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镇上新来的孩子有一个女大学生22岁就生孩子,不过变成了未婚单亲妈妈,但是她依然在读书这是正常吗?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_百度宝宝知道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宝宝1岁8个月LV.12
  去年有那么一段时间,经常在外边跑。
  一个人。
  一辆车。
  城市&乡村。
  乡村?城市。
  县道、省道、国道、高速,以及那些说不出名字或者压根就没有名字的乡间小道,5个月,跑了25000多公里。
  每天独自一人开车跋涉160多公里,这对于一个不吸烟,不嚼槟榔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件极为枯燥极为无聊的事。
  但我不,我觉得很有趣,且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不是我另类,而是一个人开车,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安静&。而人在安静的环境中,思维往往都比较活跃,有时候一个困扰几天的问题,跑上几十公里之后,突然就解开了。
  25000多公里,能想多少事情,能打开多少思想结?
  所以,当马达发动,音乐响起,我也就开始天马行空地瞎琢磨。
  比方说,琢磨下将要到达的地方,美食多不多,美女多不多?
  比方说,琢磨下某个刚刚婚外失恋的朋友,他们会不会旧情复燃,他老婆会不会发现?
  比方说,琢磨下自己的小目标,开个公众号,弄它1000000粉丝,挣它?
  当然,我也不是真那么不靠谱, 25000公里尽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很多时候,我也会琢磨一些正事,比如孩子。
  这篇文章,就出于此。
  第一个孩子,是汕头潮阳金浦镇的一个小女孩,名叫&凉凉&。
  遇见凉凉,是在2002年的夏天,那时我在那边工作。
  那天早上, 我跟着单位的做饭阿姨去镇上的菜场买菜,当我们经过一个鱼丸摊时,我惊愕地发现,那个忙着收钱找钱,忙着与顾客讨价还价的商贩竟然是个小孩子。
  那是个女孩,估计也就10岁上下,梳着两个小辫,戴着袖套,系着小围裙,装袋、称秤、收钱、找钱,举手投足间,俨然一个卖菜多年的熟手。
  她太小了。
  别的商贩,都是站在摊子后边,或者直接弄个板凳什么的坐着,她呢,直接蹲在了摊子上,想必是个子太矮,坐着站着高度都不够吧。
  回去的路上,我向阿姨打听那小姑娘的情况。阿姨告诉我,那个小姑娘在这卖菜已经有两个年头了,每天都是她爸爸早上送她过来,傍晚再接她回家。至于女孩叫什么名字,家住哪,她也不清楚。
  &中午不回家吗,那她中午吃什么?&我问。
  &她都是自己带饭。&
  &那冬天呢,也是吗?&
  阿姨说是。
  那一刻,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寒风中小女孩吃着冰冷饭菜的情景,心里很不是滋味。
  中午饭点,我特意回到菜市场,想看看那个小女孩。
  小女孩的摊位空空的。
  向旁边的商贩打听后才知道,小女孩的妈妈病了,需要人照顾,她爸爸就把她接回去了。
  也就是从这个商贩口中,我对小女孩的家庭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小女孩是和平镇人,爸妈都是菜贩子,除了金浦这个摊位外,在和平镇和潮阳区也有摊位。
  小女孩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姐姐在市区的厂子里打工,两个弟弟都在上学,一个小学,一个幼儿园。
  我什么都明白了。
  第二天中午,我又去了菜场。这次,我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公众号:剩菜哥笔记
  她正在吃饭。
  下面是我跟她的对话。
  我: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她:9岁半,小名凉凉。
  我:凉凉你好,那叔叔再问下你,你姐和你弟呢,他们多大了?
  她:我姐比我大5岁,弟弟大的7岁,小的5岁。
  我:我听阿姨他们说,你的两个弟弟都在读书,那你怎么不去读呢?
  她:我爸说,女孩子读书没用。
  我:那你想读书吗?
  凉凉没有马上回答,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想。
  &我书读得可好了,数学每次都考100分。&凉凉话未说完,眼泪已经掉了下来,一颗接一颗地掉到饭盒里。
  &听说你妈妈病了,好点了吗?&
  她摇头。
  &那今天谁照顾她呢?&
  &我姐。她今天不上班。&
  &你好能干,这么小就会照顾妈妈,那你会做饭吗?&
  &会呀,昨天我还给妈妈煮了碗鸡蛋面条呢,妈妈说可好吃了。&
  我心里很难受,堵得慌,问她称了几斤鱼丸,然后离开了。
  下班后,我没去食堂吃饭,而是提着鱼丸去了镇上的一家面包店。
  这家面包店是一个鹰潭小伙子开的,我常去他那买面包。因为都来自江西,所以,打了几次交道后就成了朋友。
  我把鱼丸给他,问他认不识菜市场那个卖鱼丸的小女孩。他说认识,说他的鱼丸都是在那小女孩那买的,而且,他还经常带些面包给那小女孩吃。
  我心里一暖。
  可他接下来跟我的说一件事,却让我无比愤怒和悲凉。
  他说,小女孩刚来卖菜时,经常挨她爸爸的打,因为她不是多找了钱就是收到了假钞。有一次,小女孩收了一张一百块的假币,结果被她爸爸打了个半死。
  给凉凉假币的那些人,以及那些凉凉多找了钱却不还回去的人,我宁愿选择相信他们是无心之失,因为我实在找不到他们有意的理由。
  管仲说过,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意思就是说,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把道德伦理放在之前,不能轻易就被各种诱惑所吸引,做下违背自身道德的事情。
  还有,凉凉的爸爸,这样怎样的一个人呵,让两个女儿辍学挣钱,让两个儿子读书,即便是重男轻女,儿女的待遇,也不应该如此悬殊吧?
