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千米sql 大于小于还是小于105米

当前位置: >>
(中规院)青州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基础资料汇编》第一章 概况1.区位交通 青州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东经 118°10'至 118°46’,北纬 36°24’至 36°58’。东邻昌乐县,南接临a县,西连淄博市的淄川区、 临淄区, 正北与广饶县接壤, 东北与寿光县毗连。 东西最大距离 53.6 公里, 南北最大距离 60.6 公里,面积 1569 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胶济铁路横贯境内,益羊铁路直达渤 海莱州湾;济青高速公路、309 国道、胶王、荣兰、羊临、博临等公路干 线与 18 条市、乡公路纵横交错。青州成为周边地区的交通枢纽。 市领导机关驻益都街道。益都街道在市镇中部,益羊铁路与胶济铁路 接轨处,东经 118°28’,北纬 36°41’。直线距离北至北京市 400 公里, 西至济南市 140 公里,东至潍城区 56 公里。东北至寿光城 31 公里。东至 昌乐城 34 公里,南至临a城 22 公里,西北至临淄(辛店)20 公里。正东 至昌乐此县界 26 公里, 正南至临a县界 19 公里, 正西至淄博市界 23 公里, 正北至广饶县界 27 公里。 全市辖 6 个办事处,15 个镇。2.建制沿革 青州市系县级市,其前身依次是广县、临淄、益都县。 秦置郡县,今市境属齐郡。西汉初年,今市境内广县县城在今益都镇 西南角,晋永嘉五年(公元 311 年) ,在今益都镇西筑广固城,移临淄县来 治,广县并入临淄县。晋义熙六年(410) ,平广固城,在南阳河北岸筑东 阳城,为临淄县。北齐天保七年(556)撤销临淄县,把原在今寿光县境内 的益都县治所移到东阳城,这一建制持续到 1937 年 7 月。 1937 年 7 月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益都县政府弃地南逃,1938 年 1 月,日军侵占益都城。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抗日民 主政权;国民党又成立益都县政府,流动于县境内外;日本侵略者在城里 组织伪益都县政府,境内同时存在三种政权。 1939 年 10 月,抗日根据地人民在当时县西南境及邻县边区成立益都 县政委会。1941 年,改组成益(都)临(a)淄(川)博(山)四县边区 行政办事处,1940 年 4 月,改组为“益北行署” ,1942 年 2 月,又改为四 县边区行政办事处,1945 年撤销,建立益寿县。另在 1939 年 7 月,于县 西境(金岭镇附近)及邻县边区成立益(都)临(淄)长(山)桓(台) 四县边区联防处(行政办事机构) 。1940 年,在县东南境曾建立“益东行 署” ,数月后撤销。-1- 《基础资料汇编》1945 年 8 月,日军投降,益都城解放,在城区成立青州市,与益都县、 益寿县同时存在。1946 年 6 月,国民党侵占益都县城,青州市撤销,仍保 留益都县和益寿县。 1948 年 3 月, 益都县再次解放, 又将城区划为青州市。 1948 年 7 月,在今市境弥河以东成立益临县。 在此期间,国民党益都县政府流动于县城及弥河东地区。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青州市及益都、益寿、益临三 县同时并存。1949 年 12 月,撤销青州市,并入益都县。1952 年 6 月,撤 销益寿县、益临县,部分地区并入益都县。 1986 年 3 月,撤销益都县,建立青州市(县级) ,以益都县的行政区 域为青州市的行政区域。 3.自然条件1)低山丘陵 全市有海拔 100 米以上的山丘 75 座, 其中 900~954 米的 6 座, 800~ 899 米的 9 座,集中在杨集乡和钓鱼台乡南部;海拔 500~799 米的 35 座, 499 米以下的 25 座,分布在上庄、庙子、王坟、石河、文登、邵庄、五里、 普通等乡镇。弥河、云峡等乡镇的西部及郑母等乡镇也有少量山丘。 山丘区的微地貌有以下几类: 石质山岭 出现在山丘的顶部, 岩石裸露, 仅缝隙中有少量土壤残存。面积 12.32 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 5.25%。 低山岭坡 面积为 68.66 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 29.3%。山丘的中上部为荒岭坡,土壤为坡积物发育而成,土层薄,砾石含量多,坡度大,水 土流失严重。面积 36.17 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 15.4%。山丘的中下部为 坡麓梯田,土壤为坡积物发育而成,经人工开垦形成梯田,水土流失较严3.1 地貌 青州市处于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结合处。 西南部为石灰岩低山丘陵区, 东南部为玄武岩岗丘区,海拔 150~954.3 米,属鲁中南台隆。东北部为山 前平原,海拔 16.2~150 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全市最高点是 西南山区的青崖顶, 海拔 954.3 米, 最低点在何官镇的张高村北, 海拔 16.2 米。重。面积 32.49 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 13.9%。 近山阶地 分布于山丘去山前平原的过渡地区,由洪积物组成,上层深厚,土壤中混有砾石或夹有砾石层。土壤熟化度高,理化性好,但水源 缺乏。面积 18.89 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 8.05%。 2)河谷阶地 市境内有大小河流 20 条。 河两岸的微地貌可分为河滩高地、 河漫滩和-2- 《基础资料汇编》河谷梯田三种。前两类分布弥河、北阳河两岸,后一类分布于西南山区的 河谷部位。 河滩高地 主要为河流堆积物组成,海拔 20~100 米,土层深厚,质缓平坡地分布于王母宫、朱良、口埠、东夏、黄楼、谭访等乡镇。坡度 1/500~1/1000 地势平坦,主要由洪积物组成。土层深厚,理化性状 好, 地下水丰富, 土壤肥力高。 面积 31.37 万亩, 占全市总面积的 13.37%。 缓岗 有六个小区。第一区南自徐王,经高柳、北马兰、良孟、主良、地适中,地下水较丰富,水质好。面积为 12.03 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 5.13%。 河漫滩 为河流沉积物组成。 土质偏沙, 地下水丰富。 面积 2.49 万亩,段村至星落;第二区南自东营经臧台至张高;第三区,在里爽、张楼一带; 第四区在刘胡同、堂子、姜家庙、徐集一带;第五区,南自西坡,经张家 楼、拾甲、高家、崔王,至戴楼;第六区在仙庄、老鸦窝一带。主要由河 流堆积物组成。相对高度一至数米,下部多有沙层,土壤肥力较低。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 1.06%。 河谷梯田 分布于山丘地区的河谷部位,呈树枝状分布。海拔 150~15.62 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 6.66%。 浅平洼地 分布在原阳河乡北部,土层深厚,土质粘,下部多有钙质600 米,多为坡积、洪积物组成。土层深厚,物理性状好,干旱缺水。面 积为 29.69 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 12.66%。 3 )山前平原 背河槽状洼地 主要分布于市中部及东北部各乡镇。 山前倾斜平地 分布于弥河、云峡河既郑母、益都、五里、普通、邵 北部两河流堆积物地貌之间,土层深厚,土质较粘, 土壤潜在肥力较高,下部多有钙质层,地下水较丰富,面积 19.49 万亩, 占全市总面积的 9.31%。 3.2 气候 青州市气候属北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性气候明显,四季分 山前缓平地 分布在弥河、云峡河、东坝东部、益都、东高等乡镇。 明,热量丰富,降水量中等,雨热同步,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因市内地形 复杂,导致光、热、水状况的地域性差异。 坡度大于 1/500,主要有洪积物组成,土层深厚,理化性状好,地下水丰 富,土壤肥力高。面积 10.87 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 4.63%。 层,地下水较丰富,面积 2.25 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 0.96%。庄等乡镇。近山地区坡度大于 1/200,主要由洪积物组成,土层深厚,熟 化程度高,地下水缺乏。面积 10.89 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 4.64%。-3- 《基础资料汇编》1)日照 太阳辐射年总量多年平均为 121.973 千卡/平方厘米,以 5 月份最多, 为 14.98 千卡/平方厘米,10 月份最少为 5.613 千卡/平方厘米。≥0℃农 作物生长占全年的 84.6%。春季光照较充足,为冬小麦等下粮的稳产、高 产奠定了光能基础,秋季光能比春季少,对秋粮生产有一定影响。 全年实际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 2608.0 小时,日照率为 59%,日平均 气温稳定通过≥0℃期间,日照时数为 2098.5 小时,占全年的 80%。日平 均气温稳定通过≥20℃期间, 实际日照时数为 818.1 小时, 占全年的 31%, 一年中实际日照时数平均以五月份最多,为 276.6 小时,日照率为 64%, 山区受山峰遮光影响, 实际日照时数减少, 杨集林场一带 1982 年日照比益 都约少 450 小时。 2)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12.7℃,最高年(1961 年)为 13.5℃,最低年(1969 年)为 11.4℃,平均绝对变率为 0.4℃,相对变率为 3.1%,即年际变化 最小。另外,热害和严重霜冻几率较少。但是境地形复杂,各地气温差异 大。据测定,海拔高程每升百米,年平均气温约降低 0.4℃。平原地区及 低山丘陵区,年平均气温在 12℃以上,其中普通东部,王母宫、东夏、谭 访、 (原)宋池四乡镇南部,益都、东坝、黄楼、郑母等乡镇全部及弥河、 云峡河两乡镇北部, 气温都在 12.5℃以上。 西南部山区气温较低, (原) 其中杨集乡南部平均气温在 9℃左右。 全年各月平均气温差异很大。最热为 7 月份,月平均气温 26.3℃。最 冷为 1 月份, 月平均气温为-2.9℃。 年较差为 29.2℃。 极端最高气温 40.9℃ (1959 年 8 月 1 日) ;极端最低气温-19.3℃(1958 年 1 月 15 日) 。日平 均气温在 9℃左右。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初日、 终日, 初~终日数积温如下表: 农业界限温度表 农业界限温度 (℃) ≥20 ≥18 ≥15 ≥12 ≥10 ≥5 ≥0 初日 5 月 30 日 5 月 14 日 5月2日 4 月 15 日 4月8日 3 月 21 日 2 月 28 日 终日 9 月 12 日 9 月 23 日 10 月 8 日 10 月 23 日 10 月 30 日 11 月 17 日 12 月 4 日 日数(天) 105.8 133.0 159.9 191.8 205.9 241.6 280.0 积温(℃) 5.6 8.8 1.3 4813.73)无霜期 地温 冻土-4- 《基础资料汇编》无霜期多年平均 191.7 天。 平原地区初霜冻一般出现在 10 月下旬, 极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 高度集中于夏季。 据市气象局资料, 1956 至 1980端最早期在 10 月上旬。终霜冻一般在 4 月中旬,极端最晚期在 4 月下旬。 年平均年降水量 705.3 毫米。其中春季降水 101.5 毫米,占 14.4%;夏季 海拔高度每升百米, 无霜期约缩短 8 天左右。 杨集乡龙宫村附近, 只有 148 天。但山区南部局部地区初霜出现较早,极端最早期间于 8 月下旬。 累年平均地面温度为 14.5℃,1 月份最低为-3.5℃,7 月份最高,为 29.6℃。全年除冬季(12 月、1 月、2 月)各月在 0℃以下外,其他各月均 在 0℃以上。历年极端最高地面温度为 64.1℃(1963 年 6 月 26 日) ,极端 最低地面温度为-27.0℃(1957 年 1 月 21 日) 。春季(3~5 月)地面温度 急升。9 月份以后,地面温度急降。 里面最大冻土深度为 45 厘米(1968 年 2 月 12~13 月) ,累年平均最 大冻土深度约 30 厘米左右。冻土时间一般集中在 11 月份到次年 3 月份。 年最大冻土深度一般出现在 1 月中旬至 2 月上旬。 地中 10 厘米出冻结日期, 多数年份出现在 12 月中、下旬,最早为 12 月 8 日(1967 年、1971 年) , 最晚为 1 月 11 日(1963 年) ,累年平均冻结日期为 12 月 31 日。解冻日期 平均出现在 2 月 12 日, 最早为 1 月 31 日 (1966 年) 最晚为 3 月 2 日 , (1964 年) 。累年平均连续冻结日期为 44 天。 4)降水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平均在 640~860 毫米。 南部多于北部, 西南略多 于东部。杨集乡大于 960 毫米,何官乡、阳河乡小于 640 毫米。 青州市气压累年平均值为 1000.4 毫巴,累年 1 月份平均气压最高为 1014.2 毫巴,7 月份最低为 990.6 毫巴。上半年逐月下降,下半年逐月上 升。年较差为 23.6 毫巴。