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孟子提出什么学说的文学批评理论包括“________” 和“________。

古代文学部分试题
一,填空1996(每空0.4分,共8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作品大致始于 西周_初年,止于 春秋中期,
时间长达五百年之久.
2,先秦诸子散文中最早的集子是_《论语》_,采用的是__语录__体.
3,"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见于__庄子__的_《逍遥游》_中.
4,屈原《九章》共有九章,《九歌》共__十一__篇.
5,汉乐府《陌上桑》中的女主人公是__秦罗敷___.
6,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绝大部分收录在宋朝郭茂倩编的_《乐府诗集》__.
7,__陆机《文赋》__是继曹丕《典论?论文》后的第一 系统的文学创作论.
8,主张"唯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的是杰出散文家___韩愈___.
9,宋代号称"三苏"的文学家是__苏洵__,_苏轼__,__苏辙__.
10,元代"水浒戏"写得最多的作家是__高文秀__.
11,明代著名短篇小说集《三言》的全称是_醒世恒言__,_警世通言_和_喻世明言__.
12,清代诗人_袁枚_强调诗是"心之声也,性情之所流露者也",诗人是"不失其赤子之心
者也",倡导_性灵_说.
1998填空(每空1分,共8分)
晁错是__汉__代著名的散文作家.
2,建安文学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被后人称为"___建安风骨___".
3,开创田园诗派的人是_陶渊明_.
4,中国古代著名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_刘勰_.
5,北宋初期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人是_欧阳修_.
6,短篇小说集《醒世恒言》是冯梦龙_编选的.
7,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是_杜丽娘__.
8,_唐代传奇___的出现,标志中国古典小说趋向成熟.
1999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汉代著名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又名《_古诗为焦仲卿妻作_》.
2,唐代以"苦吟"著称的诗人是_孟郊_和贾岛.
3,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代表作品是《_永州八记_》.
4,宋代豪放词派的两位代表词人是苏轼和__辛弃疾__.
5,元杂剧中最为著名的悲剧作品是《窦娥冤》和《__西厢记_》.
6,《墙头马上》是元代剧作家_白朴_的代表作之一.
7,"前后七子"是明代文坛上重要的文学流派,他们的文学主张是_拟古主义_.
8,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创作的四部作品合称为《_临川四梦__》.
9,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_金瓶梅__》.
1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清人__赵翼_的诗句.
2000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出自__《诗经.国风.魏风》的《伐檀》___.
汉赋正式形成的标志性作品是_枚乘的《七发》_.
3,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南朝梁昭明太子主持编订的__昭明文选__.
4,唐人刘禹锡学习巴楚民歌写成的一批小诗称作_竹枝词__.
5,唐末诗风衰落,文坛上大放光彩的是_小品文_.
6,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是__江西诗派___.
7,元代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_一本四折__.
8,"三言"是冯梦龙编选而成的,"二拍"是_凌蒙初 编选而成的.
孔尚任创作《桃花扇》的主导思想是_"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__.
1."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出自_山海经__.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_离骚__中的名句.
3.谢灵运是南朝时扭转玄言诗风,开创_山水诗__派的关键人物.
4.被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一诗作者是_王昌龄.
5."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出自词人_柳永_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6.《三言二拍》中的"三言"是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及警世通言.
7.汤显祖的《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和《牡丹亭》合称_临川四梦.
8.清中叶,代表人物为方苞,刘大0,姚鼐的著名散文流派称作__桐城派_.
9.清代传奇的杰作当推洪升的《长生殿》和_ 孔尚任 _的《桃花扇》.
10.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为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
11.曾朴的《孽海花》和_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__.
1.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国别史_.
2.汉末聚集在"三曹"父子身边的一批文人史称_建安七子__.
3.代表着南朝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作品是抒情长诗_西洲曲__.
4.文学史上山水诗取代玄言诗的重大变化发生在_南朝的宋初__.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盛唐诗人_岑参__的名句.
6.宋元南戏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地区,被称为_温州杂剧_.
7.元散曲作家贯云石和徐再思的作品被人合辑为__酸甜乐府_.
8.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_金瓶梅__.
9.明代与"公安派"同时起来反对拟古主义的另一文学流派是_竟陵派__.
10.清代影响最大的两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分别是《聊斋志异》和_阅微草堂笔记__.
二, 1996选择,把正确答案填入空处(每空0.4分,共4.8分)
1,《国语》和___《战国策》 __的编写体例相同,都是国别史.
2,《国殇》是___屈原《九歌》___中的一篇.
3,曹操散文的特点是___清峻通脱 ____.
4,南朝吴声歌曲和西曲歌的主要形式是____五言四句 ______.
5,___沉郁顿挫 ____是杜甫诗歌最突出的艺术风格.
6,唐代诗人王昌龄最擅长_____七言绝句 _____这一诗体.
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代词人__柳永 《雨霖铃》中的名句.
