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脑出血病人能活多久做积极的心理暗示 让他可以配合治疗

  【摘 要】目的:观察心理康复疗法治疗脑溢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心理康复疗法治疗40例脑溢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心理康复疗法治疗脑溢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溢血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心理康复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的MBI、MSSS、HAMD,对比分析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MBI、MSSS、HAMD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χ2=19.9076,P=0.0000)。结论:心理康复疗法治疗脑溢血患者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MBI、MSSS、HAMD评分,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6/view-5018795.htm  【关键词】心理康复疗法治疗;脑溢血;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5-02   脑溢血属于“脑中风”,是一种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脑部并发症之一,因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已经成为了当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极大程度地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1]。为此,我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2月期间,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之上采用心理康复疗法治疗40例脑溢血患者,疗效显著,现将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溢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2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中第3次修订的脑溢血诊断标准[2],并行脑CT检查,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将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2.8±8.7)岁,14例右侧半球病变,26例左侧半球病变;观察组40例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62.5±8.9)岁,18例右侧半球病变,22例左侧半球病变。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变部位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高度可比性,入选患者依从性好,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的协议,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药物治疗,严格按照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所制定的治疗规范,给予患者基础性治疗、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硬化等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心理康复疗法治疗,具体内容如下:(1)自接诊开始,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应始终保持和蔼,仔细耐心询问其病情。入院后,给予患者全面的常规体格检查,并向其详细阐述每项医疗操作,丰富其对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健康知识。(2)充分地激发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力度,尽最大可能地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给予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现实,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树立其能够治愈的信心。(3) 全程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行1周2次的为时半小时的心理咨询,紧密结合认知疗法和支持疗法来行专业化的心理辅导,最大可能地开导患者,消除其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主动积极地接受各种康复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本研究依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中通过的脑溢血疗效评定标准[3],对脑溢血患者的疗效评价如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社会功能、自知力基本恢复者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社会功能、自知力部分恢复者为有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或加重,社会功能、自知力无任何恢复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MBI、MSSS、HAMD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疗效分析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χ2=19.9076,P=0.0000),见表2。   3 讨论   脑溢血属于“脑中风”,是一种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脑部并发症之一,指的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发的出血,最常见病因有颅内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常由情绪激动等因素引发,致使大多患者在活动中就突然发病,发病非常迅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肢体偏瘫、意识障碍、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脑溢血因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已经成为了当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极大程度地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康复疗法组的MBI、MSSS、HAMD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用药物治疗组(P<0.05),心理康复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2.