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生科普,乙肝 肝癌发展到肝癌,还有传染性吗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乙型肝炎携带会发展成为肝癌吗?-肝病医生闫杰的回答-悟空问答
扫一扫,体验手机版问答
悟空问答App全新上线 看热点讨论 问明星专家
我妈妈也是肝癌去世,现在我又是乙型肝炎携带者,不知道今后会怎么样,我好担心。
乙型肝炎携带会发展成为肝癌吗?
乙肝的确可以发展成肝癌。但发生率并不是很高,现在的调查数据是:非肝硬 化 HBV感 染 者 的 肝癌年 发 生 率 为 0.5% ~1.0%,肝硬化患者 肝癌年发生率为 3% ~6%。也就是说,每100个乙肝病人中只有几个人可能会得肝癌。而且现在也有很多的预测因素,来判断乙肝病人的肝癌发生风险。一般说来,乙肝病毒量比较高、年龄比较大、有肝硬化、男性、转氨酶反复不正常,这些情况下,乙肝病人发生肝癌的可能性更大。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后,医生就可以帮助这些高风险的病人,及早采取措施,最大程度来避免肝癌的发生。目前,针对乙肝病毒的治疗,也就是抗病毒治疗,是减少肝癌发生的最关键和最有效的办法。所以,对于转氨酶升高的乙肝病人,应该及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对于乙肝病毒量较高,虽然转氨酶正常,如果病人超过30岁,也应该做肝穿病理检查来评估是不是需要抗病毒治疗。对于有肝癌家族史的这类人,更应该积极做肝穿病理检查。对于肝硬化的乙肝病人来说,一旦确诊,应该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而且疗程应该是终生。上面这些关于乙肝病人抗病毒适应症的规定,都是跟肝癌的高风险因素相对应的。都是为了减少这些高风险人群的肝癌发生率而制定的。此外,黄曲霉毒素在肝癌的发生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减少霉变食物的摄入也可以达到预防肝癌的目的。因此食物应妥为存放,一旦发霉就应立即丢弃,尤其是黄豆、花生、红薯、甘蔗等,切不可再食用。此外,花生油同样不宜久贮,如果发现产生哈喇味就不宜食用。否则不仅味道不好,更重要的是会导致癌症。除了上面这些预防措施以外,还要提醒各位乙肝病友的是,定期复查、监测肝癌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直径小于3厘米的肝癌,是可以得到根治的。而一旦超过这个尺寸,就不了去根儿了。每半年检查一次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有效措施,也很省钱啊。在这两项检查有异常的情况下,再做增强ct或核磁共振来进一步明确就可以了。
不要太担心,你只是携带者,并不是每个乙肝最后都会变成肝癌的,只有一小部分最后变成肝癌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跟乙肝病毒和平相处一辈子到老的,平常吃好,睡好,休息好提高抵抗力,一年复查一下肝功能和病毒DNA, 没有异常的话就好好保养,少吃隔夜的剩菜,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完全可以跟正常人一样快乐的生活!有空可以去看一下我以前在头条上发表的一篇关于乙肝的文章,再过几年估计根治乙肝的新药物就会发明出来!到时候把它给治疗好就可以了!所以不要太担心!担心对疾病也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况且你还是个携带者,还不是肝炎患者,嗯,最后祝你生活愉快!
