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校数量考(B卷)的数量关系的正确率至少保证在多少入围面试才有把握?

查看: 57885|回复: 224
今年上岸的一点笔试面试心得(完结)
发表于 16-6-28 23:45
本帖最后由 单纯潜水 于 16-9-9 23:20 编辑
首先声明下,我不是“单纯潜水”原有账号的主人,该主人早在2009年就已经上岸,本人今年才考上公务员,之前在企业混过,也在事业单位待过。今年148+的分数上岸,特此分享下自己的心得,希望能给人一点启发,不指望为我点赞,只求不要乱喷就好。
一.& & & & 丑话说在前
& && && && &在我写笔试和面试心得之前,有些事想让大家有个清晰而理性的认识,就是考公务员真的很难,难到我现在回想起来这次考公务员的经过,还是想吐,真心想吐。真的不想再走一遍,太艰辛了。所以,除非你是天才,又有上天眷顾,裸考能成功,但相信大部分考上公务员的成功人士背后,都曾经走过一段痛苦的历程。看看每次笔试或者面试结束后,那么多遗憾贴或者感慨贴,就知道这个过程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奉劝要考公务员的各位,应届生也好,在职人员也好,全职妈妈也好,如果想考公务员,就拿出拼死的劲来,拿出这个位置就是为我准备的霸气出来。如果考试之前无所谓得说“我就是打酱油”,那就不要考了,现在考公务员已经不再是碰运气的时代了,不是只有三不限才出大神,限制专业的岗位隐藏的学霸也大有人在。总之一句话,要考,就拼,打酱油,就算了。
& && && & 有人说,在职人员太辛苦。作为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我从3月2 号知道有自己能报考的岗位开始准备,前后也就准备了四十多天。但是我这四十多天基本上每天晚上从七点学习到十一点,当然我感谢我的家人体谅我帮我照看孩子。但是我也要经常哄孩子睡觉。所以,每次我儿子十点睡觉后,虽然我筋疲力尽但还是从十点学到十二点,然后倒头就睡。就这样,坚持过来就取得了胜利。所以,当得知我考上后,领导说我有考行测和申论的天赋,同事说我运气好,只有一个同样努力考公务员的小伙子偷偷对我说,这么高的分不下苦功夫是出不来的。我只对他笑笑。其实,那些辛苦只有自己知道,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吧。
二.& & & & 行测
& && && &本人这次能考148+,超过第二名9分之多,完全得益于行测考了84+。我之前认识一个朋友,她无论国考还是省考都能进面,就得益于她每次的行测都在78+上。所以,她告诉我,申论进步太难,得行测者能进面。
& && && &对于行测,特别是浙江的行测,数学类题目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每年都难倒很多同学。我个人觉得行测要想的高分,资料分析是拉开分数,同时提高时间的关键。因为资料分析就那几种类型,几个公式,什么基期量,增长率等等,相信很多辅导书上有。找出来,背下来,然后练上三天,就基本上20个题目能做对15个了。但是,要想拉开距离,我觉得20个题目最起码要对17个,并且一定要在20分钟内完成。一般我平时练习,20个题目对18个,差不多18分钟完成。而我这次省考,也只错了一个而已。所以,通过平时大量并且能熟练运用公式的方式,相信资料分析一定可以成为拉开分差的重要手段。这里再说下,资料分析不要认为就是大量的计算,真正需要计算的很少很少,每年最多也就两道题,今年的浙江省考B卷压根就没有需要大量计算的部分。如果你觉得今年省考的资料分析需要大量计算,那么说明你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公式。所以,拿到一道资料分析题,先别算,看看问的是哪个方面,基期量?增产率?平均数?然后有针对性的套用公式或者方法,相信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句话,资料分析要成为你强有力的得分点,而且提高很容易。
