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自考3+1项目如何?

中科院物理所王伟民和首师大张亮亮联合团队:双色激光场产生太赫兹辐射方案的推广及物理机制的澄清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王伟民副研究员、李玉同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盛政明教授与首都师范大学张亮亮副教授、张岩教授组成的联合团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演示了双色场方案在波长比为4:1和3:2时也能有效地产生太赫兹波,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双色场方案可以推广到4:1和3:2等波长比的理论预测,并证实了该方案的物理机制应归结为等离子体电流理论。

虽然太赫兹波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如何产生可调谐的强太赫兹辐射源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二十多年的相关研究表明:等离子体作为一种独特的非线性介质,可以把强激光转化成强太赫兹辐射源。其中,在2000年提出的“双色激光方案”,由于转换效率高和技术简单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在该方案中,一束800 nm激光穿过一块倍频晶体产生的400 nm激光,后者与剩余的800 nm激光混合,在大气中就能产生MV/cm的强太赫兹波。有关该方案中太赫兹辐射产生的物理机制长期存在着争议,主要有等离子体电流和多波混频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型。同时,迄今所有的实验中两束激光的波长比始终固定在2:1,是否可以把它推广到其它波长比还不清楚。当波长比固定在2:1时,很难对其机制进行彻底阐释。如果采用其它的波长比,则可能为其物理机制的阐释提供新的突破口。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光物理重点实验室王伟民副研究员、李玉同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盛政明教授等人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2013年,他们首次从理论上预测了双色场方案可以推广到4:1、6:1等波长比[1]。2017年,他们后续的理论工作进一步预测双色场方案可以推广到波长比为2n:1和(n+0.5):1(n为正整数)系列[2]

基于上述理论工作,联合团队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他们的理论预测,演示了双色激光方案在波长比为4:1和3:2等非寻常波长比的双色光场条件下也能有效地产生太赫兹波。

(a)为实验布局图,(b)~(d)为实验结果。图(b)表明:双色激光场方案可以推广到除2:1以外的其它激光波长4:1,3:2; 图(c)和(d)中同时也显示了KLAPS粒子模拟(PIC)结果

实验上还发现太赫兹波的偏振可以通过旋转较长波长激光的偏振进行调节;取不同的激光波长比时,太赫兹波能量随驱动光能量、波长满足相似的定标率。这些现象完全不能用多波混频理论模型给予解释,但与王伟民等人基于等离子体电流模型给出的太赫兹波椭圆偏振率与双色激光波长的关系、太赫兹波能量的定标率一致。该工作进一步证实了其物理机制应主要归结为等离子体电流模型,这对基于“双色激光场方案”的太赫兹辐射的产生和调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摘要:首师大附中(首师大二附中校区)1+3项目录取名单已经出炉,被录取的学生所在初中校包括:育英中学、北大附中香山学校、北京实验学校、二十中学、丰台八中等。

北京小升初网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 北京小升初领域最具影响力升学服务平台
○ 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升初网」或「bjxschu」关注
来源:未知 |  | 

有情怀的小升初生态服务终极平台


北京中考在线整理出首师大二附中2018年1+3项目录取名单,供广大考生和家长阅览。

首师大二附中2018年1+3项目录取名单发布,具体内容如下: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首师大二附中官网,由北京中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_zkao)整理制作,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北京中考扫一扫 关注官网微信
○ 北京中考领域极具影响力升学服务平台
○ 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中考」或「BJ_zkao」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首都师范大学自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