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痛风丸

主营:吴氏痛风散,吴氏透血汤,吴氏除痹汤,吴氏新伤药 公司网址:http://www.etlong.com/company/shop8/ ,吴门祖居广东顺德,世代行医,清康熙年间随“湖光填四川”迁至现四川郫县定居,仍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乾隆年间,吴其镛得岳钟琦举荐进京为医官,后得名医杨开泰指点,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家学渊源,是以嘉庆、道光年间均有吴家子弟在京为医官。神奇的医术代代相传至吴俊明时,正值抗战期间,吴俊明遂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1942年底,编入驻印军飞抵印度兰姆伽军事基地受训,任上尉军医。在全美式训练和管制中,中国官兵们每天吃牛羊肉罐头,半年后便经常出现一种怪病。患者全身状况正常,唯独大脚趾关节红肿热痛,不能训练,美国医疗顾问称之为“gout”(现在我们称“痛风”),但束手无策。吴俊明家学渊源,遍阅汉唐名家著作,和美国医疗顾问反复研究实验后,利用中西医方法,精心研制出“清营透血汤”,奇迹般地治疗了这个叫“痛风”的怪病。抗战胜利后,吴俊明解甲归田,在四川郫县唐昌镇开了一家骨伤科诊所,对“清营透血汤”治疗痛风进行了几十年的不断改良,创造出了对“痛风”具有神奇疗效的“吴氏痛风散”。 吴俊明晚年把诊所传给儿子吴克威,后来被患者亲切地称为“吴痛风”。对痛风病、风... []
管理员入口
吴氏痛风散,吴氏透血汤,吴氏除痹汤,吴氏新伤药
&&电话:|028-
&&地址:中国 四川 成都
访问量:72&&
公司咨询电话 |028-(9:30-17:30)
扫一扫有惊喜痛风性关节炎--《内蒙古医学杂志》1984年03期
痛风性关节炎
【摘要】:正 痛风性关节炎,国内报告较少,在欧美国家报告较多。近年来日本关于痛风报告有逐渐增多之势。过去认为本病在国内少见,自从高氏(1958),章氏(1958),李氏(1958),马氏(1954),史氏(1966),褚氏(1966),吴氏(1966),先后均有报告,直至1966年国内报告共39例。作
【作者单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劳丹华;;[J];临床荟萃;2011年14期
李帮权;黄忠琼;;[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7期
陈宇峰;;[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年07期
考希良;;[J];中医学报;2011年08期
赵以瑜;滕立玲;荆兆峰;古爱军;王国宗;;[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年03期
刘震;于宗祥;;[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7期
杨元十;;[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3期
阎西艴;;[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8年05期
任雨芳;;[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8期
白玉仙;胡继连;;[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熊焰;徐萍;张育红;;[A];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陈明清;;[A];全国民族医药专科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崔炎;;[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俞钟明;楼大钧;俞利红;潘晓结;斯徐伟;朱麒钱;;[A];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周亚婷;;[A];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姜林娣;王臻;孙颖;周易;丁玉琴;周建军;曾蒙苏;邹和建;;[A];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崔炎;;[A];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彭江云;李兆福;;[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赵爱民;栾明义;田海鑫;;[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耿丽芬;李振彬;杨静;张葆花;李爽;;[A];首届全国中青年风湿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凤梅 王德宝;[N];莱芜日报;2010年
本报记者 曹玉祥;[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赵东宝 整理
邱志涛;[N];健康报;2010年
张开富;[N];家庭医生报;2008年
奚九一;[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董飞侠;[N];保健时报;2006年
魏开敏;[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王璐;[N];保健时报;2007年
保健时报记者
邱爽;[N];保健时报;2006年
王雪敏;[N];医药经济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仁崇;[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国伟婷;[D];青岛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玲玲;[D];浙江大学;2012年
田康松;[D];苏州大学;2010年
胡亚彬;[D];青岛大学;2011年
王文呈;[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赵晨雨;[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张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王荟;[D];青岛大学;2012年
付景新;[D];青岛大学;2010年
杨键午;[D];桂林医学院;2010年
钟正霞;[D];遵义医学院;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发布时间:&&&来源:&&&18人关注
朱良春教授痛风汤特效处方&&&&&&&&&&&&&&&&&&&&&&&&&&&&&&&&作者:安宁羽&&&&组 成:&&&&&&&&&&土茯苓30、萆薢30、威灵仙15、桃仁10、&&&&&&&&&&红花10、&泽兰10、泽泻20、苡米30、车前子30、&&&&&&&&&&苍术15、山慈姑15、胆星15。&&分析:&&&以土茯苓、威灵仙、萆薢三味为主药,有显著排尿酸作用。威灵仙辛散宣导,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对改善关节肿痛确有殊功。&汤剂用量一般为30克。&&&上方为朱良春老中医拟定,经中医专家临床多方验证&应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秘方:痛风六小时止痛消肿神方秘方:大黄、栀子各60g,三七、红花各15g,桃仁、蓖麻各30g,冰片5g,樟脑10g,芒硝180g。用法:先把前四味药研末,再加入后五味药研成油腻之药散。使用时取适量蜂蜜调和,外敷患处,用塑料薄膜盖上包扎,每八小时换药一次。方解:该方止痛消肿迅速,六小时后,红肿开始消退。病例:唐某,男,45岁,患痛风三年。夜半突发关节剧痛,次日红肿痛热,用上药后一小时疼痛减轻,三十小时后症状消失。献方人:王习培《处方----尿酸过高引起的疼风》本文引用自第一缕阳光《处方----尿酸过高引起的疼风》用车前子30克—60克煮水喝。一副药添三碗水,用砂锅小火煎二十分钟,每付药煎两次。煎完后,兑在一起分三次喝。(记住不要用金属锅,因为金属容易和药起反应。煎的时候火不要太大了,火大容易粘锅底)每日一副,七天既有明显效果。朋友父亲患疼风,脚踝和脚大拇指肿,疼不欲生,一翻身犹如刀割一样,用过很多药,都没有什么效果,最后用车前子治好了。得到此方并用之有效的,请转告需要帮助的人,以减轻病患的痛苦。《治疗痛风的简单实惠方法:车前草泡水》杨奕老师做客百科全说为我们讲解了治疗痛风的方法以及产生痛风的原因,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吧。痛风的原因:1.啤酒和海鲜食用过多。2.煲汤会使动物骨头里的大量嘌呤物质析出,食用过多也会痛风。治疗方法:车前草泡水喝或者用车前草煮水泡脚。(药店都有售)严重者用车前草籽磨成粉,加上醋,敷脚心。车前草籽的功效: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主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暑湿泻痢;衄血;尿血;肝热目赤;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痛风的特效药用苹果醋30克左右兑入温水中(不能超过60度,有点温就行),加入10左右的蜂蜜,每天2次饭后喝。此方还能排毒养颜,把酸性体质调整为碱性体质而不得癌症。《三味药 “赶跑”痛风》&&说到痛风,想必很多人都吃过它的苦头,因为它发作起来实在是让人痛不欲生。我有个亲戚,有次夜里11点多了给我打电话,说自己的脚指头痛得厉害,连盖被子都压着痛。我问他详细原因时,他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晚上跟几个朋友一起吃夜宵,喝了几瓶啤酒,回来后刚躺床上休息一会儿,大脚趾就开始痛了。”