& && && & 对于数推和数学应用题,很抱歉,我觉得如果高中数学没学好,可能有点困难,但我也没打算让他成为我的强项,25个题我也错了6个,所以就是平时多做做题目吧,那些题目类型多看看,公式多背背。对了,数推可以通过练习提高,就是那几种类型,背下来和资料分析一样套用就好。
& && && &&&接下来说下常识,常识很多人说很难复习,考的太杂也太散。但是,根据浙江省均分制度,一个常识和一个言语的分数相等,所以也不要小瞧。这里说个短时间复习常识的方法。就是把国考、省考还有其他省份的真题的常识多做几遍,然后每一个选项都明白错在哪里,对在哪里,相信很多常识题目的答案很详细,基本上每个题目都有三四个知识点。不懂得就画出来,然后睡前或者没事经常翻翻。做了多了你就会发现,每年总会有几个知识点考到,比如今年的题目,古代思想家对应错误的,荀子是儒家代表,儒家主张“仁爱”,而“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种虚无缥缈的精神感觉像不像老庄的代表作。即使不知道这句话,但是知道荀子是儒家代表是不是很容易选出来。所以就按照这些题目积累,看着量少,积累多了也就发现常考的就那些人那些事,真拿着那一大本常识书背的话,那绝对让人佩服,可以去参加“一战到底”了。
& && && &&&言语和推理,我把它让在一起讲,因为我觉得两者是相通的,就是考察理解力。很多人可能有一种感觉,有时做言语会有二选一的情况,觉得两个都对,选了一个后发现另一个答案才是对的,或者说言语一错连续错好几个。其实我也有这种感觉,后来问了一个大神之后,她的回答就是没有找准关键词。其实每一篇言语都会有中心句或者中心词,无论是“转折之后是重点”还是“并列都需要罗列”,再或者把握文段脉络,归根到底都是要找出中心词或者中心句。而我们通常就是在文段里使劲找,然后再在选项里找,其实大神告诉我们,每一个选项的中心意思和关键词都是不一样滴。为什么我们经常会二选一选错,就是我们没有认真理解选项的关键词。找出选项的关键词,然后再和文段相对应,选对的成功率就会大幅度提高。说的直白点,就是我们不仅要看文段说了啥,更要把重心放在选项上,选项就几个字,中心意思或者中心词很容易找出来,然后与文段说的感觉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它了,上看看下瞅瞅,二者相结合。我觉得这方法挺好的,正确率确实提高不少。
& && && & 至于类比和定义,很简单,不要丢分,错个两个就差不多了,再多就可能失分严重了。
& && && &&&笔试我就先写这些了,申论就不说了,没办法,复习了半天却依旧没啥效果。可能很多人觉得我说的太细,没有宏观的复习方法。其实,我觉得如果你有公考经验,就补自己的短板,哪里丢分补哪里;如果没有经验,就先熟悉下题型,然后发现自己的优劣势,找到正确的做题技巧。四十多天的时间,虽然我两年没有参加公考了,本身又有基础,我还是花了二十天的时间把每个题型的方法和技巧罗列了出来,单纯就方法和技巧写了整整一个笔记本,不包含错题,然后把这些适合自己的方法通过接下来的二十天磨合和运用,提高速度。拿到一个题目能很自然的想到属于哪一类,该用哪种方法,效果还是不错的。所以,别人说的宝典再好,也要适合自己,就好像有人喜欢九阳神功,有人喜欢降龙十八掌,无论哪个功夫都很厉害,但你要会啊,内功要达到那个层次啊。如果梅长苏去练九阳神功,估计还没练就走火入魔了,很简单,人家没有内力。但如果比脑子,估计乔峰肯定不是他的对手。所以,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 && && & 最后来个总结,笔试,行测得高分,会让你进面试更容易些。其中,数推、定义、类比、资料三个模块,通过练习成为重要得分点和时间贡献者,言语和推理保证80%正确率,数学应用70%的正确率,至于常识60%吧。
& && && &这里补充一点,面试时认识一大神,问她复习方法时她说工作很忙,但是她从去年八月份开始按照模块每天做三十道真题,错题记笔记,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把每个模块的题目都熟练掌握。给她一道真题,她可以说出这是哪一年的哪个省的题目,厉害吧。这个方法给平时太忙没时间系统复习的朋友一个参考吧。
三.& & & & 面试
