】.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13]陈启天.近代中国留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69.、[14]张玉法.中国现代化区域研究一山东省[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命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且为山东现代教育的早期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任达.新政革命与日本一中国(18%一1912)[M】.李仲贤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15]山东巡抚周馥奏办理山东各学堂情形折[J].东方杂志。1904,(6). [16]顺天时报,1904一∞一29.It7]李云汉.中国同盟会鲁籍会员之初步调查[J】.山东文献(30卷),(3). [18]褚承志.辛亥山东举义史实[A].山东文献(1卷),(2). [19]东方杂志,1904,(7).[2][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3]黄尊严,徐志民.清末山东留日学生考[J】.东岳论丛,2004,(3).[20]东方杂志,1904,(9).r21]东方杂志,1904。(10).[4]张洪生.晚季山东教育纪事[J].山东教育史志资料,1983,(2).[5]顺天时报,1905―113―11.[笠]褚承志.山东官立法政学堂(中)[A].山东文献(3卷),(3).[23]褚承志.山东优级师范学堂[A].山东文献(2卷),(1).[6]东方杂志,1905,(6).[7]东方杂志,1905,(9). [8]东方杂志,1905,(11).[24]张洪生.清季山东高等教育概览[J].山东教育史志资料,1983,(2). [25]张洪生.民国时期山东蒋统区高等教育概况(1911.10―1948.9),[9]东方杂志,1906,(3).[10]沈殿成.中国人留学El本百年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J].山东教育史志资料,1985,(3). [26]东方杂志,1908,(6).[z7]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85.In][日]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谭汝谦,林启彦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28]中国第一次教育年鉴(丁编)[z】.上海:开明书店,1934.Overseas Students in the LateQing1)、jnasty and the Initiative Developmentof Modern Education in Shandong(ShandongInstitute ofC饵mI脚and酗l~tei,酗ShufengTechnology,Jinan,Shandong 250103;School of FAueafional Science,9aandong NormalUniversity,腼m,Shandong 250014) Deal(xm Zheng)Reformsin the LateAbstract:The ovel'se.罄student education in Shandong Wit8 started during the NewQing QingDynasty in 1901.In the lateQirigdynasty,there were about 600 students from Shandong who wel'le among the up-surge of studying in Japan,which comprised the main part of students who studied in Japan in Noah China of the late Dynasty.Afterthey涨back,Ontheonehand,they active spread flew thoughts and ides,took part in The Rev-aolution of 191 1,promoted the reform of the social values and the social system of Shandong,and established foundation for the Shandong’s contemporary education.On the other,they introduced and teaching methods,did active devotion for the Shandong’8 contemporary education. Key words:Latenewgooa socialoccidental education theoryQingDynasty;oYeI'鸵,as students;Shandong;Inodenrl education责任编辑:时晓红118万方数据  
清末留学与现代留学的差异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 方面,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迫切的掠夺扩张,对外...新文化、新思想很快 对这批早期的留学生产生了巨大...清末留学美、日学生之比较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世界发展大势,反观清廷的腐败落伍,在接受了现代政 ...但是他们在初期还没有把国家、民族和君主、 王朝...晚清风云人物:1/2 相关文档推荐 关于现代教育的几点...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浅谈现代园林发展 4页 免费 发行量排名 6页 免费 ...期晚清时期, 传教士为了以教育达 到传教目的,不遗...早期近代 留学生主要是教会学校的学生,或传教士收养...中国近现代的重大教育活动,如平民教育运动、职业教育 运动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也都...第四,晚清的留学生充当了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历来的研 究普遍...早期现代化的完成与西医进入中国的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这个过程在清末时 期发展...四、晚清时期的留学生 西方资本主义强列认识到, 要想真正实现他们统治中国的...中国留学生运动历史的回顾 晚清时期 [1] (1872―...但 这批留学生对于早期的中国现代化起了先锋作用。...抗议欧美列强无视中国利益将德占山东领土划归日本 的...2016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清末,在挽救危亡的压力下,中国新兴知识阶层产生了现代乡土意识,开始书写现代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道题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 痹中国人民的精神,...(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晚清时期一次民族自强自救...[军工] 新式海军 新式学堂、留学生 2.2.2 洋务...粗促进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 近代教育 传播新知识 ...同封建、帝国 清末新政失败 资产阶级兴起 3.1.2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劳务派遣员工工会经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