(1)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是两个概念。在临床上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那些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它只有一项检测指标是高的,就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在临床上没有相应的体征和临床症状。而乙肝患者,则表现为肝功能出现异常,转氨酶水平高于正常值两倍多,此时的乙肝病毒转载量相当高,也是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关键时期。ps,综合上述,乙肝病毒携带者可通过检查乙肝病毒DNA来判断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是具有传染性。对于肝功能正常、DNA阴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可以不用治疗,只要平常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到医院复查。而对于病毒DNA阳性或者是出现肝功能异常的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称为真正的乙肝患者,导致肝硬化、脂肪肝等等慢性疾病的发生。(2)肝炎病毒的感染是确实肝癌的主要的一个因素,中国和日本这两大国家当中都是肝癌大国,中国是肝癌的第一大国,那么它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乙肝病毒的引起而导致的,因为我们中国是乙肝大国,像在日本是由于丙肝病毒的感染而引起的这样的一个肝癌的一个大国。ps,综合上述,因为乙肝患者这个肝炎病毒慢慢的作用于我们的肝细胞,经过乙肝病毒的这样的一些侵袭,慢慢发生一些癌变,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患病的高危因素。(3)预防乙肝病毒或者丙肝病毒的感染将有效预防肝癌的发生,所以中国已经在很久之前推行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但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无预防效果。如果未感染乙肝,应尽快接种疫苗,最好全程免疫接种。一般按照0-1-6方法注射,即第一针后1个月接种第二针,6个月后接种第三针。0-1-2的接种方法已经再应用的比较少了。如果曾经注射过疫苗,并产生了抗体,考虑抗体会随着时间减弱,所以有必要在成功接种后的5年内因该考虑再次接种加强针。ps,综合上述,新生儿时接受疫苗接种,此后接种加强针。乙肝病毒携带者可通过检查判断乙肝病毒DNA是不是具有传染性,肝功能是否异常等等,定期复查,遵医嘱。肝癌患者积极治疗。此外,肝癌还有一些高危因素,一个就是我们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比如说像啊这个肝硬化各种各样的重度的中度的脂肪肝向这个肝硬化转归的这个过程,都是我们预防肝癌的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一个过程。一个是生活方式,我们喝进去的所有的酒的酒精代谢都是有肝细胞来代谢的,所以肝脏在医学上称之为是一个消化器官,那我们喝进去的酒喝的越多我们的肝细胞的,这样的代谢的负担就越大,那么正常的饮酒量是白酒一小杯50毫升每天,那么红酒的呢是一个高脚杯125毫升,而啤酒呢是一瓶也就500毫升,这样的一个量超过而且是大大超过的时候就会对我们的肝细胞造成非常大的损失,这些损伤都会是我们引发脂肪肝或者甚至肝硬化了一个很重要的一些因素。还有一些比如说像长期劳累,那我们长期劳累可以引起肝癌的发生,这个呢是在临床上有一些相对的一些研究,所以综上呢可能大致有这么五六种因素都是肝癌的一些高危因素,而有这些高危因素的人群也将重点关注肝癌的预防和筛查。
10个回答被折叠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
新手上路:457
帖子/回复:17/37
在线时:2297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方清医生解读“乙肝传染性危害社会公众”的伪命题
& & & & & & &
全网发布: 07:36 发表者:方清(访问人次:1219)
乙肝传染性的概念与是否会导致您身边朋友感染慢性乙肝是两码子的事情。并不是说一名具有传染性的乙肝病友就会危胁到他/她的家人或朋友。& &