&&&&&&&我告诉他:“你这是痛风,得赶紧治。我教你个方法,明天去地里挖一些白茅根,再去剪一些小叶杨树的嫩枝,然后去药店买一点鳖甲粉。具体比例是,鲜白茅根60克、小叶杨树嫩枝30克、鳖甲粉20克。先把白茅根和小叶杨树枝洗干净,然后放在500毫升水中,熬上半小时,剩下差不多一半水的时候,把药汁倒出来,再加入500毫升水,熬成约一半左右。然后把两次熬好的药汁混到一块,喝的时候把鳖甲粉冲入其中,每天早晚各一次。这个方子治疗痛风效果非常好。我已经治过几十个人了,大部分喝一段时间后痛风就再也没有犯过。”我的亲戚照着我说的做了,痛风初期还闹腾过两三次,但是后来就再也没有犯了。&&&&&&&&&&&&&&&&&&&&&&&&&&&&&我选择的上面三味药,确切地说是两味野菜加一味补药,是试了很多种后,才精挑细选出来的。&&&&&&首先,白茅根很常见,路旁、山坡、草地上都有,而且不分地域,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它的作用却不像它的出身那样平常。中医认为,白茅根能够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本草正义》上说:“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干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凉血又不伤干燥、不粘腻,这不正是治痛风的好药吗!&&&&&&&再看看小叶杨树的嫩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它中间所含的杨芽脂,能促进微循环障碍后血流和微循环的恢复,并且使血液的“浓”、“粘”、“凝”、“聚”性下降。另外,小叶杨树的嫩枝还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并且维持的时间比较长。&&&&&&&鳖甲是甲鱼的背甲,具有滋阴清热、潜阳熄风、强筋健骨、软坚散结的功效,能够散淤血、消脾肿。&&&&&&&这个方子是我这行医四十多年来最为得意的一个方子。现献出来,希望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温馨提示:1.冬季通风易高发,最好不要吃火锅,这是因为火锅原料主要是动物内脏、虾、贝类、海鲜等,其嘌含量很高,再饮啤酒,自然是火上添油了。有研究发现,吃一顿火锅比一顿正餐摄入嘌呤高十倍,甚至数十倍。一杯啤酒可使尿酸升高十倍。2.以上说的两种野菜,可在当地多采集,平时可服用。痛风病奇方& & 生马铃薯去皮,与生樱桃去籽后各一半打汁机打汁,取汁,每日一杯.很快就可以转化治疗痛风!&& &望大家广而告之.帮助病患者解除病苦!&& &注意:平时要注意身体的酸碱度的调整!多吃碱性的食物1、痛风是怎样一种疾病 ,它的发病率如何 ?&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引起血尿酸增高所致的关节病变。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首先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 ;这种病主要引起血尿酸高 ;临床表现的是关节病变。&  痛风像糖尿病一样 ,也是一种古老的疾病 ,早在公元前 400多年 ,医学文献中就有关于痛风的记载。痛风是一种世界流行的代谢病 ,越是发达的国家 ,发病率就越高 ,所以在欧美国家比较多见。据资料统计 ,其发病率平均为 0.3 %。在亚洲近几十年来 ,此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由于蛋白质食品成倍的增加及营养过剩 ,痛风成了盛行疾病。在我国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的大量摄入 ,痛风的发病率也在明显升高 ,达0. 2%。它对健康的损害 ,对工作与生活的影响不可低估。所以长年坚持有效的防治措施 ,使绝大多数痛风病人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优质生活显得尤为重要。&2、有人说痛风是一种“富贵病” ,这话对吗 ?哪些人易患痛风 ?&  此话是有道理的。自古以来 ,痛风就被认为是王公贵族疾病。它的发生与多食美味佳肴、营养过剩有关。一般来说 ,生活条件较优越的人比生活条件较差的人更容易得痛风病。从痛风病人职业分布来分析 ,以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商业家及其他从事脑力劳动者居多。因为这些人工作条件优越 ,体力消耗极少 ,生活水平也较高 ,所以容易患痛风病。此外 ,痛风是一种遗传缺陷性疾病 ,具有遗传倾向 ,因此对于家族中有痛风病史的人 ,应注意有患痛风的可能。&3、痛风是怎样发生的 ?&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 ,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组织而引起炎症反应。而造成血尿酸增高的原因有 :1、遗传性生成过多。主要由于酶的遗传突变使体内酶的功能缺乏或功能失调。 2、获得性生成过多 ,包括两个方面 :内源性尿酸增高 (即体内嘌呤分解代谢 ;)外源性尿酸增高 (即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 3、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降低。各种肾脏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肾功能减退 ,而使尿酸排泄减少。&4、痛风有哪些临床特点 ?&  (1)年龄 :多发于 50岁以上、肥胖男性 ,少数见于绝经后女性 ,约 5%,男女比 20∶1。 (2)部位 :主要侵犯周围单一小关节。首次发作多为拇跖 ,此后可累及到足背、踝、膝、手指、腕关节等 ,呈游走性。 (3)时间 :常在夜间突然急性发作 ,经数日至 1~ 2周症情缓解。 (4)症状 :病变关节红、肿、热、痛 ,活动受限 ,部分伴有发热。(5)如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 ,常反复发作 ,发展为多个关节受累 ,关节可肥厚、畸形、僵硬。 (6)后期 ,在耳廓、关节附近骨骼中 ,腱鞘、软骨内 ,皮下组织等可见大小不等的痛风石 ,破溃后溢出白色尿酸盐结晶。 (7)晚期 ,侵害肾脏 ,形成肾结石 ,甚至造成肾功能衰竭。 (8)代谢检查 :血尿酸含量增高。 (9 )X线检查 :后期病变关节附近骨质中出现圆形缺损。&5、痛风病情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分几个阶段 ?&  (1)高尿酸血症期 :又称痛风前期 ,一般无痛风症状 ,仅表现为血尿酸升高。 (2)痛风早期 :由高尿酸血症发展而来 ,有典型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症状。 (3)痛风中期 :痛风性关节反复发作造成关节肿大 ,功能障碍 ,并有痛风结节形成。 (4)痛风晚期 :出现明显的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痛风石增多、增大 ,尿酸性肾病 ,肾结石发展 ,肾功能明显减退。&6、痛风常容易被误诊 ,最易误诊为哪些病 ?&  单纯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急性发作时 ,多数有明显的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制 ,有时伴有发热 ,全身不适等症状常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等。有些痛风性关节炎在首次发作时 ,由于局部红肿比较明显以及烧灼样疼痛 ,可被误诊为丹毒 (俗称流火 )、蜂窝组织炎 ,有的被误诊为滑囊炎。&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由于病变的关节有变形 ,最易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此外有被误诊为外伤性关节炎、牛皮癣性关节炎、慢性滑囊炎、关节结核等。也有部分痛风发作时无明显的红肿 ,仅表现为关节疼痛 ,也无明显的关节变形 ,这种情况下常易误诊为一般的关节劳损或者是骨关节炎。&  总之 ,痛风被误诊为其它关节病的情况 ,在临床上不少见 ,如果病人和医生对痛风的临床特征比较熟悉 ,对怀疑为痛风性关节炎者常规地进行血尿酸检查 ,那么就不会造成误诊。&& & 7、得了痛风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方法?&  目前在痛风的治疗方面 ,西医主要用两类药物 ,一类是控制关节炎急性发作 ,代表药为秋水仙碱 ,但该药的副作用较大 ,最常见的是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和肝细胞损害 ,并且药效与副作用呈正相关 ,患者常难以耐受。其次是一些消炎止痛药 ,如消炎痛、芬必得、扶他林等等 ,这类药物也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皮疹、发热、肾绞痛及激发急性痛风发作等等。由于痛风为非根治性疾病 ,患者往往需长期服药 ,而这些副作用都给患者带来痛苦 ,给医生的用药也带来困难。鉴于西药有诸多副作用 ,目前临床都注意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痛风 ,其疗效较显著 ,副作用小 ,已为广大痛风患者所接受。&8、除了药物治疗外 ,痛风患者还要注意哪些方面 ?&  到目前为止 ,痛风尚无根治的方法 ,因此每个病人 ,都应长期不懈地坚持自我保健与合理的治疗。治疗痛风总的原则是 :合理的饮食控制 :充足的水分摄入 ;规律的生活制度 ;适当的体育锻炼 ;有效的药物治疗 ;定期的健康检查。在这前提下进行综合的防治。&  (1)去除病因 :肥胖及糖尿病是痛风的诱因 ,调节饮食 ,控制热量摄入 ,避免过胖是防止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重要环节。特别要避免暴饮暴食、酗酒。同时消除紧张、过度疲劳、焦虑、强烈的精神创伤 ,还要避免外伤、受寒等诱发因素。