& && && &之前事业单位面试很悲催,那天的第一个。而这次公务员面试也很悲催,198个人,最后一个,早上七点一直等到下午两点五十。其他考场的老师都准备走了,我们考场还剩两个人没有面试完,悲催吧。先说下面试成绩,事业单位面试89.3分,这次公务员87分,第一次笔试落后十分攻擂成功,这一次守擂成功。
& && && &面试要不要报辅导班,我不知道。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的人报了面试辅导班有效果,理顺了思路,锻炼了胆量。但也有的人,就好像我这次的竞争对手,她一直在那里背,面试当天从早上背到下午,我听了半天,很明显的套路,辅导的痕迹太明显,所以分数不理想。这里插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们这次面试中有个某面试辅导班的老师,有同学认出来了,然后面试结束后我们惊奇的发现体检名单中居然没有他,更好玩的是他的面试成绩居然是第二名,分数一般。我们体检时拿这个事说了好久。所以,对于某些辅导班老师的水平,这次算是让我有个很清晰的认识啊。
& && && & 我觉得现在公务员面试非常的反套路话,所以如果你没有政府工作经验,就去找个公务员或者面试高手对你进行单独辅导,我就是找了“单纯潜水”这位大神,进行了一对一面试辅导,他能从政府的工作角度来之处我回答中不切合实际甚至假大空的地方,效果确实比辅导班培训的要更有特色。另外,面试答题要有自己的特色,我在考试完后等成绩时,正好有几个考官在说这次的考试,我硬了头皮问了一个问题,第一道关于精准扶贫的问题,答几点能得高分。有个考官问我答了几点,我说四点。他说四点差不多了,该有的应该都有了。所以,有些同学认为一定要全面,答得很多很啰嗦。其实把要点答出来考官心里基本上就有个分数了,说太多可能会扣分的。在平时练习时,多列个几点,然后每个点的内容和角度不同,语言组织也不同,相信分数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 && && &&&
& && & 这里说个技巧,第一,因为我是下午最后一场,我进去的时候看到一个头发半白的老大爷估计累的不要不要的,于是我大声喊了声“各位考官好。。。”,那老大爷立刻抖了下,估计是被吓醒了。所以,对于下午场的同学,特别是那种考官要连续不停的面试一天的情况,进去时一定要声音洪亮有朝气,本身下午就比较疲乏了,再来个侬声细语的,考官自然没啥精神。所以,气势很重要。第二,作为最后一个面试的,要有自知之明,人家考官听了一天了,什么内容没听过,什么样人没见过,不要耍小聪明说个没完没了,啰啰嗦嗦。声音洪亮,内容简洁,观点明确,速战速决就好。我从进去到出来也就花了10分钟不到,我流利的回答了七分钟。虽然我还有很多观点想说,但是想想就剩我一个了,在这里没完没了不怕考官烦啊,再说那些考官都是领导,俗话说高手们十句话就能看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些考官都阅人无数,答完第一题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你是不是他们想要的人了。所以,对下午场,特别是最后几个面试的同学说,简单明了,流畅解决是最明智的。这里不是说内容不重要,如果你是上午场,特别是前几个,一定要尽可能答得多而全,最好有新观点,如果你是下午场,每个观点简要罗列就好,考官又不是傻子,你想说哪些方面他们肯定知道,只要让他们看到你想到了就好。
& && &&&最后,总结下面试,第一,最好找个有政府工作经验的人作为你的面试帮手,他们的工作经验会让你的答题内容更加的脚踏实地,如果真的要报辅导班,也去找个小班面试的,能让你少点套路话感觉;第二,一定要开口说,不要怕出错,任何牺牲表达流畅来换取内容充实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宁可简单罗列要点,也不要反复重复论述;第三,注意面试时间点,如果你是上午场,特别是前几个,答题要内容充实,要点要多,观点最好有创新,如果是下午场,特别是最后几个,简单明了,速战速决,声音大一点更能让考官觉得你有精神,留下好印象。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点心得,写了三个多小时,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最后祝大家早日上岸!