为什么这么讲呢?请听我慢慢分析& & 作为一名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只要您的外周血HBVDNA检测阳性,就意味着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体外释放具有感染性的乙肝病毒颗粒,这是不假,因此也就被认为是乙肝病毒的传染源或说具有乙肝传染性了。& & 一般人就会认为,既然慢性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作为传染源且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感染者就是传染病病人了,就像肺结核活跃期的病人就有传染性一样,我们应该小心提防不被其传染,而为传染源的病人自己也应该注意不要去传染其他家人和朋友。& &
上面这个逻辑就是目前许多公众,甚至病友自己都对乙肝的传染性很害怕的根源,加之国家法律也说啦,具有传染性的慢性乙肝感染者不能够从事幼托教育,餐饮等等行业,进一步佐证了上述的推理。然后乙肝的自然病程就是从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的简单不加思索的解释造成公众和病友们对乙肝危害的过度恐慌相结合,外加还不能够被根治,这就是造成社会公众和乙肝病友及家庭对乙肝的潜在社会歧视和社会恐慌。& & & 然而,上面看似完美的逻辑链条却是错误的!导致乙肝社会歧视和危害过度放大的其他几个链条的逻辑也是不严谨甚至是误导!& &
先说传染性问题吧。任何传染性疾病都有3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缺一不可的。& &
放到乙肝这个具体问题上,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公众担心的是慢性乙肝感染而不是乙肝感染(包括隐匿感染,急性感染,慢性感染)。& &
对于慢性乙肝感染发生的3个传染环节而言: 1& 传染源& & 是慢性乙肝感染者,尤其是病毒复制活跃(外周血HBVDNA阳性或大三阳)者。由于我国慢性感染者有1.2亿人之众,就是10个人里有1个,可以说这些感染者遍布社会各处,人体排泌病毒的途径很多(因为病毒是存在于体液的,既包括血浆也包括唾液,汗液,精液的,尽管不同体液的病毒浓度不同),而且乙肝病毒在体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还很强,生存时间也比较长,那么可想像,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背景下,作为所谓“健康人”想完全拒绝接触到乙肝病毒几无可能;强调传染源是慢性乙肝感染者整体,而不是某一个已经的个体。2&
传播途径:尽管一般认为血液传播是主要途径,但是不可否认密切接触(如共用剃须刀,洗漱用品,接吻,性爱等等)都是有可能传播病毒,造成“健康人”感染乙肝的,尤其是对于一些身体存在明显创伤或潜在创伤如口腔糜烂,胃粘膜糜烂,胃溃疡出血,阴道或生殖器粘膜细微创面等可以造成非输血的血源传播可能途径。因此也可以认同,乙肝传染的传播途径是多样化的。& &
如果光看这上述两条,乙肝的传染性确实就很恐怖,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确实具有很到的公共危害。而且事实上,在没有乙肝疫苗保护的年代,乙肝感染确实基本是席卷全社会的,有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告,在我国90年代,慢性乙肝携带率在10%,既往乙肝感染恢复期(即没注射过乙肝疫苗而存在乙肝表面抗体或核心抗体阳性等感染证据)的人群比例为50%-70%,只有20%-30%的人是乙肝两对半全阴性(其实这里面也相当比例的人是感染过乙肝,不过表面抗体都转阴的人),真正完全没有接触过乙肝病毒的人群比例其实远远低于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群比例,因此我国获得“乙肝王国”的美誉不假。为什么一部分人成了慢性乙肝,而大部分人成为既往乙肝感染恢复期的“健康者”呢?后来科学研究发现,导致乙肝感染发展为慢性的关键原因在于感染乙肝病人时人的免疫系统是否完善。调查发现在5-8岁,人群中慢性乙肝携带率就已经接近成年人群的慢性感染携带率,而不再继续增加,进一步研究证实母婴垂直传播和婴幼儿期(5岁以内)感染容易发展为慢性感染,而在以后阶段,急性乙肝感染发展为慢性感染状态的比例不足3%,且这3%的人也主要是免疫系统出现障碍的特殊病人群体(慢性肾功能衰竭,接受血透析,长期接受激素等抑制免疫系统药物治疗的人)和感染途径为经血源途径感染者(如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还有手术室的工作人员等)。最后就推导并证实被感染者的免疫系统状况和经血途径传播是导致慢性乙肝感染的主要源头。3&
慢性乙肝易感人群(不是急性乙肝乙肝人群):如传染途径部分所述,只有免疫系统不成熟如5岁以内孩童和免疫系统本身有问题的非5岁以内的人,以及经血感染途径的人是不同风险程度的慢性乙肝感染的易感人群。在没有乙肝疫苗保护的前提下,这些人还是很容易被感染乙肝且发展为慢性乙肝的。& &
