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青苗不法办皆因土地有争议保甲法打一个数字

历史:带你一起看王安石变法历史:带你一起看王安石变法龙城有事说百家号看古今中外,阅人间天地情。大家好,欢迎来到侃天下。我是元宝。在昨天的推文中。我们讲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改革。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今天我们来讲一下宋朝的王安石改革。我们很多人对王安石的印象。应该是在小学时候的课本上建立的。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王安石也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今天,就跟着元宝来看一下著名的王安石变法。首先介绍一下,王安石在北宋的时候。刚开始他只是一个地方官。最后。由于在地方的政绩,名气越来越大。于是神宗就将王安石调到中央做官。负责管理财政。有一天,宋神宗找到王安石问对于国家发展的措施的看法。王安石说道想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旧制,必须打破旧的条条框框。进行全国性的彻底的改革。这段话打动了宋神宗。所以神宗就命令。王安石。负责全国的变法。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就这样开始了。由于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很多。今天元宝挑四个方面来给大家讲,分别是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和保甲法。具体的,元宝将一一的给大家讲述。首先就是青苗法。王安石在地方做官的时候。试着推行了青苗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所以王安石在改革的时候将这种政策沿用到了全国。所谓青苗法,就是国家根据每一个地方的地形地貌特征,集中的在同一个地方。种植适合这里种植的作物。这样一来。王安石在全国划分了几个农业区。每个农业区各司其职,负责不同产品的生产。这样一来。农产品的产量大大提高。而且有利于中央的统一管控。这就相当于现在社会的因地制宜。这种想法其实是很超前的。所以王安石变法具有前瞻性的特点。接着就是农田水利法。大家都知道对于发展农业来说,水利设施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不管是北方种植的小麦,还是南方种植的水稻,灌溉都是必要的过程。而是否有充足的水源用于灌溉,是农业发展好坏与否的关键。所以。王安石在变法初期。就进行大量的水利设施的建设。但是。他并没有利用太多的民力。相反。他让人民帮助建设水利设施。同样的用财政拨款给农民一定的报酬。等于说农民再给王安石打工。最后,打工的成果却由人民共享。这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有异曲同工之妙。元宝在这里觉得可能罗斯福借鉴了王安石变法吧!然后就是方田均税法。所谓方田均税法,有两个方面。其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的丈量。以便于国家更好的掌握自己的土地多少。其二。根据。农户拥有土地的多少以及好坏的程度,建立不同的征税制度。这和昨天我们讲到的管仲改革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却又不完全相同。因为。管仲改革。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王安石变法是为了改善严重的财政危机。在王石变法前,由于宋朝长期的冗官、冗兵、冗费导致财政空虚非常严重。但是经过王安石变法。对于农业以及税制方面的改革。国家的财政收入在逐年的提升。国家实力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为国家军事实力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我们都知道。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所以长期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王安石变法。采用保甲法。既是一种军事制度。又是一种政治管理制度。所谓军事制度。就是。全国人民范围内。五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战时为军,闲时为农。这样。就没有浪费全国的人力。让全国有更好的时机去发展农业经济。所谓政治制度。就是在保甲范围内。实行连坐制度。让人民进行内部自行的监督。这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是连坐制度。会使不相干的人受到惩罚,不利于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经过王安石的一系列新政。宋朝的面貌焕然一新。原来的腐朽的情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元宝认为。王安石虽然是一个实干家。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因为他在改革的时候。触动了很多贵族的利益。他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些矛盾。导致自己。在宋神宗死后。受到罢黜,自己的新政也因为司马光的当政。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好了,就和大家先聊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拜拜。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龙城有事说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解读不一样的历史,欢迎围观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宋辽金史课后习题答案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宋辽金史课后习题答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46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宋辽金史考试满分答案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宋辽金史考试满分答案
&&宋辽金史考试满分答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43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30次
资料类型:说课稿
文档大小:183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含解析)
1.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是
A、触动了显贵的利益
B、加重了对农民的负担
C、改变了社会性质
D、以失败而告终
2.有一次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皆为盗,非国之福”,王安石反驳道:“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足。”司马光回击道:“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两人争论问题的实质是
A.如何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
B.藏富于国还是于民的问题
C.财富是否均调分配的问题
D.是否苛法重税于民的问题
①官府强制推行官府贷款②青苗法危害了百姓的利益③青苗法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④青苗钱已成为农民的额外负担
4.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
5.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6.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A.民营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B.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政府的“抑商”政策有所松驰
D.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促进了政府收入的增加
8.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B.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宰精神世界
9.《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
D.重农抑商
10.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中庸和不偏不倚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11.“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
12.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更戍法”带来的弊端的措施是
A.保甲法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11世纪中期进行的庆历新政的核心措施是
A.整顿吏治
B.限制特权
C.发展生产
D.加强军队
A.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
B.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C.逃避免役法的义务
D.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