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χ2=19.9076,P=0.0000),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4]。   综上所述,心理康复疗法治疗脑溢血患者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活动能力,还能改善其神经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永喆.脑溢血患者的临床护理8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 08(11):206-206.   [2] 任红彬.脑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148-148.   [3] 刘飞.脑溢血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 116-116.   [4] 孙白茹,胡晓娟.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C].//全国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进展研讨会暨护理管理、临床教学与心理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如何把病人带回到春天的阳光里――谈慢性病管理与医患沟通
作者:[1]&单位:航空工业中心医院第二门诊部[1]&&
文章号:W<font color=#7166&&
11:03:25&&
文字大小:
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有效管理,是社区全科医生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课题。因为此类疾病不但需要有效药物的治疗,有责任心的医生的随访,而且更需要病人的长期的积极配合――特别是在改变生活方式方面――这一项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病人良好的对治疗、康复的依从性水平决定着防治效果的优劣。而医生与病人的良好沟通是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必不可少的途径。这就像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所指出的一样: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共情)应当看做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
关键词: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内容摘要]&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有效管理,是社区全科医生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课题。因为此类疾病不但需要有效药物的治疗,有责任心的医生的随访,而且更需要病人的长期的积极配合――特别是在改变生活方式方面――这一项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病人良好的对治疗、康复的依从性水平决定着防治效果的优劣。而医生与病人的良好沟通是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必不可少的途径。这就像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所指出的一样: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共情)应当看做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因此,应当认为医患交流是医生的必修课。笔者通过生动的临床实例阐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沟通内容的选择,沟通的主要环节方法[1]以及在慢性病管理与治疗中医患沟通的重要作用,说明了医患之间有效的沟通,能够改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误区,唤起病人对康复的自信心,增加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感,从而实现了病人由被被动接受治疗到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角色转变,明显促进病人的康复,从而实现如同白求恩医生所提出的工作目标:把病人带回到春天的阳光里。&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近年我国心脑肾血管等慢性疾病及糖尿病快速增长,发病年龄明显提早,全国慢性病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约25%的城市居民患各种慢性病,60%的就诊病人为慢性病人,慢性病造成的“早逝”占我国全部潜在寿命损失的63%。而导致这些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仍在大量增加[2]。据预测,由于对导致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情况及疾病对策不同,未来十几年心血管等慢性病死亡率,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将呈下降趋势,而在我国、印度、东欧、俄罗斯等将大幅度上升,对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威胁。遏制上述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成为医务界重要责任之一,社区全科医生处在基层医疗第一线将扮演重要角色。&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有效管理,是社区全科医生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课题。因为此类疾病不但需要有效药物的治疗,有责任心的医生的随访,而且更需要病人的长期的积极配合――特别是在改变生活方式方面――这一项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病人良好的对治疗、康复的依从性水平决定着防治效果的优劣。而医生与病人的良好沟通是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必不可少的途径。这就像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所指出的一样: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共情)应当看做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因此,应当认为医患交流是医生的必修课。&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先举一个例子:病人张某某,男性,74岁,因为冠心病再发心绞痛,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前发现糖尿病,术后出现酮症酸中毒,抢救脱险后大隐静脉手术刀口全层开裂,约请社区医生上门换药。&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第一次上门服务中,医生见右下肢伤口有15厘米长,约1.2厘米深,如蛤蟆嘴状张开。当时病人非常悲观,眉头紧锁,认为痊愈希望渺茫。查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均高于正常。