8,著名杂剧____《西厢记》____中的唱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习,晓来谁染霜林醉,终是离人泪",一向脍炙人口.
9,著名长篇小说_《儒林外史》_中的重要人物杜少卿,沈琼枝是作者赞美的正面人物.
10,清代小说《聊斋志异》专喜"谈狐说鬼",其"谈狐"之篇有__《青风》 __.
11,清末曾抗击日本侵略台湾的台湾籍爱国诗人__丘逢甲 _____,是当时"诗界革命"的鼓吹者之一.
12,清末反对桐城派古文,作文"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人称"新文体"的是著名的____梁启超 ____.
1998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_古诗十九首__》.
2,杜少卿是古典小说《_儒林外史__》中的人物.
3,保存中国古代神话最多的古籍是《__山海经__》.
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_刘基___《___卖柑者言__》中的语句.
5,除《窦娥冤》外,关汉卿的代表作还有《__救风尘__》等.
6,《公孙丑》,《告子》是《_孟子__》一书的篇目名.
7,《漱玉词》是__李清照__的词作集.
1999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秋水》和《养生主》是《__庄子__》中的篇目.
2,《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和__宋玉____.
3,汉赋《子虚赋》和《上林赋》是_司马相如__的代表性作品.
4,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乐府诗是曹丕《_燕歌行__》二首.
5,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是干宝的《__搜神记__》.
6,"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__"是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诗句.
7,北宋后期"江西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黄庭坚___.
8,明代文坛上倡导"性灵说"的袁氏三兄弟是_公安派_代表人物.
9,清代中期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派是_桐城派__.
10,晚清谴责小说家吴趼人的代表作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_》.
2000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先秦历史散文著作__国语_曾被后人称作"春秋外传".
2,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篇幅最长的抒情诗是_离骚__.
3,东汉著名辞赋家张衡的代表作品是__二京赋___.
4,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刘义庆编纂的_世说新语__.
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唐诗__白头吟___.
6,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欧阳修___.
7,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民间南戏__赵贞女__改编的.
8,明代前期百余年文坛上流行的诗风是__台阁体__.
9,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他的__闲情偶寄___.
10,清被誉为"诗界革命"一面旗帜的诗人是__黄遵宪___.
2001(每空1分,共15分)
1.汉赋〈子虚赋〉,〈上林赋〉是_司马相如_的代表作品.
2.现存最早且最完整的七言乐府诗〈燕歌行〉系__曹丕_所作.
3.我国第一部专评五言诗的文学批评论著是__诗品_.
4.沈约等提出"四声八病"之说,创作_永明体__诗,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_使至塞上__一诗中的名句.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出自_刘禹锡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7.唐代散文作家中以山水游记著称的是_柳宗元_.
8.〈西厢记〉中的_红娘__是该剧中对封建礼教最具冲击力的女性形象.
9.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__金瓶梅_.
10.〈红楼梦〉写出了所谓"乾隆盛世"具有代表性的_贾王史薛__四大家族的兴衰.
1."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出自先秦散文著作_战国策__.
2.〈楚辞〉中为祭祀神灵而作的一组乐舞歌词谓之_九歌__.
3.文学史上广受赞誉的〈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_《文选》__.
4.以〈三都赋〉赢得"洛阳纸贵"声誉的是晋代文学家_左思__.
5.唐代诗坛上被推为"五言长城"的诗人是_刘长卿__.
6.宋代文人中明确提出"词别是一家"见解的是_苏轼__.
7.元代优秀爱情题材剧〈梧桐雨〉的作者是__白朴_.
8.元末明初流行的南戏〈拜月亭记〉作者相传为_施惠__.
9.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李贽的文学创作上倡导_童心说__.
10.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堪称"诗界革命"先驱的是近代诗人_黄遵宪__.
判断题1,"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都是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
《史记?项羽传》中记述项羽经历的几个重要片断. (&)
2,"建安七子"中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当推王粲. (√)
3,诗人谢0又称大谢,与谢灵运一起人们并称之为"二谢" (&)
4,唐朝崔颢《黄鹤楼》曾被古代诗论家推为唐七律中的压卷之作. (√)
5,在诗歌语言艺术方面,李白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6,张养浩的《潼关怀古》是杂剧中的名作之一. (&)
7,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慷慨悲壮,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 (√)
8,郑光祖写过十八种杂剧,《倩女离魂》是其代表作. (&)
9,元剧《梧桐雨》和清剧《长生殿》都是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
10,晚明公安派作家张岱擅长小品散文,著有《陶庵梦忆》 (√)
11,明代长篇小说《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儒林外史》都是杰出的佳作. (&)
12,桐城派古文家方苞在《登泰山记》中描绘了泰山的美景. (&)
1,《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见载于古代典籍《山海经》.
2,古人每称"诗有六义",其所指当为(风,雅,颂,赋,比,兴)
3,魏晋之际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史称(竹林七贤)
4,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吴声","西曲"等皆属于《清商曲》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杜甫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6.元代散曲在体裁上主要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7.李伯元长篇小说《官场现形记》的结构形式是(块状结构)
8.近代文坛上梁启超的散文风靡一时,被世人称作(新民体)
1,汉乐府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最早见载于《玉台新咏》(南朝徐陵编).
