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被曝偷听wincc用户登录对话框对话,真相究竟是怎样

亚马逊Alexa被曝偷听用户对话并随机分享,你的智能音箱真的安全吗?
“我敢打赌,Alexa 正在偷听我们的对话”来自波特兰的一家用户向 记者爆料:他们在家里的一段私人对话被亚马逊智能音箱录制,并将其随机发送给了西雅图的一位联系人。“我跟丈夫打赌,Alexa 肯定知道我们在谈什么。”当事人 Danielle 虽然这么说,但是在一通神秘电话之前,她一直是 Alexa 的热情用户之一。Danielle 表示,在刚买来智能音箱的时候,她就把家中几乎所有的电器和 Alexa 链接好了:空调、灯光,甚至安全系统。直到两周前,Danielle 接到了一通来自西雅图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告诉我:‘立刻拔掉你的 Alexa,你被黑客攻击了!’”那个人是 Danielle 丈夫的员工之一,起初他们都不相信这是真的,直到那位雇员说:“录音里你们在谈论家里的木地板。”亚马逊说:我们一向重视用户隐私上述事件中的当事人 Danielle 在问题出现后第一时间联系了亚马逊的工程师。KIRO 7 记者也联系到了亚马逊方面的负责人,对方称:“亚马逊非常重视隐私。我们调查了发生的事情,并确定这是极其罕见的事件。我们正在采取措施避免将来发生这种情况。”一位亚马逊发言人向《连线》杂志的记者提供了一种解释:当事人在对话中有一个词,听起来像“Alexa”,或许 Echo 就这样被唤醒了。在被唤醒之后,用户的谈话被当作是“发送信息”的请求。Alexa 在询问发送给谁之后,背景对话被解读为客户联系人名单中的一个名字,Alexa 问道:“XXX,对吗?”,随后它将背景对话当作“确认”的指令,录音或许就是这样被发送出去的。听上去挺玄乎是吧?但是确有这种可能。在 Echo 听到谈话的尾音后,一旦被识别为“Alexa”,就会将用户说的任何东西转移到云里进行处理。发送语音录音片段的能力是一个标准的回波特性,一旦 Echo 听到命令,就会开始双重检查正确的联系人,并进行记录记录,直到用户停止说话并发送该文件。或许这么讲很疯狂,但亚马逊的发言人表示很有可能就是这样:Echo 会完全误解了一段谈话的内容。亚马逊表示,正在“评估各种选择,以尽量让这种情况不再发生”,但这种故障并不一定是造成恐慌的原因。Danielle 告诉记者,设备并没有给她是否发送录音的声音提示,但是亚马逊坚持认为 Echo 提供了两个音频提示。原因可能有多种,可能是 Alexa 的音量过小,或者隔壁房间里的另一台 Echo 在意外唤醒后做出的上述行为。智能音箱都是联网的麦克风,即使他们确实使用了唤醒文字和其他保护措施来限制他们可能听到的内容,仍然可能在侵犯隐私的情况下被操纵或出现故障。耶鲁法学院信息社会项目的隐私律师 Tiffany Li 说:“人们应该更多地意识到智能家居设备的风险,而科技公司应该更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权。我们需要更好的法律来保护人们免受隐私伤害,但我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避免使用这些设备。他们很方便,而且对某些残疾人特别有帮助。”换句话说:如果想要不被“意外”监听,拔掉你的 Echo。如果你是一个纯粹的隐私主义者,那就把你的钱存起来,别买智能音箱。只有 Alexa 会出这种“事故”吗?早在 2014 年,谷歌 Chrome 浏览器就被曝出其语音识别功能存在漏洞,或将致使用户的电脑麦克风长期被黑客监听。即使不是被黑客监听,Chrome 也一直被很多人质疑通过麦克风窃听用户谈话,并通过谈话内容向用户推荐相应的广告。以下是一名国外的网友所做的测试,他关闭 Chrome 浏览器后谈论了一些与狗玩具相关的内容,再次打开 Chrome 浏览器后发现访问各个网站出现的全是与狗玩具有关的广告,于是他整个人都崩溃了……去年 8 月,同样是亚马逊的 Echo 出现过一些危险的漏洞。