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把猫寄出去去镀金,为什么工资反而“缩水”了

||||||||||
当前位置:&&
郎咸平:出国不一定能镀金!
&郎咸平:出国不一定能镀金!
近日,中行九江市分行联合关爱成长留学机构举办了&出国留学交流座谈&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30余组有出国留学需求的家庭参加。活动期间,关爱成长留学机构专家从国内教育与海外教育优劣势比较、出国留学的途径、专业和学校的选择及就业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现场讲解,中行出国留学中心人员就中行&出国留学一站式&服务及&优惠通&、&财融通&等跨境业务进行了介绍。
在留学热的当下,我不得不说过去的出国镀金已经变成一种普罗大众式的读书方式,到国外或者香港的学校读书在我看来除了英文可以念好之外,其它没有什么优势,因为国外的很多学校都是以中国学生为主体的学店。广州日报曾登出的一篇文章,标题是《海归留美7年耗资超770万
回国后月薪仅3000元》,花了这么多钱出国,回来拿3000块值得吗?因此,我认为今天出国留学已经不是我那个时代了!
我们经过调研得出了一组宏观数据,出国读高中生的人数在2006年只有65人,到了2013年变成23795人,总共上涨了366倍。出国读本科生的人数在2006年有9309人,2013年变成93768人,上涨10倍。出国读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在2006年是47617人,去年是103505人,总共上涨了2.2倍。出国读博士生的人数在十年前是10万人,十年之后的今天也不过11万人多,几乎没有怎么增长。其中最能说明问题是本科生和硕士生,因为这两个类型的教育最能体现国外大学教育模式的转变。
以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大学教育除了少数几家学校之外,其它的基本沦为学店。
以本科生为例,哈佛2012年收了8个中国的本科生,2013年收了9个。耶鲁2012年收了14个中国的本科生,2013年收了13个。普林斯顿2012年收了12个中国的本科生,2013年只有4个。麻省理工学院,2012年收了13个中国的本科生,2013年只收了5个学生。斯坦福2012年收了11个中国的本科生,2013年收了13个。以这5个学校为例,我们发现从2012年到2013年这一个年间他们收的学生人数非常少,比例竟然下跌了24%。
已有人评论 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
热门资讯榜
2016年,TüV南德收入从22.22亿欧元增至23.43亿欧元...6,987被浏览913,917分享邀请回答89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tue.nl/studeren/studeren-aan-de-tue/studiekosten/studiefinanciering/amandus-h-lundqvist-scholarship-program/具体数额是Tuition Waiver+5000欧/年,应该算半奖多一点吧,缩水了。缩水理由是学费在涨,以前学费8000欧/年,再额外给8000,现在学费13000欧/年,所以生活费补助就变成5000欧/年了,给你的奖金总额变化不大。每年据说提供给全世界申请者100个名额,sponsor可以是学校或者企业,这个取决于你10月份参加一个company event是否能被相关企业相中,这些企业除了荷兰本地知名的飞利浦,NXP,ASML,壳牌,还有德国的Bosch等。如果刚好该企业有空缺,你又被他们相中,那么你们可以签订一份3年的工作协议,从TU/e毕业后,直接进入该公司相关部门工作,你的补助金由公司承担。有一些同学可能会担心这像个卖身协议,其实据我所知,大多数学生争相去该event,原因是提前签工作第二年很大程度可以去企业做实习和毕设,然后毕业直接工作,省时省力的双赢局面,还有个tips 就是很多没奖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个与企业面试的机会争取到奖,这也是很不错的。关于后续申奖具体的操作,面试,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学弟学妹到时候可以私下联系我。