此外 ,痛风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故要积极防止以上疾病。&  (2)注意休息 ,多饮水 :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抬高患肢 ,避免关节负重。尿酸易溶解于碱性液中 ,当尿PH小于 6. 0时 ,宜服碱性药 ,同时要多饮水 ,保持尿液的稀释 ,每日达 2升以上 ,有利于尿酸的排出 ,防止结石的形成。蔬菜、水果属碱性食物 ,可能尿液碱性反应 ,促进尿酸排出 ,又能供给丰富的维生素 ,因此宜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  (3)注意痛风饮食禁忌、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4)夏秋季节是此病好发季节 ,需要预防性服药。&9、痛风可以预防吗 ?有哪些预防措施 ?&  痛风虽然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但后天性的一些因素对促使痛风的发生有重要影响。这些后天因素包括饮食习惯、营养状况、工作及生活条件、嗜好、体力活动等。下列一些措施对预防痛风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 :&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尽量避免吃嘌呤含量较高的饮食。多饮水 ,保持每天有充足的尿量。&  (2)每日根据工作与活动量安排一日三餐 ,定量进食 ,不要吃得过饱 ,也不要随意增加进餐次数 ,以免热卡及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3)对从事脑力劳动及坐办公室的人 ,应避免长时间地持续用脑 ,久坐 ,要注意劳逸结合 ,每日应安排一定时间的运动。&  (4)生活要有规律 ,按时作息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消除不良的生活习惯 ,尤其是熬夜 ,情绪要平和 ,心情要乐观。&  (5)戒除不良嗜好 ,如吸烟、酗酒等。&  (6)每年检查一次血尿酸 ,以及时发现早期高尿酸血症 ,及时治疗可防止其发展为痛风。&  只要坚持做到上列预防措施 ,则发生痛风的机会将大大减少。痛风好方、大家分享!本文转载自吝色鬼《痛风好方、大家分享!》自热心网友提供痛风偏方以来,一直没有时间整理公开,昨天晚上这位朋友又提醒了我,说这个方子效果很好的,周围很多人用过,属于验方,验证过的,希望我 把 此 方在空间公开,正值寒冬时节,属于痛风患者最难熬的日子,让看到此方的患者能够及时抓药治疗,早日解除痛苦!希望患者朋友们使用后能及时给我反馈疗效!&&&& &偏方如下:2两地龙2两土虫2斤白酒一斤白糖,用酒化开白糖,用纱布将药包起来放入糖酒中,上屉蒸,开锅后再蒸半小时。(容器为砂锅或坛子)每日三次,一次一小杯。(热心供方:梅子:)治风湿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秘方(方23首)行痹主方【来源】顾靖远,《新编经验方》【组成】秦艽、续断、当归、没药、威灵仙各6克,松节、晚蚕砂、虎骨(炙酥)各12克,羌活、防风各3克,桑枝150克(煎汤代水)。【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祛风祛湿、通经活血、止痛。【方解】风寒湿邪合而为痹,风气胜者为行痹,故方以祛风为主。羌活、防风、秦艽、续断皆祛风除湿之品;当归、川断、乳香、蚕砂活血定痛;虎骨祛风湿、健筋骨、止痹痛;威灵仙、松节、桑枝通络止痛,祛风除湿。诸药合用,能使风湿除而痹痛止,经络通而肿胀消,是治疗行痹的效方。其中虎骨一味价钱昂贵,且不易得,可用豹骨、熊骨或狗骨代之。【主治】行痹(风气胜者为行痹),证见骨节游走性疼痛,日轻夜重,或红或肿,按之极热,甚而恶寒喜热。【加减】头目痛者,加甘菊、川芎;肩背痛者,加桔梗,倍羌活;手臂痛者,加片姜黄;腰、膝、脚痛者,加牛膝、杜仲、川萆薢;筋脉挛急者,加羚羊角、羊胫骨;红肿疼痛者,加生地、黄芩。痛痹(痛在一处,固定不移,属寒气偏重),加桂枝、倍当归,宜酒煎。外用蚕砂炒热,绢包熨之。或用牛皮胶同姜汁烊化贴之。着痹(又名著痹)(肢体重着、不能移动、疼痛麻木,此湿气偏甚)加苍术、茯苓、泽泻、天麻,甚者加白鲜皮。【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著。 32.2 三消饮子【来源】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组成】生川乌(先煎至不麻口为度)12克,北细辛6克,苍术、独活、牛膝各9克,全当归12克,穿山龙、千年健、追地风各30克,威灵仙18克,乳香、没药各3克(均去油)。【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趁热服,服时可滴酒数滴。【功用】温经散寒、祛风渗湿。【方解】风寒湿邪合而为痹,经络闭阻,故而肿痛。方中以川乌、细辛祛风散寒止痛;苍术、独活散风祛湿止痛;牛膝,当归养血活血;乳香、没药散瘀散肿定痛;穿山龙、追地风、千年健、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诸药合用,有祛风、散寒、除湿之功,可铲除致病之因,有活血、通络、止痛之效,能消散痹痛诸症。加酒服用,可助药力速达病所,取效甚捷。【主治】痹证。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附记】笔者临床验证15例,并随证加减,服药10~20剂,全部治愈,随访2年未复发。 32.3 化瘀通痹汤【来源】娄多峰,《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组成】当归18克,丹参30克,鸡血藤21克,制乳香、制没药各9克,香附、延胡索各12克,透骨草3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功用】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方解】瘀血痹,系由于局部闪扭、外力损伤、慢性劳伤等引起经络损伤、血行不畅或血溢脉外,留滞局部,筋脉肌肉失养,抗御外邪能力低下,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从而加重脉络闭阻,逐致痹证。此类病证局部疼痛明显,且与气候变化及寒热有关。治疗时若单用祛风湿药,收效甚微;而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祛风除湿药物则收效甚捷。方中乳香、没药,前者活血,后者散瘀,相得益彰,为治本要药。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香附理气解郁,为血中之气药,气行则血行,加强活血祛瘀之功;当归、丹参、鸡血藤活血养血,祛病而不伤正;透骨草祛风除湿,通络以治标。诸药相合,共同达到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目的。【主治】瘀血痹(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周炎症等)。【加减】偏寒者加桂枝、细辛、制川、草乌;偏热者加败酱草、丹皮;气虚者加黄芪;久痹骨节肿大变形者加穿山甲、全虫、乌梢蛇等虫类药,以搜风通络止痛。【疗效】临床屡用,收效甚佳,一般服10~20剂即可见效或痊愈。 32.4 补益风湿汤【来源】王为兰,《中国中医药报》【组成】菟丝子、制狗脊、炒杜仲、生川断各10~15克,大熟地15~20克,怀牛膝10~15克,肉桂5~10克,党参、炒白术、当归、炒白芍各10~15克,炙川乌6~15克,细辛3~15克,独活、防风各6~12克,威灵仙10~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温服。【功用】温补肝肾,益气养血,佐以祛风散寒燥湿。【方解】久病风湿必伤及肝肾,或损耗气血,体质越虚,病邪越不得解,因此有一些久病不愈的风湿病,越用祛风散寒除湿的药物,燥血伤阴疼痛越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本方是从《千金要方》中独活寄生汤化裁而成,若运用得当,左右逢源,恰到好处,疗效显著。方用菟丝子、制狗脊、炒杜仲、生川断、肉桂温补肝肾之阳;大熟地、怀牛膝滋补肝肾之阴;党参、炒白术健脾益气;当归、炒白芍养肝补血;炙川乌、细辛温经散寒以止痛;独活、防风、威灵仙祛风湿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补正祛邪的作用。【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痛、风湿肌肉痛、腰痛、坐骨神经痛。【加减】气虚加黄芪15~30克,炙甘草6~10克,茯苓10~15克;血虚加川芎8~12克,炒阿胶10~15克;风胜加赤芍15~20克,鸡血藤20~30克;寒甚加炮附子10~30克,草乌10克;湿甚加苍术10~15克,生苡米15~25克;上肢痛重去独活,加羌活10克,肉桂改桂枝10~15克;或桑枝30克;下肢痛重,加木瓜15~18克,千年健10~15克;肝血不足加阿胶10~15克,炙首乌15~25克;肾阳虚甚加巴戟肉10~15克,鹿角胶10克;大便秘结加肉苁蓉30克;肾阴虚甚加盐龟板15克,山萸肉10克;大便干燥加元参30克。【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附记】王老行医五十余年,治疗一些慢性风湿痛、风湿肌肉痛、老年风湿病、产后风湿病、部分神经痛,和一些久治不愈的风湿病患者,即在这个方剂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每每获得良效。然而,并不是把方剂的药物全部罗列上,以大围攻的方式治疗,而是气不虚不用“四君”,血不虚不用“四物”,无风象不用风药,无湿证不用燥湿药,要依据体质的强弱、病邪的盛衰,有选择性地用药,且要了解每味药物特性,用每味药都应有的放矢,药物的性味、归经、用量、炮炼炙煨或生用,方剂的配伍、煎法、服法、禁忌等相互发挥着协同作用,这与治愈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组方不在全而在当,用药不在多而在精,药量不在大而在恰。