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 学习不好,父母很优秀,自己想努力,没有方向,没有朋友,从没有人给我发信息关心我,过年也没有

451被浏览406,119分享邀请回答98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9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工作5年后的困惑 - 文章 - 伯乐在线
& 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工作5年后的困惑
& 来源: &&&&
导读:这是一名网友在天涯写的毕业5年的经历,其中有艰辛有痛苦也有迷茫,值得一读。
本人06年毕业的,理工类三本,大学是地方小大学,大家应该是听都没听过的。当初听说计算机专业好找工作,就选了计算机,大学四年卖过学习资料,自 行车,假证书,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玩游戏,通常是晚上通宵,早上睡觉睡到晚上起来吃晚饭,晚上继续通宵。有个学期我一个同学总共上了7节课,我上了9 节。具体过程不说了,反正等到毕业的时候学位证拿不到了。当时真的很痛苦,也不敢去找工作了,很多同学说,读大学没拿到学位,等于白读,那时候正好有个电视叫什么我不记得,反正是说有个人没拿到学位跳楼了。唉我当初的痛苦,看官们是很难明白的。我想说现在大学扩招,越来越多的人进了大学,毕业后拿不到学位甚至毕业证,千万别想不开,自己已经做错了,不能继续错。
(初入职场)
因为没拿到学位,一直不敢去找工作,拖到06年7月,学校赶人了(毕业生必须离校),不得已,自己一个人带了1000多到东莞找工作,第一份工作做 的是销售,因为自己在大学卖过不少东西,觉得这个东西来钱快,而且从一开始到现在我觉得我自己真不喜欢计算机这个专业,所以选择销售,总想迅速赚钱,证明 自己,说白了是想弥补自己没拿到学位的痛苦。我记得当时是包住,底薪800,其它是提成,做的是电话销售,那段时间太难受了,销售的产品是一个虚拟产品, 完全就是能骗就骗的那种,一天要打100多个电话,和我同一天进去的19个人(培训的时候特意数了下),当天下午就只余下2个人,一周后就只余下我了,公司天天招人。那时候下班后和女朋友打电话,每次我都哭了,我女朋友说别做了,另外找吧,我说我知道这个工作不是我要的,我现在每一秒钟都想辞职,但是自己 选择出来找工作,我就当这是一个考验吧,坚持一个月,让自己体验下这种苦。
就这样差不多快满一个月的时候,我在网上开始投简历了,这个时候我钱用光了,因为没拿到学位,父母很难过,自己真的开不口再向父母要钱了,就找同学借了,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毕业后家里就找关系弄好工作,所以他们还能借点,这里真是要感谢这几个同学加朋友了。大概到了8月中旬吧,我投的简历中一家上海公司给我电话,问我能不能去面试,招的是JAVA工程师,我一口答应了,我记得那天是周二,我下午就和公司辞职了,周三办了离职手续,买了周四晚上的 火车票,那时候东莞没有直达上海的火车,还在广州转车,我记得买的是站票,差不多24个小时。周五下午5点才到上海(定的是周六上午10点面试),这里有 个小事情我觉得一定要说下,我周三辞职并买好火车票后,没啥事就在网上查上海交通图,看到后乘什么车去面试地方,查完,我就顺便看JAVA面试题目,在 BAIDU查的,有套题我觉得特别好,而且我已经没时间看了(上网4块一小时,我只上1小时),我就把这套题下下来,后来打印了,唉当时打印的时候打印店 要4块钱一张纸,学校打印才3毛,这个…我差点就不想打了,后来想想在火车上可以看看。所以咬牙打了。这样我一路颠簸到了上海了。
第二天,也就是周六上午10点,我准时面试了,大概去了10来个人,一进那公司,前台接待MM,让登记下,然后先笔试,一人一个房间,我晕 了,80%是我打印的那套提,这真是奇迹啊,我双手颤抖着抄完了,提交了试卷。大概过了10几分钟,前台MM来叫我说X总在办公室等我,我进去和他聊了下,他看了下我的答题,说我是做数据库的,JAVA说实话我不太懂,但是对了下答案觉得你题目做的不错,最后一题数据库你没做(这题没撞车,所以做不出来),看来你数据库比较差,公司综合考虑了下,还是决定聘用你,月薪是1500,转正2000,试用期6个月,第二年工资3000以上,合同先签2年。现 在看来,这个条件真差,但是那时候对于将近绝路的我,无疑是救命稻草了,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后来签约因为我没学位,公司扣了我300(试用期1200, 转正1800),虽然这样,但是我还是很谢谢这个公司,它让我看到了希望。
日正式上班了,公司先培训了1个月的数据库基础,说实话学校也学过,但是学校学的拿到这来完全没啥用,也可能是我确实学的非常差, 而且缺乏实际应用。总之进入公司1个多月我被调到项目组了,是一个银行数据仓库,我就简单称为A银行数据仓库项目组。这个项目我去的时候已经是处于维护阶 段了,真的很清闲, 老员工天天就上上网看小说,我就聊QQ,陪女朋友,我女朋友比我晚2年毕业。经理居然是我老乡,和我聊过几次说项目组目前没什么压力,有点事情老员工很快 就做完了,所以你自己要多学,IT这个行业收入差距非常大,低的2000,高的2W,所以关键看你自己能力,说实话老乡也是看我成天聊QQ看不下去了,觉得该对我负责。可惜当时自己处于刚毕业,这份工作也许来的太容易了,那时候就是觉得工资低,每个月还要借点钱才够花(上海租房子,和坐车特别贵,每天地铁 来回就10多块)。
就这样转眼到年底了,项目组要减少成员,第一个就是我了,我被调回了公司总部,公司安排我跟着一个业务经理学习业务方面的东西,主要是写银行业数据仓库行PPT,并学习讲标书。天天加班到晚上8、9点,那时候看的书真多,因为作为偏技术的业务,人家会问你很多问题,比如你说你跟人家推荐用 teradata数据库,那人家问这个数据库有什么优缺点,和其它数据库对比有什么特性。而且整个系统架构要非常熟悉,当时很多东西没做过,完全就是死记 硬背,优点类是古时候小孩学三字经了。但是后面证明这段经历对我整个职业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很多程序员,一直是别人按模块划分任务给你,你总是做其 中一个模块,并不熟悉整个架构。只有当你一步一步往上做,做组长,甚至架构师或者项目经理,你才慢慢熟悉了,这通常都是2-4年后了。但是那时候我并没这 种体会,就觉得天天背这些自己都不理解的东西,完全就是浪费时间,所以在合同满一年后我决定换个工作了。
我记得非常清楚7月底我和公司说离职,因为按照规定是提前1个月的,公司说如果你想走可以随时走,就冲这句话我第二天就走了,当然也是义气用事,因 为1年下来我不但没存到钱,还因为买了台电脑,以及生活开销借了朋友不少钱,所以我辞职后基本上没休息就找第二份工作了,有了第一家工作经历,第二份工作 还是比较顺利的,让我最担心的还是没有学位,但是后面发现影响基本没有,其实只要不是国企,其它公司还是看能力的,新公司给我开了2900,另外有租房补贴和公交补贴加起来有500,做的还是数据仓库方面的,去的是另外一家银行做外包,说实话,从毕业到此时我都觉得自己学的东西很少。也正是因为这样后面工作困难重重。
(第二次跳槽)
07年8月进了这家新公司后,当天就被派到了B银行,做的是分析型系统,那时候两三个系统已经上线了,但是维护的事还是有些的,一个项目组16个 人,真是悠闲啊,有点事大家抢着做,像我这种新进的,只能是练习了,我记得刚开始学的是一个报表工具叫BO,数据库是DB2和SYBASE,因为在上家公 司基本上是什么都没学到,甚至连基础的SQL都很差,那段时间还是比较辛苦的,做报表还是需要一定的SQL功底的。大概过了半个月了,开始做事了,当时正 好有个小需求,几十张报表吧,我和一个数据库工程师合伙,我前端他后台,唉那时候SQL功底还是很差,做后台那人,就叫他小兵吧,比我早2年毕业,数据库 很扎实,从需求到模型再到建表和存储过程,一人全搞定,后来看我报表做的吃了,居然又学报表,而且他学一天就比我学半个月效果还好,那时候我真的很难受, 难道三本和二本差距真的这么大?