再看看北欧。芬兰,瑞典,挪威是比较热门的北欧留学国家。此外可以关注的还有丹麦。芬兰今年大部分开设ee专业的学校仍然不收学费,毫无疑问,Aalto是最先考虑的。他家是是由三所芬兰大学合并而建立而成:赫尔辛基经济学院(The Helsinki School of Economics)、赫尔辛基理工大学(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和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学院(The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Helsinki)。自日,Aalto大学理工学院已拆分为4所新的学院, 而在Aalto大学的这6所学院均是在其各自领域里久负盛名和处于领先的地位。我申的是阿尔托的Electrical Engineering专业。下面是项目官网链接,里面有详细介绍。这个项目在每年的1月份会开放申请,4月下旬发录取通知。这里要再说两句的是关于CDGDC认证的。这个认证就是你把材料发去北京一个机构,让他盖个章,然后帮你送成绩。就这一来一去就要花近千大洋,我很不想浪费这个钱,于是我就直接把档案馆开的成绩单寄过去,然后发了封邮件跟他解释了我们学校这个章也是authorized的,你如果不认可必须给我正当理由。后来小秘客客气气回了封邮件,大意是经过审核,你的学校盖的这个章是有效的,我们会开始审理你的材料。最终我以最简单的方式拿到了录取。说这个主要是跟大家说一个事情,循规蹈矩不一定都是可取的,录取这些不管规定的多么死,只要你觉得不合理,你就有质疑的权利,并且有时候还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说完芬兰说瑞典。瑞典其实我申的是EIT-ICT Lab项目。下面贴项目网址:这个项目由KTH牵头主办,是两年的硕士项目,分别在两个不同的欧洲学校读一年。EIT即European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 Technology,a body of the European Union established in March 2008. Our mission is to increase European sustainable growth and competitiveness by reinforcing the innovation capacity of the EU.共十九个学校,分布在欧洲各地,大多是当地顶尖的理工学校,包含 UCL,TUD,TU/e,twente,KTH,TU Berlin,TU Darmstadt,Aalto,UPS,UPMC,trento等等。 有7个major专业,大多是网络计算机方向(还有一个嵌入式),全部英语授课,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Design(HCID);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DMT); Sevice Design and Engineering(SDE);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Architecture(ITA); Distributed System and Service(DSS); Security and Privacy(SAP); Embedded Systems(ES); 另外所有人都会有一个商科辅修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Minor,相当于同时有一个major degree和一个minor degree.项目最大的优势是partnership,与欧洲各地的顶尖科技公司、研究机构和高校都有合作,保证internship和mentorship,个人认为以后想在欧洲找工作或者创业都会方便。奖金客观,今年的半奖是Tuition Waiver+3000euro/year,全奖在半奖基础上每月再补助1000euro.可以说相当可观。因为项目才开不到两年,所以录取门槛还是比较低的,建议想去欧洲的同学可以顺手一投,只赚不赔。北欧还有挪威。挪威比较著名的大学就是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TNU)了,是坐落在挪威特隆赫姆的一所公立大学,并且是挪威八所大学之中第二大,是挪威全国最顶尖的工程学与工业技术的研究中心。