补益风湿汤是一个既可补肝肾,又能益气血,再佐以祛风散寒除湿药物,为治疗虚中挟实风湿病的比较有效的方剂。在临床应用中,务要扶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总之要看正虚邪实的偏颇,而定治疗方案,每每效捷。 32.5 通络熄风汤【来源】欧阳锜,《中国中医药报》【组成】桑枝、忍冬藤、白芍、萆薢各12克,秦艽、当归尾、蚕砂各10克,豨莶草、薏苡仁、防己各15克,甘草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功用】活络祛湿、熄风缓痛。【方解】风湿性关节炎,古称“痹病”,致病之因是由于“风寒湿三气杂至”所致。初起多有恶寒无汗、酸痛不已,或自汗恶风、走痛无定,或沉重疼痛、著而不移。治此多用麻、桂、羌、独、二术、二乌等辛燥温散之剂。若痹久不愈,反复发作,关节疼痛日增,屈伸不利,而外无风寒湿滞之象,内有郁热瘀阻之证,前人称为“久痛入络”,其证已非风寒湿邪痹阻肌肉关节可比,故当活络祛湿、熄风缓痛,辛燥温散之剂皆当禁忌。久痛入络、清,陈修园主“柔润熄肝风”一法。本方方用忍冬藤、苡仁清热祛湿;佐以归尾活血行滞;白芍和营敛阴,能清理络中郁热瘀阻;防己祛湿消肿,通行十二经;萆薢行血通痹,遂经隧之湿;蚕砂导浊清络,疏导诸经之凝滞,为痹病偏于瘀热者所必用。用桑枝、豨莶草通经活络;秦艽舒筋缓痉,配合甘草协调诸药,共奏通络缓痉之效。肝藏血,主筋血不濡络或妄用辛燥劫液之剂,筋络失养而拘急,此久痛之由也。方中不但多柔润之品,且桑枝、秦艽、白芍、蚕砂均属肝经要药,故能很好发挥柔肝熄风、通络缓痉的作用。以非外风,故名通络熄风汤。【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不利、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者。【加减】有恶风寒、无汗身痛等证者,加苏叶、防风;关节肿大,屈伸不利者,加松节、竹节;小指关节肿大僵硬者,加僵蚕、蜈蚣、白花蛇;手足心热,关节肿胀热痛者,加生地、丹皮;心悸短气、自汗恶风者,加丹参、炙远志、黄芪。【疗效】长期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32.6 热痹镇痛汤【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组成】生石膏30克,细辛、麻黄各2.4克,羌活、独活各5克,桑寄生20克,知母、黄柏、僵蚕、栀子各10克,忍冬藤30克,赤芍10克,鸡血藤15克,羚羊角粉0.6克分2次冲。【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清热散风,活血通络。【方解】热痹发病急,肿痛剧烈,兼有发烧。王肯堂说:“痛属火,肿属湿,兼受风寒而发。”方中重用生石膏、知母、黄柏、栀子之辛凉苦寒,以煞其火焰之势,火熄疼痛自减;麻黄、细辛、羌独活散风透邪、开闭止痛,且能胜湿,散风即能祛湿,祛湿即能消肿,虽为热痹,必然受风寒而发,故仍须用散风祛寒之味;桑寄生、忍冬藤通经络而祛凝滞;鸡血藤、赤芍活血通络,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尤在泾《金匮翼》中说:“风痹云者,以阳邪入于阴分之谓也,故虽驱散风邪,又必兼以行血之剂”。羚羊角,清热镇肝熄风而走经络,黄宫绣《本草求真》中说:“历节掣痛,羚羊角能舒之。”张锡纯《衷中参西录·羚羊辨》中称其“最能清大热,兼能解热中之大毒,且既善清里,又善透表,能行脏腑间之热毒,达于肌肤而外出”。刘河间治热痹之升麻汤亦重用羚羊角、犀角。故凡急性风湿性关节炎之属于热痹者,此方能消肿止痛,药下即减。其所以收效迅速,似有赖于羚羊角清热透邪之力,以其善走经络而行邪外出也。余曾治数例,肿痛极剧者,皆以此方,药下即安,效力之捷,诚有不可思议者。【主治】热痹。风湿性关节炎之偏于热者。【疗效】多年使用,取效颇捷,效佳。 32.7 寄生慢痹汤【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组成】桑寄生30克,威灵仙、苏地龙各10克,祁蛇6克,鸡血藤20克,乳香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功用】搜风活血,通络止痛。【方解】本病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由轻而重,逐渐变成慢性。原因不一,有的属于寒湿凝聚,或热灼,或湿痰瘀阻。故其治亦因因而异。今以搜风活血、通络止痛为法,方用桑寄生、威灵仙、地龙通络止痛,祁蛇走窜搜风,无处不到,其止痛之力颇速;鸡血藤,乳香活血通络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搜风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加减】若寒邪偏甚,加附子6克,细辛3克,麻黄3克,桂枝6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寒则凝滞,故加辛热之味,散寒开闭;热偏甚者,加生石膏、忍冬藤各30克,知母、黄柏各10克,羚羊角粉0.6克。热则血气沸腾,故加辛凉苦寒以清镇之;湿偏甚者,加川萆薢15克,炒秫术12克,苍术、黄柏、防风、羌活、独活各10克。膝关节有积液者加木通,防己各10克,甘草3克。湿甚加风药、风能胜湿;风偏甚者,加羌独活各10克,桂枝6克,穿山甲10克,蟅虫3克。风胜加虫类活血药,以血行风自灭也。如脉滑数再加生石膏、忍冬藤各30克,知母、黄柏各10克,羚羊角粉0.6克。如脉迟加附子10克;上肢痛,加桂枝;肩关节痛加片姜黄10克;下肢痛加牛膝10克,青、海风藤各12克,松节20克,或加川乌、草乌各5克。腰痛加杜仲炭,续断,狗脊各12克,或加云茯苓,川萆薢各12克。【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笔者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32.8 热痹二合汤【来源】言庚孚,《言庚孚医疗经验集》【组成】犀角屑3克,生地12克,赤芍药,粉丹皮、净麻黄、苦杏仁各10克,薏苡仁30克,生甘草6克。【用法】犀角蘸水磨汁,分2次兑服;麻黄后下,余药共水煎服,每日2剂,早晚各1服。【功用】清热化湿,活络止痛。【方解】热痹,《内经》称之痹热,并明示热邪致痹证常与湿邪有关。如经云:“其热者,阳气多,阴邪少,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也。”故方用犀角地黄汤以清热,配以麻杏苡甘汤以化湿,合而用之,共奏清热化湿,活络止痛之功。临床每每投以本方,治热痹,确有一定疗效。【主治】热痹。【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32.9 补肾祛寒治尪汤【来源】焦树德,《湖北中医杂志》(4)1982年【组成】川断、熟地各12~15克,补骨脂、淫羊藿、桂枝、赤、白芍各9~12克,制附片6~12克,骨碎补10克,独活、牛膝、知母各9克,苍术6克,威灵仙、炙虎骨(另煎兑入)各12克,防风、炙山甲各6~9克,伸筋草20~30克,麻黄3克,松节10~15克。一方去知母、独活,加地鳖虫6~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补肾祛寒,散风祛湿,活血通络。【方解】本方是从桂枝芍药知母汤和简易方——虎骨散为基础加减化裁而成。方中用补骨脂、川断、制附片、熟地,配以麻黄补肾祛寒为主药;配用桂枝、赤、白芍和营卫、通阳气;骨碎补、炙虎骨祛骨风,壮筋骨;淫羊藿、独活、威灵仙益肾阳、祛风湿为辅药;用防风、麻黄散风;炙山甲、伸筋草、松节活血通络,舒筋利节;苍术化湿、健脾、升阳;知母防桂附之热为佐药,更用牛膝引药入肾,并能活血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祛寒、散风祛湿、活血通络之功。【主治】尪痹肾虚寒盛证。其中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尪痹)、强直性脊柱炎,结核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有关节肿痛变形,骨质棉害经久不愈。【加减】上肢关节较重者,去牛膝,加片姜黄、羌活各9克;病程久,病入血分或瘀血者,加血竭0.7~0.9克(分冲),皂刺5~6克,乳香、没药各6克,或加苏木20克;骨质疏松变形严重者,可去伸筋草,加透骨草、寻骨风各10~20克,自然铜10克(醋淬先煎);兼有低热,或自觉关节发热者,去淫羊霍,加黄柏(黄酒浸泡2小时以上入煎)10~12克,地骨皮10克;腰腿痛明显者,可去苍术、松节,加桑寄生15~30克,并加重川断、补骨脂、牛膝的用量;筋挛过甚,肢体挛缩者,去苍术、防风、松节,加生苡仁、木瓜;脊椎僵直关节不利者,去牛膝、苍术,加金毛狗脊12~15克,鹿角胶9克(鹿角片、鹿角霜亦可),白僵蚕、羌活各12克;舌苔白厚腻者,去熟地,或加砂仁3~5克,藿香10克。中运不健,脘胀纳呆者,可加陈皮、焦麦芽、焦神曲各10克;出现热象者,可减少桂附用量,可加黄柏10~15克,秦艽15~20克,生地20克。【疗效】治疗尪痹32例,显效4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以上。【附记】1.方中制附片用到15克时,需先煎10~30分钟。方中炙虎骨可用豹骨、熊骨代,如三骨均配不到,可用透骨草20克,寻骨风15克,自然铜(醋淬,先煎)6~9克,三药同用,以代虎骨。2.注意事项:①本方以治本为主,往往需服4~6周才出现疗效,故需耐心坚持服用,不可仅服一二剂即改方;②达到显效后,可将此方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日服2~3次,温开水或温黄酒送服,长期服用,以防复发而渐达痊愈。 32.10 蛇归类风汤【来源】张琪,《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组成】蕲蛇20克,当归20克,蜈蚣2条,全蝎、苏土虫各5克,山甲7.5克,仙灵脾15克,熟地、白芍各25克,秦艽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功用】祛风镇痛,活血通络,补肾养血。【方解】方中蕲蛇(或白花蛇)祛风湿、通经络,《本草经疏》谓其“性走窜,善行而无处不到,故能引诸风药至病所,自脏腑而达皮毛也”。亟言其搜剔风邪之力。