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数学成绩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作者:欧敏推荐来源: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和估算技能。相比较而言,老课程标准对学生计算的能力提了很多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与速度等,而现在却很少提了。由于先进而简便的计算工具日益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速度减慢等等。
因此,计算教学决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一、 发现问题,做到对症下药
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纠错题型上的练习我通常这样设计对学生的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总结出预防同类错误的方法。在练习形式上安排有多种形式:可做单项练习,如判断题、找出各题错误处、改错题等练习;也可以做综合练习;可以把各类错题印在作业纸上,课上发给学生改,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错题本,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重新分析订正等。
二、加强理论、法则学习来提高计算能力。
正确的运算必须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整数乘法中出现的错例24×5=100,很典型的反映了学生在学习算理的过程中,没有很透彻地理解乘法算理,过于粗心大意,关于乘法进位的数字该怎么处理学生是比较模糊的。再者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的两个错例:1.44÷1.8=8,11.2÷0.05=22.4。再如在用简便方法计算题:967-399=967-400=567也说明了学生对于加法的算理理解不够深刻。要明白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意义,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两个错例中[427-(27+75)=475 ,87×2÷87×2=1,都说明了学生对于计算法则和运算定律的错误认识。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不懂的算理,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不谈灵活运用了。因此,在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对时,要特别注意讲清算理及法则的导出,力求做到直观、具体、透彻,以达到使学生充分理解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买文具。每枝圆珠笔笔0.5元,2.5元能买几枝。学生都知道能买到5枝,但列竖式那商上在那呢?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说如果是整数那就好了,我就因势引导,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变成整数,且商不变。我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知道中有没有这样的内容,同学们想到了用商不变原理来处理这个问题,现在问题解决了,并且撑握了小数除法的原理,还使新旧知识发生了联系。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讲清算理、掌握法则、懂得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认真看、二仔细想、三细心算、四耐心查。
(一)认真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二)仔细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三)细心算:1、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不能潦草,不涂改,格式一定要规范,保持作业整齐美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2、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3、要善于有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
(四)耐心查:就是认真检查。1、计算完,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2、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3、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 4、在做好自查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互查,然后上交学习小组长复查,对于出现的问题随时指出,帮组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对于普遍或典型问题,及时统计、汇总、上报,进行统一分析讲。
四、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和练习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
(一)培养学生口算和估算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1)不少教师对口算教学存在着误区,认为口算就是简单的笔算。口算一般步骤少,运算过程简单,以至于不必在纸上列竖式就能在头脑中很快得出结果,于是将口算看成是简单的笔算。认为口算与笔算无质的区别,而仅是简单与复杂的区别,或是运算时间长短、运算步骤简繁的区别。众所周知,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熟练地口算,特别是基本口算,对笔算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以上比较表明,口算与笔算有很大不同,是两种相对独立的运算方式:口算不仅是作为笔算的台阶,更是一种具有独特思维价值的内容,是课程中独立的部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心算是“用你的脑子去算”,而不是“在你的脑子里算”。在进行口算教学时,要关注以下几点。
1、口算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能力不同,形成学生解决新的口算方法也不同。比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之前,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有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及整十数的经验,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这一知识背景,仍然按部就班地按教材进行教学,显然学生毫无兴趣。在了解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前提下,请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口算的欲望,又使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
2、口算教学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练习,激发口算兴趣。
口算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的特点,注意口算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改变口算的单调性、乏味性,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视算、听算等形式,采用的教具、学具可以是固定或活动的口算计算板、口算箱、口算卡片、口算表、口算大转盘等。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口算的新鲜口味,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口算的多种思路,通过表格还可以发现各种计算规律。另外还可以运用竞赛和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使学生“乐算”。
(二)加强估算教学
1、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4和9,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3,相乘就一定是6,如12×23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192÷48可以将192看成200,48看成50,商大概等于4.不可能是5.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copyright& Lushan International Experimental School All right reserved&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制作
湘教QS7-684& 湘ICP备号 版权所有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而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形成正确、迅速地计算能力,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升入中、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通过近二年的课题研究,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中国论文网 /9/view-6815780.htm  一、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   计算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基础的计算教学工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20以内的加减法”。实践表明,笔算的错误,大部分是由于“20以内加减法”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造成的。如果“20以内加减法”没有熟练撑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所以,为了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要加强练习。在刚开始练习时,要求学生说出口算的方法。在算理明、思路清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练习的题量,加快练习的速度。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要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二、重视口算训练   a、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低年级口算训练,首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能力。   学生说口算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养。   b、强化练习,并持之以恒。   首先教师要注重课堂上的口算训练,可以建议学生相互出题,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融洽学生间的关系。   其次应注重口算方法,并且按一定速度要求训练。好的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剂,比如各种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一些简单数的记忆等等。口算能力表现在正确、迅速上,正确是第一位,但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能间接地反映一个人思维是否敏捷、灵活。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例如组织口算竞赛,瞬时提高,限时完成等方式。   再次应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比如进行视算听算结合练。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的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视算、直接写得数或直接说得数,这种训练就是对眼、脑、手、口等的技能训练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听算就是对耳脑口等的训练。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训练记忆力,提高速度能力,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   三、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我们知道,如果学生算理不明,计算时必然出错,因为,算理是计算的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在新授课上,教师一定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原则,引导学生口述算理。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请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   四、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五、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确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请在APP上操作
打开万方数据APP,点击右上角"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您登录的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绑定,绑定后您可在APP上享有机构权限,如需更换机构账号,可到个人中心解绑。
检索详情页
{"words":"$head_words:低年级+$head_words:兴趣+$head_words:习惯+$head_words:审题、验算+$head_words:计算能力","themeword":"$head_words","params":"$title:浅析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浅析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浅析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小学生数学基础的牢固程度,并影响今后的数学学习.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扎扎实实的抓好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摘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小学生数学基础的牢固程度,并影响今后的数学学习.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扎扎实实的抓好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请输入添加的标签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2017年07期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摘要】:正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学生在进行计算时,经常会出现如下问题:粗心大意,指鹿为马;态度不端,求快易错;习惯不良,数字搬家;算理模糊,张冠李戴;等等。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训练。一、培养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完成好一项任务的前提。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智慧,调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23.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素卿;[J];教学与管理;2002年15期
徐丽;[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3年03期
董砚霞;;[J];科技资讯;2006年02期
张文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李莹;;[J];才智;2009年15期
曹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19期
黄文龙;;[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2期
王良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4期
邝四莲;;[J];文学教育(中);2010年07期
季立功;;[J];学理论;2010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艳;孙晋同;;[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吴卫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甘燕;;[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张著运;;[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林生萍;;[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刘宜兴;;[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李江青;;[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钟丽新;;[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罗丹华;;[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立洛格日;;[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驻马店市第八小学
胡强慧;[N];驻马店日报;2013年
深圳商报记者
陈姝;[N];深圳商报;2014年
方承;[N];福建日报;2008年
彭淑齐 城区田家炳中学香洲学校;[N];汕尾日报;2010年
商丘市凯旋路第二小学 张中华;[N];商丘日报;2011年
泗阳县实验小学 王志娟;[N];江苏教育报;2009年
;[N];光明日报;2004年
福泉市牛场中心小学
李通平;[N];黔南日报;2012年
宋家雨;[N];网络世界;2006年
宋家雨;[N];网络世界;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孔元;[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梅芳;[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于妍;[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王紫君;[D];浙江大学;2016年
李宛真;[D];广州大学;2016年
高娟;[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高峰;[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王珺;[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王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陈华平;[D];苏州大学;2009年
王乐峥;[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