后记:之前有同学说要笔记,可惜笔记刚考完没多久就送人了。所以慢慢凭借印象写一点做题技巧,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由于最近很太忙,所以只能每天写一点,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我也会不断的完善。
一&&资料分析
& &之前说过,资料分析是拿分题,通过大量的技巧性的联系可以拿到高分,原则上20个题18~20分钟至少对17个,15道题12~13分钟至少对13个。不要说这很难,说难说明你练得少,通过三个星期正确的练习,你肯定能做得到。而且要想拿到高分,必须做到!
资料分析的原则“先别算,看问题,找技巧,再列式”。拿到一道题,先别上来就算,看看问的是什么增长率?基期量?等等,然后再列式。
& &牢记11的平方到29的平方,以及1/6到1/19的百分数,至于原因,去看看一些参考资料,特别是在增长量计算上用得到。
& && & 从计算方法上来说,资料分析有两种方法,一是直除法,适用于选项首位不同,商几答案选几,如果首位相同但第二位不同,分母保留前三位再除;二是比较法,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分母小,谁大谁小直接可以判定,如果都大都小,分子变化快,分数大,分母变化快,分数小。举例:45/370与135/712比较大小,135是45的3倍,712约是370的2倍,分子变化快,所以135/712大。
& &&&高频考点:需要牢记几个概念:增长率(间隔增长率,混合增长率,年均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比重,基期比重,比重增长量,平均数,平均数增长率。公式我这里就不打了,很多资料上都有,每个概念应该都对应一个公式,明白他们的含义和公式,牢记并熟练运用。
& &说几个技巧:1.增长量比较大小,一般用现期量*增长率比较,大的就大。这个方法能大大提高做题速度,减少运算。
2.& & & & 注意问题中的时间段。如材料中给的是年的数据,但问题问的是的平均值,别看错。
3.& & & & 避免习惯思维。如材料问2016年比2014年增长了多少,应避免算成2016年比2015年的增长量。
4.& & & & 注意单位,如闰年的二月有29天,一个季度是三个月,‰很多看成%等。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资料分析千万要细心,别眼瞎,要不费了时间还做错了很可惜。
二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每个题目都可以用排除法。当然,我达不到那个水平,只是告诉大家,排除法在数量关系乃至整个行测考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排除法主要有 大小(重点),奇偶(重点),尾数,倍数。
& &大小排除法主要用于多位数、年龄、余数、不定方程题目,关键提示词为“分别”“比”“各”“多少”等,特别是当遇到复杂的题目,题干又臭又长,主体多且关系混乱时,基本上考虑排除法的概率大。当问题问最大的时候,从最大的数开始带入。问最小时,从最小的数开始带入。
& &奇偶排除法:加减法中“同奇同偶为偶,一奇一偶为奇”乘除法中“一数为偶就是偶,两数同奇才是奇”。具体的解释,请看参考书。奇偶排除法主要用于求不定方程是ax+by=c,知道和求差或者知道差求和。
倍数特征和方程思维这几年感觉考得不多,可能比较简单,重点注意公约数,尾数为0,5的情况。
