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高效率低效果农田林网化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
农田防护林(Agricultural Protection Forest)
  农田防护林又称护田林,它是以保护耕地免受风蚀沙埋,农田小气候,促进农作物稳产、高产为目标所营建的。
  我国农田防护林发展的历史大概可分三个阶段:首先是农民们自发的营造自由林网。其目的是防止风沙对农田的危害,保证粮食收成;其次是获取燃料和日常木材。它多营造在犯风农田的风口处,田埂、地块周围。多为不透风的紧密结构。因为平茬次数频繁,林网多形成丛生的灌木状,不仅防护距离近,而且在林带的迎风面常堆积浮沙。久而久之,将耕地形成凹槽形,既不利于耕种又降低粮食产量。第二个阶段是国家或集体有计划的营造防护林带,是以更全面的改善地区小气候为目的。各地区在林带之间,还设置了不同距离的网带构成了面积不等的农田网络横对主风方向的林带,一律称为主林带;与主林带垂直的林带,都称为副林带。第三个阶段是随着方田化的发展,实现林网、路网、水同水网密切结合的三网化。以构成完整的防护林体系。有些营造林网较早的地区,已经收到了促进农牧业增产,改善了人民生活环境的显著效果。
  农田防护林建设,首先必须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基本原则。为农、牧业生产服务,按大农业的要求,以建设高产稳产田为中心,处理好农、林、牧、水等诸多关系。其次,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对沟、河、渠、田、林、路统一规划,对风、沙、旱、涝进行综合治理。再次,在设计上要保证林带具有最大的防护效能,并做到林带少占耕地,同时紧密结合,形成综合的防护林体系。
  农田防护林建设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林带的结构、林带的走向、林带的间距、林带的宽度、林带与地貌有机结合等。
  林带的结构指林带的树冠上下组成的层次、宽度、横断面的形状、枝叶的状况、密度和透光状况等的综合情况。在平原地区,选择通风结构的林带,一般由2行或2行以上的乔木组成,其有效防护的距离为28km范围内。
  林带的走向是由主林带和副林带所组成。主林带垂直于主要害风方向,副林带垂直于主林带。主、副林带所形成的网格,一般呈长方形或者方形。
  林带的间距是指主林带和主林带或者副林带和副林带的距离。在平原地区,主林带间的距离约300m,副林带间的距离约600m,网格面积要在1O—20hm2。
  林带的宽度指林带两侧的边行树木间距离,加上两侧,约1m的林缘宽度。一般情况下,选择两侧2行以上的行道树,2行林带的宽度在3m以上。
  林带与地形地貌要实现有机的结合。林带的设计要和护路林、护岸林、环村林及成片造林带相结合,既节省耕地,又构成了综合的防护林体系,同时扩大了防护作用。
  农田防护林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田防护林是由林木组成的。林带树木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CO2,释放O2,同时还可以吸收工厂以及所排放的硫化物、氟化物及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如臭椿和旱柳可吸收SO2;刺槐和银杏等具有较强的吸Cl2能力;桑树可吸收铅尘;紫杉可吸收HF等。农田防护林还可对农田周围的温度有调节作用。春秋季具增温作用,平均增加温度0.5~2.0℃;夏季有降温的作用,平均降低6~10℃;冬季可升温,幅度在1~3℃。农田防护林因其高大的树体结构所形成的屏障,具显著的防风功能,防止大风对农田作物的危害,尤其是对暴风雨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林带可降低风速,使得林网内的气流间的交换减弱,蒸发量减少,产生增湿的效应,可提高相对湿度5%~10%。
  2.水文效应
  农田防护林具有很好的水文效应,主要表现在减少径流和减少蒸发量方面。林带的树体对雨和雪有截留的作用,可延缓地表水的径流速度,从而增加降水渗透性,使地表的径流减少,减少泥土的流失与河渠的泥沙淤积,产生较好的水文效应。
  农田防护林建设后,则增加了,为木材加工业提供原料保障,既使得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也大力支持了地方的财政。在木材加工过程中,余下的和也可以作为食用菌栽培中的培养基,用以培育木耳、香菇和金针菇等,既延长了产业链条,又拓宽了农民朋友的增收途径。