难道人家就是比我聪明?其实现在想想不是那样的,这种事情,只要一样通了,学别的是很快的,比如数据库你如果是oracle高手,我相信一周就能把 DB2学的相当牛,但是那时候自己就觉得自己笨,压力很大,但是小兵这人不错,虽然也说我,经常说把他累死了,但是还是和我一起研究,晚上一起加班,回去 还请我吃饭,不过那段时间真是被他骂的够多的了,就这样大概2个月时间,我们做的这块功能上线了,虽然报表样式很普通,但是完全符合需求了,这算我做的第 一个需求了。这个需求让我SQL的功底和前端报表工具的使用应该说有一定的基础了。
就这样有需求就开发,没需求的时候就上上B银行内网,转眼到了08年了,过年公司也没给加工资,但是那时候确实觉得自己不行,所以根本就没底气,再 说3000多在上海省着点够吃够花了,就是存不下什么钱。这里我想说一直以来我确实不算是很拼,只是跟着走了,一直不算主动,也正是这样造成我现在处于比 较尴尬的局面。但是我觉得我运气算不错,包括来上海第一次面试就过了,以及这次跳巢,也是一次就过了,虽然很多人看不起,觉得收入低,但是第一份工作是我 入门,没有它我现在可能还不如现在,第二份工作让我真正学到一些东西,所以在第二家公司我呆了比较久,2年半,这是后话了,真正考验我的时候快到了。
就这样做到09年3月份,这次过年公司居然还是没给我加薪,这次我是挺难受的,说实话我同学毕业也在上海,第一份工资是2000,转正2500,满一年就加到4500,第二年过年就7500了,我居然还在3000,算上补贴也就3400,差距是越来越大,做IT是这样的开始工资低,但是研究生和博 士,或者你能力强进了外企或者国企,工资高点,像比如国内一些银行,像浦发之类的商业银行,一去年薪可能就有15W,但是那都是重点大学的硕士才能进的, 像我们这种三本还没学位,你能力再强都没戏,何况我的能力还一般。好了不说题外话了,以后我会多透露IT这个行业的薪资情况,也让有想网这方面发展的人有 点参考,不过我所知道的大多是适中的,像一些动不动年薪几十万几百万的我就不知道了。回到正题,3月份,过完年,这个时候是IT公司跳巢高峰了,项目一半 人换了,忽然觉得自己也变成老人了,由于一些人走的很急,这时候我就接手别人很多事情了,那段时间真是天昏地暗啊,自己手上的事要做,别人的要接手,我的 理解又是慢热型的那种,晚上加班到9点是常事了,好多次都通宵加班,太困了就睡在地板上,反正开着空调,第二天别人没来上班就起来接着做,慢慢的到了4月 中旬随着对整个流程的熟悉,所做的事情和我以前在第一家公司熟悉的系统架构联系起来了,这时候数据库能力以及报表开发能力都有很大提升,系统架构非常清晰 了,我忽然觉得所有事情都在自己掌握中了,同时维护4个系统,并肩负开发任务,还培训新来的同事,都能同事展开了,那段时间很累,但是我觉得确实比较充 实。公司因为人都走了,也给我加薪了,我记得加了700,也就是过了4000这关了,等到5月份小兵也要走了,我又接手他的事情,这时候我就提出工资过 低,公司再给我加了500,那时候觉得真的挺开心的,做事很卖力,自己又开始学ETL工具,还学SHELL,当时做了一个比较大的需求,我记得从需求分析 到模型到表和存储过程再到报表开发、还有调度程序以及最后测试和系统上线,全是我一个人做的,半年的时候天天加班。
就这样做到8月份,我2年合同就满了,公司要和我续约,开始公司直接拿合同给我签,我没答应,我说续约工资不要再谈吗?这个时候我手上的事情很多了,说实话我知道自己比现在值钱了,公司人事说要问下领导,第二天给我答复,等到第二天我们部门领导和我说,鉴于你今年已经加了2次薪水了,公司觉得不能 再加了,如果你觉得不行就不续约了,我想都没想就说行,那我合同到了就走了,我记得那时候离合同到期只差3天了,我说你们让人准本接我手上的事吧,我心里 知道,那时候我手上的活3个月也没人能接完,结果和我想的一样,3天里公司也没派人接我活,第三天,部门经理直接给我电话说公司觉得我能力还是不错,非常 符合我目前的职位,决定给我加薪,给我加了1100,这样我工资到了5200了,加上补贴扣下税,在5.5K附近了。我觉得能接受了,所以再次续约了。到 这我要说,一直以来我觉得我不适合做计算机这个行业,但是当初为了生存,我进了这个行业,又一步一步被赶鸭子上架一样走上这条路,我一直以为5K的工资是 我的顶了,没想到09年8月,从事这个行业差不多3年,我超过了自己的预期了,很多人看到这可能会觉得这工资比较低,或者觉得我自卑,但是对于我这样的际 遇,我想说我的信心肯定比一般人差点,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每个人的理想也不一样,所以人不能和人比的,以前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工资才多少? 但是他们的人生意义比现在大部分年薪百万的人大多了。
回到我自己了,签了合同以后,公司这边有变化了,新需求很少了,基本停留在了老需求的维护上,因为我对这几个系统非常熟悉,所以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 是查数以及培训新来人员,还有就是如果系统出了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因为我熟悉,所以解决的比较快,基本上任何问题我看一眼就知道原因了,就这样单调的混 到了10年,这半年是比较舒服的,因为资历比较老了,客户和项目经理都不怎么管我,上班的时候想出去走走,或者累了想休个假都很自由的,那时候女朋友也来 上海了,所以常陪她,另外家里也老家市区买了房子,自己正好存了点钱全给父母了,但是我这人有危险感,我觉得我做的事情太单调了,而且我毕业几年了,从来 没有做过真正的完整的一个大项目,所以慢慢的想跳巢了,在这个公司也呆了2年半多了,一般在IT小公司呆这么久就是老员工了,所以我开始在尝试着找工作 了,这时候有个认识的人,自己接了2个项目,需要人,问我要不要过去,给我开了6500,我觉得低了,没答应,等到4月中旬,他找我聊了,说这个项目是全 新的开发一个分析型系统,还是比较大的,工资可以给我加到7500,问我能不能去帮他,那晚我想了下机会不错,但是新公司很容易倒闭,打了个电话问我老 爸,他和我老妈都建议我留下,这个我理解,因为我读书没读好,一直让他们担心,所以我们求稳,用他们的话说不指望我赚钱,只要不出事就好。但是我自己知 道,老做这种系统维护后面肯定没前途,所以我最后还是决定走了,虽然这边很舒服,也很熟悉这边的生活条件,而且我刚刚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上班只要步行 10分钟,在上海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很多人上班来回坐车就几个小时,但是我还是选择新的公司,学新东西。走的时候老公司不断留我,并说给我再次加薪,而且 幅度蛮大的,算下来我留下工资和走差不多了,但是我还是走了,这里我还是要谢谢这个公司,在这里不管是技能,心态,都得到很大提升,甚至我觉得物质上都变 了。
(第三次跳槽)
09年5月份我进了新公司了,这是我第三家IT公司了是我进的第四家公司(第一家销售公司),公司直接让我去C银行上班了,那是家上海本地的商业银行,做的也是个银行分析型系统,我去的时候项目组还只有5个人,这个系统完全是全新的,还处于需求调研阶段,成天和业务人员开会,然后找人确认需求,回来 就熟悉源系统表结构,也业务含义,这段时间让我对银行的业务只是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存款,贷款的流程,涉及的系统,同时熟悉了一些银行业务系统,比如核心 系统,个贷系统,对公贷款系统,国际业务系统,等等,那时候项目经理是一个外企过来的,公司给他股份,所以他当公司是自己的,非常拼,作为外企的项目经理 他确实比较牛了,项目管理非常流程化,这方面我尤其佩服他,管理的确实很规范,相对我以前在的小公司,就好像是正规军和土匪流寇的区别了,大家别小看这 个,管理的规范,对项目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我在他身上也学到些管理方面的经验。最关键最关键的是这个项目是我所做过的第一个从头开始,完完整整的中型项 目,还有就是认识了几个牛人。
上次说认识了几个牛人,主要是datastage和SHELL非常牛,还有就是整个系统架构也很熟悉,而且其中2个居然都在我上家公司工作过,只不 过毕业比我早,也就是说我去他们已经走了,这一方面是缘分,另一方面实在是这个圈子太小了,说到这假如我一些同学,或同事看到这个帖子可能知道我是谁了, 但是无所谓了,我只是想把自己这几年经历写出来,留做一个纪念吧。
那时候已经快过年了,我投了国内一家较大的IT公司,在美国上市的,这公司最近差不多倒闭了,我想大家也猜到是什么公司了,没2天让我去面试 了,BI产品部,明经理面试我的,也没笔试,直接问了我一些情况,然后问了些技术问题,总的过程也就2个多小时,然后要我开工资,我开了1W,他说根据我的经历其实真正做的项目不多,而且毕业才4年,我们公司对于这种情况只能给9K,不过你应该会出差,我们公司出差一线城市每天补75,2线城市70,这样 算下来有2000多,另外有餐补,已经符合你的预期了。我想想也是,就答应了,然后他们让人事和我办入职手续,我说我还没离职,要过完年后才能上岗,他们说没问题,那就先办网上入职手续,我发邮件告诉他们具体哪天入职,他们帮我准备电脑等入职的工具和文件。
明经理说他也不知道啊,以前招人都是我这边直接定的,这个总监可能觉得有疑问吧,我和他沟通下,就这样拖了2周,最终结果是他们再面试一次,这次是 部门老总面试,好像是李总吧,唉,面试了半个小时,没谈任何技术问题,只问结婚了没有啊,能不能出差啊,在上海有没有买房子,这些闲话,然后说多帮他推荐点人来,他们公司对于高级别人才是分股票的,美国的股票很值钱的,我想这下总没问题了吧,但是过2天给的答复居然是公司再等老总答复,老总出差了。如果愿 意可以先面试下别的部门,我就烦了,居然有这样的公司,我说算了,你们公司我不再去了。这个公司给我的印象是,好像在菜市场买菜,他们的人和我透露过,关 键是在砍你工资,等你自己说自愿降薪。公司没有信用可言。我自己觉得也可能是他们管理内部出现矛盾了,我是权利争斗下的牺牲品,这里虽然没说出公司名称, 但是人的姓我用的是真是的,我觉得我并没有中伤谁也没诋毁谁,一切都是事实。
就再和这个混乱的公司纠缠时,我收到另外一家公司的面试电话了,本来不想去的,我想既然上市公司和我约定就没必要再去了,但是后来想想就当是去学习 下,还好我去了,因为去后第二天就出现我上面说的反复面试的问题,这个公司比较人性化,安排我下班后去面试,面试过程一个经理和我聊了很多,问了比价多的 技术问题,比如介绍我所熟悉的3种数据库以及这3种数据库的优缺点,我记得我介绍的是teradata、sybase iq、DB2,然后介绍我所熟悉的前端产品和该产品优缺点,我介绍的是BRIO,被oracle 收购了现在是hyperion),然后介绍一个ETL工具,我说的当然是datastage了,然后让我介绍一个项目的架构,这个是我强项,所以从源系统到ODS-EDW-DDW,在到前端应用,他又问了每个环节比较容易出问题,出现问题的处理方式,等等反正面试了2个多少时,然后问了我期望工资,说会把我的情况和领导汇报,具体结果要我回去等。当时我觉得整个面试过程我表现的不错,这个公司去还是希望很大。过了2天着公司人事给我电话了,很急,说面试后觉得我比较适合,开的工资是9.5K,补贴另外算。然后说进公司后要离开上海去二线城市,可能要呆几年。这其实也是我想要的,在上海呆了4年了,我觉得这里不适合我,消费高,房价高,我女朋友大专毕业一直没找到稳定的工作,完全靠我,所以在上海我压力会非常大,利用这个机会去新的地方寻找机会,所以后来我非常开心的接受了。
(转战二线城市)
后来我就来到我现在所在的2线城市,也就遇到我目前的困惑了,本来这个帖子我只是想说说我的困惑,但是一下子把整个职业过程都写了,也是有感而发吧,希望能帮到一些目前还想从事,或者也是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这个行业就是这样,只要进来了一直做,总是饿不死,但是发财也难,你想自己开公司那总是个别的人能做到的,不多说了,说说我的困惑吧。
目前我在这个二线城市,按照项目进度肯定是要呆几年的,每个月我拿到手的钱(扣税和四金)有11K,年底最少是双薪,因为之前买房子、装修房子、 结婚(一次全付银行无贷款,在老家买的),正好把我存的钱全部花光,另外过年要去女朋友家摆次酒席,这个我后面工资加年终奖就够了,也就是说我个人问题已 经全部处理完了,但是正好没有任何存款,老婆跟着我还在找工作,找了几个都是工资一千多,我没让她去,我工作上目前处于一个真空期,一天只要花2个小时就 能把事情做完。
我的职业方向
1:我好好努力,争取做个项目经理,以后回上海。在上海买房子,做了职业经理月薪过2W是有可能的,但是比较难,但是我有硬伤。
因为:我没学位,没英语四级证书,而且我真的发现我不喜欢这个行业,以前是为吃饭逼自己努力,现在没有压力了,我觉得根本静不下心了学习
2:在这个二线城市,好好工作,多存钱,找点门路做生意。
本来我计划晚点结婚的,但是我妈非常急,她想抱孙子,因为这都到了寻死的程度了,这样我必须结婚,养孩子,结果就是我已经透支到年底的双薪了,所以要从明年开始存钱,但是一旦生了小孩子,我还能存多少钱呢?