医生首先说明伤口愈合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后者又与饮食、运动情况直接联系,而情绪好坏在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有对治疗的信心,才能获得康复的“通行证”。说白了,嘴角朝上走(笑着),血糖才会朝下走。病人被医生逗乐了,一下子氛围充满温馨。&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医生在每天上门治疗时,指导病人自我监测血糖和饮食营养配餐,调整胰岛素用量,嘱咐病人每天要有活动。经过20天病人血糖接近正常水平但是仍常波动,伤口愈合缓慢。医生发现病人由于腿伤走路困难,活动量不足,让病人多活动上肢,病人说不知道如何增加活动,有畏难情绪。医生手把手教病人作“伸张正义”的手操,并设计了一张记录表,要求每日登记运动量。正由于目标明确,病人非常配合,从每日做一遍逐渐增加到二遍、三遍、五遍,并坚持每日二次自我血糖监测,血糖迅速恢复正常并得到保持,伤口愈合明显加速。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在第45天时病人一时高兴晚餐吃得过饱,夜间发作腹胀和胸痛,血糖骤升,病人情绪产生波动。医生再次予以鼓励,并主动作检讨,认为自己没有嘱咐周到,相信只要注意控制饮食情况会很快好转。病人信心得到增强,血糖在二周后恢复正常水平,伤口在60天后痊愈。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体会,慢性病管理与治疗中非常强调医患沟通中的重要作用。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在急性病中强调沟通?当一个人处于发热、疼痛、出血、创伤等紧急状态时,病人对医生的信赖度往往较高;由于医生在医学领域所具有的专业技术,他在病人面前就天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使病人依从性较高。医生自然在沟通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而在慢性病中医患关系会发生微妙的改变。由于慢性病治疗的持久,病人得到诊疗信息的多样化途径,以及本身不同的文化、知识、预见能力、经济支付能力和理解力的差异,生活方式直接影响治疗和康复效果等因素,往往使医生诊疗的权威性受到挑战,甚至受到轻视。比如,医生建议高血压病人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病人会反对:“是药三分毒,这药又不除根,吃不吃没什么用处。”“我感觉没有不适,为什么要吃药?”&这就需要医生非常认真地对待医患沟通,来恢复他的权威和说服力,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和积极性。&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一、强调在慢性病管理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需要在治疗开始前医生对病情进行准确评估,特别是对合并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分层评价,以及之后的长期随访管理,这都离不开病人的理解与配合。而国人普遍的习惯是愿意在治疗药物上付费,而不愿意接受各种检查。此时医生要耐心倾听病人的意见,给与恰到好处的说明才能获得病人的合作,为今后顺利的随访与治疗奠定基础。&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例如,一位新发高血压病人,经门诊三次非同日测量血压均高于160/100mmHg,医生建议,您可以确定血压高于正常;但是在正式开始治疗以前,我们需要对您有关心血管方面的危险因素进行一下全面的评价,除外继发性高血压,这就要作一些检查。“有什么项目?”&“化验一下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项目如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血钾钠氯离子,还有X胸片、腹部B超检查、眼底检查等。”&“这么多检查,有这个必要吗?而且需要多少钱?&我没有想到要作这么多检查。”&“这些检查对于您来说非常重要,关系到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和药物的选择。如果您暂时不愿意,比如因为经济有困难,我们可以先选择最重要的几项,其它项目以后再做。”此时,病人往往说,还是听您的,只要是确实需要的项目,我可以做。但是如果医生说:那就随您的便,反正病长在您的身上,您对自己不负责,我也没有办法――则会引起病人的反感:这医生说话怎么呛人呢?&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对糖尿病人要求每三个月要检查一次“糖基化血红蛋白”。病人常常问为什么。如果解释清楚,病人一般都会愿意接受检查。但是也有病人由于各种原因不同意。这时医生的态度特别重要。既不能表示轻蔑和反感,使病人产生距离感和离心力,又不能单纯默许和迁就,放松管理;较好的反应是:“我理解您的困难,但是我仍然认为这项检查对您特别重要,这次您查不了,希望下次能来检查。这样留下伏笔和期望值,等待病人的合作,等下一次周期来临,病人自己会悟道:上次医生叫我检查,我没同意,这次还是听医生的吧。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二、强调在慢性病治疗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在门诊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医生认为自己的治疗方案非常合理,但是在病人复诊时却发现疗效不满意,血压或血糖的控制没有达到目标。常见医生说,这种药对您不合适,我给您换一种吧,然后频繁地更换药物,疗效仍然不稳定。实际上最可能的是,病人根本没有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因为没有理解或忘记),或者服药的方式不对,影响了治疗效果。在门诊高血压管理随访中,如果病人三周随访血压仍然不达标,医生就应该拿出时间与病人沟通,了解医嘱执行情况,比如服药品种、时间、方式、剂量等细节。&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例如,高血压治疗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每天第一次的服药时间过晚。尤其是老年病人常习惯早饭后服药,一般在7点半到8点之间,如起床晚服药时间就更晚。经调查笔者所管理的病人原来约有约50%的病人存在这类问题。而人体生理上血压高峰在8点出现,上午病人来复查血压时由于药物还没有发挥作用,造成血压不正常的假象;也是造成上午高血压并发症多发的可能原因之一。所以医生在开药时应该嘱咐病人要在早上7点前最好在6点半服药,以确保有效控制血压,利于防止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另一个常见问题是剂量不够。病人恐惧药物副作用,应该一日服两次的药物如尼莫地平,只服一次药,造成血压波动。&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第三是服药方法不对,如本人曾经遇到一位病人,服用阿卡波糖已经2片,但是餐后血糖仍然控制不满意,经过了解病人一直是吞下药物的,而且病人经常腹泻(为肠蠕动较快体质),医生给与解释说明这种药物正确服法应该嚼碎、随第一口饭服下,之后病人餐后血糖恢复正常,病人恍然大悟,怪不得服药二年来效果不好呢!&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第四个问题是随意停药。许多高血压病人由于心血管功能尚好,血压虽然高于正常,却没有不适症状。当经过治疗血压正常后常随意停药,造成血压波动和病情进展。通过沟通改变病人凭感觉用药的认识误区,才有可能保证治疗的有效进行。例如一位因高血压、冠心病住院治疗的病人,在出院后一个月突发心律不齐,频发室性早搏。原来病人停服了美多心安,导致β受体戒断综合征的出现。经解释病人才理解不得随意停药的重要性,以后没有发生类似问题。