  农田防护林一般在营造后的第3年,就可以发挥防护的功能。农田防护林对农田作物的增产达5%左右。农田防护林林带脱落的枯枝落叶,埋入农田土壤中,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可增加农作物产量。农田防护林建设使得农田收益明显增加,同时防护林本身的木材收益也相当可观。如果在农田防护林建设中,使用经济林木,或者经济林木与用材林木交替配合使用,则经济效益会更加显著。
  1.对农田防护林建设的意识不够
  农田防护林是保护农田的重要屏障,但农户对农田防护林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将农田防护林作为一种科学的农林间作模式来看待,而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另外,一些农民错误认为农田旁边种树,占去了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而没有认识到,农田防护林扩大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农田土地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农田粮食的稳产、高产,增加农田收入,同时还可提供大量木材。
  2.农田防护林林带的结构不够
  合理农田防护林建设一般比较重视时效性,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林业部门都希望尽快看到林带成型。因此,在造林的过程中,多以速生林木品种为主,不能严格按照科学的林带规划执行,同时造林时间均集中于一个时段,造成年与年间的造林不平衡,衔接性不强,林带的林龄过于同一,如果同期更新,则会造成农田防护林的断代,从而影响农田防护林防护功能的连续发挥。
  3.林带树种的单一易导致病虫害大发生
  纵观农田防护林建设,发现林带的树种均以速生杨树为主,树种单一,林带群体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等。简单的农田生物多样性,使得农田生态系统中缺乏维持种群间动态平衡的食物链网,病虫害的发生较集中。如果使用杀虫剂,则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系统内种群的减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农田防护林建设相当重要,但农田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要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真正起到防护林作用,充分发挥其功能。针对目前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整治。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二是广泛宣传,增强林业属公益性事业的意识;三是注重人才培养,提高的综合素质;四是科学合理的规划林带结构,调整树种间的组合;五是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田防护林建设质量和综合效益。
  1.防风效应
  防护林体系对的改善主要是通过防风作用体现出来的。由于林带改变了气流结构,削弱了风的动能,从而使通过农田林网的风速降低。在林带背风面有效防护范围内,可使旷野风速降低25%~30%。如行唐县年均风速年与年相比降低了28%;体系由于明显地改变了下垫面性质,因而产生了明显的防风效应,造林后风速平均降低20%左右,可见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2.温度效应
  林带防风效应的直接后果是削弱了林带背风面的能量交换,改变林带附近热量收支各分量,从而引起空气温度的变化。林带对大范围的空气温度的影响表现出季节性变化,春秋季有增温作用,平均增温1℃左右;夏季具有降温作用,平均降低8℃左右;冬季有升温作用,幅度为2℃。林带间夏季平均温度比空旷草原低,而冬季平均温度较高。
  3.湿度效应
  由于林带降低风速,使林网内气流交换减弱,蒸发量减少。因此,产生明显的增湿效应,一般可提高相对湿度5%~10%。在三北地区由于湍流交换减弱、风速降低等原因使得被防护地区的蒸发量平均降低14%左右,林网内相对湿度较空旷地高6%~10%。
  4.水文效应
  由于树冠对雨雪水有截留作用,因而能延缓地表水径流速度,增加降水的渗透性,从而使地表径流减少,也减少了泥土的流失和河渠泥沙的淤积,产生很好的水文效应。农田防护林的水文效应主要表现为减少径流、减少蒸发量。
  5.净化空气