3:我放弃这个IT的工作,和我老婆去她家,她本来也是在一个2线城市,是省会,家里关系比较多,有认识的千万富翁,也有公务员做领导的亲戚,他父母全都是铁路上的职工,家里比较殷实。我老婆自己如果在老家本来有多个工作机会的都是很好的工作,比如飞机场,后来她表妹去了,现在月薪5000,还有铁路上,银行等等都超级稳定的工作。
这个我自己也考虑过,我最担心的还是我父母,养个而且到大学,跟着老婆跑了,不要他们2老的感觉,而且我老婆可以找到好工作,但是我呢,我不知道我 自己能做什么,我岳父岳母非常想要我做生意,比如开服装店,或饮食店,他们说本钱他们出,我负责经营,但是我也没底气,毕竟没做过。
各位你说我到底该怎么做,年底就结婚了,明年就30了,我到底该如何抉择呢?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人生还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然到了老了就知道后悔了。我是刚毕业1年的大专生,也是搞it,说实话我能力有限真的不好混,都不知道自己今后会怎么样,但是就是爱it这一行,感觉做这个有意思,所以我会坚持下去。
关于伯乐在线博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然被大量、快速并且简短的信息所包围。然而,我们相信:过多“快餐”式的阅读只会令人“虚胖”,缺乏实质的内涵。伯乐在线内容团队正试图以我们微薄的力量,把优秀的原创文章和译文分享给读者,为“快餐”添加一些“营养”元素。
新浪微博:
推荐微信号
(加好友请注明来意)
– 好的话题、有启发的回复、值得信赖的圈子
– 分享和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与观点
– 为IT单身男女服务的征婚传播平台
– 优秀的工具资源导航
– 翻译传播优秀的外文文章
– 国内外的精选文章
– UI,网页,交互和用户体验
– 专注iOS技术分享
– 专注Android技术分享
– JavaScript, HTML5, CSS
– 专注Java技术分享
– 专注Python技术分享
& 2018 伯乐在线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收集我们觉得经典的精品文章,细细品味,感受点滴~
在你人生方向感没那么强的时候,怎么更好地生活下去
在你人生方向感没那么强的时候,怎么更好地生活下去
清华大学2014博士及研究型硕士新生致词
我一直觉得,本科四年里有两个节点最难熬。一个是每学期第三个月,因为我们总在临近期末时才发现,学期初立下的各种豪言壮语都没有达成,少花钱,多吃菜,每天自习六小时,一周去三次健身房,期末成绩进前10%&&这些在期末通通成了笑谈。
另一个节点是入学后第三年,当你发现身边同学拿到了你没拿到的实习、奖学金和出国机会后,你忍不住问自己:&入学时我们成绩和能力都差不多,为什么三年之后差距这么远&,这个问题也让你寝食难安。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出于这些焦虑,选择了读硕、读博,选择给自己再争取两到五年的时间,去弥补之前没完成的愿望,去追赶那些超越了自己的同学。
但我很确信的一点是,当你还处于悔恨和焦虑中时,和你谈人生理想、谈通识教育、谈社会贡献,你都不太可能听的进去。因为那些像是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而你担心的,是自己错过一班车后,会不会再错过下一班车。甚至你已经开始考虑,自己未来能不能在北上广落户、该不该找个家在北京的女朋友、要有多少年薪才够送孩子上双语幼儿园。
不过,请别急于断定我们是群被功利主义捆绑的、目光短浅的年青人。因为我所熟知的许多同龄人,都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我们也渴望改变些什么,也渴望在学界商界政府机关做出有益社会的革新,也渴望make a difference,但很少有人手把手地指导我们平衡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很少有人帮我们调和认知上的矛盾。
我们出发的时候都在朝理想走,但这一路有阻力有诱惑有焦虑更有歧路,我们走着走着,走散了。明明不想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却无法凭一己之力走出现实约束的怪圈。
这说明了一件事:理想很重要;但仅凭对理想的憧憬,永远也走不到尽头。我们还得有照路的火把,得有挡风的墨镜,得有遮雨的斗笠,得有赶路的毛驴。我们得找一些理想之外的伙伴陪同自己,才能在没有方向的时候找到方向,才能在理想还未落地的时候把理想坚持下去。
于我而言第一个伙伴是勇气。我们常把勇气当作&敢于质疑&&勇于担当&的修饰语,但事实上勇气比质疑和担当更难培养。当我的意见和大多数人不一致时,当我选择的职业目标是个冷门是条险路时,当实现理想的机会尚不完美却又稍纵即逝时,我们都得靠点勇气,靠点理性之外的东西,才敢说出自己的观点,才敢做自己认为对但别人不认可的事,才敢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把事情做成。有时人会用&我很勇敢,只是不想表现出来&这句话欺骗自己。但勇气这东西和肌肉一样,不用就会萎缩,得在每一个需要表现出勇气的场合反复练习才能强壮起来。
第二个伙伴是爱好。有段日子我的闲暇时间是这样度过的:点开人人网看一遍今天的新鲜事,然后打开微信朋友圈从顶端刷到底端,直到浏览完每一条值得评论和点赞的内容后,再杀回人人网,看刷微信的这段时间有没有新内容出现&&这并不是一个笑话,这反映了一种现象&&我们习惯靠社交网络推送过来的稀薄快感解渴,但却越喝越累,越喝越渴,很少得到过全然的满足。这种日子一天两天可以,但不出一周就会让人烦躁,我们得培养一项社交网络之外的爱好才能获得足够强度的满足,它可以是打球游泳唱歌做饭任何形式,也可以是陪男女朋友,只要它让你尽兴却又不会沉溺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奖励机制并不比找到理想容易,可一旦你找到了,它将成为你一生抵抗无聊和空虚的利器。
第三个伙伴是习惯。12年清华精仪系的马冬晗,在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时展示了一份她的日程表,从早上6点到晚上1点,每个小时都安排得密不透风。有人担心规划太多的生活会不会失去自由,但事实上缺少规划的生活更不自由&&因为你总在花时间考虑下个小时该做什么,是该读paper还是逛淘宝刷人人,你得打败头脑里N多偷懒念头,才能下决心去做那1件重要的事。这个抗争过程非常消耗意志力,而意志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种稀缺资源。在固定时间做固定的事、养成一些好习惯,这都有助于节省意志力,把意志力用在更艰难的任务上。
在我们90后这一代出生以前,中国诞生过一部集奇幻、动作、诙谐与特效于一身的影视大片,它的名字叫《西游记》。这是唯一一部我看过三遍以上的电视剧。然而此时此刻,我发现小时候对奇遇的渴望,和长大后对人生的认识,竟如此相似&&想收获最棒的旅程,你要有唐僧那样坚定的志向,要像悟空那样勇敢无畏,要靠八戒带来一路的欢笑,也要像沙僧一样,日复一日地把工作做实。
我很喜欢知乎上的一个问答。
提问者说:&你是怎样走出人生低谷的?&得票最多的答案是&多走几步&。
我想,培养勇气、培养爱好、培养习惯,这三者正是我们能在人生低谷中、能在方向感还不那么强烈时,向前迈出的一些步伐吧。
在接到学院开学典礼致辞的邀请后,我的脑海里一直回响的是那句话&&&听过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习惯在开学开工开幕这样的起始时刻,说些振奋人心的话,说些美好却不容易企及的愿景,但事实上陪伴我们大多数时间的,都是一些再微小不过的喜乐悲欢。当然,这很可能是因为我的眼界还不够开阔,但我确实和很多人一样,感受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琐碎焦虑。
但反过来我也意识到,改变生活中任何一处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其实生活就会快乐起来。就好比无所事事了一阵子后,突然接到一个不太重要的任务,你也能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收获更好的自我感觉。而这个演讲想说的,正是如何对抗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负面情绪:因胆怯犹疑而错失机会的悔恨,因过度依赖单维度的快乐而引发的空虚,因生活缺少计划而状况频出的烦乱。五分钟的时间不指望能说出多么深刻的道理,只求有过相似感受的人,能因此找到一些改善生活的建议。
当你受不了一个人的缺点的时候
当你受不了一个人的缺点的时候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从小就知道这个道理,并且常常以此安慰人,虽然效果没怎么见到过。因为这真是一句废话的真理。但是细细品位起来的时候,却有另外一番滋味,真的用起来的时候,却有另外一种美感。
因为我们常常看到一个人的缺点的时候就看不到他的优点。或者看到他的缺点的时候就会把他全部否定掉。
我刚毕业那会儿曾经有一个奇葩老板,出奇的强势和抠门。他会想尽各种理由克扣工资,并冠以为你好帮助你认识到自己错误的理由。员工们纷纷难以接受这种莫名的压榨而纷纷离去,我也在痛苦中忍辱负重。到只剩下我们几个员工的时候,我的老板不仅不反思,而且更变本加厉到我都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克扣掉几百块工资。同事们都抱怨和愤恨中离开,他们说,作为老板,不该对钱过于计较,这会把公司做死。
他们都对了,公司被收购了,我也离开了。但我没有怨他,反而很感激他教会了我很多。到现在,估计我是唯一一个依然和他保持往来而且关系很亲密的员工,现在我们是相互依赖的朋友。
后来我反思那段过程的时候,我想是什么让我撑下来的。除了极度的忍受外,我发现其实我虽然不懂,却做到了很多。那时候我还是个毛孩子,没有家庭负担,又渴望着学习,本身就没钱,对钱也没那么在意。相反老板身上有很多我喜欢的东西,他在专业领域的造诣是我10年都无法超越的,他掌握着大量的专业人脉及资源。我讨厌他的时候又羡慕他,我忍气吞声的不计较工资,所以他愿意把很多活交给我,我掌握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认识的他的朋友也越来越多,我在专业领域里成长也更快。两年后,我依然没有存款,却有了一定的造诣,那些专业累积让我在第三年开始换来大量的钱。
再后来我很感谢他。在我刚到北京的时候他收留了我,虽然他是因为我能接受低薪而收留的我,但我依然感谢他给我开了那个门。再后来我更感谢他的是,正是因为他和员工搞得关系那么差,才让我有机会靠近他,得到了那么多。我假设了下,假如所有员工都和他关系很好,那我一个刚入世的毛头小孩凭什么得到那么多呢?