他家仅有一个跟电力相关的硕士专业,Electrical Power Engineering,偏强电,而且对专业契合度要求颇高,我填完网申没过几天就被email拒掉。这个学校也可以申奖学金,不过比较看重海外交流经历。建议相关专业的同学申请。寄托天下欧洲版的另一位版主就是NTNU的,跟我比较熟,大家有什么关于这个学校的问题可以私下通过我找他询问。最后是英国。英国的一年制授课型硕士之水是人人皆知的,我申帝国理工的msc,纯粹就是为了找找存在感...英国的学校开设授课硕士的目的基本都是为了赚钱,跟mphil和phd相比,含金量实在不敢恭维。大把带着镀金思想的年轻人选择去IC读授课型硕士,花个5、60W大洋,回国赚一个月4K不到的工资,实在是浪费青春浪费人生。建议大家,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书读,不要选择这种形式的硕士。另外申请的那个Leeds大学的phd,也是属于没事干申申看,没想到教授连面试都不用,两三封邮件就说学费可以免掉,可以走csc(还是他主动提出来的)。看得出来那边教授还是蛮饥渴的,大家希望走公派去英国的可以留意留意这个学校。在对国家和学校的了解中,你搜集到越多的信息,对你后面制定留学计划以及准备材料都越有帮助。此为“知彼”篇概要,后面谈谈在留学申请中如何“知己”。三、“知己”篇——留学规划学校谈了很多,接下来谈谈怎么实现留学这件事。首先你要有一个全面的留学规划。留学规划就像建筑的骨架,是支撑起整个完整结构的基础。主要指时间上的安排。留学涉及的环节很多,一个相对详细,清晰的guide来帮助大家明确整个过程的规划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给大家做一个日程安排,这个日程比较高效,周期比较紧凑,假定一个同学2013年美国秋季入学(因为美国的时间规划可以cover欧洲,所以只举这个例子),仅供大家参考。这个计划建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 2012年2月-6月 GRE备考● 2012年6月-8月 新托福/雅思备考● 2012年8月 开始海选学校(申请表和奖学金信息)联络校方(小秘+教授)---其实可以很早就开始,尤其和教授● 2012年9月-10月选出10-15所最终决定申请的大学开始准备申请文书● 2012年11月 填写这10-15所大学每一个大学的入学申请表/奖学金申请表建立每一个申请大学的资料袋● 2012年12月 向这10-15所大学寄出和提交所有申请材料+ETS寄送分数(网申+纸申)● 2013年1月-3月 疯狂的套辞阶段(小秘+教授)● 2013年3月-4月从3月开始到4月就是疯狂的Offer雨+Ad雨+拒信雨,4月15日左右是截止4月再开始陆续决定拿哪个大学的Offer● 2013年5月-6月 还没有拿到Offer的继续等----三分之一的Offer在5月通知已经拿到Offer(I-20表)的开始办理护照+预约签证F-1● 2013年7月 预定机票+购买各种物品+提前联系美国住宿+提前所在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会● 2013年8月飞跃重洋这里列出的时间表参考了北美,欧洲同样适用。BTW:如果你要搞一些科研经历和论文,可以把2012年8月之前的事情提前一年或者半年去做。出国准备是相当辛苦的,这点毋庸置疑。我不敢保证每位同学在大二大三都是N线作战,专业课&GT&科研&刷分等等,但是很少有单线作战的。要完成好这些任务,涉及到很多能力,时间管理,效率提升,权重分配等等,这往往是考量你优不优秀的另外标准。有时候你真的会很累很疲倦,你会质疑,为什么别人过得比你轻松,但我只想送你们一句话:各自的朝圣路,甘苦自知,无需烦恼和炫耀。想想你下定决心走这条路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吧。况且你现在适应了高压,对你将来从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四、“知己”篇——材料准备有了比较详细的规划,接下来就要给骨架上材料了。各种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组合了这些因素,你在院校眼里的形象才变得立体,鲜活。下面分点详述。GPA:申请欧洲的话,GPA应该是最重要的指标。