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化疗方案是多西他赛洛铂化疗方案和洛铂,请问化疗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李文东大夫本人发表
食道癌侵犯贲门,肝转移 肝转移治疗方案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请问肝上转移,除了化疗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还有食道癌肝转移用多西他赛和洛铂化疗方案合适吗?
所就诊医院科室:
省立医院,省中医 肿瘤内科
用药情况:
药物名称:化疗多西他赛+洛铂
服用说明:针剂
既往病史:
【手术/放化疗】16年5月结肠癌在山东省立医院手术,并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化疗6个疗程(填写)
检查资料:
医小助提示:问诊开始。1、问诊期间,医患对话不限次;2、医生给出明确建议后,问诊结束;3、问诊最长不超过7天,到期自动结束。
&副主任医师
不管是结肠癌肝转移还是食道癌肝转移,若转移灶不多也不太大,可在全身化疗同时行肝微创治疗。食道癌化疗方案可以,没问题
状态:就诊前
谢谢,请问一下肝多发转移食道肿瘤还有手术机会吗?您帮着看一下ct报告肝可以微创治疗吗?
&副主任医师
需要上传胸腹部CT检查看一下才能确定
医小助提示:问诊结束。1、本次问诊已到期(最长不超过7天),问诊结束;2、医生已赠送您两次追问机会,如有未尽问题可继续提问;3、服务评价、意见反馈请点击反馈箱。
副主任医师
李文东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李文东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李文东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李文东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李文东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李文东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李文东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副主任医师
李文东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李文东大夫的信息
1.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精准射频消融治疗,包括疑难部位、大肝癌和多发肝癌等;2.其他肿瘤(肺癌、肾上...
李文东,男,副主任医师,博士学位,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肿瘤...
李文东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肿瘤内科可通话专家
上海市肿瘤医院
湖南省肿瘤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州南方医院洛铂的研究进展
&&&&&&&&&&&&&&&&&&&&&&&&&&&&&
&第3代铂类药物洛铂的研究新进展
&&&&洛铂(Lobaplatin,D19466,LBP)即1,2-二氨基一环丁烷一乳酸合铂,是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由德国ASAT公司创新研发。先前的研究表明,该药具有多项新的优势,其稳定性好,抗瘤谱广,抗瘤活性强,作用与第l代的顺铂(PDD)和第2代的卡铂(CBP)相当,特别是与PDD没有交叉耐药性,而毒性与CBP类似。
1998年,LBP就获得当时的卫生部药政局批准进口注册,但未能够推广应用。2002年,我国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从德国ASAT公司独家购买了LBP在中国的专利权和生产销售权。2005年,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LBP作为国家一类新药上市,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小细胞肺癌(SCLC)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年来,国内、外的临床医师和学者积极应用和研究LBP,陆续有了一些进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对LBP的认识和重视,现就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新的重要文献作一综述。
1.实验研究进展&&&
目前认为,LBP的作用机理与PDD基本类似,主要通过形成Pt.GG和Pt.AG链内交叉连接,阻碍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从而干扰肿瘤细胞周期的运行。由LBP引起的DNA损伤,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特定基因的表达。Eliopoulos等研究曾发现LBP可以诱导c.myc表达的增加,而c.myc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凋亡和细胞增殖有关,但是对eH-瑚的表达却没有影响,提示LBP能够特异性地改变特定基因的表达。史健等报道术前给予LBP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组织中蛋白质酪氨酸激酶Syk蛋白的表达,已知Syk是乳腺癌的强效抑癌基因。陈彦平等发现术前应用LBP可提高口腔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陈文玲等通过观察LBP对喉癌细胞株Hep-2的作用,发现LBP能通过下调Bcl-2而诱导喉癌细胞发生凋亡,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李帆等发现脑胶质瘤细胞HMGAl的表达与洛铂的敏感性成正相关。即HMGAI高表达时,洛铂的敏感性增高。
多项研究业已表明,LBP对于SCLC、非小细胞肺癌(NSCLC)、乳腺癌、结直肠癌、睾丸肿瘤以及淋巴瘤等均有广谱的抗癌活性,因此,与其他铂类药物相比,LBP的抗肿瘤活性毫不逊色。
2007年,德国Alami等比较了PDD、CBP、奥沙利铂(OXA)、赛特铂和LBP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及卵巢癌细
胞株的抑制作用,发现LBP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其他铂类药物。徐艳岩等的研究表明:与PDD相比,LBP联合紫杉醇对肺癌细胞产生协同的抗肿瘤作用最强;同时发现LBP的抑制作用与NSCLC的病理类型无密切关系。徐艳岩的另一项实验研究发现蓖麻凝集素能增强LBP对肺癌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钱军等引报道PDD和OXA和LBP均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但PDD和OXA的作用较LBP强。Har-strick等报道LBP对PDD耐药的睾丸癌细胞株、卵巢癌细胞株和SCLC细胞株大部分无交叉耐药。刘萍萍等报道LBP通过诱导凋亡而抑制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PDD耐药SKOV3/PDD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细胞Go/Gl期阻滞有关;并且LBP对SKOV,/PDD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对SKOV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相比无明显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LBP联合吉西他滨以及LBP联合紫杉醇均能明显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及SKOV3/PDD耐药细胞的增殖。最近,白雪等引报道在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实验中,LBP对经OXA作用过的癌细胞仍然有较高的抑制率,提示由于构效关系,LBP与OXA等其他铂类药物并无交叉耐药性。
在药代动力学方面,LBP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和肿瘤组织中浓度高而血浆中浓度低的特点,因此药物进入体内有较好的选择性。史健等引研究了海南长安公司生产的国产LBP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特点。将LBP按照50mg/m2体表面积给8例恶性肿瘤患者输注后,采集不同时间静脉血及其手术中切取恶性肿瘤组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8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患者输注LBP后0、0.2、0.5…12
4、6、8、12、24h,检测外周血中LBP的平均药物浓度分(2.626±0.31)&104、(1.683±0.2)&104、(1.124
4-0.163)&104、(6.43±1.45)&103、(4.45±1.57)&103、(2.19±0.26)&103、(1.53±0.25)&103、(0.79±0.18)&103、(0.47±0.11)&103、(0.02±0.01)&103彬L。LBP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
中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拟合,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最大血药浓度(pmax)为(2.626d-0.31)&104彬L;分布半衰期(tt胁)为(15