我还有过一个奇葩同事,并且当过我一段时间领导。那是一个留法的女博士,十分矫情和做作,刚到我们单位任职就高傲无比,不把我们老员工放眼里。记得有次因为某个员工穿牛仔裤上班就被她罚了100块硬把那个人给气辞职了。自然他这种骄傲的管理没有人服气。我也很讨厌她这点,却欣赏她的才华。她虽然骄傲,但却懂得多,在法国留学的那6年,她耳濡目染了太多优雅,让我一个邋遢的乡巴佬相形见绌。她第一次教会了我原来上班是不能穿短裤的。后来她被我们逼走了,和包括老板的所有人都带着敌意的离去,除了我。再后来公司被大公司收购后,她需要我们的一个业务,找我去联系,于是我很顺利的有了一笔大单。我又很感谢她的高傲和目中无人,所以才让我这个业务能力很差的销售员有了这笔单。
后来我学了心理学,我知道了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这些是人的特点而不是人的全部。
当年,我的同事们因为老板对于工资的无理克扣而否定了这个人,因为法国博士的目中无人而排挤了她,这些都是因为一个人的缺点而否定了他们整个人,因为看到了一个人的缺点而忽略了他们的优点。否定了这个人的代价就是两个人的关系也结束了,忽略了优点的代价就是失去了向他学习和索取的机会。
后来我听说了很多朋友有多讨厌一个人的故事,更感慨万千。朋友说:这种人,我不屑于和他来往,不屑于从他那里得到什么。或者说:这种人渣,没有什么优点可言。有能力又怎么样,人品差我依然不屑。
那是我们失去了发现美的眼睛,被心中的仇恨和怒火蒙蔽了双眼。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恶人,就是恶贯满盈的人都会慈悲的一面和出众的一面。而我们看到哪部分,就会放大哪部分。如果我们期待着他人只能呈现我们认为美的一面,那么我们无疑在塑造一个人际乌托邦,将交际压榨到越来越小。
有的朋友会说,原则性问题,不能侵犯。不禁想起刘备麾下大将魏延。魏延几度弑主投敌,绝对犯了原则性的不忠问题。然而诸葛亮却依然接受了他,并有了&可用其勇而不可用其忠&的伟大理论。不忠是魏延的缺点,能干是他的优点。诸葛亮在这场人际博弈中,并没有因为他的缺点而否定了他的人,而是有效的和魏延达成了合作,在其生前将利益最大化了。
当面对他人有我们不能接受的缺点的时候,我们有很多选择。除了把他的整个人排斥掉外,还有其他很多。
选择二,欣赏他,学习他,感激他。
我有些相信上帝是公平的,为你关了一扇窗就必然为你打开了一扇门。如果他在某个方面很差,这意味着他在另外一个方面很优秀。我们要欣赏他的好,然后学习他的好。两千年前孔子喊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时候估计他也是这个意思吧,并不是所有方面都比我们好的人才可以带给我们成长。同时,发现他好的方面就在训练我们发现美的眼睛,并且训练我们客观看待一个人,区分他的好与坏。这不应该感激他吗?
还应该感激的则是他的缺点。正是他的这些缺点,让别人受不了他,给你提供了一个你们亲近的机会。因为假如你不因此而排挤他,那么你就是他不多的朋友之一,他有更多的资源就会提供给你。不要小瞧一个人,他随时可能爆发出你所未曾见过的一面。即使难以强求自己亲近他,至少你可以不必排斥他,同时表达出你的欣赏。这对他来说可能已经很多了。
选择三,成长自己。
如果你发现依然受不了他,你可以去问自己两个问题:是不是所有人都认为他有这个缺点?是不是所有人都受不了他的这个缺点?答案显而易见,不是。不然他不可能活到现在。
那为什么我们会因为他的缺点而痛苦。
我们所排斥的,其实是我们自己,那是我们不能接纳的自己,也是自己很痛的一部分。如果愿意去看到这部分,就是一个成长。
我的第一任老板对于钱很计较,对此最难以忍受的人必然是最计较的员工,也是最在乎钱的员工。他人品那么差还有那么多客户和朋友,还那么有钱,这说明他人没问题,有问题的可能是我们。为什么我能忍受,因为比起计较钱,我更想得到的是资源,而他对于这方面却很大方。对于我的奇葩同事,当我们所有人都在指责她目中无人的时候,恰恰发现是我们眼里没有她。我们用&新员工应该尊重老员工&的思维要求她,而她在用&平民应该尊重专家&的思维来要求我们。这中间没有谁对谁错,双方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谁也没尊重谁。
你怎么受不了一个人对你,那是恰恰是你那么对了他,或者他触动了你的情结,所以你才会看到这一部分。
你讨厌别人在背后嘀咕你,不正是你在背后嘀咕别人的嘀咕吗?你渴望尊重而讨厌虚伪,当你讨厌的时候不恰恰是没有尊重吗?你讨厌盛气凌人,何尝不是你想压过他去?我们可以有原则,却不必把自己的原则同样要求别人去遵守。当我们在要求别人的时候,恰恰是自己的一种匮乏而计较。
所以你可以追问:我为什么会计较?他触动到了我的什么?激发了我的什么?我在坚持着什么想去要求和控制他?
