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坚持健身的男人寿命短一样吗?我们该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准备呢?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2015(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我们的生命周期 2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5(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我们的生命周期 2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周热销排行
用户评论(0)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我们的健康成长.就要从什么等几个方面做准备_百度知道
我们的健康成长.就要从什么等几个方面做准备
我有更好的答案
饮食方面不暴饮暴食,不挑食;睡眠方面要充足,至少要八个小时;多运动,有一个健康体魄;多关注提高自己文化修养的书,少看电视多学习,温饱思淫欲,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树立一个个前进的目标,短期、中期、长期的。每天都让梦想叫醒自己,充实自己。记住一句话:三十年前睡不醒,三十年后睡不着,适当有点压力,这样就有动力了。望能帮到你
采纳率:6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 学习目标 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 温故互查: 二次设计 科学 课时 一课时植物新生命的开始二人小组互查互说,教师巡视。 1; 不同植物的种子, 形状, 颜色, 都相同吗? 导 学 过 程 2;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变化? 二、设问导读:1、 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 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 呢?四人小组完成。 3、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1-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 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自学检测: 导 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是从种子开 始它们新的-------的。 2、 不同植物的种子, 它们的--------, ------, 学 ----------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二人小组完成] 四、巩固训练: ; 过 对错审判厅 1、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 可以萌发;长成一株植物。[ 程 ] ] 二次设计2、种子有种皮,种皮保护里面的组织。[ 五、拓展延伸:哪些植物种子繁殖后代,哪些用根,茎,叶繁 后代? 板 书 设 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课 后 反 思-2-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 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 学习目标 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 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 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播种的方法 化情况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 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复述下列问题。] 导 明? 学 过 程 二、设问导读: 谈话导入;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 呢?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的植物外部特征有什么不同,举例说 二次设计 科学 课时 一课时种植我们的植物-3-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1、播种凤仙花的季节一般在--------。 2、选种要挑选--------的,没有受过------的种子。 三、自学检测: 对错审判厅; 1、 凤仙花种子萌发时需要浇大量的水。 [ ] 2、凤仙花播土时,为了不让雨水冲走,应该 播入土中较深的地方`。[ ] 3、不同方向放置的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根 都会向下生长。[ ] 四、巩固训练: 知识展示台 1、凤仙花是[ ]植物。 2、凤仙花种子萌发时不需要浇大量的水,在[ ]条件下会萌发。 五、拓展延伸: 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二次设计导学过程板 书 设 计 2.种植我们的植物 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关注种子生长: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长。课 后 反 思-4-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 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 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学习目标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 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 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 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根吸收水分观察植物根的生长的实验。 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 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互查 播种凤仙花的季节在什么时候。 二、设问导读: 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 播种凤仙花的季节在什么时候。 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 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思考后回答。 3、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 师: (出 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我们种植的四季豆, 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5-科学课时一课时我们先看到了根二次设计导 学 过 程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三、自学检测: 知识展示台 1、种子萌发先长--------,再长-------。植 物的根总是向------------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 ----------。 2、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和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 -----------在土壤中。 四、巩固训练: 对错审判厅 1;植物种子萌发时,它的根和茎是同时生长 的。[ ]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根生长的方向与种子 放置的方向是没有关系的。[ ] 五、拓展延伸: 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进行根吸收水 分的实验。 二次设计导学过程板 书 设 计 固定植物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植物根的作用 吸收水课 后 反 思-6-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 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 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 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 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 、植物光 合作用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1、种子萌发先长--------,再长-------。 植物的根总是向------------生长的,根的生长 导 速度----------。 学 过 程 2、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和-----------,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 物-----------在土壤中。 二、设问导读: 活动导入: 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 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 二次设计 科学 课时 一课时种子变成了幼苗-7-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回答问题。 刚出土的凤仙花的叶叫------------,第二对 开始的叶叫--------------。 绿色植物的叶子上有一种-------------,能 导 够使绿叶自己制造养料。 三、自学检测: 对错审判厅 学 1;1771 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发现绿色植 物可以更新空气。[ ] 二次设计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是由植物的 过 根吸收来的。[ 四、巩固训练: 填空; 程 1;凤仙花的叶在茎上是[ 有利于接受更好的阳光。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候需要的条件是[ 五、拓展延伸: 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 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4.种子变成了幼苗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 ]分布的,这样 ]-8-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 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 料的作用。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 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 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 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学生准备) 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回答问题。 导 学 刚出土的凤仙花的叶叫____,第二对开 始的叶叫____。 绿色植物的叶子上有一种____,能够使 二次设计 科学 课时 茎越长越高 一课时过 绿叶自己制造养料。 程 二、设问导读: 活动导入; 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 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 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9-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的茎具有___植物及___水分和养 料的作用,叶子上的养料是茎___运输的。 导 三、自学检测: 对错审判厅 1;用芹菜证明水的运输方式的实验中,芹菜 学 的横切面上会有颜色。[ ] 二次设计2;茎有运输作用,主要是因为茎内有许多小 管子。[ 过 ]3;开花后茎的生长速度减慢的原因是一部分 营养分给了花和果实。[ ]程四、巩固训练: 什么时期茎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什么时期 的生长速度最慢? 五、拓展延伸: 凤仙花生长中茎的生长规律是怎样的?板 书 设 计5.茎越长越高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课 后 反 思- 10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概念: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 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 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 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 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 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 镊子、一张白纸。 (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回答问题。 植物的茎具有___植物及___水分和养 导 料的作用,叶子上的养料是茎___运输的,根 学 过 部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是___运输的。 二、设问导读: 仔细阅读书 P14 页上“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 二次设计 科学 课时 一课时开花了,结果了程 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画板里画凤仙花从花 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凤仙花快开花的时候,植株长高的速度___。- 11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2、凤仙花的花朵像___一样,轻轻挑开凋 谢变干了的花瓣,能看见里面的___。 三、自学检测: 对错审判他厅 1、当我们看到花蕾的时候说明凤仙花马上要 开花了。[ ] 2、凤仙花开花后能结果,果实在花朵的粽子 周围。[ ] 3、凤仙花的果实在成熟的过程中,颜色由绿 色变成黄褐色。[ ] 四、巩固训练: 选择大乐园 1、凤仙花的果实呈[ ]形,表面还有白 色的茸毛。 a、圆; b、纺锤 c、三角 2、凤仙花的果实是从[ ]长出来的。 a 、茎 b、 叶 c 、花 3、轻轻挑开凋谢的变干了的凤仙花,看到里 面有〔 〕 a 、 果实 b 、 种子 c、果实与种子 五、拓展延伸: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 录。 二次设计导学过程板 书 设 计 6.开花了,结果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课 后 反 思- 12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科学概念: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科学课时一课时我们的大丰收学习目标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 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 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 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过程与方法: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 问题;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用适宜的方 法陈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学生研究生命现 象的兴趣;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树立用证据 表达观点的意识。 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 期和开花结果期。 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 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几 张主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 (学生准备)个人的观察日记 或观察记录表。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教具学具导 学 过 程一、温故互查: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回答问题。 1、凤仙花快开花的时候,植株长高的速度_ _____。 2、凤仙花的花朵像______一样,轻轻 挑开凋谢变干了的花瓣,能看见里面的____ __。 二、设问导读: 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了解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 和温度等条件。 根据单元起始课学生记录的植物生长变化的 过程,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经历了这样的种植活 动,对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有了哪些提- 13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回答下列问题。 1、凤仙花是由___;___;___;_ __;___;___;六个器官再造组成。 2、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___;___; ___;___和___。 三、自学检测: 对错审判厅 1、我们发现凤仙花从种子最先长出茎和叶。[ ] 2、凤仙花各个器官生长的顺序是根;茎;叶; 花;果实;种子。[ ] 3 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 ] 四、巩固训练: 选择大乐园 1、凤仙花的花朵是在植株的( )的位置 长出的,有时会在节处长出许多朵花。 a 根 b 茎 c 叶 2、一个凤仙花果实中大约有( )种子 a 1—5 粒 b 10—20 粒 c 30—40 粒 五、拓展延伸: 阅读“资料库”里《凤仙花》和《多种多样的茎》 两篇文章。 了解凤仙花的有关知识; 了解“直立茎”、 “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 二次设计导学过程板 7.我们的大丰收 书 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 设 花结果期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计课 后 反 思- 14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 要吃食物。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 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 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导 学 过 程 一、温故互查(学生独立完成,二人小组互查, 全班交流) 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 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 二次设计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班级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15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 们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 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 二、设问导学 1、观察蚕卵 (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 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 (说明: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 约 1 毫米,厚约 0. 5 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 或黄色的,经 1—2 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 3 —4 导 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学生观察 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 的。) 学 B、同学们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 及时记录下来。 过 (2)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比如: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学生也可 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 程 孵出小蚕来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 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 孔。) 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1)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 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 (让学生预测一下, 目的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 趣。) (2)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 16 -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 三、自学解疑 填空。 (1)蚕的生命是从( 是一个生命。 (2) 小蚕爱吃桑叶。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 ( 导 学 过 程 或( )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3)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 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 (4)如果发现病蚕,应该( 四、巩固练习 1、孵化蚕卵时,为什么在盒盖上扎小孔呢? 2、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 3、养蚕时应注意什么? 五、拓展延伸 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孵出,简述孵化过程。 板 书 观察蚕卵 设 计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颜色 大小 形状 )与( ) 。 ) 。 ) 。 ) )开始的,一个蚕卵就 二次设计课 后 反 思- 17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 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 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学习目标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 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 性。 学习重点 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 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 量一量。 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18 -学科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题 辅备教师科学班级2、蚕的生长变化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学生独立完成,二人小组互查, 全班交流) 同学们饲养的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 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二、设问导学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请同学们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你有什 么发现和体会呢。 (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 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 导 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关于蜕皮学生 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也有一些问题, 希望与同学交流。 学 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 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过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 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那么,行为是指蚕用 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呢。 程 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 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 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 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三、自学解疑 填空 1、从小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小蚕的生长变- 19 -二次设计(2)说一说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化情况并记录下来。还可以采用( ( )( 、 )( 、 ) 、 二次设计)等方式记录小蚕的生长变化。