气压日变化为两高、两低,一般规律是 3~5 点 出现低压谷,8~9 点为高压峰,14~18 点又出现低压谷,22~1 点再出现 高压峰。 年平均风速为 3.1 米/秒,7、8、9、10 各月风速小于平均风速,其他 各月大于年平均风速,春季风速最大,且西南风多。4 月份平均风速为 3.8 米/秒,其次为冬季,多偏北风。其中 1 月份平均风速为 3.5 米/秒。夏季 风速最小,8 月份平均风速只为 2.2 米/秒。从 12 月份到次年 2 月份,主 降水 438.5 毫米,占 62.2%;秋季降水 130.8 毫米,占 18.5%;冬季降水 34.5 毫米,占 4.9%。 汛期多年平均开始于 7 月 2 日, 结束于 8 月 18 日, 降水量平均为 375.4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 53%。 年际降水量变化差异也较大,年降水变差系数 CV 为 0.19。最大年降 水量为 1058.2 毫米(1964 年) ,最小年降水量为 472.3 毫米(1965 年) , 最大年为最小年的 2.2 倍。 5)气压风-5- 《基础资料汇编》导风向为西北风, 各月频率都在 12%以上, 月份与 12 月份高达 15%。 1 4~ 8 月份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各月频率多在 10%以上,7 月份最高达 15%。 其他各月都是西南风最多, 各月频率都在 12%以上, 月份西南风频率高 10 达 15%。 6)湿度 蒸发 全市绝对湿度平均为 11.3 克/立方米。一年中 1 月份最小,月平均为 2.8 克/立方米;7 月份最大,月平均为 26.1 克/立方米。历年来极端最大 值为 39.5 克/立方米 (1956 年 8 月 5 日)极端最小值为 0.0 克/立方米 , (1965 年 12 月 17 日) 。 相对湿度累年平均为 62%,以夏季最大,秋季次之,5 月份最干燥, 相对湿度小于 50%,平均持续 25.6 天;7、8 月份相对湿度在 70%以上, 8 月份高达 79%。 累年平均蒸发量为 2224.1 毫米, 最少年份 (1964 年) 1824.9 毫米, 为 最多年份(1961 年)为 2585.8 毫米。5、6 月份蒸发量最大,绝大多数年 份都在 300 毫米以上,其次是 4 月份和 7 月份,冬季各月最小,1 月份累 年平均只有 68.6 毫米。 3.3 水文 1) 河流市境内有大小河流 20 条,分属弥河、淄河、塌河水系,淄河、塌河又 同汇入小清河。 1-1)弥河水系 弥河 《水经注》称巨洋水, 《国语》称具水,其他古书又称巨昧、巨 蔑、巨沫,a称等。从石河乡大刘村东由临a入境。流经弥河、东坝、黄 楼、杨家庄、谭访、东夏等乡镇,在(原)苏埠屯乡的庄家庄东入寿光县。 市境内流长 29.82 公里,流域面积 662.5 平方公里。主河槽 250~300 米, 流量变幅较大, 汛期旋泄洪水最大量达 4000 立方米/秒, 枯水季节常断流。 平均年入境水量为 22836 万立方米,平均年出境水量为 29156 万立方米。 境内主要支流有石河、南阳河、康浪河、尧河等,均系季节性河流。另在 (原)石河、弥河、东坝等乡镇自南到北排列有乾河、墨水溪、温凉河(含 另源汤王河) 云峡河 、 (含另源建德水) 等季节性短河, 自西向东流入弥河。 石河 又名石沟河。 《水注经》称洋水。季节性河流。北源出孙旺乡鏊子顶东麓。南源出钓鱼台乡摩云崮北麓。流经王坟镇,在(原)石河乡入 弥河。长 31.3 公里,河槽 150 米,流域面积 229 平方公里。 南阳河 《水经注》称“长沙水”“出逄山北阜,世谓之阳水” , 。季节 性河流。源出五里镇玲珑山(古逄山北峰)北麓,旧图志载,另有北源出 朗公山(即今莲花盆乡大阴山)北麓。流经益都城区,在东坝乡入弥河。 康浪河 称洗耳河。-6-《齐乘》又称狗王河。两源均发源于郑母镇灵山北麓,东源 《基础资料汇编》淄河水系 淄河茅津河 发源于益都镇北,北流经王母宫、徐集等乡,在高柳镇入北阳是青州市界与淄博市的界河。 南起上庄乡长秋村, 中经庙子镇、 河。长约 19 公里。 龙泉河 旧志称灵泉河。西源旧志称滑石沟(画十沟) ,出(原)徐集 乡褚马庄村西;东源旧志称福水河,出(原)徐集乡苗家庄村西。两源在 何官乡杨家营村北汇合,称双龙河。再北流入阳河乡,在双河村北与发源文登镇,北至邵庄乡台村附近,入临淄境。青州市境内流长 27.5 公里,河 面宽 80~100 米,最大流量为 3180 立方米/秒,枯水季节常断流。 仁河 一名银河,季节性河流,发源于杨集乡三县顶北麓。北流经上1986 年版“青州市地图”称此河为 庄乡,在庙子镇入淄河。长 27.5 公里,宽 30 米,流域面积 134 平方公里。 于张家河的龙泉河汇合北流入寿光境。 跃龙河,误。 1-2)塌河水系 乌阳沟 原源出何官乡时家河村西北,北流入寿光县境。1965 年,从东 市境北部自西向东,平行排列着南北流向的裙带河、北阳河、茅津河、 夏镇堂子村北,新挖排水沟,名新乌阳沟,北流经徐家乡与口埠镇之间, 龙泉河、乌阳沟、王钦河、伏龙河、跃龙河等季节性河流,均北流入寿光 在何官乡邢屯村北与旧乌阳沟相汇。 县境后,汇入塌河。 王钦河 旧河源出口埠镇进泮村南王钦墓侧,北流经何官乡出境。1965 裙带河 《水经注》称女水,旧志又称女织水。东源旧称于家河,发 年从杨家庄乡西坡村西,新挖排水沟,名王钦河,北流经东夏镇,至口埠 源于普通乡尧王山北麓,西源发源于夹涧村南,两源在大交流村汇合。流 镇入旧王钦河。 经东高、 (原)苏闻、朱良、 (原)阳河等乡镇,境内长 28 公里,流域面积 伏龙河 源出口埠镇北大王村东,北流经何官乡北张楼村北出境。 136 平方公里。 北阳河 《河书?地理志》 称浊水, 《水经注》 “浊水, 说: 一名溷水。 ” 古书又称渑水或渑水。 《后汉书》说:“为山,浊水所出。”旧志载,另有 北源山邵庄乡黑山东麓,东流,在石家车马乡岔河村两源合流。共流经五 里、 (原)车马、益都(城关) 、普通、王母宫、东高、高柳、朱良、 (原) 阳河等乡镇,入寿光县境,流域面积 193 平方公里。 跃龙河 (俗称盐路沟) 源出口埠镇村北, 北流至何官乡张楼村东出境。 1974 年另在苏埠屯乡石家庄北新挖排水沟,北流至小马家庄出境,在寿光 县与跃龙河相汇。 各河流在历史上流量变幅很大。 《水经注》 记载, 北阳河“有时穷通”, 南阳河“时有通塞”。南阳河在宋、明、清各代的记载中,汛期泄洪量都-7- 《基础资料汇编》很大。 《宋史?王居卿传》说:“青州河贯城中,若泛溢为病。”宋代王辟 之《渑水燕谈录》说:“青州城西南皆山,中贯洋水,??每至六、七月 间,山水暴涨,??州以为患。”明代杨应奎《重修北门南阳桥疏》形容西南石灰岩山区水文地质条件为碳酸岩类裂隙岩溶水。面积为 744.3 平方公里,占 41.6%。其中富水性较强的约 124.3 平方公里,含水岩组主 要为奥陶系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和上寒武系薄层灰岩;分布于邵庄、文南阳河汛期时“梁崩地坼,岂料坚奇之破败”。清代安致远《万年桥碑铭》 登、莲花盆、刘井等地。富水性中等的约 127.1 平方公里,含水岩组为上 说:“山瀑河涨,蔽岩塞川而下??河流澎湃,簸荡城基”。咸丰《青州 寒武系薄层灰岩,主要分布在兴旺、刁庄、南阎和孙旺等地。富水性弱的府志》载:道光十八年,“南阳水与万年桥平,漂没居民村舍人畜甚众”。 约 492.9 平方公里,岩溶裂隙不发育,多有泉水出露,分布在王坟、杨集 但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市境内大小河流流量大幅度下降, 年代以来, 等地。 80 南阳水不但绝无像上述描绘的洪汛,而且连年断流,仅在雨量较大年份的 汛期,有几天细流,即使流量大的弥河和淄河也常干涸,甚至全年断流。 另外,弥河、南北阳河都受到工业废水的污染。 2)地下水 地下水总储量为 1.5449 亿立方米。 但地域差异大, 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型。 中部、北部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面积 693.44 平方公里,占 44.3%,其中富水性强的约 543.8 平方公里,含水岩 组为更新统冲洪积沙砾石层,分布于益都镇和东夏、苏埠屯、黄楼、阳河 等山前平原。 富水性中等的约 98.3 平方公里, 为更新统和全新统黄色亚粘 土、亚砂土夹钙质结核,分布于东坝、马氏、夹搁等山前地带。富水性弱 的约 19.1 平方公里,为更断统的红色粘土、黄色亚粘土夹碎石,分布于南 辛店、小官庄、后营等山区和平原衔接地带。 3.4 土壤 青州市土壤共分四个土类,十个亚类,十五个属,五十七个土种。以 另有复盖型隙岩溶水,富水性强,面积为 32.2 平方公里,含水岩组为 奥陶系厚层灰岩,分布在普通、赤涧等山前平原地带。 东南玄武岩丘陵区其中玄武岩裂隙水,中等和弱富水性的面积为 53 平方公里,分布在仙庄、夹河一带。复盖型碎屑岩孔隙水,富水性较强的 面积为 73.09 平方公里,分布于张羊、郑母一带。 地下水最丰富的是山前平原砂砾石层孔隙水,山前隐伏,灰岩岩溶裂 隙水和复盖型第三系砂岩孔隙水。 实际单井涌水量一般在
立方 米/日,最大 11151 立方米/日。西部山区灰岩岩溶裂隙水和东部玄武岩裂 隙水,单井涌水量一般在 150~960 立方米/日。西南山区页岩分布区和山 前平原,无沙层分布区,地下水贫乏。-8- 《基础资料汇编》褐土为主,潮土次之,棕壤与砂姜黑土也有分布。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垂 直地带性,大致是:海拔 20~50 米,主要为湿潮土、砂姜黑土和褐土化潮 土;50~100 米主要为潮褐土;100~350 米为褐土、淋溶褐土;350~750 米为型较复杂,主要土类的基层单元分布亦较复杂。 1)棕壤 面积 1.95 万亩,占可利用土地的 1.11%,主要分布于西南部。所处地 形部分较高,土壤母质为坡积洪积物,母岩为非钙质沙页岩,PH 值 5.5~ 6.5。分为两个亚类: 棕壤性土 俗称石碴土,面积 1.03 万亩,主要分布于荒坡岭,土层厚淋溶褐土 俗称黄土,面积 13.26 万亩,占可利用土地的 7.6%,主要 分布于南部局部地区,所处地形高于褐土与潮土亚类,主要为耕作地壤, 母质为洪积物,PH 值 6~7。土壤养分含量较低,生产上应注意提高灌溉能 力和壤肥能力。 褐土 俗称黄土,面积 64.95 万亩,占可利用土地的 37.4%,为本市主 要耕作土壤之一。母质为坡积、洪积物,土层深厚,熟化程度高,物理性 状较好,土体构型大都较好,PH 值 7.5~7.8。适宜多种作物,尤其适种黄 烟。不利条件是地下水位低,灌溉能力差。 潮褐土 俗称黄土和二性土,面积 35.7 万亩,占可利用土地的 20.6%, 主要分布于山前缓平地带,所处地形部位在褐土土类中最低,土壤母质为 洪积冲积物,土层深厚,质地适中,PH 值 7.5 左右。土壤养分含量较高, 土壤保肥能力最强, 是市内最肥活的耕作土壤类型, 为粮食主要生产基地。 3)潮土 面积 20.45 万亩,占可利用土地的 11.7%,主要分布于北部低平区及 部分洼地。土壤母质为河流沉积复盖物,分三个亚类: 褐土化潮土 俗称黄土、二性土,面积 5.94 万亩,占可利用土地的 3.4%, 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的河滩高地上, 土层深厚, 质地适中, 值 7~ PH 8。适种多种作物,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保肥力偏弱。 湿潮土 俗称黑土,面积 12.21 万亩,占可利用土地的 7.04%,主要分度小于 60 厘米,水土流失严重。 棕壤 层深厚。 2)褐土 面积 149.49 万亩,占可利用土地的 86.13%;主要分布于低山岭坡至 山前缓平地区。本区地形母质变化较大,分为四个亚类: 褐土性土 俗称山皮土,面积 35.58 万亩,占可利用土地的 20.5%, 俗称红土、红粘土,面积 0.89 万亩,主要分布于山间谷地,土分布在荒岭坡,未被开垦。土层厚度一般在 10~50 厘米,土壤中砾石含量 较多,水土流失严重,母岩为石灰岩,PH 值 7.5 左右。在改良利用上,应 以搞好封山育林、育草保持水土为主。-9- 《基础资料汇编》布于北部洼地,质地偏粘,耕性差,易旱易涝,通透性差,养分有效性低, 新土层多为暗褐色棱柱状结构的粘土,对作物生长不利,农业生产水平较 低。 河潮土 面积 2.3 万亩,占可利用土地的 1.3%,主要分布于河漫滩, 母质为河流沉积物,土壤质地偏沙,PH 值 7~7.5,土壤养分含量低,漏肥 漏水,适宜发展瓜果、花生等经济作物。 4)砂姜黑土 俗称黑土、刚沟土、黑粘土,面积 1.68 万亩,占可利用土地的 1.0%。 主要分布于北部的部分洼地,质地粘重,耕性及通透性差,易旱易涝。由 于粘土层与砂姜层同时处于 1 米部位以内,对农业生产不利。PH 值 7~8。 4 自然资源另有非耕地 122.59 万亩,其中果园、桑园 4.83 万亩,占全市总面积 的 2.06%;林地 18.16 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 7.74%;宜林荒地、荒山 29.63 万亩(包括 7 万亩牧场),占全市总面积的 12.63%;水域占地 2.68 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 1.14%,其中有水面 7673.2 亩,积水期较长的约 占水面的 67.7%;工矿占地 1.05 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 0.45%;路、沟、 河、渠占地 14.58 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 6.22%。村庄城镇占地 21.42 万 亩,占全市总面积的 9.13%,其他占地(指石质山岭、地堰等)30.24 万亩, 占总面积的 12.89%。 在耕地中,水浇地占 52.1%,其中 94.7%分布在平原各乡镇;旱地占 47.1%,主要分布于山区。 按照全国统一分级标准, 全市土地分为八级。 1~4 级为农业用地; 5~ 7 级为林牧用地;8 级为基岩裸露的石质山岭。 一级地 面积 1.6 万亩, 占可利用土地面积 1.09%, 主要分布于益都镇4.1 土地 青州市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土地资源地域性分布差异明显,土地资 源类型多样,各类用地齐全。全市土地总面积