85和80的差别是比较大的,能刷分尽早刷吧。而且由于欧洲大部分硕士是授课型,所以你想申的program的课程设置和你的本科课程契合度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标准。基本上专业越相关,被录取的可能性就越大。当然也不是说少学了一两门专业课就会被拒,这个可以靠过去补课解决。GPA是你大三下学期以前考虑的事情。过了那个阶段,就不要再纠结成绩了,赶紧搞申请吧。语言:这个我确实没有什么发言权,都是刚刚够申请,GRE也没有专门准备,就是想着考一个总比没有好。大家可以在网上多搜搜相关的备战经验贴。关于英语的练法我倒是想提提。大家如果跟我一样,听说读写没有某方面特别突出能力,可以优先从听力开始练。听力上去了,你其他几项能力是会跟着上去的。网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论坛是普特:上面的听力资源很丰富。但是千万不要一个个都听过来。记住,开始阶段100篇文章听一遍,不如一篇文章听100遍。如果基础比较弱,那么每天慢速VOA(大概比四级听力稍难一些)听两篇,每篇10遍以后再看原文,弄清楚每个单词的意思,看完以后再听10遍以上。保证两周以后你回去听四六级听力会很不耐烦。过了慢速就可以听常速了,还是精听为主泛听为辅。常速还不过瘾,可以去找talkshow来听,譬如Saturday Night,在优酷或者土豆上都有。不要问这样做有没有效果,我坚持了三个月,以后看美剧大部分时间不需要看字幕。顺便说下论坛的作用,上论坛不要问这个词什么意思这类低级问题,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查字典,别人的时间也是时间。但是一个句子弄不懂,就不要自个儿纠结了,尽管去问。另外要懂得投桃报李,有能力也尽量去回答别人的问题,教学相长。德语我大三的时候学了一段时间。这门语言确实比较有特色,比如Ich liebe Dich.和Dich liebe Ich都是我爱你而不是你爱我,哈哈。不过我现在印象最深的却不是上课本身,而是去上课这件事。大概有半年时间,除了周末,我每天中午都早早吃完,就骑着单车从清水河到市中心的外语学校上课。上完课六点多,再骑着单车回学校,到学校都快八点了。每天来回40公里,风雨无阻。这是迄今为止我觉得自己做的最有毅力的一件事。APS(德国):这个APS审核是因中国向德国输送了大量小唐骏而产生,目的是检测中国学生学历的真伪,乃申请本科和硕士的必经之路。APS审核费为2500元,其中包含了你的签证费用,大概过程是发送申请材料、预约时间(对方会打电话过来商量时间,一般会安排在你申请之后的一到两个月内)、参加考试,合格后拿到APS证书,证书是申请任何学校的必备之物。考试地点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也有考点,但预约比较困难。更多信息可上查询,网站有中文版。关于aps更详细的信息,可以看看这篇总结帖:同样,相关审核信息在ABCDV上面都有,大家可以去搜跟自己专业最契合的经验贴。强调一点,一定要自己对专业课作总结,如果你看的是别人的课程总结,图啊这些都不是自己画的,印象就不够深刻,到时候面试是很容易出问题的。话说回来,我们学校的学生还是不用太担心的,APS无非就是检查你学历的真实性,虽然近年来留德的人越来越多,门槛提升,但科大学生通过率还是接近100%的。科研:关于这个方面,我虽然从大二开始在实验室酱油,但是其实没做出什么东西,不过看了不少论文,大概了解了领域内一些比较fresh的idea。就这样也只是稍微对自己将来想做的有点眉目而已。文书:文书最好还是自己写,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才是最完整的,剖析才是最深刻的。如果自己写出来感觉不够地道,可以再找人改改。如果说成绩,语言,科研都是硬实力,文书就是你的软实力,很多时候学校在判断你是不是优秀的人时,更看重这些。五、“知己知彼”篇——原则:简单直接先看一篇之前的帖子:留学申请到底什么最重要?前阵子看到有人讨论伸手党的问题,我也说两句。首先,如果你十万火急,伸手也没什么问题,毕竟时间重要。但是如果不是那么急,我还是建议你自己google,百度,bbs看看精华贴等等。一来这是一种必备的能力,二来,里面有很多乐趣。我几乎欧洲所有知名理工科大学的网站都逛过,去寻找我可以申请的项目。记住:所有一手材料都来自官网。这是最简单直接有效的获取院校信息方式。锻炼英语是一个目的,而且,真的挺有意思的。