  我想,当一个新生命开始在母亲子宫里孕育生长的时候,每一个母亲和父亲,都应该是无比喜悦的吧。凉凉的父亲,也一定是这样。在妻子怀胎十月的280天里,他应该是充满期待的,他应该是小心呵护的。这个时候,作为父亲,他是合格的,作为丈夫,他也是合格的,只是当孩子呱呱落地,儿子梦碎,重男轻女的思想,才将他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混蛋。
  第二个孩子,叫童童,是我朋友郁梅的女儿,16岁,在上高二。
  童童患有先天性哮喘,郁梅花了好多钱,也没治好,所以,郁梅一直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再生一个孩子。无奈政策不弃许,只好作罢。
  郁梅的老公老许比郁梅大几岁,对郁梅很好。每次郁梅说到二孩的事唉声叹气时,他就安慰郁梅,说反正有童童了,生不生二孩无所谓,一家人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我一定要给你再生一个孩子。&老许的好,让郁梅愈加愧疚,总觉得自己欠老许一个健康的孩子。
  2013年下半年,国家要放开二孩的消息突然间铺天盖地,网上在讨论,街头巷尾在讨论。
  郁梅觉得,自己日盼夜盼的这一天终于要来了,便开始备孕。
  主要是&备&这么两个方面:一是吃,二是练。
  吃,主要是补充营养,托同事,托亲戚从乡下买了许多土鸡、土鸡蛋和兔子什么的,天天炖汤吃,吃得老许长了一身的肥肉。
  练,主要是锻炼,增强体质。早上,两个人去晨跑。晚上,两人去球馆打羽毛球。
  年底,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二孩政策&终于下来了,不过,这次放开的只是&单独二孩&,郁梅并不符合条件。
  郁梅的心一下就凉了。土鸡什么的不买了,步也不跑了,球也不打了。
  2015年,又有消息说会全面放开二孩。
  这次,郁梅很淡定。
  &捕风捉影的事,不靠谱。&郁梅说。
  谁曾想,这次是真的。
  日,也就是五中全会公报确定我国将全面实施普遍二孩政策的那天,给我打来电话,说晚上大家聚一下,庆祝庆祝。
  晚饭定在老地方:周胖子开的&二胖农家乐&。
  这次,大家喝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嗨。原因很简单,喝完这次,郁梅和老许,周胖子和胖嫂就要进入备孕阶段了,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喝酒都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放开了。
  郁梅高兴,喝得最多,满嘴胡话醉话。
  &10个月,最多10个月,我就给你们生个小侄子出来,你们就等着大红包吧。&散场时,郁梅反反复复地说着这句话。
  只是,生活不像拍电视,有剧本可循,生活永远在变化,而且很多变化,都不是我们自己所能把控的。
  童童不同意他们生二孩,而且态度非常坚决。公众号:剩菜哥笔记
  这是郁梅没想到的。因为2013年那次备孕,童童是同意了的,而且,童童还非常支持她,为了不给她增加麻烦,一日三餐,童童都在学校食堂里解决。
  郁梅两口子跟童童谈了几次,每次双方都是心平气和坐下来谈,每次又都是双方甩着脸子转身离开。
  老许不想因为生二胎把好好的一个家弄得鸡飞狗跳,就劝郁梅别生了,但郁梅不同意,说好不容易等来了政策,不生太不对不起自己这些年所受的煎熬了。
  &生,一定要生!&这是郁梅的决心。
  &你们生,我就退学!&这是童童的态度。
  童童的学习特别好,在年级中排前十。郁梅跟老许一直期盼着童童能考个好学校,将来谋个好工作。童童以退学相威胁,郁梅当即就怒了,说她要是敢退学,她就不认她这个女儿。
  几天后,学校月考,童童的名次落到了20名之后。
  孩子退步,郁梅心里很急,但要她就此放弃生孩子,她不甘心。
  于是,她又找了几个童童同学来做童童的工作。那几个同学,都是2013年放开单独二胎后家里生了二孩的。可还是没用,这次童童说的话更狠更吓人,说如果他们生二胎,下次她哮喘发作的时候,她就不吃药。
  郁梅怕了,找我们商量。
  我们劝郁梅放弃,或者别操之过急,什么时候做通了童童的工作,那就什么时候再生。
  郁梅说不行,说她马上就40岁了,再等,只怕是想生也生不了。
  于是我们就商量了一个办法。
  那天是星期天,童童不上课,郁梅把我们叫去她家吃饭。
  说是吃饭,其实是要我们去做童童的工作。
  菜上齐,人坐齐,&动员大会&也就正式开始。
  郁梅要我打头阵,可我一想到童童说发病不吃药,嘴巴就听使唤,每句话一出口就拐了弯,说了半天,也没说到正题上。
  一旁的郁梅很着急,不停地给我使眼色。
  &叔,我知道您要说什么,我也知道我爸妈他们今天把你们叫来什么意思。我还是那个态度,我不同意。&
  &你为什么不同意?多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不是挺好的吗,你多了个伴,还多了个亲人。&我问。
  &我不需要!&童童答得很干脆,&叔,其实您应该说,再生一个,我爸妈他们就多一个孩子,他们老了,就多一份依靠。&
  &这也是一方面&&&
  &难道我不是他们的孩子吗?难道我没有能力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吗?为什么你们大人做事情,从来都不考虑我们的感受?&童童越说越激动,&我知道,你们是嫌我生病,想生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这样,如果哪天我突然发病死了,你们也不会孤单&&&
  &童童,你说什么呢,什么死不死的,你爸妈他们不是这样想的,他们就是想让你有一个伴。&胖嫂打断童童。
  &你们就是在抛弃我。&说到抛弃二字时,童童哭了,&爸妈,我也不用退学和死来逼你们了,如果你们真的想生,那你们就生吧,只不过我要告诉你们,如果你们生了,我不会快乐,永远不会快乐!&
  童童说完这些话,离开了饭桌,回房间去了。
  我向郁梅和老许看去,发现他们已然成了泪人。
  &不生了,不生了,我不生了。&郁梅说。
  这次之后,郁梅真的断了生二孩的念头。郁梅说,她怀童童的时候,吃尽了苦头,有几次甚至流产,当时她跟老许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早点把孩子生下来。终于熬到了足月了,孩子也生下来了,可是一检查,发现孩子患有哮喘。
  那段时间,郁梅和老许的心情都很低落,因为这个,他们连孩子的百日宴都没摆。
  郁梅还说,即使将来童童同意他们生,他们也不生了。他们要把这一生所有的爱,都给童童这个历经劫难方才来到他们身边却又长期被哮喘折磨的孩子。
  其实,历经劫难来到父母身边的,又何止一个童童。每一个孩子,从一颗微小的受精卵开始到孕育成一个成熟的胎儿,这期间,他都经历了什么?我们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一帆风顺的,他肯定经历了各种危险各种风险。在那个黑漆漆的子宫里,在那个陕小的空间里,他始终一个人在战斗,他是无助的、孤独的,甚至是绝望的,爸爸妈妈隔着肚皮与他说的每一句话,哪怕只是一声简单的&嗨&,都会给他希望,给他力量。既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一个为了与我们见面,历经各种劫难才来到我们身边的这份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呢?