根据《连线》杂志报道,一名安全研究员发现了可以将 2017 年之前生产的亚马逊 Echo 智能音箱 一直保持在线状态的漏洞,它可以将听到的所有信息发送给黑客所选择的远程服务器。黑客必须亲自处理这一设备来进行攻击,不能用远程操作来完成,虽然新设备不受黑客攻击的影响,但旧设备仍然很容易被攻击。去年 10 月,Android Police 网站的作者 Artem Russakovskii 收到了一个老版的有缺陷的谷歌 Home 迷你版,它每天自行激活数千次,记录下它所听到的内容,并将其发送给谷歌进行处理。谷歌表示,它向公众出售的设备并没有同样的缺陷。尽管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但仍提醒我们,设备制造商也会出现错误。任何连接到互联网的东西都可以——也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被黑客入侵。如果它只是一个巧妙的“智能”咖啡机,那么最坏的情况可能是黑客会把你的早晨的咖啡烧糊。但对于黑客来说,一个拥有连网的麦克风的家庭音箱更具吸引力。如果它的制造商制造了哪怕是最小的安全错误,那么就会有人发现并利用这种安全错误。智能 = 风险?你或许听过这句话:互联网时代没有隐私。我们的个人数据都随着各种注册、登陆等等方式流入了科技公司的云里,不夸张地说:有些科技公司可能比你还要了解你自己。在上文中我们提到过,如果你是个严格的隐私主义者,那么保护你个人隐私的唯一方式就是:拒接连接任何互联网相关的产品。但是这样就能绝对安全了吗?你在户外的一举一动都被摄像头看在“眼里”,你去银行、商店的消费记录也都被存进了云里,在这个智能时代,想要完全拒绝互联网 or 智能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除了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之外,只能更多的寄希望于那些对我们“了如指掌”的科技大厂们了,人工智能时代,既然用户选择了信任,那么他们就有责任为用户的隐私保驾护航,否则信任崩塌,N 败俱伤,对谁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啊。窃听用户隐私,你以为谷歌真的“不作恶”吗?
  本文为黑口袋原创,转载请联系我们(微信ID
  PKNR77)
  作者:CopyBitch
  今日福利
  小米黑鲨手机
  Don’t be Evil(不作恶),这是谷歌一直为人熟知的信条。
  但,你以为谷歌真的不作恶?
  这几天,一位国外网友证实:用户平时说的每一句话,都遭到了Google的窃听。
  这个小哥叫Mitchollow,一直认为Google在监听用户的麦克风。
  于是他打算亲自来场实验,找出真相。
  首先,他用一张纸写下关键词“狗玩具”。
  选这个词,是因为小哥不仅不养狗,而且对狗完全没兴趣,从来没有在Google上搜索过相关信息。
  很明显,这个关键词只有他自己知道。
  随后,他打开了各种网站进行浏览。
  上面随机出现了一些新闻广告、乳癌防治广告,总之没有“狗玩具”广告。
  也就是说,在他没有讲出“狗玩具”的时候,网页是没有显示相关广告的。
  之后,好玩的来了。
  他把刚刚打开的网页统统关掉。
  然后用麦克风开始提到“狗玩具”,并表示他很想买一些相关的产品给自己的宠物。
  还提到了具体的宠物用品品牌。
  再之后,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当他重新打开刚刚浏览过的网站。
  旁边的导航栏竟然清一色变成了狗玩具的相关广告。
  甚至连刚刚他在麦克风里刻意提到的品牌,也出现在广告栏里。
  很显然,这不是巧合。
  Google一直通过窃听用户语音,来推送相关广告,哪怕你关掉了网页。
  用户的个人隐私,无时无刻被监听。
  其实,早在2006年的时候就有新闻报道,Google正在研发一种“窃听”软件,利用电脑内置的麦克风“收听”用户的声音。
  再通过AI过滤内容,进行分析,随即在电脑屏幕弹出相关产品广告。