蝎子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骨节疼痛;蜈蚣驱风镇痉止痛;穿山甲散瘀,通经络;苏土虫活血散瘀止痛。数种虫类药配合,有较强的祛风镇痛,活血通络作用。当归、白芍、熟地、仙灵脾补肝肾养血、营筋骨、利关节,相互配伍,体现了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变形、僵直、手指足趾关节呈棱形、疼痛如锥刺,严重者功能丧失,几成残废,肌肉消瘦,或萎缩,皮肤枯燥等。【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佳。 32.11 类风湿汤...................风湿骨痹专科咨询【来源】史鸿涛,《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组成】黄芪200克,秦艽20克,防己、红花、桃仁各15克,青风藤、海风藤各20克,地龙、桂枝、甲珠、白芷、白鲜皮、甘草各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功用】驱风散寒,除湿清热,活血通络。【方解】方中秦艽,一药多能,治疗痹证,风寒湿热,皆可应用,并且病发无问新久,病情无问轻重,均可用之,实为治疗痹证之要药。防己善除风寒湿邪,长于消肿。二药相配,行除风湿肿痛病变。青风藤、海风藤取藤之通络之功,通利经络,为治疗关节不利、麻木拘挛之要药。四药合用,驱风散寒,除湿清热,舒筋活络,解麻止痛,为治疗类风湿之要药。痹者,闭也,气血经络,闭阻无疑,故以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必用之品;桂枝辛温,温经通阳;地龙咸寒,又善走窜,四药合用,通痹行瘀,活血利络。更兼地龙为血肉有情之品,对顽固性痹证尤为适宜。白芷能解热解毒止痛;白鲜皮能清热燥湿除痹,二药合用,专治热痹之痒痛不适。黄芪补一身之气,卫外而行内,尤其经久不愈,体弱气虚者更宜(今用200克,似嫌过重,一般以20~60克为宜);牛膝善通经活血,补肝肾、强筋骨,甲珠破坚通闭,其力甚强,甘草调和诸药而缓急止痛。四药相伍,鼓舞正气,强健筋骨,调达气血,合取纠正关节变形之功。【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加减】若热盛为主,可加漏芦30克,清热而不伤阴;以寒为主者,可加制附子10克以增强散寒止痛之力;顽痹正虚、关节变形者,可加当归20克,制附子10克,伸筋草15克,并改甲珠为30克,以加强温补穿透之力。【疗效】屡用效佳。 32.12 蠲痹饮【来源】栾炯,《辽宁中医杂志》(6)1991年【组成】制川乌18克,制附片12克,麻黄6克。黄芪30克,苍术、细辛各10克,苡仁、桂枝、仙灵脾、威灵仙、制南星、地鳖虫、虎杖各15克,雷公藤2片,日服3次(湖北黄石市制药厂生产)。【用法】方中川乌、附片要久煎以除其毒副作用。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天为1疗程。【功用】温肾蠲痹,散风祛湿,化痰通络。【方解】祖国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痹证范畴。其病因由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方中以川乌、附片温阳通经;麻黄、桂枝、细辛、威灵仙散风宣痹;黄芪、仙灵脾益气补肾;苍术、苡仁、南星燥湿化痰;虎杖、地鳖虫化瘀通络;雷公藤有祛瘀通络、清络热、除络毒之功。诸药合用,共奏温肾蠲痹,散风除湿,化痰通络之功。【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功能障碍,关节畸形,不能坚持工作,或生活不能自理等。【加减】如风甚者加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湿甚者,加防己、萆薢、泽泻、蚕砂;肿甚者,加木通、茯苓、皂角刺;寒甚者,加肉桂、干姜、草乌;化热者,加石膏、知母、寒水石、黄芩、黄柏、忍冬藤、生地、赤芍、丹皮;痰瘀互结者,加半夏、白芥子、山甲片、桃仁、红花、丹参、制乳没;气血不足者,加熟地、桑寄生、续断、狗脊、杜仲、骨碎补、牛膝;肾阳虚者,加肉桂、鹿角片、巴戟天。【疗效】治疗76例,近期控制:经治疗后受累关节肿痛消失,关节功能改善或恢复正常,类风湿因子,血沉恢复正常,且停药后可维持3个月以上,计35例(占46.09);显效,受累关节肿痛明显好转或消失,血沉、类风湿因子滴度降低或恢复正常,但关节肿痛尚未消失,计27例(占35.5%);有效,受累关节疼痛,或肿痛好转,计12例(占15.8%);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4%。 32.13 蠲痹通络汤..............风湿骨痹专科咨询【来源】张祥德,《中国医药学报》(3)1988年【组成】生黄芪30~6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12克,当归、白芍、地龙各15克,桂枝12克,制川乌12~15克,生甘草10克(与川乌先煎40分钟),天南星12克,土茯苓30~90克,五虎追风散3~5粒(吞服)。【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温服,五虎追风散,每日2次,每次服3~5粒(每粒合散剂约0.25克左右)。外用十味散热敷患处。【功用】温阳散寒、蠲痹搜风、通络止痛。【方解】张氏认为风寒湿热虽为痹证的病因,但营卫先虚,腠理不固,才是成痹的关键,因此,温阳、补虚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方用桂枝、川乌温阳散寒;制乳没、当归活血通络,止痛;黄芪益气护卫;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地龙、五虎追风散搜风通络止痛;天南星、土茯苓化痰除湿;诸药合用,共奏温阳散寒,蠲痹搜风,通络止痛之功。【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加减】风湿热痹加生石膏30~90克(先煎),知母12~15克;风湿寒痹,加制草乌12~15克(先煎40分钟),生麻黄9~12克,细辛6~9克;寒热夹杂痹,加知母;痰凝血瘀痹,加白芥子、甲珠、露蜂房各12克,土鳖虫12~15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咽喉肿痛,加山豆根、板蓝根;风盛窜痛,加防风、威灵仙;骨节肿甚,加萆薢、苍术;病在上肢加桑枝、羌活;病在下肢加牛膝、独活;病在肩颈加葛根、姜黄;病在腰脊加续断、桑寄生;肝肾亏虚加熟地、枸杞子。风寒湿和痰凝血瘀两型配用十味散外治。【疗效】治疗103例,结果近期缓解42例(占40.7%),显效35例(占33.98%),好转21例(占20.39%),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15%。远期疗效,追访88例(占80.58%),3年内仍保持缓解标准者29例(占34.94%),显效者27例(占33.53%),好转者25例(占30.12%),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7.59%。【附记】方中五虎追风散(自拟方)由生马钱子(云南产)、全蝎各60克,大蜈蚣30条,白花蛇5条(亦可用乌梢蛇60克代替),冰片10克等5味药组成。取砂子置锅内,炒热后加入生马钱子,约在180℃温度下炒8分钟左右,或观马钱子炒至表面鼓起,内部略变黄色为度,取出去毛,与全蝎、蜈蚣、白花蛇一并粉碎,过100~120目筛;冰片另研细末,与上药混匀,分装入0号胶囊内(每粒含散剂约0.25克左右)。每日2次,每次服3~5粒(马钱子总量约为0.45~0.75克/日)。十味散(李春樾验方):由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生麻黄、肉桂、干姜各30克,生南星、生乳香、生没药、细辛各20克等10味药组成。上药共研为粗末,每取适量,用白酒或95%酒精调湿,纱布包敷患病关节处,上盖一塑料薄膜,以防药物渗漏,后用绷带固定。每晚睡前外敷,次晨取下。一般敷药后10分钟左右局部即有热感,疼痛随即逐渐减轻。亦可外敷热水袋,促使药物进一步发挥作用。本方对寒湿筋骨痹痛疗效颇佳。本方系李氏原方去豨莶草加生麻黄,宣透皮毛腠理,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之功更加卓著。一般药后无不良反应,仅有个别患者局部皮肤轻度潮红搔痒,停药后即可消失。肾功能不全者,忌服五虎追风散。本病非朝夕能愈,应坚持服用,疗效始著。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调摄,慎寒保暖,勿过劳累,避免感冒,及时治疗感染病灶,适时参加医疗体育锻炼,对于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十分有益,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32.14 益气通痹汤【来源】张选志,《中医杂志》(5)1990年【组成】附片、桂枝各15克、黄芪、党参各30克,川芎20克,没药、乳香、防风、羌活、独活、甘草各15克。【用法】上药用冷水浸泡1~2小时,沸水文火煎约2小时,每剂煎约300毫升,日分3次温服。【功用】益气温阳,活血通痹。【方解】高原大自然中清气缺乏,宗气化源不足,则一身之气虚;高原四季气俱寒冷,世居的藏族民众有生食、冷食的习惯,从而使寒冷之邪易内伤外感;气虚,寒冷均可使血行不畅,阳气阻遏,加重病情。因此、气滞、多寒、多瘀是高原痹证的主要病理机制。方用附片、桂枝温阳祛寒;黄芪、党参补中益气;川芎、乳香、没药活血通痹止痛;防风祛风胜湿;羌活、独活除湿通痹;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阳,活血通痹之功。故用之疗效满意。又高原气压低,蒸发量大,在煎药时宜久泡久煎,方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释出。【主治】高原痹证(包括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加减】行痹加苍耳子、天麻各10克;痛痹加麻黄12克,细辛6克;着痹加苍术15克,苡仁30克;气血双亏加鸡血藤30克,当归15克;肝肾阴亏加女贞子、旱莲草各30克;肾阳虚加仙茅、仙灵脾各15克;热痹加忍冬藤、红藤各30克;痛风加威灵仙、防己各15克。