有时候发现一个之前不知道的program,感觉就像沙里淘到金子一样,很开心很满足,这也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再说说获得一手的信息的另一个方法。在这个版上大多数人都是申请的同学,真正在读的人回来的很少,工作以后的更是屈指可数。所以很多人问某个项目出来读博难度如何,或者留下工作怎么怎么样,这里的回答往往不是那么准确,很多是听别人说的。所以,想了解这些信息,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问在读的学长。我的办法是,bbs搜以前的帖子,找到去年,前年甚至更早以前去那个项目的学长的邮箱(投条基本没用,因为他们已经不上这里了),然后一个个发邮件去问。会有很多邮件发了没有回音,但是也会有很多人回你,告诉你最真实的情况。在这里,必须感谢很多不曾相识的同学,他们非常的热心,提供了很多我之前无法了解到的信息,对我最后的择校有很大的影响。由衷感谢,并且努力学习。六、“知己知彼”篇——选择offer终于到了你选择他们而不是他们选你的时候了,但这还不是最后的胜利。做选择是件很难的事情,但也是一个了解自己的好机会。选择没有好坏,只有适不适合。适合的选择能够与我们对于未来生活方式的愿景实现短期和长期的匹配。因此我们必须在作出选择前扪心自问:自己最终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近几年想成为怎样的人。接着再问自己:毕业后想拥有怎样的生活方式,若干年后又想拥有怎样的生活方式。有了明确答案,我们才不是随着命运之风飘着的叶子,才可能挣脱和说服父母,通过理性来给自己作出选择(这也可以算是陈寅恪先生说的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的开始)。你在准备出国这一路上付出了很多,现在终于可以尝尝收获的喜悦了。眼光放长远一点看,出国的收获分为两类,硬收获上,英语,留学学历。软收获上,一个人生活的能力,较为完整成熟的人格,丰富的阅历。可以看到,如果把出国和不出国作为比较,出国的最大优势在于软收获。这些软收获不能转化为财富,却能使人丢掉对财富的过分追求,内心强大,独立思考。还是想多说几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但现状是功利主义的教育大行其道,在大学中,我们学会的是公式而不是思想,是专业技能而不是为人处世,我们一直在为别人而学,却很少为自己而学,我们毕业后能解无比复杂的公式,背出几十几百页的条文,却解不出也背不出未来想要的生活,理想和目标。作为学生,我们要警惕这些现代教育的弊端,适时从GPA,奖学金,名企实习和高薪工作的单一价值理念中走出来。不要机械的迎合评价体系而成为职业培训的产物,而要通过充分阅读和交流,接受多元的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学会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怀着自己的想法和目的,再利用大学给予资源去实现。如此,方能真正读到大学的精髓。差不多说完了,再总结一下。出国留学说白了,就是你和各个院校之间的一场较量。“知己”是最关键的,坚持,沟通,耐心,总结,细心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知彼”是通过搜索获取和掌握院校的相关信息,包括官网上的,师兄师姐口中的,论坛朋友们提到的。比较关键的就是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搜索能力。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掌握了对手的相关信息,你才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百战而不殆。这些就是我想对大家说的话。谢谢你们把它看完,希望你们有所收获。最后,无论结果怎样,我们都应该感谢自己的母校。(完)关于是否找中介的问题 我个人建议还是自己做如果实在没时间又不知道找谁求助 或者害怕找到不负责任的中介私聊我 我帮你规划规划 不一定在线 可以留言哈qq
注明知乎看到的2.4K13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上百万出国留学,换来几千块的工资到底值不值?
点击??蓝字关注雅学教育
墨尔本首选雅思PTE学府
中国有多少留学生在海外求学?