  第三个孩子,是我即将出生的孩子。
  我第一胎是女孩,所以去妻子发现怀孕后第一间征询我的意见,问我要不要去香港验血,如果验出是男孩的,就留的,验出是女孩的,就不要。
  我说,不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查看: 231|回复: 60
六安霍邱单亲妈妈为男友生下孩子后,男友竟有妻有子还突然失踪
主题帖子积分
普通用户(Lv.2), 积分 2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普通用户(Lv.2), 积分 2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威望248 度
& & 俗话说电视来源于生活,但是真实的现实却比电视剧还狗血。霍邱单亲妈妈为男友生下孩子后,男友竟有妻有子还突然失踪。
& &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霍邱县龙潭镇女子小何结识了霍邱县石店镇的赵春广。小何说,赵春广(化名)今年43岁,在石店镇经营着一家猪场。两人认识后,赵春广就经常通过微信找她聊天,对她展开了追求。
& & 小何称,赵春广告诉自己他有一儿一女,但是现在已经和老婆离婚了,想与小何再生个儿子。由于小何跟前夫此前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当初赵春广在追求她的时候,她也十分谨慎。
200.jpg (103.46 KB, 下载次数: 0)
09:21 上传
& & 原本只是当做普通朋友相处,可之后,赵春广的一个举动,让小何开始动了心:
& & 小何:我的大的孩子生病了,在六安住院。我跟他讲,两个大的在六安住院,然后他就过去,到六安那边过去看,带了5000块钱,他讲这个5000块钱给你孩子看病。我考虑到这个孩子的亲生爸爸都没有过来看孩子,这个叔叔过来看,又带了5000块钱,迫于心里种种思想,我就感觉这个人还不错,我就跟他确立了恋爱关系。
& & 确定关系没多久后,小何就怀了孕。号,孩子出生,如赵春广所愿,是个男孩。小何说,孩子出生后,赵春广对他们娘俩很好。但唯独结婚领证这事,始终没个说法。
& & 男方有妻有子 事发后突然失踪
& & 出于信任,小何并没有多想,一门心思的带孩子。可今年4月份,小何发现,赵春广有点不对劲。在小何的逼问下,赵春广坦白自己其实并没有离婚。
& & 小何称自己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也不想破坏别人的家庭。得知被骗后,她曾找过赵春广,要求彻底断绝关系。小何想把这个孩子抱养送人,可赵春广称舍不得这个孩子,希望小何和他一起瞒着他老婆。
& & 小何说,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送人也是于心不忍。可自己左腿有残疾,又带着前夫的两个孩子,不送走,经济压力也实在无法承担。思前想后,她还是接受了赵春广的提议。作为回报,赵春广承诺,在霍邱县户胡镇给小何娘俩买一套房子。
& & 小何说,虽然她恨赵春广,但看得出来,赵春广是在乎孩子的。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样一直瞒着,始终不是个事。这时,赵春广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 & 小何:让我买一个陌生的号码跟她老婆接触,接触了跟他老婆认干姊妹。然后以我的这些证件,贫困人口当时的时候有个扶贫贷款,帮助残疾人再就业的,最高的是40万,最低的是20万,帮助残疾人再就业的创业基金,他养的有猪场。 他就跟我讲这个猪场就是我的猪场,我贷这个贷款,贷了之后放给他,讲以后我跟他老婆做姐妹,也许这个关系就缓和了。
201.jpg (139.35 KB, 下载次数: 0)
09:21 上传
& & 小何:我打电话给他,我就问他在哪,他就讲我在猪场,我就讲孩子生病了。孩子生病了之后,他老婆就在旁边,就听见了。第三天,他老婆就打电话给我了。
& & 小何说,电话中,李大姐还对她进行了威胁,称要将自己还有小孩都杀掉。她自知理亏,也能理解李大姐的心情,这事要怪就怪赵春广欺骗了她。眼下她就想赶紧与对方断绝关系,可这时的赵春广却突然玩起了失踪。
202.jpg (172.59 KB, 下载次数: 0)
09:21 上传
& & 没能见到赵春广,电话也打不通,而在赵春广的老家见到了他的母亲。
& & 老人的情绪有些激动,不过在简单的交流中了解到,赵春广已经跟李大姐离婚,至于到底去了哪,家人也不知情。随后,拨打了李大姐的电话,核实这一情况。
& & 李大姐:我跟赵春广已经解除婚姻关系了,你可以到民政局去查,你的情绪我们能理解,因为你在这个事情中也是受害者,包括他父母都不认他了 他做的事情太亏欠我们一家人了,我都跟他解除婚姻关系了 ,我那么恨他,怎么可能联系他...
203.jpg (54.26 KB, 下载次数: 0)
09:21 上传
& & 找了一圈,赵春广依然没有露面,小何说,接下来,她会走司法程序解决此事。针对此事,记者也咨询了律师,律师给出了诉讼建议。
& & 律师 李仁宝:一,赵春广的行为涉嫌构成事实重婚罪
& & 二、孩子未满两周岁,归女方抚养,男方应按月支付抚养费。
204.jpg (120.43 KB, 下载次数: 0)
09:21 上传
& & 除此之外,李仁宝表示。针对小何所说的受到威胁和恐吓的情况,小何可以向当地派所报案。
& & 在小编看来玩火必自焚,家里有老婆孩子还在外面骗女人生子,这个赵春广现在被家里人赶出来,众叛亲离,一点都不冤。
主题帖子积分
部门主管 (Lv.4), 积分 27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 积分
部门主管 (Lv.4), 积分 27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4 积分
金币1989 枚
威望4492 度
这种死男人应该去死,看着都恶心人
主题帖子积分
部门主管 (Lv.4), 积分 5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68 积分
部门主管 (Lv.4), 积分 5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68 积分
金币416 枚
威望923 度
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
主题帖子积分
小职员 (Lv.3), 积分 4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小职员 (Lv.3), 积分 4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金币275 枚
威望665 度
传说中的小三?
主题帖子积分
小职员 (Lv.3), 积分 3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3 积分
小职员 (Lv.3), 积分 3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3 积分
金币199 枚
威望513 度
好狗血的剧情
主题帖子积分
小职员 (Lv.3), 积分 4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小职员 (Lv.3), 积分 4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金币261 枚
威望655 度
是不是被家人真的赶出来了还不确定,不过这种渣男老了不会有好结果,希望到时候大家别说什么孩子不孝,老人可怜啥的。这种人提前透支了福气
主题帖子积分
小职员 (Lv.3), 积分 4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 积分
小职员 (Lv.3), 积分 4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 积分
金币249 枚
威望614 度
又一出狗血剧情……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总监 (Lv.7), 积分 125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57 积分
高级总监 (Lv.7), 积分 125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57 积分
金币1264 枚
威望14446 度
女人啊!无论多大年龄总是还会期待爱情!
主题帖子积分
部门主管 (Lv.4), 积分 25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6 积分
部门主管 (Lv.4), 积分 25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6 积分
金币2067 枚
威望4068 度
这个畜生 害了两个女人和无辜的孩子&&告他&&让他得到应有的惩罚
主题帖子积分
部门主管 (Lv.4), 积分 18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13 积分
部门主管 (Lv.4), 积分 18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13 积分
金币1390 枚
威望2973 度
这个女的,就是没脑子
投诉受理:
微博 @六网论坛
六网搜狐新闻“用我的卵子,由她怀孕,生下了我们的龙凤胎”|生活在中国的“已婚”已育拉拉_阿依奴儿_新浪博客
“用我的卵子,由她怀孕,生下了我们的龙凤胎”|生活在中国的“已婚”已育拉拉
&芝麻饼和豆子是KY的两个小伙伴,也是一对龙凤胎共同的妈妈。她们都是女性,是LGBTQ大家庭的成员。4年里她们从北京到英国再到美国,最后回到北京,经历过3次IVF(体外人工授精生殖辅助技术),终于生下了可爱的宝宝。今天我们邀请她们,把她们故事说出来,给国内性少数人群以参考。
& Q1:可以说说你们结婚的经过吗?
芝麻饼:我们13年的时候去英国留学,读一年制硕士。刚好就在我们去之后不久,14年3月份的时候英国同性婚姻法就正式执行了,然后我们就觉得好幸运。
&我们是在7月1日的时候正式结婚的,因为之前都在上课,课程特别紧,完全来不及结婚。(豆子:其实是为了向党献礼啦。)我们结婚的地方是在当时我们读书的雷丁镇,伦敦的后花园。当时他们还告诉我们,我们是小镇上第一对结婚的中国同性伴侣。
&Q2:当时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芝麻饼:我们觉得挺好的就是他们英国人挺注重仪式感的嘛,比如在婚礼两周之前,就是在我们申请注册的时候,那个负责婚礼的市政官员大概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分别问我们差不多的问题,比如说问我的时候就问她的状况,问她的时候就问我的状况,确认我们是相互非常了解,并且自愿结合。让我们觉得他们对待婚姻这个事情还是很认真的。
&豆子:当时我们有一群中国同学,她们年纪都比我们小很多,但很喜欢来我们家蹭饭,所以就结识了这群小姑娘,婚礼的时候也请了她们来。当时正式颁发登记证的时候很有意思,他们不是打印出来的,是专门有一个人像开发票一样手写的,并且写的时候还不让任何人看。然后我们的90后小朋友就特别没有仪式感,冲上去拍照然后被那个人喝止了,就特别丢脸哈哈哈哈哈哈。
&芝麻饼:对因为那个人觉得其实挺烦的你们这些人怎么这样,但他们就很讲礼貌,就说“Oh,you
are so popular”,其实内心里面就是“好烦呀”哈哈哈哈。
&Q3:有一个疑惑,就是这个结婚证现在在国内是不承认的,那驱使你们去登记的原因是什么?