有修为的大师很少会讨厌人,不是因为他胸襟宽能忍,而是他心里的痛很少别人难以触碰到。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正是如此,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是,你内心有没有一些甚至很多总是被戳痛的点而计较。
我为什么会对他人感到厌烦和讨厌,当追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借此把自己变得更宽,更包容,更接纳,也因而更幸福。如果你不排斥自己心更宽的话。
当你追问完后,你会发现他根本没有你想的那么差,他也是蛮好的一个人,是你的不接纳而放大了。完成成长后,其实你会发现,其实和你讨厌的人搞好关系,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当然你依然可以选择最初的选择一,继续计较,盯着他人的缺点不放。坚持认为是他的问题,然后让自己愤怒无助,或借以鄙视而让自己高高在上。这样也很好,你就可以把问题推给他,并成功地把责任推出去,让他人改变来为你的感受负责。你可以很好地继续当&&受,害,者。
你不需要完美,你需要的是行动与完成
你不需要完美,你需要的是行动与完成
一、完美主义者们的拖延哀歌
有个女友去年刚入夏时就想学游泳。她先在网上搜索和浏览&如何挑选合适的游泳装备&这样的帖子,看了很多帖子,觉得自己掌握挑选技能之后,她开始上淘宝购物,下班回家就在网上浏览游泳装备的商品信息,挑了三四个晚上,终于买好了泳衣、泳镜、救生圈等装备。接着她还看了网上游泳教学的视频,自己跟着视频练习游泳的姿势。然后她跑了自家附近几个游泳馆咨询成人学习游泳的一些情况,可以上的游泳课是怎样的,班级的规模如何,老师的水准以及游泳馆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如何&&等到所有的信息她都觉得自己了解好了,各方面都准备充分了,认为自己真正可以开始学游泳时,夏天已经过去了,游泳池的水变得太冷不适合游了。而她做了漫长一夏的准备,却一次也没有下过水,买的那些装备一次也没有用,这些装备连同她学游泳的热情一并被放进了衣柜里。当然,她还是不会游泳。
这个故事用一句话总结:&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据说这是列宁的名言,很多人把它当成座右铭。为什么她如此想游泳,却一直无法下水,迟迟无法开始呢?因为完美主义在作祟。这位朋友学习游泳的故事是典型的由于完美主义而导致的拖延。
漫画家朱德庸说:&大家都有病&。而拖延症似乎是这个时代人人都会得到病。无论是与朋友交谈,还是在网上看各种文章帖子,或者微信朋友圈里发的信息,你会看到有无数人都在宣称自己有拖延症。拖延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无法按时完成销售报告的白领,与deadline做着斗争的编辑&&严格来说,拖延症算不上一种&症&。无论从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还是中国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中,都找不到拖延症的名字。其实大部分人的拖延行为都没严重到&病&的程度,但是拖延确实给很多人造成了困扰。比如我的这位学习游泳的朋友。同时,我们要看到虽然是同样的拖延行为,但却有不同心理问题。其中,&完美主义&是造成很多人拖延的根源。
有个大学生给我写信:&一直以来我做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匆匆忙忙地开始,总是要准备很长时间,要求万事俱备。比如,老师让我交个报告,我会去图书馆找很多资料,花很多时间认真读这些资料,就是一直无法开始写报告。等我觉得差不多可以写报告时,可以留给我完成报告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就非常焦虑,压力很大,最后因为赶时间将报告草草写完,对自己很生气。再比如期末要考试了,同学们都开始复习,我也认真准备,跟自己说一天要复习多少小时,看多少页书,但是当我看上几页书就去打游戏,看电视时,我就觉得自己打破了之前定的计划,一整天都没心情学习了,然后我开始破罐子破摔,打一整天的游戏。每次打破计划时我都跟自己说,明天重新开始,可是重新开始时我又会遇到同样的情况&&我知道这样的行为会浪费我很多时间,也一直在和自己的拖延症做斗争,但是我总是会控制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拖延,心里很痛苦。&
不知道这封信会引起多少人共鸣,我自己看完对他的这种状态很理解,深有体会。因为从小我就是一个受&完美主义&折磨的小孩。上小学时,我做作业常常要做到晚上十一二点钟,因为当我做错了或者写错字有涂改时,我就要求自己重新开始,把那一页撕掉,在崭新的没有错误没有涂改的纸张上再写一遍作业。所以,一份作业,别人做一遍,而我至少要做两遍以上。于是,不仅经常写作业到深夜,本子也越撕越薄,到期末总是要买新本子。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整个小学阶段,直到上了初中,作业多,课业压力大,我才因为降低标准而改善了自己做作业拖延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学习上获得了从完美主义中解脱出来的轻松。
有不少读者写信来问我:如何开始写作呢?当我脑子里有个写作的念头,想深入思考,发现自己思路不清晰,觉得非要理清楚了才能开始写作。一方面我觉得自己书读得太少,知识累积不够,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太烂,很丢脸,然后就一直没有动手写,拖延着,时间久了,到后来就忘记了写作这回事。
也有人会一口气问我关于跑步的一大串问题:要选怎样的鞋子和跑步短裤,要什么时候跑步比较好,在哪里跑步合适,有什么教跑步的书和视频可以推荐,跑步有哪些注意事项,受伤了怎么护理,要不要找个老师教我跑步&&
无论是写作,还是跑步的问题,问这些问题的人多半是完美主义者,如果他们等到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觉得自己万事俱备的时候才开始行动,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已经老了,写不动,也跑不动了。
二、认清你内在的核心信念
虽然很多人的拖延行为都是完美主义导致的,但完美主义者们内在的核心信念仍然是不同的,完美主义拖延症患者的核心信念是什么呢?
在《拖延心理学》中,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做了完美主义倾向的观察。在研究人怎样面对失败的时候,她识别出了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一种是成长心态 (growth mindset)。
书中说&固定心态认为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成功不过就是要证明你的能力,证明你是聪明的、有才干的。并且,在生活中面对每一个挑战的时候,你必须一再地证实这一点。如果你具有固定心态,就容不得任何情况的任何错误,因为错误是失败的证据,错误说明了你其实根本不聪明,也没有才干。假如你聪明又有才干,不管什么事情,你就没有必要为此而努力;需要努力是不够聪明和没有才干的证据。同时,每一次表现都被看成是对你能力的一次定论性衡量,失败令你感到危险;失败永远地决定了你这个人。&
&第二种心态&&成长心态。这种心态的核心信念是:能力是可以发展的;通过努力工作,你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聪明、更优秀。在成长心态看来,努力可以让你更聪明或者更擅长于某件事情;努力可以激发你的能力并成就自己。在这样的心态看来,你没有必要立刻擅长某件事情。事实上,做一些你不擅长的事情反而更为有趣,因为通过做这样的事情,你可以拓展你自己,并从中学习。有成长心态的人不仅追求挑战,他们还以此充实和提升自己。失败可能会让你伤心和失望,但是成败并不决定一个人本身的好坏。实际上,失败是一个让你加倍努力的理由,而不是一个让你退缩、放弃和拖延的理由。&
所以,当你认为成败决定你这个人本身的价值,你就容易因为完美主义而拖延,相反的,你认为失败并不代表你这个人本身的失败,而且失败可以让你获得更多的学习和成长,你就不容易因完美主义拖延,同时更有动力和激情去尝试之前没做过的事情。
对失败的不同看法是心理学上两种完美主义者&&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者和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的不同之处。
他们的第一个区别是关于对自己的看法。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除了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还相信自己有与这种要求相匹配的能力。而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不相信自己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但是他们又不肯降低标准,于是高标准只会造成他们的挫败感,遭遇失败时提醒他们自己的不完美。
第二个区别是关于对失败的看法。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虽然同样讨厌失败,但他们会把失败看作成功路上必然的经历,并能在失败后很快调整自己,重新出发。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一旦失败,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各种&我就是没用&&我就是差劲&&我就是丢脸&的谴责便开始对自己进攻了,这导致他们的情绪溃败,无法再继续做事。
这是两种对失败的不同心态,如果要我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讲,即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是以目标为导向还是以过程为导向。或者说,你是只看重结果的&成败论者&,还是看重过程的&过程体验者&。
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的拖延行为其实真正害怕的是失败,因为一旦失败就证明自己的无能与无价值。可以说,拖延这个行为于他们而言,有降低他们工作效率,浪费时间等坏处,也有将他们从可能发生的失败中保护起来的好处:我不做,我就不是失败的,那我就不需要面对自己的无能与无价值感。
我有个心理咨询师朋友,她最大的困扰在于她在写作上总是拖延。她有很多的感受和想法想表达,但是她始终无法将脑中的想法变成文字,和她搞工作室的同事让她写个文章,她也一拖再拖。我们就这个事情深入交谈,她和我讲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情。
上小学的时候,她的作文写得很好,常常被老师当范文念给全班同学听。有一次她妈妈带她去北京旅行,参观了北京天安门。回来之后,她写有关北京天安门的作文。但是,这篇作文她写得有点虎头蛇尾。她们那时有一篇课文就叫《天安门广场》。她看了课文之后,觉得别人写得很好,而自己写得很差。老师也批评她写得作文虎头蛇尾。同学们看了她的作文,也嘲笑她写得不怎么样。这个事情对她的影响很大。从此之后,她内心的想法就是:&无论我写什么,都是别人写过的;无论我写什么,总有别人比我写得更好。&这样想,写作对她而言变成毫无意义的事情,只是在浪费时间罢了。于是她在写作一事上就变得非常拖延。
她和我分享完这个故事,我很感慨,对她说:&你是否有想过,就算别人写得再好,那是别人写的东西,而不是你写的。不管你写得如何,当你写作的时候,你就有了一个写作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真真正正属于你的,而不属于其他任何人。对你来说,完成比完美似乎更重要。&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写作的原因,我不需要跟别人去比较,要写出多好的文章,而是我就是喜欢写作这个过程,当我写作的时候,我感到快乐。
前段时间,这位朋友开心地告诉我,她终于克服了写作拖延症,开始写作了,从每次写200字开始,她开始享受写作过程带来的快乐,我替她高兴。
并不是所有的完美主义者都会有拖延问题,就算一个完美主义者有拖延问题,他也不是在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拖延,他的拖延症往往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而这个独特性往往与一个人的童年经历或者内心创伤有关。比如我这位咨询师朋友在写作上的拖延就与她小学时的那段经历有关。
我有个咨客是名销售,工作上得心应手,业绩做得很棒,只有在做销量表这一工作上有很严重的拖延问题,令他头疼不已。每个月初要交的销量表他会拖到月底才交。原因是他小时候做数学作业,他的父亲总会很认真的检查,如果发现错了就会大声呵斥他,罚他重新做,甚至会动手打他。因此,每次做数学作业他都一而再再而三的检查,生怕出错挨打。这事情给他造成内心的阴影,长大后凡是与数字有关的工作他要么不想去做,要么做的时候反复检查,核对。
我们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完美主义者的拖延行为往往与他的童年创伤有关。
三、克服完美主义导致的拖延的一些方法
讲了这么多,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以下的方法,用来克服完美主义导致的拖延问题。
1、看看你的完美主义拖延行为是否与童年创伤有关。如果是因为童年创伤而导致的完美主义拖延行为,先看到那份创伤是如何影响自己的。通常这些创伤的背后与严厉、高标准的父母有关,父母经常采用批评式的教育,使得孩子害怕失败,他们对失败会有灾难化后果的想象,觉得若自己这次失败了,自己也会就此完蛋。后来,拖延往往就成了一种自我防御的机制,用来逃避风险。你的完美主义拖延行为是否与童年创伤有关,如果有,先看到并且承认这份创伤,然后去治愈它。当创伤治愈后,拖延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新的习惯得到解决,甚至内心创伤治愈后,拖延问题会自然得到改善。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请允许自己慢慢来。
2、设定真实可及的目标。很多完美主义者的拖延行为是因为将自己的目标制定得太大了,那些难以企及的高标准压得人无法行动。你需要看看自己是否将目标制定得太高,太不切实际了。如果是,就要进行调整,降低自己的期待,参考以往的成功经验,设定真实可完成的目标。如果有一个大目标,可以再将大目标分成几个连续的小目标,每一次小目标的完成都会增加你的自信心。
3、享受做事情的过程,而不执著于最终的结果。做事情时,把你的关注点放到过程上,以过程为导向,积极关注自己在过程中取得成果,学习到的东西,获得的成长,并且去挖掘自己在过程中得到的乐趣。记得不要与别人比较,而是与自己比较,看看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相比,今年的自己与去年的自己相比,是否进步了。重要的是在做事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你对什么感到兴奋,你提升了什么,而结果只是一个背景而已。而能力也不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它是可以变化和发展的,没有什么需要证明。当你在过程中得到很多的乐趣和快乐时,你会觉得那个过程本身即是结果,过程即充满了意义和价值。
4、重新定义和看待失败,不把事情的&成败&与&我&的价值对等起来。前面讲到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会把事情的失败和自我价值完全等同起来。因此,要克服拖延,完美主义者除了看重过程,还要把事情的成败与否与自己这个人本身的价值区分开来,&我做的事情失败了&并不等于&我这个人失败了&。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常常将&我做的事情&和&我&等同起来。如果我们改变面对失败的心态,从&固定心态&更新为&成长心态&。能够把每一次失败都当成一次成长的契机,充实和提升自我的手段,可以丰富和扩展我们的人生,那么我们就不再如此害怕失败了。
5、不因自己不能高标准地完成某项任务而破罐破摔,彻底放弃。很多完美主义者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一旦打破自己的计划或者约定,他们就破罐破摔,彻底放弃,他们承受失败的能力几乎等于0。他们喜欢不断地重新开始,相信明天就会完美了,却不能做到更灵活地面对和处理那些不完美。他们只有两个极端,要么完美,要么放弃。保持一个灵活,充满弹性的心态可以帮助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克服拖延。当打破约定后,你可以有其他的选择,比如重新调整计划,比如允许自己不完美,再比如选择完成而非完美。
6、立即行动,先开始再说。这一点对所有的拖延症患者都合适,尤其合适那类做事情要万事俱备的完美主义拖延人士。什么事情,拖得你心烦又痛苦,立即行动,先开始再说。前面提到有人问我何时开始写作或者何时开始跑步,我往往回答:现在。现在就是最好的时间,开始吧。如果你想写作,不管脑子里想到些什么,也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你写的东西,先坐下来写上三分钟再说。如果你想跑步也是如此:找一双舒服的鞋子,跑上三分钟再说。你会发现,一旦你开始了,即便三分钟过去,你也无法停下来,会继续干下去。我们做很多事情只要有必要条件就可以行动了,不必等到充分必要条件都满足,一是很难有充分必要条件都满足的时候,二是即便等到了充分必要条件都满足的时候,往往会错过最好的时机。就像我的那个学游泳的朋友一样,准备了一整个夏天还没有游过一次泳。如果用她准备的那些时间来练习游泳,她早已学会游泳,并享受到炎热夏日四肢在水里舒张的愉悦感。你要想尽快学会游泳,那就要尽快下水。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要等到万事俱备再行动,那如果遇到一直都无法俱备的情况,怎么办?难道要一直等下去吗?西方有句谚语叫做:&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for die&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