4-2.4)min;消除半衰期(t1/2B)为(162±15)min;药物由周边室至中央室的转运速率常数(k:。)为(1.0±0.28)/h;药物自中央室消除速率常数(k。。)为(0.74±0.11)/h;药物自中央室至周边窒的转运速率常数(k,:)为(1.31±o.27)/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35.2±5.47)峭·h/L;血浆清除率(CL)为(8.73士1.51)L/h。8例患者肿瘤组织手术标本中,肺和乳腺癌肿瘤组织LBP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0.334-0.12)Ⅱlg/L、(0.23±0.15)mg/L,明显高于输注24h后血浆中的LBP浓度(0.02-t-0.01)mg/L(P&0.01)。因此,LBP在体内消除的半衰期为(162±15)mln,与德国ASTA公司生产的LBP半衰期(93.3±23.9)min相比时间延长;而血浆清除率(8.730±1.51)L/h小于进口LBP的(14.6±7.0)L/h。因此,提示国产的LBP的血浆清除率低,半衰期较长;同时,LBP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在国人中也优于西方人群,这一研究为该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2.临床研究进展&&&
一般推荐LBP的剂量为30一50mg/m2,其中单用为50mg/m2,联合用药时为30mg/m2,每3~4周重复使用。已知LBP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为血小板减少,应根据毒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调整给药的剂量强度和强度密度。
当年,在LBP获准进入中国的注册性lI缶床研究中,共入组了234例多种实体瘤患者,其中对于scLC和乳腺癌疗效较好,客观有效率(RR)分别为42.2%和45.2%。在LBP被批准在国内上市后,许多医师在ll缶床实践中积极应用,并且已经开展LBP治疗多种实体瘤的I临床观察和探索性研究。
姜文奇等报道了LBP单药治疗乳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42例复发性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LBP50mg/m2,每3周重复。获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8例,总有效率(RR)为45.2%。nl—IV度血小板减少为14.5%,而肾毒性及神经毒性较低。魏涛等报道了多西他赛联合LBP治疗15例晚期乳腺癌。多西他赛80rag/m2,dl;LBP35mg/m2,dl;每3周重复。获CR2例,PR7例,稳定(SD)2例,疾病进展(PD)1例,RR为60.0%;毒性主要是Ⅲ一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为33.3%,Ⅲ一1V度血小板减少为20.O%。黄晓曦等m’报道紫杉醇联合LBP治疗蒽环类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共23例患者,给予紫杉醇175mg/m2,dl;LBP50mg,d2、09。结果CR
1例,PR9例,RR为43.5%;Ⅲ一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为37.5%,Ul度血小板减少为22.2%。徐兵河等口孔报道了长春瑞滨(NVB)联合LBP组成NL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国内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入组33例患者,采用LBP30rag/m2
25mg/m2dI、d8;21天为1周期。获CR1例,PRl3例,SDIl例,RR为42.4%,疾病控制率(DCR)为75.8%,中位缓解期为4个月。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NL方案对于晚期乳腺癌不同部位的转移化疗效果不同。对乳腺癌具有淋巴结和软组织转移的疗效最好,RR分别为60.0%和58.3%,而对肝转移的疗效相对较差,RR仅为11.1%。绝经前和绝经后的患者疗效相近(40.O%协.44.4%)。NL方案作为一线及二线以上的疗效差异显著,RR分别为58.9%和25.0%,提示既往治疗对NL方案化疗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7.6%,m度血小板减少9.1%。因此,作者认为LBP联合NVB对局部晚期及转移性乳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可以考虑作为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治疗或解救方案。魏长宏等应用同样的NL方案治疗42例晚期乳腺癌,CR4例,PR18例,RR为52.4%。马文杰等应用NL方案治疗3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为紫杉类、蒽环类药物及PDD治疗失败者,获PR12例,SD8例,RR为37.5%。这些研究进一步验证了LBP可以与多种其他化疗药物联合治疗乳腺癌,有效且安全。
Fiebig等对19例早期化疗后复发的进展期scLC进行了Ⅱ期临床研究。给予LBP40mg/m2,每4周重复。在17例可评价患者中,未观察到CR或PR,2例SD。61%的患者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血小板减少。提示在欧洲人群中LBP40me/m2治疗SCLC疗效不佳,同时毒副反应明显。研究者考虑可能与人组病例均为复治的患者、先前化疗的继发性耐药以及残留的骨髓毒性影响了LBP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的评价有关。但是,国内学者姜文奇等幅刊报道LBP单药治疗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105例肺癌患者给予单药LBP50mg/m2。57例SCLC中,1例CR,23例PR,RR为42.1%,其中复治患者RR为40%。Ⅲ一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1.9%。冯光丽等报道,34例SCLC中,PR13例,RR为38.3%,其中复治者RR为25.0%。王彩英等报道LBP联合足叶乙甙(VP一16)组成的LE方案治疗晚期SCLC,26例初治的SCLC患者给予LBP30mg/m2,dl;VP.16
100mg,dl{;21—28天为1周期,3例CR,20例PR,RR为92.O%。上述研究结果提示LBP对国人初治的SCLC疗效较好,而且对复发患者化疗亦有满意疗效.值得重视和进一步观察。Manegold等m1研究报道,39例既往均未接受化疗或放疗的不能手术和进展期的NSCLC,采用LBP50mg/m2,4周重复。结果33例可评价疗效,仅l例PR(3%);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28.9%(11/38),似乎提示LBP单药对于欧美人群中NSCLC患者的疗效不佳,且毒副反应明显。秦叔逵等旧牵头组织了全国lO家医院共同参与LBP联合NVB治疗晚期NSCLC的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初步结果较好。40例初治NSCLC患者,应用NL方案,即LBP30mg/m2,d1;NVB25mg/m2,d,、dg;21天为1周期。有37例可以评价疗效,RR达35.1%,DCR为78.4%,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mT-TP)136天,1年生存率高达64.9%;同时16.2%患者化疗后ECOG评分提高,生活质量得以改善。该研究的结果初步肯定了LBP为主的NL方案对于国人初治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较PDD明显减少。另外,还有2项国内的单中心研究,也比较了LBP联合NVB(NL组)与PDD联合NVB(NP组)治疗NSCLC,两组的客观有效率相似,但NP方案组的消化道反应明显高于NL方案组(53.O%喊26.7%)。
到目前为止,国外学者都是应用LBP单药治疗肺癌,有关文献少,疗效不尽人意,而我国的研究者多是采用LBP联合NVB组成NL方案治疗,由于两药的作用机制和代谢过程明显不同,可以互相补充和协同增效,因此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当然,LBP在国人肺癌中的疗效高还可能与其他的一些因素有关,比如初治患者、病理类型和人种遗传学背景差异等,这些都需要深入探究。通过严格规范的一系列临床前研究之后,2008年12月我国SFDA已经批准进行LBP和LBP联合其他药物治疗NSCLC的Ⅲ期临床研究,即将全面开展,其结果值得期待。
秦叔逵等组织开展了LBP联合亚叶酸钙(cF)及氟尿嘧啶(5.Fu)组成LL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开放性、单研究组、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共33例患者,给予LBP30mg/m2,dl;CF
200mg/m2,d1一d5;5-FU500mg/m。,dl~d,。可评价疗效者有30例,获得PR4例,SD
13例,PD13例,RR为13.3%,DCR为56.7%。其中,初治患者RR为16.7%;复治患者RR为8.3%。33例均可评价毒性,主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48.5%,其中Ⅲ一Ⅳ度占3.O%;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45.5%,11I—IV度毒性占6.0%。李醒亚等曾报道应用LⅡ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40例患者,给予LBP50rag,d。;CF200mg/n12,dl—d3;5年u400mg/m2,静脉推注,600rag/m2,持续静脉滴注22h,d.~d,。37例可评价疗效,获得CRl例,PR16例,sD
5例,RR为45.9%,其中初治患者RR为68.2%,复治患者RR为13.3%;m'ITP为6个月。万桂玲报道m1采用LL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32例患者获得RR为53.1%,其中初治患者RR为63.2%,复治者RR为38.5%。石永刚等m。比较LBP与OXA治疗复发转移食管癌的疗效,80例复发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均为复治患者,分别给予LBP50mg,d1或OXA85mg/m2,d1;CF
200me/m。,dl—d,;5.FU 500mg/m2,dl~d3。LBP组PR14例,SD