然而,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是,我们已经重视乙肝疫苗的保护了!从2002年起,国家就已经实施了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免费接种计划。不论妈妈,爸爸是否有乙肝,乙肝疫苗的总体保护率达到97%以上(注意在与我国类似的邻邦日本,慢性乙肝携带率在乙肝疫苗的保护下已经下降至类似西方国家的1%左右,可以间接推断我国慢性乙肝携带率也会逐渐接近1%,如果注射的程序完全符合规定,因为也有报道称我国偶有程序不到堂或疫苗水货导致保护失败的案例报道,可能是导致我国乙肝疫苗保护率没有达到日本人水平的一种解释吧,从这个角度我要再次反对采用核苷酸抗病毒药物来阻断母婴传播或父婴传播的主张,好好把乙肝疫苗的质量把好关,注射程序把好关才是正事儿),加上对病毒复制活跃的乙肝妈妈们的孩子采取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可以说已经没有多少什么“儿童慢性乙肝易感者”了;如果加强对特殊成年人的乙肝疫苗注射或保护,本来就比例很低的“成人慢性乙肝易感者”也会变得稀缺。现在由于公众对乙肝的重视和对乙肝疫苗的重视,健康成年人要么就是接种了乙肝疫苗,要么就是已经“感染过”乙肝;剩余的危险就是经血源感染的人了,究竟打过疫苗或曾经感染过乙肝而没有足够保护性乙肝表面抗体效价的人若遭受经血源途径的大剂量乙肝病毒感染会不会有少量人发展为慢性乙肝呢?这确实还是一个需要更多科学证据来研究回答的事情,我也说不准。但是少量的血源接触(如粘膜,皮肤损伤什么的)可能没有大量的血液传染(输血,血制品)风险高,好在现在输血也是都严格筛查了乙肝病毒的,那么可以推测经血缘感染造成慢性乙肝的主要风险也已经被堵住了。如果成年人也都小心的去接种一下比较安全且便宜的乙肝疫苗(即便不产生抗体,这也有相当比例的人,我本人就是,其实也不用担心,因为既然超大剂量的疫苗尚且不能刺激表面抗体产生,只能说机体对乙肝病毒是在是不感冒,即便遇到真家伙,还是不感冒)。& & 总之,大家看看,我们到哪里去找慢性乙肝的易感人群呢?& &
传染源好找,到处都是,防不胜防,传播途径复杂,防不胜防,但是只要重视了乙肝疫苗的注射,那么我们就很难找到慢性乙肝感染的易感人群了(有人会说,成年人新发慢性乙肝虽然不多,也有啊,我会说,那是低概率事件,而且原因最可能出现乙肝疫苗的保护环节上,怪不得别人,要怪就怪自己为什么没有主动接受到规范的乙肝疫苗注射保护呢,绝对不能去怪你身边所认为的某个乙肝朋友或家人)。& &
乙肝传染性的概念与是否会导致您身边朋友感染慢性乙肝就是两码子的事情。 & &
前者反应病友的病毒复制水平;身边朋友是不是慢性乙肝易感者则是另一回事情。只有慢性乙肝易感者才具有被病毒传染的风险,是否是慢性乙肝易感者关键取决于个体是否重视乙肝疫苗保护!而不是身边是不是存在具有病毒复制活跃或所谓“有传染性的病友”。所以我得到我的推断结论:1. 某具体慢性乙肝感染者是否具有传染性与某易感人群的新发慢性乙肝感染是两码子事情。新发的尤其是成年慢性乙肝感染病例是很少见的,且主要原因与缺乏乙肝疫苗有效保护有关。2. 对于乙肝准妈妈和准爸爸们,请重视在正规医院生小孩,睁大眼睛让孩子接受规范的乙肝疫苗注射或必要时联合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3. 对于潜在“成年慢性乙肝易感人群”的朋友们,请重视乙肝疫苗接种和对于接种后抗体保护效力的关注。4。对于既往乙肝感染恢复期的朋友们,在遭遇特殊疾病累及免疫系统功能或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时,请提醒医生(必要时配合核苷酸类似物的应用)防范沉睡的乙肝再度活跃。5. 对于广大普通公众和慢性乙肝感染者及家属:请你们不要把乙肝的传染性这个概念当回事儿,它不是“那回事儿”,因为易感人群是否感染慢性乙肝与某一具体的已知的乙肝病友无关,主要原因是“易感人群”本身缺乏常识没有主动寻求乙肝疫苗的保护或保护不力。后记: 5月22日国家卫生部发布《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修订说明,新《规范》要求幼托工作人员“不留长指甲”,并取消体检中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应调离工作”的规定,意味着乙肝携带者将不再被拒之门外。这意味着国家层面对“乙肝携带者传染性”问题认知的巨大进步,但是在餐饮行业仍未放开,我们期待。
[本帖于 15:13:47 被乙肝科普 修改过]
【随便看看】------------------------------------------------
论坛精彩推荐
新手上路:457
帖子/回复:17/37
在线时:2297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该时段为所有发帖需要管理员审核后才能显示!
新手上路:457
帖子/回复:17/37
在线时:2297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该时段为所有发帖需要管理员审核后才能显示!