&芝麻饼:其实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如果回到中国的话它其实没有任何效力,真的是一张废纸。但这个东西怎么说,我觉得两方面:一方面是心理上这种仪式感,虽然是一张纸,但它给你的感觉是至少你们的婚姻关系在另外一个空间,另外一个国家的环境当中是被承认的。即便要离婚的话,你都得回到当地去离。心理上会给双方一个约束感,或者说是一个承诺,整个仪式过程会让你觉得这是一个严肃的事情,需要很认真的看待。第二个方面是,法律上虽然在中国是一张废纸,但是有了这个证书以后只要是在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都是有法律效力的,比如说我们去办赴美签证,我们就直接在申请表上填相互是配偶关系,如果我们去办工作签证,我们两都可以作为对方的配偶,享受相应的配偶待遇。
&Q4:那你们在国内有因为伴侣不被承认遇到什么困难吗?
&芝麻饼:最直接的是在银行吧。比如说我怀孕的时候行动不方便,当时我们要去办美国签证,需要她要代我去递交资料,代传递嘛,然后银行问我们是什么关系,因为按照政策是必须配偶或者直系亲属,同学同事朋友都不行,必须要我本人去。
&豆子:其实这些问题也不算很多,而且我觉得也不算什么关键性事件。但是肯定还是会有一些麻烦,所以我觉得这都是未来可能需要去解决的。
&Q5:如果拉拉或者单身女性想要生孩子的话有哪几种方式?
&豆子:生殖辅助的话就只有IUI和IVF两种形式。IUI就是直接在体内人工授精,它就比较便宜,但是单次的成功率就没那么高。当时我们就想如果第三次再失败就做IUI,因为很多欧洲国家都可以做,如果去旅游的话就顺便做一次,就等有一天能抽奖中。
&IVF是体外人工授精,它相对就比较麻烦,要做促排卵、取卵、胚胎培养、移植等等,也更贵。但我们当时想让孩子跟我们两都有关系,就想A卵B怀,就是用我的卵子然后她怀孕生下来,那样就只能选择IVF。
&Q6:可以说一说你们第一次体外人工授精(IVF)经历吗?
&芝麻饼:其实我们结婚之前就把要孩子的事情提上日程了,就开始去见伦敦的各种医院。7月1日结的婚,8月14号就移植了,所以用药什么的婚前就已经开始了。虽然欧美各国的疾控中心都有IVF诊所的成功率排名,但当时初来乍到,我们也完全不知道。有一次社会性别课的老师的偶然提起她有一对拉拉朋友做了人工授精,我们就赶紧要了联系方式预约。当时担心听不懂医生的介绍,我们征得同意后还用DV录下了咨询的过程。
&豆子:移植胚胎之后我们就等了十一天,自己做了尿检,尿检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到达了最高潮,因为出现了很明显的两条杠,我们就觉得果然so
easy,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孩子了,然后情绪又哗的一下down到了谷底。(结果并没成功,后文会说到)——
&因为它那个对比线要越来越深,才能说明你那个孩子发育得比较好。但是我们第一次测的时候觉得so
easy,第二次测的时候我们就也觉得毫无问题,没想到发现那个对比线没有增加,当时我们就有点紧张。后来我们隔了24小时又去测了一次,发现颜色还变淡了。等我们快去血检的前一天我们又自己在家检测了一次,还买了最好的试纸,然后我们发现颜色快没有了,那天晚上真的是第一次尝到了彻夜未眠的滋味。第二天去血检的时候,果然抽血的那个值就已经6了,已经没有什么参考意义。(芝麻饼:我第三次怀上的时候是200多,所以你可以想象当时6是什么意义。)
&Q7:那第二次呢?
&芝麻饼:第二次其实我们现在回想是最不应该做的,也投资是最大的。第二次医疗费用也比较高,我们找的英国top2的医院,再加上为了配合这个流程我们在英国又多停留了三个月,吃和住都要多花钱,英国太贵了,这些算下来的话,当时第二次也花了20万。
&豆子:第二次离第一次中间就只隔了三个月,其实是不理智的。身体至少要隔六个月比较合适,因为它要打很多药,身体要能适应再一次的刺激其实是需要有时间的。就像你打了人一巴掌,迅速打第二巴掌可能不会疼,要过一会儿再扇一巴掌才会疼,我们第二巴掌扇的太快了,身体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芝麻饼:毕业典礼那天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时间很碰巧,就是在当天早上做的尿检,看到一张大白板我就知道了又没怀上。然后就梳洗打扮,还要去参加毕业典礼。
&Q8:第三次就比较成功?
&芝麻饼:到美国去的时候刚好赶上美国全境同性婚姻合法化,对我们倒是没有直接的影响,但还是觉得挺幸运的。然后这次一个是准备的比较充分,就不像之前那么无知,第二个是美国和英国的治疗观念不太一样,这次用药量比之前大,就取出来足够的卵子,最后成功移植了两个囊胚。
&Q9:你们打算要孩子的时候有什么顾虑吗?
&芝麻饼:有,当时我们很多争吵都是围绕着要不要生孩子。比如说孩子生出来以后,怎么跟社会上的人去说呀,怎么告诉孩子他的身世啊,你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知道你有孩子后会不会来看,会不会告诉孩子什么……我觉得生出来就有方法去应对,就是兵来将挡。但豆子她想了好多好多,就觉得芝麻饼你这些都没想清楚怎么要孩子。
&Q10:那后来有真的遇到一些事吗?
&豆子:遇到过,但事情其实没我们想的那么复杂。七大姑八大姨很好应付,因为你的父母都会帮你应付掉很多问题。之前我没想好和我堂姐表姐怎么说,但是生了孩子后我妈帮我说了,我俩姐姐接受度非常好。我完全没想到,她们年纪都特别大,五十多岁了,我觉得她们不可能接受的。但是我发现可能我还是不太信任别人,所以会想出来那么多事情。实际上我妈就去了我姐姐家一次,她们隔了一周就跑来看我们了。
&芝麻饼:我有一次推着两个孩子在小区走,有大妈问:“这是你自己生的吗?”其实大妈的是问是不是顺产,但我当时比较敏感嘛,我就很生气地反击,大妈就很尴尬。后来让我比较受启发的是,有一次看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里面她推着两个混血宝宝在北京,大妈们就问龙应台是不是孩子的保姆,她就很轻松回应说“是啊,我是他们的保姆,也是佣人,还是他们的清洁妇、厨娘。”
我就忽然放松了,就觉得首先不要认为自己是非主流,给自己很大压力,你可以幽默一点地去应对。
&Q11:你们要如何给宝宝上户口呢?
&芝麻饼:上户口的时候用单亲妈妈的身份。我去问过,不会要求你解释为什么是单亲妈妈,但是办事员会有点好奇,问一些问题,不过也没有恶意。证件就是需要提供户口本出生证,身份证复印件,然后要单亲未婚的公证,这个要去公证处公证。
&Q12:之后你们会让孩子如实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吗?
