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烧友谈:为什么纯后级功放什么意思远强于合并机

一位烧友谈:为什么纯后级远强于合并机后级?兼谈功放前级的选取
我的图书馆
一位烧友谈:为什么纯后级远强于合并机后级?兼谈功放前级的选取
【参考阅读】为什么纯后级远强于合并机后级?兼谈功放前级的选取好多人在纠结着功放的搭配问题。老丁也一直十分顽固的明确,万元以下的合并式功放其后级部分不值得考虑,特别是今年新出的合并式功放,后级严重缩水,乃至扩大到所有的合并式功放,其打击面何其之大呀,简直是口吐狂言!!好多人呆在199惯了,看问题先要辨别一下不是不枪手。同时对老丁肯定有了1种看法:枪手,绝对的枪手,老秦的不折不扣的枪手!只不过不好意思明确而已。其实,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是近几个月泡坛子后深入调查研究后得出的,也是有1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的。对于老秦的功放,开始也不太相信的,也与老秦有过一番争议,可以翻翻老帖。老丁玩电子早于40多年前,以前没有这种偷工减料,虚报功率之事。近20年来脱离了电子界,一年前空下来了,才重蹈江湖,发现江湖已经今非昔比,面目全非了,到处充斥着商业欺骗。最好的例子就是手上17年前的上万元的一台小旗舰功放,改成纯后级后,60W×3 22W×4,用HTPC D2,将老秦的七个大箱子推得有滋有味!阿妹、小李、小刘等曾经来亲自听过。在没有低音炮的情况下,他们都感受过了强烈的沙发按摩,比我用8400厉害的多了,充分说明了,老功放的力道还是非常十足的。我还写过一篇帖子,虽然四个环绕声道只有标称的22W,在播放变2在一分40秒时,照样在环绕箱的倒相孔吹出了一阵阵的清风!以上说明了我的功放完全能胜任目前的使用情况。反观20年后的今天,在那么多音响论坛上,谈的最多的就是“推不动”,看看厂家动不动就100-200W×7的标称功率,还有推不动之说,让我一直郁闷,无法理解。几个月来,一直苦心研究如今的日系功放,才有了重新的认识,写下了多篇揭秘功放的文章和林林总总的不少帖子,对如今日系功放的标称方法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简单的讲,近几年日系中高级功放功率标称方法就相当于在一根2A流量的水管上接上来七个A流量的水龙头,当你打开任何1个龙头时都能保证有A流量的水出来,但是,如果同时打开七个龙头呢?2A/7=0.28A×7ch!这个还是06-08年产的中级机和高级机的测试方法,入门机呢?1A的管子接七个龙头!1A/7=0.14A×7ch!!再来看看今年的机器,将入门机的方法引伸到了中级机!我不再来分析厂家为什么要这样做了,口舌已经费了不少,只要上了一点年纪的人都应该知道,铜和铝在以前只是比铁贵一点,是不值钱的,普通人家到处都有铜器,而今天呢?功放的后级就是要大量的使用了铜和铝!再回过来看看我们可怜的相信日系功放的那么多初级烧友。要知道,从入门到初烧再到中烧,这个过程长则几个月,短则只要几天!当你一套设备到了家里一听马上就不满意,恭喜你,从初烧进入中烧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高烧是可望不及的(包括我),相聚在老秦处,最多也就是在中烧级别玩玩。那么,当你一下子从初烧至中烧,我想,你的后悔劲呀~~~言归正传我在已经有了比较可以的后级的情况下,为什么一直要鼓励老秦上大功率纯后级呢?其实许多朋友对功放真正的要达到怎样的性能一直不太了解,错误的认为只要功率足够大就是王道,也根本不知道合并式功放的后级与老秦设计的纯后级到底是怎么的二回事。但是,那些朋友开口闭口就是要“控制力”呀,“解析力”啊,等等,而对于功放如何能够达到这些性能却一概不知。