  如果你这边跟老婆说,你想买一台Switch游戏机。
  那边打开网页就刚好看到广告推送,真的真的不是巧合。
  看到这里,你可能又会说,Google我们也用不了啊。
  好,那请看看百度怎么说。
  可以说是很无耻了……
  在刚刚过去的3月底,李彦宏在公开场合说了这么一句: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
  翻译过来就是:隐私对中国人来说,根本无所谓。
  至于这些年百度关于用户隐私作过的恶,应该不用我再展开。
  还有,Facebook也才刚爆出了5000万用户的隐私泄露丑闻。
  扎克伯格顿变渣克伯格,一时间被推上风口浪尖。
  其实他本人也深知隐私泄露的可怕,连摄像头都用胶布封着。
  一家内衣店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播
  对了,别忘了去年的360水滴直播。
  你的一举一动,在做的任何羞羞的事,都可能在全世界的眼皮下24小时直播。
  从搜索引擎,社交网站,App,再到各种手机、智能音箱、直播摄像头……
  隐私泄露问题,不是个例,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
  只要你生活在网络时代,就注定“裸奔”着被“强奸”。
  对了,忘了说一句。
  2015年,谷歌正式将自己最著名的信条Don’t be Evil(不作恶),改成了Do the Right Thing(做正确的事)。
  通过窃取用户信息赚钱,可能就是谷歌们认为最“正确”的事吧。
  关于隐私泄露,你最可怕的遭遇是什么,在评论区告诉我。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查看: 5806|回复: 24
Google真的在窃听广大用户吗?
最近发生的一则新闻,似乎揭示了Google秘密记录用户对话和谈论内容的事实。尽管这则新闻的确有据可依,但依然有混淆视听的嫌疑。
image.jpeg (34.68 KB, 下载次数: 1)
11:18 上传
Google记录用户语音;这的确没有错。但这样做只是为了语音识别,仅此而已—苹果同样也存在这种做法。因为记录语音搜索历史有助于某些应用程序(OK Google和Siri)更好地熟悉你的声音。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Google只记录安卓设备的语音,并不包括苹果产品(除非你在iPhone手机上安装了Google应用)。
另一方面,除了少数几个国家外,Google的业务几乎遍布全球,因此很难想象Google会利用记录的语音来赚取不义之财。你可能还会问:Google为什么要记录用户的语音?临时使用语音记录确实能提高语音搜索查询的准确率,但为什么要保存呢?
image.jpeg (19.02 KB, 下载次数: 1)
11:18 上传
Google一直以来都保存用户的搜索历史、电邮、办公文档、位置数据和图片等各种数据,因此,语音记录当然也不例外。所以真正的问题应该是,Google利用这些数据到底作何目的?
从长期计划来看,Google是想将这些数据加入其庞大的云平台,帮助创建公司搜索工具。而从短期看,是为了提高用户搜索结果的相关性,并且更有针对性地推送广告:你知道吗,Google每个季度的广告营收达到惊人的200亿美元。
巨额的广告收入是Google向用户免费提供所有神奇的应用和服务的真正原因。实际上,你是在用自己的数据换取这些免费应用服务,代价是不断收到各种广告。
但更可怕的是:一旦有人成功黑客入侵你的账号,有关你的许多个人信息都会被他人知晓。
幸运的是,Google的数据存储是完全自愿的(暂时如此),尽管默认是开启状态。如果你不想自己成为Google数据馈送和存储业务的一部分,最好的办法就是退出并禁用(”暂停”)Google追踪设置中的所有选项。
image.jpeg (26.49 KB, 下载次数: 1)
11:20 上传
网络无隐私。
头像被屏蔽
还是回到石器时代吧
作恶还能比得上百度么
Don't be evil. 不是google的口号吗?