&芝麻饼:会,我们会尽量鼓励他,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孩子他的社交和大人不同,大人会找志同道合的,孩子的话,是个小朋友就想去接触,没有界限感。这个过程中他的社交没有选择,所以他会逼着你去也没有选择,这会是个挑战。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社区是完全非常好地接纳LGBT人群,肯定会有有敌意或者不知道、不理解、听到会惊讶的一群人。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去准备好向更多的陌生人去介绍自己的家庭。我们俩自己得先过这一关,才能跟孩子一起去应对。
&Q13:第三次体外人工授精(IVF)的时候,你们建立了公众号“彩虹宝宝”,和大家分享生育辅助知识和你们的故事,是什么促使你们建立了“彩虹宝宝”?
&豆子:我们最开始就想成立多元家庭促进会,可是在国内做这个比较不容易,我们自己的人力投入也有限。但我们也不能容忍自己什么也不做,就先建了一个公众号,介绍我们之前的经历,好让大家不要重复我们的弯路。
&芝麻饼:至于促进会很核心的点是要在权益上有推动,除了心理上的抱团取暖,也希望在法律意义上多实现一些权益。但目前我们想先从服务做起,我们觉得如果都到海外去接受服务的话,很多低收入人群就被遗忘了。我们最重要的目标是推动国内生殖辅助医院对单身女性开放,那样可以覆盖一部分LGBT群体的需求,减少成本。第二块就是讨论多元家庭的家长,在成为家长之前和之后要怎么build
up自己的心理状态。另外就是开发针对国内孩子看的绘本。让他们意识到家庭的多样性。
&Q14:国内拉拉一般会选择什么方式生育?
&芝麻饼: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和我们一样选择赴海外采用人工受精或试管的方式,我们彩虹宝宝群里去美国、欧洲、东南亚的都不少;当然,数量更多的还是自己用针管diy,精子来源一般是形婚对象、伴侣的弟弟之类的熟人,或者是地下捐精群。更具体的我们也不是很了解,因为一些人生完以后仍旧以异性夫妇或者单亲的家庭模式生活,不会告诉孩子真实的家庭构成,一般孩子会叫另一半姑姑什么的。
&Q15:你们成立的是多元家庭促进会,那你们怎么看待“多元”“标签化”与“主流”三者间的关系呢?
&豆子:我们一定是会用一个标签站出来的,因为你一定是属于这个群体,但是过程中你可以丰富你的标签,而不是固化它,固化会导致单一化认知。我们现在写文章也会避免强化两个妈妈特性,而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其他的特质。
&而主流的含义可能很丰富,但是在国内社会里,主流就往往意味着单一。我们对抗的不是主流,而是主流文化。我讨厌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面目,这样生活太无趣了。我觉得生活要好玩一点,不想接受主流的安排。所以多元就是,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被尊重。
&很多人对多元理解的特别政治正确,觉得你是穆斯林,是基督教福音派,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哇我们好多元,但是我们都不要互相交流。大家都存在,大家都是孤岛,我们有那么多岛,好满意。但我觉得真正的多元是:去找岛之间的共性,去搭建它们之间的桥梁。
&谢谢芝麻饼和豆子与我们分享了她们这四年生活里的一个侧面。
&事实上,她们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已婚已育拉拉」,「已婚已育拉拉」也不能概括她们的人生。在她们的故事里,你或许看到了勇敢、坚韧、深思与彷徨,然而一个群体所拥有的远不止一张面孔,芝麻饼与豆子本身所拥有的特点与故事也远比我们所看到的要更丰富。
&最后,我想用她们写在「彩虹宝宝」第一篇文章里的话作为结尾:
& &「四年来,我们已经经历过向父母出柜的艰难,朋友们得知我们在英国结婚后的喜悦,平衡学业和事业的焦虑,以及,永远难以忘却的,两次IVF失败的痛楚,这些交陈难辨的情绪和经历,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我们是谁,要往哪里去,想要以怎样的方式来彼此支撑,度过注定不平坦的一生。
因为,我们那么爱折腾,那么作,不惧扼住命运的喉咙。」
芝麻饼和豆子是KY的两个小伙伴,也是一对龙凤胎共同的妈妈。她们都是女性,是LGBTQ大家庭的成员。4年里她们从北京到英国再到美国,最后回到北京,经历过3次IVF(体外人工授精生殖辅助技术),终于生下了可爱的宝宝。今天我们邀请她们,把她们故事说出来,给国内性少数人群以参考。
Q1:可以说说你们结婚的经过吗?
芝麻饼:我们13年的时候去英国留学,读一年制硕士。刚好就在我们去之后不久,14年3月份的时候英国同性婚姻法就正式执行了,然后我们就觉得好幸运。
我们是在7月1日的时候正式结婚的,因为之前都在上课,课程特别紧,完全来不及结婚。(豆子:其实是为了向党献礼啦。)我们结婚的地方是在当时我们读书的雷丁镇,伦敦的后花园。当时他们还告诉我们,我们是小镇上第一对结婚的中国同性伴侣。
Q2:当时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芝麻饼:我们觉得挺好的就是他们英国人挺注重仪式感的嘛,比如在婚礼两周之前,就是在我们申请注册的时候,那个负责婚礼的市政官员大概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分别问我们差不多的问题,比如说问我的时候就问她的状况,问她的时候就问我的状况,确认我们是相互非常了解,并且自愿结合。让我们觉得他们对待婚姻这个事情还是很认真的。
豆子:当时我们有一群中国同学,她们年纪都比我们小很多,但很喜欢来我们家蹭饭,所以就结识了这群小姑娘,婚礼的时候也请了她们来。当时正式颁发登记证的时候很有意思,他们不是打印出来的,是专门有一个人像开发票一样手写的,并且写的时候还不让任何人看。然后我们的90后小朋友就特别没有仪式感,冲上去拍照然后被那个人喝止了,就特别丢脸哈哈哈哈哈哈。
芝麻饼:对因为那个人觉得其实挺烦的你们这些人怎么这样,但他们就很讲礼貌,就说“Oh,you
are so popular”,其实内心里面就是“好烦呀”哈哈哈哈。
Q3:有一个疑惑,就是这个结婚证现在在国内是不承认的,那驱使你们去登记的原因是什么?
芝麻饼:其实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如果回到中国的话它其实没有任何效力,真的是一张废纸。但这个东西怎么说,我觉得两方面:一方面是心理上这种仪式感,虽然是一张纸,但它给你的感觉是至少你们的婚姻关系在另外一个空间,另外一个国家的环境当中是被承认的。即便要离婚的话,你都得回到当地去离。心理上会给双方一个约束感,或者说是一个承诺,整个仪式过程会让你觉得这是一个严肃的事情,需要很认真的看待。第二个方面是,法律上虽然在中国是一张废纸,但是有了这个证书以后只要是在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都是有法律效力的,比如说我们去办赴美签证,我们就直接在申请表上填相互是配偶关系,如果我们去办工作签证,我们两都可以作为对方的配偶,享受相应的配偶待遇。
Q4:那你们在国内有因为伴侣不被承认遇到什么困难吗?
芝麻饼:最直接的是在银行吧。比如说我怀孕的时候行动不方便,当时我们要去办美国签证,需要她要代我去递交资料,代传递嘛,然后银行问我们是什么关系,因为按照政策是必须配偶或者直系亲属,同学同事朋友都不行,必须要我本人去。
豆子:其实这些问题也不算很多,而且我觉得也不算什么关键性事件。但是肯定还是会有一些麻烦,所以我觉得这都是未来可能需要去解决的。
Q5:如果拉拉或者单身女性想要生孩子的话有哪几种方式?