新手上路:457
帖子/回复:17/37
在线时:2297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新手上路:457
帖子/回复:17/37
在线时:2297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乙肝传染性的概念与是否会导致您身边朋友感染慢性乙肝就是两码子的事情。
新手上路:457
帖子/回复:17/37
在线时:2297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新手上路:457
帖子/回复:17/37
在线时:2297分钟
当前状态:离线
1. 某具体慢性乙肝感染者是否具有传染性与某易感人群的新发慢性乙肝感染是两码子事情。新发的尤其是成年慢性乙肝感染病例是很少见的,且主要原因与缺乏乙肝疫苗有效保护有关。2. 对于乙肝准妈妈和准爸爸们,请重视在正规医院生小孩,睁大眼睛让孩子接受规范的乙肝疫苗注射或必要时联合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3. 对于潜在“成年慢性乙肝易感人群”的朋友们,请重视乙肝疫苗接种和对于接种后抗体保护效力的关注。4。对于既往乙肝感染恢复期的朋友们,在遭遇特殊疾病累及免疫系统功能或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时,请提醒医生(必要时配合核苷酸类似物的应用)防范沉睡的乙肝再度活跃。5. 对于广大普通公众和慢性乙肝感染者及家属:请你们不要把乙肝的传染性这个概念当回事儿,它不是“那回事儿”,因为易感人群是否感染慢性乙肝与某一具体的已知的乙肝病友无关,主要原因是“易感人群”本身缺乏常识没有主动寻求乙肝疫苗的保护或保护不力。
还没有帐号?
论坛最新话题
论坛最热话题
24小时论坛热贴
乙肝网友最爱看从乙肝到肝癌,到底有多远?
核心提示:很多人认为,乙肝未来的结局可以和肝癌划上等号,肝癌就是乙肝患者最后的宿命,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温馨提示:
一双筷子、洗个澡都会引发癌症?但只要做好8件事就能一辈子远离肿瘤。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发送 抗癌 学习癌症预防绝招。
  病毒性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传染病,目前全球约有3.5亿人生活在病毒的阴影下,中国属于”重灾区”,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1.2亿,相当于1/10人口感染了乙肝病毒。  原发性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治疗难度较大,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癌中之王”。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60万人,居恶性肿瘤第五位,我国发病人数占其中的55%。可怕的是,我国肝癌患者中约90%有乙肝病毒感染的背景(不是90%乙肝患者会得肝癌)。  因此有些乙肝患者悲伤地认为:乙肝未来的结局和肝癌可以划上等号,肝癌就是乙肝患者最后的宿命。  乙肝到肝癌,到底有多远?  乙肝病毒是导致肝癌中的重要凶手,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流行病学专家早已发现,凡流行的地区大多肝癌也高发。研究肝癌病人的血液,发现有乙肝病毒感染证据的占95%,有病毒感染证据的约10%,其中部分病人同时感染两种肝炎病毒(而与戊型肝炎由于很少有、肝癌的倾向)。  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肝癌患者是由感染乙肝病毒,患上,进一步发展到肝硬化,最终罹患肝癌,形成“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三步曲听起来很恐怖,但并非所有乙肝都必然演变成肝癌。  究竟有多少乙肝患者可能转变为肝癌?目前医学界说法不一,因地区、种族等因素不同数据略有不同,总的说来,有10%~3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至少5-10年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中又有5-10%经过至少5-10年转变成肝癌,也有部分患者是肝硬化和肝癌同步发生的。  总之,大家不必太过恐慌,肝癌的发生的确和乙肝有关,但真正最后患肝癌的其实只有少数人,肝癌不是乙肝带者的必然归宿。  肝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性别: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3:1;  ?&年龄:高龄高于低龄,高发年龄为45-55岁;  ?&饮酒史:嗜酒者明显高于不饮酒者;  ?&经常致癌物摄人:尤其是黄曲霉素的摄入;  ?&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丙肝、丁肝病毒;  ?&持续的肝脏炎症活动:谷丙转氨酶(ALT)反复升高;  ?&持续病毒高水平:HBeAg阳性及HBV DNA高水平(DNA&20000 IU/mL)。  ?&另外,不良情绪、肝癌家族史也是肝癌发生的相关因素。  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  乙肝就是一场发生在肝脏的战争,即乙肝病毒和人体免疫细胞的战斗;慢性乙肝就是这样一场你争我夺的拉锯战,长期战乱使得肝脏组织反反复复发生炎症坏死,肝脏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不断纤维化,最后逐渐形成肝硬化,一部分患者进一步恶变成肝癌。  由此可知,要想有效切断“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恶性传变链,首先是控制肝炎的发展,抑制乙肝病毒大量复制,因而抗乙肝病毒治疗无疑是最关键的治疗方法。  虽然说现在应用的抗乙肝病毒药,尚未能彻底地将乙肝病毒从人体清除,只能抑制其泛滥。但应用抗病毒药抑制病毒,可减轻肝组织炎症,阻止和减轻肝纤维化,抑制了这些促癌因素,也会起到预防肝癌的作用。  有些慢性乙肝病人应当义无反顾、态度坚决地在专科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应用抗病毒药物,把乙肝病毒一直控制在最低水平,并把病毒耐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样才有可能预防严重肝硬化发生,并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指南建议:  1. 