在天朝才真的是无隐私呢 你我都心知肚明
wopaobuguocpi
这不是很正常么?
xieshangqing
想被收集啊,上个外网还要连SS
Google是啥???
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我怕它个毛线啊。
不都这样吗?斯诺登事件之后只有一家公司选择倒闭以对抗美国政府,这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Copyright & KaFan &KaF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号 ) GMT+8,注册 | 登录
UX设计师,曾就职于淘宝UED、腾讯ISUX设计中心、猎豹UX设计中心
零基础学产品,BAT产品总监带,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课程,全面掌握优秀产品经理必备技能。
这一小节内容很多,干货满满,提供了非常细致的设计流程与方法的梳理,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如何去思考、开始构建对话交互。在正文之前,还包含一个谷歌对语音设计Tips的讲解视频,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的非常清晰,我也把核心内容听译了出来,配合截图与说明分享给大家。
以下为设计tips视频的主要内容,视频链接:(需要翻墙),非常建议大家看一下这个视频,讲述的很生动。
首先从宏观角度,引出语言对于人类的意义——各种创新、发明的源泉。语言的诞生历史非常古老,在长久的时间里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惯例与原则,在设计对话UI时也需要遵循这些原则。以下是对人类的语言、书写、计算机等沟通方式的发展历程梳理。
人类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对话UI(VUI)的构建与GUI有本质的不同。
之后就引出了对话设计的5个核心要点:
1. 创建用户画像
首先要构思好你的产品品牌理念,举个例子,如果你的产品品牌期望给用户传达快速、高效的意向,那么在设计对话UI时,就需要突出直观、高效、简洁、数据驱动的特点。而如果是更轻松、娱乐化的品牌,那么就可以传达适应性、贴近、亲切的特点。
有了品牌理念,就可以按照几个维度来创建对话UI的Guideline:如对话的节奏、语调、积极性、声音属性、传达印象。
将这些规范明确下来,也有助于设计师与开发在长期的实现过程中,能够有所依据。
2. 突破框架去思考
在定义好对话的品牌意向和基本属性后,不要马上开动设计逻辑。如下图就是我们不推荐的例子:用刻板的逻辑,将机器与用户的场景台词串在一起。
机器与人的对话存在多种多样的可能性,所以并不是像上图那样考虑核心场景就可以了。你需要列举出诸多可能存在场景,考虑到意外状况,去草拟撰写对话草稿。然后再梳理一个总体的逻辑,如下图,逻辑不需要细化到每个细节、每句对白,重点是要围绕用户的意图展开。
3. 考虑用户场景
设计对话UI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场景相关的问题:
用户在哪里?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
用户正在做什么?
用户使用的是什么设备?
用户的交互体验是怎样的?
用户要完成什么任务?目标是什么?
用户的期望和意图是什么?