豆子:生殖辅助的话就只有IUI和IVF两种形式。IUI就是直接在体内人工授精,它就比较便宜,但是单次的成功率就没那么高。当时我们就想如果第三次再失败就做IUI,因为很多欧洲国家都可以做,如果去旅游的话就顺便做一次,就等有一天能抽奖中。
IVF是体外人工授精,它相对就比较麻烦,要做促排卵、取卵、胚胎培养、移植等等,也更贵。但我们当时想让孩子跟我们两都有关系,就想A卵B怀,就是用我的卵子然后她怀孕生下来,那样就只能选择IVF。
Q6:可以说一说你们第一次体外人工授精(IVF)经历吗?
芝麻饼:其实我们结婚之前就把要孩子的事情提上日程了,就开始去见伦敦的各种医院。7月1日结的婚,8月14号就移植了,所以用药什么的婚前就已经开始了。虽然欧美各国的疾控中心都有IVF诊所的成功率排名,但当时初来乍到,我们也完全不知道。有一次社会性别课的老师的偶然提起她有一对拉拉朋友做了人工授精,我们就赶紧要了联系方式预约。当时担心听不懂医生的介绍,我们征得同意后还用DV录下了咨询的过程。
豆子:移植胚胎之后我们就等了十一天,自己做了尿检,尿检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到达了最高潮,因为出现了很明显的两条杠,我们就觉得果然so
easy,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孩子了,然后情绪又哗的一下down到了谷底。(结果并没成功,后文会说到)——
因为它那个对比线要越来越深,才能说明你那个孩子发育得比较好。但是我们第一次测的时候觉得so
easy,第二次测的时候我们就也觉得毫无问题,没想到发现那个对比线没有增加,当时我们就有点紧张。后来我们隔了24小时又去测了一次,发现颜色还变淡了。等我们快去血检的前一天我们又自己在家检测了一次,还买了最好的试纸,然后我们发现颜色快没有了,那天晚上真的是第一次尝到了彻夜未眠的滋味。第二天去血检的时候,果然抽血的那个值就已经6了,已经没有什么参考意义。(芝麻饼:我第三次怀上的时候是200多,所以你可以想象当时6是什么意义。)
Q7:那第二次呢?
芝麻饼:第二次其实我们现在回想是最不应该做的,也投资是最大的。第二次医疗费用也比较高,我们找的英国top2的医院,再加上为了配合这个流程我们在英国又多停留了三个月,吃和住都要多花钱,英国太贵了,这些算下来的话,当时第二次也花了20万。
豆子:第二次离第一次中间就只隔了三个月,其实是不理智的。身体至少要隔六个月比较合适,因为它要打很多药,身体要能适应再一次的刺激其实是需要有时间的。就像你打了人一巴掌,迅速打第二巴掌可能不会疼,要过一会儿再扇一巴掌才会疼,我们第二巴掌扇的太快了,身体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芝麻饼:毕业典礼那天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时间很碰巧,就是在当天早上做的尿检,看到一张大白板我就知道了又没怀上。然后就梳洗打扮,还要去参加毕业典礼。
Q8:第三次就比较成功?
芝麻饼:到美国去的时候刚好赶上美国全境同性婚姻合法化,对我们倒是没有直接的影响,但还是觉得挺幸运的。然后这次一个是准备的比较充分,就不像之前那么无知,第二个是美国和英国的治疗观念不太一样,这次用药量比之前大,就取出来足够的卵子,最后成功移植了两个囊胚。
Q9:你们打算要孩子的时候有什么顾虑吗?
芝麻饼:有,当时我们很多争吵都是围绕着要不要生孩子。比如说孩子生出来以后,怎么跟社会上的人去说呀,怎么告诉孩子他的身世啊,你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知道你有孩子后会不会来看,会不会告诉孩子什么……我觉得生出来就有方法去应对,就是兵来将挡。但豆子她想了好多好多,就觉得芝麻饼你这些都没想清楚怎么要孩子。
Q10:那后来有真的遇到一些事吗?
豆子:遇到过,但事情其实没我们想的那么复杂。七大姑八大姨很好应付,因为你的父母都会帮你应付掉很多问题。之前我没想好和我堂姐表姐怎么说,但是生了孩子后我妈帮我说了,我俩姐姐接受度非常好。我完全没想到,她们年纪都特别大,五十多岁了,我觉得她们不可能接受的。但是我发现可能我还是不太信任别人,所以会想出来那么多事情。实际上我妈就去了我姐姐家一次,她们隔了一周就跑来看我们了。
芝麻饼:我有一次推着两个孩子在小区走,有大妈问:“这是你自己生的吗?”其实大妈的是问是不是顺产,但我当时比较敏感嘛,我就很生气地反击,大妈就很尴尬。后来让我比较受启发的是,有一次看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里面她推着两个混血宝宝在北京,大妈们就问龙应台是不是孩子的保姆,她就很轻松回应说“是啊,我是他们的保姆,也是佣人,还是他们的清洁妇、厨娘。”
我就忽然放松了,就觉得首先不要认为自己是非主流,给自己很大压力,你可以幽默一点地去应对。
Q11:你们要如何给宝宝上户口呢?
芝麻饼:上户口的时候用单亲妈妈的身份。我去问过,不会要求你解释为什么是单亲妈妈,但是办事员会有点好奇,问一些问题,不过也没有恶意。证件就是需要提供户口本出生证,身份证复印件,然后要单亲未婚的公证,这个要去公证处公证。
Q12:之后你们会让孩子如实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吗?
芝麻饼:会,我们会尽量鼓励他,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孩子他的社交和大人不同,大人会找志同道合的,孩子的话,是个小朋友就想去接触,没有界限感。这个过程中他的社交没有选择,所以他会逼着你去也没有选择,这会是个挑战。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社区是完全非常好地接纳LGBT人群,肯定会有有敌意或者不知道、不理解、听到会惊讶的一群人。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去准备好向更多的陌生人去介绍自己的家庭。我们俩自己得先过这一关,才能跟孩子一起去应对。
Q13:第三次体外人工授精(IVF)的时候,你们建立了公众号“彩虹宝宝”,和大家分享生育辅助知识和你们的故事,是什么促使你们建立了“彩虹宝宝”?
豆子:我们最开始就想成立多元家庭促进会,可是在国内做这个比较不容易,我们自己的人力投入也有限。但我们也不能容忍自己什么也不做,就先建了一个公众号,介绍我们之前的经历,好让大家不要重复我们的弯路。
芝麻饼:至于促进会很核心的点是要在权益上有推动,除了心理上的抱团取暖,也希望在法律意义上多实现一些权益。但目前我们想先从服务做起,我们觉得如果都到海外去接受服务的话,很多低收入人群就被遗忘了。我们最重要的目标是推动国内生殖辅助医院对单身女性开放,那样可以覆盖一部分LGBT群体的需求,减少成本。第二块就是讨论多元家庭的家长,在成为家长之前和之后要怎么build
up自己的心理状态。另外就是开发针对国内孩子看的绘本。让他们意识到家庭的多样性。
Q14:国内拉拉一般会选择什么方式生育?
芝麻饼: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和我们一样选择赴海外采用人工受精或试管的方式,我们彩虹宝宝群里去美国、欧洲、东南亚的都不少;当然,数量更多的还是自己用针管diy,精子来源一般是形婚对象、伴侣的弟弟之类的熟人,或者是地下捐精群。更具体的我们也不是很了解,因为一些人生完以后仍旧以异性夫妇或者单亲的家庭模式生活,不会告诉孩子真实的家庭构成,一般孩子会叫另一半姑姑什么的。
Q15:你们成立的是多元家庭促进会,那你们怎么看待“多元”“标签化”与“主流”三者间的关系呢?