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三、医患沟通的内容选择&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正确选择与病人沟通的内容,是提高慢性病防治效果和临床效率的重要一环。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来说,告诉有关的防治信息应该是多多益善。但是临床上从空间到时间上来说常常不可能。因此应该选择对于提高病人治疗随访依从性有重要动力作用的内容来作为医患沟通(简称“沟通”,下同)的首选内容。俗话说,没有管理是最好的管理,通过医患沟通病人能够预见坚持治疗对自己所带来的益处,自觉管理日常的治疗,主动学习有关保健知识,参与康复过程,积极与医生互动提高疗效,是慢性病防治中的理想局面。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1、沟通最重要的内容: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获得治疗动力。正如人生观是指导人生的航标一样,正确的治疗观即治疗理念是病人参与治疗的持久动力,因此应该成为治疗开始医患沟通最重要的内容。中国传统观念中“人的命,天注定”的观点、退休后普遍存在的失落的情绪、高龄病人的抑郁状态非常影响病人的治疗主动性。现实状况是医生比较注重知识层次的信息传播(比如为什么要积极治疗高血压、为什么要服用阿司匹林,每天如何进行有氧运动等,而忽略病人是否确立了正确的治疗理念。对于建构治疗动力最重要的理念笔者认为有两点:“健康是金”和“我很重要”)。&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例如,有一位病人退休前任单位部门经理,退休后开了一家公司,生意红火。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几次复诊血压不正常,经常发作心绞痛,靠含服硝酸甘油缓解。医生了解到病人常常忘记服药,因为“太忙了”。于是在一次复诊中医生与他进行了这样的谈话:&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您现在公司买卖不错吧?&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是,订单非常多,都做不过来。&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家里也很顺利?&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没错,两个儿子都很争气,都在国外发展得很好。&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家里也买了新房子?&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是,最近还买了新车。&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但是您的健康有比较大的问题。所以我请您考虑一个问题。您上面所谈到的一切好的方面,能够有意义,有价值,是需要前提的……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什么前提?&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就是您有个好身体。您良好的健康就好比一大长串“0”前面的“1”字,只有先有健康,您所有的成功才有价值和意义。想象一下,如果您因为血压控制不好,出现了脑卒中、心肌梗死或尿毒症,您一旦病倒了,您上面所提到的所有得意之处对您还会有意义吗?&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病人沉默片刻)大夫,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意识到。看来血压控制的怎么样对我来说确实很重要,需要我认真对待了……&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这位病人在这次谈话之后,治疗态度有了根本转变,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心电图有了根本的好转。为什么呢?就是通过医患交流与沟通使他树立了正确的健康理念,获得了治疗动力。&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如何使病人获得治疗动力需要个体化。对于退休后人员来说,强调保持健康,使晚年生活不但长寿,还有好的生活质量,容易被接受。对于失落感强的病人,给与心理疏导,重新获得享受夕阳红的信心则是第一位的。许多老年高龄病人常说的一句话,是“活不活没啥意思”,非常担心自己成为儿女的累赘。医生要给与关爱和鼓励:60岁以后,只要坚持治疗使身体各方面保持较好状态,就能与健康人一样享受人第二个黄金岁月。人往往生活在自己的梦想之中。医生如果能够准确了解病人的不同“念想”,有的放矢给与点拨,就有可能激发病人的持久的治疗动力。这些“念想”可以包括参加孙子的成人仪式、退休后孝顺母亲、出外旅游、写一本书等等。&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根据心理学认知疗法原理[3],以积极自我心理暗示的方式获得治疗动力的方法非常容易被接受[4]。在门诊遇到情绪比较低沉的病人,我常常教病人说以下自我提醒的话:&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我很重要,不论对我自己,还是对我的亲人和朋友;&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我很优秀,我是个好人,我长得很漂亮;&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我只要听医生的话,认真治疗,会慢慢好起来;&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我有信心,我乐观,冬天既然来了,春天就在前面。&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我高兴,我遇见好大夫,我满意,我正在好起来……&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2、沟通次重要的内容: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清晰解读治疗方案&&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痛风症等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在治疗中必须改变生活方式是非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向病人详细说明,方能保证治疗的有效[5]。这一点常被临床医生忽略。&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例如,一位从外院转来的患痛风症的病人,已经按医嘱服用排尿酸药3个月后复查,血尿酸仍然高于正常,与治疗前没有明显好转。医生估计到病人没有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方法,特地进行了沟通。原来病人只知道“吃素,不吃肉”为原则,却仍然在吃豆类食品、花生等干果,以及肉汤等高嘌呤含量的食品。在改变饮食4周后复查病人的血尿酸水平恢复正常。&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另一个需要仔细说明治疗方案的情况是病人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的慢性病,需要服用两种或三种以上药物时。比如,一位男性、80高龄新发现高血压病,血压重度升高,同时伴有左心室肥厚,心功能减退。选择左旋氨氯地平和卡托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病人表示希望减少药物品种,医生给与解释,治疗方案同时兼顾了控制血压和保护心脏,有利于使肥厚的心肌变薄,使心功能得到保护。