20例,RR为35.O%(14/40);OXA组PRIl例,SD21例,RR为27.5%(11/40)。LBP组中位生存期为15l天;OXA组为148天。结果显示,两组无论在有效率还是生存期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毒性反应有所不同,在LBP组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Ⅲ一Ⅳ度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59%;而OXA组神经毒性发生率高,Ⅲ一Ⅳ度发生率为29%,明显高于LBP组。可以认为,LBP联合CF与5-FU治疗晚期食管癌具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对初治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复治患者,但是由于多为单中心研究,病例数偏少,各家报道的有效率差异较大,因此需要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刘思海等进行了评价LBP、OXA分别联合替加氟(fT207)持续泵入治疗晚期胃癌的比较研究,64例晚期胃癌患者,分别给予OXA135mg/m2,d。,或LBP35mg/m2,dI;FT207800mg/m2,eiv
24h,d1一d5;CF
200mg/n12,dl~d5。4周重复。结果:LBP组的RR为71.9%,OXA组的RR为65.6%;LBP联合FT207优于OXA联合FT207,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49)。两组的毒副反应均易于接受。刘思海等报道LBP和OXA分别联合兀.207或卡培他滨(Cap)治疗晚期大肠癌。12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分别接受FT207联合OXA、FT207联合LBP、Cap联合OXA和Cap联合LBP治疗,结果4组的客观疗效相近,RR分别为61.13%、54.14%、52.19%和54.15%,无统计学上显著差异。林丽珠等曾报道LBP联合5·Fu和CF治疗晚期耐药胃癌、结直肠癌。31例晚期耐药的胃癌、结直肠癌患者中,获得CR1例,PR6例,sD
22.6%,DCR为67.8%;毒副反应中以乏力最高,发生率48.4%,血小板减少22.6%。以上3篇国内文献初步提示:LBP治疗胃肠癌的疗效与OXA相近甚至更优,且毒副反应轻。据悉,在欧美正在进行LBP治疗胃癌的Ⅱ期临床研究,可拭目以待。
原发性肝癌&&&
与OXA和CBP相比较,LBP的水溶性好,是唯一可以完全溶解于4.5ml碘海醇
0.5mg水的铂类药物。由于LBP形成的油包水微粒小,所以便于介入使用。石明等报道采用表柔比星(E-ADM)或E-ADM联LBP、丝裂霉素(MMC)介入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入组94例患者,随机分为单药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单药组45例,给予E-ADM50mg;联合化疗组49例,给予LBP50rag,E.ADM50mg,MMC8mg。栓塞剂均为碘油和明胶海绵。单药组中获得7例PR,15例SD,RR为15.6%;联合组中获得19例PR,13例SD,RR为38.8%。单药组4例患者和联合化疗组中6例患者经TACE治疗后均行二期切除。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0个月和15.9个月,差异明显。这一研究结果初步提示进行TACE,包含LBP的联合化疗组无论在客观有效率的提高还是生存期的延长上均优于E·ADM单药组,LBP有可能成为治疗肝癌的一种新的药物选择。
其它肿瘤&&
有2项国外的Ⅱ期临床研究观察了对PDD或CBP耐药的卵巢癌患者接受LBP治疗。Gietema等报道,22例卵巢癌患者给予LBP30—50mg/m2,其中2l例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24%(4例CR,1例PR)。中位生存期8个月。原先治疗超过6个月复发转移的患者易有效,结果提示LBP对复发卵巢癌有效。而&anagIl等H副报道,17例对铂类耐药的卵巢癌患者接受LBP40~50rag/m2治疗。未观察到客观有效的病例。国内仅检索到1篇LBP联合紫杉醇治疗12例卵巢癌的护理报道。因此,对于LBP治疗卵巢癌的疗效究竟如何,还有待扩大病例数进一步观察。早年,国外学者曾经进行LBP治疗晚期泌尿系统肿瘤的研究。22例远处转移或局部晚期的泌尿系移行细胞癌患者,其中12例既往接受过化疗。在17例可评估患者中,获2例(12%)PR,既往均未使用过PDD或CBPⅢ1。Jung等报道LBP联合5-FU和氨甲蝶呤对泌尿系移行上皮癌的疗效,5例患者中,l例CR,2例PR,总有效率为60%。4例患者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这些结果均提示LBP对泌尿系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国内尚未见LBP治疗晚期泌尿系统肿瘤的报道,因此需要国内的学者积极地尝试和应用,积累这一方面的经验。国内学者较早地开展了LBP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研究。陆道培等H刊报道LBP治疗60例CML。40例处于慢性期的患者,CR和PR率分别为62.5%和30%,7.5%的患者无效;8例加速期的患者,CR2例,PR3例,NC3例;而12例急变期患者,获得PR2例(16.7%)。15例对传统药物耐药的患者病情得以控制,4例CR,5例PR。因此提示LBP适用于不适合羟基脲和白消安的CML患者、常规治疗耐药的患者以及骨髓移植前做血清学配型时。林丽娥等试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联合LBP治疗难治性CML。l例CML.AP(加速期)和3例BP(急变期)患者加用LBP治疗后均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HCR),同时达到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R),其治疗效果令人鼓舞。另外,LBP治疗头颈部鳞癌、LBP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淋巴瘤等鲜有报道,但由于病例数较少,疗效尚不能确定,需要进一步探索。
3.LBP的毒副反应及处理&&&
在临床研究和实践中,LBP的最常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其中血小板减少是剂量限制性毒性,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CBP相近。血小板减少一般在化疗后7一10天出现,lO—14天达到最低值,约3周后恢复;用药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血象变化及出血症状,对原已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包括活动性溃疡病和癌灶有出血危险者,应该慎用或不用。其它的毒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及乏力等,但较PDD明显减轻。LBP也没有PDD常见的肝肾毒性、神经毒性和耳毒性,通常不需要水化,但是对于脱水或尿少患者应适当补液。
周宏锋等比较了结、直肠癌术后应用LBP与OXA的毒副作用。5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LBP为主和以OXA为主各26例。化疗方案:LBP50mg/m2或OXA85mg/m2,dl;CF
200mg/m2,dl—d2;5-FU400mg/m2静推;600mg/m2持续静滴22h,d1一d2;每2周重复。两组毒副作用均以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为主。其中,LBP组的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l一Ⅱ度占66.7%,nl度10.O%;而OXA组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92%。LBP组的胃肠道反应及神经毒性较OXA组轻,分别为20%t/$.44%和5.9%强42.7%,因此LBP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OXA组为小。任俊红等报道,2例常规化疗失败的晚期肺癌患者,接受LBP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其中1例79岁老年患者用药第20天出现Ⅳ度血小板减少,Ⅲ度白细胞减少,经G—CSF、白介素·II(IL-11)和输注血小板悬液后好转,5天后恢复至正常;另外1例也出现Ⅱ度的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后恢复。2例均无明显的消化道反应和肾毒性,耐受性较好。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观察到LBP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与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对于老龄患者,LBP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比较明显,恢复较慢;还与化疗周期密切相关,化疗周期越多,血小板减少可能越严重,恢复也越慢;同时,对于已经发生骨转移癌患者更易出现骨髓抑制。因此,对于年迈体弱、反复多次化疗和骨髓储备能力差的患者采用LBP治疗时,治疗中和治疗后更应该密切观察血象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血小板减少,必要时可以给予血小板生成素(TPO)或者IL-1l,甚至输注血小板悬液。
LBP作为第3代新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具有水溶性好,抗瘤谱广、抗瘤活性强,与其他铂类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及毒副反应低诸多特点,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然而,迄今为止开展的基础研究还不多,更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的多中心Il缶床研究,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研究,进一步确证LBP的有效性、安全性,扩大适应症和评估其经济卫生效益。
&&&&&&&&&&&&&&&&&&&&&&&&&&&&&&&&&&&&&&&&&&&&&&&&&&&&&&&&&&&&&&&&&&&
&&&&&&&&&&&&&&&&&&&&&&&&&&&&&&洛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发现时多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即使能手术治疗,术后2年内仍有50~60%的病人可出现转移。本文针对洛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以评价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23-82岁,中位年龄56岁。体能状态ECOG评分:1分15例,2分31例,3分19例。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26例,中分化腺癌16例,高分化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11例,粘液腺癌7例。既往治疗情况:29例为术后广泛转移,其中20例术后曾经用FAM方案、DDP