【疗效】治疗122例,服药最少6剂,最多135剂,平均服37.5剂,结果治愈26例(占21.3%),显效34例(占27.9%),好转58例(占45.9%),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1%。 32.15 流气止痛汤【来源】孟琳昇,《浙江中医药》(3)1979年【组成】木瓜、乌药、陈皮、香附、郁金、钩藤各12克,鸡血藤30克,川芎、柴胡、乳香、没药、丝瓜络各9克,木香、蜂房各6克,白芷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理肝气、通络道、止痹痛。【方解】本证型的痛、麻、酸,呈流窜样,似属行痹范畴,但“风”的表现缺如,而每与情志有关,当另有一名,气痹是也。其病机在于肝气郁结。肝主疏泄,凡人体气机的升降,流布与调畅,“经气”的舒展,调畅受肝主疏泄功能的支配。若肝气横逆络道,气机不畅,气滞则血滞,“不通则痛”。肝主筋为罢极之本,《素问·痿论》所谓,“肝主身之筋膜”。就是说明肝有联络关节、肌肉和主司运动的作用。肝气逆乱,必然致使“主筋膜”的功能障碍,因而痹证形成。肝气横窜于筋隧络道之间,成为病邪,直接侵扰了经络的正常活动功能,所以产生“肝气胜者,为气痹”的证型。实为七情失调所致。其治故以疏肝理气、通络定痛为法,方用木香、乌药、陈皮、香附、柴胡、郁金疏肝理气,直达病所,使三焦气机不壅,则经络自能通利,所谓“气行则血活”。鸡血藤、丝瓜络、川芎、钩藤活血通络,俾血行不碍,则络道通而气自行,所谓“通则不痛”;木瓜、乳香、没药,既通络又定痛,更以蜂房搜剔,白芷香开,使经隧窜畅,纵有余邪,亦有外达之枢,从而共奏理肝气、通络道、止痹痛之功。【主治】气痹,证见肢体关节酸楚、麻木、重着、疼痛或兼胸满胁痛、头眩嗳恶,或泛酸苦等。脉沉弦细滑为多,痛剧则弦紧,舌质淡红或紫,或挟紫斑,苔薄腻或灰,但以润滑为主。可见于多种痹痛,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滑囊炎、腱鞘炎,以及未消神经炎、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闭孔神经痛、周围神经挫伤、低血钙、腰肌劳损等。【加减】如见阴虚兆,舌绛苔少者,加元参20克;肝气犯脾胃者,加青皮、枳壳或佛手、香椽各12克;瘀象明显者,加土鳖虫6克,桃仁12克;麻木为主者,加木耳12克;挟风者,加海桐皮12克。【疗效】治疗62例,痊愈(肝郁症状消失,痛、麻、酸基本控制,一年内无复发者)33例,显效(肝郁症状基本消失,痛、麻大部分控制,或虽有复发,再经治疗仍有效者)21例;好转(肝郁症状消失,痛、麻症状有所减轻)8例,总有效率达100%。其中治愈显效率为87.1%。【附记】首次服用本方,大都药后半日内疼痛反见加重,周身烦躁,或腹中鸣响,或轻度腹泄,均为药效之征。半日后,此反应消失,原有证情开始缓解。本方对神经痛疗效较佳。对关节已有变形(单纯肿大者除外)者,疗效不够理想。 32.16 补肾活血汤【来源】程昭寰,《辽宁中医杂志》(5)1983年【组成】当归、赤芍各10克,生地15克,桃仁、红花各6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川芎6克,丹皮9克,木瓜10克,露蜂房、桂枝各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待基本治愈后,应改汤为丸,徐徐善后。【功用】滋肾养肝。【方解】本病病在筋骨关节,但无不累及肝肾。精血同源,损则同损,虚则同虚。虽病变复杂,症状不一,但正虚是主要矛盾。治疗重点是滋肾养肝。滋肾要用温柔之品,不可温燥;养肝意在养血活血,不可峻猛克伐。若兼湿热痰瘀诸证,又应适当兼顾。补血之法,求之肝肾。肝肾同治,求补精血。本方是桃红四物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衍化而成。血虚多滞,四物汤中以赤芍易白芍,更配入少量桃仁、红花,意在行瘀而不破血;六味地黄丸妙在三补三泻,病不在脾,故去山药,以木瓜易山萸肉,酸入肝以柔筋。蜂房味苦平,用治痹证,能凉血祛风除湿;桂枝辛甘,通络和阳。通络有行血之能,和阳有通气之功。阴柔之剂佐入阳刚之品,使药能直达病所。药虽平淡,效果尚好。【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加减】瘀血明显加土鳖虫、地龙;兼湿热加苍术、黄柏、苡仁;上肢疼甚,加威灵仙、片姜黄;下肢疼甚加牛膝、五加皮;腰痛甚加豨莶草、桑寄生;气虚加黄芪、党参;阳虚去生地、丹皮、加仙茅、仙灵脾;血虚加丹参、鸡血藤、何首乌;阴虚去茯苓、泽泻,加女贞子、旱莲草。【疗效】多年使用,屡验屡效。【附记】对关节变形的病人,难求速效,宜本方改用丸药缓图,其效方显。 32.17 加减痛风方【来源】汪履秋,《江苏中医》(2)1990年【组成】生麻黄8克,制苍术10克,桂枝8克,防风、防己、威灵仙、制南星各10克,鸡血藤15克,桃仁、红花各10克,全蝎3克,雷公藤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散风渗湿,散寒通络,化痰消瘀。【方解】病由风湿痰瘀所致,治以祛风,宣湿,化痰,消瘀之法。此四法合为一体,缺一不可。而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熔此四法于一炉,对本病甚为合柏。本方即以此方为基础化裁而成。方用麻黄发散风寒;苍术苦温燥湿;防风祛风散寒;桂枝除在上之风;防己除在下之湿;威灵仙通行十二经而祛风通络;制南星化痰燥湿;桃仁、红花活血消瘀;鸡血藤活血养血兼制他药温燥太过;全蝎搜风剔络;雷公藤祛风解毒。综观全方,既能散风邪于上,又能渗湿邪于下,还可散寒通络,化痰消瘀,因而用之多效。【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加减】若寒邪偏甚者,加熟附子、制川乌各10克;热邪偏甚者,加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忍冬藤、虎杖各30克;气血亏虚者,加黄芪15克,当归、白芍各10克;肝肾不足者,加熟地、鹿角片各12克;风胜游走加白芷、羌活;湿盛漫肿,加苡仁、大腹皮;周身关节疼痛,加千年健、伸筋草、络石藤等,同时按部位加引经药。【疗效】治疗50例,服药60~180天,结果痊愈1例,显效21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39例为类风湿因子阳性中、阴转率为35.9%。 32.18 王氏热痹方................风湿骨痹专科咨询【来源】王士相,《天津中医》(1)1987年【组成】桂枝3~6克,防己12~15克,海桐皮9~12克,生石膏15~30克,黄柏6~9克,木通6~9克,生薏米3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清热祛湿。【方解】本方系从吴氏加减木防己汤加减化裁而成。方中桂枝本为辛温之品,原非温热所宜,此用其意有二:湿为阴邪,非温不解,此其一;桂枝有通血脉,调营卫之功,以化血脉中阴浊之气,此其二。生石膏、桂枝合用以辛散;防己苦寒通经络之湿邪;黄柏、木通苦寒清利湿热;海桐皮苦平,入血分;薏苡仁甘淡,主湿热挛痹。合用则清热祛湿作用尤著。本方中桂枝、防己、黄柏、木通为治疗风湿热的主要药物,尤以木通为最。这不但是临床经验,而且也有文献记裁:如朱丹溪“潜行散”即用木通一味;《古今医鉴》的“神通饮”即用木通二两水煎服;《景岳全书》中的“抽薪饮”治热盛挛痹,亦用木通配合黄芩、石斛、栀子、黄柏、枳壳、泽泻、甘草。【主治】热痹。发热多急骤、高热、多汗、大关节明显红肿热痛、皮肤环形红斑。脉滑数。【加减】若无汗者,加独活1.5~3克,汗出热退者则去之;木通、黄柏苦寒伤胃,尤以木通易引起呕吐,本方加生甘草、橘皮各3~6克可解木通之致呕;关节红肿热痛、高热,尤以环形红斑、结节红斑者,可酌加清热凉血,去血中毒热之品,如广角、丹皮、赤芍、大黄(勿后下);关节红肿痛极重,伴发热者,可酌用羚羊角、山栀、胆草等。羚羊角治热痹掣痛,极效(观叶天士医案自知);发热渐退、关节红肿渐消,此时生石膏、木通、黄柏逐渐减量,最后停用生石膏。方剂变化为:桂枝、防己、海桐皮、黄柏、木通、生薏米,酌加桑枝、桑寄生、秦艽、赤白芍、当归、甘草。如诸证消失,血沉,抗链“O”正常,此时以上方可配丸药,每丸重9克,每次1丸,日服2次。服用时间最少不能低于3~4个月,最好以半年为度。【疗效】临床屡用,多有良效。【附记】王氏治阴虚热痹,则用阴虚热痹方(自拟经验方):忍冬藤、连翘、牛蒡子各9克,栀子3克,知母、桔梗各6克,麦冬9克,生地、元参各6克,桑枝30克,桑寄生12克,海桐皮、防己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同时口服六神丸(中成药)1~2次,每次10粒,吞服,并用锡类散吹喉,疗效甚捷。 32.19 桂枝活络汤【来源】徐心仁,《新中医》(4)1987年【组成】桂枝、赤芍各15克,白芍、丹参各30克,当归12克,乳香、没药、炒穿山甲各10克、蜈蚣2条,秦艽20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调和营卫、温经通络,活血祛瘀、止痛。【方解】本病之起,内由正气不足,营卫气血失调,外由风寒湿、温热、痰浊、瘀血而致痹阻经络所致。本方由桂枝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味组成。方用白芍养血缓急,赤芍活血通络,二药配用,俾补而不碍邪,通而不伤血;伍以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对于肢体关节之拘挛疼痛更为合适。配以丹参、当归、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桂枝通血脉、活经络,和营卫;秦艽祛风湿、通经络;更加蜈蚣、穿山甲尤善走窜,性专行散、搜风止痛,可以增加原方疗效、缩短疗程,防止关节僵直畸形。诸药配伍为用,共奏调和营卫、温经通络、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故用之多效。【主治】痹证。【加减】如寒湿阻络,加制川乌、制附子、麻黄、细辛;湿热阻络,去当归、白芍、穿山甲,加石膏、知母、金银花藤、黄柏、防己、牛膝、苍术、苡仁、地龙;寒热错杂,加制附子、制川乌、石膏、滑石;口干加生地;口苦加黄柏;瘀血阻络,加红花、松节、元胡、炙水蛭;肝肾两虚,加杜仲、熟地、续断、巴戟、补骨脂;痰湿阻络,去白芍,加苡仁、萆薢、半夏、茯苓、白芥子;关节肿胀积液,加麻黄、白芥子;气虚加黄芪、党参;血虚加鸡血藤、当归、首乌;气阴(血)两虚,加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制首乌。