7、学会激励自己而非谴责自己,为自己阶段性的胜利而庆祝。我们很多人都喜欢谴责自己而做不到激励自己。在失败的时候谴责自己,在成功的时候又不奖励自己,这是很多人的做法,这样对自己真是相当不公平也不疼爱。很多人一边自责和辱骂自己,一边拖延着,以为这样自己的拖延行为就能够改善,殊不知,自我厌弃换不来行动力,只会导致更严重的拖延。内疚和自责会让我们陷入&放纵&自责&更严重的放纵&这一恶性循环。同时,谴责自己也会消耗我们大量的心理能量,带来更多的压力,让我们无力去自控,无法理性思考,也无法振作起来去克服拖延。相反的,对自己的爱,对自我的接纳,失败时候的自我激励,阶段性胜利时候的奖励和庆祝,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战胜拖延,增加意志力和自控力。所以,在拖延发作时,多对自己说&加油&&你好棒&等激励的话语,有利于你克服拖延,变成更好的自己。
从30岁至35岁:为你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
从30岁至35岁:为你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
在最近的一年的职业规划咨询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35岁以上人群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的迫切性。也正是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得以清晰地洞察到,时间点的把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如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们的客户中,遇到的往往是两类较为极端的案例:一类是已经做到一定级别&&至少是总监级以上,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年薪不少于20万的人;另一类是工作多年,但依然处于一个相对低的位置,无论是职位层级和物质回报,还是个人的价值感,均无法得到较高认同。这两类案例虽然极端,但却给我们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考。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但凡那些在职业发展上获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长的领域,至少精耕细作了10年以上。而那些在职场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属于每隔一两年换方向,从来没有在某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下去。当然,除了频繁跳槽的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已经在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但这种积累属于重复劳动式的,并没有上升,致使职业发展原地踏步。
不管你是否承认,你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的话,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当然,根据我们的实践咨询经验来看,如果你真到了35岁甚至更高的年龄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个问题你已经无力解决了,很多现实的困难会让你有心无力,束手无策。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因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不迭,但却欲哭无泪。所以,无论是为了避免走更多的弯路,还是迈向更大的成功,你都必须提前思考你未来的谋生之路。已经有太多的案例证明:未雨绸缪会比临时抱佛脚有用得多。
在我们的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80后,也是职业规划问题的高发区。年龄最大的一批80后,已经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80后,正在迈向三十而立的路上。如果说年轻是上帝给予你的犯错的资本,你还有时间去弥补;但如果你已经到了二十岁的尾巴上,这种资本将不再是你的专利。从大学毕业,到你的而立之年,这个时间已经足够长,让你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反思自己的成长。
从30岁到35岁,这其中有5年的时间。假如给你足够犯错的时间,那么,为了不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变得一塌糊涂,你至少应该在30岁就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利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这可能是你成长的最后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你已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你的年少轻狂。否则,你多走一步错路,就必定要在以后以十倍的代价补回来。从30岁到35岁,你应该学着为你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以便让你下半生的职业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够重来&的悔恨和遗憾中度过。
30岁:你必须要面对的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家庭与责任的问题。
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不要以为有些问题离自己还很远。无论是颓废还是忙碌,你的时间都在飞快地逝去,你感觉自己在加速变老。有些问题,不管你是否愿意去面对,但你的成长阶段决定了你必须要承担与年龄相匹配的责任。大多数的人,到了这个年龄段,都必须要考虑一下家庭问题。如果你已经成家立业,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你的职业到底该如何发展,才能确保让你支撑整个家庭的负担?这不仅仅包括你的爱人,还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尤其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时候,你要承担的是双方四位老人的供养)。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压力是成倍增长的,但如果你在职场上的成长无法实现倍增,甚至还在以某种形式进行着倒退,那么,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会面临更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更多的时候,会使你没有余力去谋求更好的发展。很多人在跳槽时,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如果我跳了,如果收入没有现在的高,那么,现在的工作,我还会轻易再动吗?说得更不客气一点:我还敢轻易再动吗?我还有那个胆量与勇气吗?所以,要想行动,就趁早,趁你还没有背上家庭的包袱的时候,轻装上阵,拼尽全力向前冲,这是你唯一的选择。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享受安逸,否则,你的后半生都将永远在碌碌无为中&被安逸&下去。
第二个问题,是能力与年龄的匹配度问题。
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明确规定要5年经验、10年经验等等类似的工作经验要求呢?因为工作时间意味着与之匹配的能力等级。同样的工作,5年经验和10年经验所积累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能承担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你的工作年限越长,往往也意味着你的能力越强,这二者之间是一种正向倍增的关系。但如果你违背了这种关系,那么,你就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进而丧失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在我们的很多客户中,其中较为棘手的一种情况,就是能力与年龄不匹配的问题。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甚至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所以当他们的职业想向上突破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是频繁跳槽,没有在一个方向上积累,无一技之长;二是虽然在一个方向上长期积累,但只有第一年是成长的,剩下的几年都是在做重复劳动,原地踏步。
所以,对于那些年龄30岁的朋友来说,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慎重审视一个问题:从毕业到现在,我工作几年了?我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是否与我的年龄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么,你一定要及早树立危机感,并跑步前进,以弥补与那些先知先觉者之间的差距,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的过程中被他人挤下马。
第三个问题,是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提升问题。
我们曾经服务过一个客户,做销售做了五六年,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有一次跳槽去应聘某知名快消企业的区域营销经理的职位。在面试的过程中,所有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他都能够对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统层面及战略层面的问题时,他的脑子就一片空白。我相信在职场上做过五六年的人都有这种感受:感觉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无论是流程,还是技巧与方法,都能够熟练掌握;但如果从更高一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往往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身在职场,不同职位等级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他们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同样也有差别。一个最基础的业务员,想着如何维护好终端,这是战术层面的东西,也是他的职责所在;但如果一个营销总监这样的角色,还和业务员一样天天想着如何去和终端老板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职了。每一个企业的运营,都会由战略与战术所构成。大的战略会细分成小的战略,小的战略会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执行战术,由基层人员去付诸实施。不同层级的人,分别负责不同高度的工作,各司其职,这也是团队协作的意义所在。同样,每一个不同层级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识结构。层级越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要不然,你的能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基层操作层面上,不会有大的发展,职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
另外,从沟通的层面来说,你的职位越高,你与老板的距离就越近,你与公司最高领导接触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果你看待问题的思路无法与老板们保持在高度上的一致性,那么,你的能力是无法得到认可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向上晋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职业生涯也会就此止步。
30岁之前:如何打好基础
30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之前,会有一个评估环节,系统评估客户的综合基础,看看是否还适合做职业规划。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标准,就是年龄问题,重点是30岁左右的年龄。如果你30岁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积累,那么,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要想获得突破是十分困难的,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无法解决。这是硬伤。但凡遇到有这样硬伤的客户,我们只能对他们说&很抱歉,我们无能为力。&所以,要想让你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不后悔,顺利渡过30岁这道坎,你就需要在30岁之前对自己负责,未雨绸缪。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因为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而这种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虽然经验并不一定与能力相关,但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没有提升的可能。
关于目标与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所谓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有一个核心才行。围绕着这个核心,你才能构建你的竞争力。而这个核心,就是你的职业目标方向&&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解决了,方向明确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弯路的人走得快,因为你明确你的目标,你一直在朝着你的目标前进,你是在走直线。捷径是什么?捷径就是不走弯路,永远走直线。
我们去年曾经咨询过一个客户,7年换了6家公司。按照通常的理解,大家往往会认为这个人的职业发展很糟糕。其实不是。这个人目前的税后月薪是1万元,属于还不错的那种水平。大家也许会纳闷:为什么频繁跳槽的一个人,会有这样的职业发展水平呢?有些人会觉得他很幸运,运气比别人好而已。其实不是。观察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一次跳槽,他都没有偏离既定的方向。只要方向不错,那么,他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接近这个方向,都是在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的筹码。你积累的厚度,将最终决定你未来的发展高度。现在房价、物价这么高,很多人的生存压力也骤然增加,由此也导致很多人迫于生存的压力而变得浮躁和随波逐流。一份工作,往往坚持不了几个月,觉得看不到希望,工资无法提升,往往就选择跳槽。但实际上,跳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的用人单位,都变得非常务实,做多少事,拿多少钱,天经地义(当然,特权阶层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如果你无法为公司发展贡献更大的价值,却还想着得到更多的回报,这样只赚不赔的买卖是没有人愿意干的。你为公司贡献多少价值,取决于你的能力到底有多强。而能力的积累,则源自于在一个方向上的长期坚持。既便是那些看起来令人很羡慕的成功者们,也少不了日积月累的修炼与成长。那些因为走了弯路却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损失补回来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让你失去更多的东西。