  林带具有吸收二硫化碳、释放氧气、杀菌等作用。据科学测定,1hm2阔叶林每天大约吸收1t二氧化碳,相当于1000多人的呼出量,同时生产氧气730kg,相当于970多人的氧气吸收量。树木还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据测定,农村无林区每立方米细菌数目为3~4万个,而在林区只有55~400个,相差100多倍。防护林中许多树种还有吸收有毒气体及滞留、吸附、过滤烟尘污染的作用,如臭椿、旱柳能吸收二氧化硫,刺槐、银杏等有较强的吸氯气能力,其他如桑树能吸收铅尘,紫杉能吸收氟化氢等。另外,农田林网还有减少辐射、改善湿度、降低噪音等功能。
  总之,防护林的营造形成了以林网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不仅可提供生产原料,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系列的相关功能和服务,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对整个地区的气候、土壤、农业生产等都具有重大的防护与调节作用,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高效能生物工程。随着人们对资源环境的日益关注,农田防护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效益将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环境问题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因而农田防护林的生态研究应结合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新趋势,着力探索农田防护林对农田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以及农田生态系统中植被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
  1.保持苗根完整和湿润
  苗根是苗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掘苗时保持苗根完整和湿润,是苗木成活和生长的基础,一般树种须根较多,失水较快,特别是针叶树失水更快。据我们测定,侧柏苗在日晒3h后,根系含水率降低21.70%,茎杆降低14.10%,叶子降低5.20%。因此,保护根系是造林成活率的关键。
  2.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期
  春季是多数树种造林的最好季节。但由于气温差异,各树种生物特性的差异,各树种本身所需最适温、湿度的差异,因而各树种在造林时间的早晚程度上也有差异,对于发芽早的树种如落叶松、油松、沙棘、侧柏等树种宜早栽,一般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据调查,3月下旬栽植的油松、侧柏、沙棘等比4月中旬后栽植的成活率分别高出12.80%、21.00%和50.70%,泡桐、河北杨、新疆杨等树种适4月上旬栽植,此时成活率分别为90.40%、92.70%、96.10%。发芽迟的树种如柿树、揪树应迟栽,一般在4月下旬。
  3.把好栽植技术关
  造林要提高质量,栽植是最重要的环节。栽植时要使苗根舒展,栽端踩实,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防止上紧下松。泡桐栽植要“深坑深栽”。松类栽植时还要注意不能损坏顶芽。
  4.作好苗木的处理
  ①截杆造林对于失水快、萌芽力强的树种如杜梨、刺槐、垂树等进行截杆造林,可以减少蒸腾失水,提高成活率。2003年春,杜梨截杆60%,而未截杆的仅40%,刺槐秋季截杆栽植效果好,
  ②修剪枝叶对于枝叶茂密,大树冠,已展叶的树种,进行疏枝打梢,可以提高成活率。2003年春,从西安运回的垂柳已发出豆粒大的新叶,为减少蒸腾,栽时剪去已发的枝叶,使成活率达96.90%。
  5.插杆(扦插)造林
  对于一些易发芽的树种如旱柳,垂柳等在水湿地、河边中进行插杆造林,即将高1.50~2m、地径2~5cm的柳杆直接)插入土中,插入深度约50cm。2003年春在马坊沟插的柳杆成活率达95%,对于柽柳、乌柳等可以进行扦插造林。既将2a生的柽柳枝条剪成20cm的插穗(使用切条机,成效比手工提高30倍),用水浸泡3h,然后直接打入山梁坡阳向黄土型(上中下部)造林地中,深度以顶部留1~2个芽为宜,成活率可达83.80%,当年高生长可达55.80cm,地径达0.355cm。