试着去满足用户的意图,而不是仅仅考虑满足功能。
4. 对话不存在”出错”的概念
人的表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所以不管用户说什么,不要把它当成是一个错误来处理,而是要考虑如何把这转变为一个机会,去推进更顺畅自然的沟通。
5. 站在更高角度去思考
对话UI的使用不仅仅为了好玩,所以不要只是考虑做一个小游戏,而是更多的思考如何让它真正的帮助人们创造价值。Google期望开发者能够一起站在更高的角度,使用这一工具为人们开发更好的产品,创造更好的未来。
以上是视频中的内容概述,一个很简短、概括性的指导。
下面进入正题——本小节的正文主要内容:
我们提倡的设计过程可以帮你在思考用例时更容易,并确保你的对话UI听起来自然,可以作为对开发者创建对话时的可靠参考。
主要步骤包括:
选择正确的用户场景
创建用户画像
实现与迭代
一、构建优质对话体验:选择正确的用户场景
当用户选择对话UI而不是传统UI时,通常会有意识的进行权衡。一般情况下,选择对话UI的场景是他们在户外,没时间看网站上的信息,或是眼睛盯着其他地方,抑或是腾不出双手。
不要试图将现有移动或PC应用直接转换为对话UI。因为对话UI有它自己的节奏和简单的属性,一旦经由其他交互模式演变,就很容易变得复杂。
以下是一些指导原则,可以帮你选择出更适合转化为对话UI的用户场景:
人们可以快速做出回答的场景。
这是指那些只需要简单输入的内容,例如基本用户信息、地点、时间与日期。对于用户来说,已经熟知的信息很容易想起来,也比较容易存储,这样你就可以为后续的对话节省时间。
快捷,同时又有强制性操作的场景。
这类操作通常可以为用户节省很多时间,使他们获得受益。例如,在几秒钟内订购食品,在30分钟后送达,或是预定搭车,几分钟后出租车会出现在家门口。还有其他的一些便利操作,包括查找答案、快捷计算、记录或跟踪信息,以及任何可以在不中断当前任务的情况下拿出手机或找到一张纸等等诸如此类。
本身就更适合语音操作的行为场景。
某些场景中,你会期望不占用双手去完成任务,例如在做饭的时候听菜谱,或在开车时做笔记。这些类型的用例也能很好的转换到触摸屏幕设备上。因为在这些场景中,与屏幕的交互需要快捷的点击与手势,如果UI能够提供比较快捷、解放双手的交互,就会使操作任务更容易达成。
二、创建用户画像
在开始设计你的对话之前,首先要思考你期望它听起来如何,要给人传达怎样的感受。如果你要设计一个趣味游戏,你可能会希望采用一种奇特的语气。如果你要创建的是一个新闻阅读器,你也许又会考虑使用更谨慎严肃的语气。
对人物个性的感知
人们会对“媒介”角色(例如虚拟助理)产生像对真人一样的心理反应。我们会本能的将人类个性与性格迁移到数字对话中(无论是语音还是可视的文字对话),哪怕只有很短暂的几秒,也是如此。每段声音都有一个主题,我们会自然而然的在脑海中构建出这个说话者的精神意向。同样的,我们也会像评判一个真正的人那样,去评估程序设计出来的人物特性,不管这些特性是否是有意设计的。
许多人觉得,当他们与那些似乎缺乏交流能力的设备互动时,会显得愚蠢、尴尬。而人类语言具有亲密性和个性化的属性,这些决定了我们通常不会选择使用对话式UI,除非它能提供其他交流模式无法提供的益处。对话式UI的设计应当要符合人们对于一个助手角色(或在谈话中担任的任何角色)的心理模型。而用户研究会帮助引导人们去理解这个模型。所以,我们首先要聚焦到为真实的人而设计,之后再让机器去跟随。
人物画像可以帮助你设计、撰写UI对话,所以要尽早确定,这样就能更容易的决策出正确的用词、语法和句子结构。要记住,无论你是否打算创建用户画像,用户都终将会感知到一个角色,而这一点对你的品牌至关重要,你需要将你期望的被用户感知到的体验串联起来,去有意识的进行设计,而不能把这个机会丢给偶然,听之任之。
三、撰写对话
现在你确定了用户场景,并构建了用户画像,也许接下来你会想要开始开发,但是一定要拒绝这种冲动!