小马曾经咨询过我一台3声道纯后级,我在回帖时提出了“阻尼系数”和“转换速率”这二个极其关键的但大家又不太熟悉概念。大家找一些老帖吧。功放的最基本指标:额定功率或者最大不失真功率。如今只有美欧的功放会用额定功率标注。老丁的老功放就是用的额定功率标注的方法。一般是在失真度很小的情况下的功率(如我的功放是在0.015%,20-20kHz下测得的功率,更高级的功放是在0.008%下测得)。小日本的标注不单是只测试1个声道工作时的功率,而且是在毫无意义的大失真背景下的功率(一般来讲,乙类功放失真度大于0.1%声音就难听了,1%就绝对无意义了,而小日本竟然用到了10%!)要有强大的输出功率,强大的电源支持是绝对的必须的!功率的大小反映了声音的力度,也就是量感。功放的第二个基本指标:各种失真度。上述已经表明了,这个是与功率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功放的功率足够大时,而只使用其一小部分功率,这个时候的失真度就会小的多了。合并式功放后级往往只是使用一对功率管,功率管的配对对失真度的影响很大,以前的高级功放是直接到器件的生产线上去配对的(比如我的老功放失真度就很小,当年的万元要相当于如今的十万元了吧),成本很高,如今的数万元以内的功放是不会这样子做的了。在功率管配对不佳的今天,更要在大功率下用其小的功率来减小失真度。而老秦的功放更是使用了数对功率管来减小这种配对的偏差降低失真度。这也就是我一直要求的大功率原因之一!失真度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也就是质感。高级功放才有的重要指标:阻尼系数。一台高级的功放,除了功率和失真度以外,其输出回来的内阻对低音质量的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要保证在大电流环境下有很小的输出电阻抗,首先必须有高质量的大功率变压器,大电流整流电路和强大的电容滤波电路。这些东西再高级的合并式功放由于受空间和成本的限制绝不具备。而老秦的功放在这方面是数倍于合并式功放的。其次,为了达到强大的输出功率和极小的晶体管输出阻抗,老秦的功放是采用了数对功率管来并联工作的,其控制力也要强于合并式功放数倍,而合并式功放只用了一对输出功率管(看看那么小的散热器能装的上多少对功率管?)。当然,喇叭线的粗细、含铜量以及接线柱的质量,也是对阻尼系数具有直接的影响。阻尼系数反映了功放对低音的控制质量,也就是控制力。高级功放才有的第二个重要指标:转换速率转换速率是功放对快速的高频信号的反应能力,主要由选用的器材的高频性能来决定的。当然,功率大,控制力强的功放相对来说会高一点。只要老秦的电容和晶体管选用了音频级的,指标就不会比合并式功放差了,这个只能由老秦自己来表白了。转换速率反映了功放对声音细节的反应速度,也就是解析力。大家知道了这些道理,对老秦的纯后级功放与合并式功放的后级差异有多大应该有1个全面清楚的认识了吧。已经讲过了,从初烧至中烧往往要不了对长的时间,与其买高价位的合并式功放,不如就一下子进入中烧,将纯后级功放和箱子打造完美,这个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将不会变化的!可以讲,不管你前级的质量如何的差异,用高素质纯后级对声音所带来的提升不是大家误认为的只是功率上的提升,完全是1个质的上面的飞跃!这个飞跃远大于如今2000元的合并式功放与10000元合并式功放之间的差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有了很不错的功放还要换7Q200A的主要原因。在这种高素质的纯后级的使用下,合并式功放的前级素质会被榨干。可能大家受老丁以前的文章影响,以为2000元的前级与10000元的功放前级部分音质会差别巨大,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异是不太明显的(除了视频部分),今天低端功放所用的DAC芯片,也是当年旗舰级功放所用的高级芯片,只不过更高级的芯片出来了,才沦为低端功放所用。