根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52.37万人。
历年中国留学生人数和增长情况(图自中国教育在线)
英语国家高校仍然是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报告,学年,中国继续成为美国高校的最大外国生源国,共有32.8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高校就读,比上一年度增加8.1%,约占美国高校外国留学生总数的31.5%。
以北京为例,2016年已报名和准备报名参加“洋高考”的考生约为2500人,比去年增加67%,这还不包括通过其他各种渠道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
同时,“海归潮”越来越明显:2007年,留学归国与出国留学人数占比为30.5%;到2011年,这一比例达54.8%,2015年,我国留学人数增至52.37万人的同时,海归则达40.91万人,归国与出国人数比提高至78.1%。
历年留学归国与出国留学人数比(《财经》杂志制图)
“海归”不再是香饽饽
大量留学生陆续回国发展,但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与海威时代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对各类留学归国人员的调查中,超过六成目前是基层员工,而成为高层管理人员的被调查者只占总数4.7%,22.4%为基层管理人员,11.2%为中层管理人员。
海归就业现状(《财经》杂志制图)
在收入方面,被调查者的收入集中在元区间,占46.9%。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只有11.3%,16.6%能达到元之间。而低于5000元的人数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海归收入分布图(《财经》杂志制图)
原因何在?
张卓娅是上海一家金融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在今年7月份新华社的一份采访中,她表示,三四年前,收100份简历只有五六个海归,现在100份简历中可能有约20份是海归投送的。
“海归”走下神坛,除了数量激增外,留学生的良莠不齐,也是其竞争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国际关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魏斌认为,如今留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但一些学生只是在国外“混”来一个文凭,没有真才实学。
一家知名美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赵蕊说,“外企现在更加注重本土化,有的连英文面试都取消了,只要求简单交流和读懂英文邮件。”赵蕊说,除少数顶尖商学院外,他们现在更加偏向招聘能脚踏实地的国内毕业生。
出国“镀金”还划算吗?
与“海归”们不容乐观的就业前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留学高昂的成本。
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中国大陆学生2014年在美大学的花费为9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25.53亿元)。2014年间,全部国际学生对美国经济的贡献超过300亿美元。
以美国高校为例,公立大学学费约5-20万人民币/年;私立大学学费20-35万人民币/年。据广州某教育公司今年8月份提供的数据,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中,八成年均支出30万~50万元人民币(包括学费和生活费)。据介绍,多数国家对商科、文科设置的奖学金较少;过半数学生在海外留学的时间是3年以内,总费用100万~150万元间,但也有少数人留学花费超过300万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在国内读大学,学费外加生活费,大约是留学费用的1/10。
从简单的投入、回报来看,相比在国内读书,出国留学好像是“赔本的买卖”,真的是这样的吗?
“精英”依然受欢迎
“留过学不等于就是人才,就像大学生不再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与天之骄子划上等号。”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王辉耀表示,“但这并不意味着海归‘不行了’。留学生出精英的比例仍然很高,他们仍然是优秀的群体。”
不同学校毕业的“海归”在职场上的表现也印证了这样一点: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世界百强名校背景的“海归”平均年薪是20.9万元,比普通院校要高出12.7万元。
海归平均年薪(制图:《财经》杂志)
留学带给个人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他们在职场后期会逐渐释放光芒。
王辉耀表示,和过去海归动辄拿高出一倍薪水的状况不同,如今留学生的起薪与国内毕业生差距不大,硕士生大约能达到每月元。但在适应工作环境后,海归的薪酬往往增长更快、幅度更大,职业上升空间也更大。
随着一些发达国家教育产业化,留学门槛逐渐降低,相比找工作和国内继续深造,出国留学成为有些人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此背景下,“海归”们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确实存在,但相比国内“严进宽出”的高校教育,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学生,在思维方式、语言文化、国际视野、创造性、独立性等方面仍具有优势。
《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如20%的单位认为海归员工在本单位的晋升更快捷,17.5%的单位海归员工的工作岗位更核心等。
图自《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海归”们整体素质有所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名校毕业、能力较强的留学生依然是职场上的“香饽饽”。
毕业于普通海外高校,或者纯粹是为了“镀金”的“海归”,则很难再利用留学背景获得加分。
媒体报道截图
职场上,“海归”光环、名校光环,或者任何其他光环,只能锦上添花,真才实学、个人能力才是职场上的决定性的因素。
如何为留学增加含金量,让自己在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成了令海归深思的问题。
最近一则新闻的标题异常醒目:
回国几个月,投了几十份简历,石沉大海。24岁的留英硕士张佳玲掰着手指数了数,苦笑道:“参加了4次面试和2次笔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更多的时间是在等待中度过的。在不断刷新邮箱和生怕错过每一个陌生来电的期待中,她感到,花了1年多时间,搭进几十万元,好不容易给自己的学历镶上的金边,正在一天天被现实剥去光环。
说好的出国镀金为什么反而回国之后大不如前呢?