豆子:我们一定是会用一个标签站出来的,因为你一定是属于这个群体,但是过程中你可以丰富你的标签,而不是固化它,固化会导致单一化认知。我们现在写文章也会避免强化两个妈妈特性,而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其他的特质。
而主流的含义可能很丰富,但是在国内社会里,主流就往往意味着单一。我们对抗的不是主流,而是主流文化。我讨厌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面目,这样生活太无趣了。我觉得生活要好玩一点,不想接受主流的安排。所以多元就是,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被尊重。
很多人对多元理解的特别政治正确,觉得你是穆斯林,是基督教福音派,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哇我们好多元,但是我们都不要互相交流。大家都存在,大家都是孤岛,我们有那么多岛,好满意。但我觉得真正的多元是:去找岛之间的共性,去搭建它们之间的桥梁。
谢谢芝麻饼和豆子与我们分享了她们这四年生活里的一个侧面。
事实上,她们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已婚已育拉拉」,「已婚已育拉拉」也不能概括她们的人生。在她们的故事里,你或许看到了勇敢、坚韧、深思与彷徨,然而一个群体所拥有的远不止一张面孔,芝麻饼与豆子本身所拥有的特点与故事也远比我们所看到的要更丰富。
最后,我想用她们写在「彩虹宝宝」第一篇文章里的话作为结尾:
「四年来,我们已经经历过向父母出柜的艰难,朋友们得知我们在英国结婚后的喜悦,平衡学业和事业的焦虑,以及,永远难以忘却的,两次IVF失败的痛楚,这些交陈难辨的情绪和经历,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我们是谁,要往哪里去,想要以怎样的方式来彼此支撑,度过注定不平坦的一生。
因为,我们那么爱折腾,那么作,不惧扼住命运的喉咙。」
芝麻饼和豆子是KY的两个小伙伴,也是一对龙凤胎共同的妈妈。她们都是女性,是LGBTQ大家庭的成员。4年里她们从北京到英国再到美国,最后回到北京,经历过3次IVF(体外人工授精生殖辅助技术),终于生下了可爱的宝宝。今天我们邀请她们,把她们故事说出来,给国内性少数人群以参考。
Q1:可以说说你们结婚的经过吗?
芝麻饼:我们13年的时候去英国留学,读一年制硕士。刚好就在我们去之后不久,14年3月份的时候英国同性婚姻法就正式执行了,然后我们就觉得好幸运。
我们是在7月1日的时候正式结婚的,因为之前都在上课,课程特别紧,完全来不及结婚。(豆子:其实是为了向党献礼啦。)我们结婚的地方是在当时我们读书的雷丁镇,伦敦的后花园。当时他们还告诉我们,我们是小镇上第一对结婚的中国同性伴侣。
Q2:当时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芝麻饼:我们觉得挺好的就是他们英国人挺注重仪式感的嘛,比如在婚礼两周之前,就是在我们申请注册的时候,那个负责婚礼的市政官员大概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分别问我们差不多的问题,比如说问我的时候就问她的状况,问她的时候就问我的状况,确认我们是相互非常了解,并且自愿结合。让我们觉得他们对待婚姻这个事情还是很认真的。
豆子:当时我们有一群中国同学,她们年纪都比我们小很多,但很喜欢来我们家蹭饭,所以就结识了这群小姑娘,婚礼的时候也请了她们来。当时正式颁发登记证的时候很有意思,他们不是打印出来的,是专门有一个人像开发票一样手写的,并且写的时候还不让任何人看。然后我们的90后小朋友就特别没有仪式感,冲上去拍照然后被那个人喝止了,就特别丢脸哈哈哈哈哈哈。
芝麻饼:对因为那个人觉得其实挺烦的你们这些人怎么这样,但他们就很讲礼貌,就说“Oh,you
are so popular”,其实内心里面就是“好烦呀”哈哈哈哈。
Q3:有一个疑惑,就是这个结婚证现在在国内是不承认的,那驱使你们去登记的原因是什么?
芝麻饼:其实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如果回到中国的话它其实没有任何效力,真的是一张废纸。但这个东西怎么说,我觉得两方面:一方面是心理上这种仪式感,虽然是一张纸,但它给你的感觉是至少你们的婚姻关系在另外一个空间,另外一个国家的环境当中是被承认的。即便要离婚的话,你都得回到当地去离。心理上会给双方一个约束感,或者说是一个承诺,整个仪式过程会让你觉得这是一个严肃的事情,需要很认真的看待。第二个方面是,法律上虽然在中国是一张废纸,但是有了这个证书以后只要是在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都是有法律效力的,比如说我们去办赴美签证,我们就直接在申请表上填相互是配偶关系,如果我们去办工作签证,我们两都可以作为对方的配偶,享受相应的配偶待遇。
Q4:那你们在国内有因为伴侣不被承认遇到什么困难吗?
芝麻饼:最直接的是在银行吧。比如说我怀孕的时候行动不方便,当时我们要去办美国签证,需要她要代我去递交资料,代传递嘛,然后银行问我们是什么关系,因为按照政策是必须配偶或者直系亲属,同学同事朋友都不行,必须要我本人去。
豆子:其实这些问题也不算很多,而且我觉得也不算什么关键性事件。但是肯定还是会有一些麻烦,所以我觉得这都是未来可能需要去解决的。
Q5:如果拉拉或者单身女性想要生孩子的话有哪几种方式?
豆子:生殖辅助的话就只有IUI和IVF两种形式。IUI就是直接在体内人工授精,它就比较便宜,但是单次的成功率就没那么高。当时我们就想如果第三次再失败就做IUI,因为很多欧洲国家都可以做,如果去旅游的话就顺便做一次,就等有一天能抽奖中。
IVF是体外人工授精,它相对就比较麻烦,要做促排卵、取卵、胚胎培养、移植等等,也更贵。但我们当时想让孩子跟我们两都有关系,就想A卵B怀,就是用我的卵子然后她怀孕生下来,那样就只能选择IVF。
Q6:可以说一说你们第一次体外人工授精(IVF)经历吗?
芝麻饼:其实我们结婚之前就把要孩子的事情提上日程了,就开始去见伦敦的各种医院。7月1日结的婚,8月14号就移植了,所以用药什么的婚前就已经开始了。虽然欧美各国的疾控中心都有IVF诊所的成功率排名,但当时初来乍到,我们也完全不知道。有一次社会性别课的老师的偶然提起她有一对拉拉朋友做了人工授精,我们就赶紧要了联系方式预约。当时担心听不懂医生的介绍,我们征得同意后还用DV录下了咨询的过程。
豆子:移植胚胎之后我们就等了十一天,自己做了尿检,尿检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到达了最高潮,因为出现了很明显的两条杠,我们就觉得果然so
easy,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孩子了,然后情绪又哗的一下down到了谷底。(结果并没成功,后文会说到)——
因为它那个对比线要越来越深,才能说明你那个孩子发育得比较好。但是我们第一次测的时候觉得so
easy,第二次测的时候我们就也觉得毫无问题,没想到发现那个对比线没有增加,当时我们就有点紧张。后来我们隔了24小时又去测了一次,发现颜色还变淡了。等我们快去血检的前一天我们又自己在家检测了一次,还买了最好的试纸,然后我们发现颜色快没有了,那天晚上真的是第一次尝到了彻夜未眠的滋味。第二天去血检的时候,果然抽血的那个值就已经6了,已经没有什么参考意义。(芝麻饼:我第三次怀上的时候是200多,所以你可以想象当时6是什么意义。)
Q7:那第二次呢?