实际上合并式功放前级部分对AV听音素质的影响差距远远小于纯后级功放与合并式功放后级他们之间的差距。当然,如果你很有钱,用高端功放做前级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合并式功放前级里,决定音质的不光是DAC芯片,还要周边电路元器件的支持,目前最大的“瓶颈”还是在音量控制芯片上面。查阅了很多旗舰级和高级功放的资料,动态范围最高的1款没有超过110db,绝大部分没有超过105db的,而从入门机到中高级机,通通在100db左右。可见,即是使用了最高级的DAC芯片,前级动态范围最终都被通通“瓶颈”到了100db!高端DAC芯片的大动态优势一点都没有了,当然,失真度小的优势还是依然存在的。所以,如今的合并式功放,其前级部分在AV音频方面的差异不是十分的明显的,当然,视频部分和音效能力还是不同的,但是,音效能力的不同主要还是基于DSP芯片数量上的原因。至于AV功放的音乐性,只能说有些功放是具有倾向性,不可能达到HF的,与真正的HF差距还是比较远的。各种品牌功放的所谓特征,在前级方面差距更小。同样的代价下,搞一套好一点的音箱,配一台暴力后级,改一台最新的次世代中低级功放,或者在HTPC上插一块影院声卡,我认为是最合理,最具性价比的。后级和箱子用上个10年以上没有问题的,中低级功放过个5年左右淘汰了再换损失也不大。在前级的选择上,为什么要鼓励大家尽量买最新的次世代功放呢?因为HDMI 1.4接口不光是3D视频的玩意儿,还增加了其他的传输功能,比如音频回传。只怕到时候又有其他的新玩具要接入,作为关键的切换输入信号的功放要杯具了。AV前级不能仅仅把它光看成是一台解码器,更重要的还要将各种玩具连接在一起的交换机,以后新玩具出来了无法接入你怎么办呢?以下是老丁在其它论坛里写的说明:本文是老丁在“××论坛”为7Q200A(7×200W)纯后级功放即将出生为粉丝们写的一篇有益枪文,很受圈子里的朋友们欢迎。在转载到这里前,考虑到顾及论坛的利益,对原文作了相应的修改。作者做出“用低端功放加纯后级性价比高于中高端功放”这样的考虑,是基于5Q150A纯后级5声道功放(1000VA环牛, -52V高电压,20只6800uF滤波电容,30枚大功率输出管,5声道同时满荷载实实足足的150W不失真功率(理论不失真功率169W))的实际使用效果(一年的市场考验),低廉的价格(2k2),和7Q200A(理论不失真功率225W, -60V的高低压,42枚大功率输出管,3k1)即将上市,并且为没有前级输出的低端功放提供改前级的服务,为普通的工薪朋友提供了1种廉价、高端、可行的选择。最基本的配置只需4k(如A)老丁现在手上一直在用的最低的一套配置只要3k(在原先HTPC上面加一块华硕的D2声卡做次世代前级 5Q150A,D2不差于中级机的音效)。更廉价的是利用主板自带的高清音效芯片ALC889(最新有892,还有889A是885的马甲,都可以。892&889&889A=885,888勉强,883就无法忍受了)做次世代前级,能够达到接近入门级功放的音效。这些都是老丁为了广大的工薪烧友特地花钱买来亲自实践过的(为试验D2声卡花费830元,为试验ALC889特地装了一台i3 技嘉H55MUSB3主板,试验883和888是以前2台电脑上就有的)。没有认认真真搞过的人就不要来乱说了。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一位烧友谈:为什么纯后级远强于合并机后级?兼谈功放前级的选取
【参考阅读】为什么纯后级远强于合并机后级?兼谈功放前级的选取
好多人在纠结着功放的搭配问题。
老丁也一直十分顽固的明确,万元以下的合并式功放其后级部分不值得考虑,特别是今年新出的合并式功放,后级严重缩水,乃至扩大到所有的合并式功放,其打击面何其之大呀,简直是口吐狂言!!