把选项一个一个带入题干去验证,也是不错的方法,特别是年龄问题。
然后是常见的应用问题:
1.& & & & 比例问题
& && && && &&&赋值:A=B* C,常用在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溶液问题,总盈利问题等
2.& & & & 牛吃草问题:y=(N-X)*T,常用在牛吃草问题,水管问题,资料类问题,排队买票进场等问题,该种类型题目最大的特点是题干有排比句。
3.& & & & 行程问题:重要概念有&&等距离平均速度、相遇S=(V1+V2)*T、追击S=(V1-V2)*T,
直线多次相遇:直线两端出发 (2n-1)S&&同端出发&&2nS
环形多次相遇与追击 nS ,流水问题(漂流问题,电梯问题)
4.& & & & 最值问题:“至少保证。。。。”&&方法:最不利+1
& && && && & “至少。。。都。。。”方法:&&反向假设---加和---作差
5.& & & & 排列组合:捆绑法,插孔法,插板法,错位全排列法,反向思维法
6.& & & & 容斥原理:两集合情况,三集合情况
& && && && & 除了公式,不明白的时候还可以用画图法。
7.& &&&方阵问题,植树问题,周期问题,时钟问题等等。感觉就是公式 背下来就可以。
8.& & & & 熟练掌握两种解题技巧:十字交叉法或者线段法,
& && && && && && && && &&&一个数乘以1.5等于这个数加上它本身的一半
& && && && && && && && && &
有同学私信我说数学题怎么拿份,其实对于数学题目,我觉得要求不用太高,65%以上的正确率就行,也就是10个推理大约对7个,15个数学运算大约对10个。关键是要注意时间,没有思路要学会放弃,遇到不会的题目用排除法排除后,剩下的就靠运气吧。其实我觉得这几年浙江考试挺坑的,越到后面特别是最后两道题挺简单,简单带入就行,关键看你有没有时间做。所以,数学题心态要好。不要因为数学而浪费大量时间,影响后边的做题速度。
对于数学题目的复习方法,个人觉得你懂得每种问题的原理后,用公式套用就可以。分数低的原因一是没有掌握方法,二是没有反应过来属于哪类题型。还是那句话,做题不是拼数量,是多多找准技巧和方法。模拟题也好,真题也罢,找准每种题型用的方法就好。
再说,我这次考试数量关系也错了6个,当年的“单纯潜水”,数学错了9个,照样行测拿高分。所以数学题目不拖后腿,正确率说的过去就行,千万别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懂得“舍得”就好。
三.图形推理
对于图形,个人觉得这个东西的偶然性不亚于数字推理,状态好一眼看穿,状态不好明明很简单却看不破。之前,看到别人说多联系就会有感觉,我就买了很多书,也联系了很多。练完后做题感觉挺好的,但考场上,时间紧任务重,思路也就没有了。所以,我就再也不相信靠做题多少来找感觉了,我们要相信科学。呵呵。
对于图形推理,我一直坚持“质变与量变”(自创叫法)的方法。这个方法很麻烦,就是先看看各个图形的性质,再看看图形的数量,最后都看不透,再蒙。可能有人觉得这个浪费时间,只要脑子里形成了思维模式,感觉做下来也很快,没排除几条就找到答案了。下面,我详细解释下。
&&质变,我个人把它叫做性质变化,思考顺序如下
1.& & & & 图形长得都一样或者非常相似,考虑平移(顺时针、逆时针、上下左右、恒定数字移动)、翻转、旋转(顺时针,逆时针,90度,180度)。
2.& & & & 图形长得相似或者差别不大,考虑缺啥补啥,线条加减、去同存异(去异存同),黑白点(某个数量相等,黑+黑=?,黑+白=?白+白=?)