并不是特例
留学生王鹂正在面对回国就业难的处境。她此前在美国一所州立大学学习经济,回国后她一直在为找工作到处奔走。
王鹂称,她曾经想在美国找一份工作,但她的学历在当地没有竞争力,去不了大公司。
她想要回国迂回一下,从国内应聘,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王鹂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比较高,希望能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大城市工作。她在网上给80多家大公司发了简历,获得了前后11次面试机会。
王鹂发现,自己在应聘时并没有因为海外留学经历获得“优待”,跟她一起应聘的很多人也曾留学国外。他们跟国内大学毕业生一样笔试、面试,一些招聘企业更乐于招聘工资薪金要求不高,但对国内情况比较熟悉的国内大学毕业生。
王鹂说:“父母为了供我出国留学,卖掉了家里的一套房子。我不希望随随便便找一份工作凑合,而是希望找到一份能体现我价值的工作,让父母不要继续为我操心。”她认识的中国留学生中,有人回国后在家待业两年,才找到了适合的工作。
3月雅思高分晚班已满!
其他班级还有少量名额,4月班级已开放接受报名
抓紧机会快速拿下雅思PTE哦!
2017,哥发誓,高分灭雅思PTE,拿下PR
你的同学都在这为PR努力!你在哪?
墨尔本NO.1雅思PTE学府,口碑名校,你的PR在雅学等你
长按下面??二维码
老师帮你解答任何雅思PTE问题
雅学龙虎榜
在此雅学妹妹也恭喜这最近几周考试一举拿下的同学们哦!
Lucy 一次性拿下8.0/8.5/7.0/7.5的好成绩
Zhen 7.5/7.5/7.0/7.5的高分
Xuanxuan 一次性拿下8.5/8.5/7.5/7.0的高分
Yan一次性拿下9/8.5/7.5/7.5的高分
Ray一次性考出7/7.5/6.5/6.5的好成绩
Sally一次性拿下8/9/7.5/7分的好成绩 - 总分8分
Xiaoling2周一次性拿下8.0/9.8/7.0/7.5高分 - 总分8分
Jayden圆梦8.5/7.0/8.0/7.0和墨大毕业典礼通知
Sean同学6小时学习,写作提高1分至6分/口语7分
Amy写作口语四周猛杀7.5分
Jessica一次性从4.5到6.0分
Zoe一次性口语8分- 总分8分
Carol童鞋一次性考出4个7.0- 总分7.5
Cammie一次性考出总分7分
Kevin一次性8分,写作7.5 - 一次提高1.5分
April3周总分8分 - 提高1分
Xiaoling同学口语2周猛杀7.5 - 提高1.5分
Zac 总分8.0 - 提高 1.5分
小李童鞋总分7.5 - 提高1.5分
Loft童鞋写作一次性猛杀7.5 - 提高1.5分
沈博士一次性获得4个7.0 - 提高1.5分
再次恭喜!??祝你们在接下来的PR申请一切顺利!
墨尔本最好的雅思PTE学府
唯一全程上机操作极度强化考试感受教学
w: www.ausielts.com.au
a: Level 12, 530 Little Collins St, Melbourne
雅思|PTE|英语培训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归镀金去哪个国家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