此外,结合病变部位及症状特点加减:上肢痛加羌活、桑枝、威灵仙;肩关节痛加防风、姜黄;下肢痛加牛膝、独活、千年健、海桐皮;腰痛加杜仲,枸杞、巴戟;足跟痛加肉苁蓉、补骨脂、枸杞,重用白芍;四肢痛加羌活、独活、防风、姜黄、千年健;肢体麻木加黄芪、鸡血藤、天麻、栝蒌、胆星;但麻不木为气虚,重用黄芪,但不寐为湿痰死血,加风化硝、姜汁、半夏;关节僵直畸形,加全蝎、骨碎补、虎骨(或豹骨、猴骨)、鹿角胶;皮下红斑加生地、丹皮。同时随证配用外治方:①熏洗方:川乌、草乌、威灵仙、甘松、舒筋草、防风、白芷。上肢加姜黄、桑枝;下肢加牛膝、千年健、五加皮。煎水趁热熏洗患处(湿热痹忌用);②外洗方:黄柏、苍术、牛膝、苡仁、金银花藤。煎水待温洗患处,适用于湿热痹;③止痛擦剂: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生草乌,加50%酒精浸泡1周,外擦患处。有明显消肿止痛作用。【疗效】治疗130例,临床治愈67例,显效28例,好转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达91.5%。疗程:最长186天,最短3天,平均21天。 32.20 石藤热痹汤【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组成】生石膏粉、忍冬藤各30克,鲜桑枝、白茅根各60克,夜交藤、鲜石斛、白芍、生地各15克,知母、黄柏、甘草、竹茹各10克,白粳米1撮。【用法】上药加水2500毫升,煎熬成1000毫升,分两日6次温服。病重可一日服完。【功用】清热滋阴、熄风通络。【方解】本病因风热合邪,故方用石膏清热、降火生津;黄柏清热坚阴;生地凉血泻火清热;知母消肿泻火滋阴;白芍泻火敛阴止痛;忍冬藤散热解毒消肿;夜交藤滋肝肾之阴而通络;白茅根清血分中之热而消瘀;桑枝利关节治风热臂痛;竹茹除烦热,而寒滑利窍;石斛除邪热治风痹骨痛;甘草解百毒而缓中止痛;白粳米滋胃液以清热除烦。组合成剂,用治此病,屡试皆效。【主治】热痹,证见上下肢肩、肘、腕、指、髀枢、踝、趾诸关节,游走作痛。痛处热灼,微现红肿,痛如锥刺、不能动。但持续0.5~1日,此处痛减,红肿消退。又走窜彼处关节,引起肿痛,循环往复,交替不已。多有炽热、汗出、舌红、脉数、食少、形瘦等象。常数日或数十日不愈。【疗效】多年使用,屡验屡效,效果甚佳。 32.21 蠲痹六虫汤【来源】程爵棠,《江苏中医》(1)1982年【组成】炙全蝎(研冲)、炙蜈蚣(研冲)各1.5~3克,炙蕲蛇4.5克,炙蟅虫6克,鹿含草、寻骨风、制川乌、制草乌各9克,僵蚕10克,制附子、桂枝各6克,甘草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重则2剂),日服3~6次,温服。【功用】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解】《金匮要略》云:“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济生方》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痹之为病,寒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著。”由此说明体虚为病之本,风寒湿三气杂至为病之标。病有久暂,证有虚实。质言之,用“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二条来概括痹证的病机足矣。治宜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用炙全蝎、炙蜈蚣,搜风通络、蠲痹止痛;佐以蕲蛇(或白花蛇),祛风湿、通经络;蟅虫(地鳖虫)化瘀止痛。以制附子、制川、草乌温经散寒、通经止痛;僵蚕、鹿含草、寻骨风祛风湿、通经络;甘草解百毒,并能协调诸药之性;桂枝调和营卫、通络散寒,又能横通四肢关节,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为用,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故用之多效。【主治】痹证(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肥大性脊椎炎等),证见肢体关节疼痛,遇阴雨或寒冷天气疼痛尤著,或肿胀疼痛,甚则关节屈伸、转侧不利,或肢体关节功能活动严重受限,或强硬僵直、筋缩内卷、关节变形,手不能抬举提物,足不能履步,脉弦细或沉弦。【加减】病初起,去全蝎、蜈蚣、附子,加秦艽、威灵仙、羌活、防风;病发上肢者加羌活、片姜黄;发于下肢者加独活、牛膝、木瓜;关节肿胀不红,或关节变形者,重用寻骨风,加钻地风、炙蜣螂、狗脊、鹿角胶、伸筋草;或减制川草乌;筋脉挛急或兼阴虚者,加炒白芍、枸杞;脉细、舌淡红而嫩者或兼血虚者,加鸡血藤、首乌、地骨皮;肢冷畏寒,脉沉迟而紧者加仙灵脾,重用附子、桂枝。【疗效】治疗顽痹157例,年龄均在40岁以上,病程1~10年不等。其中痊愈141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4%。【附记】本方系根据名医朱良春之经验方——六虫汤减炙蜣螂、钻地风,加制附子、制川乌、制草乌、桂枝而成。六虫汤用治顽痹,极效,用于风寒湿痹,反而疗效不佳,可能是药重病轻之故。后得一名医指教:即在治痹对证方中加入制附子、制川乌、制草乌、能增强疗效。后经反复验证筛选化裁而成本方。若能随证加减,能通治风寒湿痹和顽痹。尤其顽痹,贵在守方,其效始著。待病初愈,可将汤药改为丸药缓图,巩固疗效。若遇卒病,要先治卒病,后治本证,否则必然影响疗效。 32.22 补肾清热治尪汤..................风湿骨痹专科咨询【来源】焦树德,《名医治验良方》【组成】生地15~20克,桑寄生20~30克,桑枝30克,地骨皮10~15克,酒浸黄柏、知母各12克,川断骨碎补各15~18克,白芍15克,威灵仙12~15克,羌活、独活各9克,忍冬藤30克,桂枝6~9克,红花9克,制乳香、没药各6克,炙山甲9克,炙虎骨(或豹骨、熊骨)12克(另煎兑入)。【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功用】补肾清热,疏风化湿,活络散瘀,强筋壮骨。【方解】本方取丹溪潜行散合自拟的清热散痹汤和补肾强筋之品组合而成。方中以生地补肾壮水;黄柏坚肾清热;川断补肾壮筋骨;骨碎补补肾祛骨风为主药;以桑寄生补肾强腰,除风通络;地骨皮益肾除劳热;威灵仙祛风湿、除痹痛;羌独活搜肾、膀胱二经之风湿;虚骨祛风壮骨,以骨治骨为辅药;以白芍养血以缓急;知母降火清热,除蒸清烦;忍冬藤通经络,祛风湿;红花活血通经;乳没化瘀定痛;炙山甲通经络,有虫蚁搜剔之能;桂枝温阳宣痹,配羌、独活之辛温,可以免除方中大队凉药抑阳涩滞之弊为佐药;以桑枝通达四肢,祛风湿,利关节为使药。【主治】尪痹,肾虚标热重证。痹,病程较长,再兼体质、年龄、地域等不同,有的则可寒郁化热,或从阳化热而出现热证。但这是其标,其本仍是肾虚受寒所致,故称肾虚标热证。热象轻者为轻证,热象重者为重证。本方所治证为:关节肿痛,不怕冷,夜间喜把病肢放在被外,但时间过长又会加重疼痛,或有五心烦热、低热、咽干牙肿,大便干秘,舌苔黄、舌质红、脉细数、尺弱小等。【加减】有低热或下午体温升高,五心烦热者,加秦艽20~30克;关节,筋肉痛重者,加蚕砂10~15克,海桐皮15克;晨僵明显或关节僵直、挛缩严重者,可加白僵蚕10~12克,木瓜10克,生苡米30克,地鳖虫9克;上肢痛重者,加片姜黄9~12克;尚兼有受凉痛增症状者,可加草乌3~6克,地鳖虫6~9克;肿痛关节略现轻度发红,用手扪之局部略热者,可加皂刺6~9克,连翘10~15克,白芷6~9克;瘀血证明显者,可减地骨皮、白芍、加赤芍15克,桃仁10克,活血止痛散1克,1日2次,装胶囊,随汤药冲服;下肢病重者,加牛膝、泽兰各10~15克;大便干结者,可加桃仁泥10克,酒大黄3~6克;口渴思冷饮者加生石膏30克。【疗效】长期应用,坚持治疗,疗效显著。【附记】1.本方巧妙之处在于先用黄酒浸泡黄柏3~4小时,然后入煎,可增强药效;2.注意事项:①肾虚标热重证因为是标热,所以多数病人服本方一段时间后,热证消除而又出现肾虚寒盛证,这时则须投以补肾祛寒治尪汤而渐致痊愈收功。此时可参考补肾祛寒治尪汤的注意事项;②本方中的黄柏须用黄酒浸泡3小时以上,捞出入煎药中同煎。 32.23 乌头二仙黄酒汤【来源】董建华,《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组成】川乌5克,淫羊藿、仙茅、牛膝各15克,当归、防己、桂枝、赤、白芍、五加皮、苍术各10克,黄酒60毫升(冲)。【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各服1次。【功用】祛风除湿,温经通络。【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加减】上肢痛甚加羌活10克;下肢痛甚加独活10克;关节红肿热痛加水牛角30克(先煎),赤芍、丹皮各10克。【疗效】多年应用,疗效显著。【附记】“类风湿”是一种常见而难治之症,见症又较为复杂,故再选各地名医秘方数则,以备临床选用。(1)痹痛宁(谢海洲):鹿角霜、防己、当归各15克,附子、桂枝、羌活、独活、赤芍、白芍、地龙、乌蛇肉、甘草各10克,生地、薏苡仁、黄芪各30克,蜈蚣3条。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2)益气活络汤(黄家勖):黄芪、桑枝各30克,党参、白术、当归、白芍各15克,桂枝、羌活、独活、防己、炙甘草各10克。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空腹服。临床应用时又可加些虫类药如蜈蚣、地龙或白花蛇等,其效更佳。(3)热痹饮(刘志明):当归、忍冬藤、防己、海桐皮各15克,黄芩、连翘、防风、甘草各10克,薏苡仁25克。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1小时服。此方适用于类风湿而显热象者,如关节红肿热痛等。(4)钱氏类风湿方(钱今阳):桂枝、白芍、白术、知母、防风、海桐皮、威灵仙、甘草各10克,伸筋草15克。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久服无害。痛风汤特效处方!