芝麻饼:第二次其实我们现在回想是最不应该做的,也投资是最大的。第二次医疗费用也比较高,我们找的英国top2的医院,再加上为了配合这个流程我们在英国又多停留了三个月,吃和住都要多花钱,英国太贵了,这些算下来的话,当时第二次也花了20万。
豆子:第二次离第一次中间就只隔了三个月,其实是不理智的。身体至少要隔六个月比较合适,因为它要打很多药,身体要能适应再一次的刺激其实是需要有时间的。就像你打了人一巴掌,迅速打第二巴掌可能不会疼,要过一会儿再扇一巴掌才会疼,我们第二巴掌扇的太快了,身体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芝麻饼:毕业典礼那天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时间很碰巧,就是在当天早上做的尿检,看到一张大白板我就知道了又没怀上。然后就梳洗打扮,还要去参加毕业典礼。
Q8:第三次就比较成功?
芝麻饼:到美国去的时候刚好赶上美国全境同性婚姻合法化,对我们倒是没有直接的影响,但还是觉得挺幸运的。然后这次一个是准备的比较充分,就不像之前那么无知,第二个是美国和英国的治疗观念不太一样,这次用药量比之前大,就取出来足够的卵子,最后成功移植了两个囊胚。
Q9:你们打算要孩子的时候有什么顾虑吗?
芝麻饼:有,当时我们很多争吵都是围绕着要不要生孩子。比如说孩子生出来以后,怎么跟社会上的人去说呀,怎么告诉孩子他的身世啊,你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知道你有孩子后会不会来看,会不会告诉孩子什么……我觉得生出来就有方法去应对,就是兵来将挡。但豆子她想了好多好多,就觉得芝麻饼你这些都没想清楚怎么要孩子。
Q10:那后来有真的遇到一些事吗?
豆子:遇到过,但事情其实没我们想的那么复杂。七大姑八大姨很好应付,因为你的父母都会帮你应付掉很多问题。之前我没想好和我堂姐表姐怎么说,但是生了孩子后我妈帮我说了,我俩姐姐接受度非常好。我完全没想到,她们年纪都特别大,五十多岁了,我觉得她们不可能接受的。但是我发现可能我还是不太信任别人,所以会想出来那么多事情。实际上我妈就去了我姐姐家一次,她们隔了一周就跑来看我们了。
芝麻饼:我有一次推着两个孩子在小区走,有大妈问:“这是你自己生的吗?”其实大妈的是问是不是顺产,但我当时比较敏感嘛,我就很生气地反击,大妈就很尴尬。后来让我比较受启发的是,有一次看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里面她推着两个混血宝宝在北京,大妈们就问龙应台是不是孩子的保姆,她就很轻松回应说“是啊,我是他们的保姆,也是佣人,还是他们的清洁妇、厨娘。”
我就忽然放松了,就觉得首先不要认为自己是非主流,给自己很大压力,你可以幽默一点地去应对。
Q11:你们要如何给宝宝上户口呢?
芝麻饼:上户口的时候用单亲妈妈的身份。我去问过,不会要求你解释为什么是单亲妈妈,但是办事员会有点好奇,问一些问题,不过也没有恶意。证件就是需要提供户口本出生证,身份证复印件,然后要单亲未婚的公证,这个要去公证处公证。
Q12:之后你们会让孩子如实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吗?
芝麻饼:会,我们会尽量鼓励他,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孩子他的社交和大人不同,大人会找志同道合的,孩子的话,是个小朋友就想去接触,没有界限感。这个过程中他的社交没有选择,所以他会逼着你去也没有选择,这会是个挑战。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社区是完全非常好地接纳LGBT人群,肯定会有有敌意或者不知道、不理解、听到会惊讶的一群人。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去准备好向更多的陌生人去介绍自己的家庭。我们俩自己得先过这一关,才能跟孩子一起去应对。
Q13:第三次体外人工授精(IVF)的时候,你们建立了公众号“彩虹宝宝”,和大家分享生育辅助知识和你们的故事,是什么促使你们建立了“彩虹宝宝”?
豆子:我们最开始就想成立多元家庭促进会,可是在国内做这个比较不容易,我们自己的人力投入也有限。但我们也不能容忍自己什么也不做,就先建了一个公众号,介绍我们之前的经历,好让大家不要重复我们的弯路。
芝麻饼:至于促进会很核心的点是要在权益上有推动,除了心理上的抱团取暖,也希望在法律意义上多实现一些权益。但目前我们想先从服务做起,我们觉得如果都到海外去接受服务的话,很多低收入人群就被遗忘了。我们最重要的目标是推动国内生殖辅助医院对单身女性开放,那样可以覆盖一部分LGBT群体的需求,减少成本。第二块就是讨论多元家庭的家长,在成为家长之前和之后要怎么build
up自己的心理状态。另外就是开发针对国内孩子看的绘本。让他们意识到家庭的多样性。
Q14:国内拉拉一般会选择什么方式生育?
芝麻饼: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和我们一样选择赴海外采用人工受精或试管的方式,我们彩虹宝宝群里去美国、欧洲、东南亚的都不少;当然,数量更多的还是自己用针管diy,精子来源一般是形婚对象、伴侣的弟弟之类的熟人,或者是地下捐精群。更具体的我们也不是很了解,因为一些人生完以后仍旧以异性夫妇或者单亲的家庭模式生活,不会告诉孩子真实的家庭构成,一般孩子会叫另一半姑姑什么的。
Q15:你们成立的是多元家庭促进会,那你们怎么看待“多元”“标签化”与“主流”三者间的关系呢?
豆子:我们一定是会用一个标签站出来的,因为你一定是属于这个群体,但是过程中你可以丰富你的标签,而不是固化它,固化会导致单一化认知。我们现在写文章也会避免强化两个妈妈特性,而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其他的特质。
而主流的含义可能很丰富,但是在国内社会里,主流就往往意味着单一。我们对抗的不是主流,而是主流文化。我讨厌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面目,这样生活太无趣了。我觉得生活要好玩一点,不想接受主流的安排。所以多元就是,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被尊重。
很多人对多元理解的特别政治正确,觉得你是穆斯林,是基督教福音派,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哇我们好多元,但是我们都不要互相交流。大家都存在,大家都是孤岛,我们有那么多岛,好满意。但我觉得真正的多元是:去找岛之间的共性,去搭建它们之间的桥梁。
谢谢芝麻饼和豆子与我们分享了她们这四年生活里的一个侧面。
事实上,她们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已婚已育拉拉」,「已婚已育拉拉」也不能概括她们的人生。在她们的故事里,你或许看到了勇敢、坚韧、深思与彷徨,然而一个群体所拥有的远不止一张面孔,芝麻饼与豆子本身所拥有的特点与故事也远比我们所看到的要更丰富。
最后,我想用她们写在「彩虹宝宝」第一篇文章里的话作为结尾:
「四年来,我们已经经历过向父母出柜的艰难,朋友们得知我们在英国结婚后的喜悦,平衡学业和事业的焦虑,以及,永远难以忘却的,两次IVF失败的痛楚,这些交陈难辨的情绪和经历,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我们是谁,要往哪里去,想要以怎样的方式来彼此支撑,度过注定不平坦的一生。
因为,我们那么爱折腾,那么作,不惧扼住命运的喉咙。」
闃夸緷濂村効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4,078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镇上做什么生意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