2,"建安七子"从创作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王粲)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饮酒》
4,南北朝时期为七言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诗人是(鲍照)
5,宋人杨万里作诗独辟蹊径,自成一格,时人称之为(诚斋体)
6,元杂剧作家中享有"曲状元"之称誉者是(马致远)明代贾仲明称他为"曲状元".
7,清初西周生的婚姻家庭题材长篇小说是《醒世姻缘传》.
8,首开近代文学风气的杰出文学家和思想家是(龚自珍)
2004填空(15分,每题1分)
1.《诗经》和《楚辞》合称( 风骚 )
2.《史记》的( 本纪 )和列传以记人为主.
3.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收录了( 汉乐府和南北朝乐府民歌 )
4( 温庭筠 )是晚唐作品最多,影响最大的词人
5李清照的作品当时被收入( 漱玉词 )
6关汉卿,白扑,马致远,郑光祖合称( 元杂剧四大家 )
7元代有两大戏曲圈,北方以大都为中心,南方以( 安徽 )为中心
8《长生殿》和《桃花扇》的作者合称( 南洪北孔 )
1先秦最早的载言记事散文是( 尚书 )
2《过秦论》的作者是( 贾谊 )
3左思的( 三都赋 )导致洛阳纸贵
4文起八代之衰的诗文大家( 韩愈 )
5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宋代( 苏轼 )的诗句
6元杂剧的结构是( 一本四折 )
7章回小说由( 宋元话本 )发展而来.
四, 词语解释
新乐府运动――中唐不少诗人又开始写一些脱离现实,粉饰太平的诗歌,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诗人,忧于国事,力图使诗歌反映时事,针砭现实,促使诗风的改革.他们提出要继承汉乐府的优良传统,要求诗歌要反映现实,揭露时弊,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写作要能"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还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同时还要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和和谐的音律来写.要大写新题乐府诗,然后谱之乐曲,使新题材的乐府诗广为流传.诗歌创作又出现了新的风气,新乐府诗的兴起,标志着中唐诗歌创作走上了复兴的阶段.
1998词语解释 (限120&#字,4分)
《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传记文学名著.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它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
1999词语解释(每词100字左右,4分,共12分)
1,乐府――乐府有两重涵义:汉代朝廷设立专门管理音乐的机关,叫乐府.乐府负责培训乐工,制定乐谱,搜集和整理歌辞并配以乐曲.后来,人们把由乐府机关搜集整理的诗歌也叫乐府.到宋代,有人把词叫乐府.元代,有人把散曲也叫乐府.
2,传奇――后人对唐人小说的称呼.唐代传奇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小说的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从此,小说正式形成了自己的规模和特点,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它揭开了我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序幕,反映了城市社会生活的繁荣复杂,把反对封建门阀制度和礼教压迫当作自己的基本主题.一些优秀的作品则往往兼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
2000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敦煌变文――唐代通俗文学的一种.变文是寺院僧侣向听众作通俗宣传的文体,一般是通过讲一段唱一段的形式来宣传佛经中的神变故事.民间节人也采用变文的形式讲唱故事.变文和俗赋,话本,词文等样式本身的文艺价值并不大,但从中可以窥见当时民间说话,讲唱等文艺蕴蓄的丰富.它们是我国民间文学从乐府民歌的衰落到话本,说唱文学及戏曲的繁荣的一个转折点.
话本小说――唐代就已出现话本,但到宋元时代才渐趋成熟.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存的话本小说以爱情,公案两类作品为最多,成就也最高.话本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刻画生动鲜明,并出现了人物心理描写,表现了古典小说中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比唐传奇又前进了一大步.语言也在较大程度上摆脱俗赋的骈俪作风.(宋,金,元时期,说话和说唱艺术日益繁盛,它们偏离了以"雅正"为旨归的诗文创作传统,演述古今故事,市井生活.内容的世俗化,语言的口语化,是其一大特点.它们的成熟与发展,推动着古代叙事文学逐步走向黄金时期.)(宋元时代,城市经济发达,适应市民审美趣味的"说话"艺术获得了兴盛的各种必要条件.说话人向听众讲唱故事,事先有一个文字简略,往往只记录唱词和主要故事情节的底本,一些书会才人常常将这种底本加以增饰润色,写定为专供阅读的书面文学作品,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白话小说.我们将此称为"宋元话本"或者"宋元话本小说".一般认为,宋元话本小说于宋朝时兴起,盛行于民间,大多先是口述而已,而后因民众的喜爱,而印刷出版.它有四点特色:其一,白话的运用,间中夹入说书人的术语.其二,口语与文言大量夹杂使用.其三,文内常见韵文,俚语,诗词的出现,以增加叙述或描写景物与人物的方便.其四,故事开始前总有长短不一的入话,且说书人常会加入评论,不外乎为了"教化"之目的.)宋元话本小说通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标志着我国古代白话文体的正式出现,开始了我国文学语言上的一个新的阶段.