5-FU辅助化疗;另36例发现时已经是晚期,未进行放化疗。
1.2 病例选择
1.2.1 人选标准 ①经病理组织学/细胞学证实的Ⅲ~Ⅳ期胃癌患者;②年龄>18岁,体力状态为0—3级;③骨髓功能基本正常(白细胞3.5X109/L,血小板≥100X109/L),肝肾功能基本正常;④有可测量肿瘤病灶,预期寿命12周以上;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活动性感染,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同时合用其他试验性药物。
1.3 药物剂量及方法 洛铂100mg/m2加5%葡萄糖静脉滴注2h,多西他赛400mg/m2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2周重复1次。最少应用两周期,除非患者明显不能从本治疗得益。共收治36例,均可评价不良反应。除2例仅用1周期外,余34例用药2~6周期不等,平均用药4周期。各周期均能按计划全剂量给药。
&&&&&&&&&&&&&&&&&&&&&&&&&&&&&
表1 的不良反应洛铂+多西他赛 例(%)
1.4 观察指标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在完成各项检查(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影像学),并记录病灶大小、Ps评定后用药。每周期治疗前复查血象及肝肾功能,每两周期影像学复查并测量肿瘤病灶。治疗后按WHO标准,评定治疗反应,治疗后按WHO急性、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记录不良反应。
2 结果2.1 疗效 全组能评价疗效的65例中,16例获CR(24.6%),25例获得PR(38.52%),10例治疗后获SD,14例病情进展(PD)。总缓解率(CR
PR)63.1%。在11例印戒细胞癌中,6例获得CR,4例获得PR。
2.2 毒副反应 全组65例均可评价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静脉炎,其他是神经毒性,包括对冷刺激敏感性、握力下降,多数患者耐受良好。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以洛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已经应用于晚期胃癌治疗的报道,其疗效达38%-43%。洛铂以DNA为作用靶点,与DNA链上G点共价结合,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及DNA蛋白交联,阻断DNA复制和转录,造成细胞调亡。洛铂的肾不良反应、骨髓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不良反应为外周感觉神经异常,表现为指(趾)端或口周麻术,遇冷后加重。既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随洛铂的累积剂量增加而增加,多于停药后自行恢复。
由洛铂联合多西他赛组成的FOLFOX方案已经成为大肠癌化疗的标准方案。其药理学特性和其他铂类药物相似,均以DNA为靶作用点,铂原子与DNA形成链内交联,链问交联及蛋白质交联,使DNA损伤,并激活信号传导通路引起细胞凋亡,其损伤DNA的能力较顺铂快且强。多西他赛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干扰DNA的合成,二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洛铂比顺铂有更广泛的抗癌活性,与DDP无交叉耐药性,且不良反应较低,没有。肾毒性,骨髓抑制较轻,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本方案和FP方案比较,毒副作用较轻,对于晚期身体较差的病人和老年患者是较理想的选择。洛铂的毒性反应主要为神经毒性、恶心、呕吐和腹泻,由于在化疗过程中,病人服用甲地孕酮,甲地孕酮可以明显改善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恶心呕吐主要为I度,骨髓抑制毒性小,神经毒性发生率高,但多为轻、中度,停药后恢复快。
总之,洛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胃癌及大肠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较理想的联合化疗方案。
&&&&&&&&&&&&&&&&&&&&&&&
&&&&&&&&&&&&&&&&&&&&&&&
&不同铂类为主联合化疗抗人肺癌细胞株的药效学研究
&洛铂(LBP)是新一代铂类抗癌药物,几乎没有肝肾毒性和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较轻,其主要毒性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小细胞肺癌(SCLC)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发现LB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顺铂(DDP)相近但毒副反应却明显减轻耐受性较好说明LBP治疗NSCLC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此,我们观察了LBP单药及分别联合紫杉醇(PTX)、多西他赛(DOC)和长春瑞滨(NVB)在体外抗肺癌细胞株增殖活性的研究,为LBP应用于临床治疗NSCLC提供实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 1药物&&&
LBP为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产品();卡铂(Cab)为昆明贵研药业有限公司产品();DDP、NVB为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PTX、DOC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以上药物用无血清培养基配成相应浓度。
1. 2细胞株&&
4种人NSCLC细胞株:A549、NCI-H460、Calu-3和NCI-H23;人SCLC细胞株NCI-H526均购自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按照所提供的说明书培养。
1. 3仪器和试剂&&
RPMI-1640和DMEM培养基购自Gibco
BRL公司;胎牛血清购自Hyclone公司;酶标仪连续光谱光密度酶标仪型号SPECTRA max 190购自Molecular
Devices公司;SRB购自Sigma公司。
4分组单药实验:肺癌细胞株中分别加入不同梯度浓度的LBP、DDP、Cab、PTX、DOC和NVB。联合用药实验:LBP、DDP、Cab、PTX、DOC和NVB以各自相应的倍比浓度加入肺癌细胞株中。
5磺酰罗丹明染色法(SRB法)肺癌细胞株以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培养待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接种于96孔培养板密度1-5 &
104/ml。37℃、5%CO2培养箱预培养24h加药物设5-7个浓度每个浓度设2个复孔连续作用72h。药物作用结束后用氯乙酸(TCA)固定细胞清洗后加入SRB工作液洗涤用Tris
base溶解与蛋白结合SRBSPECTRAmax
190酶标仪565nm波长下测定每个小孔的吸光值(A)。空白对照孔加培养液。记录A值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生长抑制率(%)=(对照组A值用药组A值)/对照组A值&100%。根据不同浓度下药物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用Logit方法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
1. 6联合用药效果判断&&
依据中效原理,通过生物软件CalcuSyn计算两药合用指数(CI):大于1. 05判断为拮抗小于0. 95判断为协同,介于0. 95
-1. 05之间判断为相加。CI随药物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根据低浓度药物的合用效果而定。
1单药实验IC50LBP、DDP和Cab均能抑制体外培养的SCLC细胞、NSCLC细胞的生长呈剂量依赖性。LBP和DDP对SCLC细胞株的IC50,明显低于Cab。LBP对4种NSCLC细胞株的IC50为1.7-2.
4μmol/L,DDP为1.8- 5.2μmol/L,分别是NCI-H526细胞株IC50的5.7-13.0倍、3.0-8.
7倍;Cab为22.8-100.
8μmol/L。PTX、DOC、NVB亦明显抑制NSCLC细胞株A549和Calu-3细胞的生长。
2联合用药效果在A549细胞和Calu-3细胞株中,LBP与PTX、DOC和NVB合用效果基本一致,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其中LBP与PTX合用的协同作用最强。但是,DDP、Cab分别与PTX、DOC和NVB合用效果则因细胞株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A549细胞中两药联合主要表现为协同或相加;而在Calu-3细胞中,则部分合用表现为拮抗。
洛铂(LobaplatinLBP)即1-2-二氨基-环丁烷-乳酸合铂,由德国Asta Medica
AGFrankfurt创新研发的一个新型的铂类复合物,代号D-19466,属于第3代铂类抗癌药物。早年的研究显示,LBP单药对于欧美人群中NSCLC患者的疗效不佳,在33例NSCLC中仅获得1例PR(3%),且毒副反应明显。但是,徐艳岩,在实验研究中观察到LBP联合PTX在NSCLC中具有一定的协同抗肿瘤作用。秦叔逵等曾经组织开展了一项关于LBP联合NVB治疗国人晚期NSCLC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客观有效率(RR)达35.1%,疾病控制率(DCR)为78.4%,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mTTP)136天,1年生存率高达64.
9%,与其他文献报道的DDP联合NVB方案的疗效相似;同时,16.