2、 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 会长出新皮, 换下旧皮, 导 学 过 程 这叫( ) 。蚕一生要脱好几次皮。3、在蚕吐丝前,为它搭个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 格子,以便他在那里( 四、巩固练习 1、 蚕宝宝的外形是什么样的?蚕宝宝身体两侧的 小黑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蚕宝宝在吐丝前身体和行为有什么变化? 五、拓展延伸 蚕宝宝是怎样吃食物的? ) 。板 书 日期 设 计 2 蚕的生长变化 体长(毫米) 吃食情况 排便情况 活动情况课 后 反 思- 20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 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 种丝织品。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 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 敬佩和自豪。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 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班级3、蚕变了新模样- 21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学生独立完成,二人小组互查, 全班交流)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呢?茧里的蚕变成 什么样子了? (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设问导学 1、观察蚕蛹 (1)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 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 导 (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希望学生们能作 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 学 (2)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3)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4)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过 (5)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6)你还有其他发现吗? (指茧里还能发现蚕吐尽丝后化蛹之前蜕下的 程 皮等情况。) (7)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 (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 据。) 2、观察蚕茧和蚕丝 (1)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 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 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 (这个活动的日的意义在于对蚕茧有一定的认 二次设计- 22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蚕 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 (2)怎样拉蚕丝呢。 (“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吧”“用竹签把丝 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等。这个活动使他们对我国 导 学 过 程 劳动人民的发明有更多的认识。) 三、自学解疑 填空 1、 蚕作完茧以后, 蚕就变成了 ( 二次设计) 。2、蚕茧的形状是( ) ,颜色是( ) 。 3、 ( )( 、 ) ,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四、巩固练习 1、 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东西?它可能是什 么? 2、蛹和吐丝前的蚕宝宝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知道美丽的丝织品是由蚕丝织成的, 请以小 组设计一次抽丝活动。板 书 设 计3、蚕变了新模样 蚕茧的形状 大小 颜色 测量茧的长度课 后 反 思- 23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蚕蛹经过 10 天一 15 天,会变成蚕蛾。 2、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 蛾产卵繁殖后代。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 2、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2、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是本课的重点。 “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 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是本课的难点。 蚕蛾。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学生独立完成,二人小组互查, 全班交流) 同学们一段时间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 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 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的我们新发现? 二、设问导学 程 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茧里钻出的蛾子是什么变的呢?证明你的猜测。- 24 -学科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题 辅备教师科学班级4、蛹变成了什么二次设计导 学 过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这只是一种推测,到底是不是呢?需要学生经 过思考来回答。 说明这个问题关系到蚕蛾是不是蚕的 另一种生命形态,对认识蚕的一生很重要。相信学生 会做出合理的回答: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 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当 然这样的回答还需要从下面对蚕蛾和蚕蛹的对比观 察中去发现更多的证据。) 2、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1)观察蚕蛾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 导 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 (2)怎样观察蚕蛾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看 学 看蚕蛾在干什么?”。 (教师要启发学生有更多的发现,比如刚羽化的 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 过 开;还有不少蚕蛾在震动翅等。同时也希望学生在观 察的同时提出问题。) (3)请同学们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有什 程 么区别? (仔细观察仍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 据。让学生认识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 阶段,蚕蛾是蛹发育而来,蚕蛾是蚕的成虫具有重要 意义。) (4)说一说怎样区别蚕蛾的雌雄呢? (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 (5) 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 什么颜色的?和我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次设计- 25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3、请同学们画出蚕蛾和蛹的图。 4、蚕蛾是什么? (和蚂蚁、蚕蛾、蜻蜓的身体外形进行比较,看 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导 学 过 程 三、自学解疑 填空。 1、蚕的一只雌蛾产卵数约为( ) 。 2、蚕蛹大约经过( )天变成蚕蛾。 四、巩固练习 1、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是怎样 的?有什么器官? 2、 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观察过的有 什么不同? 五、拓展延伸 蚕蛾是昆虫吗?为什么? 二次设计板 4、蛹变成了什么 书 设 计 蚕蛾和蛹的比较 蚕蛾 蛹课 后 反 思- 26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2、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 繁殖后死亡。 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 学习目标 蚕的生命周期。 过程与方法 整理资料,归纳概括蚕的一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 2、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整理观察记录,认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 段。 认识到蚕的一生分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画的图和拍的照片、制作的标本和小 报等资料。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导 学 过 程 一、温故互查(学生独立完成,二人小组互查, 全班交流)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整 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设问导学 1、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 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27 -学科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题 辅备教师科学班级5、蚕的生命周期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2、蚕的一生,主要围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 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来进行。 (在填表的基础上, 让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循环图 表示出来。说明最后表格中“共计多少天”,指的是 蚕从卵中孵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结束的时间。教师要 启发学生,蚕在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幼虫,蚕蛾是 成虫。蚕的一生应为卵幼虫蛹成虫,然后从卵开始又 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3、什么是蚕的生命周期? 导 (帮助学生从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上升为 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几个阶段,并且依据前面填写 学 的表格把各阶段经历的时间统计出来。认识到这就是 蚕的生命周期。) 4、 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蚕健康生长需 过 要什么条件,自己是怎么满足它的? (目的是通过寻求同学们养蚕的成功和失败的 原因进行验证。 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和环境因素息息相 程 关。) 三、自学解疑 填空 1、从蚕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 的 ( ( 二次设计) ,蚕蛾是蚕) 蚕的一生经历了 。 ( ) 、 ( ) 、 ( ) )四种形态。 2、 ( )( 、 )( 、 )( 、 )等,都会 影响蚕的生存。 3、蚕的身体分为( )( 、 )( 、 )三 部分。 4、蚕从出生到成蛾需要蜕( )次皮。 四、巩固练习- 28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1、 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 行为有什么不同? 2、 蚕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来维 持他的生命? 五、拓展延伸 就养蚕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写成一篇心得体会。 二次设计导 学 过 程5 蚕的生命周期 板 幼虫 书 设 计 卵 成虫 蛹课 后 反 思- 29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 阶段。 2、 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 变化、 繁殖方式各不相同, 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 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 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 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不同的生命周期。 