好多人呆在199惯了,看问题先要辨别一下不是不枪手。
同时对老丁肯定有了一种看法:枪手,绝对的枪手,老秦的不折不扣的枪手!只不过不好意思明确而已。
其实,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是近几个月泡坛子后深入调查研究后得出的,也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的。对于老秦的功放,开始也不太相信的,也与老秦有过一番争议,可以翻翻老帖。
老丁玩电子早于40多年前,以前没有这种偷工减料,虚报功率之事。
近20年来脱离了电子界,一年前空下来了,才重蹈江湖,发现江湖已经今非昔比,面目全非了,到处充斥着商业欺骗。
最好的例子就是手上17年前的上万元的一台小旗舰功放,改成纯后级后,60W&3+22W&4,用HTPC+D2,将老秦的7个大箱子推得有滋有味!阿妹、小李、小刘等曾经来亲自听过。
在没有低音炮的情况下,他们都感受过了强烈的沙发按摩,比我用8400厉害的多了,充分说明了,老功放的力道还是非常十足的。
我还写过一篇帖子,虽然4个环绕声道只有标称的22W,在播放变2在一分40秒时,照样在环绕箱的倒相孔吹出了一阵阵的清风!
以上说明了我的功放完全能胜任目前的使用情况。
反观20年后的今天,在那么多音响论坛上,谈的最多的就是“推不动”,看看厂家动不动就100-200W&7的标称功率,还有推不动之说,让我一直郁闷,无法理解。
几个月来,一直苦心研究如今的日系功放,才有了重新的认识,写下了多篇揭秘功放的文章和林林总总的不少帖子,对如今日系功放的标称方法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简单的讲,近几年日系中高级功放功率标称方法就相当于在一根2A流量的水管上接上来7个A流量的水龙头,当你打开任何一个龙头时都能保证有A流量的水出来,但是,如果同时打开7个龙头呢?
2A/7=0.28A&7ch!
这个还是06-08年产的中级机和高级机的测试方法,入门机呢?
1A的管子接7个龙头!
1A/7=0.14A&7ch!!
再来看看今年的机器,将入门机的方法引伸到了中级机!
我不再来分析厂家为什么要这样做了,口舌已经费了不少,只要上了一点年纪的人都应该知道,铜和铝在以前只是比铁贵一点,是不值钱的,普通人家到处都有铜器,而今天呢?
功放的后级就是要大量的使用了铜和铝!
再回过来看看我们可怜的相信日系功放的那么多初级烧友。
要知道,从入门到初烧再到中烧,这个过程长则几个月,短则只要几天!
当你一套设备到了家里一听马上就不满意,恭喜你,从初烧进入中烧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高烧是可望不及的(包括我),相聚在老秦处,最多也就是在中烧级别玩玩。
那么,当你一下子从初烧到中烧,我想,你的后悔劲呀~~~
我在已经有了比较可以的后级的情况下,为什么一直要鼓励老秦上大功率纯后级呢?
其实许多朋友对功放真正的要达到怎样的性能一直不太了解,错误的认为只要功率足够大就是王道,也根本不知道合并式功放的后级与老秦设计的纯后级到底是怎么的二回事。
但是,那些朋友开口闭口就是要“控制力”呀,“解析力”啊,等等,而对于功放如何能够达到这些性能却一概不知。
小马曾经咨询过我一台3声道纯后级,我在回帖时提出了“阻尼系数”和“转换速率”这二个极其关键的但是大家又不太熟悉概念。大家找一些老帖吧。
功放的最基本指标:额定功率或者最大不失真功率。
如今只有美欧的功放会用额定功率标注。老丁的老功放就是用的额定功率标注的方法。一般是在失真度很小的情况下的功率(如我
的功放是在0.015%,20-20kHz下测得的功率,更高级的功放是在0.008%下测得)。小日本的标注不单是只测试一个声道工作时的功率,而且是
在毫无意义的大失真背景下的功率(一般来讲,乙类功放失真度大于0.1%声音就难听了,1%就绝对无意义了,而小日本竟然用到了10%!)
