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祖国的历史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绿洲行董事长陈聪聪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摄影 中国网/段留芳)
中国网3月5日讯【两会特别报道】(记者 段留芳 刘昌 闫景臻)持续79日的香港非法“占中”的闹剧刚刚过去不久,近日,香港激进组织又以反对“水货客”为名在新界元朗滋事。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绿洲行董事长陈聪聪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青年应该多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才懂得祖国的伟大,才不会受人蛊惑违法乱纪。
陈聪聪认为,好多学生因为不了解祖国的历史,才不懂得民族感,反动政客要破坏我“一国两制”,就利用学生来“占中”。历经79天的“占中”活动确实危害到香港的青年学生,他们荒废了学业在马路上乱闹,打警察,破坏公共设施。因此,我认为在香港地区的中小学应该增强中国的历史课程,要青年学生认同国家的发展,要认同我们中华民族的同根文化,才能懂得我们国家的伟大。
陈聪聪呼吁,我们国家的教育部应该做出努力,加强香港和内地教师的交流,要让香港的一部分老师到内地交流,利用这个机会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
陈聪聪说,青年这一课很重要,要给青少年信心,青少年也应该对祖国有信心和希望 。国家应该要把港澳地区的青年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陈聪聪还认为,好的教育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在全面发展的人才,香港的学生在这方面就相对薄弱,需要加强香港学生的国民教育。文章来源: 中国网――国旗下的讲话;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12月13日,75年前,19;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侵略者的暴行:;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人,解;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更令人发指的是,
――国旗下的讲话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12月13日,75年前,日,日本侵略者攻占了当时国民政府的首府南京,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近两个月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我30多万无辜同胞惨遭日本侵略者的屠杀。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人,解往汉中门外,先用机枪扫射,后又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惨遭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扫射,后来抛尸江中,只有几个人幸免于难。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扫射,一部分用木柴活活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用铁丝捆绑,赶到下关,先用机枪扫射,后用刺刀乱刺,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尸骨投入长江。 更令人发指的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一个杀了106人一个杀了105名中国人后,比赛还在继续进行。 更令人气愤的是,日本战败后,在远东军事法庭上接受审判的日本战犯们,面对自己犯下的滔滔罪行和法官的审问,竟都承认自己“无罪”。 哪怕直到今天,日本还没有一个政府部门以公开文件的方式向深受伤害的中国人民道歉过。 更让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深受日本侵略的国家难以接受的是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教科书竟时常会否认自己侵略过。 日本的一些首相和政府官员有时依然不顾受伤害国家人民的感情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同学们,毛主席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更不要忘记腐败的晚清政府被八国联军打得逃离自己国家的首都被迫割地求和。藏在故宫的无数国家财宝被西方强盗们肆意掠夺损毁。至今我们的许多国宝依然陈列在别国的博物馆里。在国外的拍卖会上流失海外的我们中国的国宝被外国人高价拍卖。 我们还要记住1998年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人的三枚导弹从三个不同方向炸毁,夺去了我们年轻记者夫妇宝贵的生命。 我们更不要忘记了,我们奥运火炬传递在海外受到反华势力分子的干扰和破坏。是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的身躯护卫了神圣的奥运火炬。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荣辱兴衰强弱需要靠你们年轻的一代。国家看似很大,但爱国却是很具体的。为国家节约每一滴水,是爱国;为国家节约每一度电,是爱国;为国家珍惜每一粒粮食,是爱国;高唱国歌、向国旗敬礼更是爱国。遵守国家的法律,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也依然是爱国。努力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更是爱国的表现。
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为了我们祖国的强大不再受欺辱,为了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人的尊严,为了我们个人美满幸福的生活,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吧。谢谢!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30等内容。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演讲稿_演讲/主持_工作范文_实用...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  而是要让历史告诉未来,激 励后人奋发图强。让一代...的祖国,每一位 华夏儿女都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同学们,明天是12月13日,在70年多年前的中国,日,日本侵 略者攻占了当时国民政府的首府南京, 对我手无寸...  ――国旗下的讲话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 12 月 13 日,75 年前,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本侵略者攻占了当时国民 政府...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_演讲/主持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南京大屠杀 全国公祭日 国旗下讲话今日推荐 180份文档 CET...  我们更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 今天来之不易的...那就是――爱国.爱国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的支撑...‘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 ,努力学习,掌握...  铭记历史努力学习报效祖国(1)_营销/活动策划_计划/...一定要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 勤奋学习, 肩负使命。 ...让世世代代国泰民安、国富民强,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洪熙我是...教训,残呢过化悲愤为动力,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把我们 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高中语文 读书杂志美文 学习祖国历史
建设精神文明史学工作者座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素材.doc 9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高中语文 读书杂志美文 学习祖国历史
建设精神文明史学工作者座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素材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学习祖国历史