2%患者化疗后ECOG评分提高,生活质量得以改善;毒副反应较DDP明显降低。该研究初步肯定了LBP在NSCLC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上述结论亦在多项国内研究的结果中得到印证,说明LBP治疗国人NSCLC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结果显示,不论是对于SCLC细胞株还是NSCLC细胞株,LBP和DDP的IC50值最为接近,且明显低于Cab。同时,LBP、DDP对NSCLC的IC50均为其对SCLC的10倍左右,符合NSCLC与SCLC的生物学特性。鉴于LBP、DDP对于SCLC具有类似的抗癌活性,说明LBP的抗肺癌细胞株活性强度与DDP基本相似,明显强于Cab。LBP的抗肿瘤活性源于与DNA共价键结合形成的DNA-药物加合物,主要是Pt-GG和Pt-AG的DNA链内交叉连接,阻碍了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从而干扰肿瘤细胞周期的运行。新近研究表明,LBP以时间依赖方式将肝癌细胞株(SMMC-7721)阻滞在G1和G2/M期。此外,LBP是两种非对映异构体的复合物,包括SSS结构(LP-D1)和RRS结构(LP-D2),两者比例约为1∶
1。两种非对映异构体都与DNA产生共价键结合,并平均分配至密切交错的碱基对中,这一特殊的构效关系可能是导致LBP抗癌活性较强的原因。
为了避免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细胞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我们选用了4种类型NSCLC细胞株,即A549、NCI-H460、Calu-3、NCI-H23。其中,A549、Calu-3为人肺腺癌细胞株,NCI-H460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涵盖了NSCLC中多数类型。结果显示,LBP和DDP对4种NSCLC细胞株具有相似的IC50,波动范围小,说明LBP对不同类型的NSCLC均具有较明显的抗癌活性,与NSCLC的病理类型无关。
在临床实践中,NSCLC的化疗方案通常是在铂类基础上联用PTX、DOC、吉西他滨、培美曲塞或NVB等药物因此,我们选择了最常用的PTX、DOC和NVB作为合用药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BP与PTX、DOC和NVB的合用效果多为协同作用,无拮抗作用,优于DDP或Cab。而DDP或Cab分别与PTX、DOC和NVB的联合效应不尽一致,似乎与
细胞类型有关。
由此得出,临床上LBP合用PTX、DOC或NVB等将有可能取得更好、更稳定的疗效,其中以LBP和PTX联合效果最强。
综上所述,在体外实验中LBP具有明确的抗NSCLC活性,其活性介于DDP与Cab之间;另一方面,与DDP或Cab相比,LBP分别联合PTX、DOC和NVB的抗NSCLC活性更强。下一步拟开展动物实验研究以明确LBP的体内抗NSCLC活性,为临床应用做进一步的前期准备工作。
&&&&&&&&&&&&&&&&&&&&&&&&&&&&
&&&&&&&&&&&&&&&&&&&&&&&
紫杉醇联合洛铂或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8例比较&
&&&自2007年3月-
2009年3月对比观察了紫杉醇( pacl-itaxe,l Taxel)联合洛铂( lobaplatin)或顺铂(
cisplatin, 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48例肺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细胞学检查证实。男性32例, 女性16例;年龄36岁- 71岁, 中位年龄59岁; 初治22例,
复治26例。病理类型:鳞癌20例,腺癌25例, 大细胞肺癌3例。TNM分期: &O期20例,
&O28例。化疗前Karnofsky评分\60, 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有可测量病灶,
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48例患者随机分为T1 组( 24例)和T2组(24例)。两组患者一般特征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T1组: 紫杉醇135mg/m
2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 d1;洛铂30mg/m2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 d1。T2组: 紫杉醇用法同T1组,
顺铂30mg/m2静脉滴注, 水化,d1-
3。上述两方案均为21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疗效评价。紫杉醇使用前常规给予抗过敏处理,
用药过程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化疗前两组患者均常规静脉滴注恩丹西酮预防恶心呕吐。
1. 3& 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以影像学( CT、MRI、X线胸片)资料, 按WHO制订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 PR)、稳定(
SD)、进展( PD), 有效率( RR)为CR PR。不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毒性判断标准分为0-&O度。
1. 4& 统计方法采用SSPS10. 0统计软件,
组间比较采用V2检验。
1& 临床疗效
紫杉醇加洛铂(T1)组与紫杉醇加顺铂(T2)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41. 67%和37. 5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V2= 0.
087, P= 0. 768)。T1 组与T2 组初治病例中各有1例CR,两组有效率分别为50. 00%( 6/12)和40.
00%( 4/10),差异无显著性(V2= 0. 220, P= 0. 639); 复治病例无CR病人,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35.
71%( 5/14)和33. 71%( 4/12), 差异无显著性(V2=0. 016, P=0. 899)。T1组与T2
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20周和18周,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7周和35周。两组中位缓解期、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V2= 0.
021, P& 0. 05)。
2. 2& 不良反应
T1组和T2组主要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为主,同时还可有肝肾功能毒性。T1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42.
85%、16. 67%; T2 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分别为83. 33%、45. 83%;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5)。两组均未出现&O度白细胞下降,
这与预防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有关。本次研究未发现严重肝肾不良反应及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可能与观察例数相对较少有关。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大量资料表明, 目前公认以铂类(顺铂和卡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在NSCLC的治疗中, 有效率在50%, 被推荐为治疗NSCLC的标准方案[
1- 2], 其不仅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还可延长生存期。紫杉醇是治疗NSCLC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国产紫杉醇&O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有效率为25%, 且对耐药病例有效[
3]。临床上多与铂类制剂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 与顺铂联合的有效率为42. 40%, 且有协同作用[ 4,
5]。洛铂是继顺铂、卡铂之后的在我国上市的第三代新型铂类抗癌药, 为1. 2-二氨甲基-环丁烷-乳酸合铂, 作用部位是RNA,
选择性抑制瘤细胞的DNA合成,还能使DNA模板失活。对细胞周期中各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G1
晚期最为敏感,并延缓G1期进入S期及G2 期进入M期[ 6]。洛铂进入人体后48h内从肾脏排出,对肝功能无影响;
其具有水溶性高、细胞毒性强、肾毒性低、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轻的特点。抗瘤谱细胞筛选实验显示, 洛铂与顺铂抗瘤活性相似,
体内外与顺铂无交叉耐药性, 对多种肿瘤和对顺铂耐药的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用于对顺铂耐药者[ 7-
8]。与紫杉醇联合治疗初治中晚期NSCLC有效率为34. 20%[ 9], 治疗复治晚期NSCLC有效率为22. 7%[
10]。我们采用上述两方案治疗晚期NSCLC, 结果显示, T1 组与T2 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1. 677.50%,
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T1组发生率低于T2组, 这与顺铂致吐作用强、骨髓抑制较严重有关。洛铂在使用中不良反应较轻,
患者易接受。本研究结果表明, 紫杉联合洛铂与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对初治患者或已用过顺铂复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洛铂可在临床中做为一线或二线药物不失为一个值得推荐的铂类药物。
&&&&&&&&&&&&&&&&&&&&&
&&洛铂与紫杉醇联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洛铂与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50例晚期卵巢癌(Ⅲ期或Ⅳ期)患者,其中26例患者采用洛铂紫杉醇静脉化疗,其中洛铂30mg/m2
, d1天,紫杉醇135~175mg/m2 d1天。24例患者采用顺铂紫杉醇静脉化疗,其中顺铂25
mg/m2,d1-3天,紫杉醇135~175mg/m2 d1天, 2~4个疗程观察疗效。&
26例洛铂组患者中,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9例,进展2例,有效率为57.7%。24例顺铂组患者中,
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6例,,进展5例,有效率为54.2%。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骨骼酸痛、神经毒性和脱发。结论 洛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卵巢癌发病率高的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卵巢癌发现时70%
~80%已为晚期,因此,化疗在卵巢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采用洛铂与紫杉醇联合治疗晚期卵巢癌26例,近期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09年7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采用洛铂联合紫杉醇治疗卵巢癌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或细胞学均确诊为卵巢癌中晚期,既往治疗情况:均接受过卵巢癌减灭术和(或)一线化疗。年龄
31~62岁,平均年龄46.3
岁。所有患者符合以下条件:PS评分0~2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所有患者均为晚期复发转移的复治病例;无明显心、肝、肾及骨髓功能损害。
表1 洛铂组(A组)与顺铂组(B组)的病例资料
年龄(岁)(中位)
KPS评分(中位)
淋巴结转移11 7
胸膜转移4 1
盆腔转移10 7
转移部位数