相反的,你需要用铅笔和纸(或其他你觉得能够写的更快的工具)先构思一下对话。
首先,你可以写一些用户可能会参与其中的独立或多段对话。下面列举了一些思路供你参考:
一个给予用户的”愉悦路径“,即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完成任务的路径,不会过于复杂。
.其他完成任务的路径,能够使用户完成和”愉悦路径”同样的任务。这可能会是多样化的,因为有的用户会选择一次只说一部分信息,而其他用户可能会一次把信息全说完。
需要进行修复调整的对话场景,例如系统无法支持或不能理解用户的请求。
用户中途退出,以及用户完成任务后对话结束的场景。需要考虑到如何对话的结束足够明确。
对用户的问候语,以及引出对话操作的方式。
当熟悉了对话听起来的感受,就可以开始考虑它出现在屏幕上的方式。Google的操作提供了一系列方式供参考,可以帮你设计在设备上展现的声音和视觉UI元素,以满足体验效果。例如,你可能希望语音助手说出的内容比屏幕展示的更丰富。或是在必要的时候,要针对不同设备创建不同的对话。通常情况下,这种策略是有帮助的,比方说,针对只提供语音体验的设备,去单纯的设计简单的语音交互,如对内容快速重新排序,而对于同时支持语音和屏幕UI交互的设备去设计完整的购物车体验。
使用口语化的表达
也许你会处于好意,使用书面语言来代替口语来设计对话。像是我们通常在书写时会忘记用缩略短语,或使用”this”来代替提到的某种事物,取代口语中,常用的”that”(难道你说话的时候会把”是这样吗”说成”这是正确的吗”?)。所以要注意这一点!尼可以大声的把设计的对话读出来,这样可以用来检验,确保对话更自然,并能够让对话适合你所定义的用户画像特性。
四、进行测试
测试应用没有想象中那么麻烦。你只需要找到一些开发团队以外的人,让他们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试用一下。对流程多测试几次,应该就能发现一些问题,例如哪个对话任务完成起来有困难,或是用户与语音交互的场景中,听者的感受如何。
之后也可以搜集一些主观反馈,例如他们在哪里卡住了,在什么地方感觉不顺畅。当然这些信息只是你海量用户中的一部分反馈,但这可以帮你在产品真正上线发布之前就搜集一部分有价值的信息。
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1. 保持简洁
尊重用户的时间。提供核心路径,不要阻碍用户。
2. 给予用户信任
人们熟悉对话,也知道如何谈话。所以不需要告诉他们怎么说,或一句一句的教他们。只需要提供最自然的沟通方式,把对话推进下去就可以了。
3. 考虑对话的场景
对话需要符合场景,并且要能够随着用户当前需求以及所处的环境而适应变化。
4. 听起来愉悦,但又不分散用户注意力
可以为对话添加人的个性化特性,但又不能太过度,以免妨碍用户完成任务。
5. 要能够使新手用户感兴趣,同时也需要持续吸引专家用户
为海量用户进行设计,并不意味着只满足最低等级的需求。
6. 轮流交谈
当轮到用户说话时,不要贸然强行打断。如果是问用户问题,那就不要在他们回答的时候又突然插入一些其他指令。
7. 不要猜测用户的意思
提供事实信息,让用户自己做决策
对话UI设计的注意事项
1. 需要做的……
遵循基本的对话原则以及日常谈话模式(包括问候语)
遵守格里斯法则(之前的第二章节有具体解释)
包容多种对话口吻风格
通过直观的例子告诉人们可以说什么(但是不要”教导”他们)
直观的展示系统正处于聆听的状态
使用随机化的表达,使对话听起来更自然
对于重要的请求,需要明确的显性确认,而对于低风险的任务,可以采用隐形的确认
对待”出错”,可以把它转变为一种提供有价值(自然)的互动的机会
2. 不可以做的……
向用户提问后,还在继续说
使用刻板的对话脚本
想要教导用户,让他们说安排好的台词
说那些显而易见的内容
用高人一等的口吻说话,或是听起来很机械的回答用户
以上就是本小结的内容,原文地址:
作者:侯雯佩(),UX设计师 & 猫奴,曾任职于阿里淘宝UED、腾讯ISUX设计中心、猎豹UX设计中心。喜欢书法、红楼梦、文物、古典艺术,逛世界各地有趣的博物馆和展览。关于UX设计的微信公众号:爱新觉罗米
本文由 @侯雯佩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赞赏是对原创者的最大认可
赞赏4人打赏
收藏已收藏 | 29赞已赞 | 7