2001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江西诗派――以江西人黄庭坚为代表而得名.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
"无一字无来处".积累古人的"佳句善字",以备检用.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还要求诗人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在下苦功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上摆脱技巧的束缚而达到"无斧凿痕"的最高艺术境界.成为宋代影响最大的流派.江西诗派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品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是构成宋诗独特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诗歌理论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2.古文运动――中唐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文学家,为了挽救文坛危机,打着复古旗帜,提倡写秦汉那样的散文,反对骈文,并提出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以明理的主张,认为写文章应"有为而作"起讽喻和褒贬作用,同时也要重视作家的思想修养.在语言上要"务去陈言","文从字顺".要把秦汉散文作为典范.这个古文运动打击了骈文的写作,恢复了古文的创作传统.
2002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元曲――元代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包括元杂剧和散曲.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散曲是由诗词演变而来,可以配乐演唱的歌曲,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形式简单,坦率真挚,清新纯朴,所以会受到人民喜爱.
2.拟话本――短篇白话小说.是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写作的案头文学.冯梦龙是其代表作家.他毕生尽力于整理通俗文学,他编选加工的著名小说集"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对明代市民生活,道德意识都有深刻反映.其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篇是最优秀的代表作.在冯梦龙影响下,凌蒙初也编写了有名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收入小说78篇.对市民意识的社会思潮有了一定的反映.
五, 回答问题 (8分)
1996简单谈谈李煜词的特点
李煜前期有些词写他对宫廷豪华生活的迷恋,实际是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继续.而南唐的亡国使他在词创作上获得了一些新的成就,从醉生梦死的生活里清醒过来,在词里倾泻他"日夕以泪洗面"的深哀巨痛.他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幸遭遇,无意流露或曲折表达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与巨痛.这就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而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对后来豪放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影响.和李词的直接抒情的特点相联系,他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出他国破家亡后的生活感受,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还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语言也更明净,优美,接近口语,进一步摆脱花间词人镂金刻翠的作风.
1998简述唐代诗歌发展概况(400字左右,10分)
唐代是文学全面繁荣的时期,也是诗歌发展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诗歌的体制和风格,随着国家情势和社会景况的转变而递嬗,一般分为初,盛,中,晚四期.
一,初唐时期
1.特色:一则近体诗的渐次形成,一则六朝柔弱艳丽的宫体诗逐次矫正.(1)诗歌题材扩大(2)近体诗体制确立(3)汉魏风骨深入人心.
2.著名人物:(1)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2)沈0期,宋之问(完成律诗的体制),时称沈,宋;(3)陈子昂(提倡恢复"建安风骨")
;(4)李峤,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
二,盛唐时期,诗人大致可分四派:
1.山水田园派(孟浩然,王维)2.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4.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三,中唐时期,诗人约可分四派:
1.山水派(刘长卿,韦应物)2.险怪派(韩愈,郊寒岛瘦)3.社会派 4.大历十才子
四,晚唐时期:
1.李商隐,温庭筠和杜牧号称"晚唐三大家",带有浓厚的唯美色彩. (李商隐,温庭筠,世称"温李";李商隐及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2.李贺多悲苦抑郁之词,诗风浓艳绮丽.
3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1999论述题(每题300字左右,9分,共18分)
简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概况
古代,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舜穿井出等历史传说,已经具有了志怪小说的苗头;《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记述人物言行的史书,又给小说创作以启发;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发展,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产生了志怪小说.
1我国古代小说的分类和发展:神话传说(起源)――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雏形)――唐朝的传奇(成熟)――宋元的话本小说演义小说(变迁)――明清小说文人的独立创作(顶峰).
2.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规律:(1)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的实际反映;(2)史传文学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3)小说创作多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4)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迫害摧残,发展极为艰难.
3.有关概念的区别:(1)唐传奇和志怪志人小说;(2)话本与话本小说.
1.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概况.
朝代、小说发展阶段、体裁特点、作品举例
魏晋南北朝以前,起源神话传说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魏晋南北朝,发展:志人志怪
《搜神记》《世说新语》
唐传奇:《柳毅传》《李娃传》
宋元,继续发展
话本小说,演义小说
"三言""两拍"
明清,顶峰
文人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金瓶梅》《红楼梦》
2000论述题(共两题,每题需答300字左右,共18分)
1. 简要评述苏轼在宋词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这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而这种新的词风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同时代的和后世的作家形成深远的影响.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
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也做了演进,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方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
因此,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轼是令宋词成为一代代表性文体的关键性人物.
2001论述题(共两题,每题需答300字左右,共18分)
简述《史记》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史记》是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传记文学名著.它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史记》为后世的史书编纂树立了楷模.从《汉书》起,所谓"正史",在体裁形式上都是承袭《史记》的.