治疗方法:患者分为2组,26例患者选用洛铂与紫杉醇联合方案全身化疗。剂量:采用洛铂30mg/m2,第一天静脉给药。紫杉醇剂量均为135~175mg/m2,第一天静脉给药。24例患者采用顺铂与紫杉醇联合方案全身化疗。剂量:采用顺铂25
mg/m2,第一天到第三天静脉给药。紫杉醇剂量均为135~175mg/m2,第一天静脉给药 。化疗2~4周期后评价疗效。
评价标准:疗效评价以盆腔及转移器官CT可测量资料,按WHO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进展(PD)。有效率(RR)=CR
PR。毒副反应按WHO毒性判断标准分为0~Ⅳ度。
近期疗效 26例洛铂组患者均可评价疗效, 其中4周期11例,3周期12例,2周期3例,其中CR7例, PR8例, SD9例,
PD2例, 总有效率(CR+PR)为 57.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9个月。24例顺铂组患者均可评价疗效,
其中4周期10例,3周期12例,2周期2例,其中CR5例, PR8例, SD6例, PD5例, 总有效率(CR+PR)为
5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8个月。
表2 洛铂组(A组)与顺铂组(B组)有效率的比较(n)
&毒副反应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其中均有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100%,血小板下降分别为69.2%(18/26)。还有表现为骨骼酸痛、神经毒性、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分别占76.9%(20/26)、19.2%(5/26)、7.69%(2/26)、3.85%(1/26),消化道反应较轻。
表3洛铂组(A组)与顺铂组(B组)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不良反应[例(%)]
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肾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
恶心、呕吐
卵巢癌治疗后易复发、预后差,即使获得完全缓解,其中70%~80%也会复发。而一旦复发,其中位生存期仅12~24个月[1],即使进行规范化治疗,复发率仍为40%
~60%,复发后的平均生存时间仅为9~15个月[2]。对卵巢癌化疗的临床选药中,顺铂联合紫杉醇已成为术后化疗的一线方案。[3-4]但顺铂严重的肾毒性限制了其剂量的增加,且易产生耐药。二线化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复发的性质,并遵循个体化原则[5]。本研究拟在探讨洛铂联合紫杉醇在治疗晚期卵巢癌的应用价值。
洛铂是第三代铂类抗癌新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是通过形成Pt-GG和Pt-AG链内交叉连接,阻碍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从而干扰肿瘤细周期的运行。与顺铂相比,洛铂无明显肾毒性,不需要水化,神经毒性、耳毒性和消化道反应均比顺铂轻,剂量限制毒性为血小板减少,与卡铂相近[6-8]。临床研究显示,洛铂的抗癌指数等于或高于顺铂或卡铂。国外Ⅱ期临床研究选择对顺铂或卡铂耐药的卵巢癌患者接受洛铂治疗,总有效率24%,缓解的维持时间6个月,提示洛铂对复发性卵巢癌疗效较好[9,10]。林淑君等应用洛铂联合紫杉醇治疗复发性卵巢癌22例,总有效率54.5%。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0例,中位疾病进展时间8个月[11]。
我们应用洛铂联合紫杉醇治疗复发性卵巢癌26例,总有效率57.7%(15/26)。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8例,中位疾病进展时间9个月。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既往曾接受过顺铂或卡铂治疗,改用洛铂治疗仍有效,洛铂分子量较大,在血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生物利用度较高,主要副作用为轻、中度骨髓抑制,以对血小板作用较明显,对肝肾周围神经等影响较小,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均较轻、血小板减少多发生在3、4次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可能与紫杉醇有关,肾毒性、肝毒性小。洛铂联合紫杉醇作为晚期卵巢癌化疗方案有其必要性,但本临床观察病例数还较少,仍尚需进一步扩大研究。
&&&&&&&&&&&&&&&&&&&&&
&&洛铂与顺铂联合培美曲塞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肺癌是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腺癌所占的比例在近30年呈增多趋势。近年来,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肺癌各病理类型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极大地影响化疗药物的药理学活性,使得根据病理学亚型来确定化疗策略成为趋势。2008年JMDB研究奠定了培美曲塞(Pemetrexed,
Alimta)联合顺铂(DDP)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基础地位[1]。但临床应用时却常受限于顺铂引起的严重毒性反应。国外研究表明洛铂(Lobaplatin,
LBP)与顺铂的抗癌活性相似,且肾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均较轻[2]。因此我们设想培美曲塞与洛铂两药联合应有更好的安全性。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共64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PL组(洛铂联合培美曲塞)和PC组(顺铂联合培美曲塞),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64例初治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均经病理细胞学确诊,ECOG评分0~2分,预计生存6个月以上,具有可测量病灶,治疗前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正常。随机分为PL组和PC组。PL组34例,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41~67岁。ⅢB期8例,Ⅳ期26例。PC组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44~70岁;ⅢB期7例,Ⅳ期23例。两组间分布均衡,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药前7天开始补充维生素B1,B12及叶酸,用药前1天,当天及给药后1天予以地塞米松口服。PL组:培美曲塞
500mg/m2静滴,d1 洛铂 30mg/m2静滴,d2,Q21d;PC组:培美曲塞
500mg/m2静滴,d1 顺铂
75mg/m2静滴,常规水化利尿,d2,Q21d。每周复查1次血尿常规、生化及心电图,出现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应用G-CSF或IL-11治疗。
1.3 评价标准
按照1999年版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和进展(PD),以CR
PR为有效率(RR),CR PR
NC为疾病控制率(DCR),两组化疗2周期或以上评价疗效。如果获得病情缓解(CR或PR)应于4周后进行疗效再确认。根据美国NCCI制定的毒性评价标准分为0~IV度,完成1个周期即可参加毒性评价。
1.4& 统计处理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等级计数资料和率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组病例不同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构成比采用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近期疗效
两组64例患者均完成2-6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平均完成周期数:PL组4.1周期,PC组3.8周期。PL组34例中,CR:0例,
PR:9例,NC:18例,PD:7例,RR (CR PR ):26.5%,DCR(CR PR
NC):79.4%;PC组30例中,CR:0例, PR:7例,NC:16例, PD:7例,RR ( CR PR )
:23.3%,DCR(CR PR NC):7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 远期疗效
随访10~2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PL组9.6个月, PC组9.4个月(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出现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口腔黏膜溃疡,肝肾功能损伤及皮疹。PL组的胃肠道反应如恶性、呕吐、腹泻反应较PC组为轻(P&0.05),但口腔粘膜炎发生率PL组较PC组高(P&0.05),两组均未发生Ⅲ度以上的肝肾毒性,见表2。
表1. PL组与PC组疗效对比
表2. PL组与PC组毒副反应对比
leukopenia(Grade 3 4 toxicity)
thrombocytopenia (Grade 3 4 toxicity)
Renal damage
Liver damage
Nausea, vomiting
Oral mucositis
晚期肺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化疗具有改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作用。1995年,NSCLC协作组的荟萃分析确立了以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的主导地位。在铂类药物中,顺铂的疗效优于卡铂;含铂的三药方案与两药方案疗效无明显差异,而毒性反应较高。2009年NCCN指南推荐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为肺腺癌一线治疗的主要方案之一。相对于其他的含顺铂二联方案,该方案具有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轻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顺铂本身的耳毒性、肾毒性及胃肠道反应等较为严重,明显地限制了临床应用。
洛铂(Lobaplatin,
LBP)是在我国新上市的第三代新型铂类抗癌药物,具有水溶性好,抗瘤谱广、抗瘤活性强,与其他铂类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及毒副反应低等特点,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优势[3]。SFDA批准LBP的适应证是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而秦叔逵等[4]牵头组织了LBP联合NVB治疗晚期NSCLC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较轻的毒副反应。
我们病例观察到两组化疗方案对肺腺癌的有效率分别为79.4%和76.7%,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9.6个月和9.4个月,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证明洛铂联合培美曲塞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肺腺癌具有不劣于顺铂联合培美曲塞化疗方案的疗效。
洛铂抗肿瘤作用机制是通过形成Pt-GG和Pt-AG链内交叉连接,阻碍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从而干扰肿瘤细胞周期的运行。吴琼等在肝癌细胞中进一步揭示了洛铂下调多种细胞周期蛋白和上调P53,P21,对肿瘤细胞周期进行多靶点的杀伤。培美曲塞是一个新的多靶点抗叶酸化疗药物,通过干扰细胞复制过程中叶酸代谢途径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研究显示,培美曲塞能明显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二氢叶酸还原酶和甘氨酰胺核苷甲酰基转移酶的活性,培美曲塞正是通过对这些关键酶活性进行多靶点抑制,使得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生物合成减少,从而影响肿瘤细胞DNA和RNA合成。由于两药的作用机制和代谢过程明显不同,可以互相补充、协同增效。另外由于LBP与DDP及CBP无交叉耐药,故可考虑顺铂和卡铂耐药后的二线方案中选用。