存在代偿期或失代偿期肝硬化证据(或成人患者APRI评分&2分)的所有成人、青少年和儿童慢性乙肝患者,无论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乙肝e抗原状态或乙肝病毒DNA水平如何,均需治疗。(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2. 对于无肝硬化证据(或成人患者APRI评分≤2分)的成人慢性乙肝患者,若年龄大于30岁,同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性升高,且存在乙肝病毒活跃复制证据(乙肝病毒DNA&20000IU/mL),无论其乙肝e抗原如何,均推荐接受治疗。(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3. 若无法检测乙肝病毒DNA:无论乙肝e抗原状态如何,只要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也可考虑治疗。(条件性推荐,低质量证据)  4. 药物选择:首先推荐使用具有高耐药屏障的核苷(酸)类似物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2-11岁儿童推荐使用恩替卡韦。  5. 其他人群(合并特殊疾病感染除外),不需要治疗,以免打破平衡,但需要继续监测。  抗击肝癌,从预防肝炎开始  目前乙肝疫苗已经普遍应用,并已被国家列为儿童计划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乙肝疫苗也许是世界上第一种防癌疫苗。  若能预防肝炎,必定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肝癌的发病率。需要强调的是,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保护率为 90-95%,但对少数人可能无效。接种乙肝疫苗后,必须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且表面抗体的滴度要达到10 IU/毫升以上,才能预防乙肝感染。乙肝抗体滴度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因此,接种过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人群,仍要定期体检,筛查乙肝。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癌变迹象  对于乙肝人群来说,定期体检的目的是,查清自己体内乙肝病毒状态的现状,有无复制,是高复制还是低复制,有没有出现了肝功能损害及肝硬化,还可发现早期微小等,也可以明确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对于有肝炎病史或HBsAg阳性者、肝癌高发区的自然人群、有肝癌家族史等肝癌高危人群,应每6个月做一次体检,包括肝功能、HBV DNA、甲胎蛋白与肝脏超声等检查,如发现有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改变、肝癌,应积极进行治疗。  血清甲胎蛋白检测与肝脏超声检查相结合,是目前经济实用且有效的早期肝癌筛查方法。  想要逃脱肝癌中的宿命,别忘了平时精心护肝  1. 注意饮食卫生:改进饮水水质,坚决不吃过期发霉的食物和尽量少吃腌制熏烤等食物,这些食物中均含有的黄曲霉素和亚硝胺等有害因素会损害肝脏。  2. 不饮或少饮酒:避免发生酒精性肝炎,损害肝脏的解毒功能等。酒精是促使乙肝病人向肝硬化及肝癌转化的最大危险因素。据报道乙肝患者饮酒的比不饮酒者的癌变率高3倍,可见烟、酒对乙肝患者的危害不小。  3. 防止过多脂肪摄入: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脂肪肝、糖尿病等肝癌危险因素的出现。  4. 合理作息不熬夜:疲劳是百病之源,积劳成疾,长期疲劳尤其是熬夜不利于肝脏的休息和自我修复。
  5. 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其中富含的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的预防肝癌。  6. 心情愉悦不生气:怒伤肝,不良的情绪也会对肝脏造成极大的损害。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清肝解毒,理气活血。用于治疗乙...[]¥0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关注“39健康网”公众号,免费问医生!
身体总有点病痛,又不想跑医院?体检报告出了,数据看不懂?把问题发给我们的万名医生吧!微信扫一扫或搜索公众号“39健康网”并关注,随时随地专家答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我国作为乙肝大国,乙肝患者占了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而85%的肝癌患者又伴有乙肝,这让不少乙肝患者开始担心自己离肝癌有多远?乙肝患者是不是摆脱不了“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命运,在这次的癌症真相与误区中,我们请来南方医院郭亚兵教授为大家解答疑惑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女人除了怕不孕之后更怕的是一身妇科疾病缠身,怀孕的就那……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宝宝哭的原因有哪些?有些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莫名地哭泣,…… []
轻度脂肪肝一般多坚持一定量运动,少食动物内脏等过油食物…… []
姜属辛热燥烈之品,这非常容易导致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以及间质组织增生,使肝功能失常。所以肝病患者在饮食方面必须加以注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乙肝会得肝癌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