15.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16.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胜于加赋。司马光的本质意图是
A.反对与普通百姓争利
B.反对王安石的理财措施
C.反对任何变法改革
D.反对向百姓增加赋税
①农田水利法
②保甲法和保马法
③市易法和均输法
④改革科举制度和太学
18.北宋中期范仲淹主持改革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减轻徭役
B.提倡农桑
C.加强军事
D.整顿吏治
19.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B.市易法、均输法
C.青苗法、免役法
D.保甲法、保马法
20.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21.北宋王安石变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北宋的军事力量
B.解决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C.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
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
22.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
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
C.产生了反对科举制的思想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著作里写道:在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但现代金融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既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
——《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所说的金融管制的具体措施有哪些?这一做法的核心实质是什么?简要指出此次金融管制措施的结果及其主要原因。
中国危敞,百数不举,其本尤患于之财,然生财有道,在善理之。理财之道无他,善用锐行而已,以国家银行为理财之母,纸币听其发行,公债付其销售,以操全国金融之高之多寡而调剂,一切统焉,国家之四库托焉,收支者付银行,其有不足,亦惟银行是资。
——康有为《理财救国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理财之道的实质。
1792年,雅克·卢在上国民公会请愿书中写道:“当一个阶级可以不受惩罚地使另一个阶级挨饿时,自由就是虚幻。当富人可以利用囤积垄断操纵其同胞的生死大权时,平等也是虚幻的。当反革命日益操纵物价而3/4的公民无力购买时,共和国同样是虚幻的。”国民公会认真分析形势后于9月5日通过决议,“将恐怖提上日程”。
——《现今法兰西灾难的缘由》
(3)依据材料三,概括法国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恐怖政策”在经济方面的核心措施并简要分析其影响。(10分)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对,针对英国的“病症”和滞胀经济……紧缩货币政策,抑制货币发行和流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控制通货膨胀……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社会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年度比年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她执政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黄安年《当年世界五十年》
(4)依据材料四,概括撒切尔夫人医治“病症”的主要措施。(6分)
24.(17分)改革不可避免会遇到各样的问题,但改革仍不失为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仁宗()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摘自历史风云网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2分)
(王安石)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宋史/卷 三百二十七》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夺利益的措施?(3分)
《宋史‘司马光传》中有这么一段关于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问在1068年底前后的争论:
(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来得善理财故也。
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3)根据材料三概括王安石与司马光论战的观点。(4分)
以下是一组关于王安石变法成效的不同说法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问栈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王安石《后元丰行》
(南宋)朱熹尝论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之极矣。”
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
(4)以上两种说法在评价王安石变法上都存在一个什么问题?(2分)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王安石的正确认识。(4分)据此你认为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的态度?(2分)
25.(16分)阅读下列材料:
(宋)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所说的农民疾苦是什么?(2分)为解决农民的疾苦采取了那些措施?(2分)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3分)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朱熹分析的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
26.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分)请回答:
(1)唐朝期实行两税法的原因是什么?(2分)两税法与唐朝前期的税制相?(4分)
(2)北宋王安石变法在赋役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有什么积极作用?(分)
(3)清朝摊丁入亩在古代赋役改革史上具有什么重要地位?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分)
材料一:梭伦诗作里有这样的篇章: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为此,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
——《雅典政制》(亚里士多德著)
材料二: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级爵);为斗私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师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师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引发了当时诸多议论,苏辙以为:“(王安石)不忍贫民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司马光认为:”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敛免役钱,宽富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
——苏辙《栾城三集》和《续资治通鉴长编》
(1)根据材料一,梭伦对贵族政治的态度是什么?为此他所采取的按才财产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的措施有什么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又持有什么态度?为此而采取的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上述材料所涉及的改革都针对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在事实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它们给你提供了怎样的历史启迪?(2分)
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粟麦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行之数年,廪有馀粮。至是条例司言:“……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倒,愿预借者给之,令随税输纳斗斛,半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愿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如遇灾伤,许展至次料丰熟日纳。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信息。”