公顷。 根据省测绘局 1975 年航测, 全市总面积为 234.57 万亩; 1982 年第 按 三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平均,每人占地 3.07 亩。 据市农业区划办公室 1982 年资料:全市耕地面积为 111.96 万亩,人 均占有耕地 1.46 亩, 低手本省人均 1.49 亩和全国人均 1.5 亩的占地水平。周围。 二级地 面积 25.39 万亩, 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 14.6%, 主要分布于中 部平原各乡镇。 三级地 面积 41.85 万亩,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 24.07%,主要分布于 北部低平地区,山丘地区的河谷部位。 四级地 面积 43.04 万亩,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 24.75%,主要分布于- 10 - 《基础资料汇编》涝洼地区和山丘地区的岭坡梯田。 五级地 面积 19.32 万亩,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 11.13%,主要分布于 山丘的中、上部,大部为荒山坡岭,有少量陡坡梯田。 六级地 面积 40.38 万亩,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 23.22%,主要分布于 山丘上部,土层薄,砾石多,水土流失严重。 七级地 面积 1.97 万亩,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 1.13%,分布于山丘上 部阳坡,农林较难利用,可发展牧草。 八级地 面积 12.32 万亩,分布在山丘顶部,大部分为裸岩,农、林、 牧目前尚不能利用。铁矿受淄河断裂控制。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个别呈脉状或囊状。矿石 的主要矿物成分是褐铁矿,还有赤铁矿、菱铁矿,少量镜铁矿、硬锰矿、 软锰矿等。矿石中:全铁 40%~50%,最高 61%~63%,品位大于 30% 者占 60%~70%,平均 49.5%。硫含量 0.002%~0.46%,磷最高含量为 0.13%,铜最高含量为 0.208%。由于矿区水文地质复杂,地下水量很大, 需采取综合措施,方能大量开采。 水泥用石灰岩矿和粘土矿 市境南部下古生界地层遍布,主要岩层是石 灰岩,资源非常丰富。仅以红山头和明祖山两处为例,做地质评价。红山 头位于益都镇西南 3 公里,矿区为一孤立山丘,由中奥陶系马家沟灰岩层 组成, 岩层近于水平, 可分为十二个层位, 矿体厚度为 2~20 米。 储量 1200至 96 年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为: 耕地 76288.16 公顷, 48.9%; 万吨。化学成分是:氧化钙 50.30%~52.01%,氧化镁 0.87%~1.04%, 占 园地 7663.28 公顷,占 4.9%;林地 13170.15 公顷,占 8.5%;城镇村及工 矿用地 17184.85 公顷,占 11.0%;交通用地 3152.06 公顷,占 2.0%;水域 3887.07 公顷,占 2.5%,未利用土地 34668.94 公顷,占 22.2%。 4.2 矿产 青州市矿产的特点是矿种少,规模较大,有发展前景;主要有铁矿、 水泥灰岩,建筑石材,饰材,柴煤、粘土矿等。 铁矿 位于淄河沿岸庙子镇,有庙子铁矿和店子铁矿,总储量 6778 二氧化硅 2.84%~6.46%,三氧化二铝与氧化亚铁含量甚低。 明祖山位于普通火车站西南 4 公里处。矿区地层是寒武系风山组和下 奥陶系冶里―亮甲山组, 主要岩性为灰岩与白云质灰岩, 地层呈单斜产出。 矿体呈层状,长 2 公里,单层平均厚度 41.3 米;最大厚度 49.6 米,储量 3 亿多吨。矿石的化学成分是氧化钙 49.69%,氧化镁 1.28%,二氧化硅 4.92%,三氧化二铝 1.15%,三氧化二铁 0.63%。矿石的抗压强度为 723.2~145.3 公斤/平方厘米,抗剪强度为 27.5~75 公斤/平方厘米, 烧失量为 40.51%,质量良好,I 级品为主。 明祖山灰岩矿附近有新生代粘土矿,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 67.62%,万吨。 这是我国近几年来新发现的铁矿类型, 故用产地命名为“淄河式”。- 11 - 《基础资料汇编》三氧牝二铝 14.36%,三氧化二铁 5.1%,氧化钙 1.56%,氧化镁 1.51%, 4.3 生物 烧失量为 4.73%,属 I 级品,是良好的水泥原料。 建筑石材和饰材 市境南部大面积的灰岩结构细密, 抗压性能好, 易于 成型,是良好的建筑石材。 市内储有黑色玄武岩、混合花岗岩、竹叶状灰岩等石材,色泽鲜艳, 花纹独特,易采易磨,可制成上等建筑饰材。 玄武岩 分布于益都镇东 20 公里的大赵庄一带。 呈层状产出, 出露面 本市气候湿润,且境内兼具平原与山区,因而动植物品种多,数量大, 不仅人工栽培、饲养的种类齐全,而且可资利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较丰 富。建国以来,随着人口的繁衍,现代化生产的发展,生物界也发生着巨 大的变化,总的趋势是野生动、植物品种和数量大量减少,有些经济价值 高的转化为人工栽培和养殖。 野生木本植物 据山东农学院林学系专家于 1982 年对仰天山附近的积约 60 平方公里,主要岩性为玄武岩和橄榄玄武岩。岩体呈深黑色,致密 块状或杏仁、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除可做建筑材料外,并可作岩棉原 料。 混合花岗岩 分布于益都镇南 6 公里宋阁村一带,出露面积约 6 平方 公里。岩体呈灰白色或粉红色,片麻状构造,也有眼球状、条带状构造, 呈中粒变品结构,有花岗鳞片变品结构,花岗纤维变品结构等。 柴煤 分布于益都镇东南赵坡乡高墓一带,产于新第三系玄武岩的底调查; 共采到木本野生植物 130 种(包括 11 个变种), 隶属于 4l 科、 属。 80 其中看松科、柏科、胡桃科、桦木科、杨柳科、壳斗科、榆科、桑科、桑 寄生科、防己科、毛莨科、樟科,虎耳草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苦 木科、楝科、大戟科、漆科、卫矛科、槭树科、无患子科、鼠李科、葡萄 科、椴树科、猕猴桃科、胡颓子科、八角枫科、五加科、山茱萸科、杜鹃 科、柿树科、木樨科、马鞭草科、萝蘼科、茄科、玄参科、紫葳科、忍冬 科、百合科。部。柴煤层厚 20 厘米,紫黑色,较松散。柴煤层的底板是长石英沙岩,顶 板是玄武岩,煤层稳定,含固定碳 12%;挥发成分 15%,灰分 73%。因 煤层薄,且含碳量低,价值不大。野生草本、藤本植物能食用和充当牧草,烧草以及药用的有:苦菜、大蓟,小蓟(青青菜)、荠菜、苋菜、藜(灰莱)、马齿苋、地肤(扫帚莱)、 蓬、蒲公英、茵陈蒿、黄蒿、车前、苍耳、蒺藜、益母草、艾,薄荷、紫 苏、牵牛(黑丑、白丑),莎草、远志、丹参、柴胡、马兜铃、玉竹、葛、 威灵仙、地榆、狼毒、毛茛、苍术、漏卢、茜草、防风,南沙参、白头翁、 前胡、刘寄奴、王不留、反背草、徐长卿、蛤蟆草、稀莶草,仙鹤草(龙牙- 12 - 《基础资料汇编》草)、凤眼草、半夏,天南星、黄芩、野菊花、金钱草、地锦草、地丁、紫 草、苦蒌、苜蓿、败酱、蟋蟀草、莠(狗尾草)、蒺草(狼尾草)、旋花(打碗 花)、旋覆花、茅草、野绿豆、野苘麻?芨芨草、芦苇、荻,蒲。草、乖草 等。另外境内产的四叶参、龙胆草、紫草,黄精、玉竹、独活,蒿本等为 国内稀有野生药材资源,青半夏,青防风、丹参、远志、柴胡等为地道药 材。 野生动物 历史上野生的动物资源比较丰富, 30 年来, 近 山区大量开蝈、蝎子、蝉、土圆’(土鳖)。 4.4 水资源 青州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 33613 万立方米。其中市外客水流入 2.2836 亿立方米。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 2.2611 亿立方米,退去地表水与 地下水重复水量, 实际天然水资源为 6.7176 亿立方米。 全市人均占有水资 源 861 立方米,是全省人均 520 立方米的 1.65 倍,是全国人均 2770 立方 米的 18%;全市每亩耕地平均占有水资源 600 立方米,是全省亩均 349 立 方米的 1.7 倍,是全国亩均 1827 立方米的 32%。地表水资源虽较充足, 但年际变化大, 拦蓄能力差, 利用率低, 各水库拦蓄能力为 8953 万立方米, 实际年平均拦蓄量为 3850 万平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可利用总量为 2.5469 亿立方米。 最新资料表明,地表径流实际可利用量 4814 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21594 万立方米,其中可开采量 15460 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情况下少量缺 水,枯水年特枯年缺水较严重。 全市水质较好, 值 7.3~7.9, PH 个别高达 8.7~9.2。 总硬度 123~265 毫克/升,属中等到硬水范围。矿化度 0.419~0.740 克/升。适合饮用和灌发,野生兽类大为减少;由于农药大量使用,虫类减产,以及一个时期对 树木的过量砍伐等原因,鸟类的品种和数量减少;工农业生产用水大幅度 增加,水域缩小,再加工业废水的污染,野生的水产动物包括两栖类几乎 绝迹,现有的食用、毛皮、药用或有益的品种如下: 兽类:赤狐,獾、黄鼬、野狸、野兔、蝙蝠、刺猬、鼹鼠; 鸟类:麻雀、乌鸦,.喜鹊、灰喜鹊、猫头鹰、啄木鸟、苍鹰、云雀、 白脸山雀、绣眼、家燕、雨燕、斑鸠、伯劳、黄莺、杜鹃、四声杜鹃、鹌 鹑、戴胜、翠鸟、野鸭。 爬虫与两栖类:蛇、壁虎、蜥蜴、青蛙、蟾蜍、鳖。 水生动物类:鲢鱼、鲤鱼,鲫鱼、麦穗鱼、泥鳅、黄鳝、毛虾、河蟹、 蚌、螺。溉。 但近几年来,工农业用水大幅度增加,又加连年干旱,地下水位下降昆虫类:螳螂、蜘蛛、蚯蚓、蜻蜓、赤眼蜂、七星瓢虫、食蚜蝇、蝈幅度较大。- 13 - 《基础资料汇编》伏龙河 西跃龙河 东跃龙河 乌洋河 青州市主要河流情况一览表 河流名称 弥河 大石河 小石河 南阳河 洗耳河 康浪河 尧河 淄河 仁河 裙带河 北阳河 龙泉河 王钦河 境内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662.5 229.0 17.1 171.6 100.4 46.2 63.8 293.0 134.0 136.0 193.0 50.9 58.4 境内长度 (公里) 29.8 31.3 9.5 32.5 13.5 12.5 14.7 27.5 .0 46.0 15.0 24.6 流量 (立方米/秒)
483 191 113 142 960 400 229 332 117 127 水库名称 中型 黑虎山 仁河 弥河大坝 小型 七一 龙虎 琵琶 赵庄 夏庄 钓鱼台 邵庄38.0 49.4 10.0 48.25.0 15.0 3.0 14.098 115 40 113青州市主要水库一览表 所在乡镇 3座 王坟 庙子 弥河 7座 王府 普通 王府 东高 王母宫 王坟 邵庄 105 67.5 33 79.5 89.5 33.8 8 540 211 136 158 300 100 225 190 80 15 1080 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库容 (万立方米)- 14 - 《基础资料汇编》5.自然灾害 干旱 干旱是青州市(特别是西南山区)的主要灾害。 全年干旱虽极少,人畜,掩毁庄稼树木。在平原地区且易造成内涝,粮食减产。局部内涝几 乎年年发生,大面积成灾一般 3~5 年一遇。1947 年夏,连雨七昼夜,铁 路北平原多积水,深者达 1~2 尺,多日不退,22%的耕地被淹;1962 年 7 月 13 日至 8 月 13 日,降水 469.6 毫米,全县受灾面积达 34 万亩。1964 年 7 月份,连续降雨 18 次,平均降水 439.5 毫米,耕地积水面积达 87.7 万亩,有 4 万余亩绝产,有 30 多个村被水包围,房屋倒塌 4000 余间,伤 亡 30 人。另外,秋季连阴雨,虽雨量不大,但因持续时间长,对秋种秋晒 不利,能造成损失。 冰雹 4~10 月份发生冰雹的可能较大。郑母、王坟、杨集及市境西北 部成灾机遇最大。一般地区为 5~10 年一遇。 据调查,本市有四条冰雹路径:第一条从广饶入境,向东南移动,经 何官、口埠、 (原)苏埠屯、谭坊,再分为两支,一支向东经(原)宋池进但季节性干旱和连季干旱却经常发生。春旱最为常见,一般 1~2 年一遇, 往往导致小麦减产和贻误春播。夏季虽少长期干旱,但短期的伏旱一般 3―5 年一遇,此季节作物大量需水,因而影响较大。秋旱 2~3 年一遇, 影响大秋作物成熟及小麦播种,极易成灾。 连季干旱,威胁更大。冬春连旱、春夏连旱、夏秋连旱、秋冬连旱及 三季连旱都有先例;其中以春夏连旱较多,危害最大。文献记载,明崇祯 十三年(1640)“自正月至六月不雨,大旱、水涸、人相食。”即是冬、春、 。 夏连旱的例子。1942 年春夏连旱,120 天无雨,酿成大灾。1972 年 3 月至 6 月份降水量只有 38.5 毫米,小麦严重减产,并贻误夏播。 暴雨既涝灾暴雨及涝灾发生在 6~9 月份,日降水量大于 50 毫米的暴 雨日数,由东向西逐渐增多,郑母年平均 1.3 次;朱良、朱崖分别为 2.1. 和 2.0 次。 一日平均暴雨量, 北部地区与东南部地区为 80 毫米, 口埠最少, 平均为 64.7 毫米。3 日(长历时)最大降水量、以王坟为中心的西南山区最 大,1974 年 8 月 11 日至 13 日为 263.1 毫米。东北地区也较大,1974 年 8 月 11 日至 13 日,口埠为 220.2 毫米。而中部地区偏小,1963 午 7 月.19 日至 20 日,益都镇为 184.4 毫米。 暴雨,特别是连日暴雨,容易使房屋、地堰、桥梁、水坝塌毁,伤害入昌乐、一支进入郑母,向东南进昌乐、临朐。第二条,由临淄区入境, 经普通、东高、向东南移动,到益都镇分为两支,一支经东坝、黄楼进入 郑母出境,一支经东坝、云峡河、弥河、 (原)石河人临朐。