病例还观察到PL和PC方案两组不良反应不尽相同。Ⅲ~Ⅳ度白细胞下降PL组17.6%,PC组16.7%,发生率两组相似,应用G-CSF后均可恢复;Ⅲ~Ⅳ度血小板下降PL组8.8%,PC组10%,PL组血小板下降发生率较PC组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Ⅲ度以上的肝肾毒性。胃肠道毒副反应如恶性、呕吐、腹泻等,PL组为17.6%和14.7%明显轻于PC组的46.7%和40%(P&0.05)。我们观察的培美曲塞联合洛铂的胃肠道毒副反应与国内外报道的培美曲塞联合卡铂胃肠道毒副反应相当,但明显低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
近年来,由于洛铂与顺铂的疗效相似,毒副反应相对较轻,在肺癌领域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包括洛铂分别联合多西他赛、吉西他滨等,都取得了好的疗效。即保证疗效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口腔粘膜炎发生率PL组为26.5%较PC组6.7%明显升高(P&0.05)。其中PL组3例和PC组1例因发生Ⅲ~Ⅳ度口腔粘膜炎而延长用药间期。报道显示患者化疗期间患有口腔粘膜炎占27%~40%,常伴有食物摄入量下降,恶心呕吐反应重,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虽然PL方案组中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与之相当,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干扰癌症治疗的结果,应予以重视。
PL方案具有更高的口腔粘膜炎发生率的原因可能为:(1)个体的基因多态性影响:近年来人们发现细胞毒药物的疗效和毒副反应与生物体代谢酶类的差异和肿瘤基因突变密切相关,推动着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如Innocenti等发现UGT1A1的变异型—UGT1A1*28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活性代谢产物SN-38的显著增加,从而CPT-11治疗中发生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几率显著增加。故2005年FDA要求在CPT-11说明书中加入警示,提示UGT1A1基因是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的毒性预测因子。虽然口腔粘膜炎的发生机制不明确,但个体的代谢酶学或特定基因的差异,可能是PL方案口腔粘膜炎的原因之一。(2)两药联合起协同作用:研究发现影响DNA合成的药物(如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具有明显的口腔粘膜毒性,某些化疗药物如依托泊苷,也可能在唾液分泌,导致粘膜炎的风险增加。尽管到目前为止,没有培美曲塞和洛铂引起口腔粘膜炎具体机制的研究报告。但我们考虑与培美曲塞引起叶酸消耗及洛铂的DNA毒性协同作用相关,协同干扰上皮细胞的成熟和细胞生长。研究显示告知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等信息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药物治疗的持续性。因此我们建议在接受PL方案治疗时,应加强口腔卫生的教育和护理。
综上所述,PL方案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与PC方案相近,消化道毒性反应明显低于PC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
洛铂两药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洛铂联合第三代药物吉西他滨或紫杉醇类药物两药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
方法:在我院住院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2例,分为洛铂联合方案组和顺铂联合方案组。洛铂组分别联合吉西他滨、多烯紫杉醇或紫杉醇药物两药方案治疗。洛铂30mg/m2,第1天,①联合紫杉醇组(TN组),紫杉醇150mg/m2,第1天。②联合多烯紫杉醇组(DN组),多烯紫杉醇75mg/m2,第1天。③联合吉西他滨组(GN组),吉西他滨1g/
m2,第1、8天。共入组12例,其中男性10人,女性2人,腺癌10例,鳞癌2例,III期4例,Ⅳ期8例。联合紫杉醇组4例,联合多烯紫杉醇组5例,联合吉西他滨组3例。顺铂组应用顺铂80mg/m2,第1天;多烯紫杉醇75mg/m2,第1天。每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周期一4周期,共入组20例,其中男性15人,女性5人,腺癌14例,鳞癌6例,III期6例,Ⅳ期14例。
结果:洛铂组显示有效率41.7%,疾病控制率83.3%。顺铂组有效率35%,疾病控制率80%。总的毒副反应洛铂以血液学毒性较多见,经处理后可恢复,没有明显非血液学毒性。顺铂组胃肠道反应较多。
结论:洛铂联合第三代药物吉西他滨或紫杉醇类药物两药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非小细胞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转移,预后较差。半数以上的患者在确诊时已达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时机,主要依赖于化疗和生物治疗等。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公认为是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配合第三代化疗药物的两药联合方案,疗效较高,有效率在30-47%。但顺铂和卡铂的毒性较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洛铂(Lobaplatin,LBP)是在我国新上市的第三代新型铂类抗癌药物,2005年在我国上市。文献报道洛铂对治疗晚期N
C有一定疗效。我科应用洛铂联合第三代化疗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组条件:
(1)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NSCLC初治患者;(2)Ⅲ
或Ⅳ期(按照1997肺癌国际分期);(3)年龄18~75岁;(4)心肺、肝肾功能及血象在正常范围,心电图无异常;(5)功能状态PS评分≤2,预计生存期&3个月;(6)至少有1个单径可测量病灶(CT≥1cm)。
1.2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2例,其中腺癌24例,鳞癌8例,均为初治患者,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为43岁一71岁,中位年龄55岁;
III期10例,Ⅳ期22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洛铂联合方案组和顺铂联合方案组。
洛铂联合方案组:共入组12人,其中男性10人,女性2人,腺癌10例,鳞癌2例,III期4例,Ⅳ期8例。
顺铂联合方案组:共入组20人其中男性15人,女性5人,腺癌14例,鳞癌6例,III期6例,Ⅳ期14例。
1.3治疗方法
应用洛铂(商品名:洛铂,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第三代药物吉西他滨(商品名:泽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多烯紫杉醇(商品名:艾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或紫杉醇(商品名:紫杉醇针,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药物两药方案治疗,洛铂30mg/m2,加人生理盐水(NS)500
mL静滴,第1天。①联合紫杉醇组(TN组),紫杉醇1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②联合多烯紫杉醇组(DN组),多烯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③联合吉西他滨组(GN组),吉西他滨1g/
m2,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半小时,第1、8天。三组方案均为每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周期
一4周期,其中联合紫杉醇组4例,联合多烯紫杉醇组5例,联合吉西他滨组3例。
应用顺铂(商品名:顺铂,南京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联合第三代药物多烯紫杉醇两药方案治疗,顺铂80mg/m2,加人生理盐水(NS)500
mL静滴,第1天;多烯紫杉醇,多烯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第1
天。每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周期一4周期,共20例。
1.4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采用Recist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1999年),不良反应评价采用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疗效采用卡方检验
2.1 近期疗效
32例患者总共接受了67个疗程的化疗,平均化疗周期为2.09,两组之间疗效见表1。
表1:二组之间疗效
疾病控制率%2
备注:⑴P=0.711⑵P=0.818
3.毒副反应
32例入组患者中各组主要毒副反应见表2。洛铂组的毒副反应以血液学毒性较多见,以Ⅰ-Ⅱ度较常见,没有明显非血液学毒性。顺铂组的毒副反应血液学毒性较多见,血红蛋白下降多。非血液学毒性方面胃肠道反应较多。两组其余毒性反应少见,均未见严重心肝肾毒性。
两组主要毒副反应
Ⅰ-Ⅱ度中性粒细胞下降
5(41.7%)
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
Ⅰ-Ⅱ度血红蛋白下降
5(41.7%)
Ⅲ-Ⅳ度血红蛋白下降
Ⅰ-Ⅱ度血小板下降
Ⅲ-Ⅳ度血小板下降
Ⅰ-Ⅱ度胃肠道反应
Ⅲ-Ⅳ度胃肠道反应
当今,在世界各国肺癌都已成为高发恶性肿瘤,我国肺癌发病率在城市中已排名第一,并且是多数国家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中以NSCLC最常见,占总数的8
0 %以上,治疗棘手,预后不良。对于 ⅢB期 ( 伴胸腔积液) 或 Ⅳ期的晚期NSCLC患者而言,含铂化疗方案较最佳支持治疗(BSC)
能够明显延长生存期。1995年,NSCLC协作组的荟萃分析已经确立了以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在NSCLC治疗中的主导地位。新近的研究表明,在铂类药物中,顺铂的疗效优于卡铂。然而,顺铂的耳毒性、肾毒性及胃肠道反应等较为严重,一直困扰着临床,明显地限制了使用。因此,积极研发和应用高效、低毒,且与顺铂无交叉耐药的新型铂类药物,是国内外肿瘤学家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寻找对顺铂耐药肿瘤有效、副反应可接受、水溶性好及稳定的铂类药物中,德国爱斯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ASTA Medica
AG)公司开发了一种铂类复合物洛铂 (Lobaplatin, D19466
)。该化合物为1,2-二氨基-环丁烷-乳酸合铂,抗癌活性强,毒性较轻,溶解度好,在水中稳定。2002年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从德国ASTA公司购买洛铂在中国的专利权及生产销售权,2005年3月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
批准洛铂作为国家一类新药上市( 国药准字H ) 。
I期临床试验表明,洛铂单药采取不同的给药方式,剂量强度相似,最大耐受剂量相似,剂量限制性毒性相同(均为血小板减少),且骨髓毒性恢复相似,在所有的给药方式中未出现明显非血液学毒性,亦不需要水化以防止肾脏毒性4,5,6。国内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和上海胸科医院组织了洛铂单药治疗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NSCLC患者的有效率为0%-8.3%;主要限制性毒性是血小板下降,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肝毒性以及神经毒性轻微。两项研究均提示洛铂对NSCLC有一定疗效。