——毕沅《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海防吃紧,需饷浩繁……伏查近年以来,帑藏偶有不敷.往往息借洋款,多论镑价(借款以英镑作单位,折算成银两数,在还款时仍以英磅数为准),所耗实多。因思中华之大,富商巨贾,岂无急公慕义之人,若以息借洋款之法,施诸中国商人,但使诚信克孚,自亦乐于从事。……饬谕各省督抚,遍谕官绅商民人等,如有凑集资本,情愿借给官用者,准赴藩司关道衙门呈明,照臣衙门办法,议定行息,填给印票。其票以一百两为一张,钤用藩司关道印信,填明归还本利限期,准予地丁关税项下照数按期归还,不得丝毫挂欠。
——《户部酌拟息借商款章程折》(光绪二十年甲午八月初九)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措施不同的社会背景分别是什么?(8分)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本质上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其历史作用。(7分)
29.(10分)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卷143
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做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预掩盖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1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什么主张?(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预掩盖先儒”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王安石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5分)
30.(10分)阅读材料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试题分析:B项与三次改革的内容都不相符,所以排除B项。三次变革中只有商鞅变法是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所以C项错误。商鞅变法是成功的,所以D项错误,故答案选择A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共同点
试题分析:题中并未提到国库空虚,故A项错误;;意思就是:善于理财的人(指财政部长或国君),不增加老百姓的税赋,但是国家用钱需要的地方都安排的很好并且还有盈余。世间的财富物品(就这么多),不在老百姓那里,就在官府手中题中没有谈到财富分配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中没有谈论重税的问题,故D项错误。
王安石变法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强与之”得出①是正确的,从“实不出本,勒民出息”可知④是正确的,从而推知②是正确的,而“上户”应包括地主阶级,结合教材,推出青苗法触犯了大地主利益,可知③是错误的。
试题分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试题分析:联系说学知识,保甲法是: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以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以此来加强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军事储备。结合材料“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可知,王安石的目的是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王安石变法
点评:王安石的“强兵之法”可以通过列表法来归纳掌握
法 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以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 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训练费用
器监 监督制遗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
将原来由政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由保甲民
户养马。保甲户自愿养马,可由政府给以监
马或者给钱自行购买,并可以免除部分赋税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将兵法 每将置正副将各1人,选派有武艺又有战斗
经验的军官担任,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
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试题分析:青苗法即由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以低息贷给农民,其20%~30%的利息率比高利贷者的利息率低。这样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故选A。BCD项无法体现对高利贷的盘剥的限制。
考点:王安石变法
点评:王安石是在北宋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上。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
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造成兵不知将,将不识兵,易于控制。此法虽对防止将领专权有利,却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庆历新政核心措施核心措施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古代中国改革·北宋庆历新政·“整顿吏治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保甲法规定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农闲练兵参与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而题干中的家庭成年男子分家而过,正是减少家中的男丁数,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司马光批评王安石“性不晓事,而喜遂非”,“忠直疏远”是指与王安石意见不一致的人,“谗佞辐辏”是指与王安石意见一致,拥挤变法的人,答案为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司马光的评价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司马光彼设法争民,其害乃胜于加本质意图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古代中国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司马光的态度
题干名句是范仲淹所说,其改革的核心是整顿吏治。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指出北宋的士兵“衣服举措不类军兵”,雇人持被、荷粮,反映了北宋时期军队战斗力低下。导致在同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胜少败多,形成“积弱”局面。故选D。
考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点评:北宋时期“积弱”的原因有:
1、集中军权。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离,实行“更戍法” 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训练不精,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2、在荒荒年招募流民当民,军队素质下降。
3、步兵为主,武器质量差,影响军队战斗力。
北宋建立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分权以集权,形成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导致北宋严重的财政危机,到王安石时期,这个问题更加严重。这决定了王安石变法以解决财政困难为核心。
试题分析:王安石之所以要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说明他已发现科举制存在弊端,
点评:结合今天的教育,认识王安石变法关于科举的措施中值得肯定之处。(1)考试内容:①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辞章取士,而考查考生是否理解经义。②联系实际。参加经义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2)遵循原则:择优录取。
(1)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农田水利法。
实质:以敛财的手段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结果:失败。
主要原因:触犯了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2)国家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现代金融制度。
(3)形势:商人囤积居奇,物价持续飞涨;贫富悬殊,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措施:经济恐怖以全面限价法令为核心。
影响:经济恐怖在团结人民革命,拯救共和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全面限价违背了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原则,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4)紧缩货币政策,抑制货币发行与流通;削减税收与开支;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企业民营化;控制福利国家规模,减少社会福利投入。