  综上所述,营造防护林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资源环境的重视对防护林的生态研究,如何保护和改善功能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提高环境效益方面,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保障,以大力发展农田防护林为主要建设目标,不仅大大提高了生态效益,在工农业稳产与高产方面也具有重大的防护与调节作用。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调整林木与环境条件之间以及林木与林木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林木正常的生长发育,不断改善林带的结构,消除各种危害,保证林带起到持续的防护作用,林带栽植后,必须认真的做好经营管理工作。这项包括,修枝和间伐。
  林带间伐:当前林业工作中持有两种主张,其一是以静止观点看问题,以为林带是人与大自然斗争的一件武器,用它防风、防沙、防止干旱。营造后一旦成林,构成了自然生态系统,决不能进行间伐,怕破坏生态系统,有损林带防护作用。其二是从利用观点出发,主张林带上的林木,是一种。应当采伐各种径级的木材,为人类所用。况且林木是有再生能力的资源,林木生长不同径级阶段,均可以采伐利用甚至可以采伐薪炭材,持前一种观点的,可称之为保守派;持后一种观点的,可称之为利用派,两者均有其片面性。我们主张,即是遵循林木生物学特性,林带结构规律,运用林学的理论,以科学的营林技术,进行林带间伐。其具体作法是:将林带上的林木生长发育和树冠受光状况,一般可分如下五级:
  一级木:树冠超出一般林冠层,受光充分,长势旺盛,在林木中数量很小。二级木:树高和直径略低于一级木,构成林带的主要林冠,受光充分,树冠较发达,生长正常。三级木:在林冠占从属地位,干高、径粗、树冠均为中等大小,冠形比较窄狭。四级木:树冠侧方或上方被压,冠形狭窄或倾斜一侧,发育不正常。五级木:濒于死亡或立枯木。
  为了促进树木正常生长发育,改善林带结构,提高林带防护作用,应本着伐密留稀,分布均匀,疏密适度的原则,全盘着眼,统一考虑。伐去一级木,因为它在林木群体中占少数,留之无益,反而有害。二级木是主要保留对象,但是对过密互相影响的,也应酌情伐除一部分。三级木在林带中也占少数,有利于形成均匀的透风结构,应为保留对象,四级木只需伐去过密的植株,对其所占的位置疏密适度者,可以保留。对形成均匀透风结构有利,同时,可保持林分间伐时期:应视带上林木分支交叉,树冠将要重叠时进行。第一次间伐速生阔叶树,一般在5-1Oa。针叶树应在15~20a左右。为了提高木材利用价值,间伐应在冬季进行。间伐强度:,以增强防护功能为出发点,必须合理进行间伐,强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林木生长发育和林带结构的改善,一般来说,间伐强度为25%-30%。
  规划设计是营造农田防护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要着眼于农、牧、林统一规划,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使其各占一定比例,方能收到极优的结果,因为征服改造大自然,是一项人与自然斗争极其艰巨的任务,并不是一个学科所能胜任的,必须农林牧各学科协同作战,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在农田防护林经营管理上要搞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搞好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工作,根据农田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使得防护林生长良好,防护作用强,见效快。设计是农田防护林经营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基础。适度郁闭,防止杂草蔓延。五级木全部伐去。
  二是搞好农田防护林的成林管理,要想使农田防护林发挥更好的作用就必须使农田防护林生长良好,结构合理,所以在获得防护之前或过程中我们要对农田防护林给予呵护和,进行适当灌溉施肥等等。
  三是根据情况可以适当采伐利用,去弱留强,搞卫生伐,或年龄过熟及时采伐更新。
杜正忠,王晓玫,孙红.农田防护林建设及其效益[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第15期).
白明.如何做好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第1期).
张惠良.农田防护林的环境效益分析[J].河北林业科技,2011,(第5期).