组 成:土茯苓30、萆薢30、威灵仙15、桃仁10、红花10、泽兰10、泽泻20、苡米30、车前子30、苍术15、山慈姑15、胆星15等。
分析:以土茯苓、威灵仙、萆薢三味为主药,有显著排尿酸作用。威灵仙辛散宣导,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对改善关节肿痛确有殊功。汤剂用量一般为30克。
上方为朱良春老中医拟定,经博主临床多方验证应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施仁潮运用丹溪痛风方经验《转载于中医世家网》中国中医药报  日□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有“痛风论”,《丹溪心法》设有痛风专论,对痛风有深入阐述。认为痛风发病,因血受热已自沸腾,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瘀浊凝涩,所以作痛。施仁潮认为,“热血得寒,瘀浊凝涩”是痛风发作的原因所在,而涉冷水、立湿地、扇取凉、卧当风等外部寒凉因素,仅是诱发因素。讲治法,重泄浊祛热毒,通行瘀阻施仁潮治疗痛风,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他说,从现代医学来看,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过高,沉积在关节或其邻近组织引起;从中医理论分析,血热而又感受外寒、湿邪,血凝气滞,经络不通,以致四肢百节、上中下走痛,而其病理特点在于“浊瘀滞留经脉”,治疗当泄浊祛热毒。施仁潮从1997年开始对丹溪痛风方开展临床研究,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证候、主要化验指标、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及1年内复发次数方面进行观察,证实了痛风方的有效性。他说,丹溪痛风方以苍术、羌活、威灵仙、防己、桂枝、白芷祛风湿,黄柏、胆南星、神曲、龙胆草祛痰热,川芎、桃仁、红花行瘀血,诸药合用,散风邪以温通,泻蕴热以清泄,行瘀滞以祛肿痛,不失是治疗痛风的有效名方。只要能对证有所侧重,收效显著。议用药,重用胆南星、苍术、黄柏施仁潮重视胆南星、苍术、黄柏在方中的作用,认为胆南星燥痰散风,苍术祛湿,黄柏清热,用量宜重,当推为主药。胆南星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善治风痰肿痛,用量可至12克。黄柏泻火,燥湿,解毒,“有泻火为补阴之功”(朱丹溪语),故重剂用之。因火热之盛,虞黄柏泻火之力不逮,方中还配用了龙胆草。热痛甚者,加用知母、忍冬藤等清热,甚者用银花、秦皮、紫地丁;用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苍术功擅燥湿健脾,祛风辟秽,与胆南星同用,可使燥湿祛痰的作用得到加强;与黄柏同用,善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热痛,三药配合,清热、燥湿、祛痰,是其方发挥良效的基础。痛风的发病“血受热自沸腾”也罢,“热血得寒瘀凝涩”也罢,其病已涉血分,多痰瘀交阻,故在用胆南星、苍术祛痰燥湿的同时,配用桃仁、川芎、红花活血去瘀,俾痰去瘀行,胶结得以松解,可使疼痛缓解,病程缩短。对于经久不愈者,施仁潮还加用活血攻下的泽兰、川牛膝、地鳖虫、地龙、水蛭等。痛风多肿痛,配方中用防己以行水逐湿,但毕竟力薄,临床视病情况配用苡仁、土茯苓、泽泻,以及虎杖、鸭跖草等泄浊之品,并用大黄通腑,使血尿酸降低,疼痛缓解。施仁潮强调,不能一味利水,要注意清化,用药如苍术、萆解、蚕砂、秦艽等,且要注意与活血药、清养药的配伍使用。痛风兼肾结石者,宜选加金钱草、海金沙、芒硝、小蓟、白茅根、石韦通淋化石,还可配用有碱化尿液和促进尿酸溶解作用的青皮、陈皮等。精选佐药,重流散结滞,顾护胃气丹溪痛风方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祛风:羌活祛百节之风,白芷祛头面之风,桂枝、威灵仙祛臂胫之风。祛风药有温行流散的作用,有助于解除“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等发病因素,也体现了“以辛热之剂,流散寒湿,开发腠理”的治疗主张。临床应视疼痛部位的不同,选取相应的祛风药物;使用祛风药的目的在于流散结滞,用量宜轻不宜重。痛风方中用了神曲,虽说消中州陈积之气,但于顾护胃气有一定作用。治疗痛风药,除燥湿药温辛与胃不相忤外,清热、泄浊、祛瘀类药,对脾胃运化功能都有一定影响,故施仁潮重视神曲的应用,强调用薏苡仁、陈皮、炒山楂等健脾养胃,胃阴虚者配用石斛、生地、百合、北沙参等。本病后期,有胫骨酸软,神疲乏力,足底痛,足心热,盗汗等阴精亏虚的表现,应选用熟地黄、枸杞子等调补。神秘人透露神秘根治风湿病的秘方&我几十年的风湿病就是小偏方治好的,&原来花了很多钱,去了很多地方都没治好,后来碰到一个人给我说了一个偏方就治好了,还除了根,可管用了。&我赶紧问,是什么偏方啊?&他说,在野外,找到“粘抢子”这种野草,在“大伏”(也就是大暑)那一天上午割回来(要在上午太阳出来以后割,太早了不行。),先剁碎,再用碓子(类似于捣蒜的那种蒜臼jiu子)捣碎,&捣碎之后,中午11:50左右开始敷在患处(肩周或者膝关节等部位),敷好后用塑料薄膜包好不要透气。(中午12:00之前敷好包好)&包好后,坐在太阳底下晒,最好把患处晒热,30分钟左右取下,(不能超过40分钟)。这样就好了。(发贴的时候忘记了一条注意事项,现在补上:治疗的当天不要洗澡)&他就是用这个法治好的,一次就能治好,为了保险,他涂了三次(每年的大暑那天涂一次)。&由于我不知道“粘抢子”是什么植物,就问这是哪种草啊,他说,就是结一种带刺的小球球,人走路经过的时候很容易粘到裤子上的那种,他一说我就知道是什么草了,因为我小时候经常见这种草,在野外玩的时候,经常粘在裤子上很多小球球,要一个一个的摘掉。&在网上查了一下,这种草叫“苍耳”,小时候很常见的一种野草,(请看附图)不知道现在还多不多。&后来又问了几个细节,就是一定要在大暑那天上午割,(这种草在那个时候还没有结出来小球球,秋天才结),查了一下日历,2013年的大暑是7月22日。一次就就痊愈,为了保险,最好做三次。&这位老人是煤矿退休工人,原来有三十多年的肩周炎,用了各种方法治疗都没治好,后来就是用这个简单的方法治好了。后来他把这个方法又告诉了其他几个有关节炎的人,都治好了。用他的话说:“原来花了多少钱都没治好,后来用这个法一分钱也没花就治好了!”&得到这个秘方,我如获至宝,赶紧记录下来,不知道发明这个方法的人是不是愿意公开,但是我觉得这么好的方法让更多人知道,能让更多人受益应该是好事。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饮食宜忌:
有哪些症状
小儿风湿免疫科
、、、、、
今日坐诊大夫
刘海鹰主任医师
擅长:脊柱退变性疾病(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椎滑...
脊椎僵直&是怎么引起的?
脊椎僵直&如何治疗?
脊椎僵直&吃什么好?
脊椎僵直&病人的经验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国蜈蚣止咳丸说明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