要有强大的输出功率,强大的电源支持是绝对的必须的!
功率的大小反映了声音的力度,也就是量感。
功放的第二个基本指标:各种失真度。
上述已经表明了,这个是与功率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功放的功率足够大时,而只使用其一小部分功率,这个时候的失真度就会小的多了。
合并式功放后级往往只是使用一对功率管,
功率管的配对对失真度的影响很大,以前的高级功放是直接到器件的生产线上去配对的(比如我的老功放失真度就很小,当年的万元要相当于如今的十万元了吧),
成本很高,如今的数万元以内的功放是不会这样子做的了。在功率管配对不佳的今天,更要在大功率下用其小的功率来减小失真度。
而老秦的功放更是使用了数对功率管来减小这种配对的偏差降低失真度。
这也就是我一直要求的大功率原因之一!失真度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也就是质感。
高级功放才有的重要指标:阻尼系数。
一台高级的功放,除了功率和失真度以外,其输出回来的内阻对低音质量的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要保证在大电流环境下有很小
的输出电阻抗,首先必须有高质量的大功率变压器,大电流整流电路和强大的电容滤波电路。这些东西再高级的合并式功放由于受空间和成本的限制绝不具备。而老
秦的功放在这方面是数倍于合并式功放的。其次,为了达到强大的输出功率和极小的晶体管输出阻抗,老秦的功放是采用了数对功率管来并联工作的,其控制力也要强于合并式功放数倍,而合并式功放只用了一对输出功率管(看看那么小的散热器能装的上多少对功率管?)。
当然,喇叭线的粗细、含铜量以及接线柱的质量,也是对阻尼系数具有直接的影响。
阻尼系数反映了功放对低音的控制质量,也就是控制力。
高级功放才有的第二个重要指标:转换速率
转换速率是功放对快速的高频信号的反应能力,主要由选用的器材的高频性能来决定的。当然,功率大,控制力强的功放相对来说会高一点。只要老秦的电容和晶体管选用了音频级的,指标就不会比合并式功放差了,这个只能由老秦自己来表白了。
转换速率反映了功放对声音细节的反应速度,也就是解析力。
大家知道了这些道理,对老秦的纯后级功放与合并式功放的后级差异有多大应该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了吧。
已经讲过了,从初烧到中烧往往要不了对长的时间,与其买高价位的合并式功放,不如就一下子进入中烧,将纯后级功放和箱子打造完美,这个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将不会变化的!
可以讲,不管你前级的质量如何的差异,用高素质纯后级对声音所带来的提升不是大家误认为的只是功率上的提升,完全是一个质的上面的飞跃!
这个飞跃远大于如今2000元的合并式功放与10000元合并式功放之间的差异!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有了很不错的功放还要换7Q200A的主要原因。
在这种高素质的纯后级的使用下,合并式功放的前级素质会被榨干。
可能大家受老丁以前的文章影响,以为2000元的前级与10000元的功放前级部分音质会差别巨大,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异是不太明显的(除了视频部分),今天低端功放所用的DAC芯片,也是当年旗舰级功放所用的高级芯片,只不过更高级的芯片出来了,才沦为低端功放所用。
实际上合并式功放前级部分对AV听音素质的影响差距远远小于纯后级功放与合并式功放后级他们之间的差距。
当然,如果你很有钱,用高端功放做前级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合并式功放前级里,决定音质的不光是DAC芯片,还要周边电路元器件的支持,目前最大的“瓶颈”还是在音量控制芯片上面。
查阅了很多旗舰级和高级功放的资料,动态范围最高的一款没有超过110db,绝大部分没有超过105db的,而从入门机到中高级机,通通在100db左右。可见,即是使用了最高级的DAC芯片,前级动态范围最终都被通通“瓶颈”到了100db!