李金浩,赵剑利.提高农田防护林环境效益的措施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第13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2页& 2页& 2页& 2页& 2页& 2页& 1页& 65页& 13页& 65页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农田防护林"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第09版:城市森林论坛特刊
城市森林建设结硕果
武汉涨渡湖湿地。
西昌月亮湾景区。
新余市仰天岗国家森林公园。武汉市&绿色家园遍乡村&&湖北省武汉市坚持生态建设一盘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让森林进城、园林下乡、生态文化进万家。2004年—2010年,武汉市累计投入森林生态建设资金300多亿元,发展城市森林,创建绿色家园,森林资源总量快速增长,城乡生态明显改善。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02%,绿化覆盖率达到37.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21平方米。&&武汉市实施“绿满滨水”、“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加大公共休闲绿地和小森林建设。大力开展立交桥、屋顶、墙面、阳台等立体绿化。&&建设绿色家园,发展林业产业。2005年以来,武汉市广泛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全市2087个建制村实施村湾绿化,建设庭院经济林、绿色通道和村湾风景林。全市林业产业基地达130多万亩,林业产业总产值90多亿元。通过加强林网建设,水体、道路、农田实现林网化,农田林网率83%。通过实施江河、湖塘、沟渠等沿岸生态保护和近自然水岸绿化,水岸绿化率85%。开展铁路、公路沿线景观防护林建设,通道绿化率86.32%。&&近年来,全市开展各类生态文化活动达100多场次,参与人数达500多万人次。全市掀起了建设城市森林的热潮,市民支持率达到92%以上。遵义市生态文化润万家&&贵州省遵义市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一体、统筹兼顾、彰显特色的理念,将义务植树与工程造林相结合,营造生态林与经济林发展并重,城市绿化与乡村绿化同时推进,走出一条适合山区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近年来,遵义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建设城市森林。在建设城市森林中,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城乡统筹、重点突破;整合资源、多元投入,创新机制、完善措施。全市围绕“城市要生态,社会要效益,农民要致富”的主题,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林业产业,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城市森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48.56%,建成区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分别为34.6%和3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平方米。形成绿色屏障完善,绿色廊道贯通,城市山水绿相得益彰,乡村竹海茶海林海莽莽的森林生态新景观。宁波市水清岸绿映港城&&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以姚江、奉化江、甬江两岸为重点开展了大规模绿化建设,在江北区投资3亿元兴建了占地35公顷的宁波市城区最大的公园————日湖公园。接着,又投入巨资,先后对城区28条主要内河进行综合整治,相继在城区内河水体种植了多种水生植物,进行水体绿化,实现了河岸绿化、河堤美化、水面净化一体化。“水清、岸绿、花香、鸟语”已成为港城亮丽的风景。&&近年来,宁波市有计划、分阶段进行了特色公园、道路的建设改造。2004年以来,全面启动了以道路绿化为重点的“增绿、增色、增香”工程。对40余条城区道路绿地进行全面的绿化景观改造,形成了“春花、夏荫、秋色、冬景”的城市道路绿化体系。2005年,完成了第一个特色公园————杜鹃园的建设,2006年和2007年,分别完成了月岛桂花园建设改造和茶花园兴建。特色公园道路的建设改造,增加城市森林绿量,打破了城市园林绿地缺少特色的格局。&本溪市“煤都”枫叶成新景&&为发展城市森林,辽宁省本溪市累计投资近亿元,开展了枫叶景观带建设工程,着力打造我国北方集枫叶景观、枫叶文化和枫叶旅游于一体的枫叶名城。全市建设枫叶景观园108个,栽植枫树、火炬树等红叶树80余万株。&&在市域范围内,以沈丹高速公路、本桓公路、201国道桓仁段为主体,通过第一重山的林相改造、枫叶景观园和核心景区建设,形成了“两纵一横”总长220公里的枫叶景观带。在本溪县和桓仁县,建设了一批枫叶之路、枫叶之园、枫叶之村和枫叶之馆,打造出百公里“中华枫叶之路”。每到秋季,沿线枫叶如火,色彩纷呈。以本溪水洞枫叶景观园和水洞到温泉寺景观路两项绿化工程为核心,建成了本溪水洞国际旅游度假区。在城区,建设了枫叶广场、枫叶游园30多处,让广大市民不出城就能欣赏枫叶之美。&&依托枫叶资源,本溪连续举办了七届中国本溪国际枫叶节,打响了“枫叶之都”品牌。枫叶节期间,还通过举办购物节、登山节等活动,展示本溪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五女山、大雅河、佛顶山、中华枫叶之路、大石湖、大地森林公园、大冰沟等景区游人如织,置身红枫景区之中。2009年国庆期间旅游收入近10亿元。呼和浩特市大力实施增绿工程&&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加强城市核心区园林绿化建设,以道路绿地景观完善建设为突破口,对全市核心区主干道、公共游园、广场绿地进行增绿,全面提升城市核心区绿化档次和水平。