大家可能听说过10000小时定律:不论你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你都必须至少付出10000个小时的磨练。Macolm Gladwell在他的新书《异类:成功人士的故事》中说道,无论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企业家,音乐家还是科学家,经调查,你都会发现他们至少都在付出了长达十年,每天不低于三小时的努力之后才崭露头角的。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34岁的世界顶级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罗夫出生在西伯利亚,在4岁的时候接触到第一把小提琴,从此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然而他的天赋和敬业度是成正比的。他每天练习7小时,5岁就举办了独奏会,15岁就获得了国际大奖。文格罗夫说,&我的母亲每天晚上8点回到家,吃完晚饭之后就教我小提琴直到凌晨4点。对于一个4岁的小孩来说,这简直就是酷刑,但两年后我变成了小提琴手。&
很多人在抱怨没有机会。其实并非如此。肯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弗兰克&弗雷迪认为有效投入很多时间去练习的人自然会拥有自己的运气:&他们近乎苛求地努力,当运气来的时候,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这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如果你没有遇到机会,不要抱怨,你首先要反思的是自身,到底哪些方面准备不足?根据我们的经验,只有你在一个方向上坚持至少5年以上,你才有可能得到回报,而且这种回报会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一个相对长期的影响。同时,也正是这么长时间的积累,让你的基础非常扎实和牢固,你的脚步也会站得更稳。
身在职场,无非要做两件事:一是做事,二是做人。如果说找准目标为是了积累更多的核心技能,更好地做事的话,那么,学会做人,则是你要职场发展要考虑的第二件大事情。我们甚至认为,会做人比会做事还要重要百倍。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目标,对于很多迷茫中的人来说可能并不是容易的事;但学会做人,则是你在任何公司、任何时候都可以修炼的一种职业素养。即便你的职业技能没有多大的突破与成长,但良好的职业素养则会从另外一种层面为你的职业发展增添筹码。我们也遇到不少能力不足、但态度很好、很积极的客户,他们用自己的优秀职业素养成功征服了面试官,得到了不错的发展机会。有句话叫&要做事,先做人。&能力不足,可以慢慢培养;但如果不会做人,在任何组织中,都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在做人的修炼中,有四项要素,是能够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起到致命性影响的。
第一是你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其中包括与你的上司的关系,以及与你的同事的关系。与上司的关系不好,直接决定着你的升迁。所以我经常对我们的客户说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与上司的关系不好,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你在这个公司的职业生涯就此终结。& 而与同事的关系不好,即便你哪一天升迁了,成为了他们的领导,你也会因为缺乏&群众基础&而导致权力被架空,你的下属对你不是阳奉阴违,就是故意挑衅,你会发现领导这个位置其实很不好坐。
第二项要素,就是要树立不断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注重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在去年曾经遇到过一个客户,已经近40岁的人了,做会计做了14年,但仍然只是一个基层主管的职位,在公司中也看不到晋升的机会,也已经好多年没有加薪了。我们问了他一个问题,&在这14年中,你有没有进行过培训、进修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充电?&他说,&没有&。&从来没有吗?&&从来没有。&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这种现象在职场中却是非常普遍的。关于自己的学习与成长,你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与一年前相比,我的专业能力明显进步了吗?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吗?假如遇到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我一个人是否能够独立搞定,是否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厚度决定高度。你所以会有厚度的积累,原因在于你不断强化的学习能力。没有学习,你的职业发展就会在原地踏步。你以为你没有退步,但实际上别人在进步,你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你也就退步了。
第三项要素,就是要树立职业化精神。不管你有没有目标,不管这项工作是不是你愿意做的,只要你在这个岗位上,你就应该把事情做好。在其位谋其职,这是最起码的一种职业素养,也是任何岗位上都不可或缺的一种职业精神。既然在这个岗位上,你的岗位职责要求你把工作做好;如果不想做好,那就走人,别在这里浪费大家的时间。良好的职业素养,有时候比能力本身更重要。
我曾经在新浪微博上看到过别人总结的&企业中8类精神乞丐&,我觉得很好地描述了当下一部分人的职场态度:领导不和我沟通,我就不沟通;领导不认可我,我就不好好干;领导不鼓励我,我就不好好干;我不开心,是因为领导不会哄我;完不成任务,总是拿一堆客观理由来应付;做错事后,总希望大家不要小题大做;不懂技术,抱怨公司没有培训;不上进,抱怨公司氛围不好。
良好的职业化精神,是很多优秀人士身上必备的成功素质。即便这份工作你不喜欢,也不要用消极的的方式去对待,因为你不仅在浪费公司的时间,更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身在职场,你能收获的无非是两种东西:一是回报,二是成长。在没有明确的目标之前,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把所有你能够在这个职位上得到的东西,统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你会两手空空,什么也得不到。
第四项要素,就是要有强大的内心。我所遇到的很多人,其实内心里都很脆弱,无法经受漫长人生道路上所降临的各种苦难。要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即便是耶酥,又何尝不会遭受苦难的洗礼?强大的内心可以让一个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而消极悲观只会让你在希望面前错机良机。《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你没有本事成为圣者,但一定要变成强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永远是自然进步的永恒法则。你只有适应这个法则,才能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生存之地。
30岁之后:如何实现质的突破
30岁以后的职业发展,不应该再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的状态。要想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实现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你应该从30岁开始,好好利用5年时间,着手以下3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的准备。
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你的专业化品牌构建。如何构建你自己的个人品牌。你到了30岁以后,再去频繁跳槽,肯定是不行的,最大的不利,就是你的专业知识成长,永远只是停留在一个相对低的层次上,而这又会影响你职位的晋升与薪水的增长。我该干什么,适合做什么,此时应该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定位,并利用剩余5年的时间去积累。否则,&35岁现象&一定会在你身上上演。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其专著《专业主义》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 你是一流的商务人士,还是一般的上班族?差别就在这里!给自己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为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有价值的筹码。我们曾经遇到过5年跳槽13次、接触过10余个行业的客户。假如你也这样,就毫无专业性可言了。
当然,为了支撑你&专业化&的品牌形象,你还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知识结构的问题,要脱离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把你看待问题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成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而不是&鼠目寸光&的人。你要向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人看齐,并以他们为目标,作为自己修炼成长的榜样,一步一步弥补与优秀之间的差距。这个时候,在职学习、进修、培训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学会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第二个方面,就是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每一个行业的优秀人才,都有自己聚集的圈子。比如哈佛商业评论网、职业经理人网、业务员网等等,都是相关人才聚集的地方。为什么有些人出去讲一次课就要好几万?为什么有些人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原因就是他们的影响力太大了。你要想成为优秀的职场人士,也必须像那些最优秀的人看齐,树立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用你的思想去影响别人。我们去年遇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小伙子,至今印象深刻。他是一个印刷专业的大专生,毕业之后去印刷厂做销售。或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个专业、这个职位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正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没有什么含金量的职位,他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构建着自己的影响力。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每月都要写一篇文章,发表在这个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上。当然,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能够达到发表的质量,但每个月必须要保证质量写一篇。这样做的好处,第一是树立了你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第二,可以让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前面提过知识结构的问题,这里需要再强调一下。你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得到的知识,终究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要想形成你自己的知识结构,你需要将这些外来吸收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同样的知识理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的感受和心得是不一样的。你写文章的过程,也就是对你自己在实践中的感悟和心得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你&自己的&知识。
第二件事情,就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这里指的是中层管理者,也是你的第一个管理者目标)。除了那些对于技术十分热衷的人,如果你要想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空间,职位上的晋升必不可少。有些人会说我不愿意成为一个领导者,我只希望做好自己的份内事,我就满足了。对于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我只能说很抱歉,这不是你能选择的。原因很简单:你25岁的时候,可以做一名基础员工;30岁的时候,也可以做一名基础员工;但你到了35岁以上的时候,你如果还只想着做一名基础员工,那就不太现实了。我们前面提到过&35岁现象&。如果一个已经35岁的人,他的能力还只是局限在基础岗位上,那么,这样的人基本上是没什么价值的(当然,落后的国企及事业单位除外)。所以,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必须把职位晋升作为你职业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
走上了管理者岗位,是你职业成长的关键一步。以后的发展空间,都与此次的晋升密不可分。但这个位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坐稳。盖洛普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基础员工之所以离职频繁,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于公司,而是在于其上司&&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在我们的职业规划咨询经历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正因为中层管理的不善,而对于下属员工的发展与成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他们职业发展无论是在专业能力上,还是在职业修养上,均不能得到有效的成长。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中层危机&对于公司的发展多么多么重要这样比较宏观的话题,单纯从小处来说,你必须要意识到:你的管理,将有可能改变你的下属的终身命运,是你错误的管理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你的下属,迫使他们离开公司。管理者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对于频繁跳槽的人是深恶痛绝。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不得不说的是:当你们在抱怨求职者的不忠、素质低下时,你们是否考虑过建立一种良性的人才成长机制,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成长?你们在抱怨人才短缺的同时,是否考虑过如何去认真地培养人才?很多企业会说我们培养了,但留不住,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这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对于人才培养也就不那么热衷了。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你为什么留不住人?如果每个公司都不去培养人才,都想吃&现成的&,那么,最终的后果将是:所有的企业,都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地!