2、《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批判现实的求实精神,为后世进步作家树立了榜样.
3、唐宋以来的散文学更无不熟读《史记》.号称"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把《史记》的文章看成为文的规范.当古文学们反对形式主义的繁缛或艰涩古奥的文风时,《史记》常常成为他们的一面旗帜.
4、在文学创作方面,唐以后传奇文以至《聊斋志异》等小说都直接或间接受《史记》的影响.《史记》对明清以来的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艺术方法为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它的人物,故事为后世的小说或戏剧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1,简要评述中唐"新乐府运动"对乐府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思想上,汉乐府民歌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广泛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反映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同时还深刻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思想感情.具体表现为:1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反抗.2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3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的抗议.4讽刺统治者卖官的政治丑剧和权门豪家的荒淫生活.艺术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成熟的发展阶段.它的高度艺术性表现在: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4有的作品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是"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强调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谕作用.所谓"惟歌生民病",反对"嘲风雪,弄花草",是主张诗歌要有社会内容,要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弊端.还要求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统一,为内容服务,表达直切顺畅,让人容易接受.这些诗歌理论,一反大历以来逐渐抬头的逃避现实的诗风,发扬了《诗经》,汉魏乐府和杜甫以来的优良的诗歌传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新乐府运动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上述理论主张.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人的乐府诗及其他的一些作品,反映了中唐时期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从各个方面揭示了当时存在的社会矛盾,提出了异常尖锐的社会问题.作品大都具有较强烈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倾向性.在艺术上,尽管各人的成就不同,风格互有差异,又大都体现出平易通俗,直切明畅的共同特色.它们展示了新乐府运动的实绩.
2003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春秋左氏传》
简称《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编年体春秋史.相传为春秋时鲁左丘明所撰(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记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四年间二百六十年史事,也保存了一些古代传说,共18万字.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汉初研究春秋的只有公羊,谷梁二家,立于学官.东汉时逐渐能行《左传》,贾逵服虔并作训解.《春秋左传》原分二书,至晋杜预始以《左传》附于《春秋》,作《春秋经传集解》,与《谷梁》范甯注,《公羊》何休注,《左氏》服虔注并立学官.隋时盛行杜注.唐初编《五经音义》,其中《左传》取杜预注,孔颖达作《正义》,即今通行的注疏本;与《公羊》,《谷梁》合称《春秋三传》.清代惠栋撰《左传补注》,焦循撰《左传补疏》,对《注疏》都有改正.又洪亮吉有《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有《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辑集取虔,贾逵等汉人旧注.
2,"临川四梦"
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四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名剧《紫箫记》(后改为《紫钗记》),《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都与"梦"有关,有因为汤显祖出生于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市),所以四戏被合称为"临川四梦".《牡丹亭》描写了少女杜丽娘偕游园遣闷,梦中和书生柳梦梅相爱,醒后感伤而死,3年后柳至而复生,二人终结为夫妇.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舍生忘死的追求,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情节离奇动人的,人物心理刻画细腻,曲词优美,有突破南北曲旧格律之处,对后来的戏曲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南柯记》,《邯郸记》是在唐人小说《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南柯记》写了槐安国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借蚁穴世界的寓言,表达作者从儒家仁政出发的政治理想.《邯郸记》生动地描写了封建官僚在政治上相互倾轧,生活上荒淫无耻的丑态.《紫钗记》是借用唐人小说《霍小玉传》再创作的,作品以紫玉钗作为线索,展现霍小玉与李十郎的爱情波折.
3,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简称"文研会",又称"人生派".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后来陆续发展到170余人.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是"文研会"的会刊,还办有《文学旬刊》,《诗月刊》等刊物."文研会"主张文学要为人生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并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他们的创作大都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产生了一批所谓"问题小说"."文研会"是我国现代第一个大型的文学社团.1932年,该会活动基本停止.
4,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文学创作流派,专指在"文革"过去之后诞生的不少暴露内心伤痕和经历的文学思潮.1977年刘心武推出《班主任》,其后卢新华又推出《伤痕》,这两篇小说最早成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伤痕文学"作品所讲述的悲情故事,唤醒了中国人内心感情中久遭压抑的一面,成为当时关于思想解放和艺术民主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但是,由于"伤痕文学"的政治意义大于文学意义,自其问世后即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伤痕文学思潮"的创作最初大多是短篇小说,因为表现同一题材,长篇一般需要有较多的时间准备.一般认为,最早问世并产生了较大影响的长篇小说是莫应丰出版于1979年的《将军吟》.另外周克芹描写农村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发表于1979年),古华描写小镇岁月的《芙蓉镇》(1981年发表),叶辛展现知青命运的三部曲《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也都是此类主题的代表作.这些作品都先后被搬上银幕或改编成电视剧,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
四,论述题(需答300字以上,10分)
简要评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的长处是:它具有一个相当完整细密的宏大结构,有条不紊地处理了繁复的头绪,描绘了极其壮阔的,波谲云诡的历史画面.