第三条,从临 淄区入境,经文登、邵庄向东南,经五里、王坟人临朐。第四条,从临淄 区入境,经庙子,沿仁河谷一直向南出境。 资料记载:本市冰雹直径一般在 5~15 毫米左右,个别年份和地区罕 见直径达 100 毫米。年降雹次数全市平均 2 次左右。西南山区及郑母镇多 年份达 4~5 次。 降雹时间一般为 2~10 分钟。 历史上最长降雹时间达一小- 15 - 《基础资料汇编》时之多,积雹深度一般 3~5 厘米,平地积雹最深 15~20 厘米。 干热风 干热风发生在 5~6 月份。空气饱和差&30 毫巴,同时风速&4钓鱼台、杨集等乡镇南部为 3~5 年一遇,其他地区为 5~10 年一遇。1942 年 7 月,霜冻,全市高粱绝产,黄烟冻死。终霜冻比初霜冻的机遇稍高。 市东北部及中南部为 3~5 年一遇,其余大部地区为 2~3 年一遇。1961 年 4 月 15 日晨, 气温降至零度左右, 部分地区达-1℃~-2℃出现霜冻。 益都、 东夏、 (原)苏埠屯、五里、郑母、文登、邵庄、弥河等乡镇约 3 万亩小麦 受灾,2 万株果树桑树遭冻害。 雷击 青州市雷暴年平均月数为 24.8 天,主要集中在 6~8 月份。累米/秒的轻干热风,每年都出现。空气饱和差&35 毫巴,同时风速&7 米/ 秒的重干热风也几乎年年都有。但由于持续时间较短,或发生在墒情较好 的年份里,并不一定成灾。反之会导致小麦早熟或干死,春苗凋萎,造成 减产。一般危害机遇为 3~5 年一遇。山区为 5~10 年一遇。1942 年,由 于干热风的危害,致使 20 万亩小麦减产六成以上。1952 年,全市有 30 万 亩小麦,因干热风及部分雹灾,减产四成左右。1972 年,由于春夏连旱, 干热风的危害更为严重,全市 60 万亩小麦减产三成左右。 大风 八级(大于 17 米/秒)以上的大风,本市全年平均日数为 15.2年平均开始日期为 4 月 27 日,终止时间为 10 月 2 日。初终间平均日数为 159 天, 最长为 263 天。 雷暴在一日中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 但以午后 15~ 17 时出现频率最大,上午 8~10 时为最小。主要走向多从西北向东或东南 移去。盛夏期间,山区产生的雷暴极少向东移动,多为就地消失。全市发 生雷击较多的地方是西南山区,为 1~2 年一遇。 雨淞 雨淞又称冻雨。 山区为 1~2 年一遇, 其他地区一般 5~10 年一天。春季最多,占 39%。4 月份平均出现 2.3 次。其次为冬季,占 31%, 多集中在 1 月份。 历年来 2 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 20 米/秒, 瞬时最大风速 曾达 30.米/秒。平原风速值大于山区,最大风速为 10~1.1 级。山区 9~ 10 级。山谷风往往给局部造成灾害。1956 年 7 月 17 日, (原)杨集一带大 风,使 3000 多亩玉米、高粱、谷子被刮倒,减产约 16 万斤;果树 900 余 棵刮断,山果损失无算。1964 年 6 月 12 日,大风伴有雨雹,全市 17 万亩 庄稼受灾,刮坏房屋 12000 余间,其中倒塌 7664 间,死伤 100 余人,刮断 果树 6130 棵,麦场被刮走小麦 30 余万斤,秋粮减产约 18 万斤。 霜冻 霜冻发生于秋末至春初,往往给晚秋作物及春苗造成危害。本遇。持续时间山区平均 4~5 天,最长 6~7 天;平原多为 2~3 天,最长 475 天一凝结冰层一般直径为 1~2 厘米,最大 5 厘米,多集中在 1 月下旬 到 3 月上旬,以 2 月份最多。最多年份是 1968 至 1969 年,曾出现过七次。 1962 年 11 月和 1969 年 2 月的雨淞,全市范围内电线结冰 5 厘米,不少输 电电线、通讯电线、电杆被压断,致使输电、电讯中断。1982 年 11 月 9 日,雨淞成灾,损失更重。 虫灾 历史上虫灾危害甚重,其中以蝗蝻最严重。建国以来,采取药市的普通、石家车马、文登、五里、莲花盆、观音沟等乡镇西部,王坟、- 16 - 《基础资料汇编》治措施对虫灾进行了有效的控制,未成大灾。 地震 市境内有益都断裂、淄河断裂和上五井断裂。历史上是地震频繁地区。东晋义熙四年(408)发生五级地震, “广固地震,天齐水涌,井水 溢,女水竭,河济冻合而渑水不冰。 ”清康熙七年(1668)7 月 25 日莒县、 郯城发生 8.5 级大地震, 《益都县图志》载: “六月十七日戌时,地大震, 自西北起,地内如雷鸣,地上如万马奔腾声。树屋倒垂至地,坏官民房无 算。 地裂山崩, 人畜死伤甚多。 嗣后日微动, 岁余方止。 道光九年(1829)11 ” 月 19 日,益都六级地震。 “初震自寅至辰凡八次,自是昼夜十余次,或一 月数震,或数月一震,至十一年十月方止。屋宇倾圮,压死二十余人,乐 善乡尤甚??”近百年未发生过成灾的地震,但小震活动不断。如 1975 年 4 月 11 日, 钓鱼台乡(东经 36?30' 北纬 118?20' )发生 2.3 级地震。 1977 年 7 月 2 日,张孟村一带(东经 36?51'北纬 118?32')发生 2.3 级地震, 震源深度 16.5 公里。 1981 年 2 月 11 日青州城北(东经 36?43' 北纬 118?32' ) 发生 2.8 级地震。1981 年 8 月 28 日,王坟(东经 36?26'北纬 118?18') 发生 2.8 级地震,以上几次,部分人有震感,无破坏。1985 年 5 月 8 日, 青州城关(东经 36?28.5'北纬 118?27')发生 4.1 级地震。震源深度 15 公里,门环作响,电灯摇动,震中区人们普遍有震感,有隆隆声,未造成 破坏。据省地震台资料,1970 至 1984 年,青州市境小震活动 10 次,外地 地震波及多次。- 17 - 《基础资料汇编》第二章 社会经济 1.社会经济概况支配收入 911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630 元,分别增长 10.4%和 10.2%。高 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工业利润增幅以及在岗职工 平均工资增幅等位居潍坊市前列,被列为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区位城市,进 入全省 30 强县行列。 改革开放以来, “八五”期间年增长率为 27.86%, “九五”期间年增 长率为 11.3%, 十五” “ 期间增长率为 16.1%。
年间平均增长 15.8% 比建国 50 年递增水平 9.4%,高出 6 个百分点。青州市地处鲁中山区与鲁北平原交接地带,胶济铁路中段。市域面积1569 平方公里, 其中市区位于东经 118°30?, 北纬 36°40?。 东邻昌乐县, 南接临驹县,西与淄博市相连,北与广饶、寿光县毗邻。青州市历史悠久、 1000000800000 有丰富的文物古迹,是山东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000
96青州市隶属于潍坊市,下辖 15 镇及王府、昭德、益都、云门山、东坝、 青州市历年国内生产总值(万元)(资料来源:2005 青州统计年鉴)99 02 年份 96 99 02 052005GDP000 000 148 526
1477894王母宫 6 个街道办事处, 2005 年底。全市总人口 89.80 万人,其中非农 人口是 30.05 万人。 青州市具有较强的工农业发展基础,现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山东 省县级行政地域单元中, 青州市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一直居中上水平。 2005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47.8 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 21.6%,比 1980 年增长 45 倍,比 1995 年增长 2.6 倍,比 2000 年增长 1.1 倍,其中第 一产业增加值 18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91.1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38.7 亿元,分别增长 2.1%、29.7%和 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14.46 亿元,增长 2.9%;地方财政收入 5.15 亿元,增长 25.5%;城镇居民人均可 2.经济结构变化情况 建国以来,青州市域国民经济经历了两次大的结构调整。农业是青州 的传统产业,70 年代以前,农业一直是青州市域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 产业。1973 年,青州市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此后迅速上升, 三大产业结构次序由“一、二、三”转变为“二、一、三”型。80 年代末 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扩展, 尤其是进入 90 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建设步 伐的加快,长期滞后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补偿性的迅猛的发展,第三产业在- 18 - 《基础资料汇编》国民生产总值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并呈加速增长的态势。1990 年,青 州市第三产业比重首次突破 20%,并趋近第一产业比重值。1993 年,第三 产业比重上升为 29.1%,并超过第一产业比重值。三次产业结构由“二、 一、三”型进入“二、三、一”型。 “十五”期间,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三 大产业的比例由 2000 年的 21:43:36 调整为 2005 年的 12:62:26。在 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名优瓜果、精细蔬菜、花卉等高值作物有较大的发展,畜牧业所占比重大 幅度上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坚持“工业立市”的经济工 作基本指导思想,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 大力实施“三个一批”战略,实现了工业生产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积 极调整工业内部结构,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形成了机械装备、化工医药、 烟草包装等六大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值有所调整, 形成了商贸购物、批发市场、现代物流、观光旅游共同发展的格局。54 57 60 63 6681
61 89 09 44 39 20 92 87 04 56 56 67 870 96 15 89 81 70 65 3568630 550 628 615 737 776 865 916 968 745 812 845 900 920 940 948 950 962
青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产值统计表(资料来源:2005 青州统计年鉴)1967 年份 51 国内生产 总值(现) 第一产业 (万元) (万元) 07 57 第二产业 其中: (万元) 工业 361 405 554 295 324 412 国内生产 第三产业 总值(不 (万元) 变) 万元) ( 400 466 496 88 70 1971- 19 - 《基础资料汇编》74 77 80 83 86 89
8581912 10 20 80 700
831 66794 97 00 03
平均 递增 (%) 300 000 000 148 526
000 010 485 036 100 8.3 14.1 000 000 138 966 911 796 16.8 15.3 000 000 000 566 111 250 17.8 15.9 000 000 000 075 798 998 14.5 26.9000 000 300 423 530
.7 13.7- 20 - 《基础资料汇编》青州市年综合经济发展情况67102464998 000 000 0青州市年经济总量指标
0年份19501952195419561958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国内生产总值(现)(万元)第一产业(万元)第二产业(万元)第三产业(万元)青州市
年经济总量指标 年份 95 98
社会总产值 工农业总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 860 000 000 050 年份 青州市经济构成表 (资料来源:2005 青州统计年鉴) 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 社会总产值五大部分比例 比例 建筑业 3.9 3.6 3.7 3.9 4.0 4.5 交通运输 7.1 7.3 8.0 7.6 8.2 9.9 商业 6.4 6.1 6.7 6.9 8.2 9.6 一产 25.0 26.0 27.3 26.5 25.5 24.6 二产 45.3 44.0 42.1 41.7 40.9 41.3 三产 29.7 30.0 30.6 31.8 33.6 34.1农业 工业
49.7- 21 -19 93 19 94 19 95 19 96 19 97 19 98 19 99 20 00 20 01 20 02年份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 《基础资料汇编》 50.3