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导 学 过 程 一、温故互查(学生独立完成,二人小组互查, 全班交流)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 四个阶段,其他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呢?- 30 -学科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题 辅备教师科学班级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设问导学 1、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种动物,说一说这种动 物一生中必须要经历哪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表示 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 2、不同的生命周期 (1)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 同和不同。 (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 导 (2)请同学们给这些动物分类。 (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 胎生。) 学 3、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鸡、蝴蝶、蜻蜓、山羊、 过 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的资料,并带到课堂 上来。 (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交 程 流的方式进行。) (2)请同学们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 命周期及经历的时间, 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 的形式表示出来。 (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资料,并用流程图或循环 图表示它们的生命周期。为节约时间,流程图或循环 图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鼓励学生能查找出某种动物 的每个生命阶段的形态、行为、食物和生活环境。) (教师小结:虽然动物个体最终会死亡,但是通 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绝,并 二次设计- 31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得以不断延续。) 三、自学解疑 填空 1、生命周期的时间(即 ) 。 2、 自然界中不少动物的一生要经过( ) 。 3、不同动物的( )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 同, ( )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四、巩固练习 1、名词解释 变态: 2、 以上动物中, 那些要经过变态?哪些不经过变 态?有哪些小动物像蚕或鸟一样是从卵孵化来的?有 哪些小动物像狗一样是它的母亲直接生下来的? 五、拓展延伸 我们研究过的动物经历的生命周期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的地方?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名称 板 鸡 书 设 计 蝴蝶 蜻蜓 山羊 熊猫 鱼(鱼里鱼)卵。 卵。雏鸡。成鸡 卵。幼虫。蛹。 卵。幼虫。成虫 小羊。成羊 幼仔。成年熊猫 幼鱼。成年鱼 约 14 年 成虫约 20 年 约1年 约 15 年 约 20 年 约 50 年 生命周期(流程图) 生命周期的时间 二次设计导 学 过 程课 后 反 思- 32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 发生变化。 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3、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 亡四个阶段。 4、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 2、预测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化。 3、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 4、 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体变化的规律, 以及影响寿命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出生、 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了解人一生的身体变化特 点。 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 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班级7、我们的生命周期学习难点教具学具- 33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学生独立完成,二人小组互查, 全班交流) 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 是怎样的呢? 二、设问导学 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 (1)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2)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 (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 化? 导 (这些都是学生所能收集到的数据和事实,在对 数据和事实收集、整理时可以按下表的格式。) 学 2、我们的一生 (1)请同学们调查身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 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 过 (活动分为四步:①找出身边最熟悉的人;②弄 清他们的年龄段;③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④观 察他们的身体特点。) 程 (2) 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不同的阶段, 比如:儿童、 青年、中年、老年。那么怎样划分呢? (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 组和老年组。然后再通过交流,对人一生的身体特点 有较全面的把握。在小组比较的基础上,最后全班汇 报、交流、汇总。) (3)人的生命周期和动植物一样吗?要经历几 个阶段呢? (教师小结: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动物一样, 二次设计- 34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阶 段。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 三、自学解疑 我会判断 1、所有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人没有生命周期。 ( ) 导 学 过 程 2、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变化不大。 ) ( 3、妈妈今年 38 岁,属于中年人。 ( ) 4、我们不用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做些准备。 ( ) 四、巩固练习 1、 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是什么 样子的?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2、 从出生到死亡, 人的生命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这些不同的生命阶段身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时健康生活的基础上的,特 别是儿童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健康情况会 影响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那么,我们该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准备呢? 板 书 设 计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二次设计15 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 1 岁的为婴儿,12 岁一 15 岁的为少年) 16 岁一 35 岁为青年 35 岁一 60 岁为中年 60 岁以后为老年课 后 反 思- 35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 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 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识读零下温度。 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 (2) 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二人小组内互问互查) 导 学 过 程 比较水的温度: 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 有什么感觉? (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 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 二次设计 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课时 温度和温度计 1- 36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 板书:温度 (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 情况。 ) 二、设问导学 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 水 (1 号杯内装的是凉水, 号、 号杯内装的是温水, 2 3 4 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 导 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 1 号杯和 4 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 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 2 号杯和 3 号杯,比较它们的冷 学 热。你有什么发现?(预设:4 号杯的水热,1 号杯的 水冷;3 号杯的水比 2 号杯的水冷。 ) 过 师: 我们再来一次, 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 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 2 号杯和 3 号杯,比较它们的 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 程 1 号杯和 4 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 (预设:2 号和 3 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 号杯的水冷,4 号杯的水热) 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 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 体的冷热程度呢? 板书:温度计 三、自学检测 观察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 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37 -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2、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 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 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 老师。 3、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 内容,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出示: “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 的问题(教材上 P43 的 3 个),这三个问题你们都解 ” 决了吗?如果没有,再观察一次。 导 察。 (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 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 学 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量 程;刻度) 过 6、 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 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汇报交流。 (预设:手 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液面 程 下降。 ) 四、巩固练习 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1、师:出个题目考考你: “25℃” ,你会读吗? 学生试读 2、师: 广播、 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 气的? 3、 “28 摄氏度”怎么写?“零下 8 摄氏度”怎么 写? 5、学生对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再观 二次设计- 38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4、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 同学读或者写,巩固。同时强调:零下温度自 0℃往下, 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 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导 学 过 程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 课后考虑一下如何用真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二次设计板 书 温度和温度计 设 计课 后 反 思- 39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 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 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 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 学习目标 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 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 4 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4 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 教具学具 水) 4 支水温计 , (刻度范围在-20℃——110℃) 水温测量记录表 , (参 考书 P46) 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 ,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导 学 过 程- 40 -学科 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 课题 辅备教师科学课时 测量水的温度1二次设计一、温故互查(二人小组内互问互查) 1、 “21℃” ,你会读吗?试一试 2、在模型温度计上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 液面应持平;为什么?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 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 的温度。 板书:测量水的温度 二、设问导学(四人小组内进行) 1、课本 P45 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 度计、体温计等) ,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 2、 要测量水的温度, 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 导 该选择怎么样的呢? (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 0℃——100℃之 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 0℃ 学 ——100℃范围的温度计。 ) 3、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 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参看一下 P45 的插 过 图和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 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 程 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 师归纳: (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 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2) (5) ——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 不是水的温度了。 (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 大或偏小。 (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 三、自学检测 测量水的温度 二次设计- 41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1、师: 清楚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 操作一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快。老师为每个 小组都准备了四杯水, 1 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 号 杯内装的是温水、3 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 号杯 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我们来比一下哪 个小组测量的温度既快又方法准确,及时记录在 P46 的表格中,同时要小心热水烫手。开始吧。 2、学生测量后汇报。 (预设:通过交流能发现个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 导 温度有差异。 ) 讨论: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 学 由于测量方法错误引起的,教师再做适当讲解。 ) 3、师:我们再来测量一下,现在要求每隔 2 分钟 测量一次,把测量结果记录在 P47 页表格,在等的过 过 程中思考: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 化? 4、小组测量,教师指导。 程 5、 汇报交流。 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 (预设:随着时间的变化,2、3、4 号杯里的温 度都在下降,4 号杯里的下降的最快,1 号杯里的温度 变化不大。 也就是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 ) 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 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6、阅读 P47 页: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 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二次设计- 42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四、巩固练习 推测水温的变化 如果这四杯水再过 10 分钟, 水温会发生怎么样的 变化呢?放一天呢?温度还会变化吗?水的温度会无 导 学 过 程 限下降吗? (预设:当水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一样的时 候,水温就不会下降了。 ) 五、拓展延伸 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 有什么办法吗? (预设:把水放在冰箱冷冻槽里,水温就会继续 下降直至结冰。但这个只是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推测出 来的,今天回家后去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 板 书 测量水的温度 设 计 二次设计课 后 反 思- 43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水开始结冰, 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 保温杯 1 只、 毫升纯净水 8 (或自来水) 、 水温计 1 支。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导 学 过 程 (二人小组内互查) 1、说一说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2,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 子的吗? 3、夏天时的冰棒为什么不会融化呢? 二次设计 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课时 水结冰了 1- 44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二、设问导学(四人小组内进行) 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放在冰 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现在我们就来 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 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 P48 页的 维恩图中,并且和水比较,然后寻找问题的答案。 (要 注意手小心不要被冰冻坏。 ) (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 导 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 学 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水是没有颜色的、没 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 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 过 透明的) 水是液体,那么冰呢? (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程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 成固体。 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 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 探究一下。 阅读课本 P49 页,尝试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 做?说一说,你一定行! 二次设计- 45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点名一同学说一说: (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 大约 8 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 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 毛巾) ,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 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 盐 (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 ,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 管里的水温。 (4) 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 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 导 清楚怎么做了吗?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注意轻 声交流,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学 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三、自学检测 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 过 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水在 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 程 状态发生了变化) 四、巩固练习: 现在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试一 试吧! (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 温度降低, 降到 0℃ 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凝固 板书:水(液态) 五、拓展延伸 冰(固态) 二次设计- 46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1、你知道夏天的滑雪场里,雪是怎样造出来的 吗?查一查资料吧。 2、 在寒冷的冬天里,水管为什么会冻裂? 