&&2009年呼和浩特市加大实施城市核心区增绿工程,在城市核心区植树25577株,增加了城市中心区绿化覆盖面积和绿化景观。据统计,2009年全市栽植树木275.3万余株(丛),栽植草花680万株(盆),栽植草坪5.4万平方米。市区主干道共植树约38万株(丛),栽草花316.8万株(盆),栽植地被78096平方米。&&截至2009年底,市核心区共拥有各类公园20处,游园及广场34处,街头绿地85处,生产绿地12处,防护绿地3处,城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到5135.52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3.35%,绿化覆盖率35.1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08平方米。&&2010年,呼和浩特市将继续推进城市核心区绿化工程建设,预计完成植树300万株,并完成几十条主干道增绿改造,完成高压走廊,新建道路金盛路、锡林路延伸段和209国道部分区段、机场高速路,110国道市区段等5处国道、出城口绿化建设改造工程。漯河市编织城乡绿色网&&近年来,河南省漯河市结合城市森林优化战略布局,坚持点、线、面、体整体推进城市森林发展。&&以沙澧河生态景观带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沿河开发建设。相继建成了24座开放式主题公园、40处观景台、200万平方米绿地,绵延数十里的沿河景观带,形成独具滨河特色的生态长廊、风景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彰显了河流、森林、花园、精品建筑交相辉映的城市风貌。&&以“三园”建设为重点,丰富城市森林文化休闲内涵。坚持城市、近郊、远郊三位一体,共建城市森林公园,近郊生态果园和远郊绿色田园,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感受生态文化的广阔平台。建设了开源、香陈湾、舞阳西城等6处森林公园,建立了临颍南街村生态植物园等3处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规划新建了许慎、小商桥、贾湖遗址3个森林文化园。&&以“三网”绿化为基本面,精心编织城乡绿网。以城乡道路、水系和农田为框架支撑,合理布局,统筹绿化,打造了覆盖漯河城乡的绿色林网。在主干道路建设了全长630公里、宽20米到30米的绿色廊道;在连接城乡的道路上,高标准建设了近2000公里的防护林和风景林带。在颍河、唐河、蜈蚣渠、黑河、汾河等17条主要河渠两侧建设不低于20米宽、540公里长的防护林带,打造水系林网。新余市城乡处处涌绿浪&&2008年以来,江西省新余市共完成造林绿化工程任务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7.8%。&&&新余市启动了“百万树木进城入院”工程,加快了城区街道、公园、小区、庭院的绿化和美化。投资5亿元在城内建成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投资1.2亿元改造建设了仰天岗国家森林公园。目前,城区完成植树130万株,使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919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7.56%,绿地率46.23%,人均公共绿地14.99平方米,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33处,确保了市民出行500米内就有休闲绿地。&&&新余市采取“封造并举”措施,从2009年起在全市重点水系、重点区域实施林木禁伐,做好封山育林,使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把百万亩高产油茶、百万树木进村入户与平原造林等林业惠民工程同时作为造林绿化工作的重点。&&目前,全市高产油茶已发展了30余万亩,“百万树木进村入户”工程已在892个自然村栽植树木150万株,农田林网建设工程造林面积36万亩,矿山恢复绿化面积1.2万亩。2008年以来,全市完成山上造林17.64万亩、山下造林19.64万亩。&西昌市飞播林区成效大&&四川省西昌有着一片广袤的森林之肺,这就是中国最大的飞播林区,被世界教科文组织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典范”收录。&&1958年至1964年,我国在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凉山州大规模使用飞机播种造林,成林56万亩,其中西昌境内15万亩。这是全国首次飞播造林获得大面积成功,建立起中国最大的飞播林区,造林成效最好,林相最为整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惊叹:没见过这样大规模造林来保护一个城市。&&1995年,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通过《凉山彝族自治州飞机播种林保护管理条例》,西昌市飞播林区森林抚育间伐工作随即全面停止,林场工作由砍树转入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条例》的颁布有效遏制了天然林区和飞播林区偷砍盗伐林木、乱挖滥采野生植物、偷捕盗猎野生动物、毁林开垦等现象。与此同时,西昌市加强野生动植物疫源、疫情监测工作,经常性开展动物、植物等专项执法检查,还大力加强林木种苗、林产品、林副产品的检疫检验工作,有效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本专栏稿件由本报记者刘惠兰&张苏娅撰写)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做转化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