53.2 05 -4.6 4.5 6.2 6.7 -10.2 9.8 7.9 7.6 -9.5 9.2 10.4 9.922.7 21.3 20.2 18.5 16.3 14.6 12.242.3 45.7 48.5 52.3 55.2 57.8 61.635.0 33.0 31.3 29.2 28.5 27.6 26.2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93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比例三产 二产 一产199519971999 年份200120032005社会总产值五大部分比例100% 80% 60% 40% 20% 0%95 98 01 200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商业 交通运输 建筑业 工业 农业年份――西南山区发展任务艰巨,北部平原发展潜力未充分发挥;县域经济总 量不大、GDP、财政收入均值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标准化生产有待进 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缺少对全市经济起 支撑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水平较低,产业组织创新缓慢; 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拉动作用不够明显;城市规模扩张较慢,管理 比较粗放。个别企业改制不到位,部分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就 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外贸出口创汇能力低下,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还不能较好的适应国际市场要求;财源建设进展不平衡,财政收支压力较 大;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消费需求不足,制约经济更快增长等。- 22 - 《基础资料汇编》3.产业发展状况万吨,与上年持平,花卉面积达到 1.4 万亩。 畜牧业生产全面增长,年末生猪存栏 31 万头,增长 3.3%;牛存栏 4.63.1 农业 青州市土地总面积
公顷,其中农用地
公顷,占 总土地面积的 68.55%。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土地 资源类型多样,各类用地齐全。 青州市现有耕地 60831 公顷,占全市农用地总面积的 56.88%,占全市 总土地面积 38.99%;园地 8986 公顷,占全市农用地总面积的 8.40%,占全 市总土地面积 5.76%; 林地 12749.06 公顷, 占全市农用地总面积的 11.92%, 占全市总土地面积 8.17%;其他农用地 10401.21 公顷,占全市农用地总面 积的 9.73%,占全市总土地面积 6.67%。 青州市农业发展水平近年不断提高,现已建成瓜菜、果品、花卉、畜 牧、黄烟、食用菌等十大生产基地,是全国的“蜜桃之乡”和“仙客来之 乡” 。2005 年,全市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业 产业化水平,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国际化进程,农业和农村经济保 持了健康发展。全市完成了农业总产 40.5 亿元,增长 8.9%,其中畜牧业总 产值 10.6 亿元,增长 10.4%。 主要农产品由于受结构调整和旱灾影响,产量有增有减。全市粮食播 种面积 110.4 万亩,增长 11.5%;粮食总产量 39.4 万吨,增长 8.5%;瓜菜 面积 45.2 万亩, 瓜菜总产量 185.6 万吨, 下降 7.0%,其中蔬菜总产量 147.3 万吨,下降 10.3%;瓜类总产量 38.3 万吨,增长 8.5%;水果总产量 10.4- 23 -万头,增长 0.2%;家禽存栏 1300 万只,增长 8.3%,生猪出栏 49.5 万头, 增长 4.2%;牛出栏 3.4 万头,增长 21.4%;羊出栏 17.6 万只,增长 6.7%; 家禽出栏 1750 万只,增长 12.2%,肉类总产量 7.6 万吨,增长 7.1%,禽蛋 产量 7.6 万吨,增长 5%,奶类产量 1.2 万吨,增长 9.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 107.1 万千瓦, 增长 9.4%。 其中,农用排灌机械 19.3 万千瓦,下降 21.2%;农用汽车、农用运输车达 37047 辆,增长 2.2%;农用拖拉机达 8019 台,联合收割机 658 台,增长 24.4%;农村用电量达 48637 万千瓦时,增长 14.0%;化肥使用量达 13.5 万吨,减少 7.6%。 年农业经济构成情况 年份 95 98 农业 66.7 66.9 66.8 65.9 74.3 73.4 林业 1.1 1.0 1.3 0.8 0.7 1.2 牧业 32.1 32.0 31.8 33.2 24.9 25.3 渔业 0.1 0.1 0.1 0.1 0.1 0.1 《基础资料汇编》01 04 200577.8 75.7 75.8 72.0 73.6 72.7 72.31.1 0.8 0.9 0.7 0.6 0.6 0.421.0 23.4 23.2 27.2 25.7 26.6 27.20.1 0.1 0.1 0.1 0.1 0.1 0.1过了前五年的总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70.3 亿元,增长 38.2%。重点调度的主要产品产量比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年产 无缝钢管 14.8 万吨, 增长 77.2%; 农业运输机械 22019 辆, 增长 169.9%, 生 铁 47.6 万吨,增长 47.4%;装载机 8194 台,增长 30.5%;汽油 26.6 万吨, 增长 193.3%; 柴油 36.4 万吨, 增长 139.4%。 “坦博尔” 羽绒服获中国名牌, 13 种产品获山东名牌,14 个商标获山东省著名商标。 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255.1 亿元,增 长 57.2%;实现利税 29.6 亿元,增长 41.4%;实现利润 12.7 亿元,增长 63.8%。年末两项资金占用达到 26.8 亿元,上升 39.4%;总资产贡献率达 26.4%,提高 3.5 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 127120 元/人,提高 34.4%; 产销率为 98.6%,提高 1.25 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 131.1%,提高(资料来源:2005 青州统计年鉴)农业构成100% 80%渔业60% 40% 20% 0%牧业 林业 农业9.2 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 4.1 次,提高 3.1 次。综合经济效益指数 达 229.7%,提高 36.3 个百分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 32 家,新增 6 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 30 家,新增 5 家。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份3.3 第三产业 到 2002 年,青州市第三产业的总产值达到 38.70 亿元,于 1990 年的 10.96 倍。建国 50 年来,第三产业平均年递增 11.9%,其中
年3.2 工业 据最新的统计资料,2005 年,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 增长值 85.9 亿,增长 32.1%, 工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58.1%, 提高 4.6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418 家,净增 161 家,净增家数超二十年平均年递增 38.5%。 “八五”期间,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平均年递 增达到 38.4%, “九五”期间,年递增速度为 13.1%, “十五”以来,年 递增速度为 10.9%,第三产业发展进入平缓的调整阶段。- 24 - 《基础资料汇编》从内部行业的发展情况看,传统三产发展稳定如交通运输和商业,比 重稍有降低;而金融、旅游、信息、咨询、社区服务、房地产开发等新兴 行业发展迅速。 4.社会事业现状4.2 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2005 年,我市抓住全省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机 遇,广筹资金,坚持标准化、等级化的原则,新建、改造柏油路 100 公里, 总投资 7000 多万元,村村通油路率达到 94%,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公路网。 村村通客车实现新发展, 建设镇客运站 1 处, 10 条重点线路设立站点牌 在4.1 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十五” 期间,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 为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劲。 2005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14.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9%。其中 50 万元 以上项目完成投资 109.6 亿元,增长 0.48%。其中,城镇投资 51.5 亿元, 增长 0.1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4.06 亿元,增长 20.4%。全年商品房销 售 28963 万元,增长 18.5%。 全年共开工计划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 387 个。其中,过亿元的 16 个。 50 万千伏变电站、鲁盛花生油、奥普利金属材料、银通制罐等一批重点项 目相继建成投产,山工机械被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并购后,发展势头良好,350 个, 候车亭 18 个。 高标准拓宽改造胶王路五里至黄楼段, 打通新西环、 新东环、尧王山东路,新修了云门山西上山路。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 841 万吨,货运周转量 58199 万吨/公里,分别增长 9.1%和 4.7%;客运量 1446 万人次,客运周转量 25028 万人/公里,分别增长 12.4%和 23.8%。 邮电事业稳步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41359 万元,比上年增长 17.2%。邮电业务总收入 41228 万元,增长 16.6%。年末电话交换机装机容 量达 23 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 20.6 万部,增长 2.0%;移动电话 30.2 万 部,增长 31.3%。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 1505 户。电话普及率达 94.4 部/百 户,其中城区 173.5 部/百户,农村达 73.6 部/百户。大水泥项目进展顺利,弘润石化与中石油集团合资 11.8 亿元的三期工程、 4.3 国内贸易 鲁星钢管有限公司与鞍钢集团合资 5 亿元的 “大无缝” 钢管项目相继开工。 2005 年,以培植骨干企业、繁荣商品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发展现代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三级以上建筑安装、装饰企业达 48 家,完成施 服务业为重点,促进了贸易、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全国零售百强”山东银 工产值 20 亿元,增长 14.0%。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达 58%,比上年提高 4 个 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潍坊中百大厦相继入户青州。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 百分点。 零售额 53.2 亿元,增长 15.7%。其中,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21.3 亿元,- 25 - 《基础资料汇编》增长 15.7%,市场份额达 40.0%;城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31.9 亿元,增长 15.7%,市场份额达 60.0%。在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经济完成 1.5 亿元, 增长 157.1%;个体、私营经济实现 47.1 亿元,增长 13.9%,市场份额达到 88.5%。