导 学 过 程 二次设计板 书 水结冰了 设 计课 后 反 思- 47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高于 0℃,冰的温度升至 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 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直至完全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冰的状态发 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并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 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 ,温度计 4 支,冰融化时周围空气 教具学具 温度记录表, 可封口的小塑料袋 1 只、 冰块 1 块 (要求每组的塑料袋、 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导 学 过 程 一、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内互问互查) 二次设计 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课时 冰融化了 1- 48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1、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 2、水在什么情况下结成了冰? 二、设问导学 观察冰的融化 1、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 0℃以下 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 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2、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一个预测。 3、 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 导 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板书:冰融化了 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课本 P50 页 4、你计划用怎样的观察方法? 学 (预设: (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 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 过 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 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 5、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 程 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 1 分 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 P50 页的表格中(可增加一 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 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 时 1 分 间 温 度 钟 2 分 钟 3 分 钟 4 分 钟 5 分 钟 ? ? 二次设计- 49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 1 时 间 分 钟 盛放烧杯 内空气温 度 紧靠烧杯 导 外壁空气 温度 远离冰块 学 处空气温 度 过 6、 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 0℃ 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 程 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因为冰块融化过程 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 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 三、自学检测 加快冰的融化 同学们: 我们已经知道了冰的融化是因为周围温度的 升高超过了 0℃,那么,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 吗?自己动手试一试吧!你能行! 2 分 钟 3 分 钟 4 分 钟 5 分 钟 ? ? 二次设计- 50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1、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放在太阳、灯光 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 2、师:接下来我们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看哪个 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 3、师: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 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 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一般只能改变一 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在比赛的过程中 导 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 4、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 (预设:在冰融化的过 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壁上有很多小水珠。 ) 学 5、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 状态发生了变化?(预设: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 过 化的重要因素。 ) 四、巩固练习 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如 程 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冰(固态) 融化 五、拓展延伸 在炎热夏天里,你一定买过冰糕吃吧!卖冰糕的 阿姨为什么把冰糕箱子用棉被严严实实的裹了起来? 她这样做不会将冰糕融化吗?为什么? 水(液态) 二次设计- 51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导 学 过 程板 书 冰融化了 设 计课 后 反 思- 52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 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学习目标 2、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 的关系。 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 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探究玻璃杯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每小组 3 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 装冰块) 。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导 学 过 程- 53 -学科 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 课题 辅备教师科学课时 水珠从哪里来1二次设计一、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内互问互查) 1、水在什么情况下结成了冰? 2、冰在什么情况下融化成了水?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二、设问导学(四人小组内进行) (一) 、水珠是从冰化成的水吗? 1、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发现在玻璃杯和塑料袋 的外壁都出现了水珠。 (出示一个装好冰的玻璃杯,再现 上节课的情景。 )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板书:水珠从哪里来 2、学生预测,解释只要符合逻辑,鼓励越多越好 (预设:可能是从被子里渗出来的;冰化成水后从 杯口满出来的;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 导 化成水流下来了;??) 3、师: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根 据生活经验对这些解释分析一下吗? 学 四人小组内进行分析所有提到的这些合理的解释。 (预设:不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玻璃杯是 过 不渗水的;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满出 来;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内的。 ) (通过这些分析和讨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玻璃 程 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 ) 二、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1、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分析,觉得玻璃杯外 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那么,水 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一下吗? 2、学生讨论后形成共识:做一组对比实验: (出示: 三只同样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加满自来水,一只杯 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上加冰,静静地放在桌上。隔几 分钟观察两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 ) 师:有什么发现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54 -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五环节教学模式》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3、学生观察 (预设:有两只玻璃杯的外壁上都没有形成小水珠。 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说明玻璃杯 壁不渗水;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 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 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 ) 4、师:那么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 么关系呢? 学生猜测(预设:水蒸气遇冷形成;可能涉及水蒸 导 气、凝结、水汽等,这时也可以提问:空气中有水蒸气 吗?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水蒸气能变成水吗?是什么 学 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等等) 三、自学检测 妈妈在家里煮饭时,首先要在锅里盛上水,然后放 过 在火炉上加热,在水还没有沸腾之前,你会看见锅盖内 侧有很多的小水珠, 猜一猜, 这些小水珠是从那里来的? 四、巩固练习 程 以小组为单位,张开你们的嘴对着玻璃窗户呼出两 三口气,看看会发现什么?猜猜这是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试一试! 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和见解,课后去查找 一下资料,看看能否证明你自己的猜测。我们下节课再 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次设计- 55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导 学 过 程板 书 设 计水珠从哪里来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水蒸气能变成水吗?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 了变化?课 后 反 思- 56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 学习目标 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 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 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每小组: 浅碟子 1 只、半碟清水、记号笔 1 支,大的透明玻璃 杯 1 只、小杯子 1 只、1 小杯热水。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导 学 过 程 一、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内互问互查) 1、水为什么能结成冰? 2、冰为什么能融化成水? 3、温度对上面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影响? 