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 怎样考察和大皇帝凌统值得培养吗帝位继承人(

第十三篇&&民主推荐,德才择人——帝尧民主实践之六
道家哲学和民主主义13
民主推荐,德才择人——帝尧民主实践之六
一、帝尧的干部政策
帝尧以德(无私)而治天下,一个人不可能办到,必须依靠执政机构中的一批得力的干部(亦即主要官员)来推行和实施德政。所以,怎样选择主要官员自然是帝尧慎重考虑的重大问题。
帝尧选择主要官员的基本原则(即,帝尧的干部政策)是:德才兼备。
选拔的具体步骤分为三个阶段:不论贵贱,民主推荐——﹥考察试用,德才择人——﹥逐步提升,委以重任。
帝尧时实施干部民主推荐的制度,根据历史记载,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但成功者占多数。
二、民主推荐的主要官员
史记记载了舜的民主推荐、任用、提拔的过程(后面详述);此外,还记载了其他十位有确切名字的主要官员的民主推荐;共计十一位。
史记记载说:尧使舜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
“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这段话的意思是帝尧年老了,让舜摄政,摄政八年帝尧逝世,三年丧礼结束后,舜打算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请天下挑选,最后天下仍选举舜,没有选举丹朱,于是舜登帝位。
“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
——这段话是说,帝尧在世时,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等十人已经由民主推荐出来,而且任命了一定的官职。
“未有分职”——就是说,以上十人虽然任命了官职,但未得到首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说还不是第一把手。
三、主要官员的任命需要协商
史记紧接着又记载说:“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嶽……伯禹为司空。……契,汝为司徒。……伯夷,以汝为秩宗。……夔为典乐,……龙,命汝为纳言。……远近众功咸兴。”
“谋于四嶽”——以上这段话的关键所在正是“谋于四嶽”四字。意思是说,帝尧逝后,舜要用一批年青的官员替换了原来的老官员。为此,舜要与四方诸侯进行协商,从而再次体现尧舜时代共治天下的民主精神。
在协商之后,舜任命禹为司空(百官之首),契为司徒(主管教育),弃为农官,皋陶为狱官,垂为共工(主管百工),益为虞官(主管山泽),伯夷为秩宗(主管祭祀),夔为典乐官,龙为纳言官(主管宣传,《史记正义》注:纳言,喉舌之官也,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信也。)等等。
“远近众功咸兴”——这批新官上任之后,干得如何呢?
“远近众功咸兴”,就是说,他们把远方和近处的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好,国家更兴旺了。这是干部民主推荐政策的胜利,当然是很成功的例子。
四、民主推荐出的官员的坏例子
上面讲了民主推荐成功的好的例子,一共有十位主要官员。其实,也不是个个都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因为并不是人人都德才兼备,而且是否确实德才兼备,只有在试用过程中才能得到证明,从而有所取舍。史记记载的不成功例子,有共工和鲧两人。
其一、史记记载说:“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流共工于幽陵。”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大臣讙兜推荐共工,尧说不可,但仍试用,相当于建设部长,事实证明共工果然无德,滥用职权,行为不轨,共工有大罪,被撤职并流放到北方幽州的山区。
其二、史记记载说:“四嶽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嶽彊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
“殛鲧于羽山。”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四方诸侯举荐鲧治洪水,尧以为不可,四方诸侯再请而勉强试用,治水九年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而无功,百姓损失很大,不免多有怨言,鲧有大罪。鲧被处死于羽山。
以上的事例说明两点:
其一,主管百工的共工(相当于建设部长),虽然有才干,但无德行,于是被免职了。
其二,如果有德无才又怎样呢?回答是也可能会被处罚。帝尧很注意办事的效果,他的法治要惩治意善功恶的官员。就是说,好心办成坏事是要受处罚的,如果过失很大还会处死。例如,鲧治水无方,百姓损失很大而被诛杀。
共工和鲧的事例是一个反面的教材,它从反面说明:帝尧要求主要官员必需德才兼备!
&&&&&&&&&&&&&&&&&&&&&&&&&&&&&&&笔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第十四篇&&怎样考察和培养帝位继承人(一)
道家哲学和民主主义14
怎样考察和培养帝位继承人(一)
&&&&&&&&&&&&&&&&&&
——帝尧民主实践之七
关于舜的民主推荐和任用提拔过程,史记的记载较多,让人喜悦。
通过舜的事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帝尧是怎样进行民主推荐的,是怎样实施德才择人的,是怎样考察帝位继承人的,以及是怎样培养帝位继承人的,……等等许多关键的、实际的、具体的问题。
搞清楚这些问题,就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地具体地认识帝尧的干部政策。要知道,帝尧的干部政策是帝尧民主实践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不论贵贱,民主推荐
尧曰:“嗟!四嶽,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
(尧说:“唉!四方诸侯,朕在位七十载,你们有谁能顺天命,接替帝位呢?”