从不同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 45.8 亿元,增长 15.7%;餐 饮业完成 4.8 亿元,增长 15.2%。 市场物价稳中趋升,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上升 2.5%,商品零售价格 上升 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 4.5%。 4.4 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2005 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 16149 万美元,增长 9.2%;实际利用外资 11640 万美元,增长 47.6%。完成进出口总额 12628 万美元,增长 13.7%。其中:出口 10844 万美元,增长 13.7%;进口 1784 万美元,增长 13.6%。外派劳务 922 人次,增长 28%,完成劳务合同额 2075 万美元。 旅游业以理顺管理体制为突破口,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创新宣传促销 形式,强化旅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旅游整体形象明显提高。成立了市旅 游文物管理委员会, “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成功举办了 2005 中国(青 州)花卉博览会,推出了“金秋旅游文化月”和“春之旅”等丰富多彩的 旅游活动,假日旅游市场日趋成熟。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 260 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 8 亿元, 门票收入 2000 万元。 黄楼万红花卉农业旅游示范 点通过省初检,青州卷烟厂通过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验收。4.5 财政金融 2005 年,财政工作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培植骨干 财源,强化税收工作,增强财政支持经济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实现了财 政收支平衡。完成财政总收入 97103 万元,比上年增长 33.6%。地方财政 收入达 51520 万元,增长 25.5%,其中:国税系统完成 11708 万元,增长 34.9%;地税系统完成 20843 万元,增长 23.1%;财政等部门完成 18969 万 元,增长 28.7%。财政支出 80599 万元,增长 20.6%。 2005 年, 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和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进行的背景 下,金融业运行平稳有序,各项存款持续增长,各项贷款稳中有升。全市 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 121.6 亿元,增长 17.5%。其中城乡居民 储蓄余额 95.2 亿元,增长 13.9%;各项贷款余额 50.3 亿元,增长 6.4%, 其中,短期贷款 37.0 亿元,比年初增加 1.6 亿元;中长期贷款 9.4 亿元, 比年初增加 3.3 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保费收入 16752 万元,增长 23.2%;支 付各类赔款 6004 万元,增长 19.5%。 4.6 科学技术与教育 2005 年,全市科技工作以服务经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为核心目标, 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大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狠抓技 术项目的合作、引进、转化和推广,科技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全市共- 26 - 《基础资料汇编》实施各类科技计划 11 项,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4 项,省科技计划项目 3 项, 潍坊市科技计划项目 5 项; 批准成立民营科研机构 3 家, 累计超过 120乡 152 场,送图书下乡 4 次,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2005 年末, 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 170 所, 其中,家;完成专利申请 100 件,累计达 1374 件;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2 家, 各类医院、卫生院 22 所;医院床位 1997 张,卫生技术人员 2315 人,其中 高新技术企业达 13 家。获潍坊科技进步奖 8 项。再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 步先进市” 。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坚持“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开启学生幸福人生” 的办学理念,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全市教育事业成 绩显著。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教育质量和办 学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 19411 人,减少 1979 人;职业中 学在校生 4869 人,减少 1074 人;初中在校生 34561 人,与上年持平;小 学在校生 66008 人,增加 943 人。幼儿入园率达 90%以上,适龄儿童小学 入学率达 100%,初中入学率达到 99.8%。本、专科录取人数 7501 人,创 历史最好成绩。 4.7 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全面实施“人 人享受文化”工程,不断推进全市文化工作的开展,全市组织大型文艺活 动 45 次,发表各类作品 372 件,有 22 件作品在省级以上获奖。其中:文 化馆编辑导演的诗剧小品《圣爱》获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小品类一等奖。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对花博会开幕式和青州风光进行了转播,扩大了对外 宣传效果。继续抓好送文化下乡活动,全年送电影下乡 148 场次,送戏下 4.8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2005 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 27424 万元,尧 王路延伸段建设、北城大街翻建、驼山北路改造、城市无害化垃圾处理厂 和污水处理厂扩建、城区公厕改造以及羊青路、老济青路、东红路、开发 医生 999 人,护士 758 人。扎实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条件不断 改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继续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 市 21 处镇(街道)全部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 61.4 万农民参 加,占全市农业人口的 90.2%;卫生防疫、中医工作、社区卫生服务进一 步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卫生监督执法 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中心医院被评为全国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认真组织和贯彻落实《体育法》和《全民健身 计划纲要》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积极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群众体育与 竞技体育协调发展,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年共组 织各类大型群体活动 18 次,小型健身活动 60 次,参加活动人数达 3 万余 人次。获潍坊市级比赛金牌 58 枚、银牌 31 枚、铜牌 32 枚;省级比赛金牌 4 枚,银牌 9 枚,铜牌 7 枚;1 人取得第十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比赛第 5 名。- 27 - 《基础资料汇编》区绿化等工程如期完成年度计划。城市供热面积不断扩大,城市集中供热 面积达 215 万平方米。管道天然气快速发展,新增天然气管道 7.7 公里, 有 5.3 万人用上了天然气, 19.7 万人用上了石油液化气, 供气量达到 7300长 5.3%;人均居住面积 20 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 4630 元,增长 10.2%; 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农村人均居住面积 37 平方米。年末在岗职工人数 61712 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85729 万元,增长 33.2%;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吨。城市道路长度长度达 374 公里,当年新增 3 公里,新安路灯 1073 盏, 13873 元,增长 0.0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过万元,达 10575 元,增长 公共绿地面积 310 公顷,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 46.4%。城市公交线路网运 营总里程 192 万公里,客运总量 1200 万人次,增长 9.1%。市政设施和道 路养护得到加强,市容环境进一步改观,全年清运生活垃圾 25 万吨,顺利 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的预验收。 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强。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个中心,坚 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强化环境执法,环保成绩显著,被省政 府授予“十五”期间全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2005 年建成区大气总悬浮微 粒 、 二 氧 化 硫 、 二 氧 化 氮 日 平 均 分 别 为 0.052mg/nm 、0.049mg/nm 、 0.029mg/nm ,达到国家控制标准,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烟尘和 工业粉尘年排放量分别为 3471.16 吨/年、 272.04 吨/年、 11430.89 吨/年、 4253.21 吨/年、8819.32 吨/年,均在控制指标之内。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 模范城市的预验收,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入选中国特色魅力 城市 200 强。 4.9 居民生活与人口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2005 年,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达 9113 元,比上年增长 10.4%;人均消费性支出 6487 元,增 5.2 东部地区 东部的谭坊、东夏、郑母、黄楼以及弥河几个乡镇产业结构相似,都3 3 314.6%。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年出生人口 8470 人,出生率为 9.40‰;死 亡人口 4975 人,死亡率为 5.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3.88‰。2002 年末, 青州市总人口 898002 人,其中农业人口 597525 人,非农业人口 300477 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 3.46 人。 5.经济空间分布5.1 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以城区的工业发展为契机,与市区协调发展了多个民营工业 园区,其中昭德、王府、云河、东坝的民营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现有企 业扩张性强,外向型经济不断突破。