缺啥补啥考得比较多,主要有1.每个样式的图形出现次数相同;2每行或者每列都出现同样的一个图形;3某个图形在一个位置总是出现;
3.& & & & 图形组成凌乱或者数量规律不明显时,考虑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数量对称(例:左边数量是123,右边也是123)),曲直性(交点书,曲直数,一笔画),封闭性。
一笔画是重中之重,请仔细掌握。
量变,就是数量变化,相信很多同学听说过“点线角面素”这种说法,我也确实按照这种顺序来做题。
1.& & & & 点: 线与线的交点(交点、切点、出头点、直线与直线交点、直线与曲线交点,曲线与曲线交点)
2.& & & & 线:直线数量、曲线数量、一笔画,多笔画
3.& & & & 角:直角,锐角。这两年都考到了角,所以这个要重点注意,特别要注意扇形现在可能考角,而不是曲直。
4.& & & & 面:封闭数量,多边形被切割,复杂的图形中含有规律的图形的数量(例:曲直构成的不规律图形中含有正方形或者三角形)
5.& & & & 素:独立小元素,粗线条图形
特殊图形:封闭图形之间有无公共边,图形相交、相切,如果所有图形都有阴影,重点考虑阴影。
空间题很多同学都觉得难,我也举得挺难得,后来发现市面上的参考资料大体给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对面排除法,另一种是画边法或者箭头法。好好看看,仔细研究,运用熟练后这种类型应该不会丢分,毕竟这是必考题,要重视。
以上就是我拿到一个图形题的思路,有时能一眼看出,但更多地时候需要运用这种思维模式找到规律。最后补充三点:一是拿到一个图形题,先观察整体,后观察局部,可以答题猜出方向;二是九宫格图形,如果横竖轴都对称,考虑米字法;三是如果没有任何思路,就从最简单的图形入手,比如说“×”,可能考一个交点?对称?封闭?线或者点数量?然后慢慢找到解题方向。
四.类比与定义
类比和定义觉得没什么好说的。类比根据词性和词义找到对应项就好。定义就是找准”谁”(主体)通过什么“方式”或者“手段”,做了什么事或者达到什么效果。找准对应项就好。重点强调下定义判断:1.最好把关键的主体、手段、效果用圆圈画出来,这样更便于查找;2.不对的选项哪里不对,最好也标注来,这样更容易用排除法,提高正确率。总之,定义和类比不能成为短板,是保分项。
五、翻译推理
题目的标志:“可以推出”“不可以推出”
这种翻译推理类的题目就是明白谁在前谁在后,谁推谁。搞明白了很容易,搞不明白就很迷糊。
基本推理公式有四个,相信很多辅导书上都有,这里在列举下,如果不明白,就那本辅导书好好研究,研究透了就明白了。
1.如果A,那么B:& & A---->B (前推后)
2. 只有A,才B:B---A>(后推前)
3.A或者B :一真都真,全假才假。
4. A 并且B:全真才真,一假都假
常考第一条和第二条,好好理解题目的逻辑关系是哪一种,然后找准谁是A 谁是B,找准之后写出逻辑关系。然后再看各选项,写出每个选项的逻辑关系,就容易找出正确答案。比如题目的逻辑关系是A--->B,如果问可以推出的是,那么选项之中应该只有一个是A--->B,如果逻辑关系很多,那么很有可能考一个总的逻辑关系,例如题目是A--->B,B---->C,正确的选项很有可能是A---->C。
当逻辑关系很多时,翻译时能串就要串着写,例如可以写成A--->B---->C。
还有三个公式也常考:
1.& & & & A---->B =&&—B---->—A,肯定前边必定可以推出肯定后边,否定后边才能推出否定前边。其他时候“否前”|推“否后”,“肯后|”再“肯前”都不成立。
2.& & & & —(A且B)=—A或—B,—(A或B)=—A且—B
3.& & & & A或B为真,则—A推出B,—B可以推出A。即否定一方,另一方一定正确。
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做题的感觉变得越来越差,很多思路已经慢慢淡忘。今天再次尝试做16年的真题,发现很多思路已经没有当年顺畅,所以,为避免误人子弟,决定不再更新笔记。请大家见谅。