高端DAC芯片的大动态优势一点都没有了,当然,失真度小的优势还是依然存在的。
所以,如今的合并式功放,其前级部分在AV音频方面的差异不是十分的明显的,当然,视频部分和音效能力还是不同的,但是,音效能力的不同主要还是基于DSP芯片数量上的原因。
至于AV功放的音乐性,只能说有些功放是具有倾向性,不可能达到HF的,与真正的HF差距还是比较远的。各种品牌功放的所谓特征,在前级方面差距更小。
同样的代价下,搞一套好一点的音箱,配一台暴力后级,改一台最新的次世代中低级功放,或者在HTPC上插一块影院声卡,我认为是最合理,最具性价比的。
后级和箱子用上个10年以上没有问题的,中低级功放过个5年左右淘汰了再换损失也不大。
在前级的选择上,为什么要鼓励大家尽量买最新的次世代功放呢?
因为 HDMI 1.4
接口不光是3D视频的玩意儿,还增加了其他的传输功能,比如音频回传。只怕到时候又有其他的新玩具要接入,作为关键的切换输入信号的功放要杯具了。
AV前级不能仅仅把它光看成是一台解码器,更重要的还要将各种玩具连接在一起的交换机,以后新玩具出来了无法接入你怎么办呢?
以下是老丁在其它论坛里写的说明:
本文是老丁在“&&论坛”为7Q200A(7&200W)纯后级功放即将出生为粉丝们写的一篇有益枪文,很受圈子里的朋友们欢迎。
在转载到这里前,考虑到顾及论坛的利益,对原文作了相应的修改。
作者做出“用低端功放加纯后级性价比高于中
高端功放”这样的考虑,是基于5Q150A纯后级5声道功放(1000VA环牛,+-52V高电压,20只6800uF滤波电容,30枚大功率输出管,5
声道同时满荷载实实足足的150W不失真功率(理论不失真功率169W))的实际使用效果(一年的市场考验),低廉的价格(2k2),和7Q200A(理
论不失真功率225W,+-60V的高低压,42枚大功率输出管,3k1)即将上市,并且为没有前级输出的低端功放提供改前级的服务,为普通的工薪朋友提
供了一种廉价、高端、可行的选择。
最基本的配置只需4k(如A)
老丁现在手上一直在用的最低的一套配置只要3k(在原先HTPC上面加一块华硕的D2声卡做次世代前级+5Q150A,D2不差于中级机的音效)。
更廉价的是利用主板自带的高清音效芯片ALC
889(最新有892,还有889A是885的马甲,都可以。892&889&889A=885,888勉强,883就无法忍受了)做次世代前级,能够达到接近入门级功放的音效。
这些都是老丁为了广大的工薪烧友特地花钱买来亲自实践过的(为试验D2声卡花费830元,为试验ALC
889特地装了一台i3+技嘉H55M USB3主板,试验883和888是以前2台电脑上就有的)。
没有认认真真搞过的人就不要来乱说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为什么纯后级远强于合并机后级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为什么纯后级远强于合并机后级
我有更好的答案
才能出声音效果。直接就可以接东创天花喇叭等扬声器。音量或分区都是直接可以在其本身的面板上进行调节 的。而东创公共广播纯后级定压功放使用一定要连接前置放大器东创音频合并式定压功放使用是不需要前置放器的。这就是最本质的区别
采纳率:93%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当前位置: >
一个资深发烧友提供给入门初烧的几点经验之谈
来源:爱影音 阅读:
  【家庭影院网 .cn】很多想买音响的朋友觉得买音响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因为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太多了,使很多想买音响的朋友都持观望态度,甚至有的知难而退,这篇文稿是一位资深玩儿家把自己多年玩音响的一些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给各位初入门的朋友一些参考意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于他本人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这篇文章就没有署他的名字。