另外王母宫大型工业区也已进入启动 阶段,已引进数个投资过亿元的工业大型项目,形成了一个利用环城区良 好区位的工业发展园区带。- 28 - 《基础资料汇编》是以农业和商贸为主导产业,经济发达,是整个青州市域城镇发展较快的 龙头乡镇。东部几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特色农业和高附加 值农业为发展方向,在发挥了传统农业优势的前提下,培养了商贸业的发 展,黄楼成为江北最大的室内花卉交易市场,谭坊形成了大型蔬菜市场, 带动瓜菜生产增值,走出了一条招商引资、推动农业三化的具有地方特色 的致富之路。 5.3 西南部地区 南部山区地形复杂,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良好,目前经济发展主要以 线性展开。王坟、庙子等镇通过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旅游业、发展 村级集体经济和生态农业发展的道路。 但西部地区缺少民明确的主导产业, 没有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丰富的优势,商贸、工业都规模欠缺,整体发展明 显落后于东部。 5.4 北部地区 北部几镇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工业园区,但工业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中 部地区。工业区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要对像,缺少规划,统筹不够,没有 形成良好的工业投资氛围。商贸发展也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没有发挥自 身传统农业的良好优势,农、贸、商联系薄弱。6.区域社会经济比较6.1 经济水平空间差异 青州市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各县市国内生产总值及三项产业发展 水平仍然存在不平衡现像。2002 年青州市各乡镇综合指标比较 乡镇名称 王府街道 益都街道 昭德街道 云峡河乡 弥河镇 王坟镇 五里镇 庙子镇 邵庄镇 普通镇 东高镇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一产
2.0 3.6 19.4 31.3 21.4 23.1 18.5 23.3 27.6 36.9 二产 51.4 39.5 28.2 35.8 31.7 45.0 37.7 41.9 42.9 42.4 30.1 三产 47.6 58.5 68.2 44.8 37.0 33.6 39.2 39.6 33.8 30.0 33.0 三大产业构成(%)- 29 - 《基础资料汇编》王母宫镇 高柳镇 朱良镇 何官镇 口埠镇 东夏镇 谭坊镇 郑母镇 黄楼镇 东坝镇
29.3 36.4 38.2 27.0 29.9 30.0 41.6 45.0 42.0 12.236.1 31.9 22.2 40.7 41.2 32.1 22.5 16.0 15.3 53.134.6 31.7 39.6 32.3 28.9 37.9 35.9 39.0 42.7 34.7邵庄镇 普通镇 东高镇 54687
785308 29 86 40 181808 11 69 56 2880王母宫镇 123218 高柳镇 朱良镇 何官镇 口埠镇 东夏镇 谭坊镇 郑母镇
109213乡镇名称社会总产出 人均产出 农业总产出 耕地面积 地均产出 (万元) (万元) (万元) (公顷) (元)
569 711 323
178 758 13 07 56 47黄楼镇 东坝镇王府街道 244180 益都街道 250644 昭德街道 169015 云峡河乡 24100 弥河镇 王坟镇 五里镇 庙子镇 05 备注:2005 年 9 月,云峡河乡、王母宫镇、东坝镇撤镇改街道由以上表格可见, 青州市区的 GDP 和二, 三产业产值明显高于其他乡 镇,全市第一、第二产业分布差异较大,第三产业发展除城区外相对平衡。 所以就整个市域来说,二三产业的发展还要继续加快。从经济发展总量上 看,除城区外,弥河,东夏,谭坊发展水平基本持平,处于整个区域发展 的第一集团;而东高和口埠则明显落后。从人均生产总值看,朱良、王坟、 庄浪,五里比较落后,应加快发展步伐,跟上整个青州市的发展进度。- 30 - 《基础资料汇编》6.2 与潍坊市各县级市比较(2005 数据) 潍坊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海化开 发区 经济开 11.0 5.5 75.5 19.0 35.4 3.7 82.2 14.1总人口 在岗职 农民人 (人) 工 平 均 均 纯 收 工 资 入(元) (元) 潍城区 寒亭区 坊子区 奎文区 青州市 诸城市 寿光市 安丘市 高密市 昌邑市 临驹市 昌乐县 高新开发 区 068 041
090 272 50
70 66 59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 现 价 一产 亿元) 52.3 49.4 46.0 46.4 147.8 207.5 231.2 102.8 130.2 118.3 73.1 72.6 9.4 14.8 6.3 1.7 12.2 13.3 17.0 27.0 15.7 16.0 21.6 20.1其中 二产 三产发区57.0 55.0 67.0 61.6 61.6 62.1 50.5 44.7 62.5 61.0 52.3 52.633.6 30.2 26.7 36.7 26.2 24.6 32.5 28.3 21.8 23.0 26.1 27.3---54.62.065.932.1- 31 - 《基础资料汇编》城乡居 地方财 实际利 民储蓄 出口总 产品销 政收入 用外资 工业增加 工业利 余额 额 (万美 售收入 (万 额(万 值 (万元) 税合计 (万 元) (万元) 元) 美元) 元) 潍城区 寒亭区 坊子区 奎文区 青州市 诸城市 寿光市 安丘市 高密市 昌邑市 临驹市 昌乐县 高新开 发区 海化开 发区 经济开 发区 097 364 141
164 938 766
456 296 607 54
881 927 932
093 32362全社会 由潍坊市内各县级市 GDP,大口径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额,全社 固定资 产投资 会固定资产投资, 工业增加值等几项综合经济指标的比较: 青州市的 GDP (万元)水平处于中上的地位,以 2005 年的数据为依据,比平均值高 60.8%,在207 202
850 53290415 个市中排列第 3 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列全区第 4,也高于于全区 平均水平 58.7%; 工业产值, 位居全区第 3, 也高于于全区平均水平 72.7%; 其他各项指标和产值发展都比较均衡,处于全区的上游水平,除农民收 入、出口额两项指标偏低,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他指标都高于全区平 均水平,排名都处于 11 县市中第 3-5 名。且青州与其临近的几个城市发 展步调基本保持一致,但多项指标远远落后于同区诸城市、寿光市。 7.社会经济发展计划318 734 215 2
7.1 优势条件分析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青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体现在优良的地理位置、便捷 的对外联络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三个方面。 1.独特的中间区位使青州市在区位条件上享有多方面的双重优势,100并可获得大量的中间机会。 在区域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地区间的人员、物资流量日益扩大、市 场联系广度与市场联系快捷度对经济发展的制衡作用不断增长的形势下,- 32 - 《基础资料汇编》青州市现有的交通运输基础条件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这为青州市域社会经 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目前,山东省提出了其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框架,即着眼于塑造全省经 济整体优势和促进各城市经济经济区的竞争和协作,以中心城市为核心, 突出强调省域中心城市的吸引和辐射带动作用,以四条主要联系通道(济 青聊、日荷、京沪、沿海)依托,通过区内组织和区际协调,形成富有特 色和活力的 6 个城市经济区(济南城市经济区、淄博城市经济区、济宁城 市经济区、青岛城市经济区、烟台城市经济区、临沂城市经济区)推动区 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分析上述框架,青州市恰好处于在山东省最大的产业聚集带和最重要 的经济主轴――济青聊通道上,这条通道自西向东贯穿济南、淄博、青岛 3 个城市经济区及其中心城市,向东可通过青岛港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向 西可加强与广大中原内陆地区的联系,扩展山东省的经济腹地。并且,青 州市还处于两大城市经济区的交界处,是两大城市经济区区际协调必不可 少的沟通通道。青州市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中坚作用,发挥两大经济区 的资源优势与产品优势。 2.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为青州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在区域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地区间的人员、物资流量日益扩大、市场 联系广度与市场联系快捷度对经济发展的制衡作用不断增长的形势下,青 州市现有的交通运输基础条件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这为青州市域社会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良好的基础环境。铁路――山东半岛内的铁路交通大动脉一一胶济铁路横贯青州市市 区, 。此外青州市还有益羊、青临两条地方铁路,在青州市市区形成东西南 北“十”字交叉,是胶东半岛对外铁路联系的必由之路,青州铁路交通运 输在胶东半岛处于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公路――青州市域有国道 1 条(G309 荣兰线) ,省道 7 条(S102 济南 -青州、S226 羊角沟-青州、S227 东营港-红花埠,S230 东营-青州、S233 博兴-临朐、S321 寿光-济阳、S325 胶州-王村) ,公路交通非常便捷。另有 东西向的济青高速公路, 在北部距市区约 10 公里处有两个立交接口。 南北 向的东青高速公路,在东部距市区约 5 公里拟建延伸段,计划在青州市有 两个立交接口。 航空――潍坊民航机场距离青州市只有 60 余公里, 可以作为青州市对 外交通的空中走廊,潍坊民航运输现已开通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哈尔滨、大连、无锡、杭州、佛山等 15 条航线。另外青州市与济南、青岛 两大国际机场之间的距离也很近,通过济青高速公路、胶济铁路能够很便 捷抵达。 3.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青州市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名城。从西汉时(公元前 204 年)在今青 州城西南角所筑广县城起, 青州城的建城历史已历 2000 余年。 悠久的历史 使青州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青州古为海岱文化之中心区域,文化氛围浓 厚,重教之风由来已久。据史志记载,青州在战乱频繁的东晋十六国时期 “尤置博士弟子二百余人” 。宋朝是“青兖之立学为最先” 。元、明、清三- 33 - 《基础资料汇编》朝,青州市域各类学校相继开办,入学、书院、义学、私塾遍及城乡。青 州又是近现代教育最早兴起的地区之一,早在清朝废科举兴学堂之前的三 四十年间,青州城内已先后出现了一批私立教会学校,为山东最早设立的 一批现代学校。清末时青州的省立中等蚕桑业学校开山东省职业教育之先 河,青州府立中学为全省官立中学之首。民国时期的山东第一甲种农业学 校、山东省第四师范学校和山东省省立第十中学均设于青州。这些均为今 天青州市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铺垫了历史的基础。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科 技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和深厚的文化 积淀是青州市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利于青州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保持 和增强科技文化的竞争优势。 青州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交映生辉。青州境内 既有风格各异的宗教建筑、园林建筑、碑刻、石窟、古墓群等古代建筑和 各种古文化遗址,亦有山水秀美、风光巡礼的自然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 丰富,加之边界的对外交通条件,利于组织大规模的集文化旅游、风景游 览和娱乐休闲于一体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并借此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4.