建设精神文明史学工作者座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学习祖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广大群众都在热情洋溢地学习中国近代史,这中间,胡绳同志的近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特别引起大家的注意,认为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好书。八月下旬,本刊乘一些近代史专家在承德避暑山庄开会之便,邀约几位同志座谈这本著作。同志们从史学工作者的角度,着重谈到本书的特色,并旁及中国近代史研究等问题,本刊编辑部和参加座谈的同志一致认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写作和出版必须大大加强,这是史学界、出版界同志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下面发表的发言摘要,是本刊编辑部整理的。
这部著作在社会上引起的巨大反响,反映了对于近代史读物的迫切需要,也显示了这本书在促进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近代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热潮方面的作用。
逸(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这部书我看得比较早,出版前作者就把部分清样给我看过。读过之后,印象很深刻,感到这部书确实写得好。出版一年来,听说已经印了七十几万册,作为学术著作,这是罕贝,的。它反映了社会上的需要。广大读者需要学习、了解祖国的历史,特别是祖国的近现代史,迫切需要这样一部近代史著作。王震同志前些时候召开座谈会,向广大干部推荐此书,认为有助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这说明本书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起反抗侵略,进行斗争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八十年,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处在最困难、最危险,被瓜分、被奴役这样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这中间有很多的历史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永远牢记和学习。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拯救国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这样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在近代历史上蔚为壮观、异常鲜明。爱国主义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这种精神力量,无疑也是鼓舞我们今天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精神支柱。因此,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象胡绳同志这样的著作问世,用来启发人民、教育人民,发扬和光大我们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和精神。
这本书概括了七十年代的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发展阶段。以理论分析见长,为其最主要的特色。
戴逸:我认为,胡绳同志这部书是最新的、完整的、高水平的近代史著作。所谓高水平的著作,我这样说,主要是指这部书以理论分析和概括见长。作者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揭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和本质,抓住了一些主要问题加以分析,使人们认识历史的真面目。它显示了作者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苑书义(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胡绳同志写的这本书,发挥了理论分析的长处,可以说是近代史著作中理论水平最高的一本。这个高也有特点,一是论史结合,既避免史料罗列,又避免空谈理论。二是把重心和注意力放在阶级分析上,揭示了近代阶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引出了必要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值得学习的。
李文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胡绳同志的文章著述一直是以理论分析见长的。过去他写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就是这样的。作者并不去追求什么罕见的资料,而是力求从常见的材料中揭示历史事实的真象和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这里,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
林增平(湖南师范学院副院长):这本书中关于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我觉得就分析得很好,很细致,关于太平天国中的知识分子问题的分析也是如此。这本书的长处就是夹叙夹议,寓论于史,能够不着痕迹地引出结论。
孔祥吉(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青年研究人员):早就听戴逸老师讲胡绳同志这部著作写得好。我着重看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从甲午战争前后到义和团这一部分。开始着重看其中个别史实,后来戴逸老师要我重视书中的理论分析。我回头再看,感到确实作者分析问题站得比别人高。胡绳同志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行剖析,特别注意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突出地表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在每一个问题上都贯穿着这一点,这在同类著作中是比较突出的。第二,这部书始终抓住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这条主线,用这个主要矛盾来分析近代历史上的事件。我觉得现在有些研究者,包括我自己就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强调一个侧面而忽视了另一个侧面。这本书的理论高度,我以为,就体现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始终抓住主要矛盾。
这部书是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创见的、有自己独立体系的、真正成一家之言的著作。
林增平:胡绳同志这部书,是真正成一家之言的著作。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这样的著作还是很少的。当然,范(文澜)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摘要]历史是人们对过去事实及前人经验的概况和总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读史可以明鉴、指导国家未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
  [摘要]历史是人们对过去事实及前人经验的概况和总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读史可以明鉴、指导国家未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个人的聪明才智,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因此,学好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8/view-5051467.htm  [关键词]学习;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9-01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史学研究的对象。   历史是“昨天”的人与事,“今天”的人和事“明天”就成了历史。历史就是本来面目,是过去真实事件的记载;历史是人们对过去事实及前人经验的概况和总结。学习和研究历史,能帮助人们通过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在,把握未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的今天就是从历史中发展而来的,所以要弄清楚事物的来龙和去脉,就必须好好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正是生活在历史之中,忘记历史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所以,要充分认识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   1、读史可以明鉴、指导国家未来   历史其实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处理为我所用,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会受益无穷。