嶽应曰:“鄙悳(音:德)忝(音:舔)帝位。”&&&&&&&
(四方诸侯回应说:“我们都鄙下愚笨,不能辱没帝位。” )
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
(尧说:“请你们都来推荐,不论是贵族、亲戚、疏远者、隐匿者都可以。”
众皆言于尧曰:“有衿(音:今)在民间,曰舜。”
(众人都回应尧说:“有个还没有老婆的人在民间,名叫舜。”
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
(尧说:“是了,听说过,这人怎样?” )
嶽曰:“盲者子,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烝烝(音:争)治,不至奸。”
(四方诸侯说:“此人是盲人之子,父亲凶顽,后母嚣张,弟弟狂傲。但仍能孝顺父母,和好弟弟,一直试图用德去感动他们,使之不致奸恶。)
尧曰:“吾其试哉。”&&&&&&&&&&&&&
(尧说:“让我试一试他吧。” )
评论:四千多年前,四方诸侯应帝尧之请,不论高低贵溅,不计亲疏隐匿,民主推荐人才,最终得一英明王者——帝舜——垂范千古!
三、以德为本,先察其德
帝尧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出任主要官员,德与才谁为本为先呢?帝尧是以德为本为先的。对于民主推荐出来的舜,帝尧虽然知其德厚,但仍必须亲自考察印证。所以帝尧说:“吾其试哉。”
那么,又是怎样试舜的呢?是怎样考察舜的德呢?
史记记载说:
“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音:规)汭(音:锐),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
这段话是说,舜三十岁还娶不起老婆,为了考察舜的德,尧把两个小女儿嫁给舜,以仔细考察舜在家内的行为。帝尧还派了九个青年与舜一起劳动和生活,以仔细考察舜在家外的行为。
帝尧此举,异乎寻常之极。竟然以自己的两个小女儿去作考察?竟然选择一穷苦百姓做帝王之家的女婿?不管是今人还是古人都是难以理解的。想来,帝尧以厚德治天下,而舜以厚德承载和包容恶,威严帝王与穷苦百姓于是相通了。
此举,充分显示古中国民主的第一先驱——帝尧——的远见、决断和胆略,叹为观止啊。应是古中国前无古人又后无来者的、唯一的一试吧。
由于人口的増加(舜和二女九男共12人),舜搬到一个名叫妫汭的地方。在家中,舜对自己的行为要求更加严格恭谨。尧二女受舜的影响,也恭谨有加,不敢以骄贵事奉舜和舜的亲人,很有妇道。尧派去的九男也受舜的影响而更加淳厚谨敬。总之,居家内外,处处和谐。
评论:舜有厚德,兼有才智,故善齐家。由小见大,经雕琢后,或能治国。猜测帝尧也许会有这般思绪吧。
四、以德为本,再察其才
帝尧除了考察舜的德行,还令舜进行不同种类的劳作,意在让舜了解民情并同时考察舜的才干。史记记载说: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音:语)。”
“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解说如下: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历山的农民不时有争地的纠纷,当舜到历山耕作之后,受舜的德行的影响,历山农民能够转变为相互谦让。
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雷泽上捕鱼的渔民,各自有水居和捕鱼的水面,不时有争执;当舜到雷泽捕鱼之后,受舜的德行的影响,雷泽渔民能够转变为相互谦让。
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在河滨,有陶工烧制陶器,但质量不好,装的水带有苦味。当舜去烧制陶器,做了改进,并无私地传授给大家,从此制作的陶器装水就不再有苦味了。
作什器于寿丘——舜手很巧,善小木工活。空闲之时,他还在一个名叫寿丘的地方,制作多种小家具。当地可能盛产木材。
就时于负夏——舜不仅善农作、捕渔、陶工、木工,还善经商,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史记索隐》的注说:就时犹逐时,若言乘时射利也。尚书大传曰:‘贩于顿丘,就时负夏。’
孟子曰:‘迁于负夏’是也。
负夏、顿丘都是地名。就是说,舜在负夏有存放陶器和小家具的地方,舜有时住在那里,会选择适当的时候,去到顿丘的集市贩买。
评论:舜不仅心有厚德,而且聪慧多才啊。
五、帝尧用心良苦
史记的以上记载是非常重要的:
舜“耕历山”,使舜知农业和农民。
舜“渔雷泽”,使舜知渔业和渔民。
舜“陶河滨”,使舜知制陶业和陶工。
舜“作什器于寿丘”,使舜知小家具业和小木工。
舜“就时于负夏”、“贩于顿丘”,又使舜知商业和商人。
这段经历之重要在于,使舜经受了必需的最底层的锻炼,舜通过自己的亲历亲为,而知农、知渔、知工、知商、等等。总之,知民情了。
评论:几年下来,为了养活家中众多的人口,多才的舜带领大家做各种劳作,忙碌而艰辛,抽空经商也是必需。帝尧令舜脚踏实地,深入底层,以知民情,如此之锻炼,可谓用心良苦啊!
&&&&&&&&&&&&&&&&&&&&&&&&&&&&&&&笔者&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在大清当皇帝培养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