UX设计师,曾就职于淘宝UED、腾讯ISUX设计中心、猎豹UX设计中心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数据分析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38个回答40人关注
5个回答5人关注
10个回答20人关注
18个回答21人关注
19个回答23人关注
26个回答46人关注摘要Google 为什么要换 logo,这个新 logo 是以什么样的理念和思路设计出来的?来听听 Google 设计团队自己的解释吧~编者注:本文全文翻译自 Google Design 官方博客,原文标题为「Evolving the Google Identity」()。转载务必注明本文和原文链接。Google 从来不是一家循规蹈矩的公司,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人们可以充分利用世界上的信息并从中获益,并且不断向前进步。去年,我们就开发了 Material Design 去帮助设计师与开发者们进入一个广阔的、多设备的、多屏的世界中去。因为有这些想法在心中,所以我们非常高兴地与你分享 Google 新的品牌形象:不管你身在何方,我们都希望可以帮助你更轻松、更有效地使用 Google。从一开始,Google 的官网设计就非常简洁:在白色的页面中间是显眼的搜索输入框,在它的上方,则是 Google 独特多彩的 logo。科技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页面也在不断改变,输入方式与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新的用于沟通交流的设备与途径正在出现,尤其体现在可穿戴设备、语音技术以及智能设备等方面。用户们现在使用各种不同的设备登录 Google,而我们自己也应该在首页向用户传递他们所期待的简洁有趣的感觉,这样才可以拥抱不同设备与平台所带来的机会。现在,我们要向你介绍一下我们的设计理念,那就是:了解用户熟悉和喜爱 Google 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发展我们的品牌,努力成为一家有活力的、不墨守成规的公司。共同设计今年早些时候,包括创新实验室 (Creative Lab)、Material Design 团队在内的来自不同公司的设计师们,在纽约召开了一个为期一周的紧张激烈的设计会议,我们起草了 4 项想要去完成的挑战:
创造一个可以在有限空间内传达完整标识的可扩展性标志符号;
通过动态化与智能化概念的结合,做到在交流中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回应用户的需求;
通过系统化的方法使我们的产品品牌化,为用户在日常使用 Google 的过程中提供一致性的服务;
使 Google 的风格精致化,并结合用户熟悉和喜爱 Google 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对用户需求的变化进行周密的分析。
我们从提取 Google 的品牌精华入手,以此找到了关键因素——在一块白色背景上的四种颜色——并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虽然工作室里混乱不堪,胶水粘在一起,图钉散落一堆,但随着花费在里面几百个小时的设计工作,我们找到了几个让我们感到激动的新方向。我们在团队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工程部门、研究部门、产品部门与营销部门各自反复检验不同的想法,并且测算不同想法的可行性。这个通力合作的过程终于完成了一个足够灵活的、可以被用在不同平台的营销材料和产品任务中的新系统:由3个基本状态构成一个单一的 logo。新元素「Google」标识使用无衬线字体,同时保留了 Google 独特的颜色使用顺序。Google 圆点在互动性、辅助性及流畅性方面,这个标识进行了动态提升。Google G对于界面较小的使用平台,Google 也推出了相应的「紧凑」版本的 logo。了解这个系统Google 在思维与设计方面的发展比起一些核心元素要走得更远,因此开发出一套规范可以帮助整个团队在不同方面保持一致性。下面的例子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是也展示了一些我们对于这个系统的想法。