《三国演义》的故事框架是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构成的,这一点有时对作者的创作才能的发挥带来妨碍,像金圣叹所批评的"笔下拖不动,踅不转"那种情况确实存在,但这只是一部分.从总体来看,作者对《三国志》以及裴松之注所引大量零琐而又不免彼此矛盾的史料的处理,不仅显示了高度的史学修养,而且表现出高度的叙事技巧.在史料的基础上,作者作了许多铺张渲染,更增添了不少纯出乎虚构的情节,这些往往成为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在上述几种成分的组合下,全书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充分地描绘出魏,蜀,吴三方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有声有色的活动,并由此展现历史人物各具风神的形象.尤其是对战争的描写,成就最为特出.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大规模的战争,从战事的起因,力量对比,彼此的方略及内部争执,到战争的过程及其变化,胜负的决定及其缘由,有关人物在战争中的作用,都能叙述得生动而具体,写出战争的巨大声势,紧张气氛,处处扣人心弦.特别是赤壁之战,作为三方同时卷入,决定三国鼎立之势的关键性战争,从《三国志》中简略的记载,经过铺排和虚构,成为小说中整整八回的篇幅,写得波澜壮阔,高潮迭起,始终充满戏剧性的变化,从中可以感觉到作者广阔的视野和宏伟的构思.也许就是这部小说中表现出的作者的精神气质,使有些人推测他是"有志图王者".在确定《京本通俗小说》为伪造之后,再来看中国通俗小说的演变过程,会发现《三国演义》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实有重大的进步.以前的通俗小说,都是以写故事为主,对人物的性格很少注意.即使文言小说,尽管情况比通俗小说好些,但同样也受到重情节,重文采等因素的牵制,加以篇幅有限,在这方面的成就也不特出.而读过《三国演义》,人们却自然会对小说中许多人物留下鲜明的印象.尽管比起后来的小说(包括《水浒传》),《三国演义》写人物的笔墨还不够细致,人物的性格层次也不够丰富,但作者在叙述历史故事的同时已经注意到描绘人物,注意到人物个性的差异,这种意识对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三国演义》写人物,与它的截然分明的道德评判相关联,有一种"类型化"的倾向.他们的品格性情,大都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关羽的勇武忠义,张飞的勇猛暴烈,诸葛亮的谋略高超和勤于国事,周瑜的聪明自信和器量狭小…….这种单纯鲜明的性格,犹如京剧的脸谱化表演,容易为读者所把握.而在单一的性格方面上,作者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夸张的笔法,还是能够把人物写得较为有声有色.像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一节,虽文字不多,却足以令人感佩他的威猛.写诸葛亮出山的过程,先借司马徽,徐庶之口,影影绰绰地虚写他的非凡才能;继而是三顾茅庐,仍是从刘备等三人的眼光中虚写这位"高人逸士"的生活氛围和一种神秘色彩,逗引读者的兴趣;而后才是诸葛亮纵论天下大势,在非常开阔的时代背景上展现他的政治才能,令人觉得他的出山之难,自有贤者不可自轻的道理.就是像张飞一声喝退曹操数十万大军,虽是过于夸张了些,那种气势却似乎也有可信的一面.类似这些传奇式的生动情节,给人物涂上了浓厚的色彩,多少弥补了其他方面的不足.《三国演义》中写得最好的人物却是作为反面角色的曹操.刘备作为正面道德的代表,被符号化了,除了"煮酒论英雄"借雷声掩饰失等等少数情节,他的言行常让人觉得不可信,这一人物形象因而也缺乏生气.曹操的形象则不然.他在小说中看起来好像是个"反面角色",实际作者对他的豪杰气概是颇为佩服和喜爱的,并未一味丑化他.因而,小说在写出他的奸诈,残忍的同时,也写出他的雄才大略,敢作敢为,善于引纳人才等种种长处.如第十二回写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作战时,中了陈宫之计,仓惶败逃,"火光里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吕布从后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曹操何在
'操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由是得以脱险.后负伤逃出,众将拜伏问安,他却仰面大笑道:"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这种处变不惊,在险境中镇定自若的表现,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多次,形成一种个性特征.所以,曹操的形象虽然"恶",却很有生气,他的性格比其他人物显得复杂,也更具有吸引力.《三国演义》用的是文白相杂的语言,和《水浒传》那种纯熟的白话不同.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作者常需在书中直接引用史料,如用纯粹的白话就难以谐调;一是带些文言成分,给人的感觉会多些历史感.这种语言简练而不失流畅,并不是容易写好的,如关羽出战华雄的一节: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可以说写得很有声势.但全书比起用生动活泼的白话写成的《水浒传》,语言的表现力毕竟要相差许多.。《三国演义》在依据正史,博采传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虚实结合,巧妙构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清人章学诚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并对此加以指责;但如果不作机械的数量的理解,那么,或许正说明其全书主干,框架是史实,而具体的情节与人物性格是虚构:这倒正是《三国演义》的成功之处.