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记他的什么属予作文以记之

初中阶段常见的古今异义词亲戚[今]旁系亲属。
[古]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三章》 )。

妻子[今]爱人(女方)。
[例]遂率妻子荷担者(《愚公移山》)

所以[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①用来,靠它来。
[例]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②……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绝境[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无论[今]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古]渐渐地、慢慢地。
[例]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唧唧[今]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
[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豪杰[今]才能出众的人。
[古]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何苦[今]不值得做,犯不着。
[古]哪怕,怕什么;怎怕。
[例]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古]指享受优裕的大官。
[ 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古]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例]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烈士[今]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古]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牺牲[今]为正义而死。
[古]用作祭礼的牲畜。
[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判论战》)

例如: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虽然[今]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句。
[古]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
[例]王日:“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学者[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古]求学的人,读书人。
[例]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无赖[今]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
[例]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

[例]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例]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古]中,当中;间,夹杂着。
[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古]以,把;为,当做。
[例]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古]可,可以;以,凭,靠。
[例]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古]从,跟随;而,而且。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 从而师之。(《师说 》)

会计[今]会计,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古]会,聚会;计,商议。
[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不必[今]用不着;不需要。
[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作文[今]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感激[今]深深的感谢。
[古]感:感动;激,奋激。
[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再[今]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还有。
[古]数词。两次,第二次。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此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 文章首段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代作记缘由,为后文写古人的旷达胸襟做铺垫。

B. 文章登高望远而写景。通过描绘水的浩渺壮阔,用以表现作者宽广博大的胸襟。

C. 文中“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反映了作者对君王的愚忠思想。

D. 本文巧用对比,如写景一暗一明,写迁客骚人的反映一悲一喜,这些对比性描写正好反衬了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理解和掌握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提问的角度变了,提问的内容变了,提问的难度也就变了,因此,训练必须紧紧凭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进行。

    掌握遣词造句的方法是中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之一,而用词准确又是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以上设计就人物的一句典型语言的写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几点:    

第一,用词语写话,要与人物所处的场合结合准确;

第二,用词语写话,要能准确地体现人物的身份特点;

第三,用词语写话,要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在品质;

第四,用词语写话,还要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寄予的思想感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记人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