市场条件下,小城镇职能转换带来的发展契机。 小城镇作为农村商品交换中心的职能在下降,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以市 场作为手段,城乡物资不再像以往那样靠逐级的行政命令来调配和划拨, 而是由市场来进行交换和流通,城乡物资流通的渠道大大简化了。在城乡 交通联系方便程度大大提高,通讯设施完善和信息渠道畅通的条件下,城 市的工业产品可以直接进入农村市场,城市所需的作为工业原料的农副产品也由农村直接进入城市。这一变化在黄楼、谭坊等小城镇的建设中都得 到了反映。 小城镇职能变化会促使其产业结构的变化,从为周围农村地区服务为 主转向直接参与大都市的经济活动,并且随着大都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 自身的产业结构。在中国目前阶段到今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小城镇主要 的职能转变还是侧重在互补大都市中心区本身的经济结构。如上海为了实 现其战略目标转移,必然会有大量的第二产业(制造业)疏散到城市外围, 大都市地区内众多的小城镇会成为吸收这类产业的良好区位。产业结构的 变化也会影响到小城镇的空间结构变化, 工业用地会比以往有较大的增加, 占总用地的比重也会大大提高,这就对小城镇各类功能用地的布局以及小 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容量、规模和标准方面提出新的要求。7.2 劣势条件分析 青州市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与其他许多城市相类似的一些制约因素。 如水资源的制约。青州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虽高于山东全省的平均水平, 但不及全国人均水平的 20%,近几年因城市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用水大量增 加。地下水位出现大幅度下降,水资源制约强度加大。此外,随着人口的 增长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大,各项用地之间的矛盾加剧,土地资源的制约 强度亦进一步上升。 除了上述这类普遍存在的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外,青州市域经济发展的- 34 - 《基础资料汇编》主要制约因素还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域经济开发的初期,区内的梯度差异最大,随着经济开发时间的延续,梯主导产业不突出, 区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度减弱,逐渐趋于相对均衡。在空间尺度上,区域范围愈大,梯度与大, 反之亦然。青州市工业门类比较齐全,轻重工业比例大致相等,这是其经济发展 的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青州市现状的工业经济结构中,主导产业 比较模糊,缺少区际地位高、专门化特征突出的工业。 主导产业模糊或强度不足对青州市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产生两方面 的负作用。其一,制约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深层次的调整,并由此影响整 个产业结构升级和更新的进度,从而延缓下一阶段全市经济进一步腾飞的 步伐。其二,制约青州市区际地位的发挥。主导产业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 城市在区域中的分工中的职能特色、地位和作用。如果缺乏强有力的主导 产业支撑,城市就难以在大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凸现其特色和专门职能,也 就难以获得更高的区际地位。近几年来,主导产业强度不足对青州市区际 地位的制约已有所反映,若不能及时培植具有足够强度的主导产业,这种 制约的力度还将继续上升。 2.区域经济发展的内部差异较大,制约着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的提高。 青州市域山区与平原参半,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东北平原地区与西南 山地地区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经济发展强度上存在较大的差 异,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一种普遍现像,绝对 的不平衡是不存在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提高的关系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衡量。一般而言,在时间尺度上区区域经济差异梯度时空变化关系- 35 - 《基础资料汇编》差 异 梯 度个民营工业园区,零星散乱,难以集中力量,求得规模效益。时间曲线4.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工业化并没有带动城市化的相应发展。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这个矛盾 日益突出。这又反过来阻碍了工业化本身进一步发展。空间曲线(1)造成村镇工业分亦散乱无序、 经营手段原始、 技术质量低、规模小、 效率低、管理水平难以提高。随着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市场从卖方转向 买方,许多乡镇企业失去竞争力处境艰难。(2)分散布局无法集中统进行公时间空间共基础设施建设,污染点多面广难以组织统一治理,已严重威胁着生态环 根据上述规律,若一个区域的范围较小,已基本完成经济开发的初期 阶段,则其区内的差异梯度应处于较低的水平,否则,差异梯度愈大,对 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高的制约强度就愈大, 青州市作为一个县级地域单元, 区域范围较小,其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已进入“二三一”型次序,正处于 向工业化的中期迈进的过渡阶段。相对于其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言,目 前青州市域内部的经济发展梯度差异偏大,已经对全市社会经济整体发展 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较强的制约作用。对这种状况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3.城市土地使用模式造成了土地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青州市道路交通建设条件不断改善,青州市整体投资环境有 了很大的提高。但工业发展明显缺少统筹组织,形成了沿主要交通道路平 行展开的发展模式。土地利用极其不集约,造成了目前城市建成区松散无 序的现状。民营经济的发展的加快,造成了城市内部以及边缘目前存在多 8.1 指导思想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境。(3)土地资源浪费,由于工厂分散在各村各镇,自有土地难免大手大脚 多占土地。(4)在发达地区亦工亦农家庭蜕变为业余农民。因为家庭收入的 提高根本不指望农田的收获,干是不可能有积极性去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甚至出现耕地抛荒的现像。(5)广大农村市场不起动。企业产品难销售,严 重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8.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名 市、生态名市和经济强市为目标,加快自主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快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为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36 - 《基础资料汇编》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8.2 战略任务目标 按照奋战“十一五” ,实现新跨越的目标要求,综合分析我市现阶段的 发展基础和环境,本着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原则,对我市“十一五”主 要指标规划如下: 1、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到 2010 年,全市 生产总值力争实现翻番,达到 300 亿元,年均增长 15%。人均生产总值达 到 28800 元,力争达到人均 32600 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 22 亿元、170 亿元和 108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 4%、16%和 17%。二三产 业所占比重超过 93%。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政总收入分别达到 11.5 亿元和 20 亿元,年均增长 18%。固定资产投资每年保持 100 亿元以上。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达到 94 亿元, 年均增长 12%。 招商引资完成潍坊市外资金 100 亿元,年均增长 15%。 2、 人民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 140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200 元,年均分别增长 9%和 6%。城乡居民 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 25 平方米和 40 平方米以上。 3、社会事业得至 IJ 全面发展。非农劳动力比重上升到 70%;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 98%;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75 岁以上,年人口自然 增长率控制在 7?以下;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2.5%以上。 4、经济外向度达到一个新水平。五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累计 2.6 亿美- 37 -元,到 2010 年,出口创汇达到 2.2 亿美元,年均增长 15%。 5、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31%,城市环境的 主要指标优于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 6、单位资源消耗指标大幅度下降。到 2010 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 能耗年均下降 4.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年均提高 1.5 个百分点;工 农业生产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 7、切实保护耕地,集约安排建设用地。到 2010 年,保有耕地 115 万 亩;新增城镇及工矿用地 0.8 万亩、交通用地 0.5 万亩。 力争经过 5 年奋斗,全面完成上述指标,构建起经济发展、社会文明、 环境优美的和谐社会体系,建设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启青 州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确保在全省 30 强中位次前移, 重新跨入全国综合 实力百强县(市)。 8.3 战略重点 一.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十一五”期间,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按照转变发展模 式,突出自主创新,优化质量和品牌,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原则,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 方针,深入实施“三化三带动三变”战略,加快土地流转和农民流转,积 极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着力抓好“三个基地” ,建设,打造品牌农业,扎 《基础资料汇编》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围绕高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ountif大于且小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