当你的成长因为你的上司而受到阻碍的时候,这是你的不幸,你可以选择&用脚投票&;当你某一天也成为管理者的时候,我们不希望把这种不幸继续传递下去。唯有如此,人才的培养才能进入正循环,才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在职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其中困难多多,但我希望有理想的人能够不断努力,慢慢改变这一切。
第三件事情,就是找一家成长中的公司,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伴随其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找一家具有成长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公司,并随着公司一起成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你可以亲眼目睹一家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对于公司的运营也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你也能够体会到你的角色在公司成长中的位置和作用。二是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你的价值会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会更容易展现出来。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倾向于寻找大公司,这也可以理解,但是要想快速的成长,寻找规模不太大的成长中的公司,其实是更好的一种选择。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你的职位晋升也会更快。三是你的忠诚度会为你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回报。企业用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忠诚度。没有哪一个企业喜欢朝秦暮楚的员工。尤其是现在跳槽率、流失率在众多企业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忠诚就成为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职业精神。
不论你现在已经&奔三&,还是正在&奔三&的路上,请始终告诫自己:不要虚度了大好年华,抓住所有能够抓住的时间,为自己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当你慢慢变老的时候,回想自己的一生,你希望是令人欣慰的一生,还是悔恨和懊恼的一生?
最后,借用我最喜欢的乔布斯语录,作为本文的结尾。&人这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绝伦。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你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们既想活得有意义,又想活得成功。
你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们既想活得有意义,又想活得成功。
哈佛首位女校长福斯特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你为什么焦虑?
亲爱的同学们:
早在2007年冬天,助理就告诉我要有这么一个演讲。我没有什么准备,只是想随便与大家聊聊,或许对你们以后会有帮助。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很多都去了华尔街?
当我在Kirkland吃中午饭的时候,在Leverett吃晚饭的时候,当我在我上班时和同学们见面的时候,甚至当我在国外碰见我们刚毕业的学生的时候,同学们都会问我一些问题。你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不是课程计划,不是提建议,也不是问老师的联系方式或者学生的空间问题。实际上,也不是酒精限制政策。你们不停地问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很多都去了华尔街?为什么我们哈佛的学生中,有那么多人到金融、咨询和电子银行领域去?&
这个问题可以从好几个方面来回答,当威利萨顿(一个美国银行大盗)被问到为什么要抢银行时,他说&因为那儿有钱&。我想,你们在上经济学课的时候,都见过克劳迪亚&戈丁和拉里&凯兹两位教授,他们根据70年代以来他们所教学生的职业选择,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发现,虽然金融行业在金钱方面有很高回报,但还是有学生选择了其他工作。实际上,你们中有37个人选择做教师,有一个会跳探戈的人要去阿根廷的舞蹈诊疗所上班,另一个拿了数学荣誉学位的人要去学诗歌,有一个要在美国空军受训做一名飞行员,还有一个要去做一名治疗乳房癌症的医生。你们中有很多人会去学法学、学医学、读研究生。但是,根据戈丁和凯兹的记录,更多的人去了金融和咨询行业。Crimson对去年的毕业生作了调查,参加工作的人中,58%的男生和43%的女生去了这两个行业。虽然今年的经济不景气,这个数字还是到了39%。
高薪、不可抗拒的招聘的冲击、到纽约和你的朋友一起工作的保证、承诺工作很有趣&&这样的选择可以有很多种理由。对于你们中的一些人,也许只会在其中做一到两年。其他人也都相信这是他们可以做到最好的一份工作。但,还是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其实,比起回答你们的问题来,我更喜欢思考你们为什么会问。戈丁和凯兹教授的研究是不是正确的;到金融行业是不是就是&理性的选择&;你们为什么会不停地问我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个看似理性的选择,却会让你们许多人无法理解,觉得不尽理性,甚至有的会觉得是被迫作出的必要的选择?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困扰这么多人呢?
我认为,你们问我生活的意义的时候,是带着指向性的&&你们把它看成是高级职业选择中可见、可衡量的现象,而不是一种抽象而深不可测的、形而上学的尴尬境地。所谓&生活的意义&已经被说滥了&&它就像是蒙提&派森(MontyPython)电影里可笑的标题,或者说是《辛普森一家》里的那些鸡零狗碎的话题一样,已经没有任何严肃的含义了。
你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们既想活得有意义,又想活得成功
让我们暂时扔掉哈佛人精明的处世能力、沉着和不可战胜的虚伪,试着来寻找一下你们问题的答案吧。
我想,你们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你们不想只是做到一般意义上的成功,而且还想过得有意义。但你们又不知道这两个目标如何才能同时达到,你们不知道在一个大名鼎鼎的公司中有一份丰厚的起薪,并且前途很有保障,是不是就可以让你们自己满足。
你们为什么要焦虑?说起来,我们学校这方面也有错。从你们进来的时候,我们就告诉你们,到这里,你们会成为对未来负责的精英,你们是最棒的、最聪明的,我们都要依靠你们,因为你们会改变这个世界。这些话,让你们个个都胸怀大志。你们会去做各种不平常的事情:在课外活动中,你们处处体现着服务的热情;你们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因为你们关注地球的未来;在今年的总统竞选中,你们也表现出了对美国政治改革的热衷。但现在,你们中的许多人迷惘了,不知道这些在作职业选择时都有什么用。如果在有偿的工作和有意义的工作之间作个选择,你们会怎么办?这二者可以兼顾吗?
你们都在不停地问我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关于价值、试图调和那些潜在竞争的东西、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认识等等。现在的你们,到了要作出选择的转换阶段。作出一个选择&&或工作、或读研&&都意味着失去了选择其他选项的机会。每次决定都会有舍有得&&放弃一个可能的同时,你也赢得了其他可能。对于我来说,你们的问题差不多就等于是站在十字路口时的迷茫。
金融业、华尔街、&招聘&就是这个困境的标志,它带来了比职业选择更广更深的一系列问题。不管你是从医学院毕业当了全科医生或者皮肤科医生,从法学院毕业进了一家公司或者成了一名公设辩护律师,还是结束了两年的Teach for America项目,在想要不要继续教书,这些问题总会在某种程度上困扰你们。你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们既想活得有意义,又想活得成功;你们知道你们所受的教育,让你们不只是为自己的舒适和满足而活,而且还要为你们周围的人而活。现在,到了你们想办法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了。
我想,还有一个原因使你们焦虑&&这个原因和第一个原因相关,但又有所不同。你们想过得幸福。你们一拥而上地去选修&成功哲学&和&幸福的科学&,想从中找到秘诀。但我们怎么样才能幸福呢?我可以提供一个不错的答案:长大。调查数据说明,越老的人&&比如我这个岁数的人&&比年轻的人感到更幸福。但可能你们都不愿意等。
当我听着你们说你们面前有如何的选择时,可以听出来,你们在为搞不明白成功和幸福的关系而烦恼&&或者更确切地说,什么样的成功,不仅能带来金钱和名望,还能让人真正地幸福。你们担心工资最高的工作,不一定是最有意义、最令人满足的工作。但你们想过没有,艺术家、演员、公务员或者高中老师都是怎么过的?你们有没有思考一下,在媒体圈里该怎么生存?你们是否曾试想过,在经过不知道多少年的研究生学习、写了不知道多少篇论文之后,你们能否找到一个英语教授的工作?
所以,答案就是:只有试过了才知道。但是不管是画画、生物还是金融,如果你都不试着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果你不去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生活的路还很长,总有机会尝试别的选择,但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这个。
先到你想去的地方,然后再到你应该去的地方
我把这个叫做职业选择中的停车位理论,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和同学们说这些。不要因为你觉得会没有停车位,就把车停在离目的地20个街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