但是病人仍然不肯听从医嘱长期服药,而一旦治疗中断,病情就发生反复,病人再来复诊。问他为什么不愿意服药,病人回答说:是药三分毒啊,回头血压治好了,肝肾坏了怎么办?医生解释:目前心脏如同发动机,因为高血压所累,运转已经不正常,如果不治疗,会很快把肝肾也“拖垮”的。这样的医患沟通要耗费医生比较多的时间,但是却能够显著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因为病人得到的治疗信息越全面,执行起来就越认真,这真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应该照顾到的其他沟通内容&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比如随访管理的方式,要了解病人何时能来复诊,用何种方式联系为好。有的病人选择短信联系,有的病人要求晚上九点后不要联系,有的则接受24小时任意时间的随访。这里医生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能否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患有各种慢性病的病人来说,所存在的问题是千差万别的,特别是新发病例,往往要经历怀疑、拒绝、恐惧、接受认可和听从医嘱进入治疗的不同心理认知过程。医生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给与耐心、爱心、理解、心理支持和个体化指导,帮助病人度过这一困难时期。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病人可以给有关的知识小册子,请病人阅读后再就不懂的问题分阶段进行交流,可以大大节省临床时间。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病人就需要花相当的时间分几次沟通,或者介绍病人参加有关的健康教育课程。&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临床最普遍的问题是病人在70岁以后,患多种慢性病后常常存在的抑郁状态[6],医生要善于识别,在与患者交流中给病人以心理支持,使之获得康复的信心,必要时可以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往往能够帮助病人摆脱抑郁,在帮助病人的同时能够获得病人的信任。有一位80岁老人在经历了上述过程后对我说过一席话,令我感动,在这里与大家分享:&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我许久以来就不想活了,常常想到死。半年以前,曾经在一天下午服下许多安眠药,把要交代的事情、物件放到了手边;但是被老陈(病人的老伴)和儿子发现了,送到医院去,被救活了。那时开始明白,不能去死啊!儿子、女儿、老伴都是放不下的!我要死了他们会受不了的。但是活着又难受,有这么多病,时时想到去死。这时就想到你。见到你,把心里话说说,心里就痛快了,这种感觉就轻松了许多。所以就是怕见不到你呀!”&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我深深体会到,社区的全科医生要善于、也能够通过努力把病人带回到生命春天的阳光里。这种感觉真好!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四、医患沟通的主要环节&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实践证明,医患之间有效的沟通,能够改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误区,唤起病人对康复的自信心,增加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感,从而实现了由被动接受治疗到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角色转变,明显促进病人的康复。其主要环节有:①对于需要随访的慢性病人,要在约定的时间给病人以充分倾诉的机会;②强调听:医生要认真倾听病人对自身疾病的感受、认知、疑问、顾虑和困扰;要真正听得懂病人的本意是不容易的,也是非常重要的;③接受:医生对病人的表述要善于换位思考,及时表示共情与理解;④通过互动对话特别要了解与疾病有关的病人个人史、文化背景、婚姻情况、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和工作情况,利于沟通方案的选择;⑤确认问题,使用适当重复、复述等方法澄清病人存在的问题;⑥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阶段性个体化改善健康建议,这个过程要注意语言的通俗简洁、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表述的生动幽默,学会用大众化语言表达专业化治疗的意图,使病人容易领会;例如说明高血压与心脑肾的关系比喻为枪和靶的关系,心脏面临高血压而要正常进行泵血工作的状态比喻为小马拉大车。空腹血糖水平比喻为江河的基础水位。基础水位正常会保证全天航运运转正常。⑦要与病人讨论治疗康复计划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的量化目标,与病人取得共识;⑧帮助病人养成定期随访与记录收获等自我监督习惯,教会自我健康管理的技能;⑨反馈诊疗情况(如体检和化验结果的解释),及时与患者沟通,找出问题,增强信心;⑩医患共同讨论新的治疗、康复和保健目标,进入第二轮沟通。实践说明医生与病人沟通的越好,治疗就越主动,效果相对来说就越好。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参&考&文&献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1]&Frederic&W.&Platt&Geoffrey&H.&Gordon&编著,张勉等译:《医患交流指南》;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6月第1版,第168-171页&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2]&郑灵巧:慢病防治需要新思维新策略;健康报&日第2版&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3]&许又新:《现代心理治疗手册》;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60-61页&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4]&[美]&Phillip&L.Rice&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94-98页&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5]&王汉亮主编:《生活方式疾病防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6-26页&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6]&[美]&Alan&M.&Adelman&&Mel&P.&Day,&邢华&主译:《基层医疗保健译丛&老年病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64-184页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简介单位:航空工业中心医院第二门诊部简介:本人热爱医疗临床工作,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医疗工作,兼做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希望得到新的信息
该作者其他相关文章
课件下载排行
音频在线听
音频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出血病人能活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