有关LBP治疗NSCLC的国外文献很少,疗效也不尽人意。德国学者Manegold等报告,对于39例不能手术和
进展期初治NSCLC(既往均未接受化疗或放疗),采用LBP单药治疗,33例可以评价疗效,获得PR
1例,有效率仅为3%;而3~4度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25%。国内有关洛铂两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报道目前不多,杨柳青等观察评价洛铂(LBP)联合长春瑞滨(NVB)组成的LN方案治疗国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用开放性、单试验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方法,共入组40例NSCLC,均为初治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1~77岁(中位年龄58岁)。病理类型为肺腺癌3l例,鳞癌9例;TNM分期:ⅢA期2例,ⅢB期8例,Ⅳ期30例。应用LN方案,即LBP
30mg/m,静滴,d1;NVB 25mg/m
,静滴,d1,d8,21天为1周期。结果显示40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患者有37例,其中CR 1例,PR 12例,NC 16例,PD
8例,有效率(RR)为35.1%;疾病控制率(DCR)为78.4%。其中腺癌的有效率为37.9%
,DCR为82.8%;鳞癌的有效率为25.0%
,DCR为62.5%。TTP为42-362天,中位TTP为152天,1年生存率为64.9%。主要毒性反应为可逆性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未见明显肝肾毒性。显示LBP联合NVB组成LN方案治疗国人初治的晚期NSCLC的疗效较好,毒性反应可以耐受,没有出现明显的血液学毒性。
为了初步探讨洛铂两药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我们观察了应用洛铂联合第三代药物吉西他滨、多烯紫杉醇或紫杉醇药物两药方案治疗,结果显示有效率41.7%,疾病控制率83.3%。这个结果说明洛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上有一定疗效。另一方面,从毒副反应看,洛铂组毒性顺铂组比较,表现在粒细胞减少,而没有出现明显的血小板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较顺铂组少见。非血液学毒性,洛铂组明显少于顺铂组,尤其在消化道反应方面。
本报道初步显示洛铂对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治疗价值,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应该进行进一步研究。
&&&&&&&&&&&&&&&&&&&&&&&&洛铂、顺铂分别联合足叶乙甙治疗老年小细胞肺癌对照研究
[目的]评估洛铂(lobaplatin,LBP)联合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与顺铂(cisplatin,DDP)联合足叶乙甙治疗老年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
[方法]56例老年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随机分为洛铂联合足叶乙甙的LE组(28例)和顺铂联合足叶乙甙的EP组(28例).21d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每周评估毒性反应.
[结果]LE组和EP组有效率(RR)分别为71%和68%,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9%和86%,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骨髓抑制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化道反应LE组和EP组分别为21%和50%,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LE和EP均为治疗老年SCLC的有效方案,疗效相当,LE组消化道反应较EP组轻,故LE组患者耐受性更好,特别适合老年患者和曾接受过DDP联合化疗方案的复治患者.
&&&&&&&&&&&&&&&&&&&&&&&&&&&&&&&洛铂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7例
目的:观察胸腔内灌注洛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毒副反应和对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
17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B超检查定位后胸腔置管,尽量排净胸腔积液后,将洛铂30mg溶解于5%GS50ml中胸腔灌注,每周1次,灌注2次后评价疗效,最多灌注4次,同时观察毒副反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7例患者均完成2次以上胸腔灌注,其中3例灌注3次,2例4次。完全缓解5例(29.41%),部分缓解7(41.17%),无效5例(29.41%)。总有效率为70.58%,64.70%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毒副反应主要为胸痛、血小板减少和轻度消化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1例患者因毒副反应终止治疗,2例因血小板减少延迟治疗。
结论:洛铂胸腔灌注治疗肺癌引起的胸腔积液,安全有效,毒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洛铂联合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68例
探讨洛铂联合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选择病理确诊的68例Ⅰb-Ⅱb 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洛铂联合氟尿嘧啶1~2个疗程,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
新辅助化疗临床有效率达100%,副反应较轻,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接受性更好.
术前洛铂联合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可使Ⅰb-Ⅱb
期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降低,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
&&&&&&&&&&&&&&&&&&&&&&&
&&&&&&&&&&&&&&&&&&&&&&&&&&&&
泰素联合洛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泰素联合洛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 年10 月至2011 年10
月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54 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7
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泰素联合洛铂治疗;对照组采用泰素单药治疗.以上两组治疗3 周为1 个疗程,最少给药2
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同时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观察组.
结论:泰素联合洛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明显,副反应例如消化道、骨髓抑制反应轻,患者易耐受,是临床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案.
&&&&&&&&&&&&&&&&&&&&&&
&洛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洛铂(LBP)联合依托泊苷(VP-16)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59例初治广泛期SCLC患者,随机分为EL组(39例)和EP组(20例).EL组采用EL方案化疗,即LBP
30mg/m2静滴、d1;VP-16 60
mg/m2静滴、d1
~5;EP组采用EP方案化疗,即顺铂25
mg/m2静滴、d1
~3,VP-16剂量及用法同EL组;21
d为1个周期,两组至少接受4个以上周期化疗.
结果: EL组有效率(RR)为84.6%,EP组为80.0%,两组相比,P>0.05.EL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0个月,EP组为5.5个月,两组相比,P>0.05.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EL组较EP组明显,但两组相比,P>0.05;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EP组明显高于EL组,两组相比,P<0.05.
结论:与EP方案相比,EL方案治疗初治广泛期SCLC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多西他赛加洛铂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加洛铂方案与适形放疗同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
方法:42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局部晚期食管癌随机分为两组,同步放化疗组21例接受同步放化疗,单纯放疗组21例仅接受放疗,化疗采用TP方案,放疗剂量为56~60Gy,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4%、6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47.6%、38.1%和52.4%、28.6%、14.3%(P<0.05);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
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有优于单纯放疗的趋势,且不增加严重毒副反应.
&&&&&&&&&&&&&&&&&
&洛铂对肺癌HTB-56、HTB-56/DDP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洛铂(LBP)对肺癌HTB-56、HTB-56/DDP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及不同药物浓度对细胞影响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人肺癌HTB-56及其耐DDP细胞株HTB-56/DDP为研究对象,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LBP作用于腺癌细胞株不同时间的OD值(optical
density,光密度),比较药物剂量与其生长抑制效应之间的关系。
LBP能够抑制肺癌细胞株HTB-56及其耐DDP细胞株HTB-56/DDP的生长,并呈浓度与时间的依赖关系,随着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对两种细胞的抑制率也随之增大。
LBP能够显著的抑制HTB-56及其耐DDP细胞株HTB-56/DDP的细胞增殖,并不与DDP交叉耐药。随着小剂量LBP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生长抑制呈现浓度与时间的依赖。
&&&&&&&&&&&&&&&
&卡培他滨联合洛铂对比联合奥沙利铂用于进展期胃癌D2术后辅助化疗
&&&&&&&&&&&&&&&&&&&&&&&&&&&&&&&&&&&&&&&&&&&&&&&&&&&&&&&&&&&&&&&&&&&&&&&摘自《临床肿瘤学》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贝戈单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