想再多说几句。公务员考试难吗?难。当公务员好吗?好。这是个真理,大家都知道。我在考上之后问了我老公一个问题,就是我报考的这个岗位100多个人,有比我更渴望这个岗位的吗?老公说有啊,你们第二名就比你需要,因为她已经大学毕业全职公考两年了,压力要比你大,也要比你更渴望。想想我们这批考上的人,有一个34岁的村官,今年终于抓住了时间的尾巴上岸了。八年抗战的成功,对心智的磨练可想而知,光想想每年三四月他奋发图强的学习,就知道不容易。所以,这个世界上比你悲催的人有很多,上天并不会因为可怜就眷顾你,只会根据你的付出来给你等价的回报。不要再因为工作的不顺心,生活的不如意而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考上,也不要抱怨自己报的岗位不好,我们只以分数论英雄,结果为导向。至于那些悲惨的经历,成功后都只是个屁而已。
一定要考公务员吗?不一定。我说这话可能很多人觉得我站着说话不腰疼。真的不一定。我在原单位最好的朋友,原本是某企业的首席工程师,年薪和地位都让人羡慕,后来阴差阳错进了事业编制,然后整个人就从刚进单位的神采奕奕到后来因为屡次遭受不公平而郁郁不得。前段时间,他告诉我他选择了离开,和别人一起创业做回了老本行。虽然辛苦,但是他却很开心,因为找了自我的价值,找回了自信,也赢得了与他能力和人品相对于的尊重。所以,体制有体制的好处,也有体制的坏处。体制也仅仅是份工作而已,如果你和我的同事一样发现体制并不适合他,并且每天都过得不开心,那么进体制就是错误的。要懂得放弃。这点,希望大家有个清晰的认识,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钻牛角尖。
最后,来碗鸡汤。让一个人成功的最大动力是什么,是梦想?不是。是热爱?不是。答案就是恨意。是不满。当你想放弃的时候,你就想想你是否愿意一辈子当合同工,接受正式员工的鄙视和不懈?当你想偷懒的时候,你就想想你是否愿意一辈子与那些层次很低的人为伍,到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当你想摇摆的时候,你就想想是否愿意你的孩子想你一样碌碌无为,还是愿意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当你想堕落的时候,你就想想你他你好就这点水平,活该被人瞧不起,活该叫人看笑话。
送大家一句话,“每个成功的人的背后,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夜晚”。祝大家早日梦想成真!
本帖被以下好帖子专辑推荐:
& |主题: 141, 订阅: 439
& |主题: 39, 订阅: 276
& |主题: 29, 订阅: 85
& |主题: 16, 订阅: 71
发表于 16-6-29 09:33
好早的论坛ID 真的不容易 也类似情况:'(:'(:'(:'(:'(
发表于 16-6-29 09:55
膜拜,学习o^_^o^_^
发表于 16-6-29 10:36
谢谢指点,
发表于 16-6-29 10:39
深有体会,感谢楼主的经验,今年我也上岸了,备考过程满是艰辛,熬过来了就好了
发表于 16-6-29 10:39
发表于 16-6-29 16:32
我也是2岁孩子的妈妈,之前一直打酱油,进了几次面试,都是76,77的水平,一直觉得能上80的都是大神。最近一次面试让我认识到打酱油不行啊,笔试是硬功夫!向楼主学习!
发表于 16-6-29 22:02
发表于 16-6-30 08:38
楼主,我想问下,“扶贫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那题你怎么答的?
我觉得当时这道题答得不好
发表于 16-6-30 10:41
楼主,我想问下,“扶贫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那题你怎么答的?