(1)出现了三冗局面,国家财政困难。(2分)
(2)均输法(1分)、市易法(1分)、青苗法(1分)。
(3)王安石主张“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2分);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是“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2分)。
(4)不足:两种观点是站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带有片面性(2分)。
认识:王安石变法确实存在因用人不当、急于求成等造成的一些弊端(2分),但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局面(2分)。
态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2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问题:北宋中期财政严重。(2分)
原因: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加了军费;增设官吏,增加了官俸;要给辽和西夏“岁币”;统治者奢侈腐化。(答出3点即可得3分)
(2)疾苦:徭役繁重;土地兼并。(2分)
措施:免(募)役法;青苗法。(2分)
影响:增加了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发展生产;限制了大地主、高利贷者的盘剥或特权。(回答出3点即可得3分)
(3)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改革侧重于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性格固执;改革危及民众生活,造成社会动荡。(回答出4点即可得4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北宋中期财政困难)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回答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回答后一问要联系所学的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后果、民族政策等内容。
(2)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时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及变法中王安石的解决办法。分析材料“……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可知“疾苦”的含义 。结合变法中的“富国之法”的相关内容回答措施。联系措施的具体内容分析解答影响。
(3)本题是借朱熹之口,考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首先分析材料“朱熹尝论安石‘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可知原因有:侧重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个性缺陷。再联系所学“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宋神宗犹豫不决、患得患失”等。
考点:王安石变法·社会危机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起用王安石;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富国之法;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强兵之法;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变法的历史命运
26.(1)原因: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进步性:①两税法是以资产的多少为收税的依据,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了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②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改变了贵族官僚免税的特权,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减轻农民的负担。
(2)实行募役法,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实行方均税法,官僚地主必须按土地实有数量交税,增加了国家收入。
(3)废除了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步放松。对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27.(1)态度:限制(抑制)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1分)
影响: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利的重新分配,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2分)
(2)态度:商鞅变法废除(剥夺)贵族特权。(1分)
影响: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利的世袭特权,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提升了新兴地主(军功地主)的政治地位,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任答两点得2分)
(3)主要原因是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2分)
(4)改革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要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任答一点得2分)
28.(1)宋朝:民众穷困;政府以农为本。(4分)清朝:外患(甲午战争)严重;借外债代价太高。(4分)
(2)本质:立足市场,以金融和财政手段处理国家财政问题。(3分)
作用:宋朝:维持了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晚清:缓和了政府的财政困难,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4分)
试题分析:(1)回答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归纳总结。如材料一“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粟麦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及所学归纳总结。对于后一问要结合材料及近代中国社会的现状分析解答。
(2)回答时要注意结合第(1)问及材料的内容归纳总结,其实质都是重视市场的作用及政府的功能;结合当时实行此政策后所出现的效果归纳总结。
考点:o王安石变法o概况
(1)范仲淹:主张考经济之才;苏轼:主张考诗词歌赋;王安石:主张考时务策(改革科举办法);司马光:主张恢复旧法,考经义策论。(5分)
(2)所指:主持编撰《三经新义》(1分)
目的:统一思想,减轻变法阻力;为改革培养人才;推动变法,维护封建统治。(4分)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可以得出范仲淹主张考经济之才。根据材料二中“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可知苏轼主张依旧考诗词歌赋。根据“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可以得出王安石主张考时务策(改革科举办法)。根据“神宗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可以得出司马光主张恢复旧法,考经义策论。
(2)根据所学可知,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预掩盖先儒”是针对王安石主持编撰《三经新义》。结合“(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 贡举法不可不变”可以得出其目的是为改革培养人才;统一思想,减轻变法阻力;最终推动变法,维护封建统治。
考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科举改革
30.(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
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
(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主要考查了王安石变法。第(1)问是概括,从材料“以诗赋记诵求……士”“以科名资历叙……位”,可得出结论。第(2)问中第一小问,“思想”由材料“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可知,强调实用性;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也就是列举王安石变法中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注意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考虑。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O18年国家政地青苗保心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