标识Google 的标识一直保持着简单、友好、亲近用户的设计风格,通过结合 logo 原有的几何形式与新的、儿童化的教科书字体,我们想要继续保持这些特点。我们新的标识设定为自定义的无衬线字体,同时继续维持多种色彩的轻松风格,并且将原有标识中的字母「e」进行了旋转—这是为了表明 Google 永远追求创新的理念。最终的标识经过了很多严苛的测试,其中包括尺寸的问题,以及在不同的数字化场景中呈现的清晰度问题。同时,为了指导用户在屏幕上的使用和打印,我们开发了覆盖所有领域的关于 logo 的标准,其中包括 logo 的位置、清除 logo 的规则、以及产品的出版与印刷方法等各个方面。Google G 的构造Google G 是直接从 Google 标识中的「G」发展出来的,但是增强了在小尺寸界面下使用视觉效果。作为在同一个网格内设计的产品形象,圆形的设计从光学角度防止了视觉上「过于集中在一点」的问题,而色彩的比例传递出标识的完整光谱,颜色的顺序也有利于看这个字母时的视线运动。运动中的 Google 圆点Google 圆点是 logo 在动态的、永恒运动中的状态。它们既展现着 Google 在工作当中的聪明才智,又能显示出 Google 正在为你服务,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奇妙的运动形式。一个完整 Google 圆点的展现形式包括倾听、思考、回复、不解、以及确认这几个步骤。也许他们的动作看起来是同步发生的,但它的运动基于一致的路径和时间。色彩Google 的彩色标识很显眼,这受益于字母式 logo 之间的空白区域。但是当颜色很接近时——比如 Google G 的例子——他们从视觉上就容易混淆,并且可能导致最初的想法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调整了颜色的种类,选择了有活力的红色、绿色和黄色去维持 logo 的色彩饱和度和流行性。实施过程印刷为了配合新标识的开发,我们创造了一个几何无衬线的自定义字体,以此来补充产品的标识识别及设计材料,我们叫它「Product Sans」。字体设计的灵感来自相似的教科书字体风格,但是采用的是无衬线中性化的一致风格。这使得我们可以在 Google 的标识与产品名称之间维持一个恰当的区别。字符集由数字、标点符号、发音、备选字符、分数、标志以及一些诸如拉丁语、希腊语在内的扩展语种完整组成。产品尽管 Google 旗下的许多其他产品都将会得到更新,但是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他们对于这个新标识的第一印象还是来自于搜索页面,因此,搜索方面的用户体验团队及工程师团队努力去提供文本及语音搜索的实施方案,完善了产品的全方位展现。更广的分布随着设计的发展,工程方面也根据我们的代码库开发出了一个面向资源生成、版本控制、及自助服务分布的独特方法。使用在基础设置上像素完美的 SVGs,我们自动生成了上千个基于矢量的变体去满足不同尺寸、颜色和背景的需求。这些变体被放进一个典型的场景当中进行源代码检验,以此来避免重复的情况,并且可以确保每一个团队都在使用最正确的、最新的资源。这帮助我们做出了在每一个方面都像素完美的设计,并且让我们可以优化这些资源的尺寸和延迟时间,其中包括开发一个只有 305 个字节的全彩 logo 变体(过去使用的全彩 logo 需要 14000 个字节)。旧的 logo,因为其复杂的字体衬线和更大的尺寸,需要我们为宽带连接不畅的用户提供基于文本的「相似版」logo。但新的 logo 则缩减了文件大小,避免了这种被迫的解决办法;而当我们面向用户,想要让 Google 更加接近他们、更加便于他们使用时,产品的一致性也可以得到完全的发挥。超越设计设计只是我们努力中的一部分而已,新标识的实现需要集体的努力以及上百位不同职能的 Google 员工的智慧。为了建设并实施这个最新的像素系统,他们值得充分的信任。因为 Google 一直致力于创造新的产品和新的用户体验,我们希望这一次的工作可以传递出你想要在 Google 看到的、感受到的简洁与乐趣—无论新的科技将会把我们带向何处。分享至1最新文章用极客视角,追踪你最不可错过的科技圈。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关注前沿科技,发表最具科技的商业洞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偷听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