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耳闻目睹、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够加以整理、提炼和保存,然后将精华传播于世,其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常常会发现身边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祖先的事迹那里找到答案,这有助于我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历史能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借鉴,有助于我们对国家关系,社会习俗,民族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理解。如对民族史政治史等方面的研究,会对我们当代的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对经济史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模式、规律等诸多因素加强了解,从而对经济问题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著名的天文学家竺可桢,正是在阅读和研究了我国史志、方志、古诗、游记,掌握了中国古代气候变迁的线索之后,才写出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这篇著名论文。因此,历史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不了解历史就难以很好的把握现在,科学地展望未来;不了解历史的人,其人格也难以准确定位;忘记历史的民族是不会有什么希望的。   历史不能重来,我们从历史长河中,总结国内反思世界历史中的中国从辉煌到衰败、再到重新崛起的历史经验教训,对国家和我们自己都是一种思考。有些历史已经让我们的前辈付出过沉重的代价,重复这种历史只会让我们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品读历史朝代的兴衰和更替,吸收其他国家和各民族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更好更快的发展。   2、读史可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从国家历史的角度看,国家有必要向全体国民灌输本国历史,从而增强人们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和整体的凝聚力。我们应该为自己生在中国而感到骄傲。因为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那是我们的先人创造的。如蜚誉世界的陶瓷、丝绸、四大发明、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等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地人民交口称赞。我们应该为有勤劳智慧的祖先感到骄傲,对于自己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充满信心;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我们要保护和发掘历史遗产,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所共同的历史渊源,是维系我们之间关系,增强彼此认同感的坚实根基。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站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讲,我们学习世界史也是为了了解我们周围的国家,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通过与发达国家经济腾飞相比较,进一步了解国情、增强使命感,还可以通过吸取东欧、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教训,深刻理解新时期党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方针,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伟大抱负。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凝聚力是促进国家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条件,民族凝聚力的丧失会使国家陷入动荡和内乱。“欲灭一国,必先去其史”,可见学习和了解民族历史的意义十分重大。   3、读史可以激发个人的聪明才智   “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讲得非常正确和精辟。历史上各朝代的兴衰、存亡和更替,一场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中国历史好比自己身上的文化基因,心手相连,血脉相通。一部盛唐史,是多少中华儿女的美丽梦境;一部晚清史,又凝聚了多少中华儿女的血和泪。读中国史,犹如欣赏一个人的生命,每当读到一些历史人物的点点滴滴,我们的心也会随之跳动。读“三国”,看到诸葛亮将一切国家大事都运筹帷幄,一片忠心帮助刘备成就大业。读“汉史”,看到韩信在刘邦和项羽两人的历史争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而最后自己却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读“唐史”,看到李世民发动的宣武门之变,为了争权夺利,和兄弟及父亲反目,自相残杀、血肉模糊的中国宫廷内部皇族成员之间的残酷斗争。   外国历史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轨迹,又会深深的影响了世界的历史和足迹。居里夫人为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精神,哥伦布、麦哲伦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等,都给人们以强烈的感染力。读世界史,尤其要读欧洲史,因为欧洲的历史悠久。读英国作家利顿·斯特莱切的《女王不出嫁》,看到给英国带来强盛的英国童贞女王伊丽莎白的才华与成就。读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在革命的断头台上:玛丽王后的最后岁月》,看到一个普通的女子,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悲惨命运。读俄罗斯的彼得大帝的故事,看到他是如此的好学,并给俄罗斯带来繁荣和强盛。   读历史,欣赏历史上一个个留下足迹的历史人物的生命,品读历史人物的生活点滴,了解他们所有的对和错,那些历史教训,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欣赏历史人物,品读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会激发我们的聪明才智,使我们少走弯路,少受挫折,有利于我们在未来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健康顺利的发展。   4、读史可以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   历史可以让后人了解许多古今中外的大事,扩大后人的知识面,增长见识,丰富头脑,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大量历史人物的爱国名言,如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毛泽东的“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激励我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等历史名言有利于培养人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司马迁、罗斯福身残志坚的事迹,可以使人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邓小平、彭德怀等革命家的气魄和胆略,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通过对哥伦布、拿破仑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让人们掌握一分为二的观点,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提高判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使人们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民大众与领导个人作用等之间的辨证关系,透视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中还有大量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故事。如戚继光忠心报国,邓世昌以身殉国,文天祥一身浩然正气,谭嗣同合身变法,董存瑞合身炸碉堡等,还有许多为了中华民族的危亡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革命先烈们,这些英雄行为及坚定的信念,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学习人类的传统美德,从历史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品格,真诚善良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学习历史,牢记历史,珍惜今天,为祖国的未来和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   [2]《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3月第1版   [3]《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