我觉得当时这道题答得不好
具体忘了,简要说下要点
1.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小康社会,但还有许多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山区的群众在贫困线徘徊。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我们消除剥削,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扶贫,就是帮助这些人尽快脱贫致富,共享社会红利和小康社会成果。
2.但对于扶贫,我们也要结合各地和个人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去一刀切一把抓的普惠扶贫,更多的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准扶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扶贫资金效用最大化,政策最优化。
3.做到精准扶贫,要政府政策和资金兜底。如果是因病返贫,我们就要完善社保体制。缺乏劳动技能或者相关就业培训信息,我们要拓展就业渠道加大就业培训。如果是区域性贫困,结合当地特地发现生态农业或者旅游观光业。也可以政府牵线搭桥,让大企业进驻带动就业和脱贫。如果当地居住环境实在恶劣,投入成本太高,例如一些大山深处,那就考虑加强保障房建设,整体搬迁,做好安置工作。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国家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而脱贫致富更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我们也要改变过去等靠要的旧思想,努力学习新技能,认真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脱贫致富,让我们的后代也有更好的发展,
大体思路就这样,我实际回答中第三点拓展的要多一点,而且举了例子。最关键的是我整个过程很流利,没有卡壳,差不多四分钟左右答完吧。以上仅供参考,不足之处多多指正
发表于 16-6-30 10:56
具体忘了,简要说下要点
1.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小康社会,但还有许多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山区的群众在 ...
厉害,思路清晰,语言简洁,学习
发表于 16-6-30 14:44
具体忘了,简要说下要点
1.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小康社会,但还有许多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山区的群众在 ...
厉害,尽管我今年也进入了政审,但显然跟楼主还是有差距,学习了
发表于 16-6-30 14:51
另外,楼主对于申论的心得比较少,那我分享一点,我申论是71,不算高,大家不要见笑
1.我认为备考时,最明智的就是加了几个考友,每周做一份申论真题,互相在QQ群里讨论,收获很大,思路的学习和打开上也比自己一个人要快的多,我们5个人,笔试进面4个,说明还是挺有效的。
2.我自己文字功底比较差,在写大作文时,我主要是每段除了总起句外,后面部分都尽量通俗易懂,用一些生动的比喻,相信改卷老师看的不会太累,我觉得效果不输那些高大上的语言,关键是很多人写高大上的语言又写不好,反而不伦不类,倒不如简简单单,通俗易懂,改卷老师反而可能会喜欢。
3.练字,我一个多月每天练半小时的字,写得比原先干净漂亮多了
发表于 16-7-1 17:57
谢谢大神指点,准备今年考
发表于 16-7-2 10:23
请问您今年考的是哪个省的,我浙江省。若同一个省的话,您的笔记能够帮我复印一份,邮寄给我,考了很多次始终是行测不行,去年省考申论78,行测58,国考也是行测不及申论,所以急需大神的宝典,好参照学习,怎样给您私信?我手机号码
发表于 16-7-2 10:38
[发自手机]
a 发表于 16-7-2 10:23
请问您今年考的是哪个省的,我浙江省。若同一个省的话,您的笔记能够帮我复印一份,邮寄给我,考了很多次始 ...
额&&都送人了,你来晚了
发表于 16-7-2 10:44
[发自手机]
a 发表于 16-7-2 10:23
请问您今年考的是哪个省的,我浙江省。若同一个省的话,您的笔记能够帮我复印一份,邮寄给我,考了很多次始 ...
这种情况应该是行测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光做题没总结。建议你去抱个网络班,粉笔也好,某图也罢,听听老师的思路,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盲目做题了,你可能现在需要系统的梳理来突破瓶颈。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发表于 16-7-2 11:49
某图的视频也都听过,会是会做, 就是做题速度完全的不行
发表于 16-7-2 12:56
[发自手机]
a 发表于 16-7-2 11:49
某图的视频也都听过,会是会做, 就是做题速度完全的不行
粉笔吧,性价比应该高一点,也不会。淘宝上也有
发表于 16-7-2 13:16
你有链接吗 能否发一个您认为淘宝上比较好的粉笔店铺,刚才淘宝上搜了一下 玲琅满目 不知如何选择 麻烦了 我要国考 和浙江省考的
Powered by Discuz! ,
GMT+8, 17-12-19 0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省中小企业数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