例如三顾茅庐,正史上确有"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这是史实,但"三顾"的具体情节,则完全是根据史料和传说虚构而成.《三国演义》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一些主要人物,无不个性突出,形象鲜明,有血有肉.曹操,关羽,诸葛亮,之所以被称之为"三绝",从艺术上来说,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个性特征是非常突出的.通过才智相当的人物之间的较量来表现人物的个性,是《三国演义》重要的艺术手法.例如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对手,既有老谋深算的曹操,又有才华四溢的周瑜,而诸葛亮的智慧,才干特别是预见性,恰恰是在战胜这样的强大对手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在空城计的情节中,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也是一个才智高超的强者,诸葛亮的智慧又一次在与强者的较量中得到展示.这正是毛宗冈在《读三国志法》中所说的"观才与不才敌,不奇;观才与才敌,则奇"的道理.《三国演义》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成为写古代战例的典范作品.特别精彩的是对战前准备的描写:敌对双方如何确定战略战术,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刺探虚实,如何利用对方的弱点,都写得十分生动逼真.作品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已远远不是描写战场的"热闹文字",而是表现战争中将帅的智慧和思想,因此,《三国演义》也往往被视为一部优秀的古代军事文学作品.作品中所描写的赤壁之战等著名战例,不仅成为后世很多戏曲的题材,而且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参考材料.《三国演义》的语言,文风也很有特点."文不甚深","非俗非虚",正是《三国演义》相当突出的语言特点.当然,《三国演义》在艺术方面也有明显的败笔.这主要是在人物塑造中为突出某一性格特点而写得太"过",――过犹不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中国小说史略》)另外,一些宣扬宗教迷信方面的情节,显然也是艺术上的重大缺憾.《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它既以民间传说为基础,又尽量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章学诚说它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丙辰札记》),民间也有"真三国,假封神"的说法.从全书史事纲目,人物事为轮廓来看,这些评论大体是合乎实际的.但是,我们如果把《三国志》及裴注和《演义》再作一些具体的对比,就可以看出两者之间不仅在思想倾向上有尊曹尊刘之分,而且在内容比重上也各有轻重.《三国志》中,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而《演义》里则有将近五分之三的回目是有关蜀国及其人物的故事的.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上,也有很大的出入.凡是《演义》中精彩丰富的故事,生龙活虎的人物,往往是虚多于实的.因此,我们必须把这部历史小说看成艺术作品,即使它客观上起著传播历史知识的作用,我们也必须把它和历史书区别开来.章学诚因为它"七实三虚"而批评它"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淆乱",就是因为把它当成历史书的缘故.谢肇制从文学的角度批评它"太实则近腐",又是因为没有充分估计那些虚多于实的情节和人物创造的成就.几百年来,曹操,诸葛亮等人物成为奸诈和智能的代名词,是和《演义》的深入人心分不开的.一般历史演义往往是在排比正史材料之外,穿插铺为一些野史逸闻,在故事情节上可能收到一些曲折离奇的效果,但人物的精神性格却很空洞平板.《三国演义》的作者显然是选择了另一条艰苦的创作道路.作者的创作方法基本是现实主义的,他根据正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加以扩展,估计人物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可能有的言语行动,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并剔除了传说中一些过于离奇的成分.但是由于许多人物的故事千百年来在群众中流传,经过不断的加工创造,因此,这些人物的性格,品德和才能已经不同程度地超越了特定历史人物.作者又在这些传说上加以想象发挥,他们的性格也就更完整,更充实,更鲜明了.象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事件中料事如神的智能,关羽在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中威风凛凛的英雄气概,以及张飞喝退百万曹兵,赵云单骑救主等情节,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尽管有些事迹或多或少有历史根据,但把它生发开来,使之丰富,鲜明,扩大,仍然是人民和作家的功绩.这许多地方往往体现著现实和理想的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演义》的艺术结构,既宏伟壮阔,又不失严密和精巧.全书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既要照顾历史事实的基础,又要适应艺术情节的连贯,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不少困难.但作者却能以蜀汉为中心,抓住三国矛盾斗争的主线,井然有序地展开故事情节.既曲折变化,又前后贯串,宾主照应,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基本完美的艺术整体,较少琐碎支离的情况.这在古典小说中是少有的.