  1、戒急戒躁。
  老生常谈也罢,不过我还是想提醒新手们,在购买器材之前,尤其要注意这一点。现代社会资讯发达,我们应当尽可能的利用。例如,当你决定购买全套器材的时候,首先还是先考虑找本地的烧友试听其中的主要部分,如果无法实现,必须得到专门的论坛耐心的查找相关的帖子,并准确的加以判别。我敢肯定,如果你能够花上3个月的时间做好这些调研工作,它会回报给你3年以上的享受音乐的时间。
  2、尽快树立正确的听音观。
  实际上,不单新手,不少烧了很多年的老鸟也不敢说自己究竟要什么样的声音,这样的后果是,被器材折腾,被音乐抛弃。要尽快树立正确的听音观,有3个好的途径:其一,多与各地的口碑好的资深烧友请教,哪怕是不经意的聊天,或许也会给你很大的启发;其二,有时间多到各地的发烧器材市场考察,尤其是多听名器;其三,和本地的资深烧友建立往来。前提是有口碑有烧德有成熟的听音观的烧友。
  3、培养从容宽厚的胸怀。
  我所认识的大烧友,很多都有仙风道骨之气质,为人宽厚大度,信任和支持同道中人。为什么这一点格外重要?发烧本是快事,却须知己方能分享快乐。想想看,你在发烧过程中不断受到口舌之扰,苦不堪言,能快乐得起来吗?因此,新手要培养自己从容平和的心态,要能信任和鼓励身边的朋友。发烧如做人,这是我经常说的一句话。
  4、永远不要期望过高。
  不论你是购买全套器材还是买一个元件,甚至是一张软件,都不要有太高的期望。这其实还是心态的问题,一个永远不满足的人是永远不会快乐的。
  5、采购软件,起点要高。
  从口碑好的经典碟片开始,盗版碟从一开始就不要买。否则,一年或者更长时间后,你回头再看,损失肯定会更大。
  6、多些耐心有时候会让你少些资金投入。
  器材都需要耐心煲的,环境都需要慢慢调整的,音箱需要逐步摆位的,HIFI世界中,需要耐心的时候太多了,要形成准确的判断很不容易。作为新手,面对全套新器材的时候,你必须得多给自己时间,切勿心浮气躁般乱投医,这样做的后果是花钱买折腾。
  7、适当的掌握一些基本原理和技巧,会让你少走弯路。
  我经常在一些BBS上看到不少新手提出一些其实是简单至极的问题,看来,不少玩家对于音响的基本原理和技巧的掌握非常匮乏。与其重金买入器材后再去潜心研究,不如买之前适当的掌握一些基本原理和知识,站在理论的高度理智待器材的表现,而不是人云亦云,被一些溢美之词所迷惑。
  8、对于各类音响杂志,要心中有数,耳听为实.
  建议你更多的阅读其中的理论和基础知识部分,了解一些器材品牌的声音风格,了解一些搭配的禁忌,了解环境和器材的关系等等,对于那些过于渲染某样器材的文章,要心中有数,耳听为实。
  9、线材,贵的不如对的。
  一定档次的器材搭配同比例的线材,搭配得当后的效果远比贵价线搭配不当的效果好。线材,只是校声的一部分,校声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时候会比单纯的换线效果来得更明显。摩机先不谈,即便是简单的使用垫材、改善环境、摆位等,如得当,会比换线来得实惠有效。
  10、重视电流和震动。
  设计师在设计任何一件音响器材的时候,这是他必须重点考虑的两个方面。同理,当你在家中组织一套HIFI器材的时候,同样需要重视电流和震动。更确切的说,给你的系统提供纯净、大功率的电流,同时对敏感的器材尽可能的降低震动或者改变谐振。这是基础工作,尤其是电源部分,建议有条件的新手在上马HIFI系统之前争取一步到位处理好,这样会让你在以后轻松很多,也会减少大量的重复投资。更多新鲜好玩的家庭影院资讯请关注家庭影院网.cn (微信:cnhifi),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家庭影院音响玩家互动媒体网站。
  注:本文转自爱影音。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家庭影院网立场。
家庭影院网官方微信:CNHIFI
热门关键字
2005-.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业务合作&友情链接QQ:
版权所有 吉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纯后级功放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