二次设计 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课时 水和水蒸气 1- 57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二、设问导学 (四人小组内进行) 水到哪里去了 1、 师: 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 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 去了呢? 2、学生推测。 (预设: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 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 句:如何验证你的说法呢?) 导 师: 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 吧,如何做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 (预设:浅碟子中加好水,然后 学 不盖盖子,看看水会不会减少等类似的方法。 ) 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过 (预设: 可能水的变化不大, 所以刚开始先要在水面 做一个标志,然后把浅碟子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 察水面的变化。 ) 程 3、学生按小组实验观察 有什么发现呢? (预设: 浅碟子中的水减少一部分; 碟子外没有水漏 出来。 ) 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 减少了呢? (预设: 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 气中去了。 ) 指导学生看课本 P54 页漫画和文字。 二次设计- 58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板书课题:水和水蒸气蒸发二次设计水(液态) →→→水蒸气(气态)4、师: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 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 (学生画后投影交流。 ) 三、自学检测 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 导 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 (预设:什么时候水会蒸发;怎么样水才能蒸发的快 点;蒸发后的水有什么用??) 学 师: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 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 过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预设:温度越高,水蒸发 得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 越快。 ) 程 师: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水蒸发得快慢与 周围的温度有关吗?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组讨论一下(可 适当参考 P55 页) 。 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 2/3 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 口呈水平摆放 (使水不会流出) 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或者 ; 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 师: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59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课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 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 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 好了!为了检测你的猜想,同学们现在可以开始动手 实验了。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观察到什么现象吗? (预设: 放在蜡烛上加热的水里过一会儿就会不断地 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很多白汽。过几分钟后,勺子 导 中的水就干了。 而另外一只不加热勺子里的水量减少的不 多。 ) 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 (预设: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 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 过 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四、巩固练习 空气中的水 程 师:水会蒸发,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 直在蒸发, 因而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 那么如果 不断的蒸发, 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 最终 会没有,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呢? (预设:天上经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会多 起来的) 师: 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水蒸发到空气中之后又会通过 下雨变成水,是这样吗?你能证明一下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二次设计- 60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预设方法:可以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 一些热水。 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 小杯子。 ) 教师投影演示。 师: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上面罩住的杯子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 ) 师:你能解释吗? 导 学 过 程 (预设:学生回答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 看书并讲解。 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 却下来, 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看得 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板书:凝结 师: 现在你能解释上节课的问题了吗?装满冰块的玻 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预设: 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盛冰的玻璃 杯冷却下来,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 板书:水蒸气(气态) 五、拓展延伸 师:我们对水研究了整整一个单元,你能课外总结一 下吗?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水(液态)蒸发变成水蒸气(气态) 水和水蒸气{ 水蒸气(气态)凝结变成水(液态)凝结二次设计水(液态)- 61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 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 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 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学习目标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 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 规律。 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 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 1 只, 冰块 1 杯,食盐和水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形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第( 一 )课时 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 1- 62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内互问互查) 说一说水和冰的互变过程,温度在变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设问导学(四人小组内进行) (一) 、水的各种形态 1、师:在将近一个单元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四人组 内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刚才的交流中有人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 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 (课件展示) 导 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你能根据生活 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小组讨论一下, 试着把 P57 页的表格填好。 学 水的形态 过 霜 雪 冰 程 露 云 雾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变化的过程 水蒸气(气体)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水蒸气(气体) 水蒸气(气体) 水蒸气(气体) 变化的条件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 0℃以下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 0℃以下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 0℃以下 水(液体) 水(液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 0℃以上 温度降到 0℃以上 温度降到 0℃以上 二次 设计(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 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回答也可以。 ) (二) 、水的三态循环 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 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 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63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师: 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 (学生画) 三、自学检测 你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试一试! 1、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能互相转化吗? 2、霜和雪是从水的什么状态变化而来的?在什么条件 下形成的? 四、巩固练习 如果学生还是不理解的话,可以让学生来演示一个实 验: 在一只干燥的玻璃烧杯里装满小冰块, 并往碎冰里加入 导 大量的食盐, 过几分钟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态的冰 晶出现。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 的玻璃杯壁(低于 0℃) ,从而凝华成了冰晶。 ) 学 五、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个单元,你有什么收获呢?说一说! 过 2、阅读课本资料库,增长知识。 二次设计程- 64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水的三态变化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板 书 设 计 水的形态 霜 雪 冰 露 云 雾 变化的过程 水蒸气(气体)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水蒸气(气体) 水蒸气(气体) 水蒸气(气体) 变化的条件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 0℃以下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 0℃以下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 0℃以下 水(液体) 水(液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 0℃以上 温度降到 0℃以上 温度降到 0℃以上课 后 反 思- 65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 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学案,课件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回答问题。 