《演义》善于通过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巧妙地表现封建统治集团之间以及各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尤其善于描写各种战争.作者总是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的对比,地位的转化,使大小战役各具特色,千变万化,并善于揭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不同,七擒孟获和六出祁山不同.赤壁之战表现尤为精彩.《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非常简略,《演义》却以长达八回的篇幅,把故事渲染得波澜壮阔,淋漓尽致.在决策阶段写孙,刘联盟的形成以及孙吴内部和战之争,处处强调了孙明的作用.在双方备战阶段中,作者紧紧抓住曹军不习水战的问题,写周瑜和曹操之间来回隔江斗智,曹操两次派蒋干过江以及遣蔡中,蔡和诈降,都被周瑜识破并巧妙地加以利用.但是周瑜这些妙计每次都不出孔明的意料.周瑜忌妒孔明,想用断粮道,造箭杀孔明,计谋也被孔明识破.这样作者便很自然地写出孔明的才能,气度处处高过周瑜.在写交战双方敌我矛盾上,作者较多地是依据史实加以铺张,在写周瑜,孔明的内部矛盾上,作者几乎是全凭虚构.作者不仅善于错综交织地表现敌我矛盾和内部矛盾,而且善于在紧张斗争中,用抒情的笔调点染孔明饮酒借箭,庞统挑灯夜读,曹操横槊赋诗的悠闲插曲.这样山里套山,戏中有戏,推波助澜,逐渐把故事引向高潮.处处都表现出作者杰出的艺术匠心.官渡之战,作者虽然点明了袁曹兵力相差十倍的客观情况,但在描写上却抓住军粮问题,大作文章.曹操和许攸的对话,是决定战略的关键,渲染得尤其有声有色,人物的性格也非常鲜明突出.七擒孟获,作者又突出孔明七纵七擒,恩威并用的政策观念,同时也就突出了这次战争的新特点.作者叙述战争还善于运用实写和虚写结合的手法,对战争的胜利者,往往不惜详尽描写,另一方只作简要叙述.赤壁之战中详尽描写的是孙刘一方."安居平五路",只有一路是实写.这样既重点突出,又省去许多笔墨.
《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图卷,丰富了我国艺术的宝库.在赤壁之战的尖锐矛盾冲突中,作者不仅写出周瑜,孔明的英雄才略,而且写出鲁肃的诚恳忠厚,黄盖的赤胆忠心,阚泽的机智大胆,蒋干的愚而自用.作者刻划人物,往往是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徵.例如张飞嫉恶如仇,粗豪爽直的性格,就是通过怒鞭督邮,古城会拒关羽以及责问刘备迟不发兵为关羽复仇等等情节突出表现的.但是,这并不使人物性格简单化,张飞虽然粗豪,却有从善如流的一面,他初见孔明作军师不服气,等到旗开得胜就立刻下马拜伏.初到耒阳县见庞统怠职,他勃然大怒,等看了庞统判案,立刻就称赞他的"天才".作者把这两方面密切结合起来,就使张飞那"快人"的性格写得分外令人可爱.又如写关羽义勇的性格,并不忽视他刚愎自用的缺点,"量大失荆州"的错误.作者还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烘托的手法描绘人物,如关羽斩华雄,作者只是预先极力描写华雄的猛勇,一出场就连斩了四员大将,关羽出战后,也不具体描写其交战经过,只写关外鼓声喊声如地塌山崩,正当人们为关羽耽心的时候,他已提华雄的头掷于地上,出战前酾下的那杯热酒尚有馀温.又如写孔明的出场,也是先写司马徵,徐庶的谈论和推荐;写三顾茅庐,也是著重写前两次的不遇,借崔州平等人的言论风采,借卧龙岗的山林景色重重烘托;又以张飞的粗暴和急躁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这样就使孔明的高洁品格和绝世才能在读者眼中无比地鲜明突出.《演义》这些成就,标志著我国古典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新发展.《演义》吸收了传记文学的语言成就,并加以适当的通俗化,"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具有简洁,明快而又生动的特色.叙述描写,不以细腻见长,而以粗笔勾勒见工,但许多生动片段,也写得粗中有细,例如: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这里写孔明死前最后一次巡视军营,著墨虽不多,却把他"鞠躬尽瘁"的耿耿忠心刻画出来了.至于写人物对话,更往往是个性鲜明,有声有色.张飞的话,多半快人快语,一针见血;曹操的话,多半豪爽机诈,变化莫测;关羽的话,往往心高气盛,目中无人.张松见曹操,数曹操的败绩,痛快淋漓,嘲讽尽致.而孔明的对话,则往往从容不迫,应对自如.例如"舌战群儒"中的两段:座上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
"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0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为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
"步骘默然无语.……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
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0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
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
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这些对答,处处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语气口吻,充满轻蔑的讥刺.比之后来的一些小说,虽然不够口语化,但用来表达三国的历史人物,仍然是适宜的.但是,《演义》在艺术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这就是人物性格缺少发展,好像曹操生来就奸诈,孔明生来就聪明.这种缺点的产生,可能是受史传材料的局限,同时也受某些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特点的影响.同时在运用想象夸张手法上,有时不免过分,所谓"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鲁迅说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正是最明显的例子.民间谚语说:"刘备摔阿斗,刁买人心",也正和鲁迅的批评相似.也说明作品的客观效果和作者本来的主观愿望还颇有不一致的地方.
三.解释(20分,每题5分)
2.三言二拍
3.五四新文学运动
4.孤岛文学
四.论述唐传奇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0分,300字以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孟子提出什么学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