知道磁铁具有一些什么特殊的性质,什么应 导 用? 学 过 二、设问导读: 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 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 二次设计 科学 课时 一课时我们知道的磁铁学习目标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程 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小车怎么 会听我的指挥?跟据这一现像回答下列问题。 1、我知道的磁铁的形状有-------;------; -------;--------等。- 66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2、磁铁能吸引----------的物品。 三、自学检测: 对错审判厅 1、两块磁铁能互相吸引,也会互相不吸引。[ 导 ] 2、磁铁有各种形状,这是因为各种形状的磁 铁很美观。[ 学 ] 二次设计四、巩固训练: 选择大乐园 1、下列物品中没有用到磁铁的是( )过a 电视机喇叭 b 电冰箱门四周的密封条 c e 橱柜的门吸 桌子 d 电动玩具里的小电动机 g 指南针 )的磁铁。f 磁化杯程2、磁性文具盒是用的是( a 条形 b 圆形 c 蹄形五、拓展延伸: 回顾宝刀传说和遥控小车,利用磁铁还可以做 什么有趣的小游戏呢?自己课后去设计设计哦!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我们知道的磁铁- 67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 铜导线、玻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一、温故互查: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1、我知道的磁铁的形状有____;___ 导 学 过 程 _;____;____等。 2、磁铁能吸引____的物品。 二、设问导读: 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带来的遥控小车 吗?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能指挥小车是因为有磁 铁的原因,可当时知道吗?为什么?认真学习课 文回答下列问题。 磁铁能吸引____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这 种性质叫____,如;____,____,- 68 -科学课时 磁铁有磁性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____,____,____等都是利用这样的 性质制作的。 三、自学检测: 对错审判厅 导 1、磁铁的磁性可以穿透很多物体。 ( ) 二次设计2、要了解哪些物体含有铁,用磁铁吸引来检 学 测更可靠。( 四、巩固训练: 1、下列物品中,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是( 过 a 铁钉 b 铜钥匙 c 一元硬币 ) ) )2、下列物品中含有铁的是(a 铁钉、回形针、弹簧 b 导线、锅子、螺钉 程 c 木头、白纸、塑料尺 d 弹珠、钢笔、橡皮 五、拓展延伸: 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 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呢?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磁铁能吸引- 69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 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 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 学习重点 个磁极磁力最强。 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 这种吸引、 排斥的 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若干纸条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导 学 过 程 二次设计 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课时 1磁铁的两极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一、温故互查1、 (实物出示)看,这是什么? (小钢珠和条形磁铁) 如果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一松手,会出 现什么现象?(我们来试试吧!教师演示(多做几次) 看到了什么?)- 70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2、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 ) 二、设问导学 (一)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是不是一样强呢?怎样 用科学的实验数据或现象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呢?要比较 磁铁的各部分磁性谁更强,可以怎么比?请同学们讨论 并设计实验方案。 (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但课堂上时间 导 毕竟有限,为了大家更好的交流,我们先选择第一种方 法进行,好吗?)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学 2、各小组实验数据汇总。 3、观察分析:从我们的汇总数据里,我们可以发现 过 些什么信息呢? (小结:我们把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 想想一块磁铁磁极有几个?) 程 (二)磁铁两极的研究: 1、我们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如果用一个磁铁的磁 极去吸另一个磁铁的磁极,吸引力会不会更大呢?验证 你的想法。 2、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将它们的磁 极相互接近,出现了什么情况?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 3、为什么有的吸在一起,有的会推开呢?这样的情 况会出现几种呢?再做一做看看。 4、你能准确地说出,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 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相互排斥吗?- 71 -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为了准确而又简单的的表达,我们可以借助一些 符号来做标记,比如说字母。我们先给两块磁铁的两端 分别标上 A、B、C、D 后,再将它们相互接近吧。当然别 忘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我们也可以借助符号,如用 “→←”来表示相互吸引,用“←→”来表示相互排斥。 ) 学生实验,并记录。 (1)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 (2)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标注字母时是 随意的,没有统一标准。 ) 导 二次设计三、自我检测填空学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 ) 。) ,磁铁有两个2、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 过 我们叫它们( ( 程 ) 。 3、磁铁让我们知道了一种神奇的力——( 此贴的( )磁力特别强,我们成为( )个磁极。 ) 。 ) ;有时会往两边推,我们叫它们) 。不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四、巩固练习1、名词解释。 磁铁: 2、将它们的磁铁相互接近,会出现几种情况?- 72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五、拓展延伸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呢? 导 学 过 程板 书 设 计磁铁的两极用“→←”来表示相互吸引, 用“←→”来表示相互排斥。课 后 反 思- 73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 学习方法 主备教师 科学概念 1、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 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2、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实验的严谨态度。 2、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具学具 能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 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磁铁,悬挂磁铁的支架或磁铁座,上节课使用的无标识的磁铁, 其他形状的没有标识的磁铁。 第( 一 )课时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 学科 课题 辅备教师 科学 课时 1磁极的相互作用一、温故互查导 学 过 程 1、上节课我们把两块磁铁的磁极标记为 A、B、C、 D 来研究磁极的相互作用, 结果全班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对磁极的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未能把本是相 同的磁极标上相同的字母。 ) 2、磁铁的两个磁极还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 就让我们继续研究吧!- 74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3、研究之前,老师想考考小朋友们:谁能正确指出 我们教室的东、南、西、北方。 二、设问导学 (一)磁极与方向 1、出示(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或放在磁铁 座上,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 (注意让悬挂的磁 ) 铁远离铁制物体。 ) 2、仔细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吧,发现了什么? (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导 3、我们再让它转动一下。注意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 位置,变化了吗? 4、小朋友们一定很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吧?好,下面 学 小组实验,边实验边注意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反 复多做几次。 过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 指南指北的磁极总是固定不变的。于是人们把指北的磁 极叫北极,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 “北方” 的英文是&North&, 程 “南方”的英文是“South&,所以国际上通行磁铁指北的 一极叫 N 极,指南的一极叫 S 极。 ) 5、上节课,我们用字母 A、B、C、D 给磁铁的磁极 做标记,现在还需要这样吗?可以怎么修改呢? (用“南” “北”或“S” “N”做标记) 6、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找出上节课使用的没有标识的 磁铁的南北极并添加新标记。 (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现在我们已经给两块磁铁正确标记上了南(S) 、 北(N)极,那么,让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共有几- 75 -二次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种情况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让我们用添加了新标记的两块磁铁重做磁铁两极 相互作用的实验吧,别忘记实验结果记录哦! 3、小结、延伸。 (1)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认识到了磁铁两极有南极和北极的不 同,并正确标识了实验用的磁铁的南极和北极。 ) (2) 你现在能够准确地说出, 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 导 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间相互排斥了吗? (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 异极。所以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的结果如何,我们可 学 以进行更简单的表述,谁再来说说?) ( “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同极相斥、异 , 过 极相吸”) 。 二次设计三、自我检测填空 程 向( 1、把一块磁铁的中间用细线吊起来,磁铁的一端指 ) ,一端指向( 2、磁铁指南的一端叫( 指北的一端叫( )极,用( ) 。 )极,用( )表示。 ) ) )表示;3、 如果把磁铁的 S 极与 S 极接近时, 会出现 ( 现象。如果把磁铁的 N 极与 N 极接近时,会出现( 现象。 4、 如果